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12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二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目錄
書家部藝文三〈詩〉
贈張旭 唐李頎
王右軍 李白
草書歌行 前人
送草書獻上人歸廬山 孟郊
洛中寺北樓見賀監草書題詩 劉禹錫
懷素上人草書歌 戴叔倫
蕭鄲草書歌 顧況
馬秀才草書歌 權德輿
高閑上人 張祜
懷素上人草書歌 王邕
題楊少卿書後 安鴻漸
山寺見楊少卿書壁因題其尾 馮少吉
送𧦬光大師 羅隱
送楚雲上人往南岳刺血寫法華經
僧齊己
謝西川曇域大師玉著篆書 前人
觀子玉郎中草聖 宋蘇軾
贈龍巖上人草書 元蒲道源
題紫微老人大字歌 歐陽元
草書歌賜程南雲 明宣宗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雲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
縉紳之作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
墨而始廢者因賦 貝瓊
書家部選句
書家部紀事一
字學典第一百二十九卷
書家部藝文三〈詩〉
[编辑]《贈張旭》唐·李頎
[编辑]張公性嗜酒,豁達無所營。皓首窮草隸,時稱「太湖精。」 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 下舍風蕭條,寒草滿戶庭。問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執《丹經》。瞪目視霄漢,不知醉與醒。 諸賓且方坐,旭日臨東城。荷葉裹江魚,白甌貯香秔。 微祿心不屑,放神於八紘。時人不識者,即是安期生。
《王右軍》李白
[编辑]右軍本清真,瀟灑在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 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草書歌行》前人
[编辑]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 魚,筆鋒殺盡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 高堂。牋麻素絹排數箱,宣州石硯墨色光。吾師醉後 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 雪何茫茫。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恍恍 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 同楚漢相攻戰。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 《王逸少,張伯英》,「古來幾許浪得名,張顛老去不足數, 我師此藝不師古。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 娘渾脫舞。」
《送草書獻上人歸廬山》孟郊
[编辑]狂僧不為酒,狂筆自通天。將書雲霞片,直至清明巔。 手中飛黑電,象外瀉元泉。萬物隨指顧,三光為迴旋。 驟書雲霮䨴,洗硯山晴鮮。忽怒畫蛇虺,噴然生風煙。 江人願停筆,驚浪恐傾船。
《洛中寺北樓見賀監草書題詩》劉禹錫
[编辑]高樓賀監昔曾登,壁上筆跡龍虎騰。中國書流尚皇 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特見空驚目,恨不同時便 伏膺。惟恐塵埃轉磨滅,再三珍重囑山僧。
《懷素上人草書歌》戴叔倫
[编辑]《楚僧懷素工草書》,古法盡能新有餘。神清骨竦意真 率,醉來為我揮健筆。始從破體變風姿,一一花開春 景遲,忽為壯麗就枯澀,龍蛇盤騰獸屹立。馳豪驟墨 劇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 狀翻合宜。人人細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
《蕭鄲草書歌》顧況
[编辑]蕭子草書人不及,洞庭葉落秋風急。上林花開春露 濕,花枝濛濛向水泣。見君數行之灑落,石上之松松 下鶴。若把君書比《仲將》,不知誰在凌雲閣。
《馬秀才草書歌》權德輿
[编辑]伯英草聖稱絕倫,後來學者無其人。白眉年少未弱 冠,落紙紛紛運纖腕。初聞之子十歲餘,當時時輩皆不如。猶輕昔日墨池學,未許前賢團扇書。艷彩芳姿 相點綴,水映荷花風轉蕙。三春併向指下生,萬象爭 分筆端勢。有時當暑如清秋,滿堂風雨寒颼颼。乍疑 崩崖瀑水落,又見木古飢鼯愁。變化縱橫出新意,眼 看一字千金貴。憶昔謝安《問獻之》,時人雖見那得知。
《高閑上人》張祜
[编辑]座上辭安國,禪房戀沃州。道心黃葉老,詩思碧雲秋。 卷軸朝廷餞,書函內庫收。陶欣入社叟,生怯論經儔。 日色屏初揭,風聲筆未休。長波溢海岸,大點出嵩丘。 不絕羲之法,難窮智永流。殷勤一牋在,留著看銀鉤。
《懷素人草書歌》王邕
[编辑]衡陽雙峽插天峻,青壁巉巉萬餘仞。此中靈秀眾所 知,草書獨有懷素奇。懷素身長五尺四,嚼湯誦咒吁 可畏。銅缾錫杖倚閒庭,班管狡毫多逸意。或粉壁,或 綵牋,蒲葵絹素何相鮮。忽作風馳及電掣,更點飛花 兼散雪。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君不見 張芝昔日稱獨賢,君不見近日張旭為老顛,二公絕 藝人所惜,懷素傳之得真跡。崢嶸蹙出海上山,突兀 狀成湖畔石。一縱又一橫,一攲又一傾。臨江不羨飛 帆勢,下筆長為驟雨聲。我牧此州喜相識,又見草書 多惠力。懷素懷素不可得,開卷臨池轉相憶。
《題楊少卿書後》安鴻漸
[编辑]端溪石硯宣城管,王屋松煙紫兔毫。更得孤卿老書 札,人間無此五般高。
《山寺見楊少卿書壁因題其尾》馮少吉
[编辑]少卿真跡滿僧居,祇恐鍾王也不如。為報遠公須愛 惜,此書書後更無書。
《送𧦬光大師》〈師以草書應制〉羅隱
[编辑]禹祠分首戴灣逢,健筆尋知達九重。聖主賜衣憐絕 藝,侍臣摛藻許高縱。寧親久別街西寺,待詔初離海 上峰。一種苦心師得了,不須回首笑龍鍾。
《送楚雲上人往南岳刺血寫法華經》
[编辑]僧齊己
剝皮刺血誠何苦,欲寫靈山「《九會》文。」十指瀝乾終七 軸,後來求法更無君。
《謝西川曇域大師玉箸篆書》前人
[编辑]《玉箸真文》久不興,《李斯傳》到李陽冰。正悲千載無來 者,果見僧中有箇僧。
《觀子玉郎中草聖》宋·蘇軾
[编辑]柳侯運筆如電閃,子雲寒悴羊欣儉。百斛明珠便可 扛,此書非我誰能雙。
《贈龍巖上人草書》元·蒲道源
[编辑]韓云「浮屠多技能,祇今復見龍巖僧。高閑懷素去已 久,肯向死灰求續燈。手追心慕忽有得,筆底渙然無 滯凝。雲煙結暝鬼神泣,雷電索怪蛟龍騰。懸崖百尋 瀉瀑布,老樹千歲垂寒藤。鐵為門限自茲始,但恐紙 價相仍增。我聞雪菴亦工此,好事往往輸縑繒。都城 顏扁妙天下,驟得榮寵非階升。龍巖更須追三昧,無」 俾斯人專美稱。
《題紫微老人大字歌》歐陽元
[编辑]紫微老人射生手,挽強竟取黃金斗。驃騎營中拜驍 勇,鳳凰池上稱耆舊。時平腕力無所施,筋力猶能學 顏柳。縱橫戎略結構體,殺活兵機屈伸肘。山莊劉氏 得最多,當日襜褕駐應久。高樓大扁曰明遠,況又愛 山并尚友。我來後公五十年,主人酌我樓中酒。平田 野水鳧鴈集,重岡複嶺蛟龍走。登高欲賦乏佳興,忽 睹台躔照窗牖。家藏有此希世珍,取酒當為主人壽。 想當洗硯弢筆時,羽箑生風劍龍吼。焉知今人正傳 玩,名與麒麟同不朽。嶠南鼪鼯十五秋,老將如今安 得有。鄂公九原如可作,養壽清商為公奏。
《草書歌賜程南雲》〈有序〉明·宣宗
[编辑]朕幾務之餘,游心載籍,及遍觀古人翰墨,有契於懷,嘗賦《草書歌》以寓意焉。以爾日侍之勞,書以賜之。
「草書所自何所授,初變楷法為章奏。當時作者最得 名,崔瑗杜度張伯英。三人真蹟已罕見,後來繼之有 羲獻。」筆端變化妙入神,逸態雄姿看勁健。風驚電掣 浮雲飛,蛟龍奮躍猛虎馳。漢晉草法千載師,張顛藏 真亦絕奇。一代精藝才數輩,遺墨千人萬人愛。固知 頓挫出腕力,亦用飛動生神采。古來篆籀今已譌,何 況隸草譌愈多。吾書豈必論工緻,《誠懸》有言當默識。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雲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
[编辑]縉紳之作,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松雪用落墨而始廢」 者,因賦 《貝瓊》
近代何人下筆精,吳興《松雪》最知名。欲過大令歸前 輩,競學中郎恥後生。
吳興松雪真奇士,書到《通神》逼《二王》。謾有兒童誇「並 駕」,更無弟子得升堂。
《石鼓》鐫功元自缺,《秦碑》頌德久應訛。一時篆籀今誰 解,白髮江南玉雪坡。
謾禿霜毫臨北海,更救雪繭寫《蘭亭》。也知不改無鹽陋,浪抹青紅鬥尹邢。
書家部選句
[编辑]唐盧綸《斆顏魯公送挺贇歸翠微寺》詩:「袖有顏徐真 草跡。」
劉禹錫《送周魯儒赴舉》詩:「童心便有愛書僻,手指今 餘把筆痕。」
元稹《寄楊白二員外》詩:「彤管內人書細膩,金奩御印 篆分明。」
王建《霓裳詞》:「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李商隱詩:「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鮑溶《贈楊煉師》詩:「紫煙衣上繡春雲,清隱山書小篆 文。」
曹唐王遠《宴麻姑宅》詩:「大篆龍蛇隨筆札。」
吳融《寄貫休上人》詩:「世上浮沈應念我,筆端飛動只 降君。」
宋王禹偁詩:「偶取毛鄭古詩義,認得歐虞舊筆蹤。」 劉子翬詩:「忽驚落筆散彤雲。」
元虞集《贈楊益》詩:「洛陽楊友直,字擬漢中郎。」
書家部紀事一
[编辑]《山西通志》:「蒼頡,黃帝左史,生而四目,能書,受《河圖》綠 字,見鳥獸跡,體類象形,因制文字以代結繩。字有象 形,假借,指事會意,轉註諧聲,凡六義,以丙日死,故學 書者祀之,亦諱丙。今平陽府南門外西趙村地,相傳 為蒼頡故宅。」
《拾遺記》:「蘇秦、張儀二人同志,傭力寫書。行遇墳典無 所題記,則以墨書字於掌內及股間,夜還折竹寫之。」 《漢書·盧綰傳》:「綰,豐人也,與高祖同里。綰親,與高祖太 上皇相愛。高祖、綰壯,學書,又相愛也。封為長安侯,立 為燕王。」
《元帝本紀贊》:「元帝多材藝,善史書。」〈注〉《應劭》曰:「周宣王 太史史籀所作篆。」
《洞冥記》:董謁字仲元,武都郁邑人也。家去京師三百 里,或乘牛驢,或躡履,不日而至。常息人家,於座以筆 題掌,還家以竹籜寫之,書竟則舐掌中,世謂之「董仲 元掌錄。」常遊山澤,負挾圖書,患其繁重,家貧,拾樹葉 以代書,簡易卷懷也。
《後漢書恭宗孝安皇帝本紀》:「帝年十歲,好學史書,和 帝稱之。」
《章德竇皇后本紀》:「后諱某,扶風平陵人,大司徒融之 曾孫也。年六歲能書,親家皆奇之。」
《和熹鄧皇后本紀》:后諱綏,太傅禹之孫也。六歲能史 書,十二通《詩》《論語》,家人號曰「諸生。」是時方國貢獻,競 求珍麗之物,自后即位,悉令禁絕,歲時但供紙墨而 已。
《北海敬王睦傳》:「睦少好學,博通書傳,能屬文,又善史 書,當世以為楷則。及寢病,明帝使驛馬,令作草書尺 牘十首。」
《記事珠》:班、孟嚼墨,一噴皆成字,竟紙各有意義。 《魏志武帝本紀》注:「漢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農張芝, 芝弟昶,並善草書,而太祖亞之。」
《高僧傳》:「釋支謙,字恭明,一名越,本月支人。博覽經籍, 莫不諳究,世間伎藝,多所綜習,遍學異書,通六國語。 孫權拜為博士。謙以經多梵文,集眾本譯為漢文,行 於世。」
《世說新語》:「夏侯太初常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 倚柱,神色無變,書亦如故。」
《晉書趙至傳》:「至年十四,詣洛陽,遊太學,遇嵇康於學, 寫石經,徘徊視之不能去。」
虞龢二王書事,謝奉起廟,悉用棐材。右軍取棐書之 滿床。奉收得一大簀,子敬後往,謝為說:「右軍書甚佳 而密,已削作數十棐板,請子敬書之,亦甚合。奉並珍 錄。」後孫履分半與桓元用,履為揚州主簿。
《書斷》:「王子敬好書,觸遇造元。有一好事年少,作精白 紗裓著,往詣子敬,便取裓書之,草正諸體悉備,兩袖 及褾略周,自歎比來之合。年少覺王左右有凌奪之 色,於是刺裓而走,左右果逐及於門外,鬥爭分裂,少 年纔得一袖而已。子敬為吳興,羊欣父不疑為烏程 令。欣時年十五六,書已有意,為子敬所知。子敬往縣」, 入欣齋,欣適著新白絹裙晝眠,子敬乃書其裙幅及 帶,欣覺歡樂,遂寶之。後以上朝廷。
獻之嘗與簡文帝書十許紙,題最後云:「下官此書甚 合作,願聊存之。」此書為桓元所寶,元愛重二王,不能釋手,乃撰縑素及紙,書正行之尤美者為一帙,嘗置 左右。及南奔,雖甚狼狽,猶以自隨,將敗,並投於江。 《蔡經傳》:王方平至蔡經家,比舍有陳尉詣門求見。後 數十年,方平有書與陳尉真書,字廓落,大而不楷。陳 尉家世世存錄。《王君手書》。
《神僧傳》:「點點師者,不知何許人,恆若風狂,每日將夕, 輒市黃白麻紙筆墨,寘懷袖以歸所居之室。入後闔 扉,人不得造。初鄰僧小童躡足伺之,見秉燭箕踞,陳 紙筆於前,訶責大書,莫曉其文字,往往咄嗟,如決斷 處置。久之,從明闇閒熟視之,閃爍若有人森列,狀如 曹吏襦裳,皆非世之服飾。觀者怖懼而退,詰其故,怒」 而不答。
《宋書劉穆之傳》:高祖舉止施為,穆之皆下節度。高祖 書素拙,穆之曰:「此雖小事,然宣彼四遠,願公小復留 意。」高祖既不能厝意,又稟分有在,穆之乃曰:「但縱筆 為大字,一字徑尺無嫌。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名亦美。」 高祖從之,一紙不過六七字便滿。
《南史宋文帝本紀》:「帝年十四,博涉經史,善隸書。」 《齊高帝本紀》:「帝博學,善屬文,工草隸書,奕棋第二品, 雖經夷險,不廢素業。」
《王僧虔傳》:高帝與僧虔賭書畢,謂曰:「誰為第一?」對曰: 「臣書第一,陛下亦第一。」帝笑曰:「卿可謂善自為謀。」或 云:「帝問我書何如卿?」答曰:「臣正書第一,草書第二,陛 下草書第二,而正書第三,臣無第三,陛下無第一。」帝 大笑曰:「卿善為辭。」僧虔嘗自書《讓尚書令表》,辭制既 雅,筆跡又麗,時人以比王子敬。
《南齊書鬱林王昭業本紀》:「王字元尚,文惠太子長子 也。小名法身。少美容止,好隸書。世祖敕皇孫手書不 得妄出,以貴重之。」
《南史梁武帝本紀》:「帝博學多通,六藝備閑棋,登逸品, 草隸尺牘,莫不稱妙。」
《唐詩紀事》:「梁元帝為湘東王時,好學著書,常紀忠臣 義士及文章之美者。筆有三品,或以金銀雕飾,或用 斑竹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書之,德行精粹者用銀 管書之,文章贍麗者以斑竹管書之。」
《珍珠船》高僧敬脫,善書大字,筆長三尺,其麤如人臂, 乞書者一字而已。
《唐書高祖太穆順聖皇后竇氏傳》:「后工為篇章規誡, 文有雅體。又善書。與高祖書相雜,人不辨也。」
《法書要錄》:貞觀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為真 草書屏風,以示群臣,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絕。嘗謂朝 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棄日。凡諸 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 耳。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唯在求其骨力, 及得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然吾之所為,皆先作意」, 是以果能成也。至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召三品已上, 賜宴於元武門,太宗操筆作飛白書。眾臣乘醉就太 宗手中競取散騎常侍劉洎登御床,引手然後得之。 其不得者,咸稱洎登御床,罪當死,請以付法。太宗笑 曰:「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
《宣和書譜》:太宗留心翰墨,雅好王羲之字,心慕手追。 出內帑金帛,購人間遺墨,得真、行、草二千二百餘紙, 萬機之暇,不廢模倣。先是釋智永善羲之書,而虞世 南師之,頗得其體。太宗乃以書師世南,然嘗患戈腳 不工,偶作「戩」字,遂空其落戈,令世南足之,以示魏徵。 徵曰:「今觀聖作,惟『戩』字戈法逼真。」太宗歎其高於藻 識,然自是益加工焉。嘗置弘文館,選貴遊子弟有字 性者,出禁中所藏書,令斆學焉。海內有善書者,亦許 遣入館。由是十年間翕然向化。
《雲仙雜記》:「虞世南書冠當時,人謂其有羲之鬼。」 《太平清話》:「歐陽詢之長子名肅,次名通,皆工草隸書。」 《舊唐書高宗本紀》:「永徽七年夏四月,御安福門,觀僧 元奘迎御製并書慈恩寺碑文。」
《法書要錄》:龍朔二年四月,上自為書與遼東諸將,謂 許敬宗曰:「許圉師常自愛書,可於朝堂開示。」圉師見 甚驚喜,私謂朝官曰:「圉師見古跡多矣,魏晉以後,唯 稱二王,然逸少多力而少妍,子敬多妍而少力。今觀 聖跡,兼絕二王,鳳翥鸞迴,實古今書聖也。」
《宣和書譜》:「則天喜作字。初得晉王導十世孫方慶者, 家藏其祖父二十八人書跡,摹搨把玩,自此筆力益 進,其行書駸駸有丈夫勝氣。」
《唐書睿宗本紀》:「帝好學,通訓詁,工草隸書。」
《圖畫見聞志》:「延和元年七月,改故建國寺為大相國 寺,睿宗御書碑額為一絕。」
《唐詩紀事》:韋嗣立拜中書令,蘇頲為之詞,薛稷書,時 謂「三絕。」
《柳氏舊聞》:「元宗善八分書,將命相,先以御體書其姓 名置案上。」
《宣和書譜》:「明皇留心翰墨,初見《翰苑書體》狃於世習, 銳意作章草八分,遂擺脫舊學。」觀其八分書「北京義 堂與東岳封禪碑,雖出於當時學士共相摹勒,然其風格大體,皆有所授也。」
《本事詩》元宗命李白為宮中行樂詩,二人張朱絲闌 於前,白取筆抒思,十篇立就。筆蹟遒利,鳳跱龍拏,律 度對屬,無不精絕。
《開元天寶遺事》:「李白於便殿對明皇撰詔誥,時十月 大寒,凍筆莫能書字。帝敕宮嬪十人侍李白左右,令 各執牙筆呵之,遂取而書詔。」其受眷如此。
《澄懷錄》:「張旭嗜酒,每大醉狂呼,走乃下筆,或以頭濡 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
《唐國史補》:「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聖三昧,棄 筆堆積,埋於山下,號曰筆塚。」
《金壺記》:懷素嗜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凡一日九醉, 時人謂之「醉僧書。」
《酉陽雜俎》:「大曆中,東都天津橋有乞兒,無兩手,以右 足夾筆寫經乞錢。欲書時,先再三擲筆,高尺餘,未曾 失落。書跡官楷,手書不如也。」
《舊唐書李晟傳》:「晟與侍中馬燧見於延英殿,詔有司 各圖其像於舊臣之次,仍令皇太子書是命,紀於壁 焉。復命皇太子書其文以賜晟,晟刻石於門左 記事。珠,貞元中,許商舟行湖中,青衣迎入一府女郎 請書《江海賦》、碧玉硯、銀水、玻黎為匣。」
《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四年七月,御製《前代君臣事 跡》十四篇,書於六扇屏風,出書屏以示宰臣。」
《李靖傳》:「太和中,宋國公李令問孫芳詣闕,進高祖、太 宗所賜衛國公靖官告、敕書、手詔等十餘卷。內四卷 太宗文皇帝筆跡,文宗寶惜,不能釋手。其佩筆尚堪 書,金裝木匣,製作精巧。帝並留禁中,令書工模寫本 還之。」
《下黃私記》:「白太傅女金鸞,十歲,忽書《北山移文》,樂天 方買終南紫石,欲開《文士傳》,遂輟以錄之。」
《宣和書譜》:「唐昭宗喜作書字,錢鏐以節制領浙右,昭 宗以衣襟書賜鏐。」
《書史會要》:曹文姬本長安娼,姿豔絕倫,尤工翰墨。欲 偶者請先投詩,岷山任生詩曰:「玉皇殿前掌書仙,一 染塵心謫九天。莫怪濃香薰骨膩,霞衣曾帶御爐煙。」 女曰:「真吾夫也。不然何以知吾事邪?」遂事之五年,忽 對任曰:「吾本上天司書仙女,以情愛謫人寰,二紀將 歸,子可偕行。」騰雲而去。後以所居為書仙里。
梁末帝喜弄翰墨,多作行書批敕,大者盈尺,筆勢結 密,有「王氏羲、獻法。」
《十國春秋》:唐元宗嘗作《浣溪紗》二闋,手書賜王感化。 後主即位,感化以詞札上後主。後主感動,賞賜感化 甚優。
《後主保儀黃氏傳》:「黃氏,江夏人,後主選為保儀。學書, 伎能多出於天性。後王屬意,會小周專房,品秩不加, 第以掌墨寶而已。初,元宗、後主皆妙於筆札,博收古 書,有獻者厚賞之。宮中圖籍萬卷,尢多鍾王墨蹟,皆 繫保儀所掌。」
《書史會要》:「道宗喜作字,嘗有所書秦越大長公主捨 棠陰坊第為《大昊天寺碑》及額,今在燕京舊城。 末帝亦能書,常奉道宗敕寫《五子之歌》行於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