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8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八十九卷目錄
白嶽山部彙考
圖
考
白嶽山部藝文一
遊齊雲山記 明李汛
前題 鄭禧
禮白嶽紀 李日華
白嶽記 馮夢禎
白嶽山部藝文二〈詩〉
遊齊雲巖 元吳訥
齊雲巖 明程敏政
齊雲山謠 程時言
對三姑五老諸峰 翁人龍
白嶽山部紀事
白嶽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八十九卷
白嶽山部彙考
[编辑]徽州府之白嶽山
白嶽山,在江南徽州府休寧縣西三十里,高三百仞, 周三十五里,山西北有巖,名「齊雲巖」,高三百五十仞, 周迴數十里。其山絕壁斷崖,松蘿森蔚,中多名勝,昔 人曾比為「小武當焉。」
白嶽山圖
考
[编辑]按《方輿勝覽》。「江東路徽州白嶽山在休寧縣西四十 里。絕壁斷崖。松蘿森蔚。」
按:《明一統志》:「徽州府:白嶽山在休寧縣西四十里,中 峰獨聳,傍有懸崖小徑可憑而上。絕頂有池,池西有 石室,學仙者多居之。其東北又有五綵石壁,狀若樓 臺,有飛動之勢。」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白嶽山,在休寧縣,一名齊雲巖, 上有珠簾泉、香爐峰,皆靈境也,昔人目為「小武。」當 按《三才圖會白嶽圖》考,白嶽在徽州休寧縣,一名齊 雲巖。自白嶽嶺過桃源,視下方平埜蒼然,曰中和之 亭。過亭聽水聲泠泠,曰桃花之澗。澗南峭壁橫截一 竇如刓,刻作捲蓬大橋狀,高員侔闕一石楠,扶疏如 蓋,直闕前,曰「東天之門。」入門,飛巘嵌空,多成乳竇。二 石龍循洞門旁出,鱗骨隱隱,疑為石所砌,而石肉相 黏,又似為真龍者。洞中雜塑釋道應真像,曰「羅漢之 洞。」稍西,龍洞脊有飛泉灑下,入碧蓮池,濺乃如珠,曰 「珍珠之簾。」崖西石壁上有如虎跡者,曰「黑虎之崖。」度 天梯嶺,入元武觀中,坐元君塑像,道流稱「百鳥銜泥 以成,似神其說也。」左峰為石鼓,右峰為石鐘。夾觀兩 峰為輦路。觀後高峰千仞,白雲封之,曰齊雲之巖。直 觀孑立,鑄鐵亭籠之,曰香爐之峰。觀西一小峰離立 澗下,曰捨身之崖。踰浮雲嶺,層巒刺天。左龍右虎,曰 紫玉之屏。峰側有石如虹,臥泉一縷,旁注為洗藥池 者,曰鵲橋之峰。橋左巨壁崛起,橫列如障,穹然而樓 閣。其下曰「紫宵之崖。」馴伏峰前,昂首似欲長鳴而起 者,曰「橐駝之峰。」丹楹桓礎,架駝脊而築者,曰「無量壽 佛之宮。」西北翠岫如螺髻者,曰「三姑之巖。」蒼顏黛色, 向文昌閣,如矯首欲語者,曰「五老之峰。」朱閣隱隱,扼 山之吭,曰「西天之門。」山北向東西兩天門距可五里 餘。
按《休寧縣志山川攷》:「白嶽山在縣西三十里,高三百 仞,周三十五里,奇峰四起,絕壁斷崖,遊齊雲者必先 登焉。」
齊雲巖在白嶽西北,高三百五十仞,周迴數十里。縣 西行峰皆平遠,至白嶽嶺,峰始奇,石路盤迴如線,遊人緣梯而升。自白嶽西南行五里,至桃源嶺。重巖夾 峙,結小屋,曰「中和亭。」亭下二巨石蹲伏,色黧黑。中有 白質成突睛,曰「石鱉塢。」塢旁大壑,深不得其底,但聞 水聲潺潺出草樹間,曰「桃花澗。」渡澗近西,乃有石罅, 方廣若門,曰天門。門下舊有石楠一株,大數十圍,門 下諸石,如伏犀馴象。入門東南行,聯巖如城。其第一 曰彌陀巖,即密多巖也,今有密多院。《祥符經》云:「木罅 中出蜜,長吏嘗遣取之。」梁任昉為太守,遂止。皆誤傳 也,乃僧取梵書波羅密多義耳。第二曰觀音巖,視彌 陀稍劣,前一石色正綠,昂啄而躲尾,曰「鸚鵡石。」第三 曰「羅漢洞」,稍加大焉。二石龍循洞門旁出,鱗骨隱隱, 蹴之疑為石子所砌。諦視之,石肉相結,復意其為真 龍也。第四曰「龍王巖」,視觀音加劣。巖上飛泉灑灑落 巖下如雨,曰「珍珠簾。」簾前有池,池未嘗溢,亦未嘗涸。 曰「碧蓮池」,瀦水沸散于西澗,曰「龍池泉。」西巘有虎跡, 如泥淖所印者,曰「黑虎嶺。黑虎西行折南里餘,至車 谼嶺,其峻視白嶽倍之。車谼南二里,至真武觀。觀後 一山突起,如屏倚天,所謂『齊雲巖』」也。「雲巖」二字,內翰 程珌所題。明嘉靖丙辰,世宗以祈禱有應,曰齊雲山, 敕建太素宮。左一峰曰石鼓,右一峰曰石鐘。夾屏兩 峰曰輦輅。觀前水如帶,委蛇而東,為石橋以渡。南直 觀門數百步,一峰挺然拔出蒼莽中,不與群山相屬, 曰香爐峰。左右西崖之門,有巨石特起,又謂之「淩虛 巖。」橋西高巖中斷,一小峰離立巖下,曰「捨身巖。」巖西 行上浮雲嶺,南下數十步,仰視棲霞洞。其頂橫臥一 石如螮蝀,曰「鵲橋。」下有洗藥池,左崛起巨巖,曰「紫霄。」 前一石銜尾封脊,引頸欲鳴,曰「橐駝。」西北人立數峰, 有堆翠如螺髻者,曰「三姑。」有矯矯類力士之舉金牛 者,曰「五丁。」又有類道人比肩垂紳而來,曰「五老。」南一 石卓立,曰「天柱」,險不可即別一徑,通獨聳巖一澗,自 西北逶迤而來,散而為并者九。北三里一石洞,屏榻 整然,殆異人隱處。又北一里五峰並峙,而中稍高,曰 五鳳樓,上有石,人呼之,隱隱若有應聲。西北有沉香 閣,草木蒙茸,蛇虎潛中,不能往也。元武殿,初創自宋 寶慶間,真像相傳百鳥銜泥所塑,然曾經火,一髮不 燬,其異如此。
獨聳巖,高三百仞,周十五里,頂有池水,清徹可鑑。崇 崖凡數曲,里人鑿渠引水下出,溉田千畝。
白嶽山部藝文一
[编辑]《遊齊雲山記 》明·李汛
新安多佳山,而齊雲巖與黃山為最。巖周迴百餘里, 高三百五十仞,視黃山僅百之一,而恢怪神詭,足與 爭雄。予嘗一遊焉,每思繼之。及讀學士程《篁墩記》,如 畫在目,自是以為可不再遊矣。今年巖之道士汪泰 元號養素者,遣其徒方瓊真來告曰:「吾師近得巖西 異境數處,皆人未見者,願一覽焉。」予曰:「有是哉!」遂戒 輿破曉而行,六十里至白嶽嶺,乃舍輿而躋,遇亭輒 少憩。至午,養素迓于虛危之池曰:「來遊君子,旦來暮 返,往往至是而止。竟未知有巖西之勝,請為先驅。」西 行數十里,一石橫可五丈餘,深半之,高又半之,上覆 如閣,養素室其下,因名退思。左鑿巖,引泉一線,入而 為井,淵然一涵,右古松一株,不知何代物也。出巖西, 上浮雲嶺,南下數十步,仰視棲霞洞。其頂橫臥一石 如螮蝀,曰「鵲橋。」下有洗藥池,取盥者謂能去痍。左崛 起巨巖,曰「紫霄」,其下可避風雨。前一石銜尾封脊,引 頸欲鳴,曰「橐駝。」西北人立數峰,有堆翠如螺髻者,曰 「三姑。」有矯矯類力士之取金牛者,曰「五丁。」又有類有 道者比肩而來,曰「五老」卒。然遇之,不甚疑其為山也。 南一石卓立,曰「天柱」,險不可即,乃轉天獨障,障之巔 夷曠,可坐數百人。予曰:此蓋天造,以憩遊者,宜亭其 上,養素欣然。一澗自西北逶迤而來,幽漠瀄汨,而為 潭者三,散而為井者九。井視潭加小而深,為龍所宅。 澗口飛瀑,若晴雪滿山,清沁肌骨。北三里一石洞,屏 榻整「然,殆異人隱處。又北一里,山峰並峙,而中稍高, 曰五鳳樓,上有石,人呼之,隱隱若有應聲。嗚呼異哉!」 養素又謂:「西去十五里,有巨石飛跨兩山間,長五十 餘丈,廣十丈,其下去地百尺,人間無此橋也。」迫暮,未 及往,亟循故道返,月色已在榻矣。明旦,登天鼓峰,緣 絕壁而上,若有挾之者,不覺遂至其巔。予曰:「嗟乎高 哉黟祁歙、婺之山,煙樹歷歷,一目盡矣。」時風烈甚,即 下夷處,回視棧勢峻絕,卻股栗自危。頃之,南轉峰陰, 擬觀白龍、烏鵲諸洞,聞幽籟颯颯出深谷中,遂止。因 語養素曰:「名山近在百里,且不能窮,而欲遐想,何哉?」
===遊齊雲山記 鄭禧===嘉靖丙申冬十一月己未,余以公務入新安,過齊雲 山下,戒輿人一登焉。闖白嶽、中和山門,石磴已峻,乃 以緪曳輿而行。行數十步,降輿、步屧二,從者挾以登。 至步雲亭,再陟登高亭。足倦,命輿過中和、凌風二亭, 因誦潘閬遊華山倒騎驢」之句,復下輿,徘徊下視,更 覺峻絕。從松雲亭逶迤下水雲亭,復攀躋而上,遙見 嶺上有亭巋然,曰:望仙。」道官率諸徒來候,問:「何以知 之?」曰:「休寧碧溪,傅侯之命也。」問:「距休幾何?」曰:「一舍許。」 遂前導以行,崎嶇下,行山澗中,抵步虛亭,始平坦。過 棲真巖,作臺閣于崔巍之下,以祀元武,殊為壯麗。又 折而西,至象鼻巖,乃躡危級,由東天門而入。懸巖陡 絕,壁間忽開一竇,如城門以通行者。轉而東南一石 室,刻古聖賢像。其中山人曰:「此道德巖也。」其次一石 竇,刻觀音像,曰:「此圓通巖也。」循巖南下小坡一洞,頗 深廣,曰真仙。洞口伐石作坊,表扁眾妙之門中以貞 竇,刻元武像,又刻釋迦像于其後,刻諸天羅漢小像 于兩巖間。余訝其不倫,山人曰:「此地初名羅漢洞,後 乃奉元武于其中。」出洞口稍前,曰龍王洞,山人曰:「值 旱必禱于此。」其巔大刻曰「珍珠簾。」以上有飛泉噴薄, 如珠落巖前碧蓮池中,故名。又前小石竇,刻梓潼像 曰文昌巖。又折而西,勒方棠陵所作白嶽,山人傳置 巖上。稍西曰黑虎巖,數跡仰印巖間,宛如虎過泥淖 中。又百餘步,至天梯嶺,旁有石竇,俯瞰絕壑,構結其 中。棠陵為扁其門曰「真真石室。」問之,曰:「此白嶽山房 素和棄官藏修之所也。」踰嶺而望,則五屏、鐘鼓、天橋、 谼日諸峰,皆森然在目中矣。山人為余歷指而言之。 又迴旋初仙臺,西下更衣亭,過榔梅菴。山人曰:「武當 山有元武手植榔梅,尚無恙,此菴所以擬之也。」自白 嶽山麓抵此殆十里,俱伐石作逕,憩行有亭,每亭相 望約里許。自步虛亭以西數里,皆作石闌于逕旁。自 菴距觀前,又作石屏以代闌。其上雕琢古今神仙遺 跡,極工巧。問之,皆山人倡好事者為之也。余顧謂山 人曰:「裝點太盛,得無有失天然之趣,如東坡所誚規 方竹杖而髹之者乎?」山人笑而頷之。觀門內有小池, 池內隱隱有大石如龜蛇狀,跨橋而入。回顧香爐峰, 卓立數百仞,適當其前,此蓋天造也。觀有殿,以祀元 武山人曰:「此像經水火二劫,俱凝然不動。」左右兩廊 多樓居。行百餘步,過風虎關,至紫霄巖。巖高數百丈, 巖下空洞樓閣,彷彿如正殿。其巔清泉分注,巖左右 各匯而為深池。立穹碑鐘鼓樓于其上。懸巖半空中 有新刻《萬峰晴雪及第一蓬萊數大字,仰瞻之頃,令 人褫魄。問之,曰:「郡侯三石,馮公筆也。再折其西,道旁 石壁多刻來遊士夫題詠。又過雲龍關,出西天門外 數百步,新作一亭,對五老峰。瞻眺久之,以日晡,從者 有倦色,遂不及窮源而歸。吾邑仙都、吏隱、〈初暘〉》諸山, 皆擅名天下。鼎湖之挺秀,窪尊之古篆,初暘谷之幽 邃,雖此山之所不及,然此實兼諸勝而有之。然則天 台雁蕩武夷之下,此其最勝者歟。昔人目此山為「小 武,當不其然歟?
禮白嶽紀 李日華
[编辑]余昔連舉子而殤,家君曰:「里中禮白嶽者,生子輒育。」 盍以瓣香遙祝之,果舉兒亨。越四日而鄉書至,則余 與薦,蓋今上辛卯秋八月也。余方治公車裝,壬辰春, 竟第,留都下,家君迺代余禮嶽。自是歲一遣蒼頭潮, 奉香惟謹。今歲庚戌夏,家君忽苦脾疾,已而益劇。余 方皇皇醫療,禱籲間,蒼頭潮者夜忽驚呼,妻蹴之則 曰:「主方遣我禮嶽。」迨明,余請于家君曰:「白嶽神最靈, 兒當躬往祈安,奈湯藥未可委人,其具疏忱,悃令潮 先乎?」則呼命潮。潮因述夜夢,相與嗟異,嘆余念甫萌, 而神已告矣。潮以五月一日行,家君疾漸愈。至九月 秋爽,氣體益平復。余乃以八日治行,辰刻登舟,夜泊 石門。九日由謝村取餘杭,道曲溪淺渚,被水皆菱角, 有深淺紅及慘碧三色。舟行匊手可取,而不設塍塹。 僻地淳俗,此亦可見。余坐篷底,閱所㩦《康樂集》,遇一 秀句,則引一觥酒,渴思解奴子康素工掠食,偶一命 之,甚資咀嚼,平生恥為不義,此其愧心者也。夜泊楊 家橋,去縣尚二十里,明晨登陸矣,成一律以應令節。 十日,從餘杭埠口覓筍輿,衝煙而發。三十里至青山, 坡石皆沉紫色,老苔漬之,極古秀,畫家所未能狀也。 又十里至五柳,又十里至馬溪橋,溪流得雨,㶁㶁有 聲。橋左一大士廟,老僧進杯茗。五里至臨安西市,汪 鋪饋食皆淡味。古云:「山中無鹽豉,故壽其然耶。」十一 日,五里至青溪渡,溪多馬卵石,一路多水碓,泉流甚 壯。又五里至錢王鋪,又十里至化龍館,十里至橫塘, 又十里至藻溪。時雨初霽,雲氣亂如奔馬,四山多畫 眉聲。三里至瓶窯河口,溪聲瀺瀺,跨溪建一觀音閣, 老僧煎茗施行者,土人「趙老角巾。」「衣來迎客。」云閣 本其所建,生二子,一掾史,一諸生。平生步履不越溪 上,日聽水聲,看山色而已。談吐頗有味,馬少游輩人 耳。七里至戴石,十里至鎮郭,有萬壽寺,樹木頗陰森, 而像設荒落。五里至方園鋪,十里至太陽鋪。盡日行兩山合沓間,一峰吐雲,一峰送日。夾路野松,雨蒸日 炙,香氣撲人。衣袖為沾漬者,撚之皆「有龍麝氣。」十二 日,雨。十里至廬嶺,十里至昌化縣。縣在萬山中,無城, 儒學倚一峰下,面對稠林,森秀之極。十里至白石橋, 十里至「手挖巡司,十里至朱柳,有雎陽雙節廟。十里 遶溪行六七里,四面峰巒迴合,疑無徑路,踰一小嶺, 又三里至結口」,宿焉。是日雨不止,衣袍沾濕,僕夫頗 疲頓。余于輿上領略雲山滃濛之狀,沉綠深黛中,時 露薄赭,倏斂倏開,非襄陽米老,斷不能與造化傳神。 乃曰:「此老高自標置,固非浪語。向余不知畫法,不為 此行,在萬山中適值澍雨,亦何由證入哉?」憶余初從 餘杭渡口,晴色可匊,止西望有晦昧之意,今乃知余 來時,正山靈醞雨之候也,余實步步入雨境耳。十三 日大晴。自峽口起行,「五里至高路,五里至橫溪橋,十 里至嶺腳,過車盤嶺,五里至順溪,五里至楊家塘,五 里至昱嶺關,五里至新橋鋪,上老竹嶺。」嶺當兩山迴 合處,嶺以東水皆流入太湖,嶺以西水皆流入浙江。 「山勢兩背相抵,曲澗蛇行,其間萬杉森森,四望疑無 出竇,而竹嶺稍通一線,亦半假人力鑿治」,真一夫當 關之勝也。氣候新晴,愈覺澄朗,諸峰曉色,澄翠拖藍, 日光射之,遠者如半空朱旗,近者如塗金錯繡,丹楓 蒼檜,點綴其間,萬壑屯雲,千松漱玉。到此又思李昭 道父子畫法,不為虛設,大小米如中書堂,淡瀋判押, 挈其總領而已。山有草花,紅媚可人,葉如牡丹而小, 土人名之「秋海棠。」我地秋海棠生牆陰濕地,花如豆 蔻,葉如莧,乃斷腸草,非此種也。今因改名秋牡丹以 配之,且令僮輩攜其種歸,不知肯滋殖否?度老竹嶺 西腳鮑店,酒頗醇美。十里至王干巡司、廣葉嶺、鍾嶺、 黃土嶺,所謂「王干三嶺」也。一過老竹,即為歙地,山形 非不雄壯,而勢稍散闊。土人工殖利山下開塘畜魚, 慮人竊取,「則作磚牆圍之,每亙數十百步,以雜樹與 桕子利薄,多改殖橦子,砟油轉售,故無紅葉點綴。鑿 石煆灰,多作窖穴,白堊淋漓可厭。蓋陶白猗卓之策, 行則孫綽、謝朓、盧浩然之趣,不免減損。物之不能兩 大,固其理歟?」又十里至杞梓里宿,十四日,三里至徐 塢,七里至蘇村,五里至斜干,有槐源大石橋。五里至 蛇坑,五里至賜麟橋,五里至山後鋪,五里至鄭坑,五 里至七賢橋。土人云:「昔有七賢者,作七井、七竈,為糜 以食餓者,又共作此橋利濟。」詰其姓名,則不知為何 拂碑,碑泐不可讀。一里至方村,一里至北岸,一里至 大佛鋪。吳氏住處,喬木陰森,俗傳半夜夫妻八百丁 者。有衍慶橋、蜻蜓灣,四里至蔡塢口,六里至章祁鋪, 有越汪公祠。詰土人,不知公為何人。余按唐《杜威部 將王雄誕傳》稱「歙守汪華在郡稱王已十年,雄誕攻 降之。」至今歙人稱汪王,其即華耶?抑其子孫耶?五里 至郎源口,又五里至稠木嶺。二里至七里廟,有八相 祠。二里至新安第一關。六里至城,遶城行一里至河 西橋。橋有十七洞,下俯大溪,雄跨勝吳江垂虹也。余 以山人裝竹兜前行,不敢過,諸豪貴交人亦無從物 色。余蚤息旅館,無事作《山中十三聲》詩,亦經行所感 也。十五日,十里至巖市鎮,街街縱橫,車轂湊擊,聚落 之雄勝者,以禮嶽故,不敢遲回流覽。入一小肆中,午 餐,几案楚楚,薰爐硯屏,若蘇人位置。壁有文太史畫 一幅,題句云:「秋色點霜催木葉,清江照影落扶疏。高 人自愛扁舟穩,閒弄長竿不釣魚。」長洲文璧題。十里 至楊村,十里高橋,十里萬安橋,十里休寧縣。縣治壯 麗,江南北所未見。冒雨行四十里,至巖腳,沐浴更衣, 躡級而上,日已崦嵫矣。至天門,有青童二人執炬導 余歸黃庭院。院主陳建宇、吳立齋具精蔬,款余羽流, 俱能酒酣肆雄快,絕無城市跼蹐卑趨之態,恨無展 陸妙手,作《醉道士圖》貽之耳。十六日五鼓起,盥櫛,同 羽流鼓吹詣拜表臺上章。天風獵獵,清寒砭人骨,如 置余九霄鬱羅之府。塵海浩浩,俱出履帶下也。歸院 午餐罷,羽流乞書扇者紛集,漫占語應之,不復計其 工拙。天門外石室中,遇張躐蹋一百二三十歲人。十 七日蚤下山,改從溪路取嚴州道。十八日,至休寧,過 落日臺,乘月行五十里,至屯溪。十八日,易船行四十 里,至辰山渡。二十五里,至箬團山,山多翠箬。十九日, 行十里,至綿溪,有「汪五峰墓。」二十日晚,至黃館驛,易 徽客汪姓者船,夜行五十里。二十一日,至「七里瀧,過 嚴先」生釣臺,五十里至桐廬,五十里至新店,四十里 至富陽。連日大東北風,水勢既闊,行灣曲中,霧氣茫 茫,浩如泛海。二十二日辰刻,霧未解,風勢未定。余從 富陽起陸,覓官輿一乘,驛騎四匹以行。沿山度嶺,七 十里至六和塔,一望煙江無際。余向所乘舟竟不知 何處,始信置足實地之為快也。又十里至出山埠,覓 西湖划船,至昭慶雲山房宿焉。房中遇同載一僧從 雲棲來,號慧文,頗知詩,因言雲棲巖下有一穴,僅容 一人側臥,有一僧處之,《上則草木蕭蔚,下則澗水瀺 灂,僧寒暑不出,慧文作詩贈之》曰:「巖上草蕭蕭,巖下 水瀺瀺。中有上皇人,側身臥其間。癡憨似布袋,撒顛類寒山。乞食尚無瓢,世故豈相關?自言無體面,要求 方寸閒。」其風可想矣。二十三日,從松毛場覓舟,得湖 客舫子;夜行泊石門。二十四日,抵家,晡矣。
白嶽記 馮夢禎
[编辑]「白嶽」,即齊雲巖,在休寧東南四十里。相傳元君現凡 夫身,修真其處。飛昇後,百鳥銜泥以成聖像,今殿中 像是也。像將成,缺數指,為人沖破,續之必脫。聖殿甚 莊嚴,世皇時所建。余以萬曆辛巳秋冬間為先人祝 禧至,自麓登山,凡歷十亭,至天門。天門兩石,下離上 合如門。當門有古柟一樹,甚奇,嗣聞其枯,不知以何 年榮秀如昨。再進,石巖橫覆,有深一二丈者。珍珠簾 更奇,蓋上有源泉縣空,噴下如簾,故名,映日尤玅。今 皆為俗人置屋塞之,碑石相接,惡詩充滿,天巧損矣。 羽流廬于殿右,相次如閭閻前者。余至,曾于健作令 羽流聞先聲,吹步虛,迎至山半,今但茶迎天門而已。 殿北向坐山正方如負扆,鐘鼓輔之,而鐘稍高。其外 左獅右象,香爐一峰居前,如削不可登。惟一道人,上 下捷如猿子,日不失然香期、香爐峰斷而起。其後岡 有三古松一矮而奇。殿門外稍左憑石欄,可望百里 外黃山,左行百步,有捨身崖,下臨百尺羽流云「數有 癡男子捨身於此。」蓋「捨身」亦棄俗之義,安能錯解?更 左有飛雨巖,與《珍珠簾》略同,亦實之以屋。其下即無 量壽宮,中肖接引彌陀,左右觀音、大勢至汪司馬所 倡建,相傳元君即無量壽化身也。又左里許為文昌 閣,正對五老峰,峰如仙掌,五指離立。白嶽諸石,橫文 相疊,色亦枯燥,惟五老戴蘚而潤。余蓋三宿閣中,五 老之左為獨聳峰,登之徑,險而無奇。上有米穀,其間 累甓為門,曰「西關」,此往石橋道也。相去廿餘里,似天 門而大,五之下可坐數十人。余嘗一至,鵷兒鼓興欲 往,余以不及往返,止之。茲遊以二月廿九日登山,晦 日謁帝歷諸勝,至文昌閣西關而止。俗傳三月三日 為元君降。凡日遠近進香者,填塞道廬,連三日,延弋 陽梨園演戲娛神,雜猥可厭,余故避之,以朔日下山, 未過望仙亭,迂道訪申清虛于翠微,天一茅室耳。潘 景升稱其奇,曾注《陰符老子》。有元致先見訪寓廬,故 答其意。其右道宮甚華整,則清虛之友黃無心捨財 所刱也。既下山,郡丞凌元孚自黟縣視篆歸,邂逅旅 館。元孚名登名,余庚午鄉同籍,從遊者次兒鵷雛,友 人潘景升、金太初、黃問琴也。景升詩名天下,與余唱 和古近若干首。太初名相,善觀象望氣,問琴名《斆南 曲》,為江南絕技。己巳三月晦日宿黃山湯寺記。
白嶽山部藝文二〈詩〉
[编辑]《遊齊雲巖 》元·吳訥
雲破石門開,青青煙樹來。江東好山水,天上出樓臺。 日月開丹竈,風塵罷酒盃。回看爭戰地,疑是住蓬萊。
齊雲巖 明程敏政
[编辑]四山回合杳難窮,翠錦屏開面面工。巨石穿雲成戶 牖,半崖飛雨作簾櫳。地靈今古神先據,境隔仙凡路 可通。極目丹丘何處是,巍巍樓閣倚天中。
齊雲山謠 程時言
[编辑]「齊雲鎮南天,眾星共北極。道途人肩摩,方國梯航繼。 云何胥乞靈,底或貽伊戾。」聖德天聰明,毫芒靡借替。 黍稷聞非馨,至誠惟孚契。多福不知求,悔萌迷早計, 親弛而弗親,祭非其所祭。一陌云幾何,百為徼神惠。 試即而家傭,若直寧能濟。異類祗罔歆,矯誣徒瀆制, 氓庶職斯愆。哲人胡寡慧,蜉蝣託名區,壟斷成實際, 閃赫電若雷,薨昏蝱與蚋。暮夜門不開,秋風戶疇閉。 無恤明咨彝,無嚴幽階厲。福地豈愛河,帝心恆不蔽。 戒慎無射思,禨祥有根蔕。甲午萬曆年,余七旬八歲。 積慮對辰閽,長懷追盛世。爰附此貞珉,以俟諸來裔。
對三姑五老諸峰 翁人龍
[编辑]「誰是丁士斧,到此恣盛怒。化工無有知,為三而為五。」 五者多歷年,鬢髮渾蒼古。人盡畏肅嚴,我轉覺媚嫵。 雲鬟儼侍間,三女粲可數。巫峰愧十二,尚爾戀雲雨。 老可轉如嬰,姑亦可稱姥。悟此駕高風,下視目為俯。 停驂斂鶴翎,孤身倚天柱。
白嶽山部紀事
[编辑]《休寧縣志》:「嘉靖九年,有鶴百餘來棲齊雲山。」
邋遢仙者,不知何許人。嘉靖間,寄跡西廓鎮橋庵,露 宿門外,日遊城市。溽暑衣破衲暴日中。冬則跣足踐 霜雪,塵垢遍體。不事浣濯,觸之無纖穢。問其姓名,笑 而不答,咸稱為「邋遢仙」云。
黃上舍國瑞,號無心道人。築室齊雲半山中,顏曰「洞 天福地。」居之,日惟一食,或數日不食。扃門寂坐,遊屐 登齊雲者,輒往瞻禮,仙罕與人接。田按臺生金叩以休咎,搖手不答。叩急,即瞪目曰:「做汝自家的事。」再問 之,曰:「忠孝是也。」兩臺登山祝釐,多題贈之。生平絕不 作書,一日,忽書偈示徒景嶽、致和、鶴林輩,遂跏趺而 逝。
萬曆三十三年大水,邑人李喬岱虔禱霽。秋旱,復步 禱于齊雲山,雨隨注。
崇禎十二年,大旱,邑令歐陽鉉步禱「齊雲澍雨」,立應。
白嶽山部外編
[编辑]《休寧縣志》:「白嶽山桃花澗舊名桃源,俗稱洞天福地。 明嘉隆間,有數百歲人居此,坐臥一石床,無姓名,不 立文字,人第稱為邋遢僊云。後化去,人從峨眉山來, 云常見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