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國圖志/卷0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十五 海國圖志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北洋俄羅斯國沿革(原無今補)

[编辑]

《皇清四裔考》:俄羅斯國,東北至海;南接喀爾喀、準噶爾、哈薩克、土爾扈特;西接西洋諸國。秦漢為渾庾、屈射、丁靈諸國,匈奴並有其地;唐為骨利幹國,居瀚海北,其地北距海;元時為阿羅思、吉利吉思、昂可新地,《元史》稱吉利吉思;南去大都萬餘里,其境長一千四百里,廣半之;有謙河西北流,注於昂可剌河;北入於海。今俄羅斯有昂噶喇河,即元史昂可剌河也。昂可新者,元史謂即唐之骨利幹也;今名俄羅斯,即元阿羅思轉音也(案:元時阿羅思為一國,欽察為一國,太祖滅之,以封其長子者也。吉利吉思為一地,昂可剌為一地,謙州為一地,益蘭州為一地,此則隸於嶺北行營元帥府,皆在和林以北,以阿爾泰嶺、興安大嶺為界,在今日為俄羅斯東藩,而在元時則乃蠻故地,非阿羅斯所屬也,近始為俄羅斯所並)。相傳其國,舊無汗號;西北近海計由之地,其酋名依番瓦什裏魚赤者,因族姓擾亂,求助於西費耶斯科國,假其兵力,服屬諸族,自立為汗,曆三百餘年;今其酋皆稱察罕汗雲。其地寒,多陰少晴,蕃林木,稀人煙,分八道,曰西畢爾斯科,曰喀山斯科,曰佛羅尼使斯科,曰計由斯科,曰司馬連斯科,曰三皮提裏普爾斯科,曰郭羅多阿爾哈連斯科,曰莫斯窪斯科。一斯科所屬城堡,名柏興,多者至百餘,少或一二十餘。蒙古語謂民居曰板升,與柏興音近。俄羅斯鄰蒙古,疑即其轉音也。官製:汗左右近侍官四,得專政;每斯科設總管官一,彼中名噶噶林:每柏興設頭目。田則什一而稅,凡業打牲者,納貂鼠、狐狸、銀鼠、灰鼠;其不打牲者,歲納銀錢二百。法律:凡叛逆犯上者支解;遇敵敗北者斬;劫奪人及殺人者俱斬;傷人者斷手,偷盜倉庫官物者,視賊之多寡,有劓刵者,有以火灼之而發遣者。私鑄錢者,熔銅灌口內以殺之。私賣煙酒者,重責籍其家,遣其人。因奸殺死本夫者,本婦則埋於地,露其首以殺之;奸夫則懸於樹以殺之。犯奸者,本婦重責不離異,奸夫重責,又罰銀入官。其幼童與女子奸者,重責之,配為夫婦。俗尚天主教,不知朔望。或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或三十一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每歲按四季大齋四次,或四十日或三十餘日,以冬季大齋完日為歲初;平時皆逢七齋戒。知節儉,厭兵戎,性矜誇貪得,喜詼諧,好詞訟。每逢吉日,男子相聚會飲,醉則詠歌跳舞。婦女不避客,爭相炫飾遊戲,為隊行歌於途。卑賤見尊者,免冠立地而叩,尊長不免冠;平等相遇,皆免冠立地而叩;男子與婦人遇,男子免冠,婦人立地而叩。以去髭髯為姣好,發卷者為美觀。婚嫁亦用媒妁,聘娶之日,往叩天主堂,誦經畢,方合巹。殯殮有棺,俱送至堂內葬埋。不飲茶,服氈褐苧布。以麥麵為餅餌,不為飯,每食用匙及小叉,無箸。俗尚貿易,務農者少,知種而不知耘,不以牛耕,居河濱者善泅,用瓜種。大小銀錢,有值三文、十文、五十文、百文者,亦有紅銅錢,與小銀錢通用。以十六寸為尺,十二兩為斤,千步為裏,後改五百步為裏。其木則有杉、鬆、馬尾鬆、楊、樺、叢柳、蘡薁、榆刺玫。其穀則有大麥、小麥、蕎麥、油麥及稷。其蔬則有蘿卜、蔓菁、白菜、王瓜、芫荽、倭瓜、蔥、蒜。獸畜則有駝馬、牛、熊、狼、堪達韓、野豬、鹿、麅、黃羊、狐狸、兔、貂、鼠、銀鼠、灰鼠、磎鼠;行地中遇陽氣即死,身大有重萬斤者,骨色白潤,類象牙,性最寒,食之可除煩熱,骨可成器,彼中名麻門橐窪。禽則有鷹、鵬、鷂、鵏、海青、鴉,鴨、雞;又有聶木沁雞,大如鵝,腳高尾短,有倉黑色而花紋者,有白色青班者,其冠色不時變幻,人稍侵之,即鳴翅立,冠下垂,比戶畜之,俄羅斯稱西費耶斯科國為聶木沁雲。魚則有鯝、鯺、魯、鯉、石斑、鯽、魴、鰱、襄、鴨嘴哈打拉、他庫、木舒爾呼、鬆阿禪、勾深、牙魯、四帖裏烈帖、鄂莫裏。樂則有鍾、鼓、喇叭、木笛、嗩呐、銅弦、箏、胡琴。其土宜風俗、物產,大略如此。明時阻於朔漠,未通中國,順治十二年,其國察罕汗始通使。

《一統志》曰:俄羅斯,在喀爾喀楚庫河以北,東南至格爾必齊河,北岸自外興安嶺之陰以東至海,與黑龍江所轄北境接界,西接西洋,西南至土爾扈特舊國及準噶爾界,北至海,去中國京師二萬餘里,其貢道由恰克都,經喀爾喀地,進張家口,以達於京師,地在極北,古難詳考;秦漢之間,服屬匈奴(《史記·匈奴傳》:冒頓單於「北服渾庾屈射、丁靈、鬲昆、薪梨之國。」注《正義》曰:薪梨以上五國,在匈奴北,按《魏略》曰:匈奴北有渾窳國,有屈射國,有丁令國,有融昆國,有薪梨國,蓋北海之南,自有丁令,非烏孫之西丁令也。烏孫長老言北丁令有馬脛國)。漢有堅昆、丁令(《漢書·匈奴傳》:郅支單於,北擊烏揭降,發其兵西破堅昆,北降丁令。按:堅昆在烏孫北、烏揭之西,丁令又在其北。《史記》所謂丁令也,即今俄羅斯也)。唐時有黠戛斯、骨利幹等國(《唐書》:黠戛斯,古堅昆國也,地當伊吾之西,焉耆之北,日山之旁,或曰居勿、曰、結骨,其種雜。丁令,乃匈奴西鄙也。匈奴封漢降將李陵為右賢王,衛律為丁令王,後郅支單於破堅昆,於時東距單於庭七千里,南車師五千里。郅支留都之後世得其地者,訛為結骨,稍號紇骨,亦曰紇扢斯雲。直回紇西北三千里,南依貪漫山地,夏沮洳,冬積雪,人皆長大,赤發,皙麵,綠瞳,以黑髮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男少女多,俗趫伉,氣多寒,雖大禾亦半,禾稼有禾粟、大小麥、青稷穄。馬至壯大,其君曰阿熱,遂姓阿熱氏。駐牙青山至回鶻牙所,橐駝四十日行,回骨牙北六百里得仙俄河,河東北曰雪山,地多水泉,青山之東,有水曰劍池,偶艇以度,水悉東北流,經其國,合而北入於海。堅昆,本強國也,地與突厥等東至骨利幹,南吐蕃,西南葛邏祿。貞觀二十二年,入朝,帝以其地隸堅昆,麻隸燕,然都護、乾元中,為回訖所破,後語訛為黠戛斯,蓋回紇謂之若曰黃赤麵雲。又雲骨利幹處瀚海北,多百合,產良馬,其地北距海,去京師最遠;又北度海,則晝長夜短,日入烹羊,脾熟,東方已明,蓋近日入處也。太宗時入朝,以其地為元闕州,其大酋獻馬,帝取其異者,號十驥。龍朔中,以元闕州更為餘吾州,隸瀚海都督府。按:唐時堅昆在西,骨利幹在東,皆今俄羅斯南境,今其人多赤發皙麵,綠瞳,蓋堅昆裔也)。元時有俄羅斯,及吉裏吉思,及撼合納謙州、益蘭州等處(元時,吉裏吉思,南去大都萬有餘里,其境長一千四百里,廣半之;謙河經其中,西北流。又西南有水曰鄂普,東北有水曰王舒,皆巨浸也,會於謙而注於昂可剌河以北,入於海,俗與諸國異。土產名馬,白黑海青昂可新者,因水為名,附庸於吉裏吉思,去大都二萬五千餘里,即唐史所載骨利幹國也。烏斯,亦因水為名,在吉裏吉思東,謙河之北,撼合納,蓋猶言布囊也,蓋口小腹巨,地形類此,因以為名,在烏蘇東,謙河之源所從出也。其境土惟有二山口可出入,山木林樾險阻頗甚。謙州亦以河為名,去大都九千里,在吉裏吉思東南,謙河西南,唐麓嶺之北。朔漠圖,自和寧北行三千里,名昂吉爾海子;自此又行五百餘里,至謙州、吉利吉思地;又行千里至大澤雲。源案:謙州,在唐帑山之北,謙河之西;吉裏吉思則在謙河之北,烏斯部在其東,昂可新則在極北謙河入海之處;惟撼合納在極東,為謙河之源與今黑龍江交界,此皆嶺北之地,非元初阿羅思所有,至今日始盡並於俄羅斯,號東新藩四部。詳後元代北方疆域考,此五部之西,則為元諸王海都等金山以北分地,元史無考)。皆其地也,明時阻於朔漠,未通中國。

本朝順治初,其眾曰羅刹,竊據黑龍江、雅克薩之地,築城居之,侵擾索倫、達虎爾等(索倫、達虎爾二部,居額爾古納河及淨溪、裏江之地,與羅刹接境)。康熙十五年,遣使入貢,諭以嚴禁羅刹,毋擾邊陲。羅刹潛侵淨裏溪等處,遷延不去。命都統公彭奉率兵進討,羅刹窘迫乞降,及我兵回,潛據雅克薩如故。二十四年,復命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等統兵圍之,降者日眾。二十五年,其國察漢汗遣使上書,言下國邊民構釁,自當嚴治,乞撤雅克薩之圍,且請分定邊界,許之。二十八年,遣內大臣索額圖等,與其使臣費要多羅等,會議於尼布潮之地,定格爾必齊河以北、大興安山一帶為界,其前所侵之尼布楚、雅克薩諸處,俱入版圖,於格爾必齊河旁立碑為誌。自後貿易之使,每歲每間歲一至,未嚐稍違節度(三十三年,俄羅斯送回逃人二名,理藩院行文獎之。是年,察漢汗遣使入貢,聖祖閱其奏章,諭大學士曰:俄羅斯貢獻,想從來所無,其國距京師甚遠,從此陸路可直達彼處,自嘉峪西行十一二日,至哈密。自哈密行十二三日至吐魯番,過吐魯番,即鄂羅斯之境。聞其國遼闊,有二萬餘里。三十九年,俄羅斯遣使者齎奏至。聖祖曰:俄羅斯地方遙遠,僻處西北海隅,然甚誠敬,噶爾丹窘迫求救於彼,曾拒而不答。曩者,遣人分畫疆界,即獻尼布楚地以東為界。尼布楚等處,原係布拉忒吳郎海諸部落地,彼皆林居,以捕貂為業,人稱之為土中人。後俄羅斯強盛,並吞之,能遂獻還,即此,允當軫念也)。其國王所居之城,曰莫斯科窪,近西北大海,去京師甚遠,相傳其國本微弱,地亦狹(初居近海之許由地);後假兵力於西費耶斯科,國漸強盛(其國至依番瓦什裏魚赤,始得西費耶斯科之助,以兵八千及餉收諸部族,遂雄長西北);稱汗者曆二十三代、五百五十餘年,吞並喀山、托波兒諸處,亦一百六十餘年,今其地廣袤幾二萬餘里,分八道(一道曰莫斯科窪,斯科國王所都;一道自托波兒河,東至尼布楚,與中國分界處,曰西畢爾斯科;其六道曰喀山斯科,佛羅尼使斯科,計由斯科,司馬連斯科,三皮提裏普爾斯科,郭羅多阿木哈斯科。每一斯科如中國省會,其餘小斯科無數),設官管轄(每斯科設一人統轄,曰噶噶林。各處省城堡,名曰柏興,猶中國州縣,大者兵民數百或千餘,小者一二百,設頭目一人,有樓房屋舍,架大木為之。城垣亦皆列木柵,但絕少,多虛名耳)。南界土爾扈特、哈薩克諸國,及內附之喀爾喀,西北尚有十餘國,大者曰西費耶斯科,圖裏耶斯科,近為所侵掠,皆微弱雲。康熙間,其國遣人來京師就學,設俄羅斯館,派滿洲助教一人,漢助教一人教習之。雍正五年,定俄羅斯來學喇麻六人,學生四人,每十年更換一次。乾隆三十二年,王師追討準噶爾部叛賊,阿睦爾撒納由哈薩克竄入俄羅斯境,未即縛送,特命典屬嚴詞索取,適逆賊身斃,俄羅斯遂傳送其屍,修詞恭順,與天朝永睦。

地寒土濕,多雨雪,少晴和,山川險阻,林樾叢繞。居止有廬舍,水陸用舟車。風俗以去髭須為姣好,發卷者為美觀。卑賤見尊長,以免冠立叩為恭敬。服氈罽,喜飲酒,不知茶,屑木為餅,不飯食;知種而不知耘,不知牛耕,居河濱者,喜浴善泅。有錢文,大小銀銅式不一。以十六寸為一尺,十二兩為一斤,千步為一里。無節氣書,知有四季而不知朔望。人材勇健,性矜誇貪得,平居和睦,喜恢諧,少爭鬥,好詞訟,刑罰頗嚴;尚浮屠,自國王至庶民,有四季大齊戒十日。

其山川有怕付林斯科山(在國境東佛落克嶺西北,高出諸山之上。土人云:冬夏積雪,人皆不能至。按:自喀爾喀諸部駐牧色楞格河下流,地名楚庫、柏興,入俄羅斯界,自此而北,水皆北流,沿路皆大山深穀,山多林藪,夏多蛇蠍,水多魚。本朝康熙五十一年,原任內閣侍讀圖理琛,奉使土爾扈特,道經其國,歸而著其山川風土,今依其所經次第,列諸大水於下,山雖多而有名絕少,故不盡錄之),佛落克嶺(在費爾和土爾斯科,地高十餘里,嶺東流出二水:曰土拉河,曰托波兒河,下流東會於額爾齊斯河,山陰有水曰喀穆河,下流西會於滕吉斯湖),色楞格河(源出喀爾喀境內,東北流至楚庫、柏興,入俄羅斯界,受東南來之楚庫河;又東北流二百餘里,至烏的柏興,受東南來之烏的河;又北流二百餘里,入白哈兒湖河,廣四五十丈,水清流息,十月中始凍,兩岸皆山,沿岸多叢柳、榆、樺、櫻薁、中多魚),昂噶剌河(自白哈兒湖西北流出,又西北流一百五十里至厄爾庫城,受西南來之厄衛庫河水;又西北流二千九百餘里,東北來之伊裏穆河;又數百里會伊聶謝河,流入北海,此河長三千餘里,受十餘小水,又入於色楞格,兩岸及河中,皆高峰峭壁,水深湍急,舟行甚險,五六月尚有冰。舊誌昂可拉河兩岸皆山,自伊裏穆河流入之處以至伊聶謝河中間河流,俄羅斯人又呼為通古斯科河;又有十餘小河,皆注入之。昂噶拉河內有伯克五處,破落克八處,西費拉九處,其國謂水中高峰,及臨水懸岸,曰伯克。有滅提別而伯克、巴達爾滿斯克伯克、多達兒斯克伯克、滅費斯克伯克、費達穆克伯克。謂夾岸峭壁,中有大石,河來陡下,懸流日破落克。有博合滅兒爾納破落克、牙皮乃破落克、巴墩破落克、多爾規破落克、沙滿斯克破落克、阿普林司克破落克、木爾蘇克破落克、四鐵烈洛什破落克。謂水淺多在急流之處,曰西費喇。有洛什西費喇、鄂標穆索斯奈西費喇、柏格西費喇、郭洛活瓦西費喇、郭費殷斯克西費喇、噶什那西費喇、鄂費夏那西費喇、鄂爾吉那西費喇、郭薩牙西費喇。源按:元史吉裏吉思有謙河,西北流注於昂可喇河。《一統志》以昂可河當謙河,與水道提網說不合,詳元代北藩考),伊聶謝河(水自厄爾庫城之西北,由昂噶拉河水行三千餘里,至伊聶謝柏興,得伊聶謝河,其水大於昂噶喇,不知發源之處,北流經伊聶謝柏興,會東來之昂噶喇河,轉東北流入於北海。自此而北,地益寒,蓋近北海矣),揭的河(伊聶謝柏興之西北二百五十餘里,地名麻科斯科,有嶺名佛落克,水從嶺下流出;西北流二千五百餘里,至那裏穆柏興,入於鄂布河。舊誌揭的河,土人名為解梯,多灣曲,水色赤,沿河有小柏興四五處,順流約二千里,河面漸寬,水色漸白),鄂布河(自麻科斯科西北由揭的河水行二千五百餘里至那裏穆柏興,得鄂布河。其水西北流至托穆斯科,受東南來之托科河,至那裏穆柏興,又受東南來之揭的河;又西北流二千餘里,至薩馬爾斯科之地,轉西南流,與厄爾齊斯河合,復西北流入北海。此河又大於伊聶謝,水濁溜緩,洲渚甚多,自此而北,地漸平坦,不甚大矣),厄爾齊斯河(自那裏穆柏興西北,由鄂布河水行二千餘里至薩馬爾斯科,得厄爾齊斯河。其水自阿爾泰山發源,北流入俄羅斯境;又西北流至托波兒之地,受托波、土拉二河,轉東北流與鄂布河合,流入北海。此河大如色楞格,水濁溜急,其發源之阿爾泰山屬中國,西北塞外邊界,即古金山也。計其源流,與色楞格相等,不知幾千里。舊誌厄爾齊斯河,在蘇爾呼忒柏興西南六百餘里),托波兒河(源出費雅爾土爾斯科地之佛落克嶺西,東南流與土拉河會;又東北流入於厄爾齊斯河,其入厄爾齊斯河處之東,地名托波兒,在薩爾斯河西南一千餘里,彼所稱八道中之一道也。居民二千餘戶,駐兵二千餘名,頭目十數人,有廬舍市井,謂之西畢爾斯科,設噶林一人統之,凡諸柏興皆其所轄雲。舊誌狄穆演斯科西南六百餘里,為托波兒地,厄爾齊斯河來自東南,繞過托波兒,向東北由托波兒河來自西南,至北地而合),土拉河(源出佛落克嶺東,東南流入托波兒河,會於厄爾齊斯河,其發源處,地名貴耶爾和土爾斯科,在托波兒西北二千餘里。自此西北與國城相近,彼謂之內地),喀穆河(在佛落克嶺之北,從一山中流出,西南流千餘里,至黑林諾付之地,有佛落克嶺北流,出之費牙忒喀河,西流入此河。又流至喀山城東南,入佛兒格河。此河上流至地名黑諾付,俱屬西畢爾斯科道,至喀山乃別為一道。自此而北,至國王所居莫斯科窪城,僅二十餘里,地勢趨下,人煙稠密。舊誌喀穆河,大似色楞格河,水色赤,溜急,自東北流,西南流至喀山相對之地,入佛爾格河),佛爾格河(發源西北山中,東南流至喀山城,東南受喀穆河流三百餘里,至西穆必爾斯科之地,轉西南流,又五百餘里入土爾扈特國界,南流彙於滕吉思湖。此河大如鄂布河,水濁溜緩,在俄羅斯名佛兒格;在土爾扈特國名厄濟爾。他水皆北流入海,惟此自北而南,不入海,其所經之喀山,亦八道中之一道也。在黑林諾付西南五百餘里地平坦,多田畝,產稻、稷、麥,環大水為城;有八門,周八里,居民五千餘戶,設總管統轄;其南三百餘里,地名西穆必爾斯科;又西南五百餘里,曰薩拉托付。自此而南,即土爾扈舊所,遊牧之地矣),白哈爾湖(在楚庫柏興北五百餘里,亦曰北海;去喀爾喀之北界千餘里,有巨澤,南北長二百里許,東西廣千餘里,四面皆山。色楞格河自西南流入昂噶喇河,自西北流出;其從東流入者,又有一河,亦名昂噶喇河,中有洲,曰鄂遼漢,在湖內之東北,偏南北五十餘里,東西二百里,上有山岡,多野獸,水多魚。蒙占五十餘戶,遊牧於此,十二月下旬,冰始堅,可行,三月盡,冰始解。按:《唐書·地理志》,骨利幹、都播二部落,北有小海,冰堅時,馬行八日可渡海;北多大山,其民狀貌甚偉,風俗類骨利幹;晝長而夕短,所謂小海,即此水也。又按《史記·匈奴傳》:匈奴留郭吉遷之北海上。《漢書·蘇武傳》:匈奴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取草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單於弟於靬王弋射海上,王死,後八眾徙去。丁令盜武牛羊,武後窮厄,匈奴使李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武終不降。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夜見漢使,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絲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前言北海海上,後言某澤,以塞外遇水澤,通稱海也。白哈爾湖地在匈奴北,與丁令正相近。《史記·匈奴傳》:冒頓「北服丁令」。《漢書·李陵傳》:匈奴立衛律為丁令王,注云:丁令,匈奴之別種。又《蘇武傳》注:丁零,即上所謂丁令耳,然則俄羅南境,即丁零故地,而白哈爾湖,即蘇武牧羝之北海上歟)。其物產有麥(有大麥、小麥、蕎麥、油麥),鬆、杉、樺(已上三種,各處有之),馬(《唐書》:骨利幹產良馬,首似橐駝,筋骼壯大,日中馳數百里,今俄羅斯所產馬,皆高大逾常,即其類也)、牛、羊、豕、鹿(《唐書》有鞠國,居拔野古東北,有木無草,地名苔苦,無羊馬,人豢鹿若牛馬,惟食苔,俗以駕車;又以鹿皮為衣。《元史》撼合納,在烏斯東,謙河之源所從出也。貧民無恒產者,皆以樺皮作廬帳,以白鹿負其行裝,取鹿乳,采鬆實及劚山丹、芍藥等根為食。今俄羅斯之東境,伊聶謝柏興之地,有一種貧民,名曰喀穆尼漢,亦曰通古斯,俱畜鹿以供乘馭負載;鹿色灰白,形如驢,有角,名曰俄倫,即其類也)、白狐(伊聶謝之北,地名土兒汗斯科,產此獸)、麻門橐窪(華言鼠也,產於極東北近海處牙特庫之地,身大如象,重萬斤,行地中,見風即死,每於河濱土內得之,骨理柔潤潔白,如象牙。彼人以其骨製為碗碟、梳篦之類,肉性極寒,食之可除煩熱雲。此地最寒,距北海大洋,止一月程,晝長夜短,亦不甚暗,雖日落夜深,猶可博奕,不數刻東方已曙。按:《唐書》載:骨利幹之北,晝長夜短,近日入處,即此地也)、貂(各處有之。又有黑貂,皮甚貴,亦產極東北牙特庫之地)、銀鼠、青鼠、四帖黑烈帖魚(形類鱘,無鱗,脊上並兩肋有三骨連生,大不過三尺,味頗佳,冰未凍時從北海由鄂布河溯流而來甚多,人取食之。又有名鄂莫裏者,長止尺餘,白露後五日內,由白哈兒湖逆流而來,取之不盡。其諸河內,皆產鱸、魯、鯉、鯽、鱓、鮰等,及哈呼拉魚,他庫魚,石班魚,穆舒呼魚,鬆阿打魚,勾深魚,牙魯魚)

《職方外紀》亞細亞,西北之盡境,有大國曰莫哥斯未亞(即鄂羅斯也。俞正燮議此書不知有俄羅斯,豈知外域?音殊字別,況此時鄂羅斯尚未兼並西費雅之地乎!即本朝之書,稱鄂羅斯,有曰羅刹者,有曰羅車國者,豈亦不知有俄羅斯耶),東西徑萬五千里,南北徑八千里,中分十六道;有窩爾加河最大,支河八十,皆以為尾閭,而以七十餘口,入北高海瀦焉。不通大海,國內兵力甚強,日事並吞。其地夜長晝短,冬至日止二時;氣極寒,雪下則堅凝,行旅駕車度雪中,其馬疾如飛電,其室宇多用火溫,雪中行旅,為嚴寒所侵,血脈皆凍,堅如冰石,如驀入溫室之中,耳鼻輒墮於地。每自外來者,先以水浸其軀,俟僵體漸蘇,方可入溫室中。故八月以至四月皆皮裘,多獸皮,如狐貉、貂鼠之屬,一裘或至千金者,熊皮以為臥褥,永絕蟣虱。產皮處即用以充賦稅以遺鄰國,多至數十車。國人多盜,人競畜猛犬,見人則噬,晝置阱中,夜聞鍾聲始放,人亟匿影閉戶矣。惟國王許習文藝,其餘雖貴戚大臣亦禁學,恐其聰明過主,為主辱也。故其國有天主能知、國王能知之諺;今亦稍信真教,其王常手持十字,國中亦傳流天主之經,或聖賢傳記無禁矣。俗最澆,凡欲貿易,須假托外邦商賈,方取信國人,若言本土,則逆其詐矣。有大鍾,以搖不以撞,搖非三十人不能,惟國主即位,及其誕日鳴之。所造大炮,其長三丈七尺,一發用藥二石,可容二人,入內掃除。又有一蜜林,其樹悉為蜂房,國人各界其樹為恒產。(案:窩爾加河見南懷仁《坤輿圖》,北高海,即裏海,亦名騰吉斯海,即異域錄之佛爾格河,源出土拉嶺,徑俄羅斯之南,入騰吉斯海。土爾扈特遊牧河旁,謂之厄濟爾河者也,納林河亦會之,同入裏海。至其夜長晝短,則別謂俄羅斯北方冰海之地,非裏海地也)

《西域聞見錄》:鄂羅斯,北邊之大國,東界海,南界中國,西北鄰控噶爾,東西距二萬餘里,南北窄狹,自千里至三千餘里不等。稱其王曰汗,自鄂羅斯之察罕汗歿,無子,國人立其女為汗,嗣後皆傳女,近今已七世矣,仍襲其祖名號,故國人猶稱為察罕汗也。其女主有所幸,或期年,或數月,則殺之;生女留承統續,謂其汗之嫡嗣也;生男則以為他人之種也(案:鄂羅斯汗卒,子幼,則其妃代主國事,如中國太后臨朝之例,非其汗之女也。但必女主歿,其子始嗣位,與中國之女後攝政歸政者不同。鬆筠緩服紀略言之甚明。故鄂羅斯近日已易男汗,並無生子輒殺之說。其七世中亦皆母死子立,夫死妃代,迭主國事,非七世皆女主也)。其人深目高鼻,睛碧,須髮黃赤,男女皆蓄髮,男發頻以膠水刷之,使其卷曲;女發梳為高髻。男衣縛身,遍體扣繞;女衣裙衫袍褂,悉如漢裝,但不纏足耳;無褻衣,故裙長而兩襲。以銀為錢,鑄文肖其汗之面,重七錢餘,謂之嗬拉斯朗。以洋算成歲,分至啟閉建閏,日月蝕纖杪無差。喜樓居,有四五層者,其梁柱頂壁皆用木,密灌油灰,不須瓦芁;而金粉雕鑿,極盡人工;開窗四達,或飾以各色玻璃,鏤金銀絲以隔蔽之,次用其國之田皮紙,率皆修整可觀。木多易遭回祿,故火禁最嚴,一有不虞,則萬家灰燼。室中皆床幾椅凳,酷似南方。男女皆不能盤膝坐,一日兩浴,見親友賓客,無拜跪揖讓之儀;惟接吻以為禮。嗜茶,然必調糖而飲啜之。食以麥麵為常饌,魚為上品,豬次之,以大茴為佳味,人嗜之;菽米則充牲畜棧豆而已。都城雄壯,圍數十里。官製文武,皆懸刀為佩,刀柄有玉、金、銀、銅、錫、鐵之區別。官階等級,視其刀柄而知。其民皆耕田納稅,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以為兵;兵各有營,自十六歲入營,給伊馬匹器械,即不準歸家,不娶妻,日居營中,習學訓練,遇有戰陳之事,則隨其將領而去;月支阿拉斯朗錢一圓,糧一石,年至五十而後出伍。刑罰極嚴,男犯盜,女犯奸,殺人不問謀故鬥誤;以及出邊,私入別國,概以斧剁殺之。其國名山大川甚多,地之肥沃溓鹵,亦錯雜不齊。土產冰糖、白糖、紙、荼噶拉、明鏡、玻璃、元狐、黑貂、猞猁猻、銀鼠、海龍、水獺、但金銀缺少;其餘果蔬之類鹹備。鄂羅斯本控噶爾屬國,稱臣納貢,由來已久(案:自明至本朝,西洋人著述,皆以鄂羅斯為第一大國,從無此語)。乾隆二十年後,察罕汗恃其強大,不復稱臣,缺其貢獻,復興兵擾其邊境,以故兩國連兵,數年不解;鄂羅斯累遭大敗,喪師二十餘萬,因而大困,力不能支,仍復稱臣,常貢之外,歲增納童男五百,童女五百,而後罷兵。其俗最重君臣之義,如其汗雖無道之極,亦無有敢議其是非者;自古無叛逆篡奪之事,一姓相傳,不知其閱幾千年(案:此誤以天主教一千幾百年之數為其國王之年數也。俄羅斯稱汗止三百餘年,見《四裔考》及《一統志》),視他國之朝夕易姓者相懸矣。

案:《西北域記》鄂羅斯一名羅刹(案:羅刹即羅斯之音轉,或又傳為羅車,又傳為羅沙),古丁零國也。夜短晝長,多江湖,通舟楫,土產五穀六畜,百果諸蔬,及玻璃、色氈、金紙、湖鐵、紅黑牛皮、皮氉之屬;其人晳麵隆準,深眶綠睛,亦有黑睛者,漢李陵之裔也。卷發赤須,衣止裹身,履無前齒;嗜酸辛,貪杯酌,餐薧鮮,飯粔妝;橫板為屋,柵木為城;鑄銀為錢,編石為簡;其教宗耶蘇。康熙年間,始與中國通,遣其俊秀入我國學肄業,受四子書而去。乾隆二十年後,以阿睦爾薩納之故,土爾扈特之嫌,復絕其貿易,不復與通。椿園氏曰:「鄂羅斯雖為大國,而地形長狹,無率然環顧之勢,且介乎中國、控噶爾之間,議守之處太多(案:鄂羅斯北負海,故北面無所容守也;東接中國、蒙古,而有大山亙之,亦無容守也;惟西與歐羅巴各國接壤,故戰爭皆在西方,此全不知其國形勢)故僅足自立。乾隆二十年,與控噶爾連兵不解,控噶爾用荀瑩故智,東西疊駕,虛實聲擊,致鄂羅斯地境,瓜分棋判,往來救援,疲於奔走,然後控噶爾大舉入境,圍其國都,數千年相傳之統,幾至夷滅,迨稽顙稱臣,歲增朝貢。幸控噶爾仁慈,不輕滅人之國,舍之而去,則察罕汗不知度量,不察形勢之所至也」(烏有之事,孟浪之談,糾不勝糾,別《聖武記》)

又曰:控噶爾,西北方回子最大之國(案:誤以汗名為國名,又誤以天主教為回教),地包鄂羅斯東西界之外(案:止接西界,不接東界,以鄂羅斯北面瀕海也),稱其王曰汗,其大頭目亦謂之阿奇木伯克。所轄各城自萬戶至十餘萬戶不等,均為其汗之阿拉巴圖,合各城計之,小屬於大。每一大城,屬小城或三或四以至十餘大城,阿奇木伯克共計一千四百餘員。建都之城,名務魯木,極廣大,南北經過,馬行九十餘日,東西亦然(荒誕之極!都城若此,則都城以外,又廣幾何?盡歐羅巴、亞細亞二州不足容其疆域矣!委巷之談,奈何出縉紳之口);城門二千四百,城內大江三,山河藪澤,不可勝計;宮室闊遠深邃,綿亙數十百里。黃屋朱門,皆以金玉珠貝為飾。地產金銀,多於石子;珊瑚、珠玉,數見不鮮。自鳴鍾表,綢緞氈罽,尤多奇異。俗重大紅寶石,如拳如卵者,人人懸佩。黃金為錢,每文重二兩許。居人田園廬舍,墳墓牧場,各分地界,散布而居。各種公田,猶是古井田法;所轄之地,有不富饒者,其汗聞知,輒親往巡視,暗攜金銀無算,潛拋擲於人煙聚集之區,如金遍地,間有拾取者,尚謂無害;如拾取人多,甚至爭拾,其汗則惻然而憫,惕然而懼,因廣為施濟,必至比戶豐裕而後已。故入其地者,曾未有一貧窶藍縷之人,幹求借貸之事。風俗敦厚,知禮讓,彝倫攸敘,與中國不殊,迥非西域各國禽行獸處之比。唯敬天地日月,不知有神鬼仙佛聖人之道。每日男女禮拜唪經之聲雷動,猶天主教之風(前雲回教,此又雲天主教,矛盾之極)。最戒軍事,其說以天地生人,無非同類,奈何以人殺人,自殘同類之理。故國雖富強,從無侵淩附近弱國之事;而兵則精銳,鳥槍可及二百餘步,以死敵為勇,敗而歸者,終身不齒於人數。其兵無入伍食糧之事,入為農,出為兵,訓練皆於農隙,亦同三代以上法也。如有軍事,其汗量敵之大小,命其阿奇木伯克,或一人,或二三人,各選其部下壯丁前往應敵。鄂羅斯本其屬國(遍考西洋人著述,及粵東商舶,有一人作此語否),曆有年所。乾隆二十年後,鄂羅斯停其貢賦,七年未嚐責問;而鄂羅斯反以兵相加,控噶爾撥兵大戰,鄂羅斯全軍覆沒,喪師八萬;察罕汗又起十萬之眾,更借土爾扈特精兵數萬,與控噶爾再戰,又復大敗,以故土爾扈特大懼,於乾隆二十五年,棄鄂羅斯而投誠中國;而控噶爾戎兵數十萬,出境長驅,直壓鄂羅斯國都,察罕汗大恐求和稱臣,定於常幣之外歲納童男女各五百人,控噶爾許之,乃舍去。或曰控噶爾西界,亦多其屬,歲修朝貢之禮,如鄂羅斯雲(案:此皆誤聽土爾扈特妄誕之談,有同西遊演義小說,不值與辯)

俞燮《癸巳類稿》述曰:俄羅斯始見於元史,謂之阿羅思,又謂之幹羅思。其大也,在明中葉,至國朝而極大。其天氣和藹處,亦有花痘之證,故阿睦爾撒納,入其境,以痘死,惟沙漠行國,趁涼者無之。蓋居國皆如此也。俄羅斯有火器,平定羅刹方略言:康熙二十三年正月十一日,我師抵雅克薩,以其鳥槍歸。《絕域紀略》云:邏車國所遇,皆擅鳥槍。黑龍江外紀言其納藥筒中,凹凸如梅花式。《鮚碕亭集》畫雅薩樂府注:言其國精火器。《異域錄》言圖理琛入其境,伊國具槍炮、旗幟以迎。土爾扈特又借之以衛我使者。今雅克薩城有康熙時獲俄羅斯炮三位,則言俄羅斯無火器者非也。噶爾丹揚言,假俄羅斯火器兵攻喀爾喀,豈舉其所無以自敗哉!康熙六十年,俄羅斯人來言其地去北極二十度,以上為北海,堅冰凝結,人不能至。聖祖以為始信東方朔記北方層冰千尺,冬夏不消之言不謬。是其國已極北,而或以其西南屬國之控噶爾汗,謂在俄羅斯北,且謂控噶爾能征俄羅斯;又以女汗有男侍,俗聞小說,遂謂我使侍衛碩托,與其汗訂十八條議於枕席之上。其說皆佻謬,且亦安得有十八條議哉!艾儒略等《職方外紀》、《坤輿圖》說,皆侈陳冰海,若所足履目驗者,而竟不知有所謂俄羅斯,至錢少詹為定地球圖說,始納入之。然則地誠圓,亦非五大洲;即五大洲,亦不必如西洋人所說,地之圓不圓,與西洋人無涉(源案:《職方外紀》、《坤輿圖》有莫哥斯未亞大國,即俄羅斯也。此誤)

《澳門新聞錄》(己亥)歐羅巴洲各大國兵丁戰船之多寡,當以俄羅斯為最多。俄羅斯戶口五千萬,戰船一百三十隻,兵一百餘萬;內有一半,在各處防守邊疆,以及在屬國。其次,即算歐色特厘阿,戶口三千三百萬,兵四十萬。另有蘭威阿兵在外,佛蘭西戶口三千三百萬,戰船二百二十隻,兵三十五萬,另有國中各處防守兵在外。英吉利連愛倫,戶口二千四百萬,戰船五百三十隻,兵十萬,別有印度各屬國之兵在外,所有戰船,共載大炮三萬三千門。普魯社戶口比以上各國更少,兵隻二十五萬,連蘭威阿兵,共有三十五萬,乃耕種之國,並無戰船。

《每月統紀傳》曰:康熙二十七年間,英吉利國之穌以天王登位,立誌分侵敵國。始侵大尼,王勝之,方罷戰;又侵伐波林國,逐其舊王,別置新王鎮撫之;又攻日耳馬尼國,列國皆震,莫不勸和。穌以天王,不息幹戈,復強侵俄羅斯國,烈風刻骨,英軍不戰敗走,穌以天王,匿身土耳其地,逃歸本國。又霸侵那耳瓦鄰國,被彈擊而死(案:此英吉利與俄羅斯交戰之事,誌中無之,惟見於《每月統紀傳》。所謂土耳其國者,一作土爾嘰,即北都魯機國,英吉利與俄羅斯陸地不接,蓋兵船由地中海往侵,故戰敗則由土爾幾國遁歸也)

又曰道光十三年,土爾嘰國被北方迤誌比多諸侯攻伐,奪去亞細亞內各部落。今土爾嘰國王,遣臣籲救於鄂羅斯汗,其汗坐視顛危不救不扶。在俄羅斯汗之意,恨不得驅逐土爾嘰出歐羅巴,歸中國新疆本地。但英國與佛蘭西國王不允,強使彼此平安,俄羅斯忽遣兵幾萬人,往守土爾嘰國都;又命師船數隻,防範迤誌比多艨艦。英國與佛蘭西國之宰相,見此光景,立諭兩幫戰船,巡地中海,免致迤誌比多諸侯,圍土耳嘰國都,並免俄羅斯軍駭愕土耳幾國王;倘迤誌比多諸侯不肯即議和,則以兵力勒令平安(源案:此謂俄羅斯欲逐土爾幾歸中國新疆本地者,即第三十二卷中北都魯機回回國,於元代被蒙古軍驅竄西域之事,故譯者以本朝之新疆稱元代之回疆也。或謂土爾扈特,分牧俄羅斯之額濟勒河兩岸,其南岸部落於乾隆時歸中國,而北岸部落十餘萬尚留俄羅斯。此或指河北之土爾扈特,然土爾扈特北部在裏海左右,去地中海及英、佛諸國甚遠,且土爾幾乃回教,而土爾扈特則剌麻佛教,亦判然不倫。此土爾幾仍當是北都魯機國,而兵船巡地中海一語,尤可證英、鄂二國行兵道路)

《貿易通志》曰:俄羅斯國,康熙年間始興,前此居民不知文學,近日始奉天主教。出口之貨,為材木、五穀、麻油、牛油、粗帆麻布、皮貨、銅、鐵、白蠟、魚肚,進口之貨,與西洋各國同。其國都曰彼得羅堡,貿易極盛。道光十年,國都進口之貨,計價萬萬員;出口之貨,七千四百萬員。船進口者,千有二百三十八隻;其南北他港進口貨價計三千三百萬員,出者亦千六百萬員;百餘年前未有今日之十一,其國之興隆崛起可謂驟矣;其與中國貿易惟準在蒙古地方不準在南海。

《異域錄》曰:俄羅斯國之西北諸國,名曰圖裏耶斯科(凡言斯科者,皆部落之謂。案:圖裏耶,一作普裏社,即與俄羅斯爭戰之空科爾汗也。空科爾,一作控噶爾),曰宜大裏牙(即意大裏亞),曰式費耶忒(案:在俄羅斯之西北,連年爭戰,末知於四洲誌中何國),曰博爾托噶裏牙(案:一作博爾都噶亞,即布路亞大西洋國),曰雅爾馬足牙(案:即耶馬尼),曰付蘭楚斯(案:即佛蘭西),曰宜斯巴尼牙(案一作以西把尼亞,即大呂宋),曰狄音(未詳),曰和爾斯提音(未詳),曰布魯斯苛(斯苛即斯科也。國未詳),曰博爾斯苛(未詳),曰別穆斯苛(未詳),曰賽薩林穆斯苛(案:賽薩林,即綏沙蘭也,即瑞國),曰昂假爾斯苛(未詳),曰賀蘭斯苛(即荷蘭),曰博玻林穆斯苛(即波蘭),曰肆班斯苛(案:一作是班牙,即大呂宋也。與前重出)。其南面所有諸國部落名目曰土爾扈特,曰哈薩克,曰布魯特(此三國,今臣屬),曰哈拉哈爾叭(疑塔爾巴哈台),曰策旺拉布坦(即準夷酋名),曰莽武特(疑是敖罕酋名),曰布哈爾(一作布噶爾,在敖罕西),曰哈薩兒巴什(未詳),曰伊爾欽(即葉爾羌),曰哈什哈爾(即喀什噶爾),曰庫策(即庫車),曰阿克蘇(今同),曰吐爾們(未詳),曰沙障(即尼納特赫國之汗名,在裏海東)

◎《國朝俄羅斯盟聘記》(魏源)

[编辑]

俄羅斯國,至明始大,其地袤絡滿洲蒙古新疆之西北境,與中國相首尾。其國都在大西洋,而東接蒙古、黑龍江者特其邊鄙雲。自古不通中國,至元太祖始滅之,並滅其北之欽察國,南之阿速國,合為一國,以封其長子術赤。其地皆在蔥嶺西北,未至東方也。其阿羅思裔族,逃於北海計由之地,臣服於元;及元亡後,俄羅斯族姓亦內爭,其部長乞援於西費雅國,假其兵八千,以平內亂,而割那爾瓦城賂之,自立為汗。其國益強,盡驅元裔、蒙古出境,恢復舊疆,距康熙初察罕汗,三百五十餘年矣。數傳至明嘉靖時,南滅庫程汗,阿斯坦拉汗,遷其人於阿爾泰山北,遂與韃靼瓦剌鄰。有大斯科四,曰計由斯科,其北海舊都也;曰莫斯克窪斯科,其新都也;曰喀山斯科,則蔥嶺迤西南抵裏海界西哈薩克地也;曰悉畢爾斯科,則蔥嶺以東復分四部,東抵額爾齊斯河,南界雅爾科布多為一部,東抵色棱格河,南界阿爾泰山為一部,又東抵朱爾克河,南界車臣汗蒙古為一部,又東抵海,南界黑龍江索倫為一部,四部皆名悉畢爾斯科,乃其新藩屬地也。閱百有三十餘年,而至康熙世之察罕汗,故梟雄,兒童時好戰鬥戲,及即位,同戲諸人,皆為將日事攻戰,曾由地中海黑海之間攻服諸遊牧部落,辟地至西印度。又與圖理雅國之控噶爾汗,爭阿藻城大戰破之,控葛汗請和,乃還其城,而盡奪阿藻東北千餘里地,於是又增斯科三:曰司馬廉斯科,曰郭羅多阿爾哈連斯科,曰佛羅尼斯科。共有大斯科七,又遣使索其先世所割之那爾瓦部於西費雅國,不與,連戰數載,竟並其城數千里,以已名名之,曰散丕特裏普爾斯科,而自遷都之於是有大斯科八。其七道置噶噶林鎮守之。而都城置大臣四,總八道之治。斯科者,若中國省治;一大斯科所屬小斯科數十,若府治;柏興數百,若縣治也。每大斯科,設總管官一,曰噶噶林,猶中國總督。每小斯科及柏興,設頭目,猶守令。其疆域東北際海,東西二萬餘里,南北六千里,其東西之中以烏拉嶺分界,即蔥嶺北幹,亦名大裏布山,橫抵冰海烏拉嶺以東,水皆入北海;烏拉以西,水皆西南入裏海地中海。其山川城郭,人物畜牧,種植痘疫,五方風氣,部類別處,師兵羅衛與中國大同。其地產名馬,兵長騎戰,長火器,甲堅可禦銃彈。其國奴仆浮於兵額,大部落之奴仆,有至十二萬者。其奴仆一備戰,一司農,每農給田五十畝,養一兵、一馬,無餉兵之費。其教崇耶穌以紀年;其書橫行,自左而右。東合拉提諾,西合托忒烏珠克,而轉譯蒙古清漢文。拉提諾者,西洋字體;托忒者,厄魯特字體;烏珠克者,唐古特字體。

康熙四十四年,俄羅斯貿易使至,上閱其文字謂兼三體云:初俄羅斯東邊接黑龍江者,以外興安嶺為界;當明末年,我大清方定,黑龍江、索倫、達瑚拉,及使犬使鹿各部東北際海。而俄羅斯東部,曰羅刹者,亦逾外興安嶺,侵逼黑龍江北岸之雅克薩、尼布楚二地,樹木城居之。兩師相值,各罷兵,既又南向侵掠布拉特烏梁海,奪四佐嶺。崇德四年,大兵再定黑龍江,毀其木城歸而未及戍守也。兵退而羅刹復城之。順治十一年,遣兵於黑龍江逐之。十五年,調高麗兵逐之;又數遣大臣督兵,以餉不繼,半途返。順治十二年,十七年,俄羅斯兩附貿易商人至京奏書,絕不及邊界事。康熙十五年,貿易商人尼果賚等至,聖祖召見之,貽察罕汗書,令約束羅刹,毋寇邊,久之未答也。而羅刹復東略人畜於赫哲、費雅哈地藪我逋逃,阻我索倫貂貢,將割據黑龍江東北數千里甌脫地。上以其密邇留都,不可滋蔓,又重開邊釁,乃於二十一年,遣都統彭春等,以兵獵黑龍江,徑薄其郛,偵形勢,於黑爾根及齊哈爾各築城戍之。置十驛,通水運,又令喀爾喀車臣汗,斷其貿易,令戍兵刈其田稼以困之。二十四年四月,官兵乘冰解,水陸並進,克其城,縱其人歸雅庫舊部。

二十五年正月,羅刹復以火器來據城,我師圍攻之,死守不去。時荷蘭貢使在都,稱與俄羅斯鄰,乃賜書付荷蘭轉達其汗。時察罕汗已卒,新察罕汗嗣立,知中國東方,距已遼遠,且限以行國,非若西北之西費雅,西南之圖裏雅,近在肘腋,所必爭也。海道往還迅速,九月,復書即至,言中國前屢賜書,本國無能通解者,今已知邊人構釁之罪,即遣使臣,詣邊定界,請先釋雅克薩之圍。明年,使由此方陸路至喀爾喀土謝圖汗境,文移往復。二十八年十二月,始與我大臣索額圖等,會議於黑龍江:一循烏倫穆河上遊之石、大興安,以至於海,凡山南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山北溪河,盡屬鄂羅斯;一循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呼納河為界,南岸盡屬中國,北岸屬俄羅斯;乃歸我雅克薩、尼布楚二城;定市於喀爾喀東部之庫倫,而立石勒會議七條,滿、漢、拉提諾、蒙古、俄羅斯五體文於黑龍江西岸。於是東北數千里化外不毛之地盡隸版圖。

初,準噶爾之擾喀爾喀及中國也,動言借俄羅斯火槍兵六萬,以張聲勢,然俄羅斯方西用兵,無南侵意,噶爾丹敗,往投亦不受。及康熙三十五年,噶爾丹死;五十年,土爾扈特使由俄羅斯至。土爾扈特者,本與厄魯特為四瓦剌之一,於明季與厄魯特不睦,西越哈薩克,投俄羅斯;俄羅斯以其行國也,指裏海額濟勒河之南,圖裏雅之東,哈薩克之北,無城郭地與之,使遊牧,已七八十年,至是聞準夷敗滅來貢。聖祖欲悉其要領,乃使兵部郎中圖理琛等往報之,假道俄羅斯,經西悉畢爾及喀山兩斯科,往返行三載,以五十四年三月歸,繪圖呈禦覽,又為《異域錄》數萬言,記其所經河道,大者曰色棱格河,曰厄爾齊斯河,皆發源中國,流入北海;其近北海處,夏至無夜。色棱格河,在土謝圖汗部,受鄂爾昆河、土臘河之水,經俄羅斯境為楚庫河。又北為昂可剌河,以入北海,使命往來皆由此出入焉。我使臣過境時,邊臣以察罕汗命,厚致禮餼,以兵護行。時察罕汗春秋四十有一,在位二十六年矣。其後汗卒子幼,其妃代臨朝;為叩肯汗,華言女主也。雍正五年,其使臣薩瓦,復與我喀爾喀親王策淩,議喀爾喀北界,自楚庫河以西,沿布爾穀時山,至博穆沙嶺,為兩國邊境,而定市於恰克圖。議定,陳兵鳴炮,謝天立誓。俄羅斯國在大西洋,崇天主教;其南境近哈薩克者,崇回教;其東境近蒙古者崇佛教,故嚐遣人至中國,學剌麻經典,以綏東方之眾,並遣子弟入國子監,習滿漢語言文字,居於舊會同館十年,更代為例。乾隆十九年,土爾扈特使復由俄羅斯入貢。

二十二年,我師定西域,叛賊阿睦爾撤納逃入俄羅斯。朝廷命理藩院移文索之,俄羅斯以渡河溺死聞,既而患痘真死,乃於明年移屍恰克圖,請大臣往驗之。而厄魯特叛賊舍楞,害我副都統,復逃於俄羅斯,我使索之,又不與。上怒,絕恰克圖貿易,而舍楞於三十六年,誘土爾扈特全部,十餘萬眾,趨伊犁來降。時俄羅斯與圖理雅國兵爭,圖理雅以其先世控葛爾汗失地,故世仇不服。俄羅斯屢征土爾扈特兵攻之,土爾扈特兵不善戰,憚於征役,叛逃投中國。廷議諸臣,恐以收納逃亡啟邊釁,高宗命理藩院移文其邊吏,告以伊犁本我地,土爾扈特本中國部落,舍楞乃我叛人,歸斯受之,無爽盟約。俄羅斯無他言,亦不問土爾扈特所往。

四十四年開市,五十四年,復以納我叛人閉市,嚴禁茶葉、大黃出界。逾三年復通市,時汗位已數傳,夫死妻立,妻死子立。恰克圖辦事大臣鬆筠,於五十六年,言女汗之子已長成,年三十餘,將來嗣母位雲。其聘中國未嚐遣正使,皆貿易人來附請大皇帝安,朝廷亦因其人答之。嘉慶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來至邊界,議禮不合而返。故會典禮部載朝貢之國九,俄羅斯不與焉。惟理藩院設庫倫辦事大臣,掌蒙古與俄羅斯貿易之事;與東西兩將軍會商,皆行文於其國,薩那特衙門不直達其汗也。俄羅斯既地廣物阜,凡諸國至俄羅斯市者,則衛藏以西沙章汗愛烏罕各部,其外市則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爾喀,東至黑龍江,秋高馬肥,被氈捆貨而至。麵白微赬,高準,采鬢髯,紅氈帽,油靴,帳居者布列恰克圖及黑龍江西岸。恰克圖迤東,為車臣汗部,十四卡倫,地稍平衍;迤西則高山密林,中通峽溝,即色楞格河;東岸綿亙至庫倫八百餘里,天然險隘也。方準噶爾強時,曾以兵窺俄羅斯境,由額爾口城深入六百里不見一人,疑俄羅斯設伏誘已,遂遁還。然自準噶爾滅於中國,俄羅斯亦震我兵威,故二百載無邊患。始俄羅斯在明初立國時俗尚雄悍,未識西洋技藝,至比達王才武奇傑,離其國都,潛遊他國船廠火器局,講習工藝,返國傳授,其所造戰艦火器,反為他國最。其境與英吉利佛蘭西中隔數國,惟舟行由地中海可相往來。自俄羅斯日強大,大西洋各國忌之。康熙二十七年,英吉利蘇以天王,以兵船由地中海攻之;俄羅斯縱其登岸,而截其歸路,會天大雨雪,敵軍多凍死,英吉利王由北都魯機國逃歸。嘉慶十三年,佛蘭西波利稔王選兵十三萬,並約諸國兵五十萬攻之。俄羅斯舉國遷避,空其都城,待佛蘭西深入,乘風雪夜,潛回縱火,風烈火猛,佛蘭西兵大潰遁,自是威震大西洋;近日復與英吉利爭中印度,別詳後記(別記載五·《印度志》內)

臣源曰:俄羅斯古不通中國,《漢書》康居西北二千里,有奄蔡國,控弦十餘萬,與康居同俗;臨大澤無涯,即北海,其今俄羅斯西域哉。又言丁令在北海上,《唐書》骨利幹國,居瀚海北地,北距海,其今俄羅斯東域哉(《魏書》烏洛侯國,從難水北行二十餘日,有於已尼大水,即北海。《皇清通考》據此疑烏洛侯,即俄羅斯然。魏史列高麗國、百濟、勿吉、契丹諸東夷間。又稱為拓拔先世舊墟,且難水,今黑龍江,則所稱有於已尼大水者,蓋塞外得水謂海之例,非俄羅斯北之大海明矣。《盛京通志》云:今黑龍東北有大泊,即於已尼大水。又《一統志》:斡難河,即黑龍江之源,故黑龍江亦名難水。《舊唐書》曰:烏羅渾國,即後魏之烏洛侯也,亦謂之烏羅護,在長安東北六千三百里,東與靺鞨,南與契丹,北與烏桓相接云云。是烏洛侯,即今索倫、錫伯之地,非俄羅斯益可證。官書《四裔考》之誤,況原書作烏洛侯,而徑改侯為俟,以葉斯音,亦涉牽強,今並不取)。元史稱阿羅思地,南去大都萬餘里,元太宗時有其地,然欽察阿速諸國及嶺北諸部,皆不屬阿羅思,則初境狹小,尚不及今俄羅斯地十之二;至近日乃橫絕東西北海,又南侵及印度界,其興勃然。方乾隆中,土爾扈特之棄俄羅斯而來也,以俄羅斯與圖理雅國之控葛爾汗構兵(圖理雅,一作普裏社;控葛爾,一作空科爾,一作洪豁爾),土爾扈特方恨其上國征役之迫,播遷之勞,故其訴告中國也,皆貶察罕,而張控葛。謂控葛爾汗國在俄羅斯之北,征討俄羅斯察罕汗,幾為其所覆,城環萬里,富雄八溟;而中國縉紳亦輒信之,筆諸載籍,荒矣哉!夫圖理琛之奉使也,稱所經地,距北海僅一月程,其海濱夏至前後不夜。而康熙六十年,俄羅斯人至,稱其地去北極二十度,以上為冰海,人不能至。聖祖始信古記北方層冰,冬夏不化之言為不誣。蓋夏至不夜,則冬至不晝,故市舶但有東西南洋,從無至北海之人,是其國已極北,迫近冰海,安得復有大國在其北乎?俄羅斯與荷蘭、英吉利大西洋諸國,接壤環峙,構兵通市。而利瑪竇、南懷仁諸地圖,開方計裏,眉燦星臚,何地更位置此數萬里之控葛爾商船從未通人跡,從未至乎?今西洋互市數十國,有普裏社者,逼俄羅斯西界,蓋即《異域錄》所稱圖裏雅控葛爾汗,與俄羅斯構兵之國,是汗名非國名(粵人稱普魯社為單鷹,以市舶桅旗所畫稱之,其國商舶歲至粵互市,並非荒渺。《絕域聞見錄》妄聽傳聞,則好奇輕信之過)。乾隆末,庫倫辦事大臣鬆筠撰《綏服紀略》,亦辟控葛爾大於俄羅斯之誇誕,黟縣俞正燮亦辯正。趙氏翼謂鄂羅斯無火槍,其汗通我侍衛之誣妄,然又謂利瑪竇等地圖,不知有俄羅斯。今考利瑪竇圖,以鄂羅為縛羅(曰縛羅答,曰縛羅得抹,曰縛羅得沒,三地相連甚大)。又有葛勒斯國,皆在地中海之北,歐羅巴東境,正當俄羅斯國都。南懷仁圖說,則曰歐羅巴州東北,有莫哥斯未亞大國,東西萬五千里,南北八千里,中分十六道,兵力甚強,日事吞並,其地極寒,冬至晝僅二時,皆即鄂羅斯之明證;不可謂佛蘭西非佛郎機,英吉利非英圭黎,榜葛剌非孟加臘,彌利堅非墨利加也。今粗臚其事涉中國者於篇,餘詳《海國圖志》。

附錄《澳門月報》: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報曰:我等聞俄羅斯之權柄陰謀,有大害於我等東邊之印度、巴社等國。蓋俄羅斯書館在北京,中國事情悉知,中國已知英吉利、印度之稅餉皆由鴉片並茶葉,多得中國之利益,而俄羅斯亦欲奪我等印度之貿易稅餉,令公司所屬之地,不能安靜,亦已足矣。又何必再用別法來相害耶?千八百三十七、八年,我等所屬印度各地方,出兵攻取印度西北,直到千拿哈,又至加布爾,英國兵馬已近西藏之西界,相距葉爾羌戈什哈地方不遠,邊疆上駐劄有大兵,在此幾座城與達機士賴並附近各國貿易極大,中國看我等先時在印度,不過隻有貿易行而已,後來卻全勝印度地方。又見我等再得新奇坡,又見我等好似有暗謀澳門、小呂宋之意;又見好似有犯中國之意,故此中國將自己之各埠頭塞閉,隻準在廣東貿易,不肯待我等與大西洋、俄羅斯一樣;今又兼有俄羅斯人挑動,故用此膽大之法。我等今要中國待我與大西洋俄羅斯一體相同。

○元代北方疆域考上(即今俄羅斯西北境)

元太祖以阿羅思、欽察、阿速、康裏四部地,封其長子術赤,其域西起歐羅巴,北抵冰海,東界金山額爾齊斯河,北有欽察,南包阿速,東盡康裏,地兼四國,而以阿羅思為王庭。故蒙古源流,言成吉思汗,令其長子珠齊於俄羅斯地方即汗位(珠齊,即術赤二字之音轉),不言於欽察、阿速等地即汗位也。然則今日俄羅斯,其即元後乎?非元後乎?曰:阿羅思復興之時,《異域錄》止言元末族姓內爭,借兵於西洋式費耶忒國,始平內亂,不言元裔何往。惟《四洲志》始言明宏治中,有諾戈落部人,起兵恢復俄羅斯,盡逐蒙古,奪回故疆,則今之俄羅斯,非元後明矣。至元初,征四國事,雖始自太祖,而實竟於太宗之世,則術赤之封,亦當在太宗之世。考其事皆散見本紀,及速不台土圖哈麥裏昔裏等傳,別詳於元史。中國所謂寬定吉思海者,據乾隆十三排輿圖塔爾巴哈巴之西,有巴爾噶什泊;又西千餘里,有慈謨斯誇泊;又西北九千餘里,有額納噶泊,泊中皆有島。惟額納噶泊最北,可當寬定吉思海(見西域水道記),即《漢書·西域傳》奄蔡國逾康居、大宛境,北臨大澤無涯者然,尚非大北海也。其太和嶺則烏拉嶺之別名,乃蔥嶺之北幹。康裏、即古康居,為今東哈薩克,在太和嶺之東;欽察則在太和嶺之西北,而寬定吉思海,一作騰去斯海,皆在太和嶺東北,當為康裏境內,非欽察境內。史稱術赤之封,其地極遠,去京師數萬里,驛騎急行二百餘日方達京師。《地理志》所謂西北月祖伯地,即術赤所封,顧術赤月祖伯封域雖大,皆在金山以西;其金山以東,則海都篤哇昔裏吉諸王分據。至元亡以後,阿羅斯舊裔恢復故國,日益強大,並金山東北諸蒙。古王封地而有之,則迥非元初阿羅思之故疆矣。曰,元史征阿羅思欽察之軍,往返皆由阿速。則阿速在二國之南,當為今何地?曰:《明史·西域傳》言阿速近天方,及賽馬爾罕,倚山麵川,川南流入海,即西哈薩克之河,南流入裏海者也。又言沙哈魯部,在阿速西海島中,考今哈薩克西部,有格騰裏大澤,澤中有大山,即裏海之島也。欽察之寬定吉思海,在太和嶺東北;阿速之格騰裏海,在太和嶺西南,皆非大海,而裏海東則征阿羅思兵往返必由之路。又哈薩與阿速音近,西哈薩克為今布哈爾當即元阿速無疑。又土爾扈特遊牧俄羅斯之厄濟爾河者,在布哈爾西境,亦倚山麵川,南流入裏海。元時或在阿速境內歟?至欽定《續文獻通考》以阿速為阿克蘇,則無容喙焉。

○元代北方疆域考下(即今俄羅斯東北境)

元時北方疆域不但西有阿羅思、欽察也,乃並今日俄羅斯東北全境皆有之。考世祖都燕後,立嶺北行中書省,統和林路總管府,以轄漠北地。蓋自金山、杭海山、興安嶺以北直抵北海之地皆隸焉。而《地理志》於嶺北所轄疆域部落概不及,其附見西北地名末者,曰吉利吉思部、昂可剌部、烏斯部、撼合納部、謙州益蘭州等處。而謙河受色楞格河之水,貫諸部以入北海。色楞格河源,嶺南自西而東,謙河源,嶺北自東而西。《元史》則以謙河為正源,吉利吉思者,即唐書黠戛斯國之音轉也。南去大都萬有餘里(在和林正北,故距燕京遠),相傳乃滿部(即乃蠻)始居此。其境長千有四百里,廣半之;謙河經其中西北流,又西南有大水,曰阿浦;東北有大水,曰玉須,皆會於謙,而注於昂可剌河,北入於海。

又曰:謙州以謙河得名,去大都九千里,在吉利吉思東南。謙河西南,唐麓嶺之北烏斯部,亦因水為名,在吉利吉思東,謙河之北。昂可剌河亦以水得名。謙河下遊入海之地,附庸於吉利吉思,去大都二萬五千餘里,晝長夜短,日沒時炙羊肋熟,東方已曙,即唐史之骨利幹國也。康熙間,圖理琛使俄羅斯,作《異域錄》,曰色格河,北瀦為巨澤;曰柏哈爾湖,亦曰小海,水自湖西北角流出,曰昂噶喇河,西北流百五十餘里,受西南來之厄爾庫河。又西北流二千九百餘里,受東北來之伊裏穆河。又北數百里,會西來之伊聶謝河,轉東北流入北海。伊聶謝去北海大洋一月程,時夏至前後,夜不甚暗,日落夜深,猶可棋奕,不數刻東方日出也。源證以《元史》,謙即昂可喇上遊東北來之玉須,即伊裏穆河;西南來之阿浦,即伊聶謝河伊聶謝河以上,為吉利吉思地;伊聶謝河以下,為昂可剌地;伊裏穆河以上,為烏斯地;柏哈爾湖西岸,為謙州、則知昂可剌河之名,當在謙河會伊聶謝以後,故以謙河綱紀諸部。自《異域錄》稱水自柏哈爾湖後,即名昂可剌河,以下遊之名被諸上遊,於是水道提綱泥之,以出湖西北流百五十餘里之厄爾庫水,即為阿浦河。則吉利吉思太近,不應距大都萬餘里,且其南更有何地位置謙州。不合一。

史言元代疆域,北至鐵勒。《天文志》:和林,北極出地四十五度,夏至晷長三尺二寸四分,晝六十四刻,夜三十六刻。鐵勒,北極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晷長三尺二寸四分,晝六十四刻,夜三十六刻。鐵勒,北極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晷景長五尺一分,晝七十刻,夜三十刻。北海,北極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景長六尺七寸,晝八十二刻,夜十八刻。鐵勒,其吉利吉思之地。北海,則昂可剌河入海之地歟?若以昂可剌河即在柏哈湖下,安能遠瀕北海距大都二萬五千里?不合二。

謙州,在唐麓嶺北。唐麓嶺,即今唐努山烏梁海地(一作唐魯),在和林西北,金山東北,故言謙河西南。《一統志》引朔漠圖曰:自和林北行三千里,名昂吉爾海子,自此又行五百餘里,至謙州及吉利吉思。若謙河止於柏哈爾湖,則距唐麓山北之謙州尚遠,安能以水得名?不合三。

《土士哈傳》至元二十年,從皇孫晉王征海都,戰於杭海嶺。二十九年略地金山,獲海都戶三千還,至和林。三十年春,進兵取乞裏吉思(即吉裏吉思),師次欠河(即謙河),水行數日,始至其境,盡收五部之眾而還(五部,除益蘭洲,有烏斯),屯兵守之。海都聞之引兵來爭,敗之於欠河。又《劉好禮傳》:海都執好禮,歸欠州脫走,逾雪莪嶺,出鐵壁山間道南行,數日至南海,始遇戍兵得歸。是謙州近海都金山封地,故為其所割據,若僅在柏哈爾湖上遊,則距金山遠甚,何得為海都巢穴?且距吉利吉思更遠,何得交兵於欠河?不合四。

史言吉利吉思為乃滿故居,謙州地為王罕故居者,乃滿新庭在和林,為今賽音諾顏部地(元《秘史》太祖征乃蠻時,其塔陽汗渡塔米爾河,登納忽山以望敵,及敗後其子復由塔米爾河走阿勒合山,故知和林即乃蠻庭帳矣);王罕新庭在土拉河,為今土謝圖汗地(元《秘史》:成吉思汗初年、於士拉河黑林、與王罕結父子),皆與謙河、隔嶺無涉,惟其故居在嶺北者,則數千里皆謙河所縈貫;若謙河短狹,止於柏哈爾湖,安能亙兩大部遊牧之舊帳?不合五。知此則知色棱格河,入柏哈爾湖後,復西北行數千里,皆謙河之正幹。謙河明而嶺北五部輿地綱領得矣。至撼合納部,則在諸部之東,謙河源所從出,樺皮為帳,白鹿負之,冬月亦乘木馬出獵;其東界則為朱爾克河,別流入北海;其南界則近黑龍江之使鹿部矣。今俄羅斯東路不產馬,乘鹿出入,即其地矣。其益蘭州,則諸部東西適中之地。至元七年,遣劉好禮為吉利吉思、撼合納、謙州、益蘭州等處斷事官,而以此為治所,修庫廩,置傳舍,招陶冶工匠,鑄農器,造舟楫,地在楚庫河左右,為西北孔道,故海都兵至,即執劉好禮歸謙州,以其當兵衝也。此數部總隸於嶺北行中書省,皆在北幹大山之北,吉利吉思、昂可剌、烏斯在其正北,與土拉河、隔嶺、撼合納在其東北,與幹難河、隔嶺、謙州在西北,與和林、隔嶺、益蘭州在二嶺中斷、通色棱格河之地。世祖至元以後,諸王海都,出沒其間,恃荒遠為藪穴,每敗遁,輒不知所往;至其屢次入寇,一由謙河而至杭海,是和林東必由之要道;一由額爾齊河而至金山,是和林西必由之要道(其金山以北地名,略見《藏兀爾傳》成宗大德元年,領征北諸軍,逾金山,攻海都軍於達魯忽河,師還,又太戰於阿雷河,又玉哇失與戰於撤剌思河,此皆額爾齊河所受之水。及海都逾金山而南,則屢戰皆於鐵堅古山,我軍逾金山北,而追寇則嚐駐軍於按台山,此皆阿爾泰山南北,今唐{奴女}山烏梁海以北之地)。成宗大德十年,海都及篤哇皆已死。篤哇子款撤已降,乃詔徙諸部降人於金山之陽,我軍屯田於金山之北;軍食既饒,又扼其心腹,於是海都、蔑裏二部餘眾,相率來降,北邊始寧。蓋海都封金山以北其分地,西以額爾齊斯河與拔都大王分界;東以謙河與嶺北中書省分界。

自世祖都燕以後,嶺北固鞭長莫及,和林亦兵備較虛,海都有割據漠北之誌,故率篤哇及蔑裏等屢於金山、杭海山,兩路擁兵出沒,恃其險遠,我出彼遁,我退彼出。觀《馬紹傳》,言漠北民避亂南者,七十餘萬,則其震蕩侵軼之勢可知;雖以開國之初,師武臣力,然金山南北不奉正朔,垂五十年。故元《經世大典地圖》,不著海都所封,而《地理志》則妄稱阿力麻裏為海都行營之所;又言阿力麻裏,在和林西北五千餘里,是並不知阿力麻裏為今伊犁在和林之西南,故妄乚為極北,又乚為海都分地,又何譏焉,又何難焉!今則嶺北際海,皆屬俄羅斯東藩四部,以《異域錄》及《四洲志》考之,則海都、篤哇等初分金山以北地,今俄羅斯之都莫斯部,西界額爾齊斯河,南界科布多者也。謙州則今俄羅斯之科利弗部,東界謙河,北界吉利吉思,南界烏梁海,及和林者也。其撼合納地,則今俄羅斯之雅克薩部,北界烏斯,東界朱爾克河,南界車臣汗蒙古,及黑龍江索倫者也。至俄羅斯尚有極東北之甘查甲部,更在撼合納之東北,《元史·地理志》未之及,凡古史沿革亦皆未之及。

《瀛環志略》曰:峨羅斯舊國,在秦漢為渾庾、屈射、堅昆、丁零諸部,受役屬於匈奴;在唐為黠戛斯、骨利幹等國;宋末元太祖起北方,拓地西域,以阿羅思、欽察、阿速三部,分其長子,乃東峨、大峨兩部地,非今日峨羅斯之全土也。元氏既衰,峨羅斯故王後裔,再煽餘燼,假鄰國西費耶忒兵力(今瑞典國)驅逐蒙古,恢復疆土,迨後日益強盛,沿北海漸拓,而東繞出西域回部、外蒙古諸部之北,直達黑龍江東北徼外,名曰西伯利部。我朝順治年間,築城於雅克薩,侵擾索倫諸部,稱為羅刹,屢遣兵毀其城,輒復據之。康熙年間,兩致國書,復由荷闌附書,諭其國王;其王乃遣使上書,乞撤雅克薩之圍,分定疆界,立碑為誌;通貿易於車臣汗部之恰克圖;並遣人來京師學習漢文,每十年更易,沿為常例。其西境自彼得羅崛起,日益恢拓,西割瑞典之芬蘭,南兼高加索迤北諸部,西取白峨諸部,又割波蘭三分之二,土耳其、波斯北境,亦多被侵割。於是峨羅斯境土,北環於冰海,西據波羅的海,東距大洋海(即東海),又跨海據北亞墨利加之一隅,長約二萬餘里;其南北之勢,則西土較闊,約六七千里,東土較狹,約四五千里。宇內疆土之恢闊,無過峨羅斯者,宜其強大莫與京矣。然在歐羅巴諸國中,亦不過比肩英、佛,而未能定霸於一方者何也?嚐以詢之雅裨理曰:彼所有者,多北裔窮荒之土,其東部層冰積雪,草不繁,牲不育,不可遊牧,故漠北諸部,棄而不居,峨人得之,收其皮礦之利,所謂人棄我取,非力能驅除而據為己有也。迤西入歐羅巴界,戶口稍盛,再西至大峨、東峨之南,不乏名都大邑,然較之英、佛諸國,總覺土滿,舟楫之利,火器之精,心計之密,又遠遜於諸國。逐鹿海隅,往往瞠乎其後。特因其疆土之廣,究係海內大國,故諸國亦未敢輕視之。比權量力,不過齊、秦、晉、楚,相為匹敵已耳。峨羅斯都城臨海,亦有巨艦數十,然水戰究非所長,故不能在大海中與諸國角勝。其貨船亦止往來西洋諸國,未嚐涉大洋而至粵東。蓋其國物產之最多者,曰銅鐵、曰麻布、曰木料、曰牛馬,鄰近諸國皆仰給焉,不必求售遠方;最珍貴者皮貨,如狐、貂、海龍、駱駝、絨洋、灰鼠之類,專以供中國之用。入海而載至炎方,計無不朽敗者,通市之在陸,而不由海,職是故也。

《西域聞見錄》云:峨羅斯本控噶爾屬國,峨羅斯缺其朝貢,又興兵攪其邊,控噶爾以大兵臨之,峨羅斯恐懼乞降,增其歲貢,控噶爾乃舍之。又云:當峨羅斯與控噶爾連兵,屬國土爾扈特不堪征調之苦,其汗烏巴錫,叛峨羅斯,率其人戶,度戈壁內附。正乾隆年間,勘定西域之時也。今考歐羅巴諸國,並無控噶爾之名,百年以來,諸大國與峨羅斯構兵者,止有土耳其、佛郎西、波斯三國。佛郎西之侵峨,係嘉慶十六年,峨人焚舊都以避之,其禍最烈,事在土爾扈特投誠之後。波斯之役,亦係近年,惟土耳其與峨羅斯連兵,前後近百年。道光初年,猶交哄未已。《聞見錄》所雲交兵事,其為土耳其無疑。土耳其都城,名君士但丁,一作康思坦胎諾格爾。噶爾即格爾,上五字之訛為控,或由於轉音省文,舊本羅馬東都,後來猶冒羅馬之名,故《聞見錄》稱控噶爾都城,名務魯木、魯木,即羅馬之轉音也。土耳其本回部大國,所據者垔形勝之地,恃其虓悍,敢於侵擾強鄰,峨羅斯與之構兵,至數十年之久,征發及於屬藩,蓋非得已。烏巴錫素不知兵,出輒撓敗,多所亡矢,又為舍楞所愚,欲恢復伊犁舊牧,傾國東徙,為哈薩克所掠,逼入沙漠,種類幾致覆滅,乃決計內附,賜牧於喀拉沙爾。峨羅斯與控噶爾連兵之事,即土爾扈特人所傳述。然土耳其雖稱強大,比權量力,究非峨敵,疆場之役,峨屢勝而土屢敗,未聞峨之挫於土也。烏巴錫怨峨羅斯征調之煩,致已狼狽失國,故盛誇敵人之強大,以輕蔑之。七椿園於大西洋國土形勢,概乎未有聞,遽信其誇誕之說,杜撰一莫大之控噶爾,比諸懸圃瑤池,同一荒唐矣。或云控噶爾乃圖理雅國王之名,曾與峨羅斯爭地相戰,烏巴錫傳述此事,誤以汗名為國名。今考泰西人紀載,圖理雅即普魯士,國勢遠遜於峨;乾隆年間,並無與峨交兵之事。

波蘭故地,尚有加拉哥維亞國,袤延百餘里,乃波蘭遺民所立,自推鄉長理事,不立君長,地在峨屬波蘭部之西南。

峨羅斯貨船,嘉慶十一年,曾有來粵東者。道光二十八年,又有一船至上海,皆經奏明駁回。蓋其國貨船偶隨諸國私來,並非奉其國命,故一經駁飭隨即回航而去。

 卷五十五 ↑返回頂部 卷五十七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