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7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七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七十七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七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七十七卷目錄

 車輿部雜錄

 車輿部外編

考工典第一百七十七卷

車輿部雜錄

[编辑]

《易經小畜》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大全平庵項氏曰:「輻, 陸氏《釋文》云:『本亦作輹』。按:輻,車轑也;輹,車軸轉也。輻 以利輪之轉,輹以利軸之轉。然輻無說理,必輪破轂 裂而後可說。若輹則有說,時車不行則說之矣。」《大畜》 《大壯》皆作「輹」字。

《大有》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象》曰:「大車以載」,積 中不敗也。大全雲峰胡氏曰:《坤》為大輿,九二體《乾》,而曰 「大車」者,輿指軫之方而能載者言,車則以其全體而 言,引之以馬之健,行之以輪之圜,皆《乾》象也。況九二 以剛居柔,柔則其虛足以受,剛則其健足以行,有大 車象,得應乎五,載上之象。不曰「吉」者,大臣任天下之 重職當如此也。

《賁》,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本義「剛德明體」,自「賁」于下,為 舍非道之車,而安于徒步之象。

《剝》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大全臨川吳氏 曰:下五陽皆已剝,獨存一陽在上,如木之果實皆已 落,獨一碩大之果不為人所食,而猶在木末。君子謂 一陽,《坤》為輿,五陰承載上九之一陽,如人之在車上。 君子筮得此爻,則其象為得輿,而占亦如之。

《大畜》。九二,輿說輹。《象》曰:「輿說輹」,中無尤也。本義九二亦 為六五所畜,以其處中,故能自止而不進,有此象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日閑輿衛,利有攸往。程傳輿者,用 行之物。衛者,所以自防。當自曰常閑習其車輿與其 防衛,則「利有攸往」矣。大全平菴項氏曰:「衛,古書之稱,皆 武衛也。《考工記》:『周人上輿車,有六等之數:戈也、人也、 殳也、戟也、矛也、軫也,皆衛名』。」

《大壯》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程傳輹, 輪之要處也。車之敗,常在折輹,輹壯則車強矣。云「壯 于輹」,謂壯于進也。

《睽》:六三:見輿曳,其牛掣。程傳《輿曳》,牽於後也。《牛掣》。阻於 前也。本義三居二陽之間、後為二所曳、前為四所掣 姤。初六、繫于金柅、貞吉。程傳《柅》所以止車,金為之堅,強 之至也。

《困》:九四:來徐徐,困於金車,吝有終。程傳金,剛也。車、載物 者也。二以剛在下載己,故謂之「金車。」

《既濟》: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本義輪在下,尾在後,初 之象也。「曳輪」則車不前,「濡尾」則狐不濟。既濟之初,謹 戒如是,「無咎」之道。

《未濟》:九二:「曳其輪,貞吉。」程傳「倒曳其輪」,殺其勢,緩其進, 戒用剛之過也。

《說卦》:「坤為大輿。」「為《大輿》」,取其能載物也。大全張氏曰: 三畫虛,所容載者多也。《坎》惟二畫亦為輿,而不得為 大也。

「《坎》為弓輪」,其于輿也「為多眚,為通。」弓者激矢,取如 水激射也。輪者,運行,如水行也。大全徐氏曰:陽在陰中, 抑而能制,故為矯揉。為弓輪。弓蓋二十八,所以蔽其 車之上,輪幅三十六,所以載其下。弓與輪,皆矯揉之 所成也。揉在下,不任重,故於輿為多眚。坎維心亨,故 「為通。」吳氏曰:「多眚,謂有險陷而多阻礙也。」

《書經虞書舜典》:「五載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 試以功,車服以庸。」

《周書酒誥》:「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 厥長,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

《顧命》,「大輅在賓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先輅在左塾之 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詩經召南鵲巢》篇:「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朱註一車兩輪, 故謂之「兩。」諸侯之女嫁於諸侯,送御皆百兩也。 《何彼穠矣》《篇》「曷不肅雝」,王姬之車。朱註王姬下嫁於諸 侯,車服之盛如此,而不敢挾貴以驕其夫家,故見其 車者,知其能敬且和以執婦道也。

《邶風·匏有苦葉篇》,「濟盈不濡軌。」朱註軌,車轍也。大全竹房 張氏曰:「《說文》曰:『軌,車轍也。從車九。軓,車軾前也。從車。 凡,音犯』。諸家言之詳矣。然《集傳》獨從『軌』,蓋以九牡」聲 之葉也;「軓」聲則難葉矣。廬陵羅氏曰:「《周禮輈人》疏:『轍 廣謂之軌,轂末亦為軌』。《韻會》曰:『車軸謂轊頭也。轊即 車頭之端。貫轂者,車輪廣狹高下,皆定於軌,軌同則 轍、跡亦同。後人因謂車轍亦曰軌。《曲禮》:『塵不出軌』』」,以 高下言;《中庸》「車同軌」,以廣狹言。蓋車輪崇六尺六寸, 軌居輪中,若濡軌,則水涉三尺三寸。

《泉水》篇:「載脂載舝。」朱註《脂》,以脂膏塗其舝,使滑澤也。舝車軸也。不駕則脫之,設之而後行也。大全《釋文》曰:「舝,車 軸頭金。」

《衛風碩人》篇:「翟茀以朝。」朱註翟,翟車也。夫人以翟羽飾。 車。茀,蔽也。婦人之車,前後設蔽。大全孔氏曰:「婦人不露 見,車前後設障謂之茀,因以翟羽為飾也。」

《氓》篇:「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朱註言「以爾之車來迎,當以 我之賄往遷」也。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帷裳,一名童容。故《巾車》云:「重 翟、厭翟、安車,皆有容蓋。」鄭司農云:「容謂襜車,山東謂 之《裳韋》。或曰:童容,以幃障車之傍,如裳以為容飾,故 或謂之幃裳,或謂之童容。其上有蓋,四傍垂而下,謂 之襜。故《雜記》曰:『其輤有裧』。」註云:「『裧謂鱉甲邊緣』。是也。」 然則童容與襜別,司農云:「謂襜車者,以有童容,上必 有襜,故謂之為襜車也。」此唯婦人之車飾為然,故《士 昏禮》云「婦車亦如之,有襜」是也。幃裳在傍,渡水則濕。 《鄭風·大叔于田》篇:「執轡如組,兩驂如舞。」朱註「《車》衡外兩 馬曰驂。」「如舞」,謂諧和中節,皆言御之善也。大全董氏曰: 「五御之法,有舞《交衢》者,即所謂如舞也。服馬制於衡, 不得如舞,其如舞者,驂也。」

《秦風·車鄰》篇「有《車鄰鄰》。」朱註《鄰鄰》,眾車之聲。

《駟鐵篇》:「輶車鸞鑣,載獫歇驕。」朱註輶,輕也。鸞,鈴也,效鸞 鳥之聲。鑣,馬銜也,驅逆之車,置鸞于馬銜之兩旁,乘 車則鸞在衡和在軾也。大全孔氏曰:「《夏官》:田僕掌設驅 逆之車。」驅驅禽逐,前趨後逆,御還之,使不出圍。《埤雅》 曰:「輶車置鸞於鑣,異於乘車者。驅逆之車,則尚輕疾 故也。」

《渭陽篇》:「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朱註路車,諸侯之車也。 《檜風·匪風》篇:「匪車偈兮。」朱註偈疾驅貌。

匪車嘌兮,朱註《嘌》,漂搖不安之貌。

《小雅·采薇》篇:「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 業。」朱註《路》,戎車也。「君子」,謂將帥也。大全孔氏曰:「乘《路車》而 稱君子,故知為將帥也。」

《出車》篇:「我出我車,于彼牧矣。」朱註此《勞還帥》之詩,追言 其始受命出征之時,出車于郊外。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朱註郊在牧內。

出車彭彭,朱註《彭彭》,眾盛貌。

《杕杜》篇:「檀車幝幝。」朱註檀,堅木,宜為車。幝幝,敝貌。 《采𦬊篇》:「戎車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朱註嘽嘽,眾也。 焞焞,盛也。

《小雅·車攻》篇:「我車既攻。」朱註攻堅也。

田車既好,朱註《田車》,田獵之車。

《正月》篇:「其車既載,乃棄爾輔。」朱註「輔」,如今人縛杖于輻, 以防輔車也。

無棄爾輔,貟于爾輻。屢顧爾僕,不輸爾載。終踰絕險, 曾是不意。朱註此承上章,「若能無棄爾輔以益其輻」,而 又數數顧視其僕,則不墮爾所載而踰於絕險,王曾 不以是為意乎。

何人斯篇。「爾之亟行,遑脂爾車。」朱註言亟行,則何暇脂 其車哉?今「脂其車」,則非亟也。

《無將大車》篇:「無將大車,祇自塵兮。」朱註《將》,扶進也。「大車」, 平地任載之車,駕牛者也。

《車舝篇》:「間關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朱註間關,設舝, 聲也。舝,車軸頭鐵也。無事則脫,行則設之。《昏禮》親迎 者乘車,故言「間關。」然設此車舝者,蓋思彼孌然之季 女,故乘此車往而迎之也。

《綿蠻篇》:「命彼後車,謂之載之。」朱註後車,副車也。 《何草不黃篇》:「有棧之車,行彼周道。」朱注《棧車》,役車也。言 不得休息。

《大雅·大明》篇:「檀車煌煌。」朱注《煌煌》,鮮明貌。

《皇矣篇》:「與爾臨衝。」朱注臨,臨車也,在上臨下者也。衝,衝 車也,從旁衝突者也。

《卷阿》篇:「君子之車,既庶且多。」

《魯頌泮水》篇:「戎車孔博,徒御無斁。」

《禮記·曲禮》:「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陳注《疏》:言「為人子」, 謂父在時也。古之仕者,一命而受爵,再命而受衣服, 三命而受車馬。有車馬則尊貴之體貌備矣。今但受 三賜之命,不與車馬同受,故言不及車馬也。君之有 賜,所以禮其臣;子之不受,不敢並於親也。

獻車馬者執策綏。陳注《疏》曰:「策馬杖綏」,上車之繩。車馬 不上於堂,但執策綏呈之,則知有車馬。

「為君尸」者,大夫士見之則下之。君知所以為尸者,則 自下之。尸必式,必乘以几。陳注古者,車中以式為敬。式, 車前橫木也。馮之以禮,人首必小俛,以是為敬。式,視 馬尾俯首之節也。几,尊者所馮以養安也,故尸之乘 車用之。

「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 陳注君與大夫或同途而出,君過宗廟而式,則大夫下 車。士於大夫,猶大夫於君也。庶人卑賤,且貧富不同, 故《經》不言庶人之禮。古之制禮者,皆自士而始也。 前有車騎,則載飛鴻。陳注鴻,鴈也。鴈飛有行列,與車騎 相似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於馬前。陳注《策馬》杖也。僕者執 之立於馬前。所以防奔逸也。

《已駕》僕展軨效駕。陳注《軨》,車之轄頭。僕者展視軨遍,即 入而效白於君,言「車駕竟。」

奮衣由右上,取《貳綏》跪乘。陳注僕先出就車於車後,自 振其衣以去塵,從右邊升上。貳,副也。綏,登車索也。僕 先試車時,君猶未出,未敢依常而立,所以跪而乘之 以為敬。

執策分轡,驅之五步而立。陳注轡,馭馬索也。車一轅,而 四馬駕之,中央兩馬夾轅者名服馬,兩邊名騑馬,亦 曰驂馬。每一馬兩轡,以驂馬內轡繫於軾前,其驂馬 外轡并兩服馬各二轡,六轡在手,右手執杖,以三轡 置空手中,以三轡置杖手中,故云「執策分轡」也。驅之 者,試驅行之也。「五步而立」者,以待君出。

「君出就車則僕」,「并轡授綏,左右攘辟。」陳注君出就車,則 僕并六轡及策,置一手中,以一手取正綏授於君,令 登車,於是左右皆遷卻以避車,使不妨車之行也。 車驅而騶,至於大門,君撫僕之手而顧,命車右就車, 門閭溝渠必步。陳注君在左,僕人中央,勇士在右,既至 大門,恐有非常,故回命,命右。「上車至門閭,溝渠必下」 者,過門閭必式,君式則臣當下也。溝渠險阻,恐有傾 覆,亦須下扶持之也。「僕不下」者,車行由僕,故不下也。 客車不入大門,婦人不立乘。陳注馬氏曰:「客車不入大 門,所以敬主,主人出大門迎之,所以敬客。故《覲禮》偏 駕不入王門。公食大夫禮賓,乘車在大門外西方。若 諸侯不以客禮見王,則墨車龍旂可以入大門,故《覲 禮》墨車龍旂以朝。婦人乘安車,故不立乘。」

故君子式《黃髮》,下卿位,入國不馳,入里必式。陳注《式黃 髮》,敬老也。下卿位,敬大臣也。《禮》:君出則過卿位而登 車,入則未到卿位而下車。入國不馳,恐車馬躪轢人 也。十室猶有忠信,二十五家之中豈無可敬之人?故 入里必式,所謂不誣十室也。

「祥車曠左」,乘君之乘車。不敢曠左,左必式。陳注疏曰:祥 猶吉也。吉車,謂生時所乘,葬時用為魂車。車上貴左, 僕在右,空左,以擬神也。王者五路,玉、金、象、木、革。王自 乘一,餘四從行。臣乘此車,不敢空左。空左,則似祥車, 凶也。左必式者,不敢自安,故恆憑式乘車,君皆在左, 若兵戎革路,則君在中。

國君不乘奇車,車上不廣欬,不妄指。陳注「奇車」,奇邪不 正之車也。大全方氏曰:「不廣欬者,慮聲容之駭人聽,不 妄指者,慮手容之駭人視也。」

立視五巂,式視馬尾,顧不過轂。陳注立,謂立於車上也。 嶲,規也。車輪一周為一規。乘車之輪高六尺六寸,徑 一圍三得一丈九尺八寸。五規為九十九尺,六尺為 步,總為十六步半,在車上所視,則前十六步半也。馬 引車,其尾近車闌車上憑式下頭時不得遠矚,但瞻 視馬尾。轂,車轂也,若轉頭不得過轂,《論語》云「車中不 內顧」是也。

國中以策彗,卹勿驅塵不出軌。陳注入國不馳,故不用 鞭策,但取竹帶葉者為杖,形如埽帚,故云「策彗。」微近 馬體,搔摩之卹,勿搔摩也。軌,車轍也,行緩故塵埃不 飛揚出軌外也。《朱子》曰:「策彗,疑謂策之彗,若今鞭末 韋帶耳。」

國君下齊牛,式宗廟;大夫士下公門,式路馬。陳注「下」,謂 下車也。《疏》引熊氏說此文誤。當云「國君下宗廟,式齊 牛。」大全嚴陵方氏曰:「齊牛,祭牲也。歲時必齊戒以朝之, 故謂之齊牛。國君式齊牛,下宗廟,則所以奉神者不 敢不敬故也。」

乘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左必式。陳注此言人 臣習儀之節。路馬,君駕路車之馬也。既衣朝服,又鞭 策,則但載之而不用,皆敬也。君升車,則僕者授綏,今 臣以習儀而居左,則自馭以行,不敢使車右以綏授 己也。「左必式」者,既在尊位,當式以示敬。

問士之冨,以《車數》對。陳注上士三命,得賜車馬,故問士 冨則以車數對也。 《檀弓》「五十,無車者不越疆而弔人。」陳注始衰之年,不可 以筋力為禮也。

「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陳注「塗車」,以泥為車 也。束草為人形,以為死者之從。衛謂之「芻靈」,略似人 形而已,亦明器之類也。

《赴車》不載櫜韔。陳注赴車,告赴於國之車。凡告喪曰「赴 車。」

《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 止佐車,佐車止則百姓田獵。」陳注殺,獲也。獲所驅之禽 獸也。綏,旌旗之屬也。下偃,仆之也。佐車,即《周禮》驅逆 之車也。

命服命車,不粥于市。

《兵車》不中度,不粥于市。

《曾子問》:「天子巡守以遷廟主行,載於齊車,言必有尊 也。」陳注《齊車》,金路也。又名曰「公禰。」

《郊特牲》:「卷冕路車,可陳也,而不可好也。」大全嚴陵方氏曰:「《路車》即大輅也,可陳之以為儀,而不可資玩好之 用。」

《內則》:「適子庶子祗事宗子宗婦,雖貴富,不敢以貴富 入宗子之家,雖眾車徒舍於外,以寡約入。子弟猶歸 器衣服、裘衾、車馬,則必獻其上,而後敢服用其次也。」 《玉藻》:「年不順成,則天子素服,乘素車,食無樂。」

年不順成,大夫不得造車馬。

君賜車馬,乘以拜賜。

《少儀》「兵車不入廟門。」陳注「兵車」雖並為送喪之用,以其 本戰伐之具,故亦不可入於廟門。

車馬之美,匪匪翼翼。陳注「《匪匪》言行而有文」,《翼翼》,言載 而有輔也。

「車則說綏」,執以將命。說音脫

《乘兵車》,出先刃,入後刃。陳注先刃,刃向前也;「入後刃」,不 以刃向國也。

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陳注幾漆飾之,《畿》限也。幾音祈 《學記》:「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陳注馬子始學駕車之 時,大馬駕在車前,將馬子繫隨車後而行,故云「反之。」 所以然者,此駒未曾駕車,若忽駕之,必驚奔。今以大 馬牽車於前,而繫駒於後,使日日見車之行慣習,而 後駕之不復驚矣。

《雜記》:「諸侯行而死於館,則其復如於其國。如於道,則 升其乘車之左轂,以其綏復。」陳注《乘車》,其所自乘之車。 在家則升屋之東榮。車向南則左在東也。

其輤有裧,緇布裳帷,素錦以為屋而行。陳注輤,載柩之 車,上覆飾也。大夫士死於道,則升其乘車之左轂,以 其綏復。如於館死,則其復如於家。大夫以布為輤而 行,至於家而說輤,載以輲車,入自門,至於阼階下而 說車,舉自阼階,升適所殯。

《祭義》:「見老者則車徒辟。」陳注《車徒辟》,言或乘車或徒步, 皆當避之也。

《經解》:「天子升車則有鸞和之音。」陳注《鸞》《和》,皆鈴也。鸞在 衡,和在軾。

哀公問「車得其式。」陳注六等之數,「作車之式,五路之用, 乘車之式。」

《坊記》:「君不與同姓同車,與異姓同車不同服,示民不 嫌也。」

「於父之執,可以乘其車,不可以衣其衣,君子以廣孝」 也。陳注車所同,衣所獨,故「車可乘,衣不可衣。」

「父母在,饋獻不及車馬」,示民不敢專也。

《緇衣子》曰:「苟有車,必見其軾。」陳注「《登車》而有所禮,則憑 軾。」有軾則有車,無車則何所憑而式之乎?

《儀禮·士昏禮》:「主人爵弁,纁裳,緇袘從者畢,元端乘墨 車,攝從,車二乘,執燭前馬。」墨車,漆車,士而乘墨車, 攝盛也。疏:案《周禮》大夫乘墨車,士乘棧車,庶人乘役 車,士乘大夫墨車,為攝盛。

「婦車亦如之」,有裧。「亦如之」者,車同等。士妻之車,夫 家共之。大夫以上嫁女,則自以車送之。裧車裳幃,《周 禮》謂之容車,有容則有蓋。

婿御婦車授綏,姆辭不受。婿,御者,親而下之。綏,所 以引升車者。《曲禮》曰:「僕人之禮,必授人綏。」

婦乘以几,姆加景,乃驅,御者代。《乘以几》者,尚安舒 也。驅,行也。行,車輪三周,御者乃代婿也。

婿乘其車,先俟於門外。婿車在大門外,乘之先者, 道之也。男率女,女從男,夫婦剛柔之義,自此始也。 覲禮:「乘墨車,載龍旂弧韣,乃朝。」墨車,大夫制也。乘 之者,「入天子之國,車服不可盡同也。」

天子賜侯氏以車服,迎於外門外,再拜。《賜車》者,同 姓以金路,異姓以象路也。

《左傳桓公二年》:「大路越席,昭其儉也;鍚鸞和鈴,昭其 聲也。」

《國語·越語》:「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 資車,以待乏也。」

《禮斗威儀》:「山車垂句。」山車者,自然之車也。句者,曲也, 不揉治而自員曲,故言「垂句。」

《孝經援神契》:「德至山陵,則山出根車,應載萬物。」金車 者,王者至,行仁德則出。虞舜德盛於山陵,故山車出。 山車者,自然之物也,山藏之精,與象車相似,舜仁德 盛,山車垂綏。

《老子無用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法本篇:「致數車無車。」致,就也。言人就車數之,為輻、 為輪、為轂、為衡、為輿,無有名為車者,故成為車。以喻 王侯不以尊號自名,故能成其貴。

《韓子外儲說》:或曰:「景公不知用勢,而師曠、晏子不知 除患。夫獵者託車輿之安,用六馬之足,使王良佐轡, 則身不勞而易及輕獸矣。今釋車輿之利,捐六馬之 足,與王良之御,而下走逐獸,則雖樓季之足,無時及 獸矣。託良馬固車,則臧獲有餘。國者,君之車也;勢者, 君之馬也。夫不處勢以禁誅擅愛之臣,而必德厚以 與天下齊行以爭民,是皆不乘君之車,不因馬之利, 舍車而下走者也《史記封禪書》:「古者封禪為蒲車,惡傷土石草木。」 《大戴禮記保傅》篇:「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 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居 則習禮文,行則鳴珮玉,升車則聞和鸞之聲。是以非 僻之心無自入也。在衡」為鸞,在軾為和,馬動而鸞鳴, 鸞鳴而和應聲曰和,和則敬,此御之節也。上車以和 鸞為節,下車以珮玉為度,上有雙衡,下有雙璜,衝牙 玭珠以納其間,琚瑀以雜之。行以《采茨》,趨以《肆夏》,步 環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后玉鏘鳴 也。古之為路車也,蓋圓以象天,二十八橑以象列星 軫方以象地,三十輻以象月。故仰則觀天文,俯則察 地理,前視則睹鸞和之聲,側聽則觀四時之運,此《巾 車教》之道也。

《淮南子主術訓》:「聖主之治也,其猶造父之御齊。輯之 於轡銜之際,而急緩之於唇吻之和。正度於胸臆之 中,而執節於掌握之間。內得於心中,外合於馬志。是 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 誠得其術也。是故權勢者,人主之車輿也;大臣者,人 主之駟馬也。體離車輿之安,而手失駟馬之心,而能」 不危者,古今未有也。

《說林訓》:「蓋非橑不能蔽日,輪非輻不能追疾。」「為車」 者步行。為轂立三十輻,各盡其力,不得相害。使一 輻獨入,眾輻皆棄,豈能致千里哉?「輻之入轂」,各植 其鑿,不得相通,猶人臣各守其職,不得相干。

《人間訓》:「夫車之所以能轉千里者,以其要在三寸轄。」 《泰族訓》「輪圓輿方轅,從衡橫勢施便也。」「軸不運,而 三十二輻各以其力旋車,有勞軼,動靜而後能致遠」, 能致千里者,乃不動者也。

《鹽鐵論》:「古者椎車無柔,棧輿無植,及其後,木軨不衣, 長轂數輻,蒲薦笠蓋,蓋無染絲之飾,大夫士則單」請幫助識別此字。 木具盤韋柔革。常民染輿,大軨蜀輪。今庶人富者,銀 黃華左搔,結綏韜杠。中者錯鑣塗采,珥靳飛鈴。 《文學》曰:「執轡非其人,則馬奔馳;執軸非其人,則船覆 傷。昔吳使宰嚭持軸而破其船,秦使趙高執轡而覆 其車。」今廢仁義之術,而任刑名之徒,則復吳秦之事 也。

《後漢書光武本紀》雲:「車。」即樓車,升之以望敵,猶《墨 子》云公輸般為雲梯之械。

《馬援傳》:援為新息侯,謂官屬曰:「吾從弟少游,常哀吾 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 御款段馬,為郡掾吏,守墳墓,鄉里稱善人,斯可矣。致 求盈餘,但自苦耳。」

《白虎通》:「制車以步,故立乘天子大路。路,大也,道也,正 也。君至尊,制度大,所以行道德之正也。諸侯路車,大 夫軒車,士飾車。」

《黃憲外史》:「天子以輿載命,諸侯以輿載職,士以輿載 道。」

《風俗通》:「車一兩」,謂兩兩相與體也。原其所以言兩者, 箱裝及輪,兩兩而耦,故稱兩爾。

「桑車榆轂,聲聞數里。」《俗說》凡人柔桑作車,又以榆為 轂,牢強朗徹,聲嚮乃聞數里。

鹿車,柴車也。窄小,裁容一鹿,故云「漢冗散郎乘之。」 蔡邕《獨斷》:「永安七年建。金根、耕根。」諸御車,皆一轅,或 四馬,或六馬。金根箱輪皆以金鎛,正黃,兩臂前後刻 金,以作龍虎鳥龜形。上但以青縑為蓋,羽毛為後戶。

按蔡邕獻帝時人此作永安七年疑誤

乘輿出於律。《律》曰:「敢盜乘輿服御物。」謂天子所服食 者也。天子至尊,不敢渫瀆言之,故托之於乘輿。乘猶 載也,輿猶車也。天子以天下為家,不以京師宮室為 常處,則當乘車輿以行天下,故群臣託乘輿以言之, 或謂之車駕。

古者,「天子親袒割牲,執醬而饋,三公設几,九卿正履, 使者安車軟輪,迎送而至其家,天子獨拜於屏。其明 旦,三老詣闕謝」,以其禮過厚故也。

巡狩校獵還,公卿以下陳洛陽都亭前街上。乘輿到, 公卿下拜。天子下車,公卿親識顏色,然後還宮。《古語》 曰:「在車則下。」惟此時施行。

《風土記》:越俗性率朴,初與人交有禮,封土壇,祭以犬 雞,祝曰:「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

《宋書禮志系本》云:「奚仲始作車。」按庖羲畫八卦而為 大輿,服牛乘馬,以利天下,奚仲乃夏之車正,安得始 造乎?《系本》之言非也。

《魏書高車傳》:「高車遷徙隨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產 盡與蠕蠕同,唯車輪高大,輻數至多。」

《顏氏家訓勉學》篇:「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祕 書。無不燻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簷車,跟高齒屐,坐 碁子方褥,憑班絲,隱囊列器,玩於左右。從容出入,望 若神仙。明經求第,則顧人答策;三九公讌,則假手賦 詩。當爾之時,亦快事也。」

《資暇錄》:俚語以車頓前為質者,乃由不識輊字故也。 詩云:「如輊如軒」,前重為輊,後重為軒。俚見輊字似「桎字,便以支乙音呼。

《唐臺儀》:舊制,御史以鷺羽飾車,以白鷺見泉中魚,象 御史察微隱之罪。

《中華古今注》:鑾者,所謂和鑾也。《禮》云:「行前朱雀。」或謂 朱鳥也。鑾輅衡上金爵者,朱鳥口銜鈴,鈴謂之鑾,所 謂和鑾者也。前有鸞鳥,故謂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鸞 鈴。或謂為鑾。事一而異義也。

《六一詩話》:仁宗朝有數達官,以詩知名,常慕白樂天 體,故其語多得於容易。嘗有一聯云:「有祿肥妻子,無 恩及吏民。」有戲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輜軿車,載極 重而羸牛甚苦,豈非足下肥妻子乎?」聞者傳以為笑。 蘇洵名二子,說:「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 所為者。然去軾,吾未見其為完車也。」

《後山談叢》:「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 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

《東京夢華錄》:東京般載車,大者曰「太平」,上有箱無蓋, 箱如枸欄而平。板壁前出兩木,長二三尺許,駕車人 在中間,兩手扶捉鞭綏駕之。前列騾或驢二十餘,前 後作兩行,或牛五七頭拽之。車兩輪與箱齊,後有兩 斜木腳拖。夜中間懸一鐵鈴,行即有聲,使遠來者車 相避。仍於車後繫騾驢二頭,遇下峻險橋路,以鞭謕 之,使倒坐綞車,令緩行也,可載數十石。官中車惟用 驢差小耳。其次有平頭車,亦如太平車而小,兩輪前 出長木作轅木,梢橫一木,以獨牛在轅內,項負橫木, 人在一邊,以手牽牛鼻繩駕之,酒正店多以此載酒 梢桶矣。又有宅眷坐車子,與平頭車大抵相似,但棕 作蓋,及前後有枸欄門垂簾。又有獨輪車,前後二人 把駕,兩旁兩人扶柺,前有驢拽,謂之「串車」,以不用耳 子轉輪也。般載竹木瓦石,但無前轅,止一人或兩人 推之。此車往往賣糕及糕糜之類,人用,不中載物也。 平盤兩輪,謂之「浪子車」,唯用人拽。又有載巨石大木, 只有短梯盤而無輪,謂之「癡車」,皆省人力也。

《野客叢談》:世率以板輿為奉母親事用,如樂天詩「朱 旛四從板輿行」,取潘安仁《閒居賦》「太夫人乃御板輿」 之意。不知當時三公告老,亦許以板輿上殿,如傅祗 者,是則板輿事不可專為奉母也。梁韋睿以板輿自 載,督厲眾軍,則知板輿不止一事。

《夢書輪軸為夫婦》。夢得輪軸。夫婦之事也。

《卻掃編》:王侍郎渙之嘗言:「乘車常以顛墜處之,乘舟 常以覆溺處之,仕宦常以不遇處之,無事矣。」

《演繁露》:古者乘車,皆立不坐,車前橫木曰軾,在車遇 所敬,則俯身以手按式。武王式箕子閭,蓋如此其式 也。惟安車乃始坐乘。杜延年賜安車駟馬,顏師古曰: 「安車坐乘車」是也。

《癸辛雜識》:「北方大車可載四五千斤,用牛騾十數駕 之,管車者僅一主一僕,叱咤之聲,牛騾聽命惟謹。凡 車必帶數鐸,鐸聲聞數里之外,其地乃荒涼空野故 耳。蓋防其來車相遇,則預先為避,不然恐有突衝之 虞耳。」終夜勞苦,殊不類人,雪霜泥濘尢,艱苦異常,或 泥滑陷溺,或有折軸,必須修整乃可行,濡滯有旬日。 然其人皆無賴之徒,每挾猥娼同處於車箱之下,籍 地而寢,其不足恤如此。

《貴耳集》自渡江以前無今之簥,只是乘馬,所以有脩 帽護塵之服。士皆服衫帽,涼衫為禮。紫衫,戎服也。思 陵在維揚一時,擾亂中遇雨,傳旨百官,許乘肩輿,因 循至此,故制盡泯。今臺諫出臺,親事官用涼衫,略展 登轎,尚存舊制,他無復見之。

《墨莊漫錄》:本朝玉輅,乃隋朝所造。唐顯德中嘗修之, 凡三到泰山。故張芸叟《郊祀慶成詩》云:「大裘依古制, 玉輅自隋傳。」

《山家清事》:夏禹山行乘轎,漢南粵王輿橋過嶺,顏師 古北人,固不知南人乘轎渡嶺,而洪景盧亦謂「山行 之車,車只宜平地」,孰若今轎為便橋,即轎固無疑矣。 若山轎,則無如今廬山、建昌高下輪轉之制,或施以 青罩,用肩板棕繩低與之,猶今貴介郊行者,良便遊 賞,有如謝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非不為 「雅,孰若今釘履為便」云。

《觚不觚錄》:「余於嘉靖中見在都一二翰林有乘兩人 肩輿出城飲宴者,以為怪事。至萬曆甲戌,郎署往往 有之,不復以為異矣。同寮二三少卿,至乘四人肩輿 開路出西北郭門,無有問之者矣。」

枕譚蘇秦稱「臨淄之中,車轂擊以為盛。」其義何居?按 《樂府》云:「齊人本好轂擊,相犯以為樂也。」

《群碎錄》:三代、兩漢用馬車,魏晉至梁、陳用牛車。唐雖 人主妃后,非乘輿即步輦,自郊祀外不乘車也。 遵生《八牋》:「便轎入山用之,如今市中俗云兜轎式也。 但坐身涼簟,兩傍用銅或鐵打成橋梁雙鉤下。」請幫助識別此字。涼 簟。兩頭鉤上作眼。待箾扛上用銅製二請幫助識別此字。「下垂作竅, 以受銅鉤,對眼用箾釘住,如懸掛然,入坐其上,背靠 扛上圈圍,不惟安適,且上山下山,如履平地」,以其機 關常平故耳,何有前撲後仰之患?扛子得有閩產,紫荊木為之,輕細而堅,愈重愈力,他木俱不勝也。 《春明夢餘錄》:宋南渡以前,士大夫皆不用轎。如荊公、 伊川皆云,不以人代畜,朝士皆乘馬,或有老疾,朝廷 特賜,猶力辭。南渡後,則通用轎矣。

明初,雖公侯不得乘轎,兼不設馬凳。六職四品京堂 開棍,乘馬用凳。五品光祿、太僕寺丞、翰林院五品、六 品官、宮坊官亦用凳,其餘皆用交床。按唐制,步輿之 制,三品以上及刺史,有疾暫乘,不得舍驛。宰相、三公、 師保、令僕、諸司長官及致仕官疾病,許乘襜擔,如漢、 魏載輿。宋政和七年,詔非品官之家,不許乘煖轎。武 臣任主兵差遣,緣邊安撫官走馬承受,並不得乘轎。 萬曆中,四品官以下,俱用兩人肩輿,稍顯者或用四 人帷轎,然置棍於後,示不敢也。後至魏忠賢執政,以 御史林一翥從輿,上責內使,遂嚴禁焉。崇禎初,給事 傅槲以請,上不允。御史郁成治遂請「自御史驄馬之 外,餘不能雇馬者,用竹小兜。」上以其黠,責謫之。

車輿部外編

[编辑]

《黃帝內傳》:「元女為帝,制司南車當其前,記里鼓車居 其右。」

《博物志》:「結胸國有滅蒙鳥。奇肱,民善為拭扛,以殺百 禽,能為飛車,從風遠行。湯時西風至,吹其車至豫州, 湯破其車,不以視民。十年東風至,乃復作車遣返,而 其國去玉門關四萬里。」

《洞冥記》:「元封中,吠勒國在日南,人長七尺,被髮至踵, 乘犀象之車,入海底取竇,宿於鮫人之舍。」

《十洲記》:天漢二年,西國王使使來獻,使者曰:「中國有 好道之君,故搜奇蘊而貢神香,乘毛車以濟弱水。」於 今十三年矣。

《博物志》:「漢武帝好道,七月七日夜漏七刻,西王母乘 紫雲車來。」

《西王母傳》:「西王母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凡得道 授書者,皆朝王母於崑陵之闕焉。時叔申道陵侍太 上道君,乘九蓋之車,控飛虯之軌,越積石之峰,濟弱 流之津,浮白水,凌黑波,顧盼倏忽,詣王母於闕下。」 《水經注》:「仙人衛叔卿居華山中,嘗乘雲車駕白鹿,見 漢武帝。」

《異苑》:虞道施乘車出行,忽有一人著烏衣逕來上車, 云令寄載十計里耳。道施試視,此人頭上有光,口皆 赤,面悉是毛,異於始時,既不敢遣,行十里中,如言而 去,臨別語道施曰:「我是驅除大將軍,感汝相容。」贈銀 鐸一雙而滅。

《靈怪錄》:「李令問,開元中為祕書監,左遷集州長史。令 問好服玩飲饌,以奢聞於天下。其炙驢甖鵝之屬,慘 毒取味,天下言服饌者,莫不祖述李監以為美談。令 問至集州染疾,久之漸篤。刺史以其名士,兼是同宗, 恆令夜開城門,縱令問家人出入。刺史之子嘗夜與 奴私出遊,至城門,遙見甲仗數百人,隨一火車當街」 而行,驚曰:「不聞有兵,何得此輩?」意欲馳告父,且復伺 其所之。尋而已至城濠,火車從水上過,曾不漬滅,方 知是鬼,走投其門,門已閉,不得歸,遂奔令問門中處 之。既入,火車亦至,令問中門外。其子雖恐懼,仍竊窺 之。忽聞堂中十餘人誦經甲仗等,遲迴良久,有一朱 衣鬼徑三蹋關,聲如霆震。經聲未絕,火車移上堂階, 遙見堂中燈火清靜,尚有十餘人侍疾。朱衣鬼又抉 窗櫺,其聲如前。令問,左右皆走散。鬼自門持令問出, 遂擲於火車中,群鬼擁之而去。其子還舍述其事。刺 史明日令人問疾,令問家中百餘口,無敢起者。使者 叫呼方出,云:「昨夜被驚,至今戰懼未已。」令問尸,為鬼 所擲,在堂西北隅重床之下,家人乃集而哭焉。 《酉陽雜俎》:華陰縣七級趙村,村路水囓成谷,梁之以 濟往來。有村正嘗夜渡橋,見群小兒聚火為戲,村正 知其魅,射之,若中木聲,火即滅,聞啾啾曰:「射著我阿 連頭。」村正上縣迴,尋之,見破車輪六七片,有頭杪尚 銜其箭者。

《廣異記》:「蔣惟岳不懼鬼神,嘗獨臥窗下,聞外有人聲, 岳祝云:『汝是冤魂,可入相見,若是閒鬼,無宜相驚』。於 是窣然排戶而欲升其床,見岳不懼,旋立壁下,有七 人焉,問其所為,立而不對。岳以枕擊之,皆走出戶,因 走趨沒於庭中。明日掘之,得破車輻七枚,其怪遂絕。」 《稽神錄》:饒州刺史崔彥章送客於城東,方讌,忽有一 小車,其色如金,高尺餘,巡席而行,若有求覓,至彥章 因即絕倒,攜以歸州而卒。

《茅亭客話》:「錦州羅江縣羅璝山有羅璝洞,昔羅真人 名璝,修道上昇之所也。其洞凡有水旱疾癘,禱之靈 無不應。太平興國五年庚辰歲中秋,彩霧輕煙,月光 如晝,香風瑞氣,瀰漫山谷。四遠村民登層巒而望之, 唯聞音樂環珮之聲,遲明但見車轍之跡。去洞十里 餘,闊一丈以來,碾土深三四寸。其轍跡隨山勢高下」, 直至洞門。迤邐狹小,即不知神仙乘車出洞耶。音樂之聲晝夜不絕,遂聞諸州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