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寒岡先生別集/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寒岡先生別集
卷二
作者:鄭逑
1680年
卷三

答問[编辑]

徐行甫問。小祥後止朝夕哭註。惟朔望未除服者會哭。禮文如此。朝夕上食。情不可不哭。當如何。

家禮令小祥後止朝夕哭。不哭則只當焚香再拜而已。食時上食。一如朝夕之儀。恐難哭。

三年內。朔望之奠。行參神焚香降神三獻闔門辭神之禮。何如。

朔望雖許盛饌。品物比朝夕奠差衆。而禮如朝奠之儀。則三獻恐過也。且喪祭無參神一節。所以如事生。見生前常侍之儀也。

朱子曰。薦新告朔。吉凶相襲。似不可行。未葬可廢。旣葬則使輕服或已除服者。入廟行禮可也。四時大祭。旣葬。亦不可行。如韓魏公所謂節祠者。則如薦新行之可也。又曰。家間頃年居喪。於四時正祭。則不敢擧。而俗節薦享。則以墨衰行之。蓋正祭三獻受胙。非居喪所可行。而俗節則唯普同一獻。不讀祝。不受胙也。俗節薦新如此。則先代忌祭。何如。

朱子曰。忌者。喪之餘。祭似無嫌。令服輕或已除服者行之。恐無妨。

黃宗海問。朱子旣以生日祭禰。凡人子亦當取則。而於己之生日。祭其禰乎。

己之生日。旣切悲痛之感。則象生時略伸酒果之奠。何妨。

祠堂旣各設香卓兩階間。又共設香卓。其所以設二卓者。何也。

龕前。不各設香卓。只簾外堂中。特設一香卓。以爲大小祭祀之用。又於兩階間。設一香卓。以爲晨謁及出入必告之用。

李以直問。長子年旣長。未娶而死。則其神主入祠堂耶。別設祭所耶。

未娶而死。未成人也。用殤。禮袝于廟中。

裵子章尙龍季章尙虎問。祔葬者。當開土之日。別無告墓節次歟。若有節次。則告辭何所取則歟。

祀后土之日。似當先告于墓。告文旣無所據。則臨時撰用。

盧亨運問。奉柩朝祖至廟。奠于柩西。指柩之右乎。

然。

祥後止朝夕哭註曰。惟朔望未除服者會哭。未除服。指何人也。

朞以下喪皆已除。則未除服者。豈非三年喪之人乎。朞喪之晩聞而未除者。亦當會哭。

宗子當喪。葬前値父母忌。則設祭于他子家。使旁親姪孫行之如何。草土之人。雖不參祭。亦無爲位之哭乎。

旣曰當喪而値父母忌。則喪是誰喪。大槩遭父或母或承重者。居祖父母喪。則未葬前何能設祭。亦何能爲位哭。只使無服或服輕者。設位他處。略伸追慕之情而已。

神主旁題。書神主左傍。而或書寫者之左。有何所據也。

退溪先生集中。力辨此說。以爲當書於書人左旁。蓋出乎會典。而爲時王之制也。

凡喪中。死者斂襲之具。純用吉服歟。

斂襲之具。自與生時不同。若渾入喪服。則無可改之時。是使之千百年服其服。於理安乎。

蔡靜應夢硯問。有人居父喪。有母焉。有妻焉。有兄弟焉。當祭也。或曰喪主初獻。主母亞獻。主婦終獻。或曰喪主初獻。主婦亞獻。弟終獻以行。何言是歟。

家禮。以亡者妻爲主婦。則喪主之母。當爲主婦。喪者之妻。不得爲主婦。若獻焉。則喪主初獻。主婦亞獻。非無喪主之妻。而必使親賓爲終獻。則喪主之弟。若成人而與祭焉。其爲終獻。恐無不可。

沈山陰𠋈問目闕

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旣已畢焉。則再朞之日。只當依忌祭禮行之。且値二十七月。凡喪之禫。不可更設祭以犯再禫之嫌。且旣有心喪無禫之說。盖亦此意也。合祭則尊大人。奉先世神主。往在治所。當就膝下。承命執事而已。此外恐難私議合祭之事。

金注書問。緦小功。亦當不計閏乎。

朞以上。不筭閏月。大功以下。筭閏月。三年之喪禫祥。閏月亦筭之。此張子之定論也。

安之泰問。有人雖旣冠。無妻而死。則立牌立主。何是何非。

雖未及娶。旣成人而死。不可無主。

李時馠問問目闕

弊家頃遭妻喪。粉面書亡室。不書旁題。祝文書以夫姓某敢昭告于亡室云云。祝詞亦損益本文而書之。今偶於兒孫處有之。故紙末書上。其中可否。不敢知耳。題主祝文。伏惟尊靈。改惟靈。虞祭祝文。日月不居。奄及初虞。夙夜疚懷。悲念不寧云。

任卓爾問。改葬奉柩出。設靈座樹銘旌。卽設奠乎。朝夕上食及設奠。一如初喪時否。

奉柩出。卽設靈座。設奠。朝夕上食。當如初喪。

合葬左右位。則朱子之存東畔者何義。而陳安卿男當居右之說下。曰祭時以西爲上。則葬時亦當如此方是云者。其誰之言耶。

朱子初存東畔。後悔其非。陳安卿因朱子之言而稟焉。則其所謂曰者。乃朱子之曰也。

在近之墓。若一日之內。不及啓出而共窆。經宿乃襄。則靈幄中奉柩左右。亦如葬位神位之設耶。

靈幄中奉柩位次。亦當男右女左。

河淵尙問。祭物之品。家禮必有定數。而俗人之家。多設各色佐飯之類。渾雜無倫。物品之數。伏乞一一下敎。

當考家禮四時祭具饌條及陳設圖。

雜著[编辑]

書古鏡重磨方後[编辑]

古鏡重磨要古方。眼明偏與日爭光。明明直照吾家路。莫指幷州作故鄕。朱夫子詩而李先生手書

右朱夫子送林熙之詩五首中一首。李先生手寫箴銘。取此詩首句之義以名之。學者其有以體之哉。玆弁諸首。使開卷敬翫。知此書所以得名之意云。萬曆丁未六月日門人鄭逑。敬識。

古鏡久埋沒。重磨未易光。本明尙不昧。往哲有遺方。人生無老少。此事貴自强。衛公九十五。懿戒存圭璋。李先生詩而手書

右李先生手題箴銘之後。以寓用古方磨古鏡之義。意固深矣。古人之老而不已者。豈唯武公哉。大禹受精一之訓。年七十三歲矣。武王受敬義之書。年八十七歲矣。今人少而自棄者。固不足云。老而不力者。亦已矣夫。寧不哀哉。先生之詩。實亦磨鏡之至方也哉。逑。敬識。

五先生禮說分類跋[编辑]

余於癸卯春。在湖西之木州。亡友李福長仲綏勸令類輯諸先生論禮。以便觀覽。且招呼旁近士子十五餘員。乘筆助役。纔半月而草本成焉。仲綏又欲爲之入梓。余以此事。本爲老病便考。何至刊刻傳播。且草率苟簡。尤不合輕出。力止而停之。投置巾衍中。未幾。余還嶺南。而仲綏下世。辛亥秋。星山士友輩。請遂凈寫。余仍敍顚末而弁其首。甲寅春。家僮失火。滿架書冊。盡入灰燼。而此書亦不保。徐思遠行甫宋遠器學懋共勉重輯。而余旣遭長子之喪。又遘風痺之疾。憊臥床蓐。與死爲鄰。然而一念猶未忘也。朋徒往來。或寫或校。至于累年而功今始訖。此禮設編次之前後曲折也。辛勤則已甚。而取舍之舛則恐不免焉。豈不爲可懼。而回思癸卯。忽已十有六載矣。仲綏行甫學懋皆不及覩。俯仰之間。悲感亦係之矣。玆用追記。以備後日之有攷云。戊午秋九月丁酉。逑。識。

書道東書院額板下[编辑]

李先生嘗拳拳致意於金先生書院之建。惜乎其不及於先生之時。以得備於十書院也。文集中。有書院十詠。而只有九書院。不備十數。若在其時。則親題額號。何後焉。諸書院額。多先生所自寫。今者書院重新。而道東嘉命。錫自九重。宣額將下。適又於先生書額之中。得四大字摹刻。送于書院。先師舊筆。聖主寵額。將交映內外。庶幾使學者知所宗範。亦所以成李先生之遺志也。寧不幸歟。凡我入院之士。盍相與觀瞻想慕。深體道東之意。勉勉不已。思所以不墜也哉。萬曆丁未秋七月日。後學西原鄭逑。謹書。

宋潛溪九賢遺像記[编辑]

濂溪周子。帽後有帶。紫衣褒袖。緣以皁白。內服緣如之。白裳無緣。舃赤色。

明道程子。袍土黃色無緣。內服領以白。皁縚。帽簷高。白履。

伊川程子。帽袍與履。咸如明道。

康節邵子。內服皁領。帽有翼圍之。袍縚履。如伊川。

橫渠張子。衣帽類康節。履亦如之。

溫國公司馬子。幅巾深衣。加組。方履黑質。白絇繶純綦。

晦庵朱子。冠緇布冠。巾以紗。上衣下裳皆白。以皁緣之。裳則否。束緇帶。躡方履。如溫公。

南軒張子。椰冠紗巾。道服靑皁緣。擊以縚。履白。

東萊呂子。衣道服皁緣。冠幅巾。躡皁履。

檜淵新遷二十宜[编辑]

遠隔城市。近陪先壠。後負丘陵。前控池沼。右接閭閻。左臨澄潭。蒼崖白石。茂林豐草。樵牧兩便。採釣俱宜。羣山環擁。兩水交流。岡阜奇絶。郊原平曠。面陽背流。冬溫夏涼。濕宜禾稼。衍合桑麻。南村訪索。西嶽尋眞。

武屹題壁[编辑]

自竄窮山。與世長辭。滅影絶迹。以盡餘年。

書西原世稿譜圖下[编辑]

世稿。自章敬公。而譜圖。上及大將軍者。按金佔畢靑丘風雅。章敬公名下註。稱某之孫。豈大將軍大功大節。顯耀百代。而章敬爲其家孫也歟。玆首譜系。至於復齋之後。仍敍止于不肖兄弟者。修刊世譜。實出於先仲氏。而仲氏有遺稿。續於其下。故用見世代傳歷之序云爾。萬曆丁未臘月日。不肖孫逑。敬識。

祭文[编辑]

祭外先祖李參判墓文諱希慶[编辑]

爲國忘身。名存不磨。德積慶綿。子孫之多。立石篆辭。築封修塋。祗深感慕。用薦潔誠。

祭外先祖妣幸州殷氏墓文[编辑]

淑德毓祉。慶流雲仍。墓道無表。百世誰憑。玆復斲石。庶幾有徵。祗薦薄奠。感慕冞增。

祭柳大憲景深墓文[编辑]

惟公少年。來聘我鄕。仍留屢年。與我先君。相從切磋。情義深厚。及我先君捐我不肖。則公之悲哀撫摩。亦不尋常。今我來此。卽擬趨省宿草。以慰我平生感慕先執之懷。而積病沈滯之餘。又忽有危迫之候。怱怱爲辭去之訐。未遂初心。遣人代酌。慙懼兩深。伏惟尊靈其有以歆鑑也哉。

祭柳希范墓文[编辑]

嗚呼。公之淸修之標。虛靜之資。其於朋友之中。最所罕見。而於我儇薄浮淺之質。尤當爲規益。相從切磋。實以畏友相待。平生期許。蓋非尋常。謂異日遠大之造。固非下交之所知。豈謂天不許永年。使公早世齎志。以貽在世朋友無窮之慟也耶。我之來此。卽有披拜宿草之願。而疾病沈滯。久而未遂。今復有危迫之候。去計怱怱。未免遣人代奠。向風悲愧。情不自裁。想惟精爽。鑑我此懷。

[编辑]

謝賓癸未[编辑]

深憂拙學久因循。鞭策規▣擬更新。珍重賓朋相愛厚。閑時命駕莫敎頻。

望海臺。仰次先祖雪谷先生韻。[编辑]

山容排錦繡。澗韻奏峩洋。銀海君看雨後光。新磨鏡面蒼以下缺

挽全景弼八顧[编辑]

垂髫遊戲到華顚。俯仰今玆六十年。江渭蒼茫思渺渺。風雲變態意拳拳。仁賢行義宗姻服。愿朴襟期友黨傳。臨穴有心嗟莫遂。不堪衰淚自漣漣。

挽李仲綏福長[编辑]

憶昔同鄰寓。重歡舊契深。每承編禮勸。時共瀉情斟。千里溪橋上。三年雲樹陰。忍題今日挽。衰淚滿衣襟。

挽郭德修永禧[编辑]

感念先尊府。情猶骨肉親。忠純傾士友。孝義伏宗姻。積德宜餘慶。無營奈後人。君今乃如許。何以勸爲仁。憶昔來相學。何殊父子情。眞醇敦實行。悃愊避虛名。奉老須忠養。居官盡拙誠。如何催去路。使我淚河傾。

挽李承旨文健[编辑]

鶴癯龍老鳳羈眠。人道星山有謫仙。筆迹通神今是趙。醫方入妙古之扁。以下缺

挽權松溪應仁[编辑]

騷人襟韻淸如許。松碧溪寒靜晩風。無意世間名與競。有愁燈下句難工。生涯螢榻書三卷。身後苔階竹數叢。▣▣▣▣▣▣▣。草堂斜日淚盈瞳。

成川武學祠。次徐觀察韻。[编辑]

盛烈湮沈久莫尋。一朝輝赫耀江潯。若非萬古彞倫重。爭奈千年耳目欽。奔走恪恭惟上命。咨嗟涕泣是何心。想應異日摩挲處。如聽階間贊相音。

偶吟示李蘭貴,李壆,李長立,李東老等。[编辑]

六一與玉山。晴暉與公甫。森然猶在目。悲喜盈我腑。

戲題晴暉堂[编辑]

階上黃花階下梅。定應羞向畫堂開。廟堂未必不巖壑。寄語歲寒莫太猜。

次趙城主伯玉乙酉[编辑]

謝世歸來一僻村。朱幡忽訝映柴關。盡日淸談談底事。不離梅菊與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