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文成公全書 (四部叢刊本)/卷第三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三十四 王文成公全書 卷第三十五
明 王陽明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隆慶刊本
卷第三十六

王文成公全書卷之三十五

  附録四年譜四

   年譜附録二

嘉靖九年庚寅五月門人薛侃建精舎於天真山

 祀先生

  天真距杭州城南十里山多竒巖古洞下瞰

  八卦田左抱西湖前臨胥海師昔在越講學

  時嘗欲擇地當湖海之交目前常見浩蕩圗

  卜築以居將終老焉起征思田洪畿隨師渡

  江偶登茲山若有會意者臨𤼵以告師喜曰

  吾二十年前遊此乆念不及悔未一登而去

  至西安遺以二詩有天真泉石秀新有鹿門

  期及文明原有象卜築豈無縁之句侃奔師

  喪既終𦵏患同門聚散無期憶師遺志遂築

  祠扵山麓同門董澐劉侯孫應奎程尚寧范

  引年柴鳯等董其事鄒守益方獻夫歐陽德

  等前後相役齋廡庖湢具備可居諸生百餘

  人每年祭期以春秋二仲月仲丁日四方同

  志如期陳禮儀懸鐘磬歌詩侑食祭畢講㑹

  終月

十年辛卯五月同門黄弘綱㑹黃綰於金陵以先

 生胤子王正億請婚

  先是師殯在堂有忌者行譛於朝革錫典世

  爵有司黙承風㫖媒孽其家鄕之惡少遂相

  煽欲以魚肉其子弟胤子正億方四齡與繼

  子正憲離仳竄逐蕩析厥居明年夏門人大

  學士方獻夫署吏部擇刑部員外王臣陞浙

  江僉事分廵浙東經紀其家奸黨稍阻弘綱

  以洪畿擬是冬赴京 殿試恐失所托適綰

  陞南京禮部侍郎弘綱問計綰曰吾室遠莫

  計有弱息願妻之情𨵿至戚庶得處耳是月

  洪畿趨金陵爲正億問名綰曰老母家居未

  得命不敢專洪畿復走台得太夫人命於是

  同門王艮遂行聘禮焉

十一年壬辰正月門人方獻夫合同志㑹於京師

  自師沒桂蕚在 朝學禁方嚴薛侃等既遭

  罪譴京師諱言學至是年編脩歐陽德程文

 德楊名在翰林侍郎黄宗明在兵部戚賢魏

  良弼沈謐等在科與大學士方獻夫俱主會

  於時黄綰以進表入洪畿以趨廷對入與林

 春林大欽徐樾朱衡王惟賢𫝊頥等四十餘

  人始定日㑹之期聚於慶壽山房

 九月正億趨金陵

  正億外侮稍息内釁漸萌𭰹居家扄同門居

  守者或經月不得見相懷憂逼於是同門僉

  事王臣推官李逄與歐陽徳王艮薛僑李珙

  管州議以正億趨金陵將依舅氏居焉至錢

  塘惡少有躡其後載者迹既露諸子疑其行

  請卜得𪔂二之上吉乃徉言共分胤子金以

  歸惡黨信爲實弛謀有不便者遂以分金騰

  謗流入京師臣以是𬒳中黜職

十二年癸巳門人歐陽徳合同志會於南畿

  自師沒同門既襄事於越三年之後歸散四

  方各以𠩄入立教合併無時是年歐陽徳季

  本許相卿何廷仁劉暘黄弘綱嗣講東南洪

  亦假事入金陵遠方志士四集類萃群趨或

  講於城南諸刹或講於國子鷄鳴倡和相稽

  疑辯相繹師學復有繼興之機矣

十三年甲午正月門人鄒守益建復古書院於安

 福祀先生

  師在越時劉邦采首創惜隂會於安福間月

  爲會五日先生爲作惜隂說既後守益以祭

  酒致政歸與邦采劉文敏劉子和劉陽歐陽

 瑜劉肇衮尹一仁等建復古連山復真諸書

 院爲四鄕會春秋二季合五郡出青原山爲

  大會凡鄕大夫在郡邑者皆與會焉於是四

  方同志之會相繼而起惜隂爲之倡也

 三月門人李遂建講舍於衢麓祀先生

  先自師起征思田舟次西安門人欒惠王璣

 等數十人雨中出𠉀師岀天真二詩慰之明

 年師䘮還玉山惠偕同門王修徐霈林文

 等迎襯於草萍驛慿棺而哭者數百人至西

  安諸生追師遺教莫知𠩄𭔃洪畿乃與璣應

  典等定毎𡻕㑹期是年遂爲知府從諸生請

  築室于衢之麓設師位歳修祀事諸生柴惟

  道徐天民王之弼徐惟緝王之京王念偉等

  又分爲龍游水南會徐用檢唐汝禮趙時崇

  趙志臯等爲蘭西會與天真遠近相應徃來

  講㑹不輟衢麓爲之先也

 五月廵按貴州監察御史王杏建王公祠於貴

 陽

  師昔居龍塲誨擾諸夷乆之夷人皆式崇尊

  信提學副使席書延至貴陽主教書院士𩔖

  感徳翕然向風是年杏按貴陽聞里巷歌聲

  藹藹如越音又見士民𡻕時走龍塲致奠亦

  有遥拜而祀於家者始知師教入人之𭰹若

  此門人湯葉梧陳文學等數十人請建祠

  以慰士民之懐乃爲贖白雲菴舊址立祠置

  膳田以供祀事杏立石作碑記記畧曰諸君

  之請立祠欲追崇先生也立祠足以追崇先

  生乎搆堂以爲宅設位以爲依陳爼豆以爲

  享祀似矣追崇之實曾是足以盡之乎未也

  夫尊其人在行其道想像於其外不若佩教

  於其身先生之道之教諸君𠩄親承者也徳

  音鑿鑿聞者飫矣光範丕丕炙者切矣精藴

  淵淵領者𭰹矣諸君何必他求哉以聞之昔

  日者而傾耳聽之有不以道則曰非先生之

  法言也吾何敢言以見之昔日者而凝目視

  之有不以道則曰非先生之徳行也吾何敢

  行以領之昔日者而潜心會之有不以道則

  曰非先生之精思也吾何敢思言先生之言

  而徳音以接也行先生之行而光範以覩也

  思先生之思而精藴以傳也其爲追崇也何

  尚焉

十四年乙未刻先生文録於姑蘇

  先是洪畿奔師喪過玉山檢𭣣遺書越六年

  洪教授姑蘇過金陵與黄綰聞人詮等議刻

  文録洪作購遺文䟽遣諸生走江浙閩廣直

  𨽻搜獵逸稿至是年二月鳩工成刻

 巡按直隷監察御史曹煜建仰止祠于九華山

 祀先生

  九華山在青陽縣師嘗兩逰其地與門人江

   柯喬等𪧐化城寺數月寺僧好事者争持

  紙索詩通夕灑翰不倦僧蓄墨跡頗冨思師

  夙範刻師像于石壁而亭其上知縣祝増加

 葺之是年煜因諸生請建祠于亭前扁曰仰

  止鄒守益捐󠄂資令僧買贍田𡻕供祀事越隆

  慶戊辰知縣沈子勉率諸生講學于斯増葺

  垣宇贍田煜祭文見青陽志

十五年丙申巡按浙江監察御史張景提學僉事

徐階重脩天真精舍立祀田

  門人禮部尚書黄綰作碑記記曰今多書院

  興必由人或仕於斯或逰於斯或生於斯或

  功徳𬒳於斯必其人實有足重者表表在人

  思之不見而後立書院以祀之聚四方有志

  樹之風聲講其道以崇其化浙江之上龍山

  之麓有曰天真書院立祀陽明先生者也盖

  先生嘗逰于斯既沒故于斯創精舍講先生

  之學以明先生之道夫人知之豈待予言哉

  正徳已卯寜濠之變起事江右將窺神噐四

  方岌岌日危于死浙爲下游通衢八道財賦

  稱甲濠意欲先得之故隂置腹心計爲之應

  因先生㨿其上㳺𡚒身獨當之濠速敗浙頼

  以寧卒免鋒刄荼毒之苦皆先生之功也則

  今日書院之創非徒講學又以明先生之功

  也書院始於先生門人行人薛侃進士錢徳

  洪王畿合同志之資爲之繼而門人僉事王

  臣主事薛僑有事於浙又増治之始買田七

  十餘𤱔蒸嘗輯理歳病不給侍御張君按浙

  廼躋書院而歎曰先生之學論同性善先生

  之功存於社稷皆𠩄宜祀矧覆澤兹土尤甚

  惡可忽哉乃屬提學僉事徐君階命紹興推

  官陳讓以㑹稽廢寺田八十餘𤱔爲庄屬之

  書院又出法臺贖金三百兩命杭州推官羅

  大用及錢塘知縣王釴買宋人𠩄爲龜疇田

  九十餘畆以益之於是需足人聚風聲益樹

  而道化行矣昔宋因書院而爲學校今於學

  校之外復立書院盖乆常特新之意與予嘗

  登玆山坐幽巖歩危磴俯江流之洄浙引蒼

  渤之㝠茫北覽西湖南目禹穴雲樹蒼蒼晴

  嵐窅窅於是愴然而悲悄然而戚恍見先生

  之如在而不能忘也乃知學校之設既逺逺

  則常常則玩玩則怠怠則學之道其踈乎書

  院之作既近近則新新則惕愓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則勵勵則學

  之道其修乎玆舉也立政立教之先務益於

  吾浙多矣

十六年丁酉十月門人周汝貟建新建伯祠于越

  是年汝貟以御史按浙先是師在越四方同

  門來遊日衆䏻仁光相至大天妃各寺院居

  不能容同門王艮何秦等乃謀建樓居齋舍

  于至大寺左以居來學師沒後同門相繼來

  居依依不忍去是年汝貟與知府湯紹恩拓

  地建祠于樓前取南康蔡世新肖師像每年

  春秋二仲月郡守率有司主行時祀

 十一月僉事沈謐建書院于文湖祀先生

  文湖在秀水縣北四十里廣環十里中横一

  州四靣澄碧書院創焉謐初讀傳習録有悟

  師學即期執贄請見師征思田弗遂及聞訃

  追悼不已後爲行人聞薛子侃講學京師乃

  歎曰師雖沒天下傳其道者尚有人也遂拜

  薛子率同志王愛等數十人講學於其中置

  田若干畆以贍諸生是年廵按御史周汝貟

  立師位於中堂春秋二仲月率諸生䖍祀事

  歌師詩以侑食既後謐起僉江西爲師遍立

  南贛諸祠北没叅政孫宏軾副使劉慤設謐

  位附食於師謐子進士啓原増置贍田與愛

  等議附薛子位祭期定季丁日同志與祭天

  真者俱趨文湖于今益盛

十七年戊戌廵按浙江監察御史𫝊鳯翔建陽明

 祠於龍山

  龍山在餘姚縣治右辛巳年師歸省祖塋門

  人夏淳孫陞吳仁管州孫應奎范引年柴鳳

  楊珂周于徳錢大經應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谷鍾秀王正心正

  思俞大本錢徳周仲實等侍師講學於龍泉

  寺之中天閣師親書三八會期於壁吳仁聚

  徒扵閣中合同志講會不輟丁亥秋師出征

  思田毎遺書洪畿必念及龍山之㑹是年傳

  以諸生請建祠於閣之上方毎年春秋二仲

  月有司主行時祀

十八年巳亥江西提學副使徐階建仰止祠於洪

 都祀先生

  自階典江西學政大𤼵師門宗㫖以倡率諸

  生於是同門吉安鄒守益劉邦采羅洪先南

  昌李遂魏良弼良貴王臣裘衍撫州陳九川

  𫝊黙吳悌陳介等與各郡邑選士俱來合㑹

  焉魏良弼立石紀事

吉安士民建報功祠于廬陵祀先生

  祠在廬陵城西隅師自正徳庚午蒞廬陵日

  進父老子弟告諭之使之息爭睦族興孝悌

  敦禮讓民漸向化興利剔蠹賑疫禳災皆有

  實惠七越月而去民追思之既提督南贛掃

  蕩流賊定逆濠之亂皆切民命及聞師訃䘮

  過河下沿途哀號如䘮考妣乃相與築祠名

  曰報功𡻕脩𥝠祀後曾孔化賀鈞周祉王時

  椿時槐陳嘉謨等相與恊成制益宏麗春秋

  郡有司主祀

十九年庚子門人周桐應典等建書院于壽岩祀

先生

 壽岩在永康西北鄉岩多瑞石空洞塏爽四

  山環翠五峯前擁桐典與同門李珙程文德

  講明師㫖嵌岩作室以居来學諸生盧可乆

  程梓等就業者百有餘人立師位於中堂歳

  時奉祀定期講會至今不輟

二十一年壬寅門人范引年建混元書院于青田

 祀先生

 書院在青田縣治引年以經師爲有司延聘

  主青田教事講藝中時𤼵師㫖諸生葉天秩

  七十有餘人聞之惕然有感復肅儀相率再

  拜共進師學又懼師聮無𠩄樹藝不固乃紏

  材築室肖師像於中堂謂范子之學出於王

  門追𠩄自也范子卒春秋配食乞洪作仰止

  祠碑記御史洪恒紀其詳後提學副使阮鶚

  増建為心極書院畿作碑記記畧曰心極之

  義其昉諸古乎孔子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以

  至定吉㐫而生大業𠩄以通神明之徳𩔖萬

  物之情而冐天下之道無非易也易者無他

  吾心寂感有無相生之機之象也天之道爲

  隂陽地之道爲剛柔人之道爲仁義三極于

  是乎立象也者像此者也隂陽相摩剛柔相

  盪仁義相禪藏乎無扄之鍵行乎無轍之途

  立乎無𠩄𠋣之地而神明出焉萬物備焉故

  曰無思也無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

  之故此孔子之精藴也當時及門之徒惟顔

  氏獨得其宗觀夫喟然之歎有曰如有𠩄立

  卓爾有無之間不可以致詰雖𣣔從之末由

  也巳故曰𤼵聖人之藴顔子也顔子沒而聖

  學遂亡後千餘載濓溪周子始復追尋其緒

  𤼵爲無極而太極之說盖㡬之矣而後儒紛

  紛之議尚未䏻一無惑乎千載之寥寥也蓋

  漢之儒者泥于有象一切仁義忠孝禮樂教

  化經綸之迹皆認以爲定理必先講求窮索

  執為典要而後以為應物之則是為有得于

  太極似矣而不知太極為無中之有不可以

  有名也隋唐以來老佛之徒起而攘臂其間

  以經綸爲糟粕乃復矯以窈㝠玄虗之見甚

  至培撃仁義蕩㓕禮教一切歸之于無是爲

  有得于無極似矣而不知無極爲有中之無

  非可以無名也周子洞見二者之𡚁轉相謬

  溺不得巳而救之建立圗說以顯聖學之宗

  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静中正仁義云者太

  極之謂而主靜云者無極之謂人極于是乎

  立焉議者乃以無極之言爲出于老氏分中

  正仁義為動靜而不悟主靜無欲之㫖亦獨

  何哉夫自伏羲一畫以啓心極之原神無方

  而易無體即無極也孔子固已言之矣而周

  子之得聖學之傳無疑也夫聖學以一為要

  一者無欲也人之欲大約有二髙者蔽于意

  見卑者蔽于嗜慾皆心之累也無欲則一無

  欲則明通公⿰氵専 -- 溥而聖可學矣君子寡慾故脩

  之而吉小人多慾故悖之而㓙吉㓙之㡬極

  之立與不立于此焉分知此則知𠙶𡶶阮子

   𠩄謂心極之說矣

 二十三年甲辰門人徐珊建虎溪精舍于辰州祀

 先生

  精舍在府城隆興寺之北師昔還自龍塲與

  門人冀元亨蔣信唐愈賢等講學于龍興寺

  使靜坐宻室悟見心體是年珊爲辰同知請

  於當道與諸同志大作祠宇置贍田鄒守益

  爲作精舍記羅洪先作性道堂記又有見江

  亭玉芝亭鷗鷺軒珊與其弟楊珂俱多題誌

二十七年戊申八月萬安同志建雲興書院祀先

 書院在白雲山麓前對芙蓉𡶶幙下秀出如

 圭大江橫其下同志朱衡劉道劉弼劉

 舜韶吳文恵劉中虚等迎予講學於精脩觀

 諸生在座者百五十人有竒晚遊城闉見民

 居井落邑屋華麗洪曰民庶且富而諸君敷

 教之勤若此可謂禮義之鄕矣衡曰是城四

 十年前猶爲赤土耳問之曰南贛峒賊流刼

  無常妻女相牽而泣曰賊來SKchar避惟一死可

  恃耳師來蕩平諸峒百姓始得築城生聚乃

  有今日皆師之賜也洪嘉嘆不巳乃謂曰沐

  師徳澤之𭰹(⿱艹石)此南來郡邑俱有祠祀何是

  地獨無衆皆蹙然曰有志未遂耳乃責洪作

  疏紏材是夕來相𦔳者⿱⿵乃𰀁皿 -- 盈二百金舉人周賢

  宣作文祀土衆役並興中遭異議止之至嘉

  靖甲子衡爲尚書賢宣爲方伯與太僕卿劉

  慤復完舊業祭祀䂓制大備名曰雲興書院

  云

 九月門人陳大倫建明經書院於韶祀先生

 書院在府城先是同門知府鄭騮作明經舘

 與諸生課業倡明師學至是大倫守韶因更

 建書院立師位與陳白沙先生並祀是月洪

 謁甘泉湛先生踰𢈔嶺與諸生鄧魯駱堯知

  胡直王城劉應奎鍾大賔魏良佐潘槐莫如

 徳張昻等六十三人謁師祠相與入南華二

  賢閣與鄧魯胡直等共闡師說至隆慶巳巳

  知府李渭大脩祠宇集諸生與黄城等身證

  道要師教復振

二十九年庚戌正月吏部主事史際建嘉義書院

 于溧陽祀先生

  書院在溧陽救荒渰史際因歳青築渰塘以

  活饑民塘成而建書院于上延四方同志講

 㑹舘榖之籍其田之𠩄入以備一邑饑荒名

  曰嘉義欽 玉音也際與吕光洵議延洪主

  教事乃先幣聘越二年兹來定盟是月同志

  周賢宣趙大河諸生彭(⿱艹石)思彭适𡊮端化王

  襞徐大經陳三謨等數十人際率子姪史繼

  源繼志史銓史珂史繼書繼辰致詹偕吾子

  壻葉邁鄭安元錢應度應量應禮應樂定期

  來會常不下百餘人立師與甘泉湛先生位

  春秋奉祀○天成篇掲嘉義堂示諸生曰吾

  人與萬物混處於天地之中爲天地萬物之

  宰者非吾身乎其䏻以宰乎天地萬物者非

  吾心乎心何以䏻宰天地萬物也天地萬物

  有聲矣而爲之辯其聲者誰歟天地萬物有

  色矣而爲之辯其色者誰歟天地萬物有味

  矣而爲之辯其味者誰歟天地萬物有變化

  矣而神明其變化者誰歟是天地萬物之聲

  非聲也由吾心聽斯有聲也天地萬物之色

  非色也由吾心視斯有色也天地萬物之味

  非味也由吾心嘗斯有味也天地萬物之變

  化非變化也由吾心神明之斯有變化也然

  則天地萬物也非吾心則弗靈矣吾心之靈

  毀則聲色味變化不得而見矣聲色味變化

  不可見則天地萬物亦㡬乎息矣故曰人者

  天地之心萬物之靈也𠩄以主宰乎天地萬

  物者也○吾心爲天地萬物之靈者非吾䏻

  靈之也吾一人之視其色若是矣凡天下之

  有目者同是明也一人之聽其聲(⿱艹石)是矣凡

  天下之有耳者同是聰也一人之嘗其味(⿱艹石)

  是矣凡天下之有口者同是嗜也一人之思

  慮其變化若是矣凡天下之有心知者同是

  神明也匪徒天下為然也凡前乎千百世巳

  上其耳目同其口同其心知同無弗同也後

  乎千百世已下其耳目同其口同其心知同

  亦無弗同也然則明非吾之目也天視之也

  聰非吾之耳也天聽之也嗜非吾之口也天

  嘗之也變化非吾之心知也天神明之也故

  目以天視則盡乎明矣耳以天聽則竭乎聰

  矣口以天嘗則不爽乎嗜矣思慮以天動則

  通乎神明矣天作之天成之不參以人是之

  謂天䏻是之謂天地萬物之靈○吾心爲天

  地萬物之靈惟聖人為䏻全之非聖人䏻全

  之也夫人之𠩄同也聖人之視色與吾目同

  矣而目能不引於色者率天視也聖人之聽

  聲與吾耳同矣而耳䏻不蔽於聲者率天聽

  也聖人之嗜味與吾口同矣而口䏻不爽於

  味者率天嘗也聖人之思慮與吾心知同矣

  而心知不亂於思慮者通神明也吾目不引

  於色以全吾明焉與聖人同其視也吾耳不

  蔽於聲以全吾聰焉與聖人同其聽也吾口

  不爽於味以全吾嗜焉與聖人同其嘗也吾

  心知不亂於思慮以全吾神明焉與聖人同

  其變化也故曰聖人可學而至謂吾心之靈

  與聖人同也然則非學聖人也能自率吾天

  也○吾心之靈與聖人同聖人䏻全之學者

  求全焉然則何以爲功𫆀有要焉不可以支

  求也吾目蔽於色矣而後求去焉非𠩄以全

  明也吾耳蔽於聲矣而後求克焉非𠩄以全

  聰也吾口爽於味矣而後求復焉非𠩄以全

  嗜也吾心知亂於思慮矣而後求止焉非𠩄

  以全神明也靈也者心之本體也性之徳也

  百體之會也徹動靜通物我亘古今無時乎

  弗靈無時乎或間者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

  知之或困而知之皆自率是靈以通百物勿

  使間于𣣔焉已矣其功雖不同其靈未嘗不

  一也吾率吾靈而𤼵之於目焉自辯乎色而

  不引乎色𠩄以全明也𤼵之於耳焉自辯乎

  聲而不蔽乎聲𠩄以全聦也𤼵之於口焉自

  辯乎味而不爽乎味𠩄以全嗜也𤼵之於思

  慮焉萬感萬應不動聲臭而其靈常寂大者

  立而百體通𠩄以全神明也人一能之巳百

  之人十䏻之已千之必率是靈而無間于欲

  焉是天作之人復之是之謂天成是之謂致

  知之學○増刻先生朱子晚年定論朱子定

  論師門𠩄刻止一卷今洪増録二卷共三卷

  際令其孫致詹梓刻於書院○重刻先生山

  東甲子鄉試録山東甲子鄕試錄皆出師手

 筆同門張峯判應天府欲畨刻於嘉義書院

  得吾師繼子正憲氏原本刻之

 四月門人吕懐等建大同樓于新泉精舎設師

 像合講會

  精舎在南畿崇禮街初史際師甘泉先生築

  室買田爲舘穀之資是年懐與李遂劉起宗

  何遷余胤緒吕光洵歐陽塾歐陽瑜王與槐

  陸光祖龎嵩林烈及諸生數十人建樓于精

  舎設師與甘泉像爲講㑹㑹畢退坐昧昧室

  黙對終夕而别是月洪送王正億入胄監至

  金山遂入金陵趨會焉何遷時爲吏部文選

  司郎中偕四司同僚邀余登報恩寺塔坐第

  一層問曰聞師門禁學者靜坐慮學者偏靜

  淪枯槁也似也今學者初入門此心乆濡俗

  習淪浹膚髄(⿱艹石)不使求宻室耳目與物無所

  覩聞澄師絶慮𭰹入玄漠何時得見真靣目

  乎師門亦嘗言之假此一叚以𥙷小學之功

  又云心罹疾痼如鏡面班垢必先磨去明體

  乃見然後可使一塵不容今禁此一法恐令

  人終無𠩄入洪對曰師門未嘗禁學者靜坐

  亦未嘗立靜坐法以入人曰舍此有何法可

  入曰只教致良知良知即是真面目良知明

  自䏻辯是與非自䏻時靜時動不偏于靜曰

  何言師門不禁靜坐曰程門歎學者靜坐爲

  善學師門亦然但見得良知頭腦明白更求

  靜處精錬使全體著察一滓不留又在事上

  精錬使全體著察一念不欺此正見吾體動

  而無動靜而無静時動時靜不見其端爲隂

  爲陽莫知其始斯之謂動靜皆定之學曰偏

  於求靜終不可與入道乎曰離喜怒哀樂以

  求中必非未𤼵之中離仁敬孝慈以求止必

  非緝熈之止離視聽言動以求仁必非天下

  歸仁之仁是動靜有間矣非合内合外故不

  可與語入道曰師門亦有二教乎曰師嘗言

  之矣吾講學亦嘗誤人今較來較去只是致

  良知三字無病衆皆起而歎曰致知則存乎

  心悟致知焉盡矣下塔由𦘕廊指真武流形

  圗曰觀此亦可以証儒佛之辯衆皆曰何如

  曰真武山中乆坐無得欲棄去感老嫗磨針

  之喻復入山中二十年遂成至道今若𦘕堯

  流形圗必從克明峻徳親九族以至恊和萬

  邦𦘕舜流形圗必從舜徃于田自耕稼陶漁

  以至七十載陟方又何時得在金碧山水中

  枯坐二三十年而後可以成道𫆀諸友大𥬇

  而别

三十年辛亥廵按貴州監察御史趙錦建陽明祠

 於龍塲

 龍塲舊有龍岡書院師𠩄手植也至是錦建

  祠三楹於書院北旁翼兩序前爲門仍題曰

 龍岡書院周垣繚之奠師位於中堂廵撫都

  御史張鶚翼亷使張堯年叅政萬虞愷提學

  副使謝東山共舉祠祀羅洪先撰祠碑記記

  畧曰予嘗考龍塲之事於先生之學有大辯

  焉夫𠩄謂良知云者本之孩童固有而不假

  於學慮雖匹夫匹婦之愚固與聖人無異也

  乃先生自叙則謂困於龍塲三年而後得之

  固有不易者則何以哉今夫𤼵育之功天地

  之𠩄固有也然天地不常有其功一氣之歛

  閉而成冬風露之撼薄霜霰之嚴凝隕穫摧

  敗生意蕭然其可謂寂寞而枯槁矣𣡸極而

  軋雷霆𡚒焉百蟄啓群草茁氤氲動盪於宇

  宙之間者則向之風霰爲之也是故藏不𭰹

  則化不速蓄不固則致不遠屈伸剥復之際

  天地且不違而况於人乎先生以豪傑之才

  振迅雄偉脫屣于故常於是一變而爲文章

  再變而爲氣節當其倡言於逆瑾蠱政之時

  撻之朝而不悔其憂思𢢽欵意氣激烈議論

  鏗訇真足以凌駕一時而托名後世豈不快

  哉及其擯斥流離而於萬里絶域荒烟𭰹箐

  狸鼯豺虎之區形影孑立朝夕惴惴既無一

  可騁者而且疾病之與居瘴癘之與親情迫

  於中忘之有不能勢限於外去之有不可輾

  轉煩瞀以需動忍之益盖吾之一身巳非吾

  有而又何有於吾身之外至于是而後如大

  夣之醒強者柔浮者實凢平日𠩄挾以自快

  者不惟不可以常恃而實足以増吾之機械

  盗吾之聰明其塊然而生塊然而死與吾獨

  存而未始加損者則固有之良知也然則先

  生之學出之而愈張晦之而愈光鼓舞天下

  之人至於今日不怠者非雷霆之震前日之

 龍塲其風霰也哉嗟乎今之言良知者莫不

  曰固有固有問其致知之功任其固有焉耳

  亦嘗於枯稿寂寞而求之乎𠩄謂盗聰明増

 機械者亦嘗有辯於中否乎生於憂患死於

 安樂豈有待於人乎

三十一年壬子提督南贛都御史張烜建復陽明

 王公祠於鬱孤

  祠在贛州鬰孤臺前濓溪祠之後嘉靖初年

  軍衛百姓思師恩徳不已百姓乃紏材建祠

  于鬰孤臺以䖍尸祝軍衛官兵建祠于學宫

  右塑像設祀俱有成式繼後異議者移鬰孤

  祠像於報功祠後湫隘慢䙝軍民懐忿至是

  署兵備僉事沈謐訪詢其故父老子弟相與

  涕泣申告謐謁師像為之泫然出涕報功祠

  舊有贍田米三十八石見供春秋二祭鬰孤

  祠則取諸贛縣均平銀兩乃具申軍門烜如

  其議脩葺二祠迎師像於鬰孤臺廟貌嚴餙

  煥然一新軍衛有司各申䖍祝父老子弟歲

  臘駿奔烜作記立石紀事 師自征三浰山

  㓂盡平即日班師立法定制令贛屬縣俱立

  社學以宣風教城中立五社學東曰義泉書

  院南曰正蒙書院西曰富安書院又西曰鎮

  寧書院北曰龍池書院選生儒行義表俗者

  立爲教讀選子弟秀頴者分入書院教之歌

  詩習禮申以孝悌導之禮讓未期月而民心

  丕變革奸𮜿而化善良市㕓之民皆知服長

  衣乂手拱揖而歌誦之聲溢於委巷浸浸乎

  三代之遺風矣繼後異議者盡堕成䂓而五

  院爲強𭧂者𥝠㨿禮樂之教息矣至是謐詢

  士民之情罪逐僣據脩舉廢墜五社之學復

  完慎選教讀子弟而淬礪之風教復興渢渢

  乎如師在日矣

 建復陽明王公祠於南安

 南安青龍舗師𠩄屬纊之地也士民哀號哭

  泣相與建祠於學宫之右歲時父老子弟奔

  走祝奠有司即為崇祀廟貌宏麗後爲京師

  流言承奉風㫖者遂遷祠於委巷隘陋汚穢

  人心不堪謐與有司師生議復舊址原制樓

  五楹前門五楹取委巷祠址之值於民𦔳完

  工作具申軍門烜從之自是師祠與聖廟並

  垂不朽矣

三十二年癸丑江西僉事沈謐脩復陽明王公祠

 於信豐縣

  按謐䖍南公移録曰贛州府𠩄屬十一縣俱

  有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陽明王公祠巍然

  並存蓋因前院功業文章足以匡時而華國

  謀猷軍旅足以禦𭧂而捍災南贛士民咸思

  慕之歌頌功徳乆而不衰尚有談及而下淚

  者本縣原有祠堂後有塞門什主者廢爲宴

  憇之𠩄是誠何心哉爲此仰本縣官吏照牌

  事例限三日内即查䆒清理仍為灑掃立主

  因舊爲新不惟一邑師生故老得以俱興瞻

  仰之𥝠而凢過信豐之𭏟者咸得以盡展拜

  爼豆之禮古人𠩄謂愛禮存羊禮失求野之

  意即是可見矣時謐署南贛兵備事故云

  三月改建王公祠於南康

  南康舊有祠在學宫右後因異議者遷師像

   於旭山韓公祠内謐徃謁祠見二像並存於

   一室王公有祭而無祠韓公有祠而無祭其

  室且卑陋訪祠西有鄕約𠩄前有堂三間後

  有閣一座䂓模頗勝乃置師像於堂而復其

  祭韓公祠另為立祭使原有祠者因祠而舉

  祭原有祭者因祭而立祠則兩祠之勢並峙

   而各全其尊報功之典同行而咸盡其義矣

  三月安遠縣知縣吳卜相請建王公報功祠

  安遠舊無師祠百姓𥝠立牌於小學父老子

  弟相率餽奠始伸歲臈之情卜相見之乃惕

  然曰此吾有司之責也乃具申舊院道謂前

  都御史陽明王公功在天下而安遠爲用武

  之地教在萬世而䖍州爲首善之區本縣正

  徳年間中有廣宼葉芳擁衆數千肆行剽掠

  民不聊生自受本院撫勦以來立籍當差無

   異於土著之齊民後生小子不忘乎良知之

   口授今詢輿情擇縣西舊堤備𠩄空處堪以

  修建祠堂本縣將日逐自理詞訟銀兩買辨

  供費庶財省而功倍祀專而民恱嘉靖二十

   九年申㨿前提督軍門盧俱如議行之見今

  像貌森嚴祠宇宏麗申兵備僉事沈提督軍

  門張扁其堂曰仰止門曰報功祠烜爲作記

  立石紀事

  四月瑞金縣知縣張景星請建王公報功祠

 按䖍南公移録景星申稱正徳初年嵗侵民

 饑軬賊衝熾民不聊生逃亡過半頼提督軍

  門王公剪除兇惡宣布徳威𤼵粟賑饑逃民

 復業感恩思徳欲報無酧今有𦒿民蘇振等

  願自𦔳財鳩工拓鄕校右以崇祠像李珩禄

  願自𦔳早田八十畆以承春秋尸祝僉事沈

  謐嘉奬之申照軍門張烜嚴立䂓制題曰報

  功立石紀事

 六月崇義縣知縣王廷耀重脩陽明王公祠

  崇義縣在上猶大𢈔南康之中相距各三百

  餘里師𠩄奏建也數十年來居民井落草木

  茂宻生聚䌓衍百姓追思功徳家設像以致

  奠祝至是廷耀請於前軍門盧會民建師祠

  於儒學東隅盧從之僉事沈謐廵縣廷耀請

  新舊制謐爲増其未備設制定祀如信豐諸

  縣立石紀事

 九月太僕少卿吕懐廵按御史成守節改建陽

 明祠於瑯琊山

  山去城五里舊有祠在豐樂亭右湫隘不容

  爼豆玆改建紫薇泉上是年畿謁師祠與懐

 戚賢等數十人大會於祠下十月洪自寧國

 與貢安國謁師祠見同門髙年猶有能道師

  教人初入之功者

三十三年甲寅廵按直𨽻監察御史閭東寧國知

府劉起宗建水西書院祀先生

 水西在涇縣大溪之西有上中下三寺初與

  諸生會集寓於各寺方丈既而諸生日衆僧

  舍不能容乃築室於上寺之𨻶地以備講肄

  又不足提學御史黄洪毘與知府劉起宗創

  議建精舍於上寺右未就廵按御史閭東提

  學御史趙鏜繼至起宗復申議於是屬知縣

  丘時庸恢弘其制督成之邑之士民好義者

  競來相役南陵縣有寡婦陳氏曹按妻也遣

  其子廷武輸田八十畆有竒以廪餼來學於

  時書院舘榖具備遂成一名區云起宗禮聘

  洪畿間年至㑹

三十四年乙卯歐陽徳改建天真仰止祠

 德掲天真祠曰㨿師二詩石門蒼峽龜疇胥

 海皆上院之景吾師神明𠩄依也今祠建山

 麓恐不足以安師靈適其徒御史胡宗憲提

 學副使阮鶚俱有事吾浙即責其改建祠於

 其上院扁其額曰仰止江西提學副使王宗

  沭訪南康生祠塑師像遣生員徐應隆迎至

  新祠爲有司公祭下祠塑師燕居像爲門人

  𥝠祭鄒守益譔天真仰止祠記記曰嘉靖丙

  辰錢子徳洪聚青原連山之間議葺陽明先

  生年譜且曰仰止之祠䂓模聳舊觀矣宜早

  至一記之未果趨也廼具顛末以告天真書

  院本天真天龍淨明三寺地歲庚寅同門王

  子臣薛子侃王子畿暨徳洪建書院以祀先

  生新建伯中為祠堂後為文明閣藏書室望

  海亭左為嘉㑹堂游藝𠩄傳經樓右為明徳

  堂月新舘傍為翼室置田以供春秋祭祀歳

  甲寅今總制司馬梅林胡公宗憲按浙今中

  丞阮公鶚視學謀於同門黄子弘綱主事陳

  子宗虞改祠於天真上院距書院半里許以

  薛子侃歐陽子徳王子臣附俱有事師祠也

  左為叙勲堂右爲齋堂後崖爲雲泉樓前爲

  祠門門之左通慈雲嶺磴道横亘(⿱艹石)虹立石

  牌坊於嶺上題曰仰止下接書院百歩一亭

  曰見疇曰㵼雲曰環海右拓基爲淨香菴以

  居守僧外爲大門合而題之曰陽明先生祠

  門外半壁池跨池而橋曰登雲橋外即龜田

  亭其上曰大極云𡻕丁巳春總制胡公平海

  夷而歸思敷文教以戢武士命同門杭二守

  唐堯臣重刻先生文録傳習録於書院以嘉

  恵諸生重修祠宇加丹垔泉石之勝闢凝霞

  玄陽之洞梯上真躡蟾窟經蒼峽采十真以

  臨四眺湘烟越嶠縱足萬狀窮島怒濤坐收

  樽爼之間四方逰者愕然以爲造物千年𠩄

  秘也文明有象先生嘗詠之而一旦盡𤼵於

  群公鬼神其聽之矣守益拜首而復曰真之

  動以天也㣲矣果疇而仰應又疇而止之先

  師之訓曰有而未嘗有是真有也無而未嘗

  無是真無也見而未嘗見是真見也而反覆

  師㫖慨乎顔子知㡬之傳故其詩曰無聲無

  臭而乾坤萬有基焉是無而未嘗無也又曰

  不離日用常行而直造先天未畫焉是有而

  未嘗有也無而未嘗無故視聽言動于天則

  欲罷而不䏻有而未嘗有故天則穆然無方

  無體欲從而末由兹顔氏之𠩄以爲真見也

  吾儕之服膺師訓乆矣飭勵事爲而未逹行

  著習察之藴則𠋣於滯像研精性命而不屑

  人倫庶物之實則𠋣於凌虗自邇而逺自卑

  而髙未免於岐也而入門升堂奚𠩄仰而止

  乎獨知一脉天徳𠩄由立而王道𠩄由四逹

  也慎之爲義從心從真不可人力加損稍渉

  加損便入人爲而僞矣古之人受命如舜無

  憂如文⿰糹⿱𢆶匹 -- 繼志述事如武王周公格帝饗廟運

  天下於掌舉由孝弟以逹神明無二𡍼轍故

  曰夫㣲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指真之動以

  天也先師立艱履險磨瑕去垢從直諌遠謫

  九死一生沛然有悟于千聖相傳之訣析支

  離於衆淆融闕漏於二氏獨掲良知以醒群

  夣故惠流於窮民威襲於巨宼功昭于宗社

  而教思垂於善類雖罹讒而遇𡝭欲掩而彌

  章身沒三十年矣干戈倥偬中表揚日力此

  豈聲音笑貎可襲取哉惟梅林子嘗受學於

  金臺至取師門學術勲烈相與研之既令餘

   姚諳練淬勵荐拜簡命神謀鬼謀出入千古

   旁觀駭汗而竟以成功若於先師有黙觧者

   繼自今督我同逰暨於來學駿奔詠歌務盡

   齋明盛服之實其望也若跂其至也若休將

   三千三百盎然仁體罔俾支離闕漏雜之以

   古𠩄稱忠信篤敬叅前𠋣衡蠻貊無異於州

   里省刑薄歛親上死長持挺於秦楚是𤼵先

   師未展之秘逹爲赤舄隱爲陋巷俾 聖代

   中和位育之休熈光天化日之中是謂仰止

  之真

三十五年丙辰二月提學御史趙鏜修建復初書

院祀先生

 書院在廣徳州治初鄒守益謫判廣徳創建

  書院置贍田以延四方來學率其徒濮漢施

  天爵過越見師而還復初之會遂振不息後

 漢天爵出宦逰是會興復不常者二十年至

  洪畿主水西會徃來廣徳諸生張槐黄中李

  天秩等邀會五十人過必與停驂信𪧐是年

  漢天爵致政歸知州荘士元州判何光𥙿申

  鏜復大修書院設師位以歲修祀事

 五月湖廣兵備僉事沈寵建仰止祠於崇正書

 院祀先生

 書院在蘄州麒麟山寵與州守同門谷鍾秀

 建書院以合州之選士講授師學是年與鄉

  大夫顧問顧闕迎洪於水西諸生鍾沂史修

 等一百十人有竒合會於立誠堂寵率州守

  首舉祀事屬洪撰仰止祠記其畧曰二三子

  爾知天下有不因世而異不以地而隔不爲

  形而拘者非良知之謂乎夫子於諸生世異

  地隔形踈而願祠而祀之尸而祝之非以良

  知潜通於其間乎昔舜文之交也世之相後

  千有餘𡻕地之相去千有餘里揆其道則若

  合符節者何也爲其良知同也苟求其同豈

  惟舜文爲然哉赤子之心與大人同夫婦之

  愚不肖與聖人同蒸民之不識不知與帝則

  同故考諸徃聖而非古也俟諸百世而非今

  也無弗同也無弗足也故歷千載如一日焉

  地不得而間也通千萬人如一心焉形不得

  而拘也三代而降世衰道㣲而良知真體烱

  然不滅故夫子一𤼵其端而吾人一觸其㡬

  恍然如出幽谷而覩天日故諸生得之易而

  信之䔍者爲良知同也雖然諸生今日得之

  (⿱艹石)易信之(⿱艹石)䔍矣亦尚思其難而擬其信之

  (⿱艹石)未至乎昔者夫子之始倡是學也天下非

  笑詆訾㡬不免于䧟穽者屢矣夫子憫人心

  之不𮗜也忘其身之危困積以誠心稽以實

  得見之行事故天下之同好者共起而以身

  承之以政明之故諸生之有今日噫亦難矣

  諸生今日之得(⿱艹石)火燃泉逹䏻繼是無間必

  信其燎原逹海以及于無窮斯爲真信也已

  是在二三子圗之

四十二年癸亥四月先師年譜成

  師既沒同門薛侃歐陽徳黄弘綱何性之王

  畿張元冲謀成年譜使各分年分地搜集成

  藁總裁於鄒守益越十九年庚戌同志未及

  合併洪分年得師始生至謫龍塲寓史際嘉

  義書院具稿以復守益又越十年守益遺書

  曰同志注念師譜者今多爲隔世人矣後死

  者寜無懼乎譜接龍塲以續其後脩餙之役

  吾其任之洪復寓嘉義書院具稿得三之二

  壬戌十月至洪都而聞守益訃遂與廵撫胡

  松弔安福訪羅洪先于松原洪先開關有悟

  讀年譜若有先得者乃大恱遂相與考訂促

 洪登懐王越四月而譜成

八月提學御史耿定向知府羅汝芳建志學書

院于宣城祀先生

 洪畿初赴水西會過寧國府諸生周怡貢安

  國梅守徳沈寵余珊徐大行等二百人有竒

  延至景徳寺講會相繼不輟是年畿至定向

  汝芳䂓寺𨻶地建祠立祀于今講㑹益盛後

  知府鍾一元扁爲昭代真儒遵聖諭也

四十三年甲子少師稌階撰先生像記

  記曰陽明先生像一幅水墨冩嘉靖巳亥予

  督學江西就士人家摹得先生燕居像二朝

  衣冠像一明年庚子夏以燕居之一贈吕生

  此幅是也先生在正徳間以都御史廵撫南

  贛督兵敗宸濠平定大亂拜南京兵部尚書

  封新建伯其後以論學爲世𠩄忌竟奪爵予

  徃來吉贛間其父老云濠之未叛也先生奉

  命按事福州乞歸省其親乘單舸下南昌至

  豐城聞變將走還幕府爲討賊計而吉安太

  守松月伍公議適合郡又有積穀可養士因

  留吉安徴諸郡兵與濠戰湖中敗擒之其事

  皆有日月可按覆而忌者謂先生始赴濠之

  約后持兩端遁歸爲伍𠩄強㑹濠攻安慶不

  克乗其沮喪幸成功夫人苟有約其敗徴未

  見必不遁凡攻討之事勝則侯不勝則族苟

  持兩端雖強之必不留 武皇帝之在御也

  政由嬖倖濠悉與結納至或許爲内應方其

  崛起天下皆不敢意其⿺辶䖏亡先生引兵而西

  留其家吉安之公署聚薪環之戒守者曰兵

  敗即縱火母為賊辱嗚呼此其功豈可謂倖

  成而其心事豈不皦然如日月哉忌者不與

  其功足矣又舉其心事誣之甚矣小人之不

  樂成人善也自古君子爲小人𠩄誣者多矣

  要其終必自𭧂白乃予𠩄𭰹慨者今世士大

  夫髙者談玄理其次爲柔愿下者直以貪黷

  奔競謀自利其身有一人焉出死力爲國家

  平定大亂而以忌厚誣之其𫝑不盡驅士𩔖

  入於三者之途不止凢爲治不患無事功患

  無賞罰議論者賞罰𠩄從出也今天下漸以

  多事庶㡬得人焉馳驅其間而平時𠩄議論

  者如此雖在上智不以賞罰爲勸懲彼其激

  勵中才之具不已踈乎此予𠩄𭰹慨也濠之

  亂孫許二公死于前先生平定之于後其迹

  不同同有功於名教江西會城孫許皆廟食

  而先生無祠予督學之二年始祀先生于後

  圃未㡬𬒳召因摹像以歸将示同志者而首

  以贈吕生予嘗見人言此像于先生極似以

  今觀之貌殊不武然獨以武功顯於此見儒

 者之作用矣吕生誠有慕乎尚於其學求之

 巡按江西監察御史成守節重脩洪都王公仰

 止祠

  大學士李春芳作碑記記曰陽明先生祠少

  師存翁徐公督學江右時𠩄創建也公二十

  及第宏詞愽學燁然稱首詞林一時詞林宿

  學皆自以爲不及而公則曰學豈文詞巳也

  日與文荘歐陽公窮䆒心學聞陽明先生良

 知之說而𭰹契焉江右爲陽明先生過化公

  既闡明其學以訓諸生而又爲崇犯無𠩄不

  足以繋衆志乃於省城營建祀宇肖先生像

  祀之遴選諸生之㒞茂者樂群其中名曰龍

  沙㑹公課藝暇每以心得開示諸生而一時

 諸生多𠩄興起云既公召還洊躋綸閣爲

 上𠩄親信蓋去江右㡬二十年矣有告以祠宇

  傾圯者公則愀然動心捐󠄂賜金九十屬新建

  錢令脩葺之侍御甘齋成君聞之曰此予責

  也遂身任其事鳩工拓材餙其𠩄巳敝増其

  𠩄未備堂宇齋舍煥然改觀不惟妥神𠃔稱

  而諸生之興起者益勃勃不可禦矣噫公當

  樞筦之任受心膂之𭔃無論㡬務叢委即宸

  翰咨荅日三四至而猶之不可以巳也夫致

  知學𤼵自孔門而孟子良知之說則又𤼵𠩄

  未𤼵陽明先生合而言之曰致良知則好善

  惡惡之意誠推其極家國天下可坐而理矣

  公篤信先生之學而日以體之身心施之政

  事秉釣之初即𤼵𥝠餽屏貪墨示以好惡四

  海嚮風不數年而人心吏治翕然丕變此豈

  有異術哉好善惡惡之意誠於中也故學非

  不明之患患不誠耳知善知惡良知具存譬

  之大明當天無㣲不照當好當惡當賞當罰

  當進當退錙銖不爽各當天則循其則而應

  之則平平蕩蕩無有作好無有作惡而天下

  平矣故誠而自慊則好人𠩄好惡人𠩄惡而

 爲仁不誠而自欺則好人𠩄惡惡人𠩄好而

 爲不仁苟為不仁生於其心害於其事蠧治

  𢦤民有不可勝言者矣公為此懼又舉明道

  定性識仁二書𤼵明其義以示海内學者而

  致知之學益明以切諸生䏻心惟其義而體

  諸身則於陽明先生之學㡬矣業新舍者其

  尚體公之意而殫力於誠以爲他日致用之

  地哉

四十五年丙寅刻先生文録續編成

  師文録乆刻行于世同志又以𠩄遺見𭔃彚

  録得爲卷者六嘉興府知府徐必進見之曰

  此於師門學術皆有𨵿切不可不遍行同志

  董生啓予徴少師存齋公序命工入梓名曰

  文録續編并家乘三卷行於世云

上皇帝隆慶元年丁卯五月 詔贈新建侯謚文

  丁卯正月詔病故大臣有應得恤典贈謚而

  未得者許部院科道官議奏定奪於是給事

  中辛自脩岑用賔等御史王好問耿定向等

  上䟽原任新建伯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

  御史王守仁功勲道徳宜膺殊恤下吏禮二

  部會議得王守仁具文武之全才闡聖賢之

  絶學筮官郎署而抗疏以犯中璫甘受炎荒

  之謫建臺江右而提兵以平巨逆親𭣣社稷

  之功偉節竒勲乆見推於輿論封盟錫典豈

  宜⿺辶䖏奪於身終䟽上詔贈新建侯謚文成

 制曰竭忠盡瘁固人臣職分之常崇徳報功實

  國家激勸之典矧通侯班爵崇亞上公而節

 惠易名榮逾華衮事必待乎論定恩豈容以

  乆虗爾故原任新建伯南京兵部尚書兼都

  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維岳降靈自天佑命

  爰從弱冠屹爲宇宙人豪甫拜省郎獨𡚒乾

  坤正論身瀕危而志愈壮道處困而造彌𭰹

  紹堯孔之心傳㣲言式闡倡周程之道術來

  學攸宗藴蓄既宏猷爲丕著遺艱投大隨試

  皆宜戡亂解紛無施勿效閩粤之箐巢盡掃

  而擒縱如神東南之𥠖庶舉安而文武足憲

  爰及逆藩稱亂尤資仗鉞淵謀旋凱奏功速

  於吳楚之三月出竒决勝邁彼淮蔡之中宵

  是嘉社稷之偉勲申盟帶礪之異數既復撫

  夷兩廣旋至格苗七旬謗起功髙賞移罰重

  爰遵遺 詔兼采公評續相國之生封時庸

  旌伐追曲江之殊䘏庶以酬勞兹特贈為新

  建侯謚文成錫之

誥命於𭟼鐘𪔂勒銘嗣羙東征之烈劵綸昭錫世

  登南國之功永爲一代之宗臣實耀千年之

  史冊㝠靈不昧寵命其承六月十七日遣行

  人司行人 賜造墳域遣浙江布政使司堂

  上正官叅政 與祭七壇

二年戊辰六月先生嗣子正億襲伯爵

  元年三月給事中辛自脩岑用賔等爲開讀

  事上䟽請復伯爵吏部尚書楊愽奉

 㫖移咨江西廵撫都御史任士慿會同廵按御

  史蘇朝宗查覆征藩實跡及浙江巡撫都御

  史趙孔昭廵按御史王得春奏應復爵廕

  同于是吏部奉欽依會同成國公朱希忠户

  部尚書馬森等議得本爵一聞逆濠之變不

  以非其職守急還吉安倡義勤王未踰旬朔

  而元兇授首立消東南尾大之憂不動聲色

  而奸宄蕩平坐貽 宗社盤石之固較之

  開國佐命時雖不同擬之靖遠咸寧其功尤

  偉委應𥙷給

 誥劵容其子孫承襲以彰與國咸休永世無窮

  之報議上 詔遵

 先帝原封伯爵與世襲至三年五月御史𫝊寵

  奏議爵廕吏部復請 欽依會同成國公朱

  希忠户部尚書劉體乾議得誠意伯劉基食

  粮七百石乃

 太祖欽定靖遠伯王驥一千石新建伯王守仁

  一千石係累朝欽定多寡不同夫封爵之典

  論功有六曰開國曰靖難曰禦胡曰平畨曰

  征蠻曰擒反而守臣死綏兵樞宣猷督府勦

 宼咸不與焉盖六功者𨵿

 社稷之重輕係四方之安危自非茅土之封不

  足以報之至于死綏宣猷勦㓂則皆一身一

 時之事錫以錦衣之廕則可槩欲剖符則未

  可也竊照新建伯王守仁乃正徳十四年

  捕反賊宸濠之功南昌南贛等府雖同邦

  分土分民各有專責提募兵而平隣賊不可

  不謂之倡義南康九江等處首罹荼毒且進

  且攻人心摇動以藩府而叛

 朝廷不可不謂之勁敵出其不意故俘獻于旬

  月之間若稍懐遲疑則賊謀益審将不知其

  𠩄終攻其必救故績𭣣乎萬全之畧(⿱艹石)少有

  踈虞則賊黨益䌓自難保其必濟膚功本自

  無前竒計可以範後靖遠威寜姑置不論即

  如寧夏安化之變比之江西難易逈絶逰擊

  𬽦龯于時得封咸寧伯人無間言同一藩服

  捕反何獨于新建伯而疑之乎𠩄㨿南京各

   道御史欲要改廕錦衣衛于報功之典未盡

   激勸攸𨵿難以輕擬合無將王守仁男襲新

   建伯正億不必改議以後子孫仍照臣等先

   次會題

  明㫖許其世襲

 詔從之准照舊世襲



 王文成公全書卷之三十五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