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讀書紀數畧 (四庫全書本)/卷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八 讀書紀數畧 卷三十九 卷四十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九目録
  人部
  禮制𩔖
  禮法四時
  二者天下之大端
  禮五至
  五禮
  行三者
  黄帝五禮始具
  堯舜五禮
  周禮五禮
  王制六禮
  九禮
  梁定五禮諸儒
  唐五禮
  二禮
  經國三大典
  大饗四
  大教五
  一年入明堂十八度
  入學三教
  五致
  三無
  九𢷎
  主拜受計禮二
  一墢三班

  吉禮十二
  三禮
  天神四時祀
  人鬼四時享
  地⽰四時祭
  三神
  祭祀三義
  典祀五
  周三祀
  太牢祠三
  嵗九郊
  周五帝郊兆
  漢長安五兆
  五畤
  七郊
  五郊
  二郊分合
  晉二郊
  漢九天巫祠
  六祠
  四祠
  唐九宫壇
  宋太一十神
  日月嵗祭四
  山川嵗祭四
  五方從祀星辰
  四𩔖
  古尚書六宗
  六宗
  秦八神祠
  魏六神
  社祭三
  四坎壇
  八蜡
  蠶神二
  五祀
  七祀
  周禮四望
  魯三望
  秦祠名山七
  祠名川四
  祠名山五
  祠大川二
  漢四巫
  祀五嶽四瀆
  唐祭五嶽四鎮四海四瀆
  五嶽封號
  五鎮封號
  四海封號
  四瀆封號
  宋㑹靈觀五殿
  十二封禪
  後魏祀令五
  隋祀六代王公
  唐祭三皇前五君
  釋奠六
  釋菜三
  四時祭義
  時祭闕一
  一祫一禘
  四代禘郊祖宗
  漢廟嵗二十五祠
  五供
  唐三大禮
  祭祀之節六
  景祐四時薦新
  六享三等之差
  肆獻祼三時
  二禮
  郊祭正獻七
  明堂大饗七獻
  九獻
  尸飲九
  三重
  三古
  三詔
  頒五官
  明堂大饗埶事官數
  天子賜魯郊祀儀數
  魯四代祭
  二代骨分貴賤
  九祭
  女祝四事
  六祝
  六祈
  六辭
  六號

  賓禮八
  羣后四朝
  六服見
  三不朝
  大行人賓禮四
  九儀
  書五禮
  漢九賓
  王乘車迎送之數
  三揖
  三擯
  三讓
  饗禮四
  燕禮二
  食禮二
  四正具舉
  鄉飲酒禮四事
  鄉飲酒五義
  四面之坐
  三命
  四代養老
  四代養老禮
  四代尚齒
  養老四
  一物三善

  軍禮五
  三田
  四時田
  四時弊田
  軍實三種

  嘉禮六
  婚姻六禮
  婚禮諸物
  婦五等
  納后先知宜四

  凶禮五
  五等親
  喪服四制
  權制八條
  服術六條
  從服六條
  冠四異
  四同
  孔子用三王禮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九 福建巡撫宫夢仁撰人部
  禮制𩔖
  禮法四時大戴禮禮𧰼五行其義四時故以四時舉
  有恩 有義 有節 有權 禮之大體四體天地法四時則隂陽順人情故謂之禮
  二者天下之大端禮器言禮能釋回増美
  如竹箭之有筠致飭於外如松柏之有心貞固於内
  禮五至同上
  祀帝於郊敬之至也 宗廟之祭仁之至也 喪禮忠之至也 備服器仁之至也 賓客用幣義之至也
  五禮經解
  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 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 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婚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行三者白虎通
  朝廷之禮貴不讓賤明尊卑也鄉黨之禮長不讓幼明有年也宗廟之禮親不讓疎明有親也
  黄帝五禮始具禮正文
  古文考制嫁娶以儷皮作琴瑟以為樂則嘉禮始於伏犧 郊特牲伊耆氏即神農始為蜡則祭祀吉禮起於神農 史記黄帝戰𣵠鹿則軍禮 黄帝九事章則凶禮 論語考軒轅知地利九牧倡教是賓禮
  堯舜五禮通典 自伏羲以來五禮始彰堯舜之時五禮咸備
  修䞇𩔖帝吉禮也 釐降嬪虞嘉禮也 羣后四朝賓禮也 征于有苗軍禮也 遏密八音凶禮也
  周禮五禮大宗伯所掌
  吉禮祭祀凶禮喪弔賓禮朝覲軍禮軍旅嘉禮冠婚
  王制六禮五禮中缺軍禮
  冠 婚竝嘉禮凶禮吉禮鄉飲酒相見二者賓禮
  九禮
  冠禮 喪禮 祭祀禮 昏禮 朝廷禮 宗廟禮軍禮 賓禮 學禮
  梁定五禮諸儒武帝命定
  吉禮明山賓 凶禮嚴植之 賓禮賀㻛 軍禮陸璉 嘉禮司馬褧
  唐五禮太宗詔禮官學士修改舊儀為百卷
  吉禮六十一賔禮軍禮十二嘉禮四十二凶禮 又國恤
  二禮
  貞觀禮太宗時房元齡魏徵等因隋禮増為一百三十篇顯慶禮髙宗時長孫無忌杜正倫等増為百三十卷雜以式令後又撰永徽五禮
  經國三大典周世宗朝竇儼集通禮上引唐室言
  開元禮程軌量昭物采通典紀先後明得失㑹要錄一代之事定五禮之儀比𩔖相從討尋不紊
  大饗四禮記
  郊天 祫祭宗廟 天子饗諸侯 諸侯自相饗
  大教五祭義
  祀明堂教諸侯之孝食三老五更於學教弟祀先賢於西學教徳耕耤教養朝覲教臣 樂記疏一郊射二裨冕三明堂四朝覲五耕耤
  一年入明堂十八度王方慶議先儒舊説
  大饗不問卜一入也 每月告朔十二入也 四時迎氣四入也 循守之年一入也
  入學三教天子一入學而所教者三
  釋奠以教其重道 合樂以教其崇徳 養老以教其致孝
  五致祭義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禮也
  致反始 致鬼神 致物用 致義 致讓
  三無孔子荅曽子
  無聲之樂 無體之禮 無服之喪
  九𢷎大祝辨九拜以享右祭祀
  稽首拜而頭至地頓首拜而頭叩地空首拜而頭至手振動戰慄變動也吉拜拜而後稽顙凶拜稽顙而後拜竒拜先一拜褒拜再拜 褒音報肅拜俯下手即今之揖又曰如今婦人拜
  主拜受計禮二賈子
  聞民數則拜之 聞登榖則拜之
  一墢三班周語虢文公
  王耕一墢王無耦以一耜耕班三之公三卿九大夫二十七 月令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

  吉禮十二周禮大宗伯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
  禋祀祀昊天上帝實柴祀日月星辰槱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祀天神之禮三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貍沈祭山林川澤疈辜祭四方百物 祭地示之禮三肆獻裸 饋食 祠 禴 嘗 烝享先之禮六
  三禮舜典
  祀天神 享人鬼 祭地祇 漢儒林傳周禮儀禮禮記謂三禮 張平子三墳三禮也
  天神四時祀
  迎氣東郊 祈榖上帝 髙禖 祭日 風師春祀迎氣南郊 大雩帝 祭暑 雩禜 雨師夏祀迎氣西郊 大饗帝 祭月 靈星中秋秋祀迎氣北郊 祀昊天上帝 祈來年於天宗 司中 司命 司人司禄 享司寒冬祀 又大旅於上帝 𩔖於上帝升中 祭星 祭水旱 六天謂昊天上帝青帝赤帝白帝黒帝黄
  帝 非時祀
  人鬼四時享
  禴 先賢 獻羔 冰 薦廟 釋菜先師 薦寝廟 薦鞠衣於先帝 釋奠於先老先師夏秋冬如之 春享禘 薦麥寝廟 薦含桃寝廟夏享嘗 薦榖寝廟薦麻寝廟 馬祖秋享大飲烝 薦魚寝廟 祭司農司嗇 享農及郵表畷冬享 又祀祖軷 禡 先
  聖先師 造禰 天祭 大享之祫 祖所自出之禘 祀典君嚳 堯 舜 禹 黄帝 顓帝 湯文武 臣厲山農 周弃 共工 后土 伯鯀契 元㝠 句龍 祝融非時祀
  地⽰四時祭
  元日命民 社日用甲今用五戊或云秋報用庚稷 祀戸春祭郊地⽰ 祀竈 祀中𩅸夏祭社稷 報社稷月令無文意豐年然後報祀門 祭禽四方秋祭祭坊 祭水庸 祀行 臘五祀於門 務祭 嵗徧六示冬祭 又四方 山川嶽海 五祀 大社 王社 國社 侯社 羣
  社 亳社榖梁曰勝國社祀典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與民所取財用者非時祀
  三神司馬相如封禪書注
  天神 地祇 山嶽 漢郊祀志甘泉汾隂五畤劉向謂三祀
  祭祀三義
  禋於天地所以報本也祠於聖賢訓人崇徳也享於祖考教人追孝也 王充論衡二義曰報功以勉力曰修先以崇恩
  典祀五國語展禽論臧文仲祭爰居
  禘 郊 宗 祖 報
  周三祀周禮
  大祀用玉帛牲牷天地宗廟次祀用牲幣日月星辰社稷五祀五嶽小祀用牲司命司中風師雨師山川百物
  太牢祠三漢志有人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
  一天 一地 一泰一
  嵗九郊郊祀志嵗凡九祭皆祀天神皇氏曰嵗有八祭謂雩為祈故不入數
  夏正之月祈榖詩噫嘻郊特牲迎長日左傳啟蟄而郊是也夏祈榖詩噫嘻月令春秋大雩左傳龍見而雩是也季秋大享明堂詩我將月令大享帝孝經宗祀是也冬至祀圜丘詩昊天有成命大司樂地上之圜丘禮器因吉土享帝於郊是也兆五帝四郊小宗伯所掌月令迎氣是也
  周五帝郊兆周禮大宗伯兆為壇之營域
  蒼曰靈威仰 赤曰赤熛怒 黄曰含樞紐 白曰招拒 黒曰汁光紀 太宰注五帝謂四郊及明堂
  漢長安五兆郊祀志孔光等議
  兆中央帝黄帝黄靈后土畤及日廟北辰北斗鎮星中宿中宫於長安城未地兆東方帝太昊青靈句芒畤及雷公風伯廟嵗星東宿東宫於東郊兆南方帝炎帝赤靈祝融畤及熒惑星南宿南宫於南郊兆西方帝少昊白靈蓐収畤及太白星西宿西宫於西郊兆北方帝顓帝黒靈元㝠畤及月廟雨師廟辰星北宿北宫於北郊
  五畤為壇以祭天言神靈所依止也漢志皆在雍文帝始幸雍郊見
  密畤祠青帝秦宣公作上畤祠黄帝下畤祠炎帝竝秦靈公作鄜畤祠白帝秦文公作北畤祠黒帝漢髙祖作
  七郊曹充議立
  南郊雒陽城南北郊雒陽城北五郊雒陽四方中兆在未
  五郊劉芳疏言周禮王畿内千里近郊五十里倍之為遠郊漢但以其方數為郊處
  東郊八里木數南郊七里火數西郊九里金數北郊六里水數中郊在西南未地五里土數
  二郊分合
  鄭康成郊丘為二南郊祀感生帝圓丘祀天皇大帝北郊祭神州地祇方丘祭崑崙之神王肅郊丘為一晉泰始竝圓丘方澤於南北郊祭一天一地
  晉二郊成帝咸和始立
  天郊則六十二神五帝之佐日月五星二十八宿文昌北斗三台司命軒星后土太乙天一太微紫微北極雨師雷電司空風伯老人等也地郊則四十四神五岳四望四海四瀆五湖五帝之佐沂山嶽山白霍醫無閭蒋山松江㑹稽山錢塘江先農等也
  漢九天巫祠郊祀志注
  中央鈞天 東蒼天 東北旻天 北𤣥天 西北幽天 西浩天 西南朱天 南炎天 東南陽天
  六祠同上大祝嵗時致禮
  泰一 正一 㝠羊 馬行 赤星 五牀 史記無牀字故索隱注五者之外有正一后土凡六祠
  四祠同上
  隋侯珠 劍寶即斬蛇劍玉寶璧即受命寶和氏璧周康寶鼎汾上所𫉬
  唐九宫壇㑹要天寳間術士蘇嘉請建於京師壇一成三尺四陛其上依位置小壇髙尺五一宫其神太一星天蓬卦坎行水方白二宫其神攝提星天内卦坤行土方黒三宫其神軒轅星天衝卦震行木方碧四宫其神招揺星天輔卦巽行木方綠五宫其神天符星天禽卦坤行土方黄六宫其神青龍星天心卦乾行金方白七宫其神咸池星天柱卦兑行金方赤八宫其神太隂星天任卦艮行土方白九宫其神天一星天英卦離行火方紫統八卦運五行土飛於中數轉於極
  宋太一十神紹興間行親謁禮
  五福 君棊 大遊 小遊 天一 地一 四神臣棊 民棊 直符
  日月嵗祭四郊特牲疏牲皆用犢若祈禱用少牢
  迎氣祭日於東祭月於西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四望四𩔖亦如之也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各為壇以祭所謂王宫夜明也夏正郊天主日配以月祭義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也孟冬大蜡祭日月月令祈來年於天宗也
  山川嵗祭四通典虞氏秩于山川徧于羣神周制為坎壇祭四方血祭祭五嶽貍沈祭山林川澤一迎氣時 二郊天時 三大雩時 四大蜡時
  五方從祀星辰
  春祀青帝嵗星東方三辰七宿竝從 夏祀赤帝熒惑南方三辰七宿竝從 季夏祀黄帝鎮星從 秋祀白帝太白西方三辰七宿竝從 冬祀黒帝辰星北方三辰七宿竝從
  四𩔖周禮小宗伯注以氣𩔖為之佐也
  兆日于東郊 兆月與風師于西郊 兆司中司命于南郊 兆雨師于北郊
  古尚書六宗五經典義天宗日月北辰也地宗岱山河海也祀天則天文從祀地則地理從也日月為隂陽宗 北辰為星宗 岱艮為山宗 河坎為水宗 海兑為澤宗
  六宗舜典禋于六宗據祭法也孔氏傳孔叢子王肅同蘇氏取之
  泰昭祭四時坎壇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宗祭星雩宗祭水旱 其説不同者凡十有一家歐陽大小夏侯謂在天地四方之間助隂陽變化實一而名六孔光劉歆以為乾坤六子水火風雷山澤馬融以為天地四時鄭康成以為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賈逵以為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劉邵以為太極冲和之氣為六氣之宗張純以為三昭三穆後魏孝文以為天皇大帝及五帝司馬彪厯難諸家自言已意天宗者日月星辰寒暑之屬地宗者社稷五祀之屬四方之祭四時五帝之屬惟王肅據家語與禮同
  秦八神祠史記秦皇東游海上祠名山及八神劉貢父謂即封禪書所説
  天齊天主祠泰山梁父地主祠蚩兵主祠三山隂主祠之罘山陽主祠之萊山月主祠成山日主祠琅琊山四時主祠
  魏六神秦靜議
  風伯 雨師 靈星 先農 社 稷
  社祭三郊特牲疏一嵗三祭社
  仲春命民社月令以社以方謂秋祭甫田孟冬大割祠於公社月令
  四坎壇祭四方百物之神即蜡祭也方有四位有八
  乾坎艮震皆陽之位故主以四壇巽離坤兑皆隂之位故主以四坎
  八蜡伊祈氏始為蜡祭蜡者索也嵗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祭之也
  先嗇神農司嗇后稷田畯郵表畷田畯於田表畔相連之所為屋以督約百姓貓虎 坊蓄水亦以障水水庸溝也受水亦以泄水昆虫 王肅分貓虎為二無昆虫横渠以為然
  蠶神二漢志
  苑窳婦人 寓氏公主
  五祀月令
  春祀戸 夏祀竈 秋祀門 冬祀行 季夏祀中𩅸 白虎通淮南子冬祀井不祀行 周禮大宗伯五祀注句芒五官之神
  七祀祭法天子立七祀
  司命中𩅸季夏國門泰厲國行諸侯五祀曰司命中𩅸國門國行公厲大夫三祀曰門行族厲士二祀曰門行庶人一祀或户或竈
  周禮四望天子四望諸侯三望
  嶽 鎮 川 瀆是山川之大者 鄭康成注謂日月星海
  魯三望公羊傳
  泰山 河 海 榖梁注海岱淮 左傳分野之星國中山川
  秦祠名山七封禪書自華以西
  華山 薄山即襄山嶽山 岐山 吳山 鴻冡 瀆山蜀之汶山
  祠名川四
  河祠臨晉沔祠漢中湫淵祠朝那江水祠蜀
  祠名山五自崤以東
  太室即嵩髙常山 泰山 㑹稽 湘山
  祠大川二
  泲本濟字
  漢四巫髙紀
  晉巫范氏世仕晉秦巫支庶留秦為劉氏梁巫隨魏都大梁荆巫後徙豐豐屬荆
  祠五嶽四瀆漢宣帝皆使持節侍祠惟泰山與河嵗五祠江水四餘皆一禱而三祠中嶽太室為嵩髙 東嶽泰山於博 南嶽𤄵山於𤄵 西嶽華山於華隂 北嶽常山於上曲陽常山郡之縣也河於臨晉馮翊之縣也臨河西岸江於江都廣陵之縣淮於平氏南陽之縣濟於臨邑界中東郡之縣
  唐祭五嶽四鎮四海四瀆禮樂志 嵗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
  東嶽岱山於兗 東鎮沂山於沂 南嶽衡山於衡南鎮㑹稽於越 中嶽嵩髙於河南 西嶽華山
  於華 西鎮吳山於隴 北嶽常山於定 北鎮醫無閭於營 東海於萊 淮於唐 南海於廣 江於益 西海及河於同 北海及濟於河南
  五嶽封號唐㑹要
  嵩山為神嶽天中王 華嶽金天王 東嶽天齊王南嶽司天王 北嶽寧天王
  五鎮封號
  沂山東安王沂州㑹稽山永興公越州霍山應聖公晉州吳山成徳公隴州醫巫閭山廣寧公營州
  四海封號
  東海廣徳王萊州界南海廣利王廣州界西海廣潤王同州界北海廣澤王洛州界
  四瀆封號
  江瀆東廣源王在益州立春祭 淮瀆南長源王在唐州立夏祭 河瀆西靈源王在同州立秋祭 濟瀆北青源王在洛州立冬祭 又漢瀆漢源王在梁州
  宋㑹靈觀五殿祥符間命丁謂為使建觀南薫門外以祀五嶽
  東天齊仁聖 南司天昭聖 西金天順聖 北安天元聖 中中天崇聖
  十二封禪管子古者封泰山禪梁父七十有二家夷吾之所記者十有二焉
  無懷氏 虙羲 神農 炎帝俱封泰山禪云云黄帝封泰山禪亭亭顓帝 帝俈 堯 舜俱封泰山禪云云封泰山禪㑹稽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大戴禮禪梁父
  後魏祀令五通典孝文詔令當界牧守各隨所近攝行祀事皆用清酌尹祭曲禮脯曰尹祭帝堯樹則天之功祀於平陽 虞舜致無為之化祀於廣甯 夏禹禦洪水之災祀於安邑 周公制禮作樂祀於洛陽 宣尼廟已於中省别敇有司行事
  隋祀六代王公各以一太牢而無樂配者享於廟庭
  帝堯於平陽契配 帝舜於河東咎繇配 夏禹於安邑伯益配 商湯於汾隂伊尹配 周文王武王於渭灃之郊周公召公配 漢髙於長安蕭何配
  唐祭三皇前五君天寳制京城内共置一廟其祭料及樂准三皇五帝廟以春秋二時享祭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厯代帝王肇跡之處未有祠宇者郡置一廟仍取當時將相徳業可稱者二人配享
  釋奠六
  始立學一也 四時有四五也 王制師還六也
  釋菜三釋幣惟一惟釁器用幣也
  春入學釋菜合舞一也 釁器釋菜二也 學記皮弁祭菜三也
  四時祭義王制夏殷祭
  春礿陽義也 夏禘陽之盛也 秋嘗隂義也 冬烝隂之盛也 爾雅周春祠夏礿 詩正義周改禘為大祭以夏為礿
  時祭闕一謂四方朝聘諸侯各闕一時
  祠則不礿 礿則不嘗 嘗則不烝 烝則不祠
  一祫一禘禮記在五年之間合乎再殷之義 鄭康成用髙堂隆先三後二之説徐邈則先二後三
  謂二禘相去為月六十中分三十置一祫焉

  三年一閏天道小備故一祫取未遷廟主合食太祖廟中五嵗再閏天道大備故一禘取已遷廟主合食太祖廟中 王制二祫時祫則毁廟之主不與三年大祫則毁廟之主亦與
  四代禘郊祖宗祭法
  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 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 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 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漢廟嵗二十五祠韋元成傳注
  五月嘗麥 六月七月三伏 立秋貙婁 嘗粢八月先夕饋飱皆一太牢酎祭九太牢十月嘗稻 飲烝二太牢十一月嘗 十二月臘 每月祠一太牢閏加一祀
  五供後禮儀志正月上丁
  祀南郊 次北郊 明堂 髙廟 世祖廟
  唐三大禮杜甫獻三大禮賦
  朝獻大清宫 朝享太廟 有事於南郊
  祭祀之節六禮志
  卜日 齋戒 陳設 省牲器 奠玉帛 宗廟晨祼進熟饋食
  景祐四時薦新凡二十八物
  孟春薦韭以卵羞以葑 仲春薦冰 季春薦筍蒲羞以含桃 孟夏以彘嘗麥 仲夏嘗雛雞以黍羞以𤓰 季夏羞以芡以菱以栗 孟秋嘗粟與稷羞以棗梨 仲秋嘗麻與稻羞以蒲 季秋嘗菽羞以兔栗 孟冬羞以雁 仲冬羞以𪊽 季冬羞以魚
  六享三等之差吉禮十二宗廟之祭處其六
  肆獻祼是祫之大祭 饋食是禘之次祭 春祠夏礿秋嘗冬烝是時之小祭
  肆獻祼三時郊特牲祭求諸隂陽之義殷先求諸陽周先求諸隂灌是也祭先灌後薦腥薦熟肆者進所解牲體謂薦熟時也 獻者獻醴謂薦血腥時也 祼者灌以鬱鬯謂始獻尸來神時也
  二禮祭義報以二禮
  朝事 薦黍稷
  郊祭正獻七
  一獻王以匏爵勺瓦尊之泛齊獻尸曰朝踐二獻大宗伯以匏爵勺瓦尊之泛齊以亞獻三獻王又以匏爵勺盎齊獻尸曰饋食之獻四獻大宗伯以匏爵勺醴齊亞獻五獻尸食訖王又勺朝踐之泛齊獻尸曰朝踐六獻大宗伯勺饋食之盎齊亞獻七獻諸臣為賓勺盎齊以獻 賓獻之後有諸臣獻又有加獻之爵三通為十一獻
  明堂大饗七獻
  一獻祭五帝不祼初薦血王勺醴齊行朝踐禮二獻大宗伯勺醴齊亞獻三獻薦熟王勺緹齊行饋食之獻四獻大宗伯勺沈齊亞獻五獻尸食後王勺朝踐醴齊以獻曰朝獻六獻大宗伯勺饋食之緹齊獻尸七獻諸侯為賓共為一獻禮曰七獻神是也 又諸臣更加三爵謂之加獻不係正獻之數
  九獻周禮宗廟之祭具九獻之禮郊祀天地無二祼故七獻
  一獻王用蜼彝鬱鬯灌地以降神為初祼二獻后用蜼彝鬱鬯灌地以降神為亞祼三獻王酌大尊泛齊以獻尸謂朝踐之獻四獻后用大尊醴齊以亞獻亦謂朝踐之獻五獻王酌山尊盎齊以獻尸謂饋獻六獻后用山尊醍齊以亞獻亦謂饋獻七獻王更酌朝踐之泛齊以酳尸謂朝獻八獻后更酌饋獻之醍齊以亞酳謂再獻九獻諸臣為賓者亦用山尊沈齊以獻尸是為九獻 禮器一獻羣小祀三獻社稷五祀五獻四望山川七獻先公
  尸飲九祭統
  朝踐二 饋食二 食畢主人酳尸一為尸飲五君獻卿後主婦酳尸一 賓長獻尸一為尸飲七獻大夫後長賓長兄弟加爵各一合為尸飲九 周祫祭時羣廟主皆
  聚后稷尸尊不與酬酢惟六尸自序昭穆行旅酬禮
  三重祭統
  獻莫重於祼 聲莫重於升歌 舞莫重於武宿夜即大武之舞也 中庸三重議禮制度考文
  三古禮器三者修古
  𤣥酒 鸞刀 槀鞂
  三詔同上三詔皆不同位
  納牲詔於庭 血毛詔於室 羮定詔於堂
  頒五官周禮大宗伯各以所主奉祭祀也
  司徒主牛 宗伯主雞 司馬主馬及羊 司寇主犬 司空主豕 王制祭天地牛繭栗宗廟握賓客尺
  明堂大饗執事官數
  太宰掌誓戒 大司寇涖誓 大司徒奉牛牲 小宰掌神位 小司寇實以鑊水 掌次張大小次充人芻牢牲 士師沃尸
  天子賜魯郊祀儀數
  天子車玊輅魯素車 天子旂太常魯大旂 天子服裘冕魯袞冕 天子郊南魯東郊 天子月用子魯孟春 天子日冬至魯用辛 天子兆壇丘魯埽地 天子祀昊天魯祀蒼帝
  魯四代祭
  有虞氏祭首 夏后氏祭心 殷祭肝 周祭肺
  二代骨分貴賤祭統貴者取貴骨賤者取賤骨
  殷人貴髀 周人貴肩
  九祭周禮大祝辨九祭鄭康成謂皆祭食者一説前四祭為鬼神示之事後主人祭食之禮命祭玉藻命之祭後祭衍祭曲禮主人延客祭炮祭炮當為包猶兼也周祭殽之序徧祭之振祭擩祭不食者擩即祭之將食者既擩必振乃祭絶祭繚祭禮多者繚之禮略者絶則祭之共祭共猶授也王祭食宰夫授祭
  女祝四事同上掌王后之内祭祀
  招以召祥 𥙴以禦癘 禬以㑹福 禳以攘禍
  六祝同上掌以祝辭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
  順祝祈三才協順也年祝祈年穀豐稔也吉祝祈歛福錫民也化祝祈化被六合也瑞祝祈祥瑞之降也筴祝祈龜筮之從也
  六祈同上掌有災變則告神以祈之𩔖造禬禜四者皆有牲攻説用幣而已
  𩔖合其𩔖而祭之詣其所而祭之以禳災以禱水旱去其災責之以辭
  六辭同上作辭以通上下親疎逺近
  若伊尹祠先王是也若説命微子之命是也若湯誥仲虺之誥是也若甘誓湯誓是也若禱爾於上下神祇是也若哀公誄孔子是也
  六號同上謂尊其名更為美稱焉
  神號若云皇天上帝鬼號若云皇祖伯某祇號若云后土地祗牲號若牛云一元大武齍號若黍云薌合幣號若玉云嘉玉幣云量幣

  賓禮八周禮大宗伯以賓禮親邦
  春朝以圖天下之事夏宗以陳天下之謀秋覲以比邦國之功冬遇以協諸侯之慮時㑹以𤼵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時聘以結諸侯之好殷頫以除邦國之慝王使臣於諸侯之禮有四間問以諭諸侯之志歸
  脤以交諸侯之福賀慶以贊諸侯之喜致禬以補諸侯之烖
  羣后四朝
  謂巡狩之明年東方諸侯來朝 又明年南方諸侯來朝 又明年西方諸侯來朝 又明年北方諸侯來朝又明年則天子復巡狩
  六服見周禮大行人
  侯服嵗見 甸服二嵗見 男服三嵗見 采服四嵗見 衛服五嵗見 要服六嵗見 蕃國世一見
  三不朝孟子
  一不朝貶爵 二不朝削地 三不朝六師移之
  大行人賓禮四
  上公饗禮九獻食禮九舉出入五積三問三勞 諸侯饗禮七獻食禮七舉出入四積再問再勞伯如之諸子饗禮五獻食禮五舉出入三積一問一勞男如之大國之孤執皮帛以繼小國之君出入三積不問一勞
  九儀同上
  公埶桓圭九寸 繅藉九寸 冕服九章 建常九斿 樊纓九就 貳車九乘 介九人 禮九牢朝位賓主之間九十歩 在侯伯則數皆七子男則數皆五
  書五禮臯陶謨注
  公 侯 伯 子 男 王肅云王公卿大夫士鄭康成云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
  漢九賓禮儀志大鴻臚設九賓注凡九等
  王 侯 公 卿 二千石 六百石 郎吏 外蕃 侍子
  王乘車迎送之數即以所命尊卑之等
  上公九十歩 侯伯七十歩 子男五十歩
  三揖周禮司儀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㑹
  土揖庶姓勲賢無親者時揖異姓婚姻甥舅之國天揖同姓兄弟之國
  三擯聘禮
  卿為上擯 大夫為承擯 士為紹擯 覲禮注天子見公擯五人見侯伯擯四人見子男擯三人 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三讓同上
  三讓而後傳命賓至廟門主請見時也三讓而後入廟門讓主人廟受也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
  饗禮四饗禮在廟燕禮在寝
  諸侯來朝天子饗之 王親戚及諸侯來聘王饗之戎狄使來王饗之 饗宿衛及耆老孤
  燕禮二
  燕同姓夜則飲之燕異姓讓之則止
  食禮二
  禮食大行人諸公三食之禮有九舉及公食大夫禮是也燕食謂臣下自與賓客共食曲禮酒漿處右是也
  四正具舉射義諸侯有事必先行燕禮
  獻賓 獻君 獻卿 獻大夫
  鄉飲酒禮四事王制疏鄉大夫飲賓於庠序之禮尊賢養老之義
  一三年賓賢能 二鄉大夫飲國中賢者竝三年一飲三州長習射飲酒一年再飲春秋習射時也四黨正蜡祭飲酒一年一飲嵗十二月因大蜡於學飲酒也
  鄉飲酒五義君子所以相接尊讓潔敬之道行焉此五者足以正身安國矣
  貴賤明 隆殺辨 和樂而不流 弟長而無遺安樂而不亂 又賓主𧰼天地也介僎𧰼隂陽也三賓𧰼三光也讓之三𧰼月三日成魄也四面之坐𧰼四時也
  四面之坐鄉飲酒位以𧰼四時
  坐於西北坐於東南坐西南以輔賓坐東北以輔主人
  三命祭義
  齒於鄉一命齒於族二命不齒於族三命雖父族亦不得而齒焉故席於尊東
  四代養老孝經傳引王制
  虞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 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 殷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東學 周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
  四代養老禮王制
  有虞氏以燕禮皇而祭深衣而養老 夏后氏以饗禮収而祭燕衣而養老 殷人以食禮冔而祭縞衣而養老 周人修而兼用之冕而祭𤣥衣而養老
  四代尚齒祭義
  有虞氏貴徳而尚齒 夏后氏貴爵而尚齒 殷人貴富而尚齒 周人貴親而尚齒
  養老四正義皇氏
  養老更 子孫死難養其父祖 養致仕之老 養庶人之老
  一物三善文王世子
  齒於學一物父子之道 君臣之義 長幼之節三善

  軍禮五周禮大宗伯以軍禮同邦
  大師之禮用衆大均之禮恤衆大田之禮簡衆大役之禮任衆大封之禮合衆
  三田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嵗三田
  一為乾豆上殺中心最疾二為賓客中殺遠心稍遲三為充君之庖下殺中脅益遲三殺以遲速為名速則肉鮮遲則肉惡故分三用
  四時田周禮大司馬爾雅
  春蒐振旅搜索取不任者夏苖茇舍為苗稼除害秋獮治兵順殺氣冬狩大閲得獸取之無所擇 榖梁傳春田夏苗秋蒐冬狩 公羊傳則春苗秋蒐冬狩謂夏不田也
  四時𡚁田四時田則𡚁田獸人掌之
  春火𡚁 夏車𡚁 秋羅𡚁 冬徒𡚁
  軍實三種大司馬注以簿書校錄軍實之凡要
  或俘囚為軍實 或戈盾弓矢為軍實 或禽牲為軍實

  嘉禮六周禮大宗伯以嘉禮親萬民
  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昏冠之禮親成男女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脤膰之禮親兄弟國賀慶之禮親異姓國
  婚姻六禮成姻之序有此六禮
  納采謂納其采擇問名 納吉 納徵 請期 親迎
  婚禮諸物按後漢禮物言物之所𧰼者
  𤣥𧰼天法地祥也羣而不黨隨陽清酒降福白酒歡之繇粳米養食稷米粢盛衆多性柔柔而乆卷柏屈卷附生嘉禾頒禄長命縷縫衣延壽能合異𩔖内外光好五色絲章采屈伸不窮合歡鈴音聲和諧九子墨長生子孫金錢和明不止禄得香草為吉祥鳯凰雌雄伉合舍利獸廉而謙鴛鴦飛止須匹鳴則相和受福獸體恭心慈處淵無射鹿禄也反哺孝父母九子婦有四徳陽燧成明安身為五色之榮為色首東方始
  婦五等曲禮
  天子之妃曰后 諸侯曰夫人 大夫曰孺人 士曰婦人 庶人曰妻 又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凡五等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凡四等太子有妃有良姊有孺子凡三等
  納后先知宜四元祐七年議納后范祖禹言
  一族姓 二女徳 三隆禮 四博議

  凶禮五周禮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
  喪禮哀死亡荒禮哀凶札弔禮哀禍烖禬禮哀圍敗恤禮哀寇亂
  五等親唐百官志韋元成傳天序五行人親五屬注謂同族五服
  周 大功 小功 緦麻 袒免
  喪服四制禮記
  恩深者服重子為父是也貴貴尊尊義之大者臣為君服是也一日而食三月而沐是也權制有八詳見下條
  權制八條同上
  父在為母齊衰朞 婦人童子不杖 言而後事行者杖而起 身自執事而後行者面垢而已 秃者不髽 傴者不袒 跛者不踊 老病者不止酒肉
  服術六條同上
  親親父母為首尊尊君為首伯叔母之屬出入姑姊妹女子出嫁及歸家長幼殤與成人之服從服從服有六詳見下條
  從服六條同上
  有屬從屬有所係也君子為母之黨服是也有徒從徒無所係也若臣為君之黨服是也有從有服而無服若公子為妻之之父母是也有從無服而有服若公子之妻為公子之外兄弟是也有從重而輕若為妻之父母是也有從輕而重若公子之妻為其皇姑是也
  冠四異五服喪冠制度之異
  音登數之不同一也凡布八十縷為一升斬衰六升齊衰七升大功十升小功十一升緦十五升繩纓之與布纓澡纓二也 右縫之與左縫三也大功以上右縫小功以下左縫勿灰之與灰四也惟斬衰用鍜而弗灰自齊以下皆用灰治之布緦麻則用治絲所為之布是所謂澡纓也
  四同喪冠制之同
  條屬一也條屬解見前五服之冠之武與纓皆然外畢二也 辟積之數三也五服皆三廣狹之數四也冠梁皆廣三寸
  孔子用三王禮家語
  飾廧帷也置翣形如扇棺飾設披夾以引棺周也 設崇崇牙殷也綢練刻練為旌旗之飾設旐於竿首設長尋之旐夏也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九
<子部,類書類,讀書紀數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