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0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新橋 在縣南門外。成化十五年,義官趙𤣱等建。

春成橋 在縣東郊外,成化十五年商人徐全建。

廣通橋 在北郭外堤下。萬曆三年,知縣楊楫建。

小石橋 在東堤下。萬曆十一年鄉民朱卿建。「西堤橋 在西堤下。萬曆四十年鄉民高晚等修建。」

來勳橋 在枕南堤。萬曆四十二年,鄉宦周永春建。

濟眾橋 在黃堆集北。萬曆四十三年,知縣劉廣譽創建。

周公橋 在縣東南堤外。萬曆四十七年,鄉宦周永春創建。

閆家橋 在縣東南六里。萬曆四十七年,鄉宦周永春創建。

魏公橋 與閆家橋相連,萬曆四十七年,知縣魏昭乘建。

廣濟橋 在何家店南,鄉民王復與楊澤修建。「胡家橋」 、蘇家橋 ,在城東五里,萬曆四十八年廩生周道盛修。

惠民橋 在西堤裡。「天啟七年鄉民崔自立修。」 新石橋二座 在十里鋪南。崇禎九年鄉民英自孔創建。

東堤橋 萬曆四十七年,鄉民張玟、王志學修建。

《八里》河橋 鄉民霍大禮建。

魚臺縣

郎橋 ,在達汴門外。郎橋夜月,縣景之一也。雙龍橋 ,在縣東南五十里,跨沙河上,去鎮二三里。一名飛龍橋,運河故道也。相傳漕艘魚貫下渡,橋能隨桅之高下以無礙。有好事於桅端更置長杆,亦得竟度,咸咤為神云。富民橋 ,在穀亭。

南橋 在穀亭

弘濟橋 「在穀亭」 西。陳弘道造。

趙橋 在趙橋社

南陽壩 橋明隆慶季置。

皇清康熙三十年,知縣馬得禎倡捐募修。

擺渡口 在穀亭鎮。穀亭「晚渡」 ,亦縣景之一也。小堤 在縣南二十五里。

王家樓橋 在縣治西十二里。建置無考。康熙三十年,知縣馬得禎捐俸倡修。

龐家堰 在縣南六里

八里灣閘 其餘「橋梁」 ,名多不彰,且興廢不一,難以悉載。

單縣

望仙橋 在淶河上舊城迓春門外。洪武二十四年,知縣張賢重修,今已淤塞。

四門石橋 在舊城四門外池塹上,頗宏峻。孫家口橋 舊城西南八里許。弘治間,知縣常經建。

杜家河橋 去舊城五里。知縣劉文奎創建「四門橋 」 ,在新城池塹上。嘉靖十二年,知縣楊洛建。四十三年,知縣賀遇春易修石橋,永利之。崇禎年間,改為「木橋。」

城武縣

豐樂橋 在東堤外,凡三洞,有碑。

文明橋 在南堤外,凡三洞,有碑。

惠濟橋 在北堤外,凡三洞,有碑。

朝陽橋 在《青堌集》東,凡三洞。

通濟橋 在大雙堌集南,凡三洞,有碑。

保安橋 在武盤村,凡三洞。

丹鳳橋 在《魯集》,凡三洞。

普濟橋 ,在《九女集》,凡五洞。

韓家橋 在《九女集》東,凡三洞。

民便橋 在秦灘集東,凡三洞。

「廣濟橋 」 「在《趙家店》東」 ,凡三洞。

石橋 在西北堤口,凡三洞。

曹州

東秩橋 、通濟橋 俱州東門。

西城橋 、接汴橋 俱州西門。

阜民橋 、鎮曹橋 俱州南門。

拱宸橋 、望京橋 俱州北門。

東關橋 在州東五里

雙河閘橋 在州東五里。

新集閘橋 在州東二十五里。

楊家橋 在州東南二十里。

陳家小橋 「在州東南五里。」 卞遴元等修。