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新青年 第1卷第1號.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靑年雜誌(第一卷第一號)

靡,苟取利祿者,不在論列之數;自好之士,希聲隱淪,食粟衣帛,無益於世,世以雅人名士目之,實與遊惰無擇也。人心穢濁,不以此輩而有所補救,而國民抗往之風,植產之習,於焉以斬。人之生也,應戰勝惡社會,而不可爲惡社會所征服;應超出惡社會,進冒險苦鬥之兵,而不可逃遯惡社會,作退避安閑之想。嗚呼!歐羅巴鐵騎,入汝室矣,將高臥白雲何處也?吾願靑年之爲孔、墨,而不願其爲巢、由;吾願靑年之爲托爾斯泰與達噶爾(R. Tagore,印度隱遁詩人),不若其爲哥倫布與安重根!

    四、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並吾國而存立於大地者,大小凡四十餘國,强半與吾有通商往來之誼,加之海陸交通,朝夕千-{里}-,古之所謂絕國,今視之若在戶庭。舉凡一國之經濟政治狀態有所變更,其影響率被於世界,不啻牽一髮而動全身也。立國於今之世,其興廢存亡,視其國之內政者半,影響於國外者恆亦半焉。以吾國近事證之:日本勃興,以促吾革命維新之局;歐洲戰起,日本乃有對我之要求,此非其彰彰者耶?投一國於世界潮流之中,篤舊者固速其危亡,善變者反因以競進。吾國自通海以來,自悲觀者言之,失地償金,國力索矣;自樂觀者言之,倘無甲午庚子兩次之福音,至今猶在八股垂髮時代。居今日而言鎖國閉關之策,匪獨力所不能,亦且勢所不利。萬邦並立,動輒相關,無論其國若何富强,亦不能漠視外情,自爲風氣。各國之制度文物,形式雖不必盡同,但不思驅其國於危亡者,其遵循共同原則之精神,漸趨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違。於此而執特別歷史國情之說,以冀抗此潮流,是猶有鎖國之精神,而無世界之智識,國民而無世界智識,其國將何以圖存於世界之中?語云:「閉戶造車,出門未必合轍。」今之造車者,不但閉戶,且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