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論孟精義 (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論孟精義 卷一上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八
  論孟精義       四書類
  提要
  等謹案論孟精義三十四巻宋朱子撰初朱子於隆興元年輯諸家説論語者為要義其本不𫝊後九年為乾道壬辰因復取二程張子及范祖禹吕希哲吕大臨謝良佐㳺酢楊時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説薈稡條疏名之曰論孟精義而自為之序時朱子年四十三後刻板于豫章郡又更其名曰要義晦菴集中有書論語孟子要義序後曰熹頃年編次此書鏝板建陽學者𫝊之久矣後細考之程張諸先生説尚或時有所遺脱既加補塞又得毗陵周氏説四篇有半于建陽陳焞明仲復以附于本章豫章郡文學南康黄某商伯既以刻於其學又慮夫讀者疑于詳畧之不同也屬熹書于前序之左且更定其故號精義者曰要義云云是其事也後又改名曰集義見于年譜今世刋本仍稱精義葢從朱子原序名之也凡論語二十巻孟子十四巻書前有綱領一篇不入巻數朱子初集是書葢本程氏之學以發揮經㫖其後採擷菁華撰成集註中間異同疑似當加剖析者又别著之于或問似此書乃已棄之糟粕然考諸語録乃謂讀論孟須將精義看又謂論孟集義中所載諸先生語須是熟讀一一記於心下時時將來玩味久久自然理會得又似不以集註廢此書者故今亦仍録存之焉乾隆四十六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論孟精義序
  論孟之書學者所以求道之至要古今為之說者蓋已百有餘家然自秦漢以來儒者類皆不足以與聞斯道之傳其溺於卑近者既得其言而不得其意其騖於髙逺者則又支離踳駁或乃并其言而失之學者益以病焉宋興百年河洛之間有二程先生者出然後斯道之傳有繼其於孔子孟氏之心蓋異世而同符也故其所以發明二書之說言雖近而索之無窮指雖逺而操之有要使夫讀者非徒可以得其言而又可以得其意非徒可以得其意而又可以并其所以進於此者而得之其所以興起斯文開悟後學可謂至矣間嘗蒐輯條疏以附本章之次既又取夫學之有同於先生者與其有得於先生者若横渠張公若范氏二呂氏謝氏游氏楊氏侯氏尹氏凡九家之說以附益之名曰論孟精義以備觀省而同志之士有欲從事於此者亦不隱焉抑嘗論之論語之言無所不包而其所以示人者莫非操存涵養之要七篇之指無所不究而其所以示人者類多體騐充擴之功夫聖賢之分其不同固如此然而體周一源也顯微無間也是則非夫先生之學之至其孰能知之嗚呼兹其所以奮乎百世絶學之後而獨得夫千載不傳之緒也與若張公之於先生論其所至竊意其猶伯夷伊尹之於孔子而一時及門之士考其言行則又未知其孰可以為孔氏之顔曾也今録其言非敢以為無少異於先生而悉合乎聖賢之意亦曰大者既同則其淺深疎密毫釐之間正學者所宜盡心耳至於近嵗以來學於先生之門人者又或出其書焉則意其源逺未分醇醨異味而不敢載矣或曰然則凡說之行於世而不列於此者皆無取己乎曰不然也漢魏諸儒正音讀通訓詁考制度辯名物其功博矣學者苟不先渉其流則亦何以用力於此而近世二三名家與夫所謂學於先生之門人者其考證推說亦或時有補於文義之間學者有得於此而後觀焉則亦何適而無得哉特所以求夫聖賢之意者則在此而不在彼爾若夫外自託於程氏而竊其近似之言以文異端之說者則誠不可以入於學者之心然以其荒幻浮夸足以欺世也而流俗頗已鄉之矣其為害豈淺淺哉顧其語言氣象之間則實有不難辯者學者誠用力於此書而有得焉則於其言雖欲讀之亦且有所不暇矣然則是書之作其率爾之誚雖不敢辭至於明聖傳之統成衆說之長折流俗之謬則竊亦妄意其庻幾焉乾道壬辰月正元日新安朱熹謹書



  論孟精義綱領
  明道先生曰仲尼元氣也顔子春生也孟子并秋殺盡見仲尼無所不包顔子示不違如愚之學於後世有自然之和氣不言而化者也孟子則露其才蓋亦時焉而已矣 又曰仲尼天地也顔子和風慶雲也孟子泰山巖巖之氣象也仲尼無迹顔子微有迹孟子其迹著 又曰孔子儘是明快人顔子儘豈弟孟子儘雄辯 又曰孟子有功於道為萬世之師其才雄只見才雄便是不及孔子處人須學顔子便入聖人氣象 又曰孔孟只要分别聖賢之分如孟子若為孔子事業則儘做得只是難得似聖人譬如剪綵為花花則無不似處只是無他造化功綏斯來動斯和此是不可及處 又曰孔子為宰則為宰為陪臣則為陪臣皆能發明大道孟子必得賓師之位然後能明其道譬如有許大形象然後為泰山有許多水然後為海以此未及孔子 又曰孔子教人常俯就不俯就則門人不親孟子教人常髙致不髙致則門人不尊 又曰孟子嘗自尊其道而人不尊孔子益自畀而人益尊之聖賢固有間矣 又曰孔子言語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語句句是事實 或問使孟子與孔子同時將與孔子並駕其説於天下耶將學於孔子耶先生曰安能並駕雖顔子亦未達一間顔孟雖無大優劣觀其立言孟子終未及顔子觀其言便可以知其人不知其人是不知言也 或問横渠之書有廹切處否先生曰子厚謹嚴才謹嚴便有廹切氣象無寛舒之氣孟子却寛舒只是中間有英氣纔有英氣便有圭角英氣甚害事如顔子便渾厚不同顔子去聖人只毫髮間孟子大賢亞聖之次也或曰氣象見於甚處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見且如冰與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潤含蓄氣象無許多光耀也
  右論孔孟氣象
  伊川先生曰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讀書者當觀聖人所以作經之意與聖人所以用心與聖人所以至聖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聖人之意可見矣 或問聖人之經㫖如何能窮得曰以義理去推索可也學者先讀論孟如尺寸權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見得長短輕重某常語學者必先看語孟今人雖善問未必如當時人借使如當時人聖人所答不過如此今看語孟之書亦與見孔孟何異 或問學者如何可以有得曰但將聖人語言玩味久則自有所得將論語中諸弟子問處便作自己問聖人畣處便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雖孔孟復生不過以此教人若能於語孟中深求玩味將來涵養成甚生氣質 又曰凡看文字須先曉其文義然後可以求其意未有文義不曉而見意者也學者一部論孟見聖人所以與弟子許多議論而無所得是不易得也讀書雖多亦奚以為 又曰讀論孟而不知道所謂雖多亦奚以為 又曰凡看論孟且須熟讀玩味須將聖人語言切己不可只作一塲話説人只看得此二書切已終身儘多也 又曰論語孟子只剰讀著便自意足學者須是玩味若以語言解著意便不足某始作此二書文字既而思之又似剰只有㱔先儒錯㑹處却待與整理過 又曰傳録言語得其言未得其心必有害雖孔孟亦有是患如言昭公知禮巫馬期吿時孔子正可不答其間必更有語言具巫馬期欲反命之意孔子方言苟有過人必知之孔子答巫馬期亦知之陳司敗亦知之又如言伯夷栁下惠皆古聖人也若不言清和便以夷惠為聖人豈不有害又如孟子言放勲曰只當言堯曰傳者乘放勲為堯號乃稱放勲曰又如言聞斯行之若不因公西赤有問及仲由為比便信此一句豈不有害又如孟子齊王欲養弟子以萬鍾此事欲國人矜式孟子何不可處但時子以利誘孟子孟子故曰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為欲富乎若觀其文只似孟子不肯為國人矜式須知不可以利誘之意舜不吿而娶須識得舜意若使舜便不告而娶固不可以其父頑過時不為娶堯去治之堯命瞽使舜娶舜雖不告堯固告之矣堯之告之也以君治之而已今之官府治人之私者亦多然而象欲以殺舜為事堯奚為不治蓋象之殺舜無可見之迹發人隠慝而治之非堯也 尹焞嘗言近日看論孟似有所見先生曰所見如何焞曰只見句句皆是實語先生首肯之曰善自涵養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