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奇怪(三) 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上)
作者:魯迅
1934年11月1日
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下)
本作品收錄於《花邊文學

  崇拜名伶原是北京的傳統。辛亥革命後,伶人的品格提高了,這崇拜也乾淨起來。先只有譚叫天在劇壇上稱雄,都說他技藝好,但恐怕也還夾著一點勢利,因為他是“老佛爺”——慈禧太后賞識過的。雖然沒有人給他宣傳,替他出主意,得不到世界的名聲,卻也沒有人來為他編劇本。我想,這不來,是帶著幾分“不敢”的。

  後來有名的梅蘭芳可就和他不同了。梅蘭芳不是生,是旦,不是皇家的供奉,是俗人的寵兒,這就使士大夫敢於下手了。士大夫是常要奪取民間的東西的,將竹枝詞改成文言,將“小家碧玉”作為姨太太,但一沾著他們的手,這東西也就跟著他們滅亡。他們將他從俗眾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來。教他用多數人聽不懂的話,緩緩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先前是他做戲的,這時卻成了戲為他而做,凡有新編的劇本,都只為了梅蘭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蘭芳。雅是雅了,但多數人看不懂,不要看,還覺得自己不配看了。

  士大夫們也在日見其消沉,梅蘭芳近來頗有些冷落。

  因為他是旦角,年紀一大,勢必至於冷落的嗎?不是的,老十三旦七十歲了,一登臺,滿座還是喝采。為什麼呢?就因為他沒有被士大夫據為己有,罩進玻璃罩。

  名聲的起滅,也如光的起滅一樣,起的時候,從近到遠,滅的時候,遠處倒還留著餘光。梅蘭芳的游日,游美,其實已不是光的發揚,而是光在中國的收斂。他竟沒有想到從玻璃罩裡跳出,所以這樣的搬出去,還是這樣的搬回來。

  他未經士大夫幫忙時候所做的戲,自然是俗的,甚至於猥下,骯髒,但是潑剌,有生氣。待到化為“天女”,高貴了,然而從此死板板,矜持得可憐。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數人是倒不如看一個漂亮活動的村女的,她和我們相近。

  然而梅蘭芳對記者說,還要將別的劇本改得雅一些。

(十一月一日)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3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