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從信錄/卷18
卷十七 ◄ | 皇明從信錄 卷十八 |
► 卷十九 |
|
皇明從信錄卷十八
東莞陳 建輯 秀水沈國元訂
英宗睿皇帝
丙辰〈正統元年〉
正月九日開經筵以太師英國公張輔知經筵事大學士
楊士奇楊榮楊溥同知經筵事少詹事王直王英講讀學
士李時勉錢習禮陳循侍讀苗衷侍講高糓修撰馬愉曹
鼐並充經筵官進講九卿掌印官侍班給事御史各二員
侍儀禮畢賜宴及賜金幣鈔錠有差
〈天順日錄曰考功郎中李茂弘嘗言可憂者君臣之情不通經筵進講文具而已不過粉飾太平氣象未必統〉
〈意外之禍後來果驗盖智者嘗見於未然茂弘有焉〉
二月會試天下舉人命少詹事王直侍講學士陳循爲考
試官取劉定之等一百人
三月廷試賜周旋陳文劉定之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令浙江嘉湖直𨽾蘇松等府官田准民田起科每畆秋糧
四斗一升以上至一石者減作二斗七升二斗七升以上
至四斗者減作二斗一升一斗至二斗者減作一斗從廵
撫周忱之言也蘇州府遂減秋糧八十餘萬石他府有差
○命兵部左侍郎柴車參賮陝西軍務先是虜酋朵兒只
伯擁衆入寇鎮番副摭兵劉廣出兵往援遇虜而逐虜隨
--
逼凉州廣閉門不敢出虜大掠而去廣不以實聞反奏功
徼賞車劾其罔上又陳其欺誑不法事甚衆請寘之法詔
械送廣父子至京下獄又劾奏寧夏失律亦召還 朝廷
以車公廉詳愼爲國盡忠賜白金三十兩幷三表裏○召
應天府尹鄺埜爲兵部左侍郎
〈埜湖廣宜黃人初爲陝西按察副使有聲其父家敎至嚴嘗以俸易一紅褐寄之父大怒曰此子不才如此汝〉
〈掌一方刑名不能洗𡨚澤物以安其民乃索此不義之物汙我卽封還以書責之埜欲見其父不可得以父爲〉
〈敎軄居閑秋闇聘典文衡者謀于寮方往請于父父大怒曰此子無知汝居憲司吾爲考官何以防範且將遺〉
〈詣于人又以書罵之埜迎書跪誦涕泣受敎繼爲府尹益勵其操聲傳足音錄之以風世〉
六月召江西左布政使陳智爲右都御史
〈智武昌咸寧人初爲御史執法嚴明陞陝西按察使居任十五年多惠政陝民深德之遷江西布政使宣德末〉
〈永豐賊曾子良作亂聚衆據大搬官兵禽而勦之從賊嚴季茂等千餘人皆被執時歲卤民艱食智謂其有因〉
〈饑而被誘脇者不可令晝死倡義捐俸爲粥賑之奏上上得報決其首惡三十餘人脇從者皆宥免時有吿富〉
〈民與賊通者三百餘人智下令曰所吿虛實未可知苟無實速自來衆悉詣官自吿智諭之曰果若人言下諸〉
〈吏鞫訊爾尙能保家乎今爾曹自赴官若能出栗濟飢民當貸爾衆稽顙流涕乞如命得粟萬餘石所活不勝〉
〈計至是召陞右都代顧佐掌院事〉
增鄕試會試取士額先是祭酒陳敬宗言比者解額有定
副榜數少以致天下敎官類多缺員吏部遂建議兼考監
生補除敎軄往往僥倖選列不稱師範竊以爲縱科舉取
人之濫猶愈于監生考試之精請量寬解額專取之于副
榜庶幾誨導得人賢才無滯于是議增科目有差○吏部
尙書郭璡出身早不遑問學然天資甚美受氣完厚臨事
從容喜怒不形于色精于吏事𥳑切不泛爲户曹屬 文
廟已知其名正統初侍臣因蝗旱言大臣不能盡職久妨
賢路有旨囘奏衆欲歸罷田里以謝天譴璡獨以爲不可
云非是貪位但 主上糼沖吾輩皆 先帝𥳑任受付託
若皆罷去誰與共理只宜戴罪修省改過以囘天意衆從
其言識者韙之○始設提督學校官員各省設按察司副
使或僉事各一員南北直𨽾監察御史各一員請勑專一
提督○優免先聖子孫差役
七月徙封襄憲玉于襄陽淮靖王于饒州
十月望車駕閱武于將臺命諸將騎射以三矢爲率受命
者萬餘惟駙馬都尉井源彎弓躍馬三發三中 上大喜
徹上尊賜之觀者相謂曰往年王太監閱武紀廣驟陞三
級今日萬乘閱武豈但一杯酒已耶竟無殊擢○令僧錄
司復照洪武舊制造僧人周知冊
十二月命兵部尙書王驥廵邊先是鎮守乎凉等處僉都
御史羅亨信與都督趙安率岷洮等處兵廵邊遇虜安與
都督蔣貴用都指揮安敬議逗遛不行亨信至其營責之
曰汝輩受國厚恩臨敵逻縮安用汝握重兵爲且汝特畏
--
死耳死三尺法孰若死敵貴等變色以芻糧不繼爲解亨
信卽上章劾之 上乃命王驥廵飭邊務
丁巳〈正統二年〉
春 太后御便殿召大臣英國公張輔大學士楊士奇楊
榮楊溥尙書胡濙入朝左右女官雜佩刀劒侍衛凜然
上東立輔等西下立 太后召問輔等五人皆有獎勵之
辭因顧謂 上曰此五人 先朝所𥳑貽 皇帝凡有行
必與之計非五人所贊成者不可行也 上受命頃閒宣
命宣王振至 太后顏色頓異欲誅之 上跪爲之請諸
太臣皆跪乃得解先是宣廟崩 太后將宮中一切玩好
之物不急之務悉皆罷去委任三楊 上初卽位幼沖有
詔凡 朝廷大政必白于太后然後行 太后令付閣下
議決每數日必遣中官至閣問連日曾有何事來商確卽
以揭開某日中官某以幾事來議如此施行 太后乃以
所白驗之由是正統初數年天下休息皆張太后之力也
嘗考正統初選經筵官閣下悉以翰林充之 張太后內
批云如何不見居外賢良以 旨付弘文舘于是劉球等
以部屬進坎經筵 后之進賢遠奸卓絕千古矣
以宋儒胡安國蔡沉眞德秀從祀孔子廟庭○兵部尙書
王驥廵邊至甘肅斬有罪都指揮安敬遣兵敗北虜于莊
浪先是驥受命馳至甘肅稽閱邊備見莊浪永昌山丹路
守兵俱少烽𡎇不飭軍無紀律歎曰邊防如此而欲虜無
侵凌難矣翌日大集兵衆于轅門問先年大軍遇虜于魚
海而先退者誰歟咸曰都指揮安敬命引出斬之徇于衆
曰目今遇敵畏縮者視此三軍股慄因𥳑閱戍軍謹斥堠
嚴部伍勤訓練利器械軍容肅然旣而虜酋巳秃孛羅入
寇莊浪驥遣都指揮衛榮授以方略擊敗之俘獲甚衆寇
知有備引去遣知院何魯等納欵於朝驥以甘州官軍宂
濫徒費糧餉乃選留二萬五千餘還本衛更番代上於是
兵得休息民減轉輸之勞驥尋還京師
五月左都御史顧佐致仕是年佐考察罷御史邵宗宗九
載滿在吏部 上爲原宗詰佐佐遂請老去家居十餘年
卒佐性嚴重守正嫉邪人知敬憚以故竟擠之去○楊士
奇薦御史彭最提督南畿學較師道卓立寬嚴得中一時
東南士風翕然振起
六月行在僉都御史魯穆卒
〈穆浙江天台人由御史陞福建按察僉事理𡨚濫懲貪墨抑豪強直介孤立不可于以私泉州人有李姓者妻〉
〈吳美舊與富姻林私李調官廣西林令二僕從李行殺之道中幷殺其姪吳竟適林李宗人訴之郡郡得賂反〉
〈坐李宗人誣又訴按察司司得賂如郡十餘年未決公故廉得踪跡甚詳一訊林卽服漳富人許初無子後兄〉
〈子已而妾有子與兄子貲三之一托已子許死兄子言妾子非許子也迓去盡奪其貲公大召縣中父老及許〉
--
〈宗人詢之皆曰妾子本許種也兄子始服罪超陞僉都御史召入臺穆自幼舉動異常兒稍長攻苦食淡力學〉
〈博經史嘗大書座右唆得菜根百事可做比入官請寄不行問遺並絕義色正詞淸心寡慾蒞政臨民外嚴內〉
〈恕決疑應變才氣雄敏歷官中外三十餘年家無餘貲没不能飲〉
京師旱
〈時街巷小兒爲土龍禱雨拜而歌曰雨帝雨帝城隍土地雨若再來還我土地成羣呼噪不知所起未幾有監〉
〈國卽位之事繼有復辟之舉說者謂雨帝者與弟城隍者郕王再來還土地復辟也後悉如謠〉
九月甘肅守臣報北虜復犯邊十月勑驥復詣甘肅總督
諸軍以備之平江伯陳豫子陳儀言于 上請于寧夏甘
肅𥳑精銳候春煖俱發諸道並進且約瓦剌相犄角殘虜
破敗之餘必就擒戮此萬全計也 上然之○召溫州府
知府何文淵爲刑部右侍郎文淵江西廣信人初爲監察
御史宣德中朝廷以江南諸大郡難治者命大臣擇京朝
官出守召見宴勞之賜璽書馳驛之任文淵有治才在溫
六年廉靜寡欲一郡大治當時浙東守稱爲第一尋入覲
召入便殿命近臣傳旨獎勵幷賜御製招隱歌至是超陞
是職
〈按何文淵後擢居冡宰多不滿人意而治郡聲名寔卓冠一時所以然者由當時聖君賢相持鼓舞明作之㩲〉
〈雖中才皆爭自奮勵而善刻深者變爲仁厚刀筆者變爲循良也至所以懲貪阻墨者則又必下獄必謫成或〉
〈充胥吏不但解印綬歸田里而已 朝廷勤思如此是以諸臣上焉者莫不精白一心以承休德下焉者亦有〉
〈所畏憚而不敢恣肆之甚也近日此義泯如其遷除一切付之尋常資格而貪墨者不過止於免官而已慕善〉
〈者無所勸徇惡者無所懲後來之治不如 祖宗之盛無怪其然矣〉
勑方面郡守有缺照舊在京三品以上官保舉時有言方
面及府州正官專用保舉卽是恩出於下欲如洪武永樂
故事皆令吏部選除 上命內閣議之楊士奇等上䟽言
宣德七年以前藩憲二司及府州正官多不得人百姓受
害是以 宣宗皇帝勑令大臣保舉自兹以𨓏多得其人
閒有一二非才盖緣舉主審察不至亦或實是徇私所司
不行糾舉以致如此昔唐太宗力行仁義命在京三品以
上官舉郡守縣令後來致天下斗米三錢之效近年有等
京官無人舉保造爲謗語專欲隳壞 先帝良法伏望
聖斷只依 先帝勑旨而行但所舉之人後有犯贓必須
明正舉主之罪則人知謹畏不敢濫舉官必得人矣詔從
其議
〈天順日錄記宣德初楊士奇輩以方面大軄亦任吏部且舉未盡得人乃令在京三品以上官各舉所知當時〉
〈以爲美事行之旣久公道者少時人有拜官公朝受恩私室之譏景泰初始罷此例又曰西楊雖偏而無私尤〉
〈持公論當時天下方面頗亦得人正統六七年以後張太后崩二楊相繼而亡進退天下人才之權遂倒置〉
〈矣此非法之不善人之不善壞之也故曰有治人無治法〉
進贊理陝西軍務侍郎柴車祿從二品車盡心邊務每糾
劾將佐欺玩章前後凡數十上或惕以後患車曰吾敢愛
身以誤國也澹泊自處守止益堅每有功賞雖勑下必覆
--
驗而後行詐冒必糾正之岷州土官都指揮后能以家人
冑功得陞賞車奏罷所陞官能復以爲請 上宥之車反
覆論其不可曰詐冒如能者非一人臣方按覈皆請罷今
宥能如餘人何若無功而得官則捐軀赴敵者安以侍之
詔嘉車忠誠遣使賜白金四十兩文綺四表裏仍進從二
品祿
〈按正統初年三楊當國西事之殷朝廷處置頗爲得宜葢自戮安敬而後軍令肅械劉廣而後欺玩懲正后能〉
〈之詐冒而後功罪核付王驥以便宜而後閫外專賞柴車之忠誠而後人臣之盡職者勸守法者不撓此西師〉
〈所以終奏膚功而狂虜卒於破滅有由然矣嗚呼此三楊之所以爲可稱而後之謀國安邊者所當取法與〉
戊午〈正統三年〉
春 宣宗皇帝實錄成大學士楊士奇楊榮俱進少師楊
溥進少保餘進秩有差○王驥等率師敗虜于塞外虜酋
阿台朵兒只伯走死先是驥至邊復申號令將士咸奮願
一戰居無何虜入寇邊驥選精兵二千遣都督蔣貴將之
臨行戒之曰兵精氣銳遇賊不能勦殺無復相見貴父子
感奮以往繼遣趙安率兵由東凉州逾白鴉孤口北抵赤
林鉄門諸關爲犄角之勢貴遇虜於石城兒泉破走之驥
與鎮守魯安都督任禮帥馬步出鎮夷關與貴期以狼心
山舉火爲號貴襲阿台及朵兒只伯巢穴與任禮等縱兵
夾攻于梧桐林擒其驍賊虎都丹等三十餘人後進兵至
野狐心靑羊山轉戰二千餘里俘賊男婦二千餘口馬駝
畜產不可勝計虜酋率數千騎遠竄尋死
夏淮揚被災鹽課虧少 上命廵撫侍郎周忱往視之忱
奏令蘇州等府將撥剩餘米每月量撥一二萬石運揚州
各鹽塲收貯照數出給通閛准作下年預納秋糧其米在
塲聽令竈户將私鹽於附近塲分上納卽照時價給還粮
米食用于時米貴鹽賤官得貸鹽積聚民得食糧安生上
下賴之○御史曾泉以事降氾水縣典史自宣德六年到
任操行廉謹蒞事勤能勸學興禮督農事稽女工尤恤貧
窘無牛具者勸與耕種無綿花者借與紡績時歷鄕村察
其勤惰又率民墾荒田以收穀麥伐竹木以瞻貨財用以
納逋稅辦軍餉官有儲積民無科擾以其羡餘造船以備
攢運置棺以𦔳死喪歷任三年化醇訟𥳑家給人足泉没
三年民思慕如一日
〈雙槐歲抄謂泉謫官盡職可謂賢矣近時貶秩者張舊棨戟服舊綵章藐視民事若不干涉眞泉之罪人哉〉
楊士奇楊榮楊溥上言今遣御史淸軍有以陝西山東山
西河南北直𨽾之人往南方極邊補伍者有以江浙閩廣
川湖之人往北邊補伍者其水土不相習北人苦於瘴癘
南人苦於嚴寒多致死亡況西北一邊急於防守而所在
勇壯之人乃發戍南方自今邊卒淸解者宜從南北所宜
--
撥戍詔廷臣議行之時兵部侍郎鄺埜掌部事曰此舊制
不可紊稍有變易將不勝其弊咎將誰歸卒不動
八月翰林侍讀學士曾鶴齡主考順天鄕試初試之夕塲
屋火試卷有殘缺者有司懼罪不敢以更試爲言惟欲請
葺塲屋以終後兩試鶴齡曰必更試然後滌百弊以昭至
公不然雖無所私此心亦欺朝廷何惜一日之費不成此
盛舉哉有司具二說以進命下悉如鶴齡所言
十月召王驥等還京師論功命驥以尙書兼大理寺卿二
俸並支柴車陞兵部尙書仍贊理陝西軍務命都御史盪
亨信陞俸一級封都督蔣貴定西伯任禮寧遠伯趙安會
昌伯並祿一千石
〈王直曰朝廷之於西事盖愼重矣嘗宿勁兵任良將又輟近臣往臨之欲以安內攘外然其忠於上仁於下不〉
〈爲利囘不爲勢屈者無幾是以安攘之效不立迨 天子赫怒更命將帥而王柴諸公威夜圖議振頽綱去弊〉
〈事明賞罰以示勸懲而人始知有法思奮其材武以從征伐立功名於是殘虜影滅跡絕而天威震動於萬里〉
〈外矣建按一時諸公之功固大矣然王振由此驕心遂生以中國之富強爲無敵以四夷之蠢弱爲易與遂南〉
〈啟麓川之爭北挑瓦剌之釁卒至已巳之變神器幾摇傳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易曰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斯固有天下之至鑒輿〉
雲南麓川宣慰思任發叛寇邊侵掠騰衝南甸等處
己未〈正統四年〉
春會試天下舉人命禮部侍郎兼學士王直學士藺從善
爲考試官取楊𪔂等一百人廷試賜施槃楊𪔂倪謙等進
士及第出身有差○楊士奇乞致仕不允命還鄕省墓遣
中官阮江護送且促歸尋還京師○逮廵按湖廣監察御
史陳祚下詔獄祚按湖廣益持風紀上言遼王不軌數事
上怒遣官械繫下獄論死未幾王事自覺乃宥之改南京
雲南道御史尋陞福建僉事乞致仕○新作京城九門成
○召山東右布政使王質爲户部右侍郎
〈質鳳陽人始由敎官荐授御史臨政公勤果毅淸操著聞在蜀出廵惟蔬食而已蜀人呼爲王靑萊在山東尤〉
〈多惠政〉
三月京城大水詔求直言賑恤軍民被水之家○翰林編
修劉定之上言十事一言號令之出宜求其大公至正久
而無弊信賞必罰不爲苟且二言公卿侍從宜時常召見
能察其心術而進退之三言降胡近處京畿宜浙分其數
移置南地四言宜以京官出任郡縣使民得蒙循良之政
五言宜倣唐制朝官陞任之時舉賢良自代六言武臣子
孫宜習韜畧七言守令之官宜加詳察八言鋤富恤貧九
言丁憂宜令終制十言宜遏僧尼○陞蘇州府知府況鍾
祿正三品仍知府事
〈按鍾九載滿日赴京當代軍民詣闕乞留者數萬人詔陞鍾俸令復任楊士奇贈以詩云十年不愧趙淸獻七〉
〈邑重逢張益州又再期以疾卒于郡民競立祠祀之議者謂其則正之氣卓特之才淸潔之操一時鮮見其比〉
--
〈鍾在蘇也盡心民事別蠧除奸輕徭薄賦設濟農倉淸收粮弊防運夫侵盜則置綱運簿防非禮需索則置館〉
〈夫簿綜理周害蕳約易行後之爲郡者所宜法焉〉
陞吉安府知府陳本深祿正三品仍知府事
〈本深寧波入治尙寬𥳑未嘗任智假感以馭民有抑不伸者雖三尺帝皆得往白久之郡民自耻爭訟尤折節〉
〈下士色辭恆謙和未始有怠容一郡咸安之至是九載滿郡人不忍其去相率乞留藩憲及御史具以聞 上〉
〈從之增本深俸俾復任在吉安前後凡十八年始以老疾致仕去旣去民皆尸祝之焉〉
〈東莞令盧秉安蒞任至一十九年淸揉不易臨行惟受士民之詩自賦云不貪自古人爲寶今日貧民詩滿囊〉
〈十有九年官劇邑幸無一失掛心腸國初守令久任而民受其福往往如此丘文莊公曰我朝自 聖祖稽古〉
〈定制始循有虞之典籍年爲滿中有善政著聞者增秩加官仍其舊任是以官安其軄民安其生仕者無奔走〉
〈道路之勞居者無送舊迎新之費百年以來車循是道近自選法淹滯以來乃行一切苟且之政數有變更甚〉
〈非朝廷立法之初意矣惜哉〉
四月倭寇浙東先是日本來貢人船刀劒不奉約束 宣
宗諭使臣後貢毋過三舟使人毋過三百刀劒毋過三十
續來貢如約束受之及源道義卒命太監雷春弔祭嗣王
遣使貢謝自後方物戎器滿載而來遇官兵矯云入貢貢
卽不如期守臣幸無事輒請俯順夷情主客者爲畫可條
奏卽復許貢云不爲例嗣後再至亦復如之我無備卽肆
出殺掠滿載而歸宣德末年海防益備賊不得閒貢稍如
約遂許夷至京師宴賞市易飽恣其欲已而備禦漸踈是
年寇大暠入桃渚官庾民舍焚劫一空驅掠少壯發掘塜
墓束孩兒竿柱上沃之沸湯視其啼哭拍手笑樂捕得孕
婦忖度男女刳視中否爲勝負飲酒荒淫穢惡至有不可
言者積骸如陵流血成川城野蕭條過者隕涕於是 朝
廷下詔備倭命重帥守要地增城堡謹斥𡎇修戰艦合兵
分番屯駐海上寇盜稍息
五月沐晟沐昂奉命討思任發師次潞江思任發遣其將
緬檢斷江守師不得渡初思任發未叛時刁賓玉嘗遣詣
晟晟兒子畜之至是晟遣使諭之降思任發佯許諾故晟
無渡江意緬檢數挑戰都督方政怒欲渡江攻之晟不許
政不勝憤夜獨率其麾下渡擊緬檢走之破賊栅斬首三
千餘級乘勝深入逼思任上江上江賊重地少選伏兵四
起政求救晟怒其違節制渡江不遣久之以少兵往政知
晟不力援已乃遣其子英還曰汝急歸吾死分也遂策馬
突陣死一軍皆没晟聞敗適春暮慮瘴發遂焚江上積聚
倉卒奔還永昌雲南藩臬以事聞 上遣使者責狀晟知
不免遣人語使者曰吾主將失律喪師罪當死遂飲藥至
楚雄發病卒
六月西域撒馬兒罕遣使進良馬色玄蹄額皆白賜名瑞
穎詔畫史圖之○令大同宣府遼東陝西沿邊空閒之處
許官軍户下人丁儘力耕種免納子粒
--
〈胡世寧嘗奏議廢屯種以足邊儲夫屯種孰不欲廣然每差官督勸不能增者急于起科得利也夫歲收不常〉
〈而租有定額則開墾者利未得而害已隨故人不敢開種今如此則有利無害人樂于興種矣民閒米穀旣多〉
〈則價賤發銀可糴則邊儲易足矣建按邊儲之策有三趙充國之留田湟中韓重華之營田代北者上也勸民〉
〈廣種以待糴召商開中以代輸者次也轉餉千里終歲嗷嗷脫巾待哺策斯下矣然近日諸邊每止行下策謂〉
〈之何哉〉
七月 上命吳誠吉祥監督諸軍討思任發敗績
十月廢遼王貴烚爲庶人坐滅絕天理瀆亂人倫也
十一月造渾天璿璣玉衡𥳑儀○追封故廣西總兵官都
督同知山雲爲懷遠伯謚襄毅雲鎮廣西十餘年 廉明
仁勇繼其後者皆莫能及○楊士奇等上言堯湯之世不
免水旱而堯湯之民不至甚病有備故也 太宗皇帝篤
意養民其備荒皆有定制天下郡縣悉出官鈔糴糓各於
四鄕置倉貯之以時散歛又因其地宜開浚陂塘修築圩
岸閘埧以備水旱大小之民各安其業此萬世之利也歷
歲旣久奸弊日滋豪滑侵漁穀盡倉毀凡諸水利亦多湮
廢或被占奪稍遇凶災民無所賴風憲不舉守令漫不究
心事雖若緩所係甚切請令户部擇遣京官廉幹者往督
有司凡豐稔州縣各出庫物平糴儲以備荒陂塘閘埧皆
令修復具實奏聞郡縣官滿以此舉廢爲殿最風憲官廵
歷各務稽考仍有欺弊怠廢者具奏罪之庶幾官有實積
歲荒人民不至狼狽耕農無旱潦之虞仁政所施無切於
此
十二月徙封荆憲王于蘄州
庚申〈正統五年〉
正月守備南京少保户部尙書黃福卒成化中贈太保謚
忠宣○令六部都察院推選屬官領勑分投總督各布按
二司幷府州縣處置預備倉發所在庫銀平糴貯之軍民
中有能出粟以佐官者旌其義復其家○令天下有司秋
成時修築圩㟁䟽濬陂塘以便農作仍具數繳報俟考滿
以憑黜陟○召守備南京襄城伯李𨺚還提督京營
〈天順日錄記襄城伯李隆丰姿凝重器宇宏遠守南京十八年鎮之以靜最識大體雅重斯文士林仰慕丰采〉
〈正統中以得人心見疑召囘京師始近聲妓爲自安計數年卒自後代者數易終莫能繼〉
四月立存積常股鹽法
七月少師大學士楊榮還鄕省墓畢事還京至杭州武林
驛病卒事聞 上輟朝贈左柱國太師謚文敏所著有兩
京類稿玉堂遺稿北征記退思集默菴集等書
〈水東日記宣德正統閒名臣稱三楊以玄貞爲西楊文敏爲東陽並因居第以別之文貞固出江西而文定郡〉
〈望每書南郡因號南楊焉〉
〈天順日錄東楊天資明敏有果斷之才 文廟英武羣臣奏對少能稱旨惟愛東楊之才凡大事密計必參與〉
〈焉或與大臣謀事未決 文廟不樂甚至發怒東揚一至輒霽威事亦隨夫每 勑文或大臣番錄重囚自英〉
--
〈因公而下俱遜避俟三楊先生決之西楊訊之未嘗決至不可了東楊一問卽決有救人利物之仁而不忍郤〉
〈人之惠人以爲愛錢或坐法乞救或在卑求薦必留意焉賴者相繼而不厭也自五府六部都察院無不畏其〉
〈威聽其說使百職不能持正亦由于此其輔理之功在文仁宗時亦有光在正統數年天下休息頗有力焉至〉
〈于格君心之非引之當道則槩乎未有聞也〉
〈瑣綴錄云三楊同官最久當是之時干戈甫定宗室未蕃軍職尙少經費無幾國用有餘民閒人稀地廣法綱〉
〈未密財利無制 宣廟英武乾綱獨斷百司守令久任不更官民相安天下號爲太平三楊之名所以有著時〉
〈福建僉事廖謨杖死驛丞東楊以鄉官欲坐償命西楊以鄉故欲擬因公互爭不決請裁于 太后王振因而〉
〈進言二楊皆有私償命過重因公過輕宜對品降調府同知 太后韙之振自是據摭內閣之過裁決一歸於〉
〈振遂有麓川之征疲耗中國此皆三楊失柄之所致也然西楊之文學東楊之政事南楊之淸雅皆人所不及〉
〈故今論賢相必日三楊〉
〈雙溪雜記云正統初三楊在內閣楊士奇雖偏而少私能持公論楊榮寬卹休息小民如兵部尙書王驥始建〉
〈議欲差御史廵行天下淸軍屢止之驥後力奏不已乃從之凡事循守舊規不輕改變亦未敢恣意行私盖雖〉
〈承 祖宗威權之後亦二公心術尙正也然於國家大治體似未諳習如北征之馬聚于馬房營造之兵終歸〉
〈匠籍 官委外遂爲常規南京兵昆而不知悉減入屯田北京衛多而不知沙汰爲精銳律書變改始於徒法〉
〈廢而流法亡軍軄宂濫倂鎗北試之法視爲虛文降級充軍之法棄不能用皆不能講究修復三楊相業醇疵〉
〈畧可考矣〉
命侍讀學士苗衷馬愉侍講曹鼐並入內閣參預機務
〈按山野記王振謂三楊學士曰朝廷事虧三位老先生然三先生亦高齡倦悴矣其後當如何咼楊曰老臣當〉
〈盡瘁報國死而後已東楊曰先生休如此說吾輩衰殘無以効力當薦幾个後生報 聖恩王拆喜令具名來〉
〈翌日卽同薦曹鼐苖衷陳循高穀等次第擢用他日西楊或尤東楊東楊曰彼厭吾輩矣吾輩縱自立彼豈自〉
〈已乎一日內出片𥿄指幾个名字某入閣某入閣則吾輩束手而已今數士竟是吾輩人當一心協力也士奇〉
〈服其言〉
遣使齎勑旌吉安府義民周怡等復其家怡等詣闕謝各
置勑書樓以彰思寵
〈廬陵周怡周仁吉水葢汝志李惟霖永豊楊子最羅修齡蕭煥圭永新賀祈年賀孟璉安福張濟泰和楊孟辨〉
〈各出粟二千石佐官以備賑飢夫以一黃𥿄而易二千石遂可以活二千飢民所操約而所濟博救荒良策奠〉
〈踰于此成化以後乃變而爲生員納栗入監之令遂流于鬻爵賣官 祖宗良法美意無復存矣可勝嘆哉〉
辛酉〈正統六年〉
春命定西伯蔣貴爲征夷將軍總兵征麓川以太監吉祥
監督軍務兵部尙書王驥提督軍務○侍讀劉球上言曰
帝王馭夷狄不窮兵於小敵以傷生靈惟防患于大寇以
安中國今北虜脫歡也先父子倂吞諸部深謀入寇而思
任發依阻山谷悔過乞降議者乃釋豺狼攻犬豕舍門庭
之近圖邊徼之遠非計之得也臣愚以爲麓川僻陋滅之
不爲武釋之不爲怯至于西北諸邊宜謹烽堠修墩堡選
將帥練士卒豐糧餉備器械馬爲有備無患振不能從
贈國初死節翰林侍制王禕爲翰林學士賜謚忠文
十月修建奉天華葢謹身三殿及乾淸坤寧二宮成
十一月朔 上御奉天殿朝羣臣赦天下
〈按三殿自永樂辛丑災歷洪熙宣德至此垂二紀方修建 仁宣二祖恭儉之德謹天戒重民勞之意至矣〉
--
詔京師名衙門除行在之稱永樂初議遷都設六部等衙
門各稱行在某部十八年定都于北除行在二字其舊在
南京者加南京二字洪熙初 仁宗欲囘都南京北京各
衙門復稱行在至是宮殿完仍定都北京復除行在二字
遂爲永制
〈陳建曰古今天下大都會有四曰長安曰洛陽日往日燕固皆建都之地然論盡善則皆不如洛陽何也夫建〉
〈都之要一形勢險固二漕運便利三居中而應四方長安雖形勝而漕運艱難汴梁居四方之中而平夷無險〉
〈四面受敵惟洛陽三善咸備故宋范仲淹深欲營都而時憚興作識者恨焉國初懿文太子受命歷相都邑亦〉
〈以洛陽爲上使懿文不蚤世遷都必矣幽燕形勢自昔稱雄會通漕運建都宜矣然北距塞不二百里無藩籬〉
〈之固而天子自爲守南距珠厓六詔殆萬理而筵非所謂居中而應四方矣使吾中國武備常如祖宗之盛可〉
〈也苟邊圉不固則胡騎疾馳自潮河川古北口一日可至城下且近日紫荆諸關往往失守則形勢失矣黃河〉
〈遷徙衝決不常而轉漕幾于不便矣每秋高馬肥胡兒輒起搶黃裏之想所幸者國家福祚無疆而胡人惟利〉
〈抄掠焂來忽去無爭王競帝之志耳又或如丘文莊所慮虜騎疾馳進據臨淸咽喉之地則形勢與漕運幷失〉
〈之矣可慮不尤甚乎祖宗之時只知其甲兵之強國勢之盛都南都北無所不可而不知強弱無常形盛衰無〉
〈定理創業方興之勢與承平恬嬉之勢固倍蓰什百不侔也今嘉靖聖天子勵精圖治而醜虜猶時肆憑陵胡〉
〈馬直抵近郊京師九門爲之晝閉昌平陵寢爲之震驚居庸紫荆爲虜坦途良鄉通州爲虜外府數十年後吾〉
〈不知其所終矣𣏌人深有憂焉〉
右副都御史吳訥乞致仕許之
〈訥蘇州常熟人永樂末舉醫生至南京 仁宗監國聞其賢命敎功臣子弟遂拜監察御史歷陞僉都副都御〉
〈史懇乞致仕訥履方居約不以窮達易所守還家閉門著述所著有思菴前後集性理羣書補註小學集解文〉
〈章肅體等書〉
大兵攻麓川賊大破之思任發遁先是軍至雲南賊攻大
候州甚急驥遣兵敗之遂進至金齒分兵爲三道徑抵上
江上江者賊崖所在也夾攻三日不下會天大風縱火焚
栅力戰斬首五萬餘級賊敗走保險爲拒驥等麾兵深入
破連環七岸于沙木籠山又破象陣于馬鞍山之陰賊死
傷十餘萬思任發遁去王驥移兵討韋郎羅韋郎羅者維
摩賊僣稱廣新王驥遣偏師抵賊境言王尙書大軍且至
賊黨潰韋郎羅走安南傳檄入安南追賊安南入懼斬其
首幷縳其妻子來獻七年班師還京
閏十一月李時勉爲國子祭酒勉入太學崇廉耻抑奔兢
別賢否示勸懲一新條敎變士習諸生貧不能婚病不能
藥死不能葬者節縮餐錢力爲贍給督諸生誦讀興寢有
常燈光達旦書聲不絕恩義浹洽不啻父子太師英國公
輔偕侯伯二十餘人請吿詣國子聽講旣至時勉令諸生
各講五經一章講罷燕飲酒侯伯咸讓坐惟英國以耆年
與祭酒抗禮餘列坐諸生咸集歌鹿鳴之章如古儀迨暮
乃散
壬戌〈正統七年〉
二月會試天下舉人命禮部右侍郎兼學士王英侍讀學
--
士苗衷爲考試官取姚蘷等一百五十人
廷試賜劉儼吕原黃諌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論破麓
川功進封蔣貴定西侯王驥靖遠伯兵部郎中侯璡陞禮
部右侍郎工部郎中楊寧刑部右侍郎餘陞賞有差
〈天順日錄記定西侯蔣貴起目行伍其爲將能與士卒同甘苦凡出征衣粮器祴不役一人親帶而行與兵士〉
〈無異臨陣當先直衝子弟及士卒如蟻追隨以死向敵往往取勝所恨傴於謀畧必得軍師而後成功然天性〉
〈朴實能忘已之勢聽人指揮威震邊夷亦明之名將也〉
令南京造遮洋船三百五十隻給官軍由海道運糧赴薊
州倉
〈陳建曰按大明會典載此則正統中猶行海運後來不知何時始廢又按山東登州衛每年裝載遼東布花鈔〉
〈錠原設海船一百隻正統閒猶存三十餘隻後來登州路不復行殆亦盡廢立文莊欲首復行海運以備溝河〉
〈不虞且習水戰以遏倭夷海寇實爲國遠慮也〉
命右僉都御史王翺提督遼東軍務時遼東守將屢失機
朝廷以爲憂乃命翺往督之令便宜行事翺至守將以下
庭參翺詰責玩寇失機故將斬之再三哀請乃已于是三
軍股栗莫敢不用命踰月躬出廵邊自山海關直抵開原
高墙垣深溝塹五里爲堡十里爲屯烽燧斥𡎇珠連壁貫
仍𥳑閱戍卒更老弱賑貧窮配鰥寡俾成室家謂邊境不
可以法律治凡詞訟專用贖法無閒輕重量情以布絹糓
粟贖罪雖人命亦令償之曰償命無益死者之家而財或
足以濟其用在遼數年措置粮數萬石銀萬餘兩馬千餘
匹邊用充足器械鮮利軍士飽煖人樂戰守
六月少師工部尙書吳中卒
〈中山東武城人以國子生積宦今戮性貪鄙其妻嚴正一日迎誥其妻拜畢呼子曰將吳中一軸誥來宣之我〉
〈聽問左右曰此詰匊是主上自言耶是翰林代草耶曰亦翰林代草也嘆曰翰林先生果不虛妄吳中一篇誥〉
〈文止說他平生爲人何嘗有淸廉二字中聞之雖恚強笑容而已〉
七月擢兵科都給事中王永和爲工部右侍郎
〈永和初爲敎官後仕兵科時方營建諸司廨署役繁事殷選勤厚乎恕知大體能撫治者任之廷臣多舉永和〉
〈遂超陞之〉
始置户部太倉庫
冬十月 太皇太后張氏崩謚曰誠孝昭皇后
〈按枝山野記 太后大漸召內閣諸臣至輯前問曰朝廷尙有何大事未辨者楊士奇對曰有一二事其一二〉
〈建文君雖已滅曾臨御四年當命史官修其一朝實錄仍用建文年號 太后曰曆日已革除之豈可復用對〉
〈曰曆日行子一時實錄萬世信史豈可叢洪武之年亂之 太后頷之二方孝孺已誅 文皇帝詔收其片言〉
〈隻字者論死乞弛其禁又辭不係國事者聽令存之太后默然未答士奇等卽趨下叩頭稱受顧命而出按〉
〈此記楊文貞于所對言議甚正第不識當時果有此言否竊疑文貞累朝元老自法熙來卽得君行政言聽訃〉
〈從使果有此意何不干 仁宣二祖時言之何不于正統初年言之直待太后臨崩而已亦耄期倦瘁乃言之〉
〈乎枝山此記當出于傳聞然其詞誼則其確足爲正論赤幟方氏文字久已弛禁梓行第首一事尙有待耳〉
復命定西侯蔣貴充總兵官靖遠伯王驥兼兵部尙書提
督軍務討麓川緬甸先是思任發旣敗走緬甸大軍還復
--
出爲寇命貴驥再督諸軍往征之至雲南檄緬甸令縳送
思俇發緬人懷詐黨惡匿思任發不遣貴等促兵攻緬破
之思仕發復遁去俘其妻子旋師加貴驥歲祿各三百石
癸亥〈正統八年〉
四月雷擊奉天殿鴟吻詔羣臣言得失侍講劉球上言下
獄錦衣指揮馬順以計殺球一日五更順携一小校前持
球球知有變大呼曰太祖太宗之靈在天汝何得擅殺我
小校持刀斷球頸流血被體屹立不動
〈按小校盧氏人初爲馬順所迫后慟哭悔恨不已未巳死馬順子發狂知代球數順罪一時謂爲球所憑而發〉
〈其憤焉〉
〈以上原缺〉
下大理少卿薛瑄獄除名爲民
〈初王振問于楊士奇吾鄕人誰可大用者士奇薦瑄乃召爲大理少卿瑄至京帶往謝會指揮某死妾有色振〉
〈姪王山欲聚之妻持不可妥因誣吿妻毒殺其夫都察院問已誣服瑄柝其寬駁還之都御史王文怒譛瑄故〉
〈出入人罪繫獄瑄慨然曰辨𡨚獲咎死何愧焉持周易誦讀不廢至奏將決大臣有甲救之者得免除名放歸〉
〈田里〉
南京國子監祭酒陳敬宗九載考績至京王振素慕敬宗
名托廵撫周忱往道其欲見之意敬宗辭他日乃遣綵段
羊酒求書程子四箴希彼往謝敬宗爲走筆書之而反其
禮幣竟不一見十八年不得遷敬宗浙江慈谿人○冊立
皇后錢氏○瓦剌太師順寧王脫歡死子也先嗣自脫歡
--
殺阿魯台倂吞諸部勢浸強盛至也先益横屢犯塞○召
廵撫陝西右都御史陳鎰還轉左都御史掌院事
十月徙封鄭靖王于懷慶○宣德廢后靜慈仙師胡氏薨
○楊士奇子楊稷有罪逮繫法司論死
〈天順日錄記士奇晚年溺愛其子莫知其惡已而有奏其人命數十朝廷不得已付之法司時士奇老病不能〉
〈起朝廷猶安慰之士奇始論其子於法斬之鄉人預爲祭文數其惡天下傳誦焉〉
甲子〈正統九年〉
正月新建太學成 上臨幸袛謁先聖行釋奠禮先是太
學猶因元陋吏部主事李賢上言 國家建都北京以來
所廢弛者莫甚于太學所創新者莫多于佛寺舉措如是
可謂舛矣若重修太學雖極壯麗不過一佛寺之費請及
時修舉以致養賢及民之效從之
三月少師大學士楊士奇卒年八十贈太師謚文貞所著
有沙羡稾文籍志東里集諸書
〈楊文貞薦達士類多陟淸華吾蘇一郡葢有三人尙書楊翥都憲吳納檢討陳繼陳初敎書儒生文貞初不相〉
〈識惟於周文襄處見其一詩遂薦之亦今人所不能及者〉
〈何孟春曰權衡之地銖兩可移勢之所使不言而喻楊文貞在閣時其婿來京久之當歸念無囊資會有知府〉
〈某犯賍千萬貫賂其婿數千求救時某知府已入都察院獄文貞不得已於該遣當問理日遣一吏持盒食至〉
〈院云楊少師與某知府送飯該道官遂親下獄釋某知府刑具候其飯畢凡事一切聽令分雪遂得還職我朝〉
〈不立宰相然內閣之擢葢如此〉
〈北也〉
〈按文成建大勲擒宸濠靖田州平入寨勁節凌霄膚𦔳盜世嗚呼懋欯至隆慶閒而得贈伯謚文成一時公論〉
〈竟何在耶〉
命行義倉社會法
〈按倉之法但立之于州縣則窮鄉下壤百里就糧旬日待鼈非政之善者惟宜貯之里社一村之閒約二三百〉
〈爲一會每月一舉社正率屬讀 高皇帝敎民榜文申以同盟之約舉衆中善惡獎戒之其社米第上中下户〉
〈捐數多寡各貯于倉而推有德者爲社長能善事會計者副之若遭荒歲則計户而散先下與中者後及上户〉
〈上户則償之而免其下與中者凡給貸悉聽于民第令登計冊籍以備有司稽考則旣無編審之煩又無奔走〉
〈之苦且寓保甲以弭盜賊約以敦俗之意一法而三善備焉〉
甲申 上以春旱躬禱于南郊山川社稷不雨御製禱雨
不應自咎說示廷臣
三月詔凡輸白糧及諸物料入內府者並令廵視庫藏科
道與監部官閱有留難爲奸利者悉行逮治○僉事林希
元上荒政叢言言救荒有二難曰得人難審户難有三便
曰極貧民便賑米次貧民便賑錢稍貧民便賑貸有六急
曰𡸁死貧民急饘粥疾病貧民急醫藥病起貧民急湯米
旣死貧民急墓瘞遺棄小兒急收養輕重繫囚急寬恤有
三權日借官錢以糶糴興工作以𦔳賑貸牛種以通變有
六禁日禁侵漁禁攘盜禁遏糴禁抑價禁宰牛禁度僧有
三戒日戒遲緩戒拘文戒遣使 上以其切于救民皆從
--
之○命工部大庫名曰節愼○廷試賜羅洪先等三百三
十三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月楊一清等循例選庶吉士以唐順之三人爲冠而續
取胡經等二十人 上曰今後不必選有學行卓異者吏
部訪奏以備擢用有弗稱者令外補○户部侍郎王軌言
皇上命臣清查莊田見勲戚之家占據膏腴跨連郡邑乞
如成周之制隨其品級而定擬多寡別其親踈而量爲裁
革其自置田土不報納糧差者俱追斷如功臣田土例
上日已往田土亦宜查明有分外強佔者俱給原主自今
勲戚大臣務各安分以保祿位不許妄行陳乞
六月大學士桂萼進輿地圖各有紀敘 上留覽
七月提督海子太監孫端乞優免海户雜差户部言海户
多殷實每户優免三丁載在會典近者畿輔災傷差徭繁
重奸民多投充影射偏累良民根本之地深爲可慮海户
優免止宜如故報可
〈上方總覽乾綱益明習治體于近習靡所假借而楊一清爲上信用頗得幹旋其閒故言官論列該部執奏無〉
〈或阻撓其中人凜凜奉法非復如向日垂張矣〉
九月禁臺諫風聞彈劾楊一清致仕璁復入內閣萼復散
官致仕
〈時張桂言事相左忿激不相下各爲惡語科臣孫應奎陸𥺤劾璁萼顓恣不法 帝下勑暴其罪狀日張璁自〉
〈菽園雜記于楊文定在內匿陽其于來目石首備言所過相縣官迎送餽遺之勤淮江陵矩縣河理頗不爲豐〉
〈毒掛而異之後廉知其賢卽薦知德安府再擢貴州布政使或勸理宜致書謝理日宰相爲朝廷用人非私于〉
〈理聞溥辛乃祭而哭之以謝知己二公可謂雨賢季世讀債成風何處尋討此等人物國史謂三楊同爲相士〉
〈奇有相業榮有相體漙有相度確論也〉
十月 上閱武于近郊
丁卯〈正統十二年〉
春詔選翰林院官十人入東閣習制詔讀中秘書侍經筵
選講讀以下儀表俊偉有才望者于是侍講汪淵裴綸侍
讀杜寧謝璉王玉修撰劉儼商輅編修陳文吕原李詔劉
俊等皆預焉朝廷意欲儲之以備他日內閣之選也○許
祭酒李時勉致仕以蕭鎡代之○廵撫大同宣府總督屯
種都御史羅亨信上言虜酋也先專俟釁端圖爲入寇宜
預於直北要害增置城衛及修各衛土城備之不然恐貽
大患議者寢不行時參將石亨欲以大同四州七縣之民
三丁取一爲兵軍餘盡撥屯種量畆起科亨信奏言北虜
方驕邊民疲甚加以邊地鹾薄若如所言是絕其衣食而
逼其逃竄也且當今事若正回布恩信以結人心苟絕其
衣食未有得其心者 詔從之
〈當時邊患惟劉公琮羅公亨信識于未然而懇懇言之而惜乎王振突然得覺悍然啚𧪼也〉
復于謙兵部右侍郎留理部事先是謙丁父喪詔起復之
--
暴䟽乞終制不允遣行人汪琰諭祭營葬事畢還朝陛見
遂復前職留京旣而復聞母喪朝廷以邊事方殷仍命起
復○以都督僉事石亨爲左參將守萬全
〈亨伯父巖寬河衛指揮僉事無子亨嗣之善騎射有膽略提大刀輪舞如飛每從征挺刅當先輒立奇功累陞〉
〈都指揮使姪彪亦驍勇能挽強弓善揮斧以官舍從亨有功授大同衛鎮撫是年亨陞都督僉事爲大同左參〉
〈將守萬全彪亦陞指揮使從亨參謀〉
七月河決張秋潰沙灣入海尋決榮澤入淮○下霸州知
州張需獄謫戍邊需才長於治民光佐鄭州有聲洎守霸
見其民游食者多每日置一簿列其户各報男女大小口
數泒其合種粟麥桑棗紡績之具鷄豚之數偏曉示之旣
則下鄉至其户簿驗之缺者罰之於是民皆勤力無游惰
者不一年俱有恆產生理日滋後朝覲至京遂受旌異之
賜時畿內蝗作捕之有法吏部侍郎魏驥廵至其郡異之
下其法于諸郡人皆便之有牧馬者擾其民需笞之領牧
者譛之于振捕之下獄箠楚幾至于死竟謫戍邊城人咸
惜之而莫能救也
戊辰〈正統十三年〉
二月會試天下舉人命工部侍郎兼學士高穀侍講杜寧
爲考官取中岳正等一百五十人
三月廷試賜彭時陳鑑岳正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時以
進士爲庶吉士止選北方及蜀士被選者萬安劉珝劉占
李秦等二十人○時狀元彭時上表謝恩之夕坐以俟旦
隱几 窹竟失朝糾儀御史奏令錦衣衛拿已得旨允禮
部尙書胡濙出班奏狀元彭時不到合著錦衣衛尋 上
是之時得免拘執人謂濙得大軆
四月福建沙縣民鄧茂七反僣稱閩王遣都督劉聚等討
之
〈先是廵閩御史柳華檄各郡縣令鄕村各置隘門望樓編鄕民爲什伍設摠小甲統率之以防禦寇盜不從令〉
〈者聽摠小甲究治由是摠小甲各得自恣號召邪民無敢違者茂七與第茂入皆編爲總甲嘗佃人田例于輪〉
〈租外餽田主薪米鷄鴨茂七始倡衆革之又以輸祖遠者令田主自運歸田主不甘訴于縣縣逮茂七不至乃〉
〈下廵檢司追攝之拒殺弓兵數人縣聞于上司調官軍三百人與之格闘殺傷殆盡遂刑白馬歃血誓衆舉兵〉
〈反他縣游民皆舉金鼓器械應之烏合至十萬餘人僣稱王署官職入閩騷動詔遣都督劉聚爲摠兵都督陳〉
〈韶劉得新爲左右參將僉都御史張楷監軍討之〉
秋七月處州賊葉宗留反征閩官軍遇之與戰不利都督
陳韶戰敗死遣工部尙書石璞都督徐恭督諸軍討之○
河決榮陽東過開封城之西南經陳留自毫入渦口又經
蒙城至懷遠界入于淮
〈按河決之患三代已然漢文帝時河決酸棗武帝而後則決于瓠子決于館南分爲屯氏河來北入海至元成〉
〈時河始決東郡分流于博州後又決平原決渤海決清河決信都皆東北並靑冀之境以達千陸日東漢歷魏〉
〈晉隋唐以及宋初並鮮河患也宋仁宗至和閒河始決大名神宗熙寧始決于檀髭曹林此流臨總河道南徙〉
--
〈東滙于梁山渠分爲二派一入南淸河入于淮一合北清河入于海黃河入淮自兹始矣舊黃河在開封城北〉
〈四十里至我 朝洪武二十四年河決原武東經開封城北五里又南行至頃城經穎州穎上縣東壽州正陽〉
〈鎮全入于淮而故道遂淤至是又決榮陽過開封城之西南而城北之新河又淤自是汴城在河之北矣隋唐〉
〈以前河自河淮自淮各自入海宋中葉以降河合于淮以趨海矣此古今河道遷徒不同之大畧然前代河決〉
〈不過壞民田廬而已我朝河決則慮幷妨漕運而關係國計故我朝治河視前代爲尤急〉
冬靖遠伯王驥督兵破雲南叛夷思機發等于孟養寨時
麓川思任發子思機發思上發二蘖復據孟養跳梁爲患
朝廷復命驥摠督軍務以都督官聚充總兵張軏田禮爲
副調土漢夷兵十三萬以行十月我軍抵金沙江賊栅西
岸以拒驥作浮梁渡兵攻破之乘勝進至孟養賊歛衆據
鬼哭山及芒崖山等寨皆攻拔之斬獲無筭而貴州都指
揮洛宣九溪衛指揮翟亨等亦戰死于陣二孽竟失所在
疑死于亂兵大軍踰孟養至孟那等處而還驥還增祿百
石賜劵令世襲
〈按孟養在金沙江西去麓川千餘里諸夷酋皆震怖相謂日自古漢人無渡金沙江者今大軍至此眞天威也〉
守備處州監察御史朱瑛誅賊黨周明松等先是葉宗留
與其黨陳諫胡陶得二糾衆作亂屢敗官兵殺都指揮紀
綱遣明松等四出剽掠時承平日久民不識兵革及是寇
起勢熾東南震駭 朝廷慮其與閩寇合發兵征之命瑛
與中官分守要地瑛榜諭脇從示以禍福降者甚衆以計
生致明松等數人械于慶元諜報賊首黑面大王領衆三
萬來劫明松等中官大懼欲走瑛不可卽誅明松等尸于
市賊聞之逡廵遁去
皇明從信錄卷十八〈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