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7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七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七十卷目錄
勳爵部名臣列傳一
漢
張耳 張敖
吳芮 張延壽
張勃
後漢
梁統 竇融
丁鴻 郭鎮
魏
張繡 張燕
張魯
吳
士燮
官常典第一百七十卷
勳爵部名臣列傳一
[编辑]漢
[编辑]張耳
[编辑]按《漢書》本傳:「耳,大梁人也。少時及魏公子毋忌為客, 嘗亡命遊外黃。外黃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父 客父,客謂曰:『必欲求賢夫,從張耳』。女聽,為請決嫁之。 女家厚奉給耳,耳以故致千里客,宦為外黃令。陳餘, 亦大梁人,好儒術,遊趙苦陘,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 之。餘年少,父事耳,相與為刎頸交。高祖為布衣時,嘗」 從耳遊。秦滅魏,購求耳千金,餘五百金。兩人變名姓, 俱之陳,為里監。門吏嘗以過笞餘,餘欲起,耳攝使受 笞。吏去,耳數之曰:「始吾與公言何如?今見小辱而欲 死一吏乎?」餘謝罪。陳涉起蘄,至陳,耳、餘上謁涉。涉及 左右生平數聞耳餘賢,見大喜。陳豪傑說涉曰:「將軍 被堅執銳,帥士卒以誅暴秦,復立楚社稷功德,宜為 王。」陳涉問兩人,兩人對曰:「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 顧之計,為天下除殘。今始至陳而王之,視天下私。願 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如 此,野無交兵,誅暴秦,㨿咸陽以令諸侯,則帝業成矣。 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涉不聽,遂立為王。餘復說陳 王曰:「大王興梁、楚,務在入關,未及收河北也。臣嘗遊 趙,知其豪傑,願請其兵略趙地。」於是陳王許之,以所 善陳人武臣為將軍耳。餘為左右校尉,與卒三千人 從白馬渡河,至諸縣,說其豪傑曰:「秦為亂政虐刑,殘 滅天下。北為長城之役,南有五領之戍,外內騷動,百 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重以苛法,使 天下父子不相聊。今陳王奮臂為天下倡始,莫不響 應,家自為怒,各報其怨,縣殺其令丞,郡殺其守、尉。今 以張大楚王陳,使吳廣、周文將卒百萬西擊秦,於此 時而不成封侯之業者,非人豪也。夫因天下之力而 攻無道之君,報父兄之怨而成割地之業,此一時也。」 豪傑皆然,其言迺行,收兵得數萬人,號武信君。下趙 十餘城,餘皆城守,莫肯下。迺引兵東北擊范陽,范陽 人蒯通說其令徐公降武信君,又說武信君以侯印 封范陽令。語在《通傳》。趙地聞之,不戰下者三十餘城, 至邯鄲耳。餘聞周章軍入關,至戲卻;又聞諸將為陳 王徇地,多以讒毀得罪,誅怨,陳王不以為將軍而以 為校尉。迺說武臣曰:「陳王非必立六國後,今將軍下 趙數十城,獨介居河北,不王無以填之。且陳王聽讒 還報,恐不得脫於禍,願將軍毋失時。」武臣迺聽,遂立 為趙王,以餘為大將軍耳。為丞相,使人報陳王。陳王 大怒,欲盡族武臣等家而發兵擊趙。相國房君諫曰: 「秦未亡,今又誅武臣等家,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賀 之,使急引」兵西擊秦。陳王從其計,徙繫武臣等家宮 中。封耳子敖為成都君,使使者賀趙趣兵西入關耳。 餘說武臣曰:「王王趙,非楚意,特以計賀王。楚已滅秦, 必加兵於趙。願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內以自 廣。趙南㨿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必不敢制趙。」趙 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使韓廣略燕,李良略常山,張 黶略上黨。韓廣至燕,燕人因立廣為燕王。趙王迺與 耳餘北略地燕界。趙王閒出,為燕軍所得,燕囚之,欲 與分地。使者往,燕輒殺之,以固求地。耳餘患之,有廝 養卒謝其舍曰:「吾為二公說燕,與趙王載歸。」舍中人 皆笑曰:「使者往,十輩皆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 燕將見之,問曰:「知臣何欲?」燕將曰:「若欲得王耳。」曰:「君 知張耳、陳餘何如人也?」燕將曰:「賢人也。」曰:「其志何欲?」 燕將曰:「欲得其王耳。」趙卒笑曰:「君未知兩人所欲也。 夫武臣、張耳、陳餘杖馬箠下趙數十城,亦各欲南面 而王。夫臣之與主,豈可同日道哉!顧其勢初定,且以 長少,先立武臣以持趙心。今趙地已服,兩人亦欲分 趙而王,時未可耳。今君囚趙王,念此兩人,名為求王, 實欲燕殺之,此兩人分趙而王。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殺王,滅燕易矣。」燕以為然, 迺歸趙王養卒為御而歸。李良已定常山,還報趙王。 趙王復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陘,未能前。秦 將詐稱二世使,使遺良書,不封,曰:「良嘗事我,得顯幸, 誠能反趙,為秦赦良罪。」貴良!良得書,疑不信之邯鄲 益請兵。未至,道逢趙王姊,從百餘騎。良望見以為王, 伏謁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將,使騎謝良。良素貴,起慚 其從官。從官有一人曰:「天下叛秦,能者先立。且趙王 素出將軍下,今女兒迺不為將軍下車,請追殺之。」良 以得秦書,欲反趙,未決,因此怒,遣人追殺王姊,遂襲 邯鄲。邯鄲不知,竟殺武臣。趙人多為《耳餘》耳目者,故 得脫出,收兵得數萬人。客有說耳餘曰:「兩君羈旅而 欲附趙,難可獨立趙後,輔以誼,可就功。」迺求得趙歇, 立為趙王,居信都。李良進兵擊餘,餘敗良,良走歸章 邯。章邯引兵至邯鄲,皆徙其民河內,夷其城郭。耳與 趙王歇走入鉅鹿城,王離圍之。餘北收常山兵,得數 萬人,軍鉅鹿北。章邯軍鉅鹿南棘原,築甬道,屬河饟 王離。王離兵食多,急攻鉅鹿。鉅鹿城中食盡,耳數使 人召餘,餘自度兵少不能敵秦,不敢前。數月,耳大怒, 怨餘,使張黶、陳釋往讓餘曰:「始吾與公為刎頸交,今 王與耳旦暮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胡不赴秦 俱死!且什有一二相全?」餘曰:「所以不俱死,欲為趙王、 張君報秦。今俱死,如以肉餧虎,何益?」張黶、陳釋曰:「事 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後慮?」餘曰:「吾顧已無益。」迺 使五千人,令張黶、陳釋先嘗秦軍,至皆沒。當是時,燕、 齊、楚聞趙急,皆來救。張敖亦北收代,得萬餘人來,皆 壁餘旁。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項羽悉 引兵渡河,破章邯軍。諸侯軍迺敢擊秦軍,遂虜王離。 於是趙王歇、張耳得出鉅鹿,與餘相見,責讓。餘問:「張 黶:陳釋所在?」餘曰:「黶、釋以必死責臣,臣使將五千人 先嘗秦軍,皆沒。」耳不信,以為殺之,數問餘。餘怒曰:「不 意君之望臣深也,豈以臣重去將哉!」迺脫解印綬與 耳,耳不敢受。餘起如廁,客有說耳曰:「天予不取,反受 其咎。今陳將軍與君印綬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耳 迺佩其印,收其麾下。餘還,亦望耳不讓,趨出。耳遂收 其兵,餘獨與麾下數百人之河上澤中漁獵,由此有 隙。趙王歇復居信都。耳從項羽入關。項羽立諸侯,耳 雅遊,多為人所稱。項羽素亦聞耳賢,迺分趙立耳為 常山王,治信都,信都更名襄國。餘客多說項羽:陳餘、 張耳一體有功于趙。羽以餘不從入關,聞其在南皮, 即以南皮旁三縣封之,而徙趙王歇王代、耳之國。餘 愈怒,曰:「耳與餘功等也,今耳王,餘獨侯。」及齊王田榮 叛楚,餘迺使夏說說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盡 王諸將善地,徙故王,王惡地。今趙王迺居代,願王假 臣兵,請以南皮為扞蔽。」田榮欲樹黨,迺遣兵從餘,餘 悉三縣兵襲常山王耳。耳敗走,曰:「漢王與我有故,而 項王彊立我,我欲之楚。」甘公曰:「漢王之入關,五星聚 東井。東井者,秦分也,先至必王。楚雖彊,後必屬漢。」耳 走漢,漢亦還定三秦。方圍章邯廢丘,耳謁漢王,漢王 厚遇之。餘已敗,耳皆收趙地,迎趙王於代,復為趙王。 趙王德餘,立以為代王。餘為趙王弱,國初定,留傅趙 王,而使夏說以相國守代。漢二年,東擊楚,使告趙欲 與俱。餘曰:「漢殺張耳,迺從。」於是漢求人類耳者,斬其 頭遺餘,餘迺遣兵助漢,漢敗於彭城西,餘亦聞耳詐 死,即背漢。漢遣耳與韓信擊破趙井陘,斬餘泜水上, 追殺趙王歇。襄國。四年夏,立耳為趙王。五年秋,耳薨, 諡曰《景王》,子敖嗣立為王。
張敖
[编辑]按《漢書張耳傳》:漢五年秋,張耳薨,子敖嗣立為王,尚 高祖長女魯元公主為王后七年,高祖從平城過趙, 趙王旦暮自上食,體甚卑,有子壻禮。高祖箕踞罵詈, 甚慢之。趙相貫高趙午,年六十餘,故耳客也,怒曰:「吾 王孱王也。說敖曰:『天下豪傑並起,能者先立。今王事 皇帝甚恭,皇帝遇王無禮,請為王殺之』。敖齧其指出」 血,曰:「君何言之誤!且先王亡國,賴皇帝得復國,德流 子孫,秋毫皆帝力也。願君無復出口。」貫高等十餘人 相謂曰:「吾等非也。吾王長者,不背德。且吾等義不辱。 今帝辱我王,故欲殺之,何迺汙王為?事成歸王,事敗 獨身坐耳。」八年,上從東垣過,貫高等迺壁人、柏人要 之置廁。上過欲宿,心動,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 者,迫於人,不宿去九年。貫高怨家知其謀,告之。於是 上逮捕趙王諸反者,趙午等十餘人皆爭自剄,貫高 獨怒,罵曰:「誰令公等為之!今王實無謀而井捕王,公 等死,誰當白王不反者?」迺檻車與王詣長安。高對獄 曰:「獨吾屬為之,王不知也。」吏榜笞數千,刺爇,身無完 者,終不復言。呂后數言張王以魯元故,不宜有此。上 怒曰:「使張敖據天下,豈少迺女虖!」廷尉以《貫高》辭聞。 上曰:「壯士誰知者?」以私問之。中大夫泄公曰:「臣素知 之,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為然諾者也。」上使泄公持 節問之,箯輿前仰視泄公,勞苦如平生歡,與語,問:張 王果有謀不?高曰:「人情豈不各愛其父母妻子哉?今吾三族皆以論死,豈以王易吾親哉?顧為王實不反, 獨吾等為之,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狀。」於是泄公具 以報上,上迺赦趙王。上賢高能自立,然諾,使泄公赦 之,告曰:「張王已出,上多足下,故赦足下。」高曰:「所以不 死,白張王不反耳。今王已出,吾責塞矣。且人臣有篡 弒之名,豈復有面目復事上哉!」迺仰絕吭而死。敖已 出尚魯元公主如故,封為宣平侯。於是上賢張王諸 客,皆以為諸侯相、郡守。語在《田叔傳》。及孝惠、高后、文 景時,張王客子孫皆為二千石。初,孝惠時,齊悼惠王 獻城陽郡,尊魯元公主為太后。高后元年,魯元太后 薨。後六年,宣平侯敖復薨,呂太后立敖子偃為魯王, 以母為太后故也。又憐其年少孤弱,乃封敖前婦子 二人,壽為樂昌侯,侈為信都侯。高后崩,大臣誅諸呂, 廢魯王及二侯。孝文即位,復封故魯王偃為南宮侯。 薨,子生嗣。武帝時,生有罪免,國除。元光中,復封偃孫 廣國為睢陵侯。薨,子昌嗣。太初中,昌坐不敬免,國除。 孝平元始二年,繼絕世,封敖元孫慶忌為宣平侯,食 千戶。
吳芮
[编辑]按《漢書》本傳,「芮,秦時番陽令也。甚得江湖間民心,號 曰番君。天下之初叛秦也,黥布歸芮,芮妻之,因率越 人舉兵以應諸侯。沛公攻南陽,迺遇芮之將梅鋗,與 偕攻析、酈,降之。及項羽相王,以芮率百越佐諸侯從 入關,故立芮為衡山王,都邾。其將梅鋗功多,封十萬 戶,為列侯。項籍死,上以鋗有功,從入武關,故德芮,徙」 為長沙王,都臨湘。一年薨,諡曰文王,子成王臣嗣。薨, 子哀王回嗣。薨,子共王右嗣。薨,子靖王羌嗣。孝文後 七年薨,無子,國除。初,文王芮,高祖賢之,制詔御史。長 沙王忠,其定《著令》,至孝惠。高后時,封芮庶子二人為 列侯,傳國數世絕。
張延壽
[编辑]按《漢書張湯傳》:「湯子安世。安世子延壽已歷位九卿, 既嗣侯國在陳留,別邑在魏郡,租入歲千餘萬。延壽 自以身無功德,何以能久堪先人大國,數上書讓減 戶邑。又因弟陽都侯彭祖口陳至誠,天子以為有讓, 迺徙封平原,并一國,戶口如故,而租稅減半。薨,諡曰 愛侯。子勃嗣。」
張勃
[编辑]按《漢書張湯傳》:「湯子安世,安世子延壽,延壽子勃為 散騎諫大夫。元帝初即位,詔列侯舉茂材,勃舉太官 獻丞陳湯,湯有罪,勃坐削戶二百,會薨,故賜諡曰繆 侯。後湯立功西域,世以勃為知人。子臨嗣。」
杜緩
按《漢書杜周傳》:「周少子延年,字幼公,亦明法律。昭帝 初立,大將軍霍光秉政,以延年三公子吏材有餘,補 軍司空。始元四年為諫大夫。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 蓋主燕王謀為逆亂,假稻田使者。燕倉知其謀,以告 大司農楊敞,敞以語延年,延年以聞,桀等伏辜,延年 封為建平侯。延年薨,諡曰敬侯,子緩嗣。緩少為郎,本」 始中,以校尉從蒲類將軍擊匈奴,還為諫大夫,遷上 谷都尉、鴈門太守。父薨,徵視喪事,拜為太常。治諸陵 縣,每冬月封具獄日,常去酒省食,官屬稱其有恩。元 帝即位,穀貴民流。永光中,西羌反,緩輒上書入錢穀 以助用,前後數百萬。
後漢
[编辑]梁統
[编辑]按《後漢書》本傳,「統字仲寧,安定烏氏人。晉大夫梁益 耳,即其先也。統高祖父子都自河東遷居北地,子都、 子橋以貲千萬徙茂陵,至哀、平之末,歸安定。統性剛 毅而好法律,初仕州郡,更始二年,召補中郎將,使安 集涼州,拜酒泉太守。會更始敗,赤眉入長安,統與竇 融及諸郡守起兵保境,謀共立帥。初以位次,咸共推」 統。統固辭曰:「昔陳嬰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今統內 有尊親,又德薄能寡,誠不足以當之。」遂共推融為河 西大將軍,更以統為武威太守。為政嚴猛,威行鄰郡。 建武五年,統等各遣使隨竇融長史劉鈞詣闕奉貢, 願得詣行在所。詔加統為宣德將軍。八年夏,光武自 征隗囂,統與竇融等將兵會車駕。及囂敗,封統為成 義侯,同產兄巡、從弟騰並為關內侯;拜騰酒泉典農 都尉,悉遣還河西。十二年,統與融等俱詣京師,以列 侯奉朝請,更封高山侯,拜大中大夫,除四子為郎。統 在朝廷數陳便宜,以為法令既輕,下姦不勝,宜重刑 罰,以遵舊典,迺上疏曰:「臣竊見元哀二帝,輕殊死之 刑,以一百二十三事」手殺人者,減死一等。自是以後, 著為常準。故人輕犯法,吏易殺人。臣聞立君之道,仁 義為主,仁者愛人,義者政理。愛人以除殘為務,政理 以去亂為心,刑罰在衷,無取於輕。是以五帝有流、殛、 放、殺之誅,三王有大辟、刻肌之法。故孔子稱「仁者必 有勇」,又曰「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高祖受命誅暴, 平蕩天下,約令定律,誠得其宜。文帝寬惠柔克,遭世
康平,唯除省肉刑相坐之法,它皆率由,無革舊章。武帝值中國隆盛,財力有餘,征伐遠方,軍役數興,豪傑犯禁,姦吏弄法,故重首匿之科,著知從之律,以破朋 黨,以懲隱匿。宣帝聰明正直,總御海內,臣下奉憲,無 所失墜,因循先典,天下稱理。至哀、平繼體,「而即位日 淺,聽斷尚寡,丞相王嘉輕為穿鑿,虧除先帝舊約成 律,數年之間,百有餘事,或不便於理,或不厭民心。謹 表其尤害於體者,傅奏於左。伏惟陛下包元履德,權 時撥亂,功踰文武,德侔高皇,誠不宜因循季末衰微 之軌,回神明察,考量得失,宣詔有司,詳擇其善,定不 易之典,施無窮之法,天下幸甚。」事下三公、廷尉,議者 以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務,施行日久,豈一朝所釐, 統今所定,不宜開可。統復上言曰:「有司以臣今所言 不可施行,尋臣之所奏,非曰嚴刑。竊謂高帝以後至 乎孝宣,其所施行,多合經傳。宜比方今事,驗之往古, 聿遵前典,事無難改,不勝至願。願得召見,若對尚書 近臣,口陳」其要,帝令尚書問狀。統對曰:「聞聖帝明王, 制立刑罰,故雖堯舜之盛,猶誅四凶。《經》曰:『天討有罪, 五刑五庸哉』!又曰:『爰制百姓于刑之衷』。孔子曰:『刑罰 不衷,則人無所厝手足』。衷之為言,不輕不重之謂也。 《春秋》之誅,不避親戚,所以防患救亂,坐安眾庶,豈無 仁愛之恩,貴絕殘賊之路也。自高祖之興,至於」孝宣, 君明臣忠,謀謨深博,猶因循舊章,不輕改革,海內稱 理,斷獄益少。至初元、建平,所減刑罰百有餘條,而盜 賊浸多,歲以萬數。間者「三輔從橫,群輩並起,至燔燒 茂陵,火見未央。」其後隴西、北地、西河之賊,越州度郡, 萬里交結,攻取庫兵,劫掠吏人,詔書討捕,連年不獲。 是時以天下無難,百姓安平,而「狂狡之勢猶至於此, 皆刑罰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觀之,則刑輕 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軌而害及良善也。故臣統願 陛下采擇賢臣孔光、師丹等議。」議上,遂寢不報。後出 為九江太守,定封陵鄉侯。統在郡亦有治跡,吏人畏 愛之。卒於官。子松嗣。
竇融
[编辑]按《後漢書》本傳,「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人也。七世祖廣 國,孝文皇后之弟,封章武侯。融高祖父,宣帝時以吏 二千石自常山徙焉。融早孤,王莽居攝中,為強弩將 軍司馬,東擊翟義,還攻槐里,以軍功封建武男女。弟 為大司空王邑小妻。長安中,出入貴戚,連結閭里豪 傑,以任俠為名。然事母兄,養弱弟,內修行義。王莽末」, 青、徐賊起,太師王匡請融為助軍,與共東征。及漢兵 起,融復從王邑敗於昆陽下,歸長安。漢兵長驅入關, 王邑薦融,拜為波水將軍,賜黃金千斤。引兵至新豐。 莽敗,融以軍降更始大司馬趙萌,萌以為校尉,甚重 之,薦融為鉅鹿太守。融見更始新立,東方尚擾,不欲 出關,而高祖父嘗為張掖太守,從祖父為護羌校尉, 從弟亦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獨謂兄 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帶河為固,張掖屬 國,精兵萬騎,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此遺種 處也。」兄弟皆然之。融於是日往守萌,辭讓鉅鹿,圖出 河西。萌為言更始,乃得為張掖屬國都尉。融大喜,即 將家屬而西。既到,撫結雄傑,懷輯羌虜,甚得其歡心, 河西翕然歸之。是時,酒泉太守梁統、金城太守庫鈞、 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燉煌都尉辛肜,並州 郡英俊,融皆與為厚善。及更始敗,融與梁統等計議 曰:「今天下擾亂,未知所歸,河西斗絕,在羌胡中,不同 心勠力則不能自守;權鈞力齊,復無以相率。當推一 人為大將軍,共全五郡,觀時變動。」議既定而各謙讓, 咸以融世任河西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 郡大將軍事。是時,武威太守馬期、張掖太守任仲並 孤立無黨,乃共移書告示之,二人即解印綬去。於是 以梁統為武威太守,史苞為張掖太守,竺曾為酒泉 太守,辛彤為燉煌太守,庫鈞為金城太守。融居屬國, 領都尉職如故,置從事監察五郡。河西民俗質朴,而 融等政亦寬和,上下相親,晏然富殖。修兵馬,習戰射, 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輒自將,與諸郡相救,皆如 符要,每輒自破之。其後匈奴懲乂,稀復侵寇,而保塞 羌胡皆震服親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饑者,歸 之不絕。融等遙聞光武即位,而心欲東向,以河西隔 遠,未能自通。時隗囂先稱建武年號,融等從受正朔, 囂皆假其將軍印綬。囂外順人望,內懷異志,使辯士 張元游說河西曰:「更始事業已成,尋復亡滅,此一姓 不再興之效。今即有所主,便相係屬,一旦拘制,自令 失柄,後有危殆,雖悔無及。今豪傑競逐,雌雄未決,當 各據其土宇,與隴、蜀合從,高可為六國,下不失尉佗 融等。」於是召豪傑及諸太守計議,其中智者皆曰:「漢 承堯運,歷數延長,今皇帝姓號見於圖書。自前世博 物道術之士谷子雲、夏賀良等建明漢有再受命之 符,言之久矣。」故劉子駿改易名字,冀應其占。及莽永 道士西門君惠言劉秀當為天子,遂謀立子駿,事覺 被殺。出謂百姓觀者曰:「劉秀真汝主也,皆近事𣊻者, 智者所共見也。除言天命,且以人事論之。今稱帝者數人,而洛陽土地最廣,甲兵最強,號令最明,觀符命 而察人事,它姓殆未能當也。」諸郡太守各有賓客,或 同或異,融小心精詳,遂決策東向。五年夏,遣長史劉 鈞奉書獻馬。先是帝聞河西完富,地接隴、蜀,常欲招 之以逼囂。述亦發使遺融書,遇鈞於道,即與俱還。帝 見鈞歡甚,禮饗畢,乃遣令還。賜融《璽書》曰:「制詔行河 西五郡大將軍事、屬國都尉,勞鎮守邊,五郡兵馬精 強,倉庫有蓄,民庶殷富,外則折挫羌胡,內則百姓蒙 福,威德流聞,虛心相望,道路隔塞,邑邑何已!長史所 奉書,獻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孫子陽,天水 有隗將軍,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 重。以此言之,欲相厚豈有量哉!諸事俱長史所見,將 軍所知。王者迭興,千載一會。欲遂立桓文,輔微國,當 勉卒功業。欲三分鼎足,連衡合從,亦宜時定。天下未 并,吾與爾絕域,非相吞之國。」今之議者,必有任囂效 「尉佗制七郡之計。王者有分土無分民,自適己事而 已。今以黃金二百斤賜將軍,便宜輒言。」因授融為涼 州牧。璽書既至,河西咸驚,以為天子明見萬里之外, 網羅張立之情。融即復遣軍上《書》曰:「臣融竊伏自惟, 幸得託先后末屬,蒙恩為外戚,累世二千石。至臣之 身,復備列位,假歷將帥,守持一隅,以」委質則易為辭, 以納忠則易為力。《書》不足以深達至誠,故遣劉鈞口 陳肝膽,自以底裏上露,長無纖介。而璽書盛稱「蜀、漢 二主,三分鼎足之權,任囂、尉佗之謀」,竊自痛傷。臣融 雖無識,猶知利害之際,順逆之分。豈可背真舊之主, 事姦偽之人,廢忠貞之節,為傾覆之事,棄已成之基, 求無冀之利。此三者,「雖問狂夫,猶知去就,而臣獨何 以用心?謹遣同產弟友詣闕,口陳區區。」友至高平,會 囂反叛,道絕馳還,遣司馬席封間行通書。帝復遣席 封賜融、友書,所以慰藉之甚備。融既深知帝意,乃與 隗囂書,責讓之曰:「伏惟將軍國富政修,士兵懷附,親 遇戹會之際,國家不利之時,守節不回,承事本朝,後 遣伯」春,委身於國,無疑之誠,於斯有效。融等所以欣 服高義,願從役於將軍者,良為此也。而忿悁之間,改 節易圖,君臣分爭,上下接兵,委成功造難就,去從義 為橫謀,百年累之,一朝毀之,豈不惜乎!殆執事者貪 功建謀,以至於此,融竊痛之。當今西州地勢局迫,人 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計若失路不反,聞道猶 迷,不南合子陽,則北入文伯耳。夫負虛交而易強禦, 恃遠救而輕近敵,未見其利也。融聞「智者不危眾以 舉事,仁者不違義以要功。」今以小敵大,於眾何如?棄 子徼功,於義何如?且初事本朝,稽首北面,忠臣節也。 及遣伯春,垂涕相送,慈父恩也。俄而背之,謂吏士何? 忍而棄之,謂留子何?自起「兵以來,轉相攻擊,城郭皆 為丘墟,生人轉於溝壑。今其存者,非鋒刃之餘,則流 亡之孤。迄今傷痍之體未愈,哭泣之聲尚聞。幸賴天 運稍還,而大將軍復重於難,是使積痾不得,遂瘳,幼 孤將復流離」,其為悲痛,尤足愍傷,言之可為酸鼻。庸 人且猶不忍,況仁者乎!融聞為忠甚易,得宜實難。憂 人太過,以「德取怨,知且以言獲罪也。區區所見,唯將 軍省焉。」囂不納。融乃與五郡太守共砥厲兵馬,上疏 請師期。帝深嘉美之,乃賜融以《外屬圖》及太史公《五 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傳》。詔報曰:「每追念外屬,孝景 皇帝出自竇氏。定王景帝之子,朕之所祖。昔魏其一 言繼統,以正長君、少君,尊奉師傅,修成淑德,施及子 孫,此皇太后神靈,上天祐漢」也。從天水來者,寫將軍 所讓隗囂書,痛入骨髓,畔臣見之,當股慄慚愧,忠臣 則酸鼻流涕,義士則曠若發矇。非忠孝慤誠,孰能如 此?豈其德薄者所能克堪!囂自知失河西之助,族禍 將及,欲設間離之說,亂惑真心,轉相解搆,以成其姦。 又京師百僚,不曉國家及將軍「本意,多能採取虛偽, 誇誕妄談,令忠孝失望,傳言乖實。毀譽之來,皆不徒 然,不可不思。今關東盜賊已定,大兵今當悉西,將軍 其抗厲威武,以應期會。」融被詔,即與諸郡守將兵入 金城。初,更始時,先零羌封何諸種殺金城太守,居其 郡。隗囂使使賂遺封何,與共結盟,欲發其眾。融等因 軍出進擊封何,「大破之,斬首千餘級,得牛馬羊萬頭, 穀數萬斛。因並河,揚威武,伺候車駕。」時大兵未進,融 乃引還。帝以融信效著明,益嘉之,詔右扶風修理融 父墳塋,祠以太牢。數馳輕使,致遺四方珍羞。梁統乃 使人刺殺張元,遂與囂絕,皆解所假將軍印綬。七年 夏,酒泉太守竺曾以弟報怨,殺人而去郡,融承制拜 曾為武鋒將軍,更以辛肜代之。秋,隗囂發兵寇安定, 帝將自西征之,先戒融期。會遇雨道斷,且囂兵已退, 乃止。融至姑臧,被詔罷歸。融恐大兵遂久不出,乃上 書曰:「隗囂聞車駕當西,臣融東下,士眾騷動,計且不 戰。」囂將高峻之屬皆欲逢迎大軍,後聞兵罷,峻等復 疑囂,揚言東方有變,西州豪傑遂復「附從,囂又引公 孫述,將令守突門。臣融孤弱,介在其間,雖承威靈,宜 速救助。國家當其前,臣融促其後,緩急迭用,首尾相
資,囂勢排迮,不得進退,此必破也。若兵不早進,久生持疑,則外長寇讎,內示困弱,復令讒邪得有因緣。臣竊憂之。惟陛下哀憐。」帝深美之。八年夏,車駕西征隗 囂,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虜小月氏等步騎數萬,輜重 五千餘兩,與大軍會高平第一。融先遣從事問會見 儀,適是時,軍旅代興,諸將與三公交錯道中,或背使 者交私語。帝聞融先問禮儀,甚善之,以宣告百寮。乃 置酒高會,引見融等,待以殊禮。拜弟友為奉車都尉, 從弟士大中大夫,遂共進軍。囂眾大潰,城邑皆降。帝 高融功,下詔以安豐、陽泉、蓼安、安風四縣封融為安 豐侯,弟友為「顯親侯。」遂以次封諸將帥:武鋒將軍竺 曾為助義侯,武威太守梁統為成義侯,張掖太守史 苞為褒義侯,金城太守庫鈞為輔義侯,酒泉太守辛 肜為扶義侯。封爵既畢,乘輿東歸,悉遣融等西還所 鎮。融以兄弟並受爵位,久專方面,懼不自安,數上書 求代。詔報曰:「吾與將軍如左右手耳,數執謙退,何不 曉人意!勉循士民,無擅離部曲。」及隴、蜀平,詔融與五 郡太守奏事京師,官屬賓客相隨,駕乘千餘兩,牛馬 羊被野。融到,詣洛陽城門,上涼州牧、張掖屬國都尉、 安豐侯印綬。詔遣使者還侯印綬,引見就諸侯位,賞 賜恩寵,傾動京師。數月,拜為冀州牧,十餘日,又遷大 司空。融自以非舊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每召會 進見,容貌辭氣,卑恭已甚,帝以此愈親厚之。融小心 久不自安,數辭讓爵位,因侍中金遷口達至誠,又上 疏曰:「臣融年五十有三,有子年十五,質性頑鈍。臣融 朝夕教導以經藝,不得令觀天文,見讖記。誠欲令恭 肅畏事,恂恂循道,不願其有才能何?況乃當傳以連 城廣土,享故諸侯王國哉?」因復請間求見,帝不許。後 朝罷,逡巡席後,帝知欲有讓,遂使左右傳出。它日會 見,迎詔融曰:「日者知公欲讓職還土,故命公暑熱,且 自便。今相見,宜論他事,勿得復言。」融不敢重陳請。二 十年,大司徒戴涉坐所舉人盜金下獄。帝以三公參 職,不得已乃策免融。明年,加位特進。二十三年,代陰 興行衛尉事,特進如故,又兼領將作大匠。弟友為城 門校尉,兄弟並典禁兵。融復乞骸骨,輒賜錢帛,太官 致珍奇。及友卒,帝愍融年衰,遣中常侍、中謁者即其 臥內強進酒食。融長子穆,尚內黃公主,代友為城門 校尉;穆子勳,尚東海恭王疆女泚陽公主,友子固亦 尚光武女涅陽公主。顯宗即位,以融從兄子林為護 羌校尉。竇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皆相與並 時。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數,於親 戚功臣中,莫與為比。永平二年,林以罪誅,事在《西羌 傳》。帝由是數下詔切責融。或以竇嬰、田蚡禍敗之事, 融惶恐乞骸骨,詔令歸第養病,歲餘,聽上衛尉印綬, 賜養牛,上樽酒。融宿衛十餘年,年老,子孫縱誕,多不 法,穆等遂交通輕薄,屬託郡縣,干亂政事。以封在安 豐,欲令姻戚悉據故六安國,遂矯稱陰太后詔,令六 安侯劉盱去婦,因以女妻之。五年,盱婦家上書言狀, 帝大怒,乃盡免穆等官。諸竇為郎吏者皆將家屬歸 故郡,獨留融京師。穆等西至函谷關,有詔悉復追還。 會融卒,時年七十八,諡曰戴侯,賻送甚厚。帝以穆不 能修尚而擁富貲,居大第,常令謁者一人監護其家。 居數年,謁者奏穆父子自失勢,數出怨望語,帝令將 家屬歸本郡,唯勳以泚陽主壻留京師。穆坐賂遺小 吏,郡捕繫,與子宣俱死平陵獄,勳亦死洛陽獄。久之, 詔還融夫人,與小孫一人居洛陽家舍。十四年,封勳 弟嘉為安豐侯,食邑二千戶,奉融後。和帝初,為少府。 及勳子大將軍憲被誅,免就國。嘉卒,子萬全嗣。萬全 卒,子會宗嗣。萬全弟子武,別有傳。
丁鴻
[编辑]按《後漢書》本傳,「鴻字孝公,潁川定陵人也。父綝,字幼 春,王莽末,守潁陽尉。世祖略地潁陽,潁陽城守不下, 綝說其宰,遂與俱降。世祖大喜,厚加賞勞,以綝為偏 將軍,因從征伐。綝將兵先渡河,移檄郡國,攻營略地, 下河南、陳留、潁川二十一縣。建武元年,拜河南太守。 及封功臣,帝令各言所樂。諸將皆占豐邑美縣,唯綝」 願封本鄉。或謂綝曰:「人皆欲縣,子獨求鄉,何也?」綝曰: 「昔孫叔敖敕其子受封必求墝埆之地。今綝能薄功 微,得鄉亭厚矣。」帝從之,封定陵新安鄉侯,食邑五千 戶,後徙封陵陽侯。鴻年十三,從桓榮受《歐陽尚書》,三 年而明章句,善論難,為都講,遂篤志精銳,布衣荷擔, 不遠千里。初,綝從世祖征伐,鴻獨與弟盛居,憐盛幼 小而共寒苦。及綝卒,鴻當襲封,上書讓國於盛,不報。 既葬,乃挂縗絰於冢廬而逃去,留書與盛曰:「鴻貪經 書,不顧恩義,弱而隨師,生不供養,死不飯唅,皇天先 祖,並不祐助。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前上疾狀,願辭爵 仲公章寢不報。迫且當襲封,謹自放棄,遂求良醫,如 遂不瘳,永歸溝壑。」鴻初與九江人鮑駿同事桓榮,甚 相友善。及鴻亡封,與駿遇於東海,陽狂不識駿。駿乃 止而讓之曰:「昔伯夷、吳札亂世權行,故得申其志耳。 《春秋》之義,不以家事廢王事。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絕 父不滅之基,可謂智乎!」鴻感悟,垂涕嘆息,乃還就國開門教授。鮑駿亦上書言鴻經學至行,顯宗甚賢之。 永平十年,詔徵鴻,至,即召見《說文侯之命》篇,賜御衣 及綬,稟食公車,與博士同禮。頃之,拜侍中。十三年,兼 射聲校尉。建初四年,徙封魯陽鄉侯。肅宗召鴻與廣 平王羨及諸儒樓望成、封、桓郁、賈逵等,論定《五經》同 異於北宮白虎觀,使五官中郎將魏應主承制問難, 侍中淳于恭奏上,帝親稱制臨決。鴻以才高,論難最 明,諸儒稱之,帝數嗟美焉,時人嘆曰:「殿中無雙丁孝 公。」數受賞賜,擢徙校書,遂代成封為少府門下,由是 益盛,遠方至者數千人。彭城劉愷、北海巴茂、九江朱 倀皆至公卿。元和三年,徙封馬亭鄉侯。和帝即位,遷 太常。永元四年,代袁安為司徒。是時竇太后臨政,憲 兄弟各擅威權。鴻因日食,上封事曰:「臣聞日者陽精, 守實不虧,君之象也;月者陰精,盈毀有常,臣之表也。 故日食者,臣乘君陰陵陽;月滿不虧,下驕盈也。昔周 室衰季,皇甫之屬專權於外,黨類彊盛,侵奪主勢,則 日月薄食。故《詩》曰:『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 孔之醜』。《春秋》日食三十六,弒君三十二,變不空生,各 以類應。夫」威柄不以放下,利器不以假人,覽觀往古, 近察漢興,傾危之禍,靡不由之。是以三桓專魯,田氏 擅齊,六卿分晉,諸呂握權,統嗣幾移哀、平之末,廟不 血食。故雖有周公之親,而無其德,不得行其勢也。今 大將軍雖欲敕身自約,不敢僭差,然而天下遠近,皆 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辭,求通待報,雖「奉符 璽,受臺敕,不敢便去,久者至數十日,背王室,向私門, 此乃上威損,下權盛」也。人道悖於下,效驗見於天,雖 有隱謀,神照其情。象見戒,以告人君。間者,月滿先 節,過朢不虧,此臣驕溢背君,專功獨行也。陛下未深 覺悟,故天重見戒,誠宜畏懼,以防其禍。《詩》云:「敬天之 怒,不敢戲豫。」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 除福湊矣。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干雲蔽日之 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 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 鏡也。」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 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間者大將軍再出,威振 州郡,莫不賦斂吏人,遣使貢獻。大將軍雖不受而物 不還主,部署之吏,無所畏憚,縱行非法,不伏罪辜,故 海內貪猾,競為姦吏,小民吁嗟,怨氣滿腹。臣聞「天不 可以不剛,不剛則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彊,不彊則 宰牧從橫。宜因大變,改政匡失,以塞天意。」書奏十餘 日,帝以鴻行太尉,兼衛尉,屯南北宮。於是收竇憲大 將軍印綬,憲及諸弟皆自殺。時大郡口五六十萬舉 孝廉二人,小郡口二十萬并有蠻夷者亦舉二人。帝 以為不均,下公卿會議。鴻與司空劉方上言:「凡口率 之科,宜有階品,蠻夷錯雜,不得為數。自今郡國率二 十萬口歲舉孝廉一人,四十萬二人,六十萬三人,八 十萬四人,百萬五人,百二十萬六人。不滿二十萬,二 歲一人,不滿十萬,三歲一人。」帝從之。六年,鴻薨,賜贈 有加常禮。子湛嗣。湛卒,子浮嗣。浮卒,子夏嗣。
郭鎮
[编辑]按《後漢書郭躬傳》:「躬弟子鎮,字桓鍾,少修家業,辟太 尉府,再遷,延光中為尚書。及中黃門孫程誅中常侍 江京等,而立濟陰王,鎮率羽林士擊殺衛尉閻京,以 成大功。事在《宦者傳》。再遷尚書令。太傅三公奏鎮冒 犯白刃,手劍賊臣,姦黨殄滅,宗廟以寧,功比劉章,宜 顯爵土,以勵忠貞。乃封鎮為定潁侯,食邑二千戶,拜」 河南尹,轉廷尉,免。永建四年,卒於家。詔賜冢塋地。長 子賀當嗣爵,讓與小弟,時而逃去,積數年,詔大鴻臚 下州郡追之,賀不得已,乃出受封,累遷復至廷尉。及 賀卒,順帝追思鎮功,下詔賜鎮諡曰「昭武侯」,賀曰「成 侯。」
班雄
按《後漢書班超傳》:「和帝永元七年,封超為定遠侯。十 四年九月,超卒,子雄嗣。雄累遷屯騎校尉,會叛羌寇 三輔,詔雄將五營兵屯長安,就拜京兆尹。雄卒,子始 嗣。」
霍諝
按《後漢書》本傳:「霍諝,字叔智,魏郡鄴人也。少為諸生, 明經。有人誣諝舅宋光於大將軍梁商者,坐繫洛陽 詔獄。諝時年十五,奏記於商。商高諝才志,為奏原光 罪。諝仕郡,舉孝廉,遷金城太守,再遷北海相,入為尚 書郎。時梁冀秉權,諝奏其事。冀誅,封鄴都亭侯。」
魏
[编辑]張繡
[编辑]按:《三國魏志》本傳:「繡,武威祖厲人,驃騎將軍濟族子 也。邊章、韓遂為亂,涼州金城麴勝襲殺祖厲長劉雋, 繡為縣吏閒伺殺勝,郡內義之,遂招合少年為邑中 豪傑。董卓敗,濟與李傕等擊呂布,為卓報仇,語在《卓 傳》。繡隨濟以軍功稍遷至建忠將軍,封宣威侯。濟屯 弘農,士卒饑餓,南攻穰,為流矢所中死。繡領其眾屯」
宛,與劉表合。太祖南征,軍淯水,繡等舉眾降。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繡還保穰。太祖比年攻 之不克。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繡從賈詡計,復以眾降, 語在《詡傳》。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 拜揚武將軍。官渡之役,繡力戰有功,遷破羌將軍。從 破袁譚於南皮,復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 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繡特多。從征 烏丸於柳城,未至薨。諡曰定侯。子泉嗣。坐與魏諷謀 反誅,國除。
按註《傅子》曰:「繡有所親胡車兒,勇冠其軍。太祖愛其 驍健,手以金與之。繡聞之,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 反。」《吳書》曰:「繡降凌統,用賈詡計,乞徙軍就高道,道 由太祖屯中。繡又曰:『車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 祖信繡,皆聽之。繡乃嚴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備,故 敗。」《魏略》曰:「五官將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殺吾兄,何 忍持面示人邪』?」繡心不自安,乃自殺。
張燕
[编辑]按《三國魏志》本傳: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黃巾起, 燕合聚少年為群盜,在山澤間,轉攻還真定,眾萬餘 人。博陵張牛角亦起眾,自號將兵從事,與燕合。燕推 牛角為帥,俱攻廮陶。牛角為飛矢所中,被創且死,令 眾奉燕,告曰:「必以燕為帥。」牛角死,眾奉燕,故改姓張。 燕剽捍捷速過人,故軍中號曰飛燕。其後人眾寖廣、 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諸山谷皆相通,其小帥孫 輕、王當等各以部眾從燕,眾至百萬,號曰「黑山。」靈帝 不能征,河北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 平難中郎將。是後董卓遷天子於長安,天下兵數起, 燕遂以其眾與豪傑相結。袁紹與公孫瓚爭冀州,燕 遣將杜長等助瓚,與紹戰,為紹所敗,人眾稍散。太祖 將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師。拜平北將軍,率眾詣鄴, 封安國亭侯,邑五百戶。燕薨,子方嗣。方薨,子融嗣。
張魯
[编辑]按《三國魏志》本傳:「魯字公祺,沛國豐人也。祖父陵,客 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 五斗米,故世號米賊。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復行 之。益州牧劉焉以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 將兵擊漢中太守蘇固。魯遂襲修,殺之,奪其眾。焉死, 子璋代立,以魯不順,盡殺魯母家室。魯遂遽漢中,以」 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其來學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 道已信,號祭酒。各領部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皆教 以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大都與《黃巾》相似。諸 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又置義米肉懸於義舍, 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犯法者三原。 然後乃行刑,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 雄據巴、漢垂三十年。漢末,力不能征,遂就寵魯為鎮 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通貢獻而已。民有地中得玉 印者,群下欲尊魯為漢寧王。魯功曹巴西閻圃諫魯 曰:「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上匡天 子,則為桓文,次及竇融,不失富貴。今承制署置,勢足 斬斷,不煩於王。願且不稱,勿為禍先。」魯從之。韓遂、馬 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建安二十 年,太祖乃自散關出武都征之。至陽平關,魯欲舉漢 中降,其弟衛不肯,率眾數萬人拒關堅守。太祖攻破 之,遂入蜀。魯聞陽平已陷,將稽顙,圃又曰:「今以迫往, 功必輕,不如依杜灌,赴朴胡相拒,然後委質,功必多。」 於是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燒寶貨倉庫,魯曰: 「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達。今之走避銳鋒,非有惡意。 寶貨倉庫,國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鄭,甚嘉 之。又以魯本有善意,遣人慰諭魯,盡將家出。太祖逆 拜魯鎮南將軍,待以客禮,封閬中侯,邑萬戶。封魯五 子及閻圃等皆為列侯。為子彭祖取魯女。魯薨,諡之 曰「原侯。」子富嗣。
按《註典略》曰:「熹平中,妖賊大起,三輔有駱曜。光和中, 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駱曜。教民緬匿法角為太 平道,修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師持九節杖,為符咒, 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 者,則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為不信道。修法略與 角同,加施靜室,使病者處其中思過,又使人為姦,令 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習,號為姦令為鬼 吏,主為病者請禱。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 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 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為常,故 號曰「五斗米師。」實無益於治病,但為淫妄。然小人昏 愚,競共事之。後角被誅,修亦亡。及魯在漢中,因其民 信行修業,遂增飾之,教使作義舍,以米肉置其中,以 止行人,又教使自隱,有小過者,當治道百步則罪除。 又依《月令》春夏禁殺,又禁酒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 不奉。《魏名臣奏》載董昭表曰:「武皇帝承涼州從事 及武都降人之辭,說張魯易攻陽平城下,南北山相 遠,不可守也,信以為然。」及往臨履,不如所聞,乃歎曰: 「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攻陽平山上諸屯,既不時拔,士卒傷夷者多。」武皇帝意沮,便欲拔軍截山而還,遣故 大將軍夏侯惇、將軍許褚呼山上兵還。會前軍未還, 夜迷惑誤入賊營,賊便退散。侍中辛毗、劉曄等在兵 後語惇、褚,言官兵已據得賊要屯,賊已散走,猶不信 之。惇前「自見,乃還白武皇帝,進兵定之,幸而克獲,此 近事吏士所知。」又楊暨表曰:「武皇帝始征張魯,以十 萬之眾,身親臨履,指授方略,因就民麥以為軍糧。張 衛之守,蓋不足言。地險守易,雖有精兵虎將,勢不能 施。對兵三日,欲抽軍還,言作軍三十年,一朝持與人, 如何?此計已定,天祚大魏,魯守自壞,因以定」之。《世 語》曰:魯遣五官掾降弟衛橫山築陽平城,以拒王師, 不得進,魯走巴中。軍糧盡,太祖將還西曹掾東郡郭 諶曰:「不可。魯已降留,使既未反,衛雖不同,偏攜可攻。 懸軍深入,以進必克,退必不免。」太祖疑之。夜有野麋 數千,突壞衛營,軍大驚。夜,高祚等誤與衛眾遇,祚等 多鳴鼓角會眾,衛懼,以為大軍見掩,遂降。《魏略》曰: 「黃初中,增圃爵邑。後十餘歲,病死。」《晉書》云:「西戎司馬 閻纘孫也。」
吳
[编辑]士燮
[编辑]按:《三國吳志》本傳:「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人也。其先本 魯國汶陽人,至王莽之亂,避地交州。六世至燮。父賜, 桓帝時為日南太守。燮少游學京師,事潁川劉子奇, 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補尚書郎,公事免官。父賜喪闋 後,舉茂才,除巫令,遷交趾太守。弟壹,初為郡督郵,刺 史丁宮徵還京都,壹侍送勤恪。宮感之,臨別謂曰:『刺 史若待罪三事,當相辟也』。」後宮為司徒,辟壹,比至,宮 已免。黃琬代為司徒,甚禮遇壹。董卓作亂,壹亡歸鄉 里。交州刺史朱符為賊所殺,州郡擾亂,燮乃表壹領 合浦太守,次弟徐聞令䵋領九真太守,䵋弟武領海 南太守。燮體器寬厚,謙虛下士,中國士人往依避難 者以百數,耽玩《春秋》,為之注解。陳國袁徽與尚書荀 彧書曰:「交趾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處大 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餘年,疆場無事,民不失業,羈 旅之徒,皆蒙其慶,雖竇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 闋,輒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以咨 問,傳中諸肄,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 大義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 尚書》義上之。」其見稱如此。燮兄弟並為列郡,雄長一 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出入鳴鐘磬,備具威儀,笳簫 鼓吹,車騎滿道。胡人夾轂焚燒,香者常有數十。妻妾 乘輜軿,子弟從兵騎,當時貴重,震服百蠻,尉佗不足 踰也。武先病沒,朱符死後,漢遣張津為交州刺史。津 後又為其將區景所殺,而荊州牧劉表遣零陵賴恭 代津。是時蒼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吳巨代之,與恭 俱至。漢張津死,賜燮《璽書》曰:「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 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闚看南土, 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趾太守如故。」 後燮遣吏張旻奉貢詣京都。是時天下喪亂,道路斷 絕,而燮不廢貢職,特復下詔,拜安遠將軍,封龍度亭 侯。後巨與恭相失,舉兵逐恭,恭走還零陵。建安十五 年,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騭到,燮率兄弟奉承節 度,而吳巨懷異心,騭斬之。權加燮為左將軍。建安末 年,燮遣子廞入質,權以為武昌太守。燮、壹諸子在南 者,皆拜中郎將。燮又誘導益州豪姓雍闓等,率郡人 民使搖東附。權益嘉之,遷衛將軍,封龍編侯。弟壹,偏 將軍,都鄉侯。燮每遣使詣權,致雜香、細葛輒以千數, 明珠大貝、流離、翡翠、瑇瑁、犀象之珍,奇物異果,蕉邪、 龍眼之屬,無歲不至。壹時貢馬凡數百匹,權輒為書, 厚加寵賜,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餘歲,黃武五年,年 九十卒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