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13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三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一百三十卷目錄
陳姓部列傳十四
明六
陳于王 陳象明
陳六韐 陳其赤
陳新甲 陳應龍
陳獻策 陳爾翼
陳洪猷 陳旺
陳元泰 陳顯
陳宰 陳泰來
陳良謨 陳三仁
陳所聞 陳三接
陳龍正 陳際泰
陳函輝 陳學良
陳昌言 陳力
陳潛夫 陳司鐸
陳子龍 陳治邦
陳純德 陳預抱
陳鼐 陳美
陳其英 陳國政
陳鍈 陳鉁
陳自靖 陳五魁
陳六禮 陳弼亮
陳有則 陳纁
陳士衡 陳世科
陳王庭 陳三益
陳義昌 陳孟珂
陳禎 陳若蕃
陳一韓 陳孔道
陳主諤 陳福增
陳夢琛 陳主忠
陳佐舜 陳尚炳
陳忠 陳三捷
陳一泰 陳廷選
陳子階 陳士達
陳邦彥 陳理
陳參生 陳紱
陳邦釴 陳可達
陳應魁 陳敬
陳大位 陳蟾
陳致中 陳庸
陳倫 陳邦寵
陳姓部藝文
陳氏族譜序 宋張浚
御賜陳康伯金線譜序 汪藻
書家譜石刻後 陳亮
天台陳氏先祠記 明方孝孺
廬陵吟溪陳氏族譜序 何喬新
陳氏族譜序 王世貞
題陳氏族譜序 夏鏃
筍江陳氏族譜序 陳琛
陳氏宗譜序 陳選
陳氏宗譜序 陳圖
青陽陳氏族譜序 焦竑
陳姓部選句
陳姓部紀事
氏族典第一百三十卷
陳姓部列傳十四
[编辑]明六
[编辑]陳于王
[编辑]按《明外史陳于王傳》:「于王,字丹衷,吳縣人。世為蘇州 衛千戶。既襲職,兩舉武鄉試,授奇兵營守備。以捕獲 海盜功,授都司僉事,守崇明蛇山。盜王一爵等亂海 濱,于王率戰艦擊之羊山,持刀躍入其舟,生擒一爵, 殲其黨殆盡。上官交薦,遂知名。天啟初,經略熊廷弼 用為標下參將。代者至,飲于王酒,暴卒。其子訴于王」, 毒殺之,逮繫久不釋。崇禎二年,京師有警,巡撫曹文 衡貰其罪,署前鋒游擊,將兵勤王。既至,兵事已解,遂 南還。久之,巡撫張國維用為中軍守備。九年,賊入江 北,國維遣于王守六合,守備蔣若來守江浦。若來與 于王犄角捍賊,二邑賴以全。後犯宿松,于王弟國計 偕指揮包文達等往救,文達敗歿,于王,驟馬入,拔其 弟而出。十年正月,賊分犯江浦、六合及安慶。國維遣 部將張載賡等援安慶,而以新募兵二千令副將程龍及于王若來分戍二邑。已而賊不至,國維議赴安 慶城太湖,乃提龍等三將兵西上。三月,賊犯太湖,副 將潘可大、龍等將兵夾擊之,賊敗去。監軍史可法欲 退扼要害,諸將不從,掘塹守二十四日。羅汝才、劉國 能等七營數萬眾齊至,圍數重,諸將突擊,頗有殺傷。 會天雨甲重,不得出。明日,賊四面入,可大戰死,龍引 火自焚死。于王手執大刀,左右殺賊,傷重力竭,北面 叩頭自刎死。同死者,武舉詹兆鵬、陸王猷、莫是驊、唐 世龍及千戶王定遠、百戶王弘猷。事聞,贈于王昭勇 將軍、指揮使、世襲千戶。餘贈廕有差
陳象明
[编辑]按《明外史何騰蛟傳》:「陳象明,字麗南,東莞人。崇禎元 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榷稅淮安,以清操聞。屢遷饒州 知府。忤巡按御史,被劾,謫兩浙鹽運副使,量遷湖南 道副使。唐王時,總督何騰蛟令徵餉廣西。會永明王 立廣東,檄象明調土兵,至梧州,戰死。」
陳六韐
[编辑]按《漳平縣志》:「六韐,字子儀,號參周,感化里人。崇禎戊 辰進士,授中翰,歷官禮曹郎,轉僉憲,備兵天津,踰年 改武德。適騎躝入古北口,破良鄉、雄縣,六韐以守禦 自任,區畫機宜,井井有方。時京師戒嚴,六韐勵眾破 之。時有內官銜命巡視,六韐不為禮,因摭拾事中傷 之,遂罷歸。丁亥春,有舊弁陳國祚寇平邑敗死。邑人」 嘗有憾於六韐,起而嗾之。有強六韐自白者,六韐曰: 「寧死毋辱!」逮者至,乃舉火自焚,其妾四人皆從死。
陳其赤
[编辑]按《江西通志》:「其赤,字石父,崇仁人。崇禎戊辰進士,司 理衢州,歷西安守,撫綏有方。時秦中寇氛方熾,獨西 安得免,以副使備兵川中。獻賊圍逼,堅城固守。成都 陷,不屈死之。同殉者四十餘人。」
陳新甲
[编辑]按《明外史陳新甲傳》:「新甲,長壽人,舉於鄉,為定州知 州。崇禎元年,遷刑部員外,進郎中,遷寧前兵備僉事, 甚著勞績。四年,大凌新城被圍,援師雲集,皆賴其征 繕。及城破,坐削籍。巡撫方一藻惜其才,請留之。監視 中官馬雲程亦以為言,報可。尋進副使。七年,擢右僉 都御史,巡撫宣府。九年,內艱歸。十一年,宣大總督盧」 象昇丁外艱,楊嗣昌薦新甲堪代。詔擢兵部右侍郎 兼右僉都御史,奪情任之。既抵近畿,會大兵深入內 地,詔新甲受代,即督所部兵協禦。未幾,象昇戰歿,孫 傳庭代統其軍,新甲與相倚仗,終不敢戰。順天巡按 劉呈瑞劾新甲前後逗撓。新甲憤,歷陳功狀,言「呈瑞 挾讎。」帝不問,召為兵部尚書。十四年,賊陷雒陽,襄陽、 福、襄二王被難,鐫新甲三秩視事。尋論秋防功,復所 鐫秩。十五年,松山、錦州並破,言官劾新甲,新甲屢乞 罷,不從。新甲雅有才,曉邊事,然不能持廉深,結中貴 為援,故諫官言不能入。是時李自成縱橫河南,郡縣 相踵陷沒。言官劾新甲者,章至數十。新甲請罪,章亦 十餘上。帝輒慰留。初,新甲以南北交急,遣使議和,私 言於傅宗龍。宗龍以語大學士謝陞。陞見疆事大壞, 述宗龍之言於帝。帝召諭新甲密圖之,而外廷不知 也。帝既以和議委新甲,手詔往返者數十,皆戒以勿 洩。一日,所遣馬紹愉以密語報,新甲視之,置几上。其 家僮誤以為塘報,付之抄傳。於是言路譁然。帝慍甚, 嚴旨切責,令自陳新甲,反自詡其功。帝益怒。給事中 馬嘉植劾之,遂下獄,棄於市。
陳應龍
[编辑]按《武平縣志》:「應龍鎮撫。崇禎元年三月,廣寇攻武平, 應龍禦賊,死之。」
陳獻策
[编辑]按《溧陽縣志》:「獻策,字明俞。起家大行,兩奉敕封藩,餽 遺悉無所受。以詞忤魏璫,旋里。崇禎初,拔東林幽滯, 特擢諫垣,歷兵、刑、工三科。抗疏論黔功、滇功、陵工、河 工等事,剴切詳盡。屢受寵錫,晉都諫。管節慎庫,嚴核 軍需,圖籍一清。侍皇儲講筵,請肆赦。未幾,北黨復熾, 竟休致歸。」
陳爾翼
[编辑]按《明外史楊所修傳》:「所修為吏科都給事中,莊烈即 位,命以本官掌南京通政司事,而用陳爾翼代之。爾 翼,浙江山陰人,為禮科,薦崔呈秀為兵部尚書。既掌 吏科,驟加太常少卿,戶部員外郎王守履兩疏攻,始 罷去。後入逆案。」
陳洪猷
[编辑]按《益都縣志》:「洪猷,字展濟,幼負奇,好學,能文章,兼習 武經韜略諸書。崇禎乙巳冬,青郡蓮妖倡亂,眾以洪 猷平昔才膽過人,多諳方略,舉于巡青使者,使相機 捕勦。洪猷奮不顧身,直入妖人窟穴,擒其渠魁顧三 畏、田稼等數人。餘黨奔竄,以時解散。至今稱平妖寇 者,以洪猷之功為最著云。」
陳旺
[编辑]按《陝西通志》:「旺,慶陽人,指揮使。資識英敏,嫺韜略,兼通譯語。當道薦其有文武才。己巳之變,部檄良鄉守 備,有功,遷淮安參將,掛兩廣平蠻大將軍印,歷陞右 府都督同知,掌前府事,時以名將稱之。」
陳元泰
[编辑]按《武平縣志》:「元泰,沉摯有謀。崇禎二年春,從征山寇, 奮勇先登。邑令申請巡道,以協哨任之。三年春,聞九 連山寇發,屢奏奇績。賊首恨之,設伏遭擒,不屈,寸磔 而死。」
陳顯
[编辑]按《畿輔通志》:「顯,懷來百戶。己巳雲州之役,守備孫剛 往援,遇敵戰,顯蔽剛死。」
陳宰
[编辑]按《雲南通志》:「宰百戶死于賊難。」
陳泰來
[编辑]按《明外史詹兆恆傳》:「陳泰來,字剛長,江西新昌人。崇 禎四年進士。由宣城知縣入為戶科給事中。十五年, 都城戒嚴,泰來陳戰守數策,又自請假兵一萬,肅清 輦轂。帝壯之,即改授兵科,出視諸軍戰守方略。以功 遷吏科給事中,乞假歸。福王時,起刑科左給事中,不 赴。唐王擢為太僕少卿,守贛州。再擢右僉都御史,提」 督江西義軍。李自成敗,走武昌,其部下散掠新昌境, 泰來大破之。初,益王起兵建昌,泰來欲從之,同邑按 察使漆嘉祉、舉人戴國士持不可。已而新昌破,國士 出降,泰來惡之。會上高舉人曹志明等起兵,泰來與 結。十二月攻取上高、新昌、寧州,殺國士妻子,遂取萬 載。已而兵逼新昌,守將出降,泰來走界埠,志明等從 上高移軍會之,進攻撫州,兵敗,皆死。
陳良謨
[编辑]按《明外史陳良謨傳》:「良謨字士亮,鄞人。崇禎四年進 士。授大理推官。初名天工。莊烈帝虔事上帝,詔群臣 名『天』者悉改之,乃改良謨在職六年,兩注上考,行取 擢御史。十二年,出按四川。張獻忠、羅汝才等猖獗甚, 良謨躬閱關隘,嚴飭文武將吏為堵勦計。期滿當還, 特留任,詔良謨專護蜀王。賊犯成都,良謨遣將列要」 害為犄角勢。一再戰,賊潰奔。及還朝,賊勢益迫。未幾, 京師陷。良謨念母老,己未有子,而妾時氏方有娠,乃 謂之曰:「吾且死,汝幸任身,急歸父母家。」時泣曰:「公殉 國,妾不當殉公耶?」良謨喜,妾乃先就縊。既死,良謨整 衣冠望闕拜,亦自縊死。時氏,京師人,年十八,侍良謨 百有三日耳。福王時,良謨贈太僕卿,諡「恭愍」;時氏贈 孺人。
陳三仁
[编辑]按《陝西通志》:「三仁,安化人,庠生。崇禎四年,為賊執,迫 之從,三仁叱罵不屈死,賊碎其屍。」
陳所聞
[编辑]按《明外史朱萬年傳》:「崇禎五年,叛將李九成等陷平 度,知州陳所聞自縊死,贈太僕少卿。所聞,畿輔人,起 家乙榜。」
陳三接
[编辑]按《山西通志》:「三接,字康侯,文水人。性孝友嗜學。崇禎 癸酉舉人,授河間知縣。歲饑,人相食,下車,雨大降。旋 令民種晚田,復設法賑饑,存活甚多。有疑獄數年不 決者,一朝立辨,闔郡頌為神君。凡不便於民者,悉釐 剔之。壬午冬,城破,三接巷戰,死於萬鋒之下。配武氏, 自縊而死。贈山東按察司僉事,廕一子入監讀書。」
陳龍正
[编辑]按《明外史陳龍正傳》:「龍正字惕龍,嘉善人。父于王,福 建按察使。龍正遊高攀龍門,崇禎七年成進士,授中 書舍人。時政尚綜覈,中外爭為深文以避罪,東廠緝 事尤冤濫。十一年五月,熒惑守心,下詔修省,有哀懇 上帝語。龍正讀之泣,上『《養和》』」、「《好生》二疏語刺執政,留 中不下。其冬,京師戒嚴,詔廷臣舉堪任督撫者,御史」 葉紹顒舉龍正。久之,刑部主事趙奕昌請訪求天下 真賢才。帝令奕昌自舉,亦以龍正對。帝皆不用。龍正 居冷曹,好言事,時議欲用為吏部。御史黃澍以偽學 詆之,左遷南京國子監丞。甫抵家而京師陷。福王立 於南京,用為祠祭員外郎,不就。南京不守,龍正得疾, 遂卒。門人私諡曰「文潔。」
陳際泰
[编辑]按《明外史艾南英傳》:「陳際泰,字大士,臨川人。父流寓 汀州武平,生於其地。家貧不能從師,又無書時,取旁 舍兒書,屏人竊誦。十歲,於外家藥籠中見《詩經》,取而 疾走。父見之怒,督往田,則攜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 畢身不忘。久之,返臨川,與南英輩以時文名天下。際 泰,崇禎三年舉於鄉,又四年成進士,年六十有八矣。」 又三年,除行人。居四年,護故相《蔡國》用喪南行,卒於 道。
陳函輝
[编辑]按《明外史朱大典傳》:「陳函輝,字木叔,台州臨海人。崇 禎七年進士。授靖江知縣,御史左光先劾罷之。後大 計,復坐贓削籍。李自成陷京師,慟哭刑牲,誓眾倡義師。會福王立,不許草澤勤王,乃已。尋起職方主事,監 軍江北。事敗奔歸,與擁戴魯王。王監國,擢少詹事。或 言函輝昔被計典,不宜侍左右,遂棄官歸。尋復以為」 禮部右侍郎。王自台州航海,函輝從之;已而相失,哭 入雲峰山,作《絕命詞》十章,投水死。
陳學良
[编辑]按《安慶府志》:「學良,字象頤,望江人。以明經司祁門及 嶺東韶郡教。歸,與胞弟學開村居講道。崇禎乙亥,賊 遍鄉落,或有勸其夜匿者。學良笑應曰:『命果骫,雖逃 能匿死耶』?次日,賊逼門庭,學良整巾坐中堂罵賊。賊 露刃挾之,學良罵益厲,遂遇害。」
陳昌言
[编辑]按《安慶府志》:「昌言,字扆銘,宿松庠生。乙亥為流賊所 執,誘之從,昌言罵賊死。」
陳力
[编辑]按《安慶府志》:「力,字列卿,桐城諸生。崇禎乙亥春,賊犯 桐,父子被執。度不能兩全,謂賊曰:『吾父老矣,請殺我, 釋吾父可乎』?賊怒,俱殺之。」
陳潛夫
[编辑]按《明外史陳潛夫傳》:「潛夫,字元倩,錢塘人。家貧落魄, 好大言以駴俗。崇禎九年舉於鄉,益廣交游,為豪舉。 好臧否人,里中人惡之。友人陸培兄弟為文逐潛夫, 潛夫乃避居華亭。十六年冬,授開封推官。會叛將陳 永福率賊兵出山西,其子德為巡撫秦所式部將,縛 巡按御史蘇京去。潛夫募民兵千,請於所式及總兵」 卜從善、許定國令共勦,皆不肯行。潛夫乃以十七年 正月奉周王渡河,居杞縣,檄召旁近長吏,設高皇帝 位,歃血誓固守。潛夫轉側杞、陳留間,朝夕不自保。聞 西平寨副將劉洪起勇而好義,屢殺賊有功,躬往說 之。五月五日方誓師,而都城失守。報至,乃慟哭,令其 下縞素福王立於南京。潛夫傳露布至朝中,大喜,即 擢監軍御史,巡按河南。是時,開封、汝寧間列寨百數, 洪起最大,諸帥中獨洪起欲效忠,潛夫請予挂印為 將軍。馬士英不聽,而用其姻婭越其傑巡撫河南。其 傑老憊不知兵,兵部尚書張縉彥總督河南、山東軍 務,不能馭諸將。其冬,應訓復南陽及泌陽、舞陽、桐柏, 遣子三傑獻捷。潛夫授告身,飲之酒,鼓吹旌旗前導 出。三傑喜過望,往謁其傑。其傑覬其賄,故為尊嚴,厲 辭詰責,詆為賊。三傑泣而出,萌異心。潛夫過諸寨,皆 鐃吹迎送。其傑間過之,諸寨皆閉門不出。其傑恚,譖 潛夫於士英。士英怒,召潛夫還。潛夫亦遭外艱歸。明 年,給事中林有本疏劾潛夫,士英令議罪。先是,有童 氏者,自言福王繼妃,廣昌伯劉良佐具禮送之。潛夫 至壽州,見車馬騶從傳呼「皇后來」,亦稱臣朝謁。及童 氏入都,王以為假冒,下之獄,遂責潛夫私謁妖婦,逮 下獄司治之。未幾,南都不守,潛夫得脫歸。聞魯王監 國紹興,渡江往謁,命復故官,加太僕少卿監軍,乃自 募三百人,列營江上,尋進大理寺少卿。師潰,潛夫走 至山陰化龍橋,偕妻妾二孟氏同赴水死,年三十七。
陳司鐸
[编辑]按《諸城縣志》:「司鐸,字子曉,明教隅人。崇禎丙子舉人, 守城殉難。」
陳子龍
[编辑]按《明外史陳子龍傳》:「子龍,字臥子,松江華亭人。生有 異才,工舉子業,兼治詩賦古文,卓絕流輩。崇禎十年, 舉進士,選紹興推官。以定亂功,擢兵科給事中。命甫 下而京師陷,乃事福王於南京,以時事不可為,乞終 養去。夏允彝死,子龍念祖母年九十,不忍割,遁為僧。 尋以受魯王部院職銜,結太湖兵欲舉事。事露,被擒」, 乘間投水死。
陳治邦
[编辑]按《河南通志》:「治邦,臨漳武舉。流寇煽亂,治邦每戰必 勝。崇禎十一年,擢參將,召對賜宴。後撫臣王漢重其 才,題授協鎮。叛將劉超據永城,治邦率眾攻之,折股 被執,不屈死。」
陳純德
[编辑]按《明外史陳純德傳》:「純德,字靜生,零陵人。為諸生,以 學行稱。舉崇禎十三年進士,擢御史。明年巡按山西, 盡心職業。還朝,陳時務七事,尋督畿輔學政。十七年 三月,將出按部,因賊警復還。都城陷,賊下令百官入 見,純德隨眾入,還邸慟哭,朝服北向再拜,自經死。福 王時,贈太僕卿,諡恭節。」
陳預抱〈預養 預懷 默通 默恆 默言〉
[编辑]按《明外史陳預抱傳》:「預抱,舞陽人。母段早寡,撫預抱 及其弟預養。預懷皆為諸生,力田好學,善承母志。崇 禎十四年,流賊陷舞陽,母先赴井,三子從之。預抱妻 黃攜其子默通,預養妻馬,攜其子默恆,默言亦從之。 三世共九人,一時盡節。」
陳鼐
[编辑]按《河南通志》:「鼐,林縣人,守禦所百戶。崇禎十五年,叛 將任國奇大掠水冶鎮,鼐赴敵被執,驅至城下,欲因鼐以襲林。鼐厲聲大呼,城上戒嚴,賊怒殺之。」
陳美
[编辑]按《明外史陳美傳》:「美字在中,新建人。崇禎時,由鄉舉 為常山知縣,母憂歸。服闋,起官宜城。兵燹之餘,民生 凋瘵,美安輯備至。張獻忠遣兵來犯,美偕守備劉相 國迎擊,賊中伏,敗去。巡按御史上其功,獲敘錄。都御 史王永祚薦於朝,未及擢用。十五年冬,李自成犯襄 陽,鄉官羅平知州蔡思繩、福州通判宋大勛殉節。賊」 分兵寇宜城,美固拒八晝夜。城陷,抗罵不已,為賊支 解。均州知州胡承熙被執不屈,與其子爾英俱死。
陳其英
[编辑]按《池州府志》:「其英,貴池庠生。嘗割股療親疾。崇禎癸 未,與兄其勳遇亂兵,以身衛兄,抗言不屈死。」
陳國政
[编辑]按《畿輔通志》:「國政,武進士。城陷,赴井死。」
陳鍈
[编辑]按《昌邑縣志》:「鍈,壬午兵變,守東門,被執,不屈死。」
陳鉁
[编辑]按《昌邑縣志》:「鉁與鍈同守東門,被執不屈死。」
陳自靖
[编辑]按《昌邑縣志》:「自靖生員,壬午殉難。」
陳五魁
[编辑]按《攸縣志》:「五魁,光祿丞,加通判,守慈利縣,抗節陣死。」
陳六禮
[编辑]按《攸縣志》:「六禮與妻朱氏同被兵執,不屈而死。」
陳弼亮
[编辑]按《武城縣志》:「弼亮生平尚節義,午難被執,弼亮不少 屈,遂遇害。」
陳有則
[编辑]按《延平府志》:「有則,將樂人。崇禎末歲貢,授建寧府訓 齎,詔大安開讀,適大兵入境,衣冠就執,遇害。」
陳纁
[编辑]按《明外史陳士奇傳》:「張獻忠陷重慶,副使陳纁被執。 纁本關南兵備副使,護瑞王入蜀,遂遇害。」
陳士衡
[编辑]按《大冶縣志》:「士衡,字君平,崇禎選貢,姱修自好。癸未 為流賊所執,役以刈草,義不受辱。抗賊引頸就刃。」
陳世科
[编辑]按《長沙縣志》:「世科,崇禎癸未間勇士獻賊陷城,推官 蔡不屈死。世科素為蔡所獎拔,義不忍負,自縊於永 豐倉。」
陳王庭
[编辑]按《興國州志》:「王庭,生員。闖賊至河州,守議守城。王庭 出,謀破之,城固。」
陳三益
[编辑]按《浙江通志》:「三益,字友芝,山陰人。為儀封令。寇陷都 城,偽使者以招撫至。同官或勸出迎,三益感憤,引斧 盡碎所佩印,不屈而死。」
陳義昌
[编辑]按《陝西通志》:「義昌,榆林衛庠生。素性耿直,莊嚴不屈。 闖逆陷城,義昌正色罵賊,賊殺之。」
陳孟珂
[编辑]按《禹城縣志》:「孟珂,父名守用,任光山縣典史時,牢山 山寇竊發,孟珂隨父奉委勦捕,斬首數級,即深入其 巢穴,援兵不至,因被執。賊以刃脅之,孟珂罵賊不屈, 遂遇害。」
陳禎
[编辑]按《雲南通志》:「禎,指揮,廕襲。崇禎末,沙賊陷城,巷戰,力 殺數人而死。」
陳若蕃
[编辑]按《濟寧州志》:「若蕃,崇禎末殉難,事聞,贈恤。」
陳一韓
[编辑]按《海澄縣志》:「一韓,大參儀之子也。性和易,無貴介氣。 由成均為山西理問,署遼州篆。不半月,流寇至。州素 無備,一韓出家財賞募。守數日,賊眾至,無援,城遂陷, 一韓提兵力戰而斃。」
陳孔道
[编辑]按《黃縣志》:「孔道生員,城破之日,孔道整肅衣巾,被害 於先聖廟中。後人見其手拴會牌,皆書姓名,蓋自分 必死者。」
陳主諤
[编辑]按《蒙陰縣志》:「主諤,崇禎國變,赴難死。」
陳福增
[编辑]按《蒙陰縣志》:「福增,崇禎國變,赴難死。」
陳夢琛
[编辑]按《蓬萊縣志》:「夢琛,恭靖嫡孫,號瑞南。以廕歷知府。祖 遺田產資財,義讓諸弟。居官多善政。城陷殉難。」
陳主忠
[编辑]按《蒙陰縣志》:「主忠,邑庠生。崇禎國變,趨入城人曰:『汝 不畏死乎』?主忠曰:『先人以主忠命名,必有意。今日得 死,忠方有面目見先人耳』。」果殉難
陳佐舜
[编辑]按《河南通志》:「佐舜,寶,豐貢生,守節不屈死。」
陳尚炳
[编辑]按《安慶府志》:「尚炳,懷寧人。為賊執,罵賊而死。」
陳忠
[编辑]按《河南通志》:「忠,汴將。與闖賊戰,死之。」
陳三捷
[编辑]按《臨清州志》:「三捷,字振宇,任真定副將。闖賊牌至,斬 其使,題詩於壁曰:『生平正氣有誰知,不意今朝事可 悲。一死酬君千古烈,世人莫笑我為痴』。遂自縊死。」
陳一泰
[编辑]按《池州府志》:「一泰,石埭人。崇禎間,土寇猖獗,一泰領 鄉民對壘,失援,為賊所殺。僕某以身翼主,同被害。」
陳廷選
[编辑]按《安慶府志》:「廷選,潛山人,業儒。母謝氏,年踰七旬,賊 至,病不能行。廷選負母避匿草間,為賊所獲,露刃將 殺其母。廷選叩頭流血,願以身代。賊怒殺之,氣絕,尚 抱母不釋手,母幸得全。妻陳氏收廷選尸,殯如禮,即 撫棺大痛,墜巖而死。」
陳子階
[编辑]按《明外史高倬傳》:「大兵入南京,是時殉難者有陳子 階。子階,上海人,為欽天監博士,自縊於公署。」
陳士達
[编辑]按《明外史高倬傳》:「大兵入南京,是時殉難者有陳士 達。士達,南京布衣,投水死。」
陳邦彥
[编辑]按《明外史陳邦彥傳》:「邦彥,字令斌,順德人。為諸生,意 氣豪邁。福王時,詣闕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 聿鍵讀而偉之。既自立,即其家授監紀推官。未任,舉 於鄉,以蘇觀生薦,改職方主事,監廣東狼兵援贛州。 至嶺,聞汀州變,勸觀生東保惠、潮,不聽。會丁魁楚等 已立永明王監國於肇慶,觀生遣邦彥入賀,擢兵科」 給事中。永明王兵敗,邦彥遂變姓名,入高明,起兵,與 陳子壯攻廣州,大潰,奔三水。清遠指揮白常燦以城 迎,邦彥乃入清遠,與諸生朱學熙嬰城固守。邦彥自 起兵,日一食,夜則坐而假寐,與其下同勞苦,故兵最 強。至是,精銳盡喪,外無援軍。越數日,城破,常燦死,邦 彥率數十人巷戰,肩受三刃,不死。走朱氏園,見學熙 縊,拜哭之。旋被執,饋之食,不食。繫獄五日被戮。永明 王贈邦彥兵部尚書,諡「忠愍」;廕子錦衣指揮。
陳理
[编辑]按《浙江通志》:「理源之子,蕭山人。遇亂,攜二子孤姪。賊 追之急,曰:『不可使亡弟無後』。」遂棄其幼子。時人義之。
陳參生
[编辑]按《浙江通志》:「參生,台郡人。寇亂,火延於鄰,參生負母 迯,母曰:『汝速去,俱死無益』。參生不忍舍,遂遇害。」
陳紱
[编辑]按《江陰縣志》:「紱,字廷章,垂髫隨父訓任榮縣幕。父告 歸,泊舟岷江月下,失足墮水,紱即奮身投江捫救。善 泅者繼下,見父子相抱水底,峕水深數十丈,次第出 之,並生還。」
陳邦釴
[编辑]按《永州府志》:「邦釴,省祭,思性子也。思性謁選,攜妻妾 幼子同往,卒於京師。妻妾與邦釴扶柩歸,中流舟覆, 別舟拯邦釴起,柩猶浮沈。邦釴乃復赴水扳柩,鐶號 泣,眾憐其幼,並援柩登岸。邦釴年十四,為縣庠生,五 歲而知孝,尤為異也。」
陳可達
[编辑]按《靖江縣志》:可達,窶戶細民也。與父佾渡江,有估客 同舟而多貲,舟人利之,故縱帆覆其舟。可達善水,先 登覓父不得,遂操櫓溯流往,得之,連聲曰「急附櫓。」時 寒風凜,洌父凍痿不支,因復溺。可達復挾櫓赴中流, 竟溺死。三日後抱其父屍出,面色如生。
陳應魁
[编辑]按《廣東通志》:「應魁,海康人。為諸生,自幼以孝友著。值 內監趙蘭鎮守珠池,覓民間產業,時魁父陳亨家頗 饒,被逮笞榜不堪。應魁痛父將亡,往救其父。蘭脫,亨 留應魁,加以炮烙之刑。時士大夫詩章哀挽之。」
陳敬
[编辑]按《浙江通志》:「敬,奉化人。年十三,隨父入山樵採。虎攫 其父,敬即攘臂奮擊之,虎舍其父,銜敬而去。」
陳大位
[编辑]按《福安縣志》:「大位夜奉母出城避亂,遇賊,欲刃其母, 大位以身蔽傷左臂,因奮死搏賊,賊墮於濠,始得奔 脫。聞二弟擄至羅源,奉母命入賊營,誘出之。」
陳蟾
[编辑]按《浙江通志》:「蟾字懷明。父國華,南寧知府。部使者誣 奏其淹禁罪囚,律應死,蟾聞之,悲號不勝,迺詣登聞 鼓下,乞以身代。御史以聞,上佯怒試之,蟾辭色不變, 而執益堅,遂赦之。」
===陳致中===按《黃陂縣志》:致中,字正吾,隱居桑田蘭山間,足不入 城市。致中長子娶劉女,聾瞶痿蹶,女父母請別娶,致 中曰:「棄疾毀盟,傷信不仁,何以示我子孫?」迎歸,父八 旬遇寇見執,致中突翼父,傷左股,得免。
陳庸
[编辑]按《泉州府志》:庸永春,善化里西溪人。其先自南宋以 來,兄弟同居,至其孫福十二世,庭無間言,鄉黨尊之。 寇入境,過門不犯,曰:「此十二世同居陳氏也。」世篤忠 朴,不近名縣官屢招不至。
陳倫
[编辑]按《尤溪縣志》:「倫四十八都人。自始祖壽山,曾祖通山, 祖名山,父永至倫,凡六世,同居共爨,無私蓄,長幼雍 睦,敦尚孝義。」
陳邦寵
[编辑]按《河南通志》:「邦寵,密縣人,歲貢,任武城縣丞。天性孝 友,四世同居。」
陳姓部藝文
[编辑]《陳氏族譜序》宋·張浚
[编辑]左司丞相福國公陳公以其所修《陳氏家譜》示予,且 屬為之序。浚肅觀畢卷而嘆曰:「盛哉斯譜!仁義藹然 矣。」按江南之有陳氏,自太監太公逵始。其後析居分 為二十一支,再分為五十四小支。康伯公則自仁瑞 公支由潁田避難,而睦、而懷玉、而莆、而泉、而譙,再徙 而來者也。去太監蓋千有餘年,其間以文章道德、勳 「名功業自見於世者,不可覼縷。」於戲!盛矣哉!公承父 兄之命,請於朝而修譜,今始克因厥遺緒,詮次成編。 然必先之以《舊譜》序文者,明作譜之權輿也;次之以 《史傳》記載者,姓氏之源流也;又次之以《郡縣》及《世表》 者,見門第素望有在也。於是為圖以詳世系焉。其為 圖也,準歐陽氏五宗九世之法,推而「上之,則見其本 之所自出;遜而下之,則見其支之所由分。愈推則愈 高,而尊尊之義昭;愈遜則愈卑,而親親之仁溥。譜法 莫備於茲矣。復以行實見於翰墨間者係之,則又推 譜之餘意也。」嗟夫!譜豈易言哉!自大宗小宗之法廢, 而尊尊親親之道所賴以不墜者,惟譜牒存焉爾。至 歐陽氏推本《年表》,著為《圖譜》,而後譜法有定論,蓋得 大宗、小宗之遺意也。近世公卿大夫士家鮮知講及 於此,間或牽聯附合,如剪桃接柳,氣味不相入也。或 填隙補空,如斷港絕潢,脈絡不相貫也。渾淪者病繁 蕪,簡略者病枯索。大率無徵無法,《譜》云乎哉?夫圖永 傳者,貴乎有法;冀後信者,貴乎有徵。無信不足傳,無 徵不「足信。」公之是編,世系雖遠,斷自仁瑞公始遷弋 為適,則有徵矣;譜牒雖夥,本於歐陽氏之格律為正, 則有法矣。是誠足以傳永信後。視彼穿鑿謬戾之習, 豈不徑庭也哉?公勳名德業,前輝後裕,軒輊穹壤,燻 灼古今,獨步當世,宜其所成之不苟也如此。是編成, 不特陳氏子孫皆有以興起其尊尊親親之意,引而 不替。而四方賢士大夫,苟有敦仁義、重本始者,且將 於此取法焉。庸敘以歸之。
《御賜陳康伯金線譜序》汪藻
[编辑]吏部尚書、左僕射、進封福國公陳康伯請於朝而作 《家譜》,上賜誥以褒之,命史臣汪藻以敘之。藻端拜而 言曰:「夫六朝以來,家有譜系之學,又有譜系之書。《隋· 經籍志》載天下郡縣國氏族譜若干卷。唐世此學,此 書盛行,五季淆亂,四方割據。馬殷在湖南,獨能薄賦 輕徭,又招納賢者,故中州士多歸之。後以希聲兄弟」 爭國士,稍稍散去。今觀陳氏之譜,其先世系出潁川 陳鄉。晉永嘉之亂,太尉廣陵郡公準之六世孫步兵 校尉鼎南遷,分為五大支:太尉十九世孫雲騎將軍 真,二十二世孫常侍將軍嶠沆遷於睦州,宗系載於 碑碣,《國史》為官族。二十四世孫太監太公逵,自睦州 因官擔簦而來,乃息肩於信之輝光黃鑾社後五年, 徙居懷玉山下「隱漿」社居焉。生三子,長材析居於前, 號曰「前陳」;次林析居於後,號曰「後陳。」三為僧,但緣山 水秀奇,風氣完固。陳氏又世多積德,澤及子孫,由是 英傑輩出,開科業儒者一百三十餘人,蕃衍盛大,析 居於祥符九年,分二十有一支。三十二世孫仁瑞遭 難,避地於亳州譙縣三里,後遷於弋之巒山下,愛山 水之勝,遂遷居焉。生一子欽,拜官莆田尉,尋擢承直 郎,判信州,諡「明道。」以明堂及以孫貴恩贈太師,追封 英國公,實起家之祖。生二子,長文義,早年高尚,晚以 禮聘玉山書院山長,諡「學正」,以孫貴,贈太保,追封鎮 國公。次文清,以文薦,知東陽尉。文義生仕堯,以孫貴, 贈太師,追封越國公,諡「孝靖。」生三子,長林仲,以皇恩 贈上騎軍都尉。次榮仲,以力名封上騎輕車都尉。次 亨仲,登紹聖甲戌進士,拜左承議郎,尋擢江浙提舉 轉運副使,以子貴,贈太師,追封秦國公,諡「忠肅。」生二 子:長康侯,登建炎己酉進士,授迪功郎,累擢防禦支
使,大中大夫、統制。次康伯,登宣和丙午進士,拜左右僕射,進封福國公。家聲世範,赫赫播揚,世不乏人。夫木之茂者必盛,流之遠者必深。「玆《譜》之作,上不忘其 所自,下不忘其所傳,又所以收人心虣怒之性,為尊 尊親親之念。昭穆以之而明,親疏以之而辨,慶弔以 之而往來,患難以之而矜恤,服雖盡而情不盡」,後之 子孫繼述而起者,愬流而尋源,斯《譜》之所以不可不 作焉。方今聖皇在上,天成地平,相協厥居,彝倫攸敘, 時乃化行於上而俗美於下也。吁!陳氏之子若孫,能 體是心而勿替引之,則世澤之衍,世德之深,有以光 於前,而譜之傳愈遠而無窮矣。藻承聖上命,俾書其 端,不敢以不文辭。
《書家譜石刻後》陳亮
[编辑]陳氏得姓所由來甚詳,今不復載。自太丘長以來,逵 既渡江,其後中微,霸先用以為陳,歷歷可考。及唐末、 五代,比於皇朝之初,陳氏散落為民,譜不可繫。今斷 自我七世祖始,從所逮聞也。自我皇祖,若諸從兄弟, 歲時祭祀,有所謂「軍陣」者,次尹兒時不得問,今莫可 質。猶記「湖州尚書」一人,以待博聞者參考。
《天台陳氏先祠記》明·方孝孺
[编辑]天台陳氏,居東哲山者為著姓。其先自婺來遷,至秉 彝十餘世矣,族之盛幾近百家。秉彝之祖恐其族大 服,降,其情或離而不屬,乃為祠祀,始遷祖,而使族人 合祭,以維繫其心。元末兵亂,祠燬於火,秉彝之父彥 聖欲作新之,未果而卒。國朝洪武十年,秉彝以為「先 人之志,奚可不承?」乃謀於堂弟,集財聚工,為祠於故 「址,復以褻器,不可以祭也。設牢醴粢盛之器藏於祠, 以族人各用其物以祭,不飭也。」割田若干畝,以供祀 事,請族之宗子主其祭,祭必有禮而不越焉。其役逾 年而成,其事可以傳久而無弊。因趙君鼎來京師,請 書之。今天下之禮不合於古者多矣,不合於古而合 人情,雖聖人出不能易也。人之富貴自外至者,不可 以必得,得之不可以世守,而祗祖事先之心,發乎天 性,人之所同也。烏得以自外至為之制,而禁抑天性 哉?苟拘古之法,庶人惟得祭其禰。今飲與食,持盃必 奠,執匕必祝,始為飲食之人,去今已遠矣。今之飲食, 非彼為之也,人猶不忘之,況祖考吾之所本者,吾身 皆其遺體,豈可忘而不祀乎?自漢以來,民之祭已,上 及高祖,非人不由禮也。不合於情,勢不可守也。孔子 嘗謂「繼周者有所損益」,其此類也。夫陳氏之祠,自始 遷而祭群祖,言乎古之禮,固不盡合先王制禮之意, 似可為得禮之本。蓋禮所以善俗而教民親睦,雖作 於古,不足以感人心,猶非古也。雖不合於古,於俗有 益焉,安知其不合於先王之意乎?暴戾之夫,不可以 詞說化,示之以父之像則泣,過祖之廟則敬,其泣與 敬,豈待詞說哉?出乎天性,不可止也。陳氏族人信盛 矣,合之以一祠,猶一家也。此祠不廢,傳數百年,猶旦 暮也。辨其親疏,謹其品節,不合於禮者鮮矣。有可以 持世變俗者,極人力之至難,猶得為之,況為祠而善 一族者乎?然則興作之工雖微,而可書者甚大。余有 志於變俗而未能者,喜其事約而博,因記其成,且識 所感焉。
《廬陵吟溪陳氏族譜序》何喬新
[编辑]予友秋官郎中廬陵陳君時莊出其所修《家譜》,屬予 序。按《譜》,陳本舜後,其先胡公滿以神明之冑國於陳, 為楚所滅,其子孫遂以國氏。宋初有諱松貞者,為廬 陵教授,因家城北之吟溪,而廬陵有陳,實始於茲。傳 數世,至諱世榮者,登進士第,卒官宣教郎。子元伯,尚 宋宗室女。其雲仍日蕃,其衣冠日盛,而陳遂為廬陵 望族。國初有諱灌者,佐太祖高皇帝定天下,累官宣 城太守,宏謨駿烈,國史紀焉。宣城嘗病其家譜散軼, 欲修輯之,未就而歿。宣德癸丑,其子致廣始考其可 徵者,倣眉山蘇氏譜例,為《流慶圖》,而先世之遺文軼 事附焉。迨今三十餘年,其族舄奕繁衍,不勝紀時莊, 致廣從孫也,復取舊譜而增修之,自七世以上,則仍 其舊,不敢輒有損益。八世以下,則詳考而具錄焉。名 卿偉人之詩文為陳氏作者,各以類附錄於後,總題 之曰《廬陵陳氏續修族譜》。夫族譜之作,明吾之所自 出也,故君子慎之。果吾所自出歟?雖賤且惡焉,不敢 遺也。遺之則黜其祖,是不孝也。非吾所自出歟?雖貴 且賢焉,不敢冒也。冒「之則罔其祖,亦不孝也。然杜正 倫世出本微,而求合於城南諸杜,則罔其祖矣。近世 吳興秦氏,恥檜之奸,而諱稱其子孫,則黜其祖矣。」嗚 呼!古之譜其族也,明之,後之譜其族也亂之。苟譜之 而以亂之也,曷若不譜之為愈哉!今觀陳氏之《譜》,斷 自其所可知,而其不可考者缺焉,斤斤焉尊祖睦族 之意,是固孝子之用心也。時莊以明經登第,其為司 法,勤慎而文寖寖乎躋華登峻,以亢其宗,以昭其祖, 以光啟其後,蓋有日矣。昔唐宰相《世系表》「以貴傳」,廬 陵《歐陽氏族譜》「以賢傳。」斯譜也,安知不以時莊之貴 且賢而盛傳歟?
===多世臣云,以故宗法得提衡其間,與治法相左右而 不廢。太史公之為史也,人為之傳,而其有爵而不替 者,特名之曰「世家」,夫亦命氏之遺指哉?若江左之有 貴姓也,則自王、謝始也。顧、陸、朱、張,肩之也。江左入而 為隋,王、謝之貴小屈,而崔、盧、李、鄭之貴興,魏孝文為 之噓而借之。及其末也,雖唐文皇以天子之尊,求勝 之而不可得,然其人皆以姓貴者也,非能貴姓者也。 五季之中原,日尋於干戈,至靖康而悉以委寇,衣冠 之士,脫鋒刃而竄匿於吳、越、閩、廣之間,抱其遺編以 誨其子弟,出而當太平之用。故天下之所稱「貴姓」者, 漸不在北而在南。薦辟科舉之政行,天子所與共天 下者,皆彬彬諸書生誦法孔子之輩,士或旦白屋而 夕朱戶,其子弟習其遺編以繼顯。故其姓之所以貴, 漸不在紈褲,而在《詩》《書》。此其人能貴姓者也,非以姓 貴者也。今東南名詩書族毋如閩,而閩之族毋如陳, 余皆與其儁善。今年大中丞公某撫關中,出其書一 編示余曰:「是譜也,伯兄太僕芹之屬草,而某為潤色 者也。是家大人中憲公之志也。」讀之,則其先光州之 固始人,從王潮入閩,而家福清之南陽村,三傳而諱 泰者,徙長樂之江田,十四傳而文海公復徙古田縣, 又八傳而為中順公某,中憲公某,又一傳而為今中 丞公及其伯兄中丞某,再傳而為縣令儁長祚。此其 最章章盛者也。其留江田而顯者,曰給事某,曰提學 洙,自江田而徙閩之青鋪;顯者,曰太僕聯芳,自古田 而徙閩之南臺;顯者,曰兵部時霖。凡閩之為陳四,而 皆出固始,又皆其人能自貴姓者也。君子以是知《詩》 《書》之澤遠矣哉!且陳之先出虞舜氏,世世稱侯邦焉, 以賓於夏、殷、周。而其嗣世至篡梁之祚,用衣冠,傾中 原,而中丞公謂之遠而不足徵,獨斷自公泰始。推是 指也,以別嫌而統同,敦始而修睦,志其所以為陳者 耳。凡不佞之所稱述者,皆非中丞指也。雖然,為陳後 者,能紹明其《詩》《書》,務以人貴其姓,而毋藉姓貴,雖繇 此百世可也。
《題陳氏族譜序》夏鏃
[编辑]「近時人家立譜,多取名人顯宦為宗祖,而以己之宗 祖為他人子孫,冒昧可笑,此譜不時修之故也。」吾邑 妙山陳氏之《譜》,嘗一再修於元延祐、國朝永樂間,嗣 茲累累修葺,皆不妄攀阿,可以觀家風矣。初,知州伴 菊公,與長史木菴趙先生,吾從曾祖前都御史,同時 為姻交,文行無不同,三家又同時修譜,義例一致,蓋 互相商定者也。陳之中葉,曰子良、曰仲述,叔姪相繼 出后他姓,為丁、為仇,其去仇歸陳,亦自知州公始。丁 因循至今,敏之方切憤念,續修茲譜,搜索疏遠,亟以 收族人之心,誓必訖事於前人無失,可謂祖孫一心 殫力本始者矣。寒家至台,姻籍無先陳氏。予曾祖姑 敏之從曾祖妣先大父娶焉,吾女嫁「焉,吾二孫科極, 又娶焉。」夏氏先今名姓《班譜》中,敏之求予題其首,不 得辭。
《筍江陳氏族譜序》陳琛
[编辑]世之論天者,皆曰:「天無心於榮辱禍福。」夫人特人之 所值,有幸不幸耳。余謂天雖無心,而有定理,凡君子 必得榮福,而小人卒不免於禍且辱。昔晉羊叔子登 峴山,慨然謂其從事鄒湛曰:「自有宇宙而有此山,登 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然 以今觀之,峴山可夷,而叔子之名不可泯。凡今為《羊 氏譜牒》者,未必皆叔子之後,而亦每每援及叔子,是 叔子至今存也。宋章惇沒未久,其子孫羞認其墳塋, 而呂惠卿之後在泉,或有指言惠卿寔爾之祖者,無 不顏面發赤,忿勃以為非是,乃已是小人者,初未嘗 有為之後者也。福莫大於長存,禍莫慘於無後,誰謂 君子不善取福於天?而天果皆不定,而人之榮辱禍 福果皆出於偶然也哉?然多福貴於自求,不自求而 惟求之先人以為或能榮我福我,則雖朱均亦不能 得之於堯舜,而況於所謂「遙遙華冑」者乎?大抵人顧 自處何如,使吾果賢也,則世德自我而光揚,果不賢 也,則先聲由是而玷墜,喬木孤芳亦豈能盡為子孫 無似者之憑賴哉?況吾既不能為後,而又無所考據, 以真知其為某聖某賢之後,而徒茫昧遠取,著之譜 以號於人曰:「吾祖實某聖某賢。」吾恐有竊笑而群議 之者矣,又何榮與福之有?此狄青之所以不敢自附 於狄梁公,而郭崇韜之所以為最無識也。吾邑筍江 陳君時中,勤學慕古,秀出於其族。每謂族不立譜,則 無以「合暌萃渙。」興孝、存仁,因與其從叔本靜為之。一 日出以示余曰:「此譜斷自可知,不敢妄有所攀附,以 誣先代而誑後人,蓋實錄也。願先生畀一言於首。」余 意以為修立譜牒易,光重譜牒難。然既知所以修立 之,則必思所以光重之而受福不遠者,於譜不光也。 故以禍福有定及君子必得其福者告之,吾知本靜 時中,必能勉求務得,以為其族,「自求多福」者勸也。
===不敢後於常人者,先生教育之功居多。」以是命選受 業於先生。嗚呼!自曾子父子從游孔門後,大道既隱, 人不知師,千餘年間,天下貿貿焉。迄宋諸儒倡明道 學,於是蔡季通父子始知師事朱晦菴。噫師而至於 父子相繼,則師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學從可知矣。 選非其人,第父子同游,則有不異者耳。選日侍先生, 教必本於忠孝,文必關於世教,至於言之與行,較若 畫一。竊嘗自嘆,雖古之醇儒,何以加焉。今年先生猶 子豫、從叔總同北上,出《家譜》,以先生之命,命選序之。 乃知先生之先代有哲人,類皆秉直不阿,中問簪笏, 彬彬濟濟。其家學淵源,有自來矣。周子有言曰:「家難 而天下易。」選以為家,易耳而天下難。天下之權在人, 雖孔孟之聖且賢,道具矣,不能必天下之用己。家之 權在我。苟敬身以立本,明倫以敦典,立教以育才,舉 諸心、加諸彼而已。《陳氏家譜》,世世修之。所以修者,其 身敬,其倫明,其教立。此陳氏之所以多賢,而家之所 以獨齊於台也。於是敢以習於先生者,書以應命。若 夫《譜》之世系、名卿鉅公,言之詳矣,毋庸贅。
《陳氏宗譜序》陳圖
[编辑]昔漢班固《族論》曰:「宗者何?宗,尊也,為先祖主也。宗人 之所尊也。」《禮》曰:「宗人將有事,族人皆待,所以長和睦 也。」族者何也?族者,湊也,聚也,謂恩愛相流湊也。生相 親愛,死相哀痛,有聚會之道,故謂之族。信乎人生有 自然之氣類,上自鼻祖,下迄耳孫,所由一脈以相聯 也。但緣世代邈隔,支裔繁衍,或問其所自始與其所 同列,則茫乎莫之辨者。故家之有譜,乃以使人瞭然 於目,而興尊親之懷也。我陳氏《族譜》,始修於繼祖公, 再修於少川粵臺公,其營營於是役者,實有補於宗 族矣。今再閱三世,其生息之消長,人事之盛衰、里居 之互易,大相逕庭於昔。況當茲鼎革離亂之餘,人處 四方,聲問不通,恐後來更有難為稽者,則今日之續 修,頃不容緩圖。由是怦怦自惕,乃取舊本愬源尋流, 分抄各帙,遍求其核,幸得藉手以告成,上以繼三公 「輯譜」之意,下以洽子姓同氣之誼,庶無愧於班固之 論,而成其為宗族之義焉。雖然,予竊有感也。曩者少 川公帥族建置大宗祠以虔祀焉,立有常法,攸行者 僅爾兩葉,遂為廢弛。至今堂階鞠為茂草,几筵冷落, 寧能恝然乎?近有思復其舊者,猶等於道築,尚未有 以處此也。吾謂興舉廢墜,《春秋》進子姓之咸集者,則 某也為昭、某也為穆,世派不紊,敬所尊、愛所親,而譜 中之臚列者,將濟濟以駿奔於堂下而見諸實事矣。 則修譜者豈僅空言乎哉!吾敢併告之,冀共登斯道 之至隆也。謹序。
《青陽陳氏族譜序》焦竑
[编辑]嘉靖戊午,余始識青陽陳水部於場屋,去之四十餘 年。其從孫明鼇與余兒周同舉於鄉,為人溫而恪,蔚 而有文。余知陳氏之興,蓋未艾也。一日,出其家譜以 示余曰:「此余世父一德、一賓所修葺,而族祖邦任及 諸宗人之志也。」先生其一言序之。余考古昔《譜》領於 官,其法最嚴。隋唐而後,譜局始廢,世家寖迷其本,始 多而亡統,遠而離宗,棼棼然不可勝原矣。《官禮》之陳, 本出汪氏。自宋將仕公贅壻於陳,子孫襲其姓而不 能自還,然類能以儒自振。觀譜所載,或總益州,或按 十道使,或拜御史大夫,不獨近世之「水部公」也。家乘 私史,雖自相創述,論著者據其所聞,不能廣覽旁搜, 以會通其故。駁不倫,亦無足怪。今陳氏之《譜》,自志 達公而下,字名、官位、壽年、墳墓以及縉紳之詩文,朝 廷之誥敕,粲然如目見而耳受,可謂備已。汪出魯成 公次子,世言汪者,必本周公,而陳則虞舜之世,胡公 滿之裔也。雖皆神明之胄,而改徙變置,不無居同而 殽人冒而奪之失,識者嘗寘疑於其間。以余觀之《載 籍》,其為陳者蓋有四焉:大舜之後以國為氏者,一也; 白氏自隋初改為陳,此萬年之陳,二也;魯相無後,後 以外孫劉矯,此廣陵之陳,三也;侯莫陳之後亦以陳 為氏,四也。鄭、夾漈氏族之學最為精審,所臚列殆非 一端,而於官禮之陳奚疑?況君子微獨辨姓之亟,而 禔身睦族之為難?陳氏官修職,士修學,民修業,而定 為家規,又扶善詘衺,凜然以禮義相聯序。同堂而處, 比肩接膝,坐行拜起,忠孝友愛之意,可觸目而興也。 此其於敦敘之大本業無愧矣。異日明鼇登朝,疏請 於上,以還將仕公之舊,而竟水部之志未晚也。《語》曰: 「公侯之後,必復其始。」余輒書以俟之
陳姓部選句
[编辑]《漢張衡司空陳公誄》:「敬仲初育,發繇卜筮。鳳飛觀國, 流光末裔。」
《陳江總皇太子太學講碑》「我大陳之御,天下,若水渙 其長瀾,瑤星躔其永歷。重華誕啟,興於大鹿之野;敬 仲繼業,盛矣鳴鳳之占。」
唐李商隱詩:「耿董官勳大,荀陳地望清。」
宋蘇軾《朱陳嫁娶圖》詩:「聞道一村唯兩姓,不將門戶 賣崔盧。」
陳姓部紀事
[编辑]《漢書陳遵傳》:遵字孟公,杜陵人。時列侯有與遵同姓 字者,每至人門曰「陳孟公,坐中莫不震動,既至而非, 因號其人曰陳驚坐云。」
《王莽傳》:「始建國元年,莽曰:予前在攝時,建郊宮,定祧 廟,立社稷,神祗報況,或光自上,復於下流為烏,或黃 氣熏烝,昭燿章明,以著黃虞之烈焉。自黃帝至於濟 南伯王,而祖世氏姓有五矣。黃帝二十五子,分賜厥 姓十有二氏。虞帝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媯,在 周曰陳,在齊曰田,在濟南曰王。予伏念皇初祖考黃」 帝、皇始祖考虞帝,以宗祀於明堂,宜序於祖宗之親 廟。其立祖廟五,親廟四,后夫人皆配食郊祀。黃帝以 配天,黃后以配地。以新都侯東第為大禖,歲時以祀。 家之所尚,種祀天下。姚、媯、陳、田、王氏凡五姓者,皆黃、 虞苗裔,予之同族也。《書》不云乎:「惇序九族」,其令天下 上此五姓名籍於秩宗,皆以為宗室。「世世復,無有所 與。其元城王氏勿令相嫁娶,以別族理親焉。」
《後漢書雷義傳》:「義舉茂才,讓於陳重,刺史不聽,義遂 佯狂,被髮走,不應命。鄉里為之語曰:『膠漆自謂堅,不 如雷與陳』。」
《世說》:正始中,人士比論,以五荀方五陳,荀淑方陳寔, 荀靖方陳諶,荀爽方陳紀,荀彧方陳群,荀顗方陳泰。 《宋史陳師錫傳》:「師錫始與陳瓘同論京卞,時號二陳。」 《將樂縣志》:「陳真拜饒州通判,改安慶,秩滿赴京,會成 祖夢二朱衣侍墀下,自云太守一真一假。次日同他 郡通判陳假引奏,適與夢符俱陞知府。」
《明外史陳濟傳》:「陳繼,吳人。父汝言,坐法死。繼甫生十 月,遺書數萬卷。母吳,躬織以資誦讀。比長,貫穿經學, 人呼為陳五經。」
《李時勉傳》:時勉與陳敬宗同在翰林,袁忠徹嘗相之, 曳二人並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埒。」敬宗儀觀魁梧, 時勉貌稍寢。後二人各為南北祭酒,敬宗方嚴肅,下 時勉平恕得士,世稱賢祭酒者,曰「南陳北李。」
《陳寧傳》:「寧有才氣,而性特嚴刻,嘗令左右燒鐵烙人 肌膚,吏民苦之,號為陳烙鐵。」
《艾南英傳》:萬曆末,場屋文腐爛,南英深疾之,與同郡 章世純、羅萬藻、陳際泰以興起斯文為任。乃刻四人 所作,行之世。世人翕然歸之,稱為「章、羅、陳艾。」
《江寧府志》:「陳欽知廣平,周達民隱,臨事果決,百廢具 修。時巡九縣,問民疾苦,郡人號為陳母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