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25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五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五十一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五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五十一卷目錄

 神仙部列傳二十八

  唐十一

  宋元白      王叟

  喬順       巢道人

  饒廷直      湘中老人

  張遠霄      晏仙人

  申屠有涯     陳元吟

  劉度人附崔之道呂氏

  崔自然      劉海

  劉大師      山中道士

  蒼仙       黃元吉

  宋震       蓑衣仙

  徐慧       劉混成

  陳師       旴村母子

  黃皮二仙女    戚姑

  沈麟       徐仙翁

  殳基       徐道士

  陶松隱      陳世安

  陳寡言      陳惠虛

  月光童子     王全真人

  五仙女      曹奭

  謝景修      劉助

  華幽棲      張白膠

  焦道士      田真人

  趙法應      竇子明

  王帽子      韋昉

  胡德元      范志元

  陳致虛      甘凝

  聶師道      胡佯

  五代

  劉處士      鄭全福

  曾文延      盧道者

  任生       楊仙公

  宋自然      張薦明

  煙蘿子      厲歸真

  譚峭       淘沙子

  游道者      黃萬祐

  許堅       譚紫霄

  藍方       徐公

  果仙       梁真人

  保宗       馬氏女

  陳九郎      王保義女

  樂正子長     華蓋真人

  神和子      謝仙翁

  莫公

神異典第二百五十一卷

神仙部列傳二十八[编辑]

唐十一[编辑]

宋元白[编辑]

按《續仙傳》:「宋元白,不知何許人也。為道士,身長七尺 餘,眉目如畫,端美肥白,言談秀麗,人見皆愛之,頗有 道術。夏則衣綿,冬則單衣,臥於雪中,去身一丈餘,周 匝氣出如蒸,而雪不凝。又指燈即滅,指人若隙風所 吹,颼颼然,指庭間花草,颯颯而動。多遊名山,自茅山 出潤州希元觀,入括蒼洞,辟穀服氣。或時食彘肉五 斤,以蒜虀一盆撮,喫畢即飲酒二斗,用一白梅。」人有 求得其一片蒜食之者,言不作蒜氣,味如異香,終日 在齒舌間,香不歇,得食之者頗多,而畢身無病,壽皆 八九十。元白到處住,則以金帛求置二三美妾,行則 捨之,人皆以為得補腦還元之術。又遊越州,適大旱, 方暴尫鑠龍以祈雨,涉旬亢陽愈甚。元白見之,以為 凡所祈雨,須候天命,非上奏無以致之。乃於所止觀 焚香上祝,經夕大霪,雨告足,越人大神異之。復到信 州,又逢天旱祈禱,有道士知元白能致雨,州人乃請 之。遽作術飛釘,釘城隍神雙目。刺史韋德鄰誑其貯, 婦女復釘城隍神:「此妖怪也。」將加責辱,使健步輩欲 拘之,手腳皆不能動,悉自仆倒,枷杖亦自摧折。元白 笑謂德鄰曰:「使君忤慢劉根,欲誅罰祖禰也。」德鄰方 懼,祈謝須臾,禮而遣之。其靈屢施,不可備錄。後於撫 州南城縣白日上昇而去。

王叟[编辑]

按《雲笈七籤》:「王叟寓居冀氏縣四十餘年,不知其所來,狀貌七十餘矣。常以針割理疾,無不效者。鄉里傳 其所用針砭,異於常醫。有患邪疾者,以刃開其喉,取 一物如蝘蜒,頭足並具,獨少尾而已。叟曰:『此物形狀 足,則人必死矣,幸去之速也』。」疾即愈。有背轉急痛如 束縛者,以刃割其背數寸,去兩腋下筋各截尺餘,其 疾遂已。或問針割者,皆言不覺有割之痛,而疾立除 矣。如此得效者,歷年不可勝紀。忽謂人曰:「余明年夏 初,將有所適,不可復住矣。」及期無疾而卒。鄰里之間, 但聞香氣累月。及瘞葬之時,棺輕若無物,皆以為尸 解矣。

喬順[编辑]

按《雲笈七籤》:喬順字仲產,扶風茂陵人也。少好黃老, 隱山修道。年七十不肯娶妻,絕交接之道,心不染可 欲之地。一旦歸家,自言死日,其時果死,世人以為知 命,既葬之。後有見順於燉煌者,前世傳之,皆以為昇 仙。故《訣錄》曰:「仲產知命,遁化神仙。七十不娶,畢命幽 山。」

巢道人[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巢道人,上猶人,幼遇異人授以辟穀 法,常經月不食。自言年九十,顏如童子,日行三百里, 盛暑烈日不畏避。忽一日謂所親曰:『予明日歸去』。果 端坐而逝。里人異之,以為脫殼云。」

饒廷直[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饒廷直,南城人,唐時第進士,嘗過武 昌,遊黃鶴樓,忽遇異人授以祕訣,自是不邇妻妾,翛 然端居。後為鄧州通判,卒,其柩還鄉,甚輕,蓋尸解云。」

湘中老人[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湘中老人,不知姓名,呂雲卿嘗遇於 君山側,索酒數行,老人歌曰:『湘中老人讀黃老,手援 紫虆坐碧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卻巴陵道』。」宋 蘇軾謂此詩殆李謫仙輩,老人真遁世者也。今考唐 詩,此篇乃高駢所作,未詳何據。

張遠霄[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張遠霄,眉山人。一日見老人持竹弓 一,鐵彈三,質錢三百千,張無靳色。老人曰:『吾彈能辟 疫病,當寶而用之』。再見老人,遂授以度世法,熟視,見 其目中各有兩瞳子。越數十年,遠霄往白鶴山,垂釣 西湖,峰上有石像,一老人曰:『此乃四目老翁,君之師 也。不記竹弓鐵彈時耶』?」張大悟。眉山有遠霄宅址,李 石詩曰:「野草閒花不計年,亭亭雙檜欲參天。讀書卻 得騎鯨老,賣藥來尋跨鶴仙。」

晏仙人[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晏仙人樵採汀州山間,見一道人食 桃,餘半顆飼之。晏受而食,忽能前,知人禍福,鄉人目 曰晏仙人。」

申屠有涯[编辑]

按《蘇州府志》:「唐申屠有涯,嘗㩦一白磁瓶,自陽羨遊 吳。大風雪中,脫衣賃舟,沽酒斗餘,飲畢大吐,同載者 逐之,有涯挈瓶登岸,倚樹高吟曰:『仲尼非不賢,為世 所不容。蚩蚩同舟子,不識人中龍。溪雪載落梅,寒聲 激長松。狂來但清嘯,一壺隱塵蹤』。吟訖,跳身入瓶,悄 然無跡。舟人舉瓶碎之,無所見。他日,同濟者有見於 《虎丘劍池》之側,箕踞而坐」,知其為異人也。

陳元吟[编辑]

按《武進縣志》:「唐陳元吟修道橫山,刺史馬植常造其 廬,卒之日有異蹟。」

劉度人附崔之道[编辑]

按《安慶府志》:「唐劉度人,舒州人。每於潛山丹霞石上 誦《靈寶度人經》。一日,遇一神人邀至金雞石,見三仙 人對奕,一仙與劉一棋子,使吞之,後遂仙去。人視其 殮,惟履杖而已。崔之道為真源宮道士,吞奕尸解。」與 劉略同。

呂氏[编辑]

按《旌德縣志》:唐女仙呂氏嘗結茅舍於柵山傍,學道 修真,後因仙去,人號其所居之處曰「仙姑壇。」梅聖俞 有詩曰:「百丈危峰絕頂觀,萬山周匝翠屏環。仙姑已 作飛龍去,留得佳名在世間。」

崔自然[编辑]

按《巢縣志》:「崔自然,唐時人,少學道,得服松脂法。後隱 於巢南山洞中,辟穀修煉,冬雪沍寒,常於溪中澡浴。 每入山,虎豹見之,皆馴服。一日謂其徒曰:『我為仙師 所召』。」語訖而逝。後有豫章來者,見之於道,蓋蟬蛻也。 今其洞前嶺曰仙人嶺,洞曰崔仙洞,洞後通藥師蕩, 有小庵,其地多生藥草,洞中石床藥鼎遺跡猶存。

劉海[编辑]

按《鳳陽府志》:「唐劉海,舊傳呼蟾於縣治西北井中。今 井在城內,濠多水,夏無蛙聲。」

劉大師[编辑]

按《鳳陽府志》:唐劉大師,不知何許人,人莫知其名,因 以大師呼之。劉初騎白馬過油店橋,見久盲者,以藥 點之立愈。往來倏忽,一日再至,墜馬坐林下,鼾睡如怒濤,即之不見。後人於睡所創寺,今猶稱其橋為「迎 仙云。」

山中道士[编辑]

按《滁州志》:山中道士,居神仙石洞中,不知姓名,嘗煮 白石子以為餐。唐郡守韋應物寄以詩:「逍遙洞壑,而 與賢太守為方外遊。」蓋有道者焉。

蒼仙[编辑]

按《廣德州志》:「蒼仙不知何許人,愛羲蒼山佳麗,隱居 焉。不笑不語,時見時隱,莫測其端。所居有雲棲巖、洗 藥澗、玉女峰、升仙臺、煉丹崖,遺跡宛然。後人為立祠 羲蒼山中。」

黃元吉[编辑]

按《江西通志》:「唐黃元吉,字希文,豐城人。年十二,師玉 隆宮王月航,復遇劉玉真,盡得其教,人稱為中黃先 生。一日語陳天和曰:『今夜子時吾還玉真之虛矣。明 日用火淨吾骨,有風自南來者,吾報汝也』。已而果然。」

宋震[编辑]

按《江西通志》:「唐宋震,臨川人,為彭澤令,入修山,得梁 道士尉文光丹藥爐鼎,遂以黃冠隱山中,仙去。」

蓑衣仙[编辑]

按《江西通志》:唐蓑衣仙,常衣蓑衣,不知其名。初詣元 妙觀,已而來游,青華道士張天全內之。一日,呼天全 與俱行,天全不欲,遂辭去,嘆曰:「此人為青面老子誤 一生。」青面老子,謂辛天君也。有人自嶺南來,寄書天 全,乃與天全別日也。

徐慧[编辑]

按《江西通志》:唐徐慧,字子奇,豐城人,家於廬陵。幼聞 中黃先生得都仙淨明之道,因往師焉,盡究元旨。嘗 自贊曰:「生前我即汝,死後汝即我。於是二中間,誰會 識真我。」五月望日將化云:「這臭皮袋,撇了無罣礙。烈 焰紅爐中,明月清風外。」擲筆端坐而逝,鼻流玉著尺 餘。

劉混成[编辑]

按《江西通志》:「唐劉混成,字元和,其先彭城人,居白鶴 山,久之,留其弟子何玉守舍,自入五老峰石室,種木 瓜為食,煉丹成。年八十六,別其弟子而逝,舉棺將葬, 空無人矣。所居有丹井藥臼存。」

按《九江府志》:「劉混成,白鶴觀道士也。觀有混成煉丹 井、搗藥臼及手種杉,猶存。杉木大丈餘,然歲久中空 上折,孫枝附生其間,亦數尺圍矣。」

陳師[编辑]

按《江西通志》:「唐陳師,不知何許人,衣服藍縷,至豫章 逆旅梅氏家,梅厚待之。一日謂梅曰:『吾明日當設齋, 從君求新碗二十事及七著,君亦宜來會,可於天寶 洞前訪陳師也』。梅許之,持碗渡江而去。梅一日詣洞 前,問其村人,莫知其處。久之將回,偶得一小徑甚明, 尋之,果見一院,有青童應名,問之,乃陳所居。入見衣」 冠華楚,延與之坐,命其食。少頃食至,乃熟,蒸一嬰兒, 梅懼不食。良久又進食,乃蒸一犬子,梅亦不食。道士 歎息,命取昨所得碗還之,視乃金碗也。謂梅曰:「子善 人,然不得仙,千歲人參、枸杞,皆不肯食,分也。」謝而遣 之。

旴村母子[编辑]

按《江西通志》:「唐時旴村有老母生三子,掛五銖衣,從 物外遊,久之能變化。母喜食魚,遂於黎沮溪十日獻 二鯉。數年間挈其母登西洪山而仙去矣。當時因號 為旴母江。」

黃皮二仙女[编辑]

按《江西通志》:「唐黃皮二仙女,未詳何許人,世傳於萬 載邑北黃皮山修真道成,白日沖舉,鄉人每禱輒應, 祠祀四時無廢。歲久傾頹,明嘉靖丙申,邑人彭渾重 建。」

戚姑[编辑]

按《江西通志》:「唐戚姑,戚友秀之女,師吳元朗,年十八, 乘雲去山,有戚井,里人禱雨輒應。」

沈麟[编辑]

按《瑞州府志》:「沈麟,高安人,彬之子也。學道玉笥山,往 來如浮雲然,常衣單褐,即大風雪不易也。嗜酒賦詩, 自號沈道者。一日造縣宰,戲之曰:『沈道者何日道成 乎』?麟作詩云:『何須問我道成時,紫府清都自有期。手 握藥苖人不識,體含仙骨俗爭知』。及死之日,有見其 乘舟浮於江上者,視其墓,則土裂尺餘。嘗緘詩寄陳」 《智周》云:「名山相別後,別後會難期。金鼎銷紅日,丹田 老紫芝。訪君雖有路,懷我豈無詩。休問繁華事,百年 能幾時。」

徐仙翁[编辑]

按《袁州府志》:「唐徐仙翁,不知何許人,嘗於萍鄉縣西 山中煉藥,時有黃犬旋遶丹鼎傍,往返以為常。徐異 之。翌日以紅練繫其頸,隨犬所之,至桐城岸側枸杞 叢中,隱而不見,但餘練在外。掘之,得枸杞根,形若犬。 持歸蒸之,芬芳滿室。徐翁食之仙去。山有徐仙觀、徐仙亭,久圮。」

殳基[编辑]

按《嘉興府志》:「殳基,不知何時人。嘗受異人導引之術, 入千金鄉殳山。數年,趺坐而化。弟子收瘞之,惟遺巾 氅山因名殳上有桐棺塚云。」

徐道士[编辑]

按《嚴州府志》:唐徐道士,青溪人,居天樂觀,年八十一。 一夕,夢大羅天賜詩云:「片善文章莫自輕,大羅天上 望歸程。銀河別有乘槎路,月苑寧無折桂名。鸞鶴相 迎來碧洞,煙霞接引到神京。使卿便作神仙客,布德 行恩救萬靈。」明日白,眾尸解而去。

陶松隱[编辑]

按《處州府志》:「陶松隱,唐時人。住佑聖觀,建元天金闕 寶殿,得元修本領,將有祈禳者,輒先知之,使道童候 門輒應,人以仙陶呼之。年踰九十,隱居仙都山松林 間,辟穀數月,不知所往。」

陳世安[编辑]

按《天台縣志》:「唐陳世安,京兆人,好道遇仙,白日昇天, 治小台山。」

陳寡言[编辑]

按《天台縣志》:唐陳寡言,越人,字太初,隱玉霄峰,號曰 華琳。嘗以詩詠自娛。將尸解,謂徒劉介曰:「當盛我以 布囊置室中,勿以木為也。」

陳惠虛[编辑]

按《天台縣志》:「唐陳惠虛,河東人,為僧,居國清寺。嘗與 同侶遊石橋,遇異人,自此慕道。晚歸終南山,遇一老 叟,遺以大丹,服之昇天而去。」

月光童子[编辑]

按《天台縣志月光童子巨鰲記》云:「有人誤入嵩高山, 見東南天巖下石孔中入有大宮闕,自然明燭,與日 月無異。有六仙人云:月光童子在天台往來此中,非 有道不得見。」

王全真人[编辑]

按《蘄州志》:「唐王全真人,在州東北天長觀,修煉飛昇。」

五仙女[编辑]

按《寶慶府志》:「唐二仙女居新化潮源洞修煉,白日昇 舉,遺有丹竈乳石異跡。每遇風晨月夕,天氣清朗,猶 聞絲竹之音。又汪潘、李三女真修煉西山,道成尸解。」

曹奭[编辑]

按《懷慶府志》:「曹奭,河陽人,字師道,與柳鎮同室讀書, 為人謹順。少調官河南尉,稱才吏。後五十歲,棄家隱 伊陽鳴皋山,著書二十卷,號鳴皋子,不知所終。山中 人皆言仙去。」

謝景修[编辑]

按《懷慶府志》:「謝景修,懷慶人。虔奉元帝,白日飛昇。舉 仙橋,其遺跡也。」

劉助[编辑]

按《郴州志》:「劉助,字元德,性仁孝,與諸兄遊,食取最下 者。及長,能文辭,喜黃老。俗傳與兄瞻俱仙去。」

華幽棲[编辑]

按《衡嶽志》:「唐華幽棲,自西蜀遊二十四年,歷荊渚,泝 瀟湘,禮赤君於此修真,晦其名氏。於五峰之下,石臺 上注《靈寶經》。臺上煙雲如香煙繚繞而起,注經罷,煙 亦自無,感格如是,因名天香臺,後尸解。」

張白膠[编辑]

按《衡嶽志》:唐張白膠辟穀衡山雲隱峰,日飲深醉,不 知何處得酒,作歌曰:「山花頭上插,酒向口中斟。醉眼 看醒漢,茫茫盡喪真。」後不知所往。

焦道士[编辑]

按《山西通志》:「焦道士,襄垣人。父為吏活人,有陰德生。 道士七歲尚不語,一日告其母曰:『明日師至。果一道 士來,授以符籙,修真龍洞山。年十三,通天文地理象 數之學,能致風雨,役鬼神。後仙去,遺衣一襲,至今龍 洞禱雨即應』。」

田真人[编辑]

按《陝西通志》:「《田真人碑》湮其名,富平人,修煉美原田 村曉服食變化術,里人碑其處曰田真人拔宅處。」

趙法應[编辑]

按《四川總志》:「趙法應,別號肖菴,中江人。幼著靈異,年 十五,詣雲臺山結茅鍊習。至十九,留偈云:『脫落一貧 道,謫凡十有九。記其歸去時,在處重陽酒。遂端坐化 去。其遺蛻歷宋元猶存,望之如生』。」

竇子明[编辑]

按《四川總志》:「竇子明,曲江人,為彰明主簿,後棄官隱 於竇坪。未幾,至圌山修道,抵仙女橋,見一女人磨針, 因問之,答曰:『鐵杵磨繡針,功久自然成』。遂感悟復歸 此山,怡神養性,三載白日昇天。」今塑像具存。

王帽子[编辑]

按《四川總志》:「王帽子出入闤闠,為人修敝冠,號王帽 子,暮則臥於涪州天慶觀,一夕尸解而去,道士為葬 之。月餘,自果山貽書致謝之

韋昉[编辑]

按《四川總志》:「韋昉,蜀人。夜渡涪江,忽遇龍女,遣騎迎 入宮。後昉登第,十年知簡州,龍女復遣書相迎,敕命 昉充北海水仙。」

胡德元[编辑]

按《四川總志》:「胡德元,蓬人,從太和孫先生得道,修煉 千日,留誦上昇。」

范志元[编辑]

按《重慶府志》:「范志元治北純陽山,唐女冠得道之所。 志元棲靜山中,時任安為使,雅慕之,訂期而往。志元 化為男子,騰空而逝,追之不及。後宋劉儀鳳有『但見 臉如花,不知心似鐵』之句。」

陳致虛[编辑]

按《貴州通志》:「陳致虛,號觀吾,一號紫霄上陽子。嘗從 緣督真人趙友卿授金丹妙道,遍遊夜郎,至思唐,與 宣慰弟至陽子田琦煉丹於萬聖山巖壁中,後皆仙 去。編註有《金丹正理大全》數十卷。今丹鼎爐竈遺跡 尚在山頂。」

甘凝[编辑]

按《建昌府志》:「甘凝,字雲隱,唐丹陽人。移家南豐,有奇 操,舉進士不就,為神仙之學。其後卜宅軍峰之下,歲 旱,以破竹畫地為環,各置其方,令童男女隨之,隨所 轉而雷震。已而大雨,或久雨,則為丹書,焚之,立霽。一 日,召家人前曰:『後四十年當有聖人出,天下復平,爾 等無忘忠孝』。言畢而逝。」後宋祖隆興甘氏,登宋進士 者十有五人,明通經籍者十有二人。御史霖,副使蘇, 其裔也。

聶師道[编辑]

按《衡嶽志》:「聶師道,歙人。少好道學。唐末,于濤為歙刺 史,其兄為方外道士,居於郡之南山中,師道往事之。 濤時詣方外諮以郡政,乃名其山為問政山。吳朝以 師道常居是山,因號為問政先生焉。後給事中裴樞 治歙州,當唐祚之季,詔令不通。池州陶雅、宣州田頵 舉兵圍之累月,歙人頻破之。後食盡援絕,議以城降」, 而城中殺外軍已多,無敢將命出者。師道彼時在城, 乃自請行,樞曰:「君乃道士,豈可遊兵革中耶?」師道曰: 「苟一言有當,萬姓獲全,又何惜焉!」樞曰:「請易服以往。」 師道曰:「吾身已入道,不容易服。」乃縋之出城。二將初 亦甚怪,及與之語,乃大喜曰:「真道人也。」誓約已定,復 遣還城中。及期,樞適有未盡,復欲延期,更令師道出 諭之。人謂其二三,咸為危之,師道亦無難色。及復見 二將,皆曰:「無不可,唯給事命。」時城中人獲全,師道之 力也。吳太祖聞其名,召至廣陵,建紫極宮以居之。後 求遊南嶽,訪洞靈宮之勝,因居焉。吳遣使醮南嶽,㩦 師道以還廣陵,未幾尸解。時吳主方遣使於湖南,使 還至巴陵,見師道遊行,問之曰:「何以至此?」師道曰:「朝 廷放我還山。」使者以為然。及入吳境,方知師道羽化 矣。後人屢見遊行南嶽,吳主博訪,竟未得見。

按《歙縣志》:「聶師道,字宗微,少事道士,得內傳服松脂 法,乃與同志登績溪百丈山採芝。夜半峰頂月明,有 天樂起東南紫雲中,久之聲益近,至石金山少止。兩 山相距三十里,然頂上相望咫尺。俄聞」小鼓,奏笙 簫金石絃,匏以拍節大鼓,其音清揚,不類人世。至雞 鳴,止山下,居人皆聞之,同行者嘆曰:「方採靈藥,而所 聞如此,此亦君得道之證也。」後泊南嶽招仙觀,聞蔡 真人舊隱去洞靈源不遠,山中時有見之者,乃辟穀 七日獨往。日暮,有樵者坐溪上,告以蔡君所居,深遠 不可到,東有人家可宿。樵者因凌水而渡,師道目送 之東行,見草舍籬落,主人類農者,年可三十許,問「適 見樵者否,此蔡道者也。」因投宿,起黃磁合,得茶,飲之 絕佳。明旦行,有老父問所從來,謂曰:「蔡君父子偕隱 此山,昨昔所宿,即其子也。」折草長尺餘,形似薑苗,師 道咀之而甘,因使取水,遂失所在,自是益精健。還觀 已月餘日,乃知彭真人亦嘗隱此山也。後歸鄉里,每 入山,虎豹遇之,皆弭耳馴服,拊之乃起。或以所採薪 藥令負還,以故歙之近山頗有猛獸,而不能害。後將 復往南嶽,聞漢梅福、梁蕭子雲皆隱玉笥山中,乃三 游郁木坑,見丈夫布衣烏帽,年五十許人,相問勞巳, 謂曰:「子宿業已淨,應有名玉籍,雖未即飛昇,當亦度 世,我謝修通也,本居南嶽,與彭蔡偕隱,已三百餘年。 知子嘗遊洞靈源,吾適為東華君命主玉笥山地仙, 兼掌清虛觀墳土祀。今子與吾宿有分,故得相見。然 梅蕭日中為小有天王所召,恐未便還,非可待也。」師 道跪謝之。同行數里,或有草舍新潔,命師道坐木馬 上,己坐白石鹿上。俄有丱角以湯飲師道,神氣灑然。 修通指架上素書,令抽取一卷,曰:「習之當得道。我有 弟子紫芝,在九嶷山往見之,傳我語,必為子盡其旨 矣。儻不見者,苐投書於毛女溪上洞中,且題石壁,致 吾意。」言訖,師道已在郁木坑外,蓋七日矣。《素書》言西 王母理化眾仙之要,然不可盡解。遂至九嶷訪紫芝。 或言毛女溪有一隱者,莫知其名,人或見之,師道累求不獲,乃投書題石。後嘗夢神人稱紫芝,教以疑義, 歲餘還山房。田頵圍新安,師道白太守裴樞,夜縋見 頵,頵為斂兵,又為請陶雅為守。楊氏據有江淮,召至 廣陵,建真元宮處之,使為人祈福,號問政先生。一旦 謂弟子曰:「我為仙宮所召。」言訖而逝。比殮,棺有聲,視 之若蟬蛻然,因就葬之。數日,有自豫章來者,言見之 於道,以一小童自隨,云「離南嶽多年,今當暫往耳。」所 至多宿舊遊觀宇。半年後,又有見之於衡陽者,云歸 洞源矣。後二十年,問政故居之上,數有雲鶴盤旋。眾 請於楊氏,發所藏衣冠歸葬。自揚至歙千餘里,其上 常有雲氣,兼鳴鶴翔導至山,三日而散。楊氏加贈銀 青光祿大夫、鴻臚卿。從孫紹元

胡佯[编辑]

按《四川總志》:「胡佯道人,容貌奇古,美髯秀目,唐季於 江安縣東六里山峰絕頂修煉,嘗適梓州,見獄吏王 昌有陰德,授以仙訣,舉家白日上昇。」

五代[编辑]

劉處士[编辑]

按《稽神錄》:張易在洛陽,遇處士劉某,頗有奇術,易𢘆 與之遊。劉嘗賣藥於市,市中人負其直,劉從易往索 之。市人既不酬直,又大罵劉。劉歸謂易曰:「彼愚人不 識理如是,吾當小懲之。不爾必將為土地神靈之所 譴也。」既夜,滅燭就寢,積薪熾炭燒藥。易寐未熟,暗中 見一人就爐吹火,火光中識其面,乃向之市人也,迨 曙不復見。《易》後求之,問市人,云一夕夢人召去,云逼 使吹火,氣迨不續。既寤,唇腫氣乏,旬日乃愈。劉𢘆為 河南尹張全義所禮,會與梁太祖食思魚鱠,全義曰: 「吾有客,能立致之。」即召劉,劉使掘小坎,汲水灌之,垂 釣良久,即獲魚數頭。梁祖大怒曰:「妖妄之甚者也。」即 杖背二十,械繫於獄。翌日,將殺之,其夕亡去。劉友人 為登封令,其日至縣,謂令曰:「吾有難,從此逝矣。」遂去, 不知所之。

鄭全福[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鄭全福,浮梁人。梁開平中,遊獵,深入 窮谷,暮有老人導遊新安靈巖諸洞。及出,有鹿引上 山半坡,遂結茅修煉。後年百餘歲,語門人曰:『必葬我 浮梁白水鄉』。及卒,弟子舁至夕陽嶺上,覺棺空,發之, 惟杖履而已。」一云:唐文宗時入靈巖洞修煉,後居蓮 花洞,遊桃花溪,有老人乘鐵船,全福曰:「願借船還人 間。」老人曰:「後三年復來。」時年百餘歲,語門人,葬浮梁, 葬後惟存杖履。時有鄭思遠,號丹陽真人,得《真仙源 派》。

曾文㢟[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曾文㢟,雩都人。天文讖緯《黃庭內景》 之書,靡所不究,而地理尤精。梁貞明間,遊至袁州府 萬載縣,愛其縣北西山之丘,謂其徒曰:「『死葬我於此』。 及卒,遂葬其地。後其徒在豫章,忽見之,駭而歸,啟其 墳,無有也。」

盧道者[编辑]

按《廣西通志》:「盧道者,精於卜。後唐同光二年,有郡倅 因內孕,歲餘不產,求盧道卜之,書一醋字,遂不踰月 二十一日酉時娩。倅以為神,建塔居之。後於宋乾德 間坐化。遺詩云:『三十年前賣卜,化得一間茅屋』。末云: 『撒手永超三界,一去定無反復』。」寺塔在義寧縣,明崇 禎元年重修。

任生[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任生,不知何所人,後唐同光中乘鳳, 號為野人,後於王子潭躍身騰空,冉冉而去。」

楊仙公[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楊仙公,淄齊間道士,莫知其年壽,耆 老自童稚見之,或就鐵鋪借鐵椎自擊其頂,或令人 極力擊之,無所損。入山與虎豹為戲,以手擊之,猛獸 偃仆。後唐長興中入蜀,自云居峨嵋山。」

宋自然[编辑]

按《茅亭客話》:「丁元和者,自幼好道,不慕聲利,疏傲無 羈束。或晴霽負琴出郭,飲酒杖策,逍遙於田畝間。常 言祖父長興元年,於遂州值孟先主與東川董太尉 會兵攻圍州城。先是,城中有一貧士曰宋自然,常於 街市乞丐,里人不能辨之。至重圍中,人皆饑殍,宋亦 餓殕於州市,相識者以簟裹埋城下,俟時平焚之。至」 明年,有遂州驅使吏李彥者,先往潞州勾當,至城破 方歸。說見宋自然在潞州,告云:「君若歸州時,須與我 傳語,相識五七家,那時甚是勞煩。」人答以自然於重 圍中已死。因與發埋處,只見空簟其間有一紙文字 云:心是靈臺神之室,口為玉池生玉液。常將玉液溉 靈臺,流利關元滋百脈。百脈潤,柯葉「青,葉青柯潤便 長生。世人不會長生藥,鍊石燒丹勞爾形。」元和因是 學道,深得其用。休復嘗讀道書《登真隱訣》云:「解化之 道有八焉,解化之法,其道隱祕。」笑道之輩,但見其狼 籍,乞丐於廛市,以為口實,非其所知。然一度蛻解,須 斂蹟他方,屢更名姓,忽逢遇知識,露少蹤由,以激後人,非奉道好奇者,孰能採摭其隱顯乎?

張薦明[编辑]

按《五代史鄭遨傳》:與遨同時有張薦明者,燕人也。少 以儒學游河朔,後去為道士,通老子莊周之說。高祖 召見,問:「道家可以治國乎?」對曰:「道也者,妙萬物而為 言。得其極者,尸居衽席之間,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 其言,延入內殿,講《道德經》,拜以為師。薦明聞宮中奏 時鼓,曰:「陛下聞鼓乎?其聲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無」 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萬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 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賜號「通元先生」,後不知其所終。

煙蘿子[编辑]

按《懷慶府志》:「煙蘿子,姓燕,失其名,王屋人。晉天福間, 耕於陽臺宮之側,得異參食之,遂拔宅上昇。」今有洗 參井、仙貓洞,皆其遺跡也。

厲歸真[编辑]

按《天台縣志》:「五代厲歸真邑人,嗜酒,常單衣,精水墨。 漢乾祐二年於中條山飛昇,語人曰:『吾台州唐興人 也』。」

譚峭[编辑]

按《續仙傳》:「譚峭,字景升,唐國子司業洙之子。幼而聰 明,及長頗涉經史,強記問無不知,屬文清麗。洙訓以 進士為業,而峭不然,迺好黃老諸子,及周穆、漢武、茅 君《列仙內傳》,靡不精究。一旦告父出遊終南山,父以 終南近京都,許之。自經終南、太白、太行、王屋、嵩、華、泰 嶽,迤邐遊歷名山,不復歸寧。父馳書責之,復謝曰:『茅 君昔為人子,亦辭父學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母 以其堅心求道,不以世事拘之,乃聽其所從。而峭師 於嵩山道士十餘年,得辟穀養氣之術,惟以酒為樂, 常醉騰騰,周遊無所不之。夏則服烏裘,冬則綠布衫, 或臥於風雨雪霜中。經日,人謂已斃,視之,氣烋烋然。 父常念之,每遣家僮尋訪,春冬必寄以衣及錢帛。峭 捧之,且喜復書,遽遣家僮,乃厚遺之。纔去,便以父所 寄衣出街路,見貧寒者與之,或寄於酒家,一無所留。 人或問之:何為如此?曰:「何能看得?為盜所竊,必累於 人,不衣不食,固無憂也。」嘗欣欣然或謂風狂。每《行吟》 曰:「線作長江扇作天,靸鞋拋向海東邊。蓬萊信道無 多路,只在譚生拄杖前」後居南嶽煉丹成,服之,入水 不濡,入火不灼,亦能隱化,復入青城而去。

按《嘉興府志》:「五代譚峭,字景升,游名山,得辟穀養氣 之術,夏裘冬葛,狀類風狂。嘗著化書,宋齊丘欲竊為 己有,醉之酒,縫革囊中,投之江。金山漁者得而剖之, 見峭方醒,張目曰:『齊丘奪我化書,今藏形矣』。遂去,不 復見。峭本泉州人,國子司業洙之子。邑中有譚仙嶺, 相傳是其煉藥得道處。」

淘沙子[编辑]

按《茅亭客話》,偽蜀大東市有養病院,凡乞丐貧病者 皆得居之。中有攜畚鍤,日循街坊溝渠內淘泥沙,時 獲碎銅鐵及諸物,以給口食,人呼為「淘沙子」焉。辛酉 歲,有隱跡於淘沙者,不知所從來及名氏,常戴故帽, 攜鐵鈀竹畚,多於寺觀閒靜處坐臥。進士文谷,因下 第往興聖寺訪相識僧,見淘沙子披褐於佛殿上坐, 谷見其狀貌古峭,辭韻清越,以禮接之,因念谷新吟 詩數首,谷愕然,又諷其自作者數篇。其詩或譏諷時 態,或警勵流俗,或說神仙之事,谷莫之測。因問谷今 將何往,谷曰:「謁此寺相識僧,求少紙筆之資,別謀投 獻。」其人於懷內探一布囊,中有麻繩,貫數小鋌銀,遂 解一鋌遺谷,戴帽將所攜器,長揖出寺而去。谷後得 偽通奏使王昭遠禮於賓席,因話及感遇淘沙子之 事,念其詩曰:「九重城裏人中貴,五等諸侯閫外尊。爭 似布衣雲水客,不將名字掛乾坤。」王公曰:「有此異人。 遂聞於蜀主。」因令內園子於諸街坊尋訪之。時東市 國清寺街有民宇文氏宅,門有大桐樹,淘沙子休息 樹陰下,宇文頗留心至道,見其人容質有異,遂延於 廳,問其藝業,云:「某攻詩嗜酒,言論非俗。」因飲之數爵, 與約再會浹旬,淘沙子或到其門,將破帽等寄與門 僕,令報主人。其僕忿然厲聲罵之曰:「主人豈見此等 貧兒耶!」宇文聞之,遽出迎候,愧謝曰:「翹望日久,何來 晚耶?」即與飲且酣,宇文曰:「神仙可致乎?至道可求乎?」 淘沙子曰:「得之在心,失之亦心。」宇文曰:「某數年前遇 人教令嚥氣,未得其驗,廢之已久。」淘沙子曰:「修道如 初,得道有餘,皆是初勤而中惰前功將棄之矣。世有 黃白,有之乎,好之乎?」宇文曰:「某雖未嘗留心,安敢言 不有,安敢言好之。」淘沙子因索銅錢十文,衣帶中解 丹一粒,醋浸塗之,燒成白金。此則神仙之藝,不可厚 誣之,但罕遇也。有自言者,皆妄也。遽辭而去。翌日凌 晨扣門,將一新手帕裹一物,云:「淘沙子寄與主人。」宇 文開而觀之,乃髻髮一顆,莫測其由。至日高,門僕不 來,令召之,云:「今早五更睡中,被人截卻頭髻將去。」蜀 主聞之,訪於宇文。宇文尋於養病院云:「今早出去不 歸」,自茲無復影響,休復見《道書》云:「刺客者,得隱形之 法也。言刺客若死,屍亦不見,每二十年一度易形改名姓,謂之脫難。多有奇怪之事,名籍巳係,地仙淘沙, 于是其流也。」

游道者[编辑]

按《處州府志》:「游道者,法名善幽,受業於遂昌之重光 院,與人無忤,犯之亦未嘗失色。每晨摘野蔬以腐薪 烹之,不用常住寸薪尺芻。一日趺坐而逝。院僧納之, 棺坐如故。時吳越錢氏聞之,為之裝塑真身,建殿祀 之。」

黃萬祐[编辑]

按《重慶府志》:「黃萬祐,未詳何許人,修道於黔南無人 之境,累世常在,每三五十年一出,常賣藥成都,言災 禍神驗。王建禮事之,問其服食,皆祕而不言。問其齒, 則曰:『吾只記夜郎侯王蜀之歲,蠶叢氏都郫之年,時 被請出,烏兔交馳,花開木落,竟不記其甲子矣。一日, 南望嘉川曰:『犍為之地,何其炎炎』。已而如言赴之,嘉』」 州市肆已為瓦礫。後堅辭歸山,建固留不聽。

許堅[编辑]

按《江寧府志》:「許堅,南唐人,性嗜魚,炙火上不去鱗腸。 盤白山觀前有放生池,堅吐所食魚,入水即躍去,每 和衣入溪澗中。人問其故,曰:『天象森列,吾裸裎可乎』? 嘗過宜興沖寂觀,題詩於壁,時謂逆旅道人。一日呼 道士共浴滆湖,堅忽凌波如履平地,乃漸遠,手招道 士,笑而去。」

按《江西通志》:「許堅,南唐人。形陋怪,幘巾芒履,短衫至 骭亦無資裝。癖嗜魚,得大魚即全體烹而啗之,隨意 所適,人不能測。宋景德末,在金陵卒。明年,戶部員外 郎陳靖見堅於洪州,他日發瘞視之,但存空棺。」

譚紫霄[编辑]

按《江寧府志》:「譚紫霄,泉州人。先有道士陳守元者,斸 地得木札數十,貯銅盎中,皆漢張道陵符篆,朱墨若 新,紫霄盡能通之,遂自言得道陵天心正法,劾鬼神, 治疾病多效。廬山僧闢路,有大石當道,堅不可去,紫 霄索杯水噀之,令工施鑱,應手如粉。南唐後主召至 建康,賜官不受。所獲醮祭之施,轉給賓旅。宋開寶初」, 年百餘歲,無疾而卒,人謂「尸解。」

按《南康府志》:「紫霄,泉州人。家北海,徙金陵。目角有吉 字,為玉笥道士。遇異人得方術,閩王昶師事之,封正 一先生。後居廬山棲隱洞。南唐後主召至金陵,賜號 金門羽客,并紫金不受。開寶六年卒。所著有《化書》行 世。」

藍方[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藍方,字養素,號長笑先生,居南嶽山, 得道成仙。」

徐公[编辑]

按《江西通志》:「徐公逸其名,修真於德興之雙溪龍潭 側,潭深莫測,旁有巨石,公常坐臥石上,貌如四五十 歲人,妻亦如之。一日,忽告眾同妻入潭,龍來接之,歲 旱,遠近祈禱者,蛇虺浮上,請去輒雨,投疏入水,有誤 字,即泛出不納。孫清簡公需往遊,作詩詰之云:『塵世 仙家兩隔離,遙瞻白鶴舞東西。月明瑤草光浮洞,春 暖桃花香滿溪。兩字功名垂竹帛,千年履跡印苔磯。 不知羽化何年代,致使凡人心自迷』。」《投入潭》,頃之,有 詩浮出云:「五代興亡正亂離,新安一脈到江西。家君 樂道居汾水,大叔傳芳住柏溪。猶子宦遊黃菊徑,老 夫垂釣綠楊磯。自從背母朝元後,春復秋還天地迷。」

果仙[编辑]

按《江西通志》:果仙,不詳姓名,久住饒,衣帶,皆綴雜果, 不停嚼,人因號曰果仙。城南杜君平鬻果,每招與之, 不索值。一日,仙詣杜曰:「予有佳果幾樹足償君」攜行 由芝山陰紆回十餘里,望見紅鮮滿野,隔一澗,澗峻 深,不可渡。杜懼弗肯行。仙微哂君無緣矣。一別而渡, 煙霞四生,寂無人響。杜循跡歸,越旬始達家,已歷十 餘年矣。

梁真人[编辑]

按《江西通志》:五代梁真人無名籍,初入雩都北斗山 紫霄觀學道,道既成,將仙去,朝中有聞,遣殿使來召, 真人市脯酒為勞,齋葷同釜,以瓢浮面隔之。殿使臨 視曰:「齋未熟而葷先熟,何也?」真人曰:「火候未到,待拾 薪來。」已而折檜一枝,倒植釜旁,遂登木杪,浮雲而去。 使懼無以復命,因自殺。今為北斗山神祠之。

保宗[编辑]

按《九江府志》:「保宗不知何許人,及笄許聘矣,忽有悟, 去為道士,入廬山崇善觀,卻粒煉形。南唐元宗聞之, 詔赴闕,引入禁中,見諸嬪御,賜紫衣金錢,諸嬪御競 施服玩,珍珠彩繡,數逾千萬。詔新其宇,尚書郎韓熙 載撰記,賜額曰『真風觀』」,又詔臣下作詩送之。保宗慕 蔡尋真、李騰空之為人,亦能以丹藥符籙救人疾苦, 暇則至屏風疊,南北瞻禮二祠。保宗老而有少容,既 歿,貌如生,舉棺甚輕,蓋《尸解》云。

馬氏女[编辑]

按《處州府志》:「馬氏女,慶元人。五季時,姊妹二人白日飛昇,至今山巔有剪尺鏡臺遺跡。」

陳九郎[编辑]

按《武昌府志》:「『五代陳九郎仙,本縣啟石里人。五代末, 嘗總土兵守本里,與尖山王大夫戰不勝,走泉洞死 之。屍流出洞,沉於山溪港,漁人舉網得而置之,明日 復得,如是者數次。其時大旱,禱云:若為仙,明日可得 雨乎』。翌日果大雨,遂泥裹屍塑祝之。其後祈禱屢有 驗,至今人號為陳九郎仙云。」

王保義女[编辑]

按《荊州府志》:五代王保義女,荊南高從誨行軍司馬, 生女不食葷血,五歲通《黃庭》等經。及長,夢渡水登山, 見金銀宮闕,云是方丈仙女數十人,中有一人曰「麻 姑,相結姊妹。」授以琵琶數曲。自是數夜一遇,歲餘得 百餘曲。其尤者有獨指商,以一指彈一曲,復夢麻姑 曰:「即當相邀。」明日庭中有白鶴音樂,女奄然而逝。

樂正子長[编辑]

按《萊州府志》:「五代樂正子長,嘗遇仙於鰲山,授以方 術。年百八十,顏色不衰,登勞山仙去。」

華蓋真人[编辑]

按《萊州府志》:「五代華蓋真人姓劉氏,蜀人,寓居勞山, 龐眉皓髮,面如渥丹,不自知其年。敝衣掩形,冬夏不 冠屨,不爐不扇。一夕端坐而化,神色自若。至晚視之, 止遺軀殼若蟬蛻。其徒擇地葬之。」

神和子[编辑]

按《四川總志》:神和子姓屈突,名無為,五代時人。張詠 嘗遊京師,於封丘門逆旅遇一道士,與飲至醉,詠曰: 「不知姓名,異日何以相識?」道人曰:「我神和子也,異日 見子於成都耳。」後詠守成都,始異其言。嘗以物色訪 之弗得,後於天慶觀院堂壁上有畫道人像,肖逆旅 所見,視其題曰「神和子」,詠悵然自失。

謝仙翁[编辑]

按《江西通志》:「謝仙翁,瑞金人。後周時,登龍霧嶂採樵, 偶於池側,見二女奕,從傍觀之。女食桃遺核,因取食 之,不飢。奕罷,恍失二女所在,謝駭而歸,不知若干年 矣。後翁入山,莫可蹤跡,時有見者,急追之,莫能及。里 人為立祠,名曰『寶仙』。」

莫公[编辑]

按《廣西通志》:「莫公者,後周時人也。七歲辭親,隱富川 穿石巖學道。年二十,自謂能空明寂滅,竟莫知所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