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1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十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十卷目錄

 僧寺部彙考四

  浙江通志{{Annotation|淨慈寺 靈隱寺 上天竺寺 中天竺寺 下天竺寺 雲棲寺 僊

  林寺 潮鳴寺 勝果寺 真教寺 高麗寺 悟空寺 崇光寺 龍居寺 慈修寺 興

  聖寺 招提寺 精嚴講寺 祥符講寺 楞嚴講寺 金明教寺 東塔講寺 淨上教寺

   本覺禪寺 真如教寺 金粟寺 祇園寺 八聖寺 天聖禪寺 褒能教寺 大慈教

  寺 百福寺 精舍禪寺 阿育王寺 天童寺 仗錫禪寺 白龍寺 寶陀寺 大能仁

  寺 小能仁寺 寶林寺 大善寺 光相寺 戒珠寺 開元寺 大中禹跡寺 天章寺

   天衣寺 臨江寺 大禹寺 雲門寺 雲門廣孝寺 明覺寺 福慶寺 永壽寺 正

  覺寺 龍泉寺 積慶寺 龍藏寺 寶相寺 天寧寺 延恩寺 保壽寺 普濟寺 善

  濟寺 無礙寺 清修寺 靈石寺 壽寧寺 無相寺 明巖寺 白巖寺 萬年寺 高

  明寺 闡法寺 妙相寺 天寧寺 密印寺 西巖寺 石佛寺 法隆寺 智者寺 文

  峰崇慧禪寺 寶林禪寺 智度教寺 九峰禪寺 證果禪寺 妙法院 禪定院 乾明

  禪寺 大中祥符寺 天寧萬壽禪寺 保安寺 靈山寺 崇勝教寺 龍華寺 龍泉寺

   圓通院 柵源院 江心寺 仙巖聖壽禪寺 佛日寺 福林寺 崇仁寺 寶勝院

  江西通志普賢寺 延慶寺 大安寺 香城寺 總持寺 永寧寺 興福寺

  龍光寺 桑林寺 大雄寺 崇因寺 寶雲寺 百丈寺 惠安寺 雙林寺 寶峰寺

  雲堂院 永福寺 馬祖禪寺 東臺寺 寶積寺 天寧寺 景德寺 普寧寺 鵝湖寺

   海智寺 章法院 歸宗寺 開先寺 能仁羅漢寺 雲居禪寺 凌霄崖院 上大林

  寺 天池寺 臥雲寺 竹林寺 烏竹寺 檗禪寺 上鍾山觀音巖寺 靈峰寺 法水

  寺 寶應寺 明水寺 疏山寺 天寧寺 蕭山寺 隆慶寺 龍濟寺 福聖院 禪那

  寺 淨覺寺 大平興國寺 慈化寺 永清院 寶塔寺 大乘寺 普化寺 寶界寺

  玉峰院

神異典第一百十卷

僧寺部彙考四

《浙江通志》

[编辑]

淨慈寺

[编辑]

寺在杭州府南屏山,周顯德元年建,道潛禪師居之。 潛嘗欲從吳越王求金鑄十八阿羅漢,未白于王也, 王忽夢十八巨人隨行,翌日道潛以請,王異而許之。 宋建隆初,禪師延壽撰《宗鏡錄》一百卷,遂作宗鏡堂。

靈隱寺

[编辑]

寺在北高峰下。晉咸和中,僧慧理建。山門扁曰「絕勝 覺場」,相傳葛洪書。寺門有五亭,今止存冷泉。由冷泉 上為翠微亭。韓蘄王布袍跨驢,日夕行遊其中,口不 言兵。今尚有故址。

上天竺寺

[编辑]

寺在北山。舊《志》:「天竺之名,起于晉後七百載而觀音 大士發跡西峰,則自晉天福間始。時有僧道翌,結庵 山中,得奇木,刻為觀音大士像。乾祐間,有僧崇勳,自 洛陽持古佛舍利置頂中,妙相咸備,晝放白光。吳越 王建天竺看經院。宋咸平中,浙西大旱,郡守張法華 有禱輒應。嘉祐中,沈文通治郡,命僧辨才主之,累代」 有宣賜。宋孝宗、理宗俱有贊,至今靈感神異。每歲春 正月至四月。士女進香者以百萬計。雨暘祈禱輒應。

中天竺寺

[编辑]

寺在府城西一十七里,宋太平興國初建。

下天竺寺

[编辑]

寺在府城西一十五里。晉咸和中建。寺前復有飛來、 蓮花諸峰,有合澗、跳珠泉,有「夢謝」、「流盃」、「月桂」諸亭,遊 人多至其間。

雲棲寺

[编辑]

寺在梵村,禪師袾宏伐茅建庵於此。宏本諸生,姓沈, 初雲棲山,居五雲之西。徑曲林幽,四山圍合,荒僻人 跡罕至,頻有虎患。隆慶五年,袾宏行腳南還,愛其寂 寥,趺坐壁間,虎即避去。植歲大旱,禱於山,應時而澍, 村民大悅。後其教大行,愚夫愚婦,皆知有「蓮池大師。」

僊林寺

[编辑]

寺在府治北,宋紹興中建,理宗書額,并製鐘銘。

潮鳴寺

[编辑]

寺在府治東,舊為歸德院。宋高宗幸寺,夜聞潮聲,遂 賜額曰「潮鳴。」

勝果寺

[编辑]

寺在鳳凰山右,寺有排衙石、石洞、郭公泉、月巖。唐僧 處默詩有「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之句。

真教寺

[编辑]

寺在文錦坊南。元延祐間,回回大師阿老丁所建。先 隋開皇入中國,宋室徙蹕,多從駕而南。元時內附者 又往往編管于江、浙、閩、廣間,杭州尤夥,惟誦經持齋, 歸於清淨。按禮部郎中丁澎碑記略曰:「建自宋紹興 二年,宋末傾圮,及元至正辛巳,因舊址而開拓之。其 發脈自吳山而來,最為省城形勝所係。」明永樂《敕諭 碑》,在正殿內。景泰中復葺焉。

高麗寺

[编辑]

寺在府城西一十二里,與玉岑山相對。《元志》云:「以高 麗木起殿,故名。」內有宋御書碑,尚存。

===悟空寺===寺在錢唐淳佑橋東。晉天福七年,僧齊教建,舊名「崇 新」,宋改今額,蔚為叢林。歷宋至明,僧法昌等相繼修 葺。今僧超煜嗣法莫菴,得「弘覺國師」之傳。

崇光寺

[编辑]

寺在皋亭山陽,宋紹興間建。真歇了禪師為開山祖, 後多高僧掛錫。有宋寧宗御書「皋亭山」三字,及「崇光 顯孝華嚴教寺」八字。

龍居寺

[编辑]

寺在黃鶴山之陽。舊名「永慶。」唐清泰二年建。明萬曆 間,延聞谷印禪師說法。遂成叢林。

慈修寺

[编辑]

寺在富陽縣治西。寺近江,潮汐可觀,往來者多遊息 焉。

興聖寺

[编辑]

寺宣德間重建,在嘉興府治東北,本嘉興縣丞廳,宋 孝宗誕育於此。嘉定間,賜額「興聖院。」理宗御書「流虹 聖地,興聖之寺」八字,碑刻尚存。

招提寺

[编辑]

寺在府治西北二里。唐光啟中,刺史曹信子珪捨宅 建。寺內有靜照堂,寺東舊有曹史君祠。

精嚴講寺

[编辑]

寺在郡治西北一百八十步。晉成帝時。徐尚書熙因 地發光,請捨宅為寺。吳越文穆王時立山門掘得石 龜。

祥符講寺

[编辑]

寺在郡治西北一里。東晉興寧間,哀帝詔剡山法師 竺潛講《般若經》於禁中,還止檇李魏公家,因捨宅為 精舍。

楞嚴講寺

[编辑]

寺在郡治西北二里。萬曆中,神宗母后敕建禪堂及 天王殿,遣內臣齎賜藏經五千卷,及護藏紫衣觀音。 神宗有《護藏御敕》,禮部有《護藏告示》。后復敕刻《大藏 方冊》。於是臣庶協力,相繼集事。

金明教寺

[编辑]

寺在郡治西南二里,相傳范蠡故宅。宋乾道中,郡僧 壽萬王者,療治史丞相彌遠疾,卻謝請建梵剎,史乃 購地建此。

東塔講寺

[编辑]

寺在嘉興縣東六里,漢朱買臣故宅,有墓。慶元間,寂 照法師修治殿塔。寧宗召講《華嚴經》,手書「華嚴經閣」 並「雷音」、「海印」二堂名賜之。買臣墓後有景龍樓,宋孝 宗賜名。

淨土教寺

[编辑]

寺在嘉興縣東三十六里。五代時邑人陳求宅嘗得 咸通中石幢,因申漢南王捨基為安福寺。宋祥符元 年改凈土寺。多奇竹,內有碧蘇亭,又有坡公井,傳蘇 學士嘗憩此。郎中聞人安道、賢良陳舜俞俱有詩。

本覺禪寺

[编辑]

寺在秀水縣西二十七里,即古檇李亭地。唐大中間, 有臨海僧冀來宿亭下,感夢結庵。事聞,賜名「報本。」

真如教寺

[编辑]

寺在秀水縣南四里。唐至德二年立。大中十年,裴相 休捨宅為寺,後改為正德院。雪峰和尚結庵於中,寺 僧掘地得銀塔像。宋建炎初,知州趙叔近死王事,殯 於寺,至今祠之。寺有雪峰井、長水塔、清輝堂、彩雪橋、 柏屏、龍槐、石梅、纓絡松諸景。

金粟寺

[编辑]

寺在海鹽縣西南三十六里金粟山下,吳赤烏中建。 宋濂《太平萬壽寺記》云:「吳時,江以南尚無佛寺。赤烏 中,康居沙門僧會為吳大帝祈禱,獲釋迦文佛真身 舍利,始創三寺:一為金陵之保寧,一為太平之萬壽。」 其一即海鹽之金粟也。

祇園寺

[编辑]

寺在石門縣西北二十五里,梁天監中建。寺中有檜 樹,相傳梁時所植。

八聖寺

[编辑]

寺在湖州府德清縣東韶村。梁天監五年,青州節度 使沈子真宅,一夕鐘磬自鳴,堂前井中放白毫光八 道,俄有八龍騰空而去,子真遂捨宅為寺。八年,武帝 賜今名。吳越王病目,常取此井水洗之,即愈。因賜栴 檀香作井欄,宋太宗賜御書祕藏。

天聖禪寺

[编辑]

寺在府治北。唐中和二年,郡人吳言捨宅建寺。有古 桂,趙孟頫摹為圖,顏其堂曰古桂堂。殿左右柱,舊刻 木為龍,盤繞其上,不知來自何時。忽一日,柱龍下飲 池水,為老僧所見,即還殿柱,左右盤錯,後有雷雲之 祥,二龍遂飛去。趙學士之碑,歲久亦斷缺不可讀。又 謂本殿自是無塵,亦名無塵殿。又謂學士嘗讀書本 寺,就殿壁寫《瀟湘煙景》二,《墨竹》二,為吳中墨妙稱最。

褒能教寺

[编辑]

寺在南潯南柵。建炎二年,金人陷揚州,高宗南幸,金人追之。帝至潯,懼追者見及,匿嘉應神祠中。月下,俄 見泥馬忽動,跨之而行,遂入杭州。舊封康王寺,今改 「褒能」,俗呼康王寺。

大慈教寺

[编辑]

寺在武康縣東,梁普通六年建。唐大曆五年,僧神悟 欲鑄寺鐘,方作念間,忽聞空中有聲,徹數十里。及鐘 成聲聞,果如其遠。朝命輦至都下,中都遽躍入水中, 求之不能得。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百福寺

[编辑]

寺在孝豐縣東南孝豐鄉靈峰山,梁開平元年建。沈 樞《詩》云:「築室最高處,軒窗八面通。鑒山流乳液,開戶 納薰風。」即此。

精舍禪寺

[编辑]

寺在府城西南。唐大中元年改為禪院。中有井,廣半 畝,水甚清湛。有靈鰻,長數尺,背有金線,俗呼為「鰻菩 薩。」水旱求禱,出見井面。

阿育王寺

[编辑]

寺在寧波府阿育王山中,晉義熙初建,一名「廣利寺」, 梁武帝賜今名。寺有阿育所造真身舍利塔。又有宸 奎閣,貯宋神宗御書,蘇軾作記。

天童寺

[编辑]

寺在天童山中。晉時僧義興結屋山間,有一童子日 給薪水。後辭去,曰:「吾太白神也。」言訖不見。寺以此得 名。

仗錫禪寺

[编辑]

寺在鄞縣西一百二十里,奉化、餘姚、上虞、嵊五縣交 界。唐龍紀元年,天童山紀禪師飛錫至此建立。宋寶 慶元年,敕賜仗錫延勝院額,前有石巖丈餘,上刻「四 明山心」四字,乃漢隸也。

白龍寺

[编辑]

寺在慈谿縣東十里。五代漢乾佑間,里人唐居惠捨 址結宇,修道講經,有白龍矯首室外而聽。宋建隆間 重置,號「白龍院。」

寶陀寺

[编辑]

寺在普陀落迦山,世傳觀音現像於此。寺中有潮音 洞、善才洞、磐陀石、三摩地、玩月巖、真歇巖、靈鷲峰、觀 音峰。洪武初,徙寺於鄞縣東三里,改名「普陀。」

大能仁寺

[编辑]

寺在紹興府南二里,晉許詢捨宅建,號祇園寺。政和 七年,上后土號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 詔天下承天僧寺皆改為能仁寺,蓋避「后土」號也。

小能仁寺

[编辑]

寺在府西北二里,宋開寶六年,觀察使錢儀建。城中 諸寺,獨小能仁習禪持戒,旦夕為飯接眾。明季時,渡 海謁普陀者,往反必一飽。當春日以百千計,鄉人爭 擔米助之,未嘗缺也。「小能仁接眾」之名,聞於四方叢 林。

寶林寺

[编辑]

寺。宋元徽元年,製《法華經》《維摩經》疏。僧遺教等與《法 華》惠基,於寶林山下建寺,名寶林。時有皮道與捨宅 連山造寺。山之巔有石岫,岫有靈鰻,旁有巨人跡、錫 杖痕。初,晉末沙門曇彥與許詢、元度同造磚木二塔, 未成。詢亡久之,至梁天監中,岳陽王將至,彥預告門 人曰:「許元度來也。」岳陽亦早承誌公密示,至州即入 寺尋訪。彥望而曰:「許元度來何暮?昔日浮圖今如故。」 王曰:「弟子姓蕭名察。」彥曰:「未達宿命,焉得知之?」遂握 手入室席地。王忽悟前身造塔之事,宛如今日。由是 復修塔,塔加壯麗。

大善寺

[编辑]

寺在府東一里。中有七層浮圖。梁天監三年民黃元 寶捨地。有錢氏女未嫁而死,遺言以奩貲造寺,僧澄 貫主其役,未期年而成,賜名大善。屋棟有題字云:「天 監三年歲次甲申,十二月庚子朔八日丁未建。」宋建 炎中,大駕巡幸,以州治為行宮,而守臣寓治於大善。 及移蹕臨安,乃復以行宮賜守臣為治所,歲時內人 及使命祭攢陵,猶館于大善。乾道中,蓬萊館成,乃止。

光相寺

[编辑]

寺在府西北三里,後漢太守沈勳公宅。晉義熙二年, 宅有瑞光,遂捨為寺,安帝賜「光相」額。《世說》:許掾年少 時,人以比王苟子,許大不平。時諸人士及林法師並 在會稽西寺講,王亦在焉。許意甚忿,便往西寺與王 論理,共決優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許復執王理。王 執許理,更相覆疏。王復屈許謂支法師曰:「弟子向語 何似。」支從容曰:「君語佳則佳矣。何至相苦耶。」豈是求 理中之談哉。相傳此即西寺。

戒珠寺

[编辑]

寺在蕺山南,晉右軍王羲之故宅。或曰其別業也。其 創始者莫考。陳大建二年,有僧定光來寓寺中,耳過 其項,擎銀像,長立不臥。又有天竺僧辨博神異,及死, 葬山上,其形數現。後夢語其門人曰:「必為臥像屋以 壓之,我則不現。」僧定光乃立臥佛像,果不復現。而所構華壯敞潔,甲于郭內。其臥佛殿今尚存。其所謂《十 大弟子》者,哀泣其旁,或候氣,或捫足,而佛之父母亦 在焉,故又名臥佛寺。有竹堂、雪軒、泰宇閣,皆一都登 覽之勝。宋紹興中,為士人肄業之地,策名者常十餘 人,巍科接踵。此蓋山川之秀,有以相之也。

開元寺

[编辑]

寺「在府東南二里,五代節度使董昌故宅也。後唐長 興元年,吳越武肅王建寺,蓋處二城之中,四方遠近, 適均重甍,廣殿修廊傑閣。大鐘重數千觔,聲聞浙江 之湄。佛、大士、應真之像,皆雄麗工緻,冠絕他剎。歲正 月幾望為燈市,旁十數郡及海外商賈皆集。玉帛、珠 犀、名香、珍藥、組繡、髹藤之器,山積雲委,炫耀人目。法」 書名畫,鐘鼎彝器,玩好奇物,亦間出焉。士大夫以為 可配。成都藥市。宋咸平中,僧曉原立戒壇,遇聖節則 開以傳度其徒。建炎庚戌,金人侵之。既退,群盜投隙 而至,遂焚不遺一椽。後雖興葺,然未能如初。

大中禹跡寺

[编辑]

寺在府東南四里。晉義熙十二年驃騎郭將軍偉捨 宅建。唐會昌中例廢。大中五年,僧居元詣闕,請僧契 真復興此寺,并置禪院於北,賜名大中禹跡寺門為 大樓,奉五百阿羅漢,甚壯麗。初,釋寺自達磨至慧能 以來,禪宗皆寓律寺。至百丈山懷海,始創為禪居,乃 不復寓律寺。契真亦懷海弟子,是時禪寺雖創,尚未 盛行,故猶寓「禹跡」為禪院。宋紹興末,曾文清公卜居 於越,得寺之東偏空舍十餘間居之。手種竹,日讀書 賦詩其中。公平生清約,不營尺寸之產,所至寓僧舍, 蕭然不蔽風雨,唯食奉祠之祿,假二三老兵,僅給使 令而已。

天章寺

[编辑]

寺在山陰蘭渚山,今蘭亭曲水在其側。舊有右軍畫 像及書堂。宋至道二年,神宗降御書「天章之閣」四字, 既成,聖意未愜,再書之。有內侍奏:章獻太后言:「越州 天章寺,天下名山,今欲乞皇帝更書一『寺』字,易『閣』字 以賜。」太后與帝欣然許之,此四字是也。紹興八年,高 宗降御書《蘭亭序》石刻。元季寺燬於火,碑像猶在。

天衣寺

[编辑]

寺在山陰法華山前,有十峰雙澗。晉義熙十三年,高 僧曇翼結庵,多靈異,內使孟覬請置法華寺。至梁,惠 舉禪師亦隱此山,武帝徵之不至。昭明太子遺以金 縷木蘭袈裟,遂以「天衣」名寺。宋嘉泰中,翼公所頂帶 紫檀十二面觀音,及梁太子遺舉公金縷木蘭袈裟, 紅銀澡瓶、紅琉璃缽猶在寺。又有化身普賢及飛來 《銅像》化身普賢即曇翼所立,飛來銅像乃海南無量 壽佛像。或云是西域阿育王第四女,以姿貌寢陋,冀 其端嚴,捨金銅鑄像四十九軀,首飾火焰,足飾蓮花, 布散天下,為眾生植福之本。浮海而至,梁武帝以施 山中,奉於西序。寺多杜鵑花,每歲盛開,觀者競集。寺 後有十峰堂,堂之前有唐李邕撰碑,斷石尚存。

臨江寺

[编辑]

寺在牛頭山,一名牛峰寺,晉天福中建。上有石室,旁 有陸太傅書院。景德初,陸太傅軫與鄉士數人習業 於此,嘗遇大雪,絕食累日。陸公禱山神,明日獲二麂 焉,聞者歎異。及陸公直集賢院,來仕鄉邦,遣衙校致 祭。書室在寺之西北隅,今寺僧猶能識其處。

大禹寺

[编辑]

寺在禹陵之左,梁大同十一年建。自唐以來為名剎。 唐孟浩然《義公禪房》詩:「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戶 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即此。

雲門寺

[编辑]

寺在雲門山。或謂「雲門寺。」本東面主秦望,而對陶堰 等山,如列屏障。會昌廢寺後,止存一小殿,南面者未 毀,遂附益以為寺,非復舊址,而舊址乃多犁以為田。 宋紹興中,淮僧廣勤為雍熙副院,嘗因牛足陷,得小 銅佛像於田中,蓋古雲門寺地也。

雲門廣孝寺

[编辑]

寺在雲門山,晉義熙三年建。寺有彌陀道場,門外有 橋亭,名麗句亭,刻唐以來名士詩最多。先唐時雲門 止有此一寺,後乃裂而為四。有宋高宗御書「傳忠廣 孝之寺」六字碑。寺之前有辯才塔。今按虞集所撰《記 雲門傳》,考其沿革,有分合。寺在雲門山者,皆得稱以 雲門寺。故昔人題詠,動曰雲門,今雲門與廣孝分為 二。

明覺寺

[编辑]

寺在刺涪山,唐開元十八年建。有千歲和尚塔,亦有 碑,而其說荒怪,不可考質。然院頗幽絕可愛,門外諸 峰如柳,柳州所謂「林立四野」者。入門,石壁屹立,盛夏 爽然如秋。

福慶寺

[编辑]

寺在府城東南七十里,晉將軍何充宅也。世傳充常 設大會,有一僧形容甚醜,齋畢擲缽騰空而去,且曰: 「此當為寺,號靈嘉。」遂捨為靈嘉寺。寺有千闐鐘

永壽寺

[编辑]

寺在金雞山之北。晉咸和中,丹陽人高理浦中獲一 金像。後有西域五僧至理家,云昔遊天竺,得阿育王 像,至鄴,藏河濱,夢王謂曰:「吾東遊為公所獲。」理驚出 像,五僧見之放光。敕送像藏于寺。

正覺寺

[编辑]

寺在菩提山中之南,晉開運元年建。初名「菩提院」,後 改今額。寺周圍皆山,唯有一徑屈曲通山麓,水從峽 中出,跨峽一小橋,橋旁有一指石,一指點之即動,以 手力推則屹然。峽內又有喝開石,相傳舊有菩提樹, 生子必一百八顆。

龍泉寺

[编辑]

寺在餘姚龍泉山,自山麓至絕頂,殿閣儼然,背山面 水,為一邑佳處。寺額三字作歐陽率更體,或云即歐 書,未知然否?虞世南、王安石輩皆棲于此,宋天子幸 之,今漸蕪廢。

積慶寺

[编辑]

寺在燭溪湖之梅梁山,宋史巖之功德院也。清流當 門,景物幽勝。寺前石碑,宋理宗御書「積慶教寺」四大 字,上又作行書「賜史巖之」四字,鈐以玉璽。今後殿已 廢,惟正殿在,四壁亦不完。僧房十餘間,別在溪邊,而 山十餘頃,田三百餘畝,僧猶享其利。御書碑今折為 兩段,半埋草中。

龍藏寺

[编辑]

寺在嵊縣靈芝鄉,梁天監二年建,號「龍宮院。」有巨井 深浚,水色紺寒,疑有蛟龍居焉。又有老松如龍,數百 年物也。唐李紳少嘗經游,後領郡因新之,復為作文, 刻石以記。

寶相寺

[编辑]

寺在新昌縣南明之陽。齊永明中,僧護嘗隱於此。護 始到,夜聞鐘磬仙樂之音,又時現佛像,煒煌可駭,由 是啟願,鑿百尺彌勒佛像。像成,端嚴偉特,名聞中外。 其取異者,像自石中鑿出。佛身之後,石壁之上,有自 然圓暈如大車輪,正當佛首,而四方闊狹一同,無毫 釐差。

天寧寺

[编辑]

寺在台州府臨海縣東南巾子山下。元至正間,有僧 十八,附船渡海而來,先見夢于葛令,比至船,則木像 存焉,因奉置大殿左右。明洪武中,僧宗泐奉詔來寺, 闡揚「臨濟禪宗,法裔遂盛于台。相傳梁岳陽王得釋 迦舍利,建塔七所,存止此。」又傳有齊眉大師,趺化如 生,塔於寺之東隅。宋貢院後有小浮圖存焉。舊銅鐘 一,唐乾元癸亥所鑄。又有佛牙香二株,沉香觀音及 宋時累朝所賜宸翰甚眾,今佛牙香尚留云。

延恩寺

[编辑]

寺在縣東南七十九里,舊名「湧泉」,晉泰康中建。因任 旭女弟卓庵誦《蓮經》,俄有泉自地湧出,生蓮花,故名。 其後聖僧懷玉飛錫於此涅槃,真骨尚存,禱祀多驗。

保壽寺

[编辑]

寺在臨海縣東南七里,有三目觀音像。舊傳天聖初, 有一木泝潮而至,泊於院山浮圖之下,時見異光,僧 惟諒遂以為像。奉安日,剨然有聲,視其目,自裂為三。 極靈感,禱雨祈嗣,皆有應驗,故禱者益眾,誕日尢甚。

普濟寺

[编辑]

寺在臨海縣東七里。有僧法腴庵,於西山持咒,水湧 以療疾,立愈。側有井,井上有亭。舊有「秀野亭」,地多梅 花。

善濟寺

[编辑]

寺在臨海縣東南一百二十里金鼇山,本祥符塔院。 宋建炎中,高宗避敵至此,回杭,賜今額,又賜箔金三 十兩,度僧三人,有御座尚存。西有如畫軒,下瞰長江, 前挹海門諸峰。

無礙寺

[编辑]

寺在臨海縣東南一百三十四里,梁時嘉法師建。舊 傳僧灌頂常升座講經。時海寇擁兵以入,見持幟戟 者甚盛,身皆丈餘,駭而竄。院有千佛像,舊傳章安客 舟艤江滸,挽之不下。遇一僧,略以指撮取舟遂行,共 載至回浦。僧墮水,須臾浮出一石,乃此像也。明嘉靖 間廢,惟《金沙佛像碑記》尚存。

清修寺

[编辑]

寺在臨海縣東南一百一十五里。建炎初,高宗泊舟 金鼇山,渡江登覽,御書「清修風景千年在,滄海煙嵐 一笑開」之句。

靈石寺

[编辑]

寺在黃巖縣西五十里。海寇孫恩屯兵其處,忽有飛 石擊之,賊懼退,遂改名靈石。有智顗翻經臺,唐李義 著書堂。又有飛來石,或傳自西北飄墜於此。一鐘頗 鉅,云自海門浮至,鐫「西度鐘」三字。又云:昔有異人塑 殿中佛像,期以十旬啟門。僧怪之,未及期而啟,忽有 雙鶴飛出,視所塑,纔二像,珠髻光起熒然,故名耀珠 殿

壽寧寺

[编辑]

寺在寧海南一十里,門外有石,高數尺許,石上有「紹 聖中高述、陳安道」以下題字。其西三十步有洗腸井, 其水白色,旱澇不損益。太宗搜訪名山,工部侍郎王 化基奏聞。至道元年,遣內侍裴愈手捧御書三十軸 以賜,後多散逸。

無相寺

[编辑]

寺在天台縣西南三十五里,有僧師簡以杖叩臥龍 起雨,故名。《遠近勝概》凡十。

明巖寺

[编辑]

寺在天台縣西南七十里,吳越昭儀孫氏捨資俾天 台鎮將陳希靖建。即僧全宰棲禪處,更名「明巖。」介居 巖谷間,道狹不容軌。入門,兩石夾峙,堂宇半居巖下, 大概如寒山石。

白巖寺

[编辑]

寺在天台縣西北三十里,宋僧普羅憩此地,有神江 白郎告曰:「此吾居也。以師德業尊廣,願推此室相奉。」 遂呼白巖。

萬年寺

[编辑]

寺在天台縣西北五十里。晉興寧中,僧曇獻憩此,四 顧八峰回抱,雙澗合流,以為真福地也。有親到堂,以 宋仁宗賜衣時口宣有「如朕親到」之語,故名。又有妙 蓮閣、覽眾亭,淳熙十四年,日本國僧榮西建三門,西 廡仍開大池。香積有釜,極深廣,世傳闍提首那尊者 所鑄也。

高明寺

[编辑]

寺在天台縣東北三十里,清泰三年號智者幽溪道 場。今殿前有石經幢,刻云「天福二年捨入幽溪禪院」, 可驗也。故老相傳,謂先此惟喬木參天,薜蘿翳穴,麏 麚是居,樵牧罕至。智者大師時居佛隴,講《淨明經》,為 風飄翩翩不下,乃杖錫披荊,尋徑所詣。行五里許,風 息而經憩此。大師乃即其地以營淨居。智者十二剎, 此其一也。

闡法寺

[编辑]

寺在天台縣南五里,晉督護將軍劉元捨宅建,名建 平。舊傳元因遇雨感金錢之異建寺。原在縣南五十 步,後有鴿子和尚徙今地,號鴿子道場。寺側有靈龜 峰,又有綴石坡,草木蒙茂,左右溪流縈帶,民居皆桃 花,熙春彌望,如綺錯焉。至祥符元年改今額。

妙相寺

[编辑]

寺在寧海縣東三百步,有鐵爐,係建文三年鑄,上鐫 「典史魏澤」名。魏公原以刑部尚書謫官,保全方正學 遺孤。嘉定張鴻磐有《妙相寺鐵爐》詩。

天寧寺

[编辑]

寺在金華府城內,宋大中祥符間建。面對溪山,舊有 石浮圖,可以盡覽一郡之勝。

密印寺

[编辑]

寺在府治北百四十五步,舊名「永福」,吳越錢氏建。宋 大中祥符間,更名「密印。」有塔九級,屹峙雲際中,玲瓏 可梯。治平初建,明隆慶初重修,侍郎王崇有記。

西巖寺

[编辑]

寺在府城北四十里。舊名「赤松巖寺。」梁大同間建。寺 有《鐵羅漢》五百一十八尊。

石佛寺

[编辑]

寺在金華縣東北四十里,舊名「赤松巖寺。」梁大同間, 僧道瓊止於山南,聞金石讚唄之音,緣巖而上,見琢 成大石佛一軀,高可六丈,趺坐儼然,因建寺,有鐵羅 漢五百十八尊。宋改今額。

法隆寺

[编辑]

寺在金華縣南三里。寺前經幢高可五丈,刻云「唐大 中十一年立。」其幢累石為之,青綠色,製琢精奇。幢下 石隙周匝有大金錢,徑二寸許,以杖舉之,宛轉其中, 竟莫之得。俗呼金錢寺。

智者寺

[编辑]

寺在金華縣北十五里。梁武帝召樓約受戒,號智者 國師。辭還適谷口,見白氣浮空曰:「茲地當興三寶。」普 通間,敕造智者禪寺。

文峰崇慧禪寺

[编辑]

寺在蘭谿縣南二十里,地名「大經塢」,奇秀天設,群巒 環拱。順治甲午,里人郭爾儒兄弟延僧樵之,淨玉開 山,僧得石雨老人之傳。有《法語》四卷行世,遠近多重 之。

寶林禪寺

[编辑]

寺在蘭谿縣南二十五里雲黃山下。梁普通元年,傅 大士依雙檮木結庵。大同六年即其地建寺,因名「雙 林。」

智度教寺

[编辑]

寺在義烏縣西四十里五雲山,唐智忍禪師修行之 地。大順二年,僧彥休過此,里人建院曰「臥雲。」吳越錢 元懿為婺州刺史,建殿落成,五色雲見,因名五雲。宋 大中祥符間,賜額「智度院」,後改寺

九峰禪寺

[编辑]

寺在湯溪縣南十里九峰山下。梁天監間,嵩頭陀卓 錫於此,寺有三賢堂,祀先賢龍丘萇、徐伯貞、徐安珍。

證果禪寺

[编辑]

寺在湯溪縣西北十五里。梁天監間達摩禪師基。有 僧鑿井,於佛殿東閣二十步深三十丈,得古銅缽盂, 上有「覺地」二字,因以名其室。寺有宋濂書額尚在。

妙法院

[编辑]

院在金華縣南五十里。晉天福間,僧道密自天台來, 結庵於此。白光自口出,成白蓮,花屬天,經夕不散。日 啖草根野蔌,惟誦《法華經》。里人申寒迎之,下山捐地 建剎。郡上其事,賜名「法華。」

禪定院

[编辑]

院在金華縣東七十里。昔時山旁鐘磬流音,莫知所 來。有二獸似狼,白耳長尾,止於山麓,眾逐之亟去。厥 明,一僧年可六七十,眉長六七寸,自稱頭陀禪師,循 獸路而下,指曰:「可於此置禪定院。」僧忽不見,鄉人異 之。梁大同二年,內史李景翊表立是院。唐咸通間賜 額。

乾明禪寺

[编辑]

寺在衢州府城南三十五里,舊名開明禪院。宋端拱 九年,僧開明禪師《儀》召宴赴闕,賜對便殿。未幾,乞還 山,詔開明院為「明禪院。」有《禪師尊體》。

大中祥符寺

[编辑]

寺在西安縣治西北。《太平寰宇記》云:「吳征討將軍鄭 平公捨宅建寺。唐中書侍郎平章事陸宣公給田千 餘畝以飯僧。」

天寧萬壽禪寺

[编辑]

寺在西安縣治西華豐樓。先有金華聖者定光古佛 坐化於此,真身漆布,祈禱有應。及火,厥體巋然獨存。 宋趙清獻公有《贊》。宋末,六都義士楊復義,捨田四百 餘畝以飯僧。

保安寺

[编辑]

寺在常山縣北二十五里,吳越侍御史江景房建。建 隆初,吳越納土,景房歸隱開化桂巖,曾為里人白其 冤,送金十鎰以謝,景房笑斥之。里人以金買地入寺, 重構院宇,創祠堂,塑景房像。

靈山寺

[编辑]

寺在開化縣西五十步。相傳五代時有兩僧來止,其 一嘗夜出,人見有秉燭前導者,已忽不見。其一嘗夜 臥榻上,有蛇蜿蜒與居,號曰「役鬼禪師、臥蛇禪師。」大 德後皆化去。宋皇祐辛卯,僧清臣始建寺於山麓,其 兩僧舊居嘗有神光,詔賜今額。元初兵燬。

崇勝教寺

[编辑]

寺在嚴州府建德縣西三十里,宋大中祥符八年,賜 名崇勝院。時有僧義澄,真宗嘗賜以御札,詩云:「正觀 心地法,色相本皆空。禪慧明宗性,超然萬法中。」院舊 有真宗、仁宗皇太后、太妃賜義澄劄子御書。

龍華寺

[编辑]

寺在淳安縣南四十五里,舊名永泰寺,不知所建年 代。《圖經》云:「寺有寶大二年都嵒將方鄴等乞重修狀」, 及有「寶大三年《睦州請僧住持帖》。」按寶大、寶正皆錢 氏年號,則此寺蓋建於五代以前也。宋政和三年,以 犯哲宗陵名,改賜今額。

龍泉寺

[编辑]

寺在淳安縣東五十五里,舊名龍泉院,唐咸通七年 建。院有泉一泓,出雲雨,以蘇旱乾,疑有龍在焉,因以 名。宋政和六年,縣人裒錢一新、諫議大夫江公望為 之《記》,且載龍泉之異。其略曰:「一斛之水甚微,龍託之 而神濡為膏澤以福於人,而佛祠託之以興云。」

圓通院

[编辑]

院在府城東,興仁門外東津山上。唐善道和尚開山。 院有觀音像,遇旱祈雨輒應。宋紹興七年,知州胡寅 《送趙抃》詩,有「寺亭高絕面靈山,迤邐群峰不可攀」之 句,即此。

柵源院

[编辑]

院在淳安縣東北昌期鄉,不知所建年代。《圖經》云:院 有至道三年知縣孫讜撰《重建殿宇記》有云:「越王勾 踐襲吳,兵行之際,於此源口立砦柵,千載而下始有 是寺,因地而稱。」又曰:「寺有聖者像,鄉民歲時水旱疾 疫,有禱必獲應。」又曰:院壁有咸通十三年沙門師魯 書,武宗詔毀天下佛寺,聖者之像,巋然曾不焦壞。洎 像教復興。吳人王璿得之於山塢泥潦之中。相好儼 然益彰。是教之不可泯。其大要如此。

江心寺

[编辑]

寺在溫州府城北江中,寺有東西二塔,一名龍翔興 慶院。宋建炎初,高宗航海,駐蹕於此,御書「清暉」、「浴光」 二軒扁,刻於石。

仙巖聖壽禪寺

[编辑]

寺在樂清縣崇泰鄉仙巖山,唐至德間建,乃天下第 二十六福地。宋陳止齋讀書於此,朱晦菴訪之,書「溪山第一」四字。唐司空圖有《溫州仙巖寺銘》。

佛日寺

[编辑]

寺在處州府城南五里,宋建。寺左有高陽洞,前有「𤕤 氣亭。」

福林寺

[编辑]

寺在白雲山,唐建。寺前有「錢心池」,亭西有「青山亭。」

崇仁寺

[编辑]

寺在龍泉縣南五里,五代時建,有華嚴寶塔。宋何執 中嘗題詩於塔頂。

寶勝院

[编辑]

院在縉雲縣南三里,有石塔高數丈。王雋詩:「山中石 塔不知年,七級嵯峨尚宛然。玉柱高擎天咫尺,金蓮 光照界三千。」即此。

《江西通志》

[编辑]

普賢寺

[编辑]

寺在南昌府城惠民門內,晉故禪居寺。隆安四年,太 守熊鳴鵠捨宅建,改為隆興院。會昌間,觀察使裴休 迎希運禪師居此。南唐保大二年,刺史邊鎬以鐵二 十萬觔鑄普賢乘白象,寺遂以「普賢」名。明永樂間重 建。

延慶寺

[编辑]

寺在府城順化門內。晉建武元年,得琉璃佛像,詔建 寺以處之,名琉璃寺。唐咸通二年,觀察使嚴譔表請 重建,因延慶節奏改今名。

大安寺

[编辑]

寺在府城北,初名東寺,有鐵香爐高六尺許,識云「赤 烏元年造。」晉時西域僧安世高,本安息王太子,避位 來止於此,遂名大安寺。唐武德間改為宣明寺。大中 間又改普濟寺。明初重建,復今名。

香城寺

[编辑]

寺在西山。晉僧白雲善六戊法。因寇亂,以香遍插山 口,煙遂為城。寇見遠遁,民賴脫患。

總持寺

[编辑]

寺在府城進賢門內。唐開元中建,舊名「總持院。」寺內 有龍井,祈雨屢驗。

永寧寺

[编辑]

寺一名上藍寺,在府城。初郡故子城西有蛟井,在梁 豫章王師葛鱏宅東南。天監中龍鬥井中,豫章王蕭 綜造大佛鎮之。鱏復於太清初捨宅名大佛寺。唐開 元間改為開元寺。又貢院亦稱開元寺,址有唐明皇 銅像,號真容殿。大曆間馬祖建道場於此。大中間燬, 後南平王鍾傳奏復建為上藍院,以居上藍山。僧令 超,宋真宗時改承天寺,政和間改能仁寺。明初以寺 址創南昌縣治,遷寺於元故帝師殿。一云即鍾傳之 故居。明景泰間更名永寧,為祝釐習禮之所,有藏經 閣。順治戊子會城之變,兵馬蹂躪,梵宇傾圯,住持僧 照福募緣修葺。總督張朝璘、巡撫董衛國,倡率文武 各官,捐資重修大殿,鼎建藏經閣,鑄丈六金身佛像, 改名「佑清寺。」

興福寺

[编辑]

寺在府城南。宋悟覺禪師講經,有白蛇來聽,又呼「蛇 聽寺。」

龍光寺

[编辑]

寺在府城北龍沙岡,三面積沙,蜿蜒擁抱。南有蓮池, 池水澄瑩,不受沙侵,如山律師說戒處。布政使陸長 庚重修。

桑林寺

[编辑]

寺在南昌縣六十四都,舊名「延福寺」,唐武德五年建。 有建炎二年鐘一,宣和六年石一。

大雄寺

[编辑]

寺在南昌縣十八都瑤湖西汊。唐世有大雄村善士 建齋,飛旛至此,因建寺,以「大雄」名。

崇因寺

[编辑]

寺在進賢縣上坊,宋治平三年賜額。宋晏殊舉神童 過此,作詩有云:「苔逕雨餘堆落葉,石樓風靜鎖閒雲。」

寶雲寺

[编辑]

寺在奉新縣東北,梁太清初建。殿中有七寶石,五色 爛然,潤澤可愛。舊存鐵鑄菩薩像五十三軀,南唐祕 書郎陳用覺作《寶雲寺碑》。

百丈寺

[编辑]

寺在百丈山,唐大智禪師創建,一名「大智禪院。」有柳 公權所書《法正禪碑》。相傳寺後有青猿聽大智講經, 講罷長嘯而去。寺南有靈境亭。

惠安寺

[编辑]

寺在奉新縣西。寺前瞰溪流,有兼勝閣,登之盡見溪 山之勝。宋分寧黃庭堅書閣榜。

雙林寺

[编辑]

寺在靖安縣繡谷峰。梁天監間,西域沙門竺曇忽過 此,稱其山水似西天婆羅雙林間如來說法之地,因 名。唐柳公權書門額曰「大中雙林禪寺。」嘉禾彭輅詩 有云:「地脈遙分雙樹下,雲屏高對萬峰聯

寶峰寺

[编辑]

寺在石門山,初名「泐潭」,唐馬祖藏塔於此,有權德輿 碑,張商英《記》。寺有選佛堂、藕潭、釣磯、冕旒山諸勝。

雲堂院

[编辑]

院在新建縣梅嶺,唐僧貫休居此,有《山居詩》。「休嘗畫 羅漢已畢,十五身忽從禪定起,自寫本身以足之。」今 第十六身是。

永福寺

[编辑]

寺在饒州府治東。梁鄱陽王蕭恢捨宅為寺。天聖一 年,有二異僧至,建石塔高三十丈。元至正二十五年, 劚基得玻璃瓶,中貯甘露,貢於朝,遂詔以「甘露」名其 門。明宣德七年,遷府治於右隙地。唐司馬姑蘇顧況 有詩。

馬祖禪寺

[编辑]

寺唐初大師行腳至此,見山頂址俱石,如立馬狀,因 名「馬祖。」至宋咸平二年,僧幻菴修行其中通禪慧。元 季兵燬,明洪武初重興。二十五年,歸併中興道院、靈 山庵入寺,為叢林禪寺。永樂八年,增三山飯堂。

東臺寺

[编辑]

寺唐景福元年建,名「資勝寺。」宋淳祐間,檀越楊漢兄 弟三人,俱登進士第。漢為東臺官,奏陞為東臺資勝 寺。元季兵燬,明洪武初重興。

寶積寺

[编辑]

寺在浮梁縣北隅,唐大中建。宋佛印修戒於此,手植 二柏,有詩。元末寺壞,明洪武甲子年重興。後有三賢 堂,祀蘇軾、黃庭堅佛印。

天寧寺

[编辑]

寺在廣信府上饒縣耆德坊,吳周瑜故宅址也。唐覺 範洪禪師開山,賜額「報恩光孝禪院。」宋政和二年改 今名。

景德寺

[编辑]

寺在上饒縣南一里許。舊有十五小院:曰「薌巖,曰浴 佛,曰報恩,曰《水陸》,曰孔雀,曰文殊,曰普賢,曰慈氏,曰 禪月,曰玉白,曰戒壇,曰齋庫,曰《泗州》,曰《廣信》,曰尊聖」, 俱宋景德間建。今存者報恩、孔雀、水陸、慈氏而已。明 洪武二十四年,立為叢林。

普寧寺

[编辑]

寺在玉山縣信豐鄉,宋皇祐間建。寺後有武安塔。宋 陸子靜有詩,謝禹「武安塔」有《賦》。

鵝湖寺

[编辑]

寺在鉛山縣北十五里。舊名壽禪院,以鵝湖山改今 名。唐代宗大曆中,大義禪師披荊振錫,結菴峰頂。後 順宗朝,以庵置峰頂禪院,第二代雪峰敷禪師移臨 官道。咸平中,賜宸翰,歲許度僧。景德四年,改賜鵝湖。 有大義真身、慈濟菴、通濟廟、大義泉、新羅捨身崖、御 書閣、說法堂、「臨深」、「妙峰」、「躡雲」、「雙松」諸亭,皆經兵燬。宋 太宗、仁宗、真宗有詩,唐宋名人多題詠,是為邑之禪 院第一。道傍長松,延袤十餘里,云大義所植。明萬曆 間,養菴禪師自臨濟卓錫寺中,重興法席,戒律精嚴, 遠近尊師之,宗風復振。唐韋處厚有碑。宋曾鞏有《佛 殿記》,明顧錫疇有《養菴和尚碑》。

海智寺

[编辑]

寺在鉛山縣東南五十里,距大塵山之巔,極為懸峻。 唐昭宗景福二年,為龍福院,治平二年改賜有「法雲 堂」,堂之中有靈泉。今為邑第三禪院。

章法院

[编辑]

院在鉛山縣東四十里,踞天柱山,唐僧道和駐錫其 下,四方諸禪競宗之。初結草庵,後代遂為精藍。昭宗 乾寧五年,西林院,宋治平二年改賜。高林蓊鬱,飛湍 激洄,有中和堂、光閣、芙蓉軒、水月池左之銅鐘。天順 二年,檢校廬州刺史張崇鑄。或曰與上藍鐘同時,有 端拱元年觀音寺《僧令休碑》。今為邑第二禪院。張固 《和游章法院》詩:「劃見地輿藏勝境,始知天柱是名山。」

歸宗寺

[编辑]

寺在南康府紫霄峰下,晉王羲之故宅。「僧佛馱耶自 西來,羲之施宅為寺,唐智常禪師居之。宋嘉祐間,周 伯祥捨錢增修。」

開先寺

[编辑]

寺在廬山南麓。南唐李中主問舍於五老峰下,野夫 獻之,買為書堂。及即位,以為寺,名「開先。」太平興國二 年,賜名《開先華藏》。明天順初,都綱大然請賜今額。

能仁羅漢寺

[编辑]

寺宋咸平間,廣濟堅禪師建。寺成,章聖皇后夢十八 應真乞歸廬山,已而高麗來貢佛及羅漢、金像。詔就 寺奉置,因併賜藏經、土田、瑪瑙琴、象皮鼓。

雲居禪寺

[编辑]

寺在建昌縣,世傳顏雲捨宅為寺,又云僧道容相地 為之。江西節度使王鍾傳奏賜額曰「龍昌。」宋改曰真 如。仁宗書飛白字及賜僧了元袈裟,晏殊為記。

凌霄崖院

[编辑]

院一名「明真院」,唐僧馬祖建。今馬祖洞猶存。傍有石梵亭臺,泉石幽秀。

上大林寺

[编辑]

寺在九江府廬山之巔,晉創。元末兵燬,明宣德年間 增修。寺前有寶樹二株,莫紀其年,曲幹垂枝,團旋如 蓋。

天池寺

[编辑]

寺在廬山之巔,上有一池,四時不涸。宋嘉定間開創 塔,係韓𠈁胄所造。元壬辰兵燬,明洪武六年復建。太 祖因周顛賜《碑記》及銅鐘、象鼓中大佛三尊。

臥雲寺

[编辑]

寺在烏龍潭下,元僧東巖復創。宋時有僧朝太宗勘 之曰:「朕聞臥雲深處不朝天。」僧無語。

竹林寺

[编辑]

寺在天池之南,有名無寺,惟鐘鼓燈影可憑,時或見 之。石罅中有「清虛靈臺」四字,外有「竹林寺」三字。李夢 陽云:「非篆非隸,周顛僊筆也。」

烏竹寺

[编辑]

寺在瑞昌縣甘露鄉,宋建,元末廢。明萬曆間,土人伐 薪,見「羅漢像古甚,所求甚應,乃新之。」

檗禪寺

[编辑]

寺在瑞昌縣黃茅山麓。棟柱窗櫺,無一非石。雕鏤精 巧,丹雘輝煌。舊名「北禪雲居」,晦山禪師有詩題壁,重 訂今名。

上鍾山觀音巖寺

[编辑]

寺在湖口縣南。唐咸通元年,僧雪峰創院,名崇壽。宋 隆興以來圯壞,僧重修建,改今額。元至正二十三年 八月初八日,明太祖駐師南湖嘴,征陳友諒,幸本寺, 御書「濟巖」二字。

靈峰寺

[编辑]

寺在建昌府南城縣東南五里三十四都從姑山頂。 宋紹聖初,一僧遇旱,曝身巖上,雨澤沾足,因榜曰「秋 澤巖。」元符中,道者周智方又奉南安主至巖中,禱應 如響。會郡有靈峰寺久廢,因移是額,遂以名之。知府 秦夔詩:「雲斂千峰出,天寒一鴈秋。」

法水寺

[编辑]

寺在瀘溪縣四都,舊名靈泉。有苦行僧結庵於院東, 乃感溫泉湧於石竇,歲旱不涸,祁寒不變。唐開元改 為禪林,故以「溫湯」為額。後復改靈泉。宋景德初,改法 水禪院。寺前有羅漢松二株,大數百圍,高七八丈,盤 鬱婆娑,形如偃蓋。相傳植自唐時,曾梅阜有詩。明萬 曆戊戌年燬。石文器有《重建序》。

寶應寺

[编辑]

寺在撫州府治南,即謝靈運翻經處,唐白居易有《記》。

明水寺

[编辑]

寺在府城西三十里,唐建。有雙石,號石門關。道多古 松,開池種蓮,號「十里松風,九里蓮池。」

疏山寺

[编辑]

寺在金谿縣西北五十里,唐何仙舟隱此,中和間始 建。寺中有白雲閣,後有一覽亭,宋曾鞏有《詩》。

天寧寺

[编辑]

寺在臨江府學左。唐以前名「興化。」咸通中,韋宙改建, 更名鐵佛寺。宋曰天寧萬壽寺。紹興中改「報恩光孝 寺。」元末燬於兵。明初,郡守劉貞重建,內置僧綱司。正 統十年,敕賜袈裟及藏經。藏經尋燬,袈裟、《敕書》尚存。

蕭山寺

[编辑]

寺在峽江縣西七都黃源。梁天監中,侍郎蕭子雲結 菴隱居,煉丹修道之所,立碑創剎。有「流觴曲水、飲馬 芳池、海棠洞、蹴球場、煉丹井、石筍諸勝。」宋淳熙中,朝 散郎謝盤為《記》。

隆慶寺

[编辑]

寺在吉安府城西,內有「五百羅漢堂」,宋蘇軾書榜。

龍濟寺

[编辑]

寺在吉安府吉水縣治東南十里,踞東山第一峰,後 唐修禪師把茅手闢二百餘年,宋明以來,宗風甚盛。

福聖院

[编辑]

院在安福縣東三十里。唐仙女吳彩鸞來遊,手植二 樹,曰「羅漢柏。」二柏甚茂,交年結實。

禪那寺

[编辑]

寺在瑞州府治南鳴鳳坊,寺前有池,圓如鏡,旱極不 涸。相傳舊產叢蓮,每年花九品,因名「九蓮池。」

淨覺寺

[编辑]

寺在新昌縣西一百一十里,劉宋武帝建,唐柳公權 書額。

太平興國寺

[编辑]

寺在袁州府城南大仰山下。二神捐地,與小釋迦結 庵之所。塔尚存。唐會昌賜名「棲隱」,宋改今名。山水奇 勝,石徑縈迴,飛瀑湍駛,泉流洒洒,鳴殿下,敻異人境。 唐、宋賜經、御書碑碣甚多,俱燬,今存。《元碑》程鉅夫撰 記。

慈化寺

[编辑]

寺在府城北一百二十里。寺常聚僧千人

永清院

[编辑]

院在分宜縣,院內有白巖、清暉閣、方池、古松。圭齋為 賦四詩,歐陽貞撰《清暉閣賦》。

寶塔寺

[编辑]

寺在贛州府信豐縣,後有石塔,無影,影見則火。

大乘寺

[编辑]

寺在興國縣。有《飛來石佛》。

普化寺

[编辑]

寺在南安府城東三十五里,舊名龍山。唐咸通中郡 人建,宋敕賜額。元延祐年間增飾,後易山名曰「鎖龍」, 以山左有潭,潭有龍也。傍有獅象形,前有瑞人峰。

寶界寺

[编辑]

寺在府城西北。歲三大禮,郡邑官僚習儀於此,因扁 曰「萬壽山」,又曰「祝壽道場。」宋皇祐初建,名福田院。後 稍增廓,易今名。

玉峰院

[编辑]

院在大庾縣西六十里,鄉名上峒,有五山蜿蜒而來, 中有圓阜,俗名「五龍珠。」後有峰最高為照山,名「玉峰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