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06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六十四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六十四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五十二

  宋二

  徐鉉       郭昱

  馬應       趙鄰幾

  何承裕      和峴

  和㠓     高頔

  李度    韓浦

  鞠常       宋準

  夏侯嘉正     羅處約

  郭忠恕      潘閬

  田告       王克真

  謝金       王世則

  李㢲       李協恭

  牟袞       于至

  高元矩惠連  段鵠

  危拱辰      安德裕

  錢熙       郭延澤董元亨

  宋白       梁周翰

文學典第六十四卷

文學名家列傳五十二

[编辑]

宋二

[编辑]

徐鉉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鉉字鼎臣,揚州廣陵人。十歲能屬文, 不妄遊處,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仕吳為校 書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試知制誥,與宰相宋齊丘 不協。時有得軍中書檄者,鉉及弟鍇評其援引不當。 檄乃湯悅所作,悅與齊丘誣鉉鍇洩機事,鉉坐貶泰 州司戶掾,鍇貶為烏江尉,俄復舊官。時景命內臣車」 延規、傳宏營屯田於楚州,處事苛細,人不堪命,致盜 賊群起。命鉉乘傳巡撫。鉉至楚州,奏罷屯田,延規等 懼罪逃,鉉捕之急,權近側目。及捕得賊首,即斬之,不 俟報,坐專殺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鉉饒州,俄召 為太子右諭德,復知制誥,遷中書舍人。景死,事其子 煜為禮部侍郎,通署中書省事,歷尚書右丞、兵部侍 郎、翰林學士、御史大夫、吏部尚書。宋師圍金陵,煜遣 鉉求緩兵。時煜將朱令贇將兵十餘萬自上江來援, 煜以鉉既行,欲止令贇勿令東下。鉉曰:「此行未保,必 能濟艱。江南所恃者援兵爾,柰何止之?」煜曰:「方求和 解而復決戰,豈利於汝乎?」鉉曰:「要以社稷為計,豈顧 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煜泣而遣之。及至,雖不能 緩兵,而入見、辭歸,禮遇皆與常時同。及隨煜入覲,太 祖責之聲甚厲,鉉對曰:「臣為江南大臣,國亡,罪當死, 不當問其他。」太祖嘆曰:「忠臣也,事我當如李氏。」命為 太子率更令。太平興國初,李昉獨直翰林,鉉直學士 院。從征太原,軍中書詔填委,鉉援筆無滯,辭理精當, 時論能之。師還,加給事中。八年,出為右散騎常侍,遷 左常侍。淳化二年,廬州女僧道安誣鉉姦私,下吏,道 安坐不實抵罪,鉉亦貶靜難行軍司馬。初,鉉至京師, 見被毛褐者,輒哂之。邠州苦寒,終不御毛褐,致冷疾。 一日晨起,方冠帶,遽索筆手疏,約束後事,又別署曰: 「道者天地之母。」書訖而卒,年七十六。鉉無子,門人鄭 文寶護其喪至汴,胡仲容歸其葬於南昌之西山。鉉 性簡淡寡欲,質直無矯飾,不喜釋氏而好神怪,有以 此獻者,所求必如其請。鉉精小學,好李斯小篆,臻其 妙,隸書亦工。嘗受詔與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 《說文》,序曰:「許慎《說文》十四篇,并序目一篇,凡萬六百 餘字。聖人之旨,蓋云備矣。夫八卦既畫,萬象既分,則 文字為之大輅,載籍為之六轡」,先王教化所以行於 百代,及物之功,與造化均不可忽也。雖五帝之後,改 易殊體,六國之勢,文字異形,然猶存篆籀之跡,不失 形類之本。及暴秦苛政,散隸聿興,便於末俗,人競師 法,古文既變,巧偽日滋。至漢宣帝時,始命諸儒修《倉 頡》之法,亦不能復。至光武時,馬援上疏,論文字之譌 謬,其言詳矣。及和帝時,申命賈逵修理舊文,於是許 慎采史籀、李斯、揚雄之書,博訪通人,考之於逵,作《說 文解字》。至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而隸書之行已久, 加以行、草八分紛然間出,反以篆籀為奇怪之跡,不 復經心。至於六籍舊文,相承傳寫,多求便俗,漸失本 原。《爾雅》所載草木魚鳥之名,肆志增益,不可觀矣。諸 儒傳釋,亦非精究小學之徒,莫能矯正。唐大曆中,李 陽冰篆跡殊絕,獨冠古今。於是刊定《說文》,修正筆法, 學者師慕,篆籀中興。然頗排斥許氏,自為臆說。夫以師心之獨見,破先儒之祖述,豈聖人之意乎?今之為 字學者,亦多陽冰之新義,所謂貴耳而賤目也。自唐 末喪亂,經籍道息,有宋膺運,人文國典,粲然復興。以 為文字者,六藝之本,當由古法。乃詔取許慎《說文解 字》,精加詳校,垂憲百代。臣等敢竭愚陋,備加詳考。有 許慎《注義》,序例中所載而諸部不見者,審知漏落,悉 從補錄。復有經典相承傳寫,及時俗要用而《說文》不 載者,皆附益之,「以廣篆籀之路。亦皆形聲相從,不違 六書之義者。其間《說文》具有正體而時俗譌變者,則 具於注中。其有義理乖舛,違戾六書者,並列序於後, 俾夫學者無或致疑。」大抵此書,務援古以正今,不徇 今而違古。若乃高文大冊,則宜以篆籀著之金石。至 於常行簡牘,則草隸足矣。又許慎《注解》,詞簡義奧,不 「可周知。陽冰之後,諸儒箋述有可取者,亦從附葉。猶 有未盡,則臣等粗為訓釋,以成一家之書。《說文》之時, 未有反切,後人附益,互有異同。孫愐《唐韻》行之已久, 今並以孫愐《音切》為定,庶幾學者有所適從焉。」鍇亦 善小學,嘗以許慎《說文》依四聲譜次為十卷,目曰《說 文解字韻譜》。鉉序之曰:「昔伏羲畫八卦而文字之端 見矣,蒼頡模鳥跡而文字之形立矣,史籀作大篆以 潤色之,李斯變小篆以𥳑易之,其美至矣。及程邈作 隸而人競趨省,古法一變,字義浸譌。先儒許慎患其 若此,故集《倉》《雅》之學,研六書之旨,博訪通識,考於賈 逵,作《說文解字》十五篇,凡萬六百字。字書精博,莫過 於是,篆籀之體,極於」斯焉。其後賈魴以《三春》之書,皆 為隸字。隸字始廣,而篆籀轉微。後漢及今,千有餘歲, 凡善書者皆草隸焉。又隸書之法有刪繁補闕之論, 則其譌偽,斷可知矣。故今字書之數,累倍於前。夫聖 人創制,皆有依據,不知而作,君子慎之。及史闕文,格 言斯在。若草木魚鳥,形聲相從,觸類長之,良無窮極。 苟不「折之以古義,何足以觀?故叔重之後,《玉篇》《切韻》 所載,習俗雖久,要不可施之於篆文。往者李陽冰天 縱其能,中興斯學,贊明許氏,奐焉英發。」然古法背俗, 易為堙微。方今許李之書,僅存於世,學者殊寡,舊章 罕存。秉筆操觚,要資校閱,而偏傍奧密,不可意知,尋 求一字,往往終卷,力省功倍,思得其宜。舍「弟鍇特善 小學,因命取叔重所記,以《切韻》次之,聲韻區分,開卷 可睹。鍇又集《通釋》四十篇,考先賢之微言,暢許氏之 元旨,正陽冰之新義,折流俗之異端,文字之學,善矣 盡矣。」今此書止欲便於檢討,無恤其他,故聊存古訓, 以為別識。其餘敷演,有《通釋五音》凡十卷,貽諸同志 云。鉉親為之篆,鏤板以行於世。鍇字楚金,四歲而孤, 母方教鉉,未暇及。鍇能自知書,李景見其文,以為祕 書省正字。累官內史舍人。因鉉奉使入宋,憂懼而卒, 年五十五。李穆使江南,見其兄弟文章,歎曰:「二陸不 能及也。」鉉有文集三十卷、《質疑論》若干卷,所著《稽神 錄》多出於其客蒯亮鍇。所著則有《文集》《家傳》《方輿記》 《〈古今國典〉、賦苑歲時廣記》云:

按《國老談苑》:徐鉉為散騎常侍,太宗謂曰:「官家之稱, 其義安在?」鉉曰:「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蓋皇帝之 謂也。淳化中,上苑象斃,太宗命使宣問鉉象膽所在, 鉉對曰:「請於前左足求之。」果得以進。詔復詢之,鉉曰: 「象膽隨四時在足,今方二月,臣故知耳。」初,自南唐入 京市宅,以歲餘,見宅主貧困之甚,因召而謂曰:「得非 售宅虧直而致是耶?予近撰碑,獲潤筆二百千,可賞 爾矣。」宅主固辭不獲,命左右輩以付之。後黜邠州,年 七十,手不釋卷,常親寫許慎《說文》一部,謹細無誤。一 日櫛罷,命紙大書曰:「道者天地母」,投筆而絕。

按王銍《默記》:徐鉉歸朝為左散騎常侍,遷給事中。太 宗一日問曾見李煜否,鉉對以臣安敢私見之。上曰: 「『卿第見但言,朕令卿往相見可矣』。鉉遂徑往其居,望 門下馬,但一老卒守門,徐言願見太尉。」卒言:有旨不 得與人接,豈可見也?鉉云:「『奉旨來見』。老卒往報,徐入 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取舊椅子相對。鉉遙見,謂卒曰: 『但正衙一椅足矣』。」頃間,李王紗帽道服而出,鉉方拜 而遽下階,引其手以上。鉉辭賓主之禮。李王曰:「今日 豈有此禮?」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後主相持大笑,乃默 坐不言,忽長吁歎曰:「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鉉既去, 有旨召對,詢後主何言,鉉不敢隱。遂有秦王賜牽機 藥之事。牽機藥者,服之前卻數十回,頭足相就,如牽 機狀也。又後主在賜第,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 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 向東流」之句,併坐之,遂被禍云。

按《東軒筆錄》:太祖、太宗下諸國,其偽命臣僚,忠於所 事者,無不面加獎激,以至棄瑕錄用,故徐鉉、潘眘修 輩皆承眷禮。至如衛融、張洎,應答不遜,猶優假之,故 雖疏遠寇讎,無不盡其忠力。太平興國中,吳王李煜 薨,太宗詔侍臣撰吳王神道碑。時有與徐鉉爭名而 欲中傷之者,面奏曰:「知吳王事跡莫若徐鉉為詳。」太 宗未悟,遂詔鉉撰碑。鉉遽請對而泣曰:「臣舊事李煜, 陛下容臣存故主之義,乃敢奉詔。」太宗始悟讓者之意,許之。故鉉之為碑,但推言歷數有盡,天命有歸而 已。其警句云:「東鄰遘禍,南箕扇疑。投杼致慈親之惑, 乞火無里婦之談。始勞因壘之師,終復塗山之會。」又 有偃王仁義之比。太宗覽讀稱歎。異日復得鉉所撰 《吳王挽詞》三首,尤加歎賞,每對宰臣稱鉉之忠義。《吳 王挽詞》今記者二首,曰:「倏忽千齡盡,冥茫萬事空。青 松洛陽陌,芳草建康宮。道德遺文在,興衰自古同。受 恩無補報,反袂泣塗窮。」「土德承餘烈,江南廣舊恩。一 朝人事變,千古信書存。哀挽周原道,銘旌鄭國門。此 生雖未死,寂寞已消魂。」李主葬北邙,《江南錄》乃鉉與 湯悅奉詔撰,故有「鄰國信書」之句。東鄰謂錢俶也。 按,丁謂《談錄》:徐左省鉉職居近列,雖盛寒入奉朝請, 即未嘗披毛衫。或詰之曰:「豈有雙闕之下,衣戎服歟?」 每睹待漏院前燈火人物,賣肝夾粉粥,來往喧雜,即 皺眉惡之,曰:「真同寨下耳。」一生好服寬褲,未嘗窄衣 裳,謂諸士夫曰:「軒裳之家,雞豕魚鱉,果實蔬茹,皆可 備矣。」蓋沽酒市脯不食爾。其敦尚儒素也如此。 按王陶《談淵》,江南徐鉉有學問,善談吐,古儒之流也。 李氏未歸順時,奉王命至中朝便殿,見藝祖升殿,端 笏緩頰而言曰:「江南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久之, 藝祖再令敷奏,乃曰:「李煜如地,陛下如天;李煜如子, 陛下如父。天乃能蓋地,父乃能庇子。」藝祖應聲答曰: 「既是父子,安得兩處吃飯?」鉉無以對,識者無不服藝 祖神雋矣。

按《湘山野錄》:徐騎省鉉在江南日,著書已多,亂離散 失,十不收一二,傳者止文集二十卷。方成童鉉於水 濱,忽一狂道士醉,叱之曰:「吾戒汝只在金魚廟,何得 竊走至此?」以杖將擊父母,亟援之,仍回目怒視曰:「金 魚將遷廟於邠,他日撻於廟亦未晚。」因不見。後果謫 官於邠,遂薨,無子。

按《夢溪筆談》:江南徐鉉善小篆,映日視之,畫之中心 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屈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 乃筆鋒直下不倒側,故鋒常在畫中。此用筆之法也。 鉉嘗自謂:「吾晚年始得。」請幫助識別此字。音果匾法,凡小篆,喜瘦而長。 請幫助識別此字。《匾》之法,非老筆不能也。按吾衍七舉篆法匾者最好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匾,《石鼓文》是也。

郭昱

[编辑]

按《宋史鄭起傳》:「郭昱者,好為古文,狹中詭僻。周顯德 中,登進士第,恥赴常選,獻書於宰相趙普,自比巢由。 朝議惡其矯激,故久不調。後復伺普,望塵自陳,普笑 謂人曰:『今日甚榮得巢由,拜於馬首』。」開寶末,普出鎮 河陽,昱詣薛居正上書,極言謗普。居正奏之,詔署襄 州觀察推官。潘美鎮襄陽,討金陵,以昱隨軍。昱中夜 被酒號叫,軍中皆驚。翌日,美遣還。歲餘,坐盜用官錢 除名,因居襄陽,遊索樊、鄧間。雍熙中卒。

馬應

[编辑]

按《宋史鄭起傳》:「馬應者,薄有文藝,多服道士衣,自稱 先生。開寶初,傚元結《中興頌》,作《勃興頌》,以述太祖下 荊湖之功,欲刊石於永州結頌之側,縣令惡其夸誕, 不以聞。太平興國初,登第,授大理評事,坐事除名,羈 旅積年。淳化中,以詩干同年殿中丞牛景,景因奏上, 太宗覽而嘉之,復授大理評事。未幾卒。」又有穎贄董 淳、劉從義善為文章,張翼、譚用之善為詩,張之翰善 牋啟。贄拔萃登科,至太子中允。淳為工部員外郎、直 史館,奉詔撰《孟昶紀事》。從義多藏書,嘗纘長安碑文 為《遺風集》二十卷,餘皆官不達。

趙鄰幾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鄰幾字亞之,鄆州須城人,家世為農。 鄰幾少好學,能屬文,嘗作《禹別九州賦》,凡萬餘言,人 多傳誦。周顯德二年,舉進士,解褐祕書省校書郎,歷 許州、宋州從事。太平興國初,召為左贊善大夫,直史 館,改宗正丞。四年,郭贄、宋白授中書舍人,告謝日交 薦之。俄而鄰幾獻頌,上覽而嘉之,遷左補闕,知制誥。」 數月卒,年五十九。中使護葬鄰幾。體貌尪弱,如不勝 衣。為文浩博,慕徐、庾及王、楊、盧、駱之體。每搆思,必斂 衽危坐,成千言始下筆。屬對精切,致意縝密,時輩咸 推服之。及掌誥命,頗繁富冗長,不達體要,無稱職之 譽。常欲追補唐武宗以來《實錄》,孜孜訪求遺事,殆廢 寢食。會疾革,唯以書未成為恨。至淳化中,參知政事 蘇易簡因言及鄰幾追補唐實錄事。鄰幾一子東之, 以蔭補郎山主簿,部送軍糧詣北邊,沒焉,其家屬寄 居雎陽。太宗遣直史館錢熙往取其書,得鄰幾所補 《會昌以來日曆》二十六卷及文集三十四卷,所著《鯫 子》一卷、《六帝年略》一卷、史氏《懋官志》五卷,并他書五 十餘卷來上,皆塗竄之筆也。詔賜其家錢十萬。 按《澠水燕談錄》:「趙鄰幾好學著述,太宗擢知制誥,逾 月卒。子東之,亦有文才,前以職事死塞下,家極貧,三 女皆幼,無田以養,無宅以居。僕有趙延嗣者,久事舍 人,義不忍去,竭力營衣食給之,雖勞苦不避,如是者 十餘年。三女皆長,延嗣未嘗見面。至京師訪舍人之 舊,謀嫁三」女。見宋翰林白、楊侍郎徽之,發聲大哭,具

道所以。二公驚謝曰:「吾被衣冠,且與舍人友,而不能
考證
恤舍人之孤,不迨汝遠矣。」即迎三女歸京師,求良士

嫁之。三女皆有歸,延嗣乃去。徂徠石守道為之傳,以 厲天下云。

何承裕

[编辑]

按《宋史趙鄰幾傳》:「何承裕者,晉天福末擢進士第,有 清才,好為歌詩,而嗜酒狂逸。初為中都主簿,桑維翰 鎮兗州,知其真率,不責以吏事。累官至著作佐郎,直 史館。出為盩厔、咸陽二縣令,醉則露首跨牛趨府,府 尹王彥超以其名士而容之。然為治清而不煩,民頗 安焉。每覽牒訴,必戲判以喻曲直,訴者多心伏引去」, 往往召豪吏接坐,引滿,吏因醉挾私白事,承裕悟之, 笑曰:「此見罔也,當受杖。」杖訖,復召與飲。其無檢多類 此。開寶三年,自涇陽令入為監察御史,後歷侍御史, 累知忠、萬、商三州,太平興國中卒。

和峴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峴字晦仁,開封浚儀人。父凝,晉宰相、 太子太傅、魯國公。峴生之年,適會凝入翰林,加金紫, 知貢舉。凝喜曰:『我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此子宜於我 也』。因名之曰三美。七歲以門蔭為左千牛備身,遷著 作佐郎。漢乾祐初,加朝散階,十六登朝為著作郎。丁 父憂,服闋,拜太常丞。建隆初,授太常博士。從祀南郊」, 贊道乘輿,進退閒雅。太祖謂近侍曰:「此誰氏之子,熟 於贊相。」左右即以峴門閥對。俄拜刑部員外郎兼博 士,仍判太常寺。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於南郊。 丁丑冬至,有司復請祀昊天上帝,詔峴議其禮。峴以 《祭義》戒於煩數,請罷之。二年,議孝明、孝惠二后神主 祔於別廟,峴以舊禮有二后同廟之「文,無各殿異室 之說。今二后同祔別廟,亦宜共殿別室。孝明皇后嘗 母儀天下,宜居上室;孝惠皇后止以追尊,當居次室。」 從之。三年春,初克夔州,以內衣庫使李光睿權知州, 峴通判州事,代還。是歲十二月十四日戊戌臘,有司 以七日辛卯蜡百神,峴獻議正之。四年南郊,峴建議 望燎位置爟火。又嘗言:「依舊典,宗廟殿廷設宮縣三 十六架,加鼓吹熊羆十二案,朝會登歌用五瑞,郊廟 奠獻用四瑞,迴仗至樓前奏《采茨》之曲,御樓奏《隆安》 之曲,各用樂章。」復舉唐故事,宗廟祭科外別設珍膳, 用申孝享之意。又謂:「八佾之舞以象文德武功,請用 《元德升聞》《天下大定》二舞。」並從其議。事具《禮樂志》。先 是,王朴、竇儼洞曉音樂,前代不協律呂者多所考正。 朴、儼既沒,未有繼其職者。會太祖以雅樂聲高,詔峴 講求其理,以均節之,自是八音和暢,上甚嘉之,語具 《律志》。樂器中有義手笛者,上意欲增入雅樂,峴即令 樂工調品以諧律呂,其執持之狀,如拱揖然,請目曰 「拱宸管」,詔備於樂府。開寶初,遷司勳員外郎、知泗州, 判吏部南曹,歷夔、晉二州通判。九年,江南平,受詔採 訪。太宗即位,遷主客郎中。太平興國二年,知兗州,改 京東轉運使。峴性苛刻鄙吝,好殖財,復輕侮人。嘗以 官船載私貨,販易規利,初為判官鄭同度論奏,既而 彰信軍節度劉遇亦上言按得實,坐削籍,配隸汝州。 六年,起為太常丞、分司西京,復階勳章服。端拱初,上 躬耕籍田,峴奉留司賀表至闕下,因以其所著《奉常 集》五卷、《祕閣集》二十卷、《注釋武成王廟贊》五卷奏御, 上甚嘉之。復授主客郎中、判太常寺兼禮儀院事。是 秋,得暴疾,卒,年五十六。弟㠓。

和㠓

[编辑]

按《宋史和峴傳》:「㠓字顯仁,凝第四子也。生五六歲,凝 教之誦古詩賦,一歷輒不忘。試令詠物為四句詩,頗 有思致。凝歎賞而奇之,語峴曰:『此兒他日必以文章 顯,吾老矣,不見汝,曹善保護之』。太平興國八年,擢進 士第,釋褐霍丘主簿。雍熙初,知崇仁縣,就拜大理評 事。江南轉運楊緘以其材幹奏,移知南昌縣。代還,刑」 部取為詳覆官,遷光祿寺丞。先是,凝嘗取古今之傳 聽訟斷獄、辯雪冤枉等事著為《疑獄集》,㠓因增益事 類,分為三卷,表上之。俄獻所著文賦五十軸。召試中 書,擢為太子中允。先是,馮起撰《御前登第三牓碑》以 獻,上甚稱獎,命直史館。淳化初,㠓又撰《七牓題名記》, 并補注凝所撰《古今孝悌集成》十卷以獻,遂以本官 直集賢院,中謝日賜緋魚。三年春,獻《觀燈賦》,詔付史 館,遷右正言。是歲,太宗親試貢士,㠓預考校,作歌以 獻。上對宰相稱賞之,召問年幾何時,摹印《儒行篇》以 賜,新及第人及三館、臺省官皆上表稱謝。上時御便 坐,出表以示宰相,而㠓與張洎尤稱上旨,因謂李昉 曰:「㠓,宰相子,勤學自立,有文章,能荷堂構如㠓者,不 可多得也。」遂以本官知制誥。不踰年,加水部員外郎、 知理檢院。至道元年,賜金紫,與王旦同判吏部銓。是 秋,晨起將朝,風眩暴作而卒,年四十五。上聞之驚歎, 遣中使就家問疾狀,并恤其孤,賵賻加等。長子珙纔 十歲,即授大理評事;次子璬,補太廟齋郎。㠓好修飾 容儀,自五鼓張燈燭,至辨色,冠帶方畢。雖幼能屬文, 殊少警策。每草制,必精思討索而後成,拘於引類偶 對,頗失典誥之體。上以其貴家子,能業文,甚寵待之欲召入翰林,謂近臣曰:「㠓眸子眊眊然,胸中必不正, 不可以居近侍也。」其命遂寢。㠓弟請幫助識別此字。始為三班奉職。 淳化中,獻文求試,上以故相之後,改授大理評事。

高頔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頔字子奇,開封雍丘人。後唐清泰中, 舉進士。同輩紿之曰:『何不從裴僕射求知乎』?時裴皞 以左僕射致仕,後進無至其門者。頔性純樸,信其言, 以文贄於皞。明年,禮部侍郎馬裔孫知貢舉,乃皞門 下生也。皞以頔語之,遂擢乙科,四遷魏博觀察支使。 周顯德中,符彥卿奏署掌書記。時太宗親迎懿德皇」 后於大名,彥卿遣頔迎候,日夕陪接,尤伸款好。後隨 彥卿鎮鳳翔,會詔留彥卿洛陽,頔復為天雄軍掌書 記。後以病免,居於魏。雍熙二年,太宗親試貢士,頔子 南金舉學究,自陳曰:「臣父年八十四,嘗佐使幕,久已 罷職,家貧無以存養,願賜一第,庶獲寸祿,以及老父。」 上問左右其父何人,宰相宋琪以頔對,且言其素行 廉介,老而彌厲,甚為縉紳推重。上曰:「此高頔子邪?頔 在大名幕中,嘗與朕遊處,迨踰旬月,晨暮對案飲食, 常拱手危坐,未曾少懈,其恭謹蓋天性也。惜其老矣, 不欲煩以官政。」即擢南金第,拜頔左補闕致仕,賜錢 十萬。後卒於家。頔有清節,力學強記,手寫書千餘卷, 彥卿待之甚厚,或過致優給,頔計口受費,餘皆不納。 彥卿左右多肆貪虐,民不能堪。及彥卿罷鎮,其故時 將吏賓客皆心愧,無敢復遊魏者,惟頔清苦守法,魏 人愛之。在魏三十年,無一人言其非者。所乘馬,老以 糜飼之,僕夫年七十,待之如初,時稱其長者。次子鼎, 舉進士,至殿中丞。

李度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度,河南洛陽人。周顯德中,舉進士。度 工於詩,有『醉輕浮世事,老重故鄉人』之句。時翰林學 士申文炳知貢舉,樞密使王朴移書錄其句以薦之, 文炳即擢度為第三人。釋褐永寧縣主簿,累遷殿中 丞,知歙州。坐事左遷絳州團練使,十年不調。度在歙 州,嘗以所著詩刻於石,有中黃門得其石本,傳入禁」 中。太宗見之,謂宰相曰:「度今安在?」即令召至,對於便 殿,與語甚悅,擢為虞部員外郎、直史館,賜緋。端拱初, 籍田畢,交州黎桓加恩,命度借太常少卿充官告國 信副使,上賜詩以寵行。未至交州,卒於太平軍傳舍, 年五十七。度之南使,每至州府,即借圖經觀其勝跡, 皆形篇詩。以上所賜詩有「奉使南遊多好景」之句,遂 題為《奉使南遊集》,未成編而亡。

弟康,亦善《詩》,太平興國二年進士,官至右贊善大夫。

韓浦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浦,京兆長安人,唐相休之裔孫。少俊 敏,善屬文。周顯德初,舉進士,累遷歷使府。開寶三年, 自靜難軍掌書記召為監察御史,三遷至庫部員外 郎,知華州,同判靈州,再轉司門郎中。淳化二年,被病, 表請辭職尋醫,許之。浦博學善持論,詳練臺閣故事, 多知唐朝氏族,與人談亹,亹然可聽,號為近世肉譜」, 搢紳頗推重之。尤善筆札,人多藏其尺牘。弟洎,亦進 士及第。

鞠常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常字可久,密州高密人。祖真,黃縣令。 父慶孫,申州團練判官,有詩名。常少好學,善屬文。漢 乾祐二年擢進士第,裁二十一,釋褐祕書省校書郎。 周廣順中,宰相范質奏充集賢校理,出為鄆州觀察 支使,歷永興軍節度掌書記,伊陽令。顯德四年,詣闕 進策,召試,復授猗氏令,遷蔡州防禦判官,復宰介休」 魏縣。開寶中,趙普為相,擢為著作佐郎,時任此官,惟 常與楊徽之、李若拙、趙鄰幾四人皆有名於時。常應 舉時,著《四時成歲賦》萬餘言,又為《春蘭賦》,頗存興託。 後為清河令,七年卒,年四十七。子仲謀,字有開,雍熙 中進士,有材幹,歷御史、東京留守推官、陝西轉運,至 兵部員外郎。仲謀集其父所為文成二十卷。弟愉,周 廣順中進士,與常齊名。

宋準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準字子平,開封雍丘人。祖彥升,庫部 員外郎。父鵬,祕書郎。準開寶中舉進士,翰林學士李 昉知貢舉,擢準甲科。會貢士徐士廉擊登聞鼓,訴昉 用情取捨非當。太宗怒,召準覆試於便殿,見準形神 偉茂,程試敏速,甚嘉之,以為宜首冠俊造,由是復擢 準甲科,即授祕書省祕書郎、直史館。八年,受詔修定」 諸道《圖經》。俄奉使契丹,復命稱旨。明年,出知南平軍, 會改軍為太平州,依前知州事,就加著作佐郎。太平 興國四年,遷著作郎、通判梓州,轉左拾遺。歸朝,預修 書。八年,同知貢舉,出為河北轉運使。歲餘,以本官知 制誥。雍熙中,加主客員外郎,復預知貢舉,俄判大理 寺。四年,被病,遷金部郎中,罷知制誥。端拱二年,卒,年 五十二,賜錢百萬。準美風儀,善談論,辭采清麗,涖官 所至,皆有治聲。盧多遜之南流也,李穆坐同門生黜 免,左右無敢言者。準因奏事,盛言「穆長者有檢操,常惡多遜專恣,固非其黨也。」上寤未幾,盡復穆舊官,時 論以此稱之。天禧三年,錄其子大年試祕書省校書 郎,準從弟可觀金部郎中。族子郊、祁,並天聖二年進 士甲科,別有傳。

夏侯嘉正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嘉正字會之,江陵人。少有俊才。太平 興國中舉進士,歷官至著作佐郎。使於巴陵,為《洞庭 賦》曰:『楚之南有水曰洞庭,環帶五郡,淼不知其幾百 里』。臣乙酉夏使岳陽,抵湖上,思構賦。明日披襟而觀 之,則翼然動,促然跂,慄然駭,愕然𣅿,怳若駕春雲而 軾霓,浩若浮汗漫而朝躋,退若據泰山之安,進若履」 千仞之危,懵若無識,智若通微,跛若不倚,蹌若將馳, 耳不及掩,目不暇逃,情悸心嬉,二三日而後,神始宅, 氣始正,若此不敢以賦為事者二年,然眷眷不已。一 日登崇丘,望大澤,有雲:「崒兮興,欻兮止。」興止未霽,忽 若有遇。由是漬陽輝,沐芳澤,睹一異人於巖之際,霞 為裾,雲為袂,冰膚雪肌,金玦玉佩,浮「丘羨門,斯實其 對。」因言曰:「若非好辭者耶?」臣曰:「然。然則若智有所不 通,識有所不窮,用不通不窮,而循乎無端之紀,若得 無殆乎?」臣又曰:「然。然志極則物應,思精則道來。嘉若 之勤,無譁談,吾為若稱云:太極之生,曰地曰天,中含 五精,五精之用,而水居一焉。水之疏,邇則為江兮,遠 則為河,積則為瀦兮」,總則為湖。若今所謂洞庭者,傑 立而孤,廓然如無區,其大無徒,含陽字陰,元神之都, 曖曖昧昧,百川不敢逾。有若臣者,有若賓者,有若僕 者,有若子者,有若附庸者,有若娣姒者。若禹會塗山, 武巡牧野,千出百會,咸處麾下。每六合澄靜,中流迴 睨,莽莽蒼蒼,纖靄不翳。太陽望舒,出沒其間,萬頃咸 沸,彊「而名之為巨澤,為長川,為水府,為大淵,縱之不 踰,跼之不卑,乍若賢人,以重自持,誘之不前,犯之愈 堅,又若良將,以謀守邊,澎澎濞濞,浩爾一致,又若太 始,未有仁義,沖沖漠漠,二氣交錯,又若混沌,凝然未 鑿」,此乃方輿之心胸,溟海之郛郭也。三代之前,其氣 濩落,浩浩滔天,與物迴薄,滅木襄陵,無際「無廓。上帝 降鑒,巨人斯作。乃命元夷,授禹之機。隧山垔谷,滌源 暢微。然後若金在鎔,若木在工,流精成器,夫何不通。 是澤之設,允執厥中,既巽其性,遂得其正。有升有降, 有動有靜。」臣應之曰:「升降動靜,可得聞乎?」神曰:「水之 性,非圓非方,非柔非剛,非曲非直,非元非黃。劃象為 坎,本乎羲皇。外婉而固,內」健而彰。降以姤始,升以復 張。其靜處陰,其動隨陽。六府之甲,萬化之綱。式觀是 澤,乃知天常。若乃四序之變,九夏攸處。烘然而炎,沸 然而煮。群物澒洞,爍為隆暑。澤之作,頎然其容。若去 若住,若茹若請幫助識別此字。「靈趨怪覲,杳不可睹。蒸之為雲,散之 為雨;倏忽萬象,如還太古」,真可嘉也。若乃秋之為神, 素氣清泚;肅肅翛翛,群籟四起。澤之動,黝然其姿,若 挺若倚,若行若止。「《巽宮》離離,為之騰風;蒼梧崇崇,為 之供雲。四顧一色,黯然氤氳。」其聲瀰瀰,若商非商,若 徵非徵。東湊海門,一浪千里,又足畏也。言其狀,則石 然而骨,岸然而「革;氣然而榮,浲然而脈。有山而心,有 洞而腹。有玉而體,有珠而目。穹鼻孤島,呀口萬谷。臂 帶三吳,足跬荊巫。或跂然而望,或翼然而趨。彭蠡震 澤,詎可云乎?」臣又問曰:「澤之態已聞命矣,水之族將 如何居?」神曰:「大道變易,或文或質,沉潛自遂,其類非 一。或被甲而邅,或曳裾而圓,或禿而跋,或角而蜿,或 吞而呀,或呿而牙。或心以之蟹,或目以之蝦。或脩臂 而立,或橫騖而疾,或髮於首,或髯於肘,或儼而莊,或 毅而黝,彪彪玢玢,若大虛之含萬彙,各循其生而合 乎群者也。」臣又問曰:「若神之資其品何如也?」神曰:「清 矣靜矣,麗矣至矣,邈難知矣。肇於古,古有所未達;形 於今,今有所未察。非希夷合其心於自然,然後上天 入地,把三根六況,水居陸處,夫何不燭?彼鞚鯉之賢, 轡龍之仙,乃吾之肩也。其餘海若天吳,陽侯神胥,齪 齪而遊,曾不我儔。」臣又問曰:「《易》稱王公設險,是澤之 險可以為固,而歷代興衰,其義安取?」神曰:「天道以順 不以逆,地道以謙不以盈。故治理之世,建仁為旌,聚 心為城,而弧不暇弦,矛不暇鋒,四海以之而大同。何 必恃險阻,何必據要衝?若秦得百二為帝,齊得十二 而王,其山為金,其水為湯,守之不義,欻然而亡。水不 在大,恃之者敗;水不在微,怙之者危。若漢疲於昆明, 桀困於酒池,亦其類也。故黃帝張樂而興,三苗棄義 而傾,則知洞庭之波,以仁不以亂,以道不以賊,惟賢 者觀其知而後得也。」於是盤桓徙倚,凝精流視,罄以 辭對,倏然而晦。徐鉉見之曰:「是元虛之流也。」人多傳 寫。端拱初,太宗知其名,召試辭賦,擢為右正言、直史 館兼直祕閣,賜緋魚。元夕,上御乾元門觀燈,嘉正獻 五言十韻詩,其末句云:「兩制誠堪羨,青雲侍玉輿。」上 依韻和以賜之。有「狹劣終,雖舉通才列上台」之句,議 者以為誡嘉正之好進也。未幾被病,詔以為益王生 辰使。所獲金幣鬻得錢,輦歸家。忽一緡自地起立,良 久而仆。聞者異之。嘉正疾遂篤,月餘卒,年三十七。子紓,太子中舍。

羅處約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處約字思純,益州華陽人,唐酷吏希 奭之裔孫。伯祖袞,唐末為諫官。父濟,仕蜀為升朝官, 歸朝至太常丞。處約嘗作《黃老先六經論》曰:『先儒以 太史公論道德,先黃老而後六經,此其所以病也』。某 曰:『不然。道者何?無之稱也。無不由也,混成而仙兩儀, 至虛而應萬物,不可致詰,況名之曰道。道既名矣,降』」 而為聖人者,為能知來藏往,與天地準,故黃、老、姬、孔 通稱焉。其體曰「道」,其用曰「神」,無適也,無莫也,一以貫 之。胡先而尊?孰後而愧?「六經者,《易》以明人之權,而本 之於道;《禮》以節民之情,趨於性也;《樂》以和民之心,全 天真也;《書》以敘九疇之祕,煥二帝之美;《春秋》以正君 臣而敦名教,《詩》以正風雅而存規戒。」是道與《六經》一 也。矧!仲尼祖述堯舜,而況於帝鴻氏乎?華胥之治,太 上之德,史傳詳矣。老聃,世謂方外之教,然而與《六經》 皆足以治國治身清淨,則得之矣。漢文之時,未遑學 校,竇后以之而治,曹參得之而相,幾至措刑。且仲尼 嘗問禮焉,俗儒或否其說。余曰:「《春秋》昭十七年,郯子 來朝,仲尼從而學焉,俾後之人敦好問之旨,矧老子 有道之士,周之史氏乎?」余謂《六經》之教,化而不已,則 臻於大同,大道之行,則蜡賓息歎。黃、老之與六經,孰 為先而孰為後乎?又何必繅藉玉帛然後為禮,筍簴 鏞鼓然後為樂乎?余謂太史公之志,斯見之矣。惡可 以道之跡、儒之末相戾而疾其說?病之者,可以觀微, 未可「以觀妙」,人多重之。登第為臨渙主簿,再遷大理 評事、知吳縣。王禹偁知長洲縣,日以詩什唱酬,蘇、杭 間多傳誦。後並召赴闕,上自定題以試之,以禹偁為 右拾遺,處約著作郎,皆直史館,賜緋魚。會下詔求讜 言,處約上奏曰:「伏睹今年春詔旨,責以諫官備員,未 嘗言事,雖九寺、三監之官,亦得盡其讜議。」陛下處恭 勞神,厲精求理,力行王道,坐致太平。心先天而不違, 德生民而未有,所以散元黃之協氣,為動植之休祥, 而猶不伐功成,屢求獻替,此真唐堯、虞舜之用心也。 臣累日以來,趨朝之暇,或於卿士之內,預聞時政之 言,皆曰「聖上以三司之中,邦計所屬,簿書既廣,綱條 實繁,將求盡善之規,冀協酌中之道。竊聞省上言,欲 置十二員判官,兼領其職,貴各司其局,允執厥中。」臣 以三司之制,非古也,蓋唐朝中葉之後,兵寇相仍,河 朔不王,軍旅未弭,以賦調筦榷之所出,故自尚書省 分三司以董之。然國用所須,朝廷急務,故僚吏之屬, 倚注尤深,或重其位以處之,優其祿以寵之。黽勉從 事者,姑務其因循,盡瘁事國者或生於睚眥。因循則 無補於國,睚眥則不協於時;或淺近之人用指瑕於 心計,深識之士以多可為身謀,蠹弊相沿,為日已久。 今若如十二員判官之說,亦從權救敝之一端也。然 而聖朝之政,臻乎治平,當求稽古之規,以為垂世之 法。臣嘗讀《說命》之書,以為事不師古,匪說攸聞。又《二 典》曰:「若稽古帝堯,若稽古帝舜。」皆謂順考古道而致 治平。以臣所見,莫若復尚書都省故事。其尚書丞、郎、 正郎、員外郎、主事、令史之屬,請依《六典》舊儀,以今三 司錢刀粟帛、筦榷支度之事,均在二十四司。如此,則 各有司存,可以責其集事。今則金部、倉部,安能知儲 廩帑藏之盈虛?司田、司川,孰能知屯役河渠之遠近? 有名無實,積久生常。況此卻復都省之事,下臣猶能 僉知其可,況陛下聰明濬哲乎?然議者以為不行已 久,難於改更。若斷自宸心,下於相府,都省之制,故典 存焉。上令下從,孰為不可?蓋人者可與習常,難與適 變;可與樂成,難與慮始。在《周易》有之:「天地革而四時 成。」此言能改命「而刱制及,小人樂成,則革面以順上 矣。況三司之名,興於近代,堆案盈几之籍,何嘗能省 覽之乎?復就三司之中更分置僚屬,則愈失其本原 矣。今三司勾院即尚書省,比部元為勾覆之司,周知 內外經費。陛下若欲復之,則制度盡在。迨及九寺、三 監,多為冗長之司,雖有其官,不舉其職。伏望陛下當 治平之日,建垂久之規,不煩更差使臣,別置公署。如 此,則名正而言順,言順而事成,省其冗員,則息其經 費。故《書》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 伏望法天地簡易之化,建洪範大中之道,可以億萬 斯年,垂衣裳而端拱矣。」受詔荊湖路巡撫,欲以苛察 立名,所奏劾甚眾,官吏多被黜責。淳化三年卒,年三 十三。初,濟為開封府司錄,太宗尹京,頗嘉其強幹。太 平興國中,處約與兄賁同舉進士,上臨試,知賁濟之 子,遂置之高等。八年,處約復登第,賁後至員外郎。處 約形神豐碩,見者加重,雖有詞采而急於進用,時論 亦以此薄之。卒後,蘇易簡、王禹偁集其文凡十卷,題 曰《東觀集》。禹偁為序,易簡表上之,詔付史館。蜀士又 有嚴儲者,太平興國中進士,後直史館,使河北督軍 糧,陷於契丹。

郭忠恕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七歲能誦書屬文,舉童子及第,尤工篆籀。弱冠,漢湘陰公召之, 忠恕拂衣遽辭去。周廣順中,召為宗正丞,兼國子書 學博士,改《周易》博士。建隆初,被酒,與監察御史符昭 文競於朝堂。御史彈奏,忠恕叱臺吏奪其奏,毀之,坐 貶為乾州司戶參軍。乘醉毆從事范滌,擅離貶所,削」 籍,配隸靈武。其後流落,不復求仕進,多遊岐、雍、京、洛 間,縱酒跅弛,逢人無貴賤輒呼「苗有佳山水」,即淹留 浹旬不能去,或踰月不食。盛暑暴露日中體不沾汗, 窮冬鑿河冰而浴其旁,淩澌消釋,人皆異之。尤善畫, 所圖屋室重復之狀,頗極精妙。多遊王侯公卿家,或 待以美醞,豫張紈素倚於壁,乘興即畫之,苟意不欲 而固請之,必怒而去,得者藏以為寶。太宗即位,聞其 名,召赴闕,授國子監主簿,賜襲衣、銀帶、錢五萬,館於 太學,令刊定歷代字書。忠恕性無檢局,放縱敗度,上 憐其才,每優容之。益使酒肆言謗讟,時擅鬻官物取 其直,詔減死決杖流登州,時太平興國二年。已行至 齊州臨邑,謂部送吏曰:「我今逝矣。」因培地為穴,度可 容其面俯窺焉,而卒槁葬於道側。後累月,故人取其 尸,將改葬之。其體甚輕,空空然若蟬蛻焉。所定《古今 尚書》并《釋文》,並行於世。

潘閬

[编辑]

按《湘山野錄》:潘逍遙閬有詩名,所交遊者皆一時豪 傑。盧相多遜欲立秦邸,潘預其謀,混跡於講堂,巷開 藥肆。劉少逸鮑少孤二人者,為藥童,唐巾韋帶,氣貌 爽秀。後太宗登極,秦邸之謀不集。潘有詩曰:「不信先 生語,剛來帝里遊,清宵無好夢,白日有閒愁」之句。事 敗,已環多遜宅,斯須將捕於閬,閬覺之,止奔其鄰,曰: 「吾謀逆事彰,吾若就誅,止一身奈汝並鄰皆知吾謀, 編竄屠戮者不下數十人。今若匿得吾一身,則脫汝 輩數家之禍。然萬無搜近之理,所謂弩下逃箭也。吾 出門則擒之,汝輩自度宜如何。」其鄰無可奈何,遂藏 於壁。少頃,捕者四集,至則失之矣。朝廷下諸路畫影 以搜,獄既具,投多遜於崖。已而沸議漸息,閬服僧服 髡鬚,五更持磬出宜秋門,至秦亭,挈檐為箍桶匠,投 故人阮道為秦理。掾陰認之,遂呼至庭,俾葺故桶。 阮提錢三鍰,明示於閬,大擲於案,乘馬遂出。閬喻其 意,提金直入於室,因匿焉。既歸,責閽者曰:「案上三鍰 及桶匠安在?」皆曰:「不知。」遂痛杖閽者,令捕之。閽恨之, 遍尋於市,數日不得其蹤。阮後徐諷秦帥曹武惠彬 曰:「朝廷捕潘閬甚急,聞閬亦豪邁之士,竄伏既久,欲 逭死地,稍裂網他逸,則何所不至。公,大臣也,可奏朝 廷,少寬捕典,或聊以一小官召出,亦羈縻之一端也。」 帥然之,遂削奏。太宗以四門助教招之,因遂出閬,有 清才,嘗作《憶餘杭》一闋曰:「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 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笛聲依約蘆花裏, 白鳥幾行驚起別來閒想整漁竿,思入水雲寒。」錢希 白愛之,自寫於玉堂後壁。

按《墨客揮犀》:閬字逍遙,咸平間有詩名,與錢易、許洞 為友,狂放不羈,常為詩曰:「『散拽禪師來蹴踘,亂拖遊 女上鞦韆』。此其自序之實也。後坐盧多遜黨,聞命捕 購甚急,閬乃變姓名僧服入中條山。許洞密贈之詩 曰:『潘逍遙,平生志氣如天高,倚天大笑無所懼,天公 嗔爾口呶呶。罰教臨老頭,補衲歸中條。我願中條山 神鎮常在,驅雷叱電,依前赶出這老怪』。」後會赦,以助 教授之官。閬乃自歸,送信州安置,仍不懲艾。復為《掃 市舞》詞曰:「出秋霜價錢可嬴得撥灰兼弄火,暢殺我。」 以此為士人不齒,投棄終身。

田告

[编辑]

按《澠水燕談錄》:「田徵君告,字象宜,篤學好文,嘗學詩 於希夷先生,以《詩評》授之,故詩尤清麗。平居寡薄,志 在經世。太祖建國,思得異人,詔詣公車,會遭父母喪。 久之,東遊過濮,止王元之舍。元之貽書勉進其道。會 大河決溢,君推明鯀禹之所治,著《禹元經》三卷,將上 之,不果。已而得水樹於濟南,明水將隱居焉。故致書」 常侍鉉,質其去就,鉉答曰:「負鼎叩角,顧廬築巖,各由 其時,不失其道,在我而已,何常之有?」遂決高蹈志,時 發《易》筮之遇《睽》,因自號睽叟。從學者嘗數百人,宋維 翰袞最其高弟,二子登朝,盛稱其師。淳化中,韓丕言 於天子,召赴闕,詔書及門而卒。皇祐中,濟南翟書褎 其遺逸,得四十八篇,析為三卷,又次其出處。為《睽叟 別傳》云。

王克真

[编辑]

按《江西通志》:「克真,字守節,廬陵人。南唐進士,歸宋,授 太子中允,知漢州,以文學受知太宗,命與張洎同為 誥命典正,預修《太平廣記總類》,歷知滑、襄、梓三州,所 至皆有善政。史謂優於張洎云。」

謝金

[编辑]

按《四川通志》:「金字子真,梓州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 少居五龍山,以詩自娛。其詩平澹,有賈閬仙之風。」

王世則

[编辑]

按《廣西通志》:「世則,永福人,太平興國八年狀元及第是年試《六合為家賦》《鶯囀上林詩》《文武雙舉論》,放進 士二百七人。太宗幸金明池,宴世則等於瓊林苑,進 士賜宴自此始。世則所居,前臨長江,後枕華蓋山,松 林秀茂,忽有鳳凰來巢,一年引雙雛去,後復來巢下, 鑿石得玉以獻,至今玉池猶存,秋冬泉不竭,因名山」 曰「鳳巢。」淳化初,世則以右正言使高州,還朝,條事跡 及山川形勢上之。進直史館。與尹黃裳、馮拯等伏闕 請立許王為儲貳。太宗怒,謫蒙州。至道二年,徙知永 州。

李㢲

[编辑]

按《福建通志》:「㢲字仲權,光澤人。太平興國進士。博學 能文,有貞元風格,常作《玉鼓》等賦,為時所稱。與王禹 偁善,任江西提刑,明恕第一,遷兩浙運使,卒於官。郡 人登進士自㢲始。」

李協恭

[编辑]

按《四川總志》:「協恭,儀隴人。雍熙間狀元,授梓州刺史, 總領四川財賦軍馬,功業一時推重,多所著作。」何宗 元《九龍歌》:「孔孟周公道有歸,昨夜夢中猶徘徊,先生 芳躅猶堪追。」題曰「為狀元李協恭作。」

牟袞

[编辑]

按《四川總志》:「袞字君華,端拱元年進士。少負奇志,嘗 受學於普多岳,以文章著名。後累官翰林學士。天禧 間致仕,著書自娛,有詩文行於世。其後用中、義元、積 中、學元兄弟先後中省試,號『一門四桂』」,中江人。

于至

[编辑]

按《四川總志》:「于至,小溪人。七歲能屬文,十七歲遊京 師。端拱五年及第,上書十餘萬言。時文章襲五代遺 風,至自出機軸,嘗作《蓬萊宮賦》,寇萊公甚重之。」

高元矩惠連

[编辑]

按《宣城縣志》:元矩,昭亭鄉人。工詩,不仕,以子惠連貴, 贈光祿卿。詩有警語。其《贈宣城宰》云:「硯注寒泉碧,庭 堆敗葉紅。」《贈徐學士》云:「鳥掠琴絃穿靜院,吏收詩草 下閒庭。」載王舉雅言糸述,全篇亡。攷惠連博學尚氣 概,中端拱己丑進士,歷工部郎,知吉州。天禧初,徙知 揚州,卒。

段鵠

[编辑]

按《江西通志》:「鵠,字正己,永新人。端拱進士。為文博通 經理,辭事有據,為向敏中所器重。仕至大理寺丞。」

危拱辰

[编辑]

按《江西通志》:「拱辰,字輝卿,南城人。淳化三年進士。性 惇孝,年十四五,代父為吏。題《初月》詩云:『未審初三夜, 嫦娥怨阿誰。懶開十分鏡,祗畫半邊眉』。令尹異之,令 專儒業。後官至光祿卿。」

安德裕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德裕,字益之,一字師皋,河南人。父重 榮,晉成德軍節度,《五代史》有傳。德裕生於真定,未期, 重榮舉兵敗,乳母抱逃水竇中,將出,為守兵所得,執 以見軍校秦習。習與重榮有舊,因匿之。習先養石守 瓊為子,及年壯無嗣,以德裕付瓊養之,因姓秦氏。習 世兵家,以弓矢狗馬為事。德裕孩提,即喜筆硯,遇文」 字輒為誦讀聲,諸子不之齒,習獨異之。既成童,俾就 學,遂博貫文史,精於《禮、傳》,嗜《西漢書》。習卒,德裕行三 年服,然後還本姓。習家盡以橐裝與之,凡白金萬餘 兩。德裕卻之曰:「斯秦氏之蓄,於我何有?丈夫當自樹 功名,以取富貴,豈屑於他人所有耶!」聞者高之。開寶 二年,擢進士甲科,歸州軍事推官,歷大理寺丞、著作 佐郎。太平興國中,累遷祕書丞、知廣濟軍。時軍城新 建,德裕作《軍記》及《圖經》三卷,優詔嘉獎。俄改太常博 士。八年,通判秦州,就知州事。雍熙初,遷主客員外郎、 通判廣州。未行,宰相李昉言其有史才,即以本官直 史館。端拱初,改金部員外郎。淳化初,知開封縣。會備 三館職,改直昭文館。三年春,廷試貢士,德裕與史館 修撰梁周翰並為考官。上顧宰相曰:「此皆有聞之士, 而老於郎署。周翰狹中,德裕嗜酒,朕聞其能改矣。」遂 並賜金紫。俄遷司勳員外郎。至道初,德裕常作《九絃 琴》《五絃阮頌》以獻,上稱其詞采古雅。至道三年,轉金 部郎中,出知睦州,還判太府寺。咸平五年卒,年六十 三。德裕性介潔,以風鑑自負。王禹偁、孫何皆初遊詞 場,德裕力為延譽,及領考試,何又其首選,然酣飲太 過,故不被獎擢。有《集》四十卷。

錢熙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熙字大雅,泉州南安人。父居讓,陳洪 進署清溪令。熙幼穎悟,及長,博貫群籍,善屬文。洪進 嘉其才,以弟之子妻之。將署熙府職,辭不就,著《楚鴈 賦》以見志。尋復辟為巡官,專掌牋奏。洪進歸朝,熙不 敘舊職,舉進士。雍熙初,㩦文謁宰相李昉,昉深加賞 重,為延譽於朝,令子宗諤與之遊。明年,登甲科,補度」 州觀察推官。代還,寇準掌吏部選,上封薦錢若水、陳 充、王扶、洎熙皆有文,得試中書,遷殿中丞,賜緋魚。著 《四夷來王賦》以獻,凡萬餘言。太宗嘉之,即以本官直 史館。淳化中,參知政事蘇易簡對太宗言:「趙鄰幾追補《唐實錄》,鄰幾卒,家睢陽。」即命熙乘傳而往,盡取其 書來上。熙嘗與楊徽之言及張洎、錢若水將被進用, 熙與劉昌言同鄉里,相親善,又語及其事,昌言因以 語洎,洎疑熙,交構訴之,熙坐削職。通判朗州,俄徙衡 州,就改太常博士。真宗即位,遷右司諫。李宗諤、楊億 素厚善熙,乃與梁顥、趙況、趙安仁同表請復熙舊職, 不報。尋通判杭州,政多專達,為轉運使所奏,徙通判 越州。熙負氣好學,善談笑,精筆札,狷躁務進。自罷職, 因憤恚成疾,咸平三年卒,年四十八。嘗擬古樂府,著 雜言十數篇及《措刑論》,為識者所許。有集十卷。子蒙 吉,亦進士及第。

按《娛書堂詩話》:「錢熙泉,南才士也,曾作《四夷來王賦》 獻太宗愛其才。又嘗撰《三酌酸文》,世稱精絕。後亦不 達,而故鄉人李慶孫以詩弔之曰:『四夷妙賦無人繼, 《三酌酸文》舉世傳』。」

郭延澤董元亨

[编辑]

按《宋史郭廷謂傳》,「廷謂從子延澤,字德潤,南唐試祕 書省正字。乾德中,四遷著作佐郎,轉殿中丞,知建州。 淳化二年,太宗聞延澤洎右贊善大夫董元亨皆好 學,博通典籍,詔宰相召問經史大義,皆條對稱旨,命 為史館檢討,歷國子《周易》博士、國子博士。咸平中,求 休退,授虞部員外郎致仕。居濠州城南,有小園以自」 娛,其詠牡丹千餘首,聚圖籍萬餘卷,手自刊校。范杲、 韓丕皆與之遊,景德初卒。元亨亦至虞部員外郎,嘗 纘《元門碑志》三十卷。

宋白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白字太素,大名人。年十三,善屬文,多 遊鄠、杜間,嘗館於張瓊家。瓊武人,賞白有才,遇之甚 厚。白豪俊,尚氣節,重交友,在詞場名稱甚著。建隆二 年,竇儀典貢部,擢進士甲科。乾德初,獻文百軸,試拔 萃高等,解褐授著作佐郎,廷賜襲衣犀帶。蜀平,授玉 津縣令。開寶中,閻丕、王洞交薦其才,宜預朝列。白以」 親老祈外任,連知蒲城、衛南二縣。太宗潛藩時,白嘗 贄文,有襲衣之賜。及即位,擢為左拾遺、權知兗州,歲 餘召還。泰山有唐元宗刻銘,白摹本以獻,且述承平 東人望幸之意。預脩《太祖實錄》,俄直史館,判吏部南 曹。從征太原,判行在御史臺。劉繼元降,翌日,奏《平晉 頌》,太宗夜召至行宮褒慰,且曰:「俟還京師,當以璽書 授職。」白謝於幄中。尋拜中書舍人,賜金紫。太平興國 五年,與程羽同知貢舉,俄充史館脩撰、判館事。八年, 復典貢部,改集賢殿直學士、判院事。未幾,召入翰林 為學士。雍熙中,召白與李昉集諸文士纂《文苑英華》 一千卷。端拱初,加禮部侍郎,又知貢舉。白凡三掌貢 士,頗致譏議,然所得「士如蘇易簡、王禹偁、胡宿、李宗 諤輩,皆其人也。」是時,命復舊制,專委有司,白所取二 十八人,罷退既眾,群議囂然。太宗遽召已黜者臨軒 覆試,連放馬國祥、葉齊等八百餘人焉。白嘗過何承 矩家,方陳倡優飲宴,有進士趙慶者,素無行檢,遊承 矩之門,因潛出拜白,求為薦名。及掌貢部,慶遂獲薦, 人多指以為辭。又女弟適王沔。淳化二年,沔罷參知 政事,時寇準方詆訐求進,故沔被出。復言白家用黃 金器,蓋舉人所賂,其實白嘗奉詔撰《錢惟濬碑》,得塗 金器爾。張去華者,白同年生也,坐尼安道事貶。白素 與去華厚善,遂出為保大軍節度行軍司馬。踰年,抗 疏自陳,有「來日苦少,去日苦多」之語。太宗覽而憫之, 召還為衛尉卿,俄復拜為禮部侍郎,修國史。至道初, 為翰林學士承旨。二年,遷戶部侍郎,俄兼祕書監。真 宗即位,改吏部侍郎、判昭文館。先是,白獻擬陸贄《牓 子集》,上察其意,欲求任用,遂命知開封府以試之。既 而白倦於聽斷,求罷任。咸平四年,擢王欽若、馮拯、陳 堯叟入掌機要,以白宿舊,拜禮部尚書。白學問宏博, 屬文敏贍,然辭意放蕩,少法度,在內署久,頗厭番直, 草辭疏略,多不愜旨。景德二年,與梁周翰俱罷,拜刑 部尚書、集賢院學士、判院事。舊三館學士止五日內 殿起居,會錢易上言,悉令赴外朝。白羸老步梗,就班 足跌。未幾,抗表引年。上以舊臣眷顧未允,再上表辭, 乃以兵部尚書致仕,因就宰臣訪問其資產,虞其匱 乏。時白繼母尚無恙,上東封,白肩輿辭於北苑。召對 久之,進吏部尚書,賜帛五十疋。大中祥符三年,丁內 艱。五年正月卒,年七十七。贈左僕射,錄其孫懿孫為 將作監主簿,孝孫試祕書省校書郎,從子唐臣試正 字。白善談謔,不拘小節,贍濟親族,撫卹孤藐,世稱其 雍睦。聚書數萬卷,圖畫亦多奇古者。嘗類故事千餘 門,號《建章集》。唐賢編集遺落者,白多纘綴之。後進之 有文藝者,必極意稱獎,時彥多宗之,如胡旦、田錫皆 出其門下。陳彭年舉進士,輕俊喜嘲謗,白惡其為人, 黜落之,彭年憾焉。後居近侍,為貢舉條制,多所關防, 蓋為白設也。會有司諡白為文憲,內出密奏,言白素 無檢操,遂改《文安》。有集百卷。子憲臣,國子博士;得臣, 賜進士及第,至太常丞;良臣,為太子中舍;忠臣,殿中 丞

梁周翰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周翰,字元褒,鄭州管城人。父彥溫,廷 州馬步軍都校。周翰幼好學,十歲能屬詞。周廣順二 年,舉進士,授虞城主簿,辭疾不赴。宰相范質、王溥以 其聞人,不當佐外邑,改開封府戶曹參軍。宋初,質、溥 仍為相,引為祕書郎、直史館。時左拾遺、知制誥高錫 上封議:武成王廟配享七十二賢,內王僧辨以不令 終,恐非全德。」尋詔吏部尚書張昭、工部尚書竇儀與 錫重銓定功業終始無瑕者,方得預焉。周翰上言曰: 「臣聞天地以來,覆載之內,聖賢交騖,古今同流,校其 顛末,鮮克具美。周公,聖人也,佐武王定天下,輔成王 致治平,盛德大勳,蟠天極地,外則淮夷搆難,內則管 蔡流言,疐尾跋胡,垂至顛頓,偃禾仆」木,僅得辯明。此 可謂之盡美哉?臣以為非也。孔子聖人也,刪《詩》《書》,定 《禮》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卒以棲遲去魯,奔走厄陳。 雖試用於定、哀,曾不容於季、孟。又嘗履盜跖之虎尾, 聞南子之佩聲,遠辱慎名,未見其可。此又可謂其盡 善者哉?臣以為非也。自餘區區後賢,瑣瑣立事,比於 二聖,曾何足云?而欲責其磨涅不渝,始卒如一者,臣 竊以為難其人矣。昉自唐室,崇祀太公,原其用意,蓋 以天下雖大,不可去兵;域中有爭,未能無戰。資其佑 民之道,立乎為武之宗。覬張國威,遂進王號。貞元之 際,祀典益修。因以歷代武臣陪饗廟貌,如文宣釋奠 之制,有弟子列侍之儀。事雖不經,義足垂勸。況於曩 日,不乏通賢;疑難討論,亦云「折中。」今若求其考類,別 立臧否,以羔袖之小疵,忘狐裘之大善。恐其所選,僅 有可存。只如樂毅、廉頗,皆奔亡而為虜;韓信、彭越,悉 葅醢而受誅。白起則錫劍社郵,伍員則浮尸江澨。左 車亦僨軍之將,孫臏實刑餘之人。穰苴則僨卒齊庭, 吳起則非命楚國。周勃稱重,有「置甲尚方」之疑;陳平 善謀,蒙受金諸將之謗。亞夫則死於獄吏,鄧艾則追 於檻車。李廣後期而自剄,竇嬰樹黨而喪身。鄧禹敗 於回溪,終身無董戎之寄;馬援死於蠻徼,還尸闕遣 奠之儀。其餘諸葛亮之儔,事偏方之主;王景略之輩, 佐閏位之君。關羽則為仇國所禽,張飛則遭帳下所 害。凡此名將,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誰當無累?或從澄 汰,盡可棄捐。況其功業穹隆,名稱烜赫,樵夫牧稚,咸 所聞知,列將通侯,竊所思慕。若一旦除去神位,擯出 祠庭,吹毛求異代之疵,投袂忿古人之惡,必使時情 頓惑,竊議交興。景行高山,更奚瞻於往躅,英魂烈魄, 將有恨於明時。況伏陛下方厲軍威,將遏亂略,講求 兵法,締搆「武祠,蓋所以勸激戎臣,資假陰助。忽使長 廊虛邈,僅有可圖之形;中殿前空,不見配食之坐,似 非允當,臣竊惑焉。深惟事貴得中,用資體要,若今之 可以議古,恐來者亦能非今。願納臣微忠,特追明敕, 乞下此疏,廷議其長」,不報。乾德中,獻擬制二十編,擢 為右拾遺。會修《大內上五鳳樓賦》,人多傳誦之。五代 以來,文體卑弱,周翰與高錫、柳開、范杲習尚淳古,齊 名友善,當時有「高、梁、柳、范」之稱。初,太祖嘗識彥溫於 軍中,石守信亦與彥溫舊故。一日,太祖語守信,將用 周翰掌誥,守信微露其言,周翰遽上表謝,太祖怒,遂 寢其命。歷通判綿、眉二州。在眉州,坐杖人至死,奪二 官,起授太子左贊善大夫。開寶三年,遷右拾遺、監綾 錦院,改左補闕兼知大理正事。會將郊祀,因上疏曰: 「陛下再郊上帝,必覃赦宥。臣以天下至大,其中有慶 澤所未及、節文所未該者,所宜推而廣之。方今賦稅 所入至多,加以科變之物,名品非一,調發供輸,不無 重困。且西蜀、淮南、荊、潭、廣、桂之地,皆以為王土,陛下 誠能以三方所得之利,減諸道租賦之入,則庶乎均 德澤而寬民力矣。」俄坐杖錦工過差,為其所訴,太祖 甚怒,責之曰:「爾豈不知人之膚血與己無異,何乃遽 為酷罰?」將杖之,周翰自言:「臣負天下才名,不當如是。」 太祖乃解,止授左司農寺丞,逾年,為太子中允。太平 興國中,知蘇州。周翰善音律,喜蒱博,惟以飲戲為務。 州有伶官錢氏,家數百人,日令百人供妓,每出,必以 殽具自隨。郡務不治,以本官分司西京。踰月,授左贊 善大夫,仍分司,俄除楚州團練副使。雍熙中,宰相李 昉以其名聞,召為右補闕,賜緋魚使。江淮提點茶鹽 周翰以辭學為流輩所許,頻歷外任,不樂吏事。會翰 林學士宋白等列奏其有史才,邅回下位,遂命兼史 館修撰。會太宗親試貢士,周翰為考官,面賜金紫,因 語宰相,稱其有文。尋遷起居舍人。五年,張佖建議復 置左右史之職,乃命周翰與李宗諤分領之。周翰兼 起居郎,因上言:「自今崇德、長春殿皇帝宣諭之言,侍 臣論列之事,望依舊中書修為《時政記》。其樞密院事 涉機密,亦令本院編纂,每至月終送史館。自餘百司, 凡干對拜、除改、沿革制置之事,悉條報本院,以備編 錄。仍令郎與舍人分直崇政殿,以記言動,別為《起居 注》,每月先進御,後降付史館。」從之。起居注進御,自周 翰等始也。周翰蚤有時譽,久擯廢,及被除擢,尤洽時 論。會考課京朝官,有敢隱前犯者,皆除名為民。周翰被譴尤多,所上有司偶遺一事,當免。判館楊徽之率 三館學士詣相府,以為周翰非故有規避,其實所犯 頻繁,不能悉記,於是止罰金百斤。先是,趙安易建議 於西川鑄大鐵錢,以一當十。周翰上言:「古者貨、幣、錢 三者兼用,若錢少於貨幣,即鑄大錢,或當百,或當五 十,蓋欲廣其錢而足用爾。今不若使蜀民貿易者,凡 鐵錢一止作一錢用,官中市物即以兩錢當一。又西 川患在少鹽,請於益州置榷院,入物交易,則公私通 濟矣。」至道中,遷工部郎中。真宗在儲宮,知其名,徵之, 時為左庶子,因令取其所為文章,周翰悉纂以獻,上 答以書。及即位,未行慶,首擢為駕部郎中、知制誥,俄 判史館、昭文館。咸平三年,召入翰林為學士,受詔與 趙安易同修屬籍。唐末喪亂,籍譜罕存,無所取則,周 翰刱意為之,頗有倫貫。車駕幸澶淵,命判留司御史 臺,周翰懇求扈從,從之。明年,授給事中,與宋白俱罷 學士。大中祥符元年,遷工部侍郎。踰年,被疾卒,年八 十一。真宗憫之,錄其子忠寶為大理評事,給奉終喪。 周翰性疏雋卞急,臨事過於嚴暴,故多曠敗。晚年才 思稍減,書詔多不稱旨,有集五十卷及《續因話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