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1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十七卷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十七卷目錄

 皇太后部彙考三

  北齊總一則 文宣帝天保二則 孝昭帝皇建一則 後主天統一則 武平一則

  北周武帝天和一則 建德一則 宣政一則 宣帝大象二則

  隋總一則

  唐總一則 高宗弘道一則 睿宗景雲一則 德宗建中一則 憲宗元和三則 穆宗

  長慶二則 敬宗寶曆一則 武宗會昌一則 昭宗天祐一則

  後唐莊宗同光二則 愍帝應順一則 廢帝清泰二則

  後晉高祖天福一則 出帝天福一則 開運一則

  後漢高祖乾祐一則 隱帝乾祐一則

  遼總一則 太祖一則 神冊一則 天顯四則 太宗會同一則 大同一則 世宗天

  祿一則 景宗乾亨一則 聖宗統和十四則 太平一則 興宗重熙九則 道宗清寧三

  則 咸雍一則 太康一則

宮闈典第十七卷

皇太后部彙考三[编辑]

北齊[编辑]

北齊定「尊皇太后如冊皇后之禮。」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將崇皇太后則太尉。」

「圓丘方澤,以幣告廟。」皇帝乃臨軒,命太保持節,太尉 副之。設九儐,命使者受璽綬冊及節,詣西上閤。其日, 昭陽殿文物具陳。臨軒訖,使者就位,持節及璽綬稱 詔。二侍中拜進,受節及冊璽綬,以付小黃門。黃門以 詣閤。皇太后服褘衣,處昭陽殿,公主及命婦陪列於 殿,皆拜。小黃門以節綬入,女侍中受,以進皇太后。皇 太后興受,以授左右。復坐,反節於使者。使者受節出, 冊皇后,如太后之禮。

文宣帝天保元年夏五月戊午即皇帝位辛酉尊王太后為皇太后[编辑]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云云。按《神武明皇后傳》,后 婁氏,諱昭君,贈司徒內干之女也。少明悟,強族多聘 之,並不肯行。及見神武於城上,執役驚曰:「此真吾夫 也。」乃使婢通意,又數致私財,使以聘己,父母不得已 而許焉。拜渤海王妃。文襄嗣位,進為太妃。文宣將受 魏禪,后固執不許,帝所以中止。天保初,尊為皇太后, 宮曰《宣訓》。

天保十年十一月癸卯太子即皇帝位庚戌尊李皇 后為皇太后。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云云。按《文宣皇后傳》,「后李 氏,諱祖娥,趙郡李希宗女也。初為太原公夫人,帝建 中宮而立后焉。天保十年,改為可賀敦皇后。」

孝昭帝皇建元年八月壬午皇帝即位於宣德殿詔皇太后李氏稱文宣皇后宮曰昭信[编辑]

按《北齊書孝昭帝本紀》云云。按《文宣皇后傳》。「孝昭 即位,降居昭信宮,號昭信皇后。」

後主天統四年十二月戊寅尊太上皇后為皇太后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云云按武成皇后傳后胡氏[编辑]

安定胡延之女。天保初,選為長廣王妃,產後主。武成 崩,尊為皇太后。陸媼及和士開密謀殺趙郡王叡,出 婁定遠、高文遙為刺史。和陸謟事太后,無所不至。初, 武成時,后與諸閹人褻狎,武成寵幸和士開,每與后 握槊,因此與后姦通。武成崩,後數出詣佛寺,又與沙 門曇獻通布金錢於獻席下,又挂寶裝牙床於獻屋 「壁,武成平生之所御也。」乃置百僧於內殿,託以聽講, 日夜與曇獻寢處,以獻為昭元統。僧徒遙指太后以 弄曇獻,乃至謂之為「太上」者。帝聞太后不謹而未之 信。後朝太后,見二少尼,悅而召之,乃男子也。於是曇 獻事亦發,皆伏法。并殺元山王三郡君,皆太后之所 昵也。帝自晉陽奉太后還鄴,至紫陌,卒遇大風。舍人 魏僧伽明風角,奏言「即時當有暴逆事。」帝詐云:「鄴中 有急」,彎弓纏槊,馳入南城,令鄧長顒幽太后北宮。仍 有敕:內外諸親一不得與太后相見。久之,帝復迎太 后。太后初聞使者至,大驚,慮有不測,每太后設食,帝 亦不敢嘗。周使元偉來聘,作《述行賦》,敘鄭莊公克段 而遷姜氏,文雖不工,當時深以為愧。齊亡入周,恣行 姦穢,隋開皇中殂。

武平七年送皇太后胡氏於北朔州與群臣畫禦周之策[编辑]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武平七年十二月乙卯,帝密遣 王康德與中人齊紹等送皇太后、皇太子於北朔州。 甲子,皇太后從北道至,引文武一品以上入朱華門, 賜酒食,給紙筆,問以禦周之方。群臣各異議,帝莫知 所從。」

北周[编辑]

武帝天和二年六月辛亥尊所生叱奴氏為皇太后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按文帝叱奴皇后傳后代[编辑]

人也。太祖為丞相。納后為姬。生高祖。天和二年六月尊為「皇太后。」

建德三年皇太后崩帝終三年之喪[编辑]

按《周書武帝本紀》,建德三年「春二月庚申,皇太后不 豫。三月辛酉,至自雲陽宮。癸酉,皇太后叱奴氏崩。帝 居倚廬,朝夕僅一溢米。群臣表請,累旬乃止。詔皇太 子贇總釐庶政。夏四月乙卯,齊遣使弔贈會葬。五月 庚申,葬文宣皇后於永固陵,帝袒跣至陵所。辛酉,詔 曰:『齊斬之情,經籍彝訓,近代沿革,遂亡斯禮。伏奉遺 命,既葬便除,攀慕几筵,情寔未忍。三年之喪,達於天 子,古今無易之道,王者之所常行。但時有未諧,不得 全制。軍國務重,庶自聽朝。縗麻之節,苫廬之禮,率遵 前典,以申罔極。百寮以下,宜依遣命』。」公卿上表,固請 俯就權制,過葬即吉。帝不許,引古禮答之,群臣乃止。 於是遂申三年之制,五服之內,亦令「依禮。」

宣政元年宣帝即位尊皇后阿史那氏為皇太后生母李氏為帝太后[编辑]

按《周書宣帝本紀》,宣政元年六月戊戌,皇太子即皇 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秋七月癸亥,尊所生李氏為 帝太后。按《武帝阿史那皇后傳》:「后,突厥木扞可汗 俟斤之女。俟斤初欲以女配帝,既而悔之。高祖即位, 前後累遣使要結,乃許歸后於我。保定五年二月,詔 陳國公純、許國公宇文貴、神武公竇毅、南陽公楊荐 等」,奉備皇后文物及行殿,并六宮以下百二十人,至 俟斤牙帳所迎后。天和三年三月,后至,高祖行親迎 之禮。宣帝即位,尊為皇太后。按《武帝李皇后傳》:「后 名娥姿,楚人也。于謹平江陵,后家被籍沒,至長安,太 祖以后賜高祖,後稍得親幸。」

宣帝大象元年帝自稱天元皇帝尊皇太后阿史那氏為天元皇太后李氏為天皇太后[编辑]

按《周書宣帝本紀》,「大象元年,帝自稱天元皇帝,所居 稱天臺,冕有二十四,旒室服旗鼓皆以二十四為節, 皆準天臺。尊皇太后為天元皇太后。秋七月丙申,尊 天元帝太后李氏為天皇太后。壬子,改天元帝后朱 氏為天皇后,立妃元氏為天右皇后,妃陳氏為天左 皇后。」

大象二年,尊天元皇太后阿史那氏為「天元上皇太 后」,天皇太后李氏曰「天元聖皇太后。」

按《周書宣帝本紀》,「大象二年春二月壬午,尊天元皇 太后為天元上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曰天元聖皇 太后。癸未,立天元皇后楊氏為天元太皇后,天皇后 朱氏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為天右大皇后,天 左皇后陳氏為天左大皇后。正陽宮皇后直稱皇后。」

按《阿史那皇后傳》:「大象二年,又尊為天元上皇太。」

「后,冊曰天元皇帝。臣贇奉璽綬冊,謹上天元皇太后 尊號曰天元上皇太后。」伏惟窮神盡智,含弘載物,道 洽萬邦,儀刑四海。聖慈訓誘,恩深明德。雖冊徽號,未 極尊嚴。是用增奉鴻名,光縟常禮,俾誠敬有展,歡慰 在茲,福祉無疆,億兆斯賴。按《李皇后傳》,「大象二年, 尊為天元聖皇太后,冊曰天元皇帝。臣贇奉璽綬冊, 謹」上天皇太后尊號曰「天元聖皇太后。」伏惟月精效 祉,坤靈表貺,瑞肇丹陵,慶流華渚。雖率由令典,夙奉 徽號,而因心盡敬,未極尊名。是用思弘稱首,上昭聖 德。敢竭誠敬,永綏福履。顯揚慈訓,貽厥孫謀。

[编辑]

隋定皇太后輿服印璽之制。

按《隋書禮儀志》:「皇太后乘重翟車,青質,金飾諸末。朱 輪,金根、朱牙。其箱飾以重翟羽,青油纁朱裏,通幰,繡 紫帷,朱絲絡網,繡紫絡帶。八鑾在衡,錫鞶纓十二就, 金㚇方釳,插翟尾,朱總。」總以朱為之如馬纓而小著馬勒在兩耳兩鑣也駕 蒼龍,受冊,從郊禖、享廟則供之。皇太后服同於后服, 而貴妃以下,並亦給印。皇太后璽,以白玉為之,方一 寸二分,螭獸鈕,文各如其號。璽不行用,有令,則太后 以宮名「衛尉印。」

[编辑]

唐定「皇太后金璽及出入儀衛之制。」

按《唐書車服志》:皇太后璽,以金為之,藏而不用封令, 書以宮官印。按《儀衛志》:皇太后出,尚儀版奏:「請中 嚴。尚服率司仗布侍衛,司賓,列內命婦於庭,西嚮北 上,六尚以下詣室奉迎。尚服負寶,內僕進車於閤外, 尚儀版奏『外辦』。」馭者執轡,皇太后乘輿以出,華蓋侍 衛警蹕,內命婦從。出門,皇太后升車,從官皆乘馬,內 命婦、宮人以次從。《清游隊》旗一,執者一人,佩橫刀,引、 夾皆二人,佩弓箭、橫刀,騎。次金吾衛折衝都尉一人, 佩橫刀、弓箭,領騎四十,亦佩橫刀,夾折衝。執槊二十 人,持弩,四人佩弓箭,十六人持䂍槊刀二人。次虞候 佽飛二十八人,騎,佩弓箭、橫刀,夾道分左右,以屬黃 麾仗。次內僕令一人在左,丞二人在右,各書令史二 人騎從。次黃麾一,執者一人,夾道二人,皆騎。次左右 廂黃麾仗,廂皆三行,行百人。第一矩戟,五色氅,執者 黃地白花綦襖冒;第二戈,五色氅,執者赤地黃花綦 襖冒;第三鍠,五色旛,執者青地赤花綦襖冒。左右衛左右威衛、左右武衛、左右驍衛、左右領軍衛各三行, 行二十人,每衛以主帥六人主之,皆豹文袍、冒,執鍮 石裝長刀,騎。唯左右領軍衛減三人,每衛果毅都尉 一人披繡袍,各一人從。左右領軍衛有絳引幡,引前 者三,掩後者三。次內謁者監四人,給事二人,內常侍 二人,內侍少監二人,騎,分左右,皆有內給使一人從。 次內給使百二十人,平巾幘、大口絝、緋裲襠,分左右, 屬於宮人車。次偏扇、團扇、方扇皆二十四,宮人執之, 衣綵大袖裙襦、綵衣、革帶、履,分左右。次香蹬一,內給 使四人轝之,居重翟車前。次重翟車,駕四馬,駕士二 十四人。次行障六,次坐障三,皆左右夾車,宮人執之, 服同執扇。次內侍伯二人,領寺人六人,執御刀,服如 內給使,夾重翟車。次腰轝一,執者八人,團扇、尾扇二, 夾轝。次大繖四。次雉尾扇八,左右橫行,為二重。次錦 花蓋二,單行。次小雉尾扇、朱畫團扇皆十二,橫行。次 錦曲蓋二十,橫行,為二重。次錦六柱八,分左右。自腰 轝以下,皆內給使執之。次宮人車。次絳麾二,分左右。 次後黃麾一,執者一人,夾二人,皆騎。次供奉宮人,在 黃麾後。次《厭翟車》、翟車、安車,皆駕四馬,駕士各二十 四人;「四望車」,駕士二十二人;「金根車」,駕牛,駕士十二 人。次左右廂,衙門各二,每門二人執,四人夾,皆赤綦 襖、黃袍、冒,騎。次左右領軍衛廂皆一百五十人執殳, 赤地黃花綦襖、冒,前屬於黃麾仗,後盡鹵簿廂,各主 帥四人主之,皆黃袍、冒,執鍮石裝長刀,騎。折衝都尉 二人,檢校殳仗,皆一人騎從。次衙門一,盡《鹵簿》後殳 仗。內正道每門,監門校尉二人主之,執銀裝長刀。廂 各有校尉一人騎,佩銀橫刀,往來檢校御馬,減大駕 之半。皇太后將還三嚴內典引引外命婦出次就位。 司賓引內命婦出次,序立大次之前。既外辦,馭者執 轡,皇太后乘輿出次,華蓋警蹕侍衛如初。內命婦以 下乘車以從。車駕入內。典引引外命婦退。駕至正殿 門外,車駕南嚮。尚儀前奏:「請降車。」將士還。

高宗弘道元年中宗即位尊天后武氏為皇太后臨朝稱制[编辑]

按《唐書武后本紀》,「則天順聖皇后武氏,諱曌,并州文 水人也。父士彠,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 后年十四,太宗聞其有色,選為才人。太宗崩,后削髮 為比丘尼,居於感業寺。高宗幸感業寺,見而悅之,復 召入宮。久之,立為昭儀,進號宸妃。永徽六年,高宗廢 皇后王氏,立宸妃為皇后。高宗自顯慶後多苦風疾」, 百司奏事,時時令后決之,常稱旨,由是參豫國政。后 既專寵與政,乃數上書言天下利害,務收人心。而高 宗春秋高,苦疾,后益用事,遂不能制。高宗悔,陰欲廢 之,而謀洩不果。上元元年,高宗號天皇,皇后亦號天 后,天下之人謂之「二聖。」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遺 詔皇太子即皇帝位,軍國大務不決「者,兼取天后進 止。」甲子,皇太子即位,尊后為皇太后,臨朝稱制。

睿宗景雲元年韋后矯詔自立為皇太后臨朝攝政尋誅廢為庶人[编辑]

按《唐書睿宗本紀》:「景雲元年六月壬午,韋皇后弒中 宗,矯詔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發諸府兵五萬屯京 師,以韋溫總知內外兵馬。甲申,乃發喪,又矯遺詔自 立為皇太后,皇太子即皇帝位,以睿宗參謀政事,大 赦,改元曰唐隆。太后臨朝攝政,罷睿宗參謀政事,以 為太尉。庚子,臨淄郡主隆基率萬騎兵入北軍討亂, 誅韋氏。七月乙亥,追廢皇后韋氏為庶人。」按《中宗 韋庶人傳》:韋氏,京兆萬年人,被選為妃。嗣聖初,立為 皇后,俄與帝處房陵。及帝復即位,群臣上后號為順 天皇后。三年,帝親郊,引后亞獻。明年正月望夜,帝與 后微服過市,彷徉觀覽,縱宮女出游,皆淫奔不還。國 子祭酒葉靜能善禁架,常侍馬秦客高醫,光祿少卿 楊均善烹調,皆引入後庭。均、秦客烝於后,嘗喪免,不 歷旬輒起。帝遇弒,議者讙咎秦客及安樂公主。后大 懼,引所親議計,乃以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 輔政,留守東都。詔將軍趙承福、薛簡以兵五百衛譙 王重福,與兄溫定策,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列府兵 五萬,分二營,屯京師,然後發喪。太子即位,是為殤帝。 皇太后臨朝,溫總內外兵,檢護宮省。族弟濯播、宗子 捷璿、璿甥高崇及武延秀分領左右屯營,羽林飛騎 萬騎。京師大恐,傳言且革命。播、璿入軍中,鞭督萬騎, 欲立威士,怨不為用。俄而臨淄王引兵夜披元武門 入羽林,殺璿、播、崇於寢斧關,叩太極殿。后遁入飛騎 營,為亂兵所殺。斬延秀、安樂公主,分捕諸韋、諸武與 其支黨,悉誅之。梟后及安樂首東市。翌日,追貶為庶 人,葬以一品禮。

德宗建中元年遙尊母沈氏為皇太后詔睦王述為奉迎使分遣諸沈巡行州縣物色咨訪[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諱适,代宗長 子也。母曰睿真皇太后沈氏。初,沈氏以開元末選入 代宗宮。安祿山之亂,元宗避賊於蜀,諸王妃妾不及 從者,皆為賊所得,拘之東都之掖廷。代宗克東都,得沈氏,留之宮中。史思明再陷東都,遂失所在。」代宗大 曆十四年五月辛酉崩,癸亥,德宗即皇帝位,建中元 年八月丁巳,遙尊母沈氏為皇太后。九月庚寅,睦王 述為奉迎皇太后使。按《代宗睿真皇后傳》:「后沈氏, 吳興人,開元末以良家子入東宮,太子以賜廣平王, 實生德宗。天寶亂,賊囚后東都掖廷王入洛,復留宮 中。時方北討,未及歸長安,而河南為史思明所沒,遂 失后所在。代宗立,以德宗為皇太子,詔」訪后在亡,不 能得。德宗即位,乃先下詔,贈后曾祖士衡太保,祖介 福太傅,父易直太師,弟易良司空,易直子震太尉,一 日封拜百二十七人,詔制皆錦翠地飾,以廄馬負載 賜其家。易良妻崔入謁,帝易服,召王、韋美人出拜,詔 崔勿答。建中元年,乃具冊前上皇太后尊號。帝供張 含元殿,具袞冕,出自左序,立東方。群臣在位,帝再拜 奉冊,欷歔感咽,左右皆泣。於是中書舍人高參上議: 「漢文帝即位,遣薄昭迎太后於代,今宜用漢故事,令 有司擇日分遣諸沈行州縣,物色咨訪,以述宣皇帝 孝思意,冀上天降休,靈命允答。須審知皇太后行在, 然後遣大臣備法駕奉迎。」帝乃以睦王述為奉迎使, 工部尚書喬琳副之,昇平公主侍起居使者分行天 下。故中官高力士女頗能言禁中事,與女官李真一 嘗從后遊。李見高,疑問之,含糊不堅,而年狀差似后。 又后嘗削脯哺帝,傷左指,高亦嘗剖瓜傷指。是時宮 中無識后者,於是迎還上陽宮,馳以聞,帝喜,群臣皆 賀。力士子知非是,具言其情,詔貸之。帝謂左右:「吾寧 受百罔,冀得一真。」於是自謂太后者數矣。及索驗左, 皆辭窮,終帝世無聞焉。貞元七年,詔贈外高祖琳為 司徒,封徐國公,為立五廟,以琳為始祖。詔族子房為 金吾將軍,奉其祀。

憲宗元和元年五月辛卯尊母王氏為皇太后[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云云,按《順宗莊憲皇后傳》:「后王 氏,琅邪人。代宗時,后以良家選入宮,為才人。順宗在 藩,帝以才人幼,故賜之為王孺人,是生憲宗。王在東 宮,冊為良娣。順宗即位,將立后,會病棘而止。憲宗內 禪,尊為太上皇后。元和元年,上尊號曰皇太后。后謹 畏,深抑外家,無毫絲假貸,訓厲內職,有古后妃風。 元和十一年三月庚午,皇太后崩。」

按《唐書憲宗本紀》云云。按《順宗莊憲皇后傳》:「后崩, 年五十四。遺令曰:『皇太后敬問具位,萬物之理,必歸 於有極。未亡人嬰霜露疾,日以衰頓,幸終天年,得奉 陵寢,志願獲矣,其何所哀?易月之典,古今所共。皇帝 宜三日聽政,服二十七日,釋天下吏民,令到臨三日 止。宮中非朝暮臨,無輒哭,無禁婚嫁祠祀飲食酒肉。 已』」釋服聽舉樂。侍醫無加罪。陪祔如舊制。有司上諡 葬豐陵。

元和十五年閏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於太極殿。 乙卯,尊母為「皇太后。」

按《唐書穆宗本紀》云云,按《憲宗懿安皇后傳》:「后郭 氏,汾陽王子儀之孫,父曖,尚昇平公主,實生后。憲宗 為廣陵王,聘以為妃,生穆宗。穆宗嗣位,上尊號皇太 后,贈曖太尉,母齊國大長公主,擢兄釗刑部尚書,鏦 金吾大將軍。后移御興慶宮,凡朔望三朝,帝率百官 詣宮門為壽,或歲時慶問宴饗,後宮戚里內外婦,車 騎」駢壅,環珮之聲滿宮。帝亦豪矜,朝夕供御,務華衍 侈,大稱后意。

穆宗長慶二年十一月庚午皇太后幸華清宮癸酉迎皇太后遂獵於驪山[编辑]

按《唐書穆宗本紀》云云。按《憲宗懿安皇后傳》:后嘗 幸驪山,登覽徘徊,詔景王督禁甲從,帝自到昭應奉 迎,留帳飲,數日還。帝崩,中人有為后謀稱制者,后曰: 「吾效武氏耶?今太子雖幼,尚可選重德為輔,吾何與 外事哉?」

長慶四年正月丙子皇太子即皇帝位二月癸未尊 母為皇太后。

按《唐書敬宗本紀》云云,按《穆宗恭僖皇后傳》:「后王 氏,越州人,本仕家子,幼得侍帝東宮,生敬宗。長慶時 冊為妃。敬宗立,上尊號為皇太后,贈后父紹卿司空, 母張,追封趙國夫人。文宗時,稱寶曆太后。太和五年, 宰相建白,以太皇太后與寶曆太后稱號未辨,前代 詔令,不敢斥言,皆以宮為稱。今寶曆太后居義安殿, 宜」曰「義安太后。」詔可。會昌五年崩,上諡,葬光陵。

敬宗寶曆二年江王即皇帝位於宣政殿戊申始聽政尊母為皇太后[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云云,按《穆宗貞獻皇后傳》:「后蕭 氏,閩人也。穆宗為建安王,后得侍,生文宗。文宗立,上 尊號曰皇太后。初,后去家入長安,不復知家存亡,惟 記有弟,帝為訪之。俄有男子蕭洪,因后娣婿呂璋白 見之,太后謂得真弟,悲不自勝。帝拜洪金吾將軍,出 為河陽三城節度使,稍徙鄜坊。始,節度自神策出者, 舉軍為辦裝」,因三倍取償洪所代,未及償而死,軍中 併責償於洪,洪不許。左軍中尉仇士良憾之。會閩有男子蕭本,又稱太后弟,士良以聞,自鄜坊召洪下獄 按治,乃代人詔流驩州,不半道賜死。擢本贊善大夫, 寵贈三世。帝以為真,不淹旬,賜累鉅萬。然太后真弟 庸軟,莫能自達,本紿得其家系,士良主之,遂聽不疑。 歷衛尉卿、金吾將軍。會福建觀察使唐扶上言:「泉州 男子蕭弘,自言太后弟,御史臺參治非是。」昭義劉從 諫又為言,「請與本辯。」有詔三司高元裕、孫簡、崔郇雜 問,乃皆妄,本流愛州,弘儋州。初,太和中,懿安太后居 興慶宮,寶曆太后居慶安宮,后居大內,號三宮太后。 帝每五日問安及歲時慶謁,率由複道至南內,群臣 及命婦詣宮門候起居。有司獻四時新物送三宮,亦 稱賜。帝曰:「上三宮,何可言賜?」遽索筆滅「賜」為「奉。」正月 朢夜,帝御咸泰殿,大然燈作樂,迎三宮。太后奉觴進 壽,禮如家人,諸王、公主皆得侍。武宗時徙積慶殿,又 號積慶太后。大中元年崩,上今諡。

武宗會昌六年宣宗以皇太叔即皇帝位尊所生母鄭氏為皇太后[编辑]

按《唐書宣宗本紀》,「會昌六年,武宗疾大漸,左神策軍 護軍中尉馬元贄立光王為皇太叔,三月甲子即皇 帝位於柩前,四月乙亥始聽政,尊母為皇太后。」按 《憲宗孝明皇后傳》,「后鄭氏,丹陽人,或言本爾朱氏。元 和初,李錡反,有相者言后當生天子,錡聞,納為侍人。 錡誅,沒入掖廷,侍懿安后。憲宗幸之,生宣宗。宣宗為 光」王,后為王太妃,及即位,尊為皇太后。太后不肯別 處,故帝奉養大明宮,朝夕躬省候焉。

昭宗天祐元年八月丙午哀帝即位九月庚午尊皇后為皇太后[编辑]

按《唐書?哀帝本紀》云云。按《昭宗皇后傳》,「后何氏,梓 州人,系族不顯。帝為壽王,后得侍,婉麗多智,恩答甚 厚。既即位,號淑妃,從狩華州,詔冊為皇后。光化三年, 帝獵夜歸,后遣德王還邸,遇劉季述,留王紫庭院。明 日,季述等挾王陳兵,召百官,脅帝內禪。后恐賊臣加 害天子,即取璽授季述,與帝同幽東宮。賊平,反正。天 復」中,從帝駐鳳翔。帝奔播既屢,威柄盡喪。已而遇弒, 哀帝即位,尊為皇太后,徙居積善宮,號積善太后。帝 將禪天下,后亦遇害。初,蔣元暉為全忠邀九錫入喻, 后度不免,見元暉,垂泣祈哀,以母子託命。宣徽使趙 殷衡譖於全忠曰:「元暉等銘石像瘞積善宮,將復唐。」 全忠怒,遂遣縊,后以醜名加之,廢為庶人。

後唐[编辑]

莊宗同光元年冊尊所生母曹氏為皇太后以嫡母劉氏為皇太妃[编辑]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按《唐太祖家人傳》:太 祖夫人劉氏無子,性賢不妬忌,常與太祖言:「曹氏相 當生貴子,宜善待之。」而曹氏亦自謙退,因相得甚歡。 曹氏封晉國夫人,後生子,是謂莊宗。太祖奇之,曹氏 由是專寵。太祖性暴,怒多殺人,左右無敢言者,惟曹 氏從容諫譬,往往見聽。及莊宗立事曹氏尢謹,其救 趙破燕,取魏博,與梁戰河上十餘歲。歲嘗馳歸省其 母至三四,人皆稱其孝。莊宗即位,冊尊曹氏為皇太 后,而以嫡母劉氏為皇太妃。太妃往謝太后,太后有 慚色。太妃曰:「願吾兒享國無窮,使吾獲沒於地,以從 先君,幸矣,復何言哉!」

同光三年五月丁酉,皇太妃薨,廢朝五日。秋七月壬 寅,皇太后崩。太祖正室於莊宗,為嫡母,《書》「太妃」及 輟朝,見亂世,禮壞而恩薄。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云云。按《唐太祖家人傳》:「莊 宗滅梁入洛,使人迎太后歸洛,居長壽宮,而太妃獨 留晉陽。同光三年五月,太妃薨,七月,太后崩,諡曰貞 簡,葬於坤陵。而太妃無諡,葬魏縣。太妃與太后甚相 愛,其送太后於洛也,涕泣而別,歸而相思慕,遂至不 起。太后聞之,欲馳至晉陽視疾,及其卒也,又欲自往 葬」之,莊宗泣諫,群臣交章請留,乃止。而太后自太妃 卒,悲哀不飲食,逾月亦崩。

愍帝應順元年閏月丙午冊皇太后甲寅冊太妃王氏[编辑]

按:《五代史唐愍帝本紀》云云。

按《文獻通考》,「愍帝即位,尊曹后為皇太后,王淑妃為 皇太妃。敬塘兵犯京師,廢帝與太后俱燔死。晉高祖 立,遷太妃至德宮。高祖后事妃如母,乃封其所養子 許王從益為郇國公,以奉唐祀。契丹犯京師,召從益 與妃。德光北歸,留蕭翰守汴州。漢高祖起太原,翰欲 北去,乃使人召從益,迫以來,令權知南朝事。漢高祖」 擁兵而南,妃及從益遣人迎之,既而俱遇害。

廢帝清泰二年二月己丑追尊魯國太夫人魏氏為皇太后非嫡母故詳其爵氏[编辑]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云云,按《唐明宗家人傳》:「魏 氏,鎮州平山人也。初適平山民王氏,生子十歲矣。明 宗為騎將,掠平山,得其子母以歸。居數年,魏氏卒,葬 太原,其子是為潞王從珂。明宗時,從珂己王,乃追封 魏氏為魯國夫人。廢帝即位,追尊魏氏為皇太后,議建陵寢,而太原石敬塘反,乃於京師河南府東立寢 宮。」

清泰三年六月丙寅遣工部尚書崔儉奉上皇太后 寶冊諡曰:「宣憲。」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不載。按《唐明宗家人傳》云 云。

後晉[编辑]

高祖天福七年五月乙巳尊所生皇太妃劉氏為皇太后秋七月壬辰劉氏崩輟視朝三日[编辑]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云云。按《晉家人傳》:太妃。高 祖庶母劉氏也。高祖以宗廟未立,謙抑未遑。七年夏 五月,高祖已病。乃詔尊太妃為皇太后。然卒不奉冊, 而高祖崩。

出帝天福八年秋七月甲午冊皇太后[编辑]

按《五代史晉出帝本紀》云云。按《晉家人傳》:「高祖皇 后李氏,唐明宗皇帝女也。出帝天福八年七月,冊尊 皇后為皇太后。太后為人強敏,高祖常嚴憚之。出帝 馮皇后用事,太后數訓誡之,出帝不從,乃及於敗。」

開運三年契丹滅晉挾李太后北去備嘗艱苦沒於漠北[编辑]

按《五代史》晉出帝本紀,不載。按《晉家人傳》:開運三 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已降晉兵遣張彥澤先犯京師, 以書遺太后,具道已降晉軍,且曰:「吾有梳頭妮子,竊 一藥囊以奔於晉,今皆在否?吾戰陽城時,亡奚車一 乘在否?」又問契丹先為晉獲者及景延廣、桑維翰等 所在。太后與帝聞彥澤至,欲自焚,嬖臣薛超勸止之, 及得德光所與書,乃滅火出上苑中。帝召當直學士 范質謂曰:「杜郎一何相負!昔先帝起太原時,欲擇 子留守,謀之北朝皇帝。皇帝以屬我,我素以為其所 知,卿為我草奏具言之,庶幾活我子母。」質為帝草《降 表》,又為太后表曰:「晉室皇太后新婦李氏妾言:張彥 澤、傅住兒等至,伏蒙皇帝阿翁降書安撫者。妾伏念 先皇帝頃在并汾,適逢屯難,危同累卵,急若倒懸,智 勇俱窮,朝夕不保。皇帝阿翁發自冀北,親抵河東,跋 履山川,踰越險阻,立平巨孽,遂定中原,救石氏之覆 亡,立晉朝之社稷。不幸先皇厭代,嗣子承祧,不能繼 好息民,而反虧恩辜義。兵戈屢動,駟馬難追,戚實自 貽,咎將誰執?今穹旻震怒,中外攜離,上將牽羊,六師 解甲。妾舉宗負釁,視景偷生,惶惑之中,撫問斯至。明 宣恩旨,曲示含容,慰諭丁寧,神爽飛越。豈謂已垂之 命,忽蒙更生之恩,省罪責躬,九死未報。今遣孫男延 煦、延寶奉表請罪,陳謝以聞。」德光報曰:「可無憂,管取 一喫飯處。」四年正月丁亥朔,德光入京師,帝與太后 肩輿至郊外,德光不見,館於封禪寺,遣其將崔廷勳 以兵守之。其時雨雪寒凍,皆苦饑,太后使人謂寺僧 曰:「吾嘗於此飯僧數萬,今日豈不相憫邪!」僧辭以敵 意難測,不敢獻食。帝陰祈守者,乃稍得食。辛卯,德光 降,帝為光祿大夫、檢校太尉,封負義侯,遷於黃龍府。 德光使人謂太后曰:「吾聞重貴不從母教而至於此。 可自便,勿與俱行。」太后答曰:「重貴事妾甚謹,所失者, 違先君之志,絕兩國之歡。然重貴此去,幸蒙大恩,全 生保家,母不隨子,欲何所歸?」於是太后與馮皇后、皇 弟重睿、皇子延煦、延寶等舉族從帝而北。以宮女五 十,宦者三十,東西班五十,醫官一,控鶴官四,御廚七, 茶酒司三,儀鸞司三、六軍士二十人從衛以騎兵三 百。所經州縣,皆故晉將吏,有所供饋,不得通。路傍父 老爭持羊酒為獻,衛兵擁隔不使見帝,皆涕泣而去。 自幽州行十餘日過平州,出榆關,行沙磧中,饑不得 食,遣宮女、從官採木實野蔬而食。又行七八日,至錦 州,敵人迫帝與太后拜阿保機畫像,帝不勝其辱,泣 而呼曰:「薛超誤我,不令我死!」又行五六日,過海北州, 至東丹王墓,遣延煦拜之。又行十餘日,渡遼水,至渤 海國鐵嶺。又行七八日,過南海府,遂至黃龍府。是歲 六月,契丹國母徙帝太后於懷密州,州去黃龍府西 北一千五百里,行過遼陽二百里,而國母為永康王 所囚,永康王遣帝太后還止遼陽,稍供給之。明年四 月,永康王至遼陽,帝白衣紗帽,與太后、皇后詣帳中 上謁,永康王止帝以常服見帝,伏地雨泣,自陳過咎。 永康王使人扶起之,與坐飲酒奏樂。而永康王帳下 伶人、從官望見故主,皆泣下,悲不自勝,爭以衣服藥 餌為遺。五月,永康王上陘,取帝所從行宦者十五人、 東西班十五人及皇子延煦而去。永康王妻兄禪奴, 愛帝小女,求之,帝辭以尚幼。永康王馳一騎取之,以 賜禪奴。陘北地,尢高涼。北人常以五月上陘避暑,八 月下陘。至八月,永康王下陘,太后自馳至霸州,見永 康王,求於漢兒城側賜地種牧以為生。永康王以太 后自從。行十餘日,遣與延煦俱還遼陽。明年,乃漢乾 祐二年,其二月,徙帝、太后於建州,自遼陽東南行千 二百里至建州,節度使趙延暉避正寢以館之。去建 州數十里外,得地五千餘頃,帝遣從行者耕而食之。 明年三月,太后寢疾,無醫藥,嘗仰天而泣,望南戟手罵杜重威、李守貞等曰:「使死者無知則已,若其有知, 不赦爾於地下!」八月疾亟,謂帝曰:「我死,焚其骨送范 陽佛寺,無使我為異地鬼也。」遂卒。帝與皇后、宮人、宦 者、東西班,皆被髮徒跣,扶舁其柩,至賜地,焚其骨,穿 地而葬焉。周顯德中,有中國人自契丹亡歸者,言見 帝與皇后諸子皆無恙,後不知其所終。

後漢[编辑]

高祖乾祐元年隱帝即位冊尊李皇后為皇太后[编辑]

按《五代史漢隱帝本紀》,不載。按《漢家人傳》:「高祖皇 后李氏,晉陽人也。高祖少為軍卒,牧馬晉陽,夜入其 家劫取之。高祖已貴,封魏國夫人,生隱皇帝。及即位, 立為皇后。高祖崩,隱帝冊尊為皇太后。帝年少,數與 小人郭允明、後贊、李業等游戲宮中,后數切責之。帝 曰:『國家之事,外有朝廷,非太后所宜言也』。」太常卿張 昭聞之,上疏諫帝,請親近師傅,延問正人,以開聰明。 帝益不省。其後,帝卒與允明等謀議,遂至於亡。初,帝 與允明等謀誅楊邠、史弘肇等,議已定,入白太后。太 后曰:「此大事也,當與宰相議之。」李業從旁對曰:「先皇 帝平生言,朝廷大事,勿問書生。」太后深以為不可。帝 拂衣而去,曰:「何必謀於閨門!」邠等死,周高祖起兵嚮 京師,慕容彥超敗於劉子陂,帝欲出自臨兵,太后止 之曰:「郭威本吾家人,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 無動,以詔諭威,威必有說,則君臣之際,庶幾尚全。」帝 不從以出,遂及於難。

隱帝乾祐三年郭威入京師請李太后臨朝聽政太后制以威監國[编辑]

按《五代史漢隱帝本紀》,不載。按《周太祖本紀》,乾祐 三年十一月「甲申,郭允明反,弒隱帝於趙邨。丙戌,威 入京師,縱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於明德門,請 立嗣君。」太后下令文武百僚、六軍將校,議擇賢明以 承大統。庚寅,威率百官詣明德門,請立泰寧軍節度 使贇為嗣,遣太師馮道迎贇於徐州。辛卯,請太后臨 朝聽政。庚申,太后制以威監國。按《漢家人傳》,周太 祖入京師舉事,皆稱太后誥。已而議立湘陰公贇為 天子,贇未至,太祖迺請太后臨朝。已而太祖出征契 丹,軍士擁之以還,太祖請事太后為母。太后誥曰:「侍 中功烈崇高,德聲昭著,剪除禍亂,安定邦家,謳歌有 歸,曆數攸屬,所以軍民推戴,億兆同歡。老身未終,殘 年屬此多難,惟以衰朽,託於終始。載省來箋,如母見 待,感認深意,涕泗橫流。」於是遷后於太平宮,上尊號 曰昭聖皇太后。顯德元年春崩。

[编辑]

遼制,定「冊皇太后及太后生辰、正旦、冬至朝賀,并宋 使見皇太后及辭太后之儀。」

按《遼史禮志》:冊皇太后儀,前期陳設於元和殿,如皇 帝受冊之儀。至日,皇帝御弘政殿,冊入,侍從班入門 外,金吾列仗,文武分班。侍中解劍,奏中嚴,宣徽使請 木契喚仗,皆如之。樂工入閤使門外,文武班中間立, 喚承受官聲喏,趨至閤使後立。閤使鞠躬揖稱「奉敕 喚仗。」承受官鞠躬聲喏,揖引聲「奉敕喚仗。」文武合班 再拜。殿中監押仗入,文武官入亦如之。宣徽使押內 諸司供奉官天橋班,候皇太后御紫宸殿,乘平頭輦, 童子、女童隊樂引至金鸞門。閤使奏「內諸司起居」訖, 贊引駕自下先行,至元和殿。皇太后入西北隅,閤內 更衣,侍中解劍上殿,奏「外辦。」宣徽受版入奏,侍中降 復位。協律郎舉麾,樂作。太樂令、太常卿導引皇太后 升坐,宣徽使贊扇合,簾捲,扇開,樂止。符寶郎奉寶置 皇太后坐右,左右金吾大將軍對揖,鞠躬,奏「軍國內 外平安。」東上閤門副使引丞相東門入,西上閤門副 使引親王西門入,通事舍人引文武班入如儀,樂作, 至位,樂止。文武班趨進,相向,再拜,退復位。東西上閤 門使、宣徽使自弘政殿引皇帝御肩輿,至西便門下, 引入門,樂作,至殿前位,樂止。宣徽使贊皇帝拜問皇 太后聖躬萬福拜,皇帝御西閤坐,合班起居如儀。北 府宰相押冊,中書樞密令史八人舁冊東西上閤門 使引冊,宣徽使引皇帝送冊,樂作,至殿前置冊位,樂 止。宣徽使贊皇帝再拜稱萬歲,群臣陪位揖,翰林學 士四人、大將軍四人舁冊,皇帝捧冊,行三舉武授冊, 舁之西階上殿,樂作,置太后坐前,樂止。皇帝冊,西面 東立。舍人引丞相當殿再拜,三呼萬歲,解劍西階上 殿,樂作,至讀冊位,樂止。俛伏,跪讀冊訖,俛伏,三呼萬 歲,復班位。宣徽使引皇帝下殿,樂作,至殿前位,樂止。 皇帝拜,舞蹈,拜訖,引皇帝西階上殿,至皇太后坐前 位,俛跪致詞訖,俛伏,興,引西階下至殿前位,拜,舞蹈, 拜,鞠躬。侍中臨軒,宣太后答稱有制,皇帝再拜。宣訖, 引皇帝上殿,樂作,至西閤,樂止。丞相、親王、侍從、文武 合班贊拜,舞蹈,三呼萬歲如儀。丞相上賀,侍中宣答 如儀。丞相以下出舉樂,出門,樂止。侍中奏:禮畢。宣徽 索扇,扇合下簾,皇太后起,舉樂,入閤,樂止。文武官出 門外分班侍從。兵部、吏部起居,金吾仗出如儀。閤使 奏「放仗」,皆如皇帝受冊之儀皇太后生辰朝賀儀,至日,臣僚入朝,國使至幕,班齊 如常儀。皇太后升殿坐,皇帝東面側坐。契丹舍人殿 上通名,契丹、漢人臣僚、宋使副綴「翰林學士班。」東西 兩洞門入,合班稱賀,班首上殿祝壽,分班引出,皆如 正旦之儀,唯宣答稱:「聖旨。」皇帝降御座,進奉皇太后 生辰禮物。過畢,皇帝殿上再拜,殿下臣僚皆再拜。皇 帝升御座,引臣僚分班出。引中書令北大王西階上 殿,奏契丹臣僚進奉。次漢人臣僚并諸道進奉。控鶴 官置擔床,起居,四拜畢,引進使鞠躬,通文武百僚某 官某以下,高麗、夏國諸道進奉。宣徽使殿上贊「進奉」, 各付所司。控鶴官聲喏,擔床過畢,契丹、漢人臣僚以 次謝,五拜。贊各祗候,引出。教坊、諸道進奉使謝如之。 契丹臣僚謝,宣宴,引上殿,就位立。漢人臣僚并宋使 副東洞門入,面西謝,宣宴如正旦儀。贊各上殿祗候。 臣僚使副上殿,就位立亦如之。監琖、教坊上殿,從人 入東廊立,皆如之。御床入,皇帝初進酒,臣僚就位陪 拜。皇太后飲酒殿上,應坐、侍立臣僚皆拜稱「萬歲」,贊 各祗候立。皇太后卒飲,手賜皇帝酒,皇帝跪卒飲,退 就褥位,再拜,臣僚皆陪拜。若皇帝親賜使相臣僚、宋 使、副酒,皆立飲。皇帝升坐,贊應坐臣僚并使、副皆拜 稱「萬歲」,贊各就坐。行《方裀朵》殿臣僚酒,如正旦儀。一 進酒,兩廊從人拜稱萬歲,各就坐。親王進酒,如正旦 儀。若皇太后手賜親王酒,跪飲訖,退,露臺上五拜,贊 祗候。殿上三進酒,行餅茶訖,教坊跪致語,揖臣僚使 副,廊下從人皆立口號絕,贊拜亦如之。行茶、行殽膳 皆如之。大饌入,行粥盌,殿上七進酒,使相、臣僚樂曲 終,揖廊下從人起拜稱萬歲,各好去。承受官引兩門 出,曲破,揖臣僚、使、副起,鞠躬,贊拜,皆拜,稱萬歲。贊各 祗候。引臣僚使副下殿。契丹臣僚謝宴畢出。漢人臣 僚、使副舞蹈五拜畢,贊「各好去。」出洞門畢,報閤門無 事,皇太后、皇帝起。

應聖節,宋遣使來賀生辰正旦,始制此儀。凡五拜:拜,興,再拜興,跪,搢笏,三舞蹈,三叩頭,出笏,就拜,興,拜,興,再拜興。其就拜亦曰「俛伏興。」

正旦朝賀儀:皇帝起詣皇太后殿,臣僚并諸國使皆 從。皇太后升殿,皇帝東方側坐,引契丹、漢人臣僚并 諸國使,兩洞門入班稱賀、進酒,皆如皇帝之儀。畢,引 出。教坊入,起居、進酒亦如之。皇太后宣答稱「聖旨」,契 丹班謝,宣宴,上殿,就位立,漢人臣僚并諸國使東洞 門入,丹墀東方面西鞠躬。舍人鞠躬。通文武百僚宰 臣某已下謝宣宴,再拜。出班致詞訖,退復位,舞蹈,五 拜。贊「各上殿祗候。」引宰臣以下并諸國使副方裀朵 殿。臣僚西階上殿,就位立。不應坐臣僚並於西洞門 出。二人監琖,教坊再拜。贊「各上階下殿」謝宴,如皇太 后生辰儀。

《冬至朝賀儀》:皇帝、皇后受賀畢,起赴北殿。皇太后於 御容殿,與皇帝、皇后率臣僚再拜,皇太后上香,皆再 拜。贊各祗候可矮𧝋以上上殿,皇太后三進御容酒, 陪位皆拜。皇太后升殿坐,皇帝就露臺上褥位,親王 押北南臣僚班丹墀內立。皇帝再拜,臣僚皆拜,鞠躬。 皇帝欄內跪,祝皇太后壽訖,復位,再拜。凡拜皆稱萬 歲。贊各祗候,臣僚不出皇帝、皇后側座,親王進酒,臣 僚陪拜,皇太后宣答,皆如正旦之儀。臣僚分班,不出 班首,右階上殿,奏表目,合班謝。宣宴、上殿、就位如儀。 御床入,皇帝進皇太后酒如初,各就座行酒,宣飲盡, 如皇太后生辰之儀。皇后進酒,如皇帝之儀。三進酒、 行茶,教坊致語,行殽膳大饌。七進酒,曲破,「臣僚起御 床」,出謝宴。皆如皇太后生辰儀。

《宋使見皇太后儀》。宋使賀生辰、正旦。至日,臣僚昧爽 入朝,使者至幕次,臣僚班齊,皇太后御殿坐,宣徽使 押殿前班起居畢,捲班次,契丹臣僚班起居畢,引應 坐臣僚上殿就位立,其餘臣僚不應坐者,退於東面 侍立。漢人臣僚東洞門入,面西鞠躬。舍人鞠躬,通某 以下起居,凡七拜畢,贊「各祗候」,引應坐臣僚上殿就 位立。中書令大王西階上殿,奏宋使并從人榜子訖, 就位立。其餘臣僚不應坐者,退於西面侍立。次引宋 使副六人於東洞門入,丹墀內,面殿齊立。閤使自東 階下受書匣,使人捧書匣者皆跪,閤使搢笏立。受書 匣,自東階上殿欄內,鞠躬。奏封全訖,授樞密。開封宰 臣對皇太后讀訖,引使副六人東階上殿欄內立。使 者揖生辰節大使,少前,使者俛伏跪,附起居訖,起,復 位立。次引賀皇太后正旦大使附起居,如前儀。皇太 后宣問「南朝皇帝聖躬萬福」,舍人揖生辰大使并皇 太后正旦大使,少前,皆跪。唯生辰大使奏「來時聖躬 萬福」,皆俛伏,興。引東階下殿,丹墀內面殿齊立。引進 使引禮物於西洞門入殿前置擔床,控鶴官起居,四 拜。擔床於東便門出畢,揖使副退於東方,西面,皆鞠 躬。舍人鞠躬,通南朝國信使某官某以下祗候見,舞 蹈,五拜。畢,不出班,奏聖躬萬福,再拜。揖班首出班謝 面天顏訖,復位,舞蹈,五拜畢,贊各上殿祗候,引各使 副西階上殿就位,勾從人兩洞門入,面殿鞠躬,通名贊拜,起居,四拜畢,贊各祗候,分班引兩洞門出。若宣 問使、副跋涉不易,引西階下殿,丹墀內舞蹈五拜畢, 贊各上殿祗候,引西階上殿,就位立。契丹舍人、漢人 閤使齊贊拜,應坐臣僚并使、副皆拜,稱「萬歲。」贊各就 坐,行湯、行茶。供過人出殿門揖,臣僚并使、副起鞠躬。 契丹舍人、漢人閤使齊贊皆拜,稱「萬歲。」贊各祗候。先 引宋使副西階下殿西洞門出。次揖臣僚出畢,報閤 門無事,皇太后起

賀生辰、正旦宋使朝辭太后儀。臣僚使副班齊,如曲 宴儀。皇太后升殿坐殿前,契丹文武起居上殿畢,宰 臣奏宋使副從人朝辭榜子畢,就位立。舍人引使副 北洞門入,面南鞠躬。舍人鞠躬,通南朝國信使某官 某以下祗候。辭,再拜,不出班。奏「聖躬萬福」,再拜。出班 戀闕,致詞訖,又再拜。贊各上殿祗候。舍人引南階上 殿,就位立。引從人贊姓名,再拜,奏聖躬萬福,再拜稱 萬歲。贊各好去,引出殿上,揖應坐臣僚并使副就位, 鞠躬。贊拜,稱萬歲。贊各就坐。行湯、行茶畢,揖臣僚并 南使起立,與應坐臣僚鞠躬,贊拜,稱萬歲。贊各祗候 立。引使副六人於欄內拜跪,受書匣畢,直起立,揖,少 前,鞠躬受傳答語訖,退於北階下殿。丹墀內面殿鞠 躬。舍人贊:「各好去」引出臣僚出

太祖元年即皇帝位尊母蕭氏為皇太后[编辑]

按《遼史太祖本紀》云云。按《德祖宣簡皇后傳》,「后蕭 氏,小字巖,母斤遙輦氏,宰相剔剌之女,男女六人,太 祖長子也。天顯十一年崩,祔德陵。」

神冊四年九月征烏古部道聞皇太后不豫一日馳六百里還侍太后病間復還[编辑]

按《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天顯元年太宗即位尊皇后蕭氏為應天皇太后置宮衛及長寧宮又定小輦之制[编辑]

按《遼史太宗本紀》:天顯元年七月,太祖崩,皇后攝軍 國事。明年秋治祖陵畢。冬十一月「壬戊,人皇王倍率 群臣請於后曰:『皇子大元帥勳望中外攸屬,宜承大 統』。」后從之。是日即皇帝位,御宣政殿。十二月庚辰,尊 皇后為應天皇太后。按《太祖淳欽皇后傳》:后述律 氏,諱平,小字月理朵,其先回鶻人。太祖即位,群臣上 尊號曰地皇后。神冊元年,大冊加號應天大明地皇 后。行兵御眾,后常與謀。時晉王李存勗欲結援,以叔 母事后。太祖平渤海,后與有謀。太祖崩,后稱制攝軍 國事。及葬,欲以身殉,親戚百官力諫,因斷右腕納於 柩。太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按《營衛志》,遼國之法,天 子踐位,置宮衛,分州縣,析部族,設官府,籍「戶口,備兵 馬。崩則扈從。后妃宮帳以奉陵寢。有調發,則丁壯從 戎事,老弱居守。應天太后曰長寧宮,蒲速盌斡魯朵, 應天皇太后置,興隆曰蒲速盌,是為長寧宮。」以遼州 及海濱縣等戶置。其斡魯朵在高州,陵寢在龍化州 東一百里。世宗分屬讓國皇帝。宮院正戶七千,蕃漢 轉戶六千,出騎軍五千。按《儀衛志》:「小輦,永壽節儀, 皇太后乘小輦、平頭輦,常行用之,制如逍遙,無屋。」 又按志,皇太后寶制未詳。天顯二年,應天皇后稱制, 群臣上璽綬。

太宗天顯三年,詔建《淳欽皇太后誕聖碑》,以太后壽 為「永寧節」,群臣稱賀。時太宗未許改元故仍稱天顯 按《遼史太宗本紀》:「天顯三年八月庚辰,詔建《應天皇 太后誕聖碑》於儀坤州。九月癸巳,有司請以皇太后 生日為永寧節。冬十月癸卯朔,以永寧節,上率群臣 上壽於延和宮。」

天顯五年。春正月甲午。朝皇太后。二月丙辰。上與人 皇王朝皇太后。太后以皆工書。命書於前以觀之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天顯十二年春正月戊寅,朝於皇太后,進珍玩為壽。 冬十月庚辰朔,皇太后永寧節,晉及回鶻、燉煌諸國 皆遣使來賀。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太宗會同元年晉遣司空馮道左散騎常侍韋勳冊上淳欽皇太后尊號[编辑]

按《遼史太宗本紀》:會同元年九月「『庚戌,邊臣奏,晉遣 守司空馮道、左散騎常侍韋勳來上皇太后尊號』。遂 遣監軍寅伱已充接伴。十一月甲辰朔,命南北宰相 及夷离堇就館,賜晉使馮道以下宴。丙午,上御開皇 殿,召見晉使。壬子,皇太后御開皇殿,馮道、韋勳冊上 尊號曰廣仁至孝昭烈崇簡應天皇太后。」

大同元年世宗即位淳欽皇太后率少子李胡拒之潢河尋被遷祖州[编辑]

按《遼史世宗本紀》:「大同元年四月丁丑,太宗崩於欒 城。戊寅,梓宮次鎮陽,即皇帝位於柩前。甲申,次定州, 命天德朔古解里等護梓宮先赴上京。太后聞帝即 位,遣太弟李胡率兵拒之。六月甲寅朔,次南京,五院 夷离堇安端詳穩劉哥遣人馳報,請為前鋒。至泰德 泉,遇李胡軍,戰敗之。上遣郎君勤德等詣兩軍諭解。」

秋,閏七月,次潢河。太后、李胡整兵拒於橫渡,相持數
考證
日,用屋質之謀,各罷兵趨上京。既而聞太后、李胡復

有異謀,遷於祖州。

世宗天祿元年八月壬午朔尊母柔貞皇后蕭氏為皇太后以太后族剌只撒古魯為國舅帳立詳穩以總焉[编辑]

按《遼史世宗本紀》云云。

景宗乾亨四年睿知皇后蕭氏奉遺詔攝政聖宗即位尊為皇太后[编辑]

按《遼史聖宗本紀》,乾亨四年九月癸丑,即皇帝位於 柩前,時年十二。皇后奉遺詔攝政,詔諭諸道,冬十月 己未朔,帝始臨朝,尊皇后為皇太后。按《景宗睿知 皇后傳》:后蕭氏,諱綽,小字燕燕,北府宰相思溫女。帝 即位,選為貴妃,尋冊為皇后,生聖宗。景宗崩,尊為皇 太后,攝國政。太后泣曰:「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 靖,柰何?」耶律斜軫、韓德讓進曰:「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於是后與斜軫、德讓參決大政,委于越休哥以南邊 事。

聖宗統和元年太后預政群臣請上尊號冊為承天皇太后設宮懸簨簴之樂置崇德宮定乘輿符寶之制[编辑]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元年正月丙寅,荊王道隱有 疾,詔遣使存問。是日,皇太后幸其邸視疾。二月甲午, 葬景宗皇帝於乾陵,以近幸朗掌飲伶人撻魯為殉。 上與皇太后因為書,附上大行。丙申,皇太后詣陵置 奠,命繪近臣於御容殿,賜山陵工人物有差。夏四月 壬子,大臣以太后預政,宜有尊號,請下有司詳定冊」 禮。五月丙辰朔,國舅政事、門下平章事蕭道寧以皇 太后慶壽,請歸父母家行禮。而齊國公主及命婦群 臣各進物設宴,賜國舅帳蓍年物有差。乙亥,詔近臣 議皇太后上尊號冊禮。樞密使韓德度以後漢太后 臨朝故事,草定上之。六月乙酉朔,詔有司冊皇太后 日給三品以上法服,三品以下用《大射柳之服。甲午, 上率群臣上皇太后尊號曰承天皇太后,大赦,改元 統和。丁未,覃恩中外文武官各進爵一級。以樞密副 使耶律斜軫守司徒。秋七月甲寅朔,皇太后聽政。八 月辛卯,皇太后祭楚國王蕭思溫墓。癸巳,上與皇太 后謁懷陵,遂幸懷州。甲午,上與斜軫於太后前易弓 矢鞍馬,約以為友。九月辛未,皇太后言:故于越屋只 有傅導功,宜錄其子孫。遂命其子泮泱為林牙。十一 月庚辰,上與皇太后祭乾陵。十二月己亥,皇太后觀 漁於玉盆灣。辛丑,觀漁於濬淵。按〈樂志〉》:統和元年, 冊承天皇太后,設宮懸簨簴。太樂工協律郎入太后, 儀衛動,舉麾,太和樂作。太樂令太常卿導引,升御坐, 簾捲樂止;文武三品以上入,《舒和樂》作,至位,樂止;皇 帝入門,《雍和樂》作,至殿前位,樂止;宰相押冊,皇帝隨 冊,樂作,至殿前置冊於案,樂止;翰林學士、大將軍舁 冊,樂作,置御坐前,樂止;丞相上殿,樂作,至讀冊位,樂 止;皇帝下殿,樂作,至位,樂止。皇太后宣答訖,樂作,皇 帝至西閣,樂止。親王、丞相上殿,樂作,退班出,樂止。下 簾,樂作,皇太后入內,樂止。按《營衛志》:「孤穩斡魯朵, 承天太后置,是為崇德宮。王曰孤穩,以乾、顯、雙三州 戶置。其斡魯朵在土河東陵祔。景宗皇帝正戶六千, 蕃漢轉戶一萬,出騎軍一萬。按《儀衛志》,冊承天皇 太后儀,「皇太后乘平頭輦,符寶郎奉寶,置皇太后座 右。」

統和二年,皇太后觀獵決獄,行再生禮。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二年二月庚子,朝皇太后,太 后因從觀獵於饒樂川。夏四月庚寅,皇太后臨決滯 獄。六月己卯朔,皇太后決獄,至月終。秋七月癸丑,皇 太后行再生禮。」

統和三年六月甲戌。皇太后親決滯獄。八月癸巳。皇 太后謁顯陵庚子謁乾陵。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四年。皇太后東征南伐。親閱軍容。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四年,朝皇太后,決滯獄。三月, 義順軍節度副使趙希贊以朔州叛附於宋。時上與 皇太后駐兵駝羅口,詔趣東征兵馬,以為應援。壬午, 詔林牙勤德以兵守平州之海岸,以備宋。夏四月癸 卯,休哥復以捷報,上以酒脯祭天地,率群臣賀於皇 太后,詔勤德還軍。庚申,上朝皇太后。五月庚午,遼師」 與曹彬、米信戰於岐溝關,大敗之,輓漕數萬人匿岐 溝空城中,圍之。壬申,以皇太后生辰,縱還。九月甲午, 皇太后行再生禮。冬十月丁酉,皇太后復行再生禮, 為帝祭神祈福。十二月丙子,南伐,次《狹底堝》,皇太后 親閱輜重兵甲。

統和五年。夏四月丁酉,上率百僚冊上皇太后尊號 曰「《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承天》皇太后。」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六年。夏四月丁酉。胡里寶橫突韓德讓墮馬。皇 太后怒殺之。八月。皇太后幸韓德讓帳。厚加賞賚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統和七年。夏四月。皇太后謁奇首可汗廟。秋七月。帝 與皇太后謁景宗皇帝廟。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十三年九月丁卯。奉安景宗及皇太后石像於 延芳淀。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十四年。十一月乙酉。奉安景宗及太后石像於 乾州。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十五年八月丁酉,獵於平地松林。皇太后誡曰: 「前聖有言。欲不可縱。吾兒為天下主。馳騁田獵。萬一 有銜橛之變。適遺予憂。其深戒之。」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二十二年十二月宋人請和。皇太后許之。賜丞 相韓德昌姓。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子,宋遣 李繼昌請和,以太后為叔母,願歲輸銀十萬兩,絹二 十萬疋,許之,即遣閤門使丁振持書報聘。己丑,詔諸 軍解嚴。是月,班師。皇太后賜大丞相齊王韓德昌姓 耶律,徙王晉。」

統和二十三年二月辛酉,朝皇太后。五月戊申朔,宋 遣孫僅等來賀皇太后生辰。十一月戊申,太后遣太 師盆奴、政事舍人《高正》使宋賀正旦。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二十七年十二月乙酉,皇太后不豫。辛卯,皇太 后崩於行宮。壬辰,遣使報哀於宋。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二十八年。奉安皇太后梓宮。葬於「乾陵。宋高麗 遣使弔祭會葬。」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二十八年春正月癸酉,奉安 大行皇太后梓宮於乾州菆塗殿。二月丙戌,宋遣王 隨、王儒等來弔祭。己亥,高麗遣魏守愚等來祭。是月, 遣左龍虎衛上將軍蕭合卓饋大行皇太后遺物於 宋,仍遣臨海軍節度使蕭虛列,左領軍衛上將軍張 崇濟謝宋弔祭。三月癸卯,上大行皇太后諡為聖神 宣獻皇后。」是月,宋、高麗遣使來會葬。夏四月甲子,葬 太后於乾陵。

太平十一年興宗即位尊母元妃蕭氏為皇太后遷齊天太后於上京欽哀太后臨朝聽政以生辰為應聖節[编辑]

按《遼史興宗本紀》:「太平十一年六月己卯,即皇帝位。 壬午,尊母元妃蕭氏為皇太后。辛丑,皇太后賜駙馬 蕭鉏、不里、蕭匹敵死圍場,都太師、女直著骨里、右祗 候郎君、詳穩蕭延留等七人皆棄市,籍其家。遷齊天 太后於上京。秋七月丙午朔,皇太后率皇族大臨於 太平殿。九月庚戌,問安於皇太后。辛亥,宋遣王鬷、許」 懷信、梅詢、張綸來慰兩宮。孔道輔、魏昭文賀皇太后 冊禮。冬十月丙戌,以右領軍衛上將軍耶律遜、少府 監馬憚充皇太后謝宋使。閏月辛亥,有司請以皇太 后生辰為應聖節,從之。十一月乙未,祭天地,問安皇 太后。十二月癸丑,皇太后聽政,帝不親庶務,群臣表 請,不從。按《聖宗仁德皇后傳》:「后蕭氏,小字菩薩哥, 睿知皇后弟隗因之女。年十二選入掖廷。統和十九 年,冊為齊天皇后,生皇子二,皆早卒。開泰五年,宮人 耨斤生興宗,后養為子。帝大漸,耨斤詈后曰:『老物寵 亦有既耶』?左右扶后出。帝崩,耨斤自立為皇太后,是 為欽哀皇后。護衛馮家奴、喜孫等希旨,誣告北府宰 相蕭浞卜、國舅蕭匹敵」謀逆,詔令鞫治,連及后。興宗 聞之曰:「皇后侍先帝四十年,撫育眇躬,當為太后,今 不果,反罪之可乎?」欽哀曰:「此人若在,恐為後患。」帝曰: 「皇后無子而老,雖在,無能為也。」欽哀不從,遷后於上 京。按《聖宗欽哀皇后傳》:后蕭氏,小字耨斤,生興宗。 仁德皇后無子,取而養之如己出。令馮家奴等誣仁 德皇后與「蕭《浞卜》、蕭匹敵等謀亂,徙上京害之,自立 為皇太后,攝政。」

興宗重熙元年欽哀太后御殿受朝尋誣弒齊天皇后帝與群臣追上尊號[编辑]

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皇太后 御正殿,受帝與群臣朝。三月,太后誣齊天皇后以罪, 遣人即上京行弒。后請具浴以就死,許之。有頃,后崩。 十一月己卯,帝率群臣上皇太后尊號曰法天應運 仁德章聖皇太后。按《聖宗仁德皇后傳》:車駕春蒐, 欽哀慮帝懷鞠育恩,馳遣人加害。使至,后曰:「我實無 辜,天下共知。卿待我浴而後就死,可乎?」使者退,比反, 后已崩,年五十。是日,若有見后於木葉山陰者,乘青 蓋車,衛從甚嚴。追尊仁德皇后,與欽哀並祔慶陵。 重熙三年,遷皇太后於慶州。

按《遼史興宗本紀》,不載。按《聖宗欽哀皇后傳》:「三年, 后陰召諸弟議欲立少子重元。重元以所謀白帝,帝 收太后符璽,遷於慶州七括宮。」

重熙七年二月乙酉遣使慶州問安皇太后十月辛丑問安皇太后進珍玩。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重熙八年秋七月,迎皇太后至顯州,謁園陵。十一月 戊戌,朝皇太后戊申,皇太后行再生禮。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按《聖宗欽哀皇后傳》。「重熙 六年秋。帝悔之。親馭奉迎。侍養益孝謹。后常不懌。」按奉

迎皇太后,《本紀》作「八年」 事,而《欽哀皇后本傳》又作「六年」 ,必有一誤。今以《本紀》為主,而附《本傳》於後,以備參考。

重熙九年春正月丙辰朔,上進酒於皇太后,御正殿。 三月辛未,以應聖節大赦。十一月甲子,宋遣蘇伸、向 傅範來賀應聖節。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重熙十年九月辛亥,朝皇太后。庚申,皇太后射獲熊, 上進酒為壽。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重熙十一年春正月戊申,奉迎皇太后於內殿。十二 月己酉,以「宣獻皇后忌日,上與皇太后素服,飯僧於 延壽、憫忠、三學三寺。」

按《遼史興宗本紀》云云。

重熙十六年,欽哀太后不豫,尋愈。行減刑釋罪典 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六年夏四月乙巳朔,皇太 后不豫,上馳往視疾。丙午,皇太后愈,復如黑水濼。十 一月己丑,幸中京,朝皇太后。十二月癸丑,問安皇太 后。乙卯,以太后愈,雜犯死罪減一等論,徒以下免。」 重熙二十三年,復上欽哀皇太后尊號。

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壬申,帝率 群臣上皇太后尊號曰『仁慈聖善欽孝廣德安靜貞 純懿和寬厚崇覺儀天皇太后,大赦,內外官進級有 差』。」

道宗清寧元年八月即皇帝位九月丙子尊皇后為皇太后宴菆塗殿[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清寧二年十二月甲寅上皇太后尊號曰:「慈懿仁和 文惠孝敬廣愛宗天皇太后。」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清寧三年八月辛亥,帝以《君臣同志華裔同風》詩進 皇太后。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咸雍元年秋七月丙子以皇太后射獲熊賞賚百官有差冬十月己亥皇太后射獲虎大宴群臣令各賦詩[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太康二年仁懿皇太后崩宋及高麗夏國遣使弔祭按遼史道宗本紀太康二年三月辛酉皇太后崩壬戌遣殿前副點檢耶律轄古報哀於宋癸亥遣使報[编辑]

哀於高麗、夏國。丁卯,大赦。戊寅,以皇太后遺物遣使 遺宋。夏六月乙酉朔,上大行皇太后尊諡曰仁懿皇 后。戊子,宋及高麗、夏國各遣使弔祭。甲午,葬仁懿皇 后於慶陵。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