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59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五百八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五百九十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五百九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五百九十卷目錄

 節使部雜錄

官常典第五百九十卷

節使部雜錄

[编辑]

《唐國史補》:「開元以前,有事於外,則命使臣,否則止。自 置八節度、十採訪,始有坐而為使。」其後名號益廣,大 抵生於置兵,盛於興利,普於銜命。於是為使則重,為 官則輕。故天寶末佩印有至四十者,大曆中請俸有 至千貫者。今在朝太清宮使,度支使,鹽鐵使,轉運使, 知匭使,宮苑使,閑廐使,左右巡使,分察使,監察使,館 驛使,監倉使,左右街使,外任則有節度使、觀察使,諸 軍押蕃使,防禦使,經略使,鎮遏使,招討使,榷鹽使,水 陸運使,營田使,給納使,監牧使,長春宮使,團練使,黜 陟使,撫巡使,宣慰使,推稟覆使,選補使,會盟使,冊立 使,弔祭使,供軍使,糧料使,知糴使,此是「《大略》,經置而 廢者,不錄。宦官內外悉屬之使。舊為」權臣所管,州縣 所理,今屬中人者有之。

李氏《刊誤》:「今代節度使帶平章者,凡經藩鎮,節察使 必具櫜鞬迎於道左,未知禮出何代?前史、國典並無 其文。且國初州郡皆以都督敕使理之,至景雲二年, 賀拔延嗣除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自此始有節度 之號。景雲以後,《六典》《會要》並無節度使、觀察使戎服 迎拜使相之禮。若宜有之,則節度使降麻防禦使制 下之日,便合具軍容詣中書謁謝。」在都既無此禮,外 府何為行之?宰相位雖崇重,猶與九品抗禮,今則俱 是將相,豈可倨受戎容?予常仰而思之,乃悟其事,必 因元帥都統,遂有是儀。何者?天寶逆節,建中叛臣,既 陷兩京,復連淮朔。此際徵集師旅,又假鹵騎,軍戎繁 雜,宜以位高威震者都統而制之。哥舒翰、郭子儀繼 為元帥都統。時諸道節度會兵討叛者,必以軍禮導 之,而淮朔亦不以是為讓,欲使軍中稟大將軍之命 也。爾後元和十一年,裴度持相印,充淮西節使,兼淮 西宣慰使,會諸鎮師旅十餘萬眾,指揮節制,憲宗悉 委於度。及平逋寇,李愬統兵入蔡州,屯兵鞠場以待 度馬首具《櫜鞬》,度將避之,愬曰:「此方不識上下等威 久矣。愬今具戎服,拜相國於堂下,使吏民瞻睹,敬畏 生焉。如此,可不勞理矣。」度然之,蔡邦遂清,蔡人遂寧。 愬以度兼宣慰處置使。宰相專征,不異都統之重,故 具戎服以申拜敬,且以禮示蔡民也。爾後為藩鎮兼 平章事者,不謂我非元帥、都統,惟以宰相合當節度 防禦「等使櫜《鞬拜禮》」,舛誤相承,所宜改正。

國朝大邦土有以親王或宰相遙領者,則副大使知 節度事,始於貞觀八年,以蜀王恪遙領益州都督。開 元十五年,兵部侍郎、河西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蕭 嵩中書門下平章事,節如故。親王、宰相遙領,自此始 也。自後率用為常。本以大使在京,則一軍之權,以副 大使主之。今正授節度使,且無遙領之名,亦曰「副大 《使知節度使》。」藩方之選,任莫重焉。宜正其名,以示楷 則。

辛丑歲,大駕在蜀,以巨寇未殄,命中書令王鐸仗節 鎮滑臺,且統關東諸將收復京國。時有論曰:「京西北 言統者三四人,慮不稟鐸之節制,宜立其號曰都都 統。」鐸兩朝丞相,三陟台司,名位顯著,武將莫不望風, 願受其畫。曷須都都方可統制。自秦、漢已降,將相統 戎,蓋多無有都都統之號,所引故事,則曰「先帝時,俳」 優各恃恩寵,願為都知者,咸允其請。一日大合樂,樂 工諠譁,上召都知止之,三十人並進。上曰:「止召都知, 何為」畢至?梨園使奏曰:「三十人皆都知,職列既等,不 能相下。」上乃命李可及為都都知,此則故事也。然中 令急於殄寇,不以是為辱,《曷不》曰諸軍西南行營都 統制之號,莫過於斯。

《雲麓漫抄》:「漢刺史以八月巡行所部,歲盡詣京師奏 事,不言所處之地。」唐戴叔倫《撫州刺史廳壁記》云:「漢 置十三郡刺史,以察舉天下非法,通籍殿中,乘傳奏 事,居靡定處,權不牧人。」其言必有據。又《江西節度觀 察判官壁記》云:「開元二十年,四方都會之州,各置採 訪使,以總覆囚按察之任。」使臣有土,自此始也。乾元 二年,天下聚兵,罷採訪而加防禦,尋代之以專征。而 討逆伐叛,則以節度主之。其間復置觀察,而悉與三 使並。《唐書》載建置領不詳,故併記之。

《北夢瑣言》:亂離以來,官爵過濫,封王作輔,狗尾續貂。 天成初,桂州節度觀察使馬爾,即湖南馬殷之弟,本 無功德,品秩已高,制詞云:「爾名尊四輔,位冠三師,既 非品秩升遷,難以井田增益。」此要語也。議者以名器假人至此,賈誼所以長嘆息也。

鼠璞《唐宋遺史》載張崇帥廬州不法,民苦之。既入覲, 人謂渠伊必不來,崇計口率渠伊錢。再入覲,人不敢 言,捋鬚相慶,崇率捋鬚錢。《五代史補》載:趙在禮自宋 移永興,人曰:「眼中㧞卻釘矣!」在禮乞還,每日率拔釘 錢。方鎮不法,信非一處。此二事雅可為對。

《石林燕語》:「唐制,節度使加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使相, 自郭元振始,李光弼等繼之。蓋平章事宰相之名,以 節度使兼,故云爾也。」國朝因之,元豐官制罷平章事 名,而以開府儀同三司易之,亦帶節度使,謂之使相, 蓋以儀同為相也。

「《燕翼貽謀》,錄五代武夫悍卒以軍功進秩為節度使 者,不可數計,而班在卿監之下。」太祖皇帝以節度使 受禪,遂重其選,陞其班於六曹侍郎之上,此建隆三 年三月壬午詔書也。故恩數同執政官,而除拜鎖院 宣麻尤異焉。非宗室近屬、外戚國婿,年勞久次,不得 為此官。此外則殿帥而已,前宰執亦時有除拜者,崇 寧以來,始有濫恩,其後宦者皆得為之,殊失太祖改 制之本旨矣。

五季日尋干戈,其於軍卒,尢先激勵,凡軍頭非有戰 功,皆號「伴飯指揮使。」皇朝一統邊境,伴飯者眾,乃詔 以處有罪者。凡為此職,人皆望而知其犯罪也。大中 祥符二年二月,詔改軍頭伴飯指揮使,然自此人不 復以為恥,而激勵之權微矣。

自江南既平,兩浙、福建納土之後,諸州直隸京師,無 復藩府,惟河北、河東、陝西以捍禦西北二邊,帥臣之 權特重,其他諸路責任監司按察而已。嘉祐四年五 月丁巳,始詔揚、廬、江、寧、洪、潭、越、福七路兼本路軍馬 鈐轄,各置禁軍駐泊三指揮,越福二指揮,以威、果為 額,每指揮四百人。各路兵馬都監二員,越福一員。其 後二廣經略、京東西路安撫、江東西路安撫,皆因事 令守臣兼領,而加以鈐轄之名,以至兩浙、四川皆以 調發之故。後又改鈐轄為總管,而四川至今仍舊名。 開端於嘉祐之時,而定制於中興之後。然帥臣大抵 權輕,當緩急之時,罕能成功,承平無事,惟事教閱而 已。矧自勤王諸將,分為駐劄州郡之「額,闕不復補,名 存實亡。然人存政舉,苟擇人而用之,仍委以久任,庶 幾緩急有所恃也。」

《夢溪筆談》:「予為鄜延經略使日新一廳謂之五司廳。 延州正廳乃都督廳,治延州事;五司廳治鄜延路軍 事,如唐之使院也。五司者,經略、安撫、總管、節度、觀察 也。唐制,方鎮皆帶節度、觀察、處置三使。今節度之職 多歸總管司,觀察歸安撫司,處置歸經略司。其節度、 觀察兩案,并支掌推官、判官,今皆治州事而已。經略」 安撫司不置佐官,以帥權不可更不專也。都總管、副 總管、鈐轄、都監、同簽書,而皆受經略使節制。

《補筆談》:「夏鄭公為忠武軍節度使,自河東中從知蔡 州,道經許昌,時李獻臣為守,乃徙居他室,空使宅以 待之,時以為知體。慶曆中,張鄧公還鄉,過南陽,范文 正公亦虛室以待之,蓋以其國爵也,遂可為故事。」 《退朝錄》:唐節度使除僕射、尚書侍郎,謂之納節,皆不 降麻,止舍人院出制。天禧中,丁晉公自保信軍節度 使除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先公在西閣當制。「至和中, 韓魏公自武康軍節度使除工部尚書、三司使降麻, 非故事也。」

祖宗朝,使相節度,未嘗有領京師官局者,其奉朝請, 必改他官,多為東宮三少、上將軍、統軍。趙中令以使 相自河陽還,除太子少保。至明道中,錢相始為景靈 宮使。治平中,武康節度李公端愿始為醴泉觀使。 《卻掃編》唐,諸鎮節度使皆有上佐、副使、行軍長史、司 馬之類是也,名位率與主帥相亞,往往代居其任。董 晉以故相在宣武,陸長源以御史大夫為之司馬,裴 晉公以宰相領彰義節度,馬總以刑部侍郎為之副 使,其後皆因補其處。國朝咸平中,張文定公齊賢以 右僕射為邠寧、環、慶等州經略使,兼判邠州,而奏請 戶部員外郎、直史館曾致堯為判官。慶曆中,西邊用 兵,始用夏英公以宣徽南院使為陝西經略招討使, 而韓魏公、范文正公皆以雜學士為副使,又別置判 官,皆唐之上佐類也。其後逐路設經略安撫使,亦置 判官一員,兵罷皆省。熙寧中,呂汲公建言:「今緣邊經 略使獨任一人,而無僚佐謀議之助,雖有副總管、鈐 轄之屬,皆奉節制,備行陣,非有折衝決勝之略預於 其間。朝廷每除一帥,幸而得能者,則一路兵民實受 其賜。不幸不才與焉,則是以三軍之眾,一聽庸人所 為也。請諸路經略使各置副使或判官一人,朝廷選 差素有才略職司以上人充;參謀一人,委經略使奏 辟知邊事有謀略知縣以上人充。蓋自古設官必置 貳立副者,所以紓危難而適時用,聚聰明而濟不及 也。如此,則可用之士不以下位而見遺,中材之帥又 以人謀而獲濟,兼得以博觀已試之效,以備緩急之 用。」不報。建炎三年,詔兩浙西路、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各置安撫大使,浙西治鎮江府,江東治池州,江西治 洪州,又置參謀、參議各一人。自是之後,諸路往往有 之矣。

唐節度使初皆領一道,故以本道為名,若河西、河南、 劍南、關內之類是也。厥後分鎮寖多,所領不能盡有 一道,則以其地為名,若安西、朔方、渭北、隴右之類是 也。又有合數州以為名者,若魏博、淄青、澤潞、徐泗之 類是也。或因其有功,則錫軍號以旌之,若振武、鎮國、 天雄、定難之類不可悉數。由五代以還,至於國朝,所 錫益多,凡曰節鎮皆曰某軍、某軍,而孟州曰「河陽三 城」,襄陽府曰「山南東道」,太原府曰「河東鳳翔府曰鳳 翔揚州曰淮南江陵府曰荊南成都府曰劍南西川, 潼川府曰劍南東川,興元府曰山南西道」,總九州府。 獨因舊以為名,亦出於偶然,本不以地望有所輕重。 然凡建節者,反以是數州為重,非親王尊屬與勳望 重臣莫或得之。故韓魏公以司徒領淮南,曾魯公以 司空領河陽三城,文潞公以太師領河東,皆以為重 也。

唐之方鎮,得專制一方,甲兵錢穀、生殺予奪皆屬焉。 權任之重,自宰相之外,它官蓋無與比。故其始拜也, 降麻告廷與宰相同,而賜節鑄印之禮又為特異,誠 以其任重,故寵之。本朝既削方鎮之權,節度使不必 赴鎮,但為武官之秩,間以寵文臣之勳舊。內則為宮 觀使,外則別領州府而已。至宗室戚里,又止於奉朝 請,無復職掌,而告廷賜節、鑄印之禮,猶踵故事,至於 今循之不革。諸路經略安撫使,雖非唐方鎮之比,然 亦大將之任也,而命之與列郡守臣略等。間命宣撫 使,蓋古之元帥也,直以敕授,尤為失之。

國初,節度使猶有赴治所者,謂之歸鎮,以為異禮。仁 宗朝,夏鄭公以平章事領三城節,為西京留守,以洛 陽地當孔道,日有將迎之勞,表請歸鎮。略曰:「凡叨建 節之行,頗以歸鎮為重。」蓋謂是也。

本朝節度使雖不赴鎮,然亦別降敕書宣諭本鎮軍 民。而為節度使者亦自給牓本鎮,謂之「布政牓。」親王 亦翰苑為之,近不復見矣。

國朝既以節度使為武官之秩,然文臣前二府之久 次者間亦得之,蓋優禮也。其不歷二府而為節度使 者,自國初至今凡六人,然皆有由。陳康肅堯咨始自 翰林學士換宿州觀察使、知天雄軍,特詔位丞郎上, 其後自安國軍留後拜武信軍節度使。張宣徽堯佐 自禮部侍郎、三司使拜淮康軍節度群牧制置使、宣 「徽南院使、景靈宮使。」言者交章論之,遂罷宣徽、景靈 二使,頃之復加宣徽使判河陽。王君貺自熙寧間以 侍從久次為宣徽使,會官制作,廢宣徽使不置,時為 之者獨有君貺與張文定二人,特詔領使如故。其後 君貺判大名府,當再任,遂拜武安軍節度使。蔡太保 攸,政和末自宣和殿大學士、上清寶籙宮使,拜淮康 軍節度使。靖康中,張永錫孝純自延康殿學士知太 原府,拜檢校少保、某軍節度使。建炎初,杜僕射充自 端明殿學士、東京留守拜宣武軍節度使。大扺、陳康 肅以次遷,張宣徽以戚里,王君貺以官制改革,蔡居 安以恩倖,張永錫以守禦之勞,而杜僕射以居守。欲 重其任也。

《西垣筆記》:「洪武辛未,敕皇太子巡撫陝西,巡撫之名 始於此。建文元年,命左都御史暴昭、戶部侍郎夏元 吉、給事中徐恩等二十四人充採訪使,分巡天下,問 民間疾苦,賞廉平吏,斥貪墨不職者,皆得以便宜行 之。」

洪熙初,嘗命廣西布政使周幹巡視直隸、浙江。至宣 德元年二月,幹還,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虐,良民 苦之。乞命廷臣往來巡撫,庶民安田里。」下吏部會戶 部、工部議。遂命廣西按察使胡概為大理寺卿,同四 川參政葉春巡撫直隸及浙江諸郡。此設巡撫之始。 凡遣尚書、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巡撫各處地方,事 畢復命,或即停遣。初名巡撫,或名鎮守,後以鎮守侍 郎與巡按御史不相統屬,又文移往來,亦多窒礙。定 為「都御史。」巡撫兼軍務者加提督,有總兵地方加贊 理,管糧餉者加總督兼理。他如「整飭邊備」、提督邊關 及撫治流民、總理河道等項,皆因事特設。

提督,總制地方,不迴避本省。開封人許廓以工部左 侍,彰德人王彰以右都,俱巡撫河南;兗州人樊敬以 右通政,鎮濟寧;濰縣人劉應節以刑書,特敕開膠、萊 河;張學顏、梁夢龍等以直隸人,總督薊、遼。景泰中,給 事中李寔等奏:「近年各處鎮守、巡撫等官,動經三五 七年,或一二十年,室家懸隔,患疾病而不能相恤,子 女遠違,遇婚姻而不能嫁娶,有子者尚遺此慮,無子 者更有可矜。乞敕各官議,許其妻子完住,量給本處 官倉俸米,以贍其家。」從之。此《巡撫攜家》之始。

督撫帶「風憲」之銜,不獨地方利弊可言,即朝廷大政 無不可入告。萬曆中,晉撫魏允貞、淮撫李三才皆極 論天下事,讀其奏疏,即科道亦不多見也。又王岳為劉瑾所逐,山東巡撫朱欽極言之,瑾罰米三百石而 不能罪,後乃寂然矣。

《玉堂漫筆》:國初,歲遣監察御史巡按方隅,大災重患, 乃遣廷臣行視,謂之「巡撫。」事已而止,無定員。宣德間, 以關中、江南地大而要,始命官更代,巡撫不復罷去。 正統末,南北兵興,於是南省邊隅遍置巡撫官矣。今 惟浙江、福建無巡撫,特設巡視。陝西一省則有四巡 撫,北直隸則有兩巡撫云。

「觚不觚錄。」余自嘉靖丁巳、戊午間為青臬,前後所周 還。三撫臺劉公來、傅公頤、丁公以忠皆知己,丁公又 同寮。而是時撫臣體尚尊,劉公三次詢問事體,丁公 亦如之,皆手書不具名,惟丁公一次用單紅帖而已。 戊辰起兵備大名,撫臺為溫公如璋後,余三科進士, 亦舊知也。手書論事,無所不及,而筆益潦草,亦不具 名次。轉參政。浙江谷公中虛為撫臺,交淺而知予深, 每有所詢,輒另具姓名雙摺刺,余以為奇。歸田數年 來,乃知少所不用,刺而稱公稱丈屢屢,至有施之郡 守以下者,雖能得其歡心,而事體日益褻矣。

兩廣二司,初謁總督,行跪禮,蓋襄毅之威劫使之,其 後迄不能正。嘉靖末,應侍郎檟為總督,此公守常州, 遵憲綱不肯跪御史有「山字太守」之目,雖見憎白簡, 為天下所誦稱。至是,人有以風公者,不得已聽之,跪 禮遂廢。陝西巡按獨不遵憲綱,自下坐而二司夾侍 左右。十年以來,一御史改正,就從憲綱矣。惟此二事 不觚,而觚者可紀也。

先朝之制,惟總兵官列營,始舉炮奏鼓吹。而吾蘇韓 襄毅公雍,以右都御史總督兩廣,開府梧州最盛。自 是三邊宣大之總督,以至內地帶提督者皆然。若巡 撫則不爾。先君代楊襄毅總督駐密雲,晚堂則不舉 炮奏鼓吹。云「楊公固如是,得非密雲邇京輦,當稍從 裁省耶?」然自是之後,巡撫亦無不舉炮奏鼓吹矣。倭 變來,巡江御史亦行之五、六年前,吾州兵道亦行之。 內地之人少聞金鼓,不無駭異。又每一臺使行部,則 寂然無聲,去而後作,殊不為雅。

余以刑部主事,慮囚江北,見巡撫必侍坐,抵家及所 過,道路遇之皆然。惟《審錄》舊規,以敕諭事重,且多年 深正郎,故有「僉坐」之說,而亦不能盡守,當時戶、工二 部固無論也。及余以副都撫鄖陽,所見主事以上無 不僉坐者,更有一二人持不肯,亦必強之坐,不容獨 異也。亦不知起自何時。

《春明夢餘錄》:「漢初以合治矣,其終也,以分王侯而亂。 唐初以合治矣,其終也,以分藩鎮而亂。宋初以合治 矣,其終也,以分南北而亂。正統而後,或變生於腹裏, 或釁起於邊陲,而諸邊諸省,一時撫臣多不能振聯 屬之策,興討罪之師,保境以自全,攖城以自守,直為 是懍懍爾。若西邊之也,先河北之趙賊,西蜀之廖寇」、 江西之華林及藩濠,八閩之鄧茂,楚之麻陽,廣之岑 猛,滇之麓川,猖獗震蕩,而各省撫臣皆相視而莫之 能救,必設總督而後能平之。彼其時非盡撫臣之怯 也,亡算也。爵並權均,夫兩大不能以相使,而況十數 大乎?勢分故也。列聖振長策而議聯屬,邊方腹裏多 設總督,以聯屬而節制之,若連環然,且頒之敕,如一 省難作,則總督調近省之食與兵,或擊其首,或擊其 尾,或犄其左,或角其右,有難則合制之,難已則散而 歸之,無借兵之苦,無萃食之擾。《語》曰:「分指之十彈,不 如合掌之一擊。」此分合利病之說也。制勢之策,善之 善者也。難之者曰:「多設總督,恐多擾則不便,恐多費 則不便。」不知今天下「薊遼已設總督矣,宣、大、山西又 總督以聯屬之,陝西三邊又總督以聯屬之,四川、雲 南、湖廣嘗設總督矣,事平罷不設,假令至今存也,調 諸省之食與兵,舉而制邊易耳。且兩廣有總督矣,閩、 浙、直又設總督以聯屬之,事平又罷不設,假令至今 存也,調諸省之食與兵,直拉朽而誅浙兵之亂矣。」近 又從言者,「河漕總督得提督南北直隸、山東、河南之 兵,浙江、江西、湖廣之食,是中原一總督也。即有師尚 詔者,弄兵釜中,第合諸路坐而烹之爾。惟河漕大臣 不當令兼巡撫鳳陽爾。」夫鳳陽乃是陵寢之所鍾也, 中原之所樞也,其地重,其勢尊,烏可以「河漕」帶為也? 且古治水者,八年萬里於外,又安可匏繫一隅哉?決 以另置巡臣便。由是言之,則邊海增兩總督足矣,鳳 陽增一巡撫足矣,增三臣而天下安,何費之足云?且 無事則總督不得侵巡撫之權,有事則巡撫不得抗 總督之命。若川雲總督當駐滇,或兼巡撫,閩浙總督 當駐浙或兼巡撫,尤屬省便,又不必增官矣。河漕總 中原當駐淮,而江北巡撫當駐鳳陽,此大聯屬勢也; 而鄖陽、贛州之軍門,又小聯屬勢也。如此則常合而 不分。問總督軍務,自正統四年麓川之役王驥始也。 總兵官悉聽節制。既以兵部尚書帥師,當王振好大 之心,遂擬糧儲。故事,糧儲稱「總督」,宣德中始也。繼是 而己巳之變,敵薄都城,石亨營城北,則于謙督之,孫

鏜營城西,則江淵參之而已。繼是而四方多警,類率
考證
如例。如馬昂於兩廣,石璞於關外,王來於湖廣,侯璡

於雲南,然事平則罷。又繼是而景泰、天順及成化初, 白圭葉盛、韓雍等皆稱「提督」,意屬協同,敕以「贊理」為 云。又繼是則為任官矣。成化六年,開總府於梧州,此 任官之所由始矣。三邊總制,自弘治末年秦紘、楊一 清、張泰始便於徵發策應,今亦為任官。夫議者秉低 昂文武之鈞,濟兼制勦綏之術,是矣。而進止異同朿 於和混,內外援搆隱於奸,究其能制而協之,更當潤 飾,令必無伏機,不亦盡乎?又繼是而陳金華陽之役, 陸完、劉六七之役,至統制七省者後事而或援以為 例,其必有慎而馭之則可矣。

天下設巡撫都御史,洪武未有也。太祖不欲以重臣 令典錢糧兵馬。永樂十九年,敕尚書、侍郎、都御史、少 卿等官十三員,各同給事中一員,巡行天下,是謂「巡 撫。」宣德間,令巡撫每歲八月一赴京議事,蓋不欲疏 逖以懸機重。景泰四年纔差都御史,其意尚在執持 風紀,有故則入參廟議,而握纛之柄則有司存。自是 「則曰整飭,曰提督,曰總制,曰鎮守。」又復典兵部尚書、 侍郎之職,兼都御史,百僚群將,俯首聽一人之謀,似 於兼制小疏,故復以巡按權參殺之。然表裏異同,痛 癢不相關,而司鋒鏑者,每掣肘不能自盡。是近年失 事,并罪撫臣,誠得肯綮,而當道執要可愈施矣。夫天 順間石亨、曹欽請罷巡撫,正德間劉瑾取回巡撫。彼 固借私以逞,要亦不為無說。苟使其布置腹心,則其 為毒、又不可勝言。

內閣張孚敬疏曰:「臣嘗聞胡世寧議云:『遼東、薊州、宣 府、大同、山西、延綏、寧夏、甘肅、陝西、四川、貴州、雲南、兩 廣、鄖陽、南贛、保定,河南、山東、湖廣、江西,淮、鳳、蘇、松各 邊腹巡撫并巡視河道御史共二十三員。此等官最 要得人,最宜久任。如宣德、正統、景泰年間,各邊巡撫 有只用寺丞等官領敕行事,不必官大。又如周忱在 蘇、松,自侍郎陞尚書,凡二十二年;王翱在遼東,自僉 都歷陞副都、左都、右都凡十有一年;于謙在河南、山 西一十八年;陳鎰在陝西,亦十餘年。是皆事久功成, 保濟得地方生民,為朝廷分憂。今此等官,宜於兩京 各寺卿、少卿、大理寺丞年深出眾;給事中、御史、郎中 在外左右布政使、按察使,左、右參政年深兵備副使、 上等知府內推陞,原職高者陞副都,原職卑者陞僉 都,十分資淺者陞署職,令其領敕一般行事。其有在 邊不諳軍旅而善民事之理者,改任腹裏,不為貶抑, 年深有勞者,就彼僉都陞副都,副都陞右都,常管此 方十分年深勞著者,就陞部院掌印。如正統、天順年 間,金濂年富,皆自副』」都陞戶部尚書,不為躐等。蓋先 必如此廣推,方能得人。後必如此重擢,方能久任。久 任方能修葺得邊疆完固,撫治得百姓安樂,以為國 家久安長治之計。

《大政紀》。景泰三年太僕少卿黃仕雋言:巡撫重臣,三 司所行,多被掣肘,況久或變,節怠終。乞總敕大綱,無 親細事,惟從輿論,無執私見,其事妥民安之處,可以 無設。三司權本重,巡撫初設,便多齟齬,尤不便於武 官,故石亨奏罷此。黃少卿有激之言:「天下承平既久, 官箴漸替,事未必妥,民未必安,則此官不可少,惟須」 得人,以老成靜重為主,得風力御史佐之尤佳。風力 者何?行於大奸大貪,故曰「持斧斧缺為貴,循故事塞 責,完而歸之,京堂開府,肩摩而上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