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史/卷七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志第二十三 高麗史
志第二十四 高麗史第七十
志第二十五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鄭麟趾奉 敎修

樂一[编辑]

夫樂者,所以樹風化,象功德者也。高麗太祖,草創大業,而成宗立郊社,躬禘祫。自後文物始備,而典籍不存,未有所考也。睿宗朝,宋賜新樂,又賜大晟樂。

恭愍時,太祖皇帝,特賜雅樂,遂用之于朝廟。又雜用唐樂及三國與當時俗樂。然因兵亂,鍾磬散失。俗樂則語多鄙俚,其甚者,但記其歌名與作歌之意。類分雅樂、唐樂、俗樂,作樂志。

雅樂[编辑]

親祠登歌軒架[编辑]

登歌[编辑]

金鍾架一在東,玉磬架一在西,俱北向。柷一在金鍾北,稍西,敔一在玉磬北,稍東。搏拊二,一在柷北,一在敔北,東西相向。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琴各一,瑟二在金鍾之南,西上,玉磬之南,亦如之,東上。又於壇下東南,太廟則在前楹階下,設笛二、箎一、巢笙一、和笙一爲一列,西上。塤一在笛南,簫一在巢笙南。又於壇下西南,設笛二、箎一、巢笙一、和笙一爲一列,東上。塤一在笛南,簫一在巢笙南。鍾、磬、柷、敔、搏拊、琴、瑟工各坐於壇上,太廟則在堂上前楹閒。塤、簴、笙、笛、簫工竝立於壇下,太廟則在前楹階下。樂正一人在鍾磬閒,北向,恊律郞一員在樂簴之西,東向,歌工四人在柷敔閒,俱東西相向。

軒架[编辑]

三方各設編鍾三、編磬三。東方,編磬起北,編鍾閒之,東向。西方,編鍾起北,編磬閒之,西向。北方,編磬起西,編鍾閒之,北向。植立鼓二,一於樂懸東南,一於樂懸西南。設柷敔於北架內,柷在東,敔在西。瑟十四爲二行,一行在柷東,一行在敔西。次,一絃琴七,左四右三,次,三絃琴一十,次,五絃琴十二,次,七絃琴十四,次,九絃琴十四竝分左右。次,巢笙十四,次,簫十四,次,竽笙十二,次,箎十六,次,塤十四,次,笛十四竝分左右。晉鼓一在巢笙閒小南,北向。樂正一人在柷敔之前,北向,歌工十二人,次柷敔,東西相向,列爲四行,左右各二行,恊律郞一員在樂簴之西北,東向。

文舞,四十八人執籥翟,武舞,四十八人執干戚,俱爲六佾。文舞,分立於表之左右,各三佾,引文舞二人,執纛在前,東西相向。引武舞,執旌二人、鼗二人、單鐸二人、雙鐸二人、持金錞四人、奏金錞二人、鐃二人、鉦二人、相二人、雅二人,分立於軒架之東西,北向北上。武舞在其後。

有司攝事登歌軒架[编辑]

登歌[编辑]

鍾架一在東,磬架一在西。柷一在鍾北,稍西,敔一在磬北,稍東。搏拊二,一在柷北,一在敔北,東西相向。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琴,各一,瑟一在鍾架之南,西上,磬架之南,亦如之,東上。又於壇下東南,太廟則泰階西,設笛一、箎一、巢笙一、和笙一爲一列,西上,塤一在笛南,簫一在巢笙南。又於壇下西南,設笛一、箎一、巢笙一、和笙一爲一列,東上,塤一在笛南,簫一在巢笙南。鍾、磬、柷、敔、搏拊、琴、瑟工各坐於壇上,塤、箎、笙、笛、簫工竝立於壇下。樂正一人在柷敔之前,北向,歌工二人在柷敔閒,東西相向,恊律郞一員在樂簴之西,東向。

軒架[编辑]

三方各設編鍾一、編磬一。東方,編鍾起南,編磬次之,東向。西方,編磬起南,編鍾次之,西向,北方,編鍾起東,編磬次之,北向。設柷敔於北架內,柷在東,敔在西。瑟四爲二行,一行在柷東,一行在敔西。次,一絃琴二、三絃琴二、五絃琴二、七絃琴二、九絃琴二竝分左右,次,巢笙二、簫四、箎四、竽笙二、塤四、笛四竝分左右。晉鼓一在巢笙閒,小南北向。樂正一人在鍾磬閒,北向,歌工四人在柷敔閒,東西相向。

文舞,三十二人執籥翟,武舞,三十二人執干戚。文舞,分立於表之左右,引文舞二人,執纛在前,東西相向。引武舞,執旌二人、鼗二人、單鐸二人、雙鐸二人、持金錞四人、奏金錞二人、鐃二人分立於軒架之東西,北向北上。武舞在其後。

○睿宗十一年六月乙丑,王字之還自宋。徽宗詔曰:「三代以還,禮廢樂毁,朕若稽古,述而明之,百年而興,乃作大晟。千載之下,聿追先王,比律諧音,遂致羽物雅正之聲,誕彌率土,以安賓客,以悅遠人。逖惟爾邦,表玆東海,請命下吏,有使在庭,古之諸侯,敎尊德盛。賞之以樂,肆頒軒簴以作爾祉。夫移風易俗,莫若於此,往祗厥命,御于邦國,雖疆殊壤絶,同底大和,不其美歟?!今賜大晟雅樂。」

登歌樂器[编辑]

編鍾[编辑]

正聲一十六顆,中聲一十二顆,各紅線絛結全,擔床全。樂架事件,撘腦一條,頰柱二條,中正聲串各二條,脚桄二條,脚趺二隻,耀葉板五段[1]。五珠流蘇二件,五色線結造,各鈒花鍍金。鍮石華月,一副,流珠三十顆,盤子七箇,紅線絛全。牌一面,角槌一對。

編磬[编辑]

正聲一十六枚,中聲一十二枚,各紅線絛結全,擔床全。樂架事件,撘腦一條,頰柱二條,中正聲串各二條,脚桄二條,脚趺二隻,耀葉板五段[1]。五珠流蘇二件,五色線結造,各鈒花鍍金。鍮石華月,一副,流珠三十顆,盤子七箇,紅線絛全。牌一面,角槌一對。

[编辑]

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各二面,瑟二面。各遍地寶粧,絃鴈柱,幷紅錦櫬絃,金鍍銀鐸子四箇,紅線絛結。

[编辑]

中正聲各二管,各鍍金銀絲札纏二道,紅絃一十道。

[编辑]

篴,中正聲各二管,各鍍金銀絲札纏二道,紅絃一十三道。

[编辑]

中正聲各二面,並綵畵飛鳳,鍍金鈒花鐸子四箇,花環𨧱鉞結子。

巢笙[编辑]

中正聲各二鑽,各鍍金銀鈒花稜,㪷斗頂鍍金銀束子。

和笙[编辑]

中正聲各二鑽,各鍍金銀鈒花稜,豆斗頂鍍金銀束子。

[编辑]

中正聲各二枚,各縷金花鳳。

搏拊[编辑]

二面,各綵畵花鳳,紅線絛全。

[编辑]

一隻,五綵閒金座全,幷鍍金銀鈒花稜。

[编辑]

一柄,敔一隻,五綵閒金座,錦裹柄戞子全。

麾幡[编辑]

一首,銷金生色竿子全。

軒架樂器[编辑]

編鍾[编辑]

九架,每架,正聲一十六顆,中聲一十二顆,各紅線絛結全,擔床全。樂架事件,每架,用撘腦一條,頰柱二條,中正聲串各二條,脚桄二條,脚趺二隻,耀葉板五段[1]。五珠流蘇二件,五色線結造,各鍮石華月,一副,流珠三十顆,盤子七箇,紅線絛全。牌一面,角槌一對,紫紬絛二條,鐵釘撅[2]四箇,墨漆交床一隻,靑絛結。

編磬[编辑]

九架,每架,正聲一十六枚,中聲一十二枚,各紅線絛結全,擔床全。樂架事件,每架,用撘腦一條,頰柱二條,中正聲串,各二條,脚桄二條,脚趺二隻,耀葉板五段[1]。五珠流蘇二件,五色線結造,各鍮石華月,一副,流珠三十顆,盤子七箇,紅線絛全。牌一面,角槌一對,紫紬絛二條,鐵釘撅[2]四箇,黑漆交床一隻,靑絛結。

[编辑]

一絃五面,三絃一十三面,五絃一十三面,七絃一十六面,九絃一十六面,瑟四十二面。各寶粧兩頭鍮石鐸子,紅線絛結,絃雁柱勇,紅錦襯絃。

[编辑]

中正聲各二十四管,各紅絃札纏一十三道。

[编辑]

中正聲各二十四管,各紅絃札纏一十五道。

[编辑]

中正聲各二十二面,綵畵雲鶴,紅線結子,鍮石鐶。

巢笙[编辑]

中正聲各二十一攢。

竽笙[编辑]

中正聲各一十五攢。

[编辑]

中正聲各一十四枚,各綵畵雲鶴。

晉鼔[编辑]

一面,五綵裝畫雲鳳鼓座,紅絹褥,幷鼓竿二條,槌幷牌全。

立鼔[编辑]

二座,每座各十字師子座全。立鼓一面,鼙鼓一面,應鼓一面。鼓乘一,鼓斛一,方輪一,圓輪一,鼓竿一,額二道,白鷺子一隻,彫木蓮花座全。木槌三柄。七珠流蘇四件,五綵線結造,各鍮石華月,一副,流珠四十二顆,盤子七箇,竿子絛索全。紫紬絛四條,鐵釘撅[2]四箇,牌一面。

[编辑]

一隻,平畵山水幷槌全。

[编辑]

一隻,五綵裝畵座幷戞子全。

麾幡[编辑]

一首,生色幷竿子全。

抹碌梯[编辑]

一具,抹碌高脚一具,鐵槌二柄,紫絹緣燈心蓆六十領。四項並係排設樂架。

通用樂舞[编辑]

執擎法物,引文舞色長執銀頭杖子共二條,武舞通用旌二條,袋全。

文舞籥翟[编辑]

各三十六件,引武舞纛二件,上有麾幡二首,袋全。鼗鼓二面,鐃鈴二柄,雙頭鐸二柄,金錞二隻,各架幷座、手把、梅紅絛全。

相鼓二面[编辑]

各梅紅絛一條。金鉦二面,圈絛槌全。雅鼓,二面。

武舞干戈[编辑]

各三十六件,衣冠舞衣等樣,各一副。舞色長一副,紫繡抹額一條,紫絁繡鸞袍一領。引武舞一副,武弁冠一頂,緋繡抹額一條,緋絁繡鸞衫一領,錦臂鉤一對,白絹抹帶一條,銅革帶一條,烏皮履一緉。文舞武舞執旌纛一副,平冕冠一頂,皂絁繡鸞衫一領,銅革帶一條,烏皮履一緉,黑漆表竿四條。

登歌軒架樂迭奏節度[编辑]

圜丘親祀[编辑]

王入門,詣罍洗,升降壇,詣望燎位,還大次,軒架奏正安之曲。王飮福,登歌作禧安之曲。並黃鍾宮。

迎神,軒架奏夾鐘宮景安之曲三成,黃鐘角、大簇徵、姑洗羽各一成,文舞作六成。

送神,夾鐘宮永安之曲,武舞一成。奠玉幣,酌獻上帝,登歌作嘉安之曲,配位及五帝,仁安之曲,徹籩豆,肅安之曲。並大呂宮。

進俎,軒架奏豐安之曲,文舞退,武舞進,皆奏崇安之曲,亞終獻,武安之曲,並黃鐘宮。

有司攝事同,唯入門,詣洗位,升降壇,詣望燎位,飮福,並不奏樂。

社稷迎送神[编辑]

迎送神,軒架奏林鐘宮寧安之曲,迎,文舞八成,送,武舞一成。

奠玉帛酌獻,登歌作應鐘宮嘉安之曲。

進俎,軒架奏豐安之曲,文舞出武舞入,皆奏崇安之曲。

亞終獻,皆奏武安之曲,並大簇宮。

太廟[编辑]

禘祫享時享臘享。

王入門詣盥洗位,升降階還大次,軒架奏正安之曲。

進俎,豐安之曲,文舞退武舞進,皆奏崇安之曲。

酌獻,奏諸室之曲,亞終獻,皆奏武安之曲。並無射宮。

諸室之曲,太祖曰太定,惠宗曰紹聖,顯宗曰興慶,文宗曰大明,順宗曰翼善,宣宗曰淸寧,肅宗曰重光,睿宗曰美成,仁宗曰理安。

迎神,奏黃鐘宮興安之曲三成,大呂、大簇、應鐘各二成,文德之舞作九成。

送神,黃鐘宮永安之曲,武舞一成。

祼鬯,登歌作順安之曲,徹籩豆,恭安之曲,並夾鐘宮。

飮福,作禧安之曲。

有司攝事同,唯酌獻,登歌作夾鐘宮,入門,詣盥洗位、升降階、飮福,並不奏樂。

先農親享[编辑]

王入門,詣罍洗,升降壇,詣望瘞位,詣耕籍位,還大次,軒架奏正安之曲。

進俎,豐安之曲,文舞退,武舞進,皆奏崇安之曲。

奠幣,登歌作明安之曲,酌獻,成安之曲。

飮福,禧安之曲,徹籩豆,肅安之曲。亞終獻,軒架奏武安之曲。並大簇宮。

迎送神,奏姑洗宮凝安之曲,迎,文德之舞三成,送,武舞一成。

有司攝事同,唯入門,詣罍洗位,升降壇,詣望瘞位,飮福,並不奏樂。

先蠶[编辑]

迎神,軒架奏格安之曲,文舞三成,送神,靖安之曲,武舞一成。並姑洗宮。

奠幣,登歌作容安之曲,酌獻,和安之曲。進俎,軒架奏豐安之曲,文舞退,武舞進,皆奏桓安之曲。亞終獻,歆安之曲。並南呂宮。

文宣王廟[编辑]

迎送神,軒架奏姑洗宮凝安之曲。迎,文舞三成,送,武舞一成。奠幣,登歌作明安之曲,酌獻,成安之曲。並夾鍾宮。

進俎,軒架奏豐安之曲,文舞出,武舞入,皆奏崇安之曲。亞終獻,武安之曲。並無射宮。

軒架樂獨奏節度[编辑]

迎詔書及賜勞[编辑]

王與衆官拜,冊太后,太后,升降座,冊後宴群臣,王,升降座,群臣,入門進酒,冊王后、王太子,王,升降座,冊使、副以下行禮官,入門及出,受冊後,會賓,冊使、副、勸花使、筵伴,擧酒進食,王太子,加元服,王,升降座,賓贊,入門及出,王太子,升降階,就階東南位,詣受制位,至阼階下位,賓,入門及升降階,太子,擧醴冠訖,會賓,賓贊、勸花使、筵伴,擧酒進食,冊王子、王姬,陳而不作,冊訖,會賓,冊使、副、勸花使、筵伴,擧酒進食,進上國表箋,王及衆官拜,元正、冬至、上國聖壽節望闕賀,王,詣拜位,升降座,王及衆官,拜,王,受元正、冬至節日賀,王,升降座,元會,王,升降座,擧酒,太子、令公、宰臣入門,王太子,元正、冬至受群臣賀,太子,升降座,三師、三少、賓客以下宮臣,入門及出,王太子節日,受宮官賀幷會,太子,升降座,及階擧酒,三師、三少、賓客,出入門,升降階,三師以下宮官,受酒,宴群臣,王,升降座,擧酒食,群臣受酒食,儀鳳門宣赦,王,升降座,並獨奏軒架樂。

○睿宗十一年六月庚寅,王御會慶殿,召宰樞、侍臣,觀大晟新樂。八月己卯,制曰:「文武之道,不可偏廢。近來蕃賊漸熾,謀臣武將,皆以繕甲鍊卒爲急。昔者,帝舜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朕甚慕焉,况今大宋皇帝,特賜大晟樂、文武舞?宜先薦宗廟,以及宴享。」十月戊辰,親閱大晟樂于乾德殿。癸酉,親祼太廟,薦大晟樂。

○仁宗十二年正月乙亥,祭籍田,始用大晟樂。

○明宗十八年二月壬申,制:「樂工逃所隷,冒居他肆者,令還本業。」史臣曰:「樂之缺亂甚矣。太常近取旨:『請從聖考代所行之制。』有司遷延,莫肯施行,識者恨之。以謂:『是樂,宋朝以新樂,賜睿廟者也,本非宋太祖所制之樂,樂之行不久,而宋朝亂。况。』辛巳,年本朝儒臣狂瞽擅改,而進退其次序,錯亂其上下,干戚籥翟,致有盈縮不等之差?其太常編制有云:『宋朝唯寄衣冠樂器,本朝不知肄習。』承旨徐溫入宋,私習舞儀,而傳敎之,其進退疎數之節,無所憑依,似不可盡信。』又樂工願從初來時所行,而至今無所施行。雖主司取旨,而舊籍未改,旋又如初八音之中,絲土二聲,闕如也。歌師,但誦譜之高佤,略不解其詞語,可謂欺神人也。又鄕樂土風也。凡祭,自始事奏之,以迄于終,今乃至於亞終獻奏之,未免有偏擧之失。登歌但以搏拊節樂,實之以糠,不令作聲,則無舞明矣。詳定擅許爲舞,乃以晉鼔節之,樂在前,舞在後,尊卑相亂,下之聲,掩於上矣。」三月乙酉,遣平章事崔世輔,攝事行夏禘,用大晟樂。酌獻,以籥翟,亞終獻,並用干戚之舞,加以鄕音鄕舞。

○恭愍王八年六月辛卯,御史臺上言:「自國都遷徙之後,樂工散去,聲音廢失,宜令有司,新制樂器。」從之。十九年五月,成准得還自京師,太祖皇帝賜樂器。編鍾十六架全,編磬十六架全,鍾架全,磬架全。笙簫琴瑟排簫一。七月,遣姜師贊如京師,請樂工精通衆音,兼備諸伎者,發送傳業。二十年五月辛未,姜師贊還自京師。帝命太常樂工,赴京習業。二十一年三月甲寅,遣洪師範移咨中書省曰:「近因兵後,雅樂散失,朝廷所賜樂器,只用於宗廟,其餘社稷、耕籍、文廟所用雅樂內,鐘磬並闕,今䝴價赴京收買。」九月丙子,習太廟樂於毬庭。戊寅,習太廟樂於毬庭。

○恭讓王元年三月乙酉,禮曹請朝會用樂,從之。

太廟樂章[编辑]

睿宗樂章[编辑]

睿宗十一年十月,新製九室登歌樂章。

○太祖第一室正聲太定之曲:受天靈符,寵綏多方。德合三無,功超百王。燕及後昆,承玆積累。於萬斯年,恪修祀事。中聲:應天開基,鴻圖克昌。聖德神功,巍巍堂堂。積厚流光,子孫千億。廟皃蒸嘗,永永無極。

○惠宗第二室正聲紹聖之曲:諒彼先王,時惟桓桓。肆除兇殘,鼎定三韓。巍巍乎其,丕顯成德。子孫享之,欲報罔極。中聲:勇智傑然,翼扶祖功。虔麾之下,三韓率同。長發其祥,光于列聖。禋嚴以時,孝孫之慶。

○顯宗第三室正聲興慶之曲:丕顯烈祖,潛德飛天。累歷難險,紹興聖賢。龍山玉爵,泗水浮磬。曾孫孝敬,福祿來定。中聲:於穆聖祖,潛躍陟元。拔亂反正,神武睿文。中興王業,啓佑後昆。蒸嘗勿替,子子孫孫。

○德宗第四室正聲嚴安之曲:德由天生,勇無與京。威動雷霆,隣邦震驚。開其國疆,旣長而袤。于今邊陲,戍邏虛候。中聲:震德離潛,龍飛于天。威其遼邦,敷勇無前。殊俗聞風,來庭奉贄。爰拓邊疆,世受其福。

○靖宗第五室正聲元和之曲:繼理受成,而邦其昌。聖孝神謨,烝烝洋洋。築彼五城,以綏邊境。於乎德加,令聞惟永。中聲:恭讓允塞,多得俊乂。啓封拓疆,功德萬世。爰陳樂章,告于宗廟。惟此歆格,罔極思孝。

○文宗第六室正聲大明之曲:允文文王,聰明允塞。躋民於仁,倉盈庾億。布政優優,神明其德。慶流雲孫,與天無極。中聲:美哉於乎,明明我祖。乃武乃文,功施恩普。有樂在庭,崇牙樹羽。賚我思成,綏之多祐。

○順宗第七室正聲翼善之曲:惟王奉天,恭順爲先。撫軍監國,三十餘年。繼炤方興,乘雲旣遠。盛德形容,流於歌管。中聲:於穆先王,德由元良。溫文天縱,慈惠日彰。救民以醫,承考惟孝。時修祀儀,式瞻廟貌。

○宣宗第八室正聲淸寧之曲:堯仁舜孝,其道趨然。臨朝一紀,賓天幾年。餘烈遺風,洋溢千古。瞻言几筵,依俙若覩。中聲:有樂在庭,其音惟新。邦家之光,實賴乃神。爰修厥祀,告于宗廟。永惟格思,歆我來孝。

○肅宗第九室正聲重光之曲:惟皇肅考,之義之仁。謳歌歸我,威靈如神。重興慶基,保有英冑。鍾鼓享兮,時延純祐。中聲:於鑠皇考,淸明憲天。爲道敬勤,秉心塞淵。英謀神斷,風行雷鼓。我其收之,以介斯祜。

恭愍王十二年樂章[编辑]

恭愍王十二年五月丁亥,還安九室神主于太廟,新撰樂章。

○太祖第一室:於皇太祖,景命是膺。奄有三韓,仁滂政凝。後嗣不類,時艱荐興。居歆引逸,永永其承。

○惠宗第二室:天造我家,或不來庭。左右太祖,弓矢經營。觀德在廟,凜然英靈。濟屯開泰,永仰皇明。

○顯宗第三室:天扶景業,用否而昌。三韓再造,百度孔彰。丕謀盛烈,迺今彌光。於千萬年,祚我無疆。

○元宗第四室:明明我祖,德合乾坤。丕[3]顯其德,垂裕後昆。克禋克祀,黍稷惟馨。是歆是享,永保康寧。

○忠烈王第五室:朝彼元朝,始尙公主。王姬之車,降于東土。子孫緜緜,受天之祜。於千萬年,爲母爲父。

○忠宣王第六室:念玆先祖,陟降庭止。克陳薄儀,仰止敬止。爾肴旣嘉,爾酒旣旨。享于克誠,惠我孫子。

○忠肅王第七室:於皇烈祖,厥德侯純。我其嗣服,夙夜惟寅。吁何遭寇,廟貌蒙塵。以妥以侑,天休玆臻。

○忠惠王第八室:徂玆戎平,寢廟載寧。以享以祀,以安厥靈。於乎丕[3]顯,陟降于庭。庶歆庶顧,惟黍稷馨。

○忠穆王第九室:英明果斷,有赫其光。於乎休矣,懷允不忘。矧當拔亂,宗禋是張。顧我明禋,惟誠之將。

恭愍王十六年樂章[编辑]

恭愍王十六年正月丙午,幸徽懿公主魂殿,告錫命,仍設大享,敎坊奏新撰樂章。

○初獻:思齊承懿,文武之孫,魏王之子。君王之妃,俔天之妹。肅肅雍雍,允矣王姬。聿來胥宇,百祿是宜。

○亞獻:思齊承懿,肅肅其德。駿惠我王,莫匪爾極。永言在天,嗚呼不忘。我將我享,以洽百禮,永觀厥成。

○三獻:嗚呼承懿,德音不已。勉勉我王,聿追祀事。樂旣和奏,以妥以侑。神嗜飮食,日監在玆,胡臭亶時。

○四獻:明明承懿,允恭允明。淑愼爾止,厥類惟彰。於論伐鼓,以禋以祀,以假以享。賚我思成,穆穆厥聲。

○五獻:奏鼓簡簡,衎我承懿,或歌或咢。磬管以閒,昭格不遲。懷我好音,介爾景福。禮儀卒度,鮮不爲則。

○終獻:其禮伊何,烝烝皇皇。或肆或將,不吳不揚。旣敬旣戒,執事有恪。伊嘏承懿,於千萬年,永永無斁。

恭愍王二十年樂章[编辑]

二十年十月乙未,親享太廟,新撰樂章。

○王入門奏之曲:於穆淸廟,我享我將。威儀反反,鍾鼓喤喤。至止肅肅,休有烈光。必恭敬止,介福無疆。

○王盥洗奏之曲:有洌軌泉,實惟何期。可以濯漑,維淸緝熙。旣敬旣戒,攝以威儀。式序在位,曾孫篤之。

○王升殿降殿奏之曲:於穆淸廟,載見辟王。明明黼黻,肅肅班行。苾芬是潔,登降偕臧。何以賜我,萬壽無疆。

○王出入小次奏之曲:維玆孝敬,小次敢忘。出入有節,威儀孔彰。精禋𪺢𪺢,雅樂洋洋。何以綏我,降之百祥。

○迎神奏之曲:維精維純,盛服齊明。感痛肹響,樂焉九成。僾乎有聞,烝烝孝誠。神之格思,來燕來寧。

○奠幣奏之曲:彝倫攸序,匪報維親。孝思不匱,有嚴淸純。惟恭奏幣,嘉玉載陳。感格如響,休祥畢臻。

○司徒奉俎奏之曲:於薦廣牡,籩豆大房。或肆或將,以孝以享。誰其尸之,曾孫之將。旣右享之,惠我無疆。

第一室奏之曲:於乎皇王,受命溥將。遂荒大東,四方之綱。克開厥後,繼序其皇。於萬斯年,降福無疆。

第二室奏之曲:於皇武王,荷天之龍。旣右烈考,耆定爾功。小東大東,亦是率從。勿替引之,福祿攸同。

第三室奏之曲:休矣皇考,將受厥明。允文允武,以赫厥靈。有震且業,迄用有成。萬有千年,保我後生。

第四室奏之曲:允王維后,穆穆皇皇。天命匪懈,萬民所望。夙夜敬止,祀事孔明。綏我眉壽,自天降康。

第五室奏之曲:皇王烝哉,百祿是遒。允也天子,世德作俅。子孫千億,優游爾休。永言孝思,於乎悠哉。

第六室奏之曲:勉勉我王,丕[3]顯其德。宣昭義問,順帝之則。王此大邦,臨下有赫。貽厥孫謀,以介景福。

第七室奏之曲:於乎皇考,其德克明。永言配命,則篤其慶。綏予孝子,茀祿爾康。本支百世,永觀厥成。

○王飮福,奏釐成之曲:閟宮有侐,祀事孔明。神嗜飮食,賚我思成。酌彼康爵,孝孫有慶。於萬斯年,受福無疆。

○文舞退,武舞進,奏肅寧之曲:嗟嗟烈祖,赫赫厥聲。允文允武,保我後生。植其露羽,干戈戚揚。萬舞有奕,展也大成。

宋新賜樂器[编辑]

睿宗九年六月甲辰朔,安稷崇還自宋。徽宗詔曰:「樂與天地同流,百年而後興,功成而後作。自先王之澤渴,禮廢樂壞,由周迄今,莫之能述。朕嗣承累聖基緖,永惟盛德休烈,繼志述事,告厥成功。乃詔有司,以身爲度,由度鑄鼎作樂,薦之天地宗廟,羽物時應。夫今之樂,猶古之樂,朕所不廢,以雅正之聲,播之今樂,肇布天下,以和民志。卿保有外服,慕義來同,有使至止,願聞新聲。嘉乃誠心,是用有錫,今因信使安稷崇回,俯賜卿新樂。」

鐵方響五架幷卓子、槌子,朱漆縷金架子、錦裹冊條、金鍍銀鐸子、條結、紫羅夾帊、紫絹單帊全。

石方響五架幷卓子、槌子,朱漆縷金架子、錦裹冊條、金鍍銀鐸子、條結、紫羅夾帊、紫絹單帊全。

琵琶四面,金鍍鍮石鳳鉤、朱漆縷金架子、金鍍銀鐸子、條結幷縷金撥子、紫羅夾袋全。

五絃二面,金鍍鍮石鳳鉤、朱漆縷金架子、金鍍銀鐸子、條結幷縷金撥子、紫羅夾袋全。

雙絃四面,金鍍鍮石鳳鉤,朱漆縷金架子,箏四面幷卓子,並縷金,各金鍍銀鐸子、條結銷金生色襯絃、紫羅夾袋全。

箜篌四座,並縷金。觱篥二十管,金鍍銀絲札纏,各用紫羅夾袋一匣盛,紅羅褥子、紫羅夾複子全。

笛二十管,箎二十管,簫一十面,朱漆縷金裝,金鍍銀鐸結子,各用紫羅夾袋一匣盛,紅羅褥子、紫羅夾複全。

匏笙一十攢,金鍍金束子,各用紫羅夾袋二匣盛,紅羅褥子、紫羅夾複全。

壎四十枚,三匣盛,大鼓一面,桐油遍地花幷座,鼓槌,紫絹衣全。

杖鼔二十面,金鍍鍮石鉤,條索幷杖子,紫單絹帊複全。

栢板二串,金鍍銀鐸結子,一匣盛,紅羅褥子,紫羅夾複全。

曲譜一十冊,黃綾裝禠,紫羅夾帊全。指訣圖一十冊,黃綾裝禠,紫羅夾帊全。

是年十月丁卯,親祫于太廟,兼用宋新樂。

用鼓吹樂節度[编辑]

祀圜丘、先農,享太廟,燃燈、八關會,鑾駕出宮,鼓吹,陳而不作,及還振作。

迎詔書及賜勞,設於國門外,詔書至,導行振作,至宮庭而止。

冊太后,王,麗正宮遣使,引冊振作,至大觀殿門而止。

元子誕生,王降詔,陳於別殿門外,導詔書振作,至延德宮門而止。王太子納妃,王降詔,設於殿門外,導詔書振作,出泰定門,入麗景門,至麗正門而止。公主下嫁,王降詔,陳於殿門外,導詔書振作,至公主宮門而止。

進上國表箋,列於庭中,導表箋振作,至國門外而止。老人賜設,分列於大觀殿門外,王出至閣門幄次,還至儀鳳門幄次,遂至左右同樂亭,並振作,導從旣至而止。老人受花酒,又作,受訖而止。

儀鳳門宣赦書,陳於大觀殿門外,王出至儀鳳門,上樓振作,導從還,亦如之。遣將出征,師還於晝亭,陳列,導元帥振作,還至廣化門而止。

志卷第二十四

註釋[编辑]

  1. ^ 1.0 1.1 1.2 1.3 原本「叚」
  2. ^ 2.0 2.1 2.2 原本「㙭」
  3. ^ 3.0 3.1 3.2 原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