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2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百十二 經義考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十三
  翰林院檢討朱彛尊撰
  論語
  賈氏公彦論語疏
  唐志十五卷
  佚
  陸氏徳明論語釋文
  宋志一卷
  存
  王應麟曰陸氏釋文於申棖注曰申棖包云魯人也鄭云盖孔子弟子申續史記云申棠字周家語云申續字周也今史記以棠為黨家語以續為績傳寫之訛也後漢王政碑云有羔羊之絜無申棠之欲亦以棖為棠則申棠申棖一人爾唐開元封申黨召陵伯又封申棖魯伯本朝祥符封棖文登侯又封黨淄川侯俱列從祀黨即棠也一人而為二人失於詳攷論語釋文也
  陳氏論語品類蜕或作鋭
  宋志七卷
  佚
  計敏夫曰蜕肅代時人生長江淮間
  韓子論語注
  唐志十卷
  佚
  論語筆解
  通志二卷中興書目二十卷
  
  許勃序曰昌黎文公著筆解論語一十卷其間翺曰者葢李習之同與切磨世所傳率多訛舛始愈筆大義則示翺翺從而交相明辨非獨韓製此書也噫齊魯之門人所記善言既有同異漢魏學者注集繁濶罕造其精今觀韓李二學勤拳淵㣲可謂窺聖人之堂奥矣豈章句之技所可究極其㫖哉予繕校舊本數家得其純粹欲以廣傳故序以發之
  王讜曰論語宰予晝寢梁武帝讀為寢室之寢晝胡卦反言其繪畫寢室故夫子歎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今人皆以韓文公所説非也又傷人乎不問馬今亦云韓文公讀不為否言大徳聖人豈仁於人不仁於馬故貴人所以前問賤畜所以後問然不字上豈必更助詞其亦曲矣况又未必韓公所説
  邵博曰張籍祭韓退之詩云魯論未訖注手跡今㣲茫是退之嘗有論語傳未成也今世所傳宰予晝寢以晝作畫字三月不知肉味以三月作音字浴乎沂以浴作沿字至為淺陋程伊川皆取之何耶
  晁公武曰唐韓愈退之李翺習之撰前有祕書丞許勃序云韓李相與討論共成此書按唐人通經者寡獨兩公名冠一代葢以此然四庫邯鄲書目皆無之獨田氏書目有韓愈論語十卷筆解兩卷此書題曰筆解而兩卷亦不同
  王楙曰李漢序退之集云有論語注十卷後世罕傳然搢紳先生往往有道其三義者近時錢塘汪充家有是本王公存刻於㑹稽郡齋目曰韓文公論語筆解自學而至堯曰二十篇文公與李翺指摘大義以破孔氏之注正所謂三義者觀此不可謂魯論未訖注後世罕傳也然觀聞見錄引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作音字今所行筆解無此語往往亦多遺佚或謂文公所解多改本文近於鑿僕又觀退之别集答侯生問論語一書有曰愈昔注解其書不敢過求其意取聖人之㫖而合之則足以取信後生軰耳韓公以此自謂夫豈用意於鑿乎
  趙希弁曰右唐昌黎先生韓文公之説也其間翺曰者李習之也韓文補云公作論語傳未成而殁見於張籍祭詩辨之於洪慶善者明矣今世所傳如宰予
  晝寢以晝作畫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以三月作音浴乎沂以浴作沿子在回何敢死以死作先之類雖未必然而為伊川之學者皆取之
  陳振孫曰館閣書目云祕書丞許勃為之序今本乃王存序
  都穆曰唐李漢序韓文曰有論語解十卷傳學者不在集中予家藏古本韓文有之但其説時與今不同如六十而耳順解云耳當為爾猶言如此也如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解云謂當作為言冉有為泰山非禮也如宰予晝寢解云晝當作畫宰予四科十哲安得有晝寢之責如人之生也直解云直徳字之誤言人生禀天地之大徳也如子所雅言解云音作言字之誤也如三嗅而作解云嗅當作鳴鵙之鵙雉之聲也如子在回何敢死解云死當作先如浴乎沂解云浴當作沿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解云仁當作備如以杖叩其脛解云叩當作指如君子貞而不諒解云諒當作讓如孔子時其亡也解云時當作待如鄉愿徳之賊解云鄉愿當作内柔已上諸說朱子嘗謂其鄙淺復曰為伊川之學者皆取之及觀韓文有答侯生問論語書曰愈昔注其書而不敢過求其意取聖人之㫖而合之則足以信後生軰耳然則朱子之所謂鄙淺固韓公之欲求信於後生者耶
  侯氏論語問
  
  韓子曰侯生所示論語問甚善
  按喜字叔𨑖韓子贈詩云吾黨侯生字叔𨑖是也官終國子主簿韓子集有祭國子主簿侯君文是也文云惟子文學今誰過之唱我和我問我以疑所云問我以疑則指論語問也
  張氏論語注辨
  唐志二卷
  佚
  計敏夫曰籍字文昌和州人厯水部外郎終主客郎中
  馬氏論語樞要
  宋志十卷
  佚
  晁公武曰總字㑹元
  陳振孫曰總仕至大理評事嘗副裴晉公平淮者也
  李氏論語刊誤
  通志二卷
  存
  李氏注論語
  
  孫光憲曰司空圖侍郎撰李公磎行狀以公有出倫之才為時軰妬忌罹於非横嘗注論語一部倉卒之辰焚於賊火時人無所聞也惜哉
  亡名氏論語雜義
  唐志十三卷
  論語剔義
  唐志十卷
  俱佚
  宋徽宗皇帝論語解
  二卷
  佚
  邢氏論語正義
  宋志十卷
  存
  中興書目論語正義十卷翰林侍講學士邢昺等撰咸平中頒其書於章句訓詁名器事物之際詳矣晁公武曰亦因皇侃所采諸儒之說刊定而成書陳振孫曰唐人止為五經疏而不及孝經論語至昺始奉詔為之
  宋史邢昺字叔明曹州濟隂人太平興國初擢九經及第咸平初為國子祭酒二年始置翰林侍講學士以昺為之受詔與杜鎬舒雅孫奭李慕清崔偓佺等挍定周禮儀禮公羊榖梁春秋傳孝經論語爾雅義疏官至禮部尚書卒贈左僕射
  宋氏論語增注
  宋志十卷
  佚
  長編嘉祐二年十一月屯田員外郎宋咸上所注論語降勅奬諭
  王應麟曰宋咸增注論語序云韓愈注論語與筆解大槩多竊先儒義而遷易其辭因摘二書是否并舊注未安者辨正焉
  周氏論語集解辨誤
  宋志十卷續一卷
  
  王應麟曰式撰集解辨誤十卷又有續辨誤一卷附其後
  紀氏論語摘科辨解
  宋志十卷
  佚
  杜氏莘老論語集解
  十卷
  佚
  按莘老字起莘青神人官殿中侍御史著論語集解見查籥所撰行狀文載杜大圭名臣琬琰之集
  余氏論語集解
  
  閩書余象仙遊人慶歴六年進士官禮部郎中
  阮氏論語增注
  
  勾氏論語精義
  二十卷
  佚
  按紹興續到四庫闕書目有之
  周子惇頤論語
  
  按樂清劉氏黻䝉川集錄目中載濂溪論語序文疑當日有是書矣
  王氏論語注
  宋史十卷
  佚
  晁公武曰皇朝王令逢原撰解堯曰篇云四海不困窮則天禄不永終矣王安石書新義取之
  王氏安石論語解
  通考十卷
  佚
  論語通類
  宋志一卷
  
  王氏論語口義
  通考十卷
  佚
  陸游曰元澤之殁詔求遺書荆公視篋中得論語孟子解皆細字書於䇿之四旁遂以上之然亦非成書也
  王應麟曰王元澤口義有云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㨗於令上蔡論語解引之
  吕氏惠卿論語義
  宋志十卷
  佚
  孔氏武仲論語說
  宋志十卷
  佚
  蔡氏論語纂
  宋志十卷
  佚
  王氏端禮論語解
  
  史氏論語說
  
  何氏執中論語講義
  
  蘇氏論語解
  宋志四卷通考十卷
  未見
  蘇氏論語拾遺
  一卷
  存
  轍自序曰予少年為論語略解子瞻謫居黄州為論語說盡取以往今見於其書者十二三也大觀丁亥閒居潁川為孫籀簡筠講論語子瞻之說意有所未安時為籀等言之凡二十有七章為之論語拾遺恨不得一質之子瞻也
  晁公武曰子瞻為論語解没後子由以其説之未安者辨正之
  王氏論語注
  通考十卷
  佚
  秦觀序曰元豐二年眉陽蘇公用御史言文渉謗訕屬吏獄具天子薄其罪責為黄州團練副使於是梁國張公洓水司馬公等三十六人素厚善眉陽得其文不以告皆罰金而太原王定國獨謫監濱州鹽稅定國相家子少知名一朝坐交遊斥海上人皆意其日飲無何不復以筆硯為職矣而定國至濱益自刻勵晨起入局視鹽稅之事惟謹退則窮經著書或賦詩自娯非疾病慶弔輒不廢七年罷還詣東上閣門奏書曰臣無狀幸縁先人之故獲齒仕版不能慎事䧟於罪戾念無以自贖閒因職事之暇妄以所見注成論語十卷未敢以進惟陛下裁哀之明日詔御藥院取其書去未報而神宗棄天下嗚呼自熙寧初王氏父子以經術得幸下其說於太學凡置博士試諸生皆以新書從事不合者黜罷之而諸儒之論廢矣定國於時處放逐之中蠻方瘴癘之地乃能自信不惑論著成一家之言至天子聞之取其書非其氣過人何以及此傳曰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於斯言益信予比多事未獲請觀其書而定國乃以副本來屬予為序顧予文之陋豈能發定國之所蘊乎姑掇其大槩使夫覽之者知定國著書之時為如此又知神宗嚮經術亦非主於一家而已
  鄒氏論語解義
  宋志十卷
  佚
  浩自序曰聖人體道者也其發越以撫世則所以益無疆者皆見之行事其韜晦以就閒則所以規不朽者惟載之空言載之空言固不如見之行事為深切著明也然而諱窮久矣而不免求通久矣而不得道固無積而時命礙之則雖欲無言而言終不廢豈其得已哉論語之作有由然矣所以析理而使昧者之必逹謂之論所以應問而使叩者之必受謂之語是書也後世豪傑之士隨繩望表以自立言者猶能探賾索隱中倫合度凡學者虚心焉況本出於聖人者此傳所以莫大於論語也且以六經之言孰不出於聖人乎然而其於易也因伏羲之卦文王之爻而繫之以辭而已其於詩書也因衆多之辭帝王之迹而刪之以趨全而已其於春秋也因實紀之信史而修之以示褒貶而已其於禮樂也因固有之情文而正之以教中和而已要之雖皆出於聖人而非純乎聖人之言者也純乎聖人之言意其為論語乎夫以論語為純乎聖人之言而二三子之言亦錯雜其間如之何曰冶金為鐘捖革為鼓聲固藏其中矣不考則不鳴也聖人曷嘗先聲以邀彼之我應哉亦隨所考而已矣然則不有二三子之言何以見純乎聖人之言也是故達其所謂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之類則易之道得矣達其所謂詩可以興觀羣怨之類則詩之道得矣以至書也春秋也禮樂也茍悟其一言未有不氷解凍釋以詣於道者從是觀之其書雖簡其所該則詳其言雖近其所根則逺非自覃思而精之豈能抽其緒以瑩晦焉顧浩蹇淺何足以與此姑薦所聞與有志於道者講之而已矣
  劉氏正叟重注論語
  宋志十卷
  佚
  王應麟曰劉正叟謂筆解皆後人之學託韓愈名以求行徒玷前賢悉無所取為重注十卷以祛學者之惑
  龔氏論語全解
  
  陳氏祥道論語全解
  十卷
  存
  祥道自序曰言理則謂之論言義則謂之議莊子曰六合之外聖人存而勿論六合之内聖人論而弗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也聖人議而弗辨葢夫論則及理耳所虧者道議則及義耳所虧者理聖人豈不欲廢去應問體道以自㝠哉道無問問無應不發一言下與萬物同患此特畸人耳非聖人之所尚然則孔子雖欲忘言豈可得哉不得已而言理以答學者之問而已夫是之謂論語然而王者之迹熄聖人雖言理以答學者之問猶未可以已也故其言義則存乎春秋言理則存乎論語而春秋之作是是以勸善非非以懲惡善惡之判猶在權衡之上輕重或差予奪弗明其賞不足以為榮其罰不足以為辱矣不得不議若夫論語之言則答學者之問而已何事乎此嘗謂希微者道易簡者理君子以理明道以義明理言至於義去道逺矣孔子之世師道既明異端咸服由辨議無間而作故聖人之答問言理而足矣平居之弟子在側各言其志故聖人察其所安得其才性之病處仁孝之言隨分而應不湏屢誥而詳説之大抵君子之教人欲其思得之孔子之於弟子不憤則不啓不悱則不發有所罕言有所不語其歸則曰忠恕仁義而已矣一隅之舉兩端之叩近而逺約而詳思得之則㑹其所固有者耳弟子之列有聞一而知二者有聞一而知十者問詩而知禮問伯夷而知夫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我告之約彼得之詳以至於是歟不足之冉求不說之子路聞理而不得叛卒為賢者則後世之學士大夫豈宜置之口耳之間哉論語之後子思之中庸孟子之七篇尤得其傳然而孟子之世許行之言盈於天下孟子思欲拒詖說放淫辭不得已而有辨焉難疑答問不直則道不見故其言為尤詳於論語雖然聖人之言或論或辨非立異也時焉而已矣
  晁公武曰王介甫撰論語解其子雱作口義其徒陳用之作解紹聖後皆行於塲屋或曰用之書乃鄒浩所著託之用之云
  晁氏說之論語講義
  宋志五卷通考十卷
  未見
  晁公武曰從父詹事公撰多取古人之說以正近世之失
  朱子曰景迂論語解亦有好處













  經義考卷二百十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