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由水溪至水心崖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由水溪至水心崖記
作者:袁宏道 
本作品收錄於《瀟碧堂集/13

曉起揭篷窗,山翠撲人面,不可忍,遽趣船行。逾水溪十餘里,至沙蘿村。四面峰巒如花蕊,纖苞濃朵,橫見側出,二十里內,秀蒨閣眉,殆不可狀。夫山遠而緩,則乏神;逼而削,則乏態。余始望不及此,遂使官奴息譽於山陰,夢得悼言於九子也。又十餘里至倒水巖,岩削立數十仞,正側面皆霞壁,有竇八九,下臨絕壑。一竇懸若黃腸者五,見極了了。問山中人,云有好事者乘漲倚艦,令健夫引縆而上,至則見有遺蛻,沉香為棺。其言不可盡據。然石無寸膚,雖猿猱不能攀,不知當時何從置此。

又半里至漁仙寺,寺有伏波避暑石室,是征壺頭時所鑿,餘竇厯厯如僚幕。寺幽絕,左一小峰拔地起,若盆石,尖秀可玩。江光岫色,透露窗扉間。一老僧方牧豕,見客不肅。問幾何眾,曰:「單丁無徒侶。」相與谘嗟而去。又數里至穿石。石三面臨江,鋒棱怒立,突出諸峰上,根銳而卻,末垂水如照影,又若壯士之將涉,石腹南北穿,如天闕門,高廣略倍,山水如在鏡面,繚青縈白,千里一規,真花源中一尤物也。一客忽咳,有若甕鳴,餘因命童子度吳曲。客曰:「止止,否則裂石!」頃之,果有若沙礫墮者。

乃就船,又十餘里,至新湘溪。眾山束水,如不欲去,山容殊閑雅,無刻露態。水至此亦斂怒,波澄黛蓄,遞相親媚,似與遊人娛。大約山勢回合,類新安江,而淡冶相得,略如西子湖。如是十餘里,山色稍獰,水亦漸洶湧,為仙掌崖。又數里,山舒而畦見,水落而灘見,為仙人溪。既迫夜,舟人畏灘聲不敢行,遂泊於灘之渴石上。灘皆石底,平滑如一方雪,因命小童烹茶石上。

次早舟發,見水心崖如在船頭,相距才里許。榜人踴躍,頃刻泊崖下。崖南逼江岸,漁網溪橫齧其趾,遂得躍波而出。兩峰骨立無寸膚,生動如欲去,或銳如規,或方如削,或欹側如墜雲,或為芙蓉冠,或如兩道士偶語,意態橫出。其方者獨當溪流之奧,遒古之極。對面諸小峰,亦有佳色,為之佐妍。四匝皆龍湫,深綠畏人。崖頂有小道房,路甚仄,行者股栗,數息乃得上。既登舟,不忍別,乃繞崖三匝而去。

石公曰:「遊仙源者,當以淥蘿為門戶,以花源為軒庭,以穿石堂奧,以沙蘿及新湘諸山水為亭榭,而水心崖乃其後戶雲。大抵諸山之秀雅,非穿石、水心之奇峭,亦無以發其麗,如文中之有波瀾,詩中之有警策也。」君超又為余言,靈巖及諸山之幽奇甚多,要余再來,余唯唯。他日買山,當以此中為第一義也。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