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15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五十四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三十四

  耳門一

  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 金匱真言論 陰陽應象大論 五臟生成篇 診要經

  終論 玉機真臟論 通評虛實論 熱論 厥論 脈解篇 刺禁論 鍼解篇 氣交變

  大論 五常政大論 六元正紀大論 至真要大論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 經脈篇 經筋篇 脈度篇 熱病篇 口問篇 師傳

  篇 決氣篇 海論 五閱五使篇 本臟篇 衛氣篇 陰陽二十五人篇

  扁鵲難經耳能聞聲之故

  華佗中藏經腎氣通耳 耳聾 耳部凶證

  皇甫謐甲乙經腎氣通耳 耳焦枯

  楊士瀛直指方耳聾

  竇漢卿瘡瘍全書耳風毒 耳門癰 耳根癰 發耳 石疽

  嚴用和濟生方耳論治

  劉完素六書耳聾 耳鳴

  李杲十書耳簫聲 耳鳴耳聾 耳之體屬腎用屬肺

  朱震亨心法耳聾 耳鳴 耳腫痛

  羅天益衛生寶鑑耳聾 卒聾 聤耳 耳中生瘡

  危亦林得效方耳鳴

  方賢奇效良方論耳鳴耳聾

  虞摶醫學正傳耳病 診法

  戴思恭證治要訣耳病

  樓英醫學綱目耳目受陽氣以聰明 耳病屬腎肝 運氣耳聾有四 運氣

  耳鳴皆屬風火 運氣耳痛皆屬熱

  李梴醫學入門耳聾有新舊之異 耳聾有三 耳聾有痰火風濕氣閉虛勞

  精脫氣脫之不同 耳鳴 聤耳膿耳耳疼

  龔信古今醫鑑耳病論 治法

  龔廷賢萬病回春耳聾脈證

藝術典第一百五十四卷

醫部彙考一百三十四

[编辑]

耳門一

[编辑]

《黃帝素問》

[编辑]

《生氣通天論》

[编辑]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 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憒憒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 止。

此言煩勞而傷其陽氣也。蓋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煩勞則陽氣外張,陰不得陽之溫固,則精自出而絕於內矣。秋冬之陽氣,收藏於內,夏則陽氣張浮於外,故益虛而煎厥也。精氣虛,故「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也。」

又曰:「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

「五臟為陰。九竅為水注之器。」乃精氣所注之門戶。如陰甚而陽不能勝之。則五臟之氣交爭於內。而九竅為之不通。

《金匱真言論》

[编辑]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別氣者,心主之氣也。故曰「心開竅於耳也。」

《陰陽應象大論》

[编辑]

北方生寒,在臟為腎,在竅為耳。

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故腎氣開竅於耳。

人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

年五十而精液血液皆虛,虛則不能并於上,而耳目不聰明矣。

「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

有餘則陽氣充,故「耳目聰明」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 也。

天不足,西北者,陽中之陰不足也。在人則左為陽而右為陰,陰不足於上,故右耳目不如左明也。

東方陽也,陽者其精并於上,并於上則上盛而下虛, 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陰也,陰者其精 并於下,并於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 手足便也。故俱感於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 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此言天地陰陽,與人身之左右,俱有所不能全也。故人當配天地以養頭足,而勿使邪居之。

《五臟生成篇》

[编辑]

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 則入肝。

厥陰肝臟,開竅於目。少陽經脈,上出於耳,邪實

於下而經氣不能上通。是以目冥耳聾。正氣虛於上。致動視而昏冒搖掉之甚也。此始傷氣而致正虛於上。過在經而復邪實於下也。

《診要經終論》

[编辑]

「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目睘絕系,絕系一日半死。」 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手足少陽經脈,皆循於耳,經氣絕,故耳聾也。少陽主骨,諸節皆屬於骨,少陽氣終,故百節皆縱。手足少陽之脈,皆至目銳眥,終則牽引於目,故目如驚而邪視也。少陽屬腎,腎藏志,目系絕則志先絕,故一日半死也。青者甲木之氣外脫,白者三焦之榮內亡也。

《玉機真臟論》

[编辑]

脾不及,則令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經》曰:「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今脾氣不足,則五臟之氣皆不和矣。夫胃為陽土而氣強,脾為陰土而氣弱,脾弱而不得稟水穀之氣,則胃氣益強,故名重強。蓋言脾氣虛而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者,胃強脾弱,臟腑之剛柔不和也。

《通評虛實論》

[编辑]

凡治暴厥而聾,偏塞閉不通,內氣暴薄也。不從內外, 中風之病,故瘦留著也。

「暴厥而聾」,厥氣上逆,上竅不通也。「偏塞閉結」,厥氣下逆,下竅不通也。此內外暴薄,而為外竅之不通也。如不從內之憂怒,外之中風,而多病夭者,此緣形弱氣衰,牆基卑薄,故肌肉瘦而皮膚薄著也。

五臟不平,六腑閉塞之所生也。頭痛耳鳴,九竅不利, 腸胃之所生也。

夫五臟之氣,久逆而不得和平者,六腑閉塞之所生也。六腑不和,則九竅為之不利。蓋臟腑陰陽,表裏相應。是以證見於外者,病本於內;閉塞於內者,而外竅為之不通。

《熱論》

[编辑]

傷寒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 胸脅痛而耳聾。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

少陽之氣,主樞主膽,膽氣升則諸陽之氣皆升,所謂因於寒,欲如運樞也。諸陽之氣,從樞脅而出於膚表,太陽主表,陽明主肌,少陽主胸脅,胸脅痛而耳聾者,病在氣而見有形之經證也。

其病兩感於寒者,三日則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 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少陽與厥陰為表裏,故見少陽之耳聾,厥陰之囊縮而厥,水漿不入,穀氣絕也。「不知人」者,神氣傷也。此臟腑皆病,榮衛不行,故盡氣終而死也。

《厥論》

[编辑]

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俛仰, 治主病者。

手太陽所生病者,耳聾。小腸主液,故逆則泣出也。夫心主血脈,小腸主液而為心之表。小腸氣逆,則津液不能榮養於經脈,是以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俛仰。蓋腰項之間,乃脈絡經俞之大會也。

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胻不可以運。

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從耳後入耳中,下頰車,循胸,過季脅,出膝外廉,循足跗。故逆則暴聾,頰腫脅痛,足胻不可以運行。

《脈解篇》

[编辑]

《太陽》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鳴也。

此言陽氣之更盛也。春三月,所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是以天地萬物之氣,皆盛上而躍。然而人之陽氣,亦榮盛於上,是以經脈上壅而耳鳴也。

《太陽》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

此申明經氣之有別也。如陽氣盛上。而所謂耳鳴者。因氣而病經也。若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

《刺禁論》

[编辑]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此言刺客主人太過,則誤中內陷交過之脈,而為耳內漏而聾也。

《鍼解篇》

[编辑]

人髮齒耳目五聲,應五音六律。

「髮齒耳目共六齒」,又為六六之數,而髮之數不可數矣;律呂之數,推而廣之,可千可萬,而萬之外不可數矣。此言天地人之相應通變之無窮也。

《氣交變大論》

[编辑]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瘧,少氣欬喘,血 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聾。

「諸戊之歲,火運太過,火勝則尅金,故金肺受邪。」肺乃水之生源,火熱鑠金,水源已竭,腎開竅於耳,故「腎虛而耳聾。」

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脅下少腹痛, 目赤痛。眥瘍,耳無所聞

「諸庚之歲,金運大過,燥氣流行,則肝木受病。」耳無所聞者,肝虛也。

《五常政大論》

[编辑]

厥陰司天,風氣下臨,脾氣上從,體重,肌肉萎,食減口 爽,目轉耳鳴。

「目轉耳鳴」,風淫於上也。

《六元正紀大論》

[编辑]

少陽司天,民病聾瞑。

「聾瞑」者,風熱之氣乘於內也。

厥陰司天,三之氣,耳鳴掉眩。

「耳鳴掉眩」,乃風病行於上也。

木鬱之發,甚則耳鳴眩轉。

「耳鳴眩轉。」乃風氣之為病也。

少陽所至,為喉痹,耳鳴嘔涌。

此秋病之常也。

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 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

此受司天在泉之制勝,鬱極乃發,以報復其歲氣。如「丁卯、丁酉歲,少角木運,而上臨陽明,壬子、壬午歲,太角木運,而陽明在泉,則木氣皆鬱矣。胃脘咽鬲,食飲不下,木勝而土傷也。」上支兩脅,耳鳴眩轉,仆不識人,風氣之為病也。

《至真要大論》

[编辑]

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

風木之客氣勝於上,故耳鳴掉眩。

厥陰之勝,耳鳴頭眩,憒憒欲吐,胃鬲如寒。

「耳鳴頭眩」,木淫於上也;「憒憒欲吐」,胃氣如寒,胃土病也。

少陽之勝,熱客於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飢, 耳痛,溺赤,善驚,譫妄,少腹痛,下沃赤白。治以辛寒,佐 以甘鹹,以甘瀉之。

少陽之勝,舍於三焦,故熱客於胃。蓋三焦之原,皆出於胃間也。三焦與心主包絡相合,故煩心心痛。三焦之脈,上入耳中,絡目銳眥,故淫上而為耳痛。

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少氣 發熱,耳聾目瞑。

少陰司天,二之氣,乃厥陰風木,耳聾。厥陰之氣勝也。

少陽司天,客勝,則丹胗外發,及為丹熛瘡瘍,嘔逆喉 痹,頭痛嗌腫,耳聾,血溢,內為瘈瘲。主勝,則胸滿欬,仰 息,甚而有血。

「少陽司天,初氣三氣,乃君相二火。」耳聾等證,皆風火之為病也。

歲太陰在泉,民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

「太陰在泉,辰戌歲也。民病耳聾」等證,乃三焦經病。

《靈樞經》

[编辑]

《邪氣臟腑病形篇》

[编辑]

心脈微濇。為耳鳴。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心脈微濇,乃心氣虛,故耳鳴。

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 竅。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

「別氣」者,心腎之氣別走於耳,而為聽也。

《經脈篇》

[编辑]

小腸手太陽,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 三焦手少陽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

凡此皆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

手陽明之別者,入耳,合於宗脈,實則齲聾。

實則氣滯。而為齲聾之病。

《經筋篇》

[编辑]

手太陽之筋,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其病則 耳中鳴痛引頷。

此太陽之筋所過而為病也。

《脈度篇》

[编辑]

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 竅不通。

五臟常內閱於七竅,五臟不和,故七竅為之不通。

《熱病篇》

[编辑]

熱病不知所痛,耳聾不能自收,口乾,陽熱甚,陰頗有 寒者,熱在髓,死不治。

不知所痛者,外因之熱入於內也;「耳聾不能自收」,口乾者,腎臟之熱乘於上也;陽熱甚,陰頗有寒者,內熱交爭於外也;「熱在髓」者,外熱交爭於內也。病深入內,故死。

《口問篇》

[编辑]

黃帝問曰:「人之耳中鳴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耳中,宗 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 竭者,故耳鳴

肺朝百脈,宗脤者,百脈之宗,肺所主也。耳者,宗脈之所聚也。百脈之血氣,水穀之所生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脈氣下溜矣。脈中之血氣有所竭,故耳鳴也。

上氣不足,耳為之苦鳴。

此言膀胱所藏之津液不足,不能灌精濡空竅,正氣不足,而生奇邪之病也。

《師傳篇》

[编辑]

腎者,主為外,使之遠聽,視耳好惡,以知其性。

腎開竅於耳,故主為外,言其聽之遠也。

《決氣篇》

[编辑]

精脫者,耳聾。《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 痠,耳數鳴。

腎主藏精,開竅於耳,故精脫者耳聾。液淖澤於骨,補益腦髓,故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不能潤澤皮膚,故毛色夭焦也。腎主骨,而骨髓上通於腦,故腦髓消而脛痠耳鳴。

《海論》

[编辑]

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

髓海不足,則精液竭,精液者,所以濡空竅者也,是以耳為之鳴。

《五閱五使篇》

[编辑]

耳者,腎之官也。

《本臟篇》

[编辑]

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高耳者,腎高;耳後陷 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 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也。

耳者腎之候,故「視耳」而知腎也。

《衛氣篇》

[编辑]

足少陽之標,在耳窻籠之前,而出於頭氣之街,窻籠 者,耳也。

「標」,猶樹之稍秒,足少陽之標,出於《頭氣》之街。

《陰陽二十五人篇》

[编辑]

手少陽之上,血氣盛則耳色美,血氣少則耳焦色惡。

手少陽之脈,其上行者,出走耳前交頰,上至目銳眥,是以皮膚之血氣盛,則耳色美,氣血皆少,則耳焦色惡也。

《扁鵲難經》

[编辑]

耳能聞聲之故

[编辑]

《四十難》曰:「肺主聲,耳者腎之竅,而反聞聲,其意何也? 然:腎者北方水也,水生於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 主聲,故令耳聞聲。」

肺,金也。聲出於金,故肺主聲。鼻屬於肺,不能聽聲。耳屬於腎,而反能聞聲音,果何如邪?腎屬北方水,水長生在申西方申酉戌申正金臨官之地,金在臟為肺,肺主聲。耳雖屬腎水,水生於肺金之位,故令耳能聞聲。

《漢華佗中藏經》

[编辑]

腎氣通耳

[编辑]

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於耳。

耳聾

[编辑]

肝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赤,其脈沉而急,浮而急亦然, 病耳無聞,其脈浮大而濇者死。

耳部凶證

[编辑]

黑色起於耳目,漸入於口者死。

赤色見於耳目額者,五日死。

腎絕耳乾者,六日死。

《晉皇甫謐甲乙經》

[编辑]

腎氣通耳

[编辑]

腎氣通於耳,耳和則能聞五音矣。《經》曰:「腎在竅為耳。」 然則腎氣上通於耳,下通於陰也。

耳焦枯

[编辑]

耳焦枯受塵垢者,病在骨。

《宋楊士瀛直指方》

[编辑]

耳聾

[编辑]

「腎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氣調和,腎氣充足,則耳聞而 聰。若勞傷氣血,風邪襲虛,使精脫腎憊,則耳轉而聾。」 又有氣厥而聾者,有挾風而聾者,有勞傷而聾者。蓋 十二經脈上絡於耳,其陰陽諸經適有交并,則臟氣 逆而為厥,厥氣搏入於耳,是為厥聾,必有時見眩運 之證。耳者宗脈之所附,脈虛而風邪乘之,風入於耳 之脈,使經氣否而不宣,是為風聾。必有時見頭痛之 證。勞役傷於血氣,淫欲耗其精元,瘦悴力疲,昏昏憒 憒,是為勞聾。有能將適得所,血氣和平,則其聾暫輕。 其或日就勞傷,風邪停滯,則為久聾。又有耳觸風邪, 與氣相擊,其聲嘈嘈,眼或見火,為虛鳴。熱氣乘虛隨 脈入耳不散,膿出為膿。耳。人耳間有津液,輕則不能 為害。若風熱搏之,津液結紐成核塞耳,亦令暴聾,謂 之耵。《耳前》是數者,腎脈可推。風則浮而盛,熱則洪而 實,虛則澀而濡,風為之疎散,熱為之清利,虛為之調 養,邪氣並退,然後以通耳、調氣、安腎之劑主之

《竇漢卿瘡瘍全書》

[编辑]

耳風毒

[编辑]

耳風毒受在心經,因腎氣不流行,壅在心經,致傷於 耳。五種:耳痔、耳蕈、耳癰、耳濕、耳爛,可用清肝流氣飲, 後用定痛降氣湯治之。如遇耳痔、耳蕈,先用鍼刺破, 用紅玉膏點之。耳脹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內,痛即 止。耳疔,以燒酒滴疔根上,方得脫,隨用苦茶洗解酒 毒。

耳門癰

[编辑]

耳門癰,受在肝經,毒氣傳注,血不周流,此是惡毒證 也。當用煎藥治之。

耳根癰

[编辑]

耳根癰,受在腎經絡,怒氣傷心,凝滯肝經,風熱壅盛 成毒也。當用眉風藥治之,或用清肝流氣飲、活法治 之。

發耳

[编辑]

其瘡生於耳邊,又名熱毒發疽。五六月間漸長如蜂 窠,皮紫者亦熱,諸處如火燒,痛不可忍。十日可刺,無 膿者十一日死。若瘡不硬,刺見白膿者不死,黃膿出 者不死。無時出鮮血者及赤膿者死。食不知味,多謊 語者亦死。在二十日之間,便見凶吉。煎藥用「《千金》內 托散」,隨時增損之。

石疽

[编辑]

石疽雖與石癰同,惟石疽深寒客於經絡,血氣結聚 不散,隱於皮內,腫按之如石。此毒連頸項之間,內先 潰爛,方出皮膚,恐髓出頸項者即死。用排膿內補、十 宣散,待膿盡,內補散,戀心乳香護心散,仍貼金絲膏。 渴甚加五味、天花粉、乾葛、麥冬、烏梅。初起須用艾火 灸患上三四十壯。發於額面者,不可治矣。

《嚴用和濟生方》

[编辑]

《耳論治》

[编辑]

「夫耳者,腎之所候,腎者,精之所藏,腎氣實則精氣上 通,聞五音而聰矣。」若疲勞過度,精氣先虛,於是乎風 寒暑濕得以外入,喜怒憂思得以內傷,遂致聾聵耳 鳴。熱壅加之出血出膿,則成聤耳、底耳之患。候其顴 頰色黑者,知其耳聾也。亦有手少陽之脈動,厥而聾 者,耳內煇煇焞焞也。手太陽脈動,厥而聾者,耳內氣 滿也。大抵氣厥耳聾尚易治,精脫耳聾不易藥愈。諸 證既殊,治各有法。

耳者,腎之候。腎乃宗脈之所聚,其氣通於耳,腎氣和 平,則聞五音而聰矣。腎氣不平,則耳為之受病也。《醫 經》云:「腎氣通耳」,心寄竅於耳。風寒暑濕燥熱,得之於 外,應乎腎。憂愁思慮,得之於內生瘡。或為聤耳,或為 掀腫。六淫傷之,調乎腎;七情所感,治乎心。醫療之法, 寧心順氣。欲其氣順,心寧則耳為之聰矣。宜用《局方》 妙香散。以石菖蒲煎湯調服。以順心氣。參丹蜜砂。以 寧心君。調腎之藥。蓯蓉圓。

《金劉完素六書》

[编辑]

耳聾

[编辑]

聾之為病,俗醫率以慓悍燥烈之藥治之,往往謂腎 水虛冷故也。夫豈知水火之陰陽,心腎之寒熱,榮衛 之盛衰,猶權衡也,一上則必一下,是故高者抑之,下 者舉之,此平治之道也。夫心火本熱,虛則寒矣;腎水 本寒,衰則熱矣。腎水既少,豈能反為寒病耶?《經》言:「足 少陰腎水虛,則腹滿身重,濡瀉,瘡瘍流水,腰股痛,發」 膕腨,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意不樂,大便難,善恐, 心惕如人將捕,口苦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 心痛,黃疸,腸澼下血,脊臀股肉後廉痛,痿厥嗜臥,足 下熱而痛,以此見腎虛為病,皆是熱證。《經》又曰:「有所 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謂伐腹中之 陰氣也。水不勝火,以熱舍於腎中也。《經》又曰:「骨痿者, 生於大熱也。」又曰:「腎熱者,色黑而齒槁。」凡色黑齒槁 之人,必身瘦而耳焦也。所以然者,水虛則火實,而熱 亢極則害承乃制,故反兼水之黑也。腎水衰少,不能 潤澤,故黑乾焦槁也。齒耳屬腎,故甚也。如瘡瘍熱極 無液,則肉乾焦而色黑也。然則水衰為熱明矣,豈可 反言寒耶?故《仙經》以「息」為六字之氣,應於三陰三陽 臟腑之六氣,實則行其本化之字瀉之,衰則行其勝 己之字瀉之,是為殺其鬼賊也。所謂六字之氣者,肝 噓,心呵,相火唏,脾呼,肺呬,腎本吹也。故吹去腎寒則 生熱,呵去心熱則生寒。故曰:「春不呼,夏不呬,秋不噓, 冬不呵。」四時常有唏,謂三焦無不足;八節不得吹,謂 腎臟難得實。然以吹驗之,吹去腎水寒氣,則陽熱暴 甚,而目瞑昏眩,虛為熱證明矣。豈可反言腎虛,而以 熱藥養水耶?況水少不能勝火,又服熱藥,寧無損歟? 《經》言:「以寒治熱」,謂寒養水而瀉火;「以熱治寒」,謂熱助 火而耗水也。《經》雖或言「以熱治熱」,謂病氣熱甚,能與 寒藥交爭,而寒藥難下,故反熱服,順其病熱。熱病既 消,寒性乃發,則病熱除愈。如承氣湯寒藥反以熱服 之類是也。傷寒同法。《經》曰:「寒因熱用,熱因寒用」,亦是 治熱類也。故治病之道,瀉實補衰,平而已矣。或謂病熱為火實水虛,反言腎虛為冷,心迷正理,不敢用對 證寒藥,誤以食前服其助陽熱藥,欲令下部水勝,退 上焦心火,食後兼服微涼之藥,而退火熱,豈知十益 不及一損也。病本熱而無寒,又得熱藥,則病熱轉甚, 食後雖服大寒之藥,亦難解其勢之甚也,況以微涼 乎?豈不詳熱藥證中,止言治寒助熱,安有養水瀉火 之言哉?《經》言「五臟以平為期」,及夫一法,無問五臟生 尅興衰,一概言熱為實寒為虛者,通言陽氣之興衰 也。假令下部寒者,謂下焦火氣之虛也,故以熱藥補 之,非助腎水之藥爾,由水虛不能反為寒也。凡諸疾 之所起也,不必臟腑興衰,變動相乘而病,但乘內外 諸邪所傷,即成病矣。大凡治病,必求所在,病在上者 治其上,病在下者治其下,中外臟腑,經絡皆然。病氣 熱則除其熱,寒則退其寒,六氣同法,瀉實補虛,除邪 養正。平則守常,醫之道也。豈可見病已熱而反用熱 藥,復言養水而勝心火者,可謂道在邇而求諸遠,事 在易而求諸難,深可戒哉!所以或言腎虛而下部冷 者,非謂腎水虛也。所謂腎有兩枚。《經》曰:「七節之旁,中 有小心。」楊上善注《太素》曰:「人之脊骨有二十一節。從 下第七節之旁,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小心 也。《難經》言心之原,出於太陵,然太陵穴者,屬手厥陰 包絡相火小心之經也。《元珠》言刺太陵穴曰:此瀉相 火小心之原也。然則右腎命門為小心,乃手厥陰相 火包絡之臟也。《仙經》曰:「先生右腎則為男,先生左腎 則為女。」謂男為陽火,女為陰水故也。或言女子左腎 為命門者,誤也。《難經》止言右腎為命門,男子以藏精, 女子以繫胞,豈相反也?然右腎命門小心,為手厥陰 包絡之臟,故與手少陽三焦合為表裏,神脈同出見 手右尺也。二經俱是相火,相行君命,故曰命門爾。故 《仙經》曰:「心為君火,腎為相火。」是言右腎屬火,而不屬 水也。是以右腎火氣虛,則為病寒也。君相雖為二火, 論其五行之理,則一於為熱也。夫五行之理,陰中有 陽,陽中有陰,孤陰不長,獨陽不成。但有一物,全備五 行,遞相濟養,是謂和平,交互尅伐,是謂興衰。變亂失 常,災害由生。是以水少火多,為陽實陰虛而病熱也; 水多火少,為陰實陽虛而病寒也。故俗以熱藥欲養 腎水,勝退心火者,豈不誤歟?至如或因恣慾而即病, 或因久而成病者,俗以為元氣虛損而病寒者,皆誤 也。然諸所動亂勞傷,乃為陽火之化,神狂氣亂,而為 病熱者多矣。故《經》言:「消癉熱中」,及夫熱病,陰陽變易, 房勞之病證也。所以熱病未復及大醉,以不禁入房, 而為禍甚速者,陽熱易為暴甚故也。夫太乙天真元 炁,非陰非陽,非寒非「熱也。是以精中生氣,氣中生神, 神能御其形也。」由是精為神氣之本,形體之充固,則 眾邪難傷,衰則諸疾易染,何正言元氣虛而為寒爾? 故老人之氣衰,多病頭目昏眩,耳鳴或聾,上氣喘欬, 涎唾稠粘,口苦舌乾,咽嗌不利,支體焦痿,筋脈拘捲, 中外燥澀,便溺祕結,此皆陰虛陽實之熱證也。俗悉 言老弱為虛冷而無熱也。縱見熱證,雖云少水不勝 多火,而反言腎水虛則為寒,此乃舉世受誤之由也。 但須臨時識其陰陽虛實,則無橫夭之冤。慎不可妄 以熱藥養其真氣,則真氣何由生也?故《西山記》曰:「餌 之金石,當有速亡之患。」《內經》言:石藥發癲狂,熱甚之 所生也。或欲以溫藥平補者,經言:「積溫成」熱,則變生 熱疾,故藥物不可妄服也。夫養真氣之法,飲食有節, 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無令損害,陰陽和平,自有益矣。 《仙經》雖有服餌之說,非其人不可也。況乎齊於氣味 平和無毒之物,但以調其氣爾。真修道者,以內事為 功,外事為行,非服餌而望成於道也。故《仙經》又曰:「服 餌不備五味四氣,而偏食」之,久則腑臟偏傾,而生其 病矣。然則豈可誤服熱藥而求其益?所謂聾者,由水 衰火實,熱鬱於上,而使聽戶元府壅塞,神氣不得通 泄也。其所驗者,《仙經》言:雙手閉耳如鼓音,是謂鳴天 鼓也。由脈氣流行而閉之於耳,氣不得泄,衝鼓耳中, 故聞之也。或有壅滯,則天鼓微聞,天鼓無聞,則聽戶 元府閉絕,而耳聾無所聞也。故一法含浸針砂酒,以 磁石附耳,欲導其氣,令通泄也。或問曰:「聾既為熱,或 服乾蠍、生薑、附子、醇酒之類辛熱之物而或愈者,何 也?」答曰:「欲以開發元府,而令耳中鬱滯通泄也。故《養 生方》言藥中其效,則如聞攢百樂音,由陽氣開衝耳 中也。」凡治聾者,適其所宜。若熱證已退而聾不已者, 當以辛熱發之,三兩服。不愈者,則不可久服,恐熱極 而成他病耳。若聾有熱證相兼者,宜以退風散熱涼 藥調之,熱退結散而愈。然聾甚閉絕,亦為難矣。慎不 可攻之,過極反傷正氣。若非其病,不可服其藥。飲食 同法,當所宜者,過度則反傷正氣,病已則止藥,欲求 不病,無損而已矣。故《經》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 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 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勿令過度,反傷其正,不盡 行復如法。故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實實,無虛虛 而遺人夭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陽氣煩勞積於夏,令人熱厥,目盲不可視,耳閉不可 聽。人參散主之。

耳者,蓋非一也。以竅言之,是水也;以聲言之,金也;以 經言之,手足少陽俱會其中也。有從內不能聽者,主 也;有從外不能入者,經也。有若蟬鳴者;有若鐘聲者; 有若火熇熇狀者,各隨經見之,其間虛實,不可不察 也。假令耳聾者,腎也。何謂治肺?肺主聲。鼻塞者,肺也。 何謂治心?心主臭。如推此法,皆從受氣為始,腎受氣 「於已,心受氣於亥,肝受氣於申,肺受氣於寅,脾王四 季。」此法皆長生之道也。

耳鳴

[编辑]

耳鳴有聲,非妄聞也。蓋耳為腎之竅,交會手太陽、少 陽、足厥陰、少陰、少陽之經。若水虛火實,而熱氣上甚, 客其經絡,衝於耳中,則鼓其聽戶,隨其脈氣之微甚, 而作諸音聲也。《經》言: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鳴是 也。

《元李杲十書》

[编辑]

耳簫聲

[编辑]

心臟虛邪,熱風相合,妄聽妄聞耳簫聲,膽與三焦之 經,同出於耳。《銅人》云:「刺關衝出血,瀉支溝,脈浮大而 弦,初小柴胡湯,後大柴胡湯。」此證是太陽與少陽為 病,前客後主也。

耳鳴耳聾

[编辑]

《經》曰:「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胃氣一虛, 耳目口鼻俱為之病矣。」

《經》曰:「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 盲耳閉,潰潰乎若壞都。」故蒼天之氣貴清淨,陽氣惡 煩勞,病從脾胃生者一也。

脈弦洪緩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時一濇。其證耳鳴耳 聾者,調中益氣湯。

經曰:「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此胃弱不 能滋養手太陽小腸,手陽明大腸,故有此證,然亦止 從胃弱而得之,故聖人混言腸胃之所生也。或曰:「子 謂混言腸胃之所生,亦有據乎?」予曰:「《經》云:『脾不及,令 人九竅不通』。」謂脾為死陰,受胃之陽氣,能上升水穀 之氣於肺,上充皮毛,散入四臟。今脾無所稟,不能行 氣於臟腑。故有此證。此則脾虛九竅不通之謂也。雖 言脾虛。亦胃之不足所致耳。

耳之體屬腎用屬肺

[编辑]

耳者上通天氣,腎之竅也,乃腎之體,而為肺之用。蓋 肺長生在子,子乃腎之舍,而肺居其中,而能聽音聲 也。故精脫者耳聾。此明為清氣所奉於天,而心勞腎 損則受邪也。

《朱震亨心法》

[编辑]

耳聾

[编辑]

耳聾皆屬於熱,少陽厥陰熱多,當用開痰散、風熱,通 聖散、滾痰丸之類。

大病後耳聾,須用「四物湯降火。」

陰虛火動耳聾者,亦用四物湯。

因鬱而聾者,以「通聖散」內大黃酒煨,再用酒炒三次, 後入諸藥,通用酒炒。

聾病必用龍薈丸、四物湯養陰。

濕痰者,「神芎丸、檳榔丸。」

耳鳴

[编辑]

耳鳴因酒遏者,大劑通聖散加枳殼、柴胡、大黃、甘草、 南星、桔梗、青皮、荊芥。不愈,用四物湯妙。

耳鳴必用龍薈丸,食後服。

氣實人。「檳榔神芎丸」下之。

「耳內鬨鬨然」,亦是陰虛,亦有氣閉者,蓋亦是熱氣閉 者,耳迺鳴也。

耳腫痛

[编辑]

耳濕腫痛。涼膈散加酒炒大黃、黃芩、酒浸防風、荊芥、 羌活服。「腦多麝少。濕加枯礬吹。」

《羅天益衛生寶鑑》

[编辑]

耳聾

[编辑]

《黃帝鍼經》云:「精脫者,則耳聾。」夫腎為足少陰之經而 藏精氣通乎耳。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若精氣調和,則 腎臟強盛,耳聞五音;若勞傷氣血,兼受風寒,損於腎 臟而精脫,精脫則耳聾也。然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 絡於耳者,其陰陽經氣,有相併時,併則臟逆,名之曰 厥,氣搏於耳之脈,故令聾。其腎病精脫耳聾者,其候 頰顴色黑。手少陽之脈動,其氣厥逆而耳聾者,其證 耳內煇煇焞焞也。手太陽厥而耳聾者,其候聾而耳 內氣滿也。宜以燒腎散治之。

卒聾

[编辑]

夫卒耳聾者,由腎氣虛,為風邪所乘,搏於經絡,隨其 血脈上入耳,正氣與邪氣相搏,故令耳卒聾也。宜以 蒲黃膏治卒聾也。

聤耳

[编辑]

夫耳者,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足少陰之經也。若 勞傷氣血,熱氣乘虛入於其經,邪隨血氣至耳,熱氣聚則生膿汁,謂之「聤耳」也。

耳中生瘡

[编辑]

夫「耳內生瘡者。」為足少陰之經。其氣通於耳。其經虛 則風熱乘之。隨脈入於耳。與氣血相搏。故令耳內生 瘡也。

《危亦林得效方》

[编辑]

耳鳴

[编辑]

耳鳴,皆是腎精不足,陰虛火動也。痰火者鳴甚,腎虛 者微鳴。宜補腎丸、黃芪丸、大補丸、滋腎通氣湯,或六 味地黃丸。

《明方賢奇效良方》

[编辑]

《論耳鳴耳聾》

[编辑]

耳聾屬足少陰腎經,寄竅於耳,而腎之所主者精,精 氣調和,腎氣充足,則耳自聰矣。且耳聾所感不一,有 勞傷氣血,風邪乘熱,使精脫腎憊而聾者,有挾風而 聾者,有勞損而聾者。蓋十二經脈上絡於耳,其諸經 適有交併,則臟氣逆而為厥,厥氣搏入於耳,為厥聾。 耳者宗脈之所附,脈虛而風邪乘之,風入於耳,使經 氣否而不宣,為風聾。勞役傷於血氣,淫慾耗其精元, 瘦悴力疲,昏昏聵聵,為勞聾。或人善調養,氣血和平, 不妄作勞,其證漸愈。或不能謹避,勞傷精氣神,風邪 停滯,則為久聾之證。又有耳觸風邪,與氣相搏,其聲 嘈嘈,眼或見光,為虛鳴。有熱氣乘虛,隨脈入耳,聚熱 不散,膿汁出焉,為膿耳。俗醫多用慓悍燥熱之藥制 之,往往為腎水虛冷故也。夫心火本熱,虛則寒矣;腎 水本寒,衰則熱矣。腎水既少,豈能反為病耶?故一法 用酒浸針砂一日,至晚去針砂,將酒含口中,用磁石 一塊,綿裹塞耳,在左塞左,在右塞右,欲導其氣而通 泄也。或問曰:「聾既為熱,或服乾蠍、生薑、附子、醇酒之 類性熱之物,而或愈者,何也?」答曰:「欲以開發元府,而 令耳中鬱滯通泄也。凡治聾者,適其所宜,若熱證退 而聾不已者,當以辛熱之劑發散,疾止即已,不可久 服,恐熱極而成他病爾。若聾有熱證相兼者,宜以退 風散熱調之,退結散熱而愈。然聾甚悶絕,亦為難已, 慎不可攻之,過極反傷正氣,若非其病,不可服其藥, 飲食」同法,當所宜者,過度則反傷正氣,病已即止藥, 欲求不病,無損而已矣。又言老人之氣衰,多病頭目 昏眩、耳鳴或聾,上氣等證,此皆陽實陰虛之證也。俗 言「老弱為虛冷而無熱也。」縱有熱證,或云少水不勝 多火,而反言腎水虛則為寒,此乃舉世受悮之由者 也。

《虞摶醫學正傳》

[编辑]

耳病

[编辑]

《內經》曰:「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又曰:「耳為腎之外 候。」又曰:「腎通竅於耳。」又曰:「心通竅於耳。」夫腎之為臟, 水臟也。天一生水,故有生之初,先生二腎,而一陰藏 於其內,而又有相火存乎命門之中也。相火每挾君 火之勢,而侮所不勝,經所謂一水不能勝二火是矣。 其或嗜慾無節,勞役過度,或中年之後大病之餘,腎 水枯涸,陰火上炎,故耳癢耳鳴,無日而不作也。或如 蟬噪之聲,或如鐘鼓之響,甚為可惡。早而不治,漸而 至於龍鍾,良可嘆哉。治法宜瀉南方之火,補北方之 水,無有不安者焉。錢仲陽曰:「腎有補而無瀉」,厥有旨 哉。

診法

[编辑]

「左寸洪數,心火上炎。兩尺洪數,相火上炎。」其人必遺 精,夢泄,兩耳或鳴或聾。

《戴思恭證治要訣》

[编辑]

耳病

[编辑]

耳為腎竅,耳病皆屬於腎,腎虛故耳中或如潮聲、蟬 聲,或暴聾無聞。宜《鳴聾散》,或嚼蠟,用酒下,及黃蠟粥 食之。

腎經久虛,耳中潮聲,蟬聲無休止時,妨害聽聞者,當 墜氣補腎,正元飲嚥,黑錫丹,兼進安腎丸。

風毒攻耳致生膿者,名「聤耳。」

《樓英醫學綱目》

[编辑]

耳目受陽氣以聰明

[编辑]

人之耳目,猶月之質,必受日光所加,始能明耳目,亦 必須陽氣所加,始能聰明。是故耳目之陰血虛,則陽 氣之加無以受之,而視聽之聰明失;耳目之陽氣虛, 則陰血不能自施,而聰明亦失。然則耳目之聰明,必 須血氣相須,始能視聽也。

耳病屬腎肝

[编辑]

耳以竅言之,腎水也。《經》云:腎主耳,在臟為腎,在竅為 耳。又云:「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又云:「精 脫者耳聾。」故羅謙甫以精脫耳聾,必顴頰色黑也。 《經》云:「肝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治用四 物湯加防風、羌活、柴胡、菖蒲、茯神等分,煎服二十餘 帖,卻用杜壬薑蠍散開之,肝虛則生薑補之是也。

運氣耳聾有四

[编辑]

一曰濕邪傷腎,三焦聾。《經》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民病耳聾,渾渾焞焞,治以苦熱」是也。

二曰燥邪傷肝聾。《經》曰:「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 邪,民病耳聾無所聞」是也。

三曰火邪傷肺聾。《經》云:「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 邪,民病耳聾」是也。

四曰風火炎擾於上,聾。《經》云:「少陽司天之政,風熱參 布,雲物沸騰,民病聾瞑。」三之氣,炎暑至,民病熱中聾 瞑,治以寒劑是也。

運氣耳鳴皆屬風火

[编辑]

《經》云:「厥陰司天,風行太虛,雲物搖動,目轉耳鳴。三之 氣,天政布,氣乃時舉,民病耳鳴。」又云:「厥陰之勝,耳鳴 頭眩。」又云:「少陽所至為耳鳴,治以辛寒」是也。

運氣耳痛皆屬熱

[编辑]

《經》云:「少陽之勝耳痛,治以辛寒」是也。

《李梴醫學入門》

[编辑]

耳聾有新舊之異

[编辑]

耳聾須分新舊,新聾多熱,少陽、陽明火多故也,宜散 風熱、開痰鬱之劑;舊聾多虛,腎常不足故也,宜滋補 兼通竅之劑。脈證以腎為主,遲濡為虛,浮動為火,浮 大為風,沉濇為氣,數實為熱。

耳聾有三

[编辑]

「厚味」動胃火。則左右俱聾。「忿怒」動膽火。則左耳聾。「色 慾」動相火。則右耳聾。三者忿怒為多。

耳聾有痰火風濕氣閉虛勞精脫氣脫之不同

[编辑]

痰火,因膏粱胃熱上升,兩耳蟬鳴,熱鬱甚則氣閉漸 聾,眼中流火,宜「二陳湯加黃蘗、木通、萹蓄、瞿麥。」因酒 者,通聖散加南星、枳殼、大黃,或「滾痰丸。」

風聾,因風邪入耳,必內作癢,或兼頭痛風熱,或因鬱 者,防風通聖散。先將大黃酒煨,又酒炒三遍,後入諸 藥,俱用酒炒煎服。風壅連頭目不清者,清神散;風虛 者,排風湯、桂香飲、芎芷散。

濕聾,因雨水浸漬,必內腫痛,涼膈散加羌活、防風,俱 用酒炒,或五苓散加陳皮、枳殼、紫蘇、生薑。濕痰,神芎 丸。痞塞不通,必兼眩運。實人因怒者,當歸龍薈丸。虛 人因思者,妙香散。憂滯者,流氣飲子加菖蒲。上盛下 虛者,祕傳降氣湯加菖蒲。

虛聾,因久瀉,或大病後風邪乘虛入耳,與氣相搏,嘈 嘈而鳴,或時眼見黑花。陰虛者,四物湯加知蘗、菖蒲、 遠志,或腎氣丸加磁石、故紙、菟絲子、黃蘗。陽虛者,八 味丸、益腎散、磁石湯。

勞聾,昏昏聵聵,瘦瘁乏力,因勞力脫氣者,補中益氣 湯加菖蒲,有火者加知蘗、茯苓。因房勞脫精者,人參 養榮湯加知蘗,或補骨脂丸。如久聾腎弱氣虛,絕不 聞者,難治。

大要調氣與開關通竅。腎,水竅,耳而能聞聲者,水生 於金也。肺主氣,一身之氣貫於耳,故能聽聲。凡治諸 聾,宜先調氣開鬱,間用磁石羊腎丸開竅。蓋聾皆痰 火鬱結,非磁石鎮墜,烏、桂、椒辛、菖蒲辛散流通,則老 痰鬱火難開,然亦劫劑也,愈後以通聖散和之可也。

耳鳴

[编辑]

耳鳴,乃是聾之漸也,惟氣閉多不鳴便聾。風熱鳴者, 解毒湯加生地、知母,或通聖散。痰火鳴甚,當歸龍薈 丸;挾濕,神芎丸,或青木香丸。腎虛微鳴,滋腎丸。氣虛, 四君子湯下;血虛,四物湯下;陰虛,虎潛丸。

聤耳膿耳耳疼

[编辑]

聤膿疼,皆風熱湊也。聤耳原有油液,風熱搏結成核, 以致鳴聾。外用猪脂、地龍、鍋煤等分,薑汁和丸棗核 大,綿裹入耳,令潤,挑去重者,內服柴胡聰耳湯。《膿耳》 風熱上壅,外用枯礬五分,陳皮、胭脂俱燒灰各二分, 麝五釐,為末吹耳,重者,內服犀角飲子。耳疼如蟲走 者,風盛;乾痛者,風熱;或屬虛火,有血水者,風濕。外用 蛇蛻燒存性為末,吹入枯礬末亦可。疼甚,用吳茰、烏 頭尖、大黃搗爛盦足心。重者內服「《東垣》鼠黏子湯。」

《龔信古今醫鑑》

[编辑]

《耳病論》

[编辑]

夫耳者,腎之竅也,其為病亦有數種:有氣厥而聾者, 有挾風而聾者,有勞傷而聾者;有熱氣乘虛,隨脈入 耳而為膿耳者;有耳出津液,風熱搏之,結核塞耳,亦 令暴聾而為聤耳者。然又有左聾者,有右聾者,有左 右俱聾者,不可不分經而治之也。

《治法》

[编辑]

夫「左耳聾者,因有所忿怒過度,則動少陽膽火,故從 左起,以龍薈丸主之。右耳聾者,因有所色慾過度,則 動太陽膀胱相火,故從右起,以六味地黃丸主之。左 右俱聾者,因有所醇酒厚味過度,則動足陽明胃火, 故從中起,以通聖散、滾痰丸主之。蓋左耳聾者,婦人 多有之,以其多忿怒故也;右耳聾者,男子多有之,以」 其多色慾故也;左右俱聾者,膏粱之家多有之,以其 多肥甘故也。總三者而論之,忿怒致耳聾者,為多 痰火上升,兩耳蟬鳴,漸欲聾,宜加減龍薈丸、鍼砂酒, 通用利氣湯、復聰湯

《龔廷賢萬病回春》

[编辑]

耳聾脈證

[编辑]

耳病腎虛,遲濡其脈。浮大為風,洪動火賊。沉濇氣凝, 數實熱塞。久病聾者,專於腎責。暴病浮洪,兩尺相同。 或兩尺數,陰火上衝。

左耳聾。宜龍膽湯。右耳聾。宜「滋陰地黃湯。左右耳俱 聾。宜酒製通聖散、清聰化痰丸。」

「腎虛耳聾,宜六味地黃丸。本方加遠志、菖蒲、黃蘗、知 母,並鹽水炒。亦治陰虛火動而聾。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