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纏足談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纏足談
作者:袁枚 
本作品收錄於《香艷叢書/8

  婦人纏足,《墨莊漫錄》以為起于李後主窈娘。楊升庵《丹鉛錄》引古樂府之《新羅繡行》「纏足趺如春妍」,杜牧詩之“鈿尺裁量減四分”駁之,以為唐時巳有矣。《輟耕錄》亦云始於五代。

  余按:漢隸釋漢武梁祠,畫老萊之母,曾子之妻,履頭皆銳,是證據之最古者,然沈約《宋書‧禮志》“男子履圓,女子履兌”,是又非銳之說也。大抵古女子行不露足,慎夫人衣不曳地,王莽妻亦然,以為美談。可見古婦人衣皆曳地不露足也。若纏足之事,轉在男子。《毛詩》“赤芾金舄”,《卜子夏小傳》曰:“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箋云:“如今行滕也。行而緘足,故曰行滕。邪而纏之,故曰邪幅。衛褚師聲子襪而登席,也公怒其無禮。”豈古人必赤足登席,乃謂之有禮乎?蓋雖脫履解襪,而足上自有邪幅裹之故也。想婦人亦當如男子矣。大抵婦人之步,貴乎舒遲。《毛詩》:“月出皎兮,佼人了兮,舒窈糾兮。”毛傳:“舒,遲也;窈糾,舒之姿也。”張平子《南都賦》:“羅襪躡蹀而容與”;《焦仲卿詩》:“足下躡絲履,纖纖作細步”,既以緩行為貴,則纏束使小,在古容或有之。故《急就章》:“靸鞮卻角褐襪巾”,師古注:“靸,韋履也。頭深而銳,平底,俗名跣子。鞮,薄革小履也。巾者,裹足巾,若今裹足布。”《漢書‧地理志》:“趙女彈弦蹠躧”;師古注:“躧與屣同,小履之無跟者也。蹠謂輕躡之也。”是數者,皆漸漸有以小為貴之義。然唐白香詩曰:“小頭鞋履窄衣裳,天寶末年時世妝”,韓致光詩曰“六寸膚圓光致致”,皆極言其小,而終不言其弓,可見潘妃之步金蓮花,亦非弓也。《北史》:“任城王楷刺并州,斷婦人以新靴換故靴”,知男子婦人同一靴也。郭若虛《圖畫見聞記》:“唐代宗令宮人穿紅錦靿靴。楊妃死于馬嵬,人藏其錦襪,觀者人一錢。”太白《趙女詞》:“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皆婦人穿靴襪之明證,其非弓也明矣。《宋史》:“治平元年,韓維為穎王記室,侍王坐,有以弓鞋進者。維曰:‘王安用舞靴?’”可見當時婦人,舞才著弓鞋,平時不著也。惟北宋徐積詠蔡家婦云:“但知勒四支,不知裹兩足。”陸放翁《老學庵筆記》:“宣和末,女子鞋底尖,以二色合成,名錯到底。”伊世珍《嫏嬛記》言:“徐玉英臥履,以薄玉花為飾,內加龍腦,謂之玉香”,此則弓鞋之明證,盛行于宋時。若《玉壺清話》載唐明皇《詠錦襪》云:“瓊鉤窄窄,手中弄明月”,以為弓鞋之證,恐是小說家之附會。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