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梅村家藏槁 (四部叢刊本)/卷第三十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三十一 梅村家藏槁 卷第三十二
清 吳偉業 撰 清 顧師軾 撰附錄 景武進董氏新刊本
卷第三十三

梅村家藏藳卷弟三十二         文集十


 序六

   古文彙鈔序

古文之名何昉乎蓋後之君子論其世思以起其衰不得已而强名之者

也先儒謂三代無文人春秋以降始有子産叔向用文詞爲功而莊周列

禦寇遂以名其家西京以下班班矣其時有古文尙書古文孝經者以六

書難字爲考正而已初非以其文名之也自魏晉六朝工於四六駢偶唐

宋鉅儒始爲黜浮崇雅之學將力挽斯世之頽靡而𮜿之於正古文之名

迺大行蓋以自名其文之學於古耳其於古人之日經目史者未敢遽以

文名之南宋後經生習科舉之業三百年來以帖括爲時文人皆趨今而

去古間有援古以入今古文時文或離或合離者病於空疎合者病於剽

𥨸彼其所謂古文與時文對待而言者也蓋古學之亡久矣吳郡蔣新又

吾友韜仲僉憲公之孫也刻其古文彙鈔成問序於余日此吾祖所以教

於家者也願得一言以識勿忘余取其目觀之則自周禮檀弓家語以下

左國公穀國策三史八家之言皆在而其書不過數帙噫嘻是何其取之

之博而用之之約乎夫周禮河間獻王所得與儀禮同上之秘府然僕禮

有逸經三十九篇已亡而周禮冬官一篇亦闕小戴氏增損禮書曲禮檀

弓以下共四十三篇馬氏又益以月令明堂位樂記篇第苦其錯雜故論

禮者以爲不如春秋三傳之爲全書然漢儒多尊公榖抑左氏至東京以

後始顯而國語亦輔之以行名日春秋外傳戰國策劉向所定三十三篇

崇文總目稱十一篇宋時再命儒臣訂定迺完夫士生於古學廢絶之後

區區掇拾整齊於煨燼屋壁之餘亡者澌滅而不傳存者混淆而無次有

識者咨嗟太息恨後生不見古人之大全良以此也詎肯厭遺經爲難竟

又從而摘裂破碎之哉三史唯孟堅爲蘭臺定本史記已有闕文蔚宗所

删取者謝承袁山松諸家今已莫可叅訂若夫韓歐大家之文後人尊而

奉之業已家昌黎而戸廬陵然君子以爲元末諸儒所爲𭒀學者其於八

家講求各有本原所當博稽以要其歸未可於尺幅之内規規而趨之也

蓋讀書之難如此蔣氏自清流公以春秋起家余交於僉憲最深知能世

其家學今新又年甚少才甚高將以其學游京師而刻所鈔以無忘先志

傳日學猶殖也不殖將落新又之所殖不旣多乎夫韓宣子適魯見易象

與春秋司馬遷涉江淮探禹穴而世本楚漢春秋叅之以訪求而後大備

京師者文人學士之所集羽翼經傳之書在焉然則新又其繹於所已聞

以進乎所未聞可也彼夫探摭薈蕞之書豈足爲新又重哉余旣慨世人

之不悅學而新又好古又表揚其祖父之教有合於昔人讀書之大指乃

因其請而敘以歸之云

   梁水部玉劍尊聞序

往余客京師好攟拾古人嘉言軼行散見於他籍流傳於故老者以增益

其所未聞迺有笑余者日甚矣子之勞也今以子一日之内出入禁闥公

庭之論列私家之晤語誠筆而存之皆足以爲書迺必舉數世或數十世

闊遠而荒忽者整齊而補輯焉雖用意之勤其人與其事則固已往而不

可追矣不亦難乎余心韙其語退而爲𡻕抄日記有成帙矣久之朋黨之

論作士大夫所聚訟而爭持者黑白同異糾紛厖雜旣不足取信而飛言

微辭咸目之以怨謗余之書雖藏在篋衍不以示人恐招忌而速禍則盡

取而焚之未幾天下大亂公卿故人死亡破滅其幸而存如余者流離疾

苦精神昏塞或於疇人廣坐間徵一二舊事都不復記憶於是始悔其書

之亡而不可復及也已水部眞定梁公愼可別十八年矣今年春再相見

於京師出所著玉劍尊聞集以示余日子爲我序之夫古之立言者取其

講道論德用口語相傳授自典謨以降至於孔孟左丘明穀梁公羊諸書

皆是也聖人不作諸子迭興乃務爲文章競著作假借緣飾不必其中之

所欲言卽得失無攷正家乘野史則又屬之稗官史家之所不取遭兵火

易世代散亡放佚百不一存兔園之小儒據事直書罔識顧避病在僻陋

而寡聞其稍有聞者忌諱疑畏輒逡巡勿敢出無怪乎書之不就可勝歎

耶梁公之祖貞敏公爲名太宰大司馬致政里居者二十年自公爲兒童

時習聞先朝掌故長而與趙夢白先生游先生一代偉人其緒言遺論可

指數而述也旣而子弟位卿貳備法從出入兩朝百餘年來中外之軼事

皆耳聞目擊若坐其人而與之言無不可以取信而公爲人又忼爽軒豁

少年好畋獵聲酒馳逐燕趙之郊折節謮書官禁林被黨錮志氣不少挫

歸所居雕橋莊杜門著述且十年家世貴盛修飭醕謹踰於素門寒士而

聽其論辨則恢奇厯落滚滚不休噫公之書其本於爲人者如是是足以

𫝊矣余旣論次是編而因以告後之人使知一書之成於斯世不爲無助

各宜愛惜其所聞遵公之所以得而母蹈余之所以失也

   宛平王氏家譜序

吾觀周禮大宗伯之職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脹膰

之禮親兄弟之國而其屬小宗伯則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疎小史則奠繫

世辨昭穆蓋古者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而所以訓之敦睦使之親親

尊祖敬宗收族無侵凌悖亂之患者則皆大宗伯之事也自宗伯之職不

修而天下之人始有疎棄本支而視其至親無異秦越者於是乎常棣之

風㣲而角弓之刺作宗法之不講其害可勝道哉惟敬哉王公以碩德鉅

望爲時名卿且父子相繼爲大宗伯當世尤豔稱之推其孝友施於有政

旣以佐 天子敦敘五典諴和萬民其於古宗伯之職已無不舉矣又念

始祖來自任丘以覊旅至京師再世滋大及公父子益貴盛不出長安國

門而躋崇班登副相此固 興朝知遇之恩而非祖宗以來累世種德無

以致此使譜牒不修世系失序數典而忘其祖非所以闡揚先德昭示子

孫者也是故作爲家譜有名紀焉所謂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禰爲小宗

者可考而知也有内傳焉自祖德以及壼儀凡嘉言懿行在人耳目者可

述而志也有外傳焉蓋倣古内宗外宗之制以廣親親之誼詩所謂問我

諸姑遂及伯姊者也吾聞王氏有姬姓有嬀姓有子姓姫姓曰太原琅琊

京兆河間嬀姓曰北海陳留子姓曰天水東平新蔡山陽中山章武河東

汲郡其他共有四十餘望而唐室宰相表王氏十三人定著爲琅邪太原

京兆三族繇宋迄明公孤宰執不可勝數今宛平王氏方伯公由進士起

家𫾻厯中外著有政績垂條布葉施及後人先生之爲斯譜自曾祖以前

世遠無徵者甯闕而不書蓋昔人所謂膏粢盛門爵位蟬聯文才相繼者

吾自有之春秋之義在乎傳信此其作書大指也夫京師者先王所以優

禮元臣錫之湯沐而世家鉅室聚族而居焉者也成周之甘原鞏汜分卿

士之采邑而長安鄠杜櫟陽公侯列邸相望其篹食有堂其薦饗有廟其

教子孫有家塾然則王氏之遭風雲處輦轂子子孫孫弗替引之者豈獨

爲其一家已乎觀於其譜而孝悌慈愛之心油然以生推之天下使人皆

知愛親敬長彝倫攸敘而萬物靡不得其所雖古大宗伯之職所以佐王

邦國者盡在此矣公之爲意豈不深且遠歟先生辱與余游四十年當

其早𡻕擅名爲海内人士所推服廼藴隆之久而後遇天之所以佑王氏

而光大其堂構誠有非偶然者余晩與司空公同事禁苑先生嘗過邸中

相勞苦其交在紀羣之間王氏孝友敦睦之教余深知之故先生家譜成

不遠三千里屬序於余而先生之壻陳君來貳吾州與余故有世誼其門

第在王氏外傳中禮有之大臣三命以孝行著於州里鄉黨者兄弟親戚

僚友執友以及交游備稱其慈弟仁信余雖不敏竊自附於交游之末而

先生之孝弟在乎此書不可以莫之徵也爰述其意以爲之序

   楊氏遺宗錄序

自後世宗法之不修而譜系不可復考其幸而生太平之世知所講求者

蓋已鮮矣不幸而遭遇亂離越在草莽曠宗闕祀能復痛其旣衰而拯其

將墜乎余年家閬州楊君爾緒諱繼生以鄉貢士司教吾州集州之子弟

於明倫堂而吿之曰爾亦知徼福於天者之厚乎而不思愛敬禮讓以報

之也生長江南不見兵革于于而居衎衎而食迺猶箕箒誶語擾鋤德色

競其刀雖而棄其姻戚是因生蕃齒殖狃安蹈習以爲固然而不知其德

也余蜀人也家門崩析絓禍於賊蓋顚白刅罹矢鏑無可紀極而破骸折

骨何所求索惟有西望長號頓首於邑而已求如諸生恩相援而愛相恤

以恬嬉乎故國又胡可得𫆀於是聞者色動或爲之泣下皆知有楊先生

之教云踰五年楊君遷去爲連江令出其亂後遺宗錄授今日其爲我序

之閬州爲蜀之西門踔遠險固其民得以保涪江走棧道在今日猶爲完

郡其中賊禍也以視全川不及十五六而楊氏之宗所及已如此嗚呼何

其酷也先王之世里有塾黨有庠日教民以父兄宗族孝友婣睦之道有

不率教者以法制訓齊之雖有强獷𭧂鷙之人猶可不至於禽獸以故盜

賊之源息後世禮讓衰攘𥨸起卽其肺腑支屬數傳之後且不知誰何之

人而相爭相奪之風日甚其究也嗜殺而好鬭屠肝碎腦斮人手足流血

盈前而談笑自若以是爲樂而已矣而非先王之仁義禮樂澌滅殆盡而

洪水蛇龍之毒中於人心不如是其烈也楊君流離奔竄之中能追溯本

支以教吾州之子弟其爲令也又將推而及之於民欲以救厄運而化末

俗可謂知所本矣若云楊氏之宗不至於隕越此猶其小者余故推其意

爲之序焉

  李貞女傳序

事有不見於禮經先王不以訓世而君子稱之以其過於制而合於道也

禮於人子之養親也雞鳴而起日入而息請席袵奉敦匜治饘𩛆潔瀡瀡

其事至煩且勤矣而獨於女子之孝不甚著内則日婦事舅姑如事父母

蓋惟恐其不如父母也婦人内夫家外父母家先王垂家法於天下故於

其事父母則略言之而特舉婦德以爲訓女子之嫁也父母祝而送之其

得於舅姑貽父母令名不得於舅姑貽父母羞辱女子之事舅姑凡以孝

父母也舍事舅姑無以孝父母乎女子二十而嫁出於襁褓之中離於保

傅之手其去施衿結帨也近矣事舅姑之日長事父母之日淺矣然則有

終身不嫁以事父母者乎日有之子之娶婦事宗廟繼後世也古之孝子

有不娶以養其親者矣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以孝子之心蹈不孝之罪猶

且爲之而女子無是也威后之對齊使日北宫之女嬰兒子無恙乎撤其

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古固有不嫁之女矣而列女不書内儀不載異

常之事不可以教世而訓俗是以著其實於記而没其文於經固未嘗不

深與之也今嘉禾女子李鳳以事父不嫁父病𥸤天感召靈藥有鳥啣果

投厥鼎中飲之乃瘳年四十七以没猶以不終養其父爲恨里人懼其後

之軟傳也諡之日李貞女屬余文序其事易日女子貞不字不字其果爲

貞歟有聘而不字者矣旣納采問名以身許人矣而夫亡斷髮𠢐耳誓志

不行此其爲貞從其夫言之也今李氏之志知有吾父焉爾斯可謂之孝

不可謂之貞夫女子之事夫猶人臣之事君也得吾君而事之有死而無

貳不得吾君而事之潔身守志其道亦有死而無貳也君臣之義無所逃

於天地之間而男女有别自其爲女子而居室之倫巳備斯可爲孝也而

獨非貞歟

   編年考序

編年者何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𡻕此所謂編年也編年考之爲書

者何以𡻕繫人以人繫事而日月不必考則不可謂之編年然以人之盛

衰始卒貴賤賢不肖皆分繫之乎年雖謂之編年亦可也雲間沈坤僊氏

實成此書其子麟字友聖以詩名則余友也友聖之言日吾父名不出里

巷躬耕十年而成此書顧請先生一言序其簡端且吾父嘗以謂麟日吾

之爲此書蓋以自警且教爾也吾見古人之生而神靈少而頴異則未嘗

不蚤望爾之成也其或年未强仕位至三公揭莭垂組立功立事則未嘗

不望爾之顯且有所建樹也若夫鹿裘帶索之叟或荷鋤終身或鈔書千

卷吾蓋以此自勗而默數其齒則吾固已衰矣麟也再拜受教今以遭時

不偶父子負耒長隱於田間而吾之壯盛日已過吾父之篤癃日已及將

其平生著述無以傳示乎來世願以是屬之先生余應之日子知古人編

年之道乎夫紀載之存疑傳聞之失實未有不始於年者也三皇之前皆

萬有餘𡻕其言荒遠不經卽其後言之外丙二年仲王四年一以爲改元

一以爲紀𡻕則失之譌文王百𡻕武王九十五𡻕而謂文以五𡻕子武則

失之誣且以孔子之生年卒月而三傳史記所載已酉庚戌已卯之異其

年十月十一月四月五月之異其月己丑乙丑之異其日其不可考者一

也老𣆀莫知其所終或言百有六十𡻕或言二百餘𡻕其不可考者二也

長狄桀如死于魯桓十六年而其兄焚如以宣公十五年見獲於朱相去

百有三𡻕其不可考者三也以家語按之伯魚之卒宜在顔淵後而論語

說謂在其前其不可考者四也夫春秋者編年之書也史記者繼編年而

作者也今以二書參互徴考而其譌舛乃至於此安知後之史家繼千百

年而作者其紀元年表無傳間異辭者乎又安知名人鉅儒私門紀載弟

子傳述所謂年譜者其說果可盡信乎而沈氏獨能佃漁百氏錯綜萬家

以成此書其道固非以爲編年也誠以書簡脫誤傳寫乖錯有見乎編年

之難而特借一端搜羅考索以輔其所不及且又父子二人帶經而鋤窮

居著書樂道不倦後之人考其年月敦謂是書之無所禆益乎余所以謂

之編年者董以此歟其可傳也已

   秣陵春序

客有問於余日秣陵春何爲而作也自華山畿紀於樂府而幽婚⿱冝八 -- 𡨋媾厯

見稗官後世猶疑其事今子之說非形非影爲有爲無此恢諧滑稽所不

談而虞初諾臯所不載者也得母迺誕之乎余笑日是所謂夏蟲不可語

冰知宋人之刻楮葉而不識木鳶能飛者也今夫阿房閣道鉅麗之極觀

也咸陽三月劫灰具燼而海中有三神山以金銀爲宮闕二者吾不能定

天下之居處鄭女曼姬嫻都嫽冶章華宮中十年不能望幸而巫山之神

女高唐入夢得薦寢於君王二者吾不能定天下之美麗魚龍曼衍之戲

西域㓜人吞刀吐火而月中天樂紫雲一曲唐𤣥宗以玉笛吹之名日霓

裳羽衣二者吾又安能定天下之聲音哉彼夫文人才士放誕窮愁怨女

貞姫憂思鬱結倘兮若有所亡怳兮若有所見杳矣⿱冝八 -- 𡨋矣縹緲無所不之

矣况乎侯王則陵廟丘墟妃主旣容華消歇蕭條乎原野漻栗乎悲風

魈之與隣狐兔之與居其平生圖書玩好歌舞戰𨷖之娛雖化爲飄塵灌

莾不能有以磨滅也於是神僧異人從而取之以出其變化李少君之悵

中佛圖澄之掌上皆是物也而又何疑於余之說乎余端居無憀中心煩

懣有所徬徨感慕髣髴庶幾而將遇之而足將從之若眞有其事者一唱

三歎於是乎作焉是編也果有託而然耶果無託而然耶卽余亦不得而

知也客迺聽然而笑日善





梅村家藏藳卷弟三十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