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東文選/卷八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十四 東文選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编辑]

諸妃傳序

[编辑]

李齊賢

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上下。而禮義有所措。夫婦。人倫之本也。國家理亂。罔不由之。鳦卯生商。龍漦滅周。楚以樊姬昌。息以嬀氏亡。可不戒哉。可不懼哉。故述諸妃傳。其無子無大善惡者略之。

宗室傳序

[编辑]

國家之制。宗室稱諸王。猶漢諸劉唐諸李。謂同姓耳。非爵也。親而尊者爵爲公。其次爲侯。踈者爲伯。幼者爲司徒司空。內足以贏其生。外足以尊其勢。不使之莅官臨民。祖宗所以保親戚也。金寬毅王代宗錄。任景肅瓊源錄。宗女與宗子並列。討其世譜。棼然莫之辨也。小白君齊而姑姊妹不嫁。稠父娶吳而謂之吳孟子。爲不足譏歟。表而出之。又豈春秋諱魯之法乎。宗女雖親且貴。婦人外父母家。可略也已。

雪谷詩序

[编辑]

雪谷鄭仲孚。崔春軒子壻。而學於崔拙翁。拙翁亢少許可人。春軒端不阿所好。每爲予稱仲孚之賢。予於是得其爲人。仲孚旣筮仕。歷史翰不十年。拜諫議大夫。出守蔚州。有惠政。其去也。民扶老携幼。扳援涕泣莫可遏。及奉國表如京師。爲丞相別哥普化公所重。將薦之天子。而仲孚病不起。有子曰樞。奉柩東歸。聞者莫不驚嘆痛惜。嗚呼。古之才而不壽者。唐有李長吉。宋有邢敦夫二子。亦甞見愛於民。見重於大人。如吾仲孚乎。東方之士。於仲孚之不幸。驚嘆而痛惜之。尤宜也。所著詩若文若干篇。樞編爲前後集共二卷。得而觀之。慘然圭復。因書拙語其端。歸諸鄭氏。樞今爲都官郞中。寔予門生也。

送謹齋安大夫赴尙州牧序

[编辑]

東南州郡。慶爲大而尙次之。其道之號慶尙者。以此也。然而奉使命者。必先取道于尙而後至慶。故風化之流行。由尙而南。靡甞由慶而北也。至正三年春。謹齋安侯。自監察大夫右文館提學。出領尙牧。薦紳之賢。從游之良。皆相慶而言曰。侯剛於中而和於外。簡於言而敏於行。剛而簡。人憚而莫犯。和而敏。人悅而易從。彼其奉使命者。昔慕其名。今觀其德。雖有寗成之虎。郅都之鷹。庶可以紓其酷。而爲桑羊管榷之計。亦可以戢其苛矣。尙之民。其殆息肩乎。旣曰風化由尙而南。匪直尙之一州。專受其福。抑亦慶尙一道之福也。余曰。諸君知其一。未知其二。夫富貴利達。人情之所同欲也。至若荷深知於君。負重望於人。而能撝謙知止於急流之中。求之古今。蓋千百而什一。其故有父母垂白在堂。誘之弱弟幼妹。承其共養。奔走千里之遠。僥倖軒裳一朝之榮。世或莫之恠也。侯捷大科中朝。擅高文東國。揚歷華要。提衡棘圍。去歲挈家歸侍大夫人。行未及半塗。馳傳召還。委以風憲之權。君之所以知者。不爲不深。人之所以望者。不爲不重。顧乃力求外寄。以便覲省。而令昆季。得以遊宦中外。其廉退之㦤。孝友之篤。足以激當時而垂後世。豈止福一州化一道哉。君之知將益深。人之望將益重。由鈴閤登黃閤。繼踵金眞肅。可蹺足待也。諸君曰然。於是乎書。

送辛員外北上序

[编辑]

士之行斯世也。其猶舟乎。有其才爲之楫。有其命爲之順風。然後利有攸往矣。有才與命。其志之或卑。猶之楫完風利。而操舟者非其人。烏能任萬斛之重。致萬里之遠。以濟其不通乎。員外辛侯。束髮讀書。敏而好問。揚鑣翰墨之塲。游刃簿書之藪。可謂有其才矣。筮仕不幾年。歷提學,代言。遷密直僉議。仍爲星郞東省。可謂有其命矣。引舊故同升諸公。咨耆艾以諧庶政。正色匡君主。推誠待賓旅。可謂有其志矣。今以朝官被召。騰裝而西笑。才之奇命之達志之大。將於是乎益見矣。權贊善而下二十有八家。用鄭愚谷謝宴詩。分韻聯章。以美其行。屬予爲序。予執爵而前。請畢舟之說。夫江河之與溟渤。大小則殊。舟於其中者。同也。檣而帆之。所以進也。纜而碇之。所以止也。又必有衣袽焉。所以備漏濡者也。王國。江河也。天子之邦。溟渤也。侯之舟。由江河而溟渤之之也。苟能檣其義。帆其信。纜其禮。碇其智。衣袽其敬愼廉勤。何重之不任。何遠之不致。何不通之不濟乎。昔田叔韓安國。以梁趙之臣。立於漢廷。揚名當時。流譽後世。吾今侯焉是望矣。

送大禪師瑚公之定慧社詩序釋瑚

[编辑]

古之學禪之士。有三上投子。九到洞山。往返千里。不能自休。盖欲以其所得。質諸先覺而去挺投禊然後已。故其勤如此也。處今之世。配古之人。足以無媿。惟吾瑚公大禪師乎。公旣登僧選。騰聞叢林。卽往楓岳。精修己事。時有西域指空師若岸然。以菩提達磨自比。國人奔走。爭執弟子之禮。公亦來造焉。指空曰。我燒一炷。子便脫去。我喝一聲。子便却來。答曰。請和尙先焉。某甲提笠子相隨。其徒指目以爲不遜。欲加以非禮。公拂袖不顧而去。遂北觀京師。南遊江浙,二廣,四川,甘肅,雲代。炎涼幾年。靡所不至。所見者廓然。則所立者卓然矣。所驗者灼然。則所守者確然矣。於是乎。悠然而歸。澹然而止。向之疑者恧。譏者服矣。公曰。疑而譏者。果可謂非耶。恧而服者。果可謂是耶。是與非在人。吾不自知也。上聞而益重之。命主定慧之社。諸學士以東坡身行萬里半天下。僧卧一菴初白頭二句。韻其字聯詩十四篇。爲其行之贈。公又索言於益齋居士。俾題其端。居士耄矣。何能言乎。唐文暢每從名公卿。以求詠歌其志。後世所傳。唯韓,柳二序而已。司馬丞相。又獨取韓之數語者。以其正大也。暢徒喜文辭者也。公豈暢之儔乎。諸學士各以詩詠歌之。爲能達其志乎。益齋之文。爲能稱其索乎。司馬丞相。世固莫有也。使有之。益齋之文之語。有所取乎否也。益齋亦不自知也。乃一笑而書之。

金書密敎大藏序

[编辑]

佛之書入中國。譯而爲經。數千萬卷。所謂陁羅尼者。中國之所不能譯也。非惟中國爲然。自竺域之人。亦不得聞而解之。以謂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盖其義奧其辭秘。秘故不可聞。奧故不可解。不可解則人敬之篤。不可聞則人尊之至。尊之至。敬之篤。其感於人也必深矣。靈異之跡。亦宜乎多也。昔之人。知其若此。裒而纂之。成九十卷。名之曰密敎大藏。刊行于世。則玆九十卷者。數千萬卷之根柢也。我主上殿下萬機之暇。留神乎釋典。其於密敎。信之尤切。發內帑之珍。泥金以書之。奉翊大夫判內府寺事上護軍臣羅英秀。實幹其事。於是以舊本。校于諸經。或乙或竄。而是正之。又增求其所未收。得四十卷。與舊合一百三十卷。令工書者。分部而寫之。粲然如列宿之交光。衆卉之敷榮。眞法寶也。旣成。因命臣齊賢爲序。臣腐儒也。其文不足以稱旨。然而竊念佛氏之道。以慈悲喜捨爲本。慈悲。仁之事也。喜捨。義之事也。然則其爲書之大旨。亦可槩見矣。所謂數千萬卷者。以萬乘之勢。爲之非難。其書旣多。其費亦廣。未免浚民以充其用。甚非佛氏之意也。今者主上殿下。不傷民財。不費民力。簡而得其要。速而致其精。可謂得佛氏之意。而功德豈易量哉。嗟歎不足。拜手稽首。謹書。

送水精長老序

[编辑]

李穀

仲尼沒而浮圖氏出。與儒角立。其爲敎也空寂高遠。而闊於世理。故爲孔氏者詆訾之。如唐之韓吏部。尤力焉。然觀其文。或與浮圖游情好。屢見於言語間。豈以其人。皆能淸志㓗行。外榮辱一死生。高出於患失汨沒利欲者萬萬乎。余誦其詩。讀其書。想見其爲人。今修公。自童其髮。足不一涉名利之途。往還山水之中。蕭洒乎容儀。淸絶乎章句。雖使文公復生。必不與之絶矣。况余不肖。竊揖高風。猶恨識之不早。何暇議於其間哉。噫。交游日淺。而遽告以嶺南之行。且嶺南壯觀。甲東國而鍾頭流。頭流山中水精。爲大叢林。休錫于玆。非旁通釋敎爲衆所推者。不能也。此行也。非惟適山水雅志。實釋子得意行道之秋也。吾黨區區臨歧之恨。安足顧藉耶。於是席于東郊。分韻賦詩。使余序之。

送金同年東陽遊上國序

[编辑]

楚王疑璞玉者。非璞玉不美之使然。魯人祀爰居者。非爰居有德之所致。古今士君子之進退。盖亦如是。同年金秀才。君子人也。其行與文。俱有餘力。但於進退之際。似有不合意者。然其心則曰與其躍於魯。孰若躓於楚。則其進退。豈非綽綽有裕。與夫行險徼幸者。天地懸隔哉。君每於詩酒閒。慨然嘆曰。今我皇元。巍巍赫赫。始以武功定天下。今以文理洽海內。起釣築而當鈞衡。棄草萊而談道義者。不知其幾何。男兒不可守一鄕局一事也。吾將北學于中國。仍誦小雅伐木篇。出于幽谷。遷于喬木。未甞不三復也。有識聞之。知君之膽當大於身也。僕以負薪之憂。絶往還者。有日矣。昨有以君之北轅來告者。壯其言行之相侔。立綴二十字爲別。略不及時序景物者。非敢猒其浮華。實拙於文辭耳。

送鄭參軍序

[编辑]

漢陽參軍鄭永世。將之府。有執友十人。會餞于東郊。酒旣行。鄭君起揖曰。朋友贈行以言。豈特巵酒而已。余率爾應之曰。漢陽。畿外之巨鎭也。古稱南京。而與東,西京鼎峙焉。蓋爲先代所都。山河之壯麗。人物之繁華。可肩之於王京。故尹于是者。必宏材偉望。人所信服。然後能也。其賓僚參佐。亦如之。自國家多故。事異古先。廉恥道喪。而上下交征利。豪家得以兼幷。酷吏因而掊克。地無立錐之閑。室有懸磬之歎。爲守令者。坐視而莫敢言。厲民自奉而已。民之困且無聊。未有甚於此時也。環畿數百里。尤被其害。所謂南京者。凋弊滋甚。蕭條荊棘間。遺氓八九戶耳。其它郡縣。可以槩見矣。豈無一二有志於民者乎。亦皆因仍苟且聊復爾耳。今君才高年少。又得府尹之仁且賢者。爲之畫諾。則行其素志。興利除害。使絃歌之聲。襦袴之音。聞于一境。而達之四方。其在此行乎。或曰。參軍微官也。深弊不可遽革也。此大不然。一家仁。一國興仁。君子盡己而已。苟能盡己。而以百姓之心爲心。則雖不中。亦不遠矣。豈必計班資之崇卑。風俗之澆朴哉。參軍不以余言爲不可。諸君亦以爲然。因書以冠群詩之首。

送安修撰序

[编辑]

至順三年冬十月日。春秋修撰安員之奉使南行。因覲慈闈。同僚會餞之。馬邑李穀。執爵而進之曰。古有衣錦還鄕者。君其庶幾乎。君歷漢山道竹溪以行。漢山。舊掌書地。遺愛存焉。竹溪。君之鄕黨。慈親在焉。今往返十年間。銜使命歸爲之榮。敢奉巵酒以賀。君笑而却之。且曰。子欺余哉。夫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鄕。此所謂衣錦也。若杖節而觀風。剖符而專城。橫行於方面。而焜耀於鄕閭者。又其次也。今吾品秩甚卑。而事業如故。且因曝史。馳單騎以歸。無所事於民。無所益於國。可恨也。豈可賀也。且吾聞之。一飯不忘君。盖所以不忘其君者。亦所以不忘其民也。國以民爲本。民以吏爲天。比來承流宣化者。未盡得其人。小臣諸節。乃別播敷。故民皆逃賦。而入於豪家。所在團聚。陵轢官吏。莫敢誰何。抑乘勢營私者。爭馳傳遽星火相射。而荒城破驛。杳無人烟。往往皆是。雖有江山之麗。登覽之美。誰復停車弭節。一寓目於其間哉。此非奉使于外之時也。穀曰。君以弱冠。連捷於科塲。學富而才敏。心正而行方。佐幕南州。而民不忍欺。俄入芸臺。而首薦於玉堂。方將逢時遇主。以不忘君之心。行不忘民之政。它日所就。未可量也。今之行。雖非古人攬轡之志。足慰慈母倚門之望。尙何恨之有。敢奉巵酒以賀。君笑而領之。時在席者三人。以行與處分字爲韻。賦詩贐行。謂君之言。可以警時俗。而爲奉使者之戒。故幷書于篇首。

送洪密直出鎭合浦序

[编辑]

聖元有天下。臣妾萬方。而倭人獨弗庭。世祖皇帝命將伐之。出師南北。會于東海。戰艦塞空。旗旄蔽日。倭人氣褫膽破。竄伏島嶼。莫我敢當。時元戎振旅而還。謂蕞爾島夷。不足加以天誅。惟高麗與殊俗相望。一葦可杭。宜留軍要害。以耀威安邊。帝允其請。於是。置軍合浦。其府帥將佐。皆授符信。而以國人爲之。從其便也。國家以慶尙,全羅旣爲邊防。而又財賦所出。一國之府。故出鎭于此。皆帶廵撫使。不必受朝命。選其能也。其廉按二道。牧守諸州者。皆屬而聽命。苟非才兼文武。位望服衆。疇克當之。至元戊寅秋。判密直洪公輟議政而爲之。松都之卿大夫。作歌詩以美之。余甞奉天子之詔。至其所謂合浦者。旄頭虎力之勁。嚴其兵衛。足以見軍容之盛也。專緫戎之權。顧眄威福。惟所欲爲。又以見主帥之尊也。當其升平。謹烽燧。撫甿卒。靜以鎭之。如斯而已耳。主是軍者。自始迄今。可數也。一心之義利。而庶民之休戚係焉。可不謹哉。如或幸其無事。不隷其擊刺。不務其農守。槌膏斲髓。以營其私。知公之不爲也。使二方之人。免豪勢侵漁。絶流亡愁嘆。姦僞以消。淳朴以復。亦知今之不能也。風行而草偃。自邇而陟遐。如俾廉按牧守。皆效公之所不爲。而勉其所不能。此則吾黨之所望於公。而公之所自期者也。若夫拊循之暇。登孤雲臺。訪古縱賞而極其酬唱。此雖公之所求於吾黨。而吾黨之所不能。可恨也已。公之行。書以爲別。

送鄭副令入朝序

[编辑]

禹貢九州之外。聲敎所曁。東漸于海。而三韓之名未著也。自周封商太師之後。稍通中國。其在隋,唐。征之不克。及我王氏立國。歷宋,遼,金。或通或絶。彼亦無如之何。蓋將有待焉者。聖元有作。受天明命。首承晉接之榮。繼荷虞嬪之寵。三葉之王。出帝外甥。際會之機。良有以夫。王或未躬朝覲。敬遣陪臣。時修職貢。必擇文士之能者。以佐其使。凡對揚休命。陳謝恩賚者。皆出其手。蓋古書記之任。故常難其人。己卯之冬。將遣明年賀正使。晉陽鄭君致。以前典校副令。任書記以行。君通敏兼才。其於事理之邪正。公私之利病。知之詳而思之熟矣。况今國空虛。王位未定。伏聞世皇之朝。朝見之際。必進國臣。詢其風俗。聖訓嘉謨。載在國史。今上聖明。一遵至元之理。若依故事。得對淸問。則將本國勤王之始末。列聖字小之典章。以達天聦。以紆天眷。使流言卽止。舊邦惟新。在君此行也。至若關山風雪。跋涉艱難。不足爲念。余素忝忘年之契。贈行之言。敢不以情。

送辛寺丞入朝序

[编辑]

皇帝卽位之八年春二月。出丞相之顓權者。大誥天下。更張政化。朝廷淸明。紀綱振肅。日月所照。凡有血氣者。莫不蹈舞歌詠聖德。將以四月十七日。大會于京師。賀天壽節。高麗國臣咸謂天子仁聖。輔相忠良。進賢去邪。興利除害。使無一物不得其所。而吾國雖小。服勞旣久。又蒙今上眷顧之殊。將俾吾國安吾民樂。君臣相慶。社稷益固。可必也。是今年會同。必盛於前日。非賢而才上所知名者。莫可以造庭。迺以典理判書奇公。爲其使。司僕寺丞辛君。參佐以行。知辛君者皆有詩。而以序屬余。夫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况執壤奠以覲耿光者哉。君其敬愼之。君之行。必奉新君。入賀明廷。退議國政。欽若詔條洒然一新。其又可不敬愼歟。知君莫若余。故爲之言。

寄朴持平詩序

[编辑]

前監察持平朴君允文質夫。世家密城郡。有兄中郞將允謙。以姻婭故居福州。迎養大夫人。至元戊寅八月。大夫人卽世。因葬之。持平廬於墓。捧土植木。且以讀禮之餘。念佛寫經。追冥福終其制。福於慶尙道爲大邑。賓客雜遝。凡知與不知。經由於福者。必詣苫前問慰。旣還京。稱嘆不絶口。余昔在辛酉。參福州幕。識中郞面。辛未。入藝文館。踵持平後。於朴氏昆季甚熟。思一負笈致蒭。邈不可得。迺諗諸朋友。託之歌詩。以寄其感慕之情。因謂之曰。孝者。人子之所當爲。古者敎其不能而已。未甞賞其能也。後世有孝行之出衆者。官爲旌表其門閭而復其家。于以見風俗之變也。本國之制。守親墓三年。許旌其門。不問平日所爲爲何如也。近世士大夫多令家奴代之。終且私爲復其身。任其所之。故爲奴隷者。爭欲爲之。夫小人之急於利。猶君子之重於義。人子之念親。豈不如奴隷之愛主乎。顧牽於習俗。不爲之耳。持平平居奉其親。無所不至。及其歿。而能以禮葬。葬而能以制終。又能廬墓以盡哀。其敦薄俗而激頹風者多矣。先王制禮。要歸於中。喪不過三年。持平祥期已近。當鼓琴之夕。歌吾黨之詩。雖子路之勇。亦不敢笑之矣。

送白雲賓還都序

[编辑]

王京去京師。才四千里。又無道途危險梗澁之虞。傳遽往來絡繹。而商旅之行。日夜不絶。獨宦遊之士不至。何哉。本京雖置省。惟國王丞相獨領之。又其寮寀之命于朝者。皆所自辟。其餘內外百司。並依本國之舊。中原士大夫。無自而來也。頃者吏部以員多闕少。始注儒學敎授于王京。已有數人焉。涂陽白雲賓。少業儒。甞由廣寧學正。爲儒官都下。至元丁丑。除王京敎授。告于都堂。得援例乘驛赴任。旣至則室國中。來諸生敎之詩書禮樂。作成人才。庚辰之冬考滿。且聞有代。則辭丞相府。尅日以行。諸生欲留之而不可得也。余後雲賓數月。來佐東省。官亦滿矣。而猶徘徊不去者。懷土也。余欲從雲賓而不可得。其敢爲諸生留之乎。雲賓之去。雖無顧念桑下之戀。亦豈無情。是其行也。不可以無贈。余旣徵諸君詩。又序其事而謂之曰。世之挾儒𧗱釣爵位者。旣得爵位。則有芻狗詩書者矣。或急於進取。變而之它。或老而無成。反謂誤身者。亦有之矣。雲賓不然。官雖不達。志則不渝。褒衣博帶。無易其初。朝虀暮塩。無異於舊。而曰富貴在天。窮達有命。儒冠何與焉。今之居是邦也。風俗不同。俸廩不給。恬不爲意。諄諄然誨人不倦。是可尙已。盍書以爲別。

送揭理問序

[编辑]

法者。所以行其政。人法並用。又政之善者也。聖朝之興。未遑定法。自至元新格出。至治通制作。然後吏有所守。而民知所避矣。盱江揭以忠。名世儒家。文章技藝。靡不通曉。尤長於刑名。征東先丞相。夙知其才。擧以聞于朝。至元丁丑。除本省理問。余時亦調幕官。同日之任。揭君謂余曰。政出多門。民不堪命。方今四海一家。何中朝之法。不行于東國乎。余應之曰。高麗古三韓地。風氣言語。不同華夏。而衣冠典禮。自爲一法。秦,漢以降。未能臣之也。今在聖朝。親爲舅甥。恩若父子。民社刑政。俾皆仍舊而吏治不及焉。凡一國之命。一省之權。緫而專之。故稱國王丞相。其寵綏之私。委寄之重。爲如何也。比來國法漸弛。民風益薄。自相變亂而爭告訐。省吏之執通制者。則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國臣之持舊法者。則曰世皇有訓。不改土風。於是出彼入此。趣輕舍重。皆有所說。莫可適從。法之不行。非由此歟。君曰。然。吾旣有所受。惟知奉法而已。已而條理克明。請謁不行。吏絶其私。民服其公。要不失朝廷之大體。而不撓本國之舊俗耳。人法並用。余於君見之。今年冬考滿。且念親老。浩然有歸志。知君者咸曰宜有詩。屬余序之。故書前言。以贈其行。因有請焉。令兄集賢公。爲時儒宗。名聞海內。余辱出門下。東歸之日。承其敎誨。早夜以無忘。而今而後。余知不負公矣。君歸幸謝之。

賀崔寺丞登第詩序

[编辑]

取士之法尙矣。其科目增損。代雖不同。而賓興之爵祿之。用之文虎。則未甞有異。故六藝居三物之一。而射御在其中。及至後世。乃有虎藝之科。又有不由文虎而入仕者。謂之吏。蓋古刀筆之任。於是仕之途。遂歧而三。隨時所尙而有重輕。然唐之搢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不以爲美。迄宋之盛。尤加重焉。本國法唐體宋。世尙文士。凡侍從獻替之官。選擧銓注之職。實皆專之。而虎與吏。莫敢望之也。矧今聖元右文。再下科詔。業文之士。皆持滿賈勇。爭欲角技於戰藝之塲。至元六年冬。三司使金公。典法判書安公。選士於春官。春軒崔公之子禮卿。中其試。崔公好客。爲東方第一。賀者之肩相磨也。余旣進賀春軒。退謂禮卿曰。凡欲登科者。以階其仕耳。本國舊制。官至六品。不復就試有司。君甞由郞將兼監察糾正轉典客寺丞。年又方壯。日進未已。顧援近例。與白衣之輩。弄毫楮於棘闈之間者。將歌鹿鳴而與計偕。射策於天子之廷乎。將爲獻替。以補吾君之過而順其美乎。將參銓選。題品士流。或嗔而與人官。或笑而不與乎。抑苦其虎夫之豪縱。懲其吏員之奔競。而託吾儒之迂闊。以自晦於詞林醉鄕乎。禮卿曰。不然。事君事親。自有家訓。若其富貴利達。則求有道而得有命。吾何爲哉。自吾家禮部公諱均而下。相繼登第者五代。而禮部之子文定公諱甫淳。爲忠憲王名相。四掌禮闈。至祖文簡公。又相德陵而主文衡。及乎尊公。幼從國子弟。宿衛天朝。不暇於擧業。故昔祖母金甞撫吾頂曰。見汝及第。能復家業。可無恨矣。慈顔雖遠。言猶在耳。此吾之所以區區者然也。余聞其言而義之。揚其觶而與之曰。君子之敎。反古復始。盖不忘其所由生。而况孜孜好學。必欲承家者乎。它日立揚。從可知已。人言擧子。今年得主司。余以爲主司。今年得擧子。於禮卿可云。客皆曰然。因各賦詩。俾書余言于卷首。

送金晦翁赴化平府序

[编辑]

余在都下。聞新除守令者。言某州有瘴氣不可居。某縣其俗頑癡不可理。其次則曰去鄕里遠難行。其俸薄難養廉。不聞曰前官卒于任。豈可爲此州。前官不宦達。豈可宰此縣。夫中國之士。豈亦無賢愚哉。其能不以死生窮達。爲自外來者則一也。盖由習俗猶正。此其所以爲中國也。吾友晦翁之光州也。人皆謂前此得光者。以前官卒于任。故多避免。翁必不之任。翁曰。噫。光無瘴氣。吾可居也。民雖頑癡。自有條法。吾可理也。去鄕里近。吾何憚行。其俸雖薄。不猶愈於日糴大倉乎。天下古今之不壽者。皆官于光者乎。其宦達者。又皆除光而不赴者乎。其言正大。與聞都下者不異。余不覺拊髀而起曰。翁之此行。當有五利。人棄我取。必久於政一也。善政旣久。民受其福二也。政成課最。寵召是膺三也。翁旣召還。代者必賢四也。賢者繼踵。光必復興五也。翁其識之。

鷄林府公館西樓詩序

[编辑]

余至東京客舍。登東樓。殊無佳致。迺陟西樓。頗壯麗軒豁。城郭山川。一覽而盡。三藏法師旋公。大書倚風樓三字。而無題詠者。惟是府千年王都。古賢遺迹。往往而有。自入本國爲東京。亦將五百載。其繁華佳麗。冠於東南。而仗節觀風。剖符宣化者。又多詩人墨客。意必有紅壁紗籠。銀鉤玉筯。輝映其間。以今所見。惟賓軒所題一絶句在耳。先儒金君綏首唱也。或言曩館舍災。詩板隨以亡。然金詩何獨不火。火後之作。亦何不見。或者之言。不足徵也。有一鄕校生曰。金詩之偶存。可以想見百年前風流人物也。盖於其時。民醇政簡。遇事輒裁。遇興輒發。至於簿領陳於前。絲竹列於後。人不爲非。而自不爲嫌也。百年之後。促促然務自脩飭。一嚬一笑。恐或不時。安敢登臨嘯詠。以取腐儒之誚。今先生無觀風宣化之勞。以尋眞探勝爲事。縱觀楓岳。雪山萬仞。又踰鐵關入東海。以窮國島之奇祕。遂遵海而南。摩挲叢石亭之古碣。三日浦之丹書六字。舟泛永郞湖,鏡浦。以訪四仙之遺躅。燭照聖留窟。以極其幽恠。而卒至於斯。其於游觀。可謂饜飫矣。雖然。新羅古都。壯觀遐眺。萃於此樓。而無一語以去。爲先生羞之。余應之曰。吾旣不云云乎哉。但不能爲詩人墨客之流耳。然於諸生之言。深有所感。而且得以觀世變。因成長句四韻。以示登斯樓者云。

贈妙瓊上人詩序

[编辑]

鄭誧

予少日游南原。見其郡之秀梁大學。時予雖不欲接。竊喜其爲人也。後參月南長老淵鑑。又與其弟雲師遊。皆梁之伯叔也。益歎奇才萃於一門也。有曹溪妙瓊上人。乃大學之子。學於月南者。今四選於崛山下。褎然居其首。凡世之僧名者。以此選魁爲重。邇年來。多借力於權豪而爲之。苟非人。或多群辱之。至瓊之爲魁。其徒翕然推重。莫敢出一言誰何。噫。非有才望。疇克如是耶。予雖不識瓊。旣見其父。又知伯叔二師。蓋其學必有淵源。豈比夫尋常髡輩。惑於虛譽而安於小成者乎。他日必老作家震法雷於天東。而殺活人魁。安足爲瓊賀。其友僧石珍。求詩於一時文士。而需予爲序。書此以贈之。

及庵集序

[编辑]

白文寶

余居尙一日。及庵之外孫金君伯誾。編及庵詩蒿。携以示余。余讀之。不覺吟詠之不足曰。所著何止是歟。金君曰。自翰苑至綸閣相府。歌詩之多累千百首。迨喪亂旣皆失之。唯晚年有詩。必命小子書。卽藏諸笥篋。以及播越不敢忘也。今退而編之。得五七言若干首。惜其手澤之不全也。敢求敍篇端。他日備續東人文集。俾不沒其善焉可也。余曰。其然。余與及庵善。往往集盃杓。未甞不附。而詩句之贈。亦不爲不多。皆茫然不可記矣。其可求之亂兵煨燼之餘乎。然尙嘉其孫能繼述而存此編。亦足以感發吾心。蓋詩言志。可以興可以觀。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則皆本乎性情。方可謂之詩。彼以言辭而已者。以誇多闘靡。英華其詞。不至於觀感。不近於性情。則乃無用之贅言也。故世之人。有專務章句。悅人耳目。雖苦心覓好。不能胷次悠然而得萬一。索句姸滑。其志局于此者。纔讀過數十篇。心已倦於再覽矣。余於及庵之詩。讀之。不覺吟詠之不足。所謂可以興可以觀者。皆得其義矣。惜乎專章之不得傳於世也。姑以所見。告夫類書者爲之序。

奇平章奉使錄序

[编辑]

李達衷

詩所以言志也。錯辭工拙。或不同。心之所之。則不能揜其微。故詩可以觀德。可以考行。我平章德城大君。善慶有原。衣纓奕世。聯芳戚畹。作衛王家。功名富貴。芬馥熾昌。爲一時所敬。宜若不留心嘯咏。然其賦受醇眞。襟懷曠達。喜與親舊。從容話平生。詩酒風流怡愉然。使人忘倦。越至正己丑。承詔赴闕。昵奉天顔。寵恩優渥。賜賚光榮。乃降天香。皇帝若曰。邈爾東邦。朕甞踐涖。靈嶽仁祠。所至而有。錫爾名香。爾頒朕志。非爲朕躬。惟民受祉。旣命而東。虔奉使事。欵扣之餘。遇興輒爲詩自遣。其從行韓君某錄示予。予旣受三復咏嘆。乃語之曰。美哉詩乎。凡寵利之所浸淫。驕邪之氣日勝。而胷中耿耿者日喪。靡然流蕩。鮮能反顧。今觀此錄。無一語自矜大。脫然去塵俗氣。而其歸田種瓜之語。則深有戒盈之志。士之不得親炙於左右。而欲觀德考行者。宜玩此錄。韓君曰。吾將謄卷。子可爲序。予謝不敢。韓君曰。德城之命如此。非予敢私。予旣不獲已。竊謂之曰。若論詩義。鳥眩金奏。將序篇端。狐假虎威。泚筆絫日。將發復已。然粃糠在前。理則然矣。

贈羅中正詩序

[编辑]

予雖鈍且魯。年旣老。閱人翫事不爲少。凡男子之生也。父母喜。其姓親婣相與慶。望望焉望其長。而其期望必不小。旣長之。人之所禀。殘微薄劣。淪堙不振者。蓋無足齒。雖或立揚。顯焃于世。其爲之也。歧而不同。或馳騖乎車塵之後。或趍蹌乎狗竇之旁。梯媒族屬。佞媚臺輿。蠟言而梔貌。搖尾而乞憐。驟躡斑資。竊糜廩食。蛾燭蟻羶。而不顧其生者。今雖無矣。古或有之。乃若窮理盡性。抱負奇才。用行舍藏。居易俟命。而不以窮通早晚。介乎其心者。蓋無矣。無耶。吾未之知耶。吾所知者。惟吾羅公迂叟。其庶幾乎。君少志學。博通經史。歷代理亂。君臣得失。無不稽。將以比肩杜武庫。躡踵虞秘書。但未遇知己。眊矂科塲者。凡幾擧。亦不以爲意。乃曰中不中。命也。吾何慊乎。但脩吾天爵足矣。於是。杜門屛處。討論墳典。敎養人材。不知老之將至。以自樂焉。一旦遭遇聖明。召入宸所。年未至潘溪之老。貌則如商山之皓。對揚辯論。皆稱旨。上奇之。擢置顯秩而寵異之。凡懷奇蘊異之流。咸喜其將有彙征之吉。益勵其節操而自脩者。盖亦羅君之爲也。豈可與蠟言梔貌。蛾蠋蟻羶者。同年而語哉。一時名勝。皆賀而詩之。俾予爲序。知人之𥌒而爲導者。可笑也已。某年月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