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02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十一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十一卷目錄

 城池部彙考五

  江西通志南昌府 饒州府 廣信府 南康府 九江府 撫州府 建昌府

  臨江府 吉安府 瑞州府 袁州府 贛州府 南安府

  湖廣通志武昌府 漢陽府 黃州府 安陸府 德安府 荊州府 襄陽府

  鄖陽府 長沙府 衡州府 永州府 寶慶府 岳州府 常德府 辰州府 郴州 靖

  州

考工典第二十一卷

城池部彙考五

[编辑]

江西通志

[编辑]

南昌府

[编辑]

南昌府城池, 即省城也。漢潁陰侯灌嬰築。唐元和 四年,刺史韋丹「更築城東北隅,城周二十一里。宋紹 興六年,丞相李綱來帥,以北城歲壅江沙,遂橫截東 北隅,移入三里許。明初,大都督朱文正以城西南隅 臨江,又移入改築去江稍遠,展城東南隅二里許。計 城周二千七十丈有奇,崇二丈九尺,厚二丈一尺。建 七」門:東曰「永和」,東南曰「順化」,南曰「進賢」,又南曰「惠民」, 西南曰「廣潤」,西曰「章江」,北曰「德勝。」康熙四年,總督張 朝璘、巡撫董衛國等增修,重新門樓、七角樓四,鋪七 十座,又葺陴堞二千六百八丈。更浚池濠,長三千四 百丈有奇,闊一十一丈,深一丈餘。南昌、新建二縣俱 附郭。

豐城縣城池, 「晉太康中始置。唐永徽初,遷於章水 之東。元延祐初,知州汪從善創築土城。明嘉靖四十 年,知府韓弼率知縣王徽猷更築磚城,周一千三百 六十丈有奇,高一丈七尺五寸,厚六尺,建門七樓七 池。北臨劍江,東過洪橋,歷折桂門,西遶城,歷登仙門, 俱南入於湖。萬曆間,知縣韓文、張廷拱先後修之。」 進賢縣城池, 「明正德間知縣王紀築土城,嘉靖間 知縣程光甸更築磚城,周一千三十丈有奇,高一丈 七尺,厚一丈,為門六,樓六。城濠引縣南九曲水折東 流,環遶東北,由青龍橋出,繞城北而注於青嵐湖。康 熙四年,知縣聶當世奉巡撫董衛國檄,大加修築,城 堞為之一新。」

奉新縣城池, 「唐長慶三年,縣令劉正一築土城。明 萬曆十一年,知縣金應徵、朱南英前後協築磚城。康 熙四年,知縣黃虞再築城浚濠。」

靖安縣城池, 「南唐始立縣。明正德六年,知縣萬士 賢始築土城。嘉靖四十三年,知縣趙公輔更築磚城, 周五百一丈,高一丈七尺,厚八尺。池周城外,水與清 湖雙溪合。」

武寧縣城池, 唐天寶四年,縣令范建殊築。明洪武 三年,知縣饒永謙更築。嘉靖四十「四年,知縣葉棣創 建甎城,周七百二十丈,崇一丈五尺,厚八尺。」 寧州城池, 明洪武「三年,知州項仲宣因故址修築。 萬曆三年,知州陳以忠甃之以石,周一千一十八丈 有奇。門并樓四:東曰迎恩,西曰通遠,南曰廣魁,北曰 鳳巘。」城北負山無濠,東西南三面臨河為池。

饒州府

[编辑]

饒州府城池 舊城,秦番君所築,吳周魴、梁陸襄,宋 連南夫、史定之、孫炳炎,明宋炳、陶安相繼修葺。城周 九里三十步,北面負山,東、西、南三面阻水,崇一丈八 尺,厚四尺五寸,雉堞三千四百二十有六。外有濠,深 廣丈餘。門六:北曰「朝天」,曰「靈芝」,南曰「鄱江」,曰「月波。」東 曰「永平」,西曰「蠙洲。」樓十二,守廳六,窩鋪七十六。順治 十五年,守道張思明塞靈芝門,建「月波樓。」《鄱陽縣》附 郭。

餘干縣城池, 唐林士弘所築。明嘉靖壬戌,知縣黃 士元重「建。周圍三里,延袤一千二百丈,崇一丈七尺, 厚五尺。隆慶、萬曆間,知縣鄭斷之、劉諧、袁世順相繼 增修。」康熙二年,知縣江南齡修九門舊塞者,從民便 開之。

樂平縣城池, 唐中和間自樂安徙今治。明正德五 年,知縣龔淵始築城,砌以石。嘉靖中,知縣黎楚拓地 興築。康熙十年,知縣王道隆新四城樓,築壩引水,以 衛城郭。

浮梁縣城池, 元至正庚子「築,周七百二十四丈,高 一丈六尺,濠深廣各一丈五尺。明永樂中,甃以磚石。 後知縣劉守愚、汪宗伊、蕭奇勳、周起元、蕭蘊樞相繼 修葺。」

德興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壬戌,知縣何廷相始 築城,周一千一百一十餘丈,高二丈,南北東依山,西 城帶河為濠。

安仁縣城池, 明「正德庚午,知縣薛球始築土城。嘉 靖丙戌,兵備范輅改築石城,周七里,其垛牆窩鋪一 如府制。門有九,城東隅不宜疏鑿,西南北三面臨河。 萬年縣城池, 明正德間始築,周六百八十丈,高一

丈八尺,厚九尺。門樓四,濠深廣各丈餘
考證

廣信府

[编辑]

廣信府城池 宋皇祐二年,郡守張實築城,周七里 五十步,建四門:南曰廣信,北曰靈山,西曰闤闠,東曰 玉溪。南濠因溪水北西東濬,濠深丈許,廣三丈餘。明 洪武初,修築「羅城,圍九里二十步,崇二丈二尺,廣一 丈五尺,門各有樓,外有月城。」上饒縣附郭。

玉山縣城池, 明嘉靖辛酉,推官姚篚始築,周七里, 高二仞,女牆四尺,廣丈有一尺,為門四。隆慶乙丑,知 縣陳所聞闢四門,為六門,有樓。

永豐縣城池, 明嘉靖壬戌「建,周五里,崇十六尺,雉 堞六尺,廣一丈八尺,門有六,濠池廣十餘尺,深倍之。 隆慶六年,知縣傅寵增置警舍三十六所。」

鉛山縣城池, 明洪武元年,千戶蔣奎築,周「四里七 十二步,崇二丈有奇,東、西、南環城為濠,廣四丈,深一 丈,北阻河。」嘉靖甲申,知縣朱鴻漸建。敵樓五,警舍四 十有五。

弋陽縣城池 明正德五年,知縣胡偉砌石為城。嘉 靖三十九年,知縣陳仕始更築,周九百四十二丈,崇 一丈八尺,厚一丈二尺,門有四。康熙九年,知縣陶燿 復加修葺,創警舍如舊制。

貴溪縣城池, 明正德六年,知縣謝寶始築城,砌以 石。嘉靖四十年,巡撫胡松檄同知「王時拱大加修築, 周一千五十丈,崇二丈,西南帶水,東北礪山。」

興安縣城池, 明嘉靖四十年置縣,知縣陳慶「雲始 築城,延袤八百六十四丈,崇一丈五尺,厚八尺,為門 有四門有樓。」

南康府

[编辑]

南康府城池: 「宋淳祐間,知南康軍方岳築土城。明 正德七年,知府陳琳始鑿石城之,計周千丈,高二丈, 廣三丈。建門五:東曰潯陽」,南曰「彭蠡」,西曰「建昌」,北曰 「匡廬」,小西門曰「星子。」崇禎六年,巡撫解學龍崇其垣, 引水于濠以環之。順治九年,知府李長春開紫陽門。 康熙三年,總督張朝璘檄府改併,通城垛口六百三 十六,為譙樓五。濬池自東北抵西環遶,深一丈五尺, 闊二丈。南濱湖。星子縣附郭。

都昌縣城池, 唐武德中建。明崇禎十一年,知縣楊 寅旭重修,計周一千丈,高二丈五尺,城樓七座。至十 二年,推官廖文英加修,始告竣。

建昌縣城池, 「明正德十三年,巡撫都御史孫燧始 築土城。嘉靖辛酉,巡撫胡松更砌以石,南北延袤三 百餘丈,東西倍之。」

安義縣城池 明正德十三年,巡撫孫燧始建城。十 四年,知縣王軾、陶甓砌之,周七百八十丈,高一丈六 尺,廣五丈,池深一丈二尺,四門建樓。後知縣熊价、高 暘、張士祥、王宗聖加修。

九江府

[编辑]

九江府城池, 舊築於灌嬰。明洪武二十二年設直 隸九江衛,列木為柵,引水為濠。永樂十年,知府孔復、 指揮鍾信環甓甃之。弘治三年,知府童潮更新各門, 曰「古東」,曰「迎恩」,曰「文明」,曰「福星」,曰「望京。」正德六年,兵 備馮顯、知府李從正增築三尺,東西縱五里,南北縱 四里,周十二里二百四十步,崇一丈七尺有奇。上有 炮樓四,有候軍警鋪二十八,中鋪三十二。德化縣附 郭。

德安縣城池, 「明正德十一年,縣令陳錦始築土城, 周三里,厚三尺,高丈餘。嘉靖十二年,知縣劉東、陳善 道築石城,高一丈有奇,延袤三里餘。」

瑞昌縣城池, 明正德八年,縣令黃源大始築城,廣 七百餘步,厚六尺,高一丈,溝塹環之,依河為險。 湖口縣城池, 舊負山險,無城。「嘉靖初,興築未就。三 十七年,巡撫何遷、巡按徐紳檄縣令沈詔壘石奠基, 隨山周圍一千丈,崇一丈五尺,厚如之。」

彭澤縣城池, 舊有土城,久圮。明嘉靖三年,兵備副 使謝迪檄知縣孟燾,因舊址補築一百七十五步,崇 一丈五尺。六年,令柯遷又補築東南山隘之空。

撫州府

[编辑]

撫州府城池, 唐中和五年刺史危全諷所築。南唐 太守周弘祚修而闢之,復浚池,廣十餘丈。明初,平章 吳宏削西南城約六里,僅存九里三十步,闢四門:東 曰文昌,西曰武安,南曰順化,北曰進賢,門各有樓,有 月城,城上窩鋪四十所。臨川縣附郭。

崇仁縣城池, 隋開皇九年建縣治,因溪流橫界於 中,難施版築。明嘉靖壬戌,巡撫胡松檄知縣李呈英 建南北兩城。北城周八百零三丈,南城周八百七十 丈。

宜黃縣城池, 吳始置縣。明嘉靖壬戌,知縣楊淮如 建。城環鳳山,西抵嶽嶺,東臨河,長一千三百丈有奇。 崇禎壬申,巡撫解學龍、知府蔡邦俊以潦盌諸山高 峻,宜包入城,乃改築,約三百餘步。

金谿縣城池, 宋淳化五年置縣。舊有土垣,明嘉靖 庚戌年,知縣林應麒環治之,砌「以堅甓,周圍二百八十丈。」

樂安縣城池, 宋紹興十七年,立為縣城,周圍八里 二十步,無濠塹。

東鄉縣城池, 明弘治十八年,立縣治。嘉靖間,副使 胡世寧始築城,周六百五十八丈四十二步。知縣唐 士逵削土城,夾以石。

建昌府

[编辑]

建昌府城池: 「唐乾符中,汝南公築城,周迴十里。南 唐李崇瞻增築制院城一百六十丈。宋元豐中,闢城 四隅,作新城,即今治,周迴九里十三步。明初改築,闢 門四:東曰武勝,西曰儀鳳,南曰通會,北曰朝京。」高二 丈五尺,厚一丈九尺。東濠因江流西、南、北濬濠深丈 許,廣一丈四尺。正德八年,補築東門甕城,更作四樓。 又以江流嚙岸,恐及城,疊石隄之。南城縣附郭、 南豐縣城池, 明正德七年築土牆,九年建城,周八 百九十一丈,高一丈八尺,厚一丈餘。

新城縣城池, 明正德七年築土牆,八年建。城,周圍 九百餘丈,高一丈六尺,厚一丈餘。

廣昌縣城池, 舊土城環五里。明正德八年始興築, 十一年竣工,周迴七百八十五丈,高一丈八尺,厚一 丈有奇。

瀘溪縣「城池, 周迴五百丈,廣八尺,高一丈五尺,濠 廣丈餘,深如之。」

臨江府

[编辑]

臨江府城池: 「宋淳化初,始築土城。元至正間,守臣 保童始築城浚濠。明弘治間,知府吳敘增築。正德辛 未,知府熊希古改築磚城。周一千五百六十七丈,高 一丈四尺,濠長八百丈,闊一丈五尺,深一丈。嘉靖庚 申,巡撫何遷按郡增高四尺,建宿樓敵臺。康熙二年, 總督張朝璘按郡增高三尺。」門有八:東曰廣濟,南曰 南薰,西曰「西成」,北曰「朝天」,曰「文明」,曰「清波」,曰「萬勝」,曰 「育賢。」清江縣附郭。

新淦縣城池, 唐天祐中,楊行「密始設城。明正德間, 知縣劉天錫用石甃砌,周七百六十三丈,高一丈七 尺,濠長三百丈,闊六丈,深一丈。嘉靖辛酉,知縣樂舜 賓增高四尺。」

新喻縣城池, 宋靖康元年始建城周五里許。明知 縣祝爾慶改建「甎城,周八百六十五丈有奇,高一丈 三尺,廣九尺。」

峽江縣城池, 明嘉靖五年始建。城周七百六丈三 尺,高一丈二尺,廣如之。

吉安府

[编辑]

吉安府城池, 「唐天祐中,刺史彭玕始築城,周九里 九十一步。東憑大江,西、南北濬濠,深一丈五尺,長一 千四百七十一丈。門五:東廣豐、迎恩,南興賢,西永豐, 北嘉禾。門有樓,城有戍舍。明都督朱文正更築新城。 萬曆間,知府張振之更築敵臺于上。」廬陵縣附郭。 泰和縣城池, 「唐乾元間建土城,周迴五里。明正德 六年,知」縣陸震改砌以甎,周迴七百餘丈,濬濠深丈 餘,廣三丈五尺。

吉水縣城池, 「南唐保泰八年築,周迴四里。明正德 間,知縣朱寅修築,甃以甎石,周圍一千二百三十五 丈,高一丈七尺,厚八尺。」

永豐縣城池, 宋紹興中,知縣李諤始築土城。明弘 治初,知縣車梁因故址新之。嘉靖三年,知縣商大節 加築之。

安福縣城池, 「晉永康中,太守朱居始築城。明嘉靖 間,知縣魏景星、鍾繼元、萬曆間倪棟、崇禎間葉子發 先後修築。周圍八百八十六丈五尺,廣一丈,濠深一 丈五尺,長九百四十五丈。康熙八年,知縣焦榮、張召 南相繼修建城樓。」

龍泉縣城池, 「宋明道間,縣令何嗣昌始築土城。淳 祐初,始砌石浚濠。城周四千八百四十步,高一丈八 尺,厚半之,壕五千五百二十步,深五尺,廣倍之。」 萬安縣城池, 「宋熙寧間築,明洪武初因舊基繕之。 正德庚午,知縣桑翹廓基增築,周七百一十四丈,高 二丈四尺,廣一丈八尺。」

永新縣城池, 舊有土城,宋嘉熙丁酉,縣令梅𤣱「始 加甃治,周九百九十丈,厚一丈有奇,崇倍之,壕深一 丈五尺,長四百八十丈有奇。明萬曆乙亥,知縣龔錫 爵大加繕築。」

永寧縣城池, 元至正丙戌置縣,壬辰改築於瓦岡。 明成化間,知縣李玠「復加修繕,周四百丈,廣七尺有 奇,崇倍之。」

瑞州府

[编辑]

瑞州府城池: 唐武德間,李大亮始築土城。明正德 初,知府鄺璠浚壕築城,延袤二千七百餘丈。然城分 南北,錦江,中貫北城,周一千一百二十四丈八尺,壕 長八百丈,城門有五:東迎恩,西鍾秀,南瑞陽,北南阜 城,東北拱辰。南城周「一千六百一十三丈,壕長八百 六十七丈,城門有五:東朝陽,南高明,西靖安、錦江,北通」濟高安縣附郭。

上高縣城池, 舊有土城,周圍五里。宋嘉熙中,知縣 江湘拓而新之。明正德間,知縣王以旂大加修治,城 周一千一百一十二丈七尺,濠長六百五十三丈。 新昌縣城池, 「舊土城周五里。明成化甲辰重修後, 同知李寬、知縣龔伯寧等相繼增飭甎城,周圍凡九 百七十三丈。」

袁州府

[编辑]

袁州府城池: 「唐武德四年,安撫使李大亮建築。開 元八年,刺史房琯展故城,直南二百餘步。乾寧二年, 刺史揭鎮築羅城一千五百餘丈,其後司空彭彥章 展東南面城,北枕秀江,東、西、南三面浚濠,深四丈。宋 建炎初,知州事汪希旦、治中閭丘霖革舊城一,新之, 周三千三百一十五步,高二丈。明洪武四年,知府劉 伯」起增修城濠,又知府劉懋、指揮石旻等逓加修葺。 康熙三年,總督張朝璘、巡撫董衛國等各議修繕。城 四門:東曰宜陽,西曰萍實,南曰大仰,北曰袁山。宜春 縣附郭。

分宜縣城池, 「明正德七年,知府姚汀、知縣蕭時賓 始築。嘉靖戊午,巡撫何遷度地加闢,長四百七十六 丈,高一丈八尺,厚八尺。東西北三面以甃為垣。南面 河,長三百二丈,于河底甃石,高二丈四尺,上與岸平, 加女牆六尺。康熙三年,知縣朱鼐加女牆,新建馬道 營房、窩鋪。」

萍鄉縣城池, 「明正德七年,知縣胡珮始築土城。嘉 靖四十三年,知縣蔣時謨於城上架木,覆以瓦。萬曆 十二年,巡撫馬文煒檄同知陶之肖培石基,拓馬道, 周九百一十八丈五尺,高一丈五尺,厚九尺。十三年, 知縣姚一理沿江增築石堤百餘丈,高五尺,城益完 固。」

萬載縣城池, 明正德八年,知縣王甸立子城。十三 年,知縣張邦穀復制土垣,高一丈四尺,延袤一千二 百三十一丈。康熙三年,知縣范廷鳳奉撫院檄,大修 城垣,樓櫓完備。

贛州府

[编辑]

贛州府城池, 晉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建于章、貢二 水間。唐刺史盧光稠拓其南,又東、西、南三隅鑿濠。宋 州守孔宗翰以東北隅易墊甃石,冶鐵固之。元至正 癸巳,監郡全普菴撒里增築。明正德辛未,都御史周 南繕治一新,周二千五百一十二丈,崇三丈,厚一丈 餘,三面引水為濠,長九百四十餘丈,深七尺,闊十餘 丈。城門六:東曰「百勝」,南曰鎮,南曰「興賢」,西曰「西津」,東 北曰「建春」,曰「湧金」,各建樓其上。明季復加修葺。贛縣 附郭。

雩都縣城池, 宋紹興乙丑,知縣劉藻始築,周五里, 崇一丈三尺,南臨大江,三面為隍。明正德壬申,知縣 劉天錫增高五尺。

信豐縣城池, 「宋嘉定三年,知縣萬億築,周五百四 十九丈。明洪武十三年,千戶汪淵加修,高一丈五尺。 嘉靖甲辰,知縣沈學又增,崇五尺有餘。」

興國縣城池, 元至正壬辰,判官王榮忠「始築,周圍 四千四百四十五丈,高一丈三尺,厚如之,東南阻水, 西北為隍。」

會昌縣城池, 「宋紹興間,知縣黃鉞始築,周二里五 十步,高一丈五尺,三面阻水,南浚濠。明洪武己巳,千 戶彭英自西南隅拓二百步,千戶牛壽增高五尺。」 安遠縣城池, 「明洪武初,知縣周泰、指揮張可始築 土垣。弘治辛亥,知縣甘文紹、陶甓為城,高一丈七尺 有奇,廣一丈三尺,周四百餘丈,濠深五尺,闊一丈餘, 周四百」一十丈。

寧都縣城池, 唐太和間,知縣王揆始築。宋慶元初, 知縣傅夢泉「徙於正南,築城濬濠,城高二丈,周七百 六十五丈,濠闊二丈五尺,深五尺。明正德戊寅,知縣 王天與城加高二尺,池浚深三尺。」

瑞金縣城池, 元至正癸巳,判官王榮忠始築,周三 百三十丈,高一丈六尺。明成化間,知縣方瑛陶甓砌 之城濠,東南阻水,西北濠闊二丈,深半之。嘉靖戊寅, 知縣程宗舜崇墉三尺。

龍南縣城池: 「宋興隆間,知縣叚秀實始築土城。明 成化間,知縣謝澤陶甓甃之,高一丈五尺,廣一丈二 尺,周四百二十丈。萬曆三年,知縣王繼孝重加築濬。」 石城縣城池, 「宋建炎末,知縣余惠迪始築土城。明 初相繼修築,周五百四丈,高一丈三尺,廣一丈。東南 阻大溪,西北瞰小溪,因為壕,下壘巨石,高八尺。正德 辛未」,經歷周元壽加高四尺。

定南縣城池, 明「隆慶三年,知府黃扆開基築城,周 四百四十丈,崇一丈二尺,廣七尺。萬曆元年,知縣劉 世懋重修濬濠闊六尺,長一百二十丈。」

長寧縣城池, 萬曆三年建縣知縣沈文淵始築城, 周四百六十二丈九尺五寸,高一丈八尺。

===南安府===南安府城池, 宋初築。元至正壬辰,改築今城,甃以 石,周八百五十丈,高一丈二尺,厚一丈,濠深五尺,廣 一丈,門四,皆有樓。東曰敬道,南曰帥章,西曰寶峰,北 曰「聯玉。」大庾縣附郭。

南康縣城「池, 宋紹定間築,周圍五千八百四十七 丈,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三尺,池深四尺,闊一丈二尺, 惟東南隅臨江。」

上猶縣城池, 「宋紹定間始築,明嘉靖間復加浚築。 城周四百三十七丈,高一丈七尺,闊一丈一尺,東、西、 北有池,各深八尺。南瀕江。」

崇義縣城池, 明正德「十一年,都御史王守仁請立 縣築城,周圍五百四十一丈,厚一丈三尺,高倍之。東 北瀕溪,西南鑿濠。」

湖廣通志

[编辑]

武昌府

[编辑]

武昌府城池, 即省城也。舊在黃鵠山,孫吳赤烏中 築,至唐牛僧孺始陶甓甃之。又有古萬人敵城,在黃 鵠山頂,據勝設險。元因之。明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德 興增拓修築,周十七里有奇,計三千九十八丈。東南 高二丈一尺,西北高二丈九尺。池周三千三百四十 三丈,深一丈九尺,闊二丈六尺。為門九:東曰大,東曰 小,東,西曰竹𥱼,曰漢陽,曰「平湖」,南曰新南,曰保安,曰 「望澤」,北曰「草埠。」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顧璘重修,門仍 九易:大東曰「賓陽」,小東曰「忠孝」,竹𥱼曰「文昌」,新南曰 「中和」,望澤曰「望山」,草埠曰「武勝。」江夏縣附郭。

武昌縣城池, 隋大業中始築土城。唐元和中廢。宋 嘉祐中,升武昌軍,於四隅置門四:東曰鳴鳳,西曰文 昌,南曰朝都,北曰「鎮江」,後廢。明天順間,知縣楊子奎 增修各門,創巡警樓。嘉靖間,知縣張鐸始築衙城,以 衛倉庫。

嘉魚縣城池 明正德中,知縣陸槐因沙洋城故址, 拓築土牆,周圍二百雉,高一丈二尺,厚六尺。為門四: 曰「望東」,曰「南薰」,曰「西成」,曰「北鑰。」萬曆間,始疏請改築, 以陶以石。

蒲圻縣城池, 明萬曆三年建築,周圍七百丈,高一 丈七尺,磚址高五尺,城廣一丈六尺。城樓凡六:南曰 迎薰,北曰「拱極」,東曰「聚奎」,西曰「寶成」,又西曰「豈樂」,又 北曰「水門。」

咸寧縣城池, 明弘治間,知縣王介創建。萬曆六年, 知縣葛應蛟建議增築城垣,周六百八十八丈五尺, 高一丈九尺,厚一丈二尺。水洞四,門四:東曰升陽,西 曰便門,南曰來薰,北曰帶河,警鋪凡八。二十五年,知 縣周曰庠始建議修堤,起東山之麓,繞城三面,直接 西河渡,長三里,廣三丈,中建堤樓,名「永安樓。」堤之內 浚為濠,其濠之深廣與堤相等。

崇陽縣城池, 「明成化中,知縣劉信創築土城,覆以 瓦。弘治中,知縣李銳增築,高八尺,厚四尺,周五百八 十八丈,為門四。萬曆二年拓建,始甃之以石。」

通城縣城池 明成化初,知縣杜敏「創築土城,為四 門。萬曆癸未,知縣趙廷儼改創石城,廣袤五百零五 丈,闊一丈二尺,頂闊九尺,址石四層,上砌磚石女牆, 高三尺,雉八百有奇,共高一丈七尺五寸。四門捲石 洞,上豎樓各三間。」

興國州城池: 舊無城,惟門六。明洪武初,奉旨築小 城。正德六年,知州婁睿、陶甓砌築。十一年,知州唐珉 增修,為門五。嘉靖甲寅,知州唐寧拓基建石城,周七 百八十丈三尺。大東門至小西門高一丈七尺;小西 門至小東門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七尺。為門八:曰大 南門、水南門、小南門、北門、東門、小東門、大西門、小西 門。

大冶縣城池, 無城。

通山縣城池, 無城。明萬曆十一年,知縣張書紳建 樓四座。

漢陽府

[编辑]

漢陽府城池 《水經》云:「翼際山上有吳時江夏太守 陸渙所治城。」《唐元和郡志》云:「即漢陽軍故城。」宋圮明 初,跨鳳棲山築之。東南臨大江,周七百五十六丈,為 門三:東曰朝宗,西曰鳳山,南曰南紀。嘉靖三年,知府 孔鳳修築裡城。天啟元年,知府周三錫周砌陴牆。順 治十八年,增築裡城,高數尺,重建鳳山、南紀二門樓。 漢《陽縣》附郭。

漢川縣城池 治在漢上,舊無城,明崇禎九年,知縣 孫光祚創建。周圍八百八十丈,約共七里三分。門五: 南曰「繡豸」,西南曰「歡樂」,東曰「雲鶴」,西曰「伏龍」,北曰「承 德。」

黃州府

[编辑]

黃州府城池, 宋、元在今城南一里許,西臨大江,東 傍湖泊。明初,指揮黃榮展築今處。周九里許,一千八 百二丈八尺有奇,高二丈一尺,繚以輜塹。池,遶之為 四門:東曰清淮,南曰「一字」,西曰「清源,北曰漢川。」黃岡 縣附郭黃陂縣城池, 原土城,明初管軍總制王興守禦,本 縣重修,高一丈二尺,周圍二千七百六十步。正德十 一年,知縣周昺周圍蓋造營房。萬曆元年,巡撫都御 史趙賢、巡按御史舒鰲奏建磚城。周九百八十三丈 九尺有奇,高一丈八尺,橫一丈二尺,六門:東曰「昭明」, 南曰「景福」,小南曰「康阜」,大西曰「豫泰」,小西曰「豐亨。」後 於城之巽隅復開一門,曰「文昌。」

蘄水縣城池, 明萬曆三年創築,周七百六十丈,高 三丈五尺。門五:東曰來泰,南曰麗文,曰便門,西曰永 豐,北曰「拱辰。」後益以二門:東南曰「躍龍」,西南曰「阜城。」 崇禎乙亥,知縣龔鼎孳增城濬濠,城上為堡以守。 羅田縣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己亥,知縣沈雷始築 土城,周五里,高一丈,門四。嘉靖庚寅,知縣勞樟築石 城,高一丈五尺,為門四,又知縣沈越臨河植楊障水。 麻城縣城池。 「舊土城,麻秋所築,後廢,止四隅立門。 明弘治己未,知縣韋厚甃以石建樓于上。萬曆元年, 巡撫都御史趙賢、巡按御史舒鰲建磚城。」

黃安縣城池, 明嘉靖四十二年,同知袁福徵「築城, 周五百九十九丈有奇,高一丈八尺,為門四。萬曆二 年,增埤高五尺。二十四年,因《形》家言,縮南城若千丈。 崇禎八年,知縣趙利珍浚城濠,建敵樓,設重門於四 城。十一年,知縣李元玉改遷南門,稍東數武,建延秀 樓其上。順治十六年,知縣蕭恆重建西城樓,始覺巍 煥。」

蘄州城池: 「舊羅州城,去治六十里。宋景定四年,安 撫使王益遷城麒麟山。今因之。四面皆江,匯為池。明 永樂中,指揮胡善增築,周九里三十三步一千一百 三十丈,高一丈八尺。其池東南北闊十丈八尺。西即 大江,為門六,建有樓。」

廣濟縣城池, 無城。

黃梅縣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中,知縣朱璧築,周五 里,高一丈,惟南近大河,無城,建門四。萬曆乙未,巡撫 郭惟賢建石城,周圍凡七門:東曰仁育,北曰拱辰,西 曰正義,南曰文明,西南有利道門、化龍門,東南有小 南門。

安陸府

[编辑]

安陸府城池, 古石城戍,上據崇丘,旁控石城,下臨 漢水,池因之,夾城而南,入於漢。舊有白雪樓冠其上。 宋乾道、淳熙間,都統趙樽、郭果相繼增築子城。門四: 曰行春,曰富水,曰宜風,曰楚雄。明初,指揮吳復因石 城故址,拓之。弘治中興,府建藩於此,復北展數十丈, 周圍七里有奇,計一千六百丈,高二丈五尺。易為門 五:南一舊曰「陽春」,嘉靖間榜曰「顯親達孝」,以《陽春》榜 其子。城東曰「威武」,南曰「閱武」,西曰石城,北曰「拱辰。」崇 禎間,巡按林銘球題請加城五尺,內添女牆。荊西道 吳尚默、知府賈元勳、知縣蕭漢復建外城。池周一千 二十丈,廣十丈至十五丈,深二丈至五丈。鍾祥縣附 郭。

京山縣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八年,知縣趙欽築土 垣。正德間,知縣夏元「外甃以石。後知縣吳琠增修,甃 石高一丈五尺,周四里有奇,為門五。嘉靖三十九年, 知縣張元內外悉包以石。」

潛江縣城池: 舊土城,周四百丈有奇,高一丈五尺。 環城皆池,藉為濠。東瀕潛水,舊常衝決。成化七年,縣 丞李庸外築大隄,萬曆五年修甃,周九百二十八丈, 高一丈七尺。城樓五:東曰襄渚,西曰潛陽,南曰漢別, 北曰北鑰。西北曰歸辰。水門二,曰朝宗,曰通會。巡堡 一十有四,石剅四。 荊門州城池 即陸九淵所築故址,明「初重築之,周 八百丈有奇,高一丈六尺。弘治末,知州韓銑修為門 四,各有樓。嘉靖中,僉事柯喬徙南門,置學宮前。城北 有池,東、西南引蒙惠泉水為池。崇禎七年,知州石琢 玉修築,高二丈,厚八尺,周七百丈。又增設小南門月 城。」順治十二年,守備孫光哲建樓北門。

當陽縣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初,同知嚴瑞築,知縣 姜英又築之。正德初,知縣劉珵「甃以石,周七百餘丈, 高一丈有奇,為門四,引西北真武港水環為池。」萬曆 間重修。

沔陽州城池, 明初,指揮沈友仁循古基築城。正德 中,知州李濂增築,周一千一百六丈,高二丈四尺,為 門六,各有樓。嘉靖中,僉事柯喬增修。東有蓮花二池, 西南北皆倚河,即朱昂《記》云:「環城皆水,因河為池,形 若螃蟹」是也。

景陵縣城池 城最久,「漢、唐、宋皆為郡治。明初,循故 址更築。成化中,知縣張繼宗復築土城。正德中,知縣 陳良玉甃以甓,城始固。周六百八十五丈,高二丈,為 門」四,城外四面皆湖水,藉為濠。

德安府

[编辑]

德安府城池: 明洪武二年,守禦千戶王興修築。十 二年,千戶湯聰闢廣之。鄖山,東、來二澗夾流而盡於 溳水。城據其間,三面水遶如玦,惟北城高阜,無濠池城周一千一百八十六丈五尺,計六里二百十三步。 東南高二丈四尺,西北減三尺,為東西南北四門,上 建重樓。成化中,千戶趙威又遶城為濠,深一丈三尺, 東南闊十丈一尺,西北半之。城西南隅架濠而衢。舊 有橋,潦水為患。千戶趙威開拓舊基,用巨石甃砌斜 坡,長七尺,闊三丈有奇。成化中,千戶趙能加石修砌。 正德十四年,知府馬龠復建橋,水遶如故。嘉靖二十 四年,知府陳甘雨創築北門月城,周二十六丈,高一 丈六尺,左右為門四。安陸縣附郭。

雲夢縣城池, 明成化七年,知縣鍾弼「築土為垣,長 五里,高一丈五尺。正德八年,知縣孫復置北門樓。嘉 靖二十四年,知縣郭貴德復甃三門,各建樓,後知縣 王廷佐增垣二尺。萬曆二年,知縣陸勳奉檄修磚城, 周五百七十丈有奇,高二丈二尺,建置四門,樓濠久 淤。崇禎七年,知縣蔡宗虞鑿濬如舊。」

應城縣城池, 明成化中,知縣江清築土為城,周圍 五里有奇,廣七百四十丈,袤四百五十「丈,濠環之,為 門六:曰懷仁,曰輔義,曰立禮,曰小南,曰秉智,曰小北。」 池二:一自東而西入西河,一自古城港迄懷仁而東 入漁子港。正德五年,知縣王亨拓垣東出二十八丈, 西濱河縮入五十丈,南出三丈,北出四十五丈,周圍 一千二百九十丈。嘉靖十三年,知縣李調元改題「六 門」,城基仍舊。三十六年,知縣吳哲始甃以磚

孝感縣城池, 明正德七年,知縣王賢「築土為垣,周 圍一千二百丈,闊一丈五尺。九年,知縣翁素繼之,為 門四,各建樓。」嘉靖十五年,知縣汪克思以城西有湖, 築堤障之。二十一年,知縣鄔志皋新闢小東門。三十 年,知縣龍興重築土垣,周五里。隆慶六年,知縣劉琨 重建城樓,甃以石。萬曆元年,知縣易元始奉檄建甎 城。

隨州城池 「舊土城,明洪武元年,守禦鎮撫李富等 始城之。周圍六百二十五丈,計三里一百七十步,高 二丈五尺。南、西、北三門各建樓。南樓右增鐘樓,為敵 舍二十三,為女牆九百五十。弘治十三年,知州李充 嗣設關,外四門,各建樓。沿關築堤,周圍四里許,濠遶 城,周圍七百五尺,深一丈。正德中,百戶張瑄、朱元,判 官」孫益開鑿西北,復為堤五十七丈,西建橋。嘉靖二 十五年,僉事鄭汝舟闢南北二門,復侵地為橋,甃以 石。知州朱天秩更開二濠。嘉靖三十七年,知州孫銳 加砌以石。郭外又作甎城,高丈餘,周圍十里,樓六座, 以防水備盜。

應山縣城池, 舊無城,明初,四衢設門。正德九年,知 縣談一鳳增修。嘉靖九年,知縣王尚用築土為垣,採 石陶甎,工始訖。明季,城盡圮。順治初,知縣蔣永修重 築,周六百九十九丈,高二丈,厚二丈五尺,為門四,各 建樓,「為女牆一千六十八。環城為池,半臨汶水,由西 遶南而東,匯為深淵。西南引二水,東建橋閘,以司蓄 洩。」

荊州府

[编辑]

荊州府城池 《一統志》云:「蜀關羽所築,晉桓溫增修 之。」明洪武甲辰,平章楊璟依舊基修築,周一十八里 三百八十一步,計三千三百九十九丈,高二丈六尺 有奇。嘉靖九年重修,為門六,各有樓。東門曰鎮流,樓 曰賓陽;公安門舊名楚望;南紀門樓曰曲江;西門舊 名龍山,樓曰九陽;小北門曰古漕,舊名維城;大北門 曰「拱辰」,舊名「柳門。」城。外掘土為池,闊一丈六尺,深一 丈許,東通沙橋,西通祕師,北通龍陂諸水。江陵縣附 郭。

公安縣城池, 舊名「呂蒙城。」明正德辛未,周鉞築土 為城。嘉靖二年,知縣周臣疊甎石築之。後以濱江衝 決,知縣楊雲才、高鳳翔改遷椒園。崇禎未,復徒祝家 岡,知縣張大韶修砌。順治五年,知縣王百男建署於 舊邑斗湖隄。八年,始移祝家岡之新城。

石首縣城池, 明弘治中,知縣何洽築土城。萬曆二 年,知縣「張一鯤始建甎城,周一千五十六丈,高一丈 一尺,女牆四尺,門樓五,池遶城。」

監利縣城池, 明正德中,巡撫秦金築土為城。萬曆 初,知縣李純朴奉檄始建甎城,周一千八十丈,為門 五,為池深二丈,一面小河通大江。順治六年,知縣藺 完瑝重建城樓。 松滋縣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間始築土城,名「楊城」, 周五里,高一丈二尺,為門樓四,池闊二丈五尺,深八 尺。北一面臨大江,崇禎間,知縣何志孟修築磚石。 枝江縣城池 「明洪武二十二年,設枝江守禦千戶 所,築土城。成化四年,指揮李震、許英築甎城,周千有 餘丈,高一丈五尺,為門五,各建有樓池。東臨大江,西 臨峻嶺。」

彝陵州城池, 舊在江左。宋徙江右。元復徙江左。明 洪武十二年,千戶許勝因舊基甃砌,周八百六十二 丈,高二丈二尺。為門七:曰東門,曰中水,曰大南,曰小 南,曰大北,曰小北,曰鎮川。各建有樓。東南北三面皆濠,闊四丈五尺,深二丈。西一面臨大江。成化間,知州 周正、千戶常垕甃以甎。 長陽縣城池 前後有東峰、鳳凰諸山,壁立環遶,四 面阻塞。西則施州、建始諸水,奔流赴壑,會為清江,誠 天然城塹也。宋、元築土城,明因之。至崇禎十六年,知 縣朱方乾修築於臨江,一面甃以石,並建東、南、西門 城樓。後山一面累土為城,覆以瓦。

宜都縣城池, 三國時吳陸遜拒蜀,於此築城,號曰 陸城。明成化庚寅,都御史楊璿因舊基修築土城,周 圍六百五十餘丈,高一丈二尺,濠八百餘丈,立門五: 東曰朝天,南曰迎薰,西曰太平,北曰臨川,東北曰合 江。萬曆丙子,知縣許夢熊以土城不堪防禦,盡易以 磚石,城始堅固,民為樹碑,曰「許公城。」順治四年,移寓 白羊,城垣盡圮。康熙元年,知縣葉代生修築,創建城 樓。

遠安縣城池, 古城臨沮,在南漳界,元遷亭子山下。 明成化間,築城東莊,砌以甎石,周八百餘丈,高一丈 八尺,為東西南北門四建有樓。千戶朱綱增築護城 堤以防水。池闊二丈,深丈餘。順治四年,知縣周會隆 請修城堞,因河為池。

歸州城池 舊城原在江南,明嘉靖四十年,始遷於 江左,今丹陽地。周圍六里一千八十一丈五尺,高一 丈九尺。為門四:東曰「迎和」,南曰「興賢」,西曰「瞻夔」,北曰 「拱極。」

巴東縣城池, 舊無城。按巴東前臨川江,後聳崇山, 自然之城塹也。

興山縣城池, 舊無城,明弘治初,知縣劉孜築土城。 正德中,知縣譚溥、胡安、葉槐繼修。高一丈,厚七尺,周 圍三百三十四丈。為門三:東曰「迎恩」,南曰「觀瀾」,西曰 「來遠。」嘉靖九年,知縣李廷實因北山麓增築土城,礱 石為基,闢北門以守禦。

施州衛城池。 宋舊城,即今元妙觀及睡師崖下,因 山為之。元仍舊。明洪武十四年,指揮朱永拓址甃石, 周九里有奇,高二丈五尺。東北帶清江,南環溪水,皆 天然城塹。上設串廊、警鋪、女牆。為門四:東曰清江,西 曰西順,南曰南陽,北曰「拱北。」

大田千戶所城池, 明洪武二十二年,千戶鄭瑜用 石甃築,用五百丈有奇,闊一丈,高二丈,池深一丈,闊 二丈,為東西南北四門。

襄陽府

[编辑]

襄陽府城池。 舊有城,負漢屏峴,其北周以斷岸,故 不池。東、西、南鑿山為池,與樊城市對。晉羊祜、杜預、朱 序、宋呂文煥所守,皆此城也。明初,衛國公鄧愈因舊 址修築新城,周一十二里而贏,計二千二百二十一 丈七尺,高二丈五尺。為門六,俱有子城,曰東南、西大、 北小、北東長,各為角樓者一,南門樓一。成化中,都督 王「信重建。其東、南、西、南各樓一,東、北角樓一,花樓十, 東、西、大北、東長門樓四。池北面臨江四百丈,其東、西、 南三面通計二千一百一十二丈,闊二十九丈,深二 丈五尺。俱弘治中,副使毛憲重建。正德丙子夏,漢水 大溢,副使聶賢躬督堙塞,起大北門至東長門,修砌 泊岸,長二百八十丈,高二丈,創築子隄」於江下,以護 舊岸趾。闊八尺,高五尺,長二百八十丈,襄人呼為「聶 公隄。」崇禎間,都御史王永祚重建六城樓,暨西南城 獅子樓,雄壯高深,甲於江漢。順治二年,都御史徐啟 元檄同知賈若愚,自小北門城上,西至南城各險要 處,用甎石修砌禦敵砲臺二十九座。五年,都御史趙 兆麟檄副使蘇宗貴重修「西城大樓,檄知府冀如錫 重建南城大樓,檄同知涂騰茂、張仲重修大北門城 樓,建小北門城大樓,檄知縣董上治重建東城大樓, 以至城外三橋並敵樓濠岸,俱加完葺,其精堅蓋逾 舊云。」襄陽縣附郭。

宜城縣城池: 「宋孝武永初元年,築宜城大隄為縣, 周十一里。元仍舊制。明成化初,知縣郭泰築土城二 里許,知縣王緒建四門樓,林典闢馬道,培城址。正德 六年,知縣朱崇學創甎城,高一丈五尺,周八百丈,池 深一丈,周九百丈,為門四。嘉靖三十年,知縣郝廷璽 拓城西岡。隆慶六年,知縣雷嘉祥重甃甎城,周圍五 里」有奇。高一丈七尺,基廣三丈,面闊一丈。餘六門俱 建樓。萬曆二年,巡撫趙賢移檄督工修砌,加崇五尺, 增建警鋪五座

南漳縣城池 「舊土城。明成化初,有司更築土城,周 圍三里。弘治中,知縣趙泰新之,高一丈六尺,上施木 架,覆以瓦,為門三。正德丙子,知縣蕭浩甃以甎。嘉靖 六年,知縣宋屏因城逼近西山,展北廣一里,袤三十 五丈,增東西二門。」

棗陽縣城池 舊土城。明正德七年,知縣安邦創置 甎城,建四門。萬曆元年,知縣王應辰移南門於文廟 前,改門名「崇文樓」,周圍加六尺,視昔愈固。

「穀城縣城池, 舊有城基,明成化中,知縣王溥因築 之,周二里。後知縣段錦為三門。正德十年,知縣康琮始甃以甎,高一丈五尺,厚一丈,池深二丈,闊如之。萬 曆四年,增建西郭門,周圍加高三尺,鑿深城濠。崇禎 己卯,復造甎修砌」 光化縣城池。 「明初,創築土城。正德九年,知縣黃金 易之以甎,周九百六丈,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為 門四。知縣王瀊修石隄以障水。萬曆元年,通判馬昌 請十三里橋東依陰城鎮為新城,延袤一千六百步, 高一丈八尺,闊一丈二尺,俱甎石砌,周圍有濠, 均州城池, 明初,守禦千戶李春修築。永樂中,甃以 甎石,周六百丈有奇,高二丈五尺,池深三丈,闊六丈, 為門四,左右各開水門。惟西夕照門雖設,今塞之。東 以漢水為濠,西南北俱鑿濠,深一丈五尺,廣稱之。

鄖陽府

[编辑]

鄖陽府城池, 舊無城,明天順八年,知縣戴琰為土 城。成化十二年建行都司,置府衛撫治。都御史原傑 展築,甃以甎石,周六里八百餘丈,高一丈五尺。為門 四:東曰「宣和」,南曰「迎薰」,舊名「敷惠」;西曰「平里」;北曰「拱 辰」,舊名「水門。」其池西臨江,東北繞山麓諸溪。正德中, 知縣王鎮濬之。嘉靖二十六年,都御史章煥又以東 北一帶開築二百餘丈,計六里有奇。正東增一門曰 「時雨」,蓋府學面門也。四十五年,都御史劉秉仁修築 之,高二丈一尺,厚一丈八尺。城上為警鋪二十,為門 樓七,為甃城樓二,為角樓一,規制始備。鄖縣附郭 房縣城池: 舊土城,明洪武中修築,成化中增修,高 二丈,周圍七百二十五丈二尺,計四里有奇。為東西 南北四門,城樓下有池,崇禎十年知縣郝景春補修 一百七十餘丈濬池,明末燬,順治間秦帥王一正修 之。

竹山縣城池 「舊土城,明成化三年始甃石,周三里, 計一千八十餘步,高二丈。十四年後展築,周五里,為 東西南三門。」

上津縣城池, 今併入鄖西。

鄖西縣城池, 舊土城。明成化十二年創築,十九年 復新「之。周三百二十丈,高一丈三尺,上覆以瓦,為門 四,各建樓,鑿池繞之,池深一丈。正德間,知縣陳謐、范 繼志相繼砌甎。」又嘉靖中,知縣邵陽建角樓四,警鋪 八。後知縣黃珝又以石甃城內址。

竹谿縣城池: 舊土城在竹谿河之北。明成化十二 「年,都御史原傑創築,周三百四十九丈,高一丈,為東 南西北四門,建樓無池。弘治元年,呂聰濬鑿。正德九 年,知縣張瓚更築以石。萬曆甲戌,知縣周繼文、陳希 歐增高五尺,添設四角樓。」

保康縣城池 舊土城,明弘治十六年,撫治王鑑展 築,周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覆瓦為門五:「迎暉、迎秀、 迎明、迎恩、迎翠」,外繞以池。

長沙府

[编辑]

長沙府城池 城自漢至元俱仍舊址。明洪武初,命 守禦指揮廓地更築。周圍計十四里二百八十步,高 二丈四尺,廣如之;池深一丈九尺,廣亦如之。東三門 曰新開、小吳、瀏陽;南一門曰「黃道」;西四門曰德潤、驛 步、朝宗、通貨;北一門曰「湘春」,各有樓。長沙、善化二縣 俱附郭。

湘潭縣城池 治舊無城,明萬曆二年,巡撫趙賢檄 知縣吳仲城之。周圍二千五百丈,高一丈六尺。為門 七,覆以樓。南曰「觀湘、通津」,東曰「文星、枕湖、熙春」,北曰 「拱極、瞻岳。」又水門曰「通濟。」

湘陰縣城池, 紹興初建於赤竹城,五年遷今治。明 嘉靖間更建,延袤三里餘,高一丈五尺。為門七:南曰 通津,西南曰南薰,西曰望湘,西北曰廣儲、「挹清」,東南 曰文星,北曰「鎮朔。」

湘鄉縣城池 治舊無城,明萬曆中設四門。時知縣 楊士奇建議築城,未果。

寧鄉縣城池 治舊無城,僅依通衢建立四門,圍以 柵欄。

益陽縣城池, 吳魯肅築,後廢。明嘉靖壬子,知縣劉 激始循故址城之。高一丈二尺,廣如之,為門四,覆以 樓。

瀏陽縣城池, 舊有土城,明萬曆十九年,知縣楊一 柱重修。順治十四年,撫按檄知縣宋時亨加高五尺, 建四門:東曰「朝宗」,南曰「向陽」,西曰「望月」,北曰「拱辰。」外 有五水門,上有小樓。

安化縣城池, 舊無城,止有五門,用木柵。明萬曆元 年,知縣張思美建石樓五座:東迎恩,南迎薰,西進賢, 北拱極。小南門曰「嵩陽。」

醴陵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四十年,兵道羅文蔚 按縣議,東北沿山築土牆。萬曆間,知縣晏朝寅四門 甃臺增樓。

攸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壬午,知縣于良相始建 土城。崇禎癸酉,知縣余請幫助識別此字。因舊址,易土為磚。工未竣, 知縣賴尚皋繼成之。順治初,知縣朱英幟建五門樓: 東曰《迎旭》,南曰《時薰》,西曰《涵岳》,北曰《望雲》,東南曰《映波》。

茶陵州城池, 宋紹定中,劉子邁築,東南枕江,鑄犀 江岸,以殺水勢。周圍五里,高二十五丈,廣如之,池深 一丈,闊六十五丈。門五,曰「聚星」、迎薰、朝天、紫微、「通湘。」 康熙十七年,知州熊應昌復開一門,曰「大成」,合舊門 為六。

衡州府

[编辑]

衡州府城池, 始於周顯德間。自宋迄明,累費增築, 圍一千二百七十丈八尺,合七里三十步,高二丈五 尺,甃以石,蔭以串屋,凡七門。東「賓日鬩江」,南《迴鴈》西 安,西「望湖」,北「瞻岳」,東北「瀟湘門」,各建層樓於上。明崇 禎戊寅,桂藩增築之,高五尺,厚五尺。池濠自南而西 至北,三面袤八百二十六丈,深八尺,闊十三丈,週迴 於西南,匯流於東北,其迤東一帶,則以湘水環繞為 塹。衡陽縣附郭。

衡山縣城池: 縣故無城,明正德十二年,知縣鄒岡 始築土垣。嘉靖元年,知縣彭簪甃以石,圍四百九十 六丈,高二丈四尺。上有串屋,闢六門,門各有敵樓。城 南門曰「迎恩」,東南曰「觀湘」,曰「通津」,曰「便民」,北曰「朝天」, 西北曰「望岳。」

耒陽縣城池 明正德六年,知縣王睿始建土城,內 外俱用甎石包砌,周圍計五百五十丈有奇,高一丈 七尺,厚一丈二尺,建門五,曰「環秀、振武、迎恩、興文、通 津。」

常寧縣城池 邑。舊無城。明洪武二十八年,始立木 柵。正統八年,易柵為城。天順八年改用石甃。萬曆元 年,知縣陶敬圖更築。內外俱用青石裹砌,上用石覆, 為永久計,精整迥非他城所及。康熙七年,知縣張問 明修理舊城,圍六百四十七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 二尺。城東門曰「青陽」,南曰「臨柱」,西曰「西江」,北曰「望湘」, 至今完固。

安仁縣城池: 「安仁舊為鎮場,未有城郭。明成化二 十二年,知縣吳興始築土城。正德間,知縣韓宗堯拓 其地,甃以石。知縣袁達繼之,迺畢功。徑圍四百五十 五丈六尺,高一丈九尺。闢五門,東仰高,南來薰、啟秀, 西觀瀾,北迎恩。」

酃縣城池, 邑舊無城,明知縣陶璐、易宗周相繼築 之。圍四百八十丈,高一丈五尺,上蔭以瓦屋四百八 十間。舊有四門:東曰「弘文」,西曰「安濟」,南曰「迎恩」,北曰 「鎮武。」

桂陽州城池 州城拓於宋乾德四年,明成化四年 重甃以石。圍五百二十八丈。東南高二丈一尺,厚一 丈三尺;西北高二丈二尺,厚一丈。為垛一千三百。門 有四:東曰「朝陽」,南曰「迎薰」,西曰「聚寶」,北曰「拱極。」後以 東門不利學宮,別開小東門而閉。其舊城上舊覆以 屋,崇禎十年撤去之,為陽城。城下有壕,向有八池,崇 禎十年,濬為「長池」,後浚為「方池。」康熙十一年,壕池水 漬牆底,知州董之輔築堤培其下,城以無患,至今賴 之。

臨武縣城池, 明天順七年累土為之。成化元年易 以磚石。崇禎三年重修。順治十一年,知縣吳從謙撤 去舊日城堞,覆瓦為陽。城周五百八十二丈,高二丈, 厚一丈二尺有奇,為堞千二百八十。門有四:東曰「迎 暉」,南曰「來薰」,西曰「鎮遠」,北曰「拱極」,各建敵樓。城西南 隅臨溪通小門以便汲。自東以北迤西鑿壕池,廣二 丈,「深八尺,自南迤西,因武溪為池,城下築石岸以為 水防。」

藍山縣城池 舊無城,明天順八年,始建土城,周五 百二十丈,高一丈三尺,厚八尺。城堞六百四十,為樓 六百四十間,土門四座。正德間,始用石包砌,覆以甎, 列雉五百有奇。東南臨江,西北有塹。後形家以北門 當縣治學宮,後言不便。東、南二門舜水衝擊,各增築 月城并城樓各一座。天啟元年,易串樓為平城。門有 四:東曰熙陽,南曰南薰,西曰永安,北曰「拱辰。」

嘉禾縣城池, 縣設自明崇禎十二年,畫民田為城 基,周圍計四里三分,譙樓、雉堞俱無。

永州府

[编辑]

永州府城池, 即古零陵郡城,創於漢武帝元鼎六 年。自漢至五代,皆仍其舊。宋咸淳始廓而增焉。元因 之,明洪武初,更新之。周圍計九里二十七步,高三丈, 廣一丈四尺五寸。東北二面,池深二丈,闊如之。西阻 瀟水,無池。西南至東隄水為池。東一門曰正東,南二 門曰正南太平,西三門曰正西永安、瀟湘,北一門曰 正北,門各有樓。《零陵縣》附郭。

祁陽縣城池 舊城在今治東南。明景泰中移築今 地。成化、崇禎間,逓築之,基址視舊益大。城周圍七里, 高二丈,廣一丈二尺,池深一丈,闊如之。建門六:正東 曰「渡春」,正西曰「控粵」,正南曰「長樂」、「望祁」,東南曰「鎮南」, 東北曰「進賢。」順治十二年,知縣童欽承建城樓於六 門。

東安縣城池, 舊無城,洪武初,始築土城,僅圍縣治景泰間,復加充拓。成化中增高焉。崇禎末,知縣周命 新增修。周圍三百五十丈,高一丈八尺,闊一丈二尺。 池深八尺,闊五尺。門三:東曰賓陽,南曰揆陽,西曰「餞 陽。」每門有樓三間。

道州城池: 舊城夾江,宋淳熙中增築,元末廢。明洪 武初,守禦千戶劉珍改築於江「北。周圍五里九十六 步,高二丈六尺,池深一丈,廣亦如之。門五,曰東南、西 北、小西。」

寧遠縣城池, 明洪武初,築土城。二十九年,展城西 為守禦千戶所營。嘉靖中,知縣周諒重築,壘以石。周 圍四里,高一丈一尺,廣七尺,池深一丈,闊倍之。門五: 東曰文昌,南曰布薰,西曰武定,北曰拱辰,東南曰會 濂。

永明縣城池, 明初為土城,天順中,創立甎城,周圍 三百六十丈,高一丈三尺,廣一丈。東、西、北池深五尺, 闊一丈。南阻江,無池。門四,曰東,曰南、曰西、曰興文門 各有樓。

江華縣城池, 「舊有土牆。明天順六年,始砌以石,覆 以串樓。立東西南北四門,周圍三百六十餘丈,高一 丈,廣八尺。成化間,因苗患,塞西、北二門。」嘉靖間,知府 史朝富增修外城。隆慶二年,知縣蔡光復增廣城東、 南面二百三十五丈。萬曆十一年,知縣江光運增廣 西、北面「二百六十丈,開西、北一門,周圍計八百五十 五」丈,高二丈,廣一丈五尺,池深五尺,闊七尺,門三,曰 東,曰南,曰西,各有樓。

新田縣城池, 即新田營舊址,甃石為之,周圍五百 三十七丈,高一丈五尺,廣五尺,池深五尺,闊一丈。門 四:東曰嵎暘,南曰文明,西曰西成,北曰迎恩,每門有 樓。

枇杷守禦千戶所城池 在永明縣南四十里。明洪 武十四年,築石為之,周圍六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二 尺,厚一丈,池深一丈,闊三丈。門五,曰東南、西北、小西, 各有譙樓。

桃川守禦千戶所城池 在永明縣西南四十里。明 洪武二十九年築,周圍五百五十丈,高一丈五尺,厚 一丈,池深一丈五尺,闊如之。門四,曰東西、南、北各有 譙樓。

錦田守禦千戶所城池 在江華縣西南一百八十 里。明洪武初築,弘治間重修。周圍三百二十四丈,高 一丈,闊五尺。池深五尺,闊如之。門二,曰東西,各有譙 樓。

寶慶府

[编辑]

寶慶府城池 晉邵陵郡。在城北二里,即楚白公勝 所築,後移治稍南。明洪武間,總制胡海洋造。城高二 丈五尺,圍一千五百二十九丈,計九里十三步。西南 月城二。順治十二年,偏沅巡撫袁廓宇增修,建門四: 東曰朝天,西曰定遠,南曰大安,北曰「慶豐。」邵陽縣附 郭。

新化縣城池, 宋熙寧五年「建。成化十三年,知縣雷 沖增築城垣,高一丈,厚四尺,架木覆瓦。明正德十四 年,知縣郭轔即舊址創砌石城,周圍七百六十丈,計 四里三分,高一丈。門四:東曰通濟,西曰永隆,北曰拱 辰,南曰進寶。」

城步縣城池, 舊城圍五里三分,高一丈八尺,闊八 尺,上覆串樓二百二十間。明嘉靖丙寅,署印判官徐 機因南城臨江,增東西各二十四丈,串樓各二十四 間。至嘉靖三十八年,知縣竹密建議用石砌。

武岡州城池, 明洪武初,江陰侯吳良增築舊壘為 城,周圍七百四十六丈,高二丈,闊八尺,上豎戰樓七 百六十四間。門四:東曰「宣恩」,西曰「定遠」,南曰「濟川」,北 曰「迎祥。」正德十三年,知州龔震又建一門,曰「新南。」嘉 靖二十九年,岷康王又奏添土城一座。

新寧縣城池, 舊無城,明景泰辛未,知縣唐榮徙治 於舊縣西,築土城。成化庚寅,甃石,高一丈五尺,周圍 數百步,計二里。門四:東曰迎陽,南曰永阜,西曰懷遠, 北曰「拱極。」

岳州府

[编辑]

岳州府城池, 自春秋時,楚子使王孫由于城麇。三 國吳魯肅城巴丘,晉陶侃亦城巴丘,在府東八里。宋 元嘉十六年,因魯肅舊圍增築,內跨岡嶺,外濱三江。 歷代俱仍其舊。有門曰楚澤,曰碧湘,曰「會泉。」明洪武 四年,始拓而築之。二十五年,指揮音亮重加甃砌,周 一千四百九十八丈,計七里,高二丈六尺有奇,雉堞 一「千三百六十有六,高四尺,為門者六。」永樂間廢昌 江門。萬曆末,又廢水西門。今門四:東曰朝陽,西曰「岳 陽」,南北各以方名,咸有月城。東、南門外各有橋者一。 北鑿河,周千餘丈,深二丈,闊二十餘丈,即古湟也。西 濱大江。隆慶初,副使施篤臣築土堤禦水。六年,同知 鍾崇文於岡上加砌女城,自南徂北,周數百丈,高六 尺。《巴陵縣》附郭。

臨湘縣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十一年,知縣唐涓始築土城。十八年,知縣羅俊、弘治十六年,知縣黃嵩,相 繼修砌。

平江縣城池, 舊名「羅漢。」高定楚之六年,城羅縣。今 舊縣鄉猶有土城遺址,徙今治,無城,即唐元和時所 遷地名也。明弘治八年,知縣劉廷重創東西南北四 衢:曰康阜,曰時和,曰迎恩,曰惠濟。門各有樓。正德七 年更築。隆慶元年,知縣夏子諒輸貲修築,周一千三 百一十五丈,高一丈五尺,闊一丈二尺,仍舊。四門各 有樓,水門六。

華容縣城池: 「舊土城周七百餘丈,宋至和所築。明 成化十三年,知府戴璿、知縣鮑德修土城,高一丈五 尺,厚倍之。二十年,知縣梁澤砌以甎,改安南門。」沿江 面南,闢西門。嘉靖三十六年,知縣毛銳塞西門,闢新 南門。四十三年,知縣葉景芳復塞之。今惟四門:東曰 「平江,南曰沿江」,西曰西門,北曰「石首。」

澧州城池 城自隋改為松縣,築松縣城。唐、宋遷徙 無常。明洪武初,復遷於此,總督蕭傑壘土為之。永樂 二年,甃以甎,高一丈五尺,上加女牆,周千丈,外有壕。 成化中,指揮柴啟更築城址。嘉靖中,參政劉廷誥更 名東門曰澧陽,南曰蘭江,西曰石慈,北曰松滋、金川。 順治六年,守道王燧、知縣湯調鼎修砌。八年,建月城 三,敵臺六座。

慈利縣城池: 舊無城。正德中,知縣劉最于東、西衢 口壘土為城。嘉靖中,知縣劉長春重修,創北門樓。隆 慶四年,知縣梁可大遷縣治於官塔塘,築土垣二百 丈,為門四。

永定衛城池, 明洪武二年,以永順宣慰司羊峰地, 創羊山衛。後以羊峰險阻,遷今地,改名「大庸衛。」建文 元年,指揮黃裳甃以磚,周「二千一十丈有奇,廣九里 一百二十武,高二丈四尺。雉堞一千六百五十垛,高 四尺,門五,各以『方』」名。

九谿衛城池, 明洪武二十三年,指揮呂成、韓忠築, 高一丈八尺,周一千丈,廣九里。西南壕塹四百八十 丈,東隅大河,為壕五百二十丈,雉堞九千三十五,串 樓九百一十八間,門四,各有樓。東曰「朝天」,南曰「迎薰」, 西曰「定邊」,北曰「拱極。」

大庸守禦所城池, 明洪武末移今永定舊地。千戶 武才築,周五百丈,廣二里二百八十武,高一丈,雉堞 九百二十四,門四,各以方名。

安福守禦所城池, 洪武二十五年,千戶李樵築,高 一丈七尺,周五百五十三丈,廣二丈五尺,東西門各 一,南阻山,無門。

添平守禦所城池 土城,周三百八十丈,高六尺。 麻寮守禦所城池 土城,周四百一十五丈,高六尺。

常德府

[编辑]

常德府城池 城自周赧王三十七年楚人張若築。 後唐副將沈如常,上下砌二石櫃,以殺水勢。元延祐 六年,常德路郡監哈請幫助識別此字。「於府學前砌石櫃一座。」明洪 武甲辰,總制胡汝即舊城修之。六年,常德衛指揮孫 德壘以甎石,覆以串樓,作六門,浚深池。城高二丈五 尺,周圍一千七百三十三丈,計九里十三步。六門:東 曰永安,上南曰神鼎,下南曰臨沅,西北曰常武,正西 曰清平,北曰拱辰,南臨大江,東、西、北壕池環之。崇禎 十年,楊嗣昌疏築新城,高二丈。武陵縣附郭。

桃源縣城池, 「『明成化十六年通判張瑛始築土城, 低窪處立排柵。弘治十年知縣李文顯補築,建四門: 東曰迎恩,東南曰迎薰,南曰通道,北曰通郭』。崇禎十 三年楊嗣昌題建甎城,工未竟。」 龍陽縣城池, 「元至正間始築土城。明成化十一年 知縣周泰即舊城甃以甎,設六門,高一丈二尺,周圍 八百八十七丈。崇禎十一」年,邑紳史贊舜、袁鯨各捐 金助修,增高五尺。

沅江縣城池, 明成化十一年,知縣范玨築土城,高 六尺,周圍計五里,東西南北四門。未浚池,蓋猶屬草 創云。

辰州府

[编辑]

辰州府城池, 開自漢初。明洪武參軍詹中採石甃 之。弘治初,知府汪正更建城門串樓,東曰「朝陽」,上南 曰「環碧」,中南曰「水星」,下南曰「沐波」,西曰「通河」,北曰「拱 辰。」康熙二十年,知府劉應中增修。城高一丈九尺,周 圍計九百六十六丈,又於東西展三百四十七丈,壕 深一丈,闊五尺。沅陵縣附郭。

瀘溪縣城池 治舊在洗溪,宋改徙瀘江口。明萬曆 初,知縣王京又改移邑市中。衢城未築。

辰谿縣城池, 明正統中建城。萬曆三十八年,邑令 曹行建,尤天德易石。

漵浦縣城池, 邑舊無城,元至正中,邑人築。明萬曆 壬申,邑令王京重修。門四:東曰「朝陽」,西曰「阜城」,南曰 「迎薰」,北曰「星拱。」

沅州城池, 明洪武癸丑,江夏侯周德興築城,周二 里餘,開設四門:東曰「澄睿」,西曰「籌邊」,東曰「秀水」,西曰「威遠。」

黔陽縣城池 舊有城,明正統靖遠伯王驥復築。隆 慶五年,邑令劉輔重修。門四:東曰寅賓,西曰安遠,南 曰迎春,北曰「宣化。」

麻陽縣城池 明成化「中,開府吳琛築土城。正德中, 邑令張熇砌以甎,開設四門。」嘉靖二十六年,邑令朱 瓚乃立大樓,增闢北門,採石重修。

郴州

[编辑]

郴州城池, 漢太守楊璆所築。周顯德三年,重築子 城。淳熙己酉,太守丁逢重築,建城門。嘉定庚午,太守 葉崇作衛頭城。明洪武己酉,展築今城,周五百九十 三丈三尺,高二丈五尺。門四:南曰「薰風」,北曰「僊桂」,東 曰「朝陽」,西曰「瞻極。」

永興縣城池, 舊皆土築,明洪武中,以甎砌之,立四 門,有樓,東曰《朝旭》,南曰《迎薰》,西曰《望暉》,北曰「拱北。」周 三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

興寧縣城池, 周四百丈,高二丈,厚一丈,東、西、南、北 正樓四座,串樓三百六十間,開設四門。

宜章縣城池, 周三百五十丈,厚一丈,南北有樓,東 西未建。

桂陽縣城池, 舊皆土城。明洪武中,甎砌,四門,有樓, 東曰賓陽,南曰齊雲,西曰懷鳳,北曰「望京。」周三百二 十丈,高一丈二尺。

桂東縣城池 邑。舊無城。明成化乙卯,吳公琛築土 垣。正德九年,御史王守仁砌石門二,周二百六十餘 丈,高一丈七尺,串樓一百六十間。城下有壕,深一丈, 樓三座,門三:東曰右文,南曰阜城,西曰「靖武。」

靖州

[编辑]

靖州城池, 舊楊氏土城,在渠江上流。宋崇寧間,遷 於純福坡下。明洪武三年,增築城垣,下砌以石,上覆 以瓦。周圍九百四十二丈有奇,高一丈九尺,厚一丈 二尺。門五:曰正東、正南、小南、正西安樂。池則東有渠 江,西有藕荷塘,南有潩溪,北有後山溪,黔楚孔道,此 實為扼要云。

會同縣城池, 宋崇寧間建立土城,約三里。門三,曰 東門、南門、西門。明天順間,知縣張昌增修,高一丈八 尺,厚一丈一尺。明成化間,知縣薛敬承砌以方石。今 仍之。

通道縣城池 明洪武十四年立,門三。成化八年,知 縣周鑑易以磚砌。

綏寧縣城池, 世傳諸葛武侯所築。明初拓之,周圍 二里三分,門三。成化間增修,砌石高一丈五尺,厚一 丈一尺。

天柱縣城池, 「原係天柱所,周圍三里三分,門四。自 改縣後,知縣朱梓增城一百八十餘丈,今仍之。」 銅鼓衛城池, 明洪武間,建立土城,周圍三里,門四。 《五開》「衛城池, 明初建,周圍七里三分,砌以方石,高 一丈八尺,厚一丈二尺,門五。」

平溪衛城池 明永樂間建,周圍四里三分,城門四, 高一丈二尺,厚一丈一尺。今仍之。

「清浪衛城池 土城,明成化間建,周圍三里三分。今 仍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