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20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百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四卷目錄
長沙府部彙考四
長沙府山川考三〈水利附〉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四卷
長沙府部彙考四
[编辑]長沙府山川考三 府縣志合載
[编辑]攸縣
鶴嶺山 在縣東四十里。時有白鶴迴翔於上。司空山 在縣東四十里,有三十六峰,一十三澗,舊名麒麟山,一名溫泉山。漢蘇隱真人居此。後南齊司空張岊棄官修道,至縣東,見峰巒奇秀,遂結廬隱此,因改今名。宅下有水,冬溫夏冷,為司空洗藥池。池內產龍鬚菜,味甘鮮可食。日未出浮生水面,日出則沒,潔心採之「即得,雜以葷腥無味矣。」 又隱真峰下有石池,方廣一丈,水清如鑑,內有荷,開五色花,或云亦司空所種。嚴仙山 ,在縣北八十里,一名嚴仙嶺,三峰如螺。劉宋元嘉中,嚴起兄弟於此白晝飛昇。下有七星岩,內有丹井,水泉不竭,異魚隱見不時。岩壁題句云:「跨鹿昇仙去,遺蹤四季寒。七星岩下隱,行滿已驂鸞。」 俗傳嚴仙昇仙時所作。
明月山 在擢秀鄉,去治北九十里。高數丈,上有杉仙廟、靈谷崖、龍鬚灘。每祈求,得魚蛇必雨。以山高見月最先,故名。
甘棠山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下有天蓬岩,天蓬真人修煉處,與鸞山連麓有石竇出泉,有羅浮魚如麪條,味甚美。崖中出水不竭,東流合於攸水,因其上多甘棠樹,故名。
紫雲山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傍有靈龜岩,內可容數百人,有水一泓,時有二白龜出,即有紫雲覆之。宋紹興間,一伶人攜家宿其下,不復出。前有靈龜寺。
鳳凰山 ,在擢秀鄉,去縣一百二十里。壤錯四縣,菁密林深,奸人率聚以為盜穴。明崇禎時,有土人劉荒保嘯聚劫殺攸、醴、衡、湘,毒流四縣。癸未,張獻忠破攸,荒保因棄巢入夥。隨有滇將黃朝宣屯營山上,以控江表。丁亥三月
皇清開攸,朝宣死之戊子、己丑間,猶倚山負固。庚寅, 王師直搗其穴,始蕩平之。此山綿亙深杳,沃土可耕。
明有鳳嶺巡司,在東鄉四十八都,崇禎時奉裁。今有「留心地方,為未雨之綢繆」 ,議復此員,移設山上,亦可弭患於未然。
梓木山 ,在東鄉,去縣一百二十里,高二百餘丈,山多出梓木。
牌子山 在東鄉,去縣東一百一十里。
大川山 在北鄉,去縣一百里。唐廣德間,閩僧良橋跏趺冥坐,寄衣缽檮樹中。越七日,喝開檮樹,取衣缽入大川山,構慈雲寺以居。
鸞山 在東鄉,去縣九十五里,形如鸞舞。宋彭天益入朝,徽宗問攸風土,對曰:「鸞山對鳳嶺,金水遶銀坑。」
大烏山 去縣東北一百里。唐彭提舉官淮東,有神名「風仙」 ,最顯,請歸,立祠山巔,時有大烏來集,故名。每遇旱,禱雨輒應。
朝天峰 去北門外一里,又名「第一峰。」
紫麟峰 在清陽鄉,去縣東六十里。舊名麒麟,高百餘丈。漢晉間,葛、蘇二仙跨紫麟入山不見。後人但見紫麟遊食山中。趙永言詩:「紫麟瑞藹春風暖,白虎丹成夜月明。」
靈龜峰 在東門外三里。其山如龜出穴,據水上游,邑人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率修禊登高於此山之上。邑紳劉伯相建真武廟於上,縣丞余有為於峰腰建如斯亭,以憩游屨之勞。今惜廢也。
香山嶺 ,在東鄉,去縣一百二十里。其山高有三百餘丈。
油鐺嶺 在北鄉,去縣八十里,有聚仙臺。傳有群仙相聚此山上可坐千人。有仙池在石間,飲者愈疾,旱禱輒應。
鳳嶺 去縣東一百二十里。元元貞初,邑人譚淵創鳳麓書院於其下,有《記》,陳康祖撰。
顯靈岩 在縣寶相寺後。石屋左右有數窳如臼。有仙荷池、洗藥池、石床、石竈、藥臼、棋盤。世傳張司空居此。
獻花岩 ,在縣東一百一十里,即金仙洞。《相傳》
嚴起,會眾仙於岩,白鹿銜花來獻。
石牛 在東門外二里
文明上塔 在縣東南二里許。明萬曆四年,知縣徐希明建。
文明下塔 在縣西皂角市水口,去縣十里。明萬曆四年,知縣徐希明建,各有《銘》。
陰山江 在永平鄉,去縣十五里,經古陰山縣治。《水經注》云:「原名陽山縣,言其勢王,塹山堙谷,改曰陰山。」
北江 縣北八十里,袁州發源。出淥口。
陽昇江 在清陽鄉,去縣東二十五里。自大烏山發源,達於浟水。
界江 ,在清陽鄉,去縣東三十里,界乎五、七十二三都,故名。
灌田江 在東江鄉,去縣九十里。自鳳嶺發源蘭溪,鄉人引以灌田,故名。
酒鋪江 ,在東江鄉,去縣七十五里。昔有酒肆,故名。
東江 在東鄉,去縣九十里,自鸞山鳳嶺發源。羅浮江 在東江鄉,去縣東一百四十里,石竇中發源。有羅浮魚。
攸水 在縣東十五里。源自安福封侯山,西流經茶陵、上鄉,合文清、文浦,至草市接安仁江,合洣水出雷家埠入於湘。洣水 ,在縣東七里,源出酃縣。《地理志》又謂之「泥水。」
文浦水 在縣南五里。發源清塘,與文清水合。銀坑水 在縣東五十里。自大烏江發源,合陽昇江水入於攸。
明月水 ,在擢秀鄉,去縣北九十里明月山下。自萍鄉上元沖發源,由淥口入於湘。
嚴仙水 ,在擢秀鄉,去縣西北八十里。嚴仙山發源出淥口,入於湘。
金水 ,在北江鄉,去縣北八十里牌子山。發源出淥口,入於湘。
江頭沖水 在擢秀鄉,去縣西北七十里。靈崖水 在縣東四十里。世傳有龍,旱禱即應。黃甲洲 去縣西二里。舊為學業,時元民盜占,奉敕清完。然今湮沒,不可考矣。太僕劉穩有詩云:「對酒坐收黃甲勝,圍棋敲動白雲殘。洲邊柳色迎漁艇,野外花陰覆鶡冠。」
白茅洲 在縣東二里。居民種竹為疆界,四時瓜蔬遍野。白石山人有詩云:「風塵一落四千里,嶺海重歸十二秋。有客題詩蓮社宅,無人舉酒鏡光樓。」
蔡公潭 在縣東三里。相傳蔡倫造紙處。岸有盤石,上有龍祠。
新波港 :在縣西二十里,自江頭沖發源。明洪武初築。
漁洲港 :在縣西十里。自水府廟山下發源。出大江;漁遇晚,結隊宿焉。
李相港 :在城南五里。自石中發源順流,鄉人李相居此。
龍泉港 :在縣西南十里。自山湫發源,深莫測,世傳中有龍穴。
文清港 :在城南七里。西北流入攸水中。有黃甲洲。
橘子綠港 :在城南九里。自長春鋪左山發源。水如橘綠,故名。
嚴仙港 見《嚴仙山》。
溫水泉 去縣東六十里。冬溫夏涼。
麒麟澗 。白鶴澗 。蓮花澗 。隱仙澗。青牛澗 。「浮丘澗 。」 赤松澗 。「嚴真澗。」 「章仙澗 。」 「明王澗 。」 「龍游澗 。」 「葛仙澗。」 以上十二澗俱附近《司空山》。
磨房灘 ,易家灘 ,皂角灘 ,大湖灘,松柏灘 ,陰山灘 ,曬禾灘 ,馬子灘,豆子灘 ,草市灘。
安化縣
浮青山 去縣西南二十五里。宋畢田詩:「山色有無青欲浮。」 《縣志》云:「《史記》:『黃帝南巡,登熊耳山。又齊桓公伐楚師於召陵,登熊耳山』。」 即此山也。芙蓉山 縣東六十里,一名青羊山。高十五里,東西十五里,南北三十里,與大溈相接。奇峰疊秀,狀若芙蓉,土人望雲氣占晴雨。中有洞,有古禪寺。張南軒詩云:「上頭壁立起千尋,下到群峰次第深兀兀藍輿自吟詠,白雲流水此時心」 邑人李盛詩:「遙望芙蓉入畫圖巋然東壁賴支吾幾回欲識晴和雨,但看山頭霧有無。」
二仙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兩山對峙,相距三十里,俱有仙人跡,故稱「大仙」 、「小仙」 ,邑人《李雍詩》
昔人幻化知何去?此地空名大小仙。往事荒唐柯夢裏,奇蹤炳煥石岩巔。碧山明月虛長夜,黃鶴高樓鎖暮煙。自是聖功神化盛,朝絃暮酒是年年。
筆架山 在縣南二里,即今縣治對岸。狀如筆架,下如華蓋,秀整可觀。
浮泥山 ,在縣北七十里。崖壁峭絕,有沃壤,土人攀援而上,開畬種粟。
紫雲山 在縣西半里,常有紫氣旋覆其上。上有三井,一清二濁。
移風山 :在治東南七十里。梅山,猺人於此從化,故名。
大峰山 在治北七十里。有七十二峰,周圍百里,下有靈潭。方清詩:「盤踞殊百里,大峰大若許;下有神龍渦,展轉生風雨。七十二攢峰,峰峰欲飛去;山青水不竭,永作豐年瑞。」
辰山 在縣北一百八十里。盤踞新寧、益陽,高四十里。上有白雲寺,有田,多產藥材,春夏蟒蛇毒物出沒。邑人張永祥詩:「東坪市上望辰山,暇日登臨絕頂還。四十里高煙霧鎖,幾重深處水雲環。白雲古寺青霄外,仙女高祠白晝閒。芳草夕陽禽鳥落,迥然天上與人間。」
雷公山 ,在縣北十五里。上出雲霧,山頂有石像雷神,故名。下有泉,自樹根盤屈中淙淙而出,甘潔可愛。
丫頭山 在縣北八十里。峰上有岐類丫鬟。方清詩:「坤母當年產阿姑,至今丫髻捲雲梳。冰翁月老頻來問,老女何曾嫁丈夫。」 邑人湛必敬詩曰:「翠鬟雙綰碧于油,獨立東風幾萬秋。新月上時梳掠鬢,彩雲披處錦纏頭。一時麗質無人偶,百世芳名號女流。過客漫勞巫峽念,精靈難作雨雲儔。」
東華山 在治東,對河,為水城關鍵羽翼學宮。天香山 在治西二十里,上有「真武寺。」
福景山 在縣南二十里。
苗竹山 在十一都。廣袤數十里。上有三角湖,每湖水泛溢,能致雲雨。有冬桃灣產冬桃。隆冬實繁,人稱仙果。
香爐山 在縣北一百八十里。頂有一泉,噴湧上出,禱雨多應。
梅子嶺 在縣南六里。山坳石隙有水,寒冽異常,石上有驢蹄跡,又一石橫臥如牛眠。《方清詩》云:「桃林放後沒人牽,飽食溪邊只任眠。安得五丁騎出洞,人間多少未耕田。」
金雞嶺 在縣北七十里。有石如雞。昔永豐倉守者見巨雞食穀,捕至不見,知石為怪,斷其啄而去。
金雞五嶺 亦在縣北七十里。宋主簿艾光祖詩:「金雞五嶺插天涯,步躡丹霄望眼賒。峭壁一溪千百級,炊煙十里兩三家。出林蕙轉香風軟,隔岸桃花暝雨斜。但覺歸途程不遠,那知春色在梨花。」
司徒嶺 去縣東八十里,當寧安衝要。崇岡峭壁,鳥道崎嶇。宋土將王仝駐兵於此,以拒猺寇,戰死,土人立廟祀之。邑人李雍詩:「萬馬任嘶關莫度,一夫當敵勢難開。當年守禦奇男子,猶有餘光照草萊。」
黃羅岩 縣南百里。高十餘丈,四面懸岩壁立,從小徑攀援而上,宋元季世人避兵於此。按黃羅岩前有地,名「塞海潭」 ,水噴湧上出,時類海潮,如潭中有神物,塞其穴則水從山頂溢出,間有魚墜下,巨者數百斤,樵者往往見之,俱無完膚,故名「塞海岩。」 內有石觀音,後人因其像創庵岩上,人跡罕到處,柑樹羅列下垂,或疑仙種實熟時,群猿攀摘,落如墜金,誠勝境也。
白崖 在縣西北二百里。色白如雪,又名「雪崖。」 飛霜岩 在縣東七十里,險峻僅容一人。有扶氏墓。
獅子岩 凡二處,一在十三都,一在十五都,宛若獅樣。在十三都者,下半里許有小塘,水甚鹹不竭,人呼為「鹹水塘。」
試刀岩 在縣北二百里。有石如筍,高二丈,有刀痕。相傳馬伏波平溪蠻試刀於此。
石門岩 即石門寨。兩崖夾溪對峙,旁通一門。鼓神洞 ,在縣南十五里,有小溪一派,逆流入洞。
寒波洞 在縣南二十里。洞中有石如波浪,故名。深黑燎火可入,多石燕。洞口有潭,常騰青煙。潭水通洞中,天旱禱應,則潭水自出。
靈龜洞 :在治東南四十里。一石昂首類龜,一石蜿蜒類蛇。歲旱禱雨,擦背作生,龜氣則雨上。
有洞天觀龍王祠,宋邑令郭允升詩:「誰將快劍斫蒼石,湧出玉虹三百尺。漭流直注古潭心,捲霧噴空潭影澄。大聲隱隱非雷霆,一洗萬古山無青。崩崖斷谷供奇秀,至今猶有龜蛇靈。我疑神龍宅幽邃,頷有驪珠貪熟睡。為君鞭起跨玉京,坐致商霖蘇旱歲。」
觀音洞 ,在縣北三十里,高三丈,廣數丈。自穴而入,空敞,中有觀音像,倚石而立,纓絡眉目,儼然如塑。後有江水,前有平石,擊之如鼓聲。桃山洞 ,去縣北一百三十里,內有千丈坑、和尚頸石、觀音岩、注水池、風洞、雷洞、龍洞有石謂之「龍床龍枕。」 有千丘田,遇旱,土人祈禱,則以木度千丈坑,擊索和尚頸而下,如千丘田,潤則雨驟至,師巫吹角則雷鳴。
十房洞 :在治北十五里,寬坦若廳。自廳入穴,有竅曰「天窗」 ,左右列十房,鐘鼓備具,擊之有聲。後有石田、石池。
燕子洞 ,在縣南十五里,中多石燕,洞口有石筍數莖。天旱將雨,則石筍水滴。
雷鳴洞 ,在縣東南一百三十里。方廣百餘丈,禱雨輒應。曾有遠人來禱,誤食牛肉,雷震幾死。今閼塞。
蜂窠洞 ,在縣南五十里,如蜂窠,風氣出入,春夏草外偃,秋冬內偃。
雲霄洞 ,在縣西五里。詳見《異事類》。
天井崙 在十二都。山極峭拔,隆起三峰。中有天井泉出,而四時不竭。
思磨崙 在十一都。高大尖秀,遠觀如畫。韭菜崙 在縣南五十里。自產韭菜,民取為食。孝順石 在縣南五十二里。石卓立路傍,兩相倚若接語焉。
旗竿石 在縣西北三百里。陳友諒建旗於此,有插竿孔。
道士石 ,在縣南一百里。
桃子凹 在縣北十里。相傳昔有仙人鬻桃於此,擲桃石上,至今石有桃痕。
湄江 出龍安山龍洞,與南溪鳳家溪合流數里,有石嵓水自嵓入。由嵓外洞口而出,經豐樂兜牛坡入湘鄉河。
溫江 在治南十五里,源出常安,有二窟,一清一濁,冬溫夏冷,或名為「東溫、西溫。」 厥流不遠,會為一溪,合湑江、雷鳴洞水,出湘江。
青羊潭 去縣東六十里,在芙蓉山上,六月寒氣逼人。唐天寶六載,有樵者登山,見青羊出臥潭側,隨入不見出,故名。
伊水 在縣西三十里。出黃柏界岩下,過縣前,經洛陽灣,出敷溪。湑江,出龍安山龍洞,與南溪、鳳家溪合流數里,有石岩水自岩入,由岩出洞口而出,經豐樂兜牛入湘鄉。
邵河 在十二、三、四五都。源出靖州綏寧縣澗谷,繇寶慶新化至縣界,下益陽入洞庭。
沉香溪 去縣西二十五里。出浮青山,經石壁合趙溪,會伊水入仙溪。
梅子溪 ,去縣南二十里。出橘子岩洞,流至縣郭東南隅洛陽灣,合伊水入仙溪。
善溪 去縣一百二十里,源出武陵縣,多沙石,至本縣界,流稍緩,可通小艇。
仙溪 去縣北三十里。源出二仙山,集眾溪合敷溪入邵河。
洞溪 去縣南二十里。源出山足,流至縣郭東南隅,合伊水入仙溪。
湛溪 在十二都。源出武陵界,入邵河。
羅紋溪 在縣西北三十里。源出浮泥山,合四里河入邵河,出益陽縣。
嵓溪 在縣東三里。山勢聳峭,昔人常避兵於其上,故名寨子崙。其下溪流迂迴數里,至縣東北入伊水。邑人郭瀚《過嵓溪,詩》曰:「故人邀我過岩東,景物無端入望中。流水幾灣涵碧落,寨山萬仞插晴空。隴梅未臘花先放,籬菊經霜葉尚穠。醉倚東風回馬首,野禽啼散晚霞紅。」
溫泉 凡四處,二在常豐鄉,二在常安鄉,皆冬溫夏冷。惟在常豐田心者,天將雨則水先濁。明鏡泉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水清如鏡,分流眾溪,四涯平坦,廣五六丈,深不可測,常滿不涸。由湘鄉黃連塘入湘江。
溫塘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水暗通探溪,乍盈乍涸。
磨塘 在縣西一十五里,有古石磨,至秋方見。白泡塘 在永利橋東。深蓄澄清,浮漚如泡。九龍池 在縣西北二百里。深不可測,有龍潛其下,禱雨多應。
磨角塘 在縣十五都。山羊常磨角於其旁。《石禹履洪 》在縣西北三百里虎口岩下。石險而窄,相傳禹治水,履洪下四里有禹廟。
紫雲山井 山有三井,一清一濁。相傳黃、苟、鄧三仙人洗藥於此。
「《雷公山》井 。」 「《梅子嶺》井 。」 「《市心》井 。」 「《潤澤》井。」 「《忠信》井 。」 「《南街》井 。」 《阜城井》。
茶陵州
雲陽山 ,去州四十里,週圍七十里,從平地至岑高曲折四十五里,上有七十一峰,二洞府、仙人窟宅、百靈闕、真仙洞,洞草高三十丈,一本千枝,枝生萬葉,百年一開,名「經劫草。」 有雙石柱,旁有怪松百尺,竹萬竿,莖數尺,節闊一尋,多鸞鳳棲止。有雲英洞,深十里,綠水桃花,寒暑長茂,或曰秦人洞。西南有煉丹竈、石杵臼,壇西隅多黃精茯苓。石耳峰有木合抱。偃霞峰多紅桑紫柘,靈草嘉木。紫薇峰有華英石,上如蓋,下岩磴不可測。瀑布泉畔有石人,長六尺,髮七尺。石柱峰有丹桂千株,百年一實。白石峰有白鶴池,池有白蓮,一朵千葉,一房百實,大如雞子。隱形峰常有雲霧不見。山有碧溪,生紫菖蒲,一根百節,多蘭香露菊千叢,多椿檜、杉松、白檀、紫檀。降真香。東南有桃千株,實大如瓜。多白鹿、青牛。山雞尾長七尺,練鵲如霏雪。元豹猿猴之屬,多在赤松壇。若老公岩、五雷池多甘泉怪石,餘小峰不記。此山若崩闕,則武官陞。諺云:「雲陽山笑將軍見。」 排山 去州西二十里,亙袤若排,上多白堊。五峰山 ,去州西三十里,其陰多木。
將軍山 去州北十里,勢勇鷙若武夫,故名。丫尖山 ,去州西五十里,兩峰並峙,銳上方下,多草木。
金紫山 去州北二十里。列岫聯屬,高入天畔。龜山 去州西南五十里,狀如伏龜。
泰和山 在州北六十里,其上多泉,其陰多木。鄧阜山 ,去州東八十里,高不可丈計,上有甘泉佳木。
青臺山 去州南六十里,其上多甘泉佳木。皇雩山 ,去州東八十里,下有七石竅,泉流不竭,灌田數萬畝。古有寺,今廢。宋孝宗因駙馬譚斗南圖所居之勝以獻,按圖題詩焉。
大金山 ,去州東南六十里。《銳上方」 下》若「金字然。
仙女山 ,去州西南四十里。
百丈山 去州南五十里。上有潭,深不可測,其中有龍,其陰多竹木,其下有觀音岩、三蛟洞、蜀帝祠。元延祐陳大賢祈雨有感。曾壽翁述《百丈潭記》。
彌勒山 ,去州南六十里。
橋梁山 去州西南七十里。兩山相對,其巔可跨而梁也,故名。
會仙山 去州東二十里,下有靈岩石室,方敞二丈許,有石階石榻。唐陳光問嘗營別室隱居焉。上有宋宣和「合肥陳康國思忠、桂林蔣煙、文仲虎、廣德倪濤巨濟同游」 題名石刻。
石人峰 在州東八十里。其上二石屹立若人,陰多竹木。
秦人三洞 雲陽山上有上中下三洞,深窅不可入,時聞洞中若鐘磬鏗然,世傳秦人避地。九女岩 ,在州西四十五里,相傳昔有女十人學道山中,其一以競渡死,存者九人,久而昇化,遇旱禱之,多應。其初岩中可往來,後或有褻之者,岩遂合。
靈岩 在州東會仙山下,石室方敞二丈,相傳為唐陳光問故居。
讀書岩 在靈岩前。唐陳光問讀書處。
露嶺 ,去州北三十里,其上多鐵。
洣江 ,出酃縣洣泉,合雲、沔二水,北流一百里入茶陵。《水經》:「洣泉出茶陵上鄉,過縣西,又西北過攸南,又西北過陰山南,經西北入湘。」 《漢?地理志》:「泥水行七百里入湘。」 《玉篇》云:「洣水出茶陵。」 蓋酃茶之舊鄉也。
洮江 ,出沔渡,北流八十里達洣顏江 。出青台山,北流四十里達洣漚江 。出百丈山,西流四十里達洣沙江 。出三蛟泉,西流三十里達洣蒲江 。出鄴山,西流二十里合背江。
背江 出泰和山,西流二十里入腰陂。
月江 ,出皇雩山,北流二十里合脂水。
脂水 ,出龍王山,北流十里合蒲江。
茶水 ,出景陽山,東流百二十里,合白鹿泉達洣。
龍化湖 去州半里。吳赤烏八年,有龍自南江起至北去,漂蕩成湖,長里許。諺云:「龍化湖乾,出狀元。」 元時涸。李祁中狀元,正德己卯涸。庚辰張治中會元。
青溪 出公一山,西流三十里達於洣,諸水同。北過攸,至於衡山,浮於湘,匯於洞庭,入於漢,凡千五百里。
「腰陂 」 ,出美田山,西流二十里達澆江,西流十五里達洣。赤松井 ,在雲陽山下,赤松煉丹處。
水利附
[编辑]本府。〈長沙縣附郭。〉
大江 經治西南,濱水田地多致淹沒。
陂一 在縣東南
堰一 ,在縣東一里,本農利而兵據之。明成化初,知縣艾是經畫其界,為之決渠引水。自是兵農不爭,為利甚溥。
麻林石垻 去縣東北八十里。先是邑人縣丞陳時中立有土垻灌田運糧。嘉靖四十三年,邑人侍郎李棠同陳時中以禮勸募鄉人,各出銀谷工創砌石垻,用閘板瀦水,以時蓄洩,可灌可舟,民甚便焉。
石牯牛垻 在縣東九十里。李棠同眾建。黎宅 在縣東二十里。《善化縣》。
湘江 環縣城而下,瀟、蒸、沅之水入會眾流以達於洞庭。
靳江 在縣西,過楚大夫靳尚墓前,出湘江。陸公堤 ,在黑石鋪,水泛淹沒大路田禾,知縣陸南陽增築高堤,至今賴之。
龜塘 在縣東南。延袤二十餘里,蔭田數千畝,年久頹茀,知縣唐源修築,今漸圮淤。
塞塘 在縣東
容塘 在縣東
谷塘 在縣東北
車戎塘 在縣西。以上俱明洪武二十八年,知縣胡鐸開築。
陶步港 在縣南
邵州港 在縣西
南湖港 去縣南二里,內有深港,郡大江面北,難於泊舟,以故客商不到,貿易少而民無所資。明守道金學曾、知府劉㫤見此處地勢汙下,即未經開濬,可以泊舟,且內多泉塘溝垻,水源長而土鬆,易取捐。貲議開未果。後知縣唐源等俱議開挖未竣,至。
皇清康熙十二年,撫院盧等親臨度地,議即開濬。又
因逆變而罷。倘牧民者實能開挖小河,誠百世之利澤也。
夏家陂
周家: 在漁灣市內翟公套, 即西湖橋。明嘉靖間開挖泊舟,今淤《湘潭縣》。
瀦陂 ,在縣南二百餘里。其水自攸縣發源,蔭田一千餘畝。
新陂 在縣西南五十里。其水自澗山港發源,蔭田二千餘畝。
栗塘陂 在縣北十五里,蔭田三千餘畝。柴山塘陂 在縣北十五里,蔭田三百餘畝。西頭。 在縣西南四十里,蔭田二千餘畝。雲塘 在縣西三里,蔭田五百餘畝。
調塘 在縣西四里,今誤為「兆塘」 者是也。蔭田千餘。其水額立石限,黎二殷一,凡兩姓主之。尾有龍池,遇旱,童叟歌舞鞭擊,霖雨輒應,古名龍霖潭。
陽塘 在縣南十五里,周曲可十餘里,坦而易洩,蔭田六百餘畝。然盛夏荷香,每南風飄蕩,越山凌江,飛襲城中衣袂。遊人往往於岸花亭臨風受芬郁,亦一樂也。
銀塘 在縣西四十里。蔭田二千餘畝。何氏世居之。
大荷塘 在縣西百餘里。蔭田千餘畝。
湘陰縣
大橋陂 在十九都
虎嘯陂 在縣南十五里。
杜公陂 在縣北二十二下都。
程家陂 在二十四都
硤石陂 在二十七都
新塘 富莊塘 大東塘 松樹塘 楊樹塘楚塘 以上俱二十二下都。
上塘 在二十二上都
烏塘 在二十四都
大義塘 在二十四都
大荊塘 在西鄉。明初,塘下陰雨,有鼓樂聲,怪而起之,有缸覆一神面。今鄉邑祀之,以「塘」 名神,禱應如響,相傳為唐之韓信焉。
竹篠塘 月彎塘 桃花塘 俱二十八都。紅菱塘 在二十九都。
寧鄉縣
玉潭江 在縣東一里。三水合流,環縣而至新康口,匯入湘江。
東滄湖 ,在縣西南十里。週回十餘里。水灌民田,魚入官家,供祭祀、鄉飲之用。
黃浦湖 在東滄尾
清湖 在玉潭南
洋泉 在縣之西南二十里者為下洋。又上而七里者為中洋。可灌田三百餘畝。又上而七里折而入北者為上洋。所出獨盛,所灌倍中下洋。衛人謝崇璋、崇璉建亭其上,扁曰「觀泉。」
厚泉 在縣南九十里,灌溉不竭。
醴泉 ,在縣東,水甘如醴。
溫泉 一名灰湯,去縣九十里。其流有三坎,上坎沸可燖雞,中坎熱可澣衣,下坎溫可濯體。觀音泉 ,在縣東北七十里,灌溉以次及號「不爭。」
三停泉 在縣東北八十里。流經八十里入湘江。旱則居民壅下流以灌田,復名「好塘垻。」 獅子陂 在縣西南九十里。
黃楊陂 在縣東南五十里。
好婆塘 在縣西五里。宣德、正統間,端午競渡其中。
上泉塘 、下泉塘 俱在六十一都。
相公塘 在縣南六十里。
赤土塘 舒符塘 俱在縣南五十里。
竹坏塘 在縣南七十里。
東坏塘 在縣南三十五里。
櫪坏塘 株坏塘 、下蓬塘 俱在十三都。苦竹塘 、舒坏塘 俱在縣南九十里,東南至湘潭界,西北本縣界。
密嶺塘 碧塘 大塘 俱在二十一都。陂藪塘 橫陂塘 韶塘 龔赤塘 宋家塘口美塘 木渣塘 俱在六十七都。
泉塘 在縣東南二十里。可灌田三百畝。大陽垻 在縣西四十里。可灌田五千頃有奇。大異垻 沙塘垻 俱在縣西二十一都。段江陂石垻 在縣西七十里。可灌田千畝有奇。
櫧林垻 在縣西五里。好塘垻 ,見「三停泉」 下。楓城垻 ,在縣東六十里。白楊垻 ,在縣西一百里。麻羊垻 ,在縣西。龍塘垻 、陳山垻 、姜公垻 俱在縣西南第十都。
蔡家沖 在十三都
瀏陽縣
渭水 ,源出大圍山,經縣前入湘江。
羅家陂 李家陂 西坑堰 俱舊上一都。神壇陂 張家塘 俱舊下一都。
大江陂 高坪岑方塘 俱舊上二都。
石陂蓮塘 將軍陂 俱舊下二都。
蕭家塘 在舊上三都
大陂 荒草塘 俱舊下三都。
白鷺陂 泉塘 俱舊第七都。
龍潭陂 乾坑早塘 老山堰 俱舊第八都。龍公陂 楊樹下塘 俱舊第九都。
小竹江陂 栗樹丁塘 俱舊十一都。
易江陂 向坑塘 俱舊十二都。
易田土陂 藕塘 何坑堰 俱舊十三都,古江陂 麻家塘 俱舊十五都。
大楊陂 旱塘 俱舊十六都。
羅家陂 小將堰 俱舊十七都。
西崖陂 早林塘 俱舊十八都。
歐平陂 和尚塘 俱舊十九都。
冷水陂 泉水塘 俱舊上二十都。
小東陂 將軍塘 俱舊下二十都。
羅宅陂 小嶺、大塘 、小溪堰 俱舊二十一都。
槐花陂 烏豬塘 西崖堰 俱舊第五都,官陂 周家塘 俱舊二十六都。
蔡家陂 嚴塘 俱舊二十七都。
鄧陀陂 柞樹榶 黃竹堰 俱舊二十九都,栗樹陂 蔭塘 俱舊二十一都。
枯陂 黃泥塘 俱舊三十二都。
花塘陂 兵馬山塘 瞿家堰 俱舊二十五都。
胡絲陂 冷水塘 鐵造嶺下堰 俱舊三十三都。
枯田陂 牛皮塘 俱舊三十四都。
羅家堰 荷葉塘 范家堰 俱舊四十一都,百丈陂 楊柳塘 金剛垻 俱舊四十二都,百家托塘陂 黃牯塘 百公垻 俱舊五十一都。
朱陵塘 上市小塘 俱舊五十三都。
產陂 洞陽塘 赤子塘 俱舊六十一都,中坡 石榴塘 李家垻 俱舊六十二都,梁陂 托塘 俱舊上六十三都。
羅家垻 付家塘 楊家堰 舊下六十三都,大堰陂 煙竹塘 蔣家堰 俱舊六十四都,閘頭陂 茆嶺下大塘 俱舊六十五都,熊家陂 苦竹塘 俱舊六十八都。
斛陂 金坑塘 俱舊七十都。
大家陂 陳家原塘 俱舊七十二都。
板陂 羅漢塘 俱舊七十三都。
新江陂 三角塘 赤土堰壩 俱舊七十四都。
黃頭陂 荷葉塘 南岳壩 俱舊七十五都。公陂 張家塘 「俱附郭。」
醴陵縣
淥江 源出安陵山,西北流至漉浦,入于湘江。清潭陂 在一都。
沙陂 在五都
水灘壩 在九都
雙江陂 在十七都
草湖 龍潭陂 俱在二十八都。
姚家壩 吳家壩 黃土陂 俱在二十九都。丁家壩 在三十三都。
益陽縣
澬江 ,在縣西南,過沅江,入洞庭。
鳳凰池 ,去縣東五十里。
《大汾 》,去縣東七十里。
茶湖 去縣東南七十里。
天星湖 ,去縣東南七十里。
謝家塘 黃婆塘 談家塘 俱第一、二都。九岡陂 桃花陂 龍寺陂 寺陂 俱第三都。
木瓜塘 胡連塘 周家陂 俱上下四都。佛家陂 真君陂 俱第六、七都。
皮家陂 神仙陂 俱在六、七都。
長遊陂 歐家陂 龍潭陂 俱第五、八都。趙家塘 楊公塘 劉家陂 譚家陂
胡家陂 丁家塘 石隆陂 長江陂 俱第九都。
「軍婆塘 」 ,「《大乾》塘 」 ,「女娘塘 」 ,「黃婆塘。」
楊柳塘 株樹塘 ,石門塘 「劉成塘。」
「烏柏塘 」 ,「白沙塘 ,東塘 」 ,「楊林塘。」
「赤竹塘 」 ,「長堰塘 ,黃塘 」 ,「烏雞塘。」
新塘 西公陂 、魯家陂 。石嶺陂。
長燕陂 大塘陂 橫塘 俱第十都。下流塘 桐車塘 大華陂 桐車壩 俱十一、四都。
麻陽塘 大麻塘 黑石塘 畔田沖陂、鐵爐沖陂 俱十二、三都。
鴉雀塘 茅岡塘 梅林陂 蓮花新塘雙洲陂 劉家陂 大田陂 和尚陂 俱十五、六都。
白楊塘 四謝塘 谷梁塘 俱十七、八都。溫家塘 塘山陂 竹石陂 丁家陂
朱家陂 、石降陂 、石牌陂 、大喬陂 俱十九都。
「青山塘 」 ,「青水塘 」 ,「燕子塘 」 ,「泉塘。」
「《楊羅》塘 」 ,「《荷葉》塘 」 ,「《靜絲》塘 」 ,「《芭蕉》塘。」
「橫塘 」 丁公塘 ,朱溪塘 ,「柳陂塘。」
「羅山塘 」 ,「清江塘 。」 「野狗塘 」 ,「桐車塘。」
南湖壩 下湖壩 安家壩 俱上二十一都。石子壩 雙山塘 龍潭陂 石陂
分水陂 黃家陂 道田陂 俱下二十一都。大海陂 楊桐陂 浩陂 張家沖塘郭家陂 石剉陂 俱二十三都。
譚家塘 趙家塘 「《赤子》塘 」 「劉家塘。」
千石陂 陳家陂 俱二十四、七都。
《甕托》塘 ,上車塘 ,《中車》塘 ,長塘。
下車塘 「學肖塘 白陂塘 阻中塘。」
歐婆塘 紫托塘 承托塘 「祐塘。」
丁家塘 杉木塘 全塘 俱二十八、九都。八石塘 梁陂塘 毛家塘 歐家塘
南道塘 「西山塘 」 「調塘 路壩。」
金花湖 柘蘭湖 大海塘 俱三十二都。赤竹塘 板鍚塘 安塘 谷塘
龍牙塘 ,鵝鴨塘 ,泉塘 ,砂塘。
臘菜瑭 曾家塘 俱三十五、六都。
廟中塘 月塘 泉塘 上寶林塘大泉陂 赤水陂 赤竹陂 東山灣塘毛家壩 何家壩 ,俱三十八、九都。
「下河塘 」 「上河塘 」 ,栗塘 ,「谷塘。」
「在城」 塘 壩社塘 鈴塘 「撒塘。」
「官路塘 」 「蓮花塘 」 ,「田沖塘 」 ,「黃土陂塘,小山塘 ,西山塘 」 ,「楊樹榶 」 ,「新港陂。」
楊家壩 俱四十三都
蔡家堤 在治東五里
甘溪堤 :在治東十五里。
蘭溪堤 :在治東南二十里。
高灣堤 、社林堤 、油麻湖堤 、相思湖堤、火田堤 俱二十八、九都。
湘鄉縣
漣水 在縣西南。源發邵陽龍山,東過石潭,而入于湘江。
定。 馬前。 真。 以上俱在「第二下都馬。」 在第三、上都。驢塘陂 在第一、二都。
同田陂 在第二下都
浪渦陂 在第四都
雙陂。 在第十六上都。管子陂 在第九十都。
柰子陂 在十一都
蓼花陂 在十二都
雙板陂 在十七都
河壩 在三十九都
黃潭壩 在四十二都
早禾陂 在五十一都
陂田石陂 在五十四、五都。
馬鞍石陂 在六十都
龍岩石陂 在五十四、五都。
楊粘陂 在六十都
小水陂 在六十四、五都。
山田陂 在六十七、八都。
攸縣
攸水 在縣東十五里。出東南安城郡安復縣封侯山,西北,又西南流入茶陵,入于洣水。《水經注》云:「縣北帶攸溪。」 蓋即溪以名縣也。
洣水 ,在縣東七星,源出酃縣。《地理志》又謂之「泥水。」
河灘陂 東陂 黃土陂 毓陂 江開陂樂陂 三口陂 沙田陂 六輸陂 沿陂以上俱清陽鄉。
橫橋陂 細水陂 大漠陂 塘陂 以上俱「擢秀鄉。」
蛇陂 、芹陂 、靈陂 、新陂 以上俱永平鄉寶塘 ,寬二百六十畝。
《八角》塘 寬五十餘畝。
靈顯塘 :寬一百二十畝。
交塘 寬九十餘畝
石塘 寬一百餘畝。以上俱清陽鄉。
白蓮塘 寬一百餘畝
新塘 寬二百餘畝
流塘 寬八十餘畝
清塘 寬三百六十餘畝。
雙塘 寬三百餘畝
寶塘 寬二百餘畝
郁塘 寬一百餘畝
渚塘 寬三百六十畝
烏塘 寬一百餘畝
流陂塘 寬四十餘畝
明塘 寬一百餘畝。以上俱永平鄉。
絲塘 寬三百餘畝,係北江鄉。
安化縣
邵河 在縣西。源出綏寧縣,至縣界過益陽入洞庭。
常豐堰 三所
清塘堰 一所
伊溪堰 在儒學後
常安陂 在株梅觀
豐樂堰 二所在灌塘
十二都堰 共一十所,明洪武二十八年築。茶陵州
歐田陂 鄧家陂 莆沖 以上在一都。蒼頭 深潭 白馬 以上在六都。
路大陂 黃行廟前陂 俱在七都。
石灰 和尚 廟前 俱在八都。
黑土 、慈利 、匡陂 俱在九都。
赤土 蕭家 六渡 以上俱在十都。
青山 在十一都
石陂 暘陂 俱在十二都。
福陂 黃石 俱在十一都。
寶水仙 在二都
陽木灘 在上十三都
管莊 蚤禾 、沙田 、大分 、張塘 水陽以上在下十二都。
石陂 龍陂 在上十四都。
土陂 梘田 牛角 東江 以上在十五、九都。
新陂 石陂 橫沖 在十六、七都。
麻夫 陽陂 潭陂 蕉陂 以上在十八都。乾陂 黃陂 在上二十都。
龍潭 關王 河龍 在下二十都。
竹園 在二十都
大觀 秀路 在茶鄉十五都。
獅子灣 在茶鄉十六都。
樟木 雲陂 石禾 梘子 胡絲 禪和石陂 以上在二十三都。
黃草岡 在二十四都
龍潭 小水雷公 黃山 絲草 在二十五都。
龍竹坑 爍陂 竹子山 在二十六都。南陂 橫陂 大水 抬坑 礱下 。以上在二十八都。
「鄱官 」 八字西 胡藪 土陂 、坎陂。
八字東 以上在二十九都。
匡陂 在三十三都
鶴湖 在十一都
小湖 、大湖 、城天湖 ,俱隸境內。。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