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 (四部叢刊本)/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 序
唐 韓愈 撰 宋 朱熹 考異 宋 王伯大 音釋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目録

晦庵先生朱文公韓文考異序

南安韓文出莆田方氏近丗號爲佳本

予讀之信然然猶恨其不盡載諸本同

異而多折𠂻於三本也原三本之見信

杭蜀以舊閣以官其信之也則宜然如

歐陽公之言韓文印本𥘉未必誤多爲

校讎者妄改亦謂如羅池碑改歩爲渉

田氏廟改天明爲王明之𩔖耳觀其自

言爲兒童時得蜀本韓文於隨州李氏

計其𡻕月當在天禧中年且其書巳故

弊脫略則其摹印之日與祥符杭本蓋

未知其孰先孰後而嘉祐蜀本又其子

孫明矣然而猶曰三十年間聞人有善

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則固未甞必以舊

本爲是而悉從之也至於秘閣官書則

亦民間所獻掌故令史所抄而一時館

職所校耳其所傳者豈真作者之手藁

而是正之者豈盡劉向揚雄之倫哉讀

者正當擇其文理意義之善者而從之

不當但以地望形勢爲重輕也抑韓子

之爲文雖以力去陳言爲務而又必以

文從字順各識其職爲貴讀者或未得

此權度則其文理意義正自有未易言

者是以予於此書姑考諸本之同異而

兼存之以待覽者之自擇區區妄意雖

或竊有所疑而不敢偏有所廢也

郡齋近刋朱文公校定昌

黎集附以考異而音辯則

舊所刋也初讀者未免求之

音辯質诸校本既字不盡同且

音讹事多缺此書有集注有

補注有辨證有全觧音通

句釋引物連𩔖雖若加詳

而扵本文間亦抵捂余頗病

之今悉従校本更定音訓因

旁摭诸家注觧劫本文用事

者枚举而記其凡有未俻則

訪诸士友博極此書者併記之

意其間阙逸尚多也昔黄太

史有云杜詩韓文無一字無來

處竊謂必盡𠩄云而後可讀

二文公之書過不自料附所甞

記録於逐卷之左而空其下

方以待來者竄釋兾更相

緝續於音辯或有補云寳慶

三年季夏既望承議郎特𣸸

𦍑通判南剱州軍州兼𬋩内

勸農事王伯大謹書

  音釋如集中考異

  巳載者更不重出

昌黎先生集諸家姓氏

  丹陽洪氏興祖撰年譜辨證

  東蜀樊氏汝霖著公志及年譜註

  眉山孫氏汝聽全解

  臨卭韓氏全解

  文溪祝氏全解

   晦庵朱氏撰考異

   留畊王氏伯大著音釋




姓氏

朱文公校昌𥠖先生集序

   此集今丗本多不同惟近歳南安軍所刋方氏校定本號爲精善别有舉正十卷論其所

   以去取之意又它本之所無也然其去取多以祥符杭本嘉祐蜀本及李謝所據館閣本

   爲定而尤尊館閣本雖有謬誤往往曲從它本雖善亦弃不録至於舉正則又例多而詞

   寡覧者或頗不能曉知故今輒因其書更爲校定悉考衆本之同異而一以文𫝑義理及

   它書之可證驗者决之苟是矣則雖民間近出小本不敢違有所未安則雖官本古本石

   本不敢信又各詳著其所以然者以爲考異十卷庶幾去取之未善者覧者得以叄伍而

   筆削焉○方云序只云目爲昌𥠖先生集諸本亦多無文字者今从之○後凡从方氏者

   不復論所不同者乃著之

  門人李漢編

   方云蜀本作朝議郎行尚書屯田貟外郎史館修撰上柱國賜緋魚袋李漢編今本或有

   并序二字非是

文者貫道之器也不深於斯道有至焉者不也易繇

爻象春秋書事詩詠謌書禮剔其僞皆深矣乎秦漢

巳前其氣渾然迨乎司馬遷相如董生揚雄劉向之

尤所謂傑然者也至後漢曹魏氣象萎薾司馬氏

巳來規範蕩悉謂易巳下爲古文剽掠濳竊爲工耳

文與道蓁塞固然莫知也先生生於大曆戊申或無於字

孤隨兄播遷韶嶺兄卒鞠於嫂氏辛勒來歸來或作求

自知讀書爲文日記數千百言比壯經書通念曉

析酷排釋氏諸史百子皆搜抉無隱或無皆字汗瀾卓踔

奫泫澄深方云泫音玄郭璞江賦云瀇滉囦泫是也或作沄非是詭然而蛟龍

翔蔚然而虎鳯躍鏘然而韶鈞鳴方从杭蜀本作發○今按二字两通

但作鳴則句響而字穩耳故今定从諸本而特著方本所从以備參考後皆倣此日光玉㓗

周情孔思千態萬貌卒澤於道德仁義炳如也洞視

萬古愍惻當丗遂大拯頽風教人自爲時人始而驚

中而𥬇且排先生益堅終而翕然隨以定嗚呼先生

於文摧陷廓清之功比於武事閣本作土非是可謂雄偉不

常者矣常方从杭本作賞云取漢書功蓋天下者不賞之語○今按不賞乃蒯徹教韓信背叛之

語而唐太宗亦甞自言武德末年實有功髙不賞之懼施之於此旣不相似且非臣子所宜言者李亦未

必敢取以爲用也當从諸本爲正長慶四年冬先生殁門人隴西李

或無隴西二字辱知最厚且親遂収拾遺文無所失墜

左傳國語多用失墜字或作墜失或無失字者皆非得賦四古詩二百一十聮

句十一律詩一百六十雜著六十五書啓序九十六

哀辭𥙊文三十九碑誌七十六筆硯鱷魚文三表狀

五十二揔七百或作七百一十六或作七百三十八方氏考其数皆不合而姑從閣本杭

本以爲唐本舊如此旣非文義所繫今亦不能深考并目録合爲四十一卷目

爲昌𥠖先生集傳於代又有注論語十卷傳學者順

宗實録五卷列於史書不在集中先生諱愈字退之

官至吏部侍郎餘在國史本傳


     韓柳二先生文集行丗乆矣唐季歴代以来儒

     人文士莫不宗之以為文章之模範序記之矜

     式惜乎舊板漫滅續集遺闕讀者憾焉本堂

     廣求訪到善本卷集全備宗玉喜不自勝命工鼎

     新綉SKchar以廣其𫝊使四方文學君子得覩

     二先生之全文不致湮没豈不偉歟幸鑑

     嵗舍戊長十月吉旦   書林王宗玉謹識

   汪季路書

逵頃在成都見樊澤之所藏盤谷序碑本云得之邵

公㴉作横卷刻字畫甚新略無殘闕處家中所藏本

乃刻之方石殘闕殊甚其下方十餘字不復存字體

絶不相𩔖自是兩本家中本有後語集古録金石録

本亦皆有之記得樊本無之洪慶善所見似亦與家

中本同惟樂且無央不同以上文意觀之恐舊自作

無殃也大氐家所藏本與方本所記多同但藂茂盤

旋友人於峕可以稼五處家本所闕而天子二字家

本似續改刻耳又嘗以所見樊本及家本校今方本

所不同者五處如不可幸而致不樊作弗家本闕大丈夫不

夫下樊本有之字家本闕僥倖樊本家本僥並作徼不祥樊本家本不皆作弗飲則

樊本同家本闕田氏先廟碑海外二字方氏蓋从石本而

不著其說櫜兠則石本省卜作櫜方作橐者誤也

  右季路所見二石本與方氏所記無大同異但

  央二本皆作央恐作殃者爲是蓋作殃則與樂

  爲兩事中閒可用且字作央則與樂爲一事中

  閒不容著且字也僥倖據經傳當作徼字它亦

  不必改也今録此書以見石本未必可據况方

  氏所見又出傳録而非其眞耶田碑櫜字雖無

  石本亦亡可疑方本之誤則其考之有未詳耳

朱文公校昌𥠖先生集凡例

 一正文及篇次係按方崧卿本而用諸本參校

  監本閣係館閣本石係石刻本洪係洪興祖本又有潮本蜀本泉本晁本

 一考異舉方作者係按方崧卿本而舉方云者並

  是方崧卿舉正全文方有舉正十卷刋行

 一注方作或作及非是或注用事及用字出處並

  是考異全文其間有注一作者係今例别用他

  本增入

 一小圈下今按云云者並是考異全文

 一句讀下或一兩字下各有考異今例並緫附於

  一章之下

 一一章或有兩今按云云者又分其一於小章或

 句断之下今例一段無再出今按

 一考異於正文本字或一字或二字並皆提起如

 本字在章末其下即入注脚則不復再出或二四字

 或全句例同

 一考異有厶字或作厶字者今例並提起正文本

 字如上文或有字相犯則於本字上更連舉一

 字以别之如上字又相犯則連舉下字

 一考異有或無厶字者今例上文只有一字則止

 云或無厶字如上文有兩字相犯則云厶下或

 無厶字如上字又相犯則云厶上或無厶字或

 上下字又皆相犯則連舉二字以别之厶上或

 有厶字厶下或有厶字例亦同

 一律詩一聮如上下句係附兩意則各附考異及

 注脚於毎句之下如兩句只是一意則併附於

  一聮之下碑銘墓誌聯句𥙊文例同

 一考異或於篇目下云恐非公作今刪去者今例

 亦但存其篇目而不載其文

 一正文或有疑字並依考異文从囗

  右凡例十二條乃南劒官本所載按

  朱文公校昌𥠖集又著考異十卷在正集之

  外自爲一書 留畊王先生倅南劒時併將

  考異附於正集本文之下以便𮗚覧故其凡

   例如此 留畊先生又集諸家之善更定音

  釋援據的當音訓詳明猶未附入正集仍於

   逐卷之左空其下方㠯待竄補是雖足見

   先生之謙德而𮗚者未免即此較彼其於披

   閱又未爲便今本宅所刋係將南劒州官本

   爲據併將音釋附正集焉使𮗚者一目可盡

   而文義粲然亦 先生發明此書之本心也

   幸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