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06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六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六十八卷目錄
校閱部彙考二
周二〈宣王一則 桓王二則 莊王一則 僖王一則 襄王一則 景王二則 敬王
一則〉
漢〈文帝一則 武帝元封一則 太初一則〉
後漢〈世祖建武一則 順帝永建一則 靈帝中平一則 獻帝建安三則 延康一則
後主建興一則〉
魏〈文帝黃初一則 明帝太和一則〉
晉〈武帝泰始二則 咸寧二則 太康二則 元帝太興一則 成帝咸和一則〉
宋〈文帝元嘉二則 孝武帝孝建一則 大明二則〉
南齊〈武帝永明三則〉
陳〈後主至德一則〉
北魏〈昭成帝建國一則 道武帝登國三則 皇始一則 天興二則 明元帝永興四
則 太武帝始光三則 神麚二則 延和一則 太延一則 太平真君三則 文成帝興
安一則 太安一則 和平一則 孝文帝延興二則 太和七則 宣武帝景明一則 文
帝大統四則〉
北齊〈總一則〉
北周〈總一則 明帝武成一則 武帝保定一則 天和二則 建德三則 宣政一則〉
隋〈文帝開皇一則 煬帝大業一則〉
戎政典第六十八卷
校閱部彙考二
[编辑]周二
[编辑]宣王八年講武于東都
[编辑]按《詩經》:「我車既攻,我馬既同。四牡龐龐,駕言徂東。」〈賦也〉 田車既好,四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賦也〉
〈注〉宣王復文武之境土,修車馬,備器械,復會諸侯於東都,因田獵而選車徒焉,故詩人作此以美之。
按《詩說車攻》,宣王大閱于東都,諸侯畢會,史籀美之, 賦也。
按:《通鑑前編》:「宣王八年,巡狩東都,朝會諸侯,因以畋 獵講武。」
呂氏曰:「《車攻》《吉日》所以為復古者何?蓋蒐狩之禮,可以見王賦之復焉,可以見軍實之盛焉,可以見師律之嚴焉,可以見上下之情焉,可以見綜理之周焉。欲明文武之功業者,此亦足以觀矣。」
桓王十二年魯桓公狩于郎〈桓王十二年癸酉魯桓公四年〉按春秋桓公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编辑]〈注〉冬獵曰狩。行三驅之禮,得田狩之時,故《傳》曰:「書。時,禮也。」周之春,夏之冬也。田狩從夏時。郎非國內之狩地,故書地。
按《左傳》,四年「春,正公月,狩于郎。書時禮也。」
〈注〉郎非狩地,故書時合禮。
桓王十四年,魯桓公大閱。〈桓王十四年乙亥魯桓公六年〉 按《春秋》,桓公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閱。」
〈注〉齊為大國,以戎事徵諸侯之戍,嘉美鄭忽。而忽欲以「有功」為班,怒而訴齊。魯人懼之,故以「非時簡車馬。」〈疏〉正義曰:「公狩於郎」,「公狩於禚」,皆書「公大蒐。」「大閱。」不書「公」者,《周禮》雖四時教戰,而遂以田獵,但蒐閱車馬,未必皆因田獵,田獵從禽,未必皆閱車馬。何則?怠慢之主,外作禽荒,豈待教戰方始獵也?「公及齊人狩於禚」,乃與鄰國共獵,必非自教民戰。以「矢魚於棠」,非教戰之事,主為游戲,而斥言公,則「狩於郎、禚」,亦主為游戲,故特書「公」也。大蒐、大閱,國家之常禮。公身雖在,非為游戲。如此之類,例不書公。定十四年「大蒐於比、蒲,邾子來會公」,公身在蒐,而經不書公,知其法所不書,以其國家大事,非公私欲故也。且比、蒲、昌閒皆舉蒐地,此不言地者,蓋在國簡閱,未必田獵。昭十八年「鄭人簡兵大蒐」,在於城內,此亦當在城內。
按《左傳》:「秋大閱,簡車馬也。」
莊王十一年魯莊公師次于郎治兵〈莊王十一年乙未魯莊公八年〉按春秋莊公八年春王正月師次于郎以俟陳人蔡人甲午治兵
[编辑]〈注〉治兵於廟,習號令,將以圍郕。〈疏〉正義曰:《周禮》,中春教振旅,中秋教治兵。《穀梁傳》曰:「出曰治兵,習戰也。入曰振旅,習戰也。」《公羊傳》曰:「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禮一也。皆習戰也。」《釋天》云:「出為治兵,尚威武也。入為振旅,反尊卑也。」孫炎云:「出則幼賤在前,貴勇力也。入則尊老在前,復常法也。」彼言治兵振旅,皆謂因田獵而選車徒,教戰法,習號令,知此治兵亦是習號令。此治兵於廟,欲就尊嚴之處,使之畏威用命耳。但軍旅之眾,非廟內所容,止應告於宗廟,出在門巷習之。昭十八年傳稱「鄭人簡兵大蒐
「將為蒐除。」 杜云:「治兵於廟,城內地迫,故除廣之,是告於廟,習於巷也。下有圍郕」 ,知治兵為圍郕也。沈云:「《周禮》中秋治兵,《月令孟春令》云:『是月也,不可以稱兵。所以甲午治兵者,以為圍郕,故非時治兵,猶如備難而城,雖非時不譏』。」 沈又云:「治兵之禮,必須告廟,告廟雖是內事,治兵乃是外事,故雖告廟,仍用甲午。且治兵」 則征伐之類。又為圍郕,雖在郊內,亦用剛日。甲午治兵。《公羊》以為祠兵,謂殺牲饗士卒。
僖王元年齊桓公作內政寄軍令春以振旅秋以獮治兵〈僖王元年庚子齊桓公五年〉按國語管仲作內政而寄軍令三軍故有中軍之鼓
[编辑]「有國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振旅》,「秋以獮治兵。」 是故卒伍整于里,軍旅整于郊。
襄王十九年秋楚使子文治兵于睽冬晉蒐于被廬〈襄王十九年戊子魯僖公二十七年〉
[编辑]按《春秋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 兵于睽。」
〈注〉子文時不為令尹,故云「使治兵,習號令」也。睽,楚邑。
終朝而畢,不戮一人。
〈注〉「終朝」,自旦及食時也。子文欲委重于子玉,故略其事。
子玉復治兵于蒍。
〈注〉子玉為令尹。故蒍,楚邑。
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國老皆賀子文,子文飲 之酒。
〈注〉賀子玉堪其事。
蒍賈尚幼,後至不賀。子文問之,對曰:「不知所賀。子之 傳政于子玉,曰:『以靖國也。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 何?子玉之敗,子之舉也。舉以敗國,將何賀焉?子玉剛 而無禮,不可以治民。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 而賀,何後之有』?」
〈注〉言子玉力小任重,將不能以入其眾而治之也。苟子玉能入其眾而舉賀典,未為後時而失禮,言不勝其任,不足賀。
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軫曰:「報 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 新昏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於是乎 蒐於被廬。
〈注〉《晉》嘗以「春蒐」禮改政令,敬其始也。「被廬」晉地,
作「三軍,謀元帥。」
〈注〉中軍帥。
晉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義, 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將 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於是乎伐原以示 之信。民易資者,不求豐焉,明徵其辭。公曰:「可矣乎?」子 犯曰:「民未知禮,未生其共。」於是乎大蒐以示之禮,作 執秩以正其官。
〈注〉蒐順少長,明貴賤。執秩,主爵秩之官。
「民聽不惑,而後用之。」「出穀戍,釋宋圍,一戰而霸」,文之 教也。
景王十七年楚子使然丹簡上國之兵屈罷簡東國之兵〈景王十七年癸酉魯昭公十四年〉
[编辑]按《春秋左傳》昭公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簡上國之 兵于宗丘,且撫其民。」
〈注〉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宗丘,楚地。
分貧。振窮長孤幼,養老疾,收介特。
〈注〉「《介物》單身」,民收聚不使流散。
救災患,宥孤寡,赦罪戾,詰姦慝,舉淹滯,禮新敘舊,祿 勳合親,任良物官。
〈注〉「物」,事也。〈疏〉正義曰:《周禮司兵》「掌五兵。」鄭眾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鄭元云:「步卒之五兵。」則無夷矛而有弓矢。然則兵者,戰器之名,戰必令人執兵,因即名人為兵也。此簡上國之兵,謂簡料人丁之強弱,於宗丘之地,集而簡之。
「使屈罷簡東國之兵于召陵」,亦如之。
〈注〉「兵在國都之東」者。
「好于邊疆息民,五年而後用師」,禮也。
景王二十一年,鄭子產簡兵大蒐。〈景王二十一年丁丑魯昭公十八年〉 按:《春秋左傳》昭公十八年七月,「鄭子產為火,故大為 社祓,禳于四方,振除火災,禮也。」乃簡兵大蒐。將為蒐 除。
〈注〉治兵於廟城內,地迫,故除廣之。
子太叔之廟在道南,其寢在道北,其庭小過期二日。
〈注〉庭,蒐場也。庭小不得一時畢。〈疏〉此量其庭之大小而預計之,以庭小之故,當過期二日,欲除道使闊望,及期得了,亦不知本期當幾日也。
使除徒陳于道南廟北,曰:「子產過女,而命速除。」乃毀 于而鄉
〈注〉而女也,毀女所鄉。
子產朝,過而怒之。
〈注〉《怒不毀》,
除者,南毀子產及衝,使從者止之,曰「毀于北方。」
〈注〉言子產仁,不忍毀人廟。
《火》之作也,子產授兵,登陴,子太叔曰:「晉無乃討乎?」
〈注〉《辭晉》「公子、公孫而授兵」,似若叛晉。
子產曰:「吾聞之,小國忘守則危,況有災乎?國之不可 小有備故也。」既,晉之邊吏讓鄭曰:「鄭國有災,晉君大 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愛牲玉。鄭之有災,寡君之 憂也。今執事𢵧然,授兵登陴,將以誰罪?」邊人恐懼,不 敢不告。子產對曰:「若吾子之言,敝邑之災,君之憂也。 敝邑失政,天降之災,又懼讒慝之閒謀之,以啟貪人」, 薦為敝邑,不利以重君之憂。
〈注〉薦,重也。〈疏〉《正義》曰:「將以誰為罪,而欲授兵,疑其畏晉襲之,欲禦晉擊之。」
幸而不亡,猶可說也;不幸而亡,君雖憂之,亦無及也。 鄭有他竟,望走在《晉》。
〈注〉言鄭雖與他國為竟,每瞻望晉歸赴之。
既事《晉》矣,其敢有二心?
〈注〉《傳》言「子產有備。」〈疏〉《正義》曰:國有火災,懼被人襲,登陴固守,是有備也。
敬王二十四年魯定公大蒐于比蒲〈敬王二十四年乙巳魯定公十四年〉
[编辑]按《春秋》,定公十有四年:「秋,大蒐于比蒲。」
漢
[编辑]文帝十四年帝親勞軍勒兵申令
[编辑]按《漢書文帝本紀》:「十四年冬,匈奴寇邊,殺北地都尉 卬。遣三將軍軍隴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為衛將軍, 郎中令張武為車騎將軍,軍渭北,車千乘,騎卒十萬 人。上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吏卒,自欲征匈奴,群臣 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武帝元封元年帝巡朔方釋兵涼如
[编辑]按《漢書武帝本紀》,元封元年冬十月,詔曰:「南越東甌, 咸伏其辜,西蠻北裔,頗未輯睦。朕將巡邊陲,擇兵振 旅,躬秉武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行自雲陽,北 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 河,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餘里,威震匈奴。遣使者 告單于曰:『南越王頭已縣於漢北闕矣。單于能戰,天 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 地,為匈奴讋焉』?」還祠黃帝於橋山,迺歸甘泉。 按《郊 祀志》,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釋旅,然後封禪。」遂北巡 朔方,勒兵十餘萬騎,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涼如
〈注〉《李奇》曰:「涼如,地名也。」
按《通鑑》,武帝元封元年:「冬十月,帝出長城,登單于臺, 勒兵而還。」
太初二年令天下膢五日
[编辑]按《漢書武帝本紀》:「太初二年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令天下大酺五日。膢五日,祠門戶,比臘。」
按:《文獻通考》:「武帝太初二年,令天下膢五日。」
〈注〉如淳曰:「立秋貙膢。」伏儼曰:「膢音劉,劉殺也。」師古曰:「《續漢書》作貙劉。」「膢劉,義各通耳。」《漢儀注》云:「立秋之日,斬牲于郊東門外,以薦陵廟,武官肆兵習戰陣之儀。」
後漢
[编辑]世祖建武六年罷郡國都試之法
[编辑]按:《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六年,初罷郡國都尉官。」
〈注〉劉攽曰:案郡有都尉,國有中尉,此時罷郡都尉官耳,不當有「國』字。
按《山堂考索》,「漢光武見翟義反、隗囂叛,皆以秋試勒 軍騎、誅守長以起事也。是以建武六年罷郡國都尉, 無都試之法,唯京師肄兵如故。」
順帝永建元年令屯邊兵教習戰射
[编辑]按《後漢書順帝本紀》,永建元年「夏五月,嚴敕障塞,繕 設屯備,立秋之後,簡習戎馬。冬十月庚寅,遣黎陽營 兵出屯中山北界。告幽州刺史,其令緣邊增置步兵, 列屯塞下,調五營弩師,郡舉五人,令教習戰射。」
〈注〉調,選也。「五營」,五校也。謂長水、步兵、射聲、胡騎、車騎五校尉也。
靈帝中平五年冬十月帝自稱無上將軍耀兵於平樂觀
[编辑]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按《何進傳》:「五年,天下滋 亂,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大將軍司 馬許涼、假司馬伍宕說進曰:『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 事,可以威厭四方』。」進以為然,入言之於帝。於是乃詔 進大發四方兵,講武於平樂觀。下起大壇,上建十二 重五采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 高九丈,列步兵騎士數萬人,結營為陳。天子親出臨 軍,駐大華蓋下,進駐小華蓋下。禮畢,帝躬擐甲介馬, 稱「無上將軍」,行陳三匝而還。詔使進悉領兵屯於觀
下。是時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都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校尉,淳 于瓊為佐軍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碩壯健而 有武略,特親任之,以為元帥,督司隸校尉以下,雖大 將軍亦領屬焉。
獻帝建安十三年作元武池肄舟師
[编辑]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 按《魏志武帝本紀》。建安 十三年「春正月,公還鄴。作元武池以肄舟師。」
建安十四年,作輕舟治水軍。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 按《魏志武帝本紀》。建安 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
建安二十一年冬,閱兵,魏王曹操親執金鼓,以令進 退。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 按《晉書禮志、漢儀》,立秋 之日,自郊禮畢,始揚威武,斬牲於東門,以薦陵廟。其 儀:乘輿御戎路,白馬朱鬣,躬執弩,射生牲,以為薦麛。 太宰命謁者各一人,載以獲車,馳送陵廟。還宮,遣使 者齎束帛以賜武官。武官肄兵,習戰陣之儀。斬牲之 禮,名曰「貙劉。」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既還,公 卿已下陳雒陽前街。乘輿到,公卿已下拜。天子下車, 公卿親識顏色,然後還宮。古語曰:「在軍下車,則惟此 時施行。」漢世率以為常。至獻帝建安二十一年,魏國 有司奏:「古四時講武,皆于農隙。漢西京承秦制,三時 不講,惟十月都講。今金革未偃,士眾素習,可無四時 講武,但以立秋擇吉日,大朝車騎,號曰『閱兵』」,上合禮 名,下承漢制。奏可。是冬,閱兵,魏王親執金鼓,以令進 退。
延康元年六月魏文帝為魏王閱兵于東郊
[编辑]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 按《魏志文帝本紀》。「延康 元年六月辛亥。治兵于東郊。」 按《晉書禮志》。延康元 年。魏文帝為魏王。是年六月立秋閱兵于東郊。公卿 相儀。王御華蓋。親令金鼓之節。
後主建興十年諸葛亮教兵講武
[编辑]按《三國蜀志》:「後主建興十年,亮休士勸農于黃沙,作 流馬木牛畢,教兵講武。」
魏
[编辑]文帝黃初六年幸廣陵觀兵
[编辑]按:《三國魏志文帝本紀》:黃初六年「十月,行幸廣陵故 城,臨江觀兵。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乃引還。」
明帝太和元年冬十月丙寅治兵於東郊
[编辑]按:《三國魏志明帝本紀》云云。
晉
[编辑]武帝泰始元年臨宣武觀大閱
[编辑]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泰始元年十 一月「丁酉,臨宣武觀,大閱諸軍,甲辰,乃罷。」
泰始十年,臨宣武觀大閱。
按《晉書武帝本紀》:十年「冬十月庚午,帝臨宣武觀,大 閱諸軍。」
咸寧元年大閱於宣武觀
[编辑]按《晉書武帝本紀》:「咸寧元年十一月癸亥,大閱於宣 武觀,至於己巳。」
咸寧三年臨宣武觀大閱。
按《晉書武帝本紀》:咸寧三年「十一月丙戌,帝臨宣武 觀大閱,至於壬辰。」
太康四年大閱
[编辑]按《晉書武帝本紀》:「太康四年十二月庚午,大閱於宣 武觀。」
太康六年大閱于宣武觀。
按《晉書武帝本紀》,「太康六年十二月甲申,大閱於宣 武觀,旬日而罷。」 按《禮志》,武帝泰始四年九月,咸寧 元年,太康四年六年冬,皆自臨宣武觀,大閱眾軍,然 不自令進退也。自惠帝以後,其禮遂廢。
元帝太興四年詔左右衛諸營教習
[编辑]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元帝太興四年。詔 左右衛及諸營教習依大習儀。作鴈羽仗。」
成帝咸和元年大閱于南郊
[编辑]按《晉書成帝本紀》,「咸和元年十一月壬子,大閱於南 郊。」 按《禮志》,成帝咸和中,詔內外諸軍戲兵於南郊 之場,故其地因名鬥場。自後藩鎮桓庾諸方伯,往往 閱習,然朝廷無事焉。
宋
[编辑]文帝元嘉二十年閱武白下
[编辑]按:《宋書文帝本紀》:元嘉二十年「二月甲寅,車駕於白 下閱武。」
元嘉二十五年宣武場「大蒐講武。」
按《宋書文帝本紀》,元嘉二十五年「春二月庚寅,詔曰: 安不忘虞,經世之所同;治兵教戰,有國之恆典。故服 訓明恥,然後少長知禁。頃戎政雖修,而號令未審,今 宣武場始成,便可剋日大習眾軍。當因校獵,肄武講 事。閏月己酉,大蒐於宣武場。三月庚辰,車駕校獵。」 按《禮志》,太祖在位,依故事肄習眾軍,兼用漢魏之禮其後,以時講武於宣武堂。元嘉二十五年閏二月,大 蒐於宣武場,主胄奉詔列奏申攝,剋日校獵,百官備 辦,設行宮殿便坐武帳。於幕府山南岡,設王公百官 便坐,幔省如常儀。設南北左右四行旌門,建獲旗以 表獲車。殿中郎一人,典獲車主者二人,收禽吏二十 四人,配獲車,「備獲車十二兩。」校獵之官,著褲褶,有帶 武冠者,脫冠者上纓,二品以上𢹬刀,備槊麾幡,三品 以下帶刀,皆騎乘。將領部曲,先獵一日,遣屯布圍,領 軍將軍一人督右甄,護軍一人督左甄,大司馬一人 居中,董正諸軍,悉受節度。殿中郎率護軍部曲,在司 馬之後。尚書僕射、都官尚書、五兵尚書左右丞,都官 諸曹郎、都令史,都官諸「曹令史幹,蘭臺治書侍御史 令史、諸曹令史幹」,督攝糾司校獵非違。至日,會于宣 武場,列為重圍。設留守填街位于雲龍門外,內官道 南,以西為上;設從官位于雲龍門內,大官階北,小官 階南,以西為上。設先置官位于行止車門外,內官道 西、外官道東,以北為上;設先置官還位于廣莫門外, 道之東西,以南為上。校獵日平旦,正直侍中嚴,上水 一刻,奏搥一鼓為一嚴,上水二刻,奏搥二鼓為再嚴。 殿中侍御史奏開東中華雲龍門引仗為小駕鹵簿, 百官非校獵之官,著朱服集列廣莫門外,應還省者 還省。留守填街,後部從官就位,前部從官依鹵簿先 置官先行,上水三刻,奏搥三鼓為三嚴,上水四刻,奏 「外辦。」正次直侍中、散騎常侍、給事黃門侍郎、軍校劍、 履進夾上閤。正直侍郎負璽,通事令史帶龜印,中書 之印。上水五刻,皇帝出,著黑介幘、單衣,乘輦。正直侍 中負繭陪乘,不帶劍。殿中侍御史督攝黃麾以內。次 直侍中、次直黃門侍郎護駕在前,又次直侍中佩信 璽行璽與正直黃門侍郎從護駕在後,不鳴鼓角,不 得誼譁,以次引出,警蹕如常儀。車駕出騶,讚陛者再 拜。皇太子入守。車駕將至,威儀倡引,先置前部,從官 就位,再拜。車駕至行殿回輦,正直侍中跪奏:「降輦。」次 直侍中稱:「制曰可。」正直侍中俛伏起。皇帝降輦,登御 坐,侍臣升殿,直衛鈒戟、虎賁、毛頭、文衣、鶡尾以次列 階。正直侍中奏:「解嚴」,先置從駕百官還,便坐幔省。帝 若躬親射禽,變御戎服,內外從官以及虎賁,悉變服 如校獵儀。鈒戟抽鞘,以備武衛。黃麾內外,從入圍裏, 列置部曲,廣張甄圍,旗鼓相望,銜枚而進。甄周圍會 督,甄令史奔騎,號《法施令》。春禽懷孕,蒐而不射,鳥獸 之肉不登於俎,不射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不射。」甄會,大司馬鳴鼓蹙圍,眾軍鼓譟警角,至武場 止。大司馬屯北旌門,二甄帥屯左右旌門。殿中中郎 率護車部曲入次北旌門內之右。皇帝從南旌門入 射禽,謁者以獲車收載還,陳於獲旗北。王公以下以 次射禽,各送詣獲旗下,付收禽主者。事畢,大司馬鳴 鼓解圍,復屯。殿中郎率其屬收禽,以實獲車充庖廚, 列言統曹。正廚置尊酒俎肉於中逵,以犒饗校獵。眾 軍至晡,正直侍中量宜奏嚴。從官還著朱服,鈒戟復 鞘,再嚴,先置官先還。三嚴後二刻,正直侍中奏「外辦」, 皇帝著黑介幘單衣。正次直侍中、散騎常侍、給事黃 門侍郎,軍校進夾御坐,正直侍中跪奏「還宮。」次直侍 郎稱制曰「可。」正直侍中俛伏起,乘輿登輦還,衛從如 常儀。大司馬鳴鼓散屯,以次就舍。車駕將至,《威儀》唱 引留守填街,先置前部,從官就位,再拜。車駕至殿前 回輦,正直侍中跪奏「降輦。」次直侍中稱制曰「可。」正直 侍中俛伏起,乘輿降入。正直。次直侍中、散騎常侍、給 事黃門侍郎、散騎侍郎、軍校從至閤亦如常儀。正直 侍中奏「解嚴。」內外百官拜表問訊如常儀。訖,罷。
孝武帝孝建二年九月閱武
[编辑]按,《宋書孝武帝本紀》:孝建二年「九月丁亥,車駕於軍 武場閱武。」
大明五年二月閱武
[编辑]按《宋書孝武帝本紀》,大明五年二月癸巳,車駕閱武。 詔曰:「昔人稱人道何先於兵為首,雖淹紀勿用,忘之 必危。朕以聽覽餘閒,因時講事,坐作有儀,進退無爽, 軍幢以下,普量班錫。」
大明七年,大閱水軍。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七年「春正月癸未,詔曰:『春蒐之 禮,著自周令,講事之語,書於魯史,所以昭宣德度,示 民軌則。今歲稔氣榮,中外寧晏,當因農隙,葺是舊章。 可剋日於元武湖大閱水師,并巡江右,講武校獵』。」十 一月癸巳,車駕習水軍於梁山。
南齊
[编辑]武帝永明二年講武元武湖
[编辑]按,《南齊書武帝本紀》,永明二年「八月戊申,車駕幸元 武湖講武。」
永明四年,幸宣武堂講武。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閏月戊午,車駕幸宣武堂講武。」 詔曰:「今親閱六師,少長有禮,領馭群帥,可量班賜。」 永明九年,幸琅邪講武。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九月戊辰,車駕幸琅邪城講武觀者傾都,普頒酒肉。」
陳
[编辑]後主至德四年閱武
[编辑]按:《陳書後主本紀》:四年「秋九月甲午,輿駕幸元武湖, 肆艫艦閱武,宴群臣賦詩。」
北魏
[编辑]昭成帝建國五年集諸部講武
[编辑]按:《魏書昭成帝本紀》:建國五年「秋七月七日,諸部畢 集,設壇埒,講武馳射,因以為常。」
道武帝登國六年秋講武於牛川
[编辑]按:《魏書道武帝本紀》:登國六年「秋七月壬申,講武於 牛川。」
登國八年,臨幸新壇講武。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登國八年「秋七月,車駕臨幸新 壇,庚寅,宴群臣,仍講武。」
登國十年,治兵河南。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登國十年八月,帝親治兵於河 南。」
皇始元年治兵東郊
[编辑]按:《魏書道武帝本紀》:「皇始元年八月庚寅,治兵於東 郊。」
天興二年大閱
[编辑]按:《魏書道武帝本紀》:天興二年「秋七月辛酉,大閱於 鹿苑,饗賜各有差。」
天興五年正月大簡輿徒六月治兵。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天興五年:「春正月,帝聞姚興將 寇邊,庚寅,大簡輿徒,詔并州諸軍積穀於平陽之乾 壁。六月,治兵於東郊,部分眾軍。」
明元帝永興二年講武教戰
[编辑]按《魏書明元帝本紀》:永興二年「秋七月丁巳,立馬射 臺於陂西,仍講武教戰。」
永興三年,大閱。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三年十一 月丁未,大閱於東郊。」
永興四年,大閱。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四年閏六 月丙辰,大閱於東郊。」
永興五年春,大閱。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五年春正月己巳,大閱,畿內男 子十二以上悉集。己卯,幸西宮,頞拔大渠帥四十餘 人詣闕奉貢,賜以繒帛錦罽各有差。乙酉,詔諸州六 十戶出戎馬一匹。庚寅,大閱於東郊,部署將帥,以山 陽侯奚斤為前軍,眾三萬,陽平王熙等十二將,各一 萬騎,帝臨白登,躬自校覽焉。二月戊申,賜陽平王熙」 及諸王、公侯將士布帛各有差。庚戌,幸高柳川。甲寅, 車駕還宮。
太武帝始光元年治兵北討
[编辑]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始光元年九月,大簡輿徒,治兵 於東郊,部分諸軍五萬騎,將北討。」
始光二年,治兵西郊。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始光二年:「冬十月,治兵於西郊。 癸卯,車駕北伐,平陽王長孫翰等絕漠追之,蠕蠕北 走。」
始光四年,治兵西討。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始光四年夏四月,治兵講武,分 諸軍:司徒長孫翰、廷尉長孫道生、宗正娥清三萬騎 為前驅,常山王素、太僕丘堆、將軍元太毗步兵三萬 為後繼;南陽王伏真、執金吾桓貸、將軍姚黃眉步兵 三萬部攻城器械,將軍賀多羅精騎三千為前候。五 月,車駕西討赫連昌。」
神麚二年四月治兵於南郊
[编辑]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
神麚三年,治兵西討。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神麚三年八月,清河群盜殺太 守劉義隆,將到彥之,自清水入河,泝流西行。帝以河 南兵少,詔攝四鎮,乃治兵將西討。」
延和元年大閱南郊
[编辑]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延和元年「夏五月,大簡輿徒於 南郊,將討馮文通。」
太延元年五月丁丑治兵於西郊
[编辑]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太平真君四年六月癸巳大閱於西郊
[编辑]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
太平真君九年,治兵。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九年九月乙酉,治兵於西郊。 太平真君十一年治兵。」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十一年八月癸未,治兵於西郊。」
文成帝興安二年閱武南郊
[编辑]按:《魏書文成帝本紀》:興安二年「九月壬子,閱武於南 郊。」
====太安四年詔講武宮壇宜仍舊貫====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太安四年 七月「壬子詔曰:『朕每歲以秋月閒日,命群官講武平 壤,所幸之處,必立宮壇,糜費之功,勞損非一,宜仍舊 貫,何必改作也』。」
和平三年制陳法因大儺遂耀兵示武
[编辑]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三年冬十有二月乙卯,制戰陳 之法十有餘條,因大儺耀兵,有飛龍騰蛇魚麗之變, 以示威武。」 按《禮志》,「高宗和平三年十二月,因歲除 大儺之禮,遂耀兵示武。更為制令步兵陳於南,騎士 陳於北,各擊鍾鼓,以為節度。其步兵所衣,青赤黃黑, 別為部隊,楯槊矛戟,相次周回轉易,以相赴就。有飛 龍」騰蛇之變,為函箱魚鱗,四門之陳,凡十餘法,跽起 前卻,莫不應節。陳畢,南北二軍皆鳴鼓角,眾盡大譟, 各令騎將六人去來挑戰,步兵更進退以相拒擊,南 敗北捷,以為盛觀。自後踵以為常。
孝文帝延興四年大閱
[编辑]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延興四年「八月戊申,大閱於北 郊。」
延興五年,大閱。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延興五年:「冬十月,太上皇帝大 閱於北郊。」
太和五年二月講武於唐水三月講武於雲水九月閱武於南郊
[编辑]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五年「二月己酉,講武於唐 水之陽。三月辛酉朔,車駕幸肆州。癸亥,講武於雲水 之陽。九月庚午,閱武於南郊,大饗群臣。」
太和十六年。詔「有司豫修場埒講武。」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十六年八月癸丑,詔曰:『文 武之道,自古並行;威福之施,必也相藉。故三五至仁, 尚有征伐之事;夏、殷明叡,未捨兵甲之行。然則天下 雖平,忘戰者殆不教民戰,可謂棄之。是以周立司馬 之官,漢制將軍之職,皆所以輔文強武,威肅四方者 矣。國家雖崇文以懷九服,修武以寧八荒,然於習武 之方,猶為未盡。今則訓文有典,教武闕然,將於馬射 之前,先行講武之式。可敕有司,豫修場埒。其列陣之 儀,五戎之數,別俟後敕』。」
太和十七年六月乙未講武。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十八年,幸閱武臺講武。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十八年:「八月丁未,幸閱武 臺,臨觀講武。」
太和十九年講武於汝水。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十九年:「春正月壬午,講武 於汝水之西,大賚六軍。」
太和二十年閱武於小平津。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二十年「九月戊辰,車駕閱 武於小平津,癸酉,還宮。」
太和二十二年,觀兵襄沔。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二十二年「三月庚寅,行幸 懋城,觀兵襄沔,耀武而還。」
宣武帝景明三年閱武於鄴南
[编辑]按:《魏書宣武帝本紀》:景明三年「九月丁巳,車駕行幸 鄴,戊寅,閱武於鄴南。」
文帝大統五年冬大閱於華陰
[编辑]按《北史文帝本紀》。不載 按《周書太祖本紀》。「大統三 年。進太祖柱國大將軍。五年冬。大閱於華陰。」
《大統》九年,大閱於櫟陽。
按《北史文帝本紀》。不載 按《周書太祖本紀》。「大統九 年冬十月。大閱於櫟陽。還屯華州。」
大統十年冬,大閱於白水。
按《北史文帝本紀》。不載 按《周書太祖本紀》。「大統十 年冬十月。大閱於白水。」
大統十一年,大閱於白水。
按《北史文帝本紀》。不載 按《周書太祖本紀》。「大統十 一年冬十月。大閱於白水。遂西狩岐陽。」
北齊
[编辑]齊制,「以季秋講武都外。」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常以季秋皇帝講武於都外,有 司先萊野為場,為二軍進止之節。又別墠于北場,輿 駕停觀,遂命將簡士教眾,為戰陳之法。凡為陳,少者 在前,長者在後,其還則長者在前,少者在後。長者持 弓矢,短者持旌旗,勇者持鉦鼓,刀楯為前行,戰士次 之,槊者次之,弓箭為後行。將帥先教士目,使習見旌 旗指麾之蹤,發起之意,旗臥則跪教士耳;使習金鼓 動止之節,聲鼓則進,鳴金則止,教士心;使知刑罰之 苦,賞賜之利,教士手,使習持五兵之便,戰鬥之備教 士足,使習跪及行列嶮泥之塗。」前五日,皆請兵嚴于 場所,依方色建旗為和門。都墠之中及四角,皆建五 采牙旗,應講武者各集於其軍。戒鼓一通,軍士皆嚴 備;二通,將士貫甲;三通,步軍各為直陳以相俟。大將 各處軍中,立旗鼓下有司陳《小駕鹵簿》,皇帝武弁乘革輅,大司馬介胄乘,奉引入行殿,百司陪列。位定,二 軍迭為客主,先舉為客,後舉為主,從五行相勝法為 陳以應之。
北周
[编辑]周制,「四時閱武之儀。」
按《隋書禮儀志》:「後周仲春教振旅,大司馬建大麾於 萊田之所。鄉稍之官,以旂物鼓鐸鉦鐃,各帥其人而 致,誅其後至者。建麾於後表之中,以集眾庶。質明偃 麾,誅其不及者。乃陳徒騎如戰之陣。大司馬北面誓 之,軍中皆聽鼓角,以為進止之節。田之日,於所萊之 北,建旗為和門,諸將帥徒騎序入其門,有司居門以」 平其人。既入而分其地。險野則徒前而騎後,易野則 騎前而徒後。既陣,皆坐,乃設驅逆騎。有司表貉於陣 前,以太牢祭黃帝軒轅氏。於狩地為墠,建二旗,列五 兵於坐側,行三獻禮。遂蒐田致禽以祭社。仲夏教茇 舍,如振旅之陣,遂以苗田,如蒐法致禽以享礿。仲秋 教練兵,如振旅之陳,遂以獮田,如蒐法,致禽以祀方。 仲冬教大閱,如振旅之陳。遂以狩田,如蒐法,致禽以 享烝。 孟秋,迎太白,候太白夕見於西方。先見三日, 大司馬戒期,遂建旗於陽武門外。司空除壇兆,有司 薦毛血,登歌奏《昭夏》,在位者拜事畢出。其日中後十 刻,六軍士馬俱介胄集旗下,左右武伯督十二帥嚴 街,侍臣文武俱介胄奉迎。樂師撞黃鐘,右五鐘皆應。 皇帝介胄警蹕以出,如常儀,而無鼓角。出國門而軷 祭,至則舍於次,太白未見五刻,中外皆嚴。皇帝就位, 六軍鼓譟,行三獻之禮。每獻鼓譟如初。獻事訖,燔燎, 賜胙,畢,鼓譟而還。
明帝武成元年大陳六軍
[编辑]按《周書明帝本紀》:「武成元年三月癸巳,陳六軍,帝親 擐甲胄,迎太白於東方。」
武帝保定二年講武少陵原
[编辑]按《周書武帝本紀》:「十月辛亥,帝御大武殿,大射,公卿 列將皆會。戊午,講武於少陵原。」
天和三年講武於城南
[编辑]按《周書武帝本紀》:「冬十月丁亥,上親率六軍講武於 城南,京邑觀者輿馬,彌漫數十里,諸蕃使咸在焉。 天和六年,講武於城南。」
按《周書武帝本紀》:天和六年「冬十月壬寅,上親率六 軍講武於城南。」
建德元年講武城南
[编辑]按《周書武帝本紀》:建德元年「十一月丙午,上親帥六 軍講武城南。」
建德二年,帝講武於城東。
按《周書武帝本紀》:「十一月辛巳,帝親率大軍講武於 城東。癸未,集諸軍都督以上五十人於道會苑大射。 帝親臨射宮,大備軍容。」
建德三年六月教習戰陳十一月大閱同州十二月 講武臨皋澤。
按《周書武帝本紀》:建德三年「六月丁未,集諸軍將,教 以戰陣之法。十一月,行幸同州,己巳,大閱於城東。十 二月癸卯,集諸軍講武於臨皋澤。」
宣政元年講武於道會苑
[编辑]按《周書宣帝本紀》:「六月,帝即位,十一月己亥,講武於 道會苑,帝親擐甲胄。」
隋
[编辑]文帝開皇二年講武後園
[编辑]按:《隋書文帝本紀》:「開皇二年十二月辛未,上講武於 後園。」
煬帝大業五年講武於西平
[编辑]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五年四月癸亥,出臨津關,渡 黃河,至西平,陳兵講武。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