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08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八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八十五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八十五卷目錄

 兵法部總論五

  司馬法

  汲冢周書武稱解 允文解 大武解 大明武解 小明武解 柔武解 大開

  武解 小開武解 寶典解 酆謀解 寤敬解 武順解 武穆解

  荀子議兵篇

戎政典第八十五卷

兵法部總論五[编辑]

司馬法[编辑]

《仁本第一》
[编辑]

此篇首言「仁義」 ,兼言六德,次言聖德之至,文告之辭,九伐之法,皆行仁義以安天下之兵也。

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之之謂正,正不獲意則權,權 出於戰,不出於中人。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 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故仁見親, 義見說,智見恃,勇見方,信見信。內得愛焉,所以守也; 外得威焉,所以戰也。戰道不違時,不歷民病,所以愛 吾民也;不加喪,不因凶,所以愛夫其民也;冬夏不興 「師,所以兼愛其民也。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 忘戰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愷,春蒐秋獮,諸侯春振 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也。古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 不過三舍,是以明其禮也;不窮不能,而哀憐傷病,是 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爭義不爭利, 是以明其義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終知始」, 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時合教,以為民紀之道也。自 古之政也,先王之治,順天之道,設地之宜,官民之德, 而正名治物,立國辨職,以爵分祿,諸侯說懷,海外來 服,獄弭而兵寢,聖德之至也。其次,賢王制禮樂法度, 乃作五刑,興甲兵,以討不義,巡狩省方,會諸侯,考不 同。其有失命亂常,悖德逆天之時,而危有功之君,遍 告於諸侯,彰明有罪。乃告於皇天上帝,日月星辰,禱 於后土四海神祗,山川冢社,乃造于先王。然後冢宰 徵師於諸侯曰:「某國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師至 於某國,會。天子正刑,冢宰與百官布令於軍曰:「入罪 人之地,無暴神祗,無行田獵,無毀土功,無燔牆屋,無 伐林木,無取六畜禾黍器械。見其老幼,奉歸無傷。雖 遇壯者,不校勿敵。敵若傷之,醫藥歸之。既誅有罪,王 及諸侯,修正其國,舉賢立明,正復厥職。」「王霸之所以 治諸侯者六:以土地形諸侯,以政令平諸侯,以禮信 親諸侯,以材力說諸侯,以謀人維諸侯,以兵革服諸 侯;同患同利,以合諸侯;比小事大,以和諸《侯會之以 發禁者九》:「馮弱犯寡,則眚之;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內 陵外,則壇之;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之;賊 殺其親,則正之;放弒其君,則殘之;犯令陵政,則杜之; 外內亂,禽獸行,則滅之。」

《天子之義第二》
[编辑]

此篇首言「法天地、觀先聖」 ,教民體俗,次言賞善罰惡之法、車旂章服之制、軍容國容之別,而以答民之勞。終之,誠王官之武備也。

「天子之義,必純取法天地而觀於先聖;士庶之義,必 奉於父母而正於君長。故雖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 用也。古之教民,必立貴賤之倫,經使不相陵,德義不 相踰,材技不相掩,勇力不相犯,故方同而意和也。古 者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故德義不相踰。上貴不 伐之士」,不伐之士,上之器也。苟不伐則無求,無求則 「不爭。國中之聽必得其情,軍旅之聽必得其宜,故材 技不相掩,從命為士上賞,犯命為士上戮,故勇力不 相犯。」既致教其民,然後謹選而使之,事極修則百官 給矣,教極省則民興良矣,習貫成則民體俗矣,教化 之至也。古者「逐奔不遠,縱綏不及,不遠則難誘,不及 則難陷。以禮為固,以仁為勝,既勝之」後,其教可復,是 以君子貴之也。《有虞氏》戒於國中,欲民體其命也。夏 后氏誓於軍中,欲民先成其慮也;殷誓於軍門之外, 欲民先意以待事也。周將交刃而誓之,以致民志也。 夏后氏正其德也,未用兵之刃,故其兵不雜。殷義也, 始用兵之刃矣;周力也,盡用兵之刃矣。夏賞於朝,貴 善也;殷戮於市,威不善也;周「賞於朝,戮於市」,勸君子, 懼小人也。三王彰其德一也。兵不雜則不利,長兵以 衛,短兵以守,太長則難犯,太短則不及;太輕則銳,銳 則易亂,太重則鈍,鈍則不濟。戎車,《夏后氏》曰「鉤車」,先 正也。殷曰「寅車」,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旂,夏后氏。 元首,人之執也;殷白,天之義也;周黃,地之道也;章,夏 后氏以日月,尚明也。殷以虎,尚威也。周以龍,尚文也。 師多務威則民詘,少威則民不勝。上使民不得其義, 百姓不得其敘,技用不得其利,牛馬不得其任,有司 陵之,此謂多威。多威則民詘。上不尊德而任詐慝,不 尊道而任勇力,不貴用命而貴犯命,不貴善行而貴

暴行,陵之有司,此謂少威。少威則民不勝。軍旅以舒
考證
為主,舒則力足,雖交兵致刃,徒不趨,車不馳逐,奔不

踰列,是以不亂軍旅之固,不失行列之政,不絕人馬 之力,遲速不過誡命。古者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 軍容入國,則民德廢,國容入軍,則民德弱。故在國言 文而語溫,在朝恭以遜,修己以待人,不召不至,不問 不言,難進易退,在軍抗而「立,在行逐而果,介者不拜, 兵車不式,城上不趨,危事不齒。」故禮與法表裏也,文 與武,左右也。古者賢王明民之德,盡民之善,故無廢 德,無簡民,賞無所生,罰無所試,有虞氏不賞不罰,而 民可用,至德也。夏賞而不罰,至教也;殷罰而不賞,至 威也。周以賞罰,德衰也。賞不踰時,欲民速得為善之 利也;罰不遷列,欲民速睹為不善之害也。「大捷不賞」, 上下皆不伐善,上苟不伐善,則不驕矣;下苟不伐善, 必亡等矣。上下不伐善如此,讓之至也。「大敗不誅」,上 下皆以不善在己,上苟以不善在己,必悔其過;下苟 以不善在己,必遠其罪。上下分惡若此,讓之至也。古 者戍兵,三年不典,睹民之勞也;上下相報若此,和之 至也。「得意則愷歌」,示喜也。「《偃伯靈臺》,答民之勞」,示休 也。

《定爵第三》
[编辑]

此篇統論軍旅之事,凡百戰事皆為枚舉,極瑣屑而有原委。

凡戰,定爵位,著功罪,收游士,申教令,訊厥眾,求厥技。 方慮極物變嫌,推疑養力,索巧,因心之動。

凡戰,固眾相利,治亂進止,服正成恥,約法省罰,小罪 乃殺,小罪勝,大罪因。

「順天阜財,懌眾利地,右兵。」是謂五慮。順天奉時,阜財 因敵懌眾,勉若利地,守隘險阻。右兵:弓矢禦,殳矛守, 戈戟助。凡五兵五當,長以衛短,短以救長,迭戰則久, 皆戰則強。見物與侔,是謂兩之主固,勉若視敵而舉。 將心,心也;眾心心也;馬牛車,兵佚飽力也。「教惟豫,戰 惟節。」將軍身也。卒,肢也。伍,指拇也。

凡戰,權也。鬥,勇也。陳,巧也。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廢其 不欲,不能,於敵反是。

凡戰,有天、有財、有善;時日不遷,龜勝微行,是謂有天; 眾有有因生美,是謂有財;人習陳利,極物以豫,是謂 有善。

人勉及任,是謂「樂人。」

大軍以固,多力以煩,堪物簡治,見物應卒,是謂《行豫》。 輕車輕徒,弓矢固禦,是謂「大軍。」

密靜多內力。是謂固陳。因是進退。是謂多力。

上暇人教,是謂煩陳。

然有以職,是謂「堪物。」因是堪物,是謂「簡治。」

稱眾,因地,因敵,令陳攻戰守,進退止前後序,車徒因, 是謂《戰參》。

不服,不信,不和,怠疑,厭懾,枝柱,詘煩肆崩緩,是謂「戰 患。」

驕驕懾懾,吟嚝虞懼事悔,是謂毀折。

大小堅柔,參伍眾寡,凡兩,是謂「戰權。」

凡戰,閒遠觀邇,因時,因財,貴信惡疑,作兵義,作事時, 使人惠,見敵靜,見亂暇,見危難,無忘其眾。

「居國惠以信」,「在軍廣以武」,「刃上果以敏」,「居國和」,「在軍 法」,「刃上察」;「居國見好」,「在軍見方」,「刃上見信。」

凡陳,行惟疏,戰惟密,兵惟雜。人教厚,靜乃治,威利章。 相守義則人勉,慮多成則人服。時中服,厥次治。物既 章,目乃明;慮既定,心乃強。進退無疑,見敵無謀,聽誅 無誑其名,無變其旗。

凡事善則長,因古則行。誓作章,人乃強,滅厲祥。滅厲 之道,一曰義,被之以信,臨之以強,成基一天下之形, 人莫不說,是謂「兼用其人。」一曰權,成其溢,奪其好,我 自其外,使自其內。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辭,四曰巧,五 曰火,六曰水,七曰兵;是謂「七政。」榮利恥死,是謂四守。 容色積威,不過改意,凡此道也。

惟仁有親,有仁無信,反敗厥身。

人人正正,辭辭火火。

凡戰之道,既作其氣,因發其政,假之以色,道之以辭, 因懼而戒,因欲而事,蹈敵制地,以職命之,是謂《戰法》。 凡人之行,由眾之求,試以名行,必善行之,若行不行, 身以將之,若行而行,因使勿忘,三乃成章,人生之宜, 謂之「法。」

凡治亂之道:一曰仁,二曰信,三曰直,四曰一,五曰義, 六曰「變」,七曰「專。」

立法:「一曰受,二曰法,三曰立,四曰疾,五曰御其服,六 曰等其色,七曰百官宜無淫服。」

凡軍,使法在己曰「專」,與下畏法曰「法。」軍無小聽,戰無 小利,日成行微曰「道。」

凡戰,正不行則事專,不服則法不,相信則一。若怠則 動之,若疑則變之,若人不信,上則行,其不復自古之 政也。

《嚴位第四》
[编辑]

此篇多言「步伍」 之事,而并及「《制勝》之策。」

「凡戰之道,位欲嚴,政欲栗,力欲窕,氣欲閑,心欲一。

凡戰之道,等道義,立卒伍,定行列,正縱橫,察名實,立 進俯,坐進跪。畏則密,危則坐,遠者視之則不畏,邇者 勿視則不散。」位下左右,下甲,坐誓徐行之位。逮徒甲, 籌以輕重,振馬譟徒甲,畏亦密之。跪坐,坐伏,則膝行 而寬誓之。起譟鼓而進,則以鐸止之。銜枚誓糗,坐膝 行「而推之,執戮,禁顧,譟以先之。若畏太甚,則勿戮殺, 示以顏色,告之以所生,循省其職。」

凡《三軍人戒》分日,人禁不息,不可以分食。方其疑惑, 可師可服。

凡戰,以力久,以氣勝;以固久,以危勝;本心固,新氣勝; 以甲固,以兵勝。凡車以密固,徒以坐固;甲以重固,兵 以輕勝。

人有勝心,惟敵之視。人有畏心,惟畏之視。兩心交定, 兩利若一,兩為之職,惟權視之。

凡戰,以輕行輕則危,以重行重則無功,以輕行重則 敗,以重行輕則戰。故戰相為輕重。

舍謹兵甲,行慎行列,戰謹進止。

凡戰,敬則慊,率則服。上繁輕,上暇重。奏鼓輕,舒鼓重; 服膚輕,服美重。

凡車馬堅,甲兵利;輕乃重。

上同《無獲》,上專多死,上生多疑,上死不勝。

凡人「死愛,死怒,死威,死義,死利。」

《凡戰》之道,教約人輕死,道約人死正。

凡戰若勝若否,若天若人。

凡戰,三軍之戒,無過三日;一卒之警,無過分日;一人 之禁,無過瞬息。

凡大善用本,其次用末。執略守微,本末惟權,戰也。 「凡勝三軍一人勝。」

凡鼓旌旗,鼓車,鼓馬,鼓徒,鼓兵,鼓首,鼓足,七鼓兼齊。 凡戰既固,勿重,重進勿盡凡盡危。

凡戰,非陳之難,使人可陳難;非使可陳難,使人可用 難;非知之難,行之難。

「人方有性」,「性州異教成俗,俗州異道化俗。」

凡眾寡,若勝若否,兵不告利,甲不告堅,車不告固,馬 不告良,眾不自多,未獲道。

凡戰勝則與眾分善。若將復戰,則重賞罰。若使不勝, 取過在己,復戰則誓己居前,無復先術。勝負勿反,是 謂「正則。」

凡民以仁救,以義戰,以智決,以勇鬥,以信專,以利勸, 以功勝。故心中仁,行中義。堪物智也,堪大勇也,堪久 信也。讓以和人自洽,自予以不循,爭賢以為人,說其 心,效其力。

凡戰,擊其微靜,避其強靜,擊其勞倦,避其閑窕,擊其 大懼,避其小懼,自古之政也。

《用眾第五》
[编辑]

此篇論「臨戰之事。始則迭示其法。終則究竟其弊。」

凡戰之道:用寡固,用眾治寡利煩,眾利正;用眾進止, 用寡進退。眾以合寡,則遠裹而闕之。若分而迭擊,寡 以待眾,若眾疑之,則自用之;擅利,則釋旗迎而反之。 敵若眾,則相眾而受裹;敵若寡若畏,則避之開之。 凡戰,背風背高,右高左險,歷沛歷圯,兼舍環龜。 凡戰,設而觀其作,視敵而舉;待則循而勿鼓,待眾之 作攻,則屯而伺之。

凡戰,眾寡以觀其變,進退以觀其固,危而觀其懼,靜 而觀其怠,動而觀其疑,襲而觀其治;擊其疑,加其卒, 攻其屈,襲其規,因其不避;阻其圖,奪其慮,乘其懾。 凡「從奔勿息」,敵人或止於路,則慮之。

凡近敵都,必有進路,退必反慮。

凡戰,「先則敝,後則懾;息則怠,不息亦敝,息久亦反其 懾。」

《書》親絕,是謂絕顧之慮;選良次兵,是謂益人之強;棄 任節食,是謂開人之意。自古之政也。

汲冢周書[编辑]

《武稱解》
[编辑]

大國不失其威,小國不失其卑,敵國不失其權。「《岠嶮》 伐夷,并小奪亂。」「強攻弱而襲不正」,《武》之經也;「伐亂、 伐疾、伐疫」,武之順也。賢者輔之,亂者取之,作者勸之, 怠者沮之,恐者懼之,欲者趣之,《武》之用也。「美男破老, 美女破舌,淫圖破」淫巧破時,淫樂破正,淫言破義。 《武》之毀也,「赦其眾,遂其咎,撫其」「助其囊」,武之間也; 「餌敵以分,而照其儲,以伐輔德,追時之權」,武之尚也; 「春違其農,秋伐其穡,夏取其麥,冬寒其衣服,春秋欲 舒,冬夏欲亟」,武之時也。長勝短,輕勝重,直勝曲,眾勝 寡,強勝弱,飽勝饑,肅勝怒,先勝後,疾勝遲,武之勝也。 「追戎無恪,窮寇不挌,力倦氣竭,乃易克」,武之追也。「既 勝人,舉旗以號令,命吏禁掠,無取」侵暴,爵位不謙,田 宅不虧,各寧其親,民服如化,《武》之撫也。「百姓咸服,偃 兵興德,夷厥阻險,以毀其服,四方畏服,奄有天下」,《武》 之定也。

===
《允文解》
===
考證
思靜振勝,允文維記,昭告周行,維旌所在,收武釋賄,

無遷厥里,官校屬職,因其百吏,公貨少多,賑賜窮士, 救瘠補病,賦均田布,命夫復服,用損憂恥,孤寡無告, 獲厚咸喜。咸問外戚,書其所在,遷同氏姓,位之宗子, 率用十五綏用。安?教用顯允,若得父母。寬以政之, 孰云不聽。聽言靡悔,遵養時晦。晦明遂語,于時允武。 死思復生,生思復所。人知不棄,愛守正戶。上下和協, 靡敵不下。執彼玉珪,以居其宇。庶民咸耕,童壯無輔。 無拂其取,通其疆土。民之望兵,若待父母。是故天下, 一旦而定,有四海。

《大武解》
[编辑]

「武有六制:政、攻、侵、伐、搏、戰。善政不攻,善攻不侵,善侵 不伐,善伐不搏,善搏不戰。政有四戚、五和,攻有四攻、 五良,侵有四聚,三斂,伐有四時,三與,搏有三哀,四赦, 戰有六厲,五衛,六庠,五虞、四戚」:一內姓,二外婚,三友 朋,四同里。五和:一有天無惡,二有人無郄,三同好相 固,四同惡相助,五遠宅不薄。此九者,政之因也。四攻 者,一攻天時,二攻地宜,三攻人德,四攻行利。五良:一 取仁,二取智,三取勇,四取材,五取藝,此九者,政之開 也。「四聚:一酌之以仁,二懷之以樂,三旁聚封人,四設 圍以信,三斂,一男女比,二工次,三祇人死。此七者,侵 之酌也。四時:一春違其農,二夏食其穀,三秋取其刈, 四冬凍其葆。三興,一政以和時,二伐亂以治,三伐饑 以飽」,此七者,伐之機也。《三哀》:一要不羸,二喪人,三擯 厥親,四赦:一勝人必羸,二取威信復,三人樂生身,四 赦民所惡,此七者,搏之來也。《六厲》:一仁厲以行,二智 厲以道,三武厲以勇,四師厲以士,五校正厲御,六射 師厲伍。《五衛》:一明仁懷恕,二明智輔謀,三明武攝勇, 四明材攝士,五明藝攝官,五虞。一鼓走疑,二備從來, 三佐軍舉旗,四采虞人謀,五後動撚之。無競惟害,有 功無敗。

《大明武解》
[编辑]

畏嚴。《大武》曰:「惟四方,畏威乃寧。天作武修,戎兵以助, 義正違順,天行五官,官候厥政,謂有所亡。城廓溝渠, 高厚是量。既踐戍野,備慎其殃,敬其嚴,君乃戰赦,十 藝必明。加之以十因,靡敵不荒。陣若雲布,侵若風行。 輕車翼衛,在戎二方。我師之窮,靡人不剛。」十藝:一大 援,二明從,三餘子,四長興,五伐人,六刑餘,七三疑,八 「《間書》,九《用少》,十《興怨》,十因,一《樹仁》,二《勝欲》,三《賓客》,四 《通旅》,五《親戚》,六《無告》,七《同事》,八《程巧》,九。」能十利事, 藝因伐用,是謂「強轉。」應天順時。時有寒暑風雨饑疾, 民乃不處,移散不敗,農乃商賈,委以淫樂,賂以美女, 主人若扙。《至城下》「高堙臨內,日夜不解。方陣並功, 云何能禦?雖易必敬,是謂明武。城高難平,湮之以土, 開之以走路。俄傳器,櫓,因風行火,障水水下。惠用元 元,文誨其寡。旁隧外權,隳城湮溪。老弱單處,其謀乃 難。既克和服,使眾咸宜。竟其金革,是謂大夷。」

《小明武解》
[编辑]

凡攻之道,必得地勢,以順天時。觀之以今,稽之以古, 攻其逆政,毀其地阻,立之五教,以惠其下,矜寡無告, 實為之主。「五教允中,枝葉代興。國為偽巧,後宮飾女, 荒田逐獸,田獵之所,游觀崇臺,泉池在下,淫樂無既, 百姓辛苦,上有困,令乃有極。」上困下騰,戎遷其野。 敦行王法,濟用金鼓。降以列陣,無悅怒。按道攻巷, 無襲門戶,無受貨賂,攻用弓弩,上下禱祀,靡神不下。 具行衝梯,振以長旗。懷戚畏終,左右憤勇。無食六畜, 無聚子女。群振若電,造于城下。鼓行參呼,以正什伍。 上有軒冕,斧鉞在下。勝國若化,故曰《明武》。

《柔武解》
[编辑]

維王元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旦曰:「嗚呼!維在文 考之緒功。維周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土 觀,幸時政匱不疑,二曰獄讎刑蔽,奸吏濟貸,三曰聲 樂。」闕二字「飾女滅德。」四曰「維勢是輔,維禱是怙。」五曰「盤 游安居,枝葉維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故必以德為 本,以義為術,以信為動,以成為心,以決為計,以節為 勝,務在審時,紀綱為序,和均。里,以匡辛苦見寇。 《戚靡》適無。勝國若化,不動金鼓,善戰不鬥,故曰「柔 武。」四方無拂,奄有天下。

《大開武解》
[编辑]

維王一祀二月,王在酆密命訪於周公旦,曰:「嗚呼!余 夙夜維商,密不顯誰和,告歲之有秋。今余不獲其落, 若何?」周公曰:「茲在德,敬在周,其維天命。王其敬命,遠 戚無干,和無再失,維明德無佚,佚不可還,維文考恪 勤。戰戰何敬,何好何惡?時不敬,殆哉!」王拜曰:「允哉!余 聞:國有四戚、五和、七失、九因、十淫,非不敬,不知今而 言維格。余非廢善以自塞,維明戒是祗。」周公拜曰:「茲 順天,天降寤于程,程降因于商,商今生葛,葛右有周。 維王其明,用《開和》之言。言孰敢不格。四戚:一內同外, 二外婚姻,三官同師,四哀同勞。五和:一有天,維國,二 有地,維義,三同好,維樂,四同惡,維哀,五遠方不爭。七 失:一立在廢,二廢在祗,三比在門,四謟在內,五私在外,六私在公,七公不違。」《九因》:「一神有不饗,二德有所 守,三才有不官,四事有不均,五兩有必爭,六富有別, 七貪有匱,八好有遂,九敵有勝。」《十淫》:「一淫政破國,動 不時,民不保。二淫好破義,言不協,民乃不和。三淫樂 破德,德不純,民乃失常。四淫動破醜,醜不足,民乃不 讓。五淫中破禮,禮不同,民乃不協。六淫采破服,服不 度,民乃不順。七淫文破典,典不式教,民乃不類。八淫 權破故,故不法官,民乃無法。九淫貸破職,百官令不 承;十淫巧破用,用不足,百意不成。嗚呼,十淫不違,危 哉!」今商維茲,其唯第茲念不承殆哉!若人之有政令, 廢令無赦,乃廢天之命,訖文考之功緒,忍民之苦,不 祥,若「農之服田,務耕而不耨,維草其宅之。既秋而不 穫,維禽其饗之。人而獲饑,去誰哀之?」王拜曰:「恪乃言: 嗚呼!夙夜戰戰,何畏非道,何惡非是?不敬殆哉!」

《小開武解》
[编辑]

維王二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旦曰:「嗚呼,余夙夜 忌商。」「知道極敬聽,以勤天命。」周公拜手稽首曰:「在 我文考,順明三極,躬是四察,循用五行,戒視七順,順 道九紀,三極既明,五行乃常。四察既是,七順,乃辨明 勢。天道九紀,咸當順德以謀,罔惟不行。三極:一維天 九星,二維地九州,三維人四左四察:一目察維極,二、 耳察維聲,三口察維言,四、心察維念。五行,一黑位水, 二赤位火,三蒼位木,四白位金,五黃位土。七順:一順 天得時,二順地得助,三順民得和,四順利財足,五順 得助明,六順仁無失,七順道有功。《九紀》:一辰以紀日, 二宿以紀旬,三日以紀德,四月以紀刑,五春以紀生, 六夏以紀長,七秋以紀殺,八冬以紀藏,九歲以紀終。 時候天視可監時不失,以知吉凶。」王拜曰:「允哉!余聞 在昔,訓典中規,非時罔有恪言曰正,余不足。」

《寶典解》
[编辑]

維王三祀。二月丙辰朔,王在鄗,召周公旦曰:「嗚呼,敬 哉朕聞曰:何修非躬,躬有四位;九德,何擇非人,人有 十姦,何有非謀,謀有十散。不圉我哉!何慎非言?言有 三信,信以生寶,寶以貴物,物周為器,美好寶物無常, 維其所貴,信無不行。行之以神,振之以寶,順之以事, 明眾以備改。」以庸,庶格懷患。四位:一曰定,二曰正, 三曰靜,四曰敬。敬位丕哉,靜乃時,非正位不廢,定得 安宅。九德:「一孝子畏哉,乃不亂謀。二悌,悌乃知序,序 乃倫,倫不騰上,上乃不崩。三慈惠,茲知長幼,知長幼, 樂養老。」四忠恕,是謂四儀,風言大極,意定不移。五中 正,是謂權斷,補損知選。六恭遜,是謂容德,以法從權, 安上無慝。七寬弘,是謂寬宇;準德以義,樂獲純嘏。八、 溫直,是謂明德;喜怒不郄,主人乃服。九、兼武,是謂明 刑。惠而能忍,尊天大經。九德廣備,次世有聲,十姦一 窮。干靜,二酒行,干理,三辯惠,干智,四移潔,干清,五 死勇,《干武》,六展允,《干信》,七比譽,干讓,八阿眾,干名,九 專愚,干果,十愎孤,干貞,十散,一廢。闕四字行乃泄。闕八字 三、「淺薄間暪,其謀乃獲。四說咷輕意,乃傷。營立五行, 恕而不願,弗憂其圖。六極言不度,其謀乃費。七以親 為疏,其謀乃虛。八心私慮適,百事乃僻。九愚而自信, 不知所守。十不釋太約,見利忘親。」三信:一、「春生夏長, 無私,民乃不迷。二、秋落冬殺,有常,政乃盛行。三、人治 百物,物德其德」,是謂信極而其全也。信既極矣,嗜欲 「在在不知義,欲在美好有義,是謂生寶。」周公拜手 稽首,興曰:「臣既能生寶,恐未有子孫其敗。既能生寶, 未能生仁,恐無後親,王寶生之,恐失王會,道維其廢。」 王拜曰:「格而言維時余勸之以安位,教之廣。用寶而 亂,亦非我咎。上設榮祿,不患莫仁。仁以愛祿,允維典 程,既得其祿,又增其名。上下咸勸,誰不競仁。維子孫 之」謀。寶以為常。

《酆謀解》
[编辑]

「維王三祀,王在酆,謀言告聞。」王召周公旦曰:「嗚呼,商 其咸辜?維日望謀建功,謀言多信,今其如何?」周公曰: 「時至矣,乃興師循故。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 三矢無聲。三讓:一近市,二賤粥,三施資,三虞:一邊不 侵內,二道不敺收,三郊不留人。」王曰:「嗚呼,允從。三三 無咈,厥徵可因。與周同愛,愛微無疾,疾取不取,疾至」 致備,由禱不德。不德不成,害不在小。終維實大,悔後 乃無。帝念不謟,應時作謀,不敏殆哉!周公曰:「言斯允 格,誰從已出?出而不允,乃菑;往而不往,乃弱。士卒咸 若,周一心。」

《寤敬解》
[编辑]

維四月朔,王告儆,召周公旦曰:「嗚呼,謀泄哉!今朕寤 有商驚。予欲與無口,則欲攻無庸。以三不足,戒乃不 興,憂其深矣。」周公曰:「天下不虞,周驚以寤王。王其敬 命奉若,稽古維王,克明三德,維則戚和遠人,維庸攻 玉禱赦有罪懷庶,有茲封福。監戒善敗,護守勿失。無 虎傅翼,將飛入宮。擇人而食,不驕不恡,時乃無敵。」王 拜曰:「允哉!余聞日:維乃予謀,謀時用臧,不泄不竭,維 天而已。余維與汝監舊之葆。」咸眡曰:「戒戒維宿。」

===
《武順解》
===
考證
「天道尚右,日月西移,地道尚左,水道東流,人道尚中,

耳目役心。心有四佐,不和曰廢;地有五行,不通曰惡; 天有四時,不時曰凶。天道曰祥,地道曰義,人道曰禮, 知祥則壽,知義則立,知禮則行。禮義順祥曰吉,吉禮 左還,順地以利本;武禮右還,順天以利。兵將居中軍, 順人以利陣。人有中曰參,無中曰兩,兩爭曰弱,三和」 曰強。「男生而成三,女生而成五。以室成,室成,以民生 民,民以度。」左右手各。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肢元 首,曰《末五五》。十五曰元卒。一卒居前曰「開」,一卒居 後曰「敦」,左右一卒曰閭,四卒成衛曰伯。三伯一長,曰 佐,三佐一長,曰右,三右一長,曰正,三正一長,曰卿,三 卿一長,曰辟。辟必明,卿必仁,正必智,右必和,佐必 伯必勤,卒必力。辟不明,無以慮官,卿不仁,無以集眾。 伯不勤,無以行令,卒不力,無以承訓。《均卒》力貌而無 比,比則不順。《均伯》勤勞而無㩦,㩦則不和。均佐和敬 而無留,留則無成。《均右》肅恭而無羞,羞則不興。辟必 文,聖,如度元忠尚讓,親均惠下,集固介德。危言不干 德曰正,正及神人曰極,世世能極曰帝。

《武穆解》
[编辑]

曰若《稽古》曰:「昭天之道,熙帝之載,揆民之任,夷德之 用。」總之以《咸》《殷》,等之以禁,成之以。和:咸康于民, 卿格維時,監于列辟,敬惟三事,永有休哉!三事:一倡 德,二和亂,三終齊。德有七倫,亂有五遂,齊有五備。五 備:一同往路,以揆遠邇。二明要醜友德,以眾爾庸。三 明辟章遠,以肅民教。四明義倡爾眾,教之以服。五要: 權文德,不畏強寵。《五遂》:一道其通,以決其壅。二絕 「無赦不疑」,三「挫銳,無赦,不危」,四、「閑兵無用,不害。」五、「復 尊離群,不敵。《七倫》:一、毀城寡,守,不路。二、通道,不戰。三、 小國,不凶不伐。」四、「正維昌,靜不疑。」五、「睦忍,寧于百姓。」 六、禁害,求濟民。七「一德訓民,民乃章。欽哉欽哉!余夙 夜求之《無射》。」

荀子[编辑]

《議兵篇》
[编辑]

臨武君與孫卿子議兵於趙孝成王前。王曰:「請問兵 要?」臨武君對曰:「上得天時,下得地利,觀敵之變動,後 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孫卿子曰:「不然。臣所 聞古之道,凡用兵攻戰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調,則 羿不能以中微;六馬不和,則造父不能以致遠;士民 不親附,則湯武不能以必勝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 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臨武君曰:「不然。 兵之所貴者勢利也,所行者變詐也。善用兵者,感忽 悠闇,莫知其所從出,孫吳用之,無敵於天下,豈必待 附民哉?」孫卿子曰:「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 志也。君之所貴,權謀勢利也。所行攻奪變詐者,諸侯 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詐也。彼可詐」者,怠慢者也,《路 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間,滑然有離德也。故以桀詐桀, 猶巧拙有幸焉;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 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故仁人上下,百將一心,三 軍同力。臣之於君也,下之於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 事兄,若手臂之扞頭目而覆胸腹也。詐而襲之,與先 驚而後擊之,一也。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國,則將有百 里之聽;用百里之國,則將有千里之聽;用千里之國, 則將有四海之聽,必將聰明警戒,和傳而一。故「仁人 之兵,聚則成卒,散則成列;延則若莫耶之長刃,嬰之 者斷;兌則若莫耶之利鋒,當之者潰;圜居而方正則 若磐石然,觸之者《角摧》。」《案角》《鹿埵》種隴,東籠而退耳。 且夫暴國之君,將誰與至哉?彼其所與至者,必其民 也。而其民之親我歡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蘭,彼反 顧其上,則若灼黥,若仇讎。人之情,雖桀、跖豈又肯為 其所惡,賊其所好者哉?是猶使人之子孫自賊其父 母也,彼必將來告之,夫又何可詐也。是故仁人用國 日明,諸侯先順者安,後順者危,敵之者削,「反之者亡。 《詩》曰:『武王載發,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遏』此 之謂也。」孝成王臨武君曰:「善請問王者之兵設何道 何行而可?」孫卿子曰:「凡在大王將率末事也。臣請遂 道王者諸侯彊弱存亡之效,安危之勢君賢者其國 治君不能者其國亂隆禮貴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 者其國亂治者彊亂者弱是彊弱之本也。上足卭則 下可用也,上不足卭則下不可用也。下可用則彊,下 不可用則弱,是彊弱之常也。隆禮效功,上也;重祿貴 節,次也;上功賤節,下也」:是彊弱之凡也。好士者彊,不 好士者弱;愛民者彊,不愛民者弱;政令信者彊,政令 不信者弱;民齊者彊,不齊者弱;賞重者彊,賞輕者弱; 刑威者彊,「刑侮者弱。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彊;械用 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彊,輕用兵者弱。權 出一者彊,權出二者弱,是彊弱之常也。齊人隆技,擊 其技也,得一首者,賜贖錙金,無本賞矣。」是事小敵毳, 則偷可用也;事大敵堅,則渙然離耳,若飛鳥然,傾側 反覆無日,是亡國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出賃市 傭而戰之,幾矣。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 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箇,置戈其上,冠䩜帶劍嬴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 宅,是數年而衰而未可奪也,改造則不易周也。是故 地雖大,其稅必寡,是危國之兵也。秦人,其生民也狹 隘,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勢,隱之以阨,忸之以慶賞, 鰌之以刑罰,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鬥無 由也。阨而用之,得而後功之,功賞相長也。五甲首而 隸五家,是最為眾彊長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勝,非 幸也,數也。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 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秦之銳士不可以當桓、 文之節制,桓文之節制,不可以敵湯、武之仁義,有遇 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兼是數國者,皆干賞蹈利之 兵也,傭徒鬻賣之道也,未有貴上安制綦節之理也。 諸侯有能微妙之以節,則作而兼殆之耳。故招近募, 選隆勢詐,尚功利,是漸之也;禮義教化,是齊之也。故 以詐遇詐,猶有巧拙焉;以詐遇齊,辟之猶以錐刀墮 太山也,非天下之愚人莫敢試,故王者之兵不試。湯、 武之誅桀、紂也,拱揖指麾,而彊暴之國莫不趨。使誅 桀、紂若誅獨夫。故《泰誓》曰:「獨夫紂」,此之謂也。故兵,大 齊則制天下,小齊則治鄰敵。若夫招近募選隆勢詐、 尚功利之兵,則勝不勝無常,代翕代張,代存代亡,相 為雌雄耳矣。夫是之謂盜兵,君子不「由也。」故齊之田 單,楚之莊蹻,秦之衛鞅,燕之繆蟣,是皆世俗之所謂 善用兵者。是其巧拙彊弱,則未有以相若也。若其道 一也,未及和齊也,掎契司詐,權謀傾覆,未免盜兵也。 齊桓、晉文、楚莊、吳闔閭、越勾踐,是皆和齊之兵也,可 謂入其域矣。然而未有本統也,故可以霸而不可以 王,是彊弱之效也。《孝成王臨武君》曰:「善。」請問為將?《孫 卿子》曰:「知莫大乎棄疑,行莫大乎無過,事莫大乎無 悔,至無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故制號政令,欲嚴以 威;慶賞刑罰,欲必以信;處舍收藏,欲周以固;徙舉進 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窺敵觀變,欲潛以深,欲伍以 參;遇敵決戰,必道吾所明,無道吾所疑。夫是之謂六 術。無欲將而惡廢,無急勝而亡敗,無威內而輕外,無 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凡慮事欲熟而用財欲泰,夫是 之謂五權。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殺而不可使處 不完,可殺而不可使擊不勝,可殺而不可使欺百姓, 夫是之謂三至。凡受命於主而行三軍,三軍既定,百 官得序,群物皆正,則主不能喜,敵不能怒」,夫是之謂 「至臣。」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 是之謂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 慢之。故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義勝欲則從,欲勝 義則凶。戰如守,行如戰,有功如幸;敬謀無壙,敬事無 壙,敬吏無壙,敬眾無壙,敬敵無壙,夫是之謂「五無壙 慎。」行此六術,五權三至,而「處之以恭敬無壙,夫是之 謂天下之將,則通於神明矣。」臨武君曰:「善。請問王者 之軍制?」孫《卿子》曰:「將死鼓,馭死轡,百吏死職,士大夫 死行列。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順命為上,有功次 之。令不進而進,猶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灼。不殺老 弱,不獵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獲。凡誅, 非誅其百」姓也,誅其亂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賊,則 是亦賊也。以故順刃者生,蘇刃者死,奔命者貢。微子 開封於宋,曹觸龍斷於軍。殷之服民,所以養生之者 也,無異周人。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 無幽閒辟陋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四海之內若 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詩》曰:「『自西 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王者有誅而無 戰,城守不攻,兵革不擊,上下相喜,則慶之不屠城,不 潛軍,不留眾,師不越時。故亂者樂其政,不安其上,欲 其至也。」臨武君曰:「善。」陳囂問孫卿子曰:「先生議兵,常 以仁義為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然則又何以兵為? 凡所為有兵者,為爭奪也。」孫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彼 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 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 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若時雨之降,莫不 說喜。」是以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 文王伐崇,武王伐紂,此二帝四王,皆以仁義之兵行 於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 邇來服。德盛於此,施及四極。《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不 忒』。此之謂也。」李斯問孫卿子曰:「秦四世有勝,兵彊海 內,威行諸侯,非以仁義為之也,以便從事而已。」孫卿 子曰:「非女所知也。女所謂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謂 仁義者,大便之便也。彼仁義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 則民親其上,樂其君,而輕為之死。故曰:「凡在於軍,將 率末事也。」秦四世有勝,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 軋己也,此所謂末世之兵,未有本統也。故湯之放桀 也,非其逐之鳴條之時也;武王之誅紂也,非以甲子 之朝而後勝之也,皆前行素修也。此所謂仁義之兵 也。今女不求之於本,而索之於末,此世之所以亂也。 禮者,治辯之極也,彊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 摠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隕社稷也。 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廢。楚 人鮫革犀兕以為甲,韐如金石宛鉅鐵,「慘如蜂蠆, 輕利僄遫,卒如飄風」,然而兵殆於垂沙。唐蔑死,莊蹻 起,楚分而為三四。是豈無堅甲利兵也哉?其所以統 之者非其道故也。「汝潁以為險,江漢以為池,限之以 鄧林,緣之以方城,然而秦師至而鄢郢舉,若振槁然。」 是豈無固塞隘阻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 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殺戮無時,臣下凜然,莫 必其命。然而周師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 豈令不嚴、刑不繁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然而敵國不待試而詘,城 郭不辨,溝池不拑,固塞不樹,機變不張,然而國晏然。 不畏外而明內者,無故焉。明道而分,鈞之,時使而誠 愛之,下之和上也如影,嚮有不由令者,然後誅之以 刑,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尤其上,知罪之在己 也,是故刑罰省而威流。無他故焉,由其道故也。古者 帝堯之治天下也,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傳》曰: 「威厲而不試,刑措而不用」,此之謂也。凡人之動也,為 賞慶為之,則見害傷焉止矣。故賞慶刑罰,勢詐不足 以盡人之力,致人之死,為人主上者也。其所以接下 之百姓者,無禮義忠信焉,慮率用賞慶刑罰勢詐,除 扼其下,獲其功用而已矣。大寇卒至,使之持危城則 必畔,遇敵處戰則必北,勞苦煩辱則必奔,霍焉《離耳》, 下反制其上。故賞慶刑罰勢詐之為道者,傭徒鬻賣 之道也,不足以合大眾,美國家,故古之人羞而「不道 也。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禮義以道之,致忠信以愛之, 賞賢使能以次之,爵服慶賞以申之」,時其事,輕其任, 以調齊之,長養之如保赤子。政令以定,風俗以一,有 離俗不順其上,則百姓莫不敦惡,莫不毒孽。若袚不 祥,然後刑於是起矣。是大刑之所加也,辱孰大焉?將 以為利耶?則大刑加焉。身苟不「狂惑戇陋,誰睹是而 不改也哉?」然後百姓曉然皆知修上之法,像上之志 而安樂之。於是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積禮義,尊道德, 百姓莫不貴敬,莫不親譽,然後賞於是起矣。是高爵 豐祿之所加也,榮孰大焉,將以為害耶?則高爵豐祿 以持養之,生民之屬孰不願也?雕雕焉縣貴爵重賞 於其前,縣明刑大辱於其後,雖欲無化,能乎哉?故民 歸之如流水,所存者神,所為者化而順,暴悍勇力之 屬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屬為之化而公,矜糾收 繚之屬為之化而調,夫是之謂大化至一。《詩》曰:「王猷 允塞,徐方其來。」此之謂也。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 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彼貴我名聲, 美我德行,欲為我民,故辟門除塗,以迎吾入,因其民, 襲其處,而百姓皆安,立法施令,莫不順比,是故得地 而權彌重,兼人而兵俞彊。是以德兼人者也。非貴我 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勢,故民雖有 離心,不敢有畔慮。若是則戎甲俞眾,奉養必費,是故 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兵俞弱。是以力兼人者也。非 貴我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用貧求富,用飢求飽,虛 腹張口,來歸我食。若是,則必發夫掌窌之粟以食之, 委之財貨以富之,立良有司以接之,已期三年,然後 民可信也。是故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國俞貧,是以 富兼人者也。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 富兼人者貧,古今一」也。兼并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 齊能并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奪之。燕能并齊而不能 凝也,故田單奪之。韓之上地方數百里,完全富具而 趨趙,趙不能凝也,故秦奪之。故能并之而不能凝,則 必奪;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則必亡;能凝之則必 能并之矣。得之則凝,兼并無彊。古者湯以薄,武以滈, 皆百「里之地,天下為一,諸侯為臣,無他故焉,能凝之 也。故凝士以禮,凝民以政,禮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 士服民安,夫是之謂大凝。以守則固,以征則彊,令行 禁止,王者之事畢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