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2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十五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十五卷目錄

 北嶽恆山之神部藝文二

  秋祭恆嶽晨望有懷     唐鄭放

  宿恆山下二首錄一首 明楊瑞雲

  登恆嶽           喬宇

  北嶽篇          王世貞

  又

  謁嶽廟          李夢龍

 北嶽恆山之神部紀事

 北嶽恆山之神部外編

 中嶽嵩山之神部彙考一

  上古黃帝有熊氏一則

  漢武帝元封一則 宣帝神爵一則

  後漢順帝陽嘉一則

  魏明帝太和一則

  北魏太宗泰常一則 世祖太延一則 孝明帝正光三則

  北齊顯祖天保一則

  隋高祖開皇一則

  唐總一則 高宗調露一則 弘道一則 中宗嗣聖三則 元宗開元一則 天寶四則

  宋太祖乾德二則 開寶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真宗景德一則 大中祥符三則

   仁宗慶曆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高宗紹興一則

  金世宗大定二則

  元世祖至元三則 武宗至大一則 仁宗延祐一則 順帝至正三則

  明太祖洪武五則 惠宗建文一則 成祖永樂二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二則

   英宗正統三則 代宗景泰四則 英宗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五則 孝宗弘治四則

  武宗正德三則 世宗嘉靖八則 穆宗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二則 熹宗天啟一則

皇清順治一則

 中嶽嵩山之神部彙考二

  山海經休與山至大騩山之神圖 中山經

  唐書天文志

 中嶽嵩山之神部藝文一

  加贈太室祠詔       漢武帝

  為宋公祭嵩山文      宋范泰

  新修嵩嶽中天王廟記   唐韋行儉

 中嶽嵩山之神部藝文二

  玉女窗         宋范仲淹

  玉女峰           樓异

  中嶽廟投龍簡      元吳全節

  恭謁中嶽廟禮成賦十六韻  明傅梅

  中嶽廟          趙諫之

 中嶽嵩山之神部紀事

 中嶽嵩山之神部外編

神異典第二十五卷

北嶽恆山之神部藝文二[编辑]

《秋祭恆嶽晨望有懷》
唐·鄭放
[编辑]

二儀均四序,五嶽分九州。靈造良難測,神功匪易酬。 恆山北臨代,秀萼東跨幽。澒洞鎮河朔,嵯峨冠嵩丘。 禋祀彰舊典,壇廟列平疇。古樹侵雲密,飛泉界道流。 從官叨佐理,御命奉珍羞。薦玉申誠效,鏘金諒有由。 郊原照初日,林薄委徂秋。塞近風聲厲,川長霧氣收。 他鄉饒感激,歸望切祈求。景福如充願,私門當復謳。

《宿恆山下二首》錄一首
明·楊瑞雲
[编辑]

「莫說前朝事,當尊思愴然。」山河看直北,星斗正中天。 飛石神曾駐,移宮宋尚縣。乾坤憑一掃,禋祀與雲連。

《登恆嶽》
喬宇
[编辑]

嶽勢巉巉俯北郵,曲陽飛石事應奇。百王封禮班群 后,萬古神功配兩儀。壇下樹林森虎豹,巖前芝老雜 蛟螭。邊州兵歉無寧歲,願乞甘霖列郡施。

《北嶽篇》
王世貞
[编辑]

祠壇縹緲遏雲孤,肸蠁英靈颯有無。象應星辰天北 極,氣蟠龍虎帝神都。羞從禪代論金檢,喜向侯邦乞 寶符。混闢將何酬聖德,祈連不遣祭休屠。

[编辑]

鬱盤河朔古今雄,柴望千年禮數崇。黑展靈旗開水 德,白飛穹石見神功。薦同四嶽非真拜,秩此三臺是 寓公。聞道《率然》元爾陣,可無風雨塞塵空。

《謁嶽廟》
李夢龍
[编辑]

渾源南去是恆山,路阻千巖萬壑間。一自重華移望 後,便傳飛石落人間。綵雲縹緲龍旌遠,紫蓋蘢蔥鶴 馭還。時雨時暘惟帝念,願分和氣散塵寰

北嶽恆山之神部紀事[编辑]

崔鴻《前燕錄》:「慕容儁光壽二年,常山寺大樹根下得 璧七十,圭七十三,光色精奇,有異常玉。儁以為嶽神 之命,以太牢祀之。」

《恆嶽志》:唐元宗開元二十二年冬,時可突干連年為 邊患,有南陽人田登封于嶽廟祈福,神降形謂之曰: 「吾方助順,取彼殘孽,殄殲元惡,懸諸槁街。」至是可突 干屢為守珪擊破困迫,遣使詐降。守珪使管記王悔 就撫之,悔至而契丹初無降意,密謀殺悔。悔知之,說 牙官季過折夜勒兵擒屈烈及可突干,率眾來降。 《太平廣記》:戚元符者,冀州民妻也,三歲得疾而卒,父 母號慟方甚,有道士過其門曰:「此可救也。」抱出示之 曰:「此必為神仙,適是氣蹶耳。」衣帶中解黑符以救之, 良久遂活。父母致謝,道士曰:「我北嶽真君也。此女可 名元符,後得昇天之道。」言訖不見,遂以為名。及為民 妻,而舅姑嚴酷,侍奉益謹。常謂諸女曰:「我得人身,生 中國,尚為女子,此亦所闕也。父母早喪,惟舅姑為尊 耳,雖被箠楚,亦無所怨。」夜有神仙降之,授以靈藥,不 知其所修何道,大中十年丙子八月十日昇天。 《恆嶽志》:恆嶽仙人,不知其名,道家符水咒禁,藥性無 所不通,齊由吾道榮求為之傭力,乃悉授之。一日謂 道榮曰:「我本恆嶽仙人,少有罪,為天官所謫,今限滿 將歸,宜送我至汾水。」及至,值水暴長,乃以一符投水 中,流便絕,頃水積將至天,仙人徐自沙石渡之。惟道 榮見其如此,他人惟見其浮過,人共異之。

宋太宗淳化元年,遼欲入掠,禱於嶽廟,不可。

《真定府志》:安喜合衡規刻韓忠獻治績碑云:北嶽祠 歲久不葺,守臣奉祀,與執事者升降於頹簷壞屋間。 公以為慢神,莫斯為甚,乃完廟宇,煥然一新。每雪雨 不時降,公即走僚屬禱於祠下,而神必應之。時北道 薦饑,定獨屢豐,故公嘗有詩曰:「靈嶽祀官尚未回,六 花隨禱下瓊瑰。」其後公改帥并州,又嘗於廟云:「每時 有水旱必致禱祠下,無不應答,故枉道即靈居以謝。」 《恆嶽志》:成化六年,大同總兵官楊信出征,禱恆嶽大 捷。時寇困威遠,信詣山祭禱,乞神祐,至胡柴溝大破 之。

十四年,大旱,大同巡撫李敏禱雨恆嶽,果大雨。 弘治十四年,宣府、大同、延綏馬生蟲,死者數萬匹。禱 馬神,弗應,以聞。上遣大同撫臣劉宇詣恆山祭北嶽, 災頓息。敕建廟於山上。

嘉靖三年大旱,巡撫都御史王官禱雨恆嶽,大雨。 三十三年十二月,兵備副使楊順討礦賊,禱於恆嶽, 大捷,賊黨悉平。

《名公像記》:倪文僖公與子文毅公像,俱方面、大耳、豐 頤、頦微髭鬚;文毅尢為肥碩。聞其曾孫翰儒言:服帶 圍可容中人四軀也。公無子,里中傳文僖禱北嶽,其 夫人姚夢嶽神指捧香盒童子曰:「以為爾子。」孕而生 公,故名嶽。

北嶽恆山之神部外編[编辑]

《龍魚河圖》:「恆山姓澄,名潧渟。恆山將軍莫惠。」

《五嶽真形圖》《北嶽晨崿》

《雲笈七籤》:「北嶽恆山君領仙人玉女七千人,北嶽君 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靈之冠,佩長津悟真之印,乘 黑龍。」

《北嶽恆山君》《河逢,抱犢佐命》,

《氏族博考》:「北嶽姓伏,名通萌。」

《恆嶽志》:「北嶽恆山在大同府渾源州,天涯崆峒二山 為副,嶽神姓晨,諱崿,主世界江河淮海,兼四足負荷 之類。」

中嶽嵩山之神部彙考一[编辑]

上古

黃帝有熊氏登封太室[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封禪書》,「黃帝時萬諸侯, 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 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 所嘗遊與神會。」

[编辑]

====武帝元封元年親祀中嶽====按《史記漢武帝本紀》:「三月,東幸緱氏,禮登中嶽太室, 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云,問上上不言,問下下 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五月 以今年為元封元年。

宣帝神爵元年定祠中嶽太室於嵩高又祠於即墨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 按郊祀志宣帝十三年改元為神爵令祠官以禮為歲事自是五嶽四瀆皆有[编辑]

常禮中嶽太室於嵩高,使者持節侍祠。又祠太室山 於即墨。

後漢[编辑]

順帝陽嘉元年遣大夫謁者禱雨嵩山[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陽嘉元年二月,京師旱,敕郡國 二千石各禱名山嶽瀆,遣大夫謁者詣嵩高、首陽山, 并祠河洛請雨。」

[编辑]

明帝太和四年秋八月東巡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嶽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云云[编辑]

北魏[编辑]

太宗泰常八年幸洛陽遣使以太牢祀嵩高[编辑]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世祖太延元年立廟於嵩嶽遣使致祭[编辑]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延元年,立廟於 嵩嶽上,置侍祠九十人,歲時祈禱水旱,其春秋泮涸。 遣官率刺史祭以牲牢,有玉幣。」

孝明帝正光三年禱雨中嶽[编辑]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正光三年六月己巳,詔曰:「炎旱 頻歲,嘉雨弗洽,今可依舊分遣有司,馳祈嶽瀆及諸 山川百神,能興雲雨者,盡其虔肅,必令感降,玉帛牲 牢,隨應薦享。」

北齊[编辑]

顯祖天保元年遣使致祭於嵩嶽[编辑]

按《北齊書顯祖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云云。

[编辑]

高祖開皇十五年望祭中嶽[编辑]

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十五年三月,至自東巡狩,望 祭五嶽四瀆。」

按《嵩高志》:「開皇十五年,帝東巡狩,望祭中嶽嵩山。」

[编辑]

唐制,「歲祭中嶽嵩高於河南。」

按《唐書禮樂志》。「五嶽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 祭之。祭中嶽嵩高於河南。」

高宗調露元年詔封嵩嶽尋以突厥叛而止[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調露 元年秋七月己卯,詔以今年冬至有事嵩嶽,禮官學 士詳定儀注。冬十月,《突厥阿史德溫傳》及奉職二部 相率反叛,遣單于大都護長史蕭嗣業等討之,為賊 所敗。庚申,詔封嵩山宜停。」

弘道元年遣使祭嵩嶽[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永淳 二年春正月甲午朔,幸奉天宮,遣使祭嵩嶽少室。四 月,還都,十一月癸亥,幸奉天宮。時天后自封岱之後, 勸上封中嶽,每下詔草儀注,值歲饑,邊事警急而止。 至是復行封中嶽禮,上疾而止。十二月,詔改永淳二 年為弘道元年。」

中宗嗣聖三年即武后垂拱四年封嵩嶽神為天中王按唐書武后本紀垂拱四年改嵩山為神嶽封其神為天中王[编辑]

嗣聖十三年。即武后萬歲通天元年尊嶽神天中王為「天中黃 帝」,天靈妃為「天中黃后。」

按《唐書武后本紀》:「萬歲通天元年臘月甲戌,如神嶽。 甲申,封於神嶽,改元曰萬歲登封。丁亥,禪於少室山。 癸巳,復於神都。二月辛巳,尊神嶽天中王為神嶽天 中黃帝,天靈妃為天中黃后。」

按《舊唐書禮儀志》:「則天證聖元年,將有事於嵩山,先 遣使致祭,以祈福助。下制號嵩山為神嶽,尊嵩山神 為天中王,夫人為靈妃。」嵩山舊有夏啟及啟母少室 阿姨神廟,或令預期祭。至天冊萬歲二年臘月甲申, 親行登封之禮,禮畢,大赦,改元萬歲。登封丁亥,禪於 少室山。則天以封禪日為嵩嶽神祇所祐,遂尊神嶽 天中王為「神嶽天中皇帝」,靈妃為天中皇后,《夏后啟》 為齊聖皇帝,封啟母神為玉京太后,少室阿姨神為 金闕夫人,王子晉號為昇仙太子。仍別為制碑,樹於 壇之丙地。

嗣聖十八年。即武后長安元年遣官禱於少室山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長安元年。武后 寢疾。令給事中閻朝隱往禱少室山。乃沐浴伏身。俎 盤為牲請代。武后疾愈。大見褒賜。

元宗開元二十五年十月戊申令尚書左丞相裴耀卿祭中嶽[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天寶元年十二月乙亥詔以太子詹事嗣許王瓘祭====《中嶽》: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天寶三載四月丙辰。詔光祿卿王希言。祭中嶽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天寶五載,仍封中嶽神為「中天王」,終唐無改。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五載春正月。封中嶽為中天王。

按:《嵩高志》,「開元十八年,仍封嶽神為中天王。」杜氏《通 典》及《通志》皆為天寶間遣何南守至嶽下恭祀,終唐 無改。

天寶十載正月。令祕書監崔秀。祭中嶽中天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编辑]

太祖乾德元年命製嶽神衣冠劍履遣使易之[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祖平湖南,命有 司製諸嶽神衣冠劍履,遣使易之。」按本紀湖南平在乾德元年 乾德二年,遣使祈雨於嵩嶽。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二年,遣使祈雨於五嶽。」

開寶六年敕修嵩嶽祠[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開寶六年敕修 嵩嶽祠,詔縣令兼廟令,尉兼廟丞,專主祠事。」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以土王日祀中嶽於河南府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皆祭逐方嶽鎮海瀆[编辑]

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所隸之州。其後土王日, 祀中嶽嵩山於河南府。

真宗景德四年遣使祠中嶽[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四年二月「辛卯,車駕發京師, 甲午,次鄭州,遣使祠中嶽。」

大中祥符四年加上中嶽曰中天崇聖帝又加帝后號曰正明[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四年夏五月乙未,加上 五嶽帝號,作《奉神述》。按《禮志》,五月乙未,加上中嶽 曰中天崇聖帝,命翰林禮官詳定儀注及冕服制度, 崇飾神像之禮,其玉冊制如宗廟諡冊,帝自作《奉神 述》,備紀崇奉意。遣官致祭畢,奉玉冊袞冕置殿內。又 加上五嶽帝后號,中曰正明,遣官祭告。

大中祥符七年,命詞臣撰《冊禮中嶽碑銘》。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大中祥符七年 九月,命翰林學士王曾撰碑銘,紀冊禮中嶽之事。 大中祥符八年,醮告嵩山。」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帝自製五嶽醮告 文,遣使醮告,即建壇之地構亭立石柱,刻文其上。」

仁宗慶曆三年遣使禱雨嵩嶽[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慶曆三年夏四月丙辰,以春夏不 雨,遣使祠禱於嶽瀆。」

神宗熙寧元年望祭中嶽[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云云。

高宗紹興十四年望祀中嶽令有司製嶽神衣冠劍履遣使易之[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云云。

[编辑]

世宗大定四年祭中嶽於河南府[编辑]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云云。

大定十四年,敕修嵩嶽廟。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云云。

[编辑]

世祖至元三年遣使祀嵩山[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三年秋七月丙午,遣使祀五 嶽四瀆。」

至元五年,遣使祀嵩嶽。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五年夏四月壬實,遣使祀嶽 瀆。」

按《嵩高志》:「五年六月,遣使王沂祀中嶽。」

至元二十八年,加上「中嶽」封號。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八年二月己卯,遣官持 香詣中嶽致禱。丁酉,詔加嶽瀆四海封號,遣官詣祠 致告。」

按《嵩高志》,二十八年,加上中嶽為「中天大寧崇聖帝。」

武宗至大元年遣使祀嵩山[编辑]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元年三月丁卯,遣使祀五嶽。」

仁宗延祐六年春皇太后遣侍臣齎楮幣詣中嶽設醮[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云云。

順帝至正九年遣內臣祀中嶽[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至正九年春。遣 內臣資善大夫、宣政院使伯顏忽都馳驛奉錦幡白 金銀盒祀中嶽。」

至正十四年春正月,遣使奉香幣祀《中嶽》。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云云。

至正二十五年。遣官祭中嶽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嵩高志》。至正二十五年。 遣翰林應奉李國奉代。抵汴路。即城中望祭中嶽。

[编辑]

太祖洪武三年正中嶽神號[编辑]

按《明會典》:「洪武三年,正嶽鎮諸神號」「中嶽。」則稱中嶽 嵩山之神。

洪武十年八月,遣中山侯湯和致祭《中嶽》。

洪武十二年八月,遣使鄭允存致祭《中嶽》。

洪武二十八年七月,「以征廣西蠻,遣國子監生祭告 《中嶽》。」

洪武三十年九月,以征西南苗夷。遣使祭告中嶽。 按以上俱《嵩高志》云云。

惠宗建文四年成祖即位遣使祭告中嶽[编辑]

按《嵩高志》:「成祖即位,遣姜士暄祭告中嶽。」

成祖永樂四年七月以征安南遣監生李庸祭告中嶽[编辑]

永樂五年五月,以平安南,遣監生屈伸祭告中嶽。 按:以上俱《嵩高志》云云。

仁宗洪熙元年二月以即位遣大理寺右寺丞楊復祭告中嶽[编辑]

按《嵩高志》云云。

宣宗宣德元年三月以即位遣右都御史王彰祭告中嶽[编辑]

宣德十年五月,以祈年,遣登封縣知縣梁成致祭《中 嶽》。

按:以上俱《嵩高志》云云。

英宗正統元年正月以即位遣使祭告中嶽[编辑]

正統二年五月,以祈年,遣登封縣知縣孫謙祭中嶽。 正統九年四月,以大旱禱雨,遣翰林院編修薩琦致 祭中嶽。

按:以上俱《嵩高志》云云。

代宗景泰元年閏正月以即位遣給事中奚倫祭告中嶽[编辑]

景泰四年三月,以多雨雪,遣右副都御史王暹祭禱 中嶽。七月,以旱及河決,遣翰林院編修吳匯祭禱中 嶽。

景泰五年四月,以「祈年,遣給事中何陞致祭中嶽。」 景泰六年閏六月,以「旱災,遣左副都御史馬謹致祭 《中嶽》。」

按:以上俱《嵩高志》云云。

英宗天順元年以復辟遣通政司參議兼翰林院侍講劉定之祭告中嶽[编辑]

按《嵩高志》云云。

憲宗成化元年三月以即位遣給事中袁愷祭告中嶽[编辑]

成化四年五月,以祈年,遣河南左布政使孫遇致祭 《中嶽》。

成化十三年五月,以災異,遣右副都御史張瑄祭禱 中嶽。

成化二十年三月,以大旱及地震,遣右副都御史趙 文博祭禱《中嶽》。

成化二十三年六月,以旱,遣兵部右侍郎呂愛致祭 《中嶽》。

按:以上俱《嵩高志》云云。

孝宗弘治元年四月以即位遣武安侯鄭英祭告中嶽[编辑]

「弘治四年四月以旱、遣太常寺少卿李璋致祭中嶽。」 「弘治六年四月以旱、遣右副都御史徐恪致祭中嶽。 弘治十年四月以旱、遣右副都御史陳道致祭中嶽。」 按:以上俱《嵩高志》云云。

武宗正德元年五月以即位遣鴻臚寺卿楊瑄祭告中嶽[编辑]

正德四年二月,以旱,遣河南布政司右參議詹璽致 祭《中嶽》。

正德六年十月,以寧夏平水旱,盜賊交作,遣河南布 政司右參議董銳祭禱中嶽。

按:以上俱《嵩高志》云云。

世宗嘉靖元年四月以即位遣太常寺少卿張衍瑞祭告中嶽[编辑]

嘉靖八年五月,以災異遣河南按察司僉事李順孫 祭禱《中嶽》。

嘉靖九年六月,以「災異遣右副都御史徐讚祭禱中 嶽。」

嘉靖十一年六月,以「祈嗣」,遣河南府知府范總致祭 《中嶽》。

嘉靖十七年七月,以誕生元子,遣河南府知府張承 恩祭禱《中嶽》。

嘉靖三十三年五月,以「凶荒災異,遣右副都御史鄒 守愚祭禱《中嶽》。」

嘉靖四十年八月,以萬壽聖節,遣右副都御史蔡汝 楠祭禱中嶽嘉靖四十三年八月,以萬壽聖節,遣戶部右侍郎兼 右僉都御史遲鳳翔祭禱《中嶽》。

按:以上俱《嵩高志》云云。

穆宗隆慶元年十月以即位遣都督周于德祭告中嶽[编辑]

按《嵩高志》云云。

神宗萬曆元年四月以即位遣光祿寺寺丞嶽相祭告中嶽[编辑]

萬曆十五年二月,以旱災遣河南巡撫右副都御史 衷貞吉「祭禱《中嶽》。」

按:以上俱《嵩高志》云云。

熹宗天啟元年辛酉以即位遣尚寶司卿柯昶祭告中嶽[编辑]

按《嵩高志》云云。

皇清[编辑]

順治八年[编辑]

按《嵩高志》,順治八年四月

皇帝遣太常寺卿段國璋致祭。

中嶽

中嶽嵩山之神部彙考二[编辑]

《山海經》。

【休與山至大騩山共十九山之神圖】[编辑]

【參考:頁面《圖像】》

《中山經》
[编辑]

凡《苦山》之首,自「休與」之山至於大騩之山,凡十有九 山,千一百八十四里。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 太牢之具,嬰以吉玉,其神狀皆人面而三首,其餘屬 皆豕身而人面也。

《唐書》
[编辑]

《天文志》
[编辑]

鶉火、大火、壽星、《豕韋》為中州,其神主於嵩丘,鎮星位 焉。

中嶽嵩山之神部藝文一[编辑]

《加贈太室祠詔》
漢·武帝
[编辑]

朕用事華山,至於中嶽,獲《駮麃》,見夏后啟母石。翌日 親登嵩嶽,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 登,禮罔不答。其令祠官加贈太室祠,禁無伐其草木。 以山下戶三百為之奉邑,名曰「嵩高」,獨給祠,復亡所 與。

《為宋公祭嵩山文》
宋·范泰
[编辑]

劉裕敬薦中嶽之靈。惟嶽作鎮中畿,擬天比峻,降祉 發輝,宣和陰陽,道達幽微。既曰附順,亦伐厥違。霜露 所均,萬人是依。某以虛薄,志掃不庭,仰紓國恥,俯拯 黎甿。望嶺懷仁,踐境延情。金璧之贈,愧懼交盈,思樂 時雍,終憑威靈。舊都既清,三秦期廓。豈惟人謀,亦仰 冥略。逝將言旋,自雍徂洛。何以寄懷,一巵清酌。珪璧 「云乎,深誠攸託。」

《新修嵩嶽中天王廟記》
唐·韋行儉
[编辑]

太室,為九州之險,五嶽之冠,孕靈生賢,作鎮地中。自 漢武聞「萬歲」之呼,令祠官加增其祠。厥後元魏徙廟 於嶽之東南。開元十八年,元宗徵元封故事,再飾祠 宇。天寶初,又命秩視王禮,封為中天王,編在《祀典》。每 歲六月,天子遣河南尹至嶽下潔齋,具牲牷珪幣以 行事,祝史執籩豆樽俎以陳辭。望秩之祭,以崇配天 之敬,歲無違者。而年祀浸久,其土偶、木偶,及東序、西 序、南嚮、北嚮圖形象者,皆風落之,日暄之,雨濡之,塵 敗之,或墉垣缺陊,彩繢漫滅,不怒之威,蓋闕如也。漢 南元戎滎陽鄭公,由滎陽守而尹洛邑,用端密溫文, 宣明教化,為導人之道,聆其積弊,俾革其故。自中天 王洎夫人,纓緌冕服,首飾步搖,間以金翠,彰用五色, 旁羅四嶽四瀆,施於啟母少姨之倫。其餘交乎戶室, 立於階闥,操大屈注,僕姑執殳秉鉞,環列廡下,由四 墉周於壖垣。過祠及門,瞻其容衛者,首如鎮,目如瞚, 臂如戟,吻如相稽,擎跪屏息,若交門之有鄉坐拜者 焉。夫古之牧人事神,必交修之。人仰神之正直,神依 人之明德,以享豐福,「以荷百祿」,真為政之本也。前代 五嶽視三公,皇家之制,寵踰五等。今徵《鄭公》「崇飾肅 祗」之旨,蓋所以奉國典,尊君命也。庚申歲行儉作吏承命,蕆事宮庭,因款識於石,播美厥後云。

中嶽嵩山之神部藝文二[编辑]

《玉女窗》
宋·范仲淹
[编辑]

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妝。皎皎月為鑑,飄飄霓作裳。 莫學《陽臺》夢,無端感楚王。

《玉女峰》
樓异
[编辑]

玉仙曾此駐雲車,日落窗紗映雪膚。七字《天書》人不 辨,定知元女手中符。

《中嶽廟投龍簡》
元·吳全節
[编辑]

「陽城天地中,坤靈奠神嶽。積翠干層霄,元氣遠盤礡。 降神生申甫,形勢控伊洛。谽谺虎豹蹲,偃蹇蛟龍躍。 猛士橫戈矛,奇陣出幃幄。簇簇羅旌旗,巍巍聳臺閣。 玉鏡為誰開?金櫃為誰鑰?遠近列畫圖,周遭峙郛郭。 萬狀不可名,起伏互連絡。皇皇聖帝居,歷代重封爵。 老柏浮蒼煙,古殿蝕丹雘。天朝混華夏,秩禮特優渥。」 皇慶二載春,宵旰軫民瘼。有旨醮長春,玉簡命新𤥨。 詔臣走登封,香幣致虔恪。邃洞藏寶符,瓊音降笙鶴。 三呼今復聞,祥風度天樂。小臣奉明祀,三使陟雲崿。 箕山勝可家,潁水清可濯。遐想飲牛人,高風動寥廓。 賜玦知何時,分我雲半壑。歌詩勒嵩珉,用贊聖人作。

《恭謁中嶽廟禮成賦十六韻》
明·傅梅
[编辑]

「縹緲神人宅,穹窿帝者宮。靈蹤千祀在,美利萬方同。 分野從周啟,明禋自漢崇。金泥朱闕表,玉輦翠華叢。 指顧天門近,呼吸帝座通。土圭均日景,玉像鎮天中。 傑閣翔威鳳,修梁駕彩虹。青牛曾化樹,白鶴每盤空。 瑤草當階碧,瓊霞映壁紅。含生歸浩渺,列象毓洪濛。 宸獻通幽遠,神功翊運隆。坤維資奠麗,元氣鬱蕭蔥。」 故檢疑終祕,遺碑自昔豐。皇恩晞湛露,民恤解熏風。 肅肅虔將祀,明明恪在公。登封稱奉邑,柴望永無窮。

《中嶽廟》
趙諫之
[编辑]

「嵩高鎮諸夏,四嶽仰岧嶢。」靈異傳《周雅》,明禋本漢朝。 煙雲覆萬里,峰崿上層霄。我欲求丹訣,群仙故寂寥。

中嶽嵩山之神部紀事[编辑]

《廣古今五行記》:魏孝文太和中,有人避瘧於太室廟, 夢見太武來造神,因言:今日朝天帝,帝許移都洛陽, 當得四百年,昨已得天符矣。太武出神謂左右曰:「虜 性奇貪,天符但言四十」,而因言四百。明年孝文遷都 洛陽,後果得四十年。

《紀聞》:唐先天中,有田父牧牛嵩山而失其牛,求之不 得,忽見山穴開,中有錢焉,不知其數。田父入穴,負十 千而歸,到家又往取之,迷不知道,逢一人謂曰:「汝所 失牛,其直幾耶?」田父曰:「十千。」人曰:「汝牛為山神所將, 已付汝牛價,何為妄尋。」言畢不知所在,田父乃悟,遂 歸。

《通典》:開元九年十二月,天台道士司馬承禎言:「今五 嶽神祠,是山林之神也,非正真之神也。五嶽皆有洞 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職,山川風雨,陰陽氣序,是所 理焉。冠冕服章,佐從神仙,皆有名數,請別立齋祠之 所。」上奇其說,因敕五嶽各置真君祠一所。

《嵩高志》《體道通鑑》云:白龜年至嵩山,遙望東巖古木, 簾幙窣地,步至其傍,尊俎羅列。有一人前曰:「李翰林 相召。」龜年趨進,其人裒衣博帶,色澤秀發,曰:「吾李白 也。子之祖乃白樂天也,雖不同朝,以其道同,今相往 復。吾自水解後,放遁山水之間,因思故鄉,西歸嵩峰 山嶽。帝飛章上奏,見辟於此,掌牋奏已百年矣。贈龜」 《年書》一卷,讀之後遂能辨禽獸語言。

《泊宅編》許昌士人張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 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盡以家財付孝基,與治 後事如禮。久之,其子丏於途,孝基見之惻然,謂曰:「汝 能灌園乎?」答曰:「如得灌園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園,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復謂曰:「汝能管庫乎?」答曰:「得 灌園,已出望外,況管庫,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庫,其子 頗馴謹無他過,孝基徐察之,甚能自新,不復有故態, 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其子自此治家勵操,為鄉 閭善士。不數年,孝基卒。其友數輩遊嵩山,忽見旌幢 騶從滿野,如守土大臣。竊視之,專車者乃孝基也,驚 喜前揖,詢其所以致此,孝基曰:「吾以還財之事,上帝 命主此山。」言訖不見《嵩高記》:中頂南下二百步有嶽廟,畫為神像。有玉人 高五寸,玉色甚光潤,制作亦佳,莫知早晚所造。蓋嶽 神之像,相傳謂明公山中人,悉云「屢常失之,經旬乃 見。」

中嶽嵩山之神部外編[编辑]

《龍魚河圖》:「嵩山姓壽,名逸群,呼之令人不病。嵩山將 軍石元。」

《五嶽真形圖》、中嶽惲。 《廣異記》:「杭州別駕朱敖,舊隱河南之少室山。天寶初, 陽翟縣尉李舒在嶽寺,使騎招敖,乘馬便騁,從者在 後,稍行至少姨廟下。時盛暑,見綠袍女子,年十五六, 姿色甚麗。敖意是人家臧獲,亦訝其暑月,挾纊馳馬 問之,女子笑而不言,走入廟中。敖亦下馬,不見有人, 遂壁上觀畫,見綠袍女子,乃途中睹者也。歎息久之」, 至寺具說其事,舒等尢所歎異。爾夕既寐,夢女子至, 抱被欣悅,精氣越泆,累夕如此。嵩嶽道士吳筠為書 一符,辟之,不可。又吳以道術制之,亦不可。他日宿程 道士房,程于法清淨,神乃不至。後敖於河南府應舉, 與渭南縣令陳察微往詣道士程谷,神為設薯藥,不 托蓮花鮮胡麻饌,留笑語,日暮方回。去少室五里所, 忽嵩高黑雲騰踊,中掣火電,須臾晻昧,驟雨如瀉。敖 與察微從者一人,伏櫪床下,旁抵巨壑。久之,有異光 與日月殊狀。忽於光中遍是松林,見女數人持一舞 筵,周竟數里,施於松林。上有天女數十人,狀如天仙, 對舞筵上,兼有諸異,若《觀世音》。終其兩舞,如半日許。 曲終,有數人狀如俳優,卷筵回去,便天地昧黑,復不 見人。敖等夤緣,夜半方至舍耳。

汝陰男子,姓許,少孤,為人白晢,有姿調。好鮮衣良馬, 遊騁無度。嘗牽黃犬逐獸荒澗中,倦息大樹下。樹高 百餘尺,大數十圍,高柯旁挺垂,陰連數畝。仰視枝間, 懸一五色綵,襄以為誤有遺者,乃取歸,而結不可解, 甚愛異之,置巾箱中。向暮,化成一女子,手把名紙直 前云:「王女郎令相聞。」致名訖,遂去。有頃,異香滿室,漸 聞車馬之聲。許出戶望見列燭成行,有一少年乘白 馬,從十餘騎在前,直來詣許曰:「小妹粗家,竊慕盛德, 欲託良緣於君子,如何?」許以其神,不敢苦辭。少年即 命左右灑掃別室。須臾,女車至,光香滿路。侍女乘馬 數十人,皆有美色,持步障,擁女郎下車,延入別室,幃 帳茵蓆畢具。家人大驚,視之,皆見少年,促許沐浴,進 新衣,侍女扶女入室。女郎年十六七,艷麗無雙,著青 褂寣A,珠翠璀錯。下階答拜,共升堂訖,少年乃去。房中 施雲母屏風,芙蓉翠帳,以鹿瑞錦障映。四壁大設珍 殽,多諸異果,甘美鮮香,非人間者。食器有七子螺、九 枝盤、紅螺杯、蕖葉碗,皆黃金隱起,錯以瑰碧。有玉罍 貯車師葡萄酒,芬香酷烈。座上置連心蠟燭,悉以紫 玉為盤,光明如晝。許素輕薄無檢,又為物色夸炫,意 甚悅之。坐定,許問曰:「鄙夫固陋,蓬室湫隘,不意乃能 見顧之深。」歡忭交并,未知所措。答曰:「大人為中嶽南 部將軍,不以兒之幽賤,欲使託身君子,躬奉砥礪。幸 遇良會,欣願誠深。」又問:「南部將軍今何官也?」曰:「是嵩 君別部所治,若古之四鎮將軍也。」酒酣,歎曰:「今夕何 夕,見此良人!詞韻清媚,非所聞見。」又援箏作《飛鴻》《別 鶴》之曲,宛頸而歌,為許送酒。清聲哀暢,容態蕩越,殆 不自持。許不勝其情,遽前擁之。乃微盼而笑曰:「既為 詩人感帨之譏,又玷上客挂纓之笑,如何?」因顧令徹 筵,去燭就帳,恣其歡狎。豐肌弱骨,柔滑如飴。明日,遍 召家人,大申婦禮,賜與甚厚。積三日前,少年又來曰: 「大人感愧良甚,願得相見,使某奉迎。」乃與俱去。至前 獵處,無復大樹矣,但見朱門素壁,若今大官府中左 右列兵衛,皆迎拜。少年引入,見府君冠平天幘絳紗 衣,坐高殿上。庭中排戟設纛,許拜謁,府君為起揖之, 升階勞問曰:「少女幼失所恃,幸得託奉高明,感慶無 量。然此亦冥期神契,非至精相感,何能及此。」許謝,乃 與入內。門宇嚴邃,環廊曲閣,連亙相通。中堂高會,酣 燕正歡。因命設樂,絲竹繁錯,曲度新奇。歌妓數十人, 皆妍冶上色。既罷,乃以金帛厚遺之,并資僕馬,家送 贍給。仍為起宅於里中,皆極豐麗。女郎雅善元素養 生之術,許「體力精爽,倍於常矣,以此知其審神人也。」 後時一歸,皆女郎相隨,府君輒饋送甚厚。數十年有 子五人,而姿色無損。後許卒,乃攜子俱去,不知所在 也。

《雲笈七籤》:「中嶽嵩高君領仙官玉女三萬人。中嶽君 服黃素之袍,戴黃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陽和之印,乘 黃龍,從群官中嶽五土之主,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 德望者以居之。」

中嶽嵩高山君,少室武當佐命太上老君《開天經》:「混沌流行,成其山川,五嶽四瀆,高 下尊卑,乃其始起也。混沌以來,始有識名。混沌生二 子,大者胡臣,小者胡靈。胡臣死為山嶽神,胡靈死為 水神,因即名為五嶽四瀆山川高下。」

青牛先生言:「人間有五嶽真形,一嶽各遣五神來衛 護圖書所居山川,近者山澤神又常遣侍官防身凶 逆,欲見傷害,皆反受其殃。」

《宋高僧傳》:「閑居寺元珪禪師卜廬於嵩嶽中龐塢,時 有峨冠褲褶,部曲繁多,輕步舒徐,稱謁大師。珪睹其 貌偉,精爽不倫,謂之曰:『善來,仁者胡為而至』?曰:『師寧 識我耶』?珪曰:『吾觀佛與眾生等,吾目之,豈分別識也』? 對曰:『我此嶽神也。吾能利害生死於人,師安得一目 我哉』?珪曰:『汝能生死於人,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視 身與空等,視吾與汝等,汝能壞空與汝乎?苟能壞空 及壞汝,吾則不生不滅。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 吾耶』?」嶽神稽首再拜曰:「我亦聰明正直於餘神,豈能 如師有廣大之智辨乎?願授之正戒,令我度世,助其 威福。」珪曰:「神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無戒, 又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聞茫昧,止求師戒,我願為 門弟子。」珪辭不獲,即為張座焚香,秉鑪正几,曰:「付汝 五戒,汝能奉持。」即曰:「能」「不能。」即曰:「否。」神曰:「洗耳傾聽, 虛心納教。」珪曰:「汝能不婬乎?」神曰:「亦娶也。」曰:「非謂此 也,謂無羅欲也。」神曰:「能。」曰:「汝能不盜乎?」神曰:「何乏我 也,焉有盜取哉?」曰:「非謂此也,謂饗而福淫,不供而禍 善也。」神曰:「能。」曰:「汝能不殺乎?」神曰:「政柄在躬,焉曰不 殺?」曰:「非謂此也,謂有濫誤混疑也。」神曰:「能。」曰:「汝能不 妄乎?」神曰:「我本正直,焉得有妄?」曰:「非謂此也,謂先後 不合天心也。」神曰:「能。」曰:「汝能不遭酒敗乎?」神曰:「力能。」 珪曰:「如上是為佛戒也。」又言:以有心奉持而無心拘 執,以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能如是,則先天地生不 為精,「後天地死不為老,終日變化而不為動,畢盡寂 默而不為休。」悟此,則雖娶非妻也,雖饗非盜也,雖柄 非權也,雖醉非惛也。若能無心於萬物,則羅欲不為 淫,福淫禍善不為盜,濫誤混疑不為殺,先後違天不 為妄,惛荒顛倒不為醉,是謂無心也。無心則無戒,無 戒則無心。無佛、無眾生、無汝及無我,無我「無汝,孰能 戒哉?」神曰:「我神通亞佛。」珪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 能。佛則十旬,七能三不能。」神悚然避席,拜跪頗恭,曰: 「可得聞乎?」曰:「汝能。」「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乎?」曰:「不 能。」珪曰:「汝能奪地祇,融五嶽而結四海乎?」曰:「不能。」珪 曰:「是為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 即滅定業;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 緣。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為三不能 也。定業亦不牢久,無緣亦謂一期,眾生界本無增減, 廓無一人能主有法,有法無主是謂無法,無法無主 是謂無心。如我解佛,亦無神通也,但能以無心通達 一切法耳。作用冥現,有情前也。若有心有作,作用必 不普周也。」嶽神曰:「我識淺,未聞空義。師今授我戒,我 當奉行。更何業因,可拘塵界?我願報慈德,效我所能。」 珪曰:「吾觀身無物,觀法無常,了然更有何欲?」神曰:「師 必命我為世間事,展我少小神功,使已發心、初發心, 未發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蹤,知有佛有 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珪曰:「無為是,無 為是?」神曰:「佛亦使神護法,師寧隳叛佛耶?」隨意垂誨, 珪不得已而言曰:「東岩寺之障也,莽然無樹。北岫有 之,而背非屏擁。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神曰:「已聞命 矣。」又陳曰:「我必昏夜風雷,擺搖震運,願師無駭。」即鄭 重作禮辭去。珪門送而且觀之,見儀衛逶迤,如王者 之行狀。又復碧靄紅霞,紫嵐皓氣,間錯四散,幢蓋環 珮,戈戟森森,凌高浸空,杳渺隱沒焉。其夕果有暴風 吼雷,奔雲霆電,隆棟壯宇,岌。將圯定,僧瞻動,宿鳥 聲狂,互相敲磕,物不安所。珪謂眾僧曰:「無怖無怖,神 與我契矣。」詰旦和霽,則北巖松柏盡移東嶺,森然行 植焉。而珪謂其徒曰:「吾歿後無令外知,若為口實,人 將妖我也。」

《嵩高志無上祕要》云:「中嶽嵩山君,姓角,諱普生,頭建 中元黃農玉冠,衣黃錦飛裙,披光黃文裘,帶黃神中 皇之章,常以四季月干支俱土日,乘黃霞飛輪,奏真 仙名錄,上言於帝。」

《玉清隱書》云:「中嶽嵩山仙官二千四百人,黃素玉女 十二人侍文右衛,佩符著身。」

《五嶽名號》云:「中嶽黃元大光合德真君。」又云:「中嶽嵩 山,是寇真人得道之處,女几、少室二山為副。」嶽神姓 惲,諱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稻之種。綜 監寶諱云「中嶽君,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