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5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五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目錄
箴部總論
摯虞文章流別論〈箴〉
王應麟辭學指南〈箴〉
徐炬事物原始〈箴〉
吳訥文章辯體〈箴〉
徐師曾文體明辯〈箴 規附〉
箴部藝文
乘輿箴序 晉潘尼
為李僕射賀聖製政刑箴表 唐崔位
五箴序 韓愈
跋德本所藏南軒主一箴 宋朱子
跋李德文勿齋四箴 魏了翁
跋陳復齋為王實之書四事箴 真德秀
題朝夕箴後 明宋濂
跋褚士文書廉仁公勤四箴後 前人
箴部紀事
箴部雜錄
文學典第一百五十五卷
箴部總論
[编辑]摯虞文章流別論
[编辑]《箴》
[编辑]揚雄依《虞箴》作《十二州》《十二官箴》而傳於世。不具九 官,崔氏累世彌縫其闕,胡公又以次其首目,而為之 解,署曰《百官箴》。
王應麟辭學指南
[编辑]《箴》
[编辑]箴者,諫誨之辭,若箴之療疾,故名箴。《文心雕龍》曰:「夏、 商二箴,餘句頗存。《夏箴》見於《周書·文傳》篇,《商箴》見於 《呂氏春秋·名類》篇。周辛甲為太史,命百官官箴,王闕 虞人掌獵為箴。」漢揚雄擬其體,為《十二州二十五官 箴》。後之作者,咸依倣焉。隋杜正藏舉秀才,擬《匠人箴》, 擬題肇於此。唐進士亦或試箴。
徐炬事物原始
[编辑]《箴》
[编辑]箴,誡也。張蘊古作《大寶箴》,揚雄作《酒箴》,戒成帝。唐李 德裕以敬宗昏荒,上《丹扆六箴》,謂宵衣正服、罷獻納 誨、辨邪防微。朱晦菴有視聽言動四箴。按《文心》曰:「軒 轅輿几,以弼不逮。」即為箴之始。
吳訥文章辯體
[编辑]《箴》
[编辑]按許氏《說文》:「箴,誡也。」《商書盤庚》曰:「無或敢伏小人之 攸箴」葢!箴者,規誡之辭,若箴之療疾,故以為名。古有 《夏》《啇》二箴,見於《尚書大傳》解、《呂氏春秋》,而殘缺不全。 獨周太史辛甲命百官官箴《王闕》,而虞氏掌獵為《虞 箴》,其辭備載《左傳》。後之作者,蓋本於此。東萊云:「凡作 箴須用《官箴》《王闕》之意,箴尾須依《虞箴》『獸臣司原,敢 告僕夫』」之類,大抵箴銘贊頌,雖或均用韻語,而體不 同。箴是規諷之文,須有警誡切劘之意。
徐師曾文體明辯
[编辑]《箴》
[编辑]按:《說文》云:「箴者,誡也。」蓋醫者以箴石刺病,故有所諷 刺而救其失者,謂之箴。古有夏、商二箴,見於《尚書大 傳解》及《呂氏春秋》,然餘句雖存而全文已缺,獨周太 史辛甲《命百官箴》王闕,而《虞人》一篇備載於《左傳》,於 是揚雄倣而為之。其後作者相繼,而亦用以自箴,故 其品有二:一曰官箴,二曰私箴,大抵皆用韻語以垂 警誡。
《規》〈附〉
[编辑]按:《字書》云:「規者,為圓之器也。」《書》曰:「官師相規。」今人以 箴規並稱,而文章固分為二體者,何也?箴者箴上之 闕,而規者臣下之互相規諫者也,其用以自箴者,乃 箴之濫觴耳。然規之為名雖見於書,而規之為文,則 漢以前絕無作者。至唐元結始作五規,豈其緣書之 名而創為此體歟
箴部藝文
[编辑]《乘輿箴序》晉·潘尼
[编辑]《易》稱:「有天地然後有人倫,有父子然後有君臣。」傳曰: 「大者天地,其次君臣。」然君臣父子之道,天地人倫之 本,未有以先之者也。故天生蒸民而樹之君,使司牧 之,將以導群生之性,而理萬物之情。豈以寵一人之 身,極無量之欲,如斯而已哉?夫古之為君者,無欲而 至公,故有茅茨土階之儉;而後之為君,有欲而自利, 故有瑤臺瓊室之侈。無欲者,天下共推之;有欲者,天 下共爭之。推之之極,雖禪代猶脫屣;爭之之極,雖劫 殺而不避。故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 安可求而得辭而已者乎?夫修諸己而化諸人,出乎 邇而見乎遠者,言行之謂也。故人主所患,莫甚於不 知其過,而所美,莫美於好聞其過。若有君於此,而曰 「予必無過」,唯其言而莫之違,斯孔子所謂其庶幾乎 一言而喪國者也。蓋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過也,人 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雖以堯、舜、湯、武之盛,必有誹 謗之木,敢諫之鼓,盤杆之銘,無諱之史,所以閑其邪 僻而納諸正道,其自維持如此之備。故箴規之興,將 以補過救闕,然猶依違諷諭,使言之者無罪,聞之者 足以自誡。先儒既援古義,舉內外之殊,而高祖亦序 六官,論成敗之要,義正辭約,又盡善矣。自《虞人箴》以 至於百官,非唯規其所司,誠欲人主斟酌其得失焉。 《春秋傳》曰:「命百官,箴王闕。」則亦天子之事也。尼以為 王者膺受命之期,當神器之運,總萬幾而撫四海,簡 群才而審所授,孜孜於得人,汲汲於聞過,雖廷爭面 折,猶將祈請而求焉。至於箴規,諫之順者,曷為獨闕 之哉?是以不量其學陋思淺,因負擔之餘,嘗試撰而 述之。不敢斥至尊之號,故以「乘輿」目篇。蓋帝王之事 至大,而古今之變至眾,文繁而義詭,意局而辭野,將 欲希企前賢,髣髴崇軌,譬猶丘坁之望華「岱,恆星之 繫日月」也,其不逮明矣。
《為李僕射賀聖製政刑箴表》唐·崔位
[编辑]臣某言:伏見聖製《政刑箴》,「天文昭回,八表皆燭;睿藻 稽古,《六經》不刊。」臣某〈中謝〉伏惟皇帝陛下致理和平, 躋人壽域,猶懷兢業,重設箴規。酌裁成立政之中,求 司牧措刑之本,信成康之能事,蓋堯禹之用心,可以 萬邦作孚,千載垂範,金石不朽,日月俱懸。爰自繩契 已還,歷選列辟,憲章代有,詞義罕攻。《湯製》局促於《盤 銘》,《虞歌》澹泊於琴曲。橫汾乃縱賞之事,黃竹匪勸誡 之文。其餘流薄國風,漂淪《樂府》。典謨雅誥,寂滅無聞。 曷若光啟格言,昭融至道,勤萬幾於一日二日,立盛 德於先天後天。長垂四目之明,詎假百官之贊。臣職 惟方鎮,宗忝葭莩,成誦已在於丹心,《述宣》願播於青 史。臣限以所守,不獲奔走闕下,拜舞天階。無任捧讀 跪戴抃躍之至。
《五箴序》韓愈
[编辑]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余生三十 有八年,髮之短者日益白,齒之搖者日益脫。聰明不 及於前時,道德日負於初心,其不至於君子而卒為 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訟其惡云。
《跋德本所藏南軒主一箴》宋·朱子
[编辑]「敬』之一字,學者若能實用其力,則雖程子兩言之訓, 猶為剩語。如其不然,則言愈多,心愈雜,而所以病乎 敬者益深矣。誦敬夫之箴者,要當以識此意云。慶元 己未初,伏雲谷老人書。
《跋李德文勿齋四箴》魏·了翁
[编辑]程先生之微言,垂諸世者多矣。成都李德文甫獨摘 是四條為《勿齋箴》,既以自儆,而又勒石以廣其傳。學 者誠能以其言之不同,而識意之無盡,當反覆究玩, 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以持養,由是而至於聖賢無 難也。
《跋陳復齋為王實之書四事箴》真德秀
[编辑]余在星沙,以廉、仁、公、勤四事勉僚屬,王實之作此箴 遺予,當揭之幕府之壁,與同僚共警焉。今復齋陳公 師復又為大書此本。《實之之箴》,明厲峻切,讀者已知 悚畏;《復齋》之字,森嚴清勁,見者便如端人正士之在 前,尢當凜然興敬也。
《題朝夕箴後》宋·濂
[编辑]《右朝夕箴》,一名《夙興夜寐箴》,凡二百八字,南塘先生 陳公之所譔也。先生諱柏,字茂卿,台之仙居人。與同 邑謙齋吳梅卿清之、直軒吳諒直翁父子游,而深於 道德性命之學。蓋自謙齋從考亭門人傳其遺緒,而 微辭奧旨,先生得之為多。當時有慥堂鄭雄飛景溫 輩,行雖稍後,而事先生為甚謹。人以其學行之同,通 以「四君子」稱之。今觀先生之著《此箴》,本末明備,體用 兼該,非真切用功者,當不能為是言。鄉先正魯齋王 柏會之讀而善焉,以教上蔡書院諸生,使人錄一本 寘於坐右,則其所以尊尚者為何如哉!嗚呼!前修日 遠,後生小子不知正學之趍,惟文辭是攻是溺,志亦 陋矣。濂故表而出之,并繫先生師友之盛於其後以$同志者云。
《跋褚士文書廉仁公勤四箴後》前人
[编辑]昔者西山先生真公守長沙日,以廉、仁、公、勤四事為 同僚之勸,其門人莆陽王邁實之,因敷繹其義,作此 四箴。西山愛之甚,嘗揭於幕府之壁,及復齋陳宓師 復為之別書一卷。西山又跋云:「實之之箴,明厲峻切, 讀者已知竦畏。復齋之字,森嚴清勁,有如端人正士 在前,尤當凜然興敬。」其語已刻在甲集第二十卷中, 蓋可考不誣也。自趙魏公孟頫誤以為西山之作,而 世遂不知有實之。今觀武林褚士文所書此箴,翰林 諸公題者凡八人,皆襲趙魏公之誤,如出一轍。夫西 山之文,家傳而人誦之,讀者乃察之弗精若是,殆將 留神於其性理之大者,而於細微或在所可略歟?雖 然,晦庵朱文公之傳《四書》,以程夫子伯仲,其道之同, 因不復識別,通稱之為程子。夫兄弟既可為一人,有 若師弟子之間,其學相傳,未必不同。然則實之之《箴》, 謂之「西山之所作」,亦可也。計褚公之意,必當出乎此 耳,其豈有不知實之者耶?濂也鄙夫徒欲。搖其 喙,不幾於大惑矣。實之號臞軒,讀書五行俱下,終身 不忘,為文未嘗祕草。登嘉定十年進士第,官至右侍 郎。觀其為正字日,因輪對,遂及故相史衛王擅權事, 理宗止之,實之抗聲曰:「陛下一則曰衛王,二則曰 衛王,何容保之至耶?」上怒不答,徑轉御屏曰:「此狂生 也。」其正色直言,無所違撓類如此。所論《巴陵》一疏,尢 人之所難言,讀其文者思欲知其人,復并及焉。
箴部紀事
[编辑]《左傳·襄四年》:無終請和戎,晉侯欲伐之。魏絳曰:「昔周 辛甲之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於虞人之箴曰: 『芒芒禹跡,畫為九州,經啟九道,民有寢廟,獸有茂草, 各有攸處,德用不擾。在帝夷羿,冒於原獸,忘其國恤, 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獸臣司原,敢 告僕。夫虞箴如是,可不懲乎』?」於是晉侯好田,故魏絳 及之。
《後漢書崔琦傳》:「琦字子瑋,涿州安平人,濟北相瑗之 宗也。少遊學京師,以文章博通稱。初舉孝廉為郎。河 南尹梁冀聞其才,請與交。冀行多不軌,琦數引古今 成敗以戒之,冀不能受,乃作《外戚箴》。」
《胡廣傳》:「初,揚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 箴亡闕。後涿郡崔駰及子瑗,又臨邑侯劉騊駼增補 十六篇,廣復繼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首目,為 之解釋,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
《高彪傳》:「彪舉孝廉,試經第一,除郎中,校書東觀。數奏 賦頌奇文,因事諷諫,靈帝異之。時京兆第五永為督 軍御史,使督幽州,百官大會,祖餞於長樂觀,議郎蔡 邕等皆賦詩。彪乃獨作箴曰:『文武將墜,乃俾俊臣。整 我皇綱,董此不虔。古之君子,即戎忘身。明其果毅,尚 其桓桓。呂尚七十,氣冠三軍。詩人作歌,如鷹如鸇。天 有《太一》,五將三門;地有九變,丘陵山川;人有計策,六 奇五間。總茲三事,謀則咨詢。無曰己能,務在求賢。淮 陰之勇,廣野是尊。周公大聖,石碏純臣。以威克愛,以 義滅親。勿謂時險,不正其身;勿謂無人,莫識己真。忘 富遺貴,福祿乃存;枉道依合,復無所觀。先公高節,越 可永遵,佩藏斯戒,以厲終身』。」邕等甚美其文,以為莫 尚也。
《晉書張華傳》:「華懼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為諷。賈后 雖凶妬,而知敬重華。」 《齊獻王攸傳》:「攸轉鎮軍大將軍,加侍中羽葆鼓吹,行 太子少傅,數年,授太子太傅。獻箴於太子曰:『伊昔上 皇,建國立君,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創業恢道,以安人 承祀,祚延統重,故援立太子,尊以弘道,固以貳己。儲 德既立,邦有所恃。夫親仁者功』」成,邇佞者國傾,故保 相之材,必擇賢明。昔在周成,旦奭作傅,外以明德自 輔,內以親親立固,德以義濟,親則自然,贏廢公族,其 崩如山,劉建子弟,漢祚永傳,楚以無極作亂,宋以伊 戾興難,張禹佞給,卒危彊漢,輔弼不忠,禍及乃躬,匪 徒乃躬,乃喪乃邦,無曰父子不間,昔有江充,無曰至 親匪貳。或容潘崇。諛言亂真,譖潤離親。驪姬之讒,晉 侯疑申。因親以道,勿固以恩,脩身以敬,勿託以尊。自 損者有餘,自益者彌昏。庶事不可以不恤,大本不可 以不敦。見亡戒危,睹安思存。冢子司義,敢告在閽。世 以為工。
《李充傳》:「充辟丞相王導掾,轉記室參軍。幼好刑名之 學,深抑虛浮之士,嘗著《學箴》,稱:老子云:『絕仁棄義,家 復孝慈』。豈仁義之道絕,然後孝慈乃生哉?蓋患乎情 仁義者寡,而利仁義者眾也。道德喪而仁義彰,仁義 彰而名利作,禮教之弊,直在茲也。先生以道德之不 行,故以仁義化之,行仁義之不篤,故以禮律檢之。檢」 之彌繁,而偽亦愈廣。《老》《莊》是乃明無為之益,塞爭欲 之門。夫極靈智之妙,總會通之和者,莫尚乎聖人。革一代之弘制,垂千載之遺風,則非聖不立。然則聖人 之在世,吐言則為訓辭,蒞事則為物軌,運通則與時 隆,理喪則與世弊矣。是以大為之諭,以標其旨,物必 有宗,事必有主,寄責於聖人,而遺累乎陳跡也。故化 之以絕聖棄智,鎮之以無名之樸。聖教救其末,《老》《莊》 明其本,本末之塗殊,而為教一也。人之迷也,其日久 矣。見形者眾,及道者尟,不覿千仞之門,而逐適物之 跡。逐跡愈篤,離本逾遠,遂使華端與薄俗俱興,妙緒 與淳風並絕。所以聖人長潛,而跡未嘗滅矣。懼後進 惑其如此,將越禮棄學,而希無為之風,見義教之殺, 而不觀其隆矣。略言所懷,以補其闕,引道家之弘旨, 會世教之適當,義不違本,言不流放,庶以祛困蒙之 蔽,悟一往之惑乎。其辭曰:「芒芒太初,悠悠鴻荒,蚩蚩 萬類,與道兼忘,聖跡未顯,賢名不彰,怡此鼓腹,率我 猖狂,資生既廣,群盜思通,闇實師明,匪予求蒙,遺己 濟物」,而天下為公。《大庭》唱基,羲農宏贊。六位時成,離 暉大觀。澤洽雨濡,化流風散,比屋同塵,而人罔僭亂。 爰暨中古,哲王胥承,質文代作,禮統迭興。事籍用以 繁,化因阻而凝。動非性擾,靜豈神澄。名之攸彰,道之 攸廢。乃損所隆,乃崇所替。刑作由於德衰,三辟興乎 叔世。既敦既誘,乃矯乃厲。敦亦既備,矯亦既深,彫琢 生文,抑揚成音,群能騁技,眾巧竭心,野無陸馬,山無 散林,風罔不動,化罔不移。人之失德,反正作奇。乃放 欲以越禮,不知希競之為病。違彼夷塗,而遵此險徑, 狡兔陵岡,游魚遁川,至賾深妙,大象幽元,棄餌,收罝 而責功蹄筌,先統喪歸而寄旨,忘言政異徵辭,拔本 塞源,遁跡永日,尋響窮年,刻意,離性而失其常。然世 有險夷,運有通圮,損益適時,升降惟理。道不可以一 日廢,亦不可以一朝擬;禮不可為千載制,亦不可以 當年止。非仁無以長物,非義無以齊恥。仁義固不可 遠,去其害仁義者而已。力行猶懼不逮,希企邈以遠 矣。室有善言,應在千里。況乎行止復禮,克己風人。司 箴敬貽君子。
《梁書袁峻傳》:「高祖雅好辭賦,時獻文於南闕者相望 焉。其藻麗可觀,或見賞擢。六年,峻乃擬揚雄《官箴》奏 之,高祖嘉焉,賜束帛。」
《魏書東平王翰傳》:「東平王翰,真君三年封秦王,拜侍 中中軍大將軍,參典都曹事。忠貞雅正,百僚憚之。太 傅高允以翰年少,作《諸侯箴》以遺之,翰覽之大悅。」 《周書齊煬王憲傳》:「建德二年,憲進爵為王。憲友劉休 徵獻《王箴》一首,憲美之。休徵後又以此箴上高祖,高 祖方剪削諸弟,甚悅其文。」
《唐書謝偃傳》:「初,太宗即位,直中書省張蘊古上《大寶 箴》,諷帝以民畏而未懷,其辭挺切,擢大理丞。」
《李德裕傳》:「時帝昏荒,數遊幸,狎比群小,聽朝簡忽。德 裕上《丹扆六箴表》言心乎愛矣,遐不謂矣。此古之賢 人篤於事君者也。夫跡疏而言親者危,地遠而意忠 者忤。臣竊惟念拔自先聖,遍荷寵私,不能竭忠,是負 靈鑒。臣在先朝,嘗獻《大明賦》以諷,頗蒙嘉採。今日盡 節,明主亦由是也。其一曰宵衣,諷視朝希晚也。二曰 正服」,諷服御非法也;「三曰罷獻」,諷斂求怪珍也;「四曰 納誨」,諷侮棄忠言也;「五曰辨邪」,諷任群小也;「六曰防 微」,諷偽游輕出也。辭皆明直婉切。帝雖不能用其言, 猶敕韋處厚諄諄作詔,厚謝其意。
《柳公綽傳》:「公綽為吏部郎中,憲宗喜武功,且數出游 畋,公綽奏《太醫箴》以諷曰:『天布寒暑,不私於人。品類 既一,高卑以均。人謹好愛,能保其身。清靜無瑕,輝光 以新。寒暑滿天地,浹肌膚於外。好愛在耳目,誘心知 於內。端潔為隄,奔射猶敗。氣行無間,隙不在大。謂天 高矣,氛蒙晦之。謂地厚矣,橫流潰之。飲食資身,過則 生患,衣服稱德,侈則生慢。唯過與侈,心必隨之,氣與 心流,疾乃伺之。畋遊恣樂,流情蕩志,馳騁勞形,叱吒 傷氣,不養其外,前修所忌,人乘氣生,嗜慾以萌,氣離 有患,氣完則成,巧必喪真,智寔誘情。醫之上者,理於 未然,患居慮後,防處事先,心靜樂行,體和道全,克施 萬物,以享億年,聖人在上,各有攸處』。臣司太醫,敢告 諸御。」天子高其才,遣使謂曰:「卿言氣行無間隙,不在 大。愛朕深者,當置之坐隅。」踰月,拜御史中丞。
《柳仲郢傳》:「仲郢幼嗜學,母嘗和熊膽丸,使夜咀嚥以 助勤。長工文,著《尚書二十四司箴》,為韓愈咨賞。」 《杜希全傳》:「希全遷檢校尚書左僕射,靈鹽豐夏節度 使,封餘姚郡王,將即屯,獻《體要》八章,砭切政病。帝嘉 納,賜《君臣箴》一篇。」
《白居易傳》:「居易知制誥,穆宗好畋游,獻《續虞人箴》以 諷曰:『唐受天命,十有二聖,兢兢業業,咸勤厥政。鳥生 深林,獸在豐草,春蒐冬狩,取之以道。鳥獸蟲魚,各遂 其生。民野君朝,亦克用寧。在昔元祖,厥訓孔彰,馳騁 畋獵,俾心發狂。何以效之,曰羿與康。曾不是誡,終然 覆亡。高祖方獵,蘇長進言,不滿十旬,未足為懽。上心』」 既悟,為之輟畋。降及宋璟,亦諫元宗,溫顏聽納,獻替
從容。璟趨以出,鷂死握中。《噫》!逐獸於野,走馬於路,豈不快哉!銜橛可懼!審其安危,惟聖之慮。《全唐詩話》:姚崇《口箴》云:「君子欲訥,吉人寡辭。利口作 戒,長舌為詩。斯言不善,千里違之。勿謂可復,駟馬難 追。惟靜惟默,澄神之極。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多言多 失,多事多害。聲繁則淫,音希則大。室本無暗,垣亦有 耳。何言者天,成蹊者李。似不能言,為世所尊。言不出 口,冠時之首。無掉爾舌,以速爾咎。無易爾言,亦孔之 醜。欽之謹之,可大可久。欽之伊何?三命而走。謹之伊 何?三緘其口。勉哉夫子!行矣勉旃!書之屋壁,以代韋 弦。」李德裕《舌箴序》曰:「余宿於洞庭西,夢與中書令姚 公偶坐,如舊相識。問余曰:『君見僕所作《口箴》乎』?余對 曰:『去歲居守東門,于公曾孫諫議郃處,睹金石之刻, 遂莞爾而笑曰:『孫子猶能藏之』。又曰:『余感姚公之夢。 乃為《舌箴》云』』。」
《山堂肆考》:「唐柳宗元以世之為人師者人笑之,為友 者不以道而以利,因作《師友箴》以儆己,又以戒人。」 《宋史宋太初傳》:雍熙三年,太初通判成都府,賜緋魚, 會詔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獻。
《王禹偁傳》:「禹偁為大理評事,同年生羅處約時宰吳 縣,日相與賦詠,人多傳誦。端拱初,太宗聞其名,詔試, 擢右拾遺,直史館,賜緋。故事,賜緋者給塗金銀帶,上 特命以文犀帶寵之,即日獻《端拱箴》,以寓規諷。」 《梁顥傳》:「顥為右司諫,真宗初,詔群臣言事,顥時使陝 西,途中作《聽政箴》以獻。」
《張知白傳》:「知白字用晦,滄州清池人。幼篤學,中進士, 累遷河陽節度判官。咸平,奏疏言當今要務,真宗異 之,召試舍人院,權右正言,獻《鳳扆箴》。」
《吳充傳》:「充字沖卿,建州浦城人。未冠舉進士,與兄育、 京方皆高第,調穀熟主簿,入為國子監直講,吳王宮 教授。等輩多與宗室狎,充齒最少,獨以嚴見憚,相率 設席受經。充作六箴以獻,曰視,曰聽,曰好,曰學,曰進 德,曰崇儉。仁宗命繕寫賜皇族。英宗在藩邸,書之座 右,除集賢校理。」
《陳繹傳》:「繹字和叔,開封人。中進士第,為館閣校勘,集 賢校理,刊定《前漢書》。居母喪,詔即家讎校。英宗臨政 淵默,繹獻五箴,曰:『主斷』」、明微、廣度、省變、「稽古。」
《孫覺傳》:「覺直集賢院,為昌王記室,王問終身之戒,為 陳諸侯之孝,作富貴二箴。」
《晁迥傳》:「迥字明遠,歷太子少傅,獻《斧扆慎刑箴》。」 《蔣重珍傳》:「重珍授寶章閣,慮君心易縱,大權旁落,乃 進為君難六箴。」
《鄭雍傳》:「雍為嘉王岐王府記室參軍。神宗末年,二王 既長,猶居禁中,雍獻四箴規戒,且諷使求出外邸。凡 在邸七年,用久次,以轉運使秩留。」
《鄭清之傳》:清之再相,進十龜元吉箴:一持敬,二典學, 三崇儉,四力行,五能定,六明善,七謹微,八察言,九惜 時,十務實。疏奏:「敬天之怒易,敬天之休難。天怒可憂 而以為易,天休可喜而以為難,何哉?蓋憂則懼心生, 懼則怒可轉而為休;喜則玩心生,玩則休或轉而為 怒。」帝大喜,命史官書之,賜詔獎諭。
《唐文若傳》:「文若為祕書郎,為《文思箴》以獻。其略曰:『於 赫我皇,兵既休矣。兵休如何?莫若治兵。居安思危,邦 乃攸寧。爰整其旅,文王以興。載舞干羽,舜仁用成。向 戍弭兵,《春秋》所懲。蕭俛去兵,禍亂乃萌。師則多矣,軍 則彊矣。縱弛不繩,猶曰無人。兵非以殘,以兵休兵』。」凡 千五百餘言。自檜主和,朝論諱言兵,故文若以此諷 焉。
《馮元傳》:「元判禮院國子監,上《金華五箴》,賜書褒答。」 《湯漢傳》:「漢為祕書省校書郎,皇太子冠,差充太常博 士,引賓贊受命,進冠箴,詔令太子拜謝。」
《劉光祖傳》:「光祖字德脩,簡州陽安人。寧宗即位,除侍 御史,改司農少卿。入對,獻《謹始五箴》。」
《李燾傳》:燾乞祠,除江西運副。上《快箴》,引太祖罷朝悔 乘快決事以諫。上曰:「朕當揭之座右。」
《儒林傳》:「王柏字會之,號魯齋,從朱熹門人游,或語以 何基嘗從黃榦得熹之傳,即往從之,授以立志居敬 之旨,基作《魯齋箴》勉之。」
《王氏談錄》:「公始為進士,居里中,與稽穎穎、竇充締交, 各為箴以自警。」
《山堂肆考》:「呂祖謙字伯恭,作《官箴》。」
孫抃,字夢得。嘗云:「吾生四十有八,聰明不及於前時, 道德日負其初心,其不至於君子而卒為小人也,昭 昭矣。」作《五箴》以訟其惡:一曰《游箴》,二曰《言箴》,三曰《行 箴》,四曰《好惡箴》,五曰《知名箴》。
《輟耕錄》:昔李侍郎敦立嘗揭「磨兜堅」三字於座隅。磨 兜堅者,古之慎言人也。其善於自防者哉。金華宋濂 為著箴曰:「磨兜堅,慎勿言,口為禍門。」昔人之云:「磨兜 堅,人各有心,山高海深。磨兜堅。高不知極,深不知測。 磨兜堅。言出諸口,禍隨其後。磨兜堅鐘鼓之聲,因叩 而鳴;磨兜堅不叩而鳴,必駭眾聽。磨兜堅。惟口之則, 守之以默,是曰元德磨兜堅,磨兜堅,慎勿言《見聞錄》:崑山顧文康公鼎臣,當嘉靖時更定學士制, 公首為翰林院學士掌印,仍充經筵日講官,分撰誥 命,進講范浚《心箴》。上特諭內閣云:「『朕因十三日聽講 官顧鼎臣解說《心箴》,連日思味其意,甚為正心之助。 昨自寫一篇,并假為註釋』。復諭曰:『前日聽講,《心箴》,深 加愛尚。朕自念上荷天命,為人君長,當務學以致知, 待粗有領會之時,再註視、聽、言、動四箴。後復御製『《敬 一箴》,命於翰林院、兩京國子監建敬一亭并前一箴 俱勒石其中。天下學校,準為定制』』。」
箴部雜錄
[编辑]漢胡廣《百官箴敘》:「箴諫之興,所由尚矣,聖君求之於 下,忠臣納之於上,故《虞書》曰:『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 有後言』」,墨子著書,稱《夏箴》之辭。
晉陸機《文賦箴》,「頓挫而清壯。」
陸雲:《與兄平原書》:「兄《丞相箴》小多,不如《女史箴》清約 耳。」
明王禕序《續丹扆六箴》《官箴》,王闕古之誼也。唐李衛 公獻《丹扆六箴》於其君,立意措辭,分章指事,忠愛之 道,藹然可觀。禕不自揆,因掇衛公之餘旨,取善可為 訓,惡可為戒,而人臣所難言者,作《續丹扆六箴》。 貝瓊序:誠敬謙謹四箴。吾友會稽樓文淵,嘗持「誠敬 謙謹」四字,誠敬所以存乎心,謙謹所以施之於事也, 因作《箴》以貽之。
《妮古錄》:「《女史箴》,余見於吳門,向來謂是顧愷之,其實 宋初筆箴乃高宗書,非獻之也。」
《偃曝譚餘》:鄧州西有穀城,城門石人刊其腹云:「摩兜 鞭,慎莫言。」李敦立又揭三字於坐隅,曰:「磨兜堅。」宋學 士續之以箴,亦曰「磨兜堅。」「摩」字與磨義不同,「堅」與鞭 韻不同,不知誰為正。
《丹鉛總錄》:四明梓碧山人許奎作《百忍箴》,多牽合衍 贅,余獨取其危箴云:「圍棋制淝水之勝,單騎入回紇 之軍,此宰相之雅量,非將軍之輕身。蓋安危未定,勝 負未決,帳中倉皇,則麾下氣懾,正所以觀將相之事 業。浮海遇風,色不變於張融;亂兵掠射,容不動於庾 公。蓋鯨鯢澎湃,舟楫寄躬,白刃蜂午,節制誰從?正所 以試天下之英雄噫,可不忍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