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集/卷七
書
[编辑]上李相國濡○丙申
[编辑]竊聞經理廳。欲設山城屯田。方有打量邊山之擧。將許民耕墾云。不審信然否。哀迷中。非干說外事之時。而旣有所聞。又係國計之一端。雖不敢公誦於人。亦不得不私布於座下矣。弟久在南中。凡南事。固不無一二見聞。至於邊山事。則以曾欲求麾此地之故。粗嘗問知其梗槩。又曾有一二鄕人。勸占田庄。往來緩頰者。雖斥其非義。而亦略叩得其形止矣。大槩邊山。自經火災。仍以守令不勤於禁養。奸民往往冒耕。本官亦利其火粟者。有年矣。近年朝家田結事目。漸加嚴密。故畏法者。屢報其結卜。本縣遂無隱結名目矣。至庚寅年。本縣報營門。使之一倂還陳。而奸民輩又復冒耕。故隨起執卜。報入於地部收稅中。此則所聞不啻明白矣。山內有所謂靑林坪者。周圍數十里。土膏水深。耕之則當出美糓。養之則當產美材。而官怠於養材。民畏於犯耕。爲無用曠地。遠近班庶之生心於占墾者。正在此處。以苟貪目前之小利者言之。耕棄地作良田。誠似有益。而以國體言之。三韓以後。豫章淵藪。雖不得其養。亦不可遂廢而赭之。且一面曠地。猶爲一面松田之扞蔽。今撤了這邊一面。則那邊一面。居然成齒寒之勢。邊山之廢。其必自今日始。此又不可不慮。湖南環海。松山日衰。漕船戰艦宮闕之木。殆無出處。邊山比古。雖云濯濯。而土本宜松。周遭深廣。今之存者。比之他新標禁山。則猶欝欝矣。假令守土者慢法。匿用火結。朝家當禁之。不當因而利之。况見無是事。而稱以査得加耕。遂啓入村居墾土田之門。誠恐千萬非計。幸審處之如何。又聞有金宇泰者。稱受本廳指揮。買張姓人扶安築筒。立案爲屯田云。流傳之言。雖未詳其事情之果然。而元來張姓人。此訟實爲千駭萬痛。弟曾年求此麾時。爲張此請者。簡書一篋。故稔知而切憤之矣。張玉成亦古之名公。假令按道時。眞有築筒之事。必是爲國或爲民所興建。烏有籠取數十里之地。以遺其子孫哉。况癸甲再量。一無玉成家量付之事。而到今百數十年滄桑之後。其不肖殘裔。持火燒立旨一紙。欲奪鄕民五六世相傳相買賣之田地。造訟不已。至鑽於各官家衙門。以求不義之勝。天下寧有是事耶。國無三尺。乃至此極。此則區區常所慨然者。萬一本廳不察於人言。無以審遠外事情。致有此事。則不但遠民之怨痛入骨髓。實不可使聞於外方萬民之耳目。亦恐貽累盛德。千萬照察爲幸。自以一家子弟。慕仰執事平日體國之誠。藏之私有素。故有懷敢以附禀。諒察而碎之。毋煩人耳目。亦懇懇。抑念山城設屯。在所不已。則亦不必如此零碎。搜成各道量陳及永頉還起者。在在夥然。似聞今年地部申飭此事。而各官實無大段査出之事。擧皆欲略略塞責而已。此固理勢之所宜。然區區之見。常謂量田久廢。經界不正。一番釐正。事理則然。而朝議每難之。難之亦有見矣。災傷敬差。有名無實。徒爲弊端。誠自朝家盡停各道敬差。當年災實。則專委監司,都事。而每一道中。抽出稍豐三四邑。別送一名官。以某道幾邑量頉査正敬差官爲號。打量其所幹數邑而來。逐年如此。則不出數年。可以盡査無量田之名。而有量田之實。地部得之以補經用。山城請得數邑新結。則亦可成一大屯田。千慮之得。或可底行否。如此事。雖有些小弊端。大體旣正。不必恤耳。至於邊山事。則聞今備郞所得廑五六十結。而査除量起及加耕之曾已報入地部者。則不滿十結云。零碎甚矣。遠近人咸謂經理廳非欲得此碎結。將因此倂起靑林坪。紛然有占墾之意。此其爲人言亦不好。且扶安久爲弊邑。此倅已經兩年振恤。治績甚茂。有蘇殘祛弊之幾。而或因此無事中生事。以至行譴。則此亦可惜而失扶民之望矣。然以事理推之。邊山內量付還起及量外加耕。皆在累十年前事。似無咎責。時任地倅之端。只是許耕一事。當十分審處耳。如何如何。
答李監司濟○庚寅
[编辑]路阻無以承候。便中。蒙拜手翰。賜敎感慰。豈可具喩。信後秋高。伏惟體用萬安。渡海之行。今已快解否。區區。第勤馳誠。時事一向泯棼否。消長之幾。莫知所在。面前格王正事之責。正覺如山。而紛紛彈劾。直是下梢事。局外之憂。不覺三歎。南中沿海之饑饉。旁嶺之盜賊。不是細憂。而朝廷如此。他尙何言。弟親候尙未十分完健。幕職。今送奴欲呈遞。未知得免否也。
與李監司
[编辑]弟稽顙。秋間。修一疏。謝所問貺兼伸候訊。其書至京。誤爲姪兒輩所壞汚。不得傳致云。更欲付候入裭。而無便因循矣。歸節過瓜及雪。而意外又蒙嚴譴。想公私多狼狽矣。伏問歲暮體履若何。朝廷之事。非罪苦之身所得聞知。而親友一家。相繼獲罪。不知是甚爻象。而紛紛至此。但念一番震薄。人心世道。國體朝尙。輒一番傷敗。而諸公於此。逐鹿不見泰山。未知土梗木偶。竟同歸於何處也。哀痛哀痛。唯益勉朋友參倚懲忿二字。求不失爲士類。正執事諸公向後之責。如何如何。今則新伯想已陛辭。比書到旋御。當戾洛矣。弟頑活奄經練事。歲又將窮。人理極矣。唯以慈候粗安。爲幸耳。
與李監司㙫
[编辑]象德稽顙再拜。卽日秋凉。伏惟旬宣體履神相萬福。承歸朝已有定期。遠誠無任缺然。象德理極頑活。旅寓亦非久圖。今將捲入淳昌墓下。私情哀隕。益不自勝。春夏以來。聲光久阻。此固窮苦無人事而然。但流聞執事因孤哀。有答舊完判書。有所慨然於雅懷者。深切悚仄。其後傳者漸廣。親舊間亦多以此爲言。未論曲折之如何。事甚不幸。顧此身方在窮毒哀迷之中。執事則處崇地臨此道。其義有不宜自我先有謁於執事者。故默息久矣。今則執事又將去位。茲敢以書奉禀。不審雅懷之所以不釋然於孤哀者。在於何事。以傳者之言則云鄙書中。有許多說話不遜於尊者。令胤往往傳誦其話句於親舊間。而皆非書中所有。亦非心中所存。未知何以訛誤至此。今其書原本猶在。若垂一覽。可以照悉。若區區之於盛德。有些未釋然者。誠亦有之矣。儻執事諭使畢其說。則亦當疏陳疑懷。以請批敎。如此則自應兩皆洞然矣。幸賜明誨。如何如何。仍念平日託分。不可謂淺淺。而邂逅有此葛藤。只恨無由一番面訴也。
與趙參議泰億
[编辑]象德白。西伯台丈喪訃。此豈夢寐所期者。邦國之悲。士類之嗟。諒非德門之私慟。而仰惟親愛之篤。無間同氣。摧傷之切。何以堪之。南歸以後。信使難憑。伏惟令體此時何如。象德鄕居被癘疫。家累四竄。病軀獨携數卷書。結夏於山菴深絶之處。雖無他所得。習得咬菜。亦一事也。令亦閒居養痾之暇。作甚工夫。世變日甚。而名流日喪。此何運氣。惟讀書窮理。養氣養德。尙屬自己。亦可爲奉塵刹報佛恩之一道。而如令聰明特達之才。士友之所期望。甚不碌碌。天畀以許多閑靜日月。尤不可等閑。不審除了詩律陶暢之外。經史子集所以長吾知見博吾義理而反躬以踐其約者。能日有所事而月無忘其所得否。雖無諸己。而所以言之無怍者。諒以平日見愛之深。而相期之切也。如何如何。
答崔副學昌大○癸巳
[编辑]象德稽顙再拜。前月潭守行過時。獲擎賜牘。哀苦之中。眷念數百里外人。諒非情素之至不能也。哀感傾慰。不在言喩。承詢工夫。不勝愧汗。一息未泯。朝聞夕死之意。固亦不敢全忘。而書冊。緣病不敢用力。旣疎書冊。所謂日用間意思。往往只成一塲妄想幻見。實無一箇要領耳。執事年紀。比某已向衰。然聰明彊力。非吾輩所幾及。讀禮之暇。必有多小功課。慨恨無由叩窺一二也。世道日替。讀書人甚少。深望超然遠覽。文章藝業。不苟悅其所有餘。道義學術。益自知其所未至。觀古事則必近驗其身心。論今事則必遠著其眼目。至於日用節度。則涵養於眞經。格致於近思。修齊於小學。而融之以大學。以求其會通。他日發揮精神。想不止於康濟自家身而已。如何如何。朱子以知道道理好却云。我不敢爲讓與他人爲自棄。區區此言。眞落此㨾。想覽之一笑也。東史略成編帙。極有更費整頓處。而亦畏其薈穰。不敢更繙動。可見退縮之益甚也。胤玉美質。近益琢磨否。喬木之家。成就得一箇。後生亦是報佛恩之一道也。甚祝甚祝
與崔副學甲午
[编辑]象德白。夏序已闌。伏惟撫時孺慕之中。體力神相支安。一念懸仰。何日可已。某禍釁餘生。又聞從大母喪訃。私門尊屬。又改一世矣。痛隕何勝。從叔老年巨創。尤難支綴。私情憂結。又難言也。讀禮之暇。有甚工夫。向者半日奉雅論。七八年所未有。至今回首依然。近爲村癘所驅。寓身一僧庵。適携周易一部來。啓蒙象數。姑倚閣一邊。只將六十四卦辭占義理。看來看去。儘有無限味在。但間有疑處。或有一二新義似開發處。而無師友可質。益恨。哀廬之遠。往往掩卷悠想耳。諺解主程傳。故本義附解。大段疎鹵。東臯口决。亦有太曲處。而其發諺解所未及處。則十居六七矣。賢胤近讀何書。而致卿獅孫。日益充大。想憂中亦有時見齒也。輔台入京。想時相見。晉塗早闢之士。極難得閒日月。及此暇時。大有事在。未知可以相勸否。方今士友之所期望於世道者。在於執事與此台。而執事之學。詞章分數較多。此台之學。事務分數較重。裒多益寡。損重就輕。治己治人。古人皆用此道。未知如何。信筆偶發狂言。想亦一笑而受之也。
答崔副學乙未
[编辑]象德稽顙再拜。前月十六日。舍弟從京來。六月十二日所賜書敎。自趙致卿家。津傳而至。遠地嗣音之難。有如是者。以其得之之疎。故益覺愛玩之深也。秋風乍高。此時侍懽之暇。起居如何。伏惟處閒。味道日益有趣。向來醫藥之憂。近已平安否。窮居憂苦。萬念都盡。只有朝聞夕死之志。未盡死滅。而旁無彊輔。鄙吝日滋。每承來書提撕。爲之千里開懷。而亦無以頻承謦咳。不任時一黯然耳。某頑軀廑活。災咎疊至。先祖墓塋階砌。爲水崩囓。方營遷厝。去喪已五十年。憂凜罔知攸涯。來敎縷縷。奬掖太過。殆爲賢者之失言。惶汗惶汗。愍恤之意。敢不鐫佩。冥蠢理極。必無不支之理。而禀氣素脆。荐罹酷罰。衰相死兆之相迫。亦非怪事。自年二十後。粗有向學之誠。不量氣質之偏駁。精力之鈍下。稍有竭力窺鑽之志。及出身以來。謂朝廷之上。見識爲大。而長見識之道。史學亦緊。故雖記性不強。無以摠括古今。常將綱目一帙。究觀書法予奪之微旨。以爲裁衡事變之權尺。東史之役。亦權輿於此。而目見世變日繁。是非日混。隨波出沒。必陷於無狀小人之科。故朝命所迫。親意所勉。雖不能决然於明時。而每以退一步低一頭爲意。然道路馳騖。志業漸荒。俗習漸染。尤悔潛積。回顧區區初志。不可謂不失本步矣。仍以疾憂薰心。喪威剝身。奔走於歧黃陰陽之家。積有歲年。經書子史。日遠月忘。心爲事溷。膠擾纏聯。雖靜居無事之時。妄念起滅。坐忘坐馳。終日不定。自家軀殼之內。一箇物事。不能自主張。其何以照管別事耶。今則精神筋骸。日以消落。雖有虛志。實無收拾。振刷己分。爲君子之棄。小人之歸而已。奈何奈何。世無師友可發此言。因盛誨之及。不覺信筆覼縷。還切愧仄。垂示東史數條。更具別紙。幸卒剖敎。
別紙
[编辑]甲子〈新羅始祖朴赫居世元年。〉夏四月。新羅始祖朴赫居世立于辰韓。號居西干。國號徐羅伐。
麗,濟之建國也。無書始祖者。此何以稱新羅始祖。例曰。前無所承。而後有所傳之辭也。前乎此。無金蛙,朱蒙之爲之先。而居世首出開國。所謂前無承也。後乎此。有昔,金三姓之相爲禪。而居世尊享國祖。廟則不改。所謂後有傳也。表而出之曰。新羅始祖者。所以見厥初開國之祖。而後來新羅三姓五十四君所共祖之者也。
立者何。建國之辭也。曰麗濟之建國。亦書立矣。彼東明,溫祚。棄其宗國。逃遁立國。是不免有貪國利位之心。與居世之爲六部推立不同。而皆以立爲辭。事異而書法同。何也。曰。書法似同而實異也。東明,溫祚。則書曰某王子某立于某。見其違棄宗國也。居世則曰某始祖某立于某。見其首出開國也。立之文同而書法則異也。
國號徐羅伐矣。曷爲以新羅冠之。例曰。國號或從其定號本號。皆從綱目之法。所謂從其定號者。新羅不稱徐羅伐。百濟不稱十濟之類也。其意若曰今之徐羅伐。却是後來之新羅國。而居世却是新羅國之始祖。且將以爲下文書新羅之劈頭張本也。
附崔副學別紙
[编辑]甲子夏四月。辰韓人立朴赫居世爲居徐干。
國號徐羅伐。〈改立綱如右。〉
新羅之用正統。恐未必然。
篇首羅祖建國。今示改綱。比舊益精。當李令所云篇題干支下註。自與下文互明之說亦得。謹當從之。但鄙意首書新羅始祖四字。不但爲照串下文。實包後來三姓共祖赫居世之義。而前敎位號國號全沒事實未妥云者。諦思儘的確。故連書居西干徐羅伐。以足舊史未備之文。更求是正。盛指猶未印可者。得非以立之一字。猶有貪位之嫌故耶。然此書法。實爲予之之辭。與漢王卽皇帝位于某地。蕭王卽皇帝位于某地。相類。與劉備自立爲漢中王。立文措意。絶然不侔。不必書曰某人立某。然後爲予辭也。幸更入思。金閼智事立綱病瑣之敎誠然。當如來示改正。新羅入高麗後。仍用正統。鄙意斷然以爲不易之正理。大槩新羅統合三百年。無他可絶之惡。雖麗祖本是新羅之臣民耳。且麗祖之可予處。亦正在於尊厚新羅一節。其貽書甄萱數罪處。以弑王之罪爲主。而以復宗國之讐爲辭。則當時麗祖固亦以新羅舊臣自處矣。春秋之修。綱目之作。其建天地之大法。都在於嚴君臣之義。此處不可以強弱時勢。有所低仰。故鄙意新羅一脉尙存。則常以正統之制臨之。不用提綱夷之列國之變例。敬順納國。則直以赧獻之例醜之。不用金文烈比美錢吳之謬論。未知如何。若夷之列國。則甄萱之賊景哀。亦無書弑之義。豈非謬以千里耶。此非可疑義理。仔細思量。則盛指亦必𭰞然矣。
辛王之辨。來示正是鄙意。向呈書法。略發微意。而猶未敢盡言者。欲以引發。盛指因得以參驗鄙見也。今以鄙見所存。更詳錄于左方。其間書法。微婉得體與否。更賜證誨。幸甚。
牟尼奴事。來敎摭出史書。探覈事情。參驗先賢集錄。證質義理。誠可爲一通斷案。大槩盡舍多少疑信之說。昭烈世系不明。又被陳壽誣史所亂。而先儒以諸葛亮帝室之胄四字爲斷案。牧隱處義。雖不能十分明快。其乃心王氏則千載耿耿。則當立前王子一言。足爲不刊之典。耘谷秘史。雖不傳世。以其文字散落於人間者見之。尤益森然。至於牧老呈都堂十絶。放榜辛朝之辛字。亦安知非後人之僞改耶。冶隱大節如日月。而其文集中載辭官疏。有出身辛朝。不欲復事王氏之說。此千萬非冶隱文。誠使冶隱見義如此。則眞是王朝之罪人。安足爲冶隱耶。以此鄙意常謂牧,冶文字中。此等處。皆不足爲據。况其餘疑亂不根之瑣說耶。此則以義理爲斷也。若論當時事情。則恭愍十四年。辛旽始入禁中用事。而禑以是歲生。夫恭愍之所以尊信辛旽者。以其凊凈寡慾。不近女色。至入於盟書。故旽雖私行淫亂。而對王淸談終日。卽近女色一節。旽之所深諱處。及旽之誅。王遣林樸。數旽罪。其首條曰。爾常謂近婦女。所以導引養氣非敢私。今聞至生兒息。是在盟書者歟云云。以此推之。旽於欺王得寵之初。近色生兒。方畏王聞知不暇。安有肆然指其兒。請王養爲子之理。王亦豈有微笑而意許之之理。其後般若之獄。獄司右使金續命歎曰。天下未辨其父者。容或有之。未辨其母者。我未聞也云云。當其時。禑之未辨者母。而其父則無異說。可知矣。威化回軍之日。其火色當如何。而牧隱一言出。而帖然不敢有他議。則其時猶未敢明言辛氏。又可知矣。及昌之廢。鄭道傳輩始發禑昌本非王氏之說。則辛禑辛昌之云。元是最晩出之說也。本之義理旣如彼。參之事情又如此。假使眞有疑信。不過秦政之類。而秦政事。綱目大書曰。子政立。則朱子所以處此之意。大可見也。然今日之修麗史。與綱目體殊。宜有春秋微婉之義。故書法之間。不無權衡。恭愍十四。書是歲牟尼奴生者。綱目之法。不皆書生。凡書皇子生。皆有故者也。如戾太子之類是已。非皇子則又無書生之例。今書牟尼奴生。其義可默會。恭愍之薨則書江陵君。禑卽位篇終註。高麗歷年則曰。凡三十五王四百七十七年。得正統四百五十九年云云。此外叙目中。摭載史家文集之言。其去取存削。儘多可禀。而難以盡錄。從當以原本一呈。以備覽詳。
此事。前後蒙被批敎。因以悉貢陋見。得有所開發釐改者多。誠受賜甚盛。善乎。曹子建之言曰。後世誰有改吾文者。區區於此書。原初編次之意。非敢自托於立言著書之事。只爲舊史煩亂。記性不強。欲以隨手撮錄。私便考覽而已。則後世譏評。初非可論。而同志之間。旣發往復商證之端。則却亦不可不極其歸趣以求至當。故屢瀆而不自止。然大槩此書大義例大節目。乃三韓地方之辨。箕聖避地受封之辨。麗末馬,牛之辨三事。而皆𭰞然相合。此爲大幸。其他小小立綱措文之處。或始違而終從。或小異而大同。雖謂爛熳同歸可也。獨新羅敬順王。予正統一欵。關係甚大。來示雖不揮斥。猶未深印。此於鄙懷。未甚釋然。若此處𭰞合。則無不𭰞合矣。更乞於此細著心痛著眼八字。打示如何。
答李參判光佐○壬辰
[编辑]象德稽顙再拜。自罹禍故。再蒙手疏。哀感在肝肺。春中。謹已奉謝。其後承有殤戚。極欲以書致慰禮。而荒隕無人。事不果矣。昨至姊兄家。審高駕纔過。初固不圖有此。而旣若相値。又忽相失。悵惘殊不自勝。意表有人來致情緘。驚倒之極。如得隔世音耗。第前之謝疏。不免喬沉。此又可歎。知故之以書相吊者。每作答入京裭。太半失傳。遠地事有如是者。奈何。象德頑活奄經練事。人理極矣。尙更何言。知回御之期隔日。甚欲小須展此哀積。而方趁望日還廬。勢不可遲留。明將前進。自此奉訴未涯。瞻望悁結。不可名言。又昨朝秣馬於公山邑村。適是貞洞令丈所憇之舍。而一出一入。爭了半刻。遂成千里。今行所可耿然者多矣。
答李參判癸巳
[编辑]象德稽顙再拜。嶺陸如隔天外。無由接承聲光。忽有遠人跋尋窮廬。言自咸營致封書。疾展傾寫。豈特空谷跫音也。憑承向來旱炎。洎入秋令。旬宣之餘。體履神相冲旺。其於遠誠愈覺懸解。象德積禍未艾。共喪之妻。以六月四日。竟不起疾。上以貽戚於偏老。下無似續之血肉。悲苦慘毒。不能自勝。頑蠢之喘。死滅尙遲。二十四月之期。倐如隙駟。已非人理所宜有。而見方經紀埋妻。致卿千里赴葬。相守已一旬。只有萬種哀撓。寧有一事足以遠報繾惓者。奉來敎之鄭重。感愧惶汗之外。撫躬自悼。無以名喩。居住之詢。情理事形。誠有如盛敎者。而顧此釁威積壓。四窮備於一身。實無更齒人中之意。以故决難搬入京裏。欲稍移卜近北之地。爲骨肉相近之圖。則一身單孑。靡家靡室。本來鳩拙。不能爲求田問舍之事。姑且隨緣推遷而已。書末所敎。此身非關說外事。時不敢奉詳。而䦧牆之釁。已及於殺伐。正古人所謂久知事當爾。不謂便及之者也。縱使大體可劈。幽寃可白。當其時。便覺有許多難裁量處。如何如何。新膺簡擢鎖鑰。是管國家之倚托。士友之期望。固己不輕。而異時維持世道之責。未易委讓於他人。想隨地存養。益有光明渾重之效。相望二千里而遠。書疏亦難相及。只冀爲時珍茂。筆枝感領。魚種無所來。知遠寄之意。如拜嘉也。
答李參判丁酉
[编辑]象德白。頑冥理極。免喪不死。尙復何言。湖中一行。只謂承候行殿之後。可以就扣令寓。少紓積阻之懷。到溫尋之。竟失始料。自原歸時。因人承知緬事已擧。而行李適携少妹。無由迤入他路。又聞鄕里癘疫之報。跋忙南下。不能以一書奉慰而歸。歸後耿結。如有負者。卽茲意表手札。遠落於山庵寂寞之裏。披讀慰感。眞是逃虛聞跫之比。矧伏承襄禮克完。已啓反告之行。尤釋區區憂想之誠。此事。身所備歷事。棘痛鉅當之之時。不知勞悴之爲病。事定之後。乃覺其受傷。仰惟精神氣力。雖非吾輩人。然四大七情之緣境苦惱。寧有大異耶。其於奉念。猶未艾也。象德殘骸廑存。骨肉四散。實無人世之趣。近又爲村癘所逼。携身獨避。寄寓一深山僧舍。已二旬矣。境靜。不無書籍之味。而只坐神迷。旋得旋亡。往往覺不如定僧面壁法爲省約耳。承詢前頭居止。誠有如來敎所憂者。營一菟裘之稍北之地。固成一妄想。近有人言儒城山水田土之佳。不免悠然馳神。而困於饑荒。剝於喪威。殊無事力可求別處田舍。傷哉奈何。近甸居停。未知的在何所。所欲言者。無時可吐。臨書一味悵然。世道日敗。尤須憑仗大學識大力量。庶可救得一分半分執事平日所自期者如何。固其微志。每事不欲落在第二義。而人我做說之歎。晦菴夫子之所嘗道者。則向來在朝之時。必已有多少不自稱意處。而方來維持士論。剖判義理。卓然使善類。立於通明中正之途者。似不得辭其責。不知閑中已念得一副規摸耶。在野言朝。有犯古戒。而此又却非管說朝廷事。要與朋友。從容講義於無位無爭之地。未必無補於斯世。如何如何。
上堂仲叔父甲午
[编辑]上候近益康復否。伏承撤還藥院之敎。遠臣欣抃。不可名言。姪抱此湯憂。竟未遂趨候輦下之誠。權衡情理義分之間。雖不得不然。而憂欝憫蹙。豈敢小安。然嘗見先賢如退,栗諸公退處時。所以處此等義理者。亦未嘗必以造京爲義。葢旣不在有官奔走之列。則區區拱極之誠。自可伸於𤱶畒。似與本來在京從宦之臣。道理稍別也。况如姪者。抱千古所無之窮毒。處此去京千里之地。納仕終養。此計已畫。從今以往。進退二字。便可省却似無事矣。向來面叙時。叔主勸以早晩承命而來。乞麾而歸云云。姪對以旣定不仕。雖一麾亦難自乞。其間話句。雖未盡記。要其大意則如此矣。其後見京書。往往以上來。欲乞縣爲言。似由於其時說話。飜得如此也。大凡謝仕之說。每似不情。要之辦得後始可見。未辦前。經向人作頰舌。爲可羞也。所以從前未曾分明說出。而今者納仕之請未上。而乞麾之說先行。此其心跡之間。恐先被人譏疑。幸深照此意。以存語默。如何。
別紙丁酉
[编辑]䰟箱。必待三虞埋安。禮意甚精。恐不可改。且念吾京第。三世故家。祠堂庭牆。亦不褻。返虞後埋安。恐於情禮至允。䰟衣不埋。雖在問解。而古無明文。未敢的知禮意必然。且業已留之。則不可與他衣服褻藏箱篋間。恐當藏之廟中。如故藏遺衣之禮。而竊盜不虞之患。亦所可慮。故姪則前後喪。並從俗隨䰟帛埋安。未知果何如也。祔祭以後稱孝。備要亦有之。見題主祝式小註。祔祭設牓行事。俟宗子爲之。來示大意似得。然世或有宗子終難會者。竊詳禮家文意。宗子告祖廟。以某支孫。以某日行祔事于某所之意。因往喪家行事。若宗子難往。則支孫喪主。以其日措辭。告祝而行之。似不悖禮意。未知如何。葢祔終不可以闕。而亦不可以不告于宗廟矣。禮意若果如姪見。則姪發行日。當奉告于廟。日期的示如何。
練後朝夕拜。退溪所定。沙溪雖有未知如何之答。然徐仲車日冠帶拜母。生時晨省亦當拜。練後朝夕拜。豈大害於象生耶。號擗之時。有哭無拜。哀痛疾迫。禮有所殺。哀情小變。而拜省致夔。未知不可。曾聞農巖。以拜爲害象生之義。而姪意以爲生時晨昏。亦當有拜。徐節孝之事。人所當效。如何如何。
前書僭以近思奉勉。及承回敎。知曾已下工。甚慰甚慰。心經及薛文淸讀書錄要語一卷。愈約愈切。亦曾覽否。近思體統大而義理博。心經規模小而工夫約。要之兩不可廢。而博者或難領會。約者却易警發。如退溪老先生自言。最初從心經入頭者。亦以此耶。薛公工夫專在敬簡。甚有益於持守省察。又話頭平實。無卒難湊泊之患。此兩書覔送文纍。如何。
近思首篇。雖難看道理。總會在此。苟不得味於此。則日間工夫。全是無頭腦強安排。幸試另費心力。痛下一番血戰。如何。
心經末章之誤。見於退溪跋文心學圖之疑處。栗谷集有辨。其餘附註條件。間間有未妥處。每當看時。不無不快之意。後來得鄭寒崗先生心經發揮觀之。舊所不快付籤之處。皆在去取之中。由是始敢略信陋疑之不誤。以爲此書不可不以發揮參看。言旣發端。故罄盡底蘊。幸默而會之。勿以示人。
答上堂季叔父甲午
[编辑]別紙垂諭。備悉至意。剖析利害。詳懇周至。亦可見定靜能慮之一端。哀懷感服。不能已已。噫。鄕園衰歇之有變。一身流坎之靡定。字字刺骨。讀之未半。有隕如寫。姪亦豈不念及於此耶。所以旣離羅務。則必欲求於淳,泰。而誠力未至。事不會意。芽湖葢亦出於第二義。而其所以定計者。大槩有二焉。一則向所陳義理及形便者是已。凡事詢於計較之智。則無所底止。準之義理之本領。則却無多事矣。本領旣定。然後參以術言之是非。事勢之便否而劑量之。乃爲循理之正而盡事之變。太公封於齊。而五世葬於周。孔子善之。死不返葬。雖云東坡之家風。而老泉之喪。自汴必返于蜀。此葢不易之正理。况六十年奉安鄕土之葬。要須改葬于鄕土。卽神理人情之至。禮之正而義之盡。今欲移奉畿湖。則雖有多少便利如來敎所云。太脫本領。矧其便利。未必盡便利者耶。獨使得於羅淳之間。則形順勢便。義理亦好。而肉糜雖美。無則難喫。至於鄕園盛衰。雖有變遷之異。吾家之會梨進。俱不可恃。則世界滄桑。亦無一片堅牢地矣。其二則求山之難。不啻九折之膺。只如叔主宅四十年經營之大事。迄無成功。姪家先諸父在世時。三十年。營遷梨塋。面芽之一麓外。無彷彿擬議處。姪亦自罹禍故。留心此事。雖不能星夜奔走以效其力。而南下山川。大略歷歷心胸間。而廑卜此窮峽。猶不能十分滿意。其他一家間大小之葬。散在畿湖者。豈有一處可固可傳之規模耶。伐柯睨則。萬雖倖一。而舊塋災處。權塡石礫。暗置通溝。其塋域一方十數步之周遭。外被莎草。名雖改築。內無防土。實則洞腹。其於情理。實難更經夏潦。新山求覔。杳如捕影。而差過歲年。則此身行止。亦難自期。誰復勘當此役者。適會芽山。以本來商度之地。舊所未見之穴。稽之術言。詢之凡眼。無可雌黃。自參己見。歷筭林乙以後松楸。雖未知力量大小之如何。而其端圓巧密。符合陰陽。百入凡眼。無有此比。量己度勢。得此亦幸。而山運之又合適。皆莫之然而然者。然猶不敢必謂近鄕山川。定無更勝於此者。故勸伯氏。試一面下來。別求他山。而聖準則一面治破墓諸具下來。以爲各盡其分之地。而姪則只期以夏前了當大事而已。至於順逆之敎。恐些未精。朱子言看道理如風水。移步換面。便分順逆。吾兩家雖同門。如叔主宅。却用芽湖則誠逆。姪家則往求畿湖山爲逆。且只以姪家言之。梨塋若尙在果川。則用芽湖爲逆。今在務安。則復向果川等地爲逆矣。故姪之所見。必窮於羅,務而後之淳,泰。窮於淳,泰而後之上道。此則終是參差處也。至於不住求山之說。特因卽今議論之難於強定。向後休咎之難於必保。故爲不幸假設之言耳。此何等大事。始有毫疑。豈敢遽决。本旣審定。何有改慮。若以改卜再遷。爲善後之圖。則實非此心所敢萌也。言皆肝鬲之要。伏惟深照。
與堂兄德重象鼎○壬辰
[编辑]族譜事。幸留意否。凡名家譜書。幸廣覽。錄其凡例。作一冊子。以爲往復詳定之地。如何。弟窮居憂苦。無所用心。而精神昏瞀。又不能看精微文字。作細密功夫。不得已聊取東國諸史。爲遮眼之資。又病其事蹟之多厖雜。而記識之不強。輒不量力。略加修刪。以東國通鑑爲主。而雜取見於他史書者。櫽括之。其提綱分目發凡立例。一禀綱目。而事變之不可照舊例者。附立新例。亦皆就綱目中。考据旁律而處之。自三國至高麗顯宗一千餘年。幸已出草傳寫。今餘者三百餘年。欲至恭愍而止。而恭愍紀最多難下手處。又塊居無師友辨證之益。書籍亦多未備。恨無由相就奉質也。三國史如有可求處。求惠如何。似聞貞洞有之。故今亦奉叩于康齋耳。頃示狀文草。改動處儘皆好。受賜多矣。但天性孝友忠信一段。信自是五常之性。恐不可只作推用處看。忠字訓義。亦細考一貫章註。屬之性分上。恐無不可也。更詳之如何。慈詳字固穩。而其於形容氣質性情。恐不如忠信之爲親切。故云耳。
答堂兄德重癸巳
[编辑]稽顙歲改矣。伏惟綵侍履正萬福。無因承候。只勞悠想。弟頑冥理極。已徂二歲。癸巳回甲。又起無窮之痛。尙更何言。去冬奴回。所惠手疏。至今披讀。如獲面討。多少窮毒之中。索居之恨尤深。時得來敎。所以警省迷昏不少。此古人所云一家師友者也。所論科學誠得之。擧世奔趨於一日之得失。賢有志者。亦往往不免有金注之㱪。其有超然脫屣。不妨爲占得高一等田地。然今世雖黨禍轉極。而非有大段士禍如己卯,乙巳。大段事變如癸丑,己巳。則亦無必不可赴擧之義。卽不赴者渠自高。而赴者亦非害義。爲不能三年之科也。若其害義之弊。至於不能三年。則亦安可姑且赴之。而復安有無大害而可擇之義乎。卽其赴擧。不至爲不能三年。而其趨舍有可擇而處之者。則緦功亦不可不察。如今汝思之。帳後呈卷。正是緦功之不察。而終不如不呈之爲得也。劉蕡下第。李郃爲愧。則向來聖如之見。亦不可以其有激而全非之也。來諭大槩得之。而亦恐有未盡精細。故略更覆之。如此往復。雖近於閑說話。而亦察理之一助耳。如何如何。向禀東史篇目。定以東史會綱。葢以綱目二字。終覺近僭故也。如何如何。今其編摩略成。頭緖序例一卷草定。極欲呈送奉質。而無倩手。不能寫作別本。當俟後便也。前去綱目書法箚錄。還投如何。近覺得其箚錄多差謬可笑。故欲取來焚去矣。
與堂兄德重甲午
[编辑]斯男之喜。拜獻萬福。喜憂相隨。自是造物伎倆。况無妄勿藥。伏惟此時。侍眷增慶。榜聲。更如何。弟雙闈會合。兄弟團圓。此亦聖恩感祝。所詢阜民善俗之方。愧汗愧汗。峽民貿貿。二百年來。無文武出身生進一人。始欲稍稍敎誘。終是扞格難行。葢土瘠人貧。賦役繁重。倍於他邑。雖慈父之於愛子。空其腹凍其體。而日夕勸之以灑掃舞蹈之節。必囂然怒耳。以是不能做一好事。方欲姑先設施一分弛役之道。而無干於近譽。無窒於後繼。爲可久之規。此最難方便。亦是學無素講。行處齟齬。不免強生安排。故心勞政拙如此也。又官中祭祀賓旅之需。無非害理。抑取以此。供蒸嘗備甘旨。必非義理之所安。故擇其中大難安者。量减其所納。計加其所予。以此廨帑日益貧。或言此等雖謬弊。其來已久。不可輕改。未知果何如也。幸裁之以義。因書回敎。此亦窮格之一事耳。
別紙
[编辑]山事。前後書。殆無餘蘊。而弟於葬理。別有一段理會。欲因此奉質其理之當否。葢葬書千言萬語。只是以枯骸接生氣。此其理甚精。譬如種樹。然其初種之時。擇得土厚氣旺之地者。善之善也。故百種而百活。或有初不得厚土。而旋移種於他處者。新土十分氣旺。種法十分得宜。則亦百種而百活。新土不能十分好。種法不能十分善。則半死而半活。葢其掘鑿遷動之際。不免戕傷生理。故不能如初種得地者之爲十全。而惟其種之未久而遷。故土好而種善。則亦活也。其或初雖不得厚地而種久根固。接氣已深。人嫌其土薄。少暢茂。遂移之於他處。則新土十分旺。種法十分善者廑活。土有一分不好。種有一分未善。則百種而百敗。此無他。其掘鑿戕傷之患。比之纔種旋移者有萬焉。而舊土艱難已接之氣。摧殘而無餘。新土綿涓潛滋之氣。齟齬而難入故也。弟意以爲葬理誠有類此者。年深之塋宅。雖未善而難動。必須看得舊地十分凶新地十分吉。葬法十分善日月十分利。然後可議也。試以此理。靜處細思如何。此理覺得親切明白。非如委心於禍福杳茫之域者也。而古人之重修墓。今人之輕遷葬。其得失必有可辨者矣。如理有未當。望賜回敎明辨。爲幸。
大槩弟於此事。意思無前後之變。而議論却有初終之異。以爲無故而不敢輕動者。昨年之論也。有災則不敢不動者。今年之論也。得山於梨會老。則雖風水稍下於朗山。當捨彼用此者。初頭之論也。他山旣不可得。則與更求遠處客地。當用朗山者。卽今之論也。每當議論紛紜時。默省心境。未嘗都無主。亦未嘗先有主。覺得有亭亭當當意思。只是精誠氣𩲸。無以動蕩。得其中之所存。所以發於言者。主於辨理。則不能溫潤。主於婉辭。則不能明鬯耳。
旱氣遍於八路。兎園之役。能免不登之歎否。南土穡事。比於癸巳。其慘可知。擧國同然。又無轉移之道。同胞顚連之禍。滿目傷心。而朝廷又有大不靖之端云。不知擧世撑眉努眼。所爭所辨。竟是要用何處。晉室士大夫。淸談亡國。猶是不汲汲於利勢。比之於今日。豈不猶高得一層耶。靜中無他私蔽。君心國事。世道民生之憂。愈見親切。而此固無可如何。唯有抱遺經而終身。自是己分所得自爲之事。而亦不能自酬己志。奈何奈何。向玩論語數卷。旋以無書中輟坐間。適有春秋一部。故近閱數十餘卷。而旣難包羅衆理。但生熱閙之病。儘知晦菴春秋難看之訓。甚的當也。比讀何書。作何工。幸因書詳敎。以警庸懦。大抵萬卷書。猶可口讀。萬端物累。猶可力去。最是一箇心中擾擾物事。無計打疊。便見河北賊。朝廷朋黨。愈近而愈難用力也。此便忙不能使之逶進。殊以未卽獲答爲歎也。
答堂兄德重乙未
[编辑]稽顙奴回。伏奉三幅長牋。伏承新元侍省康茂。眷况均寧。區區慰幸。第眼眚妨學。此爲奉念。弟度歲貞疾不死。穹壤茫茫。日夕寃號而已。緬事議論。所敎大體誠好。但所云己意堅定等語。恐有未深諒者。夫己者私也。雖小事細念。凡涉己者。皆當克去。况於奉先之重。豈敢先立人己題目於其間耶。凡事徇於計較之智。則無所底止。準之義理之本領。則却無多事矣。本領旣定。然後參之事勢便否。優劣多寡分數。而劑量之。乃爲盡事之變。太公封於齊。而五世返葬於周。况六十年奉安故鄕之體𩲸。不幸震動。要須改安鄕土。卽義理本領。故弟自未卜芽山之前。此意已參衡。前書所云。一條自在底道理。分明歷落者。指此也。此則誠不可奪以其所見者理故也。至於芽山之用否。豈有難奪之理。只得實做事。則可奪矣。所謂實做事者。更卜別山。可以參互較量。則便當舍劣而就優。棄僻而占便。前書所云。棄芽山如脫屣者此也。消詳之敎。儘作事之要領。然實事始可消詳。空言消詳。何異說夢。今欲消詳本山風水。則本山皆非經眼。欲消詳他山長短。則他山又無點指。歲月悠悠。雨水又將時行矣。壙宮一面。溝道空洞。風入水出。杳難測矣。方且厭故鄕之僻遠。想新土於渺莽。以遵先爲近狃。以創始爲大業。不念漏甕之急。馳心風影之間。則直恐消詳二字。爲無義無命之歸。自有此事以來。每淸朝靜夜。虛心直體。親切照驗。覺得自家心境。只有一箇亭當底道理。著不得纖毫滓穢。只是提不出羅,淳間。爲可恨耳。季從父所敎長牋。剖析事情。往往煞有精切處。而全舍本領。只就事上理會。唯此處深燭如何。至於不住求山之說。只爲諸議每以日後吉凶難定見詰。此則誠難必保。故旣陳道理如此。地理亦便如此之語。而又爲不幸假說之辭耳。始有不審。豈敢遽决。本旣深思。何有改慮。古人重修墓。今人輕改葬。此理得失。弟之本來所深講。曾陳於癸巳辨論遷墓書。此亦所謂不可奪者。然蒙鐫誨之明。當益擔著心胸也。區區半生。學無實得。雖於小事大事。竊自有意於觀理求義之方。不敢胡亂做出。而孚誠未實。尙口爲愧。故近以守默爲工夫。今於此事。不免屢形葛藤者。一則事係奉先。不敢含糊苟且。二則議在一家。不容不盡其辭理。而若於執事。則又有切磋規警之益。所以傾倒其一斑所見於義理者如此。事有萬殊。理無二致。或想有以見契也。
與舍弟聖如甲午
[编辑]歲除日。先興回至。承書甚慰別後之懷。新歲侍眷多祉。窮鄕添齒。憂患溢目。其無趣可想也。古人亦有皷琴以代杵聲者。卒歲之樂。不以貧困有間。而兄弟參商。松楸霜露之感。亦無善自寬之道。惟隨處安排而已。頃書有生死自傷之語。何吾弟之有此言也。貧固常分。疾病憂患之來。有生之衆。所共不免。寧遽戚戚如此耶。吾弟淸疎。素位安貧。自是本色高處。今於此復有騷然不安之意。一生工力。用之何處。夫人各自有自家規模。如君正所謂詩社疎放之流。脫略家人生產作業。居則枕藉經籍。出則浮遊山水之間。家人交謫不須聽。朋交共笑不須論。聊以適吾之情性而已。江南晩春。如有睠懷某水之意。吾當具送騎率以來之也。朴丈今作嶺伯。楓嶽正有北道主人。此行亦是佳事。堂叔堂兄。聞方會于康齋。有鉛槧文史之娛。是處亦好往赴也。人間自有許多寬閑田地。何可長咨嗟於山岨水厓。寂寞無羣之處耶。若曰。人生固有事。事外無物。物外無理。不可全然遺外事物。則古之聖賢自修身齊家以至治平天下。元是一統底事。脩身之說。君不待吾言而知。而學要自性偏處先下工夫。如君放曠之性。收斂爲先。曾子所云動容貌斯遠暴慢。出辭氣斯遠鄙倍者。可佩之爲弦韋也。至於齊家一事。論語云。家有政。凡祭祀賓旅之禮。門閫內外之別。出賦奉公之有時。量力授下之有節。皆所謂政也。然其所以爲此者。亦無忽地遽成之理。黍稷醋醢酒果之屬。必預具宿儲。非有事于家廟。不敢用租稅輸糴之資。必商略別置。非納之公家。而有餘不敢食。垣牆門籬必修葺。衣服飮食必尊節。每一年之所入。先備祭祀一年之需。次除租稅應納之數。次償隣里過期之債。以其餘數。分排於十二朔。賓旅應接。必不得已之事。皆就此中取零剩給之。任使婢僕。則男主外政。婦人主內政。不相混雜。而一日則量一日之力。一月則量一月之力。使其寬不至惰遊。急不至痛苦。而若其衣食之道。則又須略爲量給。俾有恒心。此皆其大綱。綱領旣正。間架粗定。自餘細瑣曲折。便是水到渠成。不須皆致曲也。然此只論家之政事雜務。所謂齊家。必須先立乎其大者。家行是已。吾兄弟不肖。雖無一事可以無忝於所生。而獨於事親孝與兄弟友愛。庶其勉力而終身焉耳。然學識不到。其於承事親志。亦豈能一一中理。易蠱之九二云。幹母之蠱。不可貞。傳曰。幹。治也。蠱。事之弊也。人子事親。皆當以承順爲主。而婦人尤當以柔巽輔導。比之事父。又有間矣。若伸己剛陽之道。遽然矯拂則傷恩。所害大矣。亦安能入乎。今吾兄弟所處。正皆蠱之九二。而所幹之事。又皆極弊之餘。以責大而任繁。則吾比君有倍焉。以形睽而事掣。則君比吾有加焉。要其所以處之者。從容不迫。篤恩義而正倫理。盡誠意而杜辭說。則自然家道和平。而事務之末。可以隨手措置也。不但事親之道。有幹父幹母之別。處兄弟亦然。其義可以類推也。昔在戊辰之歲。先妣棄背之日。伯姊未行吾兄弟。皆在齓乳。零丁萬死。得以成立。癸未先君捐諸孤。吾四人廑己嫁娶。而二妹一弟。又如吾輩。戊辰之年。歲焉釁殃不已。末弟夭折。保育二妹。得有今日俾成室家。自此雖死。可以歸謁先人於地下矣。吾輩幼不能死於戊辰。長不能死於癸未。今則兄弟皆已成立。吾以僥倖通籍于朝。君亦早齡擢名蓮魁。如使九原可作。想亦有欣然嘉悅之意。惟當努力自強。期有以少塞先人付授之遺旨。千萬切乞。周思事理。以時自愛。節麯蘖。加飧飯。完養性情。益究遠大之業。此皆肝膈之言。隨筆瀉出。無以支蔓而不省也。
寄甥姪尹子強庚寅
[编辑]十八詠依領。多謝。蘇子由。不解畫而能評畫。文與可許之。僕亦欲評書。子強以爲何如耶。子強之筆。媚嫵可喜。而筋骨纖軟。春秋之法。賢者責備。政此意也。近來詩文札翰。號爲名家者。類皆長於精硏而少古氣。僕嘗病之故。因此偶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