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31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三百十卷目錄
軍禮部彙考二
北魏〈總一則 明元帝永興一則 太武帝神麚一則 文成帝和平一則〉
北齊〈總一則 武成帝河清一則〉
北周〈總一則 明帝武成一則 武帝保定一則 天和一則 建德二則 宣政一則〉
隋〈總一則 高祖開皇三則 煬帝大業二則〉
唐〈總一則 高祖武德二則 太宗貞觀二則 高宗永徽一則 顯慶二則 中宗嗣聖
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文宗太和一則〉
禮儀典第三百十卷
軍禮部彙考二
[编辑]北魏
[编辑]北魏始制「露布」之禮。
按《隋書禮儀志》:「後魏每攻戰剋捷,欲天下聞知,乃書 帛建於竿上,名為露布。其後相因施行。」
明元帝永興五年大閱畿內男子部署將帥躬自校覽並行貙劉禮
[编辑]按《北魏書明元帝本紀》:永興五年「春正月己巳,大閱, 畿內男子十二以上悉集。庚寅,大閱於東郊,部署將 帥,以山陽侯奚斤為前軍,眾三萬,陽平王熙等十二 將,各一萬騎。帝臨白登,躬自校覽焉。」
按杜佑《通典》:「永興五年,以九月、十月之交,親行貙劉 之禮。」
太武帝神麚二年冬十月振旅凱旋於京師告於宗廟
[编辑]按《北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按禮志。神麚二年。帝 將征蠕蠕。省郊祀儀。四月以小駕祭天神畢。遂親戎。 大捷而還。歸格于祖禰。遍告群神。
文成帝和平三年制戰陣法耀兵示武
[编辑]按《北魏書文成帝本紀》,「和平三年十有二月乙卯,制 戰陣之法十有餘條。因大儺耀兵,有飛龍騰蛇魚麗 之變,以示威武。」按《禮志》,「和平三年十二月,因歲除 大儺之禮,遂耀兵示武。更為制令步兵陳于南,騎士 陳于北,各擊鐘鼓,以為節度。其步兵所衣,青赤黃黑, 別為部隊,楯槊矛㦸,相次周回轉易,以相赴就。有飛 龍」騰蛇之變,為「函箱魚鱗」四門之陣,凡十餘法,跪起 前卻,莫不應節。陣畢,南北二軍皆鳴鼓角,眾盡大譟, 各令騎將六人去來挑戰,步兵更進退以相拒擊。南 敗北捷,以為盛觀。自後踵以為常。
北齊
[编辑]北齊制「皇帝親征及命將春蒐大射之禮。」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天子親征纂嚴,則服通天冠,文 物充庭,有司奏更衣,乃入。冠武弁,弁左貂,附蟬以出。 誓訖,擇日備法駕,乘木輅以造于廟,載遷廟主於齋 車,以俟行次。宜於社,有司以毛血釁軍鼓,載帝社石 主於車,以俟行次。擇日,陳六軍,備大駕,類於上帝次, 擇日祈后土、神州、岳鎮海瀆源川等。乃為坎盟,督將」 列牲於坎南,北首。有司坎前讀盟文,割牲耳承血,皇 帝受牲耳遍授大將,乃寘於坎,又歃血,歃遍,又以寘 坎。禮畢,埋牲及盟書。又卜日,建牙旗於墠,祭以太牢, 及所過名山大川,使有司致祭。將屆戰所,卜剛日,備 元牲,列軍容,設柴於辰地,為墠而禡祭。大司馬奠矢, 有司奠毛血,樂奏《大濩》之音。禮畢,徹牲柴燎。戰前一 日,皇帝禱祖,司空禱社。戰勝則各報以太牢,又以太 牢賞用命戰於祖,引功臣入旌門,即神庭而授版焉。 又罰不用命於社,即神庭行戮訖,振旅而還。格廟詣 社訖,擇日行飲至禮。文物充庭,有司執簡紀年號月 朔,陳六師凱入格廟之事。飲至策勳之美,因述其功, 不替賞典焉。命將出征,則太卜詣太廟,灼靈龜,授 鼓旗於廟。皇帝陳法駕,服袞冕,至廟拜於太祖。遍告 訖,降就中階,引上將操鉞授柯曰:「從此上至天,將軍 制之。」又操斧授柯曰:「從此下至泉,將軍制之。」將軍既 受斧鉞,對曰:「國不可從外理,軍不可從中制。臣既受 命,有鼓旗斧鉞之威,願無一言之命於臣。」帝曰:「苟利 社稷,將軍裁之。」將軍就車載斧鉞而出,皇帝推轂度 閫,曰:「從此以外,將軍制之。」〈又〉後齊常以季秋皇帝講 武於都外,有司先萊野為場,為二軍進止之節。又別 墠於北場,輿駕停觀,遂命將簡士教眾,為戰陣之法。 凡為陣,少者在前,長者在後。其還,則長者在前,少者 在後;長者持弓矢,短者持旌旗,勇者持鉦鼓。刀楯為 前行,戰士次之,槊者次之,弓箭為後行。將帥先教士 目,使習見旌旗指麾之蹤,發「起之意。旗臥則跪。教士 耳,使習金鼓動止之節,聲鼓則進,鳴金則止。教士心, 使知刑罰之苦,賞賜之利。」教士手,使習持五兵之便, 戰鬥之備。教士足,使習跪及行列嶮泥之塗。前五日, 皆請兵嚴於場所,依方色建旗為和門。都墠之中及 四角,皆建五采牙旗,應講武者,各集於其軍。戒鼓一 通,軍士皆嚴備,二通將士貫甲,三通步軍各為直陣 以相俟。大將各處,軍中立旗鼓,下有司陳小駕鹵簿。 皇帝武弁乘革輅,大司馬介胄乘奉引入行殿,百司 陪列。位定,二軍迭為客主,先舉為客,後舉為主,從五行相勝法為陣以應之。《春蒐禮》,有司規大防,建獲 旗以表獲車。蒐前一日,命布圍,領軍將軍一人督左 甄,護軍將軍一人督右甄,大司馬一人居中,節制諸 軍。天子陳小駕,服通天冠,乘木輅,詣行宮。將親禽服 戎服鈒戟者,皆嚴武衛,張甄圍,旗鼓相望,銜枚而進。 甄常開一方,以令三驅。圍合,吏奔騎令曰:「鳥獸之肉, 不登於俎者不射,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者 不射。」甄合,大司馬鳴鼓促圍,眾軍鼓譟鳴角,至期處 而止。大司馬屯北旌門,二甄帥屯左右旌門。天子乘 馬從南旌門入,親射禽。謁者以獲車收禽,載還,陳於 獲旗之北。王公已下以次射禽,皆送旗下。事畢,大司 馬鳴鼓解圍,復屯殿中,郎中率其屬收禽,以實獲車。 天子還行宮,命有司「每禽擇取三十:一曰乾豆,二曰 賓客,三曰充君之庖」,其餘即於圍下量犒將士。禮畢, 改服鈒者韜刀而還。夏苗、秋獮、冬狩禮皆同。三月 三日,皇帝常服,乘輿詣射所,升堂即座。皇太子及群 官坐定,登歌,進酒行爵,皇帝入便殿,更衣以出。《驊騮 令》進御馬,有司進弓矢。帝射訖,還御座。射《懸侯》又畢, 群官乃射五埒,一品、二品三十發。
一發調馬,十發射下,十發射上,三發射獐,三發射帖,三發射獸頭。
《三品》,二十五發。
一發調馬,五發射下,十發射獐,三發射帖,三發射獸頭。
四品二《十發》
一發調馬,五發射下,八發射上,二發射獐,二發射帖,二發射獸頭。
《五品》十五發
一發調馬,四發射下,五發射上,二發射獐,二發射帖,一發射獸頭。
侍官御仗已上十發。
一發調馬,四發射下,五發射上。
季秋大射,皇帝備大駕常服,御七寶輦,射七埒,正三 品已上,第一埒,一品五十發。
一發調馬,十五發射下,二十五發射上,三發射獐,三發射帖,三發射獸頭。
二品,四十六發。
一發調馬,十五發射下,二十二發射上,二發射獐,三發射帖,三發射獸頭。
從三品、四品第二埒三品四十二發
一發調馬,十二發射下,二十二發射上,二發射獐,二發射帖,三發射獸頭。
四品,三十七發。
一發調馬,十二發射下,十九發射上,一發射獐,二發射帖,三發射獸頭。
《五品第三埒》三十二發。
一發調馬,九發射下,十七發射上,一發射獐,二發射帖,二發射獸頭。
《六品》第四埒,二十七發。
一發調馬,八發射下,十六發射上,一發射獐,一發《射帖》。
《七品第五埒》,二十一發。
一發調馬,六發射下,十二發射上,一發射獐,一發《射帖》。
八品第六埒,十六發。
一發調馬,四發射下,九發射上,一發射獐,一發射帖。
九品第七《埒》,《十發》。
一發調馬,三發射下,四發射上,一發射獐,一發射帖。
大射,置大將,太尉公為之。射司馬各一人,錄事二人。 七埒各置埒將、射正參軍各一人,埒士四人,威儀一 人,乘白馬以導的。別參軍一人,懸侯下府參軍一人。 又各置令史、埒士等員,以司其事。
武成帝河清 年定講武禮
[编辑]按《北齊書武成帝本紀》,不載。按《隋書禮儀志》,「河清 中定令,每歲十二月半後講武,至晦遂除。二軍兵馬, 右入千秋門,左入萬歲門,並至永巷南下,至昭陽殿 北。二軍交,一軍從西上閤,一軍從東上閤,並從端門 南出閻闔門前橋南戲射並訖,送至城南郭外罷。」
北周
[编辑]北周有「《振旅》及迎太白」之制。
按《隋書禮儀志》:「後周仲春教振旅,大司馬建大麾於 萊田之所。鄉稍之官,以旗物鼓鐸鉦鐃,各帥其人而 致,誅其後至者。建麾於後表之中,以集眾庶。質明偃 麾,誅其不及者。乃陳徒騎如戰之陣。大司馬北面誓 之,軍中皆聽鼓角,以為進止之節。田之日,於所萊之 北,建旗為和門,諸將帥徒騎序入其門,有司居門以」 平其人。既入而分其地。險野則徒前而騎後,易野則 騎前而徒後。既陣,皆坐,乃設驅逆騎。有司表貉於陣 前,以太牢祭黃帝軒轅氏。於狩地為墠,建二旗,列五兵於坐側,行三獻禮。遂蒐田致禽以祭社。仲夏教茇 舍,如《振旅》之陣,遂以苗田,如蒐法致禽以享礿。仲秋 教練兵,如振旅之陣,遂以獮田,如蒐法,致禽以祀方。 仲冬教大閱,如振旅之陣。遂以狩田,如蒐法,致禽以 享烝。孟秋,迎太白,候太白夕見於西方。先見三日, 大司馬戒期,遂建旗於陽武門外。司空除壇兆,有司 薦毛血,登歌奏《昭夏》,在位者拜事畢出。其日中後十 刻,六軍士馬俱介胄集旗下,左右武伯督十二帥嚴 街,侍臣文武俱介胄奉迎。樂師撞黃鍾,右五鐘皆應。 皇帝介胄警蹕以出,如常儀,而無鼓角。出國門而軷 祭,至則舍於次,太白未見五刻,中外皆嚴。皇帝就位, 六軍鼓譟,行三獻之禮。每獻鼓譟如初。獻事訖,燔燎, 賜胙,畢,鼓譟而還。
明帝武成元年陳六軍迎太白於東方尋以吐谷渾寇邊遣大將受鉞於太廟討之
[编辑]按《北周書明帝本紀》。「武成元年三月癸巳。陳六軍。帝 親擐甲胄。迎太白於東方。秦郡公直鎮蒲州。吐谷渾 寇邊。庚戌。遣大司馬博陵公賀蘭祥率眾討之」 按《隋書禮儀志》。「周大將出征。遣太祝以羊一。祭所過 名山大川。明帝武成元年。吐谷渾寇邊。帝常服乘馬。 遣大司馬賀蘭祥於太祖之廟。司憲奉鉞。進授大將。 大將」拜受,以授從者。禮畢,出受甲兵。
武帝保定二年御殿大射復講武於少陵原
[编辑]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保定二年:「冬十月辛亥,帝御大 武殿大射,公卿列將皆會。戊午,講武於少陵原。」
天和六年冬十月壬寅上親率六軍講武於城南
[编辑]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建德元年十一月丙午上親率六軍講武城南
[编辑]按:《北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建德二年,講武於城東,復集諸軍大射。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建德二年「十一月辛巳,帝親率 大軍講武於城東。癸未,集諸軍都督以上五十人於 道會苑大射,帝親臨射宮,大備軍容。」
宣政元年六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十一月巳亥講武於道會苑帝親擐甲冑
[编辑]按:《北周書宣帝本紀》云云。
隋
[编辑]隋制,「親征則類上帝,宜社造廟,發軔則軷祭。」
按《隋書禮儀志》:「隋制,親征則類上帝,宜社造廟,還禮 亦如之。將發軔則軷祭。其禮,有司於國門外委土為 山象,設埋埳,有司刳羊,陳俎豆。駕將至,委奠幣,薦脯 醢,加羊於軷西首,又奠酒解羊,并饌埋於埳。駕至,太 僕祭兩軹及軌前,乃飲授爵,遂轢軷上而行。」
高祖開皇八年伐陳告於太廟宜於太社
[编辑]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八年冬十月甲子,將伐陳,有 事於太廟。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並為行軍 元師以伐陳。十一月丁卯,車駕餞師。乙亥,行幸定城, 陳師誓眾。」按《禮儀志》:「隋制,皇太子親戎,及大將出 師,則以豭肫一釁鼓,皆告社廟,受斧鉞訖,不得反宿 於家。開皇八年,晉王廣將伐陳,內史令李德林攝太 尉」,告於太祖廟禮畢。又命有司宜於太社。
開皇九年,陳平獻俘,太廟行宣露布禮。
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九年春正月,陳國平。四月乙 巳,三軍凱入,獻俘於太廟。按《禮儀志》,開皇中,詔太 常卿牛弘、太子庶子裴政撰宣露布禮。及九年平陳, 元帥晉王以驛上露布。兵部奏請依新禮宣行。承詔 集百官、四方客使等,並赴廣陽門外,服朝衣,各依其 列。內史令稱有詔,在位者皆拜。宣訖,拜,蹈舞者三,又 拜。郡縣亦同。
開皇二十年,晉王廣北伐,行禡祭之禮。
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二十年「夏四月壬戌,突厥犯 塞,以晉王廣為行軍元帥,擊破之。」按《禮儀志》:「開皇 二十年,太尉晉王廣北伐突厥,四月己未,次於河上, 禡祭軒轅黃帝,以太牢制幣,陳甲兵,行三獻之禮。」
煬帝大業三年行冬狩之禮
[编辑]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禮儀志》:「隋制,大射祭射 侯於射所,用少牢。軍人每年孟秋閱戎具,仲冬教戰 法。及大業三年,煬帝在榆林,突厥啟民及西域東胡 君長,並來朝貢。帝欲誇以甲兵之盛,乃命有司陳冬 狩之禮。詔虞部量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並立表記。 前狩二日,兵部建旗於表所。五里一旗,分為四十軍, 軍」萬人,騎五千匹。前一日,諸將各帥其軍集於旗下, 鳴鼓後至者斬。詔四十道使並揚旗建節,分申佃令, 即留軍所監獵。布圍,圍闕南面,方幘而前。帝服紫褲 褶,黑介幘,乘闟豬車,其飾如木輅,重輞漫輪,虯龍繞 轂,漢《東京鹵簿》所謂「獵車」者也。駕六黑騮。太常陳鼓、 笳、鐃、簫、角於帝左右,各百二十,百官戎服騎從,鼓行 入圍。諸將並鼓行赴圍。乃設驅逆騎千有二百,闟豬 停軔,有司斂大綏,王公以下皆整弓矢,陳於駕前。有 司又斂小綏,乃驅獸出,過於帝前。初驅過,有司整御
弓矢,以前待詔;再驅過,備身將軍奉進弓矢;三驅過帝乃從禽,鼓吹皆振,坐而射之。每驅必三獸以上。帝發抗大綏,次王公發則抗小綏次。諸將發射之。無鼓, 驅逆之騎乃止。然後三軍四夷百姓皆獵。凡射獸,自 左膘而射之,達於右腢,為上等,達右《耳本》,為次等,自 左脾達於右。為下等。群獸相從,不得盡殺,已傷之 獸,不得重射。又逆向人者不射其面,出表者不逐之。 佃將止,虞部建旗於圍內,從駕之鼓及諸軍鼓皆振, 卒徒皆譟。諸獲禽者,獻於旗所,致其左耳。大獸公之, 以供宗廟,使歸薦腊於京師;小獸私之。〈闕〉
煬帝大業七年詔伐高麗。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七年「春二月壬午,詔曰:『武有 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興之以教義。高麗、高元 虧失藩禮,將欲問罪遼左,恢宣勝略。夏四月庚午至 涿郡之臨朔宮』」按《禮儀志》,「大業七年征遼東,眾軍 將發,帝御臨朔宮,親授節度。每軍大將、亞將各一人, 騎兵四十隊,隊百人置一纛,十隊為團,團有偏將一 人」,第一團皆青絲連明光甲,鐵具裝,青纓拂,建狻猊 旗;第二團絳絲連朱犀甲,獸文具裝,赤纓拂,建貔貅 旗;第三團白絲連明光甲,鐵具裝,素纓拂,建辟邪旗; 第四團烏絲連元犀甲,獸文具裝,建纓拂,建六駁旗。 前部鼓吹一部,大鼓、小鼓及鼙、長鳴、中鳴等各十八 具,掆鼓、金鉦各二具。後部:鐃吹一部,鐃二面,哥簫及 笳各四具,節鼓一面,吳吹、篳篥、橫笛各四具,大角十 八具。又步卒八十隊,分為四團,團有偏將一人。第一 團,每隊給《青隼盪幡》一;第二團,每隊《黃隼盪》幡一;第 三團,每隊白《隼盪幡》一;第四團,每隊蒼隼盪幡一。長 槊楯弩及甲眊等各稱兵數。受降使者一人,給二馬, 軺車一乘,白獸幡及節各一,騎吏三人,車輻白從十 二人,承詔慰撫,不受大將制。戰陣則為「監軍」,軍將發, 候大角一通,步卒第一團出營東門,東向陣;第二團 出營南門,南向陣;第三團出營西門,西向陣;第四團 出營北門,北向陣。陣四面團營,然後諸團嚴駕。立大 角三通,則鐃鼓俱振,騎第一團引行隊,間相去各十 五步。次第二團,次前部鼓吹。次弓矢一隊,合二百騎, 建蹲獸旗,瓟槊二張,大將在其下。次誕馬二十匹。次 大角。次後部鐃。次第三團,次第四團,次《受降使者》。次 及輜重戎車、散兵等,亦有四團。第一輜重出,收東面 陣,分為兩道,夾以行;第二輜重出,收南面陣,夾以行; 第三輜重出,收西面陣,夾以行;第四輜重出,收北面 陣,夾以行。亞將領五百騎,建騰豹旗,殿軍後。至營,則 第一團騎陣於東面,第二團騎陣於南面,鼓吹翊大 將居中,駐馬南向;第三團騎陣於西面,第四團騎陣 於北面,合為方陣,四團外向。步卒翊輜重入於陣內, 以次安營。營定,四面陣者,引騎入營。亞將率驍騎、遊 奕督察其安營之制,以車外「布,間設馬槍,次施兵幕, 內安雜畜。事畢,大將、亞將等各就牙帳,其馬步隊與 軍中散兵交為兩番,五日而代。於是每日遣一軍發, 相去四十里,連營漸進,二十四日續發而盡。首尾相 繼,鼓角相聞,旌旗亙九百六十里。天子六軍,次發兩 部,前後先置,又亙八十里通諸道,合三十軍,亙一千 四十里。諸軍」各以帛為帶,長尺五寸,闊二寸,題其軍 號為記。御營內者,合十二衛、三臺、五省、九寺,並分隸 內外前後左右六軍,亦各題其軍號,不得自言臺省 王公已下。至于兵丁廝隸,悉以帛為帶,綴于衣領,名 「軍記帶。」諸軍並給幡數百,有事使人交相去來者,執 以行,不執幡而離本軍者,佗軍驗軍記帶,知非部兵, 則所在斬之。
唐
[编辑]唐制,「天子親征,類於上帝。遣將則有司行事,賊平則 宣露布。其講武、狩田、社射,各有其儀。」
按《唐書禮樂志》:「皇帝親征纂嚴,前期一日,有司設御 幄於太極殿,南向,文武群官次於殿庭東西,每等異 位,重行北向。乘黃令陳革輅以下車旗於庭。其日未 明,諸衛勒所部列黃麾仗。平明,侍臣將帥從行之官, 皆平巾幘褲褶,留守之官公服就次上水。五刻,侍中 版奏:『請中嚴』。鈒戟近仗列于庭。三刻,群官就位,諸侍」 臣詣閤奉迎。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武弁,御輿以出, 即御座。典儀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中書令承旨敕 百寮群官出。侍中跪奏禮畢。皇帝入自東房,侍臣從 至閤,乃類於昊天上帝。前一日,皇帝清齋於太極殿, 諸豫告之官、侍臣、軍將與在位者皆清齋一日。其日, 皇帝服武弁,乘革輅,備大駕,至於壇「所,其牲二及玉 幣皆以蒼,尊以太尊,《山》罍各二,其獻一。皇帝已飲福, 諸軍將升自東階,立於神座前,北向西上。飲福受胙。 將軍之次在外壝南門之外道東,西向北上。其即事 之位在縣南,北面,每等異位,重行西上。」其奠玉帛、進 熟、飲福、望燎,皆如南郊。其宜於社、造於廟,皆各如其 禮而一獻。軍將飲福於太稷,廟則皇考之室。其凱旋, 則陳俘馘於廟南門之外,軍實陳於其後。其解嚴,皇 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群臣再拜以退,而無所詔。其餘 皆如《纂嚴》。若禡於所征之地,則為壝再重,以熊席,祀軒轅氏。兵部建兩旗於外壝南門之外,陳甲冑弓矢 於神位之側,植槊於其後。尊以犧象、山罍各二,饌以 特牲。「皇帝服武弁,群臣戎服,三獻。」其接神者皆如常 祀,瘞而不燎。其軍將之位如類。其軷於國門右校委 土於國門外為軷,又為瘞,埳於神位西北。太祝布神 位於軷前,南向。太官令帥宰人刳羊,郊社之屬設尊 罍篚羃於神左,俱右向,置幣於尊所。皇帝將至,太祝 立於罍洗東南,西向再拜,取幣進,跪奠於神。進饌者 薦脯醢,加羊於軷,西首。太祝盥手洗爵,酌酒進,跪奠 於神,興,少退,北向立。讀祝,太祝再拜。少頃,帥齋郎奉 幣、爵、酒饌,宰人舉羊肆解之,太祝并載埋於埳。執尊 者徹罍篚席,駕至,權停。太祝以爵酌酒授太僕卿,左 併轡,右受酒。祭兩軹及軌前,乃飲,授爵,駕《轢軷》而行。 其所過山川,遣官告以一獻。若遣將出征,則皆有司 行事,賊平而宣露布。其日,守宮量設群官次。露布至, 兵部侍郎奉以奏聞。承制,集文武群官、客使於東朝 堂,各服其服。奉禮設版位於其前近南,文東武西,重 行北向,又設客使之位。設中書令位於群臣之北,南 面。吏部、兵部贊群官、客使,謁者引就位。中書令受露 布置於案,令史二人絳公服對舉之以從。中書令出, 就南面位,持案者立於西南,東面。中書令取露布稱 「有制。」群官、客使皆再拜,遂宣之,又再拜舞蹈,又再拜。 兵部尚書進受露布,退復位,兵部侍郎前受之。中書 令入,群官、客使各還次。仲冬之月,講武於都外。前期 十有一日,所司奏請講武,兵部承詔,遂命將帥,「簡軍 士,除地為場,方一千二百步,四出為和門。又為步騎 六軍營域。左右廂各為三軍,北上,中間相去三百步, 立五表,表間五十步為二軍進止之節,別墠地於北 廂,南向。」前三日,尚舍奉御設大次于墠前一日,講武 將帥及士卒集於墠所,建旗為和門,如方色。都墠之 中及四角,皆建五采牙旗、旗鼓、「甲仗。大將以下,各有 統帥。大將披甲乘馬,教習士眾,少者在前,長者在後, 其還則反之。長者持弓矢,短者持戈矛,力者持旌,勇 者持鉦鼓。刀楯為前行,持槊者次之,弓箭者為後,使 習見旌旗金鼓之節。旗臥則跪,旗舉則起。講武之日, 未明,十刻而嚴,五刻而甲。步軍為直陣以俟,大將立 旗鼓之下,六軍」各鼓十二、鉦一,大角四。未明七刻,鼓 一嚴,侍中奏「開宮殿門及城門。」五刻再嚴,侍中版奏: 「請中嚴」,文武官應從者先至,文武官皆公服,所司為 小駕。二刻三嚴,諸衛各督其隊,與鈒戟以次入陳於 殿庭。皇帝乘革輅至墠所,兵部尚書介胄乘馬,奉引 入自北門,至兩步軍之北,南向。黃門侍郎請降輅,乃 入大次。兵部尚書停於東廂,西向。領軍減小駕,騎士 立于都墠之西周,侍臣左右立於大次之前,北上。九 品以上皆公服,東西在侍臣之外十步所重行北上。 諸州使人及蕃客先集於北門外,東方南方立於道 東,西方北方立於道西,北上。駕將至,奉禮曰:「可拜。」在 位者皆再拜。皇帝入次,謁者引諸州使人,鴻臚引蕃 客,東方、南方立於大次東北,西方、北方立於西北,觀 者立於都墠騎士仗外四周,然後講武。吹大角三通, 中軍將各以《鞞令》鼓,二軍俱擊鼓。三鼓,有司偃旗,步 士皆跪。諸帥果毅以上各集於其中軍。左廂,中軍大 將立於旗鼓之東,西面諸軍將立於其南。右廂,中軍 大將立於旗鼓之西,東面;諸軍將立於其南,北面,以 聽大將誓。左右三軍各長史二人振鐸,分循諸果毅, 各以誓詞告其所部。遂擊鼓,有司舉旗,士眾皆起,行 及表,擊鉦乃止。又擊三鼓,有司偃旗,士眾皆跪。又擊 鼓,有司舉旗,士眾皆起,驟及表乃止。東軍一鼓舉青 旗為直陣,西軍亦鼓舉白旗,為方陣以應。次西軍鼓 舉赤旗為銳陣,東軍亦鼓舉黑旗為曲陣以應;次東 軍鼓舉黃旗為圜陣,西軍亦鼓舉青旗為直陣以應。 次西軍鼓舉白旗為方陣,東軍亦鼓舉赤旗為銳陣 以應;次東軍鼓舉黑旗為曲陣,西軍亦鼓舉黃旗為 圜陣以應。凡陣,先舉者為客,後舉者為主。每變陣,二 軍各選刀楯五十人挑戰,第一、第二挑戰迭為勇怯 之狀,第三挑戰為敵均之勢,第四、第五挑戰為勝敗 之形。每將變陣,先鼓而直陣,然後變從餘陣之法。既 已,兩軍俱為直陣,又擊三鼓,有司偃旗,士眾皆跪。又 聲鼓舉旗,士眾皆起,騎馳徒步,左右軍俱至中表,相 擬擊而還。每退至一行表,跪起如前,遂復其初。侍中 跪奏:「請觀騎軍。」承制曰:「可。」二軍、騎軍皆如步軍之法, 每陣各八騎挑戰。五陣畢,大擊鼓而前,盤馬相擬擊 而罷,遂振旅。侍中跪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乃還。皇 帝狩田之禮,亦以仲冬。前期,兵部集眾庶,修田法。虞 部表所田之野,建旗於其後。前一日,諸將帥士集於 旗下。質明,幣旗後至者罰。兵部《申田令》,遂圍田。其兩 翼之將皆「建旗,及夜布圍,闕其南面。」駕至田所,皇帝 鼓行入圍。《鼓吹令》「以鼓六十陳於皇帝東南,西向;六 十陳於西南,東向。」皆乘馬,各備簫角。諸將皆鼓行圍。 乃設驅逆之騎,皇帝乘馬南向,有司斂大綏以從,諸 公王以下皆乘馬,帶弓矢,陳於前後,所司之屬又斂小綏以從。乃驅獸出前,初一驅過,有司整飭弓矢以 前。再驅過,有司奉進弓矢。三驅過,皇帝乃從禽左而 射之。每驅必三獸以上。皇帝發抗大綏,然後公王發 抗小綏,驅逆之騎止,然後百姓獵。凡射獸,自左而射 之,達於右腢,為上;射;達右耳本,為次;射左脾,達於右。 為下射。群獸相從,不盡殺。已被射者不重射,不射 其面,不翦其毛,凡出表者不逐之。田將畢,虞部建旗 於田內,乃雷擊駕鼓及諸將之鼓,士從譟呼。諸得禽 獸獻旗下,致其左耳。大獸公之,小獸私之。上者供宗 廟,次者供賓客,下者充庖廚。乃命有司饁獸于四郊, 以獸告。至於廟社,射前一日,太樂令設宮縣之樂,《鼓 吹令》「設十二按於射殿之庭,東面縣在東階東,西面 縣在西階西,南北二縣及登歌廣開中央,避射位。張 熊侯去殿九十步,設之於侯西十步,北十步。設五福 庭前,少西;布侍射者位於西階前,東面北上;布司馬 位於侍射位之南,東面;布獲者位之東,東面;布侍射 者射位於殿階下,當前,少西,橫布,南面。」侍射者弓矢 俟於西門外。陳賞物于東階下,少東;置罰豐于西階 下,少西;設罰尊於西階南,北以殿深,設篚於尊西,南 肆。實爵加羃。其日質明,皇帝服武弁,文武官俱公服, 典謁引入見,樂作如元會之儀。酒二遍,侍中一人奏 稱:「有司謹具請射。」侍中一人前承制,退稱:「制曰可。」王 公以下皆降。文官立於東階下,西面北上;武官立于 西階下,於射之後,東面北上。持鈒隊群立於兩邊,千 牛備身二人,奉御弓及矢立于東階上,西面,執弓者 在北。又設坫于執弓者之前,又置御決拾笥於其上。 獲者持旌自乏南行,當侯東行,至侯,負侯北面立。侍 射者出西門外取弓矢,兩手奉弓搢,乘矢帶入,立於 殿下射位西,東面。司馬奉弓自西階升,當西楹前,南 面揮弓,命獲者以旌去侯西行十步,北行,至乏止。司 馬降自西階,復位。千牛中郎一人奉決,拾以笥,千牛 將軍奉弓,千牛郎將奉矢,進立於御榻東,少南,西向。 郎將跪奠笥於御榻前,少東,遂拂以巾取決,興。贊設 決,又跪取拾,興。贊設拾以笥,退奠於坫。千牛將軍北 面張弓,以袂順左右隈上再下一,西面,左執弣,右執 簫以進。千牛郎將以巾拂矢進一。一供御。欲射,協律 郎舉麾,先奏鼓吹及奏樂《騶虞》五節。御及射,第一矢 與第六節相應,第二矢與第七節相應,以至九節,協 律郎偃麾,樂止。千牛將軍以矢行奏,「中曰『獲』」,「下」曰「留」, 「上」曰「揚」,左曰「左方」,右曰「右方。」千牛將軍於御座東,西 面受弓,退付千牛於東階上。千牛郎將以笥受決拾, 奠於坫。侍射者進升射席,北面立,左旋,東面張弓,南 面挾矢。協律郎舉麾,乃作樂,不作鼓吹樂。奏《狸首》三 節,然後發矢。若侍射者多,則齊發。第一發與第四節 相應,第二發與第五節相應,以至七節,協律郎偃麾, 樂止,弓右旋,東西弛弓,如面立。乃退,復西階下立。司 馬升自西階,自西楹前南面揮弓,命取矢。取矢者以 御矢付千牛於東階下。侍射者釋弓於位庭前,北面 東上。有司奏請賞罰,侍中稱:制曰:「可。」有司立楅之西, 東面監唱射矢。取矢者各唱中者姓名。中者立於東 階下,西面北上;不中者立於西階下,東面北上。俱再 拜。有司於東階下以付賞物,酌者於罰尊西,東面跪 奠爵於豐上,不中者進豐南,北面跪取爵,立飲,卒爵 奠豐下。酌者北面跪取虛爵酌奠,不中者以次繼飲, 皆如初。典謁引王公以下及侍射者,皆庭前北面,相 對為首,再拜訖,引出。持鈒隊復位。皇帝入,奏樂警蹕。 有司以弓矢出中門外,侍射者出。若特射無侍射之 人,則不設楅。不陳賞罰。若燕遊小射,則常服。不陳樂 縣。不行會禮。
高祖武德元年十一月癸亥秦王世民俘薛仁杲以獻
[编辑]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杜佑《通典》:「武德元年十一月,秦王平薛仁杲,凱旋, 獻於太廟。」
武德四年,東都平,獻捷於太廟。
按《唐書高祖本紀》:「武德四年五月壬戌,秦王世民敗 竇建德於虎牢,執之。七月甲子,秦王世民俘王世充 以獻。」
按杜佑《通典》:「武德四年七月,秦王平東都,被黃金甲, 陳鐵馬一萬,甲士三萬,以王世充、竇建德及隋文物 輦路獻捷於太廟。」
太宗貞觀四年三月甲午李靖俘突厥頡利可汗以獻
[编辑]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按杜佑《通典》:「貞觀四年三月,李靖俘頡利可汗,獻捷 於太廟。」
貞觀十四年,俘高昌王,行飲至禮。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四年十二月丁酉,侯君集 俘高昌王以獻。」
按《舊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四年十二月丁酉,交河 道旋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執高昌王麴智盛獻捷於觀德殿,行飲至之禮。」
高宗永徽元年九月癸卯高偘俘突厥車鼻可汗以獻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杜佑《通典》:「永徽元年,高偘執車鼻可汗獻於太廟。」
顯慶二年十一月乙巳獵於滍南壬子講武於新鄭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编辑]按杜佑《通典》。「顯慶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講武於滍 水之南。行三驅之禮。上設次於尚書臺以觀之。」 顯慶五年正月甲子。如并州。三月乙酉。講武于城西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杜佑《通典》,「顯慶五年三月八日,又講武于并州城 北,上御飛閣臨觀之。左衛大將軍張延師為左軍,左 右驍武等六衛,左羽林騎士屬焉;左武候大將軍梁 建方為右軍,左右威領,武候等六衛,右羽林騎士屬 焉。一鼓而誓眾,再鼓而整列,三鼓而交前,左為曲直 圓銳之陣,右為方銳直圓之陣。三挑而五變,步退而」 騎進,五合而復位。許敬宗奏曰:「延師整而堅,建方敢 而銳,皆良將也。」上曰:「講閱者,安不忘危之道也。」梁朝 衣冠甚盛,人物亦多。侯景以數千人渡江,一朝瓦解。 武不可黷,人不可棄,此之謂也。
中宗嗣聖十六年〈即武后聖曆二年〉王方慶疏請孟冬講武以順天道從之
[编辑]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按杜佑《通典》,武后聖曆二 年,欲以季冬講武,有司延入孟春。王方慶上疏曰:「謹 按《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天子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 力。此乃三時務農,一時講武,蓋王者常事,安不忘危 之道也。孟春之月,不可稱兵。兵者,干戈甲冑之總名。 兵,金也。金性剋木,春盛德在木,金氣以害盛德,逆生 氣。」孟春行冬令,則水潦為敗,雪霜大摯,首種不入。按 蔡邕《月令章句》,「太陰休,少陽尚微,而行冬令以導水 氣,故水潦至而敗生物也。雪霜大摰,所傷者也。太陰 干時,雨雪而霜,故傷首種。今孟春講武,是行冬令,以 陰故犯陽氣,害發生之德。臣恐水潦敗物,雪霜損稼, 宿麥不登,無所收入也。請至明年孟秋教習,以順天 道。」從之。
元宗開元元年十月癸卯講武于驪山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按杜佑《通典》,先天二年十月十二日,講武于驪山之 下,徵兵二十萬,戈鋋金甲,照耀天地,列大陣于長川, 坐作進退,以金鼓之聲節之。元宗親擐戎服,持大槍, 立于陣前。兵部尚書郭元振以虧失軍容,坐于纛下, 將斬之。宰臣劉幽求、張說跪于馬前諫曰:「元振翊戴 上皇,有大功於國,雖違軍令,不可加刑,伏願寬宥。」乃 捨之,配流新州。給事中、知禮儀唐紹以草《軍儀》有失, 斬之。薛納為左軍節度。眾以元帥及禮官得罪,諸節 部頗亦失序,唯納及《解琬》軍不動。上令輕騎召納等 至軍門,不得入。禮畢,特加慰勞。〈先天二年即開元元年〉 開元二十年五月,俘奚、契丹。九月,《開元禮》成,定親征 及遣將諸儀。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年正月乙卯,信安郡王 褘為河東河北道行軍副元帥,以伐奚、契丹。五月戊 申,忠王浚俘奚、契丹以獻。」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書令 蕭嵩等奏上《開元新禮》一百五十卷,制所司行用之。」 按《開元禮》,皇帝親征,類于上帝。纂嚴前一日,本司承 制宣攝,內外諸司,各隨職備辦。尚舍奉御施御幄於 太極殿北壁下,南向如常。守宮設群官文武次于東 西朝堂如常儀。典儀設群官位于殿庭,文東武西,每 等異位,重行北面,相對為首。乘黃令陳革輅及玉輅 以下及車旗之屬如常。未明一刻,開諸宮門,諸衛勒 所部列黃麾仗屯門及陳於殿庭如常儀。其日平明, 留從之官悉集朝堂次,侍臣服平巾幘褲褶,其將帥 等及從行之官亦平巾褲褶,留守之官公服。上水五 刻,侍中版奏:「請中嚴。」鈒戟近仗以次列于殿庭。上水 三刻,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入就位,諸侍臣俱詣閤 奉迎。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武弁服,御輿以出,曲直 華蓋侍衛警蹕如常,即御座南向坐。典儀唱:「再拜。」群 臣在位者皆再拜。訖,中書令承旨敕百寮訖,通事舍 人以次引群官出。侍中跪奏:「禮畢。」俛伏,興。皇帝降御 座,乘輿入自東房,侍中從至閤,如常儀。齋戒將告, 有司卜日如別儀。「前一日,皇帝清齋于太極殿,諸應 告之官及群官客使等各于所司及公館,諸軍將各 於正寢,俱清齋一宿。」若在營者齋于軍。餘如郊祀儀。
陳設。前告三日、陳設如巡狩告圓丘儀。又設軍將
次于外壝南門外道東,西向北上。前二日,設樂懸燎 壇,群官版位等,並如告圓丘之儀。又設軍將位于懸 南,每等異位,重行北面西上。軍將門外位於南壝外 道東,西向北上。未明十五刻,烹牲如常。
蒼牲二:一正座,一配座。《禮》烹牲於廚,用黑牛二,齋郎以豆取毛血如常。
未明四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神座如常儀。鑾駕出宮,皇帝武弁,乘革輅,備大駕及嚴鼓。侍 中奏請發內外器服,皆如常儀。前後備六軍,諸軍嚴 鼓,一准大駕薦玉帛。其日未明二刻,太常卿引皇 帝至內壝門,並如巡狩圓丘親告儀。
天帝大樽二,實以汎齊明水,實於上樽。山罍二,一實元酒,為上,一實清酒,玉幣以蒼,唯無禮部尚書、太常卿陪從。
皇帝至版位,西向立。太常卿前奏:「請再拜。」退復位。皇 帝再拜以下至奠玉帛訖,降壇還版位,樂止。並如巡 狩親告儀。進熟,皇帝既升奠玉帛,太官令出,帥進 饌者以下至皇帝降壇還版位,謁者引司徒降復位, 並如巡狩圓丘親告儀。皇帝既降壇,謁者引諸軍將 詣壇東階,升,進立於天帝神座前,北面西上。初,軍將 升,太祝帥齋郎以爵酌福酒,進立於軍將之西,東面 北上。軍將俱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興。太祝各 帥齋郎進俎,減神前胙肉,以次授,軍將受以授齋郎, 軍將俱跪取爵,遂飲卒爵。太祝帥齋郎受爵,復於坫, 軍將俱興,再拜。謁者引軍將降復位。太祝各進,跪徹 豆,還樽所。奉禮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眾官在位 者皆再拜,已飲福者不拜。《元和之樂》作,太常卿前奏: 「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及燎燔以下至燔祝版,並 如巡狩親告儀。鑾駕還宮,如郊社儀。皇帝親征,告 於太廟。齋戒將告,有司卜日,皇帝清齋及應告官清 齋等,並如巡狩告儀。又諸軍將各於正寢清齋一宿。 若在營,齋於軍幕,諸衛令「其屬守廟門,工人俱清齋 如常儀。陳設前告三日,陳設如巡狩告廟儀。」又設 軍將次於南門外道東,西向北上。前二日,設樂懸。前 一日,設御座及從駕官位,如巡狩告廟儀。又設軍將 位門外道東,每等異位,重行西向北上。設樽罍洗篚。 告日未明十五刻,烹牲等如巡狩告廟儀。鑾駕出 宮,皇帝服武弁服,乘革輅,前後備六軍嚴鼓,並准大 駕,餘同圓丘儀。饋食,皇帝既升祼下,至酌獻九室 訖,降復位,並如巡狩告廟儀。又皇帝既降,謁者引諸 軍將升自東階,進立於睿宗大聖至孝皇帝室戶前, 北面西上。初,軍將升,諸太祝各帥齋郎以爵酌罍福 酒,進立軍將之東,西面北上;以下至啐奠,降復位,如 類上帝儀。軍將登歌作,諸祝各入室,徹豆還樽所,以 下至燔版於齋坊,如類上帝儀。鑾駕還宮,皇帝既 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擅離部伍。皇帝 仍服武弁,乘革輅,還宮如常儀。凱旋告日,陳俘馘於 南門外,北面西上,軍實陳於後。其告奠之禮,皆與告 禮同。解嚴未解嚴前一日,本司各隨職供辦。尚舍 奉御座於太極殿中楹間,南向如常。守宮設文武百 官次於東西朝堂,奉禮於東西朝堂,設文武官版位 如初。典儀設位於殿庭,文東武西,皆重行北向,相對 為首。設典儀位於東階,革輅旌旗之屬於殿庭。其日 平明,諸衛各勒所部,屯門列仗,百官服褲褶,督將戎 服,皆集朝堂次。晝漏上水五刻,侍中版奏:「請中嚴。」鈒 戟以次列於殿庭。上水七刻,典謁引群官以次入就 位。上水十刻,應奉迎之官詣閤奉迎。侍中版奏:「外辦。」 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如 常。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侍臣夾侍如常。典儀稱:「再 拜」,贊者承傳,群官皆再拜。通事舍人以次引群官出。 侍中跪奏稱:「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座,御輿入 自東房,侍臣從至閤如常。皇帝親征,禡于所征之 地。將祭,有司卜日如別儀。前祭一日,皇帝清齋于行 宮。凡應祭之官清齋于祭所,近侍之官與從祭群官 及諸軍將,皆于軍幕清齋一宿。諸衛令其屬各以其 方器服守衛壝門,亦清齋一宿。尚舍直長施大次及 群官軍將等次,如類上帝儀。右挾修除祭所。又為瘞 埳於神座西北內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前一日,奉 禮設御座東南,西向;設望瘞位於神座西南,當瘞埳 北上;設諸祭官位於御位東南,執事者位於其後,俱 重行,西向北上。設御史位一位於神座西南,東向;一 位於神座東南,西向。設奉禮位於祭」官西南,贊者二 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又設奉禮贊者位瘞埳西, 南上。設從祭群官位於祭官之南,俱重行,西向北上。 設軍將位於南廂,重行,北向西上。設門外位,祭官以 下皆於東壝之外道南,從祭群官位於祭官之南,俱 重行,北向西上。軍將位於南壝外道東,重行,西向北 上。兵部侍郎建二旗於南門外,去門三十步。郊社令 帥府史及齋郎,以樽坫、罍洗、篚羃入設於位。犧樽二、 象樽二、山罍二,皆于神座東南,俱北向西上。
樽,皆加勺,羃,有坫,以置爵。
「設御洗又于酒樽東南,諸將罍洗又于東南,北向,及 設篚羃如常。篚實以巾爵,執樽罍者如常。」設幣篚于 酒樽之所。祭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先備特牲之饌, 牲以犢。未明四刻,郊社令奉熊席入,設黃帝軒轅氏 神座于壝內近北,南向。兵部侍郎置甲冑弓矢于座 側,建槊于座後。未明二刻,郊社令、良醞令各帥其屬入實樽罍及幣。
犧樽實以醴齊,象樽實以盎齊,山罍實以清酒齊,皆加明水酒,加元酒名,實于上樽。
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簠簋。未明一刻,奉禮帥 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與執樽罍篚者入, 當御座前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 傳,御史以下皆再拜。執樽罍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 太祝行掃訖,引就位。皇帝服武弁之服詣祭所,諸將 與從祭之官皆戎服陪從如常。駕將至,謁者引行事 之官皆就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下馬。之大次,郊 社令以祝版進御署如常。謁者、贊引各引從駕群官 及諸將俱就門外位。謁者、贊引各引祭官及從祭群 官、諸軍將等次入就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頃,太常博 士引太常卿立于大次門外,當門北向。侍中版奏:「外 辦。」皇帝出次,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入門,仗 衛停于門外,近侍者從入如常。皇帝至版位,西向立。 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于左。太常卿前。奏:「再拜。」 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 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太祝跪 取幣于篚,興,立于樽所。太常卿引皇帝進神座前,北 向立。太祝以幣授侍中,侍中奉幣東向進。皇帝受幣, 太常卿引皇帝進,北向跪奠于神座,俛伏,興。太常卿 引皇帝少退,北向再拜訖,太常卿引皇帝還版位,西 向立。眾官拜訖,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于東門 之外。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俎。皇帝既復位, 太官令引饌入,太祝引設于神座前訖,謁者引司徒 以下還本位,太祝還樽所。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侍 中、黃門侍郎贊「洗授巾爵」,並如常儀。謁者引司徒進 立於樽所,齋郎奉俎立於司徒之後。皇帝洗爵訖,太 常卿引皇帝詣樽所,執樽罍者舉羃,侍中贊「酌醴齊 訖」,太常卿引皇帝進軒轅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 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神 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訖,興,皇帝再拜。太祝進奠版 於神座,還樽所。太祝以爵酌樽,受福,以授侍中,侍中 受爵,西向進,皇帝再拜受爵,跪祭啐,奠爵受胙,至還 本位如常儀。謁者引亞獻上將詣罍洗,盥手洗爵,酌 盎齊,奠啐受福如上訖,還本位。謁者又引次將終獻, 如亞獻儀。太祝進徹豆如式。奉禮曰:「賜胙以下至望 瘞位,禮畢,還大次,並如常。」其寘土埳東西各四人。若 備六軍及嚴鼓作止,如類告之禮。皇帝親征及巡 狩郊祭,有司軷于國門。車駕出日,右校先于國門外 委土于軷,又為瘞埳于神座西北,方深取足容物。太 祝布神座於軷前,南向。太官令帥宰人刳羊。郊社之 屬設樽罍篚羃于神座之左,俱右向,置幣于樽所。駕 將至,太祝立于樽洗東南,西向。祝史與執樽罍篚者 俱就樽罍所立。太祝再拜,詣樽所取幣,進,跪奠於神 座,興,還本位。進饌,薦脯於神座前,加羊於軷,西首。「太 祝詣罍洗,盥手洗爵,詣樽所酌酒,進,跪奠於神座前, 興,少退,北向立,讀祝文訖,太祝再拜,還本位。少頃,太 祝帥齋郎幣、爵、酒饌物,宰人舉羊肆解之,太祝并載 埋於埳寘之。執樽者徹罍篚席,駕至權停。」太祝以爵 酌酒,授太僕卿,左執轡,右受酒,祭兩軹及軏前,乃飲, 受爵而退。遂驅駕轢軷上而行。皇帝親征及巡狩, 告所過山川,前一日,諸告官俱清齋於告所,執事者 先修除告所。又為瘞埳當神座之南「如常。太官令備 牢饌,嶽鎮海瀆用太牢,中山川用少牢,小山川用特 牲。若行速即用酒脯。告日,郊社丞布神座席於告所 近北,南向;設酒樽於神座之左而右;設洗於酒樽東 南,北向,其執樽者位如常。奉禮設告官位於罍洗東 南,西向;執事者位於其後,北上;設奉禮位於告官西 南,東向;贊者二人在」南,少退。所司實樽罍俎豆,太祝 實幣篚,齋郎取豆血。幣長一丈八尺,各隨方色。奉禮 帥贊者先入就位,執樽罍篚羃者次入就位。謁者引 告官以下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告 官以下皆再拜。謁者進告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 事。」退復位。奉禮曰:「再拜。」告官以下皆再拜。太祝以幣 授告官,告官受幣。謁者引告官詣神座前,北面跪奠 幣,俛伏,興,少退,再拜,告官復位。太官丞引饌入,太祝 迎引設於神座前,太官丞以下還本位。謁者引告官 詣罍洗,盥手洗爵訖,引告官詣酒樽所,執樽者舉羃, 告官酌酒,跪進奠於神座,俛伏,興,少退,北向立。太祝 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訖,興,告官再拜。 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俛伏,興,還樽所。太祝以爵酌 福酒,進告官之右,西向立。告官再拜受爵,跪祭啐,奠 爵及受胙以下望瘞等至燔版位,並如常儀。其寘土, 則埳東西各二人。平蕩寇賊,宣露布,其日,守宮量 設群官次。露布至,兵部侍郎奉以奏聞,仍承制集文 武群官、客使於東朝堂。群官、客使至,俱就次,各服其 服。奉禮設群官版位於東朝堂之前,近南,文東武西, 重行北向,相對為首。又設客使位如常儀。設中書令 於群官之北,南面量時刻。吏部、兵部贊群官、客使出次,謁者贊引就位。立定,中書令受露布置於案,令史 二人絳公服對舉之。典謁者引中書令舉案者從之 出,就南面位。持案者立於中書令西南,東面立定,持 案者進,中書令取露布,持案者退復位。中書令稱:「有 制」,群官、客使皆再拜。中書令宣露布訖,群官、客使又 再拜,皆舞蹈訖,又再拜。謁者引兵部尚書進中書令 前受露布,退復位。兵部侍郎前受之。典謁引中書令 入,謁者引群官、客使各還次,遣使勞軍將。前一日, 執事者先設使者次於營南門外道右,南向。使者至, 謁者引之次。使者將到,兵部先集大將以下於南門 之外,列左右廂,俱重行北向,相對為首。使者出次,謁 者引立於門西,東面;持節者立於使者之北,吏二人 持制書案立於使者西南,俱東面。立定,大將北面再 拜,謁者引使者,持節者前導,入門而左。持案者從立 於幕前,南面;持節者立於使者之東,少南,西面;持案 者立於使者西南,東面。又謁者引大將以下入立於 使者之南,依左右廂,俱重行北面,相對為首。立定,持 節者脫節衣。持案者進使者前,使者取制書,持案者 退復位。使者稱:「有制。」大將以下俱再拜。宣詔訖,大將 以下又再拜。謁者引大將進使者前,北面受制書,退 復位。持節者加節衣,謁者引使者,持節者前導以出, 持案者從之。俱復門外位。大將以制書授左右,拜送 使者于門外。使者退,大將入。初使者出,諸將以下以 次出。若賜衣物,使者出次立於門外。立定,執事者以 衣物立於案南,俱東面北上。使者入,衣物隨入。初,大 將受制書復位,執事者以衣物遍授之,大將以下受 訖,又再拜。制遣大將出征,有司宜於太社將告,有 司卜日如別儀。前一日,諸告官致齋於社所,守宮設 告官以下位各於常所。諸將位於社宮北門外道西, 東向南上。右校清掃內外。又為瘞埳二於南門內壇 西南如常。奉禮設告官以下版位如常儀。設諸將位 於北門內,當太社壇南向,東上;諸將門外位於北門 外道西,東向,南上。郊社令帥其屬,設樽罍玉帛等如 式,執樽罍者位如常。告日未明十刻,太官令先具牢 饌,質明,告官等各服其服。太史令、郊社令升設神席。 良醞之屬入實樽罍玉幣。太罍及配座象樽實醴齊 元酒,各實於上樽玉。社稷兩珪,有邸,幣以元,一丈八 尺。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入, 行掃除如常儀訖,就位。贊引引告官以下俱就門外 位。謁者引告官,贊引引執事者入就位。立定,奉禮曰: 「再拜。」贊者承傳,告官以下皆再拜。太官令出,帥進饌 者奉饌陳於西門外。告官等入,謁者引諸將俱就門 外位。告官入訖,謁者引諸將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 拜。」大將以下皆再拜。謁者進告官之左,白:「有司謹具, 請行事。」還本位。諸祝俱取玉幣於篚,各立於樽所。謁 者引告官詣太社壇,升北陛。以下至奠玉幣,酌飲福、 受胙,如巡狩告社攝事儀。初告官詣稷壇,贊者引諸 將詣太社壇,升西陛,進立於太社神主前,南面東上。 初,諸將升,諸祝帥齋郎以爵酌福酒進,諸將東西面 立,諸將皆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興。諸祝 帥齋郎進俎,減神前胙肉,以次授諸將,受以授齋郎。 諸將俱跪取爵,遂飲卒爵。太祝帥齋郎受爵復於坫。 諸將俛伏,興,再拜。訖,謁者引諸將降詣太稷壇,飲福 受胙如太社儀。訖,還本位。奉禮曰:「再拜。」諸將以下皆 皆再拜,謁者引出。諸祝各進跪。徹豆,以下及告官望 瘞玉幣。至禮畢,如巡狩告社儀。若凱旋,唯陳俘馘及 軍實於北門,南面。其告禮如上儀。祝版燔於齋所。 制遣大將出征,有司告於太廟。
齊太公廟附
將告,有司卜日如別儀。前一日,諸告官致齋於廟所, 衛尉設告官以下次各於常所。右校掃除內外奉禮 設告官版位於內外如常。設諸將位於廟庭橫街南 道東,每等異位,重行北面南上。又設諸將門外位於 南門外道東,重行西向北上。太廟令整拂神幄,又帥 其屬以樽坫罍洗篚羃入設,皆如常儀。告日,未明十 「刻,太官令先具牢饌如常。」
其饌每室用《特牲》一,太公廟用酒、脯醢。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 以下再拜,入行掃除皆如常。
自「將告」 以下至此,與《太公廟儀》同。
贊引引太廟令、太祝、宮闈令自東階升,入開埳室,奉 出獻祖以下神主,各置於座如常儀。各引就位。又贊 引引告官以次入就位,立定。
其先拜者不拜太公廟。贊引引廟令、太祝等入,當階間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 廟令以下皆再拜。升自東階,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 告官以下皆再拜。
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外。謁者引諸將 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諸將以下皆再拜。謁 者進告官之左曰:「有司謹具,請行事。」還本位。諸祝取 幣於篚,各立於樽所
《太官令》以下至此,《太公廟儀》同。
謁者引告官升自東階,詣獻祖室戶前,北向立。太祝 以幣進,東向授告官,告官受,進入室,北面跪奠於獻 祖座,俛伏,興,出戶,北向再拜訖。次「懿祖」以下,並如上 儀。謁者引還本位,祝還樽所。
太公廟,謁者引告官升東階,詣太公座前,北向立。「太祝以幣東向授告官,告官受,進北面跪奠于太公座前,俛伏,興,少退,北向再拜訖,謁者引告官當留侯座,受幣奠亦如之。」
太官令引饌入自正門,升太階,諸祝迎引於階上,各 設於神座前訖,太官之屬還本位訖,太祝各還樽所。 謁者引告官盥洗酌獻,讀祝文。自九室以下及飲福、 受胙,皆如常儀,再拜訖,謁者引告官降復位。
太公廟。奠幣訖,謁者引告官升自東階,爵獻太公及留侯,並如常儀。
告官飲福將訖,謁者引諸將升東階,進當皇考睿宗 大聖貞皇帝廟室戶前,北面西上。初諸將升,諸祝帥 齋郎以爵酌福酒,詣諸將之東,西面北上。諸祝帥齋 郎進俎,減神前胙肉,以次授諸將,俱跪取爵,遂飲卒 爵。太祝帥齋郎受爵,復於坫。諸將俛伏,興,再拜訖,謁 者引諸將降復位。奉禮曰:「再拜。」諸將以下皆再拜。謁 者引出。諸祝各進神座前,跪徹豆,俛伏,興,還樽所。奉 禮曰:「賜胙。」贊者唱:「再拜。」在位者俱再拜。
已飲福受胙者不拜。太公廟無諸將拜獻之儀。
奉禮曰:「再拜。」告官以下皆再拜。訖,謁者進告官之左, 自請就望瘞位。謁者引告官就望瘞,至禮畢如常儀。 其寘土埳東西各二人。太廟令納神主如常儀,祝版 燔於齋坊。若凱旋,唯陳俘馘及軍實於南門外,北面 西上。其告儀如上。
文宗太和 年有司奏定獻俘奏凱之儀
[编辑]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按《儀衛志》,歷代獻捷必有 凱歌。太宗平東都,破宋金剛,執賀魯,克高麗,皆備軍 容,凱歌入京都,然其禮儀不傳。太和初,有司奏,「命將 征討,有大功,獻俘馘,則神策兵衛于門外,如獻俘儀。」 凱樂用鐃吹二部,笛、觱篥、簫、笳鐃、鼓皆工二人,歌工 二十四人,乘馬執樂,陳列如鹵簿。鼓吹令丞前導,分 行俘馘之前。將入都門,鼓吹振作,奏《破陣樂》《應聖期 賀朝歡》《君臣同慶樂》等四曲。至太社、太廟門外,陳而 不作。告獻禮畢,樂作。至御樓前,陳兵仗於旌門外二 十步。樂工步行,兵部尚書介胄執鉞於旌門中路前 導,協律郎二人執麾門外分導。太常卿跪請奏凱樂。 樂闋,太常卿跪奏樂畢,兵部尚書、太常卿退。樂工立 於旌門外,引俘馘入獻及稱賀。俘囚出乃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