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8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八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八十三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八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八十三卷目錄

 蘇州府部彙考十五

  蘇州府古蹟考二

職方典第六百八十三卷

蘇州府部彙考十五[编辑]

蘇州府古蹟考二    府縣志合載[编辑]

崑山縣

東城 一名婁城,即崑山故城。《圖經》云:「在縣東三百步,吳子壽夢所築。」 今橋巷猶以東城為名。《吳志》云:「耕者於東寺後,多得古城磚及銅箭鏃。」 武城 ,在縣西北。《漢書》婁縣注云:「有南武城,吳王闔閭起以候越。」

金城 在縣東三里。基址猶存。相傳吳王所築。度城 ,在縣東南七十里。相傳黃巢時所築。今猶存城壕,旁有度城湖。

西鹿城 即今土山,下有「卜將軍廟。」

巴城 ,在縣西北十八里。其地有巴王廟、巴城湖。

雉城 ,在縣西北十八里。今雉城湖即其地。東林城 ,在縣北十八里。

顏縣城  、瓦蒲城 ,並《古經》所載。

婁縣村 在縣北三里,即古婁縣地。

烏夜村 在城南,晉穆帝何皇后父淮寓此,產后之夕,群烏驚鳴,明日大赦。自後烏鳴必遇赦,因名為「烏夜村。」

信義 古縣名。蕭梁時分婁縣地置信義縣。隋開皇間廢。今縣西二十里有村曰「真義」 ,疑「呼」 字之誤。

尉州村 ,相傳尉遲敬德生此,封吳國公。西花園 ,在縣西湓瀆村。古有東西兩花園,相去一里。今西花園尚存,東花園不復見。

鬼壘臺 梁天監中,沙門慧嚮欲建寺。一夕風雨驟至,人聞喑嗚之聲。詰朝晴霽,嵬然一臺矣。張僧繇畫龍 ,在慧聚寺。

「經臺  」 「鐘臺 」 在慧聚寺前。扁皆李後主書,宋淳熙間燬。

石天王像及銅鐘 在山之彌勒閣。後唐時僧紹明夢神謂曰:「簷前古桐下有石天王像與銅鐘,師宜知之。」 詰早掘地,果獲之。因龕置壁間,形像極古。

宋仁宗御書《放生池碑 》,在清真觀內。

《陰陽柏 》,高麗國所進,二株高二三尺,宋高宗以賜王綯。綯種於永懷寺大殿左右。寺即綯祖審琦香火院也。柏高輿殿齊,每歲左花則右實,右花則左實。

龔公銀杏 在信義村。宋殿中侍御史龔猗扈從高宗南渡,途遇道人,謂曰:「枯枝再生處,可定居。」 至信義,見枯枝從流而下,因插於地,祝曰:「是枝活我當居。」 果活。乃銀杏後成大樹,如癭如乳者七十餘顆,鄉人稱曰「遇仙樹。」 明初,大將軍徐達統兵攻蘇,欲伐之,操斧者忽仆而止,後竟亡於市儈之手。

問潮館 在駟馬橋西。宋淳熙,李樂庵聞道人誦讖云:「潮過維亭出狀元。」 崑山自古無潮汐,紹興中,始有潮至縣郭,知縣葉子強築問潮館於水濱,潮忽大湧,遠過維亭。明年甲辰科衛涇大魁天下,明毛澄、朱希周、顧鼎臣皆驗。後人因之,復建候潮館於東關外。

天女墩 在惠安鄉洪莊村。

《金剛經碑 》,在馬鞍山北,今無考。相傳元時縣城南有女瘖,不能言,素不知書,忽有悟,能篆隸諸體,碑其手書也。

篆塚 在馬鞍山陽,朱定安瘞所書《篆籀》處。寒翠石 在顧仲瑛玉山草堂前。石乃維揚王忠玉家物,後至元戊寅得於東城之庵,丹丘柯敬仲見之再拜,因砌為壇,曰「拜石。」 白野達兼善為作古篆。

鳳凰石 在馬鞍山北

桃源洞 在馬鞍山上。元泰定間,邑民陳氏壘石為之,中可布席。明正統中,戴恂重修。

秦國公石 在葉文莊堂前。

宋李衡宅 有「四賢堂。」 衡在孝宗朝,以論張說不行致仕。時給事中莫濟不書敕,直學士周必大不草制,諫官王希呂與衡相繼論奏,不報。四人同時去國。布衣莊治賦《四賢詩》紀之,其後衡。

之孫潛作堂於家,畫《四賢像》,並祀其中。衡又有「樂庵」 ,在圓明村。衡官御史,

王熙康國宅 有逸野堂,在縣治西北。熙少游太學有聲,既而歸隱,教其孫葆,為名御史。其地即十六觀堂基也。

棲賢堂 在黃姑塘,陸游、劉過有詩贊之,又作「農隱堂。」

莫仲宣「半隱堂 」 ,顏叔簡有詩。又有「西園」 ,其別墅也。韓𠈁胄當國,仲宣閒居十年,自號「西園居士。」

范清憲第 ,在致和塘,舊有石刻「范府界」 三字。衛文節第 ,在石浦鎮。有後樂堂,景獻太子書扁、友順堂,寧宗書扁,已傾廢。明萬曆二年,知縣申科重搆友順堂,命公之裔孫居之。

陳昌世喜廉堂 昌世自信守召為尚書郎,入對理宗,有「一廉可喜」 之語,因名堂曰喜廉。鄭大資億年宅 在通德坊,舊有石刻「鄭府界」 三字。億年嘗為資政學士。

陳明復「傳清堂 」 ,程丞相元鳳書扁。

鄭準承訓堂 子高郵守濡能「不墜先訓。」 準官知袁州。

鄭竦「止足堂 」 ,葉丞相夢鼎書扁額。竦官知韶州。

龔明之「期頤堂 」 ,在圓明村,為逸老之所。橘隱處士秦鼎「資深堂 」 ,趙文敏孟頫書額。龔謙伯益「學古堂 」 ,與弟伯言讀書處。

「樂備《南郭新居 》」 在南門外。

玉山草堂 在顧仲瑛所居,有齋室亭館,《玉山》其總名也。仲瑛喜文好客,明洪武初,同其子元臣遷置鳳陽。

盧武熊鹿城「隱居 」 在縣治西南。

周震有《世壽堂 》。震祖壽誼,生宋景定間,歷元至明、洪武六年,百有十歲。郡守魏觀行鄉飲酒禮,特為「老人席」 ,寵異之。及還,躬出婁門拜餞。洪武嘗召至闕廷,賜復其家。年百十六歲而卒。震有官少參。

張仲寬雲槎樓 ,元至正二十一年,楊維楨「記。」 顧文安「養壽樓 」 ,趙孟頫書扁。

魏林知恥齋 在石浦。魏了翁記。

衛湜《正敘》「藏書之室 在石浦,名櫟齋。」

顧士良耕樂軒 在西北十里。

王復《承清堂 》復世為御史,清白相傳,故以名其堂。

龔安節詡「逸老庵 」 在留暉門外。

葉盛第 在東城橋西,內有「菉竹堂。」 盛之元孫,舉人恭渙建。

鄭文康宅 在平橋東

周倫第 在茅家橋西,堂曰「三錫。」 嘉靖十二年致仕,復建堂曰「素節。」 倫諡「康僖。」

魏校第 在真義講堂基尚存,校諡「恭靖。」 顧鼎臣第 在鰲峰橋西,又一第在城隍廟前,內有霖雨堂。鼎臣諡「文康。」

張諫第 在山塘涇,有《容安閣》。諫,官兵科都給事中。

歸有光第 ,在酒坊橋南,有承志堂及左右夾室。有光官太僕。

「遺清堂 」 顧宮贊紹芳所居,在柴巷內。

陶庵 歸孝廉《子慕所居》。

「觀復堂 」 :在通闠橋東,朱集璜所居。

槐蔭堂 ,在富春橋南,王朝列警齋所居。諸景賢第 ,在景德寺西。景賢官禮部主事。范公亭 ,在薦嚴寺後圃。宋參政范成大少讀書寺中,游息其上,吳仁傑扁曰「可賦」 ,後人以「范公」 名之。趙仲穆書扁。

翁氏園 :在縣治西。吳斗南有《賞木芙蓉》詩,主簿陳璧和。

陳氏園 在東城橋西。吏部陳昌世築,端明洪恕齋名曰「四時佳景。」

「玩芳」 亭 :國子學錄吳仁傑斗南建。

峿山亭 趙詶大猷築,在馬鞍山陽。吳斗南取「元次山溪以峿名,旌吾獨有之」 語為名。

《南園 》瞿惠夫所居。

「水雲鄉亭 」 在山北,宋王大過所居。

《野航亭 》姚文奐子章構,人稱「姚野航。」

《綠陰亭 》顧晉道建。

「水雲千頃亭 」 在全吳鄉江上姚申之家。「墨妙亭 」 ,顧信西園,藏趙子昂書。

《綽山亭 》在綽墩上。顧仲瑛建。

書畫舫 顧仲瑛西墅三月三日,仲瑛觴楊鐵崖於舫中,侍姬素雲行椰子酒,遂成聯句。泗園 ,明易恆,字久成所闢。恆本廬陵人,為尉。

攝崑山,因家焉。闢地數百弓,引泉藝花竹,日詠歌其中。

夏家園 明太常卿夏昶致仕游息之地。「北山草堂 」 ,沈南叔所築。

《君子林 》王理之所居。

繭園 舊名「春玉圃」 ,在葉文莊所居第之東。嘉靖丙午舉人葉恭煥所闢,孫工部主事國華擴地二十畝,有大雲堂、㨿梧軒、樾閣、霞笠、煙鬟榭,小有居唐亭、綠天徑諸勝。嘗掘地得泉,味甘色白,因自號曰「白泉。」 有《繭園雜詩》。

青陽溪館 在馬鞍山之東南麓,周太僕復俊所刱。內有雲東草堂、忘歸亭、菉竹居、桐榭、松坪、梅林、杏圃之勝。

《顧附巢山園 》在山之陰,今屬他姓。

丙園 在縣東三里,王光州三錫所築。初名「東莊」 ,後三錫葬於莊之南。曾孫孝廉志慶修葺,以丙舍故,改今名。園中極幽麗之致。

常熟縣

扈城 在縣北五里。世傳吳王游樂石城,又建離宮扈蹕,故名扈城。今有扈城村。

九里城 ,在縣北九里。世傳吳王牧馬於此,建城以攔馬,俗呼「攔馬城。」 今尚存洗馬池。

莫城 在縣南十二里。相傳莫邪鑄劎處。一謂劎城,一謂莫邪城。今有莫邪大王廟,又有莫門塘。《寰宇記》以為漢莫寵築,以捍海寇。

石城 在縣北五里。《吳越春秋》云:「夫差興樂石城。」 《吳地志》云:「越獻西施於吳王,王擇虞山北麓,以石甃城為游樂之所。」 今其地有石城里。《越絕書》又云:「石城在靈巖山。」

朗城 ,在縣東南十五里。

鵧城 在縣東十五里。隋大業十一年二月,詔村塢皆築城。唐廣明中,盜起,詔「州縣聚落各築城堡,以禦盜賊」 ,必築於此,時今廢。

金鳳城 ,在縣西北四十里。

利城 在縣北。《輿地志》:「晉元帝以海虞北境之土山,立利城,以處流民。」

陶城  、閭城  、郭城 ,俱廢,不可考。尚墅城 ,在縣北十八里。張士誠入福山港,築此城以駐兵。

支塘城 ,在縣東四十五里,周五里。張士誠浚《白茆》時所築,今廢,惟南門、北關、東城、西城河名尚存。

琴川 在邑治中。自北而南,有渠七道,橫亙其中。昔人鑿此以疏泄山水,歲久漸塞,甚有跨梁為屋者。方在疏濬,以復舊觀。

歐陽墩 在縣五十都。世傳歐陽丞相渡江葬母於此,然歐陽未有為丞相,惟文忠公修曾參大政,未嘗至此也。

言公井 在縣治北一百九十步,言公宅旁。「丹井 」 ,在虞山南嶺下致道觀中。

七星檜 ,在致道觀。梁真人張道裕以神力移植,蹯屈夭矯,今尚存其三,餘則宋慶曆中所補種。

梁昭明太子讀書臺 ,在致道觀後之東。唐狀元陸器讀書臺 ,在河陽山中。

救虎閣 在興福寺之左。宋高僧彥偁為虎拔箭,故以名閣。又有伏虎橋,亦以彥偁得名。石梅澗 在虞山影娥川西。相傳仙人插梅石間,遂成樹。舊有石梅書屋,今廢。

辛峰亭 在城內凌家山。亭圮已久,糧道劉鼎以亭鎮蟄蛟,恐貽水患,勸緣修之。按縣志,初名極目亭,在乾元宮前趾,為齊女墓。《琴川志》云:「令何兗創,面勢寬閒,平野一望,山川羅列,實為勝概之冠。」 或云:初名望湖,邑令徐次鐸更名極目,米芾書匾。明嘉靖間,邑令馮汝弼重建,又名達觀亭。萬曆中,邑人蕭應宮以形家言,更名「辛峰。」 旁有穴,每天陰出雲霧,相傳有潛蛟,因奉許旌陽像以鎮之。

鐵拐亭 在縣北門外山半。

劎門 ,在拂水巖之南。《望海墩 》,在拂水巖之東。

「雪井 」 ,在虞山乾元宮。

沁雪石 舊在縣治中,趙子昂鷗波亭前二石,一曰「沁雪」 ,一曰「垂雲。」

韓墩 ,在河陽山北十餘里,舊名「桓墩」 ,以犯獻陵諱,易為「韓。」 地。出美梨。

蔡墩 在韓墩西

金姬墩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世傳偽吳張氏渡江,姬死厝於此,訛呼「金雞墩。」

巫咸宅 ,按《圖經》及《越絕書》皆云「虞山巫咸所居。」 舊志云「在婁縣山下。」 今婁縣止馬鞍山,無巫

「《咸》《宅》」 當在虞山無疑。

太公石室 ,在虞山,室凡十所。《續圖經》云:「山東二里有石室。」 《范氏志》:「太公避紂,居東海濱常熟,去海近。」 或是。

言偃宅 在縣西,今稱言公巷。《吳地記》云:「宅有井,井邊有洗衣石,皆故物。」 《輿地志》云:「石為蕭正德太守持去。」

晉處士夏統宅 在崇德山。

邴臻宅 在崇德山,臻嘗推祿資以賙鄉人。臻官宣城太守。

梁范翼宅 在范山,兄弟同居。

鍾子充隱居 ,有錢厚所寄詩。子充當是鍾璇子孫。

冷副端世光弟。世修宅 在「叢桂坊。」

《曾懷》宅 在「袞繡坊。」 懷,官丞相。

李充嗣體國堂 ,在支塘鎮。充嗣官尚書。虞子賢城南佳趣堂 ,在虞山東芝溪上。子賢嘗得朱晦庵和張宣公《城南佳趣雜詠》真蹟,遂築堂以居。按《縣志》,又有瑤芳樓。

林大同所居名「範軒 」 ,軒中有《自著左右記》。吳訥宅 在報慈里,訥官都御史。

徐恪宅 在鳳凰山、鷙山之間。恪父敏叔作「積善堂。」 《吳思庵記》。恪官都御史。

章珪九瑞堂 在虞山之麓。珪,明宣德間受薦為御史,四子俱登第,後贈都御史。

程宗宅 在鎮橋東巷內。宗,官工部尚書。李傑宅 在報慈里。傑,官禮部尚書。

黃越宅 在縣治東北。越,官給事中。

嚴訥讀書館 一在虞山北麓,今廢。王世貞「記。」 一在李王宮側,邑令連三元書額亦廢。訥官少保。

鹿園 在縣北七十里。世傳吳王豢鹿之所,後人易名「祿園。」

梧桐園 在縣北十八里,元陸莊曹氏所闢。種梧數百本,延致一時名勝,客至則命童子洗梧。「光淥亭 」 在虞山南五六里,三衢守張柟建。亭前大杏一本,花特茂異,開時騷人墨客遊賞題詠甚多,今改為佛廬。

谷林 在虞山南,元參議虞似平之圃。

《北園 》在宣化門內,參政周木與弟貢士彬所營。

「思庵」 郊居 ,在郭門外。

藤谿草堂 在虞山秦娥澗之下。老藤如龍,有伏地蜿蜒者,有蔽天而飛騰者。明孫柚築草堂其中,有飲虯亭、松龕、叢桂軒、芙蓉沼、蕊珠室以奉仙,曇花庵以奉佛,古逸祠,祠虞仲子、陵淵明、浩然君復五先生,自著《藤谿記》,後漸荒圯。孝廉顧雲鴻購得之,復加經營。亦有《藤谿山居記》並《藤谿雪庵記》。

小輞川 在虞山之麓,山塘涇之南,明侍御錢岱園居也。取王右丞藍田、輞川諸勝。中有聚遠樓,繪輞川十二景於壁。樓東廡雲間,漢陽太守孫克弘八分書《右丞二十詠》。

東皋 明中丞瞿稼軒式耜所創。樓閣映帶天然山水,今久廢棄。又中丞酷愛沈石田畫,一縑片紙,搜訪不遺,構一齋,名曰「耕石。」 又有春暉閣在西郊,景致深秀。程孟陽詩:「枕席雲流松際月,房櫳花發雨中山。」

耦耕堂 錢謙益所建,在城外尚湖、虞山之間。《自題》云:「耦耕舊與高人約,帶月相看並荷鋤。」 高人謂程孟陽以沮、溺為兩人況也。宋比玉作八分書扁,後斥山麓以為墓,復建明發堂。有拂水回龍、湖田舞鶴、石城開障、箭闕朝宗、沓石參天、層湖浴日、團桂天香、紫藤衣錦八景門為秋水閣,屹起平田中。牧齋自記。其東南「有朝陽榭,東偏有花信樓,景物攢簇,堤池折旋,又有留仙館、玉蕊軒,山樊花絕可愛。」

吳江縣

「前宮後宮 」 在沈張湖之西,吳王夫差離宮,今為村名。

淞江亭 在東門外。唐人建。宋天聖中,知縣趙球即其址建「如歸亭」 ,以待使客。今廢。

睡龍灣 在黃家溪。宋高宗南渡宿此,有泉湧出,因名。

釣雪亭 在雪灘。宋嘉泰三年,尉彭法建。「仙人洞 」 ,在仙里橋下,俗傳通太湖,約七十里可出林屋洞。宋陳昉為仙從此去。

南浦亭 在石塘。元至元二年,知州那海《乃馬》建。

垂虹亭 在長橋上。宋慶曆八年,知縣李問建。「鴨漪亭 」 在長橋北,與垂虹相對,俗呼「阿姨亭。」

相傳陸龜蒙養鴨於此,故名。即今為蕩田,訛稱「愛遺」 者,非。

鱸鄉亭 在長橋上。宋熙寧間,知縣林肇建。明成化八年,知縣王迪重建。

甘泉 ,在石塘第四橋下。源自天目山,流入葉澤湖。唐陸羽《茶經》,品為第四,故橋因得名。張又新品為第六。

快風閣 在龐山湖南灘上,閣中無人,旁無鄰舍。

皇清康熙十八年,上元夜,雷雨,中火燎無存。

平波臺 :在鶯脰湖中。明隆慶年間建。

望仙亭 在平望鎮,相傳唐張志和於此昇仙。顧侍郎宅 在三里橋西,黃門侍郎顧野王著《玉篇》處。後人即其地立廟祀之。

震澤別業 在本鎮。唐高士陸龜蒙所治。龜蒙家甫里。

陸孝子宅 在震澤鎮,宋孝子陸十七所居。寶祐二年,郡守趙汝歷旌其門。

甯玉第 ,在東門外學宮西,即𦡱庵故址。元都元帥甯玉退老處。

守約齋 在桃墩。元末學錄吳簡所居,中有「月潭」 、「雪區。」

《友竹軒 》在半浲村,元末金玉局副使崔天德所居。

水竹居 在平望鎮。明訓導曹謹所治。

「壽樸堂 」 ,在綺川。明戶部侍郎莫禮所居。「遺老堂 」 ,在同里鎮布政司何源歸老處。程南雲書扁。

臞庵 在淞江之濱。宋王份營此,以居圜江湖以入圃,柳塘花嶼,景物秀野。中有與間、平遠種、德山堂等堂,煙雨觀、橫秋閣、清風臺、鬱峨城、釣雪灘、琉璃沼、臞翁澗、竹廳、龜巢雲關、纈林、楓林等處,而浮天閣、聚遠樓為最勝,總為臞庵。份字文儒,以特恩補官,為大冶令,歸老,名公題詠甚多。

《定軒 》在震澤鎮,宋工部侍郎楊紹雲所居。有桃源洞,廣數畝,異石林立。劉爚、真德秀皆有著述,遺址猶存。

盤野 宋狀元黃由之別墅,寧宗賜名。內有墨莊、《胡夫人真蹟》、「三清閣」 、共樂堂等扁。由自作詩,皆以「纔到松陵即是家」 起句。

「小瀟湘 」 在長橋南,元淮南中書行省管勾甯伯讓所居,中有林亭臺沼之勝。

水花園 在同里鎮,元人葉震宗所居。廣數里,有聚書樓、約鷗亭、小垂虹、池閣石梁映帶左右。今廢為「魚叢。」

萬玉清秋軒 在同里鎮,元江南財賦司副使里人甯昌言之別墅,中有菊坡、梧桐修竹,華亭繪士張可觀為之圖。

「南村 」 在綺川,元末隱士張璹所居。有「素心堂」 、陶庵、「苕翠館」 、雪佾亭諸勝。

諧賞園 明隆慶時副使顧大典所築,有清音閣,亭池佳勝,能自按紅牙,有聲伎之樂。

嘉定縣

塢城 ,在縣南五十里吳淞江南。吳王所築,其址尚存。

疁城 在縣南門外。唐有疁城鄉。元時築教場於此,得古塚碑石,云:「唐咸通二年,莊府君葬於疁城鄉」 ,今名疁塘。又以避吳越王諱改婁塘。城頭 在縣南二十里。周回二頃,中有殿址。相傳風雨之夕,或聞音樂,或見仙女環走。未詳何人所築。或云即元時教場。

鹽鐵塘 在縣西南十八里。南至淞江,北達太倉、江陰入江。相傳吳越王於此運鐵,或云是漢吳王濞。

扈瀆壘 ,東晉安帝隆安四年,吳國內使袁崧築以備孫恩,遇害,死之。漁者列竹於海澨曰「扈是瀆。」 以此得名。

梁紇廟 在白鶴村。先聖三十四代孫隨為蘇州長史,居此立廟。

防海壘 :舊傳盧潭所築。

廠頭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韓蘄王屯兵處。槎頭 ,在縣南三十里。有上槎、中槎、下槎三浦。舊傳張騫乘槎至此,有橋曰「仙槎。」

周公村 周文襄公嘗微行田間,一日至縣西南鄉,入民舍問主人,有老嫗對言:「兒聞周大人當來,入市買酒肉為治飯。」 公言:「吾周大人也,吾與從人當隨汝家飯。」 其子歸,如見坊長里魁。公因視其耕織之具,云:「是家世世豐衣食。」 至今人謂曰周公村。

《仙人跡 》,在縣南十二里馬陸村,有池如足形。

歲旱水不竭

徐公坊 宋開禧中,徐公釀酒屢耗,公疑其傭。一夕,坊人露坐月下,見數小兒持械自坊中出,踵逐之,至孩兒橋乃滅。始悟橋欄所刻,群兒為祟。鑿首斷股乃息。按:宋時不得私釀,徐公疑監酒官也。

楊涇 在縣南十八里馬陸塘。土人楊九娘,性至孝,父命夜守桔槔為蚊嚙不易其處,竟以羸死。里人傷而祀之。

鶴跡石 梁天監中里人掘地得石徑丈。嘗有二鶴飛集其上。僧行齊即其地建精舍,每鶴至,必獲檀施。後鶴去不返,僧方悵然悟見石上有「白鶴南翔去不歸」 之句。今石在南翔講寺天王殿前。

《佛座石 》在羅漢寺中。佛座下石皆紫端可琢為硯,被里中狡獪盜去,易以他石,今尚存十之二、三。

鐵櫪木船 嘉靖初,高橋鎮沈東津宅後開渠掘得鐵櫪木船一隻。此木入水即沈,必船底仍用杉木,不知何時沈於此。

石旗樁 在江灣鎮。「宋建炎四年,制置使韓世忠統兵禦兀朮,以前軍駐青龍,後軍駐海口,中軍駐江灣。」 今尚存架大纛石旗樁二,高可二丈餘,在闤闠中。

菊花泉 在楊涇。相傳下有泉眼,服之益壽。宋都官員外龔宗元宅 在大酒巷,堂曰「中隱」 ,取白刺史「中隱作留司」 之義。

嘉樹堂 在縣西北三十里,強恕齋作。強自汴徙吳,先世手植,樹如皂莢,二百年物也。

「三隱堂 」 龔氏故宅。

致美堂 ,太僕歸有光居安亭之外,有堂曰「致美」 ,前有二石,太僕作《二石歌》。

譚氏園 在月浦上。花卉亭臺絕勝,今廢。侯氏東園 在晏海門內,明侯太常所闢,今改「秬園」 ,三徑幽清,中有明月堂。

《歸有園 》在西里。徐宗伯闢。

《石岡園 》在南門。龔方伯闢。

秋霞圃 在邑之東,係龔方伯故宅,今屬他姓。「唐家園 」 在縣治側,水不清曠,中有澹遠堂。「畏壘亭 」 在安亭鎮,壘石為山,亭上見吳淞江風帆及華亭九峰、青龍古剎。歸震川讀書其中,因為記。

檀園 :在南翔鎮。明孝廉李流芳所築。

太倉州

黃姑灣 去張涇關渡東南三里。

塗松城 ,張士誠築義兵營於此,備「海寇。」 舊有城,今廢。

東亭子 在州城東半涇上,涇闊三里許,靖江侯吳楨構亭其上,人呼「東亭子」 ,今廢。涇淤,裁通流水,有木橋,猶呼亭子橋。

滄江風月樓 在州北巷口。楊鐵厓、張伯雨嘗游讌其上。

《斷碑聖像 》元至正乙酉,朝貴置碑石赴都,抵直沽,忽中斷,有聖像儼然。劉文明載歸,朱應發請於嶽祠安奉。

「天妃宮《西域海棠 》」 ,明永樂中中使鄭和攜歸所植。

弇山舊石 ,王司寇築園時,從廢圃得石刻。隸文曰「芙蓉渚。」 高五尺,廣二尺,或云范石湖家物。司寇樹之於環山堂溪右,遶溪種芙蓉。

羅漢松 ,大可三四圍。其二在塗松陳繼善墓,枝相樛結,有寄生木大如斗。龔詡初匿繼善處,詡族孫梡詩有「泉下高人曾養士,青松亦長寄生枝」 之句,今被伐。其一在雙鳳徐涇,元時普福宮物。今其地為周氏園,因構屋及林稍,曰松巢。古梅 在州沙頭鎮北蔡氏宅可蔭二十席。鐵釜 舊在州東門外造船廠,今移置海寧寺,相傳通番煮篾䉡用者。闊六尺三寸五分,高四尺三寸五分。口圍二十尺,腹圍十七尺。邊闊九寸九分,厚二寸四分。

宋龔宗元宅 在「黃姑村。」

元朱清宅 在武陵橋北。

殷奎《春水船 》在武陵橋下。又有「婁曲草堂」 ,謝應芳撰銘。

袁華高節樓 在木魚橋左,奉母所居。

郭羲仲《雪履齋 》楊維楨有《歌辭》。

馬廷玉《芝秀軒 虞學士集》書額:李著作孝光撰記,楊維楨撰《騷辭》,時稱「三絕。」

《偶桓》《江雨軒 》,在茜涇。

《東墅草堂》,所 亦「桓居。」

貞節堂 :陳寶生奉節母所居。

「春草堂 」 亦寶生奉節母之所。高啟撰記,姚文奐書,聲齋 李孝光撰記。

盧昭「觀雲軒 」 ,又築「蒼筤軒。」

《團溪魚樂 》在沙頭鎮「月蕉」 ,瞿逢祥隱居處。陳氏園 ,陳符構。中有放鶴亭、露香池、舍輝閣、觀頤堂、玩古齋、怡靜軒、清風閣、駐景園、「林泉佳趣亭、宜晚堂。」

東莊 陳蒙構,明龔詡有《東莊八詠》。

西疇 周季宏構。龔詡有《西疇草堂詩》及《西疇八詠》。

怡園 周豫構。龔詡有《怡園八景》詩。自「陳氏園」 以下,俱在穿山,見《龔詡野古集》。又陸鉞《穿山志》有陳繼善南園、劉智南莊、陸符印溪書屋。周氏園 在普福宮後。有懷遠亭、守元亭、晚翠亭、採芝臺,並周賢遺跡。《王志》作「周棠。」

七岡 ,曰長春岡、懷遠岡、秋容岡、此君岡、嘯虎岡、臥龍岡、棲鳳岡,皆周氏築,在雙鳳,今廢。「菽園 」 ,明參政陸容築,在明德坊西,中有成趣庵、獨笑亭。

「錦溪小墅 」 在城之巽隅。明參政陸㫤所築。「田氏園 」 在太倉衛。左千戶田姓所築。後歸陵氏,今又歸他姓。

安家園 在州之東北,最僻而雅,今廢。

王氏園 ,宗伯元馭所治,東西三百餘尺,南北三之。中間橫隔大池,循橋得逕,右方為亭,亭前累石成小島。有襄陽人能於石隙引機作水戲。種牡丹多至三百本,菊再倍。今牡丹芍藥則藝東郊,菊亦不專植矣。

《日涉園 》,在太倉衛西南,都督尚英築,今歸他姓。

季氏園 觀察季竹隅所築,在太倉南門外度津橋,東枕濠水,今屬他姓。

曹氏杜家橋園 ,舉人曹巽學所治。故杜氏地,因襲名。

王氏麋場涇園 司寇王世貞世父別業,伯子敗廢,凡峰石盡徙治中弇山園。以上「田氏園起」 ,俱載在王世貞《太倉諸園小記》。

弇山園 ,王司寇世貞家園也。在隆福寺西,廣七十餘畝。園之中「為山者三,曰西弇、東弇、中弇為嶺者一,為佛閣者二,為樓者五,為堂者三,為書室者四,為軒者一,為亭者十,為修廊者一,為橋之石者二,木者六,為石梁者五,為洞為灘若瀨者各四,為流杯者二,諸巖磴澗壑不可以指計,竹木卉草香藥之類不可以勾股」 計。世貞自為記者八。

「澹圃 」 在城西南隅,去弇山半里而遙。太常卿王世懋築,今廢。

「離薋園 」 在鸚𪃿橋東,亦王氏築,今屬他姓學。山園 ,司空張輔之任子張灝所築,在海寧寺西偏。有罨藹堂、談昔軒、放眼亭、鷗社諸勝。紫藤一架,花時如紫綃結幄。

東園 在東門外半里許,王錫爵種芍藥處。有藻野堂、揖山樓、涼心閣、期仙廬諸勝。孫奉常時敏益加葺治。又有別業名「西田。」

賁園 在太倉衛西。王銓部士騏舊業,吳司成偉業斥而新之,改名「梅村。」 有樂志堂、梅花庵、交蘆庵、嬌雪樓、鹿樵谿舍、榿亭、蒼溪亭諸勝。《崇明縣》:

蝦港 相傳宋高宗南渡至崇時,港水已涸,上命放舟,有兩蝦巨螯涌水,扶舟出海。按《宋史》,高宗駐駕平江三日,晚次吳江,遂幸臨安,無至崇事。今考太倉有墓,在茜涇鎮南一里,世傳高宗至崇渡婁,有梅妃侍輦道卒,葬此,今呼「宋朝墳。」 二說並可存疑。

張循王莊 在三沙

劉婕妤莊 在三沙

會聖橋 世傳秦檜會異人於此。

拗。雙鐘, 至正中,洪鐘二口連結,隨潮而至,相擊作聲,止東沙岸弗去。聞之官,一舁置壽安寺,一置慈悲寺,昏晨扣之,各拗。「作聲水格分濤 崇。」淡水西來,鹽湖東至,總在海中。中分水格,淡水色白,鹽水色黑,每潮轉濤分,聲若雷霆,如兩水相𩰚。《蘇州洋》 在東沙,《淡水洋》在西沙,西南文天祥過此,皆有詩。

鶴冢 在東沙。秦家符。

李重發隱居 「在姚劉沙。」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