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第08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八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八十六卷《目錄》。
《品題部·紀事》二
《交誼典》第八十六卷。
品題部紀事二
[编辑]《世說新語》: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濟每 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濟。脫時過止寒溫而已。 後聊試問近事,對答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惋愕, 仍與語,轉造精微。濟先略無子姪之敬,既聞其言,不 覺懍然,心形俱肅,遂留共語,彌日累夜。濟雖儁爽,自 視缺然,乃喟然嘆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濟去, 叔送至門,濟從騎有一馬絕難乘,少能騎者。濟聊問 叔好騎乘不?曰:「亦好爾。」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 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濟益歎其難測,非復一 事。既還,渾問濟:何以暫行累日,濟曰:「始得一叔。」渾問 其故,濟具歎述如此。渾曰:「何如我?」濟曰:「濟以上人。」武 帝每見濟,輒以湛調之曰:「卿家癡叔死未?」濟常無以 答,既而得叔,後武帝又問如前,濟曰:「臣叔不癡,稱其 實美。」帝曰:「誰比?」濟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于是顯名。 年二十八始宦
有問:秀才:「吳舊姓何如?」答曰:「吳府君聖王之老成,明 時之俊乂;朱永長理物之至德,清選之高望;嚴仲弼 九皋之鳴鶴,空谷之白駒;顧彥先八音之琴瑟,五色 之龍章;張威伯歲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陸士衡士 龍鴻鵠之裴徊,懸鼓之待槌。凡此諸君,以洪筆為鉏 耒,以紙札為良田,以元默為稼穡,以義理為豐年,以 談論為英華,以忠恕為寶珍。著文章為錦繡,蘊《五經》 為繒帛。坐謙虛為席薦,張義讓為帷幕。行仁義為室 宇,修《道德》為廣宅。」
人問王夷甫:「山巨源義理何如,是誰軰?」王曰:「此人初 不肯以談自居,然不讀《老》《莊》,時聞其詠,往往與其旨 合。」
林下諸賢,各有儁才:子籍子渾,器量弘曠。康子紹,清 遠雅正;濤子簡,疏通高素。咸子瞻,虛夷有遠志。瞻弟 孚,爽朗多所遺。秀子純悌,並令淑有清流。戎子萬,子, 有大成之風,苗而不秀,唯伶子無聞。凡此諸子,唯瞻 為冠。紹、簡亦見重當世。
王太尉云:「郭子元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司馬太傅府多名士,一時儁異。庾文康云:「見子嵩在 其中,當自神王。」
鍾士季目王安豐阿戎,了了解人意,謂裴公之談,經 日不竭。吏部郎闕,文帝問其人于鍾會。會曰:「裴楷清 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于是用裴。
裴僕射,時人謂為「言談之林」藪。
羊長和父繇與太傅祜同堂相善仕至車騎掾蚤卒 長和兄弟五人幼孤祜來哭見長和哀容舉止宛。若 成人迺歎曰:「從兄不亡矣。」
王濬仲、裴叔則二人,總角詣鍾士季,須臾去。後客問 鍾曰:「向二童何如?」鍾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後二十 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 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約,楷清通。」
山公舉阮咸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 也。」
王戎目阮文業「清倫有鑒識,漢元以來未有此人。」 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 大廈,有棟樑之用。」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 物。」
《世說補周弼》稱裴逸民「若武庫,五兵縱橫。」
張茂先甚重成公簡,嘗曰:「公簡清靜比揚子雲,默識 擬安世。」
世目「鄧士載」為「伏鸞」,陸士龍為「隱鵠。」
《晉書裴楷傳》:「楷有知人之鑒。初在河南,樂廣僑居郡 界,未知名,楷見而奇之,致之于宰府。嘗目夏侯元云: 『肅肅如入宗廟中,但見禮樂器』」,鍾會「如觀武庫森森, 但見矛戟在前」,傅嘏「汪翔靡所不見」,山濤「若登山臨 下,幽然深遠。」〈汪翔世說作江廧〉
《經外雜抄》:晉郭奕,字大業,為野王令。羊祜嘗過之,奕 歎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大業?」少選復往,又嘆曰:「羊叔 子去人遠矣。」遂送祜出界數百里,坐此免官。
《世說新語》:「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間屋。」
《王夷甫》云:「閭丘沖幼于滿奮、郝隆,此三人並是高才。 沖最先達。」
王夷甫以王東海比樂令,故王中朗作碑云:「當時標 廣」為樂廣之儷《晉書孫楚傳》:「楚與同郡王濟友善,濟為本州大中正, 訪問銓邑人品狀,至楚,濟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 為之』。乃狀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
《庾翼傳》:翼字稚恭,風儀秀偉,少有經綸大略。京兆杜 乂,陳郡殷浩,並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語人曰: 「此軰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見桓 溫總角之中,便期之以遠略,因言於成帝曰:「桓溫有 英雄之才,願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壻畜之,宜委以 方邵之任,必有弘濟艱難之勳。」
《李密傳》:密以洗馬徵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 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 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 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 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大;雅誥與凡人言,宜碎。孔 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褚陶傳》:陶召補尚書郎,張華見之,謂陸機曰:「君兄弟 龍躍雲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己盡,不意 復見褚生。」機曰:「公但未睹不鳴不躍者耳。」華曰:「故知 延門之德不孤,川嶽之寶不匱矣。」
《王戎傳》:戎有人倫鑒識,嘗目山濤如璞玉渾金,人皆 欽其寶,莫知名其器。王衍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 然是風塵表物。謂裴頠拙於用長,荀勖工於用短,陳 道寧緵緵如束長竿。族弟敦有高名,戎惡之,敦每候 戎,輒託疾不見。敦後果為逆亂。其鑒賞先見如此。嘗 經黃公酒壚下過,顧為後車客曰:「吾昔與嵇叔夜、阮 嗣宗酣暢於此,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阮云亡,吾 便為時之所羈紲。今日視之雖近,邈若山河。」初,孫秀 為瑯琊郡吏求品於鄉議,戎從弟衍將不許,戎勸品 之。及秀得志,朝士有宿怨者,皆被誅,而戎、衍獲濟焉。 戎從弟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風姿詳雅。總角嘗造山 濤,濤嗟歎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 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武帝聞其名,問 戎曰:「夷甫當世誰比?」戎曰:「未見其比,當從古人中求 之。」
《世說補》:衛叔寶是樂彥輔壻,並有海內之名。裴叔道 嘗稱之曰:「婦翁冰清,女壻璧潤。」 《世說新語》:謝公云:「金谷中蘇紹最勝。」紹是石崇姊夫, 蘇則孫愉子也。
《晉書劉隗傳》:「隗伯父訥,字令言,有人倫鑒識。初入洛, 見諸名士而歎曰:『王夷甫大鮮明,樂彥輔我所敬,張 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於用短,杜方叔拙於用長』。」 《王衍傳》:「衍弟澄,字平子。衍有重名於世,時人許以人 倫之鑒。尢重澄及王敦、庾敳,嘗為天下人士目曰:『阿 平第一,子嵩第二,處仲第三』。澄嘗謂衍曰:『兄形似道, 而神峰太雋』。」衍曰:「誠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澄由是 顯名。有經澄所題目者,衍不復有言,輒云「已經平子 矣。」
《庾敳傳》:「敳有重名,為縉紳所推,而聚斂積實,談者譏 之。都官從事溫嶠奏之,敳更器嶠,目嶠森森如千丈 松,雖礧砢多節,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樂廣傳》:廣少與弘農楊準相善,準之二子曰喬,曰髦, 皆知名於世。準使先詣裴頠,頠性弘方,愛喬有高韻, 謂準曰:「喬當及卿,髦少減也。」又使詣廣,廣性清淳,愛 髦有神檢,謂準曰:「喬自及卿,然髦亦清出。」準笑曰:「我 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劣也。」論者以為喬雖有高 韻,而神檢不足樂,為得之矣。
《世說》:補王平子嘗行經陳留郡界,陳留時為大郡,名 有人士,太守遣吏迎王,王問吏曰:「此郡人士為誰?」吏 曰:「有蔡子尼、江應元。」是時郡人多居大位者,王以其 姓名問曰:「甲乙等非君郡人邪?何但稱此二人?」吏曰: 「向謂君侯問人,不謂問官位。」王笑而止。到郡,以語太 守曰:「舊名此邦有風俗,果然,小吏亦復知此。」
《世說新語》:太傅東海王鎮許昌,以王安期為記室參 軍,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學之所益者淺,體之所 安者深。閑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諷詠遺言,不如親 承音旨。王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或曰:「王、趙、鄧三 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謂安期、鄧伯道、趙穆也。 范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儁望,真後來之秀。」王曰:「不 有此舅,焉有此甥。」
郭子元有儁才能言老莊庾敳嘗稱之每曰:「郭子元 何必減庾子嵩。」
太傅府有三才:劉慶孫長才,潘陽仲大才,裴景聲清 才。
《晉書謝鯤傳》:「左將軍王敦引為長史,以討杜弢功,封 咸亭侯,母憂去職。服闋,遷敦大將軍長史。時王澄在 敦坐,見鯤談話無勌,惟歎謝長史可與言,都不盼敦。 其為人所慕如此。鯤不徇功名,無砥礪行,居身於可 否之間,雖自處若穢,而動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跡,顯 於朝野。鯤知不可以道匡弼,乃優游寄遇,不屑政事」, 從容諷議,卒歲而已。每與畢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 阮孚等縱酒。敦以其名高,雅相賓禮。嘗使至都,明帝在東宮見之,甚相親重,問曰:「論者以君方庾亮,自謂 何如?」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鯤不如亮,一丘一 壑,自謂過之。」溫嶠嘗謂鯤子尚曰:「尊大君豈惟識量 淹遠,至於神鑒沈深,雖諸葛瑾之喻」孫權不過也。 《世說新語》:「王敦為大將軍,鎮豫章。衛玠避亂,從洛投 敦,相見欣然,談話彌日。時謝鯤為長史,敦謂鯤曰:『不 意永嘉之中,復聞正始之音,阿平若在,當復絕倒』。」 王丞相云:「刁元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巖巖,卞望之之 峰距。」
世目周侯,嶷如斷山。
《杜弘標》、鮮季野,《穆少》。
王丞相辟王藍田為掾,庾公問丞相:「藍田何似?」王曰: 「真獨簡貴,不減父祖,然曠澹處故當不如耳。」
世論溫太真是「《過江》第二流之高者。」時名輩共說「人 物第一」,將盡之間,溫常失色。
桓茂倫云:「褚季野《皮裏陽秋》」謂其裁中也。
世稱庾文康為豐年玉,稚恭為「荒年穀」,《庾家論》云:「是 文康稱恭為荒年穀,庾長仁為豐年玉。」
王丞相云:「頃下論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 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王、劉每不重蔡公。二人嘗詣蔡,語良久,乃問蔡曰:「公 自言何如夷甫?」答曰:「身不如夷甫。」王劉相目而笑曰: 「公何處不如?」答曰:「夷甫無君輩客。」
庾元規《語周伯仁》:「諸人皆以君方樂。」周曰:「何樂謂樂 毅邪?」庾曰:「不爾,樂令耳。」周曰:「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 西子也?」
謝鯤為豫章太守從大將軍下至石頭敦謂鯤曰:「余 不得復為盛德之事矣。」鯤曰:「何為其然但使自今以 後日亡日去耳敦。」又稱疾不朝鯤諭敦曰:「近者明公 之舉雖欲大存社稷然四海之內實懷未達。若能朝 天子使群臣釋然萬物之心」,于是乃服仗民望以從 眾懷盡沖退以奉主上如斯則勳侔一匡名垂千載 時人以為名言。
郗太尉晚節好談,既雅非所經,而甚矜之。後朝覲,以 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見必欲苦相規誡。王公知其 意,每引作它言。臨還鎮,故命駕詣丞相。丞相翹須厲 色,上坐便言:「方當乖別,必欲言其所見。」意滿口重,辭 殊不流。王公攝次曰:「後面未期,亦欲盡所懷,願公勿 復談。」郗遂大瞋而出,不得一言。
《晉書譙剛王遜傳》:「遜子閔王承,元帝以承為湘州牧。 承行達武昌,釋戎備見王敦。敦與之宴,欲觀其意,謂 承曰:『大王雅素佳士,恐非將帥才也』。承曰:『公未見知 耳,鈆刀豈不能一割乎』?承以敦欲測其情,故發此言。 敦果謂錢鳳曰:『彼不知懼而學壯語,此之不武,何能 為也』!」聽承之鎮。
《世說新語》:王丞相二弟不過江,曰「潁」,曰「敝。」時論以潁 比鄧伯道,敝比溫忠武,議郎、祭酒者也。
《晉書羊曼傳》:「曼少知名時州里稱陳留阮放為宏伯, 高平郄鑒為方伯,泰山胡毋輔之為達伯,濟陰卞壺 為裁伯,陳留蔡謨為朗伯,阮孚為誕伯,高平劉綏為 委伯,而曼為䵬伯,凡八人,號兗州八伯。蓋擬古之八 儁也。」 《陶侃傳》:「侃察孝廉,為孫秀舍人。時豫章國郎中令楊 晫,侃州里也,為鄉論所歸,侃詣之,晫曰:『《易》稱貞固足 以幹事』,陶士行是也。」與同乘,見中書郎顧榮,榮甚奇 之。吏部郎溫雅謂晫曰:「奈何與小人同載?」晫曰:「此人 非凡器也。」
《世說新語》:庾太尉少為王眉子所知,庾過江歎王曰: 「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
《謝幼輿》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簡暢,嵇延祖弘雅劭長, 董仲道卓犖有致度。」
《王公目太尉》巖巖清峙,壁立千仞。
王長史是庾子躬外孫,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 已上人。」
時人欲題目高坐而未能,桓廷尉以問周侯,周侯曰: 「可謂卓朗。」桓公曰:「精神淵著。」
會稽虞𩦎,元皇時與桓宣武同狎,其人有才理勝望。 王丞相嘗謂𩦎曰:「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 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𩦎未達而喪。 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郗鑒?」周曰:「鑒方臣,如有 功夫。」復問郗,郗曰:「周顗比臣,有國士門風。」
王大將軍下,庾公問:「聞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 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彥國,阿平故當最劣。」庾曰: 「似未肯劣。」又問:「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問:「何者 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左右躡公,公乃止。
人問丞相周侯何如和嶠?答曰:「長輿嵯嶭。」
明帝問周侯:「論者以卿比《郗鑒》,云何?」周曰:「陛下不須 牽《顗比》。」
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庾元規對曰:「蕭條方外, 亮不如臣;從容廊廟,臣不如亮。」
《晉書郗鑒傳》:「鑒拜安西將軍、兗州刺史,都督揚州江西諸軍,假節,鎮合肥。敦忌之,表為尚書令,徵還。道經 姑孰,與敦相見,敦謂曰:『樂彥輔短才耳,後生流宕,言 違名檢,考之以實,豈勝滿武秋邪』?鑒曰:『儗人必于其 倫。彥輔道韻平淡,體識沖粹,處傾危之朝,不可得而 親疏。及愍懷太子之廢,可謂柔而有正。武秋失節之 士,何可同日而言』!」敦曰:「愍懷廢徙之際,交有危機之 急,人何能以死守之乎!以此相方,其不減明矣。」鑒曰: 「丈夫既潔身北面,義同在三,豈可偷生屈節,靦顏天 壤邪!苟道數終極,固當存亡以之耳。」敦素懷無君之 心,聞鑒言,大忿之,遂不復相見,拘留不遣。敦之黨與, 譖毀日至,鑒舉止自若,初無懼心。敦謂錢鳳曰:「郗道 徽儒雅之士,名位既重,何得害之!」乃放還臺。
《衛玠傳》:劉惔、謝尚共論中朝人士。或問:杜乂可方衛 洗馬不?尚曰:「安得相比?其間可容數人。」惔又云:「杜乂 膚清,叔寶神清。」其為有識者所重若此。于時中興名 士,唯王承及玠為當時第一云。
《阮裕傳》:「裕除東陽太守,尋徵侍中,不就,還剡山,有肥 遯之志。有以問王羲之,羲之曰:『此公近不驚寵辱,雖 古之沈冥,何以過此』。」又云:「裕骨氣不及逸少,簡秀不 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殷浩,而兼有諸人 之美。」
《石勒載記》:勒因饗高句麗、宇文屋孤使,酒酣,謂徐光 曰:「朕方自古開基何等主也?」對曰:「陛下神武籌略邁 于高皇,雄藝卓犖,超絕魏祖,自三王以來無可比也, 其軒轅之亞乎!」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亦已太過。 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脫遇光武,當並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 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 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朕當在 二劉之間耳,軒轅豈所擬乎?其群臣皆頓首稱萬歲。 《世說新語》:王珣疾,臨困問王武岡曰:「『世論以我家領 軍比誰』?武岡曰:『世以比王北中郎東亭轉臥向壁嘆 曰:『人固不可以無年』』。」
王孝伯道「謝公濃至。」又曰:「長史虛,劉尹秀,謝公融。」 王孝伯問謝公:「林公何如右軍?」謝曰:「右軍勝林公。」林 公在司州前亦貴徹。
《劉萬安》即道直從子,庾公所謂「灼然玉舉。」又云:「千人 亦見,百人亦見。」
庾公為護軍,屬桓廷尉覓一佳吏,乃經年。桓後遇見 徐寧而知之,遂致于庾公,曰:「人所應有,其不必有;人 所應無,己不必無。」真海岱清士。
《世說》:補王季琰與兄元琳並有美稱,季琰又出元琳 右。時人為之語曰:「法護非不佳,僧彌難為兄。」
《晉書孫綽傳》:「『綽與許詢一時名流,或愛詢高邁,則鄙 於綽;或愛綽才藻,而無取於詢。沙門支遁試問綽:君 何如』?許答曰:『高情遠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詠一吟, 許將北面矣』。」
《後秦錄》:姚萇大破苻登,置酒高會,諸將咸曰:「若值魏 武王,不令此賊至今,陛下將牢太過耳。」萇笑曰:「吾不 如亡兄有四:身長八尺五寸,臂垂過膝,人望而畏之, 一也;當十萬之眾,與天下爭衡,望麾而進,前無橫陣, 二也;談古知今,講論道義,駕馭英雄,收羅雋異,三也; 董帥大眾,上下咸悅,人盡死力,履險若夷,四也。」 魏武王姚襄禮待楊亮,亮奔桓溫,溫問亮曰:「襄何如 人?」答曰:「天下傑也。神明器度,故是孫策之儔而雄武 過之。」
《世說新語》:王右軍少時,丞相云:「逸少何緣復減萬安 邪?」
郗司空家有傖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王右軍向劉 尹稱之。劉問何如方回?王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 得便比方回?」劉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
時人道阮思曠「骨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 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淵源,而兼有諸人之美。」
桓溫行經王敦墓邊,過望之云:「可兒!可兒!」
殷中軍道王右軍云:「逸少清貴人,吾愛之甚至,一時 無所後。」
《阮光祿》云:「王家有三年少,右軍安期長豫。」
《王右軍目》:「陳元伯壘塊有正骨。」
王右軍道:「謝萬石在林澤中為自遒上」,歎林公器朗 神儁。道「祖士少風領毛骨,恐後世不復見如此人。」道 「劉真長標雲柯而不扶疏。」
殷淵源在墓所幾十年。于時朝野以擬管、葛,起不起, 以卜江左興亡。
謝公作宣武司馬,屬門生數十人于田曹中郎趙悅 子。悅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為用半。」趙俄而悉用之, 曰:「昔安石在東山,縉紳敦逼,恐不豫人事。況今自鄉 選,反違之邪?」
謝公領中書監,王東亭有事應同上省,王後至坐促 王。謝雖不通,太傅猶斂厀容之。王神意閒畼,謝公傾 目。還謂劉夫人曰:「向見阿瓜,故自未易有。雖不相關, 正是使人不能已桓公語嘉賓:「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儀刑 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
《謝中郎》云:「王修載樂託之性,出自門風。」
《謝太傅道安》北見之,乃不使人厭。然出戶去,不復使 人思。
林公云:「王敬仁是超悟人。」
劉尹先推謝鎮西,謝後雅重劉,曰:「昔嘗北面」
有人目杜弘治標鮮清,令盛德之風,可樂詠也。 庾公云:「逸少國舉。」故庾倪為碑文云:「拔萃國舉。」 孫承公云:「謝公清于無奕,潤于林道。」
或問林公:「司州何如二謝?」林公曰:「故當攀安提,萬 郗嘉賓。」問謝太傅曰:「林公談何如嵇公?」謝云:「嵇公勤 著腳,裁可得去耳。」又問:「殷何如支?」謝曰:「正爾有超拔。」 支乃過殷,然亹亹論辯,恐口欲制支。
大將軍語右軍:「汝是我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 王修齡問王長史:「我家臨川,何如卿家宛陵?」長史未 答。修齡曰:「臨川譽貴。」長史曰:「宛陵未為不貴。」
劉尹至,王長史許清言。時苟子年十三,倚床邊聽。既 去,問父曰:「劉尹語何如尊?」長史曰:「《韶音》令辭不如我, 往輒破的,勝我。」
世目「殷中軍」思緯淹通,比羊叔子。
有人問謝安石、王坦之優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 悔曰:「卿喜傳人語,不能復語卿。」
王中郎嘗問劉長沙曰:「我何如苟子?」劉答曰:「卿才乃 當不勝苟子,然會名處多。」王笑曰:「癡。」
王右軍問許元度:「卿自言何如安石?」許未答。王因曰: 「安石固相為雄,阿萬當裂眼爭邪?」
羅君章為桓宣武從事,謝鎮西作江夏,往檢校之。羅 既至,初不問郡事,徑就謝數日飲酒而還。桓公問有 何事君章云:「不審公謂謝尚何似人」桓公曰:「仁祖是 勝我許人。」君章云:「豈有勝公人而行非者故一無所 問。」桓公奇其意而不責也。
宋褘曾為王大將軍妾,後屬謝鎮西。鎮西問褘:我何 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貴人耳。」鎮西妖冶故也。 王長史謂林公「真長,可謂金玉滿堂。」林公曰:「金玉滿 堂,復何為簡選?」王曰:「非為簡選,直致言處自寡耳。」 會稽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謝奉,並是四族之儁,于時 之傑。孫興公目之曰:「沈為孔家金,顗為魏家玉,虞為 長琳《宗謝》為《弘道伏》。
謝公問李弘度曰:「卿家平陽,何如樂令?」于是李澘然 流涕曰:「趙王篡逆,樂令親授璽綬亡伯雅正恥處亂 朝,遂至仰藥,恐難以相比。」
庾道季云:「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有 生氣。《曹蜍》《李志》雖見在,厭厭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 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狸。」狢噉盡 衛君長,是蕭祖周婦兄。謝公問孫僧:奴:「君家道衛君 長云何?」孫曰:「云是世業人。」謝曰:「殊不爾。衛自是理義 人。」于時以比殷洪遠。
王子敬問謝公「林公何如庾公?」謝殊不受,答曰:「先輩 初無論庾公,自足沒林公。」
謝遏諸人共道竹林優劣,謝公云:「先輩初不臧。」貶《七 賢》
有人以王中郎比車騎,車騎聞之曰:「伊窟窟成就。」 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 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 「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 之辭多,推此知之。」
謝公問王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公 曰:「外人論殊不爾。」王曰:「外人那得知?」
王孝伯問謝太傅:「林公何如長史?」太傅曰:「長史韶興。」 問「何如劉、尹?」對曰:「噫劉尹秀。」王曰:「若如公言,並不如 此二人邪?」謝云:「身意正爾也。」
人有問:「太傅子敬可是先輩誰比?」謝曰:「阿敬近撮王、 劉之標。」
謝公語孝伯:「君祖比劉尹,故為得逮。」孝伯云:「劉尹非 不能逮,直不逮。」
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賞《高士傳》人,及贊。子敬賞井丹 高潔,子猷云:「未若長卿慢世。」
有人問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韓康伯?」答曰:「理義所 得,優劣乃復未辨,然門庭蕭寂,居然有名士風流,殷 不及韓。」故殷作《誄》云:「荊門晝掩,閒庭晏然。」
王子敬問謝公:「嘉賓何如道季?」答曰:「道季誠復鈔撮 清悟嘉賓,故自上」
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 反;治身清貞,大修計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 反。」
撫軍問孫興公:「劉真長何如?」曰:「清蔚簡令。」「王仲祖何 如?」曰:「溫潤恬和。」「桓溫何如?」曰:「高爽邁出。」「謝仁祖何如?」 曰:「清易令達。」「阮思曠何如?」曰:「弘潤通長。」「袁羊何如?」曰: 「洮洮清便。」「殷洪遠何如?」曰:「遠有致思。」「卿自謂何如?」曰: 「下官才能所經,悉不如諸賢。至於斟酌時宜,籠罩當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時復托懷元勝,遠詠老莊」, 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也。 桓大司馬下都,問真長曰:「聞會稽王語,奇進爾邪?」劉 曰:「極進,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復是誰?」 劉曰:「正是我輩耳。」
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 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人問撫軍「殷浩談竟何如?」答曰:「不能勝人,差可獻酬 群心。」
《前涼錄》:張茂謂馬岌曰:「劉曜自古可方,誰等輩也?」岌 謂曰:「曹孟德之流。」茂默然。岌曰:「孟德、劉曜,難易不同, 曜殆過之。」茂曰:「曜可方呂布、關羽,而云孟德不及,豈 不過哉?」岌曰:「孟德挾天子,令諸侯,仗大義,討不庭;曜 一卒用烏合之眾,而能建威成大逆,天下莫之當,其 不優歟!」
《晉書殷浩傳》:「浩為姚襄所敗,桓溫上疏廢浩為庶人。 浩少與溫齊名,而每心競。溫嘗問浩:『君何如我』?浩曰: 『我與君周旋久,寧作我也』?溫既以雄豪自許,每輕浩, 浩不之憚也。至是溫語人曰:『少時吾與浩共騎竹馬, 我棄去,浩輒取之,故當出我下也』。又謂郄超曰:『浩有 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 耳。
《衛玠別傳》:永和中,丹陽尹劉真長、鎮西將軍謝仁祖 商略中朝士人,遂及於玠。或問杜弘治得方衛洗馬 不,謝曰:「安得相比?」其中可容數人。
《世說補》:劉真長標寄清遠,小時諸人比之袁、羊。劉喜 還告其母,母有識鑒,謂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 方之范汪者,劉復喜,母又不聽。後真長年德轉升,論 者比之荀粲。
衛洗馬天韻標令,論者以為出王眉子、平子、武子之 右。世人為之語曰:「諸王三子,不如衛家一兒。」
《謝太傅》云:「小時在殿廷,會見王丞相,便覺清風來拂 人。」
謝鎮西稱羅君章,可謂「湘中之琳琅。」
王長史問孫公:「郭子元定何如?」孫曰:「詞致清雅,奕奕 有餘;吐章陳文,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孫興公云:「庾太尉雅好所托,常在塵埃之外,雖柔心 應世,蠖屈其跡,而方寸湛然,固以元對。」《山水》。
《世說新語》未廢,海西公時,王元琳問桓元子:「箕子、比 干,跡異心同,不審明公孰是孰非?」曰:「仁稱不異,寧為 管仲。」
《晉書王濛傳》:「濛與沛國劉惔齊名友善。惔常稱濛性 至通,而自然有節。濛每云:『劉君知我勝我自知 濛』。徙中書郎。簡文帝之為會稽王也,嘗與孫綽商略 諸風流人,綽言曰:『劉惔清蔚簡令,王濛溫潤恬和,桓 溫高爽邁出,謝尚清易令達。而濛性和暢,能言理,辭 簡而有會。及簡文帝輔政,益貴幸之,與劉惔號為入 室之』」賓。轉司徒左長史。晚求為東陽,不許。及濛病,乃 恨不用之。濛聞之曰:「人言會稽王癡,竟癡也。」
《世說新語》:人問殷淵源:「當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 何?」殷曰:「故當以識通暗處。」
撫軍問殷浩:「卿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當勝耳。」 簡文目敬豫為朗豫。
《簡文》云:「淵源語不超詣簡至,然經綸思尋處,故有局 陳。」
王長史《與大司馬書》道淵源識致安處,足副時談。 簡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謝仁祖云:「庾赤玉胸中無 宿物。」
殷中軍《道韓太常》曰:「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 及其發言遣辭,往往有情致。」
簡文道:「王懷祖才既不長,于榮利又不淡,直以真率 少許,便足對人多多許。」
《孫興公》《許元度》,皆一時名流,或重許「高情」,則鄙孫穢 行;或愛孫才藻,而無取于許。
庾道季云:「《思理》《論》和,吾愧康伯;《志力》彊正,吾愧文度。」 自此以還,吾皆有之。
王僧恩輕林公藍田曰:「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簡文問孫興公:「袁羊何似?」答曰:「不知者不負其才,知 之者無取其體。」
《蔡叔子》云:「韓康伯雖無骨幹,然亦膚立。」
劉丹陽王長史在瓦官寺集,桓護軍亦在坐,共商略 西朝及江左人物。或問:「杜弘治何如衛虎?」桓答曰:「弘 治膚清,衛虎奕奕神令。」王、劉善其言。
劉尹撫《王長史背》曰:「阿奴比丞相但有都長。」
劉尹、王長史同坐。長史酒酣起舞,劉尹曰:「阿奴今日 不復減向子期。」
桓公問孔西陽:「安石何如仲文?」孔思未對,反問公曰: 「何如?」答曰:「安石居然不可陵踐其處,故乃勝也。」 桓元問劉太常曰:「我何如謝太傅?」劉答曰:「公高太傅 深。」又曰:「何如賢舅子敬?」答曰:「樝梨橘柚,各有其美。」 舊以桓謙比殷仲文。桓元時仲文入,桓于庭中望見之,謂同坐曰:「我家中軍,那得及此也?」
《王子猷說》:「世目士少為朗,我家亦以為徹朗。」
世稱「苟子秀,出《阿興清和》。」
吳《四姓舊目》云:「張、文、朱、武、陸、忠、顧、厚。」
人問《王長史江彪兄弟群從》,王答曰:「諸江皆復足自 生活。」
簡文云:「謝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學義不及孔巖,居然 自勝。」
簡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儁傷其道」, 許元度言:《琴賦》所謂「非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劉尹 其人;非淵靜者不能與之閑止,簡文其人。」
《晉書謝安傳》:「安義存輔導,雖會稽王道子,亦賴弼諧 之益。時彊敵寇境,邊書續至,梁益不守,樊鄧陷沒。安 每鎮以和靖,御以長筭,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 察,弘以大綱,威懷外著。人皆比之王導,謂文雅過之。」 《王徽之傳》:「徽之子楨之,字公幹,歷位侍中大司馬長 史,桓元為太尉,朝臣畢集,問楨之:『我何如君?亡叔在』」 坐,咸為氣咽。楨之曰:「亡叔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 一坐皆悅。
《世說新語》:許元度送母,始出都,人問劉尹,元度定稱 所聞不?劉曰:「才情過於所聞。」
許掾年少,時人以比王苟子,許大不平。時諸人士及 于法師,並在會稽西寺講,王亦在焉。許意甚忿,便往 西寺,與王論理,共決優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許復 執王理。王執許理,更相覆疏。王復屈許謂支法師曰: 「弟子向語何似?」支從容曰:「君語佳則佳矣,何至相苦 邪?」豈是求理中之談哉!
王恭始與王建武甚有情,後遇袁悅之間,遂致疑隙。 然每至興會,故有相思。時恭嘗行散,至京口射堂,于 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司馬太傅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羅羅清 疏。」
殷仲堪喪後,桓元問仲文:「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 文曰:「雖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暎徹九泉。」 《晉書慕容盛載記》:盛聽詩歌及周公之事,顧謂群臣 曰:周公之輔成王,不能以至誠感上下,誅兄弟以杜 流言,猶擅美於經傳,歌德於管絃。至於我之太宰桓 王,承百王之季主,在可奪之年。二寇闚𨵦,難過往日。 臨朝輔政,群「情緝穆,經略外敷,闢境千里,以禮讓維 宗,親德刑制群后,敦睦雍熙,時無二論。勳道之茂,豈 可與周公同日而言乎!而《燕》詠闕而不論,盛德掩而 不述,非所謂也。」乃命中書更為《燕頌》,以述恪之功焉。 又引中書令常忠、尚書陽璆、祕書監郎敷于東堂問 曰:「古來君子,皆謂周公忠聖,豈不謬哉?」璆曰:「周公居 攝政之重,而能達君臣之名,及流言之謗,致烈風以 悟主,道契神靈,義光萬代,故累葉稱其高,後王無以 奪其美。」盛曰:「常令以為何如?」忠曰:「昔武王疾篤,周公 有請命之誠,流言之際,義感天地;楚撻伯禽,以訓就 王德。周公為臣之忠,聖達之美,《詩》《書》已來未之有也。」 盛曰:「異哉二君之言!朕見周公之」詐,未見其忠聖也。 昔武王得九齡之夢,白文王,文王曰:「我百爾九十,吾 與爾三焉。」及文王之終,已驗武王之壽矣。武王之筭 未盡,而求代其死,是非詐乎?若惑於天命,是不聖也。 據攝天位而丹誠不見,致兄弟之間,有干戈之事。夫 文王之化,自近及遠,故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周公 親遺聖父之典,而「蹈嫌疑之蹤,戮罰同氣,以逞私忿, 何忠之有乎!但時無直筆之史,後儒承其謬談故也。」 忠曰:「啟《金縢》而反風,亦足以明其不詐。遭二叔流言 之變,而能大義滅親,終安宗國,復子明辟,輔成大業, 以致太平。制禮作樂,流慶無窮,亦不可謂非至德也。」 盛曰:「卿徒因成文而未原大理,朕今相為論之。昔周 自」后稷,積德累仁,至于文、武,文、武以大聖應期,遂有 天下,生靈仰其德,四海歸其仁。成王雖幼統洪業,而 卜世脩長,加呂、召、毛、畢為之師傅,無周公攝政,王道 足以成也。周公無故以安危為己任,專臨朝之權,闕 北面之禮。管、蔡忠存王室,以為周公代主,非人臣之 道,故言「公將不利於孺子。」周公當明大順之節,陳誠 義以曉群疑,而乃阻兵都邑,擅行誅戮,不臣之罪,彰 於海內,方「貽王《鴟鴞》」之詩,歸非於主,是何謂乎?又周 公舉事,稱告二公,二公足明周公之無罪,而坐觀成 王之疑,此則二公之心亦有猜於周公也。但以疏不 間親,故寄言於管、蔡,可謂忠不見於當時,仁不及於 兄弟,知群望之有歸,天「命之不在己,然後返政,成王 以為忠耳。大風拔木之徵,乃皇天祐存周道,不忘文 武之德,是以赦周公之始愆,欲成周室之大美。考周 公之心,原周公之行,乃天下之罪人,何至德之謂也! 周公復位,二公所以杜口不言其本心者,以明管、蔡 之忠也。」又謂常忠曰:「伊尹、周公孰賢?」忠曰:「伊尹非有 周公之親,而功濟一代。太甲亂德,放於桐宮,思愆改 善,然後復之,使主無怨言,臣無流謗,道存社稷,美溢 古今。臣謂伊尹之勳有高周旦。」盛曰:「伊尹以舊臣之重,顯阿衡之任,太甲嗣位,君道未洽,不能竭忠輔導, 而放黜桐宮,事同夷羿,何周公之可擬乎!」郎敷曰:「伊 尹處人臣之位,不能匡制其君,恐成湯之道,墜而莫 就,是以居之桐宮,與小人從事,使知稼穡之艱難,然 後返之天位,此其忠也。」盛曰:「伊尹能廢而立之,何不 能輔之以至於善乎!若太甲性同桀紂,則三載之間, 未應便成賢后。如其性本休明,義心易發,當務盡匡 規之理,以弼成君德,安有人臣幽主而據其位哉!且 臣之事君,惟力是視,奈何挾智藏仁,以成君惡?夫太 甲之事,朕已鑒之矣。太甲,至賢之主也,以伊尹歷奉 三朝,績無異稱,將失顯祖委授之功,故匿其日月之 明,受伊尹之黜,所以濟其忠貞之美。夫非常之人,然 後能立非常之事,非常人之所見也。亦猶太伯之三 讓,人無德而稱焉。」敷曰:「太伯三以天下讓,至仲尼而 後顯其至德。」太甲受謗於天下,遭陛下乃申其美,因 而談讌賦詩,賜金帛各有差。
《世說新語》:魏隱兄弟少有學義,總角詣謝奉,奉與語, 大說之曰:「大宗雖衰,魏氏已復有人。」
謝子微見許子將兄弟曰:「平輿之淵有二龍焉。」見許 子政弱冠之時,歎曰:「若許子政者,有幹國之器,正色 忠謇,則陳仲舉之匹;伐惡退不,肖范孟博之風。」 《世說補》:「謝叔源與從子靈運並有美名,時人謂叔源 風韻為高,目望蔡肅如寒風振松,目康樂凜凜如霜 臺籠日。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