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37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七十五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五卷目錄

 董姓部彙考

  國語鄭語

  唐書宰相世系表

  鄭樵通志以字為氏

  凌迪知萬姓統譜董姓

 董姓部列傳一

  有虞氏

  董父

  周

  董狐       董叔

  董安于

  秦

  董紲       董翳

  董公

  漢

  董渫       董赤

  董仲舒      董偃

  董罷軍      董朝

  董舍吾      董安漢

  董賢散侯   董忠

  董詘       董宏

  董武       董恭

  董賢高安侯  董寬信

  後漢

  董永東昌侯  董宣

  董鈞       董黯

  董班       董勛

  董永孝子   董仲

  董正       董扶

  董卓       董旻

  董璜       董祀

  董承       董和

  董允       董恢

  魏

  董昭       董訪

  董胄       董尋

  董遇

  吳

  董襲       董奉

  晉

  董宏       董景道

  董京       董養

  董霸

  南齊

  董僧慧

  北魏

  董英       董虯

  董謐       董巒

  董徵       董吐渾

  董洛生      董紹

  隋

  董純       董展

  董叔封

  唐

  董思恭      董滿

  董廷蘭      董晉

  董溪       董居中

  董邵南      董平

  董昌       董龍

  後唐

  董璋       董紹顏

  後周

  董思安

氏族典第三百七十五卷

董姓部彙考

[编辑]

《國語》

[编辑]

《鄭語》

[编辑]

史伯對鄭桓公曰:「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惇大, 天明地德,光昭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夫成 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 幕能聽協風,以成物樂生者也。夏禹能單平水土,以 品處庶類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於百姓者也周棄能播殖百穀,疏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後皆為王 「公侯伯。」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 也。其後八姓於周,未有侯伯佐制物於前代者。昆吾 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當周未有己姓昆吾、 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矣;彭姓彭祖、豕 韋、諸稽,則商滅之矣;禿姓舟人,則周滅之矣;妘姓鄔、 鄶路、偪陽,曹姓鄒、莒,皆為采、衛。或在王室,或在夷、翟, 莫之數也。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姓無後,融之興 者,其在𦬒姓乎?

《唐書》

[编辑]

《宰相世系表》

[编辑]

董氏出自姬姓。黃帝裔孫有飂叔安,生董父,舜,賜姓 董氏。裔孫辛,有辛有子孫分適晉,有董狐,裔孫翳,項 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子孫遂居隴西。漢江都相仲舒 少子之孫,自廣川徙隴西,裔孫徙河東。

《鄭樵通志》

[编辑]

以字為氏

[编辑]

董氏,己姓,或言姬姓。黃帝之裔孫有飂叔安,生董父, 其後遂為董氏。又有陸終之子參,胡姓董,周時為胡 國,其後亦為董氏。晉有董狐、董安于,漢有江都相董 仲舒,清河廣川人。後漢有董宣、董鈞,宣,陳留人;鈞,犍 為人。晉有董京、董養,又有范陽董秦,大曆中賜姓李 氏。

《凌迪知萬姓統譜》

[编辑]

董姓

[编辑]

董,隴西角音。

董姓部列傳一

[编辑]

有虞氏

董父

[编辑]

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蔡墨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 曰董父,能擾畜龍以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封諸鬷 川,鬷夷氏其後也』。」

[编辑]

董狐

[编辑]

按《左傳》:宣公二年:「秋九月,晉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 子未出山而復。太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 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 而誰』?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董叔

[编辑]

按《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欒桓子娶於范宣子,生懷子。 懷子好施,士多歸之。宣子畏其多士也,使城著而遂 逐之。欒盈出奔楚。宣子殺箕遺、黃淵、嘉父、司空靖、邴 豫、董叔邴、師申書、羊舌虎、叔羆。」《十子》皆晉大夫欒 盈之黨也。

董安于

[编辑]

按《左傳》定公十三年:「晉荀寅、范吉射將作亂,董安于 告趙孟曰:『先備諸』。」趙孟不可。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 趙氏之宮,趙鞅奔晉陽。冬十一月,荀躒、韓不信、魏曼 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荀寅、士吉射奔朝歌。十二 月,趙鞅入於絳。十四年,梁嬰父惡董安于,謂知文子 曰:「不殺安于,使終為政於趙氏,趙氏必得晉國。」盍以 其先發難也,討於趙氏。文子使告於趙孟曰:「范、中行 氏雖信為亂,安于則發之,是安于與謀亂也。晉國有 命,始禍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趙孟患之,安 于曰:「我死而晉國寧,趙氏定,將焉用生?」乃縊而死。趙 孟尸諸市,而告於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 罪矣,敢以告。」知伯從趙孟盟,而後趙氏定祀,安于於 廟。

[编辑]

董紲

[编辑]

按《漢書陳勝傳》:「勝初立時,銍人董紲特起,將兵圍東 海,守於郯。」

董翳

[编辑]

按《漢書項籍傳》,「羽分天下以王諸侯,都尉董翳本勸 章邯降,故立翳為翟王,王上郡。」

董公

[编辑]

按《漢書高帝本紀》:二年三月,漢王至洛陽,新城三老 董公遮說漢王曰:「項羽無道,放殺其主,天下之賊也。 夫仁不以勇,義不以力,三軍之眾,為之素服以告之 諸侯,為此東伐,四海之內,莫不仰德。此三王之舉也。」 於是漢王為義帝發喪。按尚友錄董公秦隱士史失其名

[编辑]

董渫

[编辑]

按《漢書功臣侯表》:「渫初起以舍人從擊秦,為都尉。入 漢,定三秦,出關以將軍定諸侯,封成侯。七年,薨,諡敬。」

董赤

[编辑]

按《漢書功臣侯表》:「孝惠元年,成康侯赤嗣,四十四年, 有罪免。孝景中五年,復封節氏侯,八年薨。」

董仲舒

[编辑]

按《史記董仲舒傳》:「仲舒,廣川人,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三年不觀于舍園。其精如此。為江都相, 廢為中大夫,居舍,著災異之記。主父偃嫉之,取其書 奏之天子,召諸生示其書。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 師書,以為下愚。于是下仲舒吏,當死,詔赦之。仲舒為 人廉直,相膠西王。膠西王聞仲舒有行,善待之。疾免」, 居家卒。

董偃

[编辑]

按《漢書東方朔傳》:「初,帝姑館陶公主,堂邑侯陳午尚 之。午死,主年五十餘矣,近幸董偃。始偃與母以賣珠 為事,偃年十三,隨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因 留第中。至年十八而冠,出則執轡,入則侍內,為人溫 柔愛人,以主故,諸公接之,名稱城中,號曰董君。安陵 爰叔為董君晝求見上之策,令主稱疾不朝。上往臨」 疾,問所欲,主曰:「願陛下回輿枉路臨妾山林,得獻觴 上壽,娛樂左右。」上還,主疾愈。數日,上臨山林,坐未定, 上曰:「願謁主人翁。」主徒跣謝,自引董君伏殿下,再拜 謁。有詔賜衣冠上。當是時,董君見尊不名,稱為主人 翁,貴寵天下莫不聞,郡國狗馬、蹴鞠、劍客輻湊董氏。

董罷軍

[编辑]

按《漢書功臣侯表》:「建元四年,成共侯罷軍嗣,五年薨。」

董朝

[编辑]

按《漢書功臣侯表》:「元光三年,成侯朝嗣。元狩三年,坐 為濟南太守,與城陽王女通。耐為鬼薪。」

董舍吾

[编辑]

按《漢書·功臣侯表》:「舍吾以匈奴都尉降。元狩四年,封 散侯,十七年薨。」

董安漢

[编辑]

按:《漢書功臣侯表》:「太初三年,散侯安漢嗣。」

董賢

[编辑]

按《漢書功臣侯表》:「散侯賢嗣,征和三年,坐祝詛上,下 獄病死。」

董忠

[编辑]

按《史記建元以來侯表》:「忠父故潁川陽翟人,以習書 詣長安。忠有材力,能騎射,給事期門,與張章相知。章 語忠:『霍禹謀反。忠以語楊惲,共發覺,忠封高昌侯』。」

董詘

[编辑]

按:《漢書功臣侯表》:「元康四年,成侯渫元孫平陵公乘 詘詔復家。」

董宏

[编辑]

按《漢書功臣侯表》:「初元二年,高昌煬侯宏嗣。四十一 年,建平元年,坐佞邪免。二年,復封故國。三年薨。」

董武

[编辑]

按《漢書功臣侯表》:「元壽元年,高昌侯武嗣。二年,坐父 宏前為佞邪,免。」

董恭

[编辑]

按《漢書董賢傳》:「賢父恭,為御史雲中侯,徵為霸陵令, 遷光祿大夫少府,賜爵關內侯,徙衛尉,秩中二千石。 哀帝崩,徙合浦。」

董賢

[编辑]

按《漢書董賢傳》:「賢字聖卿,雲陽人,為太子舍人。哀帝 立,隨太子官為郎。傳漏殿下,為人美麗自喜,哀帝望 見,說其儀貌,引上與語,拜為黃門郎。繇是始幸,寵愛 日甚。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則參乘,入御左右,與上臥 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迺斷 袖而起。其恩愛如此。封高安侯,代丁明為大司馬衛」 將軍時,賢年二十二,雖為三公,常給事中,領尚書。百 官因賢奏事,哀帝崩,太后詔收大司馬印綬,罷歸第, 即日賢自殺。

董寬信

[编辑]

按《漢書董賢傳》:「賢弟寬信,代賢為駙馬都尉。哀帝崩, 徙合浦。」

後漢

[编辑]

董永

[编辑]

按:《漢書功臣侯表》:「建武二年,高昌侯永紹封。」

董宣

[编辑]

按《後漢書董宣傳》:「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初為司徒, 侯霸辟舉高第,累遷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孫丹為 五官掾。丹新造宅,而卜工以為當有死者,丹乃令其 子殺道行人,置屍舍內,以塞其咎。宣收丹父子殺之。 丹宗黨三十餘人,操兵詣府稱冤,宣盡殺之。坐徵詣 廷尉獄,光武特原宣,左轉懷令。後為江夏太守,坐免。」 後特徵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吏不 能得。主出行,以奴驂乘。宣駐軍叩馬,大言數主之失, 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 箠殺之。宣叩頭曰:「陛下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 乎?」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 頭謝主,宣不從。彊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因 敕彊項令出,由是豪強震慄,京師號為「臥虎。」卒於官。 詔遣使者臨視,惟布被覆屍,有大麥數斛,敝車一乘。 帝傷之,賜艾綬,葬以大夫禮。拜子並為郎中。

===董鈞===按《後漢書董鈞傳》:「鈞字文伯,犍為資中人。習慶氏《禮》。 元始中,舉明經,遷廩犧令,病去官。建武中,舉孝廉,辟 司徒府。鈞博通古今,數言政事。永平中,為博士,累遷 五官中郎將。後坐事左轉騎都尉。年七十餘卒。」

董黯

[编辑]

按《尚友錄》:「黯,字叔達,句章人,仲舒六世孫。事母孝。比 鄰王寄之母以黯能孝,諷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 黯恨之。後母死,斬寄首以祭母,自陳於官,和帝詔釋 其罪。」

董班

[编辑]

按《後漢書李固傳》:「梁冀畏固名德,誅之。露固尸於四 衢,令有敢臨者加其罪。南陽人董班往哭固而殉,尸 不肯去。太后憐之,乃聽得襚斂歸葬。班由此顯名,三 公並辟,班遂隱身,莫知所歸。」《楚國先賢傳》曰:「班字 季,宛人。少遊太學,宗事李固,才高行美,不交非類。嘗 耦耕澤畔,惡衣疏食。聞固死,星行奔赴,哭泣盡哀。司 隸察狀奏聞,天子釋而不罪。班遂守尸,積十日不去。 桓帝嘉其義烈,聽許送喪到漢中,赴葬畢而還。」

董勛

[编辑]

按《尚友錄》:有人問勛:「元日飲屠蘇酒,從少者起何?」勛 答曰:「俗以小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

董永

[编辑]

按《湖廣通志》:永,青州千乘人。少失母,養父流寓孝感。 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曰:「後無錢還,當以身 作奴。」葬畢,道遇一婦人求為永妻,永與俱詣錢主,令 織縑三百疋以償,一月而畢,辭永去,乃曰:「『我天之織 女,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言訖,凌空而去,因 名其地曰孝感。」

董仲

[编辑]

按《尚友錄》:「永子仲母即織女,故仲生而靈異,數篆符 鎮邪怪。嘗遊京山潼泉,以地多蛇毒,書二符以鎮之, 其害遂絕。」今篆石在京山。

董正

[编辑]

按《廣東通志》:「正字伯和,番禺人。以學行知名,公府辟 命皆不就。熹平末,或勸之仕,嘆曰:『潛龍以不見為德, 君子以藏寶自完。吾惟俟時,何迺相迫邪!建安中卒』。」

董扶

[编辑]

按《後漢書董扶傳》:「扶字茂安,廣漢綿竹人。少遊太學, 事同郡楊厚,學圖讖。還家。前後宰府十辟,公車三徵, 再舉賢良方正、博士有道,皆稱疾不就。靈帝時,大將 軍何進薦扶,徵拜侍中。扶私謂太常劉焉曰:『京師將 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信之,遂求為益州牧。扶亦 為蜀郡屬國都尉,相與入蜀。後一歲,帝崩,天下大亂」, 乃去官還家,年八十二卒。後劉備稱天子於蜀,皆如 《扶言》。

董卓

[编辑]

按《後漢書董卓傳》:「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為兵馬掾。 桓帝末,為并州刺史,河東太守。中平元年,拜東中郎 將,持節擊張角軍,敗邊章、韓遂等,大盛。朝廷復拜卓 破鹵將軍。章、遂進兵,卓與戰,大破之,封斄鄉侯。五年, 拜前將軍。靈帝崩,何進、袁紹謀誅閹宦,呼卓將兵入 朝。未至而何進敗,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陳留王」 夜走,卓聞少帝在北邙,因往奉迎。卓兵士大盛,乃諷 朝廷策免司空劉弘而自代之,遂脅太后策廢少帝, 立陳留王為帝。卓遷太尉,領前將軍事,更封郿侯,尋 進為相國。卓諷朝廷拜為太師,位在諸侯王上。王允 與呂布謀誅卓,斬之,尸于市。卓素充肥,守尸吏然火 置卓臍中,光明積日。

董旻

[编辑]

按《後漢書董卓傳》:「卓弟旻為左將軍,封鄠侯。王允誅 卓,使皇甫嵩攻旻于郿塢,殺其母妻男女,盡滅其族。」

董璜

[编辑]

按:《後漢書董卓傳》:「卓兄子璜為侍中中軍校尉。」

董祀

[编辑]

按《後漢書列女傳》:「陳留董祀妻同郡蔡邕女,字文姬。 文姬為胡騎所獲,在胡中十二年,曹操遣使以金璧 贖之,而重嫁於祀。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 曹操請之,操乃原祀罪。」

董承

[编辑]

按《蜀志先主傳》:「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曹公遣先 主督朱靈路招要擊術。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 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遂與承 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董承漢靈 帝母董太后之姪於獻帝為丈人古無丈人之名故 謂之舅也。

董和

[编辑]

按《蜀志董和傳》:「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 郡江州人。漢末,和率宗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以為牛 鞞江源長、成都令,遷益州太守。先主定蜀,徵為掌軍 中郎將,與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和居官 食祿,外牧殊域,內斡機衡,二十餘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

董允

[编辑]

按《蜀志董允傳》:「允字休昭,和之子也。先主立太子,允 以選為舍人,徙洗馬。後主襲位,遷黃門侍郎、侍中,領 虎賁中郎將。延熙六年,加輔國將軍。七年,以侍中守 尚書令。九年卒。」

董恢

[编辑]

按《蜀志董允傳》:「允嘗與費褘、胡濟等共期游宴,嚴駕 已辦,而郎中襄陽董恢詣允修敬,乃命解驂。」

[编辑]

董昭

[编辑]

按《魏志董昭傳》:「昭字公仁,濟陰定陶人。舉孝廉,除癭 陶長,柏人令。袁紹以為參軍事,領魏郡太守。紹受讒, 將致罪於昭,昭詣漢獻帝上還印綬,拜騎都尉。天子 在安邑,昭從河內往,拜議郎,遷河南尹,為冀州牧,徙 為徐州牧。鄴既定,以昭為諫議大夫。太祖表封千秋 亭侯,轉拜司空軍祭酒。文帝踐阼,遷大鴻臚,進封右」 鄉侯,徙封成都鄉侯,拜太常。其年徙光祿大夫,給事 中。七年,拜太僕。明帝即位,進爵樂平侯,轉衛尉。太和 四年,行司徒事。六年,拜真。年八十一薨,諡曰「定侯。」

董訪

[编辑]

按:《魏志董昭傳》:「文帝踐阼二年,賜昭弟訪爵關內侯。」

董胄

[编辑]

按《魏志董昭傳》:「昭薨,子胄嗣,歷位郡守九卿。」

董尋

[编辑]

按《魏志明帝本紀》註:《魏略》曰:「明帝徙長安鐘簴銅人, 司徒軍議掾河東董尋上書諫,主者奏收尋,詔勿問。 後為貝丘令,清省得民心。」

董遇

[编辑]

按《魏志王朗傳》:「明帝時,大司農弘農董遇等,歷註經 傳,頗傳於世。」《魏略》曰: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 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采梠負販,而常挾持經書, 投閒習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建安初,郡舉孝廉,稍 遷黃門侍郎。時帝委政太祖,遇朝夕侍講,為天子所 愛信。二十二年詣鄴,轉為冗散。黃初中,出為郡守。明 帝時,入為侍中大司農,數年病亡。遇善治《老子》,為作 訓註;又善《左氏傳》,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 肯教,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 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讀之。」或問三餘之意, 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雨者晴之餘也。」於是 諸生稍從遇學。

[编辑]

董襲

[编辑]

按《吳志董襲傳》:「襲字元代,會稽餘姚人。長八尺,武力 過人。孫策入郡,署門下賊曹,拜別部司馬,遷揚武都 尉。彭虎平,拜威越校尉,遷偏將軍。曹公出濡須,權使 襲督五樓船,住濡須口。夜卒暴風,船敗,襲死,權改服 臨喪。」

董奉

[编辑]

按《吳志士燮傳》注:葛洪《神仙傳》曰:「燮嘗病,死已三日, 仙人董奉以一丸藥與服,以水含之,捧其頤搖消之。 食頃即開目動手,顏色漸復,半日能起坐,四日復能 語,遂復常。奉字君異,候官人。」

[编辑]

董宏

[编辑]

按:《蜀志董允傳》:「允孫宏,晉巴西太守。」

董景道

[编辑]

按《晉書董景道傳》:「景道字文博,弘農人。少好學,千里 追師,所在晝夜誦讀,不與人交通。明《春秋三傳》、京氏 《易》、馬氏《尚書》《韓詩》,皆精究大義,《三禮》專遵鄭氏。永平 中,知天下將亂,隱於商洛山,毒蟲猛獸皆繞其㫄。是 以劉元海及聰屢徵,皆礙而不達。劉曜時出山,廬於 渭汭。曜徵為太子少傅、散騎常侍,並固辭,以壽終。」

董京

[编辑]

按《晉書董京傳》:「京字威輦,不知何郡人。初與隴西計 吏俱至洛陽,被髮吟詠,常宿白社中,時乞於市,或見 推排罵辱,曾無怒色。孫楚時為著作郎,數就社中與 語。後數年遁去,莫知所之,於其寢處,惟有一石竹子 及詩二篇。」

童養

[编辑]

按《晉書董養傳》:養字仲道,陳留浚儀人也。泰始初,到 洛下。及楊后廢,養著《無化論》以非之。永嘉中,洛城東 北步廣里中地陷,有二鵝出焉,蒼者飛去,白者不能 飛。養聞歎曰:「『昔周時所盟會狄泉,即此地也。今有二 鵝,蒼者胡象,白者國家之象,可盡言乎』?顧謂謝鯤、阮 孚曰:『君等可深藏矣』。乃與妻荷擔入蜀,莫知所終。」

董霸

[编辑]

按《貴州通志》:「霸,永嘉中以平樂太守破牂牁,平夷地。」

南齊

[编辑]

董僧慧

[编辑]

按《南史晉安王子懋傳》:「董僧慧,丹陽姑孰人。出自寒微,而慷慨有節義,好讀書,甚驍果。元邈知其豫子懋 之謀,執之。僧慧曰:『晉安舉義兵,僕實豫議。古人云:『非 死之難,得死之難』。僕得為主人,死不恨矣。願至主人 大斂畢,退就湯鑊,雖死猶生』。元邈義而許之。還,具白 明帝,乃配東冶,言及九江時事,輒悲不自勝。子懋子」 昭基,九歲,以方二寸絹為書,參其消息,并遺錢五百。 以金假人,崎嶇得至。僧慧睹書,對錢曰:「此郎君書也。」 悲慟而卒。

北魏

[编辑]

董英

[编辑]

按:《魏書董徵傳》:「徵祖英,高平太守。」

董虯

[编辑]

按:《魏書董徵傳》:「徵父虯,郡功曹。」

董謐父京

[编辑]

按《魏書崔元伯傳》:「元伯,清河東武城人。同郡董謐。謐 父京,俱以碩學播名遼海。謐好學,傳父業。中山平,入 朝,拜儀曹郎,撰朝覲、饗宴、郊廟、社稷之儀。」

董巒子景曜

[编辑]

按《魏書田益宗傳》:「益州內附之後,蕭鸞遣寧州刺史 董巒追討之,官軍進擊,執巒并其子景曜送於行宮。 巒字仲舒,營陽人,高祖以為越騎校尉,景曜為員外 郎。」

董徵

[编辑]

按《魏書董徵傳》:「徵字文發,頓丘衛國人也。好古學,遍 受諸經,大義精練。太和末,為四門小學博士。後世宗 詔徵教授京兆、清河、廣平、汝南四王,特除員外散騎 侍郎。清河王懌為司空司徒,引徵為長流參軍。懌遷 太尉,徵為倉曹參軍,出為沛郡太守,加揚烈將軍。入 為太尉司馬,俄加輔國將軍。未幾,以本將軍除安州」 刺史,入為司農少卿、光祿大夫,加平東將軍。尋以老 解職。永熙二年卒。優贈散騎常侍、都督《相殷滄三州》 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相州刺 史,諡「文烈。」

董吐渾

[编辑]

按《魏書閻元明傳》:「東郡小黃縣人董吐渾兄養,事親 至孝,三世同居,閨門有禮。景明初,畿內大使王凝奏 請標異,詔從之。」

董洛生

[编辑]

按《魏書董洛生傳》:「洛生,代人也。居父喪過禮。詔遣祕 書中散溫紹伯奉璽書慰之。」

董紹

[编辑]

按《北史董紹傳》:「紹字興遠,新蔡鮦陽人。少好學,有文 義,起家四門博士,累遷兼中書舍人。豫州城人白早 生以城南叛,詔紹慰勞,為賊鎖禁,送江東。梁領軍呂 僧珍暫與紹言,便相器重,梁武聞之,使聽還國。紹還 後,除洛州刺史。蕭寶夤反,以拒寶夤功,賞新蔡縣男。 參朱天光為關右大行臺,啟為大行臺從事。天光敗」, 賀拔岳復請紹為其開府諮議參軍。及孝武西遷,除 御史中丞。孝武崩,周文與百官推奉文帝,上表勸進, 前後再奏,帝不許。周文曰:「為文能動至尊,惟董公耳。」 乃命紹為第三表,操筆便成表奏。周文曰:「開進人意, 不當如此邪!」及登祚,方任用之,而紹議論朝廷,賜死。 孫嗣。

[编辑]

董純

[编辑]

按《隋書董純傳》,「純字德厚,隴西成紀人。少有膂力,便 弓馬。在周,仕歷司御上士,典馭下大夫,封固始縣男。 從武帝平齊,以功拜儀同,進爵大興縣侯。高祖受禪, 進漢曲縣公,累遷驃騎將軍,進位上開府,拜左衛將 軍,尋改封順政縣公。漢王諒作亂并州,以純為行軍 總管,河北道安撫副使,從楊素擊平之。拜柱國,進爵」 為郡公,轉左備身將軍。數年,轉左驍衛將軍、彭城留 守。出為汶山太守,轉榆林太守,復為彭城留守。有譖 純怯懦,不能平賊。帝大怒,遣使鎖純詣東都。有司希 旨,致純死罪,竟伏誅。

董展

[编辑]

按《尚友錄》:「展字伯仁,善畫,知名於時。」

董叔封

[编辑]

按《萬姓統譜》:「叔封,開皇四年為鹽亭令,有德愛,政暇 宴遊鳳皇山,後人思之,號為董叔山。」

[编辑]

董思恭

[编辑]

按《萬姓統譜》:「思恭官至右史,與許敬宗等撰《瑤山玉》 五百卷。」

董滿

[编辑]

按《萬姓統譜》:「滿,長興人。天寶三年父亡,廬墓生芝九 莖。大中元年,表其鄉曰『嘉瑞』。」

董廷蘭

[编辑]

按《唐書房琯傳》:「琴工董廷蘭出入琯所,琯昵之。廷蘭 藉琯勢,數招賕謝,為有司劾治。」

===董晉===按《唐書董晉傳》:「晉字混成,河中虞鄉人。擢明經,拜祕 書省校書郎,待制翰林。出從淮南崔圓府為判官。還 朝,累遷祠部郎中。大曆中,李涵持節送崇徽公主於 回紇,署晉判官。還遷祕書少監。德宗立,授太府卿左 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知臺事。出為華州刺史。朱泚 反,晉走行在,改國子祭酒,宣慰恆州,遷左金吾衛大」 將軍,改尚書左丞。貞元五年,以門下侍郎同中書門 下平章事。九年,罷為禮部尚書,以兵部尚書為東都 留守。李萬榮死,詔晉檢校尚書左僕射,為宣武節度 副大使,知節度事。汴士素驕,晉謙愿儉簡,事多循仍, 故軍相安。在軍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贈太傅,諡曰恭 惠。

董溪

[编辑]

按《唐書董晉傳》:「晉子溪,字惟深,擢明經,三遷萬年令。 討王承宗,擢度支郎中,為東道行營糧料使。坐盜軍 貲,流封州,至長沙,賜死。」

董居中

[编辑]

按《唐書董晉傳》:「晉子溪,溪子居中,善詩,為張籍所稱。」

董邵南

[编辑]

按《韓昌黎集送董邵南序》註:「邵南,壽州安豐人。舉進 士,不得志,去遊河北,將求用於諸鎮。故退之作此送 之。」

董平

[编辑]

按《溧陽縣志》:「平,唐永貞中進士,累官門下中書侍郎。 太和末,與賈餗等謀誅宦官,事泄,有甘露之變,平殉 其難,後賜祭葬。」

董昌

[编辑]

按《唐書董昌傳》:「昌,杭州臨安人。始籍土團軍,以功累 擢石鏡鎮將。中和三年,刺史路審中臨州,昌率兵拒, 不得入,即自領州事。鎮海節度使周寶表為刺史。昌 已破劉漢宏兵益彊,進義勝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右 僕射。始為治廉平,人頗安之。僖宗時,天下貢賦不入, 獨昌賦外獻常參倍,旬一遣,以五百人為率,率給一」 刀,後期即誅。朝廷賴其入,故累拜檢校太尉、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爵隴西郡王。寖自侈大,託神以詭眾,凡 民訟,不視獄,但與擲博齒,不勝者死,用人亦取勝者。 下厭其虐,乃勸為帝。昌大喜,乾寧二年即偽位,國號 大越。羅平,建元曰「天冊」,自稱聖人。以次拜置諸官,官 屬不徇昌旨者,皆誅死。鎮海節度使錢鏐討之。鏐將 顧全武等數敗昌軍,昌去偽號,復為節度使。全武攻 益急,昌保子城。鏐將駱團入見紿,言「奉詔迎公居臨 安。」昌信之。全武執昌還及江西,斬之,投尸於江,傳首 京師,夷其族,發昌先墓,火之。

董龍

[编辑]

按《尚友錄》:龍,盩厔人。家貧,與里人共祀社,眾買牲牢, 龍撰文以祭,祭畢分胙。久之,眾不平,逐出龍,龍造泥 飯以祭,祭畢,泣於樹下。將焚文,有白鼠銜文入地穴, 掘之,獲白金一斗,龍率眾首官。縣令賢之,表其閭曰 「義夫閭。」

後唐

[编辑]

董璋

[编辑]

按《五代史雜傳》,「董璋,不知其世家何人也。少為汴州 富人李讓家僮。梁太祖鎮宣武,養讓為子,是為朱友 讓。其僮奴以友讓故,皆得事梁太祖。璋以軍功為指 揮使。梁亡,璋事唐為邠寧節度使。郭崇韜伐蜀,以璋 為行營右廂馬步軍都虞候,軍事大小皆與璋參決。 蜀平,以為劍南東川節度使。孟知祥鎮西川,其後二」 人連謀以反,璋因為其子娶知祥女以相結。長興元 年九月,知祥攻陷遂州,璋攻陷閬州。初,璋等反,唐獨 誅璋家屬,知祥妻子皆在成都,其疏屬留京師者皆 不誅。明宗遣蘇愿、劉澄諭璋等使改過,知祥遣人告 璋,璋曰:「唐不殺孟公,家族恩厚矣,我子孫何在?」璋由 此疑知祥賣己。三年四月,以兵萬人攻知祥,戰於彌 牟,璋大敗,還走梓州。初,唐陵州刺史王暉代還,過璋, 璋邀留之。至是,暉執璋殺之,傳其首於知祥。

董紹顏

[编辑]

按《十國春秋》:吳董紹顏善能知人。常詣鄂州節度使 李簡,簡出諸子視之。時平頭小兒何敬洙侍側,紹顏 曰:「諸子皆有功名,然不若平頭極貴也。」後敬洙累授 節鎮,為時名將。

後周

[编辑]

董思安

[编辑]

按《十國春秋》,閩董思安,莆田人。身長九尺,勇冠一時, 與王忠順友善。朱文進既弒景宗,其黨黃紹頗為泉 州刺史,思安因與忠順及泉州軍將留從效合謀復 王氏,遂殺紹頗,迎天德帝從子繼勳主軍府事。會南 唐兵攻建州急,思安將兵赴難,戰數不利。或說當以 去就計,思安曰:「吾輩世為王氏臣,今危而叛去,天下 其誰容我?」麾下感其言,無有叛者。城陷,思安歸泉州, 後南唐以為漳州刺史。時從效弟從願為副使,竟酖 殺思安,自領州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