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岡先生別集/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寒岡先生別集
卷一
作者:鄭逑
1680年
卷二

[编辑]

與徐行甫思遠[编辑]

逑加老增衰。病進學退。撫躬茫然。向故人無說可道也。十四篇之書。此中二三後輩。初似有意。旋因各有私故。寥然無一相聚之音。却是老夫無足取信而然。側聞門下諸賢。將銳意講磨。不覺令人想慕而愧歎也。切祝若時珍嗇。益懋進德。不唯加工於坤之六二。亦願留意於六四如何。

歲旣新矣。春又回矣。惟德業有相。萬福俱膺。欣賀之至。豈勝故人之情。鄙人旣虛負七十年光陰。又增一歲。尙作泛泛之人。撫躬回首。眞心悲歎。何可已耶。不知如老兄相愛之深。其將何以見敎而見警也耶。至誨之辱。敢不虛心以竢。願有以不遺。而毋惜嚴辭猛鐫也。無任懇跂。

春暄益暢。伏惟靜養有相。動止增勝。傾仰之懷。願奉之情。計日益加。僕僅扶衰悴。此江山此景物。莫由與朋友共之。獨自盤桓。孤懷倀倀。小車乘興。安得不爲之跂切乎。

答徐行甫[编辑]

小春新梅。投來寒齋。奉披淸札。馨香滿鼻。欣悉霜寒調護有相。學履冲迪。感慰之至。無以爲喩。逑瘀血流注。日事疼痛。尙未作山中之人。常伴枕席。憒憒無足言。前荷惠寄。武夷志披閱。想像如親躡大王玉女之間。如冒接林袁之餘韻。呻吟之中。常用自慰矣。今者又得梅兄不鄙來訪。暗香疎影。氣味相合。病中感幸。誰與告謝。所恨不得吾兄之辱共之焉耳。賤疾近若向間。當奉兄入山。獨酌舊釀。懷我故人也。

曾聞貴邑通讀。如不免中廢。今有重申之意。甚盛甚盛。鄙人舊於此州。亦嘗妄作矣。旣廢之後。不敢更作者。實亦有微意。今亦煩不敢奉究耳。但此間數三後生輩。欲一遭爲聚講十四篇之書。亦未知果遂所願。而又能究竟否耳。大槩如老僕者。自廢書冊已久。兀然爲庸。病人又何暇望及後生朋友輩耶。呻吟之餘。只自愧悼而已。

仁里諸賢。新開盛講。甚可歎尙。吾邑後輩。漸就解弛。當不免旁觀之所詆矣。祇可愧爾。

偕二三冠童。諍坐高峯絶頂上。領得烟雨變態之狀。亦未必不爲人世難得之奇賞矣。第僕不免爲數椽宂役所縛。不能追隨共樂。爲之愧歎。奈何。兩童子欲冒雨以進。而林翳鬱茂。穿歷艱苦。請其姑止。以俟日晴。代遣白足。幸惟寬諒。

百樹淸香之下。偕我良朋。沈吟巡繞。此豈亂離後易得者。實亦難忘之盛事。但恨還駕怱怱。不可得以奉挽焉耳。梅律奉賜吟詠。不覺肝腎生香。姑留以俟面還。頃於梅未落之時。及見新月。雪蕊增潔。淸光擁馨。孤坐夜深。不禁懷人之思也。

答任卓爾[编辑]

昨因令姪來訪。仍奉盛札。欣悉近來天寒。靜養萬福。想所造亦日益深。感慰可量。僕衆怨羣謗之中。扶病僅支。氣象憒憒。他百皆不足道。人之有言。無非在我致得。直須自反深省。內訟而已。豈宜較量彼此得失。有所不平之意哉。來書所敎。無非相愛之至。而但少些深警切責之意。恐欠朋友相勉之道也。如何如何。每念左右好學之篤。求進之誠。未嘗不感歎而起懶也。謬詢一紙。留俟少靜未間。切祝調護益珍。

每見惠書。每有晩悟篤學之意。其視早有志老頹闒者。其如何哉。每不勝欣慕之至。仁敬兩錄。寧敢慳焉。早晩當一奉示。李先生禮疑答問。粗已畢寫。而類多乖舛。亦不無疎漏之處。似不足示人。奈何。先賢諸碣。關東地誌。果皆來在。而碣則未軸。誌在藁。皆不足播諸人眼矣。南丈禮裒時。無欲還之意。還亦自有人可專。不必奉勞盛伻之遠將也。

千里盛札。忽墜弊榻。急折疾讀。蘇感何勝。謹悉天寒。靜攝有相。味道益勝。尤甚欣賀。鄙人抱病杜門。日惟憒憒。只覺衰敗轉加。他不足言。每承謬問。不免妄報。常恐獲罪於知禮識道之君子。而頃者百餘之問。忽又驟至。展閱茫然。迨不知所以辨白。故不勝羞悶之私。敢陳分疎之辭。今者果蒙惠敎。不恕譴誨。不一奉讀。慚悚尤不知所謝。前留盛詢。謹置之巾篋中。近因寒疾久滯。且有進箚待命之事。不能暇及於細究矣。當竢春開日溫。謹奉詳而隨賤見錄報一二也。幸有以寬諒而不甚罪焉。則不勝幸甚。

前後謬問。積而成軸。緣病且多事。又緣身與書冊。每相各處。有不得輒考。因循遷就。累歲闕報逋慢罪深慚悚無裁。玆不免强留來使。至於三日之久。而新居僻阻。又無朋友之助寫。艱成草報。字不如樣。想有多未曉見處。豈合奉掛高眼。益增愧惕。無已無已。其所見矇謬處。想蒙矜原。不惜一一回誨。無任拜籲懇跂之至。

逑四載沈痼之疾。轉益加苦。雖幸一息尙存。而元氣之敗。則有不可道。閉門昏呻。唯床蓐是守。他何說哉。書冊之功。全抛已久。本原埋沒。如鏡塵昏。顧省初心。未嘗不喟然太息耳。今又感冒日久。喘痢交發。憊臥痛楚。尤無以自振也。今承惠敎。且奉李君。蘇感雖深。而不能開張談說。益加浩歎。兩度問目。雖不敢又負。略塵其下。而廢學之久。言何或是。唯在高明酌處而已。

逑經年沈痛之苦。不足言。眩暈膈痰。交祟互盛。豈八十衰老人所堪支。吾病旣如此。而自不揣死期。深以得見禮說於旣燬三載之後爲幸。方謀謄本。措得紙筆。分諸士友而請寫。此又豈濱死隣鬼人所合經營事乎。亦竊自咍焉耳。欲資老兄分笑。謾幷及之。想一哂之餘。應憐愛書膏肓之癖。有甚於中風危篤之候矣。何由一奉相對敍說。而一慰一笑也耶。

答孫幾道處訥[编辑]

阻隔風采。歲月多矣。懷想之私。豈勝仰喩。汝退之來。竝對令季。又展佳緘。其爲欣慰之至。無異接淸眄而消鄙吝也。僕年來昏病悔尤之中。僅保宿狀。自循其中。有何足言者。而忽逢兩君遠來之意。令人愧甚。不敢承當。然自古貴朋友相從之樂者。以其相觀而資吾之不及焉。僕之於兩君。唯是之爲望也。至於來書之所云。則無乃或太過乎。一言之爲不智。君子何獨不戎耶。近與兩君同處。每言及左右。必其有願見而不自禁者也。唯足下勉進所學。以副此間所望爲幸。汝退兩君遠來之意。固非所堪與之同處頗久。實爲愚陋之幸。猶以方玆多事。未得索性講評爲愧。忽又告還。惘悢之至。無以爲喩。每見左右之書。文鋒筆路。凜凜有非拙澁之所測。雖與區區之所習者不同。猶且愧縮。而不敢發一言以爲呈凂之地。至其所以相愛之心。則亦未嘗忘之也。忽承敎責頗嚴。似有不外。而有願聞之意。又令人惶駭怖心。不知所以爲謝。左右之所以爲此說者。其意以爲如何。若果留意此學。實有徇身以事之心。則直可目前做去。不必如此等留難。徒費多說。且古人言之已盡。只須循序用力。不必待區區妄陳。若使先入者主張於中。而內外輕重之辨。終不能無惑。則雖使拙者言之。亦且無益。亦不必妄爲多言。以爲賢者之煩聽也。不審高明以爲如何。且令弟資質。非不甚佳。而今此遠還。實不免垂槖之歎。則惜別之餘。所以爲愧者。又無以紀極也。

與吳翼承[编辑]

秋事已半。餘霖尙苦。爲問雅履何似。傾嚮不已。僕衰病沈呻之外。無話可說。念君適得君碩爲土宰。君於君碩。情同弟兄。義難相負。君碩之政之善。於君豈不有光。君碩或取人謗。而自反而不縮。於君亦豈無罍恥乎。切須隨事勸勉。隨事規警。使君碩之爲政。無一不出於善。亦豈非君學力之所至乎。故吾不勉君碩而勉君焉。惟君諒之。善爲君碩謀而忠焉。

聞近日侍奉平安。且能勤於讀書。頗有進趣。深慰且喜也。逑昏病日增。憒憒無可言也。每念吾弟讀書成立。庶幾不但爲所謂世俗之儒。則其有以仰副先師平日之所望者。當如何。而地遠不得相見。唯切馳情。未嘗一日而相忘。更望益自勉勵奮迅。直以古人之所以學問修身者。爲己任也。千萬是禱。

頃者備邊司抄擇可合守令三十人。君亦預焉。而昨昨政。君拜鎭安。奉先人之訓。懋學於身。遂爲朝廷擢用。其爲傾慰之至。豈但不寐而止哉。當此時事之艱。已奉官守之責。不可以固守。不出此公義也。况上有老人。窮無以養。古人動色之喜。如之何不念。切須速起。上不負朝廷。下慰朋友之望。不任至幸。

冠儀禮賓條。略改以送。然以其本禮此儀未詳。故欲依鄕飮酒之禮。檃栝行之。而終不愜心。可恨。

自去冬。結茅廬於倻川先壠之側。挈家來移。又臨溪縛得小屋。以爲宴息之所。亦有後生秀才輩。時時往來相從問業焉。獨恨君之久不能來也。亦豈非雖屢來學。自覺無所進益。寧不若杜門獨學之爲愈耶。若然則亦自無妨。然深願毋怠加勉。以副區區日夜成就之望也。

答吳翼承[编辑]

垂死病中。獲見千里外平安書。驚喜疾讀。不覺沈痾若痊。每想寂寞之中。惟有讀書一事。未有一毫外撓。亦未必非天庸玉汝。殊用遠慰。

續奉兩書。慰不可言。僕旅病三旬。沈呻日苦。溫旨忽降。撫躬感激。遂此曳還耳。但莫禦愛君之誠。復具小箚。臨行上送。觸犯時忌。罪譴當不細。老病將死之臣。欲以此爲酬報地耳。先生行狀。恐未成於未死之前。常以此爲悶。君須留念。如何。

人來得書。欣悉三加已訖。德福俱新。深以感慰也。吾病日沈悴。昏憒無悰。他亦無可言者。所望於君者。誠非他比。須益自鞭策。立志遠大。一日十二時。常加照省。未嘗少頃刻自懈自廢也。春晩相從。庶幾是希耳。辱書。知已授室。新春侍奉佳福。深慰深慰。且深以學不進爲憂。憂之深則進必力。尤愜所望。然至於涕泣則過矣。夫如是則胷中殊少坦適之趣。不幾於助長者乎。僕憒憒依舊。眞無所進益矣。眞爲可憂矣。

承悉侍奉萬福。力學求進之意。極令人慰賀不已。僕昏倦之外。無可說。作吏無狀。怨責四至。如是而不能去。慙歎不可言。涵養克復之論。深善深善。須加玩索深造之功。以副所望。病夫老矣。學無寸進。唯是日退而已。痛恨而已。

賤箚之上。計日則旣入宸聽。當已半月有餘矣。日俟嚴批之降。而尙未有聞。方日惟踧踖耳。別紙之喩。君言是也。當初不入。已甚不寧。豚兒之被人慫臾。不爲上達。思慮到不得。君以不盡分律之。不亦宜乎。今此再爲。實出於衷情之鬱激。其時羅列左右。號泣而止之者多矣。而爲之不聽矣。竟乃百般奔走中。滯十餘日。至使僕飛書方伯。請其勿撓催送。於是而人言之致有紛紜。何可已耶。蓋其心。卽當初慫臾豚兒輩之心也。蓋知相愛而不知所以相愛。奈何奈何。汝懋則聞因鄭大容疏。已畢廷議。事無可爲云。而尤極遑遑云耳。樟兒則發專使請止於旣呈累日之後。君則發專使請不止於聖批當降之日。遠處之事。宜不得不然。

答李景發天培叔發天封[编辑]

似聞吾鄕人輕信浪傳之談。煽生一種之論。至於黜入鄕境云。其然乎。此習亦行於吾鄕中乎。甚可駭也。景發兄弟。尙不能救耶。吾鄕中誰與誰而爲此論擧此事乎。其不稟於鄕中諸長老乎。遠不能詳焉。他固不敢言。只爲景發兄弟與平日出入吾門下之人。或與於其中。則吾甚憂之。且甚慙也。老夫於星與傍邑。不見黜鄕之事六十年矣。六十年以上。亦未有聞矣。今忽見於諸公。而事實緣我。諸公之心。以爲爲此擧之後。老拙者果能擧面目。自立於鄕中乎。是諸公之黜。在彼乎。在我乎。諸公此擧。爲我乎。不爲我乎。不唯吾面目之無於鄕。兩發之面目。亦何有於我乎。

答李茂伯潤雨[编辑]

狼狽還山。病患爲撓。心緖悶亂。殊無佳况。專价貺書。滿紙懃懇。翫復感荷。如奉晤語。不覺心開而目明也。但僕何能堪見敎鄭重之望耶。秪令人反省慙悚而已。然厚意何敢忘。惟相與勉之無懈。則僕亦敢不益自策勵。庶幾收得桑楡一分之效也耶。

近久不與人聞問。亦未知左右消息。意謂已發京行。今旣四五日矣。玆忽謹奉貺書。備悉示意。恩命又下。馹趨有旨。感慰之餘。又深爲世道有不寐之喜也。此時進退之難。果如所諭。公旣精思而不得其盡善。至於謬詢。况我老耄悲疚中。安能爲左右善爲之謀乎。反覆思惟。茫然而爲之愧歎也。第念公終非不仕之人。前日之不出。只緣一時不得已之勢。且今者旣决赴謝之計。亦將登途。而忽此遭遇。恐不當復拘形迹之嫌。唯在直趨拜命。到彼如有未安之勢。則亦可觀勢而爲之進退。自無所妨。崔申中途之辭。固不必援。亦不當避。惟省其在我者而已。區區之見如是。不知左右以爲如何。自餘所祝千萬自重。以道義自處。俾無一言行尤悔。以副拳拳相愛之望。

漆室之憂。自知誠不足道。而亦有不能自已者。豈非秉彜之本心哉。如有可聞者。便中乞勿惜示及也。只祝若時自珍。盡心奉職。以爲酬報鴻恩之地。不勝幸甚。

近來懷抱之惡。殊無以自慰。豈世間別離之苦。老而愈甚耶。昨者豚兒之進。亦未有一書。蓋書亦別無所言。而無言勝有言也耶。玆奉專人貺書。以道臨別未盡之懷。翫復感歎。益增慰賀。僕窮居無事。唯欲自勉於未死之前。而昏衰已甚。殆不能自振。是用憂懼。如無以自處耳。僕旣無自得之效。爲君雖欲拳拳以盡相愛之情。而亦何能有力耶。然不能自已所以前者之別。亦不免有所云云耳。唯君有以諒察焉。

李馨甫遽爾作古。尙忍聞哉。信實好古。留心此學。後來朋友中寧復有斯人耶。爲之痛惜不已。種不入土。六道皆然。哀我生靈。已不足道。國事將何所底止耶。况回祿之災。不惟都城之慘。兩都與麻浦惠山。皆受其禍。漆室之憂。其何紀極。禮說之寫。不可緩矣。而昨者公所出通文。旣無决末。又不處置。終乃置諸席上而行。僕躬自收拾。一旣失之。一置之冊裏。而忘不更得。近來士友間處事蓋如是。適有叔發歸便。聊用語及。所以警渠。而恐渠不省也。

僕依舊拘病。埋首校勘之役。困苦孤懷。又誰說與。只自任之焉耳。方收入脫漏。又編入各門小敍。所以爲事勞而爲功不易也。承示晦間下山。此役若畢於其前。使君得撫成帙。亦足爲幸事。而唯恐有未及焉耳。

答宋聖遇[编辑]

承惠書。知公携良朋入書院。有講說之樂。欣慰。僕困於宂役。神氣汨沒。遂兀然爲庸人。可歎。刻冊事。初不善料。畢竟致此狼狽。只是鄙人之過也。自謂相知有如吾聖遇者。尙不能使人踏心。公之來院。初是爲校正而來。則自當理會一旬工夫。寧有切急甚於此事者。必欲經還於纔數日之後耶。意者。其亦隣交。勝似文會。私約緊如禮書者耶。行矣吾不敢强挽之哉。鄙人之不見信於朋友者然矣。何獨於公而責之哉。但未知足下之來院也。所爲者何事而去爾。然不敢有所不快於諸賢。直恐院中體貌。由鄙人而多損爾。

答或人[编辑]

謹承辱問書。感戢無已。逑初非有久計。而牽連不能遽去。近忽有中風之候。儻或一夕卒倒。生行死歸之戒。身自犯之。拘羞泉壤。何能瞑目。欲爲生還之計。昨送請罷之狀。但頃日乞由。而方伯溫辭慰諭。不爲快許。今者乞退。恐未卽許。是用憂慮爾。叨冒近半歲。而獲罪於吏民者。已不可勝。今將歸矣。當掩面出境。無復有言話相別者矣。但與吾門諸戚。欲暫會敍而歸。此意如何。明日又欲遣奠於我外先祖上洛公忠烈公之墓爾。

答李君顯彦英[编辑]

曾聞公佐幕關東。念公驅馳之勞。惜我別離之苦。信不能無慮。而古仙區佳麗之地。亦當灑然有出塵之想。不覺令人欣然而起懷也。玆奉辱書。具悉登途已近其日。許身之人。遊宦遠方。亦在所不得已。安用瓢繫固守一陂耶。但念親庭遠離之歎。深用傾仰。

答郭穉靜[编辑]

逑涉春入夏。連被事故。今始入山。似稍寧靜。而老軀怯病。看書未能自力。收拾操存之功。亦頗間斷。深恐如是焉而止。孤負平昔之所以自期。用是凜凜。心不自寧焉耳。左右則旣是霑承恩命。不必自列於靑衿。而鄙意則汝兢亦不須勸起。後生之硬脊梁有脚力者。尙豈無其人乎。

聚後來志學之士。相與講評進修。實建院本意。而寥寥久未有聞。今左右奮然有意。極令人慰幸慰幸。千萬勉之。毋或中沮如何。

答孫季進[编辑]

鷄林累言吾左右之爲可敬。殊有益於講說。甚慰。作吏無與之苦。新契相得如是。甚可喜也。更願益加勉勵。進學鞭策。以厚其根本如何。且勿外學中後生。益敦諄諄之誨。如何。所掌郡懸後學輩。亦時爲之巡講勸勉。毋負朝庭爲遣之意。幸甚。

答李汝懋厚慶[编辑]

思欲與諸賢。講磨舊學。庶幾爲桑楡收拾之計。而新進好學者。固未得見。昔時相從之輩。亦未有不汨沒而安於自畫。此令人意思不佳。殊未有以自慰。可歎可歎。

汝濟衝風雪遠來相訪。留數日晤語。且得見兩君書。披翫感荷。其所以慰山中寥落之懷者。爲不小矣。第惟老夫。元氣之敗。比來轉甚。恒事呻痛。或至如不能終日者。其於書冊之役。亦不能自盡其心力者。其於收拾桑楡之計。何如也耶。秖劇憂懼。殊無佳况耳。想公等不能擺脫舊習。不免悠悠過了難得之日子。爲可歎也。振奮自力。更加自新也。

近思通讀之議。頃發於後生諸君。頗皆以爲好事。而科試之前。何暇爲此等事。似當待過試之後。而亦未知果有能擺脫而來與之相從者否耳。曾因書偶及。亦似非無意者。而公等不免爲宂務所縻。亦恐此處諸人之不能擺脫竝然耳。

禮說。幸已寫訖。而群聚荒茫。舛錯處脫漏處甚多。不免力疾躬核。苦無人伴。時或有如忘其病之在身者。可笑。

汝懋別紙示諭。感領厚義。言或不恕。情實相愛。何用至於追思而爲之瞿然耶。所謂事無一毫有違於義理者。信乎爲相警之至言也。第僕之所懼。事事違拂。非但一毫而已也。暮年經營之禁與定棲謝絶之云。尤荷藥石之誨。僕亦豈不欲留意於此。豈喜經營而惡謝絶者哉。惟患勢有所不然。而不能已焉耳。然爲君見誨。其不佩服矣乎。亦願君更加勉。益進不已。亦不終棄。益勤垂警。

昏不能自振者。正老夫所憂。公等亦以爲病。惟願黽勉奮迅。敦篤加功。常存心於豎立之地。以副老夫之望。老夫亦庶有以自勵也。

此地曾經君去年之見。江湖郊原之槩。想已領略之矣。第惟寬閑寂寞之切近。未有此比矣。兩別紙。領見之。人心世道。亦不足云。來書所謂脫落收拾磨礱成就云者。固其所願。而亦非無分人所得以遂之焉者也。奈何。吾見則杜門潛伏。不相聞於世俗爲好計也。如何如何。未涯相對。唯祈勉勵之哉。日思進造焉。且加自愛。

與李汝懋[编辑]

禮說得繕寫裝帙。前二後三幷五冊矣。猶不免疎漏顚錯。必更料理精寫。而後方始粗完矣。相望之遠。不得會合。遂此共商整頓之願。歎復奈何。

答鄭平甫[编辑]

僕杜門窮山。昏痛不止。不能專功書冊。可憫。每愛公資質良淳。何不奮迅自强。來留受學。以思效古人事業耶。何用汨沒頹惰。以空負一生計耶。士厚兄弟輩。無一振發者。言固無益。獨惜公之亦一㨾頹靡。豈不可慨也耶。相愛之深。敢布所懷。幸勿罪之。

與金同福富倫[编辑]

聞新樓翼然。聖廟重修。老兄大手。自是如此。以此益賀福民之得賢主人也。故人願復有祝。願兄益秉嚴明之理。居敬以爲行簡之本。庶幾德業兩懋。治敎竝行。不勝區區之至。

答金以志光繼[编辑]

每念左右兄弟力學不懈。思不負先父師之敎。常用愛想。而遠不得一奉敍說而相發。爲之增懷而已。大菴行狀。果被浩然諸君勤囑。而病且多事。尙未筆。僕亦常以此念之。不能忘耳。

僕積病沈痼之中。益老加衰。虛憊困悴。常事沈呻。其於書冊上。一分精力。靡有暇及。撫摩悲歎。亦何有益。念公盛年當益加進修之功。深懲老夫虛過可惜光陰。畢竟老而無得。則其所以惕勵加勉之者。烏可已乎。千里之所以拳拳不已者。唯在此耳。

答金大丘允安[编辑]

具大軸細書題官位姓名。古固有是禮矣。然而苟非卑賤者之於尊貴。則爲之者不輕施。應之者不妄受。况令契之於老僕。其可以謬焉。而犯一言不智之嫌哉。

新寓之前。偶得小塘。正合種蓮人言。若及此時。多拔根而盛蒔之。則亭亭可玩。灼灼可賞。而第惟微力無以致之。不知吾令契其有以成就之否乎。

徐宋兩兄。左右爲鄰。而今竝作古。說使賤疾幸得少延。長使人心懷作惡。有何人間之樂。可歎可歎。每念昔時相從之幸。或於溪上。共兩兄奉令契觀魚爲趣。今其舊迹。寧可追耶。人事之不可期如此。想令亦或一念及之否乎。

答李以直𥳕[编辑]

聖批之優。實非愚臣之所敢承當。昨日李茂朱天休來訪。以爲不惟非堯舜不陳之敎。爲甚優許。其下面開諭聖懷。尤極溫容。反復詳味。則其庶幾回天之望或可希矣云云耳。然未知天意之終如何爾。近來士風頹靡莫甚。至於氣質良善之人。亦一向悠泛。汨沒家務。專未有志學之人。頃與徐行甫言及。不勝共爲之嘅歎。蓋亦吾先輩之罪也。亦堪慙恨。近欲出一通文。聚會稍可志學之人共通讀近思錄。此意如何。人來。勿惜示及君意而可否之也。

與朴景淸[编辑]

伏問近來調候何如。悶念之至。何曾少須臾忘于懷耶。然且至今一未馳往叩公之扉。執公之手。有以省公之證。而使公少攄病中之懷。我輩與公其平生情分。果如何耶。設令我之抱恙如公。而公如我乎爾。則僕將謂公爲如何也。然公定不爾。是知我則有友。公則無也。噫。雖巧言何能逃其責耶。直是於情。不任悶念愧恨之至。只祈世間萬事。勿入病懷。平安其心。淸靜調理也。吾知吾友之必爾也。

答李子眞淳○乙巳[编辑]

吾鄕人最不勤學業。將至擧邑全廢文事。故不量而輕擧勸學之課。未知果能久焉否耳。槐忙已迫。安得不爲之斟酌弛張乎。此中之議亦然。而又蒙盛喩。益周感幸。

答金公濟蓋國[编辑]

別後遡慕不置。伏奉手柬。具審初寒巡况佳勝。欣慰無量。逑瘡爛轉甚。坐臥俱不堪苦。可悶。猶不敢仍留一邑。爲寸寸前進之計。昨昨到杆。明向豐巖。仍由通川踰楸嶺。若奉遞命。直還本營。以待交代。便可納履。浩然而歸矣。京邸吏頑甚。凡朝報不謹書送。京官發遣事。昨始得知。今日卽爲狀啓。請勿下送京官。公須益加嚴覈。勿爲泛然。極盡心力。庶幾毋負別啓請之意何如。亦所以仰報國恩之意。蓋人臣盡忠。何待處所。只是隨遇盡心。是乃報恩事也。更領無所不用其極。以副所望何如。况今則旣已具啓。尤不可不自盡也。雖深山窮谷。毋爲放過。一一探審。勿計稽滯。何如。

答李馨遠[编辑]

示諭理欲義利上。留意辨別。儒者本領。實未外此。朱夫子所謂須是立脚於此。始有博約之功。此語不可不深體也。如何如何。

寄子樟光海朝。先生上全恩疏。子樟在洛畏禍不上。故更爲陳疏而寄此書。[编辑]

前日之箚。果常以未得上達。爲之私恨。頃者不任激切之情。更作一箚。具前日未上之由。幷今日追上之意。重寫前箚一本。幷以上送于本州。轉送于方伯。辭極婉順。情極激切。萬無以此觸忤時論之理。設使有意外之事。吾旣以身任之。何至爲憂悔乎。吾愛君之本心。不可以不伸。吾見如是。故如是爲之。如李汝懋李以直輩。極力請止而吾不聽矣。箚送之明日。汝懋奮身馳往。欲爲中路追止之計。如不及於中路。爲欲請於方伯而受來之計。使吾瀝血敬君之誠。又復未達。痛歎何可言。一松五峯諸君。不見吾箚。故恐有危言觸犯而止汝矣。吾箚若見之。婉而遜。懇而切。萬無逆耳之言。而汝過慮憂恐。吾意以爲汝亦未深省箚意也。後日之箚。尤極懇切婉曲。必感動天聽。不無上回天心之理。而至如德晦輩。亦皆過慮。可歎。此時人臣惜身。不以誠上格。則平日事君之義。安在乎。人臣一死。何可惜乎。若幸汝懋未到之前。方伯已上送其箚。而得以格君。則吾愛君之誠。庶幾遂矣。萬死何恨。今吾默禱。唯在於此。汝勿過憂也。汝懋時未還。故如是望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