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57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七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七十五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七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七十五卷目錄

  榆林衛部彙考

  榆林衛建置沿革考

  榆林衛疆域考形勝附

  榆林衛山川考

  榆林衛城池考

  榆林衛關梁考

  榆林衛公署考

  榆林衛學校考

  榆林衛賦役考

  榆林衛風俗考

  榆林衛祠廟考寺觀附

  榆林衛驛遞考

  榆林衛物產考

  榆林衛古蹟考墳墓附

 榆林衛部藝文

  榆林鎮總圖說       明王沂

 榆林衛部紀事

職方典第五百七十五卷

榆林衛部彙考

[编辑]

榆林衛建置沿革考      通志

[编辑]

本衛

秦為上郡北境。漢屬河西郡,隨屬雕陰。唐屬麟州新秦郡地。宋仁宗時,沒於趙德明。金初,為夏境。元屬米脂縣地。明初,平定陝西,分撥綏德衛千戶劉寵屯治。正統中,特敕右府都督王禎鎮守延綏等處,始建議築榆林城及沿邊砦堡墩臺以控治之,遂為邊鎮重地。成化七年,都御史王銳建置榆林衛。成化八年,都御史余子俊於舊城北增築城垣,置榆林衛指揮使司,隸陝西都司。

皇清因之。

榆林衛疆域考        通志

[编辑]

本衛

東至山西白溝營界,五百九十五里。

西至寧夏長寧墩,五百九十里。

形勝附

[编辑]

《舊志》:「遠際龍沙,四無襟帶。」

榆林衛山川考    通志延安府志合載

[编辑]

本衛

駝山 在城東

土山 :在衛城內。高數十丈。居人穴山為居,舊有烽墩。

木礧神山 :在衛南五十里。

馬神山 在衛東北二里,秋祭馬神於此。王墓山 有斷碑,字已磨滅,相傳為夏元昊之祖墓。

紅山 在衛北五里。山皆紅石,地近沙阜,左峽有水自大漠來,從石穴流下,落千仞。

石盤山 在衛東二十里。

赤木山 在衛西二十里。

黑山 在衛南十里,水甘草茂。明巡撫余子俊築寨堡,植柳萬株,其下「黑水」 出焉。

點軍崖 在衛南三十里。相傳秦王過此點軍。高寒嶺 在衛南十里。

大川水 ,在衛西半里。

三岔水 在衛南十里

芹菜水 在衛西。源自大漠來,兩岸水際產芹菜,故名。

諸次水 ,按《山海經》,「諸次之水,東經榆林塞,其源出塞外葫蘆海也。」

芹河水 在衛北四十里。

鍾家溝水 ,在衛南十里。

圁水 出清平堡

漫忽都河水 ,出龍州東南。

南泉 其水自東山出,周灌城中,鎮人資汲。

榆林衛城池考        通志

[编辑]

本衛

榆林衛城池 ,唐古勝州地。明正統中,都督王禎建。成化八年,巡撫余子俊增築北城,周一十三里三百一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門七,東二,西四,南一,號為「駝城。」

榆林衛關梁考        通志

[编辑]

本衛

榆林關 《唐志》:「勝州榆林縣東有榆林關,貞觀十三年置。」

石橋 在衛西門外

榆林衛公署考        通志

[编辑]

本衛

榆林衛治 在城內東北。明成化八年建,內設「經歷司、鎮撫司,左、右、中、前、後千戶所五。」

廣有倉 在衛治內

榆林衛學校考      延安府志

[编辑]

本衛

榆林衛儒學 在衛治西。明成化八年,巡撫余子俊題建。

武學 在城內南門之西。原係遊擊公署,巡撫涂宗濬改建為廟。

榆林衛賦役考      延安府志

[编辑]

衛總

實熟并「開墾自首及糜糧養廉」 共地二千三百三十九頃七畝一釐五毫。

實徵并開墾及自首本色,共糧二千三百二十九石七斗五升二合零。

實徵并開墾及自首共草五十九束一十四斤九兩八錢四分七釐。

實徵起運并糜糧養廉,共銀三百九十五兩五錢七分九釐零。

榆林衛風俗考        通志

[编辑]

本衛

《舊志》:「習弓馬,好戰𩰚。」

榆林衛祠廟考      延安府志

[编辑]

本衛

北嶽廟 在鎮城北五里。

余肅敏祠 在鎮城南門內。

憫忠祠 在鎮城南門西。

寺觀附

[编辑]

壽寧寺 在鎮城內

香雲寺 在鎮城內

東方境 在郊外

榆林衛驛遞考      延安府志

[编辑]

本衛

榆陽驛 在衛治內。衛南四十里至歸德驛,八十里至魚河驛。

原額驛馬二十匹,驢三十頭,夫二十名,實額銀八百七十六兩。

原額支直銀四十七兩九錢七分六釐三毫八忽三微五纖。內除「洛川縣《秦地折正》缺額蠲免」 外,

止實額銀九百一十四兩三錢七分一釐七毫二絲五忽一微九纖九塵八渺。

十四年,裁驛驢三十頭、夫九名,銀三百六十七兩二錢。

十五年,又裁馬八匹,夫五名,銀二百六兩一錢五分八釐二毫一絲六忽七微五纖九塵九渺。十五年,又裁支直銀四十七兩九錢七分六釐三毫八忽三微五纖。

共裁銀六百二十一兩三錢三分四釐五毫二絲五忽一微九塵九渺。

實留馬一十二匹,夫六名,實額銀二百九十三兩三分七釐二毫。

魚河驛 在衛北八十里。

原額驛馬二十匹,驢三十頭,夫二十名。實額銀八百七十六兩。除安塞、洛川等縣秦屬蠲免并秦地折正蠲免缺額外,

實額銀八百一十四兩二分七釐六毫八絲九忽六微六纖三塵二渺。

十四年,裁驛驢三十頭、夫九名,銀三百六十七兩二錢。

十五年,又裁驛馬八匹、夫五名,銀一百八十五兩二錢一分一釐八絲九忽六微六纖三塵二渺。

共裁銀五百五十二兩四錢一分一釐一絲九忽六微六纖三塵三渺。

實留馬一十二匹,夫六名,實額銀二百六十一兩六錢一分六釐六毫。

歸德驛 在衛北四十里。

原額驛馬二十匹,驛驢三十頭,夫二十名。實額銀八百七十六兩。內除安塞、洛川等縣秦屬蠲免并秦地折正缺額外,

止實留銀八百五十九兩七錢五釐三毫一絲一忽七纖六塵三渺。

十四年,裁驛驢三十頭、夫九名,銀三百六十七兩二錢。

十五年,又裁驛馬八匹、夫五名,銀二百三兩四錢八分二釐一毫一絲一忽七纖六塵三渺。共裁銀五百七十兩六錢八分二釐一毫一絲一忽七纖六塵三渺。

實留馬一十二匹,夫六名,實額銀二百八十九兩二分三釐二毫。

榆林衛物產考        通志

[编辑]

榆地多生榆。王恢云「樹榆為塞」 ,謂此。

榆林衛古蹟考        通志

[编辑]

本衛

榆溪塞 ,按《史記》,「秦於此樹榆為塞,謂之榆溪塞。」

沙南故縣 ,在衛境,漢縣。

南興故縣 。漢縣,屬五原郡。隋置勝州於此。煬帝復置榆林郡。唐、宋時其名不改,但時沒於梁師都、趙德明耳。

榆溪州 。唐處契苾何力之眾。今在衛城西四十里,有廢址,俗名「古城兒。」 又自走馬梁迤北,過張子諒河,再北大梁,亦有古城兒廢址。

馬社 按《舊志》,「馬神山在衛城東北二里,前代祭馬社於此。」

紅山墩 在衛北十里左峽中有水自沙漠來,從石穴流下,斗落數千仞。舊傳,李繼遷葬其祖彝昌,障水別流,而鑿石為穴以葬。及葬畢,仍引水流於故道。今俗傳墓在水中石穴。

===墳墓附===

明馬洛南伯禎墓 在城南,賜祭葬。

陳忠襄鳳墓 ,在城南三十里,賜祭葬。

「王都督威」 墓 ,在城西南十里「響岔兒。」

「郭都督江」 墓 ,在三岔川。

榆林衛部藝文

[编辑]

《榆林鎮總圖說》
明·王沂

[编辑]

榆林,遠際龍沙,四無襟帶,一望氈幕,勢極衝險。明初 為榆林莊,本綏德衛屯所。己巳之變,東勝失守,始築 榆林城。成化間,套賊寇邊,撫臣余子俊移延綏鎮於 榆林莊,置榆林衛。當時建議,若王翱、楊琚諸人,首以 「築牆垣、濬溝塹、建堡置墩,為關隘藩籬計。子俊因之, 起黃甫川抵定邊營,千五百里之間,堡三十有四,墩 八百餘所,分東中西三路,為守邊儆」,藉以少寧。及弘 治中,《火篩》竊渡內訌,吉囊猖獗日甚,而延綏之患滋。 不惟戰𩰚之役,歲無寧月,而增戍供餉,力將不支。使 天未悔禍,順義不王,何止蹂躪疆場,虔劉黎庶,而延、 慶、涇、汾之區,悉干戈戰𩰚之場矣。況由黃甫川而東 永寧、汾、晉,以及澤、潞,聲勢殊駭異哉!顧款市二十餘 年,一時肩事諸臣所為修築簡練之圖,猶未能悉如 前人之議,以古準今,何不逮之遠也?慨自成化間程 萬里之言不行,嘉靖間曾維揚之計弗竟,自是無復 敢為復套之議矣。捐千里可耕之地,貽東邊多事之 虞,而徒屑屑於沿邊修築之務,計莫下於此者。愚以 為乘此款順,責成當「事,無復因循。若延、慶之民多驍 勇,習見敵人敢於戰𩰚,選作土兵,則盧祥之策可用 也。其土達中年高有識者,宣布恩德,諭以禍福,使之 各率其屬,無自疑貳,且罷一切苛政,則當時朝宁之 議可行也。修築屯堡,烽燧珠連,簡戍卒,置糧餉,邊用 充足,使人樂於戰守,則王忠肅之言可循也。修此三 者庶」幾哉!柳營烽靖,榆塞馬閒,河套其可圖乎?是在 謀國者考焉。

榆林衛部紀事

[编辑]

《隋書杜彥傳》:彥拜洪州總管,甚有治名,歲餘,雲州總 管賀婁子幹卒。上悼惜者久之,因謂侍臣曰:「榆林國 之重鎮,安得子幹之輩乎?」後數日,上曰:「吾思可以鎮 榆林者,莫過杜彥。」於是徵拜雲州總管。突厥來寇,彥 輒擒斬之。北敵畏憚,敵馬不敢至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