跳转到内容

明實錄/世宗肅皇帝實錄/卷0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一 明實錄/世宗肅皇帝實錄
卷之二
卷之三 

正德十六年五月壬子朔,遣工部營繕司郎中張惠往治河道,候迎 聖母。

○大學士梁儲以衰病再上疏乞休, 上溫旨答之,不允辭。

○南京工科給事中王紀等請以逆濠及錢寧、廖鵬、畢真、劉璟[1]、劉瑯所沒財帛收貯太倉,准充歲入常賦,以蘇民困。詔下其議於戶部。

○命增京城內外巡捕馬軍四千員名,以署右都督桂勇充參將督領之。

舊制:設官軍三千六百餘員名巡邏京城內外,南至海子,北至居庸關,西過蘆溝橋,東抵通州。
地界廣遠,乏官專領,事無統紀,又汰革海戶及詭冐軍匠人等相聚為盜,民間苦之。於是兵部請添設官軍,以戒不虞。會禮科給事中儲昱亦以為言。故有是命。
勇號令嚴明,稽察有方,由是盜賊屏戢,京師肅清。

○命武定侯郭勛、惠安伯張偉充提督團營總兵官,勛兼督五軍營。

○復故金吾右衞都指揮僉事張英官,贈都指揮使,賜祭,仍優卹其家。

英以諫 大行皇帝南巡,廷杖幾死,謫戍貴州烏撒衞,歿于戍所。至是,兵部奉詔議恤, 上從之。

○以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卻永充總兵官、鎮守遼東。

○巡按山東御史胡松上疏請慎威福,以昭大公。大畧言:「宸濠之變,都御史王守仁、知府伍文定首倡大義,其功雖已敘錄,而聞風向義、戮力恊謀者陞賞尚多未及,不厭人心。逆黨如錢寧、畢真、廖鵬輩雖相繼逮捕,而懷姦釀禍、善於盖匿者猶未正法典[2]。宜覈實酌行,務當功罪。」 上嘉納,命所司行之。

○御史周宣言:「圖國家治安,在培養士氣;培養士氣,在辨別忠邪。江西副使李夢陽深情厚貌,陰比宸濠,忌布政使鄭岳之秉正不回,則假其勢而設傾危之穽;嫉御史江萬實之豫防姦蘖[3],則煽其黨而開羣嗾之端。致使大獄株連、累歲不决,其罪不减於劉養正、李士實。先任戶部侍郎韓福大姦極貪,甘附逆瑾,徵糧湖廣,剝膏血以饜谿壑之求;清屯遼東,激良民而起肘腋之變。近猶恣橫無忌,播惡於鄉,其罪不减於張綵、楊玉 [4]。請並逮治,以懲不忠。至如大學士謝遷、劉忠,尚書孫交、邵寶,都御史彭澤、陶琰、張嵿, 先朝舊臣,素恊時望,宜亟賜召用,使天下知守道不回之士雖遭廢斥,尚有登用之期;尚書韓文,祭酒章懋年力雖衰,儀刑足尚,宜徵備顧問,使天下知廉靖恬退之士雖當遲暮,尚蒙優老之恩;已故尚書馬文昇[5]、許進、劉大夏、秦紘,都御史錢龯、強珍皆得罪權姦,橫罹禍患,宜特加優卹,使天下知守已冤抑之士沒世既遠,尚有昭雪之日。如是,則忠邪辨而勸戒昭,士氣將日振而治安不足圖矣。」 上嘉其言,勑所司議行之。

○是日,日精門災[6],夜四更,流星如鷄彈大,青白色,尾跡有光,起自常陳,北行至文昌沒。

○癸丑,禮部尚書毛澄等恭上 大行皇帝尊謚議,曰:

「臣等會同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官魏國公徐鵬舉等:伏惟 大行皇帝首出庶物, 天挺英資。育德青宮,講誦不分於寒暑;談經翠幄,興衰備覽於古今。即位之初,躬親政理。詔令之下,究極民情。纂修 《孝宗實錄》,以鋪張丕顯之謨;續成《通鑑纂要》,以繼述 先朝之緒。再舉尊崇之典,孝事 重關;特頒御製之詩,睦親宗室。屢增額數而嘉重進士之科,創立規條而申嚴武舉之選。
「會時艱之洊至,勞 聖慮[7]以多方。變起維城,釁生藩鎮邊城;驚於河曲,烽火達於甘泉。命將出師,聲罪致討。大憝既獲,磐宗載安。受脤於社而振旅于疆,戰勝于外而福生于內。除惡務本,去邪勿疑。凡席之憂弭之于頃刻,蕭墻之變撲之于劻勷。內外無患,是曰 聖人威嚴不殺乃稱 神武, 大行皇帝盖有之矣。人方薦瘥,天未悔禍[8]。盜賊滿野,流亡載途。自青、兗以達兩河,由楚、越而亘西蜀。數勤大將,累發內兵。授成算於九重,收坐勝於萬里,此則武功之再見也。粵自丁丑[9]訖于庚辰。屬邊境之不寧,致皇輿之遠狩。天戈至止,月捷頻聞。日轂纔臨,風烟頓息。
「豈意南昌之地復為逆犯之圖,流言外聞,甚於管蔡之惡;姦黨內應,急於吳楚之謀。六飛親征,萬軍齊發。曾無亡矢之費,遂收除蔓之功。茲豈人為?實有 天助,此又武功之屢見也。方將戢戈櫜弓,重興文治,講勢論道[10],再造太平,而一疾彌留,踰于旬月。丁寧 顧命之言,彷彿輪臺之詔。念天下之重事,在嗣統之得人。遠遵 皇祖之明訓,上承 母后之懿旨。奉迎 聖明,付託 神器,此又漢、唐以下人主傳授之明且正、未有若今日之事者也。遺詔一下,朝野吞聲。拊心如摧,攀髯莫逮。
「臣等竊嘗徧觀史冊所載,歷代帝王前啟後承,必有文德以興炳蔚之教,必有武功以振恬熙之風。漢之武帝、唐之武宗,皆以聰明果毅,蹈厲發揚,思欲振殊俗而威遠夷,覲耿光而揚大烈,以今方之殆同,條而共貫也。 大行皇帝尊謚宜 天錫之曰: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宏文思孝毅皇 帝,廟號 武宗。上以配 九廟之徽,稱下以新四方之觀聽,臣等拜手稽首謹議。」


○鑄造雲南土官衙門信符、金牌及海外諸夷勘合給之,用改元年號也。

○陞致仕南京禮部侍郎章懋為南京禮部尚書,仍致仕,令有司時加存問。

懋,時年八十有四矣。

○先是,提督南贛汀漳、兼巡撫江西、右副都御史王守仁以父老祖喪上疏乞暫歸省葬,未報。至是得旨:「王守仁擒斬亂賊,平定地方,朕蒞政之初,方將論功行賞。所請不允,其勑守仁亟來京。」


○贈故兵部員外郎陸震太常寺少卿;工部主事何遵、刑部主事劉校俱尚寶司卿;刑部照磨劉珏刑部主事;大理寺評事林公黼、行人司司副余廷瓚俱太寺寺丞;行人詹軾、劉槩、孟陽、李紹賢、李惠俱監察御史,仍各賜祭廕一子送監讀書。近故行人王翰亦贈監察御史,賜祭一壇。原任翰林院修撰舒芬,郎中黃鞏、孫鳳、陸俸、張衍瑞、姜龍,員外郎夏良勝,主事萬潮、林大輅、蔣山卿,大理寺寺副周敘,寺正金壘,評事郭五常、孟廷柯、郝鳳升、張仕鎬、傅尚文、蔡時、姚汝皋,太常寺愽士陳九川,行人陶滋、巴思明、李錫、顧可久、鄧顯麒、黃國用、熊榮、楊秦、王懋、李儼、潘銳、劉黼、張岳詔各復原職,內丁憂終養、以病在告者俟服闋親終、病痊之日復除。諸臣皆以正德時諫南巡獲罪,陸震等杖死,餘各削職降謫。時庶吉士江暉、馬汝驥、王廷陳、汪應軫曹嘉亦以抗疏奪俸,會閣臣送暉等吏部授職,暉、汝驥擬授翰林編修,廷陳、應軫俱給事中,曹嘉御史。

得旨:「暉等出位妄言,俱外補。」
至是,吏部奉詔具疏以請, 上從之。死者有卹。生者並復原職錄用,獨廷陳謂其在外任,以他事再謫,俟赴部別議云

○詔立宋將岳飛祠於湖廣武昌府,有司歲時致祭,從湖廣撫臣秦金之請也。[11]

○賜中軍都督府帶俸右都督郭錦祭葬如例。

錦,由定遼右衞指揮使,歷陞都督,充總兵官,鎮守河間山東等處地方,正德十四年十月卒于官,其子繼祖疏乞卹典,至是始得請云

○舊制:守備內臣在鳳陽者止令奉侍 皇陵、兼管皇城、安插庶人、司門禁鎖鑰。在密雲者亦止以分守名,仍聽薊州鎮巡官節制。正德以來,中貴恣橫,夤緣內批,奏討符驗、旗牌,兼轄地方,奏改鎮守或充副總兵,越分行事,民甚苦之。至是,兵部遵奉詔旨請一切復舊制[12],改給勑諭,奪其符驗、旗牌。制曰可 [13]

○增築陜西鎮番衞關廂城垣。

○甲寅,先是,大學士楊廷和一品九年考滿, 大行皇帝賜以白金、鈔錠、彩幣[14]、羊酒,仍令兼支大學士俸,廷和具疏辭免,未報,至是 上答曰:「卿宏才碩德,望實素隆,弼亮忠貞,朝廷倚重,茲歷一品俸九年,特崇恩禮,用酬勞勩,宜勉遵 先朝成命,以副朕簡眷至意,所辭不允。」

○陞廣東左布政使湯沐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兼督理軍務。

○禮部進恭上 大行皇帝尊謚冊寶儀注:

正德十六年五月初八日卯時恭上 尊謚。前期三日,太常寺官奏致齋,仍奏請遣官祭告 天地、 宗廟、 社稷。至日,行祭告禮,用祝文、香幣、酒果、脯醢如常儀。是日早,告祭 大行皇帝几筵,陳設祭品如常儀。設 冊案寶案于 大行皇帝几筵前左右。祭前一日,內侍官置冊輿、寶輿、香亭于奉天門,捧冊寶各置輿中。是日, 上縗服,御奉天門。內侍官舉輿,外導駕官導 上隨冊寶輿後,降階升輅。外導駕官退,百官素服於金水橋南皆北向立,俟冊寶輿將至,百官皆跪,冊寶輿過畢,興,皆隨至思善門外、北向立。內導引官導 上至 几筵殿門外降輅,冊寶輿由中門進至 几筵殿前丹陛上,導引官導 上由左門入至丹墀。內贊官唱「執事官各司其事」,導引官導 上至丹陛上拜位,捧冊寶官於冊寶輿內捧冊寶,由殿中門入至 几筵前左右、北向立。內贊贊四拜禮,在外鴻臚寺官傳唱「百官皆四拜」。導引官導 上由殿左門入至 大行皇帝神位前,奏跪,傳贊百官皆跪。奏進冊,捧冊官以冊跪進于 上左, 上受冊,獻畢,以冊授捧冊官置于冊案。奏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于 上左, 上受寶,獻畢,以寶授捧寶官置于寶案。奏宣冊,宣冊官詣案取冊跪于 上左,宣訖。奏宣寶,宣寶官詣案取寶跪于 上左,宣訖。奏俯、伏、興、平身,傳贊百官同。奏復位,導引官導 上由殿左門出至拜位,奏四拜,傳贊百官同。導引官導 上至 几筵前,奏初獻禮,奏跪,傳贊百官皆跪,奏獻帛、獻酒,贊讀祝,讀畢,奏亞獻禮,奏獻酒,奏終獻禮,奏獻酒,奏俯伏、興、平身,傳贊百官俯伏、興、平身,奏復位,導引官導 上由殿左門出至拜位,贊四拜,傳贊百官同。祭畢,導引官導 上由左門入至 神位前,以冊寶授內侍官捧入。內導引官導 上入內安冊寶,行叩頭禮。導引官導 上由左門出至丹陛上,奏禮畢,傳贊禮畢。

本月十一日頒 尊謚詔。至日早,百官各具素服、烏紗帽、黑角帶於承天門外伺候,大臣於午門前導引。 上御華盖殿,具黑翼善冠、素服、黑犀帶。執事官先行五拜三叩頭禮,鴻臚寺官奏請陞殿,導駕官導 上御奉天殿[15],鳴鞭,訖,序班設詔案,翰林院官捧詔立于左,鳴贊,唱「頒詔」,翰林院官以詔授禮部官置于案,序班舉案,由奉天殿左門出,錦衣衛用傘盖迎至承天門,百官入班,贊禮唱「四拜、平身」,稱有制,贊跪,開讀,訖,再行四拜禮。鴻臚寺官傅奏禮畢, 上還宮。

○裁革河間鎮守總兵官,復四川松潘等處鎮守副總兵,仍為分守。

○詔四衞營、勇士營官軍歸原營操練,仍勑戒各將領守法盡職,從兵部覆都給事中汪玄錫奏也。

○戶科給事中孟奇言:「遼東鎮守太監于喜前在宣府侵盜官銀,剋减軍餉,巡按御史張經嘗具疏彈劾。喜賄通錢寧,匿不以聞,反以事誣經坐謫,人咸冤之,宜寘喜法典。及陜西副總兵趙文、大同總兵紀世楹、寧憂參將閻勛、陜西都司解恒、保定府分守參將盧英選愞不勝重寄,而朘削軍民,交結中貴,大畧亦與喜等並宜處治,以彰宸斷。」

得旨:「于喜發充 孝陵淨軍,文等兵部看議以聞。」

○以山東淄川縣流賊李琪等,平賜巡撫都御史王珝、巡按御史熊相[16]副使舒晟、參議蔡天祐[17]、僉事黃昭道、王億各金幣[18]有差。

○遣工科給事中鄭自璧往視 大行皇帝陵工。

○工科都給事中吳巖言:「工部前奏差主事茅貢、馮洙、王承恩分往各省催徵宿逋,今詔旨有取回戶、工二部催徵官員之條,各處民力既竭,即有逋負,為詔赦所不及者,亦宜緩徵以寬民力,茅貢等乞罷勿遣。」 上從之。

○乙卯,廕故大學士丘濬男京中書舍人習字出身[19]

○翰林院編修孫承恩病痊至京,復除原職。

○復除丁憂服闋南京湖廣道監察御史王珮于山東道,南京陜西道試監察御史盧瓊于福建道。

○廕廵撫蘇松、戶部右侍郎李充嗣子崧,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顏頤壽子鸞送國子監讀書,皆以三年考滿也。

○補廕故南京吏部左侍郎范理孫澯為國子生。

理,先以恩例廕子昌齡入監,隨中應天鄉試。至是,澯上疏乞補父廕,從之。

○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袁宗皋赴任供職。

宗皋,本興邸右長史,先奉諭陞今官,以病未到任,故命促之。

○錄從龍功,陞審理正高嵩太僕寺,少卿紀善周詔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伴讀吳大田太常寺寺丞,典寶黎民安右軍都督府都事,典儀正王錦鴻臚寺左寺丞、典儀副周璧右寺丞典,樂邢應鍾太常寺恊律郎,引禮舍人李永、呂賓俱鴻臚寺署丞,周珵、張紹祖、張銳及禮生沈晹、楊塵[20]、陳璋、黃大韶[21]、張淮俱序班典,膳張琦光祿寺署丞,良醫副楊立太醫院院判,周祥、鄭琇俱御醫,典膳副丁福壽上林苑監,典署工副李彪營繕所所正。

○陞總理河道、右副都御史龔弘為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長蘆都轉運塩使司運使劉思賢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各管事如故。以巡按御史陳克宅言其奉職廉勤,請加秩久任故也。

○詔封閉雲南大理府新興等礦塲;不得妄啟[22]

○先是,遼岷二王府以軍校缺人,僉補民校,因而求索無厭,民不能堪,湖廣總理賑濟右副都御史吳廷舉列狀以聞,兵部議各以本府軍校餘丁僉補,不得別僉擾民,上從之。

○詔陞建州左衞都指揮使章成官一級,以成嘗奉勑,招撫海西夷人有功也。

○詔徐州及呂梁稅課局每歲額課仍遵舊制,各局徑自收貯,解充州衞官吏俸糧,監倉主事不得侵掌,以開弊源,從巡按御史甯欽議也。

○總理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龔弘言:

「黃河自正德初載變遷不常,日漸北徙。大河之水合成一派,歸入黃陵岡,前乃折而南出徐州以入運河。其黃陵岡原築三埽,先已决去其二。
「臣茲擬乘水落補築一埽以備衝嚙[23]。又虞山陜諸水橫發,加以霖潦,或决二埽,徑趨張秋,復由故道入海,全河之勢湍迅奔騰,如建瓴而下,不可復禦。
「臣先嘗築堤一帶,起自長垣,由黃陵岡抵山東陽家口,延袤二百餘里,廣百尺、高十有五尺。今擬於堤後相距十里許再築一堤,𨒌袤、高廣並如其數。即河水溢甚,衝越舊隄,流十里而遠,性緩勢平,可無大决。水落則仍修舊隄[24],以為先事之防,斯一勞永逸計也。」
工部覆弘議是, 上從之,令計畫周詳以行,毋妄費財力。

○丙辰,四川道監察御史[25]陳軾劾奏總理糧儲、戶部尚書侯觀,戶部左侍郎鄭宗仁,掌通政司事、禮部左侍郎俞琳並不職宜罷 [26]。觀等皆上疏乞休,不允。 ○湖廣道監察御史[27]李鎮劾奏南京戶部尚書鄧璋、光祿寺卿王紹、應天府府尹趙文奎並昏懦貪婪,賄結權倖;鴻臚寺卿陸淞、翰林院侍講學士黃瀾並衰年抱疾,曠職素飱。宜削璋等官而勑淞、瀾致仕。詔各具疏自陳[28]

○改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石珤為吏部尚書。

○陞太僕寺卿汪舉為太常寺卿、翰林院檢討吳惠為國子監司業。

○先是,會試取中舉人張治等三百五十名,以 大行皇帝南巡未經殿試。至是,禮部尚書毛澄等請於五月十五日引赴殿廷試策,緣遇 大行皇帝大喪,擬照天順八年事例,至日早,引諸貢士於西角門行禮,畢,赴奉天殿前丹墀內策試。十八日早,仍於西角門引諸進士行禮,免傳制、唱名并恩榮宴,文武百官各具素服侍班,樂設而不作。詔曰可。

○禮科都給事中邢寰等以日精門災,又旱久不雨,請修舉實政,以回 天意。 上嘉納之,仍令禮官擇日禱雨。

○正德丁丑大同應州之役,止生擒虜一、斬首十有五,而將士夤緣內降,冐濫陞廕。至是,兵部奉詔議裁,除許泰已奪伯爵,江彬、江勳、神周、張洪俱已繫治,獨李秉等八人有斬獲功,丁見等三十三人曹惠等三人皆死于陣,宜陞級如故;鄭山等十六人在陣被傷,宜改陞署級;其谷鎧、王勛[29]、馮政等九百三十四人及中官張永、魏彬、張忠等九人廕授弟姪等錦衣衞官悉宜裁革。 上從之。

○令分守四川建昌行都司地方太監趙欽不得兼領川南道,從兵部議復舊制也。

○錄從龍功,陞羣牧所正千戶駱安為錦衣衞指揮同知;儀衞副張鏜、石寶,副千戶趙俊俱指揮僉事;典仗楊宗仁、劉俊、劉鯨,百戶王鑾、柳時、許通、張安、柳俊,所鎮撫姜雄俱正千戶;書辦官翟𥙿、呂釗俱副千戶;張爵及冠帶總旗于海、王紀、陳昇、吳綸、趙昂、軍校喬鑑 [30]、范紀俱所鎮撫,仍各令世襲[31]。賞守松林山軍人百名人銀五兩。

○先是,經畧邊關、右副都御史李瓚以居庸關西路灰嶺口、上常峪地方外接懷來,所轄隘口計一十二處,曾經達虜出沒,請添設城堡以控險要。乃築灰嶺口城六百八十丈有奇,上常峪城减十之五,各立樓櫓舖舍。至是功訖,議名灰嶺口曰鎮邊城,上常峪[32]曰常峪城,調別堡軍士屯守,灰嶺口千人,上常峪三百人,改設守禦千戶所,給印,推京衞千戶二員往署,添設倉場官吏支收芻糧。兵部覆奏,從之。

○吏部奏:「近奉詔查先朝直言守正、降黜并乞歸諸臣,死者議卹,生者錄用。謹按:大學士謝遷、費宏,尚書孫交、韓文,都御史彭澤等已經言官論薦,待次徵召,無庸論矣。至如大學士劉健耆德重臣,首見廢置,而優老之恩數未加;尚書傅珪直道去位,奄忽云亡,而追卹之彛典未及;右副都御史李昆,大理寺少卿吳堂,翰林院編修謝丕、王思,都給事中呂經、潘塤、王爌、石天柱,給事中陳鼎、王昂、張原、徐文溥、黃臣、席彖,監察御史李熙、王蕃、薄彥徽、劉寓生、李翰臣、余珊、施儒、高公韶、周廣、李穩、徐文華、林有年、許完、張士隆、董相、劉士元、張文明、范輅、趙春[33],員外郎謝迪、黃體行、韓邦靖、戴冠,主事李中、劉希龍,大理寺評事沈光大,司務林華,副使胡文璧、余祐 [34]、陳九疇,僉事韓邦奇,知府翟唐、毛思義,知州樊準、吳棟,知縣周秀皆以危言觸忤黜謫廢棄,眾論惜之。謹各具履歷以聞,乞賜優禮愍卹,而復李昆等官,以次擢用。」

疏上, 上命撰勑遣官存問大學士劉健,仍令有司給餼米、夫役,復其孫原廕官。珪賜贈謚,昆等復職。如故疏所未備者令續奏云。
既而贈珪太子少保,謚文毅。其賜健勑,曰:
「朕惟人臣之事君,得志行道。樹功烈於當時者,固難而名遂身退。康寧壽考,始終全節,足以繫天下之望,尤為不易。
「卿資稟醇正,器識恢宏。粵自早年,究心理學。上探河洛之傳,登名賢科,蜚英藝苑,勞勤茂著,聞望彌隆,遂以碩德長才,受知于我 孝宗皇帝,簡自 聖心。擢居政府,朝夕獻替。不詭不隨,培植人才。愛惜善類,宣達民隱,慎守彛章。延訪于便殿,賜問于平臺。危言讜論[35],禆益弘多,是致弘治十有八年之間政事清明,實惟卿與二三大臣佐理之功。
「至於 顧命之際,推誠付託,至切至專,卿感激知遇,益竭勞瘁。故當 武宗皇帝改元之初,隨事納忠,曲為匡救,其毅然不可回之氣往往形于詞色。釐革宿弊,斥逐羣小。直道難容,告老而歸。高風大節,播在天下。中遭權姦橫加讒抑,旋復昭雪,人咸欽仰之不置。
「乃今年近九旬,體履康泰,全名盛福,求之當代,實鮮其倫。惟昔宋之名賢如司馬光、文彥愽輩,皆卿鄉哲,揆其始終進退之大義,卿亦不多讓焉。朕嗣承大統,圖新治理,顧茲尊賢優老之典誠不可緩[36]。惟卿 累朝舊德,寔軫朕懷,矧夫公論,明揚至再至三,亦可以見卿之賢於人遠矣。茲特遣行人齎勑至家存問,仍賜羊酒,命有司月餽官廩八石[37]、歲給輿隸十名,用表異數。卿其體朕至意,頤養天和,茂膺壽祉,用表儀于天下,則非特卿一鄉一邑之光而已。
「朕又聞老臣體國,義不忘君,卿有嘉謨至計,尚無所隱,以輔朕之不逮,期於海內又安共享太平之福,而卿亦永有令譽於無窮矣。欽哉!故諭。」


○大學士梁儲乞致仕, 上察其誠懇,許之,特賜勑給驛以還,遣官護行,仍廕子若、孫一人為中書舍人,有司月給米六石、歲輿夫八名。

○廕吏部右侍郎羅欽順子珝國子監讀書,以欽順三年考滿也[38]

○賜故撫治鄖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張淳祭葬。

淳,直隸合肥縣人,由進士歷前官,正德十四年卒。其子相奏乞卹典,禮部覆請,久未報。至是,始得旨云。

  

○戊午, 孝宗敬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蔡震祭 泰陵。

○禮部尚書毛澄等會議 興獻王主祀及稱號,奏曰:

「考之漢成帝立定陶王為皇太子,立楚孝王孫景為定陶王,奉共王祀。共王,皇太子本生父也,時大司空師丹以為恩義備至。今 皇上入繼大統,宜如定陶王故事,以益王第二子崇仁王厚炫繼 興獻王後,襲封興王,主祀事。
「又考之宋濮安懿王之子入繼仁宗後,是為英宗,宰臣請下有司議禮,時知諫院司馬光謂:『濮王宜尊以高官大爵,稱皇伯而不名。』判太常寺范鎮亦言[39]:『陛下既考仁宗,若復以濮王為考,於義未當,乃詔立濮王園廟,以宗樸為濮國公,奉濮王祀。』程頤之言曰:『為人後者,謂所後為父母,而謂所生為伯叔父母,此生人之大倫也。然所生之義至尊至大,宜別立殊稱,曰皇伯叔父、某國大王,則正統既明而在所生亦尊崇極矣。』今 興獻王於 孝宗為弟,於 皇上為本生父,與濮安懿王事正相等, 皇上宜稱 孝宗為皇考,改稱 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 興獻王妃為皇叔母、興獻王妃。凡祭告 興獻王及上箋興獻王妃[40], 皇上俱自稱姪皇帝,則隆重正統與尊崇本生恩禮備至,可以為萬世法。」
疏入, 上曰:「藩府主祀及稱號事體重大,再會議以聞。」

○陞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顏頤壽為刑部右侍郎。

○陞福建左布政使席書、四川左布政使鄭岳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書巡撫湖廣、兼贊理軍務,岳巡撫江西 [41]

○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許廷光[42]提督漕運。

先是,提督漕運、都御史兼巡撫鳳陽等府,是年,吏部議[43]:「淮揚諸郡歲饑多盜,漕運往往稽誤,京儲告乏,非一官所能兼理,宜擇人分職,仍久任以責成効。」乃改原督漕運、都御史臧鳳專巡撫鳳陽等府,而命廷光代之。


○巡按直隸御史楊秉中言:「宣府官軍月糧舊例每歲支本色、折色各六月。近者,邊儲稱匱,本色多有逋欠,而折色亦支散不時。至於墩臺、哨探軍人缺糧尤多,死亡幾盡。乞勑撫臣及管糧郎中加意酌處,月糧暫支折色,俟蓄積既饒,仍復舊例,墩軍倍宜優恤,月糧務以時支給。

戶部覆秉中議便,上從之 [44]

○陞寧夏副總兵路瑛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守寧夏[45]

○詔復江西南昌府知府鄭瓛職。

初,宸濠以私隙奏瓛不法,被逮禠官。至是,瓛上疏自白,刑部具列其事以聞,故有是命。

○江西紀功、兵科給事中徐之鸞,御史孫孟和、章綸言:「宸濠倡亂,自孫燧、許逵之外,守義抗賊,罕聞其人,而黨逆助姦、甘心不臣者則不獨畢真、王綸、師夔、潘鵬輩而已。如鎮守太監王宏,巡按御史王金,布政使梁辰、胡濂,參政劉棐、程杲,參議許效廉,按察使楊璋,副使唐錦、賀銳,僉事王疇、賴鳳,都指揮王玘、郟文、馬驥、白昂懾於積威,不惜名義,始則恐懼就縛,繼則中立觀望,終則屈身從事,食其餼廩,受其金帛,名効贊畫,志將何為?內梁、辰楊璋附逆尤甚,今乃混稱脅從之列,冀沾罔治之恩,國法人情,並所難宥,乞械繫宏等至京,會官推鞫,分別情罪,寘之典刑,以為人臣不忠之戒。」

章下法司知之。

○己未,上 大行皇帝尊謚,遣武定侯郭勛祭告 天地、惠安伯張偉告 宗廟、駙馬都尉崔元告 社稷、 上親告 几筵,恭上 尊謚冊文曰:

「臣聞受遺嗣統,當隆孝道,以篤天彛。考行誄功,必薦徽稱,以彰 先烈[46]。敬舉易名之典,式嚴升祔之儀。吉日既蠲,大禮敢緩。
「恭惟 皇兄大行皇帝英姿神授,睿性天成。蚤毓德於青宮,每談經於翠幄。登大寶而克勤初政,布溫詔而深軫小民。修 《孝宗實錄》以昭丕顯之謨,續《通鑑纂要》以究 先朝之志。練兵選將,居安思危。內消肘腋之虞,外弭宗藩之變。白旄黃鋮,雖南北之 親巡;犀甲雕戈,竟往來之不用。方將息馬論道,豈意乘龍御天。丁寧 顧命之言,彷彿輪臺之悔。 親挈神器,特畀冲人。永懷傳授之明,莫罄揄揚之美。爰稽眾議,請命于 天,謹奉冊寶,上 尊謚曰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宏文思孝毅皇帝,廟號 武宗。伏惟 聖鑒,茂享 鴻名。陟降在天,永延胤祚。」

○庚申,勑諭文武羣臣軍民人等:

「朕以眇躬嗣承大寶[47]。已推仁恩覃及四海,顧惟在京文武羣臣、軍民人等昔奉 先朝,今承新政,多効勤勞,宜加頒錫,以隆恩典。所有等第具示于後:
給賞,公、侯、駙馬、伯每員銀三十兩。文武官員一品、二品二十五兩;三品十五兩;四品十二兩;五品十兩;六品八兩;七品六兩;八品、九品四兩;雜職三兩。侯、伯亡歿,其子孫未承襲者及無子孫承襲、有母妻存者每名銀五兩。
優養軍官,母妻見存者每名銀二兩。將軍、旗軍、勇士、力士、校尉、養馬小廝、軍匠、馴象軍奴人等每名銀二兩。操備及營造官員,一品、二品銀二十五兩;三品十五兩;四品十二兩;五品十兩;六品八兩;七品六兩;八品、九品四兩;雜職三兩。操備等項旗軍每名銀二兩。
優給幼官及鰥寡老疾軍官,一品、二品銀八兩;三品五兩;四品四兩;五品三兩[48];六品至九品二兩;雜職一兩。紀錄幼軍每名銀一兩。
會試中式舉人每名絹一疋。辦事官、監生及天文生、樂舞生、醫生、順天府學生每名絹一疋[49]。在京吏典、知印、承差、坊廂里老及民匠、廚子、樂工每名綿布一疋。
在外聽選并公差等項文武官員人等,一品、二品每員鈔一百錠;三品、四品八十錠;五品七十錠;六品、七品六十錠;八品、九品五十錠;雜職四十錠;生員吏典人等每名二十錠。」

○海上諸島夷自廣東入貢者,舊制:「驗實奏聞,則榷其貲以充國用。」久之,姦利之徒冐稱入貢,去來無時,而有司利其所榷,漫不之禁,滋成內訌,民甚患之。至是,守臣以聞。詔:「自今外夷來貢,必驗有符信且及貢期,方如例榷稅。其姦民私舶[50]不係入貢,即入貢不以期,及稱諸夷君長遣使貿遷者,並拒還之。」

○禮部上《殿試貢士儀注》:

「五月十五日殿試。先期一日,鴻臚寺官設策題案於奉天殿之東,備試卓於兩廡。至日早[51],禮部官引貢士具青衣服入至西角門外,東西北向序立。文武百官各具素服,侍立如常儀。 上縗服御西角門。文武百官行叩頭禮,侍班。鴻臚寺官引貢士就拜位,贊五拜三叩頭禮,畢,各分東西侍立。鴻臚寺奏謝恩見辭禮,畢, 上回文華殿,文武百官退,鴻臚寺引貢士赴奉天殿前丹墀內伺候[52]。策問執事官舉策題案于殿中,翰林院官以策題付禮部官,置于案上。執事官舉策題案由左階降,置于丹墀東,禮部官散題。
「十八日放榜。先期一日,鴻臚寺官設黃榜案于西角門外稍東。至日早,先開左掖門,放讀卷及提調并執事官進入文華殿門外。 上縗服御文華殿,讀卷并執事官入行叩頭禮,畢,進入殿內供事。讀卷官拆第一卷,奏第一甲第一名某人;拆第二卷,奏第一甲第二名某人;拆第三卷,奏第一甲第三名某人,填寫黃榜,訖,尚寶司官用寶完備,執事官整束黃榜,翰林院官捧出西角門外,伺候各官俱退。 上縗服御西角門,文武百官素服侍班,諸進士服進士衣巾,分東西侍立。文武百官行叩頭禮,鴻臚寺舉案置于中,翰林院官捧黃榜授禮部置于案。執事官引進士入拜[53]位,行五拜三叩頭禮,各分東西侍立。禮部官捧黃榜,樂設而不作,導引由午門左門出,至長安左門外張掛,進士隨出觀榜[54], 上回文華殿,文武百官退。
「二十一日,狀元率諸進士上表謝恩。是日,鴻臚寺官引狀元捧表立于西角門外稍東,諸進士以次東西序立。 上素翼善冠、麻布袍御西角門,文武百官行禮,侍班如常儀。鴻臚寺官引狀元及進士入班,贊跪[55]贊上表,鴻臚寺官接表,授內侍官捧進,贊五拜三叩頭禮,畢, 上回文華殿,文武百官退。」


○翰林院編修孫承恩上言端本始十一事:「曰正始,曰修身,曰敬天,曰法祖,曰勤政,曰講學,曰慎微,曰持志,曰謹好尚,曰簡近習,曰溥仁恩。事各為一箴,取丹扆六箴之義,請 上置諸左右。」 上覽疏,優答之。

○詔支太僕寺官銀六萬兩買補近畿州縣種馬,仍以逆犯錢寧等鈔沒家貲[56]給發三十萬兩,收貯太僕寺以備倉卒買馬之需。

時因南征兌給及災傷蠲免馬數,視舊額虧甚。兵部以聞,故有是命。

○命濟陽衞署都指揮使高謙、定遼左衞都指揮同知高雲、威遠衞都指揮僉事黃鎮各充右參將,謙分守燕河營、雲分守開原、鎮分守大同西路。

○舊制:山海關設守備武職,而以兵部職方主事一人共理其事。正德戊寅,始革回主事,增設分守內臣,改守備武職亦曰分守。至是,命復名守備而差主事如故,其內臣業已奉詔旨取回云。

○咸寧侯仇鉞卒。

鉞,由寧夏前衞指揮充本鎮遊擊將軍。正德四年,以擒逆藩寘鐇功封咸寧伯。七年,以勦劉賊功 [57]進侯爵。至是卒,訃聞,給賜祭葬如例。鉞始與寘鐇連謀,既而見鐇起事倉卒,度其無成,遂反戈攻之,因以成功拜爵,其孫鸞嗣侯,後竟以逆誅。

○辛酉, 太祖高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禮。

○以原任雲南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懋中撫治鄖陽。

○戶部雲南司主事劉漳[58]疏陳正朝廷等十四事,謂:「天下之勢[59]猶之一身,朝廷元氣也,中國榮衞也,邊鄙四肢也。三者兼舉,如元氣周流一身,而治安可保。」其言以稽祖宗、親耆德、輯工僚、彰公道、嚴宿衞為正朝廷之要,黜貪吏、開賑濟、代邊租、弭盜賊為撫中國之要,黜債帥、查邊儲、清士伍、防虜患、復邊境為固邊鄙之要。疏入, 上嘉納之,下其章於所司。

○詔京城內外非營軍邏卒不得挾弓矢。

○命右軍都督府署都督同知李隆、後軍都督府署都督僉事劉淮各充總兵官,隆鎮守甘肅、淮鎮守陜西[60]

○昏刻,流星如盃大,青白色,有光,起自正雲南中南行,至近濁沒。

○壬戌,以上 大行皇帝尊謚詔告天下。詔曰:

「自古人君功德,施於當時,咸有顯號隆名以祔于廟饗,傳諸萬世。我朝 列聖相承,率由茲典。有不可易者。
「恭惟 皇兄大行皇帝以英武之資、剛健之德,嗣登寶祚,十有七年于茲矣。任賢圖政,節財阜民。克詰戎兵,屢平僣亂。淵慮弗遑於寢食, 皇威昭布於邇遐。真有安不忘危,持盈保成之志。用是宇內咸乂,邊陲宴然。治理之興,方有望於今日,夫何不幸, 龍馭上賓,天下臣民攀號莫逮。顧予凉薄,肇纘鴻基。允惟付託之艱,方深在疚之慟。追慕遺烈,率遵舊章。謹命在廷文武羣臣參稽禮文,議薦謚號。愽采眾論,恊于至公。乃於今年五月初八日祗告 天地、 宗廟、 社稷,奉冊寶恭上 大行皇帝尊謚曰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招德顯功宏文思孝毅皇 帝,廟號 武宗。
「鳴呼!盛德法乎乾剛[61],實揄揚之莫罄。徽稱薦夫殷禮,尚昭顯於無窮。布告萬方,咸宜知悉。」

○勑陞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袁宗皋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贊機務。

宗皋具疏辭免, 上答曰:「卿學行老成,藩邸効勞年久。內閣重任,特茲簡命,宜勉副朕意,不允辭。」

○廕南京刑部右侍郎王縝子弘久國子監讀書[62],以縝三年考滿也。

○命大學士楊廷和、蔣冕、毛紀、袁宗皋,吏部尚書石珤,禮部尚書劉春,刑部尚書張子麟,都察院右都御史張綸,戶部左侍郎鄭宗仁,掌通政司事、禮部左侍郎俞琳,兵部右侍郎楊廷儀,工部右侍郎趙璜,翰林院侍讀學士汪俊,侍講學士劉龍充廷試讀卷官。

○賜故太子少保、戶部尚書石玠祭葬如例,仍贈太子少傅。

玠,直隸藁城縣人,由進士歷今官,與其弟、大學士珤俱以清介名。

○初, 上命禮官擇日禱雨,未及期而雨降, 上喜,乃遣駙馬都尉蔡震告謝 天地、惠安伯張偉告 社稷、崇信伯費柱告山川之神。

○癸亥, 仁宗昭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禮,遣恭順侯吳世興祭 獻陵。

○以魏國公徐鵬舉[63]奉祀 孝陵,兼掌南京前軍都督府事。

○初,朝鮮國王李懌請冊封世子,太監金義、陳浩在 毅皇帝時夤緣內降充正副使以往,而多賜懌等金帛珠玉,勑令括取異物及童男女以進。至是,禮官言:「 天子初嗣歷服,宜正中國之體,絕外夷侮狎之端,請明喻懌非朝廷意,召義、浩畢事亟還,而罷勑中所索取。」 上從之。

○命遂安伯陳鏸右軍都督府僉書管事。

○宸濠之叛,內結錢寧,寧之黨、都察院經歷錢岌罪惡最著,以賄倖免,而舉人冀元亨乃謬坐逆黨,竟死于獄,人頗冤之。御史胡松列其狀以聞,又言錢寧為濠布黨,皆有私籍,宜按籍逮治。刑部覆胡松議是,然恐倖免不獨錢岌,而負抑亦不獨冀元亨,請會官查鞫姦逆,而釋其冤者。

得旨:「錢岌既奪職弗治[64],冀元亨死不以罪,令有司恤其家。在獄有誣服如元亨者亟與辯理。寧私籍不係有司收記真,妄不可考,令悉燬之。」

○甲子,加南京兵部尚書喬宇太子太保、仍參贊機務,以宇九年考滿也。

○起用致仕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彭澤為兵部尚書、兼官如故;戶部尚書孫交復原職;都察院右都御史林俊為工部尚書。各遣官齎勑徵之,令即日馳驛來京。

○陞翰林院侍讀學士汪俊為禮部右侍郎。

○陞兵部右侍郎楊廷儀、刑部右侍郎顏頤壽俱為本部左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李龯為兵部右侍郎,巡撫鳳陽;右副都御史臧鳳為刑部右侍郎。

○陞山東左布政使許銘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大理寺左少卿李鐸為右僉都御史,銘巡撫甘肅、鐸宣府[65]

○陞原任山東按察司副使胡文璧為四川按察使

○賜故征南將軍、太子太傅、黔國公沐崑祭葬如例,謚莊襄。

崑,卒于正德己卯,至是,禮部為請卹典,故有是命。

○以東寧衞都指揮同知蕭滓[66]充右參將、分守蕭義二城。」

○陞藩邸書辦官倪旻、陸松俱錦衣衞副千戶;冠帶軍校鄭鏞、張栢齡、曹琪、張輔俱所鎮撫,仍各世襲。

○乙丑,陞致仕雲南按察使劉麟為太僕寺卿。

○陞湖廣左布政使周季鳳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府、兼提督紫荊關。

○以原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昆整飭薊州兵備[67]、兼巡撫順天等府。

○錄寧夏通捷墩斬獲北虜功,賜分守寧夏東路、右參將閻勳金幣[68],及慶陽衛[69]千戶高爵等各陞賞有差。

○丙寅 上親策貢士張治等于廷策,曰:

「朕惟自古人君臨御天下,必慎厥初,而為其臣者亦未嘗不以慎初之說告之。盖國家之治,忽君子小人之進退,世道之否泰,其機皆繫於此,誠不可以不慎也。然觀之詩書所載,則亦不能無疑焉。
「舜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首察璣衡,以齊七政,而類禋望徧之並舉,觀天交神,庶政固在所先矣。異時[70]恊正元日,格于文祖,詢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惟恐或後,且進十二牧而歷咨之,豈聽言用人又在所急歟?太甲元祀,祗見厥祖,伊尹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是天下之政無大於法祖宗矣?高宗恭默思道,傅說告之,尤惓惓遜志時敏之務,典學亦豈容緩歟?成王即政,周公作《無逸》,舉三宗以勸之,惟以畏天愛民為主,《訪落》一詩,乃又以盡下情、守家法為說,《立政》一書,又以三宅三俊為不可忽。終之無誤,庶獄為重,意固各有在歟?抑又有可疑者,禹受命于神宗,不旋踵會羣,后誓師征苗。康王率循大卞,大臣進戒,首以張皇六師為言。他務未遑顧,以兵事先之,何歟?若乃禹祗承于帝,有精一執中之傳。湯黜夏命,有克綏厥猷之任。武王勝殷,訪洪範于箕子,踐阼授丹書于尚父,且退而几席、觴豆、刀劍、戶牖莫不有銘,則又萬世道學淵源所自,未可以尋常政事目之也。然則人君慎初之道,果孰有外於是歟?
「漢、唐、宋、以來,其君臣之間,盖無足與於斯者。然一代之治功論議亦不可泯觀,夫求端於天之策,治審所尚之疏,尚德緩刑之書,蕩滌煩苛之奏,與夫先要說之十事,奉天罪己之一詔,元祐修德為治之十要,淳熙謹始自新之十目,皆於初政深致意焉。其與十漸之慮[71]、五始之義、三卿序進、授策之戒,指歸所在,其果無大相遠歟?夫人事有本末,物理有始終[72],王道之施設固有先後,端本所以治末,謹始所以圖終,施之宜先則不可以少後,皆治體所關甚大、不可以苟焉者,何眾說不能以皆一歟?
「朕奉 天明命,嗣承 祖宗大統,臨御以來,釐革弊政,委任舊臣,凡夫敬 天法 祖、修德勤政、求賢納諫、講學窮理、節財愛民[73]諸事惟日孜孜次第舉行,取《無逸》中『嘉靖殷邦』之一語,建號紀元。方將體元居正,以求儷羙詩書,所稱帝王熙明之治,特進爾多士于廷咨,以慎初之道。爾多士其尚酌古準今,稽經訂史,明本末之要,審先後之序,悉意敷陳,用輔朕維新之治。」

○陞國子監祭酒賈詠為禮部右侍郎。

○陞工部右侍郎趙璜為本部左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吳廷舉為工部右侍郎。

○陞巡撫寧夏、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王時中為右副都御史、恊理院事。

○陞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74]華廣東、右布政使陳琳各本司左布政使。

○陞南京太僕寺寺丞潘塤為陜西布政使司右參政、江西按察司僉事韓邦奇為山東布政使司右參議、禮科給事中陳鼎為陜西布政使司右參議、德安府同知孫鳳為湖廣按察司副使、沅州竹寨驛[75]驛丞周廣為江西按察司僉事。

五人者,在正德間各以忤權貴得罪[76],邦奇、鼎為民,塤等俱落職,至是奉詔擢用[77],頗厭眾望云。

○廕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龔弘男世羙為國子生,以弘三年考滿也。

○從工科給事中鄭自璧奏,采諸臣所上章疏凡有關化理者,類輯成帙,進備觀覽。

○命遂安伯陳鏸提督三千營。

○以鎮遠侯顧仕隆充總兵官、鎮守湖廣。

○丁卯,署掌宗人府事駙馬都御蔡震上疏辭任, 上以震老成恭慎,不許。

○命寧晉伯劉岳、署右都督桂勇、都指揮同知左欽、署都指揮僉事王朴、都指揮僉事戴儀各坐營管操,岳耀武營,勇練武營,欽敢武營,朴、儀俱五軍營[78]

○戊辰,以暑月停各營官軍操,仍令分番。奮武等十二營,每五日;五軍、三千、神機等營每十日,各一操。

○夜,四鼓,流星如鷄彈大,赤色有光,起自天市垣,南行至天江沒。

○己巳,陞藩邸紀善所紀善易輝太僕寺少卿、審理副蔡亨光祿寺少卿、伴讀趙銘太常寺寺丞、葉廷芳及教授陳庠俱光祿寺寺丞、典簿徐明良[79]醞署署正、典寶正文志仁太僕寺寺丞、良醫正周文寀太醫院院使、引禮舍人歐陽翀司儀署署丞;典膳正孫綱上林苑監嘉蔬署典、署仍加俸二級;工正王浤營繕所所正。

吏部言:「從龍諸臣既各進秩有差,輝等留在藩府,亦宜擢用,以溥 聖恩」故有是命。

○慶陽伯夏儒男臣請襲父爵,許之。

○賜楊維聰等三百三十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辛未,賜狀元楊維聰朝服冠帶及諸進士寶鈔。

○陞巡撫河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沈冬魁為工部右侍郎、管理易州山廠。

○起用養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張嵿[80]陞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

○陞大理寺右少卿萬鏜為本寺左少卿、南京大理寺寺丞周倫為大理寺右少卿。

○陞平陽府同知張衍瑞為太常寺少卿。

衍瑞,先為文選郎中,以忤權貴落職,特超躋之。

○陞河南按察使陳鳳梧為山東左布政使;山東右參政高友璣、陜西按察使楊惟康、廣東按察使王子言俱右布政使,友璣福建、惟康山西、子言廣東。

○重建日精門[81]興工,遣工部左侍郎趙璜行禮。

○壬申,狀元楊維聰率諸進士上表謝恩。

○改提督操江、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劉玉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恊理院事。

○兵部議上巡捕事宜,其一請嚴窩主之禁以絕盜本;其二謂官軍先領盔甲、兵仗,邇多敝壞,而承委官員皆畏罪因循,不敢交換,恐緩急不可為用,乞免行查究,即與更給。詔從之。

○雲南道監察御史[82]蕭淮劾奏太監張永前在江西擅權納賄,故縱逆黨,輒以私忿,械繫無辜。即今刑官雖多所辨釋,而瘐死含冤者尚不可數計。宜寘之法典,以謝天下。因言谷大用、魏彬,八黨之首惡;武忠, 孝廟之罪人,並宜逮治。

得旨:大用等業已處分,永降為奉御[83],往南京 孝陵司香。

○錢寧伏誅。

寧,家世不知所出,幼時,其父鬻為太監錢能養子,冐錢姓。
正德初,逆瑾用事,能結納之,寧因得見 毅皇帝。寧為人獧狡柔,佞善伺察迎合,大被寵幸,賜姓冐功,陞錦衣衞正千戶。
正德五年,瑾謀逆事露,寧以計免,尋陞左都督、掌錦衣衞事、典詔獄,權日益重,恣肆無忌。引樂工臧賢、回回人于永及番僧等相比昵為奸,請於禁內建豹房、新寺,日侍 毅皇帝畋遊為娛樂,蒙蔽聰明,招權納賄,偽旨傳陞各邊將官及鎮守內臣,所得金銀珠玉以數百萬計。
都察院經歷錢岌拜寧為父,寧倚為腹心[84],日令潛察中外官,有非議己欲彈劾者輒斥逐之。時宸濠久蓄異志,寧得濠重賂,因與圖復護衞、屯田,且令濠數進金玉玩好,每進必賄寧以達。
寧又日伺朝廷動靜,泄之於濠,濠謀令世子赴闕為立儲地,寧為畫計,先以玉帶、綵幣[85]附典寶萬銳馳歸,詐稱 上賜,令府中官屬皆稱賀,以眩眾聽。江西按察司副使胡世寧、典寶閻順發其謀,寧又為之隱蔽,而文致世寧及順罪戍邊。
正德十四年五月,濠逆謀益著,言者益力, 毅皇帝遣太監賴義、駙馬都尉崔元、都御史顏頤壽往按其事,寧密令偵卒林華兼程以報濠,即舉兵,不逾月就擒,而寧之姦逆始露,乃捕寧及其族屬皆下獄。會太監張永亦發其姦事,下法司、錦衣衞雜治,獄未具, 毅皇帝崩, 上即位,用言官言,令亟正寧罪,寘之法典。于是刑部會官鞫狀以聞。 上命即磔于市,仍揭寧罪狀,并繪處决圖榜示天下。
寧子永安甫八歲遂為後府右都督,養子錢傑等十一人素以姦惡相濟,俱官錦衣。至是,併斬之,餘黨咸伏其辜,家產沒官,海內稱快焉。
寧以廝養小人,依憑城社,遂至黷貨無厭,黨逆成姦,幾危 社稷,便嬖憸邪之能亂政如此。

○臨漳王府輔國將軍祐椋招聚姦徒劉得、趙節[86]等多為不法,橫虐小民。有司按其事,輒為椋所脅,即藩維大吏亦往往有被誣訐者。巡按河南御史汪淵列狀以聞。詔:捕得等治罪。自今姦徒投入各王府、撥置為非者,撫按官徑自捕治毋貸。

○癸酉,陞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87]王震為本司左布政使、廣西右參政黃衷為雲南右布政使[88]、原任吏科都給事中呂經為山東右參政[89]

○陞原任廣東韶州府知府余祐、原任陜西按察司副使陳九疇、廣東按察司副使汪鋐,俱按察使。祐河南,九疇鋐各本司。

○詔會昌侯孫杲歲支祿米本色、折色各五百石。杲祖繼宗以 宣廟戚里屢加歲祿至一千五百石,本色三之二。

杲初襲爵,戶部議裁之云。

○革蘇松等府并通州漕運參將。

○陞藩邸儀衞司儀衞正李勳、正千戶蔚聚俱錦衣衞指揮同知;副千戶陳寅指揮僉事;典仗所百戶劉海、王繼、劉深、陳彝、谷銘、王鳳俱正千戶;書辦官葛銳、曹鎧,冠帶總旗朱齡、馬榮及總旗喬成等六名俱百戶,仍各世襲。

○以南京後軍都督府,署都督僉事楊宏充總兵官、提督漕運、鎮守淮安地方。

○福建道試御史盧瓊請罷各處鎮守內臣。疏入,報聞。

○甲戌,命給事中及宦御史俞集查盤宣府、大同二鎮錢糧。

初,各邊錢糧費用無紀,部議各差科道官二員往覈其數,業已允行,忽內降宣大罷遣。
於是戶科都給事中邵錫言:九邊一體,宣、大二鎮不宜獨免查覈。且二鎮錢糧視他處倍多,而巡撫都御史劉達、甯杲侵漁尤甚;仍宜遣官為是。
詔從之,乃命官集往[90]

○詔革浙江海寧縣硤石河泊所,從巡按御史唐鳳儀奏也。

○命工部左侍郎趙璜、太監邵恩提督 山陵工程。

○乙亥,禮部尚書毛澄等復上 興獻王主祀稱號之議,曰:

「禮為人後者為之子,自天子至於庶人一也。 興獻王之子惟 皇上一人,既已入繼大統,奉祀 宗廟,是以臣等前議欲令崇仁王厚炫主 興獻王祀。但今 山陵未畢, 慈壽皇太后、 中宮皇后、 憲廟皇妃皆未上 尊號,則 興獻王繼祀襲封之禮似當有待。宜先令崇仁王以本爵奉祀、兼理府事。
「興獻王稱號,臣等前議 皇上宜稱為 皇叔父興獻大王,自稱姪皇帝,名實以宋儒程頤之說,有可據也。本朝之制, 皇帝於宗藩,凡在尊行止稱伯父、叔父,自稱皇帝而不名。今 皇上稱 興獻王曰皇叔父,曰大王,又自稱名尊崇之典,可謂至矣。
「臣等不敢復有所議,因錄程頤代彭思永上宋英宗議濮王禮疏進覽。
上命愽考前代典禮,再會官詳議,務永至當以聞。

○廕提督南京糧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蔣恭子弘義國子監讀書,以恭三年考滿也。

○陞河南都司都指揮使張瓚為都督僉事,以擒劇賊緱元東功也。

○命廣寧伯劉佶掌前軍都督府事。

○陞錦衣衞副千戶翟𥙿為本衞正千戶,百戶王紀、于海、吳綸、趙昂俱副千戶,仍各世襲。

裕等皆藩邸侍從,先以從龍恩陞職。至是,復援例乞加陞,許之。

○降都督同知白王為都指揮同知、原衞閒住。玉納賄附權[91],歷陞多由傳乞,自知為公論所不容,上疏乞飬病, 上察其姦,因降罷之[92]

○夜,三鼓流星如鷄彈大,青白色,有光,自大角旁西北行,至近濁沒。

○丙子[93],陞江西按察司僉事胡璉,河南按察司僉事范嵩俱按察司副使。璉廣東,嵩廣西。

○工科都給事中吳巗言:「正德間,郎中等官孫鳳等一百七人諫止 先帝南巡,獲罪被杖,有死者,有黜為編民者,有落職外補者,有奪俸者。頃蒙 皇上追錄其忠,死者加卹,為民并落職者敘用,恩至隆矣。獨奪俸諸臣不被渥典,宜量加賞賚,或給與原俸,以示激勸之義[94]。」會給事中許復禮亦以為言。吏部覆奏。

詔:「各奪俸官俱陞俸一級。原任𥙿州知州[95]王廷陳以𥙿州事被劾為民,特與冠帶閒住。」

○初, 毅皇帝嘗於大寧都司設總督府,以備巡幸,又置安樂堂等新舊房舍數千間,有仁字店及南關廂米粟等房者,往巡撫都御史馬中錫所創,聽民間賃居,歲入租以備公費者也,特亦改為皇店,有司不復徵租。

至是,規畫邊務,兵部左侍郎馮清疏請查處。戶部覆奏:「安樂堂等房舍令守臣酌議變價,仁字店及米粟等房仍委官征租,並貯萬億庫以充軍餉。總督府名係公署,應賣與否,宜令撫按官再議以聞。」 上從之。

○欽天監刻滿愽士杜龯言:

「正德以來,逆瑾擅專,壅惑 主聽。時五官監候楊源、夏祚并以奏報天象被杖,有致死者。自後臺官多為全身保妻子之計,匿不以聞。
「今 皇上聖明,克謹天戒,宜勑本監諸臣敬乃有事,凡遇天象示異,如頃者雷聲連𨒌、氷雹卒變、五星休旺、風不應時之類一一占奏無隱,天象錄無拘年終之例,每季類進一帙,置之丹扆,以便省覽,其於祈天永命之道不無少補。」
疏入,下禮部看詳。

○賜故錦衣衞指揮僉事牟斌、韋璽各祭一壇[96]

正德中,斌、璽皆鎮撫司理刑,時織造太監喬忠誣奏淮安府知府劉祥毆傷公差,逮治欲陷以重罪,而斌、璽竟擬輕律忤旨,降為百戶,調湖廣沔陽衞帶俸,相繼以歿。
至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吳廷舉上疏請加優卹。兵部覆奏:「斌、璽守法罹禍,忠義可嘉。」故有是命。

○夜,五鼓,月犯天陰星[97]

○丁丑,改進士廖道南、江汝璧、詹泮、鄭一鵬、童承敘[98]、黃佐、趙廷瑞、張逵、杜桐、王相、葛鴊、張治、張袞、王同祖、李佶、倫以諒、盧煥、王用賓、陳講、李默、李春芳、吳文之、董中言、丁汝夔等二十四人為翰林院庶吉士,命掌詹事府事、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劉春,翰林院侍講學士劉龍專管教習。

○戶部覆奏河南道監察御史[99]俞集疏。

「其一,重法令以杜攬納謂:在京姦利之徒依附權貴,裁攬錢糧,往往數歲不完,解戶及原籍家屬多有逮繫以死者。宜嚴行禁戢,以杜夙弊。仍令問刑官自今攬納事發、果曾致死人命者依律處死。
「其一,飭門官以禁勒取謂:各門內官抑勒解戶,求索無厭,而西安門尤甚,宜申舊禁,違者聽巡視官指實參治。
「其一,懲庫役以正法紀謂:庫夫、舖戶承役既久為,弊滋多宜,令巡視官查覈,非僉派正身及額外投充者悉行汰革。」
詔曰「可」

○戶部又言[100]:「府藏匱甚,請如詔旨,以豹房各處頻年所蓄積及近日籍沒各犯銀兩給散數百萬兩,以備折支官軍俸糧。」 上從之,仍令自今凡籍沒家貲悉送太倉收貯[101],詔給廣東按察司嶺南道兵備官關防,從提督南贛汀漳軍務、都御史王守仁等之請也。

○廣西道御史陳實言:「頃者,伏覩明詔,各處分守、守備內臣不得加添責任,兼理民事,甚盛舉也。乃茲兵部傳奉內降,命太監楊敏往視廣東楊梅、青鶯等處珠池,仍兼管廉、瓊二府地方,是與詔令相背,何以示大信於天下?」因言原守雷州珠池太監趙蘭壞法虐民,誅求無已,宜亟逮治,以懲貪黷。章下所司知之。

○戊寅,以原任巡撫順天、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服闋張潤巡撫寧夏;改原任廵撫大同、都察院左僉都御史[102],病痊胡瓚為南京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提督操江。

○陞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103]使何天衢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廵撫河南。

○戶部言:「太倉銀庫邇因冗食太多,經費浩繁,加以四方頻歲災傷,錢糧徵解者少,遂致空虛日甚,各衞官軍折散俸糧并各邊歲例宿逋啇人芻糧價值不下四百餘,萬請以雲南新興等塲解到正德十三年分課銀暫送太倉收貯,其有各省徵辦、應入內庫者亦照此例,俱收貯太倉,以備緩急。俟府庫稍充,仍送內庫交納[104]。」 從之。

○革前軍都督府帶俸右都督曹松職,以兵科劾其冐功躐進也。

○陞浙江布政使司左參政閔楷為河南右布政使、浙江處州府知府林富為廣西右參政。

○己卯,大學士楊廷和上疏自陳不職,乞賜罷黜,以彰新政。 上溫詔答之,不允辭。

○詔追奪已革爵泰安伯張富、安定伯張容、永壽伯朱德、高平伯谷大寬、平涼伯馬山[105]、鎮安伯魏英、永清伯谷大亮、鎮平伯陸永等原給誥券。

○工科右給事中田賦言[106]:「舊制:『提督漕運、都御史兼巡撫鳳陽。』邇因地方多盜,暫議分官專理。今盜賊既平,宜兼職如故。」又言:「巡撫應天兼管水利、工部尚書李充嗣陞秩踰分,久無成功,請復改為侍郎,以懲罔効,或專設水利一官,令各敬乃事。」工部覆奏。詔:「充嗣仍兼水利,責圖實效。漕運巡撫如舊制,兼職亟推才望堪任者以聞。」時鳳陽巡撫臧鳳業已陞任,而總督漕運許庭光[107]又頗不厭時望,於是部議庭光回籍聽用,別舉以代之云。

○陞江西道監察御史[108]王潮為山東按察司副使。

○正德以來,畿內逋逃民田多為姦利之徒投獻近倖,徵租掊剋,民甚苦之。給事中底蘊列狀以聞。戶部覆奏:「行各守臣查覈沒官田土外,但係近年投獻,置為皇莊者給還本主,仍照原額徵稅。」從之。

○詔各邊撫臣并管糧郎中凡支散錢糧及召啇上納芻糗、開中引塩,並會廵按御史酌議以行,從戶部覆都給事中邵錫議也。

○庚辰,以四川右布政使張恩為浙江左布政使、台州府知府顧璘為浙江左參政。

○賜故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張昇謚文僖。

昇,卒于正德十二年,已給祭葬并贈官。至是,建昌府知府曾璵特疏乞謚,禮部覆請,故有是命。

○先是,兵部尚書王憲去位,以左侍郎楊廷儀署掌部事。已,廷儀為御史方鳳所劾,雖稱疾在告,顧托右侍郎李龯上言兵務浩繁,宜令廷儀亟出視事。 上報可,廷儀遂出,公議鄙之。

○內府甲字等庫監收內臣求索無厭,解官、解戶甚苦之。台州衞指揮同知陳良進納軍器,遲留八年而不得實收,行丐於市,幾不能生。 上即位,良具疏自訴。工部覆奏。詔:自今解到軍器、錢糧、物料,照數驗收,不得分外求索,有仍踵前弊者,聽科道官[109]及緝事衙門參治。

校勘記

[编辑]
  1. 「劉璟」:抱本「璟」作「瑾」。
  2. 「猶未正法典」:抱本無「典」字。
  3. 「姦蘖」:閣本「蘖」作「孽」。
  4. 「楊王」:抱本閣本「王」作「玉」。按:《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宦官一:「是時,內閣焦芳、劉宇,吏部尚書張彩,兵部尚書曹元,錦衣衛指揮楊玉、石文義,皆為瑾腹心。」當做「玉」。
  5. 「馬文昇」:抱本「昇」作「升」。
  6. 「日精門災」:閣本「災」下有「夜四更流星如鷄彈大,青白色,尾跡有光,起自常陳,北行至文昌沒」二十六字。
  7. 「至勞聖慮」:影印本「慮」字不明晰。
  8. 「悔禍」:抱本「禍」作「過」。
  9. 「丁丑」:舘本「丁」字殘缺。
  10. 「講道」:舊校改「藝」。
  11. 「秦金之請也」:閣本「也」下有「○賜中軍都督府帶俸右都督郭錦祭葬如例。錦由定遼右衞指揮使,歷陞都督,充總兵官,鎮守河間山東等處地方,正德十四年十月卒于官,其子繼祖疏乞卹典,至是始得請云」六十八字。
  12. 「一切復舊制」:抱本無「制」字。
  13. 「制曰可」:閣本「可」下有「○增築陜西鎮番衞關廂城垣」十一字。
  14. 原作「彩弊」:抱本、閣本「弊」作「幣」,是也。今據其改。
  15. 「奉天殿」:抱本作「華蓋殿」,誤
  16. 「都御史王珝、巡按御史熊相」:抱本作「都御史熊相」,誤。
  17. 「蔡天祜」:抱本、閣本「祜」作「祐」,是也。按:《明史》列傳第八十八:「蔡天祐,字成之,睢州人。父晟,濟南知府,以廉惠聞。」當做「祐」。
  18. 「金幣」:抱本「幣」作「帛」。
  19. 「習字出身」:閣本身下有「○翰林院編修孫承恩病痊至京,復除原職○復除丁憂服闋南京湖廣道監察御史王珮于山東道,南京陜西道試監察御史盧瓊于福建道」五十三字。
  20. 「楊塵」:閣本「塵」作「鏖」。
  21. 「黃大韶」:抱本脫韶」以上十七字。
  22. 「不得妄啟」:閣本「啟」下有「○先是遼岷二王府以軍校缺人,僉補民校,因而求索無厭,民不能堪,湖廣總理賑濟右副都御史吳廷舉列狀以聞,兵部議各以本府軍校餘丁僉補,不得別僉擾民,上從之○詔陞建州左衞都指揮使章成官一級,以成嘗奉勑,招撫海西夷人有功也」九十四字。
  23. 「以備衝嚙」:抱本「嚙」作「囓」。
  24. 「則仍修舊隄」:閣本「則」作「即」。
  25. 「御史」:閣本「御」上有「四川道監察」五字。
  26. 「並不職宜罷」:閣本作「並宜罷斥,章下吏部,已而」。
  27. 「御史」:閣本「御」上」有「湖廣道監察」五字。
  28. 「詔各具疏自陳」:閣本「詔」作「上令遵詔旨」。
  29. 「王勛」:閣本「勛」作「勳」。
  30. 「喬鑑」:抱本「喬」作「曹」。
  31. 「仍各令世襲」:抱本「仍」作「乃」。
  32. 「上常峪」:閣本「峪」下有「口」字,誤。
  33. 「趙春」:抱本「春」作「券」,誤。
  34. 「余祜」:抱本、閣本「祜」作「祐」,是也。
  35. 「危言黨論:抱本、閣本「黨」作「讜」,是也。
  36. 「誠不緩」:抱本閣本「不」下有「可」字,是也。
  37. 「月餽官廩入石」:抱本閣本「入」作「八」,是也。
  38. 「三年考滿也」:閣本「也」下有「○賜故撫治鄖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張淳祭葬。淳直隸合肥縣人,由進士歷前官,正德十四年卒,其子相奏乞卹典,禮部覆請,久未報,至是始得旨云」五十六字。
  39. 「范鎮亦言」:閣本「亦」下有「上」字。
  40. 「凡祭告興獻王妃」:閣本「王」下有「及上箋興獻王」六字,是也。
  41. 「兵巡撫江西」:抱本、閣本「兵」作「岳」,是也。
  42. 「許庭光」:抱本「庭」作「廷」,下同。按《明史》列傳第八十六:「瓊請密敕勘糧都御史許廷光,出不意擒之,無一脫者。」,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壩底參將何卿請於巡撫許廷光,發土兵二萬五千人」當作「廷」
  43. 「是年春部議」:抱本「春」作「吏」。
  44. 「從之」:閣本「從」上有「上」字。
  45. 「鎮守寧夏」:「夏」以上二十一字,閣本作「○陞寧夏東西路守備指揮夏欽,紅城子堡守備指揮同知李義,俱署都指揮僉事,欽充延綏遊擊將軍,義充甘肅遊擊將軍。」
  46. 「以彰先烈」:抱本「先」作「光」。
  47. 「嗣承大寳」:閣本「寳」作「統」。
  48. 「三品五兩,四品四兩,五品三兩」:抱本作「三品、四品、五品四兩。」
  49. 「每名絹一疋」:抱本脫「疋」以上二十四字。
  50. 「其姦民私舶」:閣本「舶」作「船」。
  51. 「至是早」:抱本、閣本「是」作「日」,是也。
  52. 「伺候」:抱本、閣本「伺」作「俟」。
  53. 「引進士入拜」:影印本入」字糢糊。
  54. 「隨出觀榜」:抱本「出」作「至」。
  55. 「瓚跪」:閣本「瓚」作「贊」,是也。
  56. 「鈔沒家貲」:閣本「鈔」作「抄」。
  57. 「以剿劉賊功」:抱本「劉」作「流」。按《明史》列傳第六十三:「鉞既平河南賊,移師會陸完,共滅劉七等於江北。論功,進世侯,增祿百石,仍督三千營。」「劉」既「劉七」也,當作「劉」。
  58. 「劉漳」:抱本「漳」作「傽」。
  59. 「天下之勢」:閣本「勢」作「事」。
  60. 「陜西」:閣本「西」下有「○昏刻流星如盃大,青白色,有光,起自正雲南中南行,至近濁沒」二十四字。
  61. 「盛德法乎乾剛」:抱本「剛」作「坤」。按皇明詔制所載原詔與舘本同。
  62. 「子弘久國子監讀書」:抱本「久」作「入」。
  63. 「徐𩿾舉」:閣本「𩿾」作「鵬」,是也。
  64. 「既奪職弗治」:抱本「弗」作「勿」。
  65. 「鐸宣府」:閣本「府」下有「○陞原任山東按察司副使胡文璧為四川按察使」十九字。按《明史》列傳第七十六:「胡文璧,耒陽人。弘治十二年進士。正德初,由戶部郎中改御史。出知鳳陽,遷天津副使。中官張忠督直沽皇莊,縱群小牟利,文璧捕治之。為所構,械繫詔獄,謫延安府照磨。嘉靖初,累官四川按察使。」,是也。
  66. 「蕭滓」:抱本「滓」作「澤」。
  67. 整飭薊州兵備:閣本兵作邊。
  68. 「金弊」:抱本、閣本「弊」作「幣」,是也。
  69. 「慶陽衞」:抱本無「衞」字。
  70. 「異時」:閣本「時」作「日」。
  71. 「其與十漸之慮」:閣本「與」作「於」。館本「慮」字殘。
  72. 「物理有終始」:閣本「終始」作「始終」。
  73. 「節財愛民」:抱本「財」作「用」。
  74. 「陞福建右布政使」:閣本「建」下有「布政使司」四字。
  75. 「竹寨驛」:抱本「竹」作「行」。
  76. 「各以忤權貴得罪」:影印本「忤」字糢糊。
  77. 「奉詔擢用」:閣本「用」下有「頗壓眾望」四字,「壓」應作「厭」。
  78. 「五軍營」:閣本「營」下有「○戊辰以暑月停各營官軍操,仍令分番。奮武等十二營,每五日;五軍、三千、神機等營每十日,各一操。○夜四鼓,流星如鷄彈大,赤色有光,起自天市垣,南行至天江沒」六十二字。
  79. 「徐明良」:閣本「明」作「銘」。
  80. 「張嵿」:抱本「嵿」作「嶺」,誤。
  81. 「重建日精門」:影印本「日」字糢糊。
  82. 「御史」:閣本「御」上有「雲南道監察」五字。
  83. 「永降為奉玉」:舊校改「玉」為「御」。
  84. 「倚為腹心」:閣本「腹」心作「心腹」。
  85. 「綵弊」:抱本、閣本「弊」作「幣」,是也。
  86. 「趙節」:閣本「節」作「昂」。
  87. 「河南右布政使:閣本「南」下有「布政使司」四字。
  88. 「為雲南右布政使」:舘本「右」字糢糊。
  89. 「右參政」:閣本「政」下有「○陞原任廣東韶州府知府余祐,原任陜西按察司副使陳九疇,廣東按察司副使汪鋐,俱按察使。祐河南,九疇鋐各本司」四十六字。
  90. 「乃命官集往」:閣本「往」下有「○詔革浙江海寧縣硤石河泊所,從巡按御史唐鳳儀奏也」二十二字。
  91. 「納賄附權」:抱本「附權」作「權要」
  92. 「因降罷之」:閣本「之」下有「○夜三鼓流星如鷄彈大,青白色,有光,自大角旁西北行,至近濁沒」二十五字。
  93. 「丙子」:閣本「子」下有「○陞江西按察司僉事胡璉,河南按察司僉事范嵩俱按察司副使。璉廣東,嵩廣西」三十一字。
  94. 「以示激勸之義」:抱本「義」作「意」。
  95. 「原任裕州知州」:抱本脫「原」以下十四字。
  96. 「各祭一壇」:館本「一」字殘缺。
  97. 「天陰星」:抱本「陰」作「隆」。
  98. 「童承叙」:抱本「叙」作「叔」,誤。
  99. 「御史」:閣本「御」上有「河南道監察」五字。
  100. 「戶部言」:抱本、閣本「部」下有「又」字。
  101. 「收貯」:閣本「貯」下有「詔給廣廣(下廣字應作東)按察司嶺南道兵備官關防,從提督南贛汀漳軍務都御史王守仁等之請也」三十四字。按《王陽明集》開豁軍前用過錢糧疏:「邇者寧賊非常之變,事起倉卒,雖欲請給內帑,勢有不及。後蒙該部議準,許於廣東軍餉銀內支取十萬。」
  102. 「御史」:抱本脫「史」以上二十三字。
  103. 「浙江左布政使」:閣本「江」下有「布政使司」四字。
  104. 「送內庫交納」:抱本「納」作「收」。
  105. 「馬山」:閣本「馬」作「馮」,誤。
  106. 「田賦言」:影印本「田賦」二字糢糊。
  107. 「許庭光」:抱本「庭」作「廷」,下同。誤。
  108. 「江西道御史」:閣本「道」下有「監察」二字。
  109. 「道官」:閣本、抱本「道」上有「科」字,是也。
 卷之一 ↑返回頂部 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