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翁先生文集/卷八
中庸脉絡圖
[编辑]中庸分節
[编辑]●天命之謂性。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莫見乎隱。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致中和。
右爲第一大節。雙峯饒氏之說是也。三山陳氏曰此章乃中庸之綱領。首三句又一章之綱領也。天命之性。卽未發之中也。率性之道。卽發而中節之和也。天地萬物之位育。卽致中和之功用。而修道之敎。亦在其中矣。朱子章句所謂首明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者。言首三句也。所謂其實軆備於己而不可離者。言道不可離可離非道也二句也。所謂次言存養省察之要者。言戒懼愼獨二節也。所謂終言聖神功化之極者。言中和位育三句也。此其所以爲一篇之綱領也。何則其言戒懼愼獨二節者。爲下第二章至第十一章言智仁勇者張本也。其言中和位育者。爲下第十二章至第十九章言費隱者張本也。知道軆之備於己者智也。戒懼者。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離於須臾之頃也。愼獨者。所以遏人欲於將萌而不使其潛滋暗長於隱微之中。以至離道之遠也。此下學求仁之功也。如是則無時間斷而全軆不息矣。此勇也。中者道之軆也。卽下章之隱也。和者道之用也。卽下章之費也。十八十九二十章喪祭之禮。卽修道之敎也。
○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君子之中庸也。
第三章子曰中庸其至矣乎。
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人莫不飮食也。
第五章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子曰舜其入知也與。
第七章子曰人皆曰予知。
第八章子曰回之爲人也。
第九章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
第十章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寬柔以敎。袵金革死而不悔。故君子和而不流。
第十一章子曰索隱行恠。君子遵道而行。君子依乎中庸。
右第二大節。饒氏之說是也。言智仁勇。以釋首章存養省察之要也。智仁勇者。入道之門也。首章以性情中和。明道之軆用。故以存養省察誠之之要。明智仁勇。存養省察以致誠之之功而後。大本以立而無一息之不中。達道以行而無一事之不和。以至於位天地育萬物。此存養省察之所以爲入中和之門也。十二章以下八章。以天地鬼神萬物萬事之幽顯。明道之軆用。故自第二章以下以天命人心當然之理。不可過不可不及者。明智仁勇。好察邇言。如大舜之好問。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如顔子之能擇能守。自勉於強哉矯之四者。以軆德義之勇而後。道之隱者在我而爲天下之大本。道之費者在我而爲天下之達道。隨其所居位之高下而力之所至有廣狹。如爲一家之主則能使一家之天地位萬物育。爲一國之主則能使一國之天地位萬物育。爲天下之主則能使天下之天地位萬物育。天地位萬物育。卽下文贊化育參天地者也。此智仁勇之所以爲入費隱之門也。
○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詩云鳶飛戾天。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
第十三章子曰道不遠人。詩云伐柯伐柯。忠恕違道不遠。君子之道四。
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富貴行乎富貴。在上位不陵下。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子曰射有似乎君子。
第十五章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詩曰妻子好合。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第十六章子曰鬼神之爲德。其盛矣乎。視之而不見。使天下之人。詩曰神之格思。夫微之顯。
第十七章子曰舜其大孝也歟。故大德必得其位。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詩曰嘉樂君子。故大德者必受命。
第十八章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緖。武王末受命。
第十九章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春秋修其祖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踐其位行其禮。郊社之禮。
右第三大節。饒氏之說是也。言道之費隱。以明首章中和位育也。十二章言道之充塞天地。無時不然。無物不有之軆段。鬼神章亦然。而十二章兼言人道。鬼神章專言天道。其爲兼費隱包大小則一也。鬼神之前三章。以其費之小者而言。其後三章。以其費之大者而言。鬼神章貫前後六章之指。而十八十九章之禮樂制度。文理密察。恩義周遍。仁至義盡而文章粲然。卽首章修道之敎也。
○第二十章子曰文武之道。布在方冊。人道敏政。故爲政在人。仁者人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天下之達道五。或生而知之。好學近乎知。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修身則道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凡事豫則立。在下位不獲乎上。誠者天之道也。博學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果能此道矣。
右第四大節。卽中庸之淵源也。言智仁勇費隱大小。以明自第二章至第十九章之所自出。言誠之天道誠之之人道。以明下自第二十一章至第三十二章之根源。盖首章是自裏說出外面。故自第二章以下。依首章次序順說。先言智仁勇。以至於費隱功化。自第二十一章以下。逆說首章之次序。先言功化之天道人道。次言費隱中和之天道人道。終言智仁勇三達德之天道人道。以明誠之一字貫於中庸之一篇也。故末章却自外面一節收斂入一節。直約到裏面無聲無臭處。與首章實相表裏也。首章之次。有若天道之一陽始生於冬至而漸漸發達。以至於四月而發育萬物。自第二章以下十八章象之。末章之次。有若天道之一陰始生於夏至而漸漸收斂。以至於十月而天地閉塞。第二十一章以下十二章象之。此一章正在於順說逆說之中。而爲中庸一篇之淵源。正如大學之有聽訟章也。
○第二十一章自誠明謂之性。
第二十二章惟天下至誠。爲能盡其性。
第二十三章其次致曲。
第二十四章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優優大哉。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學問。是故居上不驕。
第二十五章子曰愚而好自用。非天子不議禮。今天下車同軌。雖有其位。子曰吾說夏禮。
第二十六章王天下有三重焉。上焉者雖善無徵。質諸鬼神而無疑。是故君子動而世爲天下道。詩曰在彼無惡。
第二十七章仲尼祖述堯舜。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第二十八章惟天下至誠。溥博淵泉。溥博如天。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
第二十九章惟天下至誠。肫肫其仁。苟不固聦明聖知達天德者。
第三十章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第三十一章誠者自成也。誠者物之終始。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
第三十二章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徵則悠遠。博厚所以載物也。博厚配地。如此者。不見而章。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天地之道。今夫天斯昭昭之多。詩云維天之命。
右第五大節。自大哉聖人之道以下六章。當在於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章之前矣。何則大哉聖人之道以下六章。言費隱大小。以應首章之中和。至誠之道可以前知以下三章。言智仁勇。以應首章之存養省察。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章。言聖人之智。誠者自成也章。言仁而包智。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故至誠無息章。言勇而包仁智。博厚仁也高明智也悠久勇也。自第二章以下二大節。依首章自裏面說出至外面。故智仁勇一節。先於費隱一節。自第二十一章以下一大節。自外面說入至裏面。故費隱六章。先於智仁勇三章也。
○詩曰衣錦尙絅。詩云潛雖伏矣。詩云相在爾室。詩曰奏假無言。詩曰不顯維德。詩云予懷明德。
末章爲第六大節。饒氏之說是也。與首章相表裏。而自外面說入內面。故先引潛雖伏矣之詩。言首章之謹獨。次引相在爾室之詩。言首章之存養。次引烈祖詩之奏假無言。言不言而信之效。次引烈文詩之不顯維德。言不動而敬之效。又三引詩。以贊不顯之德。至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而後已焉。且道之大原出於天。故首章以一天字開端。在我不顯之德。卽天命之性。故末章以一天字結末。哀公問政章中庸之淵源也。五達道之綱。在於三達德。三達德只是天命本然眞實之理。九經之源。在於修身。修身在於明善。明善亦是天命本然眞實之理。故亦以一天字統言之。首章之開端一天字。末章之結末一天字。哀公問政章之統言一天字。互相照應。張子曰中庸文字輩。直須句句理會過。使其言互相發明。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