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3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十九卷 |
第三十九卷目錄
雜鬼神部彙考一
陶唐氏〈帝堯一則〉
周〈總一則 惠王一則〉
漢〈高祖一則 武帝元光一則 平帝元始一則〉
後漢〈總一則 安帝元初一則〉
吳〈吳主權一則 太元一則 吳主皓天璽一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惠帝元康一則〉
齊〈世祖一則〉
陳〈文帝天嘉一則〉
北魏〈顯祖皇興一則 高祖太和一則 又一則〉
唐〈太宗貞觀二則 高宗一則 元宗開元一則 天寶一則 肅宗至德一則 武宗會
昌一則 宣宗大中一則 懿宗咸通一則 僖宗乾符一則 中和一則〉
後唐〈明宗天成一則〉
後晉〈高祖天福二則〉
後周〈世宗顯德一則〉
遼〈景宗保寧一則〉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則 真宗大中祥符二則 又一則 仁宗景祐一則 慶曆一則
神宗熙寧三則 元豐二則 哲宗元祐一則 紹聖一則 徽宗崇寧一則 政和一則
宣和二則 高宗建炎二則 紹興五則 孝宗乾道二則 淳熙一則 寧宗慶元二則
嘉泰一則 開禧二則 嘉定一則 理宗嘉熙二則 淳祐四則 寶祐一則 又一則
景定一則 度宗咸淳五則 端宗景炎一則〉
金〈海陵貞元一則 章宗明昌一則〉
元〈成宗大德一則 武宗至大一則 仁宗延祐二則 文宗天曆一則 順帝元統一則
至正三則〉
明〈太祖洪武六則 英宗正統一則 憲宗成化一則 世宗嘉靖一則〉
皇清〈康熙一則〉
神異典第三十九卷
雜鬼神部彙考一
[编辑]陶唐氏
[编辑]帝堯命舜攝位禋于六宗
[编辑]按:《書經虞書舜典》:「禋于六宗。」
〈傳〉宗,尊也。所尊祭者,其祀有六,謂「四時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水旱也。」
周
[编辑]周以春秋祭酺神。
按《周禮地官》:族師,「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則屬 民而讀邦法,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春秋祭酺亦如 之。」
〈注〉酺者,為人物烖害之神也。故書酺或為「步。」杜子春云「當為酺。」元謂《校人職》又有冬祭馬步,則未知此世所云蝝螟之酺與?人鬼之步與?〈疏〉鄭知「酺者為人物烖害之神」者,凡國之祈祭者,皆恐與人物為烖害,謂若州長黨正所祭社禜,亦為水旱,與物為烖害,明此亦是恐與人物為烖害之神也。云「故書酺或為步,杜子春云當為酺」者,《校人職》云「馬步」,亦為行步之字,而子春破之從酺者,子春亦無正文,直以此經今文為正,故依之也。元謂《校人職》又有「冬祭馬步者,彼是與馬為害,故祭之。引之者,證此酺亦與人物為害云,則未知此世所為蝝螟之酺與,人鬼之步與者。但此經云酺,不知何人,故舉漢法以況之。但漢時有蝝螟之酺神,又有人鬼之步神,未審此經酺定當何酺,故兩言之,以無正文,故皆云『與』」以疑之也。
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使太宰忌父等奉犧牲玉鬯往獻之
[编辑]按《國語周語》:「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問於內史 過曰:『是何故?固有之乎』?對曰,有之。國之將興,其君齊 明衷正,精潔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 其民人,神饗而民聽,民神無怨,故明神降之,觀其政 德而均布福焉。國之將亡,其君貪冒,辟邪,淫逸荒怠, 麤穢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矯誣,百姓攜貳, 明神弗蠲,而民有遠志。民神怨痛,無所依懷,故神亦 往焉,觀其苛慝而降之禍,是以或見神以興,亦或以 亡。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其亡也,回祿信於聆隧; 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興 也,鸑鷟鳴於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鄗:是皆明神 之志者也。」王曰:「今是何神也?」對曰:「昔昭王娶于房,曰 房后,實有爽德,協于丹朱,丹朱馮身以儀之,生穆王 焉,實臨照周之子孫而禍福之。夫神臺不遠徙遷焉, 若由是觀之,其丹朱乎?」王曰:「其誰受之?」對曰:「在虢土。」 王曰:「然則何為?」對曰:「臣聞之,道而得神,是謂逢福;淫而得神,是謂貪禍。今虢少荒,其亡乎?」王曰:「吾其若之 何?」對曰:「使大宰以祝史帥貍姓奉犧牲粢盛玉帛往 獻焉,無有祈也。」王曰:「虢其幾何?」對曰:「昔堯臨民以五, 今其胄見,神之見也,不過其物。若由是觀之,不過五 年。」王使大宰忌父帥傅氏及祝史奉犧牲玉鬯往獻 焉。內史過從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請土焉。內史過歸 告王曰:「虢必亡矣,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禍之,不 親于民而求用焉,民必違之。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 民,親也。今虢公動匱百姓以逞其違,離民怒神而求 利焉,不亦難乎?」十九年,晉取虢。
漢
[编辑]高祖 年令南山巫祠秦中
[编辑]按《史記》《漢書高祖本紀》俱不載按《史記封禪書》:「漢 天下已定,長安置祠祝官、女巫、南山巫祠南山秦中。」 秦中者,二世皇帝各有時月。
〈注〉張晏曰:子產云:「匹夫匹婦強死者,魂魄能依人為厲。」
武帝元光二年舍神君于上林蹄氏觀以禮祠之
[编辑]按《史記武帝本紀》:「上初至雍,郊見五畤。是時上求神 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 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 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 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云。」〈按漢書武帝本紀帝祀五畤在元光二年〉 按《漢武故事》,「漢武帝起柏梁臺以處神君。神君者,長 陵女,嫁為人妻,生一男,數歲死。女悼痛之,歲中亦死。 死而有靈,其姒宛若祠之,遂聞言宛若為主,民人多 往請福,說人家小事,頗有驗,平原君亦事之。其後子 孫尊顯,以為神君,力益尊貴。武帝即位,太后迎於宮 中祭之,聞其言,不見其人。至是神君求出,乃營柏梁」 臺舍之。初,霍去病微時,數自禱神,神君乃見其形,自 修飾欲與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責神君曰:「吾以神君 清潔,故齋戒祈福,今欲為淫,此非神明也。」自絕不復 往,神君亦慚。及去病疾篤,上令禱神君,神君曰:「霍將 軍精氣少,命不長。吾嘗欲以太一精補之,可得延年。 霍將軍不曉此意,乃見斷絕,今不可救也。」去病竟卒。 衛太子未敗一年,《神君》乃去。東方朔娶宛若為小妻, 生子三人,與朔俱死。
平帝元始五年王莽奏立五帝兆居分六宗以類從祀
[编辑]按《漢書平帝本紀》,不載。按《郊祀志》,元始五年,王莽 奏言,「《書》曰:『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歐陽、大小夏侯三家 說六宗,皆曰:上不及天,下不及墬,旁不及四方。在六 者之間,助陰陽變化,實一而名六,名實不相應。《禮記》 祀典,功施于民則祀之;天文,日月星辰所昭仰也;地 理,山川海澤所生殖也。《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 相逮,雷風不相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 也。臣謹按《周官》,『兆五帝于四郊,山川各因其方。今五 帝兆居在雍,五畤不合于古。又日、月、雷、風、山、澤,《易》卦 六子之尊氣,所謂六宗也。星、辰、水、火、溝、瀆,皆六宗之 屬也。今或未特祀,或無兆居。《易》曰:『方㠯類聚,物㠯群 分。分群神,以類相從,為五部』。兆』。」奏可。於是長安旁諸 廟兆畤甚盛矣。
後漢
[编辑]後漢以仲春祀高禖。
按:《後漢書禮儀志》:「仲春之月,立高禖祠于城南,祀以 特牲。」
〈注〉古者有媒氏之官,因以為神。晉元康中,高禖壇上石破,詔問出何經典,博士束晳答曰:「漢武帝晚得太子,始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石為主,祀以太牢。」
安帝元初六年更立六宗于雒陽
[编辑]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元初六年三月庚辰,始立六宗 祠于洛城西北。 按《祭祀志》,安帝即位,元初六年,以 尚書歐陽家說,謂六宗者,在天地四方之中,為上下 四方之宗。以元始中故事,謂六宗易六子之氣,日、月、 雷公、風伯、山澤者為非是。三月庚辰,初更立六宗,祀 于雒陽西北戌亥之地,禮比太社也。
〈注〉《月令》:「孟冬祈於天宗。」盧植注曰:「天宗,六宗之神。」《李氏家書》曰:「司空李郃侍祠南郊,不見六宗祠。」奏曰:「案《尚書》,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地,傍不及四方,在六合之中,助陰陽化成萬物。漢初,甘泉、汾陰祭天地,亦禋六宗。孝成之時,匡衡奏立南北郊祀,復祀六宗。及王莽,謂六宗易六子也。建武都雒陽,制祀不道,祭六宗由是廢不血食。今宜復舊制度。」制曰:下公卿議。五官將行弘等三十一人議可祭,大鴻臚龐雄等二十四人議不當祭。上從郃議,由是遂祭六宗。六宗之議,自伏生及乎後代,各有不同,今並抄集,以證其論云:《虞書》曰:「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伏生、馬融曰:「萬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載,非春不生,非夏不長,非秋不收,非冬不藏,禋于六宗。此之謂也。」《孔安
「國曰:『精意以享,謂之禋。宗,尊也。所尊祭,其祀有六:埋少牢于太昭,祭時也,相近于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禜,祭星也。雩禜,祭水旱也。禋于六宗,此之謂也』。」 案劉歆曰:「六宗,謂水火、雷風、川澤也。」 賈逵曰:「六宗,謂日宗、月宗、星宗、岱宗、海宗、河宗也。」 鄭元曰:「六宗,星辰、司中、司命、風伯、雨師也。星,五緯也。辰」 謂日月所會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風師,箕也;雨師,畢也。臣昭曰:「祭祀之敬,莫大天地。《虞典》首載,彌久彌盛,此宜學者各盡所求。」 臣昭謂虞喜以祭地,近得其實,而分彼五色,合五為六,又不通禋,更成疑昧。尋《虞書》所稱,「『肆類于上帝』,是祭天。天不言天而曰上帝,帝是天神之極,舉帝」 則天神斯盡,日月星辰,從可知也。禋于六宗,是實祭地。地不言地,而曰六宗,宗是地數之中,舉中足以該數,社稷等祀,從可知也。天稱神上,地表數中,仰觀俯察,所以為異。宗者,尊崇之稱,斯亦盡敬之謂也。禋也者,埋祭之言也,實瘞埋之異稱,非周煙之祭也。夫置字涉神,必以今之示,今之示即古之神。所以社稷諸字,莫不以神為體。《虞書》不同,祀名斯隔。《周禮》改煙,音形兩異;《虞書》改土,正元《祭義》,此焉非疑,以為可了。豈六置宗更為傍祭乎?《風俗通》曰:「《周禮》以為槱燎祀司中、司命、文昌上六星也。槱者,積薪燔柴也,今民猶祠司命耳。」 刻木長尺二寸為人像,行者置篋中,居者別作小居,齊地大尊重之,汝南都郡亦多有者,皆祠以豬,率以春秋之月。
吳
[编辑]吳主權 年封神蔣子文為中都侯次弟子緒為長水校尉皆加印綬為立廟堂
[编辑]按《三國志孫權傳》,不載。 按《搜神記》,「蔣子文者,廣陵 人也。嗜酒好色,佻達無度。嘗自謂己骨清,死當為神。 漢末為秣陵尉,逐賊至鍾山下,賊擊傷額,因解綬縛 之,有頃遂死。及吳主之初,其故吏見文于道,乘白馬, 執白羽,侍從如平生,見者驚走,文追之謂曰:『我當為 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爾可宣告百姓,為我立祠,不 爾將有大咎』。」是歲夏,大疫,百姓輒相恐動,頗有竊祠 之者矣。文又下巫祝:「吾將大啟祐孫氏,宜為我立祠。 不爾,將使蟲入人耳為災。」俄而有小蟲如塵䖟,入耳, 皆死,醫不能治。百姓愈恐。孫主未之信也。又下巫祝: 「若不祀我,將又以大火為災。」是歲,火災大發,一日數 十處,火及公宮。議者以為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宜有 以撫之。」於是使使者封子文為中都侯,次弟子緒為 長水校尉,皆加印綬,為立廟堂。轉號鍾山為蔣山,今 建康東北蔣山是也。自是災厲止息,百姓遂大事之。
太元元年遣李崇齎輔國將軍羅陽王印綬迎神王表
[编辑]按《三國志孫權傳》:「赤烏十三年,神人授書,告以改年 立后。太元元年夏五月,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年。初,臨 海羅陽縣有神自稱王表,周旋民間,語言飲食與人 無異,然不見其形。又有一婢,名紡績,是月遣中書郎 李崇齎輔國將軍羅陽王印綬迎表。表隨崇俱出,與 崇及所在郡守令長談論,崇等無以易所歷山川,輒」 遣婢與其神相聞。秋,七月,崇與表至,權於蒼龍門外 為立第舍,數使近臣齎酒食往祀。表說水旱小事,往 往有驗。
吳主皓天璽元年遣使以印綬拜石印神三郎為王按三國志孫皓傳天璽元年秋八月歷陽山石文理成字凡二十云楚九州渚吳九州都揚州士作天子
[编辑]《四世治》,太平始。
〈注〉《江表傳》曰:歷陽縣有石山,臨水高百丈,其三十丈所有七穿駢羅,穿中色黃赤,不與本體相似,俗相傳謂之石印。又云:石印封發,天下當太平,下有祠屋。巫祝言:「石印神有三郎。」時歷陽長表上言石印發,皓遣使以太牢祭歷山。巫言:「石印三郎說,天下方太平。」使者作高梯,上看印文,詐以朱書石作二十字,還以啟皓,皓大喜曰:「吳當為九州作都渚乎?從大皇帝及孤四世矣。太平之主,非孤復誰!」重遣使以印綬拜三郎為王,又刻石立銘,褒贊靈德,以答休祥。
晉
[编辑]武帝泰始二年有司請以春分祠厲不許
[编辑]按《晉書武帝本紀》,泰始二年春正月景戌,遣兼侍中 侯史光等持節四方,循省風俗,除禳祝之不在祀典 者。按《禮志》,泰始二年正月,有司奏「春分祠厲殃及 禳祠。詔曰:不在祀典,除之。」
惠帝元康 年詔祀六宗如舊
[编辑]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尚書》禋于六宗,諸 儒互說,往往不同。王莽以易六子,遂立六宗祠。魏明 帝時,疑其事,以問王肅,亦以為易六子故不廢。及晉 受命,司馬彪等表六宗之祀,不應特立新禮,于是遂 罷其祀。其後摯虞奏之,又以為「按舜受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則六宗非上帝之神,又非山川 之」靈也。《周禮·肆師職》曰:「用牲于社宗。」《黨正職》曰:「春秋 祭禜亦如之。」肆師之宗,與社並列,則班與社同也。黨 正之宗,文不繫社,則神與社異也。周之命祀,莫重郊 社,宗同于社,則貴神明矣。又《月令》「孟冬祈于天宗」,則 《周禮祭月令》天宗六宗之神也。漢光武即位高邑,依 《虞書》禋于六宗。安帝元初中,立祀乾位,禮同太社,魏 氏因之。至景初二年,大議其神,朝士紛紜,各有所執。 惟散騎常侍劉邵以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 和。六宗者,太極沖和之氣,為六氣之宗者也。《虞書》謂 之六宗,《周書》謂之天宗。」是時考論異同,而從其議。漢 魏相仍,著為貴祀。凡崇祀百神,放而不致,有其興之, 則莫敢廢之。宜定新禮,「祀六宗如舊。」詔從之。〈按摰虞傳定新
禮在元康時
〉齊
[编辑]世祖 年周山圖請加長風廟神輔國將軍不許
[编辑]按《南齊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周山圖傳》,世祖踐阼, 遷竟陵王鎮北司馬,帶南平昌太守,將軍如故。以盆 城之舊,出入殿省,甚見親信。義鄉縣長風廟神姓鄧, 先經為縣令,死遂發靈山圖啟乞加神位輔國將軍。 上答曰:「足狗肉便了事,何用階級為。」
陳
[编辑]文帝天嘉二年賜富陽侯陳碩子廟額曰陳侯公
[编辑]按《陳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嚴州府志》:陳侯公即富 陽侯陳碩子。有僊術,能役使鬼神,既死為神。陳天嘉 二年,祀以太牢,仍賜廟額曰陳侯公。神在桐廬,最稱 靈感,各鄉皆有廟。其在金牛、孝泉、安樂、鍾山尤顯,邑 人甚敬事之,水旱疾疫必祈之。
北魏
[编辑]顯祖皇興三年尉元表奏神白頭翁數見詔為壇表記之
[编辑]按《魏書顯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皇興三年六月, 尉元表臣于彭城,遣別將以八月至睢口,邀賊將陳 顯達,有戰士於營外五里芻牧,見一白頭翁乘白馬, 將軍呼之,語稱至十八日辰必來到此,語汝將軍領 眾從東北臨入,我當驅賊令走,申時賊必大破宿豫, 淮揚皆剋無疑,我當與汝國家淮畔,為斷下邳城,我 當驅出,不勞兵力。」後十日,此人復於彭城南戲馬臺 東二里,見白頭翁亦乘白馬從東北來,呼此人謂曰: 「我與東海四瀆太山北嶽神共行淮北,助汝二將,蕩 除巳定,汝上下喜不?」因忽然不見。詔元於老人前後 見所為《壇表》記之。
高祖太和十三年詔以六宗附祭圓丘罷別立兆位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和十三年高閭曰書稱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六宗之祀禮無明文
[编辑]名位壇兆,歷代所疑,漢魏及晉,諸儒異說,或稱天地 四時,或稱六者之間,或稱《易》之「六子」,或稱風雷之類, 或稱星辰之屬,或曰世代所宗,或云宗廟所尚,或曰 社稷五祀,凡十有一家。自晉已來,逮于聖世,以為論 者雖多,皆有所闕,莫能評究,遂相因承,別立六宗之 兆,總為一位而祭之。比敕臣等,評議取衷,附之祀典。 「臣等承旨,披究往說,各有其理,較而論之,長短互有。 若偏用一家,事或差舛,眾疑則從多,今惑則仍古。請 依先別處六宗之兆,總為一祀而祭之。」帝曰:「詳定朝 令,祀為事首,以疑從疑,何所取正?昔石渠、《虎閤》之議, 皆準類以引義,原事以證情,故能通百家之要,定累 世之疑。況今有文可據,有本可推,而」不評而定之,其 致安在?朕躬覽《尚書》之文,稱「肆類上帝,禋于六宗」,文 相連屬,理似一事。上帝稱肆而無禋,六宗言禋而不 別其名。以此推之,上帝、六宗,當是一時之祀,非別祭 之名。肆類非獨祭之目,焚禋非他祀之用,六宗者必 是天皇大帝及五帝之神明矣。禋是祭帝之事,故稱 禋以關其他,故稱六以證之。然則肆類上帝禋于六 宗一祭也,互舉以成之。今祭圓丘,五帝在焉,其牲幣 俱禋,故稱「肆類上帝禋于六宗一祭而六祀備焉。」六 祭既備,無煩復別立六宗之位,便可依此附令,永為 定法。
年以晉嵇紹感夢詔求其兆域遣使弔祭
[编辑]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任城王雲傳》:雲子澄兼 右僕射。高祖至北邙,遂幸洪池,命澄侍,昇龍舟,因賦 詩以序懷。高祖曰:「朕昨夜夢一老公,頭鬢皓白,正理 冠服,拜立路左,朕怪而問之,自云晉侍中嵇紹,故此 奉迎。神爽卑懼,似有求焉。」澄對曰:「晉世之亂,嵇紹以 身衛主,殞命御側,亦是晉之忠臣。比干遭紂兇虐,忠 諫剖心,可謂殷之良士。二人俱死于王事,墳塋並在 于道周。然陛下徙御殷洛,經瀍墟而弔比干,至洛陽 而遺嵇紹,當是希恩而感夢。」高祖曰:「朕何德,能幽感 達士也?然實思追禮先賢,標揚忠懿。比干、嵇紹,皆是 古之誠烈,而朕務隆于比干,禮略于嵇紹,情有愧然。」
既有此夢,或如任城所言。于是求其兆「域,遣使弔祭焉。」唐
[编辑]太宗貞觀四年封故進士柳敬德為惠澤王
[编辑]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饒州府志》:「柳敬德,潭州 人。唐武德九年進士。遊玉真山,見山水奇異,於上建 讀書之所,旁植檜樹,疾作而歿。葬溪南黎浦嶺,遂有 靈應,人立祠墓所祀之。十年,遷祠於玉真山原讀書 所。貞觀四年,張元素奏封惠澤王。」
貞觀 年。封隋太守趙昱為神勇大將軍。又封浮山 神為「護國無佞侯。」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龍城錄》,「趙昱,字仲明,與 兄冕俱隱青城山,從事道士李玨。隋煬帝知其賢,徵 召不赴。督讓益州太守臧賸,強起昱至京師。縻以上 爵不就,乞為蜀嘉州守。時犍為潭中有老蛟,為害日 久,截沒舟船,蜀江人患之。昱蒞政五月,有小吏告昱 會使人往青城山置藥渡江,溺死者沒舟航七百艘。 昱大怒,率甲士千人及州屬男子萬人,夾江岸鼓譟, 聲震天地。昱乃持刀投水,頃江水盡赤,石巖半崩,吼 聲如雷。昱左手執蛟首,右手持刀,奮波而出,州人頂 戴,事為神明」,隋末隱去,不知所終。後嘉陵漲溢,水勢 洶然,蜀人思昱。頃之,見昱青霧中騎白馬,從數尊者, 見於波面,揚鞭而過,舟人爭呼之,遂沒。蜀眉山守以 聞,太宗封神勇大將軍,廟食灌江口,歲時民疾病禱 之無不應。
按《臨汾縣志》:無佞侯姓曹,臨汾人。嘗為浮山令,使民 築堰澇水灌田,又常陰助唐太宗伐宋老生,以雹絕 宋老生之兵,太宗封為護國無佞侯,俗稱為浮山神, 歲旱有禱,輒應之。廟在城東三十里浮山臥虎岡,民 六月六日祀焉。
高宗 年漢楚王太子夜見乞改葬敕易棺櫬以禮葬之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廣異記》,「高宗營大明宮, 宣政殿始成,每夜聞數十騎行殿左右,殿中宿衛者 皆見焉,衣馬甚潔。如此十餘日,高宗乃使術者劉門 奴問其故。對曰:『我漢楚王戊之太子也』。門奴詰問曰: 『案《漢書》,楚王與七國謀反,漢兵誅之,夷宗覆族,安有 遺嗣乎』?答曰:『王起兵時,留我在長安。及王誅後,天子 念我,置而不殺,養於宮中。後以病死,葬於此,天子憐 我,殮以玉魚一雙,今在正殿東北角。史臣遺略,是以 不見於書』。」門奴曰:「今皇帝在此,汝何敢庭中擾擾乎?」 對曰:「此是我故宅,今既在天子宮中,動出頗見拘限, 甚不樂。乞改葬我於高敞美地,誠所望也,慎無奪我 玉魚。」門奴奏之,帝令改葬。發其處,果得古墳,棺已朽 腐,傍有玉魚一雙,製甚精巧。乃敕易棺櫬,以禮葬之 於苑外,并以玉魚隨之,於此遂絕。
元宗開元 年封靈感廟神廖忠為威濟侯旋加通濟公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寧化縣志》:「廖忠,陳隋閒 人。為人耿介有性氣,習儒而精《易》筮,占射無爽,人皆 神之。沒葬於連山,時見英靈,因立祠焉。隋大業間,廟 額曰靈感。」廟在黃龍岡。唐開元間封威濟侯,旋加通 濟公。
天寶元年祀秦遭難諸儒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元年冬十一月辛丑,改驪山為會昌山,仍於秦坑儒 之所立祠宇,以祀遭難諸儒。」
肅宗至德 年使祝史祭女媧神上皇封仁勇將軍趙昱為赤城王封崔府君為靈聖護國侯
[编辑]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寶十一載六 月,虢州闅鄉黃河中女媧墓因大雨晦冥,失其所在。 至乾元二年六月乙未夜,瀕河人聞有風雷聲,曉見 其墓涌出,下有巨石,上有雙柳,各長丈餘,時號「風陵 堆。」
按《酉陽雜俎》,肅宗將至靈武一驛,黃昏有婦人長大, 攜雙鯉咤於營門曰:「皇帝何在。」眾謂風狂,遽白上潛 視舉止,婦人言巳,止大樹下。軍人有逼視,見其臂上 有鱗,俄天黑,失所在。及上即位,歸京闕。虢州刺史王 奇光奏「女媧墳云:天寶十三載,天雨晦冥,忽沉。」今月 一日夜,河上有人覺風雷聲,曉見其墳湧出,上生雙 柳樹,高丈餘,下有巨石,兼畫圖進上。初,克復使祝史 就其所祭之,至是而見。眾疑向婦人其神也。
按《龍城錄》:「上皇幸蜀,加封仁勇大將軍趙昱為赤城 王,又封顯應侯。」
按《祁州志》:「府君姓崔,名子玉,祁鼓城人。父讓無子,禱 于北岳,生府君,秀異絕人。及長,應唐貞觀七年賢良, 詔授潞州長子縣令,多異政。縣嘗有虎傷人,君咒以 符而死,獵者朱賽一夜夢府君服王者服,檢閱諸人 簿籍,各治以罪。及覺,始知為神人也。既去,邑人立生 祠祀之。遷磁州滏陽縣令,又遷衛州衛縣令。衛有水」 災,君設壇治之,水遂下去,其邑亦建生祠焉。一日,君 與奕者楊叟奕,見黃衣使執符立廳下,牽白馬至。君呼二子曰:「吾將去世。」語畢而逝,時年六十有四。及元 宗值祿山亂,夢府君語曰:「毋他適,賊不久滅矣。」賊平, 特命建祠闕下,封靈聖護國侯。
武宗會昌 年封崔府君為護國威勝公
[编辑]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祁州志》云云。
宣宗大中 年追封胡令公暹為昇平將軍與海神共祀
[编辑]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按《杭州府志》:徐圓《胡令公 廟碑記略》:「令公姓胡,名暹,字進思,婺州東陽義烏人。 唐憲宗朝,佐中丞裴度平淮西,以功陞武任將軍。宣 宗時,奉命至海昌,召禪門齊安國師演法謝恩,就坐 而化。將軍回至長河,過海神祠,亦立化于庭。有司申 聞,宣宗遣桑、稱二侍御追封進思為昇平將軍,與海 神」共祀。
懿宗咸通 年以石瑰捍海潮而死干海封為潮王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按杭州府志唐石瑰生而
[编辑]靈異,常築堤以捍海潮,功未就,竟死於海。咸通中,官 為立廟,封潮王。廟在芳林鄉。
僖宗乾符 年封錢倉廟神李文昌為廣威王
[编辑]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八閩通志》:李文昌,唐天 寶中仕閩,掛冠居城南精舍,卒,僧為立祠。鄉民懷其 德,請于刺史陸長源,移祀建寧府城東南將相里。建 中二年,始建廟宇。鄉民夢神指示云:「此有儲錢一倉。」 掘其處,果得錢,土木之費,皆取給焉,因名錢倉。乾符 間,黃巢亂,神師見雲中有旗幟曰「建安錢倉廟。」俄而 怒風飛石,王師遂大捷,奏封廣威王。
中和 年封靈佑廟神張寬為保勝侯
[编辑]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池州府志》:「靈祐廟神張 寬為潯陽太守揚州刺史。自蕭齊時廟食茲土。唐中 和間,陰有助戰功,觀察使裴休奏封保勝侯。」
後唐
[编辑]明宗天成二年夏六月庚子幸白司馬坡祭突厥神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云云
[编辑]後晉
[编辑]高祖天福四年封大亭廟神為孚濟將軍小亭廟神為昭遠將軍
[编辑]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晉時有 黃助者,漢黃香之孫也。偕其弟泛舟自海南歸。至是 遇風,兄弟連臂浮于江岸,每夜畫沙成字,以表其履 歷。復見夢于鄉人曰:「為我南山作墳,北山立廟,吾能 辟災降福。」鄉人如其言,里無虎豹之患。人號其兄廟 為大亭,弟廟為小亭。廟在二十七都江口。五代晉天 福四年封大亭為孚濟將軍,小亭為「昭遠將軍。 天福七年六月出帝即位。十月封襄州利市廟神為 順正王。」
按《五代史晉出帝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後周
[编辑]世宗顯德 年收河東以竇宗陰助贈昭靈侯
[编辑]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不載 按《彰德府志》:「竇宗,陵 川人,為隋滄州刺史。大業中,與竇建德對壘相持,度 力不敵,恐屠城,遂奔磁之蒼蒐山。建德兵至,圍之,宗 棄甲呼天,西向再拜死。磁人葬于山巔,立廟祀之。五 代周世宗收河東,感神陰助,贈昭靈侯,敕有司致祭。」
遼
[编辑]景宗保寧七年五月丙戌祭神姑
[编辑]按《遼史景宗本紀》云云。
宋
[编辑]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封惠應廟神陳思孟為惠應靈濟侯配李氏封贊福夫人館賓師有成為神佐封左司判相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邵武府志》,惠應廟神姓 陳名思孟,字堯道,潁川太丘之後。宋時授泉州通判。 因挈家赴官。道經光澤,宿驛館,偶題其壁云:「下馬夕 陽館,題詩春水橋。」異日夫婦暴卒,殯於館。後歲餘,其 館賓師有成者復過此,詢其故,直館者具以狀答,館 賓駭愕而死。亦殯其側。每出靈異,鄉人祠而祀之。後 會戚溪流暴漲,漂蕩室廬,鄰境虫蝗害稼,群寇繼作。 官民每禱於神,境內獲安。時郡守以事聞于朝,太平 興國四年,封惠應靈濟侯,敕額曰「惠應。」配李氏,封贊 福夫人,館賓為神佐,封左司判相。熙寧間,令上官均 又即館驛地大其廟。
太平興國六年,封太平宮神為「翊聖將軍。」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王欽若《翊聖保德真君 傳》:「建隆之初,鳳翔府盩厔縣民張守真,因遊終南山, 忽聞空中有召之者,聲甚清徹。守真驚懼,四顧無所 見,默行悚聽。約數里,又聞語云:『汝若先行,吾即在後』。 如是者數日,守真莫能測。既還其家,又聞於室中曰: 『吾受命降臨,汝何為頑梗如此,不聽吾言。吾若不為 宋朝大事,當已粉碎汝矣』。」守真方異之而且懼,因曰: 「未審是何星辰,如此降臨?守真性本愚戇,且昧神祇,
願勿憑臨,必無事奉。」乃曰:「吾是高天大聖玉帝輔臣受命衛時,乘龍降世。但以非正直之士,無以奉吾教。汝有異骨,不類常流,汝可虔心奉吾道訓也。」守真曰: 「竊聞在男曰巫,在女曰覡。守真雖處凡庸,恥為茲類。」 又曰:「吾上天之神,非鬼魅也。五嶽四瀆,吾能役使。汝 若迴心入道,勤奉香火,當令汝應大國之徵命,受真 主之恩遇,豈同巫覡輩耶?」守真曰:「神人既若此教導, 敢不虔事。」真君因授守真劍法及結壇之儀,守真拜 而受之。自爾多有徵驗,不能備紀。乾德中,太宗皇帝 方在晉邸,頗聞靈應,乃遣近侍齎信幣香燭,就宮致 醮。使者齋戒焚香,告曰:「晉王久欽靈異,欲備俸緡,增 修殿宇。」仍表乞敕賜宮名。真君曰:「吾將來運值太平 君宋朝第二主,修上清太平宮,建十二座堂殿,儼三 界中星辰,自有時日,不可容易而言。但為吾啟大王, 言此宮觀上天已定增建年月也,今猶未可。」使者歸 以聞,太宗驚異而止。太祖皇帝素聞之,未甚信異,遣 使齎香燭青詞就宮致禱,召守真詣闕,備詢其事。守 真具言之,且曰:「非精誠懇至,不能降其神。」仍以上聖 降靈事跡聞奏。太祖召小黃門長嘯於側,謂守真曰: 「神人之言若此乎?」守真曰:「陛下儻謂臣妖妄,乞賜按 驗,戮臣於市,勿以斯言褻瀆上聖。」詔守真止於建隆 觀。翌日,遣內臣王繼恩就觀設醮,移時未有所聞,繼 恩再拜虔告。須臾,真君降言曰:「吾乃高天大聖,玉帝 輔臣,蓋遵符命,降衛宋朝社稷,來定遐長基業,固非 山林魑魅之類也。今乃使小兒呼嘯,以比吾言,斯為 不可。汝但說與官家,言天上宮闕已成,玉鎖將開,晉 王有仁心。」晉王有仁心。凡百餘言,繼恩惶懼不敢隱, 具錄以奏,因復面言神音歷歷,聞者兢悚。太祖默然 異之。時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之夕也。翌日,太祖升 遐,太宗嗣位。尋召守真於瓊林苑為周天大醮,作延 祚保生壇。醮罷,真君降言於內臣王繼恩曰:「吾有言, 汝當為吾奏之。」曰:「建隆元年,奉帝言,乘龍下降,衛人 君掃除妖孽,猶閑事,縱橫整頓立乾坤。國祚已興長 安泰,兆民樂業保天真。八方效貢來稽首,萬靈振伏 自稱臣。親王祝壽須焚禱,遞相虔潔向君親。吾有捷 疾一百萬,諸位靈官萬餘人。若行忠孝吾加福,若行 悖逆必誅身。賞罰行之既平等,天無氛穢地無塵。愛 民治國勝前代,萬年基業永長新。」《繼恩》錄之於簡,翌 日以聞。太宗覽之驚異,稽首謝曰:「國家之幸,宗廟之 慶,虔荷上聖,賜此格言。」命緘藏於內殿。尋遣內供奉 官王守節、起居舍人王龜從就終南山下築宮。方卜 地於終南鎮真君,忽降言於龜從等曰:「此地乃修建 上帝宮闕之地,不可易也。」於是乃定。凡三年宮成,中 正之位列四大殿,前則玉皇、通明殿,次紫微殿,次七 元殿,次真君所御殿。東廡之外,有天蓬九曜,東斗天 地、水三官四殿。西廡之外,有真武十二元神,西斗天 曹四殿。又有靈堂、南斗閣,並列宿諸神之像。豎鐘經 二樓,齋道堂室,靡不完備。建碑以記其事,題曰「上清 太平宮」,一如真君預言之制。命常參官一人監宮,擇 道士焚修。每歲三元及誕節,帝本命日,並遣中使致 醮,祀神之夕,上望拜焉。歲或水旱,或國家將舉事,率 致禱焉。太平興國初,太宗皇帝親征太原,真君忽降 言於守真曰:「官家已臨汾、晉,非久克復城池,汝當令 監宮內臣等設醮,以謝勝捷於上帝。」守真等曰:「國家 大事,乞俟捷音。」真君曰:「上天已定勝負也。」踰旬而王 師告捷,監宮等以聞,帝遣內臣盧文壽齎內庫香藥、 御署詞章,詣宮陳醮,以謝上帝。是夕,真君降言曰:「官 家設此大醮,上帝與諸天皆喜,國祚延遠,過於有唐 矣。」至六年,守真以乾明節詣闕朝賀,召見,因面奏曰: 「聖真下降,俯為昌朝,乞降詔加號,以答靈貺。」上允其 奏。尋下詔曰:「太平宮神受命上穹,降靈下土,苾芬致 薦,肸蠁有徵。大庇斯民,屢垂丕貺,宜加美號,以答神 休,其封神為翊聖將軍。」詔命至宮,守真焚香以告,真 君忽降言曰:「汝當上問官家所言翊聖者,翊於何聖?」 守真數日疑懼不敢答,復言曰:「汝但馳奏,官家不罪 汝。」守真遂具章以聞。太宗覽之,召近臣謂之曰:「玉帝 輔臣,所輔翊者上帝也。當以此意報守真,令啟白也。」 既而內臣傳命到宮,守真詣殿焚香以告。真君曰:「此 意是也。」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詔加封靈濟廟神公號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靈濟廟在梓 州射洪縣白崖山下。唐中書舍人陸弼貶涪州刺史, 卒葬山側,土人立廟,水旱禱之必應。偽蜀封洪濟王, 大中祥符六年,詔封公號。」
「大中祥符七年加封翊聖將軍為翊聖保德真君」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翊聖保德真君傳》:聖上 嗣位,崇奉之典,率遵舊式。洎受元符,封泰山,建玉清 昭應宮,於宮中寶符閣之西北隅作凝命殿。殿後為 凝命閣,以奉真君。大中祥符七年詔曰:「誕敷寶命,仰 荷於至神;昭報殊徵。虔增於懿號。蓋為邦之大典。庇 民之深旨也。」而況翊宣元化,式表眾靈,司陰騭於含 生,播明威於福地。當王基肇啟,固降治而已彰;洎文考纘成,復先期而斯應。由是亟營珍館,備薦徽章,蒙 介福於無垠,佐鴻圖於累盛。顧惟渺質,紹撫綿區,屬 典禮之交修,實祺祥之沓委,緬懷幽贊,罔怠欽崇。是 用益以丕稱,奉之茂則,式達至精之懇,庶伸祗答之 文。期克享於寅恭,永保寧於品彙。爰頒成命,俯告宰 司,深體予懷,共宣其事。翊聖將軍宜加號曰《翊聖保 德真君》。
年封赤城王趙昱為清源妙道真君又封崔
[编辑]府君為「《護國》西齊王。」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八閩通志》:「趙昱,蜀青城 山人,仕隋,嘗斬蛟,拯民墊溺,其民立祠灌江口祀之, 唐封赤城王,宋真宗加封清源妙道真君。」
按《祁州志》:「真宗加封崔府君為護國西齊王。」
仁宗景祐四年詔定高禖祀儀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景祐四年二月乙丑,置赤帝像于 宮中。祈嗣。按《禮志》,高禖初,仁宗未有嗣。景祐四年 二月,以殿中侍御史張奎言,詔有司詳定。禮官以為 《月令》雖可據,然《周官》闕其文,《漢志》郊祀不及禖祠,獨 《枚皋傳》言皇子禖祝而已。後漢至江左,概見其事,而 儀典委曲,不可周知,惟高齊禖祀最顯,妃嬪參享,黷 而不蠲,恐不足為後世法。唐明皇因舊《月令》,特存其 事。開元定禮已後不著,朝廷必欲行之,當築壇於南 郊,春分之日,以祀青帝,本《詩》「克禋以祓」之義也。配以 伏羲帝嚳,伏羲本始,嚳著祥也。以禖從祀,報古為媒 之先也。以石為主,牲用太牢,樂以升歌,儀視先蠶。有 司攝事,仍歲令有司申請俟旨,命曰特祀。即用其年 春分、遣官致祭
慶曆 年定祭酺神儀式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禮志》,酺神之祀。慶曆中, 上封事者言:螟蝗為害,乞外內並修祭酺。《禮記》言:「按 《周禮族師》,春秋祭酺,酺為人物災害之神。鄭元云:『校 人職有冬祭馬步』。則未知此酺者,蝝螟之酺歟,人鬼 之步歟。然則校人職有冬步,是與馬為害者,此酺蓋 人物之害也。漢有蝝螟之酺神,又有人鬼之步神。歷 代」書史,悉無祭酺儀式。欲準祭馬步儀,壇在國城西 北,差官就馬壇致祭,稱為「酺神。」若外州者,即略依《禜 禮》。其致齋行禮器物,並如小祀。
神宗熙寧二年詔祀高禖仍舊制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熙寧二年,從禮官 言:按祀儀,青帝壇廣四丈,高八尺。今祀高禖既以青 帝為主,其壇高廣請如青帝之制。又祀天以高禖配。 今郊禖壇祀青帝於南郊,以伏羲、高辛配,復於壇下 設高禖位,殊為爽誤。請準古郊禖,改祀上帝,以高禖 配,改伏羲、高辛位為高禖,而徹壇下位。」詔:高禖典禮 仍舊壇制如所宜。改犢為角握牛。高禖祝版與配位 並進書焉。又言「伏羲高辛配祝文並云作主配神。神 無二主。伏羲既為主,其高辛祝文請改云『配食于神』。」 熙寧八年太常禮院請以立秋祭厲于廟門外之西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熙寧 年,封故侍中康保裔為《英顯侯》。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鎮江府志》:「神姓康,名保 裔,洛陽人。父仕周,以戰功為東州押班。父死,宋太祖 以保裔代之,後與契丹戰死之,真宗贈侍中。已而靈 跡顯著于信之弋陽,熙寧中封英顯侯。」
元豐四年詔進號九天採訪使者為應元保運真君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夢溪筆談廬山太平觀
[编辑]乃九天採訪使者祠,自唐開元中創建。元豐二年,道 士陶智仙營一舍,令門人陳若拙董作。發地忽得一 瓶,封鐍甚固。破之,其中皆五色土,唯有一銅錢,文有 「應元保運」四字。若拙得之,以歸其師,不甚為異。至元 豐四年,忽詔進號「九天採訪使者」為「應元保運真君」, 內侍廖維持御書殿額賜之,乃與錢文符同時知制 誥熊本提舉太平觀,具聞其事,召本觀主首,推詰其 詳,審其無偽,乃以其錢付廖維表獻之。
元豐 年,封漢趙迪為「仁濟侯」,賜廟額。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饒州府志》:神姓趙,名迪, 字公阿。漢建初七年,牧郊外,感北斗下降,授以祕法, 由是得道。至和帝朝,療東宮疾,有瘳賜珍寶,不受,但 乞一瓢。梁大通元年入覲,以瓢貯米,輸之不能竭。朝 廷神之,賜爵平鄉侯,封靈應真君。宋元豐中賜廟額 號「仁濟侯」,進士江迪捨基創宇。元鄱陽丞吳暾己巳 冬立廟。
哲宗元祐三年定祀高禖儀制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元祐三年,太常寺 言「祀儀,高禖壇上正位設青帝席,配位設伏羲、高辛 氏席,壇下東南設高禖從祀席。正配位各六俎,實以 羊豕腥熟;高禖位四俎,寔以牛腥熟。祀日,兵部工部 郎中奉羊豕俎升壇。諸正配位高禖位俎則執事人 奉焉。竊以青帝為所祀之主,而牲用羊豕,禖神因其 嘉祥從祀,而牲反用牛。又牛俎執事者陳之,而羊、豕
俎皆奉以郎官,輕重失當。請以二牲通行解割,正配從祀位並用,皆以六曹郎官奉俎。今羊俎以兵部,豕俎以工部,牛俎請以戶部郎官。」
紹聖二年封石鼓祠神廖懋為顯化惠濟永利侯配朱氏為昭順協德靈應夫人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邵武府志》:石鼓祠,神姓 廖名懋,銅川人,夫人朱氏。唐文宗開成中監昭武鎮。 鎮之西,溪山縈繞,嘗遊而樂之。一日驟雨,溪水暴作, 衝出一石,其狀如鼓,神異之,命曰石鼓。未幾卒于官, 民留葬石鼓之右。宋建隆中,蛇蝎為災,居民立廟禱 之,災遂息。廟在府城北。紹聖二年,鄉人上其事於朝, 賜額《顯應》,加封顯化惠濟永利侯,昭順協德靈應夫 人。
徽宗崇寧 年加封故建州守王延稟為顯正英烈佑順善濟王夫人為昭化慈惠夫人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邵武府志》:「神姓王名延 稟,閩王審知之長子。以節守建州,喜文學,日與諸儒 議論,欲以善道化民,民賴以安。與諸弟俱有靖寇功, 民懷其德,遂為立祠。崇寧中,郡以靈異請于朝,賜靈 感廟額。後累加封顯正英烈佑順善濟王夫人為昭 化慈惠夫人。」
政和 年定春分祀高禖以簡狄姜嫄從配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禮志》,《政和新儀》:「春分祀 高禖,以簡狄、姜嫄從配,皇帝親祠,並如祈穀祀上帝 儀,惟配作《承安之樂》,而增簡狄、姜嫄位,牛羊豕各一。」
宣和六年封漢閩越王無諸為鎮閩王左右二王一為靈應侯一為顯應侯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漢閩越王無 諸,唐大中十年始建祠。五代唐長興元年,閩王審知 復追封為閩粵王,宋因之,號顯聖武勇王,有左右二 王,相傳王二將也。熙寧中,民兵出戍熙河,二王現雲 端,大戰獲捷。政和間復戍桂府。征蠻之際,二王復現, 降大雹,飛黃蜂以退蠻兵。宣和二年,浙寇竊發,連陷 數郡。將及境,提刑俞向自建康領兵南下,黃蜂數萬, 隨舟蔽江。居民或謂神兵之助,境內帖然,乃大新祠 宇。建楹之日,有青紅二小蛇,蜿蜒香几間,累日,暨升 梁,又見其兩端舉首北向,移時即隱。儀曹陳璡奉二 王像入廟,二蛇又現。廟成,俞向將臨奠前夕,夢有神 人青色,來謝遷祠者。及祀事畢,青蛇忽現左王之前, 而神之容色,一如所夢。瞻嘆久之,因禱右王曰:「願賜 臨降。」尋亦現。邦人敬信益篤。州以其寔聞,敕賜廟號, 俞向自為《記》。六年,進封閩粵王為鎮閩王。二王左封 靈應侯,右封顯應侯。
宣和 年,賜惠澤王祠額曰「江介」,封神陳氏為護國 惠民侯,進福善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饒州府志》。宣和閒。賜惠 澤王柳敬德祠額曰「江介名祠。」
按《溫州府志》:「神陳氏,逸其名,唐時人,世居瑞邑之洪 口。宅旁有大竹,母令取竹,陳兩指握之皆破。今有破 竹林。及長,行舟於海,當歲除尚在南閩。同舟者思家 陳令,但各閉目,來日可到。眾惟聞舟戞林木有聲,達 旦已抵其鄉矣。既歿,鄉人商海,值暴風,舟幾覆,忽帆 檣閒有聲,言其姓氏。及濟還,立祠於三港。宋宣和方」 臘犯境,神顯異,寇不敢入,民賴以安。邑令王濟上其 事,封「護國惠民侯」,進「福善王。」
高宗建炎元年賜崔府君廟額曰顯衛敕封胡令公及桑稱二神皆進王號又加封閩越王無諸為武烈王左右二將加號曰廣惠嘉澤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祁州志》:「高宗避狄難,走 鉅鹿,有白馬導至府君祠不見,心異之,因宿焉。夜半 夢崔府君促之,驚起而行,白馬復前導,至斜橋谷,從 臣耿南仲將兵數千來迎,馬始失所之。後駐蹕臨安, 首為立廟,賜額曰『顯衛』。」
按《杭州府志》:「宋康王南度,乘駿過長河,無船可渡,入 胡令公廟,扣之出門,忽有大舟迎王,王問其名,居,曰 桑稱二姓,本里胡進思家人也。建炎元年,王遣官召 進思並桑稱二人,里中並無因。廟中有《胡將軍碑》,載 將軍往海昌召齊安國師事蹟,州官申覆,降詔敕封 令公。海神與桑稱皆進王號,同祀土穀,廟號威烈赫 靈之殿。」泰定閒,復有方太守入廟禱祀蝗不入境之 異,太守遂命里人重立碑云。
按《八閩通志》:「建炎元年,加封漢閩越王無諸為武烈 王,左右二將,靈應侯加廣惠,顯應侯加嘉澤。」
建炎四年,封昭利廟神為「褒應王」,顯濟廟神為「威靈 嘉祐侯。」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昭利廟神乃 唐觀察使陳巖之長子也。乾符中黃巢陷閩王憤唐 室衰微,力不能興復,慨然謂人曰:「吾生不鼎食,以濟 朝廷之急,死當廟食,以慰生人之望。」暨沒果獲祀于 連江之演嶼。宋宣和二年,始降于州,遂置祠于越王 山之麓。五年,給事中路允迪使三韓,涉海遇風濤,賴 神以濟。歸上其狀,詔賜廟額曰「昭利。」建炎初,寇犯西闉,吏民奔走,乞救于神。俄頃雨雹交下,盛夏如冬,平 地水深尺許,賊惶怖而遁。道連江,欲肆剽掠,見士馬 雲布,眾駭而去。四年封褒應王,子姪九人賜烈侯。 按《莆田縣志》:顯濟廟神姓朱名默,黃石人,唐古田令 璣後生,有靈異。年十七,喟然語同舍曰:「丈夫當大立 功名,終日講空言,何益?今兩陲用兵,朝廷開幕府,使 吾得千人將之,可以鞭笞。」遠彝屢造穀城古廟,祈立 功名。廟門下有泥塑神馬,遂乘以登山。許伸等道遇 之,見其騶從,意謂達官謁廟,避於道左。近視,則紫衫 馬上者默也。馬,廟中神馬也。恐怖走至其家。默方酣 寢,覺則頰帶酒容。伸等說「道遇狀」,笑而不答。是後人 多見默早晚騎神馬,勒部兵往來村落閒里中神之, 年三十二,不疾而卒。建炎四年,高宗渡江,中流風濤 大作,忽見默擁朱氏旗至,風遂息。詔封默為威靈嘉 祐侯,額曰顯濟,廟在黃石琳井。
紹興 年封顯濟廟神朱默為福順彰烈侯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莆田縣志》:「紹興初,吳山 火,兵卒不能救,塵焰中忽見顯濟廟神嘉祐侯朱默 擁旗至,火遂息。又助收大奚山寇,後加封福順彰烈 侯。默弟黓,女弟六十娘亦皆生,而神靈並祀祔食。 紹興三年,封澤民廟神李頻為靈顯忠惠公。」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梨山澤民廟 祀刺史李頻。凡雨暘不調,疫癘閒作,禱于祠下,捷如 影響。宋紹興三年,郡民以其事聞,封靈顯忠惠公。 紹興九年,封扶政廟神為「英惠侯」,張巡廟從神謝祐 為「靈惠將軍。」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扶政廟,神朱 姓,唐末宦遊經建陽,為水所溺,沿流而去,復沂流而 來,眾以為異,遂收葬而祠之。」宋紹興三年,范汝為之 黨寇縣境,過其地,見黑氣四起,旌旗掩映,眾遂驚潰, 為義兵所殺。五年賜額「扶政。」廟在縣西北北樂里。九 年封英惠侯。〈又〉謝祐延平人也。元豐中,從劍浦黃裳 學,為人質直,素慕張巡之忠烈,願為其廟從神,預塑 像于巡之側。及卒,素著靈響,凡有禱之者,輒形于夢 寐,以是邦人崇奉益虔。紹興九年,封靈惠將軍。淳熙 十年,賜廟額「正順。」廟在尤溪縣治西。
紹興三十一年,加封閩越王曰「英護夫人」,封贊靈左 右二侯,加協威、翊忠。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紹興三十一 年膠西之役,舟師禱于漢閩越王廟,戰以克捷,王加 封英護夫人,封贊靈左侯,加協威右侯,加翊忠。 紹興 年,封威鎮廟神為廣澤孚惠忠應侯;又 封唐袁傑為土主昭義嘉應侯,進封為王;又封通濟 公廖忠為廣惠王妻,封協祐妃,二子封侯。」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威鎮廟神郭 姓,生而神異,甫十歲,一日忽取甕酒全牛登郭山絕 頂,明日坐逝古藤上牛酒俱盡。其後常見夢于人,因 為立廟,號郭將軍廟。在南安縣北十二都。五代晉天 福中偽閩建。宋建炎中寇逼近境,民禱于神。一夕大 雨溪漲,寇不能渡。有衣白衣乘白馬者,誘賊他去,攻 具漂蕩殆盡,賊亦多溺死,邑以無事。紹興閒,賜廟額 「威鎮」,累封「廣澤孚惠忠應侯。」
按《無為州志》:「唐袁傑,字人傑,素以忠義自許。唐末盜 起,召集義兵,為保障鄉閭計。後因抗敵不勝,自刎而 死,身僵七日不仆。賊棄其屍于河,逆流而上,將至黃 金城,母尋見之曰:『若是我兒,呼之必動』。及呼之果動, 鄉人神之,因立廟以祀,仍名其處為呼兒港。」宋高宗 與金人戰,或有擒金人者,見空中「袁」字旗幟,兵威甚 盛,知為神助,下詔訪求,得人傑之廟,封為土主昭義 嘉應侯,後又進封為王。鄉人祈禱輒應,至今靈響不 替焉。
按《寧化縣志》:「宋紹興閒,有靈芝生通濟公廖忠殿中 石上,聞于朝,封廣惠王,妻封協祐妃,一男封嗣慶侯, 一封嗣烈侯。」
孝宗乾道三年封靈姑廟神為慧感顯祐善利夫人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蘇州府志靈姑廟神梁
[编辑]衛尉卿陸僧瓚之女,不嫁而死,祠于東廡。宋建炎中, 金人入吳,居民夢神告以兵難,不數日城陷。乾道三 年秋,禱雨有應,父老上其事,加封「慧感顯祐善利夫 人。」
乾道四年,加封顯濟廟神為「靈感王。」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乾道四年加 封楚州顯濟廟「靈感王。乃吳主孫皓祠。汪大猷等使 虜還。言其靈感。故加封。仍令使人往來皆前期祭之。」
淳熙 年封三國吳黃將軍為通靈順惠侯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三國吳有黃 將軍者,與其妻曹氏俱葬惠安縣鳳山,頻著靈異,居 民因立廟祀之。宋紹興間,海寇宋銘犯境,鄉人禱于 廟,忽有狂蜂毒蛇紛集港口,賊不敢入。淳熙間,楊肇 章寇沿海諸處,惟廟之左右一無所犯。邑人進士黃 璟以聞,賜額「通靈順惠侯
寧宗慶元 年封靈顯忠惠公為靈祐善應王英顯侯康保裔為威濟善利孚應英烈王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慶元中加封 「靈顯忠惠公」為「靈祐善應王。」
按《鎮江府志》:「慶元閒,封英顯侯康保裔為威濟善利 孚應英烈王。」祠在城隍廟西廡。
慶元六年賜護國孚惠顯佑長壽聖王廟額曰「靈應。」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按《莆田縣志》:陳寅,唐觀察 使陳巖姪。侍巖仕閩,遂家於莆,好善樂施。里人歌之 曰:「陳公食我兮饑有餐,陳公衣我兮冬不寒,願得陳 公兮壽如山。」年九十餘卒。先一日,歷言五紀,事後皆 驗,民尸祝之。宋初,僕射陳靖討林居裔,祈其默相。交 兵日,賊見甲卒甚盛,旂幟皆署「長壽」字,驚怖甚,一戰 而克。僕射以聞,敕封護國孚惠顯佑長壽聖王,建廟 祝焉。廟在左廂衙後,慶元六年,郡市火,神耀赤旂擁 甲士撲滅之。事聞,賜額靈應廟。
嘉泰二年加靈佑善應王號廣濟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云云。
開禧二年加廣濟王為昭惠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云云。
開禧 年,封「灌口二郎神趙昱為王。」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按《常熟縣志》:神趙昱,隋末 棄官去,不知所終。會嘉州水漲,蜀人見霧中乘白馬 越流而過,乃昱也。因立廟灌江,呼灌口二郎神。開禧 中,和州寇警,守臣夢白袍神謂曰:「吾隋人趙昱也,默 為子助,子當益奮。」屢戰見神光燭寨前,躍白馬空中 如夢狀,因獲破石矻䃮,寇大創引去,和州始安,而江 淮無恙。守臣以狀聞,封為王。今本邑以神平水患,凡 遇水旱請禱輒應。「神司水而炳靈司火」云。
嘉定八年以飛蝗入臨安祭告酺神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嘉定八年六月,以 飛蝗入臨安界,詔差官祭告。又詔兩浙、淮東西路州 縣,遇有蝗入境,守臣祭告酺神。
理宗嘉熙三年封神朱慶為威惠侯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按《邵武府志》,「顯正英烈佑 順善濟王廟有從神朱慶,乃王帳下指揮使,為神前 驅。嘉熙三年封威惠侯。」
嘉熙 年,加封石姥潮王為《顯德忠惠王》。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按《杭州府志》:宋宣和閒,睦 寇犯順,韓世忠帥兵禦敵,見空中旗幟書「石姥潮王」 號,因奮勇大破之。嘉熙閒,潮水潰堤,漂沒民居,人力 莫能禦,京兆趙與躬禱祠下潮復故道。事聞于朝, 加封「顯德忠惠王。」
淳祐四年加封靈應廟神為孚感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按《莆田縣志》。「淳祐四年。郡 大疫。境之人依靈應廟。神獨無恙。加封『孚感』。」
淳祐五年。封神張德清為慈濟侯。賜廟額曰「善應」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張諱德清。生 而聰明。沒而靈異。旱乾水溢。隨感隨應。宋淳祐五年 鄉貢進士張倫等以其事聞於朝。封慈濟侯。賜額曰 「善應。」廟在岊山。
淳祐八年。加封昭惠王為靈祐福應威信順王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云云。
淳祐 年,加封惠澤王柳敬德為靈顯忠烈惠澤王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按《饒州府志》:「唐乾符閒王 仙芝叛兵侵境,遠近騷動,人倡義兵以禦之。其夜夢 惠澤王柳敬德躍馬驅兵。次日拒敵之際,果見王乘 白馬雲端賊首。墜馬而死。群兇驚散。」本年洪水為害, 邑人于廟避水,夢神投檄溪潭,鞭龍遏水。次早起視, 溪水頓縮五尺許。有《題門帖》云:「鞭龍曾遏滔天水,躍 馬能驅半夜兵。」知縣蔣靜欲伐祠旁檜樹,夜夢神騎 甲馬現雲霄以顯之,遂免伐。復整廟宇,立碑留詩。淳 祐中,加封靈顯忠烈惠澤王。
寶祐五年封故陳將軍為孚善侯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神姓陳,名應 功,涵江之東山人。母甘氏,當載震載夙之時,夢一蒼 龍蟠于寢室戶樞上。明發而應功寔生。年甫弱冠,慷 慨忠勇,恆以諸葛武侯自許,下視馬、臧、張、許諸人,謂 不足為宋太平興國。初陳洪進尚據漳、泉,應功洞識 時機,且以愛護鄉邦為念,力勸洪進納土于朝。是年 游洋草寇竊發,至有「《隗囂》、公孫述」偽號。詔就近地調 兵收討。應功直詣軍前,自請討賊,遂任前鋒。越溪谷 鏖戰,竟為賊刃所劘。鄉人壯之,相率輿櫬歸葬而祠 之于莆田縣涵頭鹽倉之西。建炎初,里人陳倅宣撫 淮南,每出師討賊,空中時見陳將軍旗前導,所向賊 鋒披靡。他如海道風濤之恐,歲時雨暘之咎,事無巨 細,隨扣輒應。寶祐五年,錫號「孚善侯。」
年封神周雄為護國宣靈侯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按《饒州府志》:「理宗發師北 征,士卒見旗有周雄字,遂捷封護國宣靈侯。咸淳閒, 盤石、多峰、雲漢三處,士人見衣冠儼然黑面,救疾疫必愈,問姓名,曰周雄也。」
景定五年封應靈廟神為善佑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按《莆田縣志》,「景定五年,海 寇林長五猖獗,民見應靈廟神擁旂鼓與湄州神協 力擒捕,加封善佑。」
度宗咸淳元年加封廣惠王廖忠為英濟廣惠王妻贈協祐濟惠妃
[编辑]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按《寧化縣志》:「咸淳元年,因 廣惠王廖忠有禦寇績,詔加封英濟廣惠王,妻贈協 祐濟惠妃,具有誥命刻于石。」
咸淳二年,封靈顯廟神為「福惠侯。」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神姓黃名孟, 字叔達,句容人。唐初遊閩,歿于連江邑。宋紹興閒,海 寇朱明為虐,神見夢于人,以示其默佑之意,未幾寇 平。景定四年賜額「靈顯。」廟在省魁坊內,咸淳二年封 福惠侯。
咸淳七年,加封靈惠將軍謝祐為《廣惠》,又封神龐琯 為「祐文侯。」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正順廟神靈 惠將軍謝祐,咸淳七年加封「廣惠」
按《莆田縣志》:神姓龐名琯,原為天神。莆大旱,神憫下 民,籲呼痛切,為灑硯水。時黑雨三日,水浸半壁,即今 灰壁半黑遺蹟也。以此謫為下界神,鄉人崇祀之。今 東亭俗呼「龍官」,不忍忘神姓名也。宋度宗時,又旱甚, 神乃反風降雨。未幾寇陷穀城,疫癘大作,神顯靈露 形,驅癘殄寇,宰土者以聞。咸淳七年封祐文侯,敕書 織黑字于黃絹,今漫漶猶存。敕曰:「顯應神龐琯,朕勤 恤民。瘼覽四方水旱盜賊之奏,若己痌瘝。神能大庇 民,克敉和,無害於爵命,何靳焉?」莆民言:「比歲殄寇驅 厲,反風降雨,惟神其相之。莆文獻之邦也,侯圭載錫, 俾祐斯文,以欽於世。」世廟在連江里東亭,延祐四年 重修。明正德戊辰,知縣雷應龍拆燬淫祠,茲廟,以《咸 淳》敕書免。
咸淳八年,加封保勝侯張寬為「靈祐公。」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按《池州府志》」云云。
咸淳 年。累封孚善侯陳應功為廣利嘉澤侯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云云。
端宗景炎元年更封廣利嘉澤侯為忠佑侯
[编辑]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云云。
金
[编辑]海陵貞元元年封料石岡神為靈應王
[编辑]按《金史海陵本紀》:貞元元年十月丁巳,獵於良鄉,封 料石岡神為靈應王。初,海陵常過此祠禱曰:「使吾有 天命,當得吉卜。」投之吉。又禱曰:「果如所卜,他日當有 報。否則毀爾祠宇。」投之又吉。故封之。
章宗明昌六年定以春分日祀高禖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按《禮志》,「明昌六年,章宗未 有子,尚書省臣奏行高禖之祀,歲以春分日祀青帝 伏羲氏、女媧氏,凡三位,壇上南向西上,姜嫄、簡狄位 于壇之第二層,東向北上。」
元
[编辑]成宗大德 年封神鄭生為忠烈將軍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紀》,不載。按《溫州府志》:神鄭氏,諱生 公,全沙村里人,生於宋乾道乙酉正月十五日。好俠 使氣,能出神示幻。常語人曰:「吾當由兵解血食人世。」 後附海舟,遇盜鬥死。其家忽睹神騎從歸,倏復不見。 嗣後數顯靈異。寶祐五年,永嘉守建廟於其鄉。元大 德閒,敕封忠烈將軍。
武宗至大 年加封江介祠神柳敬德為顯應普惠沖祐真君
[编辑]按《元史武宗本紀》。不載。按《饒州府志》云云。
仁宗延祐六年加封英烈王康保裔為威顯昭惠聖順忠烈王
[编辑]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按《鎮江府志》」云云。
延祐七年春三月,英宗即位。夏四月,祭遁甲神於香 山。
按:《元史英宗本紀》云云。
文宗天曆二年祭遁甲神封澤民廟神為溥澤福惠忠顯孚順王
[编辑]按《元史文宗本紀》:「天曆二年秋八月,遣毛穎達祭遁 甲神於上都南屏山,大都西山。」
按《八閩通志》:「元至元閒,黃華竊發,澤民廟神出陰兵 助官軍討平之。天曆二年,封溥澤福惠忠顯孚順王。」
順帝元統二年封神張孝忠為翊靈威烈忠毅張元帥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按《饒州府志》:神姓張,諱孝 忠,楚道州人,宋壯士。初從高達守江陵。元軍下江陵, 孝忠不屈,率眾百餘人之洪州,又陷之信州。會宋臣 謝枋得喜其壯勇,任之將兵。元兵攻謝軍,孝忠奮大 刀砍殺數人。俄矢中孝忠馬鼻,馬介係又絕,乃步戰
死之。元軍義之,求之,仆屍中,嘆曰:「壯士,壯士!」取衾覆之。孝忠歿數歲,著靈異,邑人上官敬和夢神曰:「吾與汝父上官提舉,舊人也。吾今為柳王,下義膽忠肝,正 直輔佐之神。」于是敬和感其忠勇靈異,遂塑像惠寧 廟左廡。水旱疾疫,禱之輒應。邑人尊為將軍祀之。元 元統二年,翰林胡式奏封翊靈威烈忠毅張元帥。
至正四年封通靈廟神鄒罄為武勝侯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按《龍巖縣志》:「通靈廟,神姓 鄒名罄,從王審知入閩,平汀寇,以功鎮鴈石,卒,民祀 之。元至正四年,南靖寇李志甫寇巖,官民禱于神,神 著靈異,賊敗事聞,封武勝侯。」
至正十四年,加封「清源妙道真君」趙昱為「靈惠威正 博濟真君。」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按《八閩通志》:元至正十四 年,福寧州大饑,清源妙道真君趙昱化為商人,由湖 廣附米舟至。指松山謂舟人曰:「米至是,其直十百。」遂 以所執扇畀舟人,乃由小舟登陸,約曰:「明當相迓。」是 夕見夢于鄉人曰:「米舟至矣。亟往松山迓之。」明日米 舟果至,視舟人所執扇,則廟中舊物也。有司以聞,加 封「靈惠威正博濟真君。」二十一年,乃重建廟宇。 至正 年,封靈順廟神為「忠靖靈應護國胡總管」, 又加封福善王為莊濟王。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按《徽州府志》:靈順廟神胡 檢察諱發世先居城北種德坊福泉井畔,穎悟過人。 入廟事神,靈蹟昭著。張天師封為檢察將軍。其子德 勝生而神異,長有慧性。有術者相之曰:「生不封侯,死 當廟食。」嘗晝寢,覺則汗流浹背,所穿履盡弊。且言某 處風浪覆舟,某處城池失火。後累驗之,果然。及卒,禦 災捍患,有禱輒應,四方之人奔走祠下,惟恐或後。天 師張與材賜號「忠靖靈遠大師」,賜星劍。元至正閒,鎮 南王奏封「忠靖靈應護國胡總管」,其劍猶在。
按《溫州府志》:「元至正閒,加封福善王為莊濟王。」
明
[编辑]太祖洪武三年命各府州縣歲三祭無祀鬼神
[编辑]按《大政紀》:「洪武三年十二月甲子,命京都王國、各府 州縣祭無祀鬼神,歲以三月清明、七月朢及十月朔, 長吏率僚佐致祭。」
洪武六年,詔題《唐樊令》主曰「銀青光祿大夫樊公之 神」,命有司以其誕辰致祭。
按《八閩通志》:「神姓樊名令,字號甫,秀州華亭人。唐末 官至銀青光祿大夫。時贑寇曾常侍作亂,神奉命征 討,歿于王事,殊有靈異。宋淳熙慶元閒建廟。廟在清 流縣,東臨漁滄潭。紹興間,贑賊入寇,近縣十五里時 聞金鼓聲,俄見兵馬旗幟森列山上,遂驚駭而退。元 至正四年,復大其廟宇。洪武三年,知縣方仕英以其」 靈跡上聞。六年,詔題其主曰《唐銀青光祿大夫樊公 之神》。相傳九月朔日乃其誕辰,因命有司歲以是日 致祭。
洪武十年,復漢閩越王故封,仍稱漢閩越王之神 按《八閩通志》:洪武十年布政使葉茂率僚佐禱雨漢 閩越王祠下,即獲嘉應,因具其靈跡達于中書。下禮 官議,從神故封,稱曰漢閩越王之神。
洪武十一年,詔以唐建州刺史李公封。其梨山神號 仍稱《唐建州刺史李公之神》。
按《八閩通志》:洪武元年,征南將軍左丞何道率兵攻 建寧,旬餘未下,道怒,戒飭軍士,刻日拔城。是夕,夢有 唐衣冠者,圓目長鬚,立于帳前曰:「吾以一城生靈付 汝,勿妄殺之。」道覺,以其夢中所見之狀,詢諸土人,知 其為梨山神,即唐建州刺史李公也。翌日,守將達元 芳以城獻。越二日,郡守翟也先率耆老詣軍門降,道 大悅,以神不我欺也。入城之日,秋毫無犯。十一年詔 去舊號,題其主曰「唐建州刺史李公之神」,命有司春 秋致祭。
洪武二十六年,定各府州縣及鄉村立壇歲三祭厲。 按《明會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各府州縣,每歲春清 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一日,祭無祀鬼神。其壇 設于城北郊間。府州名、郡厲、縣名、邑厲。祭物,牲用羊 三、豕三,飯米三石,香燭酒、紙隨用。鄉厲,凡各鄉村,每 里一百戶內,立壇一所,祭無祀鬼神,專祈禱。民庶安 康,孳畜蕃盛。每歲三祭:春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 十月一日。祭物牲酒,隨鄉俗置辦,具輪流會首及祭 畢會飲、《讀誓》等儀與祭里社同。
洪武 年、遣太常寺官祀諸神廟,又建太倉神 廟於南京。又詔為晉卞《壼》立廟。
按《明會典》:「道林真覺普濟禪師廟,即寶誌公,洪武初 建塔廟於雞鳴山上,每歲三月十八日,用素羞遣南 京太常寺官祭。」又「五顯靈順廟,每歲四月八日、九月 二十八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又祠山廣惠廟,祀張 渤,每歲二月十八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又「京都太 倉神廟,洪武初建於南京。」
按《已瘧編》:太祖嘗微行至朝天宮前,見一婦服重服 而大笑,問曰:「『觀夫人之被服如此,而大笑何也』?曰:『吾夫為國而死,為忠臣;吾子為父而死,為孝子。然則天 下之婦人,其好夫好子未有如我者矣,吾所以喜而 笑也』。」太祖問曰:「『汝夫巳葬乎』?婦人以手指示曰:『去此 數十步,是吾夫埋處也』。」言訖忽不見。太祖識其處,明 日命有司往視之,則黃土一抔,草木森鬱。掘地數尺, 見其誌,則晉卞壼所葬也,面色如生,兩手皆拳,其指 甲出於背外六七寸。是時城中墳墓有禁,太祖以其 為忠臣也,遂命掩之。仍為立廟,命有司春秋祀之。
英宗正統 年封漢故將軍邳彤為明靈王
[编辑]按《真定府志》:「明靈王廟,神姓邳氏,名彤,在東漢光武 中興時,雲臺諸將之一也,食邑靈壽縣,而享有侯封。 後人仰其戡亂庇民之功,故立廟以崇奉之。今在郡 隅者,乃其行祠也。英宗曾病瘡篤甚,夢有神陰治之, 已而其瘡果愈,覺而訪其狀,乃神也。特封為明靈王, 而廟額如之。由是郡之人崇奉者日益篤,飲食必祭」, 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禱則屢獲其效。而其靈錙 銖莫爽也。
憲宗成化二十二年四月封金玉二闕真君為上帝遣少傅大學士萬安赴靈濟宮祭之
[编辑]按:《大政紀》云云。
世宗嘉靖十五年帝作聖濟殿奉安先醫之神歲時致祭
[编辑]按:《大政紀》云云。
皇清
[编辑]康熙二十五年
[编辑]《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五年議准令協領副將以上,照
例文左武右,陪祀行禮。凡厲壇,每歲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祭無祀鬼神於本城之北郊。府州稱郡厲、縣稱「邑厲」 ,用羊三、豕三、飯米三石、香燭、酒、紙隨用。祭時有《告城隍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