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23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三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二百三十五卷目錄
樂府部彙考一
漢書〈禮樂志〉
晉書〈樂志〉
崔豹古今注〈音樂〉
宋書〈樂志〉
魏書〈樂志〉
隋書〈音樂志〉
舊唐書〈音樂志〉
文學典第二百三十五卷
樂府部彙考一
[编辑]《漢書》
[编辑]《禮樂志》
[编辑]初,高祖既定天下,過沛與故人父老相樂,醉酒歡哀, 作《風起》之詩,令沛中僮兒百二十人習而歌之。至孝 惠時,以沛宮為原廟,皆令歌兒習吹以相和,常以百 二十人為員。文、景之間,禮官肄業而已。至武帝,定郊 祀之禮,祀太乙於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於汾陰澤 中,方丘也。乃立樂府。
〈註〉師古曰:「始置之也。《樂府》之名,蓋起於此。」
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 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 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 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如 流星止,集於祠壇。天子自竹宮而望拜,百官侍祠者 數百人,皆肅然動心焉。
《晉書》
[编辑]《樂志》
[编辑]漢時有短簫鐃歌之樂,其曲有《朱鷺》《思悲翁》《艾如》《張 上之》《回雍離》《戰城南》《巫山高》、「《將進酒》《君馬黃》」、《上陵》《有 所思》《雉子斑》《聖人出》、「《芳樹》《上邪臨》《高臺》《遠如期》」、《石留》 《務成》《元雲》《黃爵行》《釣竿》等曲,列於鼓吹,多序戰陣之 事。及魏受命,改其十二曲,使繆襲為詞,述以功德代 漢。改《朱鷺》為「楚之平」,言魏也;改《思悲翁》為《戰滎陽》,言 曹公也。改「艾如張」為「獲呂布」,言曹公東圍臨淮,擒呂 布也。改《上之回》為「克官渡」,言曹公與袁紹戰,破之於 官渡也。改《雍離》為「舊邦」,言曹公勝袁紹於官渡,還譙 收藏死亡士卒也。改「戰城南」為「定武功」,言曹公初破 鄴,武功之定,始乎此也。改《巫山高》為「屠柳城」,言曹公 越北塞,歷白檀,破三郡烏桓於柳城也。改《上陵》為《平 南荊》,言曹公平荊州也。改《將進酒》為《平關中》,言曹公 征馬超,定關中也。改《有所思》為《應帝期》,言文帝以聖 德受命,應運期也。改《芳樹》為《邕熙》,言魏氏臨其國,君 臣邕穆,庶績咸熙也。改《上邪》為《太和》,言明帝繼體承 統,太和改元,德業流布也。其餘並同舊名。是時吳亦 使韋昭製十二曲名以述功德。受命。改《朱鷺》為《炎精 缺》,言漢室衰,孫堅奮迅猛志,念在匡救,王跡始乎此 也。改《思悲翁》為「漢之季」,言堅悼漢之微,痛董卓之亂, 興兵奮擊,功蓋海內也。改《艾如張》為《攄武師》,言權卒 父之業而征伐也。改《上之回》為《烏林》,言魏武帝既破 荊州,順流東下,欲來爭鋒,權命將周瑜逆擊之於烏 林而破走也。改《雍離》為《秋風》,言權悅以使人,人忘其 死也。改《戰城南》為「克晥城」,言魏武志圖并兼,而權親 征破之於晥也。改《巫山高》為《關背德》,言蜀將關羽背 吳德,權引師浮江而擒之也。改《上陵曲》為《通荊州》,言 權與蜀交好齊盟,中有關羽,自失之𠎝,終復初好也。 改《將進酒》為《章洪德》,言權章其大德而遠方來附也。 改《有所思》為《順歷數》,言權順籙圖之符而建大號也。 改《芳樹》為《承天命》,言其時主聖德踐位,道化至盛也。 改《上邪曲》為《元化》,言其時主修文武,則天而行,仁澤 流洽,天下喜樂也。其餘亦用舊名不改。及武帝受禪, 乃令傅元製為二十二篇,亦述以功德代魏。改《朱鷺》 為《靈之祥》,言宣帝之佐魏,猶虞舜之事堯,既有石瑞 之徵,又能用武以誅孟達之逆命也。改《思悲翁》為「宣 受命」,言宣帝禦諸葛亮,養威重,運神兵,亮震怖而死 也。改《艾如張》為「征遼東」,言宣帝陵大海之表,討滅公 孫氏而梟其首也。改《上之回》為「宣輔政」,言宣帝聖道 深遠,撥亂反正,網羅文武之才,以定二儀之序也。改 《雍離》為「時運多難」,言宣帝致討吳方,有征無戰也。改 《戰城南》為「景龍飛」,言景帝克明威教,賞順夷逆,隆無 疆,崇洪基也。改《巫山高》為「平玉衡」,言景帝一萬國之 殊風,齊四海之乖心,禮賢養士而纂洪業也。改《上陵為「文皇統百揆」,言文帝始統百揆,用人有序,以敷太 平之化也。改《將進酒》為《因時運》,言因時運變,聖謀潛 施,解長蛇之交,離群桀之黨,以武濟文,以邁其德也。 改《有所思》為《惟庸蜀》,言文帝既平萬乘之蜀,封建萬 國,復五等之爵也。改《芳樹》為《天序》,言聖皇應歷受禪, 弘濟大化,用人各盡其才也。改《上邪》為《大晉承運期》, 言聖皇應籙受圖,化象神明也。改《君馬黃》為《金靈運》, 言聖皇踐祚,致敬宗廟,而孝道行於天下也。改《雉子 斑》為「於穆我皇」,言聖皇受禪,德合神明也。改《聖人出》 為《仲春振旅》,言大晉申文武之教,畋獵以時也。改《臨 高臺》為《夏苗田》,言大晉畋狩順時,為苗除害也。改《遠 如期》為《仲秋獮田》,言大晉雖有文德,不廢武事,順時 以殺伐也。改《石留》為《順天道》,言仲冬大閱,用武修文, 大晉之德配天也。改《務成》為「唐堯」,言聖皇陟帝位,德 化光四表也。「《元雲》依舊名」,言聖皇用人各盡其材也。 改《黃爵行》為《伯益》,言赤烏銜書,有周以興。今聖皇受 命,神雀來也。《釣竿》依舊名,言聖皇德配堯舜,又有呂 望之佐,濟大功致太平也。其辭並列之於後云。〈歌辭不錄〉 鼙舞,未詳所起,然漢代已施於燕享矣。傅毅、張衡所 賦,皆其事也。舊曲有五篇:一《關東有賢女》,二、《章和二 年中》,三《樂久長》,四《四方皇》,五《殿前生桂樹》,其辭並亡。 曹植《鼙舞詩序》云:「故漢靈帝西園鼓吹有李堅者,能 鼙舞。遭世荒亂,堅播越關西,隨將軍段煨。先帝聞其 舊伎,下書召堅,堅年踰七十,中間廢而不為。」又古曲 甚多謬誤,異代之文,未必相襲,故依前曲作新歌五 篇,及泰始中,又製其辭焉。其舞故常二八,桓元將僭 位,尚書殿中郎袁明子啟增滿八佾,泰始中歌辭,今 列之後云。
拂舞,出自江左,舊云吳舞,檢其歌,非吳辭也。亦陳於 殿庭。楊泓序云:「自到江南,見《白符舞》,或言《白鳧鳩舞》, 云有此來數十年矣。察其辭旨,乃是吳人患孫皓虐 政,思屬晉也。」今列之於後云。
鼓角橫吹曲。鼓,按《周禮》以鼖鼓鼓軍事。角,說者云,蚩 尢氏帥魑魅與黃帝戰於涿鹿,帝乃命始吹角為龍 鳴以禦之。其後魏武北征烏丸,越沙漠而軍士思歸, 於是減為中鳴,而尢更悲矣。
胡角者,本以應胡笳之聲,後漸用之,橫吹有雙角,即 胡樂也。張博望入西域,傳其法於西京,惟得《摩訶兜 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 為武樂,後漢以給邊,和帝時萬人將軍得之。魏晉以 來二十八解不復具存。用者有《黃鵠》《壟頭》《出關》《入關》 《出塞》《入塞》《折楊柳》《黃覃》《子赤》《之楊》《望行人》十曲。按魏、 晉之世,有孫氏善弘舊曲,宋識善擊節唱和,陳左善 清歌,列和善吹笛,郝索善彈箏,朱生善琵琶,尤發新 聲。故傅元著書曰:「人若欽所聞而忽所見,不亦惑乎。 設此六人生於上世,越今古而無儷,何但夔、牙同契 哉!」按此說,則自茲以後,皆孫、朱等之遺則也。
《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本一部,魏明 帝分為二,更遞夜宿。本十七曲,朱生、宋識、列和等復 合之為十三曲。
但歌四曲。自漢世無絃節,作伎最先唱,一人唱,三人 和。魏武帝尢好之。時有宋容華者,清徹好聲,善唱此 曲,當時之特妙。自晉以來不復傳,遂絕。
凡樂章古辭,今之存者,並漢世《街陌謠謳》《江南可採 蓮》、「《烏生十五子》《白頭吟》」之屬也。
《吳歌》雜曲,並出江南,東晉以來,稍有增廣。
《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聲。孝武太元中,瑯邪王 軻之家有鬼歌《子夜》,則子夜是此時人也。
《鳳將雛歌》者,舊曲也。應璩《百一詩》云「言是《鳳將雛》」,然 則其來久矣。
《前溪歌》者,車騎將軍沈充所制。
《阿子及懽聞歌》者,穆帝升平初,歌畢,輒呼「阿子汝聞 不」語。在《五行志》。後人衍其聲,以為此二曲。
《團扇歌》者,中書令王珉與嫂婢有情,愛好甚篤,嫂捶 撻婢過苦,婢素善歌,而珉好捉白團扇,故制此歌。 《懊憹歌》者,隆安初俗聞訛謠之曲,語在《五行志》。 《長史變》者,司徒左長史王廞臨敗所制。
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絃管。又有因絲竹金 石,造歌以被之,魏世《三調歌辭》之類是也。
《杯柈舞》,按太康中天下為晉世寧舞,務手以按杯柈, 反覆之。此則漢世惟有《柈舞》,而晉加之以杯,反覆之 也。
《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傳云項莊舞劍,項伯以袖隔 之,使不得害漢高祖,且語項莊云「公莫。」古人相呼曰 公,言公莫害漢王也。今之用巾,蓋像項伯衣袖之遺 式。然按《琴操》有《公莫渡河曲》,然則其聲所從來已久, 俗云項伯,非也。
《白紵舞》,按舞辭有巾袍之言,紵本吳地所出,宜是吳 舞也。晉《俳歌》又云:「皎皎白緒,節節為雙。」吳音呼緒為 紵,疑白紵即白緒也。
《鐸舞歌》一篇,《幡舞歌》一篇,《鼓舞伎》六曲,並陳於元會
《崔豹古今注》
[编辑]〈按廿一史之外諸家所著大同小異各有意見故並存之以備參考〉
《音樂》
[编辑]《雉朝飛》者,犢牧子所作也。齊處士湣宣時人。年五十 無妻,出薪於野,見雉雄雌相隨而飛,意動心悲,乃作 《雉朝飛》之操以自傷焉,其聲中絕。魏武帝宮中有盧 女者,故冠軍將軍陰叔之妹。年七歲,入漢宮學鼓琴, 琴特鳴,異於諸妓,善為新聲,能傳此曲。《盧女》至明帝 崩後,放出,嫁為尹更生之妻。
《別鶴操》,商陵牧子所作也。娶妻五年而無子,父兄將 為之改娶妻,聞之,中夜起,倚戶而悲嘯。牧子聞之,愴 然而悲,乃歌曰:「將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遠路漫漫, 攬衣不寢食忘餐。」後人因為樂章焉。
《走馬引》,樗里牧恭所作也。為父報冤,殺人而亡,藏於 山谷之下。有天馬夜降,圍其室而鳴。夜覺聞其聲,以 為吏追,乃奔而亡去。明視之,馬跡也。乃惕然大悟曰: 「豈吾所居之處將危乎?」遂荷衣糧而去,入於沂澤,援 琴鼓之,為天馬之聲,號曰《走馬引》焉。
《淮南王》,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淮南服食求仙,遍禮方 士,遂與八公相攜俱去,莫知所在。小山之徒思戀不 已,乃作《淮南王》之曲焉。
《武溪深》乃馬援南征之所作也。援門生爰寄生善吹 笛,援作歌以和之,名曰《武溪深》。其曲曰:「滔滔武溪一 何深,鳥飛不度,獸不能臨。嗟哉武溪多毒淫。」
《吳趨曲》,吳人以歌其地也。
《箜篌引》,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 起,刺船而濯,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壺,亂流而渡。其 妻隨呼,止之不及,遂墮河水死。於是援箜篌而鼓之, 作《公無渡河》之歌,聲甚悽愴,曲終,自投河而死。霍里 子高還,以其聲語妻麗玉,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 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焉。麗玉以其聲傳鄰女麗容, 名曰《箜篌引》焉。
《平陵東》,翟義門人所作也。王莽殺義,義門人作歌以 怨之。
《薤露》《蒿里》,並喪歌也。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 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 魂魄歸乎蒿里,故有二章。一章曰:「薤上朝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還復滋,人死一去何時歸。」其二曰:「蒿里誰 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 少踟躕。」至孝武時,李延年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 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謂「挽 歌。」
長歌短歌,言人生壽命,長短定分,不可妄求也。 《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 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後為越王家令。羅敷出採桑於 陌上,趙王登臺見而悅之,因飲酒欲奪焉。羅敷乃彈 箏作《陌上歌》,以自明焉。
《杞梁妻》,杞植妻妹明月之所作也。杞植戰死,妻嘆曰: 「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生人之苦至矣。」乃抗 聲長哭,杞都城感之而頹,遂投水而死。其妹悲其姊 之貞操,乃為作歌,名曰《杞梁妻》焉。梁植字也。
《釣竿》,伯常子妻所作也。伯常子避仇河濱為漁父,其 妻思之,每至河側,作《釣竿》之歌。後司馬相如作《釣竿》 之詩,今傳為古曲也。
《董逃歌》,後漢游童所作也。後有董卓作亂,卒以逃亡。 後人習之為歌章,樂府奏之,以為炯戒。
《短簫鐃歌》,軍樂也,黃帝使岐伯所作也,所以建武揚 德風,勸戰士也。《周禮》所謂「王大捷則令凱樂,軍大獻 則令凱歌」者也。漢樂有黃門鼓吹,天子所以宴樂群 臣。短簫鐃歌,鼓吹之一章耳,亦以賜有功諸侯。 上留田,地名也,其地人有父母死,兄不字其孤弟者, 鄰人為其弟作悲歌,以諷其兄,故曰《上留田》。
《日重光》《月重輪》,群臣為漢明帝所作也。明帝為太子, 樂人作歌詩四章,以贊太子之德。其一曰《日重光》,其 二曰《月重輪》,其三曰《星重輝》,其四曰《海重潤》。漢末喪 亂後,其二章亡。舊說云:「天子之德,光明如日,規輪如 月,眾輝如星,霑潤如海,太子皆比德焉」,故云《重耳》, 橫吹胡樂也。張騫入西域,傳其法於西京,惟得《摩訶 兜勒》二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 以為武樂。後漢以給邊將軍,和帝時萬人將軍得用 之。魏晉以來二十八解不復具存。世用者《黃鶴》《隴頭》 《出關》《入關》《出塞》《入塞》《折楊柳》《黃華子》《赤之陽》《望行人》 等十曲。
《宋書》
[编辑]《樂志》
[编辑]「民之生,莫有知其始也。含靈抱智,以生天地之間。夫 喜怒哀樂之情,好得惡失之性,不學而能,不知所以 然而然者也。怒則爭鬥,喜則詠歌。夫歌者,固樂之始 也。詠歌不足,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則舞又歌之 次也。詠歌舞蹈,所以宣其喜心,喜而無節,則流淫莫 反。故聖人以五聲和其性,以八音節其流」,而故謂之樂,能移風易俗,平心正體焉。昔有娀氏有二女,居九 成之臺。天帝使燕夜往,二女覆以玉筐,既而發視之, 燕遺二卵五色,北飛不反。二女作歌,始為北音。禹省 南土塗山之女,令其妾候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 始為南音。夏后孔甲田於東陽萯山,天大風晦冥,迷 入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來是良日也,必大吉。」或曰: 「不勝之子必有殃。」后乃取以歸,曰:「以為余子,誰敢殃 之。」後析橑斧破斷其足。孔甲曰:「嗚呼!有命矣。」乃作《破 斧之歌》,始為東音。周昭王南征,殞於漢中。王右辛餘 靡長旦多力,振王北濟。周公乃封之西翟,徙宅西河, 追思故處,作歌,始為西音。此蓋四方之歌也。黃帝、帝 堯之世,王化下洽,民樂無事,故因擊壤之歡,慶雲之 瑞,民因以作歌。其後風衰雅缺,而沃淫靡漫之聲起。 周衰,有秦青者,善謳,而薛談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 伎而辭歸,青餞之於郊,乃撫節悲歌,聲震林木,響遏 行雲。薛談遂留不去,以卒其業。又有韓娥者,東之齊, 至雝門,匱糧,乃鬻歌假食,既而去,餘響繞梁,三日不 絕。左右謂其人不去也。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 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 追之,韓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不 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遣之。故雝門之人善歌 哭,效韓娥之遺聲。衛人王豹,處淇川,善謳,河西之民 皆化之。齊人綿駒,居高唐,善歌。齊之右地亦傳其業。 前漢有虞公者善歌,能令梁上塵起。若斯之類,並徒 歌也。《爾雅》曰:「徒歌曰謠。」凡樂章古詞,今之存者,並漢 世街陌謠謳,《江南可采蓮》《烏生十五子》《白頭吟》之屬 是也。吳歌雜曲,並出江東,晉宋以來,稍有增廣。 《子夜歌》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晉孝武太元中,瑯 邪王軻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時,豫章僑人 庾僧度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亦是太元中, 則子夜是此時以前人也。
《鳳將雛歌》者,舊曲也。應璩《百一詩》云:「為作《陌上桑》」,反 言《鳳將雛》。然則《鳳將雛》其來久矣,將由譌變以至於 此乎?
《前溪歌》者,晉車騎將軍沈玩所制。
《阿子》及《歡聞歌》者,晉穆帝升平初,歌畢輒呼「阿子汝 聞不語。」在《五行志》。後人演其聲,以為二曲。
《督護歌》者,彭城內史徐逵之為魯軌所殺,宋高祖使 府內直督護丁旿收殮殯埋之。逵之妻,高祖長女也。 呼旿至閤下,自問殮送之事,每問輒歎息曰:「丁督護。」 其聲哀切,後人因其聲廣其曲焉。
《六變》諸曲,皆因事制歌。
《長史變》者,司徒左長史王廞臨敗所制。
《讀曲歌》者,民間為彭城王義康所作也。其歌云「死辠 劉領軍,誤殺劉第四」是也。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 被之絃管。又有因絃管金石,造歌以被之,魏世《三調 歌詞》之類是也。
古者,天子聽政,使公卿大夫獻詩,耆艾修之,而後王 斟酌焉。秦漢闕采詩之官,歌詠多因前代,與時事既 不相應,且無以垂示後昆。漢武帝雖頗造新歌,然不 以光揚祖考、崇述正德為先,但多詠祭祀見事及其 祥瑞而已,商、周《雅》《頌》之體闕焉。
鞞舞,未詳所起,然漢代已施於燕享矣。傅毅、張衡所 賦,皆其事也。曹植《鞞舞歌序》曰:「漢靈帝《西園故事》,有 李堅者,能鞞舞,遭亂,西隨段煨。先帝聞其舊有技,召 之。堅既中廢,兼古曲多謬誤,異代之文,未必相襲,故 依前曲,改作新歌五篇,不敢充之黃門,近以成下國 之陋樂焉。」晉《鞞舞歌》亦五篇,又《鐸舞歌》一篇,《幡舞歌》 「一篇,鼓舞伎六曲,並陳於元會。今幡鼓歌詞猶存,舞 並闕。」《鞞舞》,即今之《鞞扇舞》也。又云:晉初有《桮槃舞》《公 莫舞》。史臣按:《桮槃》,今之齊世寧也。張衡《舞賦》云:「歷七 槃而縱躡。」王粲《七釋》云:「七槃陳于廣庭。」近世文士顏 延之云:「遞間關於《槃扇》。」鮑照云:「七槃起長神。」皆以《七 槃》為舞也。《搜神記》云:「晉太康中,天下」為「晉《世寧舞》,矜 手以接桮柈,反覆之。」此則漢世唯有《柈舞》,而晉加之 以桮,反覆之也。
《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傳云:項莊舞劍,項伯以袖隔 之,使不得害漢高祖,且語莊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 云莫害漢王也。今之用巾,蓋像項伯衣袖之遺式。按 《琴操》有《公莫渡河曲》,然則其聲所從來已久,俗云項 伯,非也。
江左初,又有《拂舞》。舊云《拂舞》,吳舞,檢其歌,非吳詞也。 皆陳於殿庭。楊泓《拂舞序》曰:「自到江南,見《白符舞》,或 言《白鳧鳩舞》,云有此來數十年。」察其詞旨,乃是吳人 患孫皓虐政,思屬晉也。又有《白紵舞》,按舞詞有巾袍 之言,紵本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晉《俳歌》又云:「皎皎 白緒,節節為雙。」吳音呼緒為紵,疑白紵即白緒鞞舞。 故二八桓元將即真太樂遣眾伎,尚書殿中郎袁明 子啟增滿八佾,相承不復革。宋明帝自改舞曲歌詞, 并詔近臣虞龢並作。又有《西傖》羌胡諸雜舞。隨王誕
在襄陽造《襄陽樂》,南平穆王為豫州造《壽陽樂》,荊州刺史沈攸之又造《西烏飛》歌曲,並列於樂官。歌詞多淫哇,不典正。
《魏書》
[编辑]《樂志》
[编辑]初,侍中崔光、臨淮王彧並為郊廟歌詞,而迄不施用。 樂人傳習舊曲,加以訛失,了無章句。後太樂令崔九 龍言於太常卿祖瑩曰:「聲有七聲,調有七調。以今七 調合之,七律起於黃鍾,終於中呂。今古雜曲,隨調舉 之,將五百曲。恐諸曲名後致亡失,今輒條記,存之於 《樂府》。」瑩依而上之。九龍所錄,或雅或鄭,至於謠俗、四 《夷雜歌》,但記其聲折而已,不能知其本意。又名多謬 舛,莫識所由,隨其淫正而取之《樂署》。今見傳習,其中 復有所遺,至於古雅,尤多亡矣。
初,高祖討淮漢,世宗定壽春,收其聲役。江左所傳中 原舊曲,《明君》《聖主》《公莫》《白鳩》之屬,及江南《吳歌》《荊楚》 四聲,總謂「清商。」至于殿庭饗宴兼奏之。其圓丘、方澤、 上辛、地祇、五郊、四時拜廟、三元、冬至、社稷、馬射、籍田 樂人之數,各有差等焉。
《隋書》
[编辑]《音樂志》
[编辑]鼓吹,宋齊並用漢曲,又《充庭》用十六曲,梁高祖乃去 四曲,留其十二,合四時也。更制新歌,以述功德。其第 一,漢曲《朱鷺》改為《木紀謝》,言齊謝梁升也。第二,漢曲 《思悲翁》改為《賢首山》,言武帝破魏軍於司部,肇王跡 也。第三,漢曲《艾如張》改為《桐柏山》,言武帝牧司,王業 彌章也。第四,漢曲《上之回》改為《道亡》,言東昏喪道,義 師起樊鄧也。第五,漢曲《擁離》改為《忱威》,言破加湖元 勳也。第六,漢曲《戰城南》改為《漢東流》,言義師克魯山 城也。第七,漢曲《巫山高》改為《鶴樓峻》,言平郢城,兵威 無敵也。第八,漢曲《上陵》改為《昏主恣淫慝》,言東昏政 亂,武帝起義,平九江、姑熟,大破朱雀,伐罪弔人也。第 九,漢曲《將進酒》改為《石首局》,言義師平京城,仍廢昏, 定大事也。第十,漢曲《有所思》改為《期運集》,言武帝應 籙受禪,德盛化遠也。十一,漢曲《芳樹》改為《於穆》,言大 梁闡運,君臣和樂,休祚方遠也。十二,漢曲《上邪》改為 《惟大梁》,言梁德廣運,仁化洽也。天監七年,將有事太 廟,詔曰:「《禮》云『齋日不樂』。今親奉始出宮,振作鼓吹,外 可詳議。」八座丞郎參議,請輿駕始出,鼓吹從而不作, 還宮如常儀。帝從之,遂以定制。初,武帝之在雍鎮,有 童謠云:「襄陽白銅蹄,反縛揚州兒。」識者言:白銅謂馬 也,白,金色也。及義師之興,實以鐵騎,揚州之士皆面 縛,果如謠言。故即位之後,更造新聲,帝自為之詞三 曲,又令沈約為三曲,以被絃管。帝既篤敬佛法,又制 「善哉」《大樂》《大歡》、天道、仙道、神王、《龍王》《滅過惡》《除愛水》 《斷苦轉》等十篇,名為正樂,皆述佛法。又有法樂童子 伎、童子倚歌梵唄,設無遮大會則為之。
北齊鼓吹二十曲,皆改古名,以敘功德。第一,《漢朱鷺》 改名《水德謝》,言魏謝齊興也。第二,《漢思悲翁》改名《出 山東》,言神武帝戰廣阿,創大業,破爾朱兆也。第三,漢 《艾如張》改名《戰韓陵》,言神武滅四胡,定京洛,遠近賓 服也。第四,《漢上之回》改名「殄關隴」,言神武遣侯莫陳 悅,誅賀拔岳,定關隴,平河外漠北,款秦中附也。第五, 漢《擁離》改名《滅山胡》,言神武屠劉蠡,升高車,懷殊俗, 蠕蠕來向化也。第六,《戰城南》改名《立武定》,言神武立 魏主,天下既安,而能遷於鄴也。第七,漢《巫山高》改名 《戰芒山》,言神武斬周十萬之眾,其軍將脫身走免也。 第八,漢上陵改名《禽蕭明》,言梁遣兄子貞陽侯來寇 彭、宋,文襄帝遣太尉清河王岳,一戰禽殄,俘馘萬計 也。第九,《漢將進酒》改名《破侯景》,言文襄遣清河王岳, 摧殄侯景,克復河南也。第十,《漢君馬黃》改名《定汝潁》, 言文襄遣清河王岳,禽周大將軍王思政於長葛,汝、 潁悉平也。第十一,《漢芳樹》改名《克淮南》,言文襄遣清 河王岳,南翦梁國,獲其司徒陸法和,克壽春、合肥、鍾 離、淮陰,盡取江北之地也。第十二,漢《有所思》改名「嗣 丕基」,言文宣帝統纘大業也。第十三,漢《雉子班》改名 「聖道洽」,言文宣克隆堂構,無思不服也。第十四,漢《聖 人出》改名《受魏禪》,言文宣應天順人也。第十五,漢《上 邪》改名《平瀚海》,言蠕蠕盡部落入寇武州之塞,而文 宣命將出征,平殄北荒,滅其國也。第十六,漢《臨高臺》 改名《服江南》,言文宣道洽無外,梁主蕭繹來附化也。 第十七,《漢遠如期》,改名《刑罰中》,言孝昭帝舉直措枉, 獄訟無怨也。第十八,《漢石留行》改名《遠夷至》,言時主 化霑海外,西夷諸國遣使朝貢也。第十九,《漢務成》改 名《嘉瑞臻》,言時主應期,河清龍見,符瑞總至也。第二 十,《漢元雲》改名《成禮樂》,言時主功成化洽,制禮作樂 也。古又有《黃雀》《釣竿》二曲,略而不用,並議定其名,被 於鼓吹。
周明帝武成二年正月朔旦,會群臣於紫極殿,始用 百戲。武帝保定元年,詔罷之。及宣帝即位,而廣召雜 伎,增修百戲,魚龍漫衍之伎,常陳殿前,累日繼夜,不 知休息。好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婦人服而歌舞,相隨引入後庭,與宮人觀聽,戲樂過度,遊幸無節焉。武 帝以梁鼓吹熊羆十二案,每元正大會,列於懸間,與 正樂合奏,宣帝時革前代鼓吹,制為十五曲。第一改 漢《朱鷺》為《元精季》,言魏道陵遲,太祖肇開王業也。第 二改漢《思悲翁》為《征隴西》,言太祖起兵誅侯莫陳悅, 掃清隴右也。第三改漢《艾如張》為《迎魏帝》,言武帝西 幸,太祖奉迎宅關中也。第四改《漢上之回》為《平竇泰》, 言太祖擁兵討泰,悉禽斬也。第五改漢《擁離》為《復恆 農》,言太祖攻復陝城,關東震肅也。第六改漢《戰城南》 為《克沙苑》,言太祖俘斬齊十萬眾於沙苑,神武脫身 至河,單舟走免也。第七改漢《巫山高》為《戰河陰》,言太 祖破神武於河上,斬其將高敖曹、莫多婁貸文也。第 八改漢《上陵》為《平漢東》,言太祖命將平隨郡、安陸,俘 馘萬計也。第九改《漢〈將進酒〉》為《取巴蜀》,言太祖遣軍 平定蜀地也。第十,改《漢有所思》為《拔江陵》,言太祖命 將禽蕭繹,平南土也。第十一,改漢《芳樹》為《受魏禪》,言 閔帝受終於魏,君臨萬國也。第十二,改漢《上邪》為《宣 重光》,言明帝入承大統,載隆皇道也。第十三,改漢《君 馬黃》為《哲皇出》,言高祖以聖德繼天,天下向風也。第 十四,改《漢雉子斑》為《平東夏》,言高祖親率六師破齊, 禽齊主於青州,一舉而定山東也。第十五改「古聖人 出」為《禽明徹》,言陳將吳明徹侵軼徐部,高祖遣將盡 俘其眾也。
《舊唐書》
[编辑]《音樂志》
[编辑]江左宋、梁之間,南朝文物,號為最盛,人謠國俗,亦世 有新聲。後魏孝文宣武用師淮漢,收其所獲南音,謂 之「清商樂。」隋平陳,因置清商署,總謂之「清樂。」遭梁、陳 亡亂,所存蓋鮮。隋室已來,日益淪缺。武太后之時,猶 有六十三曲。今其辭存者,惟有《白雪》《公莫》《巴渝》《明君》 《鳳將雛》《明之君》《鐸舞》《白鳩》《白紵》《子夜》《吳聲》《四時歌》《前 溪阿子》及《歡聞》《團扇》《懊憹》《長史》《督護》《讀曲》《烏夜啼》《石 城莫愁》《襄陽棲》《烏夜飛》《估客》《楊伴》《雅歌》《驍壺》《常林歡》 《三州採桑》《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泛龍舟》等 三十二曲,《明之君》《雅歌》各二首,《四時歌》四首,合三十 七首。又七曲,有聲無辭,《上林》《鳳雛》,平調清調、瑟調,平 折《命嘯》通前為四十四曲存焉。《白雪》,周曲也。平調、清 調、瑟調,皆周房中曲之遺聲也。漢世謂之三調《公莫 舞》,晉宋謂之《巾舞》。其說云:漢高祖與項籍會於鴻門, 項莊舞劍,將殺高祖,項伯亦舞,以袖隔之。且云:「公莫 害沛公也。」漢人德之,故舞用巾,以象項伯衣袖之遺 式也。《巴渝》,漢高帝所作也。帝自蜀漢伐楚,以版楯蠻 為前鋒,其人勇而善鬥,好為歌舞。帝觀之曰:「武王伐 紂歌也。」使工習之,號曰《巴渝》。渝,美也。亦云巴有渝水, 故名之。魏晉改其名。梁復號《巴渝》,隋文廢之。《明君》,漢 元帝時,匈奴單于入朝,詔王嬙配之,即昭君也。及將 去,入辭,光彩射人,聳動左右,天子悔焉。漢人憐其遠 嫁,為作此歌。晉石崇妓綠珠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自 製新歌曰:「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昔為匣中玉,今 為糞上英。」晉文王諱昭, 故晉人謂之《明君》。此中朝舊 典,今為吳聲,蓋吳人傳受訛變使然。《鳳將雛》,漢世舊 歌曲也。《明之君》,本漢世鞞舞曲也,梁武時改其辭以 歌《君德》。《鐸舞》,漢曲也。《白鳩》,吳朝拂舞曲也。楊泓《拂舞 序》曰:「自到江南,見《白符舞》,或言《白鳧鳩》,云『有此來數 十年』。」察其辭旨,乃是吳人患孫皓虐政,思屬晉也。隋 牛弘請以鐸、鞞、巾、拂等舞,陳之殿庭,帝從之,而去其 所持巾拂等。《白紵》,沈約云:「紵本吳地所出,疑是吳舞 也。」梁帝又令約改其辭。其四時白紵之歌,約集所載 是也。今中原有《白紵曲》,辭旨與此全殊。《子夜》,晉曲也。 晉有女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晉日常有鬼歌之。《前 溪》,晉車騎將軍沈珫所制。《阿子》及歡,聞晉穆帝升平 初,歌畢,輒呼:「阿子,汝聞否?」後人演其聲,以為此曲。《團 扇》,晉中書令王珉與嫂婢有情,愛好甚篤,嫂捶撻婢 過苦,婢素善歌,而珉好捉白團扇,故云「團扇復團扇, 持許自遮面。憔悴無復理,羞與郎相見懊憹。」晉隆安 初,民間訛謠之曲歌云:「春草可攬結,女兒可攬擷。」齊 太祖嘗謂之《中朝歌》。《長史變》者,晉司徒左長史王廞 臨敗所制督護晉宋間曲也。彭城內史徐逵之為魯 軌所殺,徐宋高祖長婿也,使府內直督護丁旿殯殮 之。其妻呼旿至閣下,自問殮逵之事,每問輒嘆息曰: 「丁督護。」其聲哀切,後人因其聲廣其曲焉。今歌是宋 孝武所製,云:「督護上征去,儂亦惡聞許。願作石尤風, 四面斷行旅。」讀曲,宋人為彭城王義康所制也,有死 罪之辭。《烏夜啼》,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元嘉十七年, 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義慶時為江州,至鎮,相見而 哭,為帝所怪。徵還宅,大懼。妓妾夜聞烏啼聲,叩齋閤 云:「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為南兗州刺史,作此歌。故其 和云:「籠窗窗不開。烏夜啼,夜夜望郎來。」今所傳歌,似 非義慶本音。辭曰:「歌舞諸少年,娉婷無種跡。菖蒲花 可憐,聞名不相識。」《石城》,宋臧質所作也。石城在竟陵,
質嘗為竟陵郡,於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因作此曲。歌云:「生長石城下,開門對城樓。城中美年少,出此見依投。」《莫愁樂》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 愁,善歌謠。《石城樂》和中復有《莫愁》聲,故歌云:「莫愁在 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襄陽樂》, 宋隋王誕之所作也。誕始為襄陽郡,元嘉二十六年, 仍為雍州。夜聞諸女歌謠,因作之,故歌和云:《襄陽來 夜樂》。其歌曰:「朝發襄陽來,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 花艷驚郎目。」裴子野《宋略》稱:晉安侯劉道彥為雍州 刺史,有惠化,百姓歌之,號《襄陽樂》。其辭旨非也。《棲烏 夜飛》,沈攸之元徽五年所作也。攸之未敗之前,思歸 京師,故歌和云:「日落西山還去來。」《估客樂》,齊武帝之 製也。布衣時嘗遊樊、鄧,追憶往事而作歌曰:「昔經樊 鄧役,阻潮梅根渚。感憶追往事,意滿情不敘。」使太樂 令劉瑤教習,百日無成。或啟釋寶月善音律,帝使寶 月奏之,便就,敕歌者常重為感憶之聲。梁改其聲為 《商旅行》。《楊伴》,本童謠歌也。齊隆昌時,女巫之子曰楊 旻,隨母入內,及長,為太后所寵。童謠云:「楊婆兒,共戲 來。」而歌語訛,遂成《楊伴兒歌》云:「蹔出白門前,楊柳可 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驍壺》,疑是投壺樂也。 投壺者,謂壺中躍矢為驍壺,今謂之驍壺者是也。《常 林歡》疑是宋梁間曲。宋、梁世,荊、雍為南方重鎮,皆皇 子為之牧。江左辭詠,莫不稱之,以為樂土。故隋王作 《襄陽之歌》,齊武帝追憶樊、鄧,梁簡文樂府歌云:「分手 桃林岸,送別峴山頭。若欲寄音信,漢水向東流。」又曰 《宜城》投。〈音豆〉「酒今行熟,停鞍繫馬蹔棲宿」,桃林在漢水 上。宜城在荊州北,荊州有長林縣。江南謂情人為「歡」, 「常」、「長」聲相近,蓋樂人誤謂長為常,三州商人歌也。商 人數行巴陵、三江之間,因作此歌。《采桑》,因三州曲而 生此聲也。「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 所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 令阿胥又「善於文詠,採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汎龍 舟》隋煬帝江都宮作,餘五曲不知誰所作也。其辭類 皆淺俗,而綿世不易,惜其古曲,是以備論之。其他集 錄所不見,亦闕而不載。」沈約《宋書志》:「江左諸曲,哇淫 至今,其聲調猶然。觀其政已亂,其俗已淫,既怨且思 矣,而從容雅緩,猶有古士君子之遺風也。自長」安已 後,朝廷不重古曲,工伎轉缺,能合於管絃者,惟明君 《楊伴》《驍壺》《春歌》《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等八曲。舊 樂章多或數百言,武太后時,明君尚能四十言,今所 傳二十六言,就之訛失,與吳音轉遠。劉貺以為宜取 吳人使之傳習,以問歌工李郎子。李郎子北人,聲調 已失,云學於俞才生。才生,江都「人也。今《郎子逃》《清樂》 之歌闕焉。又聞《清樂》惟歌一曲,辭典而音雅,閱舊記, 其辭信曲。漢有《盤舞》,今隸散樂部中。又有幡舞、扇舞, 並亡。自周、隋已來,管絃雜曲將數百曲,多用西涼樂, 鼓舞曲多用龜茲樂,其曲度皆時俗所知也。」惟彈琴 家猶傳楚、漢舊聲,及清調、瑟調、蔡邕雜弄,非朝廷郊 廟所用,故不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