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圖志/卷0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十二 海國圖志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大西洋(歐羅巴洲)[编辑]

○意大里亞國總記(一作伊達里,一作以他里,又名即史書所謂大秦國也。羅馬,一作那馬。案:利馬竇即此國人,始通中國,自稱大西洋人,非今澳門之大西洋國也。又案:凡地名未亞字、阿字,皆其餘聲,可有可無,故意大里亞,一作伊達里。又如班那里阿,一作寒牙里,諳厄利亞即英吉利,印第亞即印度。又如歐塞特里阿,一作歐塞特里,故知尾聲皆可省)[编辑]

意大里亞,歐羅巴中央之區,西北一隅依阿利大山,餘三面皆濱地中海,四面受敵,亂世易招攻伐。其地上古無主統攝,各霸一方,嗣里渣赤之益喀爾西阿士王始併各部落為一,名曰羅馬國(一作那馬國)。方其盛強時,航海攻服各國,厥後衰弱,分為九:曰里渣赤、曰達士加呢、曰沙里尼阿、曰那勃爾士、曰馬領那、曰磨里那、曰納加、曰巴麻、曰依塞特里那。各自為治,不相統屬,遂致先日羅汶之賀林宮署僅存基址。分國之後,事無統攝,皆才黠專政,盜賊蜂起,民無安業。其俗,富貴之家嗜酒遊蕩,居處華侈,雖以佛蘭西之修飾廬舍,總不及意大里亞之精也。九國皆奉加特力教。河道三:底瑪河自阿比尼山發源,至里渣赤出海,長百五十里;波河之源發自葛底菴阿利大山;阿底赤河之源發自租利阿大山谷。兩水均至彌蘭匯合,同歸海,長各四百餘里。

《貿易通志》曰:意大里國,自古以來,化民成俗,與各國通商,西北大埠曰額那亞,所出口者為橄欖油、米、柑、南果、鐵絲、紙、剪絨、大采緞等,入口貨如各國計價約八百萬員。其西方市埠曰里窩耳那,每年入口出口貨價千餘萬員,船千有七百九十三隻。又有那破里埠頭,為國之別都,戶口甚眾而人遊隋,故貿易不盛,每年進口不過幾百萬員。又其南方埠頭曰西齊里洲,物產山積,而政令不善,故貨滯不銷(此條補入)

意大里亞國即古羅馬國(東西南皆界地中海,東北界土魯機,北界奧地里加西,北界佛蘭西),九部落,近各自主,分為九國(原本)

一里渣赤部(東西南界海,北界敏蘭)。先為羅馬部落,後自為一國,幅員萬四千二百方里,戶二百六十萬口,兵六七萬名,賦稅銀八百六十萬員,管小部落四十四,俱奉加特力教,產玻璃。

一達斯加尼部(東南北俱界里渣赤,西界海)。先為羅馬國部落,後遂自主,幅員七千九百二十方里,戶百二十七萬五千口,小部落二十一,俱奉加特力教,產尼草帽。

一沙里尼阿部(東界彌蘭,西界佛蘭西,南界海,北界綏沙蘭)。先為羅馬國部落,後自為一國,幅員二萬七千六百四十三方里,戶四百十萬五千餘口,小部落三十有九,並轄沙里尼阿島,小部落二十有一,俱奉加特力教,產銀、銅、水銀、鉛,又沙里尼阿島與里渣赤近,領小部落二十,產白礬硫磺。一那勃爾斯部(東西南界海,北界里渣赤)。先為羅馬國部落,後自為一國,幅員四萬二千九百三十七方里,戶五百四十五萬餘口,小部落七十有六,並轄西里島,小部落二十有六,俱奉加特力教,產磁器。又西里島與那勃爾斯近,戶百七十二萬九千餘口,領小部落二十有六,俱奉加特力教,產銀、銅、鉛、鐵、硫黃,麥香芄所屬之糜那山產金。一馬領那部(東北界都魯機,西南俱界海)。先為羅馬國部落,後自為一國,幅員三千二百方里,戶五萬丁口,小部落十有七,俱奉加特力教,產剪絨、大花緞、素緞。

一磨里那部(東界里渣赤,西界巴臘,南界納加,北界彌蘭)。先為羅馬國部落,後自為一國,幅員千九百五十八方里,戶二萬七千口,小部落四,俱奉加特力教。

一納加部(東南俱界達斯加尼,西界海,北界磨里耶)。先為羅馬國部落,後自為一國,幅員四百十三方里,戶十四萬五千口,小部落四,並轄戈西加島,小部落十三,俱奉加特力教。又戈西加島與達斯尼近,領小部落十三。

一巴麻部(東界磨里那,西界沙里尼阿,南界達斯加尼,北界彌蘭)。先為羅馬國部落,後自為一國,幅員二千四百二十七方里,戶三萬口,小部落六,俱奉加特力教。一伊塞特里那部,即摩那戈(東界都魯機,西、南、北俱界海)。先為羅馬國部落,後自為一國,戶六萬五千口,小部落六,俱奉加特力教。

○意大里國沿革(原無今補)[编辑]

職方外紀》:意大里亞,在拂郎祭東南,南北度數,自三十八至四十六,東西度數,自二十九至四十三,周圍一萬五千里,三面環地中海,一面臨高山,名牙而白。又有亞伯尼諾山橫界於中,地產豐厚,物力十全,四遠之人,幅輳於此。

舊日,千有六百十六郡,其最大者,曰羅瑪,古為總王之都(故又稱為羅瑪國),歐羅巴諸國皆臣服焉。城周百五十里地有大渠,名曰地白里,穿出城外百里,以入於海,四方商舶,悉輸珍寶,駢集此渠。自古名賢多出此地。曾建一大殿,圜形,寬大壯麗無比,上為圓頂,悉用磚石,磚石之上,復加鉛板,當瓦頂之正中,鑿空二丈餘以透天光,顯其巧妙,供奉諸神於內,此殿至今二千餘年,尚在也,耶蘇升天之後,聖徒分走四方布教,中有二位,一伯多錄,一寶祿,皆至羅瑪都城講論天主事理,人多信從,此二聖之後,又累有盛德之士,相繼闡明,至於總王公斯璫丁者,欽奉特虔,盡改前奉邪神之宇為瞻禮諸聖人之殿,而更立他殿以奉天主,至今存焉,教皇即居於此,以代天主在世布教。自伯多錄至今,千有六百餘年,相繼不絕。教皇皆不婚娶,永無世及之事,但憑盛德輔弼、大臣,公推其一而立焉。歐羅巴列國之王,雖非其臣,然咸致敬盡禮,稱為聖父神師,認為代天主教之君也,凡有大事莫決,必請命焉(案:此乃歐羅巴洲之總教皇也)。其左右嘗簡列國才全德備或即王侯至戚五六十人分領教事(此乃各國分主教化之法王也)。此羅瑪城奇觀甚多,聊舉數事:宰輔之家有一名苑,中造流觴曲水,機巧異常,多有銅鑄各類禽鳥,遇機一發,自能鼓翼而鳴,各有本類之聲,西樂編簫,最有巧音,然亦多假人工風力成音。此苑中有一編簫,但置水中,機動則鳴,其音甚妙。此外,又有高大渾全之堂,外周盡鏤古來王者形像、故事,爛然可觀,其內則空虛,可容幾人登隮,上下如一塔然。伯多錄聖人之殿,悉用精石製造,花素奇巧,寬大可容五六萬人,殿高處視在下之人,如孩童然。城中有七山,其大者曰瑪山,人煙最稠密,第苦無泉,邇來造一高梁,長六十里,梁上立溝,接其遠山之水,如通流河也,有水泉飲之,其味與乳無異,汲之不竭,蓄之不溢。近地曰羅肋多一聖殿,即昔日聖母瑪利亞親身所居之室,此室舊在如德亞國,後為回回竊據,天神凌空移至此地,越海七千餘里,國人欲致崇飾,恐失其舊,因周其玉牆,覆以大殿,今逢聖母誕日,行旅來朝者常至數萬人,儒略嘗親詣此殿,今已屹然巨鎮矣,其西北為勿搦祭亞無國王世家,共推一有功德者為主,城建海中,有一種木,為椿,入水千萬年不腐,其上鋪石造室,復以磚石為之,備極精美,城內街衢俱是海,兩傍可通陸行,城中有艘二萬,又有一橋梁,極闊,上列三街,俱有民居間隔,了不異城市其高,又可下度風帆。國人精於造舟,預庀物料,一舟指顧可成。他方重客,每至其處,閱視一兩時,其工已成一巨舫,可以航海者矣。所造玻璃最佳,甲於天下。有勿里諾湖,在山巔,從石峽瀉下,聲如迅雷,聞五十里,飛泉噴沫成珠,日光耀之,恍惚皆虹霓狀。有一異泉,出山石中,不拘何物墜於其內,半月,便生石皮,周裹其物。又有沸泉,有溫泉,沸泉常沸,高丈餘,不可染指,投畜物於內,頃刻便可糜爛矣。溫泉,女子或浴或飲,不生育者育,能育者多乳。所產鐵礦,掘盡逾二十五年復生,第在本土,任加火力,鐵終不熔,之他所始熔。其南為納波里,地極豐厚,君長極多。有火山晝夜出火,爆石彈射他方,恆至百里外。昔一名士,欲窮其故,近其山,為火燎死,後移一聖人遺蛻至本國,其害遂息。有一城,名亞既諾,聖人多瑪斯著陡錄日亞者生於此地。又地名哥生濟亞,有兩河,一河濯髮則黃,濯絲則白,一河濯絲髮俱黑。其外有博藥業城,因多公學,名為學問之母。昔有二大家,爭為奇事,一家造一方塔,高出雲表,以為無復可逾。一家亦建一塔,與前塔齊,第彼塔直聳,此則斜倚若傾,而今已歷數百年未壞,直聳者反將頹矣。又有城,名把都亞,中有公堂,縱二百步,橫六十步,上為樓,覆以鉛瓦,而中間不立一柱。又把兒瑪一堂,廣可馳馬,亦無一柱,惟以梁如人字相倚,尋丈至盈尺皆然,上壓愈重,則下挺持愈堅也。從納波里至左里城,有石山相間隔,國人穴山以通道,長可四五里,廣可容兩車,對視則如明星。又有地出火,四周皆小山,山洞甚多,入內皆可療病,又各主一疾,如欲得汗者,入某洞則汗至,欲除濕者,入某洞則濕去,因有百洞,遂名曰一百所。此皆意大里亞屬國也,其大者六國,俱極富庶。西諺嘗曰:羅瑪為聖,勿搦祭亞為富,彌郎為大,那坡里為華,熱拿亞為高,福楞察為整,各有專書備論(案:此古時疆域也,今日則各自為國,如福楞察即佛朗察,熱孥亞即耶瑪尼。然則古時意大里,地居全洲之大半,故史以大秦國該括全洲)

意大里亞之名島有三,一西齊里亞,地極豐厚,俗稱曰國之倉、之庫、之魂,皆美其富庶也。亦有大山,噴火不絕,百年前,其火特異,火燼直飛逾海,達利未亞境,山四周多草木,積雪不消,常成晶石,亦有沸泉如醋,物入便黑。其國人最慧,善談論西土,稱為三舌人。最精天文,造日晷法自此地始。有巧工得大祿者,造百鳥自能飛,即微如蠅蟲不能飛。更有天文師名亞而幾墨得者,有三絕,嘗有敵國駕數百艘臨其島,國人計無所出,已則鑄一巨鏡,映日注射敵艘,光照火發,數百艘一時燒盡。又其王命造一航海極大之舶,舶成,將下之海,計雖傾一國之力,用牛馬駱駝千萬,莫能運舟,幾墨得營運巧法,第令王一舉手,舟如山嶽轉動,須臾下海矣。又造一自動渾天儀,十二重層層相間,七政各有本動,凡日、月、五星、列宿運行之遲疾,一一與天無二,其儀以玻璃為之,重重可透視,真希世珍也。其傍近有馬爾島,不生毒物,即蛇蠍等皆不螫人,毒物自外至,至島輒死。一摋而地泥亞,亦廣大,生一草,名摋而多泥,人食之輒笑死,狀雖如笑,中實楚也。西諺凡謂無情之笑,皆名摋而多泥笑。一哥而西加,有三十三城,所產犬能戰,一犬可當一騎,故其國布陣,一騎間一犬,反有騎不如犬者。又近熱奴亞一雞島,滿島皆雞,自生自育,不須人養,又絕非野雉之屬。

明史》:意大里亞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國,萬曆時,其國人利瑪竇至京師,為萬國全圖,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亞細亞洲,中凡百餘國而中國居其一;第二曰歐羅巴洲,中凡七十餘國而意大里亞居其一;第三曰利未亞洲,亦百餘國;第四曰亞墨利加洲,地更大,以境土相連,分為南北二洲;最後得墨瓦臘尼加洲,為第五,而域中大地盡矣。其說荒渺莫考,然其國人充斥中土,則其地固有之,不可誣也。大都歐羅巴諸國悉奉天主耶穌教,而耶穌生於如德亞,其國在亞細亞洲之中,西行教於歐羅巴,其始生在漢哀帝元壽二年庚申,閱一千五百八十一年,至萬曆九年辛巳,瑪竇始泛海九萬里,抵廣州之香山澳,其教遂沾染中土,至二十九年入京師,中官馬堂以其方物進獻,自稱大西洋人,禮部言:《會典》止有西洋瑣里國,無大西洋,其真偽不可知。又寄居二十年,方行進貢,則與遠方慕義特來獻琛者不同,且其所貢天主及天主母圖,既屬不經,而所攜又有神仙骨諸物。夫既稱神仙,自能飛升,安得有骨?則唐韓愈所謂凶穢之餘,不宜入宮禁者也。況此等方物未經臣部譯驗,徑行進獻,則內臣混進之非與臣等溺職之罪,俱有不容辭者。及奉旨送部,乃不赴部審譯而私寓僧舍,臣等不知其何意,但諸番朝貢,例有回賜,其使臣必有宴賞。乞給賜冠帶還國,勿令潛居兩京與中人交往,別生事端,不報。八月,又言:臣等議令利瑪竇還國候命,五月,未賜綸音,毋怪乎遠人之鬱病而思歸也。察其情詞懇切,真有不願上方錫予,惟欲山棲野宿之意,譬諸禽鹿久羈,愈思長林豐草,人情固然。乞速為頒賜,遣赴江西諸處,聽其深山邃谷寄跡怡老。亦不報。已而帝嘉其遠來,假館授餐,給賜優厚,公卿以下,重其人咸與晉接,瑪竇安之,遂留居不去,以三十八年四月卒於京,賜葬西郭外。其年十一月朔,日食,曆官推算多謬,朝議將修改。明年,五官正周予愚言:大西洋歸化人龐迪我、熊三拔等,深明曆法,其所攜曆書,有中國載籍所未及者,當令譯上,以資採擇。禮部侍郎翁正春等,因請仿洪武初設回回曆科之例,令迪我等同測驗,從之。自瑪竇入中國後,其徒來益眾,有王豐肅者,居南京,專以天主教惑士大夫,暨里巷小民間為所誘,禮部郎中徐如珂惡之。其徒又自誇風土人物遠勝中華,如珂乃召兩人,授以筆札,令各書所記憶,悉舛謬不相合,乃倡議驅斥。四十四年,與侍郎沈氵隺、給事中晏文輝等合疏,斥其邪說惑眾,且疑其為佛郎機假託,乞急行驅逐。禮科給事中余懋孳亦言:自利瑪竇東來,而中國復有天主之教,乃留都王豐肅、陽瑪諾等,煽惑群眾,不下萬人;朔望朝拜,動以千計。夫通番左道並有禁,今公然夜聚曉散,一如白蓮無為諸教,且往來壕鏡,與澳中諸番通謀,而所司不為遣斥,國家禁令安在。帝納其言,至十二月,令豐肅及迪我等俱遣赴廣東,聽還本國。命下久之,遷延不行,所司亦不為督發。四十六年四月,迪我等奏:臣與先臣利瑪竇等十餘人,涉海九萬里,觀光上國,叨食大官,十有七年。近南北參劾,議行屏斥。竊念臣等梵修學道,尊奉天主,豈有邪謀,敢墮惡業?惟聖明垂憐,候風便還國,若寄居海嶼,愈滋猜疑,乞并南都諸處陪臣,一體寬假。不報。乃怏怏而去。豐肅尋變姓名,復入南京,行教如故,朝士莫能察也。

其國善製礮,視西洋更巨,既傳入內地,華人多效之,而不能用。天啟崇禎間,東北用兵,數召澳中人入都,令將士學習,其人亦為盡力。崇禎時,曆法益疏舛,禮部尚書徐光啟請令其徒羅雅谷、湯若望等,以其國新法相參較,開局纂修。報可。久之,書成,即以崇禎元年戊辰為曆元,名之曰《崇禎曆書》,雖未頒行,其法視《大統曆》為密,識者有取焉。其國人東來者,大都聰明特達之士,意專行教,不求祿利,其所著書,多華人所未道,故一時好異者咸尚之,而士大夫如徐光啟、李之藻輩,首好其說,且為潤色其文詞,故其教驟興。時著聲中土者,更有龍華民、畢方濟、艾如略、鄧玉函諸人。華民、方濟、如略及熊三拔,皆意大里亞國人。玉函,熱而瑪尼國人。龐迪我,依西把尼亞國人。陽瑪諾,波爾都瓦國人。皆歐羅巴洲之國也,所言風俗、物產,有《職方外紀》諸書在,故不具述。(案:鄧玉函,耶馬尼人。龐迪我,呂宋人。陽瑪諾,布路亞人。譯音之殊。)

皇清四裔考》:意達里亞,在歐羅巴州南境,其地周萬五千里,三面環地中海,一面臨高山,土田饒沃,州郡繁多,其山川、風俗、政教具詳《職方外紀》及《明史》。從古未通中國,明萬曆九年,有利瑪竇者,始泛海抵廣州,二十九年,遂入京師,中官馬堂以其方物進獻,嘉其遠來,給賜甚厚。利瑪竇安之,遂留不去。嗣後,來者益眾,皆祖述其說,略言天下有五大州:一曰「亞細州」,自中國至日本、安南、西域等國是也;二曰「歐羅巴州」,南至地中海,北至冰海,東至阿比河,西至大西洋,即利瑪竇所生本國也;三曰「利未亞洲」,南至大浪山,北至地中海,東至西紅海,西至阿則亞諾海是也;四曰「亞墨利加洲」,地分南北,中有一峽相連,峽南曰南亞墨利加,南起墨瓦蠟泥海峽,北至加納達峽,北曰北亞墨利加,南起加納達,北至冰海,東盡福海是也;五曰「墨瓦蠟泥加洲」,相傳歐羅巴屬之伊西巴泥亞國王,念地為圜體,西往可以東歸,命其臣墨瓦蘭者往訪,沿亞墨利加東偏,展轉經年,忽得海峽,亙千餘里,以墨瓦蘭首開此區,遂即其名,命曰「墨瓦蠟泥加」也。

又盛誇天主之教,為天地萬物主宰,時禮部侍郎沈氵隺、給事中晏文輝等,斥其邪說惑眾,乞加驅逐。崇禎初,曆法疏舛,禮部尚書徐光啟請以其國新法相參校,開局纂修,報可,書成未用,會本朝建元始採取其說,先後命西洋人湯若望、南懷仁等,入為欽天監官。先是,欽天監按古法推算康熙八年十二月當置閏,南懷仁言:雨水為正月中氣,是月二十九日值雨水,即為康熙九年之正月,不當閏,置閏當在明年二月。欽天監官多直懷仁言,乃改閏二月,並許自行其教,餘凡直隸各省開堂設教者禁。康熙九年六月,國王遣使奉表,貢金剛石飾金劍、金珀書箱、珊瑚樹、珊瑚珠、琥珀珠、伽南香、哆囉絨、象牙、犀角、乳香、蘇合香、丁香、金銀乳香、花露、花幔、花氈、大玻璃鏡等物。十七年八月,召見於太和殿,宴賚遣歸。五十六年,廣東碣石鎮總兵官陳昂疏言:天主一教,各省開堂聚眾,在廣州城內外者尤多,加以洋舶所匯同類招引,恐滋事端,乞循康熙八年例,再行嚴禁,毋使滋蔓,從之。五十七年,兩廣總督楊琳疏言:西洋人開堂設教,其風未息,請循康熙五十六年例,再行禁止。五十九年,西洋人德里格以妄行陳奏獲罪,從寬禁錮,雍正元年,恩詔釋德里格於獄。時浙閩總督覺羅滿保疏言:西洋於內地行教,聞見漸淆,請除送京效力人員外,俱安置澳門,其天主堂改為公廨,奏入得旨:遠夷住居各省年久,今令其遷移,可給限半年,委官照看,毋使地方擾累,沿途勞苦。二年十二月,兩廣總督孔毓珣疏言:西洋人先後來廣東者,若盡送澳門安置,濱海地窄難容,亦無便舟歸國,請令暫居廣州城天主堂內,年壯願回者,附洋舶歸國,年老有疾不能歸者聽,惟不許妄自行走,衍倡教說。其外府之天主堂,悉撤為公廨,內地人民入其教者,出之。三年二月,毓珣又言:廣東香山澳,有西洋人來居此二百餘年,戶口日繁,至三千餘丁,邇來常從外洋造船回澳,已及二十五艘,請著為定額,毋許添置。彼處頭目,以瓜期來代者許留,餘悉隨船歸國,俱報可。三年八月,意達里亞國教化王表謝聖祖撫恤恩,並賀上登極,貢方物。使臣歸國,令齎敕諭其王。四年六月,釋西洋人畢天祥,計有綱於獄。初,天祥等於康熙間以罪繫廣東獄,及是,教化王伯納第多請援德里格之例,釋天祥等,從之。乾隆五十年十月,奉諭前因西洋人巴亞里央等,私入內地傳教,經湖廣省查拏,究出直隸、山東、山西、陝西、四川等省,俱有私自傳教之犯,業據刑部審,擬永遠監禁,第思此等人犯,不過意在傳教,尚無別項不法情事,且究係外夷,未諳國法,若永禁囹圄,情殊可憫,俱著加恩釋放,交京城天主堂安分居住,如情願回洋者,著該部派司員押送回粵,示柔遠至意。

傳聞,意達里亞旁有八九國,西洋艾儒略為《職方外紀》,道諸國山川、風俗,略言:由意達里亞東行,為厄勒祭亞,當歐羅巴極南境。東北有羅瑪尼亞,由厄勒祭亞東北行,為翁加里亞。由翁加里亞東北行,為波羅泥亞。由波羅尼亞東行,為莫斯哥未亞。此五國皆在意達里亞東境,其在西北境者,有四大國,曰大尼亞、曰諾爾勿惹、曰雪際亞、曰鄂底亞。此四國與熱爾瑪尼亞相隔一海套,道阻難行,西史稱為別一天下。其南夏至日長六十九刻,其中長八十二刻,其北夏至日輪橫行地面,半年為一晝夜。蓋意達里亞南際地中海,而四國則北際冰海雲西洋去中國水程八萬里,其道由地中海西出大洋,南行過福島,東南行泛利未亞海,過大浪山,折而東行,過西南海,東北行過小西洋,又東行至呂宋,入廣東境,遠泛重洋,傾誠慕義,錫賚之典亦不與他國同。

萬國地理全圖集》曰:以他里國,即意大里亞,乃歐羅巴洲精華腹地也,天氣不冷不熱,花芽早出,林香撲鼻,遍地古蹟,想見往昔熙皞之遺。今則中邦羅馬為教皇所據,而國王偏處東方,惟北地尚歸東國管理,其中邦與南邦則分屬列君,各自主其地。其土大半豐盛,饒五穀、橄欖、橙、柑、橡、栗等實,中間一帶高山,然其谷如園囿焉,無所不產。北極出三十六度四十分至四十八度,偏東自六度至十四度,廣袤圓方三十五萬一千方里,其居民纖身,好詩歌、畫像、刻雕各務,其女之眼光妖冶,不好廉節,居民好逸憚勞,有怨敵皆不明攻,而但暗報,崇天主加特力教,產絲甲於全洲,每年所出絲價銀三千六百萬兩。遍地栽葡萄樹釀酒。英國所運進造織之物每年價銀二千四百萬兩,所出者三百有餘萬兩。佛國運出入之物大概千有百萬兩。其列國皆服專主,並不知自主之名。最管束百姓者,乃東國官憲,其外小君,皆效其辦法,又不許百姓得知機密。是以其五爵無事,只得逸樂,早進天主堂,聽僧念經拜像,遂回家遊玩,與女人敘談笑論,如此終生度日。其農安分,勤勞不怨。所屬列國陳如左:一曰羅馬教皇之地。此乃以他里國中都會也,居民二百六十八萬人,國餉銀每年九百三十萬員,地雖褊小,名及四海,古今無不聞之。

在周朝間初建羅馬城之際,僅若小鄉,歷二百年,惟農是務,其國最微,與夷蠻等,因羅馬民敢作敢為,百攻百勝,如此以他里全地,漸次皆服羅馬,鄰國聞名,於是國王嚴正持法,力能奮武,南北東西無不攻服。於漢朝年間,其地袤延自葡萄亞、拂郎祭各西域,遍服一主而萬國景仰矣。其將軍不論何處獲勝,即扶良除暴,立律法,所有話音達於西國。今日如葡萄亞、是班亞、佛蘭西、英吉利等之音,皆原於羅馬國。是時,普天下變化從風。其後,帝君縱欲妄行,國家危變,三軍弄權,隨意立主,國衰政弱,於是東方游牧野蠻一齊攻界,羅馬古時勇兵挫銳,外夷雲集亂擊,分國為兩邦,東西各一。其東者,迨及明憲宗年間,又被土耳基國強服,其西國不久於北宋順帝之時,為西夷侵取,羅京盡行虜掠,國歸夷主,凡羅馬昔時所造之殿廟,所存之古跡,盡皆拆毀,文藝並廢,書冊焚蕩,駐羅馬之教師乘機布異端,以管束其蠻,令崇其道,由此加特力教興焉。即是藉福音之理,以人意傳會參之,其教師遂操國權,自後愈加,力能占據地方,號曰教皇。自此以後,嚴諭凜奉天主之教,各君王如不服順,即出禁諭斷絕往來,不准百姓仍遵其主。

明朝年間,西國多歸一道,自除異端,是以教皇之權大替,今尚執其地業,推廣異端遇有沒時。其大教主集會,公擇教皇,續其大統,所取之皇,多係老邁,惟執法從事,故其政令與其國制不變,常如山川焉。其國都亦稱為羅馬,內有前代之古蹟,與現今所蓋之天主殿堂,街道宏整,遠客至城者,視之若遊仙山。城內僧多如蟻,各仰教皇俸祿,由外國到之祭司亦不少。又隨時有別國之信士,赴羅馬焚香而拜偶像。其居民一千五十萬,無德行,無豪氣,並不超眾也。波羅峨那古城恆執其義,並不悅服其教皇,而固執其自主之理。至羅地之農,大半不甚勤力。尚有曠野,其山內多藏伏賊,攻害旅客,事露即逃,天主堂亦不能按例究辦(觀此則意大里國教皇為加特力教之主,各國奉加特力教者宗之,而英吉利等國奉波羅士特教者不宗之也)

以他里內各地,一曰「米蘭部」,在波蘭河濱,四圍山水最美,其廟拜天主教聖人之像,長四十五丈,闊二十七丈,高三十三丈。其巨虧台,令各國旅客所景仰。居民十五萬丁,尚所有之大部落,曰「伯儀」,有居民三萬丁。曰「額摩那」,有民二萬六千。曰「曼土亞」,其城甚堅,屢與異軍交戰,雖久圍之,不能服。曰「罷味亞」,有民二萬一千。曰「羅地」,有民萬八千,地方豐盛。

非匿城,在以他里之東北方,其省會同名古時此城,為地中海最大之海口,千有餘年,既富且強,屢與大國接戰,其後五爵漸衰,百姓愚懦,鄰國攻圍,舉手而得之。今尚存古時高威之古跡,殿廟甚壯麗,其城建立於澤地各街夾溝,人不駕車而駛船往來,橋尤高壯,居民十萬零一千丁,近日通商甚小。巴士亞城,有大文學院,其內三百儒務文藝,居民五萬丁。味羅那邑,居民五萬五千丁。味普撒邑,居民三萬丁。蕪地那邑,萬八千丁。兩部擇其尊貴紳士,會議國政,而請東國帝君准行之。所云東國帝君,蓋以他里尚有國王居於東部,為列部之共主,猶春秋之東周天王也,其故都羅馬則屬於教皇。

又曰:突加那地極美,各國慕其豐盛,獨立無二,北撒乃古城,昔興今衰,其居民十一萬丁,漸消存二萬。里窩那城,係其地之海口,商船所集。巴馬地被東國女主所管,昔係佛蘭西國王那波利稔之後,現據此地,辦其政令而別嫁夫也。

又曰:撒丁國分四分:曰「辟門」,曰「熱那亞」,曰「撒歪」,曰「撒丁島」。合為一國,皆其王所轄,居民共三百八十三萬丁,其王都曰士林,有好殿堂,民所稱美。辟門多山地,其民全資外國營生。熱那亞在廣海隅,昔為地中海濱之公市,守口兵船甚盛,今則衰廢,獨存其官署而已。撒丁島廣袤,居民粗魯,帶刀游牧,悍不遵法,故開道路,以通交易而便往來。

又曰:那波利國在以他里之南,方與西治里島合為一國,居民五百萬丁,其都城同名,屋宇高大,殿廟整肅,其乞丐結黨滋擾良民。繞城皆高山,洞壑奇秀,又有火峰,煙燄沖天,有時亦發熱石撒空,有時灰塵蓋地,有時火漿流出,盡燒草木。有古城兩座,被灰掩蔽,兼屢次地震,然其地肥饒,無所不產。西治里島,長五百四十里,闊四百五十里,居民百有十七萬丁,田宜五穀,出甘酒亦以火峰為患,政令不仁,僧寺弄權,五爵暴民,故國富而民貧。其都城曰巴勒摩,其埔頭曰黑西那。西南馬里他島,居民勤耕,人戶稠密,昔為回回所服,有驍將紮住禦防全島。嘉慶年間,佛蘭西將軍誘其驍將舉島投降,於是,英國又以戰船攻取之,而調兵嚴守,以為地中海戰艦之港口。

地球圖說》:以大利國,東界亞得利亞海,南界地中海,西界地中海并佛蘭西,北界瑞西國并阿士氐拉國,百姓約有二千一百七十萬,羅馬城內民十五萬五千,猶太教少,天主教眾,蓋昔年天主教皇生於羅馬,自稱西門彼得羅,為耶穌十二門徒之首。嗣後,承其職者涉於矜張。夫耶穌之教曰:凡欲為長宜為人役,凡欲為首宜為人僕。何與此教之不符也?是以天主教祈禱,不藉神子而追古賢之功,守真神之誠,拜各賢之遺容,迄今教皇歿,群教主必會集公舉,別立教皇,以承大統。故無論城鄉野僻,悉立馬利亞之像,以便禮拜。其民甚聰明,善圖繪、雕刻物類。國內有高山,名亞閉尼,火山名非蘇未由,自一千八百年以前,是山發燄,並有火漿灰土,將二城掩沒,國王發帑開掘,尚未完工。又一城名除那亞,即昔年能覓美理駕之大洲國之形勢,斜伸入海,似人股著靴之形,天氣輕寒輕暖,土壤膏沃,花果極蕃,內有二大江,即波江、第巴江也,近數百年來,分裂多國:一曰羅馬,即天主教首自主之國。二豸第尼亞。三波斯利(又名雙細歷)。此二國各自立君,四狼罷地。五搭斯加尼。六拍馬。七摩地那。八鹿駕。均為阿士氐拉國所屬,產橄欖油、橙、柑、檬、栗、百果、麥、葡萄酒,并一切造織之物。再南有三島。

地理備考》曰:意大里國,在歐羅巴州南,北極出地三十七度起至四十七度止,經線四度起至十六度止,東西南三面皆地中海,北連蘇益薩、奧斯的里亞二國,長約三千里,寬約千四百里,地面積方十五萬一千八百二十里,煙戶二京一兆四億口,岡陵平原相間,地氣溫和,四季時若。河長者曰波河,湖至大者曰加爾達湖。土沃產蕃,百工技藝皆備,丹青音樂,甲於通州。分十有三國,或王,或公,或侯,或民首,或教宗,名位不一。所奉之教,乃羅馬天主公教其額力西國教暨路得羅加爾威諾二修教,奉之者鮮。

羅馬國人自上古創建邦基後,甲於天下,耶穌降生後四百年間,始有夷狄侵擾,本國占據三百餘載,至佛蘭西取之合為一國。厥後佛蘭西勢衰,本國人仍分析其地,各建邦國,不相統屬,眾君之中,有伯棱日爾者,乘其強力,漸服諸酋,各國盡歸掌握,嗣因暴虐無道,國人於後晉開運二年共議廢之,而奉亞里曼國汗為主。此後外攻內亂,紛紛不一,其先受轄於人,後則自操於己,始則本為一君,繼則改為列君,此乃本國數百年之事也。嘉慶十年,佛蘭西國君那波良者,復克其地,自王其國,再越十載,各國公使齊集維耶納地方會議,將本國分為十三國,大小不等,其中有屬於別國者,有不屬於別國者。其屬於別國者,則西一倫巴爾多威尼,一德西魯,一哥爾多,一馬爾達。以上四國,前三國分屬於奧斯的里亞、蘇益薩、佛蘭西三國,其後一國屬於英吉利國。其不屬別國者則九,別序如左:

其一薩爾的尼國。東連各國,西連佛蘭西國,南界地中海,北接瑞西國,長九百里寬七百三十里,地面積方四萬一千九百四十里,煙戶四兆三億口,王位世襲,通國分十部,一都靈部,乃本國都也。

其二巴爾馬國。寬袤皆二百里,地面積方二千六百里,煙戶四億四萬口,公爵世襲,通國分五府,一巴爾馬府,乃本國都也。

其三摩德那國。長三百里,寬一百四十里,地面積方二千二百六十里,煙戶三億八萬口,公爵世襲,通國分為四府,一摩德那府,乃本國都也。

其四盧加國。長九十里,寬五十里,地面積方五百六十里,煙戶一億四萬三千口,公爵世襲,國分十二邑,盧加乃本國都也。

其五摩納哥國。周圍四方皆為薩爾的尼亞國包括,長三十五里,寬二十里,地面積方六十里,煙戶六千五百口,侯爵世襲,摩納哥乃本國都也。

其六聖馬里弱國,周圍四方皆為羅馬國包括,地面積方約有五十里,煙戶四千五百口,不設君位,國人自立官理務首處。亦名聖馬里弱,建於山上。

其七多斯加納國。東至羅馬國,西南連地中海,北接盧加、摩德那、羅馬三國,長四百五十里,寬三百五十里,地面積方九千五百里,煙戶一兆二億七萬五千口,公爵世襲,通國分五部,一名佛羅棱薩,建於亞爾諾河岸,乃本國都也。

其八教宗國。即羅馬都城也,東至貳西里亞國,西連多斯加納、摩德那二國,南枕地中海,北界洲中海,長九百五十里,寬四百七十里,地面積方二萬二千四百里,煙戶二兆五億九萬口,教宗管轄,歷代相傳,遞嬗繼立,通國分二十一部,一名羅馬,建於的北黎河岸,乃本國都也,廟堂壯麗,至若首堂,華絕無比,凡天下萬方丹青、畫圖、珍寶、奇觀,靡不畢集其中。

其九曰「西里亞國」。西連羅馬國,東南枕地中海,北界州中海,暨羅馬國。其地分而為二;一名那不勒斯,長六百四十里,寬五百八十里,地面積方四萬一千九十里。一名西西里亞,長約六百餘里,寬約三百六十餘里,地面積方一萬四千二百七十里,煙戶共計七兆四億二萬口,王位世襲,通國分二十一部,一名那不勒斯,建於塞卑多河右,在維蘇威、約包西里波二山之間,乃本國都也,風景幽雅,可稱名勝,其維蘇威約山頂出火,晝夜不息。餘十三部皆在那不勒斯地,發羅河右,其加達尼亞部亦有火山,曰挨德納山,乃歐羅巴州中至大之火山也。又七部皆在西西里亞島,發羅河左,其國通商衝繁之地,內外不一,或在海邊,或在內地。

瀛環志略》曰:羅馬國一稱教宗國,古羅馬舊都也。當全盛時,文物聲名為西洋第一大都會,至劉宋時,為北狄峨特族所據,故王宮闕大半殘毀,書冊舊典,亦掃蕩無遺,由是民變夷俗。天主教自東漢時傳播西士,羅馬人崇信尤篤,故國既為狄所據,天主教之徒乘機招誘,黨羽日繁,大權歸其掌握。佛郎西既滅,峨特族遂以其地歸天主教師,號曰教主,教主歿,則大會各教王簽議,推老成者一人嗣位,略如前後藏喇嘛坐牀之俗,其教傳布各國,有不遵者,輒挑釁構兵夷滅之,或教其民叛主。佛郎西之創霸也,教王為之加冕。英吉利北族之起兵也,請於教王,教王封以英土。其權如此,所據羅馬都城,古蹟最多,天主教堂極崇宏。入教之徒,各食教王,糈別國祭司(禮拜主事者),遠方信士,焚香禮拜,踵相接也。天主之外所崇奉者,耶穌之母馬氏,稱為天后,籲禱尤虔。其民惰於農事,野多曠土。山內多藏凶盜,捕急則逃入天主堂,無復過問者。

後漢書》:大秦國,一名「犁」,以在海西(此海指地中海),亦云「海西國」。所居城邑周圍百餘里,置三十六將,皆會議國事,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與安息(即波斯)、天竺即印度)交市於海中,其王常欲通使於漢,為安息遮遏,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云云。

考之泰西人所紀載,羅馬都城最大,與漢書周圍百餘里之說相合。又羅馬自帑馬七世後不立國王,選賢者居高爵,立公會以治事,與漢書「王無常人,簡立賢者」之說相合。漢成帝二年,唯大屋踐王位,仍世及《漢書》所云,乃其往事。又漢順帝十二年,王安敦嗣位,號為中興,與《漢書》「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入貢」之說年代、名氏均相合,則意大里之為大秦無可疑矣。意大里在兩漢時歐羅巴一土隸幅員者十七八,故大秦之外,別無海西部落之名,見於范書惟安敦之入貢,由日南徼外,其為航海東來,可想而知。然則,謂歐羅巴諸國明以前未通中國者,殆不其然,惟市舶之聚於粵東則自前明始耳(唐宋以來,皆以「拂箖」為大秦,不知拂箖乃大秦東鄙屬部,猶之稱「浩罕」為「安集延」也然。自宋以後,拂箖為回部所據,並不屬大秦。中國不知其原委,故因仍不改耳)

 卷四十二 ↑返回頂部 卷四十四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