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5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五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十九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五十九卷目錄

 大宛部彙考洛那 石國 柘支 赭時

  漢武帝太初二則 天漢一則

  後漢順帝永建一則

  魏少帝咸熙一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北魏孝文帝太和一則

  隋煬帝大業一則

  唐高祖武德一則 太宗貞觀二則 高宗顯慶一則 永淳一則 元宗開元五則 天

  寶八則 代宗寶應一則

 大宛部紀事

 車師部彙考

  漢武帝天漢一則 征和一則 宣帝地節一則 元康一則 平帝元始一則 新莽始

  建國一則

  後漢世祖建武一則 明帝永平一則 章帝建初一則 和帝永元三則 安帝永寧

  一則 延光一則 順帝永建一則 陽嘉二則 桓帝元嘉一則 永興一則

  三國總一則

  晉武帝太康一則 孝武帝太元一則

  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則 太平真君一則 正平一則

 懸渡部彙考

  漢元帝一則

  晉安帝一則

  圖一則

 奄蔡部彙考粟特 阿蘭聊 溫那沙 粟弋

  漢總一則

  後漢總一則

  北魏太武帝太延三則 太平真君一則 文成帝太安二則 獻文帝皇興一則 孝

  文帝延興一則 太和一則

  北周武帝保定一則

邊裔典第五十九卷

大宛部彙考洛那 石國 柘支 赭時[编辑]

[编辑]

武帝太初元年秋八月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發天下謪民西征大宛[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按《西域傳》,「大宛國王治貴 山城,去長安萬二千五百五十里。戶六萬,口三十萬, 勝兵六萬人,副王、輔國王各一人。東至都護治所四 千三十一里,北至康居卑闐城千五百一十里,西南 至大月氏六百九十里,北與康居、南與大月氏接。」土 地、風氣、物類、民俗,與大月氏、安息同。大宛左右㠯蒲 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至數十歲不敗。俗 耆酒,馬耆,目宿。宛別邑七十餘城,多善馬。馬汗血,言 其先天馬子也。張騫始為武帝言之,上遣使者持千 金及金馬㠯請宛。善馬,宛王㠯漢絕遠,大兵不能至, 愛其寶馬,不肯與漢使妄言,宛遂攻殺漢使,取其財 物。於是天子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前後十餘萬 人伐宛,連四年,宛人斬其王母寡首,獻馬三千匹,漢 軍乃還。按《張騫傳》,騫,漢中人,建元中為郎。時匈奴 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㠯其頭為飲器,月氏遁而怨 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 必更匈奴中,迺募能使者。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 邑氏奴甘父俱出隴西,徑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 單于曰:「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 聽我乎?」留騫十餘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居 匈奴西。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西走數十日至大宛。 大宛聞漢之饒財,欲通不得。見騫,喜,問欲何之,騫曰: 「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 我。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大宛以 為然,遣騫為發譯道至康居。康居傳致大月氏。大月 氏王已為胡所殺,立其夫人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 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遠漢,殊無報胡之心。 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留歲餘,還並 南山,欲從羌中歸,復為匈奴所得。留歲餘,單于死,國 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拜騫大中大夫, 堂邑父為奉使君。騫為人彊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 堂邑父胡人,善射,窮急射禽獸給食。初,騫行時百餘 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騫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 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為天子言其地 形,所有,語皆在《西域傳》。初,天子發書《易》曰「神馬當從 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宛汗血馬益壯, 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云。而漢始築令 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國。因益發使,抵安息、 奄蔡、犁、靬、條支、身毒國。而天子好宛馬,使者相望於

道,一輩大者數百,少者百餘人。漢使往,既多其少,從
考證
率進孰於天子,言大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匿不肯示

漢使。天子既好宛馬,聞之甘心,使壯士車令等持千 金及金馬㠯請宛王貳師城善馬,宛國饒漢物,相與 謀曰:「漢去我遠,而鹽水中數有敗。出其北有胡寇,出 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絕邑,乏食者多。漢使數百 人為輩,來常乏食,死者過半,是安能致大軍乎?且貳 師馬,宛寶馬也。」遂不肯予漢使。漢使怒,妄言椎金馬 而去。宛中貴人怒曰:「漢使至,輕我,遣漢使去,令其東 邊郁成王遮攻殺漢使,取其財物。」天子大怒。諸嘗使 宛姚定漢等,言:宛兵弱,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 即破宛矣。天子以嘗使浞野侯攻樓蘭,以七百騎先 至,虜其王,以定漢等言為然。而欲侯寵姬李氏迺以 李廣利為將軍伐宛。按《李廣利傳》,李廣利女弟李 夫人有寵於上產。昌邑哀王太初元年,以廣利為貳 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 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故浩侯王恢使 道軍,既西過鹽水,當道小國各堅守,不肯給食,攻之 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數日則去。比至郁成士財 有數千,皆饑,罷。攻郁成城,郁成距之,所殺傷甚眾。貳 師將軍與左右議:「至郁成尚不能舉,況至其王都乎!」 引而還。往來二歲,至燉煌,士不過什一二。使使上書 言:道遠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戰而患饑,人少不足以 拔宛,願且罷兵,益發而復往。天子聞之大怒,使使遮 玉門關曰:「軍有敢入,斬之。」貳師恐,因留屯燉煌。其夏, 漢亡浞野之兵二萬餘於匈奴。公卿議者皆願罷宛 軍,專力攻胡。天子業出兵誅宛,宛,小國而不能下,則 大夏之屬漸輕漢。而宛善馬絕不來,烏孫輪臺易苦 漢使,為外國笑。迺案言伐宛尢不便者,鄧光等,赦囚 徒,扞寇盜,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燉煌六萬人, 負私從者不與;牛十萬,馬三萬匹,驢、橐駝以萬數,齎 糧兵弩甚設,天下騷動,轉相奉伐宛五十餘校尉。宛 城中無井,汲城外流水,於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 以穴其城,益發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 休屠以衛酒泉,而發天下七科,適及載糒,給貳師轉 車,人徒相連屬。至燉煌,而拜習馬者二人為「執驅馬 校尉」,備破宛,擇取其善馬云。

太初四年春,貳師將軍李廣利得大宛王首及天馬以歸。 按《漢書武帝本紀》:「太初四年春,貳師將軍廣利斬大 宛王首,獲汗血馬來,作《西極天馬之歌》。」按《西域傳》: 「伐宛連四年,宛人斬其王毋寡,獻馬三千匹,乃還。」 按《李廣利傳》:「貳師後復行,兵多,所至,小國莫不迎出 食給軍。至輪臺,輪臺不下,攻數日,屠之。自此而西,平」 行至宛城,兵到者三萬。宛兵迎擊漢兵,漢兵射敗之, 宛兵走入,保其城。貳師欲攻郁成城,恐留行而令宛 益生詐,迺先至宛,決其水原,移之,則宛固已憂困。圍 其城,攻之四十餘日,宛貴人謀曰:「王毋寡,匿善馬,殺 漢使。今殺王而出善馬,漢兵宜解。即不迺力戰而死 未晚也。」宛貴人皆以為然,共殺王。其外城壞,虜宛貴 人勇將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相與謀曰:「漢所為攻 宛以王,毋寡。」持其頭,遣人使貳師約曰:「漢無攻我,我 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漢軍食。即不聽我,我盡殺善 馬。康居之救又且至,至,我居內,康居居外,與漢軍戰。 孰計之?何從?」是時康居候視漢兵尚盛,不敢進。貳師 聞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計以為 來誅首惡者毋寡。《毋寡》頭已至,如此不許,則堅守,而 康居候漢兵罷,來救宛,破漢軍必矣。」軍吏皆以為然, 許宛之約。宛乃出其馬,令漢自擇之,而多出食食漢 軍。漢軍取其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牝牡三千餘匹, 而立宛貴人之故。時遇漢善者名昧蔡,為宛王,與盟 而罷兵,終不得入中城,罷而引歸。初,貳師起燉煌西, 為人多,道上國不能食,分為數軍從南北道。校尉王 申生、故鴻臚壺充國等千餘人別至郁成城守,不肯 給食。申生去大軍二百里,負而輕之,攻郁成急。郁成 窺知申生軍少,晨用三千人攻殺申生等數人,脫亡, 走貳師。貳師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成。郁成 降,其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聞漢已破宛,出 郁成王與桀。桀令四騎士縛守,詣大將軍。四人相謂: 「郁成,漢所毒,今生將卒,失大事,欲殺,莫適,先擊!」上邽 騎士趙弟拔劍擊斬郁成王。桀等遂追及大將軍。初, 貳師後行,天子使使告烏孫,大發兵擊宛。烏孫發二 千騎往,持兩端不肯前。貳師將軍之東諸所過小國, 聞宛破,皆使其子弟從入貢獻,見天子因為質焉。軍 還,入玉門者萬餘人,馬千餘匹,後行非乏食,戰死不 甚多,而將吏貪不愛,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眾。天子 為萬里而伐,不錄其過,迺下詔曰:「匈奴為害久矣,今 雖徙募北與旁國謀共要絕大月氏使,遮殺中郎將 江故、鴈門」守攘危須以西及大宛,皆合約,殺期門車 令中郎將朝,及《身毒》國使,隔東西道。貳師將軍廣利 征討厥罪,伐勝大宛,賴天之靈,從泝河山,涉流沙,通 西海,山雪不積,士大夫徑度,獲王首虜,珍怪之物,畢陳於闕。其封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又封斬郁 成王者趙弟為新畤侯。軍正趙始成,功最多,為光祿 大夫。上官桀敢深入,為少府。李哆有計謀,為上黨太 守。軍官吏為九卿者三人,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餘 人,千石以下千餘人。奮行者,官過其望,㠯適過行者, 皆黜其勞。士卒賜直四萬錢。伐宛,再反,凡四歲而得 罷焉。

天漢 年大宛弒其王昧蔡立毋寡弟蟬封為王遣子入侍詔遣使鎮撫之[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貳師既斬宛王, 更立貴人素遇漢善者名昧蔡為宛王。後歲餘,宛貴 人以為昧蔡諂,使我國,遇屠相,與共殺昧蔡,立毋寡 弟蟬封為王,遣子入侍,質於漢。漢因使使賂賜鎮撫 之。又發使十餘輩,抵宛西諸國求奇物,因風諭以伐 宛之威。宛王蟬封與漢約,歲獻天馬二匹。漢使采蒲 陶」《目宿》種歸天子,以天馬多,又外國使來,眾益種《蒲 陶目宿》,離宮館旁極望焉。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 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其人皆深目,多須髯,善賈 市,爭分銖,貴女子。女子所言,丈夫乃決正。其地皆絲 漆,不知鑄鐵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他兵器,得漢 黃白金,輒以為器,不用為幣。自烏孫以西至安息,近 匈奴。匈奴嘗困月氏,故匈奴使持單于一信到國,國 傳送食,不敢留苦。及至漢使,非出幣物,不得食,不市 畜,不得騎。所以然者,以遠漢而漢多財物,故必市乃 得所欲。及呼韓邪單于朝漢,後咸尊漢矣。

後漢[编辑]

順帝永建五年春正月大宛王奉使貢獻[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

[编辑]

少帝咸熙二年九月閏月大宛獻名馬歸於相國府以顯懷萬國致遠之勳[编辑]

按:《魏志陳留王本紀》云云。

[编辑]

武帝泰始六年秋九月大宛獻汗血馬[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按《大宛傳》:「大宛西去洛陽 萬三千三百五十里,南至大月氏,北接康居,大小七 十餘城。土宜稻麥,有蒲萄酒,多善馬,馬汗血。其人皆 深目多鬚。其俗娶婦,先以金同心指鐶為娉,又以三 婢試之,不男者絕婚。姦淫有子,皆卑其母。與人馬乘, 不調墜死者,馬主出斂具。善市賈,爭分銖之利,得中 國」金銀,輒為器物,不用為幣也。太康六年,武帝遣使 楊顥拜其王藍庾為大宛王。藍庾卒,其子摩之立,遣 使貢「汗血馬。」

北魏[编辑]

孝文帝太和三年洛那獻汗血馬[编辑]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洛那國,故大 宛國也。都貴山城,在疏勒西北,去代萬四千四百五 十里。太和三年,遣使獻汗血馬,自此每使朝貢。」

[编辑]

煬帝大業五年石國遣使入貢[编辑]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石國,居於藥殺 水,都城方十餘里,其王姓石,名涅。國城之東南,立屋, 置座於中,正月六日、七月十五日,以王父母燒餘之 骨,金甕盛之,置於床上,巡繞而行,散以花香雜果,王 率臣下設祭焉。禮終,王與夫人出就別帳,臣下以次 列坐,享晏而罷。有粟麥,多良馬。其俗善戰,曾貳於突 厥。」射匱可汗興兵滅之,令特勒甸職攝其國事,南去 鏺汗六百里,東南去瓜州六千里。甸職以大業五年 遣使朝貢,其後不復至。

[编辑]

高祖武德 年石國遣使入貢[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西域傳》:「石,或曰柘支,曰 柘折,曰赭,時漢大宛北鄙也。去京師九千里,東北距 西突厥,西北波臘南二百里,所抵俱戰提,西南五百 里康也,圓千餘里。右涯素葉河,王姓石,治柘折城,故 康居小王窳匿城地。西南有藥殺水,入中國,謂之真 珠河,亦曰質河。東南有大山,生瑟瑟。俗善戰,多良馬。 隋」大業初,西突厥,其王以特勒甸職統其國。武德、貞 觀間,數獻方物。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赭時國[编辑]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赭時國,此言石國。周 千餘里,西臨葉河,東西狹,南北長。土宜氣序,同笯赤 建國。城邑數十,各別君長,既無總主,役屬突厥。從此 東南千餘里,至怖悍國。

貞觀八年十二月。石國遣使朝貢。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高宗顯慶三年以瞰羯城為大宛都督府授其王瞰土屯攝舍提於屈昭穆都督[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云云。

永淳元年九月石國遣使獻方物[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考證

元宗開元元年封赭時國主為石國王時遣使市石國犬馬張廷珪諫止之[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開元初,封其君 莫賀咄吐屯有功為石國王。按《張廷珪傳》:開元初, 遷黃門侍郎。時遣使齎繒綿至石國市犬馬,廷珪曰: 「犬馬非土性弗畜,珍禽異獸不育於國,不宜勞遠人, 致異物。願省無益之故,救必然之急,天下之幸。」坐漏 禁內語,出為沔州刺史。

開元九年二月。石國王遣使朝貢。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開元十八年四月。石國遣使來朝貢。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開元二十八年,冊石國主為「順義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云云。

開元二十九年,石國王請討大食,不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二十九年,王伊 捺吐屯屈勒上言,「今突厥已屬天可汗,惟大食為諸 國患,請討之。」天子不許。

天寶元年封石國王為懷化王[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天寶初,封王子 那俱車鼻施為懷化王,賜鐵券。」

天寶二年十二月石國王《特勒》遣女壻康國大首領 康《染顛》獻方物。

天寶四載七月。石國王特勒遣使來朝貢。

天寶五載三月,石國王遣使來朝。并獻馬十五匹。石 國副王伊《捺吐屯屈》遣使獻方物。

天寶六載五月。石國王遣使獻馬。

天寶八載八月。石國王子《遠恩》來朝。

按以上《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天寶十載正月戊申,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執突 騎施可汗及石國王。按高仙芝列傳作九載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按《西域傳》:「久之,安西節度 使高仙芝劾其無藩臣禮,請討之。王約降,仙芝遣使 者護送至開遠門,俘以獻,斬闕下。於是西域皆怨。王 子走大食乞兵,攻怛邏斯城,敗仙芝軍,自是臣大食。」

按《高仙芝傳》:「仙芝為左金吾衛大將軍,九載討石」

國,其王車鼻施約降,仙芝俘獻闕下斬之。由是西域 不服。其王子走大食,乞兵攻仙芝於怛邏斯城,以直 其冤。按《李嗣業傳》,「嗣業授右威衛將軍,從平石國 及突騎施,以跳盪先鋒加特進,虜號為神通大將。初, 仙芝特以計襲取石,其子出奔,因構諸胡共怨之,以 告大食,連兵攻四鎮。仙芝率兵二萬深入,為大食所 敗」,殘卒數千。事急,嗣業謀曰:「將軍深履賊境,後援既 絕,而大食乘勝,諸胡銳於鬥。我與將軍俱前死,尚誰 報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嶺,以為後計。」仙芝曰:「吾方收 合餘燼,明日復戰。」嗣業曰:「事去矣,不可坐,須葅醢。」即 馳守白石,路既隘,步騎魚貫而前。會拔汗那還兵輜 餉塞道不可騁。嗣業懼,追及,手挺鏖擊,人馬斃仆者 數十百,虜駭走,仙芝乃得還。表嗣業功,進右金吾大 將軍,留為疏勒鎮使。城一隅阤,屢築輒壞,嗣業祝之, 有白龍見,因其處蕝祠以祭,城遂不壞。漢耿恭故井 久涸,禱已,泉復出。初討勃律也,通道蔥嶺,有大石塞 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識者以為至誠所感云。

按杜氏《通典》杜環《經行記》云:「其國城一名赭支,一名 大宛。天寶中,鎮西節度使高仙芝擒其王及妻子歸 京師。國中有二水,一名真珠河,一名質河,並西北流, 土地平敞,多果實,出好犬、良馬。」又云:「碎葉國從安西 西北千餘里有勃達嶺,嶺南是大唐北界,嶺北是突 厥騎施南界,西南至蔥嶺二千餘里。其水嶺南流者」, 盡過中國而歸東海;嶺北流者,盡經胡境而入北海。 又北行數日,度雪海。其海在山中,春夏常雨雪,故曰 「雪海。」中有細道,道傍往往有水孔,嵌空萬仞,轉墮者 莫知所在。勃達嶺北行千餘里,至碎葉州。其川東頭 有熱海,茲地寒而不凍,故曰熱海。又有碎葉城,天寶 七年,北庭節度使王正見薄城伐壁,權毀,邑居零落。 昔交河公主所居止之處,建大雲寺猶存。其川西接 石國,約長千餘里。川中有異姓部落,有異姓突厥,各 有兵馬數萬。城堡間雜,日尋干戈。凡是農人,皆擐甲 胃,專相虜掠,以為奴婢。其川西南頭有城,名曰「怛羅 斯,石國人鎮」,即天寶十年高仙芝軍敗之地。從此至 西海以來,自三月至「九月,天無雲雨,皆以雪水種田。 宜大麥、小麥、稻、禾、豌豆、畢豆,飲蒲萄酒、麋酒、醋乳。」 天寶十二載十二月,石國遣使獻方物。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代宗寶應 年石國遣使朝貢[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寶應時遣使朝 貢。有碎葉者,出安西南地千里所得勃達嶺,南抵中 國,北突騎施,南鄙也。西南至蔥嶺,贏二千里。水南流 者,經中國入于海,北流者經胡入于海,北三日行度 海,春夏常雨雪。由勃達嶺北行贏千里,得細葉川,東 曰熱海,地寒不凍。西有碎葉城。天寶七載,北庭節度使」王正見伐安西,毀之。川長千里,有異姓突厥兵數 萬,耕者皆擐甲相掠為奴婢,西屬怛邏斯城。石常分 兵鎮之,自此抵西海矣。三月訖九月,未嘗雨,人以雪 水溉田。

大宛部紀事[编辑]

杜氏《通典》宋膺《異物志》:「大宛馬有肉角數寸,或有解 人語及知音舞與鼓節相應者。」《隋西域圖記》云:「其馬, 騮馬、烏馬,多赤耳,黃馬、赤馬多黑耳,惟耳色別,自餘 毛色與常馬不異。」又云:「王姓蘇邑匿,字底失槃陀,積 代承襲不絕。」案:今王即底失槃陀之後也。

《續博物志》:天寶中,大宛進汗血馬六匹,一曰紅叱撥, 二曰紫叱撥,三曰青叱撥,四曰黃叱撥,五曰丁香叱 撥,六曰桃花叱撥。上乃製名,曰「紅輦,曰紫玉輦,曰平 山輦,曰凌雲輦,曰飛香輦,曰百花輦。」後幸蜀,以「平山」、 「凌雲」為讖。《西京雜記》:「漢文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 下駿也,一浮雲,二赤電,三絕群,四逸驃,五紫燕,六綠」 驪,七龍子,八驎駒,九絕塵,號「九逸。」

車師部彙考[编辑]

武帝天漢二年以匈奴降者介和王為開陵侯將兵擊車師匈奴救之引去[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車師前國,王治 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去長安八千一 百五十里。戶七百,口六千五十,勝兵千八百六十五 人。輔國侯、安國侯、左右將都尉、歸漢都尉、車師君、通 善君、鄉善君各一人,譯長二人。西南至都護治所千 八百十里,至焉耆八百三十五里。車師後國,王治務 塗」谷,去長安八千九百五十里。戶五百九十五,口四 千七百七十四,勝兵千八百九十人。擊胡侯、左右將、 左右都尉、道民君、譯長各一人。西南至都護治所千 二百三十七里。車師都尉國,戶四十,口三百三十三, 勝兵八十四人。車師後城長國,戶百五十四,口五百 六十,勝兵二百六十人。武帝天漢二年,以匈奴降者 介和王為開陵侯,將樓蘭國兵,始擊車師,匈奴遣右 賢王將數萬騎救之,漢兵不利,引去。

征和四年復遣開陵侯將樓蘭尉犁等六國兵圍車師車師降[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征和四年,遣重 合侯馬通將四萬騎擊匈奴,道過車師北,復遣開陵 侯將樓蘭、尉犁、危須凡六國兵別擊車師,勿令得遮。 重合侯諸國兵共圍車師,車師王降服臣屬漢。」

宣帝地節二年以車師叛故遣侍郎鄭吉等田渠犁欲以攻車師王降復奔烏孫乃立車師故太子軍宿為王徙居渠犁[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昭帝時,匈奴復 使四千騎田車師。宣帝即位,遣五將將兵擊匈奴,車 師田者驚去,車師復通於漢,匈奴怒,召其太子軍宿, 欲以為質。軍宿,焉耆外孫,不欲質匈奴,亡走焉耆。車 師王更立子烏貴為太子。及烏貴立為王,與匈奴結 婚姻,教匈奴遮漢道通烏孫者。地節二年,漢遣侍郎 鄭」吉、校尉司馬憙將免刑罪人田渠犁積穀,欲以攻 車師。至秋收穀,吉、憙發城郭諸國兵萬餘人,自與所 將田士千五百人,共擊車師,攻交河城,破之。王尚在 其北石城中,未得會軍,食盡,吉等且罷兵,歸渠犁田。 收秋畢,復發兵攻車師王於石城。王聞漢兵且至,北 走匈奴求救,匈奴未為發兵。王來還,與貴人蘇猶議 欲降漢,恐不見信。蘇猶教王擊匈奴邊國小蒲類,斬 首,略其人民以降吉。車師旁小金附國隨漢軍後,盜 車師。車師王復自請擊破金附。匈奴聞車師降漢,發 兵攻車師。吉憙引兵北逢之,匈奴不敢前。吉憙即留 一侯,與卒二十人留守。王吉等引兵歸渠犁。車師恐 匈奴兵復至而見殺也,乃輕騎奔烏孫。吉即迎其妻 子置渠犁東。奏事至酒泉,有詔還田渠犁及車師,益 積穀以安西國侵匈奴。吉還,傳送車師王妻子詣長 安,賞賜甚厚。每朝會四夷,常尊顯以示之。於是吉始 使吏卒三百人別田車師,得降者,言單于大臣皆曰: 「車師地肥美,近匈奴,使漢得之,多田積穀,必害人國, 不可不爭也。」果遣騎來擊田者,吉迺與校尉盡將渠 犁田士千五百人往田。匈奴復益遣騎來。漢田卒少, 不能當,保車師城中。匈奴將即其城下,謂吉曰:「單于 必爭此地,不可田也。」圍城數日乃解。後常數千騎往來守車師。吉上書言:「車師去渠犁千餘里間,以河山 北近匈奴,漢兵在渠犁者,勢不能相救,願益田卒。」公 卿議以為「道遠煩費,可且罷車師田者。」詔遣長羅侯 將張掖、酒泉騎出車師北千餘里,揚威武。車師旁胡 騎引去,吉乃得出歸渠犁,凡三校尉屯田。車師王之 走烏孫也,烏孫留不遣,遣使上書,願留車師王,備國 有急,可從西道以擊匈奴。漢許之。於是漢召故車師 太子軍宿在焉耆者,立以為王,盡徙車師國民令居 渠犁,遂以車師故地與匈奴。車師王得近漢田官,與 匈奴絕,亦安樂親漢。

元康四年烏孫以車師王詣闕賜第與其妻子居之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漢使侍郎殷廣[编辑]

德責烏孫。求車師王烏孫貴。下有人字「將詣闕,賜第,與其 妻子居。」是歲元康四年也。其後置戊己校尉,屯田居 車師故地。

平帝元始 年車師後王姑句亡入匈奴遣中郎將王昌等使匈奴執姑句斬之[编辑]

按《漢書。平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元始中,車師後 王國有新道,出五船,北通玉門關,往來差近。戊己校 尉徐普欲開以省道里,半避白龍堆之阨。車師後王 姑句以道當為拄置,心不便也。地又頗與匈奴南將 軍地接,普欲分明其界,然後奏之。召姑句使證之,不 肯繫之。姑句數以牛羊賕吏求出,不得,姑句家矛端 生」火,其妻股紫陬謂姑句曰:「矛端生火,此兵氣也,利 以用兵。前車師前王為都護司馬所殺,今久繫必死, 不如降匈奴。」即馳突出高昌壁,入匈奴,又去胡來王 唐兜國比大種赤水羌,數相寇,不勝,告急都護。都護 但欽不以時救助。唐兜困急,怨欽東守玉門關;玉門 關不內,即將妻子人民千餘人亡降匈奴,匈奴受之, 而遣使上書言狀。是時,新都侯王莽秉政,遣中郎將 王昌等使匈奴,告單于「西域內屬,不當得受單于謝 罪」,執二王以付使者。莽使中郎王萌待西域惡都奴 界上,逢受單于,遣使送,因請其罪。使者以聞,莽不聽。 詔下,會西域諸國王陳軍斬姑句、唐兜以示之。

新莽始建國二年車師後王須置離謀亡入匈奴都護但欽斬之[编辑]

按《西域傳》,莽篡位,始建國二年,以廣新公甄豐為右 伯,當出西域。車師後王須置離聞之,與其右將股提、 左將史泥支謀曰:「聞甄公為西域太伯當出,故事,給 使者牛羊穀芻茭導譯。前五威將過所,給使尚未能 備。今太伯復出,國益貧,恐不能稱。」欲亡入匈奴。戊己 校尉刁護聞之,召置離驗問,辭服,乃械致都護但欽 在所埒婁城。置離人民知其不還,皆哭而送之。至欽, 則斬置離。置離兄輔國侯狐蘭支將《置離》眾二千餘 人,驅畜產,舉國亡降匈奴。是時莽易單于璽,單于恨 怒,遂受狐蘭支降,遣兵與共寇擊車師,殺後城長,傷 都護司馬,及狐蘭兵復還入匈奴。

後漢[编辑]

世祖建武二十一年冬車師遣子入侍請都護不許按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二十一年冬車師王等十六國皆遣子入侍奉獻願請都護帝以中國初定未[编辑]

「遑外事。」乃還其侍子,厚加賞賜。按《西域傳》,車師前 王居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故號交河。去長史所居 柳中八十里,東去洛陽九千一百二十里,領戶千五 百餘,口四千餘,勝兵二千人。後王居務塗谷,去長史 所居五百里,去洛陽九千六百二十里,領戶四千餘, 口萬五千餘,勝兵三千餘人。前後部及東且彌、卑陸、 蒲類、移支,是為車師六國。北與匈奴接,前部西通焉 耆。北道後部,西通烏孫。建武二十一年,與鄯善,焉耆 遣子入侍,光武遣還之,乃附屬匈奴。

明帝永平十七年冬十一月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等出塞定車師而還[编辑]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十七年冬十一月,遣奉車 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出燉煌昆崙 塞,擊破白山虜於蒲類海上,遂入車師。」初置西域都 護戊己校尉按《西域傳》,「永平十六年,漢取伊吾盧, 通西域,車師始復內屬,匈奴遣兵擊之,復降北虜。」 按《耿秉傳》,永平十五年,秉拜駙馬都尉。「十七年夏,詔 秉與」固合兵萬四千騎,復出白山擊車師。車師有後 王、前王,前王即後王之子,其廷相去五百餘里。固以 後王道遠,山谷深,士卒寒苦,欲攻前王。秉議先赴後 王,以為并力根本,則前王自服。固計未決,秉奮身而 起曰:「請行前。」乃上馬引兵北入。眾軍不得已遂進,並 縱兵抄掠,斬首數千級,收馬牛十餘萬頭。後王安得 震怖,縱數百騎出迎秉。而固司馬蘇安欲全功歸固, 即馳謂安得曰:「漢貴將獨有奉車都尉,天子姊婿,爵 為通侯,當先降之。」安得乃還,更令其諸將迎秉。秉大 怒,披甲上馬,麾其精騎徑造固壁,言曰:「車師王降,訖 今不至,請往梟其首。」固大驚曰:「且止,將敗事!」秉厲聲 曰:「受降如受敵!」遂馳赴之。安得惶恐,走出門,脫帽抱 馬足降,秉將以詣,固其前,王亦歸命,遂定《車師》而還 東觀記曰脫帽趨抱馬蹄也

章帝建初元年春正月酒泉太守段彭討擊車師大破之罷戊己校尉官[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云云。按《西域傳》,不載。按《耿 恭傳》,「永平十七年,始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以恭為 戊己校尉,屯後王部金蒲城,謁者關寵為戊己校尉, 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數百人。明年三月,北單于遣 左鹿蠡王二萬騎擊車師,恭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 之,道逢匈奴,騎多,皆為所歿,匈奴遂破。殺後王安得 而攻金蒲城。」時焉耆、龜茲攻歿都護陳睦,北虜亦圍 關寵於柳中。會顯宗崩,救兵不至,車師復畔,與匈奴 共攻恭。恭厲士眾,擊走之。後王夫人先世漢人,常私 以虜情告恭,又給以糧餉,數月食盡窮困,乃煮鎧弩, 食其筋革。恭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而稍稍 死,亡餘數十人。肅宗即位,遣征西將軍耿秉屯酒泉, 行太守事。遣秦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發張掖、酒泉、 燉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餘人。建初元年正月,會 柳中「擊車師,攻交河城,斬首三千八百級,獲生口三 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虜驚走,車師復 降。會關寵已歿,蒙等聞之,便欲引兵還。先是,恭遣軍 吏范羌至燉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隨王蒙軍俱出塞。 羌固請迎恭,諸將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與羌從山 北迎恭,相隨俱歸。虜兵追之,且戰且行。吏士素饑困, 發疏勒時,尚有二十六人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 餘十三人至雒陽。鮑昱奏恭「節過蘇武,宜蒙爵賞」,於 是拜為騎都尉,以恭司馬石脩為雒陽市丞,張封為 雍營司馬,軍吏范羌為共丞,餘九人皆補羽林。

和帝永元二年車師前後王並遣子入侍[编辑]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云云。按《西域傳》。「永元二年。大 將軍竇憲破北匈奴。車師震慴。前後王各遣子奉貢 入侍。並賜印綬金帛。」

永元八年秋七月,《車師後王》叛,擊其前王。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云云。

永元九年春三月,西域長史王林擊車師後王,斬之。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云云。按《西域傳》,八年,「戊己校 尉索頵欲廢後部王涿鞮,立破虜侯細致。涿鞮忿前 王尉卑大賣己,因反擊尉卑大,獲其妻子。明年,漢遣 將兵長史王林,發涼州六郡兵及羌虜胡二萬餘,以 討涿鞮,獲首虜千餘人。涿鞮入北匈奴,漢軍追擊斬 之」,立涿鞮弟《農奇》為王。

安帝永寧元年春三月車師後王叛殺部司馬[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西域傳》,「永寧元年,後 王軍就及母沙麻反畔,殺部司馬及燉煌行事。」按 《班勇傳》,「元初六年,燉煌太守曹宗遣長史索班將千 餘人屯伊吾,車師前王及鄯善王皆來降班。後數月, 北單于與車師後部遂共攻沒,班進擊走前王,略有 北道。鄯善王急,求救于曹宗,宗因此請出兵五千人 擊匈」奴,報索班之恥,因復取西域。鄧太后召勇詣朝 堂會議。先是公卿多以為宜閉玉門關,遂棄西域。勇 上議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彊盛,兼總百蠻,以通障 塞,于是開通西域,離其黨與。論者以為奪匈奴府藏, 斷其右臂。遭王莽篡盜,徵求無厭,胡夷忿毒,遂以背 叛。光武中興,未遑外事,故匈奴負強,驅率」諸國。及至 永平,再攻燉煌,河西諸郡,城門晝閉。孝明皇帝深惟 廟策,乃命虎臣出征西域,故匈奴遠遁,邊境得安。及 至永元,莫不內屬。會間者羌亂,西域復絕,北虜遂遣 責諸國,備其逋租,高其價直,嚴以期會。鄯善、車師皆 懷憤怨,思樂事漢,其路無從。前所以時有叛者,皆由 牧養失宜,還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恥于前負,欲報 雪匈奴而不尋出兵故事,未度當時之宜也。夫要功 荒外,萬無一成,若兵連禍結,悔無及已。況今府藏未 充,師無後繼,是示弱于遠夷,暴短于海內,臣愚以為 不可許也。舊燉煌郡有營兵三百人,今宜復之,復置 護西域副校尉,居於燉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 長史將五「百人屯樓蘭,西當焉耆、龜茲徑路,南彊鄯 善。于闐心膽,北扞匈奴,東近燉煌,如此誠便。」尚書問 勇曰:「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史屯樓蘭,利害 云何?」勇對曰:「昔永平之末,始通西域,初遣中郎將居 燉煌,後置副校尉于車師,既為胡虜節度,又禁漢人 不得有所侵擾,故外夷歸心,匈奴畏威。今鄯善王尤 還漢人外孫,若匈奴得志,則尤還必死。此等雖同鳥 獸,亦知避害。若出屯樓蘭,足以招附其心。愚以為便。」 長樂衛尉鐔顯、廷尉綦母參、司隸校尉崔據難曰:「朝 廷所以棄西域者,以其無益于中國而費難供也。今 車師已屬匈奴,鄯善不可保信,一旦反覆,班將能保 北虜不為邊害乎?」勇對曰:「今中國置州牧者,以禁郡 縣姦猾盜賊也。若州牧能保盜賊不起者,臣亦願以 要斬保匈奴之不為邊害也。今通西域則虜勢必弱, 虜勢必弱則為患微矣。孰與歸其府藏,續其斷臂哉! 今置校尉以扞撫西域,設長史以招懷諸國,若棄而 不立,則西域望絕。望絕之後,屈就北虜,緣邊之郡將受困害,恐河西城門必復有晝閉之儆矣。今不廓開 朝廷之德,而抱屯戍之費,若北虜遂熾,豈安邊久長 之策哉!」太尉屬《毛軫難》曰:「今若置校尉,則西域駱驛 遣使,求索無厭,與之則費難供,不與則失其心,一旦 為匈奴所迫,當復求救,則為役大矣。」勇對曰:「今設以 西域歸匈奴,而使其恩德大漢不為鈔盜,則可矣。如 其不然,則因西域租入之饒,兵馬之眾,以擾動緣邊, 是為富仇讎之財,增暴夷之勢也。置校尉者,宣威布 德,以繫諸國內向之心,以疑匈奴覬覦之情,而無財 費耗國之慮也。且西域之人,無他求索,其來入者不 過廩食而已。今若拒絕勢歸,北屬夷虜,并力以寇并 涼,則中國之費,不止千億,置之誠便。」于是從勇議,復 燉煌郡,營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居燉煌。雖復羈 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其後匈奴果數與車師共入 寇鈔,河西大被其害。

延光四年秋七月西域長史班勇擊車師後王斬之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班勇傳延光二年夏[编辑]

復以勇為西域長史,將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 月,勇至樓蘭,以鄯善歸附,特加三綬。而龜茲王白英 猶自疑未下。勇開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溫宿,自縛 詣勇降。勇因發其兵步騎萬餘人到車師前王庭,擊 走匈奴伊蠡王於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餘人,於是 前部始復開通,還屯田柳中。四年秋,勇發燉煌、張掖、 酒泉六千騎及鄯善、疏勒、車師前部兵擊後部王軍 就,大破之,首虜八千餘人,馬畜五萬餘頭。捕得軍就 及匈奴持節使者,將至索班沒處斬之,以報其恥,傳 首京師。

順帝永建元年西域長史班勇率車師後王子加特奴擊北匈奴破之[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永建元年,勇 率後王農奇子加特奴及八滑等,發精兵擊北虜呼 衍王,破之。勇于是上立加特奴為後王,八滑為後部 親漢侯。」

陽嘉三年夏車師後部司馬率加特奴等破北匈奴獲其季母[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按《西域傳》,「陽嘉三年夏, 車師後部司馬率加特奴等千五百人,掩擊北匈奴 於闐吾陸谷,壞其廬落,斬數百級,獲單于母、季母及 婦女數百人,牛羊十餘萬頭,車千餘兩,兵器什物甚 眾。」

陽嘉四年匈奴攻後部車師令燉煌太守發諸國兵 救之敗績。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四年春,北匈 奴呼衍王率兵侵後部。帝以車師六國接近北虜,為 西域蔽扞,乃令燉煌太守發諸國兵及玉門關候伊 吾司馬,合六千三百騎救之,掩擊北虜於勒山。漢軍 不利。秋,呼衍王復將二千人攻後部,破之。」

桓帝元嘉元年匈奴寇伊吾司馬及吏兵五百人悉為所沒夏遣燉煌太守將屬國兵救之[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元嘉元年,呼 衍王將三千餘騎寇伊吾,伊吾司馬毛愷遣吏兵五 百人於蒲類海東與呼衍王戰,悉為所沒。呼衍王遂 攻伊吾屯城。夏遣燉煌太守司馬達將燉煌、酒泉、張 掖屬國吏士四千餘人救之,出塞至蒲類海。呼衍王 聞而引去,漢軍無功而還。」

永興元年車師後部王阿羅多畔亡匈奴立質子卑君為王後阿羅多還復立為王[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永興元年,車 師後部王阿羅多與戊部候嚴皓不相得,遂忿戾反 畔,攻圍漢屯田且固城,殺傷吏士。後部候炭遮領餘 人畔阿羅多,詣漢吏降。阿羅多迫急,將其母妻子從 百餘騎亡走北匈奴中。燉煌太守宋亮上立後部故 王軍就質子卑君為後部王。後阿羅多復從匈奴中 還」,與卑君爭國,頗收其國人。戊校尉閻詳慮其招引 北虜,將亂西域,乃開信告示,許復為王,阿羅多乃詣 詳降。於是收奪所賜卑君印綬,更立阿羅多為王,仍 將卑君還燉煌。以後部人三百帳別屬役之,食其稅。 帳者,猶中國之戶數也。

三國[编辑]

且彌單桓、畢陸、蒲陸、《烏貪》等國,三國時并屬車師後 部王。

按《魏志注西戎傳》:「北新道西行,東至且彌國、西且彌 國、單桓國、畢陸國、蒲陸國、烏貪國,皆并屬車師後部 王,王治于賴城,魏賜其王壹,多雜守魏侍中,號大都 尉,受魏王印,轉西北。」則烏孫、康居本國無增捐也。

[编辑]

武帝太康元年八月車師前部遣子入侍[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孝武帝太元七年車師鄯善朝于苻堅[编辑]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苻堅載紀》,車師前部 王彌寘、鄯善王休密䭾朝于堅,堅賜以朝服,引見西堂。寘等觀其宮宇壯麗,儀衛嚴肅,甚懼,因請年年貢 獻。堅以西域路遙,不許,令三年一貢,九年一朝,以為 永制。寘等請曰:「大宛諸國雖通貢獻,然誠節未純,請 乞依漢置都護故事。若王師出關,請為鄉導。」堅於是 以驍騎呂光為持節、都督西討諸軍事,與陵江將軍 姜飛、輕騎將軍彭晃等配兵七萬,以討定西域。苻融 以虛耗中國,投兵萬里之外,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 不可耕,固諫以為不可。堅曰:「二漢力不能制匈奴,猶 出師西域。今匈奴既平,易若摧朽,雖勞師遠役,可傳 檄而定,化被昆山,垂芳千載,不亦美哉!」又屢諫不納。

北魏[编辑]

太武帝太延元年車師遣使入獻[编辑]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按《西域傳》:「車師國,一名 前部,其王居交河城,去代萬五十里。其地北接蠕蠕, 本通使交易。世祖初,始遣使朝獻,詔行人王恩生、許 綱等出使。恩生等始度流沙,為蠕蠕所執。恩生見蠕 蠕吳提持魏節,不為之屈。後世祖切讓吳提,吳提懼, 乃遣恩生等歸。許綱到燉煌病死,朝廷壯其節,賜諡 曰『貞』。」

太延三年三月車師國遣使朝獻。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

太平真君十一年車師遣使上書請救詔撫慰之[编辑]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初,沮渠無諱 兄弟之渡流沙也,鳩集遺人,破車師國。真君十一年, 車師王車夷落遣使琢進。薛直上書曰:『臣亡父僻處 塞外,仰慕天子威德,遣使表獻,不空於歲。天子降念, 賜遺甚厚。及臣繼立,亦不闕常貢。天子垂矜,亦不異 前世,敢緣至恩,輒陳私艱。臣國自無諱所攻擊,經今 八歲,人民饑荒,無以存活。賊今攻臣甚急,臣不能自 全,遂捨國東奔,三分免一。即日已到焉耆東界,思歸 天闕,幸垂賑救』。」於是下詔撫慰之,開焉耆倉給之。

正平元年六月車師國王遣子入侍[编辑]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按《車師傳》。「正平初遣子 入侍。自後每使朝貢。」

懸渡部彙考[编辑]

元帝   年放罽賓使者於懸渡[编辑]

按《漢書,元帝本紀》,不載。按《西域罽賓傳》,「軍候趙德 使罽賓與罽賓王陰末赴相失。陰末赴鎖琅當,德殺 副已下七十餘人,遣使者上書謝。孝元帝以絕域不 錄,放其使者於縣渡,絕而不通。」有三池盤石阪道 陿者尺六七寸,長者徑三十里,臨崢嶸不測之深。行 者騎步相持,繩索相引,二千餘里乃到縣渡。畜墜未 半,阬谷盡靡碎,人墜勢不得相收視,險阻危害,不可 勝言。

[编辑]

安帝   年釋法顯求戒律至於懸渡[编辑]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度蔥嶺到北天竺 境,於此順嶺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艱阻,崖岸險絕。其 山唯石壁立千仞,臨之目眩,欲進則投足無所。下有 水名新頭河,昔人有鑿石通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 度。梯已躡懸緪過河,河兩岸相去減八十步。」九驛所 記,漢之張騫、甘英皆不至。

按《水經注》:余診諸史傳,即所謂罽賓之境,有盤石之 磴,道狹尺餘,行者騎步相持,緪橋相引,二十餘里,方 到懸渡,阻險危害,不可勝言。郭義恭曰:「烏秅之西,有 懸渡之國,山谿不通,引繩而渡,故國得其名也。其人 山居,佃于石壁間,累石為室,民接手而飲,所謂猨飲 也。有白羊小步馬有驢無牛,是其懸渡乎?」

懸渡國

懸渡國

奄蔡部彙考粟特 阿蘭聊 溫那沙 粟弋[编辑]

奄蔡國當《西域》北道與康居同俗。

按《漢書西域傳》: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北道西 踰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焉耆。西域諸國大率土 著。又按《康居傳》:「康居西北可二千里有奄蔡國,控 弦者十餘萬人,與康居同俗,臨大澤無崖,蓋北海云。」

後漢[编辑]

奄蔡國,後漢時改名阿蘭聊,役屬康居按《後漢書西域傳》,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 康居。土氣溫和,多楨松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 按《魏志注、西戎傳》,「奄蔡國,一名阿蘭」,皆與康居同俗, 西與大秦,東南與康居接,其國多名貂,畜牧逐水草, 臨大澤。故時羈屬康居,今不屬也。

北魏[编辑]

太武帝太延元年八月粟特國遣使朝獻[编辑]

太延三年三月粟特國遣使朝獻。

太延五年十一月粟特國遣使朝獻。

太平真君五年十二月粟特國遣使朝貢[编辑]

按:以上《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

按杜氏《通典》,「粟弋,後魏通焉。在蔥嶺西,大國,一名粟 特拘夢。出好馬、牛、羊、蒲萄諸果,出美蒲萄酒,其土地 水美故也。出大禾,高丈餘,子如胡豆。在安息北五千 里,附庸小國四百餘城。」至太武帝時,遣使來朝獻。

文成帝太安 年粟特遣使贖其國人[编辑]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粟特國在蔥 嶺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溫那沙,居于大澤,在康居西 北,去代一萬六千里。」先是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 王忽倪已三世矣。其國商人先多詣涼土販貨,及克 姑臧,悉見虜。高宗初,粟特王遣使請贖之,詔聽焉。自 後無使朝獻。

太安三年正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獻文帝皇興元年九月粟特國遣使朝獻[编辑]

按:《魏書獻文帝本紀》云云。

孝文帝延興四年正月粟特國遣使朝獻[编辑]

太和三年十二月粟特國遣使朝貢[编辑]

按:以上《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北周[编辑]

武帝保定四年粟特遣使獻方物[编辑]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按《西域傳》:「粟特國在蔥嶺 之西,蓋古之奄蔡,一名溫那沙,治大澤,在康居西北。 保定四年,其王遣使獻方物。」

按杜氏《通典》,「奄蔡,漢時通焉。西與大秦,東南二千里 與康居接,去陽關八千餘里,控弦十餘萬,與康居同 俗,而屬康居。土氣溫和,臨大澤,無涯岸,多楨松白草 及貂,畜牧逐水草。」蓋近北海。至後漢改名阿蘭那國, 後魏時曰粟特國,一名溫那沙,周武帝時亦遣使來 貢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