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講李先生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
直講李先生文集 卷第二 宋 李覯 撰 闕名 撰年譜門人錄 景江南圖書館藏明刊本
|
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82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83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84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85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86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87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88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89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90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91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92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93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94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95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96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97Page:Sibu Congkan0844-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8-1.djvu/98
失而不諌正而暴於外身有𨼆惡不自改而
専攻人之短以為强直賢才果勇不用於公家而
私相援舉以為巳力下民之愚而不教訓䧟之於
惡然後峻刑以誅之以為奉法若是𩔖者非禮之義
也為智不以制民用修世教起政事以治人齊師
旅以禦以為天下國家久長之策而專為姦詐巧
辯以徼一時之利若是𩔖者非禮之智也為信不
以一號令重班爵明車服以辯等守職業以興事使
天下之人仰之而不疑而專為因循顧望以死兒女
之言若是𩔖者非禮之信也今有欲為仁義智信而
不知求之於禮是将失其本者矣
禮論第五
或人請問樂刑政亦有非禮者乎曰善哉爾之問也
夫夷蠻戎狄荒靡曼之音雜其倡優輔以子女諧
𥬇顛以動人耳目移人心氣若是𩔖者非禮之樂
也或重刑辟變法律伺人小過鉤人㣲𨼆以為明察
或悲哀怯愞容貸姦宄以為慈愛或急征横賦多方
揉索抔聚畜積以為强國或時起土功敺人為卒用
於無用以為豫備若是𩔖者非禮之政也或為轘裂
鼎鑊炮烙菹醢剥靣夷族以威天下若是𩔖者非禮
之刑也曰子所謂禮者爲之節之者也若是三者豈
無爲之者乎豈盡無其節乎曰夫所謂爲者先王之
爲也所謂節者先王之節也先王之所以爲而節之
者非妄也必有仁義智信之善存乎其間矣不念古
昔不師先王是皆妄爲也妄節也君子不以爲禮也
或曰樂刑政皆禮也先儒之述何以不止於禮而言
禮樂刑政曰樂刑政雖統於禮盖以聖人既别異其
名世傳巳久止言禮則人不知樂刑政故並列之使
人得以兼用然首之以禮而樂刑政次之意者謂樂
刑政咸統於禮歟譬諸孔門四教曰文行忠信忠信
豈非行乎盖以止言行則人不知忠信故並列之然
先之以行而次以忠信謂忠信咸統於行也然則所
謂仁義禮智信者亦猶是哉曰非矣樂刑政者禮之
攴也未盡於禮之道也其本存焉亦猶忠信者未盡
於行也舉禮之本而與樂刑政並列可矣今言乎仁
義智信則禮之道靡有遺焉禮與仁義智信豈並列
之物歟仁義智信者實用也禮者虚稱也法制之總
名也然而所以與仁義智信並列而其次在三者意
者謂雖有仁義智信必須以禮制中而行之乎曰鄭
氏注中庸性命之謂木神則仁金神則義火神則
禮水神則信土神則智疑若五者並生於聖人之性
然後㑹而為法制法制既成則禮為主而仁義智信
統乎其間若君臣之𩔖焉曰爾謂禮之性果何如也
曰豈非節者乎有温厚斷决䟽逹固守之性而加
之以節遂成法制焉曰節之者義之性也義斷决而
從宜豈非節者哉法制之作其本在太古之時民
無所識飢寒患罔有救止天生聖人而授之以仁
義智信之性仁則憂之智則謀之謀之既得不可以不
節也於是乎義以節之節之既成不可以有變也於
是乎信以守之四者大備而法制立矣法制既立而
命其總名曰禮安有禮之性哉鄭氏之學其實不
該禮之本但随章句而解之句東則東句西則西百
端千緒莫有統率故至乎性命之說而廣求人事以
配五行不究其端不揣其末是豈知禮也哉或曰月
令之推五性亦然矣何如曰月令之書盖本於戰國
之時吕氏門人所作至唐増修之未足以觀聖人之
㫖也後之人見仁義禮智信列名而齊齒謂五者之
用各有分區故爲仁義智信則不取於禮而任其𥝠
心爲禮則不辯仁義智信但以噐服物色升降辭
語爲玩以爲聖人作禮之方止於窮奢極富炫人聽
覽而已矣行其事不知其本觀其𧰼不知其意因謂
禮有質文可随時而用先王有作我可以作先王有
變我可以變而不知先王之所以作而變者有所為
〈于僞反〉也此之𠩄以作而變者復何以哉苟禮之所之止
於噐服物色升降辭語而無仁義智信之大則是瑣
瑣有司之職耳何聖人拳拳之若是乎郊特牲曰禮
之所尊尊其義也失其義陳其數祝史之事也故其
數可陳也其義難知也知其義而謹守之天子之所
以治天下也或曰吾子所稱先儒並列禮樂刑政及
仁義禮智信之意曷以知先儒之意果若吾子之言
乎曰以予度之先儒之意當若是也若是則善矣或
異於此則先儒之言者皆不知禮而妄言也予何咎
哉曰先儒既並列之而吾子乃論而爲一敢問何謂
也曰並列之使人記其條目用之而不遺先儒之事
也論而爲一使人知其本根學之而不失予之志也
或曰前所謂節其和者命之曰樂行其怠者命之曰
政威其不從者命之曰刑温厚而廣愛者命之曰仁
斷决而從宜者命之曰義䟽逹而謀者命之曰智
固守而不變者命之曰信徇是而言則七者似皆禮
之别名也何以樂刑政則謂之支而強其名仁義智
信則止謂之别名也曰樂刑政各有其物與禮本分
局而治十二管五聲八音干戚羽旄樂之物也號令
官府軍旅食貨政之物也鈇龯刀鋸大辟宫刖墨劓
剕鞭扑流贖刑之物也是三者之物與飲食衣服宮
室噐皿夫婦父子長㓜君臣上下師友賔客死䘮祭
祀之目少異故得謂之支而強其名也夫仁義智信
豈有其物哉總乎禮樂刑政而命之則是仁義智信
矣故止謂之别名也有仁義智信然後有法制法制
者禮樂刑政也
有法制然後有其物無其物則不得以見法制無法
制則不得以見仁義智信備其物正其法而後仁義
智信炳然而章矣或曰前所謂刑者政之属誠然矣
而吾子復並列之何謂也曰因先儒之言從而論之
不遑變易耳其㫖既明其辭雖在奚有害於事哉曰
敢問吾子之列禮樂刑政之物仁義智信之用盡扵
吾子之言乎抑有所遺者乎曰凡予所言者大也不
及其細也畧也不及其詳也從其𩔖而推之苟合乎
禮本乎聖者皆是也奚待予之盡言哉
禮論第六
或曰樂記曰聖人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禮樂明
備天地官矣又以天地卑髙動靜方物在天成象在
地成形以為禮者天地之别也地氣上齊天氣下降
隂陽相摩天地相蕩雷霆風雨四時日月百化之興
以為樂者天地之和也由此觀之則禮樂之比隆競
大盖已著矣而吾子統之於禮益有疑焉曰彼以禮
為辯異樂為統同推其象𩔖以極于天地之間非
本禮樂之所出者也禮也者豈止於辯異而巳哉樂
也者豈止於統同而巳哉是皆見其一而忘其二者
也曰古之言禮樂者必窮乎天地隂陽今吾子之論
何其小也曰天地隂陽者禮樂之象也人事者禮樂
之實也言其象止於尊大其教言其實足以𮜿範於
人前世之言教道者衆矣例多闊大其意汪洋其文
以舊說爲陳熟以虚辭爲㣲妙出入混沌上下神
使學者觀之耳目驚眩不知其所取是亦教人者之
罪也或問孟子曰惻𨼆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
皆有之辭譲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
𨼆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譲之心禮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既言人皆有仁義
之性而吾子之論獨謂聖人有之何如曰孟子以爲
人之性皆善故有是言耳古之言性者四孟子謂之
皆善荀卿謂之皆惡楊雄謂之善惡混韓退之謂性
之品三上焉者善也中焉者善惡混也下焉者惡而
巳矣今觀退之之辯誠爲得也孟子豈專之曰性
之既盡之矣然其以禮與仁義智並列何如曰是
皆據世俗而言不及爲之綂率耳辭譲者義之一節
也又淳于髠問曰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則援之
以手乎孟子曰嫂溺不援是𧲣狼也男女授受不親
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夫權智之動義之㑹也詳
孟氏此言則義而智者不在先王之禮歟曰孟子據
所聞爲禮以已意爲權而不謂先王之禮固有其權
也自今言之則必曰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
以手亦禮也䘮服四制曰父在為母齊衰期者見無
二尊也百官備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
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執事而后行者靣垢而已秃
者不髽傴者不𥘵跛者不踊老病不止酒肉凡此八
者以權制者也若是則先王之禮豈無權乎然其上
文則曰恩者仁也理者義也節者禮也權者智也於
此則是言之者惑矣其所謂恩者為父斬衰三年也
所謂理者為君亦斬衰三年也若兹二服與父在為
母齊衰扶杖靣垢不髽不𥘵不踊不止酒肉之事非
禮何以著之自今言之則必總四制以為禮而分仁
義智於其間可也或人變色而作曰善哉吾子之論
樂刑政仁義智信咸綂於禮也其始得之扵心歟抑
嘗聞聖人之言及此者歟曰予聞諸聖人矣禮運記
孔子之言曰禹湯文武成王周公此六君子者未有
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
譲示民有常其下文曰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
明㣲儐神考制度别仁義所以治政安居也周公
作六官之典曰治典曰教典曰禮典曰政典曰刑典
曰事典而并謂之周禮今之禮記其創意命篇有不
為威儀制度者中庸緇衣儒行大學之𩔖是也及其
成書總而謂之禮記是其本傳之者亦知禮矣不獨
此二書而巳也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
禮盡在魯矣則當時亦謂易象春秋為禮也故知
禮者生民之大也樂得之而以成政得之而以行刑
得之而以淸仁得之而不廢義得之而不誣智得之
而不惑信得之而不渝聖人之所以作賢者之所以
述天子之所以正天下諸侯之所以治其國卿大夫
士之所以守其位庶人之所以保其生無一物而不
以禮也窮天地亘萬世不可須而去也或曰曲禮
謂禮不下庶人而吾子及之何哉曰予所言者道也
道者無不備無不至也彼所言者貨財而已耳謂人
貧富不均不可一以齊之焉然而王制曰庶人縣封
葬不爲雨止不封不樹䘮不貳事此亦庶人之䘮禮
也庻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韭以卯麥以
魚黍以豚稻以鴈此亦庶人之祭禮也既庻人䘮𥙊
皆有其禮而謂禮不下庶人者抑述曲禮者之妄也
禮論第七
或人敢問禮之所興自於何聖曰楊子雲謂法始於
伏犧而成乎堯今觀易繫辭其制噐取象信自伏犧
神農黄帝以来也禮本之興其在三皇可知矣大章
章之也咸池備矣咸池者黄帝之事上古結繩而治
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此亦黄帝
之事也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此亦
黄帝之事也則樂政刑之興亦在三皇矣及夫堯舜
繼禪禹成其功成湯文武翦其禍難周公坐而修之
孔子著之扵冊七十子之徒奉之以為教而後禮樂
刑政之物仁義智信之用囊括而無遺矣或曰周道
其盛矣然魯諸侯也而用天子之禮樂何如曰昔者
武王既崩成王㓜不涖阼周公攝天子之位作禮
樂朝諸侯而天下大定七年致政於成王成王以周
公為有勲勞於天下扵是封之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車
千乗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此盖成王
謂周公有王者之徳攝王者之位輔周室致太平者
周公之為也故扵其死用王禮祀之以尊之焉若是
則魯以此祀周公可也豈及其餘哉至其子孫遂徹
而用之凡制宫廟設官職祭祀䘮紀車馬服噐率倣
於周此則非矣周君也魯臣也人臣而用其君之禮樂
何以示民哉成王必欲其臣行天子禮樂則當賜之
周公俾其身用之不須命魯公世世以此祀之也生
則臣也死則也與人異用之非僣故知魯以此
祀周公可也穆公之母卒使人問於曽子曰如之何
曽子曰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逹布
幕衞也縿幕魯也夫布幕諸侯禮也縿幕天子禮也
疾魯之僣故舉諸侯以示之焉𨼆公考仲子之宫将
萬焉問羽數扵衆仲對曰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
二公從之書曰九月考仲子之宮初獻六羽觀春秋
之旨盖謂僣上既久賢君詳問而更始之故書也
彼杞宋者各自為一王之後耳其祖天子禮樂異於
周使行之可也周尚在而魯倣之則僣矣孔子曰唯
名與噐不可以假人夫魯之事假人孰甚焉或曰議
者以三代之後漢唐為盛如之何可比隆於古昔也
曰漢唐其卑矣髙帝起於隴畒草創天下法制未修
文景立齪齪守成公卿多武人而黄老刑名之學
熾扵其間賈生之徒稱先聖誦仁義眊焉而不知所
從也武帝聰明特逹攘𬒮而作聘賢良尊文學改正
朔易制度有志扵先王矣然而黷兵好勝竭天下之
財以事四夷延方士築宮館以求神仙用不之言
以東封泰山禪梁父光武憂勤民事而不務大體專
求俗吏之課不師籍而聴用圖䜟之書以疑天下
耳目唐髙祖凡庸之材乗運而起太宗有非常之度
而殘殺長適以取其位不純用先王之制而因循
駮雜浮屠亂法而不知禁進士壊文而不知革易置
儲貳依違不决明皇親見禍亂心思矯正而興起老
子荘周之以害教化寵任武功注意兵食鑾輿展
狩出入不時進用女色間以䜛賊以紊紀自此數
君其餘盖不足數矣曰封泰山禪梁父前世之大典
也而吾子以為不之言何如曰所謂者二帝三
王之事而孔子述之者也六籍是矣而封禪之文安
在哉獨司馬遷封禪書稱自古受命帝王嘗不封
禪盖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
乎泰山者也於是引尚書舜𡻕二月東廵狩至于岱
宗柴似以此為封禪事斯禮也盖繫廵狩矣天子廵
狩至于方岳祭天告至爰及名山大川皆以其秩望
祭之乃事神之常道非封禪之謂也且舜自正月
上日受終于文祖孔氏謂上日朔日也後至輯五瑞
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孔氏謂盡以正
月中日日見四岳及九州牧監還其瑞𡻕二月東廵
狩至于岱宗孔氏謂既班瑞之明月乃順春東廵至
扵岱宗若是則舜攝帝位𦆵朞月耳徳未必遽洽於
人也功未必遽濟扵世也符瑞之見未必如此之速
也况又未真即帝位則将何辭以封禪哉五載一巡
狩巡狩而封禪則舜之在位凡㡬年凡㡬封禪其禮
儀必有可采何以不廣記之乃獨言柴而巳乎封禪之
禮固不止扵柴也夫摯見生死之物盖其微者猶列
之于後矧封禪之盛乃得畧之乎其不然必矣又稱
齊桓公既覇㑹諸侯扵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
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
焉曰無懐氏曰伏羲曰神農曰炎帝曰黄帝曰顓頊
曰帝嚳曰堯曰舜曰禹曰湯曰周成王夷吾此言亦
無所證孔子修六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豈前世有
封禪之言管氏聞之而孔子不得聞乎雖誠有之孔
子削而不書是亦不足取也子必謂稱古帝王封禪
者皆妄也未知此說根扵何時至秦始皇遂舉而行
之逮孝武即位又議封禪事齊人公孫卿稱其師申
公書曰封禪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封又稱申公之
言曰漢主亦得上封上封則僊登天孝武後乃登
封無風雨災於是自喜幸庻㡬遇神仙矣吁可恠哉
文中子曰封禪之費非古也以夸天下其秦漢之侈
心乎是誠知言矣或曰子謂漢唐數君訛雜之如此
然其所以闡基緒致昇平者何也曰其始皆求輔
佐納諌諍夙興夜𥧌以安天下濟生人爲意此其所
以興也及其後世則放逐忠良眤近邪辟或婦人用
事或外戚專政或宦竪𥨸命官爵授於匪人貨財散
於無用兵革疲於不急荒怠慢厭棄民物皇天震
怒奸雄並起而海内土崩矣嗚呼漢唐之盛猶不足
觀漢唐之衰萬世之鑑也
禮論後語
吾爲禮論七篇既十五年學者有持章望之論一篇
來以吾爲好恠率天下之人爲禮不求諸内而競諸
外人之内不充而惟外之飾焉終亦必亂而已矣亦
猶老子之言禮者忠信之薄盖不知禮之本徒以其
節制文章獻酬揖讓登降俯仰之繁而罪之也嗚呼
章子有耳目邪抑矇且聵邪有則奚不視吾文聽吾
言吾之論則曰後之人見仁義禮智信列名而齊齒
謂五者之用各有分區故為仁義智信則不取於禮
而任其𥝠心為禮則不辯仁義智信但以噐服物
色升降辭語為玩以為聖人作禮之方止於窮奢極
富炫人聽覽而巳矣繇是推本之曰仁義智信者實
用也禮者虚稱也法制之總名也聖人率其仁義智
信之性㑹而為禮禮成而後仁義智信可見矣賢人
者知乎仁義智信之羙而學禮以求之者也禮得而
後仁義智信亦可見矣吾之論如此豈嘗使人為禮
不求諸内而競諸外邪豈嘗以節制文章之𩔖為禮
之實邪章子有耳目不至乎此也夫章子以仁義禮
智信為内猶饑而求食渴而求飲飲食非自外来也
發於吾心而巳矣禮樂刑政為外猶冠弁之在首衣
裳之在身必使正之耳衣冠非自内出也嗚呼章子
之惑甚矣夫有諸内者必出於外有諸外者必由於
内孰謂禮樂刑政之大不發於心而偽飾云乎且謂
衣冠非自内出則寒而之𤍠而之裘可乎夏
則求冬則求暖固出於吾心與饑渇之求飲食一
也而章子異之不巳惑乎故天下之善無非内者也
聖人㑹其仁義智信而為法制固由於内也賢人學
法制以求仁義亦内也謂藍之青朱之赤固其質也
布帛之青赤則染矣然染之而受者亦布帛之質也
以染鐡石則不入矣是故賢人學法制以求仁義亦
内也下愚雖學弗之得矣中庸曰或生而知之或學而
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
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然則吾之論何
嘗有外邪何憂乎終之必亂邪吾之論則曰聞諸聖
人扵是引禮運周公六典之𩔖以明之今章子乃曰
學乎聖人者何必易其言是未嘗讀吾之論也趙簡
子問子太叔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
夫禮天之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而民
實則之是故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為政
事庸力行務以從四時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以𩔖
其震曜殺戮以是言之樂政刑非禮者乎顔淵問仁
孔子曰克已復禮為仁請問其目曰非禮勿視非禮勿
聴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以是言之仁非禮者乎章子
尚未讀左氏傳論語宜其病吾言也聖人之扵禮其
言盖參差言其大則無事不包言其小則庻事之一
耳故周官三百六十職題曰周禮以該之言其大也
其次則曰禮典與治教政刑事配焉其小則曰五禮
與射御書數並焉章子得其小而不得其大宜其病
吾言也故其說曰走百歩外以救人隕溺難也趨百
歩外以揖人易也趨則為之走則不為之矣巳後鄉
人一日之生拜之也坐其下行其後也聞其急
難則不為之死矣是仁義難扵禮也又曰順父禮也
違父非禮也有人蹈扵水火之中巳将救之而父在
側曰勿救匍匐救之無避也違父可也夫婦異列禮
也如妻踣扵舅姑之前傷而不興盡力以扶之可也
又曰心則愛兄而拜先仲叔此禮之易者固勝仁也
千金之寳分則多伯兄是禮不勝仁也吾兄與嫂闘
則不救有嫂之嫌也此禮之易者固勝義也鄊人之
長者闘扵兄救兄不勝則佐之闘是禮不勝義也嗚
呼章子以揖拜為禮宜乎其下得以兼仁義也且章
子焉知仁義哉萬物之生無不遂吾所謂仁也萬事
之理無不當吾𠩄謂義也而章子方區區以救隕溺
死急難為事不亦小乎以一人之力而見隕溺必救
見急難必死吾懼章子之仁義所及者寡而天年不
𫉬終也其𠩄謂仁吾曰浮屠而巳耳其所謂義吾曰
㳺俠而巳耳孔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没觀其行三年
無改扵父之道可謂孝矣父没三年尚不忍改其道
父在側曰勿救人扵水火而違之可乎巳以救為仁
而父曰勿救則父不仁矣巳欲仁而彰父之不仁未
見可以為仁也父不仁則違之兄之闘則不辯是非
而佐之是父輕而兄重乎兄與嫂闘則以嫌而不救
懼失禮也妻踣而傷則扶之不顧禮焉是妻厚而嫂
薄乎厚扵妻而薄扵嫂茲小人之情䡖其父而重其
兄雖小人亦不為也章子以是為仁義非吾所敢聞
也抑其所謂禮之在内者䘮哀祭㳟忠君孝父盖皆
仁義之目而不諭焉悖矣人不知而不愠謂之君子
吾不得已而申之者為其惑衆也吾言止是矣章子
雖復言吾不愠也
直講李先生文集卷之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