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00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二卷目錄

 君臣部總論

  易經泰卦 否卦 臨卦 蹇卦

  書經虞書大禹謨 皋陶謨 益稷 商書太甲上 太甲下 咸有一德 說命中

  說命下 周書呂刑

  詩經大雅假樂 卷阿 烝民

  禮記表記 緇衣

  淮南子主術訓

  性理會通歷代 君臣

  大學衍義補敬大臣之禮

皇極典第二卷

君臣部總論

[编辑]

易經

[编辑]

《泰卦》

[编辑]

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 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 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本義《泰》,通也。為卦。天地交而二氣通,故為《泰》,正月之卦也。小,謂陰,大謂陽。大全丘氏曰:「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氣交,氣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事之《泰》也。」

《否卦》

[编辑]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彖》曰:否之匪人,不 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 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 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臨卦》

[编辑]

九二:咸臨,吉,無不利。

程傳二方陽長而漸盛。感動于六五中順之君。其交之親。故見信任。得行其志。所臨吉而無不利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程傳五以柔中順體居尊位。而下應於二。剛中之臣。是能倚任於二。不勞而治。以知臨下者也。本義以柔居中、下應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程傳君臣道合。蓋以氣類相求。五有中德、故能倚任剛中之賢、得大君之宜、成知臨之功。蓋由行其中德也。人君之于賢才,非道同德合、豈能用也。

《蹇卦》

[编辑]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程傳二以中正之德,與五相應,是中正之人,為中正之君所信任,故謂之「王臣。」雖上下同德,而五方在大蹇之中,致力於蹇難之時,其艱蹇至甚,故為「蹇於蹇」也。二雖中正,以陰柔之才,豈易勝其任,所以蹇於蹇也。志在濟君,於蹇難之中,其蹇蹇者,非為身之故也。雖使不勝,志義可嘉,故稱其忠藎,不為已也。

九五:大蹇,朋來。

程傳五居君位而在蹇難之中,是天下之大蹇也。二在下,以中正相應,是其朋助之來也。自古聖王濟天下之蹇,未有不由賢聖之臣為之助者,湯武得伊、呂是也。中常之君,得剛明之臣,而能濟大難者,則有矣。劉禪之孔明,唐肅宗之郭子儀,德宗之李晟是也。大全或問「大蹇朋來」之義。朱子曰:「處九五尊位,而居《蹇》之中,所以為大蹇,所謂遺大投艱於朕躬。人君當此之時,須屈群策,用群力,乃可濟也。」

書經

[编辑]

《虞書大禹謨》

[编辑]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 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皋陶謨》

[编辑]

同寅協恭和衷哉政事。懋哉懋哉!

蔡傳君臣當同其寅畏,協其恭敬,誠一無間,融會流通,而民彝物則各得其正,所謂「和衷」也。爵賞刑罰,乃人君之政事,君主之臣用之,當勉勉而不可怠者也。

《益稷》

[编辑]

帝曰:「吁!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

大全孔氏曰:鄰,近也。君臣道近,相須而成。 《陳氏經

曰:臣當親近我而助我,故曰「臣哉鄰哉。」 親我助我,乃盡為臣之道,故曰「鄰哉臣哉 。」 鄒氏補之曰:「臣,謹其分也,鄰忘其分也。臣而復鄰,嚴不至於苛;鄰而又臣,和不至於流。」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 力四方,汝為。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 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作服,汝明。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 言,汝聽。」

蔡傳此言臣所以為鄰之義也。君,元首也。君資臣以為助,猶元首須股肱耳目以為用也。言我欲左右有民,則資汝以為助,欲宣力四方,則資汝以有為也。汝明者,汝當明其小大尊卑之等差也。在,察也。忽,治之反也。言汝當審樂而察政治之得失者也。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 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 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 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 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蔡傳此舜將欲作歌,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皋陶將欲賡歌,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舜作歌而責難于臣,皋陶賡歌而責難于君。君臣之相責難者如此,有虞之治,茲所以為不可及也。

《商書太甲上》

[编辑]

惟嗣王不惠於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 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 集大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 丕承基緒。」

蔡傳伊尹言:「成湯常目在是天之明命,以奉天地神祗、社稷宗廟,無不敬肅。故天視其德,用集大命,以有天下,撫安萬邦。我又身能左右成湯,以居民眾,故嗣王得以大成其基業也。」

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嗣 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 忝厥祖。」

《太甲下》

[编辑]

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 于休。

蔡傳「君臣各盡其道」,邦國永信其休美也。

《咸有一德》

[编辑]

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 有》之師。」

蔡傳君臣皆有一德,故能「上當天心,受天明命」而有天下。

《說命中》

[编辑]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 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

蔡傳「制為君臣上下之禮,以尊臨卑,以下奉上」,非為一人逸豫之計而已也,惟欲以治民焉耳。

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

孔傳言「聖王法天以立教,臣敬順而奉之。」

《說命下》

[编辑]

股肱惟人,良臣惟聖。

蔡傳「《手足備》而成人」,「良臣輔而君聖。」

惟后非賢不乂,惟賢非后不食。

蔡傳「君非賢臣,不與共治,賢非其君,不與共食。」言君臣相遇之難如此。

《周書呂刑》

[编辑]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

蔡傳「穆穆」者,和敬之容也。「明明」者,精白之容也。「灼于四方」者,穆穆明明,輝光發越而四達也。君臣之德,昭明如是,故民皆觀感動盪為善,而不能自已也。

詩經

[编辑]

《大雅假樂》

[编辑]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 自天申之。

朱注《君子》,指王也。民,庶民也。人在位者也。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受福無疆, 四方之綱。

朱注言有威儀聲譽之美,又能無私怨惡,以任眾賢,是以能受無疆之福,為四方之綱。大全輔氏曰:「率由群匹,能盡用天下之賢也。」

「之綱之紀」,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 民之攸墍。」

朱注解,惰。墍,息也。言人君能綱紀四方,而臣下賴之以安,則百辟卿士媚而愛之,維欲其不解于位,而為民所安息也。 東萊呂氏曰:「君燕其臣,臣媚其君,此上下交而為《泰》之時也。《泰》之時,所憂者怠荒

而已,此詩所以終于「不解于位,民之攸墍」 也。「方嘉之又規之」 者,蓋皋陶賡歌之意也。

《卷阿》

[编辑]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朱注馮,謂可為依者。翼,謂可為輔者。孝,謂能事親者。德,謂得于己者。引導其前也。翼,相其左右也。言得賢以自輔,如此,則其德日修而四方以為則矣。

「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朱注承上章言,得馮翼孝德之助,則能如此,而四方以為綱矣。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 子使媚于天子。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 子命,媚于庶人。」

大全疊山謝氏曰:「媚于天子,愛君也;媚于庶人,為王愛其民也。」

《烝民》

[编辑]

天監有周,昭假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

朱注天之監視有周,能以昭明之德感格于下,故保祐之,而為之生此賢佐,曰《仲山甫》焉。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纘戎袓考,王躬是保。出納王 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朱注「王躬是保」,所謂保其身體者也。出,承而布之也。納,行而復之也。喉舌,所以出言也。發,發而應之也。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 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袞職有闕,仲山甫補之。

朱注《袞職》,王職也。天子龍袞,不敢斥言王闕,故曰「袞職有闕」也。

禮記

[编辑]

《表記》

[编辑]

子言之:「君子之所謂義者,貴賤皆有事于天下。天子 親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諸侯勤以輔事于天子。」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順,則臣 有順命,君命逆,則臣有逆命。《詩》曰:『鵲之姜姜,鶉之賁 賁。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緇衣》

[编辑]

子曰:「為上可望而知也,為下可述而志也,則君不疑 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矣。」《尹告》曰:「惟尹躬及湯,咸 有壹德。《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子曰:「上人疑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故君民者, 章好以示民俗,慎惡以御民之淫,則民不惑矣。臣儀 行,不重辭,不援其所不及,不煩其所不知,則君不勞 矣。《詩》云:『上帝板板,下民卒』。」請幫助識別此字。《小雅》曰:「匪其止共,維王 之卭。」

君毋以小謀大,毋以遠言近,毋以內圖外,則大臣不 怨,邇臣不疾,而遠臣不蔽矣。

淮南子

[编辑]

《主術訓》

[编辑]

夫臣主之相與也,非有父子之厚,骨肉之親也,而竭 力殊死,不辭其軀者,何也?勢有使之然也。昔者豫讓、 中行、文子之臣,智伯伐中行,并吞其地,豫讓背其主 而臣智伯。智伯與趙襄子戰于晉陽之下,身死為戮, 國分為三。豫讓欲報趙襄子,漆身為厲,吞炭變音,擿 齒易貌。夫以一人之心而事兩主,或背而去,或欲身 徇之,豈其趨捨厚薄之勢異哉?人之恩澤使之然也。 紂兼天下,朝諸侯,人跡所及,舟楫所通,莫不賓服,然 而武王甲卒三千人,擒之于牧野,豈周民死節,殷民 背叛哉?其主之德義厚而號令行也。夫風疾而波興, 木茂而鳥集,相生之氣也。是故臣不得其所欲于君 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于臣也。君臣之施者,相報之 勢也。是故臣盡力死節以與君,君計功垂爵以與臣。 是故君不能賞無功之臣,臣亦不能死無德之君。

性理會通

[编辑]

《歷代》

[编辑]

龜山楊氏曰:「天下之禍,莫大乎不明分;分之不明,由 較材程力之過也。」予觀韓、彭之亡,皆以此歟。蓋西漢 之初,高皇帝以匹夫起阡陌之中,一時名將,非屠販 亡命輕猾之徒,則里巷齠齔布衣之交也。其平居握 手,素非有君臣等威也。論其材力,亦豈足相過哉?天 下未平,而大者已王,小者已侯,皆連城數郡,一搖足 則秦項之爭復搆矣。漢方收民於百戰凋瘵之餘,而 臨諸侯王之上,凜乎其猶蹈春冰而常恐其潰也。故 疑隙一開,則葅醢隨之矣。嗚呼!是豈知先王所以維 持天下者哉?雖朝委裘植遺腹而不亂者,亦有名義 以正其分耳。故君君、臣臣而天下治,如將較材程力以強弱勝負為君臣,則天下之禍何時已哉!漢之君 臣不知出此,卒至相夷而不悟,悲夫!

《君臣》

[编辑]

《程子》曰:「君貴明,不貴察,臣貴正,不貴權。」

華陽范氏曰:「《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 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此舜、皋陶所以 賡歌而相戒也。夫君以知人為明,臣以任職為良。君 知人則賢者得行其所學,臣任職則不賢者不得苟 容於朝,此庶事所以康也。若夫君行臣職,則叢脞矣; 臣不任君之事,則惰矣,此萬事所以隳也。當舜之時, 禹平水土,稷播百穀,土穀之事,舜不親也。契敷五教, 皋陶明五刑,教刑之事,舜不治也。伯夷典禮,夔典樂, 禮樂之事,舜不與也。益為虞垂作《共工》,虞工之事,舜 不知也。禹為一相,總百官,自稷以下,分職以聽焉。君 人者如天運于上,而四時寒暑各司其序,則不勞而 萬物生矣。」君不可以不逸也,所治者大,所司者要也, 臣不可以不勞也,所治者寡,所職者詳也。不明之君 不能知人,故務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之 所為,則雖聖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事無大小, 皆歸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賢者不得行其志,而 持祿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也。

五峰胡氏曰:「人君剛健中正純粹,首出庶物者也。人 臣柔順利貞,順承乎天而時行者也。」

寡欲之君,然後可與言王道;無欲之臣,然後可與言 王佐。

自三代之道不行,君臣之義不明,君誘其臣以富貴, 臣干其君以文行。夫君臣相與之際,萬化之原也。既 汨於利矣,末流其可禁乎?三代之治所以不復也。 朱子曰:「君臣之際,權不可略重,纔重則無君。且如漢 末,天下唯知有曹氏而已。魏末唯知有司馬氏而已。 魯當莊僖之際,也得箇季友整理一番,其後季氏遂 執其權。歷三四世,魯君之勢全無了,但有一季氏而 已。」葉賀孫問:「也是合下君臣之間,其識慮不遠。」曰:「然。 所以聖人垂戒,謂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 矣,由辨之不早辨也。這箇事體,初間只爭些小,到後 來全然只有一邊。聖人所以一日二日萬幾,常常戒 謹恐懼。《詩》稱文王之盛於後,便云:『殷之未喪師,克配 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此處甚多。

問:「忠只是實心,人倫日用,皆當用之,何獨只于事君 上說『忠』字?」曰:「父子、兄弟、夫婦,皆是天理自然。人皆莫 不自知。愛敬君臣雖亦是天理,然是義合。世之人便 自易得苟且,故須於此說。忠,卻是就不足處說。如《莊 子》說:『命也,義也,天下之大戒』。看這說君臣,自是有不 得已意思。」

問:「君臣父子同是天倫,愛君之心終不如愛父,何也?」 曰:「《離》畔也只是庶民,賢人君子便不如此。韓退之云: 『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此語何故?程子云:『是好』。文王 豈不知紂之無道,卻如此說!是非欺誑眾人,直是有 說。須是有轉語,方說得文王心出。看來臣子無說,君 父不是底道理。此便見得是君臣之義處。《莊子》云:『天 下之大戒二:命也,義也。子之於父,無適而非命也;臣 之於君,無適而非義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東萊呂氏曰:「畢公弼亮四世為周父師,而康王之《冊》 尚有『罔曰弗克,罔曰民寡』之戒。康王非敢少畢公,蓋 規警勉飭,此是君臣間常法,初不以耆艾廢也。」

大學衍義補

[编辑]

《敬大臣之禮》

[编辑]

《周易》: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臣按:侯而謂之「康」 者,以其有康民安國之功而得為侯者也。賢哲之君在上,臣下順附而奉承之,而有康民安國之功,是以人君必錫之以寵數,車馬至於眾多,接之以親禮,晝日至於三接。在外之侯且然,則內之公卿可知也。後世人主於在外之諸侯曠世不一再見,於內之公卿或五日一朝,或間日視朝,其勤者雖一日一朝,然惟應故事而已。顏面之不親,情意之不孚,況望其晝日之間三接乎?夫惟接見之頻,然後其情可以通,其言可以入,勢分不至於懸隔,而上下無壅蔽之患,內外無廢墜之事也。有志任賢,求治之主,尚念之哉!

《虞書》:帝曰:「吁!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

臣按:先儒謂臣以分言,鄰以情言,君臣之間一於分則離,一於情則褻,故帝舜於大禹既欲其盡臣道以親助於我,曰:「臣哉鄰哉。」 又欲其親助我以盡臣道,曰:「鄰哉臣哉。」 反覆詠歎之不置,舜歎而言之,禹俞而然之。君臣之際其交相親近有如此者,後世人君之於臣下,不過於嚴則過於瀆,此上下之情所以不孚而治功之成,恆不若於古歟。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 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 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

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
考證
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臣按:《虞廷》君臣相與賡歌,以「元首、股肱」 為言,以見君臣一體之意。君之歌則先股肱,臣之歌則先元首,於詠歌歡樂之中寓推尊致敬之意。當是時也,一堂之間、君臣之際,臣敬君則拜稽以颺其言,君敬臣則致拜以俞其語,君臣一心,上下忘勢,此虞廷之君臣所以為萬世法,而其治效所以為不可及歟。

《詩·大雅·卷阿》,其首章曰:「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 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次章曰:「伴奐爾游矣,優游爾 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臣按:本朝學士朱善曰:「天下之可樂者莫如泰和盛治之時,而可慮者亦莫如泰和盛治之時,曷為其可樂而又可慮也?蓋泰和盛治之時,以三光則得其明,以四時則得其序,以庶類則得其所,是誠可樂也。然治極而不戒則亂亦於此乎兆,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謂治可保其常不亂乎,此其所可慮也。」 夫惟慮之於極治之時,此有虞所以有皋陶之《賡歌》,有周所以有召公之《卷阿》也。

第三章曰:「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 彌爾性,百神爾主矣!」第四章曰:「爾受命長矣,茀祿爾 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臣按:此二章,朱熹所謂極言壽考福祿之盛以廣王心而歆動之者也。宋儒有言,「漢文之時賈誼為之痛哭流涕如禍患之迫乎」 ,其後,誼之憂國誠深矣,然其言太過而無優游不迫之意,帝退而觀天下之勢不至於此,則一不之信,然後知康公之戒君,其言亦有法也。由是以觀,則知人臣之告君懼之以禍患不如「歆之以福壽」 可知矣。雖然,此為人臣告君者言爾。若夫人君畏天命而悲人窮者,固當求賢法祖,以迓福壽於方來。尤當戒謹恐懼,以消禍患於將萌。二者不可偏廢也。

第五章曰:「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 四方為則。」其卒章曰:「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 既閑且馳。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臣按:此詩先儒謂召公從成王游歌於卷阿之上而作,其卒章所謂「維以遂歌」 ,猶《書》皋陶賡帝舜之載歌也,則是自古聖帝明王所以敬禮其臣、相與游歌者有自來矣。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萬幾之暇條成《大誥》三編,以示天下臣民,其初編之首即託始以《君臣同游》為第一,其言曰:「昔者人臣得與君同游者,竭其忠」 成全其君,飲食夢寐未嘗忘其政。所謂政者何,惟務為民造福,拾君之失,箴君之過,補君之闕,顯祖宗於地下,歡父母於生前,榮妻子於當時,身名流芳,千萬載不磨。噫聖祖之心,所以為聖子神孫慮者深矣。蓋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其分至嚴。矧繼世之君,生長深宮,其於臣下,尤易懸絕。蓋一日之間,視朝之際僅數刻耳。退朝之後,所親接者宦官宮人,所謂賢士大夫者無由親近也,於是乎發為君臣同游之訓。謂之游者,則凡便殿燕閒之所,禁籞行幸之處,無不偕焉,如皋陶賡《明良》之歌,召公從《卷阿》之游是已。然尤恐其臣之同游也,或啟君之怠荒,或長君之淫縱,於是又教之曰:「務在成全其君,飲食夢寐不忘其政,惟務為民造福,拾君之失,箴君之過,補君之闕。又恐其臣不知所以感發而歆動者,於是又期之以顯祖宗,歡父母,榮顯生前,流芳後世。」 噫!聖祖之心所以感發其臣而為聖子神孫,慮一何深且遠哉!臣於是尤有以見古今聖君賢相,其心千萬世而相通也。何則?召公作詩,以臣而告君也,故以壽考福祿之盛,以歆動其君之心,俾其興起於善,求賢用善,以為法祖致治之基;聖祖作誥,以君而告臣也,故以顯榮流芳之效,以歆動其臣之心,使其感發於善,盡忠福民,以為成全其君之地。可見君臣之義,千古一心;聖賢之心,萬世一理。後之踐聖祖之位,以奉天出治者,尚當「以聖祖之心為心;居召公之位以從君游歌者,尚當以召公之心為心。」 臣不勝惓惓。

《周書·召誥》:「今沖子嗣,則無遺壽。耇曰:其稽我古人之 德?矧曰:其有能稽謀自天?」

臣按:蔡沈言「無遺壽耇君天下者之要務」 ,蓋壽耇之人閱世久而涉歷深,於凡前王之政、祖宗之典、古今興衰治亂之跡、當世沿革廢舉之由,莫不有以知其所當然及其所以然,如此則是、如此則非,如此則成,如此則敗,如此則治,如此則亂,灼然於心胸之間、瞭然於見聞之際、燦然於指畫之頃,於事有所證,非徒為是空言也。於理無所遺非徒為此駕說也。人君為治誠能不遺斯人惟其言之是咨是用則其治效之臻視夫用彼新進少年不經事者其相去奚趐十百哉。

《畢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 祗師言嘉績,多於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臣按:史漸曰:「忠厚近迂闊,老成若遲鈍,先王終不以此易彼者。」 蓋世臣舊德,功業已見於時,聞望已孚於人,商功利、課殿最雖不若新進者,至於雍容廊廟,天下想聞其風采,足以廉頑立懦、敦薄厲偷,如泰山喬嶽,初無運動之勞而功之及人厚矣。畢公四世元老,雖有不可及之盛德,常有不自足之誠心,小物不以不必勤而不勤,嘉績不以已多於前時而或怠,正色斂容而使人之非意自消,出辭吐氣而使天下之群心胥服。吁!斯人也,其《書》所謂「壽耇」 ,《詩》所謂「老成人」 歟?人君誠能得斯人而付倚毘之任,以正朝綱,以敦雅俗,垂衣拱手,以仰其成,尚何政教之不孚,強暴之不服哉!

《蕩之什》曰:「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尚有 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臣按:「為治之具在人與法而已,有人以為咨詢謀為之用,有法以為持循憑藉之資,用老成之人行見成之法,則凡所以咨詢而見於謀為者,皆先王之舊政《成憲》,用之久而事無弊、行之習而民相安者」 ,由是而循守之以為憑藉之資,則可以存國體、安民生、保天命,千萬年如一日也。不幸而老成凋喪,而先王之舊法幸有存者,持循而憑藉之,猶可以繫人心,延國祚,而不至於傾覆。苟驟用新進,輕變舊法,其不至於喪亂也者幾希。若宋神宗舍韓琦、富弼,聽用王安石,變祖宗舊法,以馴致靖康之禍,茲其明驗歟!

《禮記內則》:「凡養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

臣按:年之貴乎天下久矣,五帝、三王莫不有養老之禮,然其所以養之者有國老焉,有庶老焉。所謂國老者,國家耆舊之臣,蓋嘗執政服役、食君之祿、任君之事者也,非徒加「之以執漿、執爵之儀、祝噎、祝哽之禮,實欲法其善行體之於己以為美德,求其善言服之於行以為良法焉。」

《中庸》:子曰:「敬大臣則不眩。」又曰:「官盛任使,所以勸大 臣也。」

臣按:敬大臣,《九經》之一也,敬大臣本於尊賢,尊賢本於修身,而修身則又本於誠焉。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心有不誠則所以修身者無實德,所以尊賢者無實禮,所以敬大臣者貌敬而心不孚、言入而實不繼,皆為虛文矣,故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誠而已矣。」

漢賈誼《上文帝疏》曰:「廉恥節禮以治君子,故有賜死 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辠,不及大夫,禮不敢齒君之 路,馬蹴其芻者有罰,所以為主上豫遠不敬也,所以 體貌大臣而厲其節也,臣聞之,履雖鮮,不加於枕,冠 雖敝,不以苴履,夫嘗已在貴寵之位,天子改容而禮 貌之矣,吏民嘗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過,令廢之」 可也,退之可也,賜之死可也。若夫束縛之,係紲之,輸 之司寇,編之徒官,小吏詈罵而榜笞之,殆非所以合 眾庶見也。夫卑賤者習知尊貴者之一旦,吾亦乃可 以加此也,非所以尊尊貴貴之化也。

臣按:賈誼此言蓋為當時大臣多以罪下獄而發,文帝果深納其言,養臣下有節,是後大臣有罪皆自殺不受刑。嗚呼,誼之此言非特以救當時之弊,蓋人君待臣之禮所當然也。史謂文帝深納其言,養臣下有節,養之云者,蓋欲其同入於德善之中而不至於罹吾之法也。《孟子》曰「以善養人」 ,文帝其庶幾乎!。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