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囈集/乾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夢囈集

作者:南克寬
1723年

[编辑]

幽憂于弱歲。有奇疾。不省天地萬物。獨殘書在眼。心路乍開。間有所觸。發之言語。殆夢囈也。王右軍曰。顚何預盛德事耶。嗟乎。其知之矣。癸巳除夕。書。

七十九首[编辑]

送春用唐人韻辛巳[编辑]

終南山下送春回。腴柳瘦花各盛衰。唯有數枝殘杏在。趙家園裏出牆來。

續東都樂府八首○癸未[编辑]

居西干[编辑]

居西干統辰韓。白馬夜嘶靑林間。多婆那有新羅。靈鵲昏飛南海涯。味鄒王纘宗祊。神雞曉唱金城旁。剖卵繩櫃復開櫝。浪說悠悠傳俚俗。君不見漢景傳梁竇嬰諫。神器本自難移換。况乃三家迭主國。一姓王時二姓覆。一千年不足言。

師彘山[编辑]

師彘山高復高。勿稽子眞英豪。忘身自是盡臣操。世莫我知敢言勞。平生耻學衒功徒。不如去向山中逃。心期獨付五絃知。長歌慢彈閒遊遨。嗚呼勿稽子眞英豪。

賣綿曲[编辑]

君買綿敢諉鳶。物小豈違天。誓將兩棄捐。誰言世末俗益儇。不似虞芮爭一田。

金后稷[编辑]

金后稷忠且直。眞平主賢且明。平生愛君一片丹。臣身雖亡猶不諼。嗚呼來者尙可逮。不糓敢忘垂堂戒。君王竟無銜橜虞。孤臣九原應歡呼。臣直君明古來無。

椵岑歌[编辑]

椵岑城外陣雲飛。椵岑城裏鬬兵稀。將軍攘臂誓一死。死若有知爲厲鬼。金城幢主復就義。爲將軍子還不愧。君不見箒項橫鬬百濟平。歆運效死陽山城。竹竹素那復訥催。當時一何多男兒。雞林中古重節氣。頗似春秋紛爭際。生前縱未遂壯圖。留與千年激懦夫。

劒君引[编辑]

千金不動心。斗粟安足齒。豈不念斗粟。恐爲郞徒耻。彼曲我反逃。恧縮非男子。平生耿介志。義不擠人死。高名百代傳。一身長已矣。如何叔季世。滿目多姦宄。誰思近郞累。靦面紆金紫。金紫尙爾耳。何怪氓俗鄙。

冷林怨[编辑]

臣罪當誅兮。聖恩偏紆。恭承嘉惠兮。遠竄荒裔。戇愚妄言兮。敢擬斯原。優游自適兮。莫非君力。貞忠自矢兮。聊以沒齒。

破鏡詞[编辑]

妾心皎如鏡。六載常淸淨。藁砧刀頭杳無期。破鏡上天竟何時。精誠上徹疑有天。鏡一破兮還再圓。吁嗟節孝一身備。白雲際厚聊可比。

拜外舅徐判書文裕戊子[编辑]

園花堤柳向春姸。水滿回塘草自芊。華屋山丘無限恨。不堪揮淚拜新阡。

江行。敬次大人韻。用地名體。[编辑]

淸心樓下解行舟。鼓枻梨湖下鳳洲。雲浦月溪風正好。布帆須向斗湄休。

登白江李相國淸隱亭。楣間揭澤堂二律板。壁有題曰。茅檐深竹覆淸灣。靑翠浮空不可攀。迢遞樓高星漢上。徘徊月出斗牛間。溶溶流水雲平壑。寂寂長松風滿山。睡起幽人叉手坐。沈吟不道是塵寰。不知何人作。因和其韻。[编辑]

岹嶢亭子大江灣。棲鶻當階斗可攀。百濟興亡孤鳥外。兩南州府斷雲間。詩翁秀句輝牕壁。賢相遺風滿海山。身世渾忘塵裏寓。除非畵界定僊寰。

次吳士受遂采前冬見寄之作己丑[编辑]

流光幾許度。小塢逗春心。夜雨花黏逕。輕風柳變禽。閉門詩總廢。欹枕病相侵。苦憶川樓子。何當展鬱沈。

[编辑]

松風發天籟。石灘送淸音。今朝識古調。搥碎無絃琴。

[编辑]

爛柯身世太悠悠。不著元知勝一籌。疎簾淸簟渾無事。卧枕文枰夢奕秋。

族叔鐘厓公鶴增偶少出。馬蹶而墜。竊取古人虎取𩥃去來寅其徵之義。奉詩爲賀。庚寅[编辑]

蹩躠駑駘二十年。今朝何事不能前。非關陌上春泥滑。行踏飛黃撠九天。

卽事[编辑]

翩翩乳燕受風斜。惻惻輕寒向晩多。今夕不嫌終日雨。明朝擬看徧山花。

十年[编辑]

十年獨抱幽憂疾。百代誰憐歷落心。斜日爬頭牕外望。鐘峴南北杏花深。

十年獨抱幽憂疾。百代誰憐歷落心。向晩微風吹散帙。東坡詩集一回吟。

十年獨抱幽憂疾。百代誰憐歷落心。棊盤藥𮖐解相守。盡日庭前無足音。

十年獨抱幽憂疾。百代誰憐歷落心。欹枕時作書空字。枕邊陰符塵半侵。

讀書[编辑]

孔子學彈琴。師於師襄子。得音不肯止。得數復得志。終焉得其人。長身而黮黑。相去五百載。了然在吾目。讀書如彈琴。六藝見聖人。諸子見諸子。皆吾室中賓。與之飮醇醪。與之賞奇文。彼哉徵逐徒。卒歲相馳奔。

卧見吟[编辑]

卧見牕蜂穿故紙。行聽怒瀑吼空巖。孤雲天際閒舒卷。一任人間說楚凡。

漆室送趙季念國藎[编辑]

不見故人面。唯聞故人言。故人別我去。關河風雪昏。夢中猶識路。夜夜隨征軒。

壽鳳輓鐘厓叔之奴也[编辑]

廿年遊戲人間世。一夕歸休太極天。此路若逢王伯鬼。爲言君牧總雲煙。

家君夢與二客遊。有危樓松石。對縣瀑。賦八句詩。謹次。辛卯[编辑]

春風拂蠟屐。我在東山頭。白石蒼苔侵。高松女蘿垂。挈榼靑衣侍。論詩二客隨。濯髮萬丈瀑。彈冠百尺樓。

幽憂無所事。漫披詩袠。雜題盡卷。[编辑]

炎漢世欲季。椓人竊國成。是誰將寸膠。自擬投濁涇。濁者果殺人。淸者詎全淸。不滿郭林宗。何論晉文經。景升旣跋扈。文休乃踰城。羣兒漫相貴。孰主俊顧盟。聲價日以重。悃愊日以輕。部黨日以興。宗祊日以傾。虗閣抱陳編。掩卷有餘情。

吾聞郁離子。蓋亦有元臣。驅馳石抹公。誓殉庚申君。事去欲自裁。時乎尙逡廵。試讀犂眉集。豈欣五色雲。乃知君臣義。撐拄天地垠。何人辨夷夏。動引春秋文。

太虗涵萬有。無心制有心。有心不自重。徼妙誰能尋。問君千萬思。何思不自戕。不如木槿榮。猶能盡天常。不如畏羅鳥。猶被旁人傷。

論詩自古亦多門。只爲求工未絶羣。君有大風臣勑勒。得之馬上目無文。

同工異曲退之言。持此觀詩詩可論。若將貌色論高下。第一義應唯剝呑。

世推言語爲文學。孔氏四科更不分。言語昔時猶利物。豈如今日之爲文。

婁江文字縱傷儇。才調猶堪跨百年。袁鍾唯能換面目。論其神理兒孫然。

四傑初排婉媚體。逝將碧海掣鯨魚。射洪拾遺更恢廓。李杜高岑始躍如。

蕭李開唐柳穆宋。昌黎廬陵復大之。至之敬之同石尹。文章一變難如斯。

慨慷每喜褒城驛。精緻偏憐葉水心。說與時人失名氏。嗟乎郢曲少知音。

十一

座隅覺暑退。檐隙見陰移。竟日默無語。陶情且小詩。

十二

女奴餉晩飧。擲筆聊捉匕。明日如今日。百年蓋如是。

次徐溫叔宗玉晩山詩[编辑]

淸塵元不俗。勝槩卽相宜。出水游鯈樂。經丘步屧隨。野情霜栗拆。山色晩霞爲。秀句牢籠盡。吟來忘索離。

四序田家勝。秋容偏覺宜。風嚴山刻厲。潦盡水逶隨。食有瓜壺饗。行無褦襶爲。看君意自足。歎我病相離。

和仲容弟處寬氷湖有感之作壬辰[编辑]

西湖亭子昔遊非。湖上何人信馬歸。釣渚鷺絲自生態。新年草色又天機。徘徊古道明殘雪。悵望寒流帶落暉。病甚把君詩過目。沈吟一字一沾衣。

何處難忘酒[编辑]

何處難忘酒。漳瀕卧病時。時花競蘂萼。苦茗厭槍旗。茶葉。有槍旗之號。棊局閒多廢。琴徽黯自垂。此時無一盞。何以慰深思。

次唐詩韻[编辑]

世事牛毛細。萬殊紛自營。獨抱一軸書。遙尋千古情。至人洞元化。冥心入死生。俯視九垓間。蜩鷽幾嚶鳴。哀哉斗筲輩。大運驅之行。一笑聊爾耳。東園春木榮。

次滄溪集韻[编辑]

微雨絲絲暗濕雲。一春幽事與誰論。須知百卉欣欣意。盡自秋冬晦厥根。

卽事[编辑]

負手時行藥。澄心乍卷書。落花春暮後。啼鳥雨晴初。

求總筭訣俗所謂冬至寒食。百五除者也。[编辑]

瑤臺靑鳥報稀年。列嶽雲和斷四絃。鄴下詩成明月滿。飛花减却賣餳天。

卽事[编辑]

後庭列醬瓿。前庭曬新繭。玉黍榦已長。萆麻葉稍展。露頂北牕下。風來泠然善。

代族叔送殷栗縣監。伊大人方牧黃州。[编辑]

竹樓名勝擅西隅。栗口山川更奧區。今日全家道氣並。他時比邑政聲俱。鸞棲共說將雛鳳。鯉對常飛化舃鳧。秪是貧交相送後。歸來怕見鬼揶揄。

雨餘雲容甚奇。眺望久之。[编辑]

今朝忽然有奇事。靑天削出玉芙蓉。世間何山差可擬。東海前頭萬二峰。

前詩想當然耳。余實未見衆香也。仍解之。[编辑]

交臂失之千載遇。目擊未必勝神融。君從靑簡論前古。那見伊人黔晳容。

余嘗劇喜尼父學琴之語。有詩記之矣。今因靑簡之喩。有戚戚焉。遂反其語。而申其義云。[编辑]

菀彼春木芚。誰援我手鶉。去之五百歲。其人曖若存。何者爲此語。西蜀揚子雲。論世而知人。實符鄒孟言。曰余無所識。往籍時披繙。神明忽恍然。躍出行墨間。黔晳與癯腴。黯黯如可看。自信心眼開。誰將今古論。此樂矢不告。此意安得諼。徘徊發孤詠。注目層雲端。

瀑布[编辑]

白雪挂終古。驚雷殷一壑。晩來更淸壯。高峰秋雨落。

雪中。次明律韻。[编辑]

一夜千山雪。寒威逼太空。回風聲更緊。霽日勢增雄。酒憶黨家美。詩憐禁體工。淸遊病眼怯。孤負灞橋中。

楓巖靜齋秋詞[编辑]

霜葉自深淺。總看成錦樹。虗齋坐忘言。葉上聽疎雨。

畵屛[编辑]

山寺江村次第開。漁樵耕牧幾人廻。眼底淸閒皆等耳。豈須身入此中來。

次仲容出賜洞韻[编辑]

弊歲當除夕。羸驂出郭門。寒流經野寺。微雪下郊村。喬木園陵路。危欄駙馬軒。山深行客少。日沒凍鴉喧。霜露方多感。冬春屬改元。歸雲逐我去。洞府作黃昏。

除夕[编辑]

兒童歡喜長年悲。新歲方來舊歲微。數十年前悲者喜。三百日後新亦歸。神奇臭腐自無限。慮歎姚佚何時稀。屠蘇到手莫羞後。醉看兒戲尙依依。

次吳君晦遂燁見寄韻癸巳[编辑]

浮世誰千古。沈痾已十年。嶔崎從寂寞。懶散失精專。濩落安人略。蕭條伐木篇。猶存舊結習。殘帙擁衾前。

靜居非素志。牀簀起無年。斷簡聊遮眼。披繙讀未專。窮愁元骨相。嗜好豈詩篇。秪可論心會。從知勝膝前。

元韻曰。流光忽九月。離別恰三年。素志居須靜。朱書讀得專。永懷淸骨法。應貯好詩篇。莫以一相見。能辭黃菊前。

次君晦山居韻[编辑]

謝施思繕性。睠言巖阿築。積俗負彊圉。心兵無由豁。癯腴迭變慹。盤根勢蹶拔。赫赫望至陽。錮陰會披冽。熒熒宿雲月。齒齒秋潭石。絶利用百倍。流沙詑削迹。平路何曠然。飈輪决泱鬱。化城借暫憇。終期寶山索。方知樾下休。豈直蘭臺颯。子母在所守。神明初瀹雪。歸愚信有術。於焉世紛息。郊原熠燿亂。誰觀正色黑。載魄子珠暖。埋照虗室白。學道辨損益。應寂任下劣。

次君晦貞陵水石韻[编辑]

憶陪先祖出城東。潛叟相逢山色中。擧酒臨流杯映碧。題篇鐫石字嵌紅。憐吾愁疾當今日。羡子徜徉有古風。欲和新詩撫陳迹。情饒感慨語難工。

次君晦漢湖汎舟韻[编辑]

泝洄窮兩日。看盡枕江樓。夕月洲沙出。朝霞岸樹浮。人誰持數罟。子自漾扁舟。愁殺弄珠女。詞源倒漢流。

次東岳集韻[编辑]

競說昇平象。病眸難見之。咨嗟成相賦。太息奉先詩。芳草艾蕭氣。高軒駔儈爲。杞人與漆室。千載共心期。

次仲容曉發韻[编辑]

俶裝出闉闍。縈回木覓路。漸近東湖樹。旁瞻北邙墓。村人多未起。閒忙分去住。片雲含雨意。山翠濕欲注。

次仲容寒碧堂韻[编辑]

鑿翠開朱檻。春風共一憑。回潭偏背郭。石逕好尋僧。秪少漁舟著。何來獨鳥增。且欣諧笑地。京洛舊親朋。

次仲容過飮韻[编辑]

剛制而溫克。詩書蓋屢言。終然榮衛伐。可但性靈昏。競受酲醲蠱。誰鉏腊毒根。新篇卽至論。斯意莫敎諼。

春盡[编辑]

三月居然三十日。汚尊薄酒與誰同。吾人半生疾病裏。今歲一春風雨中。信筆詩成五七字。別枝花飛濃淡紅。裘馬翩翩少年子。應笑昌黎未送窮。

卽事[编辑]

桃花落欲盡。淸酒好誰斟。遊興人多有。惡詩吾自吟。世間軒冕貴。天下利名心。一切付公等。神州愼勿沈。

州名體[编辑]

圖書羅几案。一室未全貧。楊柳當年好。黃花晩節親。廣居閒歲月。苦海杳涯津。活水天光淨。時時淸角巾。

小律[编辑]

騣冠坐夜久。初月度房櫳。肅肅囂塵遠。愔愔靜味濃。几蘧千古意。袖手不言中。

夜雨[编辑]

邇來幾度聽颼颼。雨我公田已麥秋。窶子不勞憂飯甑。高人多喜枕溪流。獨憐病榻眠難著。强索枯腸句未遒。差勝西隣南奉事。衝泥韛馬五更頭。

閒居長句[编辑]

蕪菁花發蝶繞砌。茅棚細雨板扉閉。生涯仰面看屋是。不用肩輿穿北市。十箭平牀容卧坐。東醫寶鑑擲牀左。中庭兒女招伴侶。折草爲髻誇相語。誰言孤廓無我友。月季一樹眞耐久。我不能爲隱淪子。嵁巖之下石礪齒。又不能爲時世態。旗纛在前駟馬載。淡兮無味聊可好。生老病死任顚倒。鄒魯先生苦纏紆。令我攢眉不自娛。我但牕楞高挂足。布枕風凉竟日宿。

夢中作[编辑]

檢制山花十里香。不敎淸氣到咸陽。村家見慣渾閒事。鵲尾濃煙訝許狂。

趙舍人大壽山居用圭菴諸公韻[编辑]

檐雲階水舍人居。紫閣峰前松檜疎。試向巖阿草玉露。何如禁省拖銀魚。乘除相逐眞疑夢。行止何常且信書。先輩分留餘物色。時將吟哢管淸虗。

聞笛[编辑]

空齋寂歷中宵冷。鳳吹誰家嫋嫋聲。病枕夢回無意緖。蘆簾風動月分明。

聞蟬[编辑]

碧樹繞我居。枝葉交牕軒。嘒嘒抱葉聲。遠近樛枝顚。朱火甫滿盈。不謂遽寒蟬。試檢授時書。今朝立秋至。掩書忽凄其。流光豈暫已。春夏旣如此。秋冬亦如此。今歲如此去。明歲無參差。百歲盡如此。嚬呻奪嬉怡。點筆語無序。擲筆不復知。

元參議聖兪以下三首。代家君作。[编辑]

辭采剩追長慶麗。風期堪挹紫芝尊。丹鉛筆下新功富。簪紱班間古貌存。名姓定留文藝傳。是非誰擅月朝言。漢家他日求遺草。側理知須費萬番。

權生內輓[编辑]

梁鴻雖不遇。宜家差可慰。如何閴中闈。柳池戒朔吹。丹山三鳳雛。異日虞庭瑞。千載龍駒土。不盡攀栢淚。

李參判[编辑]

竹馬交馳白麓邊。士安兄弟幾周旋。存亡四紀豈堪說。老大二人眞可憐。君貴正期廊廟上。我衰今哭寢門前。琶潭結社空成約。愁絶斜陽獨放船。

雜著十首[编辑]

狂伯贊[编辑]

東國有人焉。幼而病狂不瘳。十數歲卒以死。未病無所好。顧好書。病久問以天地日月不省也。取殘編。逼其眼。未嘗不廓然而闢。渙然而合。頹然而忘。如河之决而江之出峽也。如氷之迎春而釋也。如鯈魚之泳于淵而不自知其適也。未死數歲。謂古人之面可識。不徒識其心也。古人之言可行。不徒誦數也。天下可治。治吾心也。欲治天下而不本乎心者。皆狂也。聞者大笑以爲狂言也。作狂伯贊。贊曰。

古之狂者。有酈食其,蓋寬饒,杜甫,韓愈。彼皆得狂之糟魄耳。猶烹于齊。剄于漢。流離于蜀。擯于陽山于潮州。况擷其精而挹其液者哉。噫嘻。維千萬年。吾其爲狂伯。而四子者。其侍吾側乎。

李左伯匡輔佩囊銘[编辑]

佩之容臭。括之無咎。唯其自守。是用大受。

金參判曆法辨辨[编辑]

禮曹參判金公始振伯玉曆法辨曰。近日所行時憲曆。與舊行大統曆法。大有不同。舊曆則以一日分百刻。而新曆則分一日爲九十六刻。舊曆則一月節氣皆得三十日五時二刻。而新曆則近北至前後若干月。或得三十一日有餘。而近南至前後若干月。或得二十九日有奇。舊曆則自立春至大寒節。盡爲三百六十五日三時。而新曆則自今年立春。並計明年立春候至之刻。爲三百六十五日三時。此其不同之大略也。舊曆。皆用古法。考之於尙書期三百章諸儒之說。皆脗合無差。而說者謂舊曆亦有差誤。必其測候之術旣廢。不能立歲差以退之。只遵死法而布筭。以致分數之積差耳。然愚未解曆法。未知所差者幾分也。且以新舊曆不同之處論之。以一日分百刻。雖是古法。而十二時分配八刻之外。餘四刻則每刻分之爲六。作二十四小刻。分配於每時初初正初。其法固零碎而難計矣。新曆則分一日爲九十六刻。而十二時各配全八刻。布筭簡易而無害於事。新舊曆同不同。不必是此而非彼也。至於十二節氣長短之不齊。實爲無據。夫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分之爲十二節。又分之爲二十四氣。長短平等理。不可易也。晝長則夜短。夜長則晝短。何可以暑日之紓。寒日之促。而節氣隨之而不齊耶。此新曆之說爲不通也。然分刻不同。而不過差之一日之內。則甲日固自爲甲日也。置節不齊。而不過差之一歲之內。則子年固自爲子年也。若乃立春之每進一刻。其弊將至於四時易而人事廢。六甲紊而天道乖矣。豈不大可寒心哉。夫天與日周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爲一歲。假如前年正月甲子日子初初刻。爲立春。恰周六甲子三百六十日。又加五日四分日之一。至于第七甲子之第六日己巳寅正四刻而一歲告終。直至卯初初刻。而乃置今年立春者。是其常也。今新曆則不然。於舊歲告終之刻。而已置新年立春。是前年所得爲三百六十五日二時七刻。而未終一刻。入於今年也。今年未終而又如是。明年未終而又如是。積之至於九十八年。則當差一日矣。一日之差。固不足言。積之不已。至於二千九百二十二年。則舊歲小寒爲新歲立春。而冬之一月。變爲春矣。又積至於一萬七千五百三十二年。則舊歲冬至。爲新歲夏至。而冬夏易置矣。又積至於三萬五千六十四年。則癸亥立春。爲甲子立春。而一歲全縮矣。噫。此何理耶。夫花開爲春。葉落爲秋。換時之政。此足爲候。而少昊鳥官。曆正鳳鳥氏以下。分至啓閉。各有司職。如此其重矣。堯舜之在璿璣玉衡。以閏月成歲。如此其勤矣。是以。先王之治曆明時。意非偶然也。至于今日。將不免於四時易而六甲紊。此有天地以來所未有之大變也。其無亦氣數之使然乎。大抵舊曆旣不免差誤。而新曆始出。改置立春。意謂舊差得正也。今觀新曆於其法之不可易者。猶且乖舛如此。其壬辰立春之進退。恐不但舊差不能正。必當失之尤遠矣。爲今之道。且置二曆之同異。莫如測日景而定之。我國之西海。卽中國所謂東海之東涯。去日入尤絶然。嘗登海上高峰。見日入之狀。正如懸鏡沈水。稍稍下沒。所餘者僅如柳葉。而世界猶是白晝。及其頓沒。則天地斗暗。不辨咫尺。不如他處之明暗有漸。若東海則去日出最近。新羅屬縣之以迎日爲名者。蓋其寅賓之地。比於中國之明都。固爲勝之。朝鮮爲域偏於東隅。其於二至長短之晷。似難爲準。而二分出入之景。則猶可測而知之。誠能廣集博識之士。候測二海之瀕。從古法而改正焉。雖有不中者。蓋不過秒忽之間耳。豈若所謂時憲曆者之矯誣上天。悖於理而不可行哉。間者。忝直玉堂。見歐羅巴地方人利瑪竇者所作堪輿圖。其說以爲地形如毬而浮於空中。處於下者與處於上者。對踵而行。南行漸遠。則見南極之出。亦如中國之見北極。而北極之入。亦如之。又自言其躬親見之。以證其言之信。夫與中國之人對踵而行。則是其足固倒附於地矣。其建立屋宇。安置器物。必皆倒著。而汲水焉倒盛。懸衡焉倒垂。天下其有是理乎。而言之者。敢發諸其口。聽之者。至筆於書鏤之板。傳之天下。而莫之禁。蓋不待虜酋之陷燕都。而識者固已卜中國之爲氊區矣。彼所謂時憲曆者云。是西洋國人湯若望者所造。蓋其人亦利瑪竇之流也。朱氏之末。道術不明。邪說肆行。若利瑪竇,湯若望之類。得以售其誕妄無理之言。有王者作。此輩在所必誅。奚但先時後時殺無赦之比哉。由宓羲至于文武。幾箇聖人制作之。自唐虞至于宋明。幾箇術士推步之。守一法而不能變者。以其有不易之理也。今也不究理之有無。不問數之合違。而唯誕妄焉是喜。行其術而不疑。是削髮左衽洪太施兒之子。聖於羲軒堯舜。而侏離重譯之湯望。賢於大橈容成也。嗚呼。其亦舛矣哉。

君子師古而貴諸夏。非有浮慕也。爲其善之聚焉。不曰舍是而無足取也。蓋唯其善者。從之耳矣。如金公之言。凡商周之下。嵩洛之外。擧皆泯泯惛惛。拋擲埋沒焉可也。夫如是則象數性命之辨。多出六藝之後也。日本之刀。安南之角。西洋之靉靆。實衣履天下也。皆將揮而斥之而後爲得歟。不然。何獨疑於是哉。夫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日與天會之期也。二十四氣者。隨其運行之度而爲節焉者也。故日之在極南。冬至也。在極北。夏至也。自南而北。自北而南而中焉者。春秋之分也。乾坤易簡之理。如是焉止矣。在昔中國治曆之說。果有出乎是者歟。然其自春而秋也。每遲而不及。自秋而春也。每疾而過之。餘節之傅於其間者。隨而紓促焉。此固不期然而然也。乃舊曆。春分後天幾日。秋分先天幾日。實墨守一時之法。而不知合變之宜也。二分之所以爲分者。以其晝夜之平分也。今徒循筭數之均整。而不恤天時之剌謬。則焉往而非分也哉。先時後時之誅。將惡乎施而可歟。語曰。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欲强而齊之得乎。此其說之惑也。大統春分前二日晝夜平秋分後二日晝夜平。若一歲之進退。係乎二至。猶屋之有楹也。車之有輪也。立春者。楹外之檐也。輪旁之軸也。楹已定矣。輪已合矣。檐之廣狹。軸之長短。使有尺寸之損益。庸何傷乎。借令爲新曆者。置立春於冬至之前。則誠有駸駸然失歲之憂矣。然是乃檐入於楹也。輪越乎軸也。乖盭敗壞而不成歲矣。尙何論得失乎。行之一歲。而立見其不可矣。又何逆計千萬歲之後乎。况其進一刻者。特當年之立春耳。他歲進一刻二刻者有矣。退一刻二刻者有矣。游移前却。視天節度。未嘗有適莫也。乃考之不詳。輕於立論。而反以膠柱刻舟求之可乎。此其說之疎也。且謂迎日勝於明都。難準二至之晷。可測二分之景。尤所未喩。夫二至之難準也。豈不以地偏東隅。日車易西而然耶。然則。當二分而地自若也。未嘗西移也。日之易沒。何異於冬夏哉。猶欲候測而改正者誤矣。蓋節候之相嬗。晝夜之相推。亶在乎日行南北之次舍。若東西之出沒。當以王仲任所謂日入西方之時。其下之人。亦將謂之爲中者爲正。豈以地之在東在西而伸縮晷景也。此周髀之所以絀於古。而渾天之所以度越諸家也。公知花開葉落之爲候。而不察日行之眞足以考信。不幾於見其影而遺其形乎。至於地球之論。殆類鄒子之不軌。非所質言。然直謂斷無是理。以卜中國之淪胥。氣數之大變。蔽之以誅絶之罪者。亦未之思也。今試仰而觀天。則北極之出地也數百里之間。已不能無差。若漠北交南之差。乃至五十餘度。唐元之書可考也。兩地之人。雖不至對踵。亦必俯身而側足矣。其屋宇器物。雖不至倒著。亦必欹斜而不安矣。然而未聞其然者。何也。有雞卵於此。懸之於空。置蟻子其上。則固能緣而倒行於其下矣。蟻知緣卵而行而已。又安自知其倒也。生人之眇小。厚地之博大。不特蟻之於卵也。大氣擧之。元化驅之。夫孰能知其所以然乎。沈存中有言曰。自安南至岳臺。纔六千里。而北極之差。凡十五度。稍北不已。詎知極星之不直人上也。夫謂北極直人上。則南極之如之也。不待利瑪竇之目見。而可以理推也。今斥其說之不足。復以虜酋之陷燕。爲收司之案。然則徽欽之北轅。亦由沈括之一言乎。明之末葉。道術誠不明矣。邪說誠肆行矣。然其所由來。遠矣多矣。識者可以屈指而計也。今乃以出於夷裔。適會叔季。遂一掃而歸之於時憲曆。越哉。其爲言也。且授時之成。實在元人。而公信之矣。韃靼女直何擇焉。元郭守敬造授時曆。明初用其法。而改其名曰大統。又謂伏羲宋明一法不變。然疇人失傳。已自夏商。歷代改曆。不翅數十。誠不知其何說也。惜乎。來者公不及見。使至三萬五千六十四年。而許多積筭。盡墮空虗。則庶解天傾之憂矣乎。

西洋所謂天主敎者。頗行於明季。蓋自古流傳西域者。然其術甚淺。不出鬼道。亦無大悖。當時從之者不多。又乏文章之士。爲之緣飾鼓舞如佛氏者。想當衰熄也。

題近思齋逸藁[编辑]

近思齋偰公遜後孫瓘。居淳昌。藏逸藁刻本小冊。上纂修廳就錄。此本下方題曰。書寫別將成均生員男偰慶壽。洪武五年十月日刊行。慶壽書倣柳誠懸。不甚精也。後二十三年乙亥。以校書監。奉敎書天象圖記上石。用晉法更遒。辛卯十一月十八日。對原本讐校。

題車原頫雪寃記[编辑]

此書。辭理鄙疎。事實矯妄。望而知其僞也。車天輅薄有文藻。殆不至此。蓋其父軾。或其先所爲耳。託成三問等奉敎注。葢車氏後孫僞爲之。以張大其譜牒也。

題東國名山洞天志[编辑]

許筠取道藏諸書。蹈襲粧撰。以成此書。如高位杰,乙支䵎。暗影東明文德。而䵎,杰又梁四公之名也。餘皆類此。序跋並僞。智光趙玄之輩烏有也。

題虗菴集[编辑]

虗菴公之爲人。卓犖邁往。有高情遠識。不肯留心細故。集中往往有疎謬。如引党太尉銷金帳事。而作項家。因党項蕃部而錯記也。和梅溪韻飛揚之揚。押以穿楊。亦失之。詩亦淸警奔放。而未嘗加意硎礲。與翠軒,忘軒專門之學異矣。

題尙友堂集[编辑]

許忠貞公詩。沈塞老鍊。有盛世音。非拘拘聲色者可及。此集蓋後人裒輯題詠。未爲全藁也。癸巳五月十九日。

端居日記[编辑]

壬辰七月一日。讀三國志。劉司馬傳。五人俱以刺史有能名。故合傳。楊沛起瓜牛廬。居止其中。焦光亦居瓜牛廬。似是今俗所謂窨也。瓜牛。卽蝸牛。見校書館新印儷文集成。選輯頗精。然作者例皆書名。而多以字爲名者。如石敏若,陳履常之類。敏若。名𢘅。履常。無己別字。殊有不讀書之恨。

二日。選竹堂集。看古詩句圖。梁末陳隋之作。回視宋齊諸人。聲調洪纖。逈然不侔。恰似晩唐之於盛唐也。季同弟處寬小名讀陳風。爲檢夏南事。披左傳。偶見鞍之役。韓厥及齊侯。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羣臣。爲魯衛請。蓋當時之俗。動以禮際。辭令相尙。雖在戰陳。猶然。如樂伯獻麋。郤至免冑。亦是類也。史記齊世家。載此事。而曰戲之。司馬遷未詳前世事情。而臆决之也。遷嘗論五帝世系曰。非好學深思心知其義。固難爲淺見寡聞道也。猶不能充類如此。况後之人乎。

三日。無事。

四日。得見人家舊官案。南以恭爲吏議。洪履祥爲大成。朴震元,李爾瞻,慶暹,朴楗等。爲承旨。張晩按北關。李廷臣按嶺南。似是穆陵末年。又似光海初。要不出丁未戊申間也。考之。爾瞻之堂上。在光海後。

五日。校家集疏箚第五冊。

六日。選初菴集。君澤精雅簡練。晩節頗自放。元澤磊砢勁渾。元澤故當優也。文亦不失爲作家。特跌宕詩酒。年又不永。未遑深造耳。

七日。看蘇詩。

八日。無事。

九日。看法書苑。歐陽公趙明誠諸書。雖間不免傅會之失。其搜索探討之功。亦勤矣。覽之。令人開發神明。如見三代。不必求其器也。古鐘鼎之文。皆畫如柳葉。說文所載古文亦然。蓋夏商以前。猶不拘拘於點畫。信手揮撇取作字而已。我國崔孤雲眞鑑禪師碑額。用古文。字畫倣此。自大小篆出。頗趨精工。始類玉箸與古異矣。岣嶁禹碑。宋末人因韓,劉詩僞爲也。强作菌蠢膨亨之狀。不成字體。如折字作木傍之類。其文尤務艱澀。而乃反淺拙可鄙。如以此忘家之類。末端右帝禹刻四字。作隷書。蓋與篆文一手也。許相文父之篆。亦奇矣。世人於異趣者。必事事而剽剝。雖末技。亦不欲許與。良可笑也。後代自有公心明目。誰肯自塞其聰明而唯汝之褊心是師乎。許篆不難於蒼古。而難於整健。學者但摹畫剝落之體。固可厭。遂欲以此而抹摋之者。有挾雜而無知識也。今之草隷法唐宋者。並其字㨾匾長。點畫繁省。而效之好奇者。邑里官爵。必用古號別名。不彼之斥而此之攻服乎。

十日。看明谷宇宙圖說。小處或有疎失。而儘精博。

十一日。見嶺南新刻農巖集序文。刊去詆訾韓,歐語。蓋亦自知其無倫也。許筠,李敏求始學嘉隆詩。而未備。瑞石兄弟文之以騷選。金昌協輩又參之以唐人古詩。遞變極矣。末流漸浮怪。衰相已見矣。金詩視其弟筋力不如。亦頗雅靚。卽其所就而篤論之。大金婁江之苗裔。而小金竟陵之流亞也。婁江非無佳處。細看只是結撰工美。不見神采流注。竟陵境僻音哀。虞山之掊擊雖過。槩自取也。王,李之波東漸。學詩而兼文者。上數子。專學文者。月汀,玄軒,淸陰,汾西,東淮,春沼,息菴也。谿谷亦略有染焉。兩金輩後出轉黠。稍聞中土之論。頗諱淵源。要不出其圈䙡也。詩主氣。文主體。我朝中葉以上之文。以不知體製。終不敢擬中國。國初尹淸卿,南景質,六臣,徐成諸公。縱乏宏博深湛之致。猶可謂館閣體。金濯纓聲震一世。觀其集。辭俚氣麤。散雜無章。他無論也。尹,申之後。始知藻繪琢磨。浸以精好。名家如谿,澤。及近日李西河。不必學明。而實有所以然者矣。余嘗謂王,李之禍。中國大矣。而在我國。則有破荒之功。宜尸而祝之也。然近日詩學。已有拖帶矣。中古金慕齋,柳西厓數公。可謂雅馴矣。然亦隨其人耳。非有意於文也。西溪之文。殆可鴈行八家。而如介甫,子固。疑若過之。許眉叟雖非適時。其雅質高簡。豈不賢於王,李之浮浪乎。詩則金昌協雜識之論得之。蓋詩是歌謠之流。容或直抒天機。不假服習故也。然東溟之所以獨出。亦其氣也。乃反以思致姍之。得其一而遺其一也。雜識謂穆廟以後不及曩時。王昌齡詩。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靑楓白露寒。元美謂緩字隨意字。是字眼甚佳。蓋緩舞所以留客。而寒露。又如李白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天山三丈雪。不是遠行時之類。故曰隨意也。金詩曰。一杯更緩驪駒唱。隨意西樓斗柄垂。夫斗柄西垂。則夜闌矣。是促別也。何曰隨意。若謂斗柄。猶未北轉。尙可團欒。則晦拙不成語。但知偸取字眼。全不曉神理。眞膝甲賊也。

十二日。看類編西征錄。令人有杜紫薇樂遊原上之感。

十三日。無事。

十四日。讀劉夢得楚望賦。閎深軒昂。近蘇子瞻。不但如子厚之幽怨精緻也。子瞻曰。柳子厚,劉夢得。皆善造語。夢得云。水禽嬉戲。引吭伸翮。紛驚鳴而决起。捨采翠于砂礫。妙語也。語在此賦。又跋姜君弼課冊云。雲興天際。歘若車蓋。凝矑未瞬。瀰漫霮䨴。驚雷出火。喬木糜碎。殷地爇空。萬夫皆廢。懸霤縋綆。日中見昧。移晷而收。野無完塊。亦賦中語。想深喜之也。又讀蕭穎士宜城賦。叙天寶之亂曰。時平無直躬之吏。世亂無死節之帥。其所由來者尙矣。不其哀哉。爲之三復咨嗟。

十五日。校疏箚第六冊。未訖。

十六日。讀朱子別集。

十七日。選學音集。詩殊醇雅。雜文及秋堂小錄。亦可讀。其論音律。余不能識。大抵務思索而有自得者也。石潭日記。言尹春年誕妄。極推金時習。至謂不見聖人。則見悅卿可矣。其所取乎時習者。皆諺傳荒怪之說。實非時習所爲也。今觀集中。序梅月遊關西關東錄曰。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若悅卿者。可謂仁智者歟。余之生晩矣。旣不得見孔子矣。得見悅卿足矣。旣不得見悅卿矣。得見此錄足矣。日記之說。蓋因此而作。而甚失本指。又記梅月事末云。世以先生爲多幻術。能驅役猛虎。變酒成血。吐氣作虹。邀請五百羅漢。亦不可盡信。以此謂好怪。亦寃矣。

十八日。校疏箚第六冊。訖。

十九日。無事。

二十日。讀擊壤集壺谷漫筆。稱宋龜峰以擊壤之理學。兼盛唐之風韻。仍擧花欲開時方有色。水成潭處却無聲語。今見此在邵集。但二句互換上下。且有數字之殊耳。

二十一日。看淸陰集。淸陰之妾。邊良傑之女也。良傑者。宣廟末以捕盜大將。治臨海殺柳煕緖獄。得罪。子潝與平适亂策勳。庶子溢。光海時。爲玉江萬戶。被李贊畫時發斬之。淸陰銘良傑曰。牧濟州也。半刺由天官黜補。相爭不平。以此平生屢躓云。半刺蓋金緻。緻之黜。在光海初。邊以庚戌卒。其間僅一二年。謂之平生屢躓。殊非實狀。

二十二日。讀南史柳元景傳。

二十三日。看經世書。據邵伯溫說。觀物內外篇。當在經世末端。爲第十一第十二。所謂邵子全書。編次多錯。宜正之。且旣有觀物篇。又有觀物內外篇。名號相亂。恐先生未及整理也。

二十四日。看歷代總目。書尤展成反恨賦。

二十五日。無事。

二十六日。看丹鉛錄。

二十七日。讀淮南子。漢書淮南王傳。稱安喜鼓琴讀書。今觀脩務訓云。閒居靜思。鼓琴讀書。追觀上古及賢士大夫學問講辨。日以自娛。蘇援世事。分白黑利害籌策得失。以觀禍福設儀立度。可以爲法。則窮道本末。究事之情。立是廢非。明示後人。死有遺業。生有榮名。如此者。人才之所能逮。然而莫能至焉者。偸慢懈惰。多不暇日之故。此與史合。蓋其生平問學頭腦也。後之陳思王。亦是類也。此書大意。秪是老莊之注疏。淮南能言之耳。夷考其行。不翅適越而北轅也。然立論精切。有警動人處。人間訓。秦知築脩城以備亡。不知築脩城之所以亡也。脩城。卽長城也。避厲王諱云。然俶眞訓。形傷於寒暑燥濕之虐者。形死而神壯。神傷於喜怒思慮之患者。神盡而形有餘。故罷馬之死也。剝之若槁。狡狗之死也。割之猶濡。是故。傷死者。其鬼嬈。時旣者。其神漠。是皆不得形神俱沒也。此論甚精。可與朱子論鬼神之說。參看。伯有事亦其鬼嬈之效也。覽冥訓。論雍門之琴曰。精神形於內。而外諭哀於人心。此不傳之道。使俗人。不得其君形者。而效其容。必爲人笑。後之爲詩文學古者。唯不達乎此也。主術訓。非澹薄。一作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衆。非中一作平正。無以制斷。又曰。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員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後人引之不全。又小異故備錄之。原道訓。無形者。物之大祖也。無音者。聲之大宗也。其子爲光。其孫爲水。卽邵子所謂火生於無。水生於有也。莊子曰。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大小長短脩遠。其語不了。蓋有缺文。原道訓。用此而下曰。各有其具。萬物之至。騰踴淆亂而不失其數。必是本語長短脩遠。改作脩短。亦避長字耳。莊子漁父謂孔子曰。子審仁義之間。察同異之際。觀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之節。而幾於不免矣。林希逸謂此皆爲人而非爲己。所以不免於四謗。西溪謂此其所以致迹與影者。道應訓曰。聖人審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宜。理好憎之情。和喜怒之節。夫動靜得則患弗遇也。受與適則罪弗累也。好憎理則憂弗近也。喜怒節則怨弗犯也。今詳漁父之意。蓋告之以脩身守眞。用於人理之方。知此則知還以物與人矣。非謂孔子有是而譏之也。淮南實得本指諸說。因仁義及不免之語爲解。然其言仁義。使之審察同異耳。非以是爲準也。不免似有脫誤。讀者熟玩上下文義。當自得之。

二十八日。看東國歷代總目。高麗恭愍王遇紅頭之亂。南奔次臨津。顧瞻山川。謂李穡曰。風景如此。卿等政宜聯句。眞梁元帝之儔也。牧隱文云。元巖之會。玄陵避寇時也。曲城命工作圖。使子廷秀攜以相示。予觀山野樹林掩映氊廬宛然在目。而諸老讌集。其旁風彩。足以鎭一時。而聳動後世焉。曹伸嘗譏之。觀此可謂有是君。有是臣也。

二十九日。看西厓集。我國經世之文。當以西厓爲第一。辭氣甚溫潤。議論甚精覈。裵三益碑。有情景最好。但不著其名。可疑。懲毖錄。本是略叙事情。詳載文移。今只刻叙事而刊落文移失之。終天永慕錄。述先德。亦殊可觀。不載集中。公當龍蛇俶擾之際。爲國宗臣。綜理精密。酬酢敏給。未有能先之者。設施有緖。困於譏讒。家食十年而卒。惜也。然好惡不無偏係。言議或有俯仰。此其所短也。

三十日。讀唐詩品彙。韋蘇州云。悟澹將遣慮。學空庶遺境。積俗易爲侵。愁來復難整。柳儀曹云。世紛因事遠。心賞隨年薄。默默諒何爲。徒成今與昨。此吾數年活計也。嘗自有詩云。危魂孑若風苕雀。幽魄攌欺全反如貳負尸。此吾病之證候也。謝康樂云。拙疾相倚薄。還得靜者便。又云。宿心漸申寫。萬事俱零落。此吾所以行乎患難。而自得焉者也。

余病目病心。患不能絶思慮。捐書冊。遂日記所事以自觀意。上無而賤有也。然歷數三十日。無事僅六之一耳。人之好躁而不耐靜。固如是乎。彼洶涌於名利之域者。又何誅焉。八月一日。志。

莊子天下篇解[编辑]

皆以其有。爲不可加矣。

各矜其所有之道術。以爲不可加也。

其明而在歷數者。

禮之等差。樂之聲律。政之典章。刑之律令。星象卜筮醫藥百工。皆是也。

以巨子爲聖人。皆願爲之尸。冀得爲其後世。至今不决。

如後世禪家南北宗之爭衣鉢也。

雖枯槁。不舍也。

言其道雖偏於枯槁。亦不可全舍也。

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也。

其學喜論人之心體。明其情欲寡淺。爲禁攻之本。曰此是人心本然之行也。

知不知將薄而後。隣傷之者也。

謂當以不知爲知。若迫於知。則近於傷也。

常反人不見觀。

其道務歸於人之不能見觀之地。所謂莫之是莫之非也。

關尹,老聃,莊周。

觀其叙。關,老及自己。雖不合於古人之大體。殆如釋氏之敎。外別傳。逈非愼,墨諸子之倫也。微意蓋如是。

其應於化而解於物也。其理不竭。其來不蛻。芒乎昧乎。未之盡者。

謂其道之應於化而解於物者。其書不能盡之也。

惠施多方。

漢書謂賈山涉獵。不能爲醇儒。惠施多方。亦此類也。又不及得一察者。

天地其壯乎。施存雄而無術。

皆惠施之言。謂天地壯矣。吾特推明其雄壯者耳。非有他術也。

充一。

卽嚮諸子之得一察焉。以自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