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府志卷上/祠壇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社稷祠[编辑]

在府城北門內校宮之東。爲緩急奉 國社之所。 英宗甲子。留守金始㷜建。

府社稷祠[编辑]

在社稷壇南稍低處。

忠烈祠[编辑]

在仙源里金尙容宅址。 仁祖壬午建。名顯忠祠。 孝宗戊戌。賜額曰忠烈祠。○祠享右議政文忠公金尙容。工曹判書 贈左議政忠肅公李尙吉。敦寧府都正 贈吏曹判書忠烈公沈誢奉常寺正 贈左參賛忠穆公李時稷。侍講院弼善 贈吏曹判書文憲公尹烇。右承旨 贈左賛成義烈公洪命亨。司僕寺主簿 贈左賛成忠顯公宋時榮。本府中軍 贈兵曹參議黃善身。本府千摠 贈兵曹參議具元一。本府千摠 贈兵曹參議姜興業。氷庫別坐 贈司憲府持平權順長。成均生員 贈司憲府持平金益兼凡十二人。文忠主享。十一人東西配。○祭用春秋中月中丁。粢盛稻黍稷。牲豕。 院生九十人 奴婢八口

○李植作上樑文曰。兒郞偉。損軀殉義。人臣之大閑。旌烈尙賢。禮俗之懿範。玆爲揭虔之地。罔非秉彝之天。一方具瞻。三綱永賴。徂玆丙丁之變。慘矣百六之災。南漢重圍。危甚白登之七日。江州保障。僅同長淮之一隅。以五廟遷御之陪都。爲八路控扼之要會。不虞海塹船城之防。俄成土崩瓦解之勢。賣國偷命。前史之所絕希。遺君後親。人理之所不忍。時惟三台舊弼。與夫八座耆英。止水誓心。江丞相之素定。臺城赴難。卞尙書之丹誠。或陳䟽謝君父而夫婦偕兦。或折簡斥閫帥而親戚是訣。或從散僚而節慕畫邑。或唱義旅而禍慘常山。跡寄虎吻。定取捨於熊魚。命視鴻毛。陋冠裳之禽犢。屹貞松於歲暮。巖壑囘春。棲燭龍於朔荒。冥昏如晝。庶幾國其有賴。匪直死而不兦。旌門贈官。雖已昭揭于邦典。立祠序位。尤宜合祀於鄕閭。詢僉議而大同。稽禮制而允愜。睢陽雙節。開廟宇於當時。崖海三忠。享芬苾於異代。直治城之近甸。邇仙源之遺墟。玆闢數仭之宮墻。式薦一瓣之香火。役無煩於程督。可謂不日成之。事有關於激揚。率多聞風起者。渙然眼前之突兀。儼若地中之精靈。日星增輝。江山動色。豈但州里鄕黨。瞻像設而長懷。抑亦大夫國人。想英烈而矜式。俎豆之事斯在。絃誦之聲可興。玆涓吉而擧樑。用假辭而紀美。抛樑東。一派長江京口通。襟帶兩都增屛衞。怒濤千古颯英風。抛樑西。海戍漁村落日低。不用三千强弩手。潮頭只到偃虹堤。抛樑南。天半瓊臺上蔚藍。莫遣煙嵐翳空碧。丹心白日正相參。抛樑北。依舊城埤嚴鎻鑰。靈風甘雨洗腥塵。芳草年年表遺迹。抛樑上。夜夜精光動星象。彎弧奕奕指天狼。閭閻浮雲欲開朗。抛樑下。恨紫愁紅滿平野。看取松杉繞廟陾。靑蒼一色無冬夏。伏願上樑之後。神人恊慶。岳瀆炳靈。士知向方。不昧義理之辨。鄕推善俗。各勵忠孝之倫。庶無愧於前脩。將有辭於來許。又有權尙夏撰殉節碑。
○李植又作春秋亭文。而辭理精到。合作諸人眞贊矣。金尙容曰。廊廟文雅。邦家老成。捐身殉國。百世風聲。李尙吉曰。心貞金石。望尊耆英。引義自靖。處闇伸明。沈誢曰。身無官守。志篤 宗祊。一家忠貞。萬古綱常。李時稷曰。質直好人。居剛若柔。從容一決。義凜想秋。宋時榮曰。身居下僚。義殉 宗祊。捨魚取熊。之死如生。具元一曰。跡屈褊裨。義薄雲天。丹心一片。怒濤千年。後又追享五人。而李一相續作享祝文。黃善身曰。三軍浪拆。一柱捍流。視死如歸。遺烈千秋。姜興業曰。挺身當敵。死不旋踵。森然義烈。名與山聳。尹烇曰。歷敭臺閣。風裁自持。臨危殺身。竹帛名垂。權順長曰。望蔚贒關。跡困泥塗。同時取義。德則不孤。金益兼曰。家傳詩禮。名擅布韋。捐生殉節。烈烈光輝。洪命亨最後享。而鄭齊斗作享文曰。直道常行。殉節初心。大義以靖。百世惟欽。 英宗甲申。親製祭文。遣承旨 賜祭曰。瞻彼沁都。有廟翼翼。仙源爲先。嗚呼大節。吁嗟遺址。曾見乎昔。尙今追思。不覺嗚咽。兄也弟也。雙全義烈。三忠同傳。諸贒並腏。忍言此歲。靜夜飮抑。萬古忠魂。千秋毅魄。涒灘再逢。予懷罙切。何以瀉懷。忠良科設。爰命近侍。先期奠酌。英靈不昧。感予來格。

李成樑祠[编辑]

在甲串津上。祀 皇朝摠兵李如梅及其父寧遠伯成樑。摠兵壬辰東來。故其子孫有留在我東者名葂。來居萬壽山南麓小洞中。稱其洞保明。 英宗聞之。就其地 特命建祠。祠有寧遠伯小像。燕京求來者云。

李敏叙祠[编辑]

在上衙西。沁民爲故留守李敏叙。設像祭之之所。金昌恊撰記略曰。故尙書西河李公。今上 癸亥。出爲江華府留守。明年召還。在官甫朞月耳。民懷思其德。爲立祠肖像以祀。其德惠之施於民。精神心術之見於事者。尙可按而覩也。公之至適値比歲不登。其所蠲賦稅以米計者數千石。府內失火延燒數百戶。又大出米醬以賑救之。捐俸錢助建孔子廟。厚廩其子弟而課其學。月試射將校。重賞以激勵之。尤留意關防。其制置規畫。建請于朝。率多經遠之圖。積金屢千。爲異日軍興費。大修器械。至今充牣府庫。皆其所措置。故雖以其民易驕而怨。又善造謗毁。而於公。咸一口稱頌。卒不敗毫毛疵議。旣沒世而猶思慕不衰。凡此皆宜示之來後也。國家視江都爲保障要地。自建置留守重其事權。而其選用。尤加難愼。必遣卿宰名臣有文武才望者以鎭之。然而世道之衰。上下交相爲市。故息以悅民。籠絡以取民。而民則從以尸祝若是者。亦往往有之。以公正直。必不屑乎此矣。無意於得民。而民自不忘。此公之所以爲難。而祠之所以可貴也。其後吏民又爲留守李寅燁、趙觀彬。仍廣其間架而同祀之。有 朝令皆撤。

社稷壇[编辑]

在府城小西門內。

城隍壇[编辑]

在府城東門亭子山。

厲壇[编辑]

在府城北門外。

山川祭壇[编辑]

在摩尼嶽中。

表忠壇[编辑]

在甲串津上堂峴南岡。黃善身、具元一、姜興業。殉節之地。故初名三忠壇。後配同時死事人而祭之。把摠安夢祥、李參。哨官李嗣後。旗牌官李光遠。出身徐彥吉。敎師高義謙。正兵車命世。鐵串僉使金得男。水軍宋榮春等凡九人。留守李瑜築用諸人殉義之月日合祭之。立石紀其事。

祈雨晴祭壇六所[编辑]

一在高麗山。一在花山。一在摩尼獄。一在松岳山。一在穴口山。一在甲串津

宮娥祭壇[编辑]

在松岳南。丁丑難宮人之陪嬪宮入此都者聞虜兵至。爭相縊死於行宮後苑樹林中。 英宗戊寅。特命守臣。設壇其地而祭之。

麥峴祭壇[编辑]

在府治西城內社稷壇南岡。丁丑城陷時軍民士女陷沒之地。每以重𢌞歲月日 賜祭。凡設三壇六位。有職人無職人同壇分位。有職婦女無職婦女同壇分位。庶人軍民庶人女人同壇分位。位各有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